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镇企业调研报告

2022-07-23

一份优质的报告,需要以总结性的语录、合理的格式,进行工作与学习内容的记录。想必你也正在为如何写好报告而发愁吧?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乡镇企业调研报告》,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第一篇:乡镇企业调研报告

乡镇企业劳动用工执法情况调研报告

按照古协办发〔200〕10号关于对全区“企业劳动用工执法情况”进行调研的通知精神要求,我局组织了一次企业用工执法情况的调研,现将这次调研情况作如下汇报。

一、我区乡镇企业劳动用工执法基本情况

我区乡镇企业,截止200年底,企业已达9889个,企业劳动用工人

数达22788人。按照现行的统计范围,个体企业作为乡镇企业统计,个体企业约占乡镇企业的95%,达9395个,个体企业平均每个企业只有1个劳动用工(不含企业主)。私营企业约占乡镇企业的5%,达494个。私营企业平均每个企业劳动用工约27人。我区作为乡镇企业的私营企业主要有农副产品加工、交通运输业、建筑业和砖瓦业等,这些企业劳动用工分为三种,一是长期用工,二是短期用工,三是临时用工。长期用工和短期用工都在统计数内,临时用工一般不在统计数内。长期用工一般是技术人员和熟练工人,短期用工一般是季节工。长期用工都能签定劳动用工合同。短期用工部分有劳动合同,另一部分没有劳动合同,只有口头答应劳动工价。

二、存在问题及其原因

(一)政策宣传力度有待加强

《劳动法》自1995年1月1日起施行后,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客观情况的变化,一些新的用工主体,用工形式不断出现,要求劳动合同制度进行相应的改革。乡镇企业用工制度的不断改变,社会保障体系的不断加强。1月1日起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是尊重劳动,保护劳动者的重要举措,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是完善劳动保障法律体系的重要举措。我们应该利用各种宣传方式,加大政策宣传力度。

(二)乡镇企业员工素质有待加强

我们应该重视乡镇企业员工培训,由于员工自身素质较低,缺乏系统的培训教育,缺乏一定的专业技能,自身素质不过硬,实际能力不适应,只能从事一些体力工作或短期劳动,从而为签订劳动合同带来一定的难度。

三、对策建议

(一)进一步加强法律、法规的宣传力度

应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通过宣传教育,调动老板与员工的积极性而确立劳动关系。在劳动关系中,用人单位与劳动者一方面有共同的利益,另一方面又有不同的利益需求。《劳动合同法》在维护用人单位合法权益的同时,侧重于维护处于弱势一方劳动者的合法权益,以实现双方之间力量与利益的平衡,从而促进劳动关系和谐稳定,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劳动合同在保护劳动者各项劳动保障权益中发挥着关键作用。作为劳动合同一方面可以从形式上确立劳动关系,从而为劳动者获得劳动报酬、休息休假、社会保险等各项法定权益奠定了基础。另一方面又从内容上具体约定了劳动者的工资、工作内容、工作时间等权益,从而为劳动者实现和保障自身的权益提供了依据。另外劳动合同的重要性,决定了《劳动合同法》在劳动保障法律体系中处于基础地位。从中我们可以看出制定《劳动合同法》,不仅可以直接维护劳动者的劳动合同权益,而且还可以起到间接维护劳动者的其他各项劳动保障权益的作用。

(二)进一步加强法律、法规的执法力度

现行劳动合同尽管在维护改革发展稳定大局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但是在实施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如一些用人单位不依法订立书面劳动合同,滥用试用期和劳务派遣、限制劳动者的择业自由和劳动力的合理流动等。目前,一些用人单位为规避法定义务,不愿与劳动者签订长期合同。大部分劳动合同期限在一年以内,劳动合同短期化倾向明显,影响了劳动关系的和谐稳定。这一状况,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职工的就业稳定和对企业的归属感,影响了其为企业长期服务的工作热情和职业规划,对企业的长期发展,社会的和谐稳定产生不利影响。

