需求理论论文提纲

2022-11-15

论文题目:马克思供给需求理论视角下中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研究

摘要:供给需求是分析市场上商品价格和产出机理的基本工具,供给需求关系的变动将导致商品价格和产出变动。供给需求也是影响经济健康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如果供给需求之间失衡,就势必造成经济增长率下降,对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会产生许多负面影响。如果不能及时有效地纠正两者的失衡,严重的失衡甚至会引发经济危机。因此,如何保持供给需求总量与结构相匹配,避免严重失衡是经济发展中面临的重大课题。目前,中国经济的诸多领域存在着供给过剩与需求不足的供给需求结构性失衡。政府针对这种状况果断实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经济政策。论文以马克思政治经济理论为切入点,研究中国经济供给需求结构性失衡问题,基于马克思供给需求理论的视角分析中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关马克思经济理论的研究文献,国外学术界鲜见其供给需求理论的研究,而仅有的研究也只是局限于马克思的再生产理论和经济危机理论的框架内对供给需求有关问题的探讨。国内学者对马克思供给需求理论的研究颇为广泛,其中涉及到马克思的有效需求、有效供给理论。纵观国内外相关研究文献,近年来缺乏对马克思供给需求理论的系统研究,更缺少以马克思供给需求理论的视角研究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在梳理马克思对供给需求问题论述的基础上,提炼出蕴涵在其中的供给需求理论的核心内容,明晰这些理论之间的内在逻辑,结合新常态下中国经济供给需求结构性失衡问题,运用马克思供给需求理论解释这种失衡问题的实质与根源,以期为改革实践提供些许参考。本文的研究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1)马克思供给需求理论的核心内容。重点体现在马克思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相互关系、基本经济制度的角度分析产生供给需求失衡的制度根源。(2)供给需求结构性失衡状况及其测度。中国供给需求结构性失衡的实质是供给过剩、供需错配和供给需求内部结构失衡多种现象的综合。在分析中国供给需求结构性失衡的演变过程和失衡状况的基础上,构建供给需求结构性失衡指标体系并对此进行测度。(3)基于马克思供给需求理论研究中国供给侧结构性失衡的根源。社会生产目的长期偏重于以追求经济增长数量为主,由此造成社会生产比例失调,社会生产力发展不充分和不平衡,出现了工业企业利润率下降和实体经济萎缩。初次分配中劳资分配比例失衡,收入分配不公平产生内需不足。(4)基于马克思供给需求理论视角分析中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重视马克思供给需求理论指导意义,解决中国经济发展的现实问题。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和中国实践相结合的理论创新,不仅是解决中国经济发展问题的政策措施,也能够为解决其他国家类似的经济问题提供参考。本文的创新之处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第一,对马克思供给需求理论的理论渊源、核心内容、历史贡献和当代价值较为系统地分析。马克思供给需求理论是其市场经济运行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辅助于价值论主线的一条线索,在马克思经济学体系中占据重要地位。马克思供给需求理论核心内容包括马克思的社会再生产理论、供给需求运行决定经济波动理论以及供给需求失衡的有计划调控理论等。第二,本文既有对马克思供给需求理论的规范分析,又有结合经济现实情况的实证研究。基于马克思供给需求理论视角研究中国供给需求结构性失衡形成的机理和供给需求结构再平衡的调控方向。构建中国供给需求结构性失衡指标体系,运用因子分析法来计算中国供给需求结构性失衡指数,从客观的角度考察供给需求结构性失衡的动态变化和失衡程度,从而为探讨供给需求结构性失衡的根源提供经验证据。第三,基于马克思供给需求理论视角分析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过程中存在如何提高供给体系的质效和如何实现分配领域的公平两大难题。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确立社会主义公有制的基础地位,正确处理政府和市场的关系,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促进有效供给体系的建立提高供给质效,解决收入分配不公平问题,扩大需求提高居民消费率,促进中国经济健康可持续性发展。为此,提升供给效率方面要建立合理的产业结构,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实行创新驱动发展方式。改善需求方面要着力提升中低收入者的收入增长速度,健全有效调节高收入的个税政策,开征改进型资本收入税,创新以反贫困为基础的社会保障制度。

关键词:马克思供给需求理论;结构性失衡;供给结构;需求结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学科专业:政治经济学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1.1.1 选题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研究思路与方法

