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科技创新大会讲话

2023-01-30

第一篇:全国科技创新大会讲话

在全国建设技术创新大会上的讲话

各位领导、各位专家:

“全国建设技术创新大会”今天在北京召开了,这是建设系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十五届五中全会精神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技术创新,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的决定》的一次重要的会议。上午部领导作了重要讲话,总结建设领域技术创新几年来的工作成果,对今后五年建设技术创新工作作出了部署,我们深受鼓舞并坚决照办。下面我结合我司主管的业务工作,对标准定额如何适应技术创新工作的需求谈几点看法。

一、科技进步是标准化工作发展的动力,标准化工作是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的重要“桥梁”

众所周知,科技创新、科技进步是增强我国综合国力的决定性因素,是推动经济发展和结构调整的强大动力。对于科技进步与创新,党和政府历来十分重视。小平同志提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总书记在今年2月赴广东考察工作时明确指出:“面向21世纪,我国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必须大力依靠科技创新和体制创新”。党的十五届五中全会更是把科技进步与改革开放同等的高度并作为搞好我们今后工作的动力,不久前闭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也再次强调要“依靠体制创新和科技创新,以信息化带动产业化,从而大力推进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的确,在当今世界,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知识经济已见端倪,国际竞争日趋激烈,人类正在经历一场全球性的科学技术革命。从这个意义上讲,技术创新必将成为新的经济发展的基础。回顾我国改革开放二十多年的历史,我国的科技创新和科技进步在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下,在广大科技工作者的辛勤努力下,取得了很大的成绩。就建设领域而言,我们在住宅产业化、水工业、城市防灾减灾、计算机应用技术等领域取得了重大的科技公关成果,预应力、减震隔震,大跨度空间结构等技术达到了国际领先水平。这些成绩的取得,有力的推进了建设事业的发展,同时也为工程建设标准化事业的快速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大家知道,标准化工作作为工程建设领域一项重要的综合性的基础工作,标准化工作与科技创新和科技进步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两者可以说是相辅相成、互相促进。首先科学技术的进步是推动标准化工作发展的动力。大量工程建设实践经验的总结和科学技术的发展是标准化工作的基础,标准规范的制定需要吸取有关科学技术的成就和科研成果,人们制定标准的目的是为了最佳的秩序和最佳的效益,要达到这个目的就必须要以科学技术作为支撑。因此,没有科学技术的创新与进步,标准化工作就不可能前进和发展。与此同时工程建设标准化的实践中,通过其反馈作用,也会给科学技术的不断提高提出新的课题,从而促进科学技术的发展。再有,标准化工作是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的重要“桥梁”。大家知道,任何一项科学技术,最初总是在一个比较小的范围内试验、试用,随后在一定的范围内推广。一项成熟可靠的技术通过标准制定过程中的提炼和加工一旦被纳入标准规范就有了相关法律规定的地位和权威性,随即可以比较迅速的在整个工程建设领域内大面积的推广,从而使科学技术成果迅速转化为生产力。

二、加强标准化工作适应技术创新的需求

目前科技创新工作得到了上上下下的高度重视,科技创新不仅仅是广大科技工作者的事情,同时也是我们广大标准化工作者十分关注的问题。党中央一系列关于科技创新政策的出台,既为我国科技工作的发展带来了难得的机遇,同时也给标准化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综合分析标准化工作目前的现状,我们认为,要适应科技创新的要求,标准化工作尚需在以下两个方面作出努力:

1、加大实施强制性条文工作的力度,确保纳入标准中的技术在工程建设中得到推广应用 众所周知,《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今年1月由国务院批准发布了,作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对建立新的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管理制度所作出的重大决定,条例不仅对业主的行为、建设单位、勘察设计单位、施工单位、监理单位的质量责任作出了明确的规定,同时还特别对执行强制性标准作出了严格的规定。我们知道,过去国家发布了很多标准,有强制性的也有推荐性的,但实际执行的状况如何呢?从我们去年开展执法大检查掌握的情况看,不容乐观,有很多建设环节没有执行

2、加快局部修订的步伐,确保行之有效的新技术尽快得到推广 经过广大标准化工作者几十年的努力,目前我国的工程建设标准规范基本上成龙配套,缺项的问题基本得到解决。但当今世界,科学技术发展日新月异,如何在尽快短的时间内,将成熟可靠、行之有效的新技术应用与工程实践,是我们一直面临的一个问题。大家知道,标准的修订与制定都有一套严格的程序,这些程序对于确保标准规范的质量无疑是起重要作用的。如果盲目地追求将新技术纳入标准,也就有可能存在限制新技术的发展或者造成工程损失。但反过来说如果一味按研制、试点、提炼、制定标准的程序走,可能有的技术就会失去应用的最佳机会。这个问题目前我们正在研究,我们认为,首先还是要提倡技术创新,要鼓励采用新技术。由于工程建设活动中新技术的应用与工程的安全密切相关,一些技术人员为了避免承担风险;在国家标准没有明确规定时,一般不会自愿采用新技术。没有技术创新,标准的发展就没有生命力。另外,就是要加快标准局部修订的步伐。做好这方面的工作,一方面要有良好的技术跟踪和信息反馈;以便及时了解现行标准中采用的技术的先进程度,发现问题提出修订计划。另一方面是要采取措施缩短局部修订所需时间。

同志们,这次“全国建设系统技术创新大会”召开,必将有力的促进建设系统的技术创新和科技进步,作为工程建设标准化工作的主管司,我们将围绕着部里的中心工作,采取措施加强和改进我们的工作,以适应技术创新的要求。同时也欢迎有关专家、代表对我司工作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意见和建议。

预祝大会圆满成功!

谢谢

第二篇:全国科技创新大会在京举行 胡锦涛温家宝发表重要讲话 吴邦国贾庆林李长春习近平李克强贺国强周永康出席

全国科技创新大会在京举行

胡锦涛温家宝发表重要讲话 吴邦国贾庆林李长春习近平李克强贺国强周永康出席

全国科技创新大会7月6日至7日在北京举行。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吴邦国,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政协主席贾庆林,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李长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家副主席、中央军委副主席习近平,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李克强,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纪委书记贺国强,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政法委书记周永康出席会议。

胡锦涛在会议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大力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坚持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指导方针,全面落实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为核心,以促进科技与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结合为重点,进一步深化科技体制改革,着力解决制约科技创新的突出问题,充分发挥科技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调整经济结构中的支撑引领作用,加快建设国家创新体系,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而建设世界科技强国奠定坚实基础。

温家宝在会议上讲话。李克强主持第一次全体会议。

1 胡锦涛强调,科技是人类智慧的伟大结晶,创新是文明进步的不竭动力。当今世界,科技创新更加广泛地影响着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科技发展水平更加深刻地反映出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和核心竞争力。我们要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从国家发展全局的高度,集中力量推进科技创新。

胡锦涛指出,我国已经构建了比较完整的学科体系,拥有丰富的科技人力资源,科技发展具有良好基础,完全有条件发挥自身特色和优势,跟上世界新的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步伐。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面对新形势新要求,我国自主创新能力还不够强,科技体制机制与经济社会发展和国际竞争的要求还不相适应。我们必须增强机遇意识、忧患意识、责任意识,牢牢把握新的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机遇、世界科技创新格局调整的机遇、经济发展水平不断提高和市场不断扩大的机遇,坚定立足自主创新,深化科技体制改革,为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提供体制机制保障,争取在不太长的时间内确保国家创新能力得到大幅提升。

胡锦涛指出,到2020年,我们要达到的目标是:基本建成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符合科技发展规律的中国特色国家创新体系,原始创新能力明显提高,集成创新、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大幅增强,关键领域科学研究实现原创性重大突破,战略性高技术领域技术研发实现跨越式发展,若干领域创新成果进入世界前列;创新环境更加优化,创新效益大幅提高,创新人才竞相涌现,全民科学素质

2 普遍提高,科技支撑引领经济社会发展能力大幅提升,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

胡锦涛强调,从现在起,到实现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的目标,只有不到10年的时间,形势非常紧迫,任务十分艰巨。当务之急,就是要进一步解放思想、深化改革,破除一切束缚创新的思想观念桎梏和体制机制障碍,最大限度解放和发展科技第一生产力。胡锦涛就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快创新型国家建设提出6点意见。第一,进一步推动发展更多依靠创新驱动,坚持把科技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把科技创新作为经济发展的内生动力,激发全社会创造活力,推动科技实力、经济实力、综合国力实现新的重大跨越。第二,进一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大力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运用高新技术加快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加快农业科技创新,发展关系民生和社会管理创新的科学技术,推进基础前沿研究。第三,进一步深化科技体制改革,着力强化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地位,提高科研院所和高等学校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力,推动创新体系协调发展,强化科技资源开放共享,深化科技管理体制改革。第四,进一步完善人才发展机制,坚持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重大方针,统筹各类人才发展,建设一支规模宏大、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创新人才队伍。第五,进一步优化创新环境,完善和落实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应用的政策措施,促进科技和金融结合,加强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管理,在全社会进一步形成讲科学、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浓厚氛围和良好风尚。第六,进一步扩大科技开放合作,提高我国科技发展国际化水