(三)进一步加强对乡镇企业员工的法律培训力度。

使他们充分认识到订立劳动合同必须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的要求,也就是遵循合法原则;双方当事人应当遵循公平原则确定各方的权利和义务。劳动关系的建立在劳动法律体系中处于关键位置,其决定着劳动者是否能够享受劳动法律规定的各项权利。作为制定《劳动合同法》是尊重劳动,保护劳动者的重要举措。《劳动合同法》通过对劳动合同的订立、履行、解除、终止等作出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和我国国情的规定,在尊重用人单位用工自主权的基础上,要求用人单位必须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规定用人单位必须全面履行劳动合同、引导用人单位合理约定劳动合同期限、规范用人单位解除和终止劳动合同行为、要求用人单位在解除和终止劳动合同时必须依法支付经济补偿,从而在劳动者十分关心的这些问题上,有效地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制定《劳动合同法》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在劳动关系中,用人单位与劳动者一方面有共同的利益;另一方面又有不同的利益需求。《劳动合同法》在维护用人单位合法权益的同时,侧重于维护处于弱势一方的劳动者的合法权益,以实现双方之间力量与利益的平衡,从而促进劳动关系和谐稳定,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制定《劳动合同法》是完善劳动保障法律体系的重要举措。劳动合同在保护劳动者各项劳动保障权益中发挥着关键作用。劳动合同的重要性,决定了《劳动合同法》在劳动保障法律体系中处于基础地位。制定《劳动合同法》,不仅可以直接维护劳动者的劳动合同权益,而且还可以起到间接维护劳动者的其他各项劳动保障权益的作用。

第二篇:乡镇工业企业调研报告

2010年是我镇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实现经济社会跨越发展的重要一年。镇党委、政府立足大局,审时度势,提出了“工业强镇、科技立镇”的发展战略,同时积极开展“企业服务年”及“项目建设提升年”活动,把发展工业经济摆在空前突出的位置,要求全镇上下全力以赴抓好抓实抓出成效。为认真落实镇党委、政府的战略部署,为我镇工业经济健康快速发展提供决策依据,我对全镇工业企业进行了调研,先后深入小浪底无纺布公司、济郑矿业公司等数十家重点企业,就企业经营情况、人员结构、行业态势、面临的发展瓶颈等问题,进行了全面的调查了解。现将具体情况汇报如下:

我镇企业经过近几年的发展,积累了一定的基础,并初具规模。目前,我镇共有企业23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3家,固定资产1.2亿元,2010年,全镇企业共实现利税103.9万元,其中国税61.6万元、地税42.3万元。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我镇的工业经济基础依然十分薄弱,面临的形势极其严峻,突出表现在企业个头小、数量少、底子薄、财税贡献率低、抗风险能力弱、缺乏行业影响力等方面,工业对地方经济的支撑作用没有充分发挥。而且,就现有的几家企业来看,也存在很多薄弱环节和不足之处,具体表现在:

一、产业结构不够合理,重复建设较为普遍

一是产业结构层次较低。我镇企业大多集中在加工制造业这种传统的劳动密集型产业上,其产品大多停留在简单制作的水平上。相当数量的企业技术装备水平低,产品质量、产品附加值低。二是重复建设,重复投入。由于我国消费品市场和资金市场的不成熟,容易形成短时期内的消费热点,短期的利润促使大量资金迅速涌入,在这个过程中,政府也缺乏宏观的经济引导,此后随着生产能力的扩大,需求趋于饱和,在此情况下,企业不得不展开低水平的竞争。三是产业关联度低。在纵向合作上,即在关联的企业之间,没有建立起合作关系,缺乏统一的技术和质量标准;在横向合作上,即在生产相同或类似产品的企业之间缺乏明确的市场分工,没有在信息、人员培训等方面共享社会资源。例如我镇的一定数量的砖厂,就存在制造水平低,重复建设,关联度低等问题。

究其原因,一是多数企业主要集中在生产基础产品的产业上,这些产业对企业的规模、技术、资金、劳动力素质的要求都不高,产业的进入壁垒低,生产经营以“低质跑量”为主,在消费的短期热点中,容易造成持续上项目而形成行业的恶性竞争。二是从产品价值链的角度看,我镇仍处于赢利较少的生产制造环节,而利润丰厚的研发、设计以及市场营销、品牌推广等环节基本没有涉及。三是由于大量企业处于高度专业化分工状态,其固定资产专用程度较高,一旦出现全行业衰退或企业亏损,经营者也很难使设备转用或转卖,所以企业只能艰难维持经营,或偷工减料以求降低成本,使市场上产品质量不断退化。这种局限于中低档生产制造环节,处于产品价值链的低端部分,缺乏自主品牌和市场影响力,企业所获得的附加值和利润偏低就是必然结果了。

二、科技创新能力不足,产品更新换代缓慢

我镇企业大多没有自己的核心技术和知识产权,只是以目前市场上极为普遍的甚至于落后的技术作为生产工艺,品牌意识不强。由于自主创新能力不足,缺乏对技术创新投入的力度,产品更新换代缓慢,仅仅依靠低价取胜。这在我镇企业中是极其普遍的现象,调查的这些企业中,大部分只有1-2名技术人员,有的甚至没有技术人员,这造成了企业缺乏发展后劲,缺少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在经历短暂的辉煌后,发展动力不足,甚至会出现消亡的现象。

