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乌塔说课稿范文

2022-06-06

第一篇:27乌塔说课稿范文

《乌塔》说课稿

1课文简说

这篇课文写的是14岁的德国女孩乌塔独自一人游欧洲的故事,表现了这个少年的自立意识和独立生活的能力,以及她对生活的热爱。

文章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来写。先写“我”在罗马的一个旅馆里结识了德国小姑娘乌塔,写她“睡得正香”以及起身后收拾好行装、外出游览;接着写晚上回到旅馆后“我”和乌塔的谈

话,主要谈的是乌塔这次旅游的行程之长、安排之细、准备之久,以及她要在亲身经历中认识世界的想法;最后写乌塔与“我”道别,继续她未完的旅程。

课文主要通过以下几种写作方法来突出乌塔鲜明的性格特点。(1)在描写中展现性格特点。语言描写集中在第

8、9自然段里,这些语言表现了乌塔对事物有自己独特的见解,体现了她在思想上的独立。文中的一些细节描写也很有特点。这个14岁的女孩虽然独自在异国他乡,但是能在旅馆里“睡得正香”,她能自己安排一天的活动,自己收拾东西,按时外出游览,从这些描写中可以看出乌塔做事很有经验、从容不迫。(2)在对比中突出人物性格特点。一是和作者对比。作者写了自己在青年旅馆里“筋疲力尽”“匆匆洗漱”“疲倦地回到旅馆”,而乌塔却可以在旅馆里“惬意地趴在床垫上,一边吃糖,一边看一本厚厚的书”。二是和中国孩子对比。文中写了中国孩子的生活,有电视,有儿童图书,有游乐园,但父母一般不放心让他们一个人出远门;而乌塔却在14岁的年龄独自一人游欧洲。在这样的对比中突出了乌塔的自立意识和独立生活的能力。

选编这篇课文的目的,一是为了开阔学生的视野,使学生了解世界上其他国家儿童的成长经历,培养自己独立生活的意识和能力;二是培养学生阅读有自己的见解,并愿意与大家交流阅读感受。

本课教学的重难点是引导学生从课文的叙述和描写中了解人物特点,并在阅读后与同学交流自己的见解。

2词句解析。

(1)对句子的理解。

乌塔对我这番解释很不满意,马上反驳说:“我也是家里的宝贝,爸爸妈妈、爷爷奶奶也很爱我。不过我们兴趣不同,所以我们有时候一起出去玩,有时候单独出去玩。爱孩子,为什么就不能让他们单独出门?我不明白。你的话不合逻辑。”

“反驳”是指说出自己的理由,来否定别人跟自己不同的看法。“逻辑”是指事物客观的规律性。这段话的意思是说,乌塔认为爱孩子和不让孩子单独出门之间不存在因果关系。乌塔先是举出自己生活中的实例,说明在长辈爱孩子的情况下孩子可以单独出门,然后说她不同意中国家庭管理孩子的做法,认为作者的解释是不合逻辑的。乌塔的话不多,但是逻辑严谨、条理清晰、观点鲜明,特别是她只有14岁就能对生活中的问题进行理性的思考,并能切中要害,这充分体现出,乌塔在生活上独立的基础是她在思想上和精神上的独立。

(2)对词语的理解。

惬意:这里是很满意、很舒服的意思。

语塞:指不知怎样回答对方的问题。

教学目标

1认识6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懂课文内容。

3能对文中的人和事进行评价,增强独立生活、自强自立的意识。

第二篇:乌塔说课稿

教材分析:

《乌塔》是九年义务教育五年制小学语文第八册的一篇阅读课文。课文主要讲了一个14岁的德国小女孩乌塔独自一人游欧洲的事情,反映了国外少年儿童独立生活的能力和自立意识,同时也反映了他们对生活的热爱。一个14岁的德国小姑娘,独自一人游欧洲,这对没出过远门的中国小朋友来说,是一件不敢想的事。基于这种想法,学生必会以独特的思维,以赞扬或批评的态度来阅读这篇课文。因此在本课的教学中我充分发挥信息技术与阅读教学的整合,利用专题性学习网站进行教学,使学生通过友情链接、查阅资料,抓课文重点句子来感受乌塔独立自主的精神。根据教材建议和学生实际,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定位如下:

1、通过对乌塔独自旅行故事的了解,学习乌塔为了自己的目标勤奋努力去追求的精神以及独立自主的好品质。

2、培养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的能力。

3、读文章要有自己的见解,有个人的想法。

教学重难点:

1、了解德国小姑娘乌塔为什么能独自出国旅游。

2、体会乌塔独立自主的精神,激发学生在实践中培养独立自主的能力。

设计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语文课程应该是开放而有活力的。”本课以建构主义理论为依据,构建信息环境下“主体参与”教学模式。为学生制作专题性学习网站,改变传统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为学生搭建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平台,使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协作探究,讨论交流,师生互动,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资源整合说明:

自制专题性学习网站,内容包括:向你推荐、课程学习、学习资源、名人励志、欧洲之旅、影视欣赏、联系老师等10个模块。在这里学生可以了解自主学习的要求,浏览其中的图片、文字资料,欣赏其中的视频影象,还可以把学完这篇课文后的独特感受在“联系老师”一栏中与老师交流。总之,为学生的自主探究、知识拓展创建了信息资源平台,同时为课程学习,也为教师的教学研究提供了丰富的资源。

教学流程:

一、做调查,激趣引学。

课堂伊始,我先组织大家参与一项调查活动,(和父母一起外出旅游过的同学请举手,独自一个人外出旅游过的同学请举手,)由于此项活动贴近学生实际,学生有话可说,情趣盎然。接着出示课件(乌塔),教师富有魅力的解说,(一位了不起的德国小姑娘,一位稚气未脱的小学生,年仅14岁就一个人游遍了全欧洲。)突出了乌塔独自周游欧洲这一事实,将乌塔鲜明的性格特点展现在大家的面前。激发了学生认识乌塔,学习课文的热情,为进一步深入探究学习打好基础。

二、初读文,整体感知

为了检查学生预习课文的情况,我设定了这样一个问题:谁来说说初读课文之后,乌塔给你留下的最深印象是什么?使学生不仅理清文章的思路,整体感知了课文,也激发了学生表达的欲望。

三、再读文,深入感悟

品读、感悟乌塔独立自主的精神是本课的重难点,如何突破这一难点。我请学生自主选择读书方式学习课文,调动了孩子们读书的积极性。而提出的学习方法,(理解句子的过程中可以联系上下文;可以结合自己课外查阅到的资料;也可以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去体会、去感悟。)更有助于学生有的放矢地进行学习。

四、互交流,分享收获

接纳学生的感受和声音,是以学生为主体的具体表现。课改,为学生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也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言路"。课堂上,教师应如何对待学生们的不同见解,这节课,给了我一个很大的启发,悟出了一个道理:那就是"以学定教,顺学而导"。

这个环节充分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学生的主体作用,课堂的民主性。在课堂上,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独到的见解,交流个人独特的读书感受,从不同角度,用不同的表达方式去感悟乌塔独立自主的精神。其次在交流中还要学会倾听,学会读书,学会感悟;在交流中分享读书的快乐,体会成功的喜悦,得到个性的张扬,受到情感的熏陶。

而对“欧洲的了解”这一小节,我则采用专题网站,让学生浏览其中的图片、文字资料,欣赏其中的视频影象。精确的数字,清晰的画面,使现代信息技术的作用得到充分的发挥。当我演示完乌塔独身游历欧洲的全程后,学生们一个个"遥感"欧洲之大和乌塔之勇,从而体会到了主人公的"厉害"。同时发出惊叹:欧洲面积如此之大,面对如此漫长的旅途,一个14岁的小学生,没有任何人相伴,独自一人要走遍这43个国家,需要花费多少时间,要做多少准备呀!此时学生对乌塔也油然而生敬意。

五、扩思维,深化主题

读书不仅要读进去,还要读出来,想开去,并且有自己独特的见解。首先请同学们与乌塔个人相比,我们之间还相差多大距离?目的对学生进行一次思想教育,并提醒孩子,向乌塔学习并不是要模仿她独自外出旅游,而是要在生活中克服依赖思想,逐步培养自己独立生活的能力和自立的精神。同时让大家明白一个人的自立精神,生活经验,生活能力,只有通过实践才能锻炼出来。整个教学过程达到了"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境界