1.2.1 研究思路

1.2.2 研究方法

1.3 研究内容及框架

1.3.1 研究内容

1.3.2 结构框架

1.4 本文的创新点

第二章 文献述评

2.1 马克思供给需求理论研究文献述评

2.1.1 国外研究文献

2.1.2 国内研究文献

2.1.3 文献述评

2.2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文献述评

2.2.1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内涵

2.2.2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任务

2.2.3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路径

2.2.4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理论依据

2.2.5 文献述评

第三章 马克思供给需求理论

3.1 马克思供给需求理论溯源

3.1.1 古典经济学派劳动价值论和过剩理论

3.1.2 法国重农学派社会总资本再生产理论

3.1.3 空想社会主义思想

3.2 马克思供给需求理论的基本理论

3.2.1 供给、需求的相关概念

3.2.2 供给需求的分析层次

3.2.3 供给需求的研究视角

3.2.4 供给和需求之间辩证关系

3.2.5 供给需求的影响因素

3.3 社会总供给总需求平衡理论—社会再生产

3.3.1 供给需求平衡的界定

3.3.2 社会总供给总需求平衡的条件

3.4 社会总供给总需求失衡理论—生产过剩

3.4.1 生产过剩的逻辑

3.4.2 社会总供给总需求失衡的根源

3.5 供给需求失衡调控理论—有计划调控思想

3.5.1 有计划调控思想

3.5.2 调控的基础

3.6 马克思供给需求理论和西方经济学供给需求理论的比较

3.6.1 西方经济学供给需求理论

3.6.2 两大理论体系供给需求理论的比较

3.7 马克思供给需求理论的历史贡献及当代价值

3.7.1 历史贡献

3.7.2 当代价值

第四章 中国供给需求失衡测算及其影响

4.1 中国供给需求状况的历史演进

4.1.1 供给需求有计划控制(1949—1978)

4.1.2 供给不足与需求过剩(1979—1998)

4.1.3 过剩经济初期阶段(1999—2008)

4.1.4 产能过剩和内需不足结构性失衡(2009—今)

4.2 中国供给需求失衡状况分析

4.2.1 供给需求失衡总量分析

4.2.2 供给需求失衡结构分析

4.3 中国供给需求结构失衡指数测度

4.3.1 供给需求结构失衡指标体系构建

4.3.2 失衡指数的测算

4.3.3 供给需求结构失衡度

4.3.4 失衡指数测度结果分析

4.4 中国供给需求结构失衡对经济增长的不良影响

4.4.1 对经济增长速度的影响

4.4.2 对能源和环境的影响

4.4.3 对福利分配的影响

4.4.4 对科技创新的影响

第五章 基于马克思供给需求理论的中国供需失衡及调控方向

5.1 运用马克思研究供给需求的思想方法

5.1.1 辩证唯物主义

5.1.2 微观分析和宏观分析相结合

5.1.3 总量分析和结构分析相结合

5.2 中国供给需求结构失衡根源

5.2.1 中国供给需求结构性失衡的必然性

5.2.2 基于马克思理论的生产过剩逻辑

5.2.3 基于马克思理论的内需不足分析

5.3 中国供给需求结构失衡调控面临的两大难题

5.3.1 如何提高供给体系的质效

5.3.2 如何实现分配领域的公平

5.4 中国供给需求结构失衡调控方向

5.4.1 加强对国民经济的宏观控制

5.4.2 经济增长从数量型转向质量型

5.4.3 调控重点从需求侧转向供给侧

5.4.4 辩证对待供给管理和需求管理

第六章 马克思供给需求理论视角下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6.1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背景及提出

6.1.1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背景

6.1.2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提出

6.2 马克思供给需求理论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契合性

6.2.1 生产第一位性质与供给侧改革契合

6.2.2 社会再生产比例失衡和结构性改革契合

6.2.3 有计划分配社会劳动与宏观调控契合

6.3 马克思供给需求理论视角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解读

6.4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政策选择

6.4.1 重视马克思供给需求理论的指导意义

6.4.2 明确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目标

6.4.3 坚持生产资料公有制的主体地位

6.4.4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主要方面在供给侧

6.4.5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能忽视需求侧

6.4.6 正确处理政府和市场的关系

第七章 研究结论与展望

7.1 研究结论

7.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上一篇:中成药包装设计论文提纲下一篇:盐碱地农业生态论文提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