究其原因,一是企业起点低、实力小,大多缺乏自主创新能力,绝大部分企业都没有自己工艺人员,更别提研发人员。就经济大环境来看,以技术研发为主体的人才倒三角的高新技术企业往往具有更强的活力和潜力。二是高素质的专业技术人才和经营管理人才太少,员工素质普遍较低,大多数人只有初中及以下的文化程度。三是缺乏公共的技术创新平台,不能使企业有效的和高校等科研单位直接挂钩,把最新的技术成果直接转化为生产力。四是大型公司为了保持其技术优势,一般都把核心技术和关键工艺严格控制在内部,我镇企业很难获得相关资料。例如我镇德利煤化有限公司就难以获得附加值很高的针状焦的生产工艺。

三、发展理念不够超前,管理方式普遍落后

我镇企业大多仍沿用家族式管理方式,这一管理方式为企业建立之初的生存与发展曾做出过很大贡献。但是,在当前形势下,特别是在企业发展的中期,这一管理方式往往容易转化为消极的阻滞,容易造成经营效率的低下和激励机制的偏颇。同时,大部分企业主小农意识严重,“小富即安、小进即满”的心态制约了企业的进一步发展。调查中发现,部分企业完全有可能通过融资等手段进一步扩张,但由于担心怕“外人”

2010年是我镇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实现经济社会跨越发展的重要一年。镇党委、政府立足大局,审时度势,提出了“工业强镇、科技立镇”的发展战略,同时积极开展“企业服务年”及“项目建设提升年”活动,把发展工业经济摆在空前突出的位置,要求全镇上下全力以赴抓好抓实抓出成效。为认真落实镇党委、政府的战略部署,为我镇工业经济健康快速发展提供决策依据,我对全镇工业企业进行了调研,先后深入小浪底无纺布公司、济郑矿业公司等数十家重点企业,就企业经营情况、人员结构、行业态势、面临的发展瓶颈等问题,进行了全面的调查了解。现将具体情况汇报如下:

我镇企业经过近几年的发展,积累了一定的基础,并初具规模。目前,我镇共有企业23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3家,固定资产1.2亿元,2010年,全镇企业共实现利税103.9万元,其中国税61.6万元、地税42.3万元。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我镇的工业经济基础依然十分薄弱,面临的形势极其严峻,突出表现在企业个头小、数量少、底子薄、财税贡献率低、抗风险能力弱、缺乏行业影响力等方面,工业对地方经济的支撑作用没有充分发挥。而且,就现有的几家企业来看,也存在很多薄弱环节和不足之处,具体表现在:

一、产业结构不够合理,重复建设较为普遍

一是产业结构层次较低。我镇企业大多集中在加工制造业这种传统的劳动密集型产业上,其产品大多停留在简单制作的水平上。相当数量的企业技术装备水平低,产品质量、产品附加值低。二是重复建设,重复投入。由于我国消费品市场和资金市场的不成熟,容易形成短时期内的消费热点,短期的利润促使大量资金迅速涌入,在这个过程中,政府也缺乏宏观的经济引导,此后随着生产能力的扩大,需求趋于饱和,在此情况下,企业不得不展开低水平的竞争。三是产业关联度低。在纵向合作上,即在关联的企业之间,没有建立起合作关系,缺乏统一的技术和质量标准;在横向合作上,即在生产相同或类似产品的企业之间缺乏明确的市场分工,没有在信息、人员培训等方面共享社会资源。例如我镇的一定数量的砖厂,就存在制造水平低,重复建设,关联度低等问题。

究其原因,一是多数企业主要集中在生产基础产品的产业上,这些产业对企业的规模、技术、资金、劳动力素质的要求都不高,产业的进入壁垒低,生产经营以“低质跑量”为主,在消费的短期热点中,容易造成持续上项目而形成行业的恶性竞争。二是从产品价值链的角度看,我镇仍处于赢利较少的生产制造环节,而利润丰厚的研发、设计以及市场营销、品牌推广等环节基本没有涉及。三是由于大量企业处于高度专业化分工状态,其固定资产专用程度较高,一旦出现全行业衰退或企业亏损,经营者也很难使设备转用或转卖,所以企业只能艰难维持经营,或偷工减料以求降低成本,使市场上产品质量不断退化。这种局限于中低档生产制造环节,处于产品价值链的低端部分,缺乏自主品牌和市场影响力,企业所获得的附加值和利润偏低就是必然结果了。