七、拓延伸,探究学习。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课后,安排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可以点击“向你推荐”栏目,在这里老师为大家收集了许多国外孩子生活和学习的资料,可以点击“影视欣赏”栏目,从中获取更多的旅游信息,也可以把学完这篇课文后的独特感受在“联系教师”一栏中与老师交流。此项活动为学生打开了一个更为广阔的空间,提供了一个自主探究的学习平台,创设了一个生动有趣的学习环境。同时也让领会到教材的真正意图,学课文不是唯一目的,更主要的是学习课文所揭示的实质,所反映的内在思想。我们要的是乌塔那种精神品质,而不是要求学生简单地模仿他人行为。

一、说教材

《乌塔》是九年义务教育小学语文第十册第二组的一篇略读课文,课文主要讲了一个14岁的德国女孩乌塔独自一人游欧洲的事情,反映了国外少年儿童独立生活的能力和自立意识,同时也反映了他们对生活的热爱。

文章按事情发展顺序来写。先写初逢乌塔,是在罗马的旅馆里,主要写她“睡得正香”和起身后利利索索地收拾好行装,准备按计划继续游览;接着写晚上回到旅馆后“我”和乌塔的谈话,主要写了乌塔的这次旅游的行程之长,安排之周,准备之久,以及独立生活的意识;最后写乌塔和“我”道别,继续她未完的旅程。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的5个生字。

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通过引导学生读懂课文内容,并能对课文的内容发表自己的见解,进一步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以及读后表达自己见解的能力。

4、培养少年儿童独立生活的意识和能力,克服依赖思想,注意在生活中经受锻炼和考验。

根据新课程标准以及教材在单元中的位置,这篇课文的教学重点、难点是;

(1)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

(2)从叙述、描写中了解人物特点,感悟较深层意思并谈出自己的见解。

二、说教法学法

教育家陶行知老先生说过:“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乃是教学生学。”教学中不仅要教学生学会,更需教教学生会学。

为确立学生主体地位,教学中灵活运用自学法和讨论法,通过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总结问题的学生自主学习过程,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语言表述能力、训练思维的灵活性,敏捷性。在整个学习的过程中,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了学生,使他们不仅学懂了这篇课文,还使他们知道今后在学习这类文章时,如何去挖掘人物的品质,从中发展了学生的智力,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三、说教学设计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1、你们独自一人出过门吗?最远的到过哪?怎样去的?

指名个别学生简单说说自己的情况。

2、有个了不起的小姑娘,她才14

岁就一个人周有欧洲,她的名字叫——乌塔(板书课题)多么勇敢的孩子!我们来学习课文《乌塔》,看看乌塔靠的是什么周游欧洲的?这样设置悬念,能激发同学们的学习兴趣,也让学生从整体上去了解文章的内容。

(二)、自读课文

自读课文,想一想课文写了一些什么事,对这些事你有什么看法和见解,把想到的和同学讨论交流,还可以写下来。

(三)、深入学习,领悟课文

1、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根据这件事,学生自由质疑,教师相机归纳,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选择

一、二个问题展开小组讨论。这一设计的依据有两条:

1、培养学生学习的自主意识,训练学生质疑、表达等能力。

2、为下面的教学进行目标定位。

3、各组汇报讨论情况,教师点拨,加深理解。

重点引导学生讨论:

(1)乌塔如何掌握游历欧洲的路线?

(2)乌塔不怕一个人路上碰到危险吗?

(3)乌塔都到过哪些地方?

(4)你觉得乌塔是个怎样的孩子,你是从哪些地方体会到的?如果我是乌塔,你想对我说些什么?

让学生在讨论中了解乌塔的自立精神;有主见而不盲动;胆大心细,会待人接物……从而懂得一个

人的自立精神,生活经验,生活能力,只有通过实践才能锻炼出来。

4、辩论:一个未成年的孩子该不该一个人远行?