3 平,在更高起点上推进自主创新。

胡锦涛强调,建设创新型国家是全党全社会的共同任务。各级党委和政府务必提高认识、增强紧迫感,加强领导、狠抓落实。要加大科技投入,发挥政府在科技发展中的引导作用,加快形成多元化、多层次、多渠道的科技投入体系,实现2020年全社会研发经费占国内生产总值2.5%以上的目标。各级党政领导尤其是主要领导要学习科技知识,坚持用科技知识指导发展,在重大决策中听取专家意见,做好科学论证。要关心和爱护广大科技人员,及时研究和解决他们遇到的各种实际困难。广大科技工作者要始终把祖国和人民放在心中,努力作出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的创新成果。

温家宝指出,深化科技体制改革的中心任务,是解决科技与经济结合问题,推动企业成为技术创新主体,增强企业创新能力。这是一项事关国家长远发展的基础性、全局性、战略性重大任务。企业强则国家强。我国是制造业大国,已经具备很强的制造能力,但仍然不是制造业强国,总体上还处于国际分工和产业链的中低端,根本原因就是企业创新能力不强。如果能在“中国制造”前面再加上“中国设计”、“中国创造”,我国的经济和产业格局就会发生根本性变化。企业的创新能力,很大程度上决定我国经济的发展前景。

温家宝对增强企业创新能力提出了具体要求。一要支持企业建设高水平研发中心。真正的企业研发中心,是企业创新能力的源泉、企业竞争力的核心,应当具备足够能力把握创新机会,选择创新方向和技术路线,组织技术研发、产品创新、利用和转化科技成果。“十二

4 五”时期,国家重点建设的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实验室,要优先在具备条件的行业骨干企业布局。二要以企业为主导深化产学研结合。企业直接参与市场竞争,对新技术、新产品最敏感。产学研结合,要坚持“产”为主导,即企业为主导。国家重大科技项目,凡是产业目标明确的,要由有条件的企业牵头组织实施。三要建立科技资源开放共享机制。国家投资建设的科研设施要向企业开放,作为技术研发的公共平台。国家支持的科研活动所获得的信息资料,要最大限度地向社会公开。四要创造公平开放的市场环境,使各类企业公平获得创新资源。科技型中小企业最具创新活力,要为他们发展创造更有利的条件。大力支持企业开展国际科技交流合作。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建设规范的知识产权市场。

温家宝强调,要在政策上最大限度地支持企业创新,要抓好现有政策的贯彻落实,并进一步完善,重点解决政策之间的协调性问题,增强政策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要建立健全财政性科技投入稳定增长机制,完善财政资助、贴息和税收减免政策,鼓励和支持企业增加研发投入。引导金融机构综合运用买方信贷、卖方信贷、融资租赁等方式,加大对科技型中小企业的信贷支持。充分发挥资本市场支持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创业的重要作用。完善产业技术政策,支持企业采用新技术、新工艺。适应科技与产业融合发展的趋势,改进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办法。改革科研机构、高等院校人事管理制度,建立开放、竞争、流动的用人机制。鼓励科技人员在企业与科研院所、高等院校之间双向兼职和流动,支持他们创新创业,特别是创办科技型中小企业。健

5 全技术要素参与分配的机制,健全与岗位责任、工作业绩、实际贡献紧密联系的激励机制,使科技人员的创造性劳动获得与其价值相称的收入,得到社会的认可和尊重。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委员刘延东在总结讲话中指出,要认真学习贯彻胡锦涛总书记和温家宝总理重要讲话精神,全面落实关于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快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的意见,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决策部署上来。要科学把握科技改革发展中的重要关系,处理好科技创新与服务发展的关系,努力实现创新驱动发展,让科技更好地服务国家、造福社会、惠及民生;处理好政府支持与市场引导的关系,促进科技资源的优化配置和高效利用;处理好企业主体与协同创新的关系,推动产学研用紧密结合;处理好基础研究与应用开发的关系,取得更多原创性科学成果和技术突破,增强科技持续发展能力;处理好稳定支持与竞争择优的关系,建立健全符合科技规律的投入机制,让国家宝贵科技资源产生最大效益;处理好立足国内与扩大开放的关系,提高我国科技创新的国际化水平;处理好科学研究与科学教育普及的关系,提高全民科学素质,夯实创新型国家建设的社会基础;处理好硬件建设与软件提升的关系,更加注重创新体制机制、完善制度环境,充分调动全社会特别是科技人员的创新热情和创造活力。各地区各部门要加强对贯彻落实工作的组织领导,进一步明确责任,抓紧制定配套政策和具体措施,把会议精神和科技体制改革任务落到实处。

出席会议的领导同志还有:回良玉、刘云山、李源潮、汪洋、张

6 高丽、张德江、俞正声、郭伯雄、何勇、令计划、路甬祥、马凯、万钢。

国家科技教育领导小组成员,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和计划单列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党政负责同志,中央和国家机关有关单位、有关人民团体负责同志,解放军各总部和武警部队负责同志,各民主党派中央和全国工商联有关负责人,部分行业协会、高等学校、科研单位、企业和国家高新区代表和部分科技专家等出席会议。

全国科技创新大会第一次全体会议以电视电话会议形式召开,主会场设在人民大会堂小礼堂,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和计划单列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以及各市(地、州、盟)设分会场。

(新华网记者 徐京跃 顾瑞珍)

第三篇:关于深入学习宣传全国科技创新大会精神的贯彻意见

7月6日至7日,党中央国务院在北京召开了全国科技创新大会。这次大会,是我国在新世纪召开的第一次全国科技创新大会,是科技界的一大盛事。云南省贯彻全国科技创新大会精神暨2011年度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在昆明举行。会议认真学习贯彻全国科技创新大会精神,表彰2011年度云南省科学技术奖获奖单位和个人,总结近年来云南省科技改革发展成绩,分析形势任务,部署科技创新工作。会议强调,要不断推进科技创新,增强发展能力,为云南科学发展、和谐发展、跨越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秦光荣讲话,并为2011年度云南省科学技术奖杰出贡献奖获得者中国工程院院士马洪琪授奖。省委副书记、省长李纪恒出席会议并讲话,省委副书记仇和主持会议,省政协主席罗正富出席会议。

秦光荣首先传达了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国务委员刘延东在全国科技创新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他说,这次全国科技创新大会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会议的重点任务是深化科技体制改革,促进经济与科技的结合,明确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加快国家创新体系建设,对于进一步贯彻落实好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具有重要意义。我们一定要认真学习贯彻会议精神,按照中央要求,紧密结合云南实际,坚持把科学技术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抓好科技创新和科技体制改革各项决策部署的贯彻落实。

“推进科技创新是富民强滇的根本。当前,云南正处于科学发展、和谐发展、跨越发展的关键时期,我们比任何时候都更加需要科技的支撑,更加需要创新的推动。”秦光荣指出,近年来,云南省科技改革发展取得了显著成绩,《云南省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顺利实施,科技创新人才队伍不断发展壮大,科技创新投入持续加大,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取得重大进展,科技创新成果大幅增加,科技支撑优势产业发展能力不断提升,创新型云南建设成效明显。但也要清醒认识到,云南省科技基础条件仍然薄弱,产业核心竞争力不突出,关键核心技术突破能力不够强,科技创新的体制机制不适应,科技创新政策环境不完善。推动云南科学发展,必须坚持把科技进步与创新作为转变发展方

式的第一推动力;推动云南和谐发展,必须坚持科技面向民生、服务民生;推动云南跨越发展,必须充分发挥科技创新的支撑和引领作用。我们一定要牢固树立抓科技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的理念,切实把科技创新作为事关云南省发展大局的重大战略任务,切实营造全社会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良好氛围,努力走出一条具有云南特色的自主创新之路。

秦光荣强调,做好新时期云南省科技创新工作,必须紧紧围绕“两强一堡”战略目标,坚持科教兴滇、人才强省,坚持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坚持以改革开放为动力、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为核心、以促进科技与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结合为重点,全面落实创新型云南行动计划,实施一批重大科技创新工程,建设一批重大科技创新基地,培育一批创新型企业,培养一批创新型人才,加快建设云南特色区域创新体系,大力推动云南实现“三个发展”。发展目标是:到2020年,一些优势领域的关键技术不断取得新突破,继续保持国际领先地位;一些重要领域自主创新能力大幅增强,达到国内先进水平;科技创新环境进一步优化,科技基础条件和平台建设进一步加强,科学技术成为支撑引领经济社会发展的主导力量,基本建成具有云南特色的区域创新体系,创新型云南建设目标基本实现。

秦光荣强调,贯彻落实全国科技创新大会精神,促进科技与经济的结合,深入推进创新型云南建设,必须确立一个主体、壮大一支队伍、促进一个转化、建设一个体系、健全一套政策、强化一个保障。一要切实确立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地位,支持有条件的企业建立技术研发机构,支持企业参与政府科技项目,支持科研院所和高校更好地服务企业,支持社会力量创办创新型企业;二要切实壮大创新型人才队伍,推动科技领军人才充分发挥作用,推动多层次专业人才队伍不断壮大,推动科技人员创业兴业,加快完善人才激励机制;三要切实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促进科技成果在企业和创新园区转化,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激励机制不断健全,促进民生科技成果转化应用,搭起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桥梁;四要切实加快云南特色区域创新体系建设,开展新一轮创新型云南行动计划,着力构建区域创新合理格局,着力推进特色优势产业科技创新,着力推进创新型园区建设,着力构建符合省情实际的科技创新基础平台体系,加快实现由云南制造向云南创造的历史性飞跃;五要切实健全科技创新投融资政策,进一步发挥政府在科