二、科技创新能力不足,产品更新换代缓慢

我镇企业大多没有自己的核心技术和知识产权,只是以目前市场上极为普遍的甚至于落后的技术作为生产工艺,品牌意识不强。由于自主创新能力不足,缺乏对技术创新投入的力度,产品更新换代缓慢,仅仅依靠低价取胜。这在我镇企业中是极其普遍的现象,调查的这些企业中,大部分只有1-2名技术人员,有的甚至没有技术人员,这造成了企业缺乏发展后劲,缺少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在经历短暂的辉煌后,发展动力不足,甚至会出现消亡的现象。

究其原因,一是企业起点低、实力小,大多缺乏自主创新能力,绝大部分企业都没有自己工艺人员,更别提研发人员。就经济大环境来看,以技术研发为主体的人才倒三角的高新技术企业往往具有更强的活力和潜力。二是高素质的专业技术人才和经营管理人才太少,员工素质普遍较低,大多数人只有初中及以下的文化程度。三是缺乏公共的技术创新平台,不能使企业有效的和高校等科研单位直接挂钩,把最新的技术成果直接转化为生产力。四是大型公司为了保持其技术优势,一般都把核心技术和关键工艺严格控制在内部,我镇企业很难获得相关资料。例如我镇德利煤化有限公司就难以获得附加值很高的针状焦的生产工艺。

三、发展理念不够超前,管理方式普遍落后

我镇企业大多仍沿用家族式管理方式,这一管理方式为企业建立之初的生存与发展曾做出过很大贡献。但是,在当前形势下,特别是在企业发展的中期,这一管理方式往往容易转化为消极的阻滞,容易造成经营效率的低下和激励机制的偏颇。同时,大部分企业主小农意识严重,“小富即安、小进即满”的心态制约了企业的进一步发展。调查中发现,部分企业完全有可能通过融资等手段进一步扩张,但由于担心怕“外人”

来分蛋糕,为了避免风险,企业只愿维持现状,不想再去进一步发展。 究其原因,一是价值观错位。管理者将企业存在的价值看成是家族利益最大化的栽体,而不是上升到更高的社会价值层面,“私利”与“功利”相混淆,促使思想陷入封闭,拒绝改变,导致企业管理僵化。二是思维僵化。由于长期以来受小农文化熏陶,固步自封、志得意满、看问题的片面性决定了无法在瞬息万变的经济浪潮中作出及时的改变。

四、抗风险能力不足,融资困难

目前,银行出于对降低信贷风险的考虑,对企业申请贷款的条件较为严格,一般都要求贷款企业提供连带担保或财产抵押,又由于抵押财产变现难等风险因素,银行一般不接受财产抵押。信誉度较高的企业为了避免资产风险,大多不愿意提供贷款担保。加之我镇企业由于规模小、实力弱、信用等级低等原因,一般很难找到稳定畅通的融资渠道,从而造成了贷款难、融资难、担保难的问题。例如我镇的德利煤化有限公司和鼎泰精化实业有限公司等就存在着不同程度的融资问题。 究其原因,一是金融体制规定严格的融资条件和企业融资条件的先天不足,客观上决定了企业融资处于劣势。由于我国缺少一个多层次的、能够为广大企业融资服务的资本市场,现有资本市场的高门槛使绝大多数企业难以跨越。二是企业融资手段单一,信心不足。从广义上讲,融资也叫金融,就是货币资金的融通,当事人通过各种方式到金融市场上筹措或贷放资金的行为。融资手段应该是多种多样的,如积极利用民间资本,寻求风险投资,吸纳入股资金等,而目前我镇企业融资往往盯着商业银行贷款这一方面,从而造成融资手段单一,融资困难。三是镇党委、政府对企业融资困境认识不足。资金匮乏是我镇企业面临的一个突出问题,镇党委、政府应高度重视企业融资难问题,出台政策,扩宽渠道,切实解决企业发展的资金问题。

针对我镇企业存在的种种差距和不足,需要镇党委、政府和企业同心协力,克难攻坚,采取超常的举措,打破常规,积极创新,解决问题,寻求突破,取得快速发展。作为镇党委、政府应从以下三方面做好工作:

一、发挥政策指导作用,整合资源培育特色

积极发挥政策的指导作用,要积极引导企业加入行业协会、商会,发挥其为企业沟通、协调、传递市场信息、引进技术等服务作用。要帮助企业调整投资结构,结合本镇实际情况,既要积极上马劳动密集型产业,在短时期内形成企业对人口的聚集作用;又要大力引导他们向科技型、知识密集型、外向型转移,提升企业市场竞争力;要积极鼓励和引导企业大胆兼并、收购、参股国有企业改组和资产重组,支持企业与外商投资企业合资、合作经营,促进更多的企业向规模化方向发展,尤其是那些市场前景好的企业;又要引导我镇企业因地制宜,充分利用紧邻洛阳石化炼油厂的区位优势,选择具有较大规模、具有区域特色优势的产业,聚合生产要素,进行重点培育,从政策、资金、技术服务平台建设等方面给予重点扶持,拉长产业链,尽快形成市场占有率高的一批企业。

二、转变观念增强服务意识,形成全民创业机制

我镇党委、政府应转变职能,从管理型政府到服务型政府,把工作中心放在企业服务上。定期召开有企业、私营业主参加的座谈会,听取他们的心声,了解他们的情况,积极想办法解决企业在发展中碰到的困难和问题,千方百计营造更加宽松的发展环境,做到留住“经营者”,鼓励“投资者”,吸引“观望者”;通过组织高校,科研所等科研单位与企业见面会等形式来转化科研成果,提升企业科技含量,增进企业效益;通过定期举办管理培训班等方式来提高企业经营者管理经验,开阔眼界,与世界先进管理水平相接轨;通过开展“一创双优”、“六新”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努力为企业发展营造良好的政务环境;通过加大对企业周边群众的教育力度和对破坏企业正常生产秩序行为的打击力度,为企业发展营造良好的周边环境。同时,镇党委、政府应打造良好的创业环境,形成全民创业机制。要创造宽松的体制和政策环境,帮助引导人们积极投资创业,创办个体、微型和企业,通过小投资、实用技术、经营管理和劳动投入,造就大量的个体和中小业主,形成资产积累,在全镇范围内形成创业光荣的良好氛围。

三、扩宽融资渠道,改善金融环境

一是我镇应抓住XX市为应对金融危机,出台的加强融资、优化服务、强化保障、减调税费等八项措施和被列为省国有银行支持小企业发展试点市的机遇,积极扩宽我镇企业融资渠道,结合我镇实际,建立和完善对企业的金融支持体系。要在企业资产抵押的基础上,鼓励企业之间实行互联互保,减少审批环节,降低贷款抵押的保险金和业务收费。要建立和完善企业的信用担保风险补偿机制,完善政府引导、企业自助的企业信用担保体系,采取有效措施提升他们的担保能力和抗 风险能力。要积极创造条件,支持符合条件的企业拓宽企业直接,间接融资渠道。二是要增强企业自身的融资能力。企业要有信用意识,诚信为本,建立规范的法人治理结构。

第三篇:乡镇工业企业调研报告[范文]

2010年是我镇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实现经济社会跨越发展的重要一年。镇党委、政府立足大局,审时度势,提出了“工业强镇、科技立镇”的发展战略,同时积极开展“企业服务年”及“项目建设提升年”活动,把发展工业经济摆在空前突出的位置,要求全镇上下全力以赴抓好抓实抓出成效。为认真落实镇党委、政府的战略部署,为我镇工业经济健康快速发展提供决策依据,我对全镇工业企业进行了调研,先后深入小浪底无纺布公司、济郑矿业公司等数十家重点企业,就企业经营情况、人员结构、行业态势、面临的发展瓶颈等问题,进行了全面的调查了解。现将具体情况汇报如下:

我镇企业经过近几年的发展,积累了一定的基础,并初具规模。目前,我镇共有企业23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3家,固定资产1.2亿元,2010年,全镇企业共实现利税103.9万元,其中国税61.6万元、地税42.3万元。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我镇的工业经济基础依然十分薄弱,面临的形势极其严峻,突出表现在企业个头小、数量少、底子薄、财税贡献率低、抗风险能力弱、缺乏行业影响力等方面,工业对地方经济的支撑作用没有充分发挥。而且,就现有的几家企业来看,也存在很多薄弱环节和不足之处,具体表现在:

一、产业结构不够合理,重复建设较为普遍

一是产业结构层次较低。我镇企业大多集中在加工制造业这种传统的劳动密集型产业上,其产品大多停留在简单制作的水平上。相当数量的企业技术装备水平低,产品质量、产品附加值低。二是重复建设,重复投入。由于我国消费品市场和资金市场的不成熟,容易形成短时期内的消费热点,短期的利润促使大量资金迅速涌入,在这个过程中,政府也缺乏宏观的经济引导,此后随着生产能力的扩大,需求趋于饱和,在此情况下,企业不得不展开低水平的竞争。三是产业关联度低。在纵向合作上,即在关联的企业之间,没有建立起合作关系,缺乏统一的技术和质量标准;在横向合作上,即在生产相同或类似产品的企业之间缺乏明确的市场分工,没有在信息、人员培训等方面共享社会资源。例如我镇的一定数量的砖厂,就存在制造水平低,重复建设,关联度低等问题。