技投入中的引导作用,进一步落实鼓励科技创新的税收优惠政策,进一步促进科技金融结合,进一步扩大科技开放合作,加快完善多元化、多层次、多渠道的科技投入体系;六要切实强化组织领导保障,提高认识、加强领导,狠抓落实、协调配合,营造环境、督促检查,不断推进云南省科技创新水平迈上新台阶。同时,希望获奖的科技工作者再接再厉、勇攀高峰,希望全省广大科技工作者积极投身全省新一轮科技创新发展大潮,为推动云南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加快桥头堡建设作出应有贡献。

李纪恒在讲话中强调,要认真学习落实中央部署,紧密结合云南实际,坚持把科技与经济紧密结合作为深化科技体制改革的重要突破口,着力打破“瓶颈”制约、抓好关键环节,在科技创新支撑引领产业发展上下功夫,在强化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地位上下功夫,在创新创业平台建设上下功夫,在科技金融有效对接上下功夫,在科技创新人才的培养、引进、使用上下功夫,在提升科技管理科学化水平上下功夫,不断提升经济发展的科技含量,引领云南省经济社会走上创新驱动发展的轨道。

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李江,省委常委、昆明市委书记张田欣,省委常委、省委秘书长曹建方,省委常委、省纪委书记辛维光,省委常委、省委组织部部长刘维佳,省委常委、省委宣传部部长赵金,省委常委、省政府党组成员李培,省人大常委会常务副主任晏友琼,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杨保建,副省长刘平、和段琪,省政协副主席顾伯平,省军区副司令员崔毅,武警云南省总队政委王海亮,省政府秘书长丁绍祥,中科院院士周俊、黄润乾出席会议。

2011年度云南省科学技术奖授奖193项(人)。其中,中国工程院院士马洪琪获云南省科学技术奖杰出贡献奖;云南省自然科学奖授奖项目29项,云南省技术发明奖授奖项目6项,云南省科学技术进步奖授奖项目157项。

1. 统一思想,充分认识学习贯彻好大会精神的重要意义。全国科技创新大会是党中央国务院在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

式、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召开的重要会议,是一次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快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的动员大会。大会深刻分析了我国科技工作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阐明了加快科技创新的必要性和紧迫性,指出了建设创新型国家的主要任务,进一步明确了科技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突出强调了科技在党和国家发展全局中的重要地位,提出了科技兴则民族兴、科技强则国力强的重要论断,明确了从体制机制上保障创新型国家建设的总体思路,对于加快国家创新体系和创新型国家建设、推动科技事业又好又快发展具有重大指导意义。大会充分体现了中央坚持科技创新驱动发展的坚定决心,体现了党和国家对科技工作的高度重视。学习贯彻落实好大会精神,对于推动我们加强科技改革发展,意义重大而深远。

全市各科技部门要把学习宣传贯彻大会精神作为当前和今后时期科技工作的头等大事摆上重要位置,统一思想,提高认识,集中时间、集中精力,抓好各项工作的落实。要引导广大科技管理工作者、科技人员和干部群众进一步增强机遇意识和责任意识,坚定科技改革发展的信心和决心,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全国科技创新大会精神上来,统一到中央关于依靠创新驱动发展的战略部署上来,统一到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快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的各项部署和要求上来。

2. 深入学习,准确把握中央的新部署新要求。大会的主要精神,体现在胡锦涛总书记、温家宝总理、刘延东国务委员的重要讲话以及《意见》中。胡锦涛总书记从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全局出发,提出了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快创新型国家建设“六个进一步”的总体要求。温家宝总理围绕推动科技与经济紧密结合,突出强调了增强企业创新能力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明确了使企业真正成为技术创新主体的重点任务和途径方法,提出了需要进一步完善和落实的重大政策。刘延东国务委员就学习贯彻会议精神,加强统筹协调,正确处理好科技改革发展的八个重要关系提出了具体要求。大会通过的《意见》,是指导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科技体制改革和发展的纲领性文件。

要以强烈的责任感和紧迫感,增强主动性和创造性,精心部署、周密安排,认真组织好大会精神尤其是中央领导讲话和《意见》精神的学习传达。把带头学习大会精神、带头贯彻中央部署作为各级科技管理工作者的职责所系。通过学习,准确把握中央对科技创新工作的新部署和新要求,深刻领会关于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快国家创新体系建设决策的丰富精神内涵,激励广大科技人员和干部群众自觉投身科技创新和改革发展的伟大实践。

3. 广泛宣传,积极营造学习贯彻落实的良好氛围。要通过各种

渠道,采取多种形式,迅速掀起学习宣传大会精神的热潮。要利用报纸、广播、电视、网络等多种宣传媒体,通过专题宣讲、辅导报告、调研座谈等多种方式,组织开展有声势、有深度的宣传活动。要及时对本单位学习宣传贯彻情况进行总结梳理,及时了解反映学习贯彻活动中涌现出的好经验、好典型。通过卓有成效的工作,把大会精神迅速传达到全市企业、科研机构和广大科技人员、干部群众中去,努力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使大会精神广泛传播、深入人心。

要围绕大局,立足本职,结合保持党的纯洁性主题教育、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等中心工作,深入基层、深入企业和园区,广泛开展调研、走访活动,进一步摸清科技改革创新的现状,找准存在的问题和症结,提出有针对性、可操作性的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快区域创新体系建设的意见和建议。

4、结合实际,迅速贯彻市委书记王福宏讲话精神。必须从黄山转型发展的战略和全局的高度出发,充分认识做好新形势下科技创新工作的极端重要性,牢固树立“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战略思想。紧紧抓住科技与经济紧密结合这一核心,要在加快技术创新的同时,注重科技在自然资源和文化遗产保护、生态建设、现代服务业发展、民生改善等方面的应用。努力构建“大科技”的发展格局,坚持“有所为有所不

为”的原则,形成具有黄山特色的科技工作体系。要大力推进以企业和科研推广应用机构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和应用体系建设。要深入推进产学研合作,大力发展新产品、新品种、新工艺、新技术,切实加强科技人才队伍建设。

借助国家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新安江流域生态补偿机制试点、皖南国际旅游文化示范区、徽州文化生态保护区等战略平台,依托“十大工程”、九大园区和特色优势产业等,在高新技术产业、特色农业、生态建设、环境保护、古民居保护利用、绿色建筑、旅游信息化等方面,有针对性地编制一批重点项目,千方百计争取上级支持。大力营造尊重知识、重视科技、鼓励创新的浓厚氛围,最大限度地鼓励和支持科技创新,最大限度地激发创新激情和活力。

5、真抓实干,确保圆满完成科技工作目标任务。贯彻落实市政府《关于贯彻安徽省人民政府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若干意见的实施意见》文件精神,深入基层帮扶困难企业,组织相关人员深入园区和企业,开展调查研究,掌握高新技术企业、创新型企业、民营科技企业、科技园区的科技创新情况,帮助企业排忧解难,狠抓各项创新政策落实,大力开展自主创新政策宣传培训和落实情况督查,为企业创新发展营造良好环境。

认真组织实施“三项行动”,上下联动,推进实施企业自主创新联合行动、文化科技创新示范行动,高新技术产业基地特色发展专项行动。深化政产学研合作,举办黄山市第四届科技成果转化对接会,组织实施好“双百双行”产学研系列活动。推进科技金融合作发展,启动科技与金融结合试点项目,加大科技型企业和项目风险投资力度,加大项目凝炼和品牌的创建。继续加大省、市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重点实验室的组建力度,争创院士工作站、农业科技园和国家级软包装新材料特色产业基地等科技品牌。

黄山市科技局 二〇一二年七月十六日

第四篇:年创建全国文明城市誓师大会动员讲话&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动员大会上讲话

2020 年创建全国文明城市誓师大会动员讲话

同志们:

今天我们召开 XX 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誓师大会,标志着XX 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正式拉开了帷幕。会议的主要任务是全面安排部署创建工作的各项任务,动员全市上下统一思想,全力以赴,推动“创城”各项工作任务全面落实,确保 2021 年我市成功晋级全国文明城市行列。省委对我市创城工作高度重视、大力支持,省文明委专门派 XXX 同志出席指导会议,宣读了中央文明办通报,会上颁发了有关奖项,印发了创城工作实施方案,住建、教育、卫计、执法及城关镇负责同志作了很好的表态发言。下面,就全面推动创建工作,我讲五点意见。

一、统一思想,凝聚共识,充分认识创城工作重大意义 全国文明城市由中央文明委评选命名,是全国城市综合类评比中的最高荣誉,是反映一个地方发展实力、文明程度、整体形象的含金量最高、综合性最强、影响力最大的城市品牌。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是市委、市政府着眼全局、立足长远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也是全市70万人民多年来孜孜以求的美好夙愿,对提升 XX 市的知名度、美誉度和影响力,推动经济社会稳步健康发展,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争创全国文明城市是建设幸福美好新 新 XX 市 市 的重大战略抉择。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高度重视文明城市创建工作,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把