究其原因,一是多数企业主要集中在生产基础产品的产业上,这些产业对企业的规模、技术、资金、劳动力素质的要求都不高,产业的进入壁垒低,生产经营以“低质跑量”为主,在消费的短期热点中,容易造成持续上项目而形成行业的恶性竞争。二是从产品价值链的角度看,我镇仍处于赢利较少的生产制造环节,而利润丰厚的研发、设计以及市场营销、品牌推广等环节基本没有涉及。三是由于大量企业处于高度专业化分工状态,其固定资产专用程度较高,一旦出现全行业衰退或企业亏损,经营者也很难使设备转用或转卖,所以企业只能艰难维持经营,或偷工减料以求降低成本,使市场上产品质量不断退化。这种局限于中低档生产制造环节,处于产品价值链的低端部分,缺乏自主品牌和市场影响力,企业所获得的附加值和利润偏低就是必然结果了。

二、科技创新能力不足,产品更新换代缓慢

我镇企业大多没有自己的核心技术和知识产权,只是以目前市场上极为普遍的甚至于落后的技术作为生产工艺,品牌意识不强。由于自主创新能力不足,缺乏对技术创新投入的力度,产品更新换代缓慢,仅仅依靠低价取胜。这在我镇企业中是极其普遍的现象,调查的这些企业中,大部分只有1-2名技术人员,有的甚至没有技术人员,这造成了企业缺乏发展后劲,缺少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在经历短暂的辉煌后,发展动力不足,甚至会出现消亡的现象。

究其原因,一是企业起点低、实力小,大多缺乏自主创新能力,绝大部分企业都没有自己工艺人员,更别提研发人员。就经济大环境来看,以技术研发为主体的人才倒三角的高新技术企业往往具有更强的活力和潜力。二是高素质的专业技术人才和经营管理人才太少,员工素质普遍较低,大多数人只有初中及以下的文化程度。三是缺乏公共的技术创新平台,不能使企业有效的和高校等科研单位直接挂钩,把最新的技术成果直接转化为生产力。四是大型公司为了保持其技术优势,一般都把核心技术和关键工艺严格控制在内部,我镇企业很难获得相关资料。例如我镇德利煤化有限公司就难以获得附加值很高的针状焦的生产工艺。

三、发展理念不够超前,管理方式普遍落后

我镇企业大多仍沿用家族式管理方式,这一管理方式为企业建立之初的生存与发展曾做出过很大贡献。但是,在当前形势下,特别是在企业发展的中期,这一管理方式往往容易转化为消极的阻滞,容易造成经营效率的低下和激励机制的偏颇。同时,大部分企业主小农意识严重,“小富即安、小进即满”的心态制约了企业的进一步发展。调查中发现,部分企业完全有可能通过融资等手段进一步扩张,但由于担心怕“外人”来分蛋糕,为了避免风险,企业只愿维持现状,不想再去进一步发展。

究其原因,一是价值观错位。管理者将企业存在的价值看成是家族利益最大化的栽体,而不是上升到更高的社会价值层面,“私利”与“功利”相混淆,促使思想陷入封闭,拒绝改变,导致企业管理僵化。二是思维僵化。由于长期以来受小农文化熏陶,固步自封、志得意满、看问题的片面性决定了无法在瞬息万变的经济浪潮中作出及时的改变。

第四篇:乡镇企业调研

2010年是我镇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实现经济社会跨越发展的重要一年。镇党委、政府立足大局,审时度势,提出了“工业强镇、科技立镇”的发展战略,同时积极开展“企业服务年”及“项目建设提升年”活动,把发展工业经济摆在空前突出的位置,要求全镇上下全力以赴抓好抓实抓出成效。针对这些问题,今天本人与组织部等有关同志结合**镇实际开展调查研究,认真倾听有关单位和各方面人士的意见。现将调研结果汇报如下:

一、乡镇企业发展的现状

我镇企业经过近几年的发展,积累了一定的基础,并初具规模。但目前我镇的工业经济基础依然十分薄弱,面临的形势极其严峻,突出表现在企业个头小、底子薄、财税贡献率低、抗风险能力弱、缺乏行业影响力等方面,工业对地方经济的支撑作用没有充分发挥,主要是体现在以下几点:

(一)、乡镇企业产业结构矛盾突出,规模小,缺乏龙头企业。一是产业结构层次较低。我镇企业大多集中在加工制造业这种传统的劳动密集型产业上,其产品大多停留在简单制作的水平上。相当数量的企业技术装备水平低,产品质量、产品附加值低。二是重复建设,重复投入。由于我国消费品市场和资金市场的不成熟,容易形成短时期内的消费热点,短期的利润促使大量资金迅速涌入,形成企业趋同化。在这个过程中,政府缺乏宏观的经济引导,此后随着生产能力的扩大,需求趋于饱和,在此情况下,企业不得不展开低水平的竞争。

(二)、乡镇企业整体素质不高、产品科技含量低、市场竞争力弱。一是我镇企业大多没有自己的核心技术和知识产权,只是以目前市场上极为普遍的甚至落后的技术作为生产工艺,品牌意识不强。由于自主创新能力不足,产品更新换代缓慢,仅仅依靠低价取胜。二是缺乏相关优秀技术人员,这造成了企业缺乏发展后劲,缺少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发展动力不足。三是抗风险能力不足,融资困难。我镇企业由于规模小、实力弱、信用等级低等原因,从而造成了贷款难、融资难、担保难的问题。

(三)、发展理念滞后,管理方式普遍落后。一是我镇企业大多仍沿用家族式管理方式,这一管理方式为企业建立之初的生存与发展曾做出过很大贡献。但是,在当前形势下,特别是在企业发展的中期,这一管理方式往往容易转化为消极的阻滞,容易造成经营效率的低下和激励机制的偏颇。二是大部分企业主小农意识严重,“小富即安”

的心态制约了企业的进一步发展。

三、下步重点工作建议

针对我镇企业存在的种种差距和不足,需要镇党委、政府和企业同心协力,克难攻坚,采取超常的举措,打破常规,积极创新,解决问题,寻求突破,取得快速发展。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发挥政策指导作用,整合资源,培育特色。一要切实加大相关政策的督促落实和科学发展的指导工作力度。积极发挥政策的指导作用,引导企业加入行业协会,发挥其为企业沟通、协调、传递市场信息、引进技术等服务作用。二要帮助企业调整投资结构。结合本镇实际情况,既要积极上马劳动密集型产业,在短时期内形成企业对人口的聚集作用;又要大力引导他们向科技型、知识密集型、外向型转移,提升企业市场竞争力;三要引导我镇企业因地制宜,充分利用资源、区位优势,发展优势特色产业。政府从政策、资金、技术服务平台建设等方面给予重点扶持,拉长产业链,尽快形成市场占有率高的一批企业。

(二)、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推进乡镇企业加快科技创新和技术进步。一是引导和促进乡镇企业积极提升企业的技术装备水平,提高新产品开发能力,加快传统产品的升级换代,增强市场竞争能力。政府要建立以财政投入为主导的技术创新服务中心,为中小企业提供技术咨询和技术服务。二是鼓励社会各类专业技术人才、经营管理人才和大中专技校毕业生到乡镇企业就业创业;支持一批骨干乡镇企业利用自身机制灵活的优势,与大专院校、科研院所进行人才对口招聘。人事部门要进一步简化人才管理手续,为民营企业引进人才提供服务,大力培养一批具有创新意识、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企业人才队伍。三是积极开展农村劳动力素质培训,提高企业职工的素质。对引进高层次人才产生显著经济效益的企业和人员予以表彰奖励。

(三)、扩宽融资渠道,改善金融环境。一是结合我镇实际,建立和完善对企业的金融支持体系。要在企业资产抵押的基础上,鼓励企业之间实行互联互保,减少审批环节,降低贷款抵押的保险金和业务收费。二要建立和完善企业的信用担保风险补偿机制,完善政府引导、企业自助的企业信用担保体系,积极发展民间信用合作组织,组建中小企业信用再担保公司。要积极创造条件,支持符合条件的企业拓宽融资渠道。三是要增强企业自身的融资能力。企业要有信用意识,诚信为本,建立规范的法人治理结构。要加强与银行的沟通,及时将

企业的生产、经营、财务状况等信息反馈给银行,增进相互了解,实现信息对称,建立互相信赖的银企合作关系。

(四)、推进产业集群和基地建设,打造乡镇企业发展平台。一是按照 “科学规划、因地制宜、量力而行、循序渐进 ”的原则,积极指导、推进乡镇企业向小城镇集中连片发展,形成区域特色明显、产业优势突出、辐射带动力强的企业集群。在资源、区位优势突出的地区,要重点发展旅游、服务等劳动密集型企业,初步形成资源、区位型产业集聚区;在技术优势明显的地区,要重点发展科技含量高、发展潜力大的成长型企业,初步形成科技产业集聚区。二是通过推进企业和产业的集聚,努力培育壮大一批辐射带动力强、就业容量大的龙头企业,形成一批优势突出的强势企业,建成一批特色鲜明的产业基地。