精神文明建设贯穿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全过程、渗透社会生活各方面”。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涉及经济、社会、政治、生态等方方面面,创建的过程就是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过程,《全国文明城市测评体系》设置的 12 个测评项目、90 项测评内容、188 条测评标准,与全面小康社会测评体系 6 个方面 23 条指标相辅相成,这其中许多内容正是需要我们加快弥补的短板和着力提升的弱项。从这个角度讲,开展“创城”工作,与我们多年来持之以恒坚持以乡村促进城镇、以城市带动农村、统筹推进城乡一体的发展战略是高度契合的,也是一脉相承的。全市各级各部门要站在战略和全局的高度,真正把“创城”工作作为加快 XX 市发展的重大战略抉择,作为建设小康美丽 XX 市的总抓手,既重结果更重过程,常态创建、深入创建。

(二)

争创全国文明城市 是全面提高城乡文明水平的重大举措。社会文明是可以转化的生产力要素和潜力巨大的“无形资产”。近年来,我们坚持改善人居环境、提升群众素质,大力推进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取得了明显成效。但我们也要认识到,优环境、塑形象、倡文明只有起点,没有终点,乡村治理、民风淳化、文明养成需要我们持续发力、久久为功。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是一项加快转型跨越发展、打造城市品牌的龙头工程,为我们高质量推进全域乡村旅游、经济社会发展、完善城市功能、加强社会管理、倡导文明新风带来了机遇、拓宽了视野。在接下来的三年时间里,我们要通过“创城”,进一步激发全市干部群众的荣誉感和归属感,凝聚起昂扬向上、奋勇争先的精气神,激发起不甘落后、跨越赶超的坚强斗志,全力推动城乡

面貌大改观、群众素质大提升、城市文明新升华,促进市域经济发展和精神文明建设同步协调发展,持续提升中国西部旅游名市的知名度美誉度和吸引力竞争力。

(三)

争创全国文明城市 是实现发展成果惠及于民的内在要求。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奋斗的目标。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是一项保障改善民生、提高幸福指数的惠民工程,是一项提高市民素质、促进社会和谐的载体工程。“创城”测评指标涵盖了经济发展、社会保障、医疗卫生、教育文化、居住环境等与百姓息息相关的民生问题,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发展为民的宗旨和要求。我们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绝不是仅仅为了拿一块牌子、争一项荣誉,根本目的是通过创建工作,有效地推动各项政策落实,提升各项工作水平,创造文明和谐生活,下大力气办一批惠民利民的好事实事,有效解决社会关切的民生问题,更好地实现和保障群众在教育、文化、卫生、社会保障等方方面面的权益,让全市广大群众从创建中得到实惠、看到变化,让全市人民群众生活得更美好、更幸福,切实把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落到实处。

二、坚定信心,直面挑战,切实强化创城工作责任担当 近年来,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和省、省宣传部、文明办的精心指导下,深入学习贯彻全国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经验交流会议精神和中央文明办来信精神,以争创全国文明城市为目标,以提高城乡文明程度和群众文明素质为重点,不断巩固提升省级文明城市创建成果,城乡环境日新月异,文明创建有声有色,全市精神文明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和条件,时机已经成熟。

一是有 独

特的 自然文化 基础。

。XX 市境内山川秀丽、风光崎旎、景色宜人,构成了独具特色的自然风光,是西北地区生态环境最好的市县之一;波澜壮阔的红军建政、扩红革命历史,丰富奇特的茶马古道文化遗存、民间民俗文化,历久弥新的铸铧、抄纸、酿酒等手工技艺,让 XX 市的地域文化散发出瑰丽而又独特的魅力,这使我们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具备了得天独厚的自然和文化优势。

二是有坚实的城乡建设基础。近年来,我们紧紧围绕“统筹城乡一体发展、建设生态美丽 XX 市、整市打造生态旅游大格局”的目标任务,持续推动以美丽乡村建设为主导的乡村振兴,全市农村 X 万户农户中有 X 万户全面改善了人居环境,建成国家 4A 级旅游景区 5 个、国家 3A 级旅游景区 12 个,打造乡村旅游示范村 82 个,美丽乡村建设连续六年获得全省考核第一,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得到极大改善;坚持以项目建设为抓手,加快推进城乡交通、农田水利、电力通讯、公共服务等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兴办文化、教育、卫生等民生实事,着力实施城区供气供热、市政设施改造、城区景观打造、安居住房建设等各类城镇建设项目,城镇基础服务功能不断完善,承载力和竞争力不断攀升,先后获得国家级生态建设示范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市 、全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示范地区等荣誉,这些都为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三是有扎实的工作基础。近年来,我们坚持把精神文明建设与乡村建设、旅游开发、精准扶贫、产业升级、文化发展等工作深度融合,不断加强公民思想道德建设,2016 年被省委、省政府命名为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先进市以来,2017 年至 2019 年连续三年参加全国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经验交流会议。目前,全市已创建全国文明

单位 4 个,省级文明单位 9 个,在实践中探索形成了一套科学完善的工作机制,这些都为我们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积累了丰富的工作经验。

四是有良好的干群基础。始终把全民文明素质提升作为一项基础工程常抓不懈,坚持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线,深入开展群众性爱国主义宣传教育和“我的中国梦”“我们的节日”等主题活动,持续开展“道德模范”“最美家庭”“美丽农户”等群众性精神文明创评活动,公民思想道德建设深入扎实,城乡文明程度全面提高,特别是我们始终坚持群众主体,秉持共建共享,各级干部的成就感和公信力普遍提升,广大群众的归属感和凝聚力日趋增强,所有这些必将为“创城”工作凝聚起强大合力。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对“创城”的难度和困难要有清醒的认识:一方面,全国文明城市创建标准之高、内容之多、程序之严是我们在历次创建工作中没有的, 一是竞争 强 。这次全省共有 XX、XX、XX、XX、XX、XX 等 6 个城市获得提名,进入 2019 年至 2021 年的创建周期,逐年淘汰,每年一初评、三年一终评,到 2021 年进行综合测评验收,创建时间紧迫,工作任务艰巨。

二是标准高。全国文明城市评选主要依据《全国文明城市测评体系》和《全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测评体系》,共涉及 17 大类测评项目、90 项测评内容、200 多项细化标准,并把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作为前置条件,将党风廉政建设、安全生产、社会治安、环境保护作为“一票否决”项,测评项目较多,标准要求很高。

三是程序严。从 2014 年开始,国家对全国文明城市考评方式作了重大调整,实地考察指标由中央文明办组织各有关部委一年一次进行考核并提供考评结

果,问卷调查改为电话访问,资料审查要求提供文字及图片电子版并录入电子申报系统,自动生成分数,“创城”只能靠硬实力、真本事,不能抱侥幸、搞变通。另一方面,我们自身还存在着许多问题和差距:

一是基础设施和配套功能需要完善。城市部分基础设施建设严重滞后,公共交通整体水平不高,城区停车场建设滞后,公厕、垃圾收集等设施档次偏低。

二是城市管理有待加强。市场管理杂乱,城区“四包责任制”落实不到位,店外经营、占道经营、乱扯乱挂、乱停乱放、乱堆乱倒等现象还不同程度存在;农村污水处理和垃圾处理设施投运率不高,垃圾随处堆放、掩埋的现象还大量存在。

三是市民思想道德素质仍需提升。市民群众的公德意识、卫生意识、环境意识还需继续提高,社会生活中不讲文明、不讲公德、不讲秩序、不讲诚信的现象还时有发生; 四是公共文明氛围不够浓厚。各类媒体、公共场所公益广告投放量少,宣传教育引导力度不够等等。

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机遇与挑战并存,希望与困难同在。我们 XX 市成为全国提名城市,是经过中央和省、市文明办层层筛选才确定的,这本身就是一项来之不易的荣誉。获得提名就等于签了承诺书,立下了军令状。尤其是,我们是 XX 市唯一的创建县级市,如果不能如期实现创建目标,就有愧省、市的信任与重托,也有损 XX 市多年来统筹城乡建设、改善人居环境、推进全域旅游,在省、市树立的良好形象。可以说,这是省、市赋予我们的一项必须坚决完成的庄严使命,也是对市委、市政府执行力的现实考验,是对全市各级领导干部作风、能力的全面检验。“创城”成功,XX 市肯定会有一个大的提升和发展。面对光荣而又艰巨的“创城”任务,我们在挑战面前要直

面应对,在困难面前要矢志不移,在优势面前要把握利用,在机遇面前要积极作为。面对困难、面对机遇,我们没有理由停顿和退缩,必须树立必胜信心,以铁一般的信念、铁一般的纪律、铁一般的担当,保持定力,坚定信心,锐意进取,真抓实干,圆满完成“创城”各项目标任务,以“创城”的新战果、新捷报引领推动幸福美丽新 XX 市建设的新征程。

三、紧扣指标,抓住关键,从严落实创城工作各项任务 创建全国文明城市,重在主动、贵在行动。全市各级各部门要严格对照《全国文明城市测评体系》的要求,聚焦重点难点打好攻坚战,坚持统筹兼顾打好持久战,一鼓作气,冲锋在前,抓住重点、主攻弱点、突破难点、凸显亮点,向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发起总攻。:

总体要求是:以建设“美丽家园·幸福 XX 市”为主题,以提高群众生活质量、人民整体素质和城市文明程度为目标,以各项测评指标为标准,广泛开展各类群众性创建活动,建立健全长效创建机制,力争到 2021 年跨入全国文明城市行列,把我市基本建设成为城乡秀美宜居、社会文明和谐、发展充满活力、人民富裕幸福的文明城市。总体分三步走:2019年规划部署,各项工作全面启动;2019 年—2020 年深入推进,重点突破;2021 年巩固成果,测评迎检。今天的会上印发了《XX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实施方案》,对全市创建任务进行了分解细化,大家一定要认真对照指标要求,一项一项认真研究,一项一项抓好落实。

要 突出抓好“ 八个环境” 建设:

(一)建设提供廉洁高效的政务环境。进一步推进全面从严治党,深入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构建党统

一指挥、全面覆盖、权威高效的监督体系。进一步加强机关作风建设,严厉治“懒”增干劲、治“庸”求作为、治“推”强责任、治“慢”提效率、治“浮”促实干。进一步推进依法行政,规范政务行为,建立决策责任制和决策过错责任追究制度,完善重大决策听证咨询制度、重大事项公示制度和新闻发布制度。

(二)建设和谐宜居的生活环境。大力实施环境绿美净工程,从群众反映最强烈的问题入手,抓好集贸市场、旅游景点、文体场馆、广场公园、背街小巷等公共场所的环境整治,切实解决乱堆乱倒、乱贴乱画、乱搭乱建、乱停乱放现象。实施“文明交通行动”计划,大力发展城市公交,完善公共交通设施,整治规范交通秩序,方便城市居民出行。坚持不懈推进“厕所革命”,实现全市厕所改造全覆盖。进一步完善农村生活垃圾保洁和处理长效机制,加快推进城乡环卫一体化,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要达到 95%以上。

(三)建设公平正义的法治环境。深入推进农村普法服务规范化、村级管理运行规范化、村规民约规范化,全面提升依法治市水平;扎实开展七五普法工作,深化普法宣传教育,增强全民学法尊法守法用法意识,引导广大群众自觉履行法定义务、承担社会责任。重点加强食品药品、工商质检、公共卫生、安全生产、文化旅游、资源环境、农林水利、交通运输、城乡建设等领域综合执法管理。

(四)建设安全稳定的社会环境。进一步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社会治理体制,深入开展“扫黑除恶”专项行动,加强预防和化解社会矛盾。深入推进和运用好“天网工程”,建立覆盖全市的综治信息管理平

台,全面提升社会治安综合防控水平;加强安全生产和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建立健全突发事件应急处置机制;加强流动人口和特殊人群管理,健全完善社会管理体系,推进社会治理创新,有效化解社会矛盾,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五)建设诚信守法的市场环境。进一步强化市场监管,规范经营秩序,集中整治乱摆摊点、占道经营、非法游商、无证摊点等现象,打击制售假冒伪劣、坑蒙拐骗、欺行霸市、哄抬物价等违法行为。大力加强政府诚信、商务诚信、社会诚信、司法公信建设,加快建立覆盖全社会的征信系统,健全信用信息互联互通和交换共享的网络平台;广泛开展“诚信做产品”“万店无假货”“诚信经营示范店”创建活动,建立诚信“红黑榜”奖惩制度,使诚信企业和模范个人得到嘉许,使失信败德行为受到惩戒。

( 六)

建设健康向上的人文环境。加快推进公共文化体育服务设施建设,实现全市村级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全覆盖,健身器材配备全覆盖,城区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要达到 1.08 平方米以上。利用多种载体、采取多种形式,推动核心价值观进机关、进农村、进社区、进企业、进校园,完善市民公约、村规民约、学生守则、行业规范,引导党员干部群众胸怀远大理想、坚定理想信念;大力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四德”建设,广泛开展寻找“最美”系列和“好人”系列评选活动,注重发挥先进人物的榜样力量和示范作用,营造全社会崇德向善的浓厚氛围;深入开展“讲文明树新风”活动,倡树良好的党风政风、社风家风。

( 七)

建设永续发展的生态环境。加大造林绿化力度,提

高森林覆盖率和城市绿化率,城区建成区绿地率要达到 33%以上;全面落实农产品质量监管责任,严把源头质量,加大抽检监管力度,确保舌尖上的安全;加大农业生产环境和农村水环境综合治理,严格控制各类污染物排放,统筹推进“水、土、气”综合化防治和一体化治理,切实做好农业资源环境突出问题治理。加强河流日常巡查、管理,落实相关措施,确保河长制推进落实工作取得实效,城乡水质达到三类以上,努力建设“天蓝、地绿、水清、村美、家洁、院净”的生态环境。

( 八)

建设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的社会文化环境。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是提升市民文明素质的基础环节,也是文明城市测评的前置条件和“一票否决”项目。要健全完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教育体系;抓好思想道德教育、行为养成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广泛开展我的中国梦、最美少年、美德少年、经典诵读等丰富多彩的道德实践活动;抓好城乡少年宫建设,发挥好社区文化活动场所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作用,为未成年人健康成长提供良好的社会文化环境。

要 深入开展“ 四大创建” 活动:

(一)开展文明单位创建。要突出机关企事业单位和公共服务行业,重在转作风、提效能、树形象。要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十九大精神,努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切实转变工作作风,加强机关效能和廉政建设,打通联系服务群众“最先一公里”和“最后一公里”,切实树立为民、务实、清廉、效能的机关形象。执法、教育、医疗、交通、工商、税务、金融等行业部门,事关千家万户,与广大人民群众联系密切,必须增强窗口

意识、树好窗口形象,强化职业道德建设,开展优质规范服务,努力提高人民群众满意度。要广泛开展文明示范窗口、文明服务标兵评选活动,进一步激励干部职工恪守职业道德,提高服务技能,树立文明形象。

(二)开展文明社区创建。要以社区建设年为抓手,抓好社区的调整规划,加大投入、完善设施、充实职能、改善服务,不断提高社区建设、管理、服务水平。要加强社区服务中心建设,建立信息网络平台,完善服务网络和服务功能,提供优质便捷高效的服务;要强化社区文化建设,大力开展丰富多彩的社区文化活动,丰富社区居民的精神文化生活;要深化平安社区创建活动,进一步完善社区治安防控体系,加强社区治安防范,增强居民的安全感;要推进社区共建,动员驻区单位关注社区建设,支持和参与社区活动,实现共驻共建、资源共享,将社区建设成为环境优美、管理有序、服务完善、治安良好、生活便利、文明和谐的社会生活共同体。

(三)开展文明村镇创建。要全力建设 “四有”型基层党组织,健全完善村民自治制度,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以培育良好乡风民风为重点,积极推行移风易俗“八项规定”,发挥道德评议会、红白理事会作用,倡树乡村文明新风尚;要深入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坚持以“乡村舞台”建设为抓手,统筹推进有地域特色的村史馆、民俗馆建设,抓好农村文化广场、镇街综合文化站、文化大院、农家书屋的提升完善,广泛开展丰富多彩的群众性文化活动,不断提升基层公共文化服务水平。

( 四)

开展服务团队创建。志愿服务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

要标志和创建文明城市的重要内容。要完善工作机制,落实工作制度,不断提高志愿服务的科学化、规范化、专业化和社会化水平;要大力弘扬志愿者精神和全民公益理念,打造“XX 市志愿者”服务品牌;以“创优美环境、创优良秩序、创优质服务”为目标,精心设计志愿服务项目;健全完善奖惩激励机制,大力表彰志愿服务先进典型,在全社会形成“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良好风尚。

四、全面统筹,协调推进,全力开创创城工作崭新局面 创建全国文明城市要与精准扶贫、城镇攻坚、美丽乡村、产业开发、乡村旅游等重点工作紧密结合起来,牢固树立“全市一盘棋”的思想,坚持全面创建、全域创建、全民创建,统筹安排、协调推进。

(一)坚持与打赢脱贫攻坚相结合,全面补齐发展短板。今年是创城工作的全面启动之年,更是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役的关键之年。在攻坚时限上,创城的周期与全市脱贫摘帽的时间有两年的重合,在攻坚的重点上,经济发展水平、基本公共服务保障、城乡环境面貌等重要的创城指标,与“村 20 项”“户11 项”等脱贫攻坚重要退出指标高度吻合、互为印证,创城工作与脱贫攻坚相辅相成,密不可分。全市各级各部门要把创建工作作为一面统筹全局工作的旗帜,作为打赢脱贫攻坚的有力抓手,聚集发展短板,坚持问题导向,对照创建指标查摆问题、找准短板,明确任务、逐项解决,通过创建完善基础设施、改善公共服务、优化生态环境、营造文明氛围,让群众看到真真切切的变化,给群众带来实实在在的好处,为打赢脱贫攻坚奠定良好基础。

(二)坚持与建设美丽乡村相结合, 统筹城乡一体发展。

创建全国文明城市,量大面宽的工作在农村,但我们的工作优势同样也在农村。美丽乡村建设不仅是改变农村人居环境的必然途径,也是创造农民幸福生活、提升乡风文明的关键所在。要持续把建设美丽乡村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进创城任务落实的重要支撑,严格按照市委 1 号文件的要求,坚持完善项目资金整合机制,靠实市县乡村户五级责任,发挥群众主体作用,坚持多措并举,坚持自然生态美和人文历史美有机融合,整体推进路、水、电、房、村史馆、文化广场、医务室、电子商务室、乡村舞台、幼儿园、公厕、垃圾处理场等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打造美丽乡村升级版,持续改善人居环境。