(五)、建立健全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抓好乡镇企业同其他工作一样,只有建立健全责任制、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才能推动工作开展和实现预期目标。今后,应注意加强三方面工作:一是强化责任意识。乡镇企业作为振兴农村经济的工作重点,必须把发展的目标和任务逐级落实到基层,让各级干部自觉担起责任。二是建立激励机制。对在乡镇企业工作中取得优异成绩的单位和干部应给予表彰奖励,以充分调动基层抓企业的积极性。三是建立约束机制。对乡镇企业进行动态检查,及时通报情况,认真解决工作中的突出问题;把工作成效作为检验领导班子和干部政绩的重要依据,以利促进干部队伍不断奋发向上和发挥聪明才智。

第五篇:加快发展西部乡镇中小民营企业调研报告

加快发展西部乡镇中小民营

企业调研报告

-----中小企业局长 李刚喜 为认真贯彻落实县委“四三二一”治县方略和有关会议精神,为我县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做出一份贡献。我和3位副局长多次深入我县西部乡镇就加快发展中小民营企业(特别是农副产品加工业)的情况进行了调研,具体情况如下:

一、西部乡镇中小民营企业的发展情况:

我县是传统的农业大县,而西部又是我县产粮的主要地区,西部乡镇占全县面积的2/3,人口占到35%,而西部乡镇中小民营企业的数量不足全县的14%,2006年,西部乡镇中小民营企业完成增加值2929万元,仅占全县的3.58%;上交税金274万元,仅占全县的2%,规模以上企业一家没有。

二、在西部乡镇发展中小民营企业的重要性:

1、加快发展西部乡镇中小民营企业,能够解决部分农民就业难的问题。

我县东部乡镇的东古村,全村1300多口人,就有570多人在本村的各企业上班,这样大大减轻了农民就业难的问题。而西部乡镇企业少,规模小,安排就业困难。大部分的农民仍然是以种地为生,过着“靠天吃饭”的生活。有的农民也是农忙时回家务农,农闲时打些临工。

2、加快发展西部乡镇中小民营企业,有利于转化当地农业资源,解决农民增收难的问题。

在西部乡镇发展中小民营企业(特别是农副产品加工业),不但能够转化当地的农产品,解决农民“卖”的问题,而且还增加了农民的收入。例如:东部乡镇的金泽生物有限公司以其年生产能力不但可以转化全县的玉米生产,还可以带动周边县区的玉米生产。这样就能大大解决了农民卖粮难的问题,增加了农民收入。

3、加快发展西部乡镇中小民营企业,有利于壮大西部乡镇的经济实力。

西部乡镇的经济实力弱,归根是没有上规模、上档次的企业,带动不了乡镇经济的发展,像东部乡镇金泽生物有限公司2006年总产值4.6亿元,仅一家就占到全镇经济的1/5。因此,发展西部乡镇的企业不但可以带动西部乡镇经济的快速发展。还可以推动我县整体经济的发展。

三、加快发展西部乡镇中小民营企业应采取的措施:

1、 加大扶持力度,积极争取上级财政资金。

首先,应该大力招商引资,积极参与国际国内大中型经贸洽谈会。引进外来资金,进一步拓宽融资渠道,为西部乡镇经济的发展构建更广阔的合作平台。其次,是建立一个中小民营企业信用担保服务机构,这样给引资困难的西部中小民营企业创造一个良好的发展条件,使企业在规模扩张,技术改造方面有力的支持。

2、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企业,带动西部乡镇经济的快速发展。

引导和支持个体生产、加工、运销专业大户和民营企业创办农产品加工企业,或以资金、技术参股等多种方式,联合其他经济实体组建多种形式的加工型企业。支持农业研究机构进行机制转型,发展成为科技含量较高的农产品加工企业。促进西部中小民营企业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合作。鼓励、支持科研单位和高等院校以技术合作、项目合作等形式与西部中小民营企业联办或自办农产品加工企业。

支持东西部联合组建农产品加工型龙头企业。支持经营同类产品、规模偏小的加工企业,依照市场规则,通过多种方式,组建大型加工企业集团,提升实力,做大规模,快速发展。

3、建立农产品加工园区,促进产业集聚。

按照“政府引导、企业参与、多元投入、要素集聚、市场运作、加快发展”的思路,建设若干个农产品加工园区。首先以调整工业园区为契机,使农产品加工企业聚集发展。在已形成特色种养业产业带或加工企业群聚的地方,建立农产品加工产业园。同时,降低企业入园门槛,积极引导农产品加工企业向园区集聚。其次依托加工园区,建立原料基地。以园区为依托,以企业为主体,以订单为纽带,引导农民按照有关质量标准和要求,调整优化种养结构,建设规模化的农产品原料基地,建立和扩大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

总之,在西部乡镇发展中小民营企业,已成为我县一条重要的必走之路,也成为我县经济的重要增长点,扩大就业的主要渠道,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推动我县经济发展的一支不可替代的力量。

上一篇:锡州农村商业银行下一篇:乡镇武装述职报告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