(三)坚持与城镇建设管理相结合, 完善提升城市功能。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城市建设管理是我们目前的短板,也是我们必须下决心攻克的难点,我们必须以摧城拔寨的勇气、志在必得的决心,高质量推进城镇建设,不断提升城市内涵品位和承载功能。

一要科学统筹规划设计。加快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修编,配套完善各类专项规划,坚持以打造特色文化品牌为引领,从大局着眼、从长远考虑、从小处着手,对道路设施、基础工程、城市环境、各类建筑等进行统筹规划、科学安排,确保高标准规划、精品化打造、科学化管理。

二要加快基础设施建设。统筹实施今年市委 2 号文件所列重点城镇建设项目,用足用好新型城镇化试点、棚户区改造、国开行贷款等利好政策,着力推进市区风貌提升和棚户区改造工程;大力推进城区供热管网建设,提高城市供热能力和供热入户率;深化天然气工程建设,推进天然气主管线进小区进住户,实现城区天然气全覆

盖;加快城关中学体育场和小康路城区过境路拓宽提升项目,全面优化市区路网、管网、水网、气网结构,抓好垃圾中转站、污雨水排泄等环卫设施建设,搞好升级改造,提高垃圾收集储运和污水处理能力,形成更为完备的城市功能体系。

三要抓好公共设施维护。统筹推进新区开发和旧城改造,提供更加优质的公共服务。重点围绕解决设施破损、设备落后等问题,对城市公共服务设施、交通基础设施、市政设施和文化设施等进行查缺补漏、修复完善;集中抓好城市主要街道的绿化、亮化、美化,为市民提供更舒适、更便捷的工作生活环境。

四要加强城乡拆违治乱集中整治。持续深化城乡环境绿美净行动,加强城市环境综合执法,对违规建筑、影响环境的人和事要从严处置、依法打击,营造良好的创建工作大环境。

(四)坚持与 富民 产业开发相结合, 增强市域经济实力 。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农村和城镇人均可支配收入要高于全省平均水平是两项硬性指标,要实现这两项指标最根本的就是要推动产业转型升级,促进群众增收致富,走绿色可持续发展之路。一要做精做强主导产业。坚持产业发展方针,探索推进“三变”改革,加快重点产业基地建设,加强重点产业专业合作社的扶持培育力度,支持和鼓励农民就地就业创业,大力实施区域、企业、产品“三位一体”品牌战略,加快培育优势特色农业,壮大农特产品龙头加工企业,提高 XX 市特色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二要加快推进 乡村 旅游。坚持差异化发展理念,统筹推进景区设施完善、服务质量提升、品牌营销推广,着力提升重点旅游村建管经营水平,加快重点景区旅游村的停车场、住宿、餐饮等旅游服务设施建设,着力打造一批特色鲜明的高端民宿、游

乐体验、休闲养生项目,充分释放“政府引导+公司运营+协会管理+大户带动+农户联动”等旅游扶贫效应,使之成为全市经济增长的重要支撑、就业增长的重要渠道、税收增长的重要来源。三要加快推进 特色小镇建设。坚持“发展定位明确、主导产业聚集、文化特色鲜明”的特色小镇建设原则,完善公共配套服务,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增强就地就业能力,促进产业要素和优势资源向城镇集聚,全力实施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建设,加快推进中心城镇建设,建设一批产业特色鲜明、文化浓郁深厚、环境美丽宜人的旅游小镇、养生小镇、茗茶小镇等,着力打造集增消费、扩投资、聚产业、促创新为一体的经济社会发展新引擎。

四要全域发展电子商务。运用“乡村大数据”,加快实现互联互通,支持返乡“双创”,推行“网店+农户”、“网店+企业”等电商扶贫模式,着力电商产品加工、认证、监管体系建设,完善市县乡村社五级物流体系,发展乡村共享经济、创意农业、特色文化产业,实现就地城镇化和城乡融合发展,促进农村产业兴旺发达,着力夯实市域产业发展基础,开创农业强、农民富、农村美的新局面。

五、加强领导,压实责任,广泛汇聚创城工作强大合力 创城工作任务重,涉及面广,全市各级各部门要通力协作、齐抓共建,努力形成各级组织共创共建、人民群众广泛参与的良好工作格局。

(一)加强组织领导,统筹协调推进。市委、市政府已经成立了创建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和相应的专项工作组。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要切实负起牵头抓总的职责,从各单位各乡镇抽调责任心强、工作作风优良、业务素质精湛的人员充实到创城办工作,把工作牢牢抓在手上,搞好协调调度,强

化督促检查,坚持全天候、全过程督察,不放过任何问题短板,确保各项工作顺利开展。各专业工作组要按照职能分工,认真对照创建工作的各项指标要求,制定年度工作规划和实施方案,创造性地做好各项具体工作。各县区、乡镇和各部门、各单位要把当前创城工作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健全组织体系,抽调精干人员,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明确专人认真抓,确保各项工作领导到位、组织到位、责任到位、措施到位,不折不扣地完成好创建任务。

(二)明确职责任务,强化分工协作。必须坚持属地管理和“谁主管,谁负责”原则,实行“一把手”负责制和目标管理制,各负其责,齐抓共管,形成合力。各专项工作牵头负责的市级干部要切实承担起“第一责任人”的职责,充分发挥督促协调作用,对创建过程中遇到的问题难题定期研判、一线推进、现场解决;创城办要切实发挥好牵头抓总、综合协调的作用,加强日常协调调度,及时分析解决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各县区、乡镇和各部门、各单位要对照《XX 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实施方案》,细化分解创建任务指标,具体靠实到人,抓好责任范围内各项任务的落实,决不能推诿扯皮,因工作不力而影响创建进程。

(三)严格督查考核,建立长效机制。要探索建立规范化的监督机制,确保创建活动取得实效。创城办公室要根据测评体系和创建方案,制定详细的督查计划和考评办法,采取明察与暗访、随机抽查与全面检查相结合等方式,加强跟踪督查,掌握工作动态,帮助各县区、市直部门单位查找问题,重点解决死角盲区、薄弱环节、难点问题,以便及时整改提高,督促

工作推进落实;统计部门要积极介入创建活动,尽快熟悉测评体系和测评方法,坚持定期开展模拟测评,测评结果在全市公布。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要充分发挥监督作用,采取视察调研、群众巡访、听证会等多种形式推进创建工作;要把创建工作纳入市直有关部门单位年度责任目标考核,对创建工作成绩突出的予以表彰,对工作不力影响创建工作整体进度和成绩的,全市通报批评并严肃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

(四)营造浓厚氛围,动员全民参与。宣传部门要统筹安排市内各新闻媒体,广泛宣传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重大意义、标准要求、主要任务以及在创建工作中涌现的先进典型,采取网络宣传、文艺宣传、阵地宣传、对外宣传等多种渠道和方式,增强宣传的感召力、影响力和渗透力,真正把创建文明城市的过程变成凝聚民心、集中民智、发挥民力、改善民生的过程,最大限度地把群众动员组织起来,激发调动群众参与创建的热情,在全社会营造人人支持创城、人人参与创城的浓厚氛围。

同志们,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目标已经明确,任务已全面部署。全市上下一定要立即行动起来,以“不创则已、创则必成”的坚定决心,以舍我其谁、志在必得的强大信心,全力以赴把创建工作做细做实做到位,确保以优异的成绩夺取全国文明城市的桂冠,为加快建设小康美丽 XX 市做出新的贡献!

在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 动员大会上的讲话

今天的会议,既是创文工作的总结表彰、动员部署会,更是全面更高开启创文工作新征程的誓师大会。三年来,在省文

明办的大力支持和精心指导下,通过全市上下的共同努力,我们拿到了省级文明城市的荣誉,但这仅仅是文明创建的新起点。今天,省文明办 X 主任亲临会议指导并作了讲话,对我市的前期创建工作给予了肯定,对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提出了思路性很强、操作性很强的意见,给我们加了油、鼓了劲。在这里,我代表市委、市政府向省文明办多年来对 X 工作的高度关注和支持表示诚挚的谢意!同时,向受到表彰的集体和个人表示祝贺,向为创建工作付出艰辛努力的全市干部群众表示衷心的感谢!

按照省上的总体部署和市上的总体安排,下面,我就创建全国文明城市讲四点意见:

一、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势在必行,必须思想上高度重视、行动上高度统一

文明不仅是一种知识、一种信念力量、一种价值取向,也是支撑经济社会发展的内源性因素和竞争力。城市增文明,发展添动力。习近平总书记讲:“只有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都搞好,国家物质力量和精神力量都增强,全国各族人民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都改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才能顺利向前推进。”所以,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是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实践。

第一,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是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要。文明是美好生活的必需品,文明满足人、提升人、发展人,是可感可知的幸福感。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人民群众的美好生活需要,不仅局限于物质上的丰裕,也体现在精神上的满足,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始终都要两手抓、

两手硬。创建文明城市的过程,就是为人民办实事的过程,就是要通过一件件摸得着、看得见的实事让人民群众受益。所以,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是具体的,要把这一思想贯穿文明创建的全过程。

第二,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是增量城市品质的重要载体。一座城市的发展提升,不但要看城市基础设施、公共服务体系、生态环境等外在“颜值”的提升,更要看城市文化、精神文明、市民素质等内在“气质”的塑造。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就是要坚持颜值与气质并重,精神塑造和文化打造相融合,唱响“崇德尚文、海纳百川、埋头苦干、创新奋进”的城市精神,凝聚市民、感召市民、激励市民,提振城市发展的精气神。全国文明城市是国家城市评比的最高荣誉,是最具含金量的城市品牌。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就是要打响 X 城市品牌,增添城市人文魅力,让 X 更文明、更美丽。

第三,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是提升转型发展竞争力的关键要素。转型发展既靠内生动力,又靠环境吸引力。一个文明的城市,必然是营商环境好的城市。文明城市会对各类优质资源产生吸引力、集聚力,给城市带来更高的关注度,带来人气和商机。“只进一扇门”“最多跑一次”,为企业周到服务,创造良好环境,就是最直观的文明。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就是要进一步优化政务环境和营商环境,努力建设文明、高效、科学、有序的社会治理体系,让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资本和活力竞相迸发,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市人民。

第四,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是追赶超越的大势所趋。追赶超

越是全方位的、多领域的。就全省来讲,X 已经创建成为全国文明城市,在第 X 届全国文明城市提名中,X 和我们 X 被提名。但X 这几个城市的实力都比我市强,而且 X、X 在第 X 届全国文明城市提名中已被提名,创建起步比我们早。在这方面,我们是后来者,但我们要后来者居上,既要增强创建工作的紧迫感,更要增强创建工作的责任感,拿出比别人更多的努力和付出,确保创建工作稳扎稳打。X 县也要主动作为,巩固提升省级文明县城创建成果,争创全省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县。

为此我们要做到三个坚持:

一要坚持系统推进。要把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作为城市各种创建的总统揽、总抓手、总龙头,其他创建工作既要体现独立性,又要体现服从性。

二要坚持城乡联动。文明城市创建重点在城区,但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要不断向农村扩展,要把推进城乡精神文明建设一体化发展置于城乡一体化建设全局当中,以城带乡,城乡联动,让城乡在相互融合中共同提升文明程度。

三要坚持上下同责。市级负总责,区、街道抓落实,部门协作齐发力,构建纵向到底、横向到边,责任到岗、到人的创建工作体系,形成整体推进效应。

二、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标准严格,必须对标达标、抓重点破难点打硬仗

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有严格的测评体系,X 大板块、X 个项目、X 项内容、X 条标准、X 项负面清单,每一项都是创建成功与否的硬指标,要紧扣指标,一一达标,全面过硬。

一要抓基础。基础设施是城市文明的最直观体现。要强化城市规划意识,更新城市规划理念,做到科学、现代、系统。特别是在新区、城区、园区建设,以及棚户区改造、交通网络

建设中,要高起点、大手笔,科学确定功能布局,精准规划。要从最基础的路网、管网抓起,实施好地下综合管廊工程。新建基础设施要超前,公园、绿地、学校、医院、体育场馆等布局要合理,建设标准要高。老旧基础设施改造提升要制定规划,逐年改观。

二要抓短板。要坚持问题导向,针对环境卫生中的“脏”、市容秩序中的“乱”、街道社区管理中的“弱”等老大难问题,强化制度建设,采取得力措施,加大整改力度,推进精细化管理,确保监管无死角。《XX(负面清单)》就是创文的“雷区”、警戒线,一定要认真对标、全面梳理,对全市各行各业、各个领域开展大排查大整顿,尽快出台我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负面清单》,明确责任单位、整改时限,确保不丢分、不罚分。要抓好移风易俗、村规民约再造、扶贫扶志等工作,通过文明创建激发脱贫内生动力,助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

三要抓主体。人是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主体因素。每一个单位、每一个人都是文明的塑造者、传播者、延展者,文明创建共建共享。创建工作一定要围绕人来开展,举止文明,人人文明,社会文明;执法文明,行政文明,城市文明。创建文明城市,就是要让不文明向文明转变,让少数文明向多数文明转变。要加强市民文明素质的养成教育,旅游文明、交通文明、餐桌文明、上网文明,文明体现于细节,要倡导文明的生产、生活方式。党员干部要带头,争做文明新风的引领者。

四要抓法治。法治是社会文明程度的核心标志。市民的文明素养是在法治环境下养成的。要加快推进依法治市进程,从建设法治政府抓起,强化依法行政,提高行政效能,特别是对

窗口单位、执法单位工作服务差、办事效率低等问题,要坚决曝光,严肃查处,纪检监察机关要敢于出手,动真碰硬。要把弘扬宪法精神、法治精神融入到创文工作中,深入开展“七五”普法宣传,引导全民尊法学法守法用法,让法治与文明同行,助推创建全国文明城市。

三、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系统性强,必须全方位融合推进、真抓实干出成效

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是对城市全方位的提升,必须站位全局,统筹推进,全面发力。

一要以产兴城,增强城市发展活力。产业是城市发展的基础。要紧扣建成西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城市这一目标,把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大抓招商引资,大抓项目建设,传统产业抓竞争力提升,新兴产业抓动能培育壮大。要坚持产城融合,统筹县区、园区、景区联动发展,城市化推进,多点开花,产城互动,景城融合。要大力支持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大力发展现代物流、电子商务、文化创意、数字经济等新业态,以城市的整体经济实力和产业优势吸引人才,提升人气,让城市更具发展活力。

二要以文载城,传承城市文明基因。文化是城市的灵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更需要丰富城市文化内涵,培育和发扬城市精神。要坚持在传承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深入挖掘 XXX等深厚底蕴,把文化元素融入城市广场、公园、街道建设,把文化“基因”根植于城市发展之中,给城市留下厚重的文化印记。要以文化人,以文育人,倾心创造一批群众性文化活动品牌,创作一批反映时代进步、弘扬文明新风的文艺精品,为社

会发展注入正能量。要创新服务模式,通过“文化 X”云数字平台、便民书屋等载体,实现文化资源的实时共享,建设书香 X,让 X 文化气息更足。

三要以绿养城,打造城市宜居环境。绿色代表着生机,是城市发展的永续动力。要践行绿色发展理念,发展绿色循环经济,严格项目环境准入,守牢发展的生态底线,绝不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而换取眼前发展。要以治污降霾为抓手,全力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我市作为全国山水林田湖生态保护修复项目示范区,要学习借鉴 X 市生态修复经验,在生态保护修复上下功夫、见实效,全面落实河长制、湖长制,坚持山上治本、身边增绿,实施好城市、道路、流域、园区、景区、庭院重点区域造林绿化工程,构建城市绿色生态体系,让良好生态成为城市的“绿肺”。要倡导绿色生活理念,强化群众环境保护意识,推动形成清洁节约、绿色低碳、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

四要以德润城,厚植城市道德风尚。道德是文明之魂,是城市发展的精神标杆。文明是所有人种植幸福的结果,文明城市人人向往,幸福生活人人追求。要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创建工作的全过程,深化文明村镇、文明单位、文明家庭、文明校园、文明社区等创建活动,深入推进公民道德建设工程,办好道德讲堂,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建设。要引导全社会传承良好家风家训,让传统美德、文明之风代代相传。要支持和发展志愿服务组织,引导社会公众人物参与志愿服务,履行社会责任。要坚持典型引领,开展好“道德模范”“文明家庭”等评选活动,办好“身边正能量”“X 好人好”等媒体专栏,落实好道德模范及身边好人礼遇《办

法》,坚持不懈地建设“厚德 X·好人之城”,让道德涵养城市,让 X 人好成为砥砺城市进步的精神力量。

四、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志在必得,必须联合作战、合力而为、一举拿下

一要强化组织领导。精神文明建设是党的重要工作,市委成立了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领导小组,就是要加强对创文工作的统一领导。市委已与相关部门签订了目标责任书,责任书就是军令状,要按照“以块为主、条块结合,条条保证、块负总责,全民参与、齐抓共管”的原则,区、街道两级党委政府要落实创建主体责任,坚持党政“一把手”主抓,亲自部署、亲自调度、亲自抓落实。各牵头部门和责任单位要各负其责,共同担责,确保创建工作有力有效。

二要强化督查考核。建立创文工作周安排、月督查、季考核、年奖惩以及媒体通报制度,强化党政专项督查、人大政协视察、媒体舆论和社会群众监督,采取明察与暗访、抽查与全面检查相结合等多种方式,对各单位任务落实情况察进度、促达标。要把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纳入年度目标考核,落实“三项机制”,对真抓实干、富有成效的单位,在评选文明单位时予以优先考虑;对成绩突出的个人给予通报表彰,对履行职责不到位的,要倒追责任。市文明办要按照全国文明城市测评体系这个标尺,开展好第三方考核考评。

三要强化舆论宣传。新闻宣传部门要发挥鼓与呼和舆论监督的职能,既发挥“喉舌”作用,又发挥“眼睛”作用。要精心策划创文宣传工作,通过媒体专栏、报刊、网络、微信等手段,加大宣传力度,浓厚创文氛围。要及时曝光创建工作不力

以及一些不文明行为,助推创建工作深入开展。各有关部门要畅通群众反映渠道,下大力气解决群众反映的问题,让市民在创文中有更多的获得感。

同志们,城市因文明更美好,社会因文明更和谐,发展因文明更有质量。全市上下要乘势而上,低调务实不张扬,埋头苦干,扎扎实实干好每一天、做好每一项工作,力争全国文明城市按期创建成功。

第五篇:创建全国文明县动员大会讲话

县委常委在创建全国文明县动员大会上的讲话

同志们:

根据会议安排,我就创建全国文明县工作进行安排部署。近年来,我县通过开展全省文明村镇建设先进县创建工作,使全县人民文明素质、文明意识、文明习惯都有了很大提升,为我们在更高层次上提升城市文明水平、创建全

国文明县城奠定了坚实基础,但也要清醒地看到,我们的创建工作还存在不少薄弱环节。比如,背街小巷、城中村、集贸市场和城乡结合部基础设施不配套;社区建设虽取得明显成效,但总体水平不高;市民公德意识还不强,乱扔杂物、随地吐痰、乱涂乱写、不遵守交通规则、不爱护公共设施等行为仍然存在;窗口行业服务及城市管理水平有待提高,乱停乱放、乱搭乱建、乱摆摊点、占道经营等问题屡禁不止。虽然有的看起来是小事、小节,但事关群众的切身利益和林口的城市形象,必须认真解决。立足新起点,谋求新跃升,是全县人民的期待,更是县委、县政府的庄严使命。县委、县政府决定,力争通过几年的努力,实现创建全国文明县城的目标。下面,我讲三点意见。

一、统一思想,更新观念,充分认识创建全国文明县的重要意义

创建全国文明县,覆盖面广、辐射力强、影响力大,涵盖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的方方面面,涉及到各行各业。我们一定要增强紧迫感和使命感,站在推动林口加快发展的高度,站在关注民生、打造最佳宜居环境、提高人民群众生活质量的高度,充分认识创建全国文明县的重大意义,动员各行各业和广大市民自觉支持“创建”、参与“创建”,迅速掀起创建工作的热潮。

1、创建全国文明县,是促进我县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必然选择。城市不是高楼大厦的简单堆砌,不仅要有雄厚的经济基础,更需要现代文明作支撑。创建全国文明县,就是要通过大家的努力,从根本上提升市民的文明素质和城市整体文明水平,牢固建立起文明诚信的发展环境、良好的社会秩序、和谐的人际关系、适宜的人文环境,从而确保县十六次党代会提出的“跨入全省第一方阵”的战略构想得以更好地实施。

2、创建全国文明县,有利于让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随着全县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需求层次也在不断提升,迫切要求有文明舒适的工作、学习、生活环境,优质高效的社会服务和丰富多彩的精神文化生活。在创建活动中,我们提高城市设施水平,改善城市环境,完善教育、文化、卫生、社会保障等各项措施,都将更直接、更有效地满足人民群众各方面的需求,使人民群众得到更多的实惠。

3、创建全国文明县,有利于塑造林口城市形象、增强城市综合竞争力。全国文明县城是一个城市的“金”字招牌和城市名片。当今城市间的竞争已从单纯的经济竞争转向包括城市形象在内的综合竞争。城市形象是城市的无形资产,也是投资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一个城市树立了良好形象,不仅对内可以提高市民对城市的满意度,激发他们维护城市形象的热情,对城市产生认同感和自豪感,而且对外有利于提高城市的知名度、美誉度,增强城市在经济发展中的吸引力、竞争力。开展全国文明县创建活动,正是提升城市品位,塑造林口形象的重要举措,也是改善投资发展环境,增强城市综合竞争力的有效途径。

二、明确目标,突出重点,全面提升创建工作科学化水平

今后,要重点推进以下五个方面的工作。

1、进一步完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创建文明县城,必须有完善的基础设施特别是文化设施做支撑。对照全国文明县城测评指标的要求,我们的市政基础设施项目还要加快建设进度,对影响城市容貌的道路、绿地、公用设施、公厕等场所要进一步加大投入;要充分调动各行各业的积极因素,做好食品安全、城市公交、供水供电等与市民生活密切相关的各项工作。今年我县实施的诸多民生工程中,一些与争创工作密切相关的项目,要按计划有步骤地认真实施,确保按时完成。

2、进一步优化城市环境。要加大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力度,提高城市的亮化、绿化、净化、美化程度。要加大环境卫生秩序整治力度。城管执法部门、城市环卫部门要义不容辞地担负起责任,城市规划建设到哪里,城管执法、城市环卫部门就要管到哪里。要加大治安秩序整治力度。政法部门要采取措施,严厉打击各种刑事犯罪活动,有效控制重大刑事案件和影响社会稳定的事件,建立健全公共安全设施,坚决扫除黄赌毒等各种社会丑恶现象。要加大交通秩序整治力度。交通部门、公安交警部门进一步强化交通秩序管理,积极开展以文明行车、文明停车为主要内容的交通整治活动,努力营造文明有序、安全顺畅的交通秩序。要加大市场秩序整治力度。工商、质监、药监部门要抓好政务诚信、商务诚信和社会诚信建设,开展文明市场、诚信市场、诚信企业等创建活动。

3、进一步抓好市民素质提升。市民素质决定着城市的文明程度,对文明城市创建起着

根本性的作用。要把提高市民素质摆在创建工作的首要位置,以思想道德建设“六项引领行动”为统领,以增强诚信意识、现代意识、开放意识为重点,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加强心理疏导和人文关怀,倡导健康的生活方式。积极开展读书读报、演讲比赛、促进邻里和谐、争当好市民等形式多样的教育实践活动,使市民在活动中接受教育、提高

素质。加大宣传教育和监督管理力度,切实杜绝各类不文明现象,使广大市民自觉养成良好文明习惯。

4、进一步加强社区建设。社区是城市的细胞,创建全国文明县关键在社区。要把文明社区建设作为争创全国文明县的重要载体,加大“城中村”改造力度,完善社区设施建设,建立健全社区社会服务管理站,推动社区建设、管理、服务水平的提高,真正把社区建设成为美丽的花园、文明的乐园、和谐的家园。

5、进一步提高党政机关行政效能。目前,我县经济发展软环境与林口蓬勃的发展态势不相符、不同步、不合拍。各级党政机关特别是担负社会管理、公共服务职能的部门,要认真对照全国文明城市测评体系的标准,深入查摆在机关作风、行政效能、便民服务、政府诚信、勤政廉政等方面仍然存在的问题,认真梳理群众意见、建议和投诉,花大力气解决涉及群众利益的热点、难点和历史遗留问题,不断提高行政效能和服务水平,切实提升政府公信力和群众满意度。要组织开展优质服务大检查,整改存在的问题,切实提高群众对服务行业的满意度。

三、加强领导,强化责任,形成创建工作的强大合力

全国文明县创建工作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面广,任务量大,各单位要高度重视,明确任务,强化措施,全力推进,确保各项任务如期圆满完成。

1、加强领导,为创建工作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证。创建工作成效如何,关键在领导。县创建工作指挥部办公室和各创建工作组要高度负起责任,组织协调、统筹安排;各工作组要按规定召开工作会议,研究部署创建工作,保障各条战线任务圆满完成;各单位要以一把手为第一责任人,认真研究《创建工作台账》,制定方案,分解任务,明确责任人及完成时限,及时上报工作信息。

2、加强协调,形成创建工作合力。《全国文明县测评体系》,共9项124类363条,涉及到全县各部门和广大人民群众。县委、县政府已经制定了创建方案、实施细则和其它工作制度,成立了指挥部,同时把县级四个班子领导进行了分工,明确了工作任务。详细分解了各单位的职责,制定了创建工作台账,各职能部门要明确工作环节、工作进度和完成时限,做到事事有人管,件件能落实,要发挥优势、服从指挥、相互支持、密切配合、抓好落实。全县上下一定要牢固树立“一盘棋”的思想,全体动员,全民参与,形成共创全国文明县的强大合力。

3、加强宣传,强化创建工作的社会基础。县电视台、林口专刊、政府网站等新闻媒体要充分发挥宣传的主阵地作用,多渠道、多层面宣传文明县创建的目的意义、目标任务、测评标准和文明礼仪知识,让群众明白“为什么要创建”、“怎么样创建”以及“我能为创建做什么”等问题。县创建指挥部要继续通过简报、大事记、倡议书等形式,及时宣传报道创建工作的重要部署、重要活动和进展情况,使创建工作家喻户晓、深入人心。各牵头单位要积极组织开展灵活多样的宣传活动,把组织发动工作延伸到每一个小区、每一个家庭、每一个人,争取把全社会的力量都组织起来,把创建的激情和干劲迸发出来,把各地、各部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都调动起来,真正形成人人关心、支持、参与创建工作的良好局面。

4、加强督查,确保各项工作落实到位。县创建指挥部及其工作机构要加强对创建工作的全面检查、专项督查和跟踪督查,确保切实突破薄弱环节、提升创建水平。新闻单位要加强舆论监督,宣传创建典型,反映创建成果,曝光存在问题,督促整改落实。要重视群众监督,各有关部门对群众投拆、举报的问题要及时处理解决。对驻我县各中省直单位开展创建工作的情况要向其上级部门通报。

同志们,做好全国文明县创建工作任务艰巨、责任重大,意义深远。全县上下要迅速行动起来,攻坚克难,扎实推进各项工作的开展。我相信,在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在全县党员干部的共同努力下,在全县人民群众的大力支持和参与下,我县的全国文明县创建目标一定能够实现。

上一篇:全国企业法律顾问真题下一篇:全国农村环境综合整治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