5、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这一设计我认为有三个功能:

1、检测的功能;

2、情感释放的功能。应该说此刻学生情感已积淀到一定程度,需要一种机会释放表达;

3、训练语感的功能。

(四)、课外延伸

根据自身的生活能力,虚拟一次旅行,具体地写出旅途经历,并写出自己的一些感想

第三篇:27.《陶罐和铁罐》说课稿

马庄完小 周金兰

各位领导、老师:

大家好!非常荣幸今天能和大家一起交流讨论。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第七单元第二十七课《陶罐和铁罐》,下面我将从教材、教学目标、教学重点难点、学生学习情况、教学方法、教学过程以及板书设计等几个方面作简要说明。

一、 说教材

《陶罐和铁罐》是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的一篇寓言故事,本寓言趣味性强,寓意深入,讲的是国王御厨里两个罐子的的故事。铁罐自以为坚硬,看不起陶罐,经常奚落它,而陶罐却没有与它计较。埋在土里许多年以后,陶罐出土成为文物而铁罐却化为泥土,不复存在。故事告诉我们寸有所长,尺有所短。我们要正确看待别人的长处,同时也要看到自己的短处,用一颗平和的心对待自己和别人。

二、说教学目标

根据小学语文课程标准的规定的三维目标,我把本课的学习目标定位:

1、读通课文,复习巩固本课所要求掌握的生字词,并能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理解词意。

2、了解课文中的故事内容,做到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学会从不同的语言体会不同角色的人物情感,知道不能用自己的长处和别人的短处去比。

3、体会课文蕴含的道理,了解寓言故事,激发学生对寓言故事的兴趣。

三、说教学重难点

重点:指导朗读,通过陶罐和铁罐的对话、神态描写,了解铁罐的傲慢无理和陶罐的谦虚而不软弱。

难点:理解课文讲的道理,不能用自己的长处去和别人的短处比。

四、说学情

本课是三年级的内容,为了方便本次讲课,我就用了我们班学生来上。总体来说,小学三年级学生阅读能力比较薄弱,四年级的学生理解力上多少要高于三年级的水平。所以本节课学生的表现还可以。在平时教学中,我也把阅读理解放在了重要的位置。采用多种多种形式让学生尽情地读,在读中有悟:悟

情、悟景、悟得。并教育学生用迁移方法阅读课外书,提高自身的阅读能力。

五、说教学方法

根据我班学生情况,结合寓言故事的特点和学生的认识水平,因此确定运用“自主尝试读——分角色读——自我展示读——创造性的读——师生合作读——分组合作读——表演练习说”的学习方法,使学生不但能领悟课文的情境和主要内容,而且能培养他们熟读能力、想像力和表达能力,以及团队合作意识。

教学中,我将结合陶罐和铁罐的四次对话为线索,以读带讲,以读促学,让学生在读中悟情明理。引导自由阅读,自由表达,打好自主学习语文的基础。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依据新课标的精神,我运用了对比法、谈话法、表演法等方法,激励学生全面参与,主动学习,培养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从而突破重难点。

在理解词语方面,我教给了学生“关注提示语”、“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学习方法。在教学过程中,结合课文中出现的小泡泡,在课文教学中,多次运用这种理解词语的方法。

六、说教学过程

围绕教学目标,紧扣新课标和教材,体现“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训练为主线”的教学思想,体现以读为本,以读促学教学方法,注重看、听、说、读、练的教学思想,说说我的教学步骤:

因为本次三年级进行新的课改,实行主题学习的方式,我本次的教学过程也是按照临沂市教研室下发的新主题学习的步骤安排,教学过程共分为四个环节:

(一)创设情景导入

1、上课开始,我设计了这样的导语:同学们都喜欢读寓言故事吗?回顾一下你有读过哪些寓言故事?通过播放图片坐井观天、掩耳盗铃、拔苗助长、狐假虎威等寓言故事的图片,激发学生对寓言故事的兴趣。在通过出示寓言故事的定义及特点,让学生深入的从理论上理解到底什么是寓言故事。然后再通过贴出陶罐和铁罐的图片拉近与学生的距离,激发学生对学习本课的兴趣。

(二)检查预习,以学定教

检查预习通过发放自主学习单进行。让学生在课前先读通课文,识记生字词语。自己概括课文内容。通过检查明白学生的预习情况,在根据学生的学习

情况确定学习的方向。

(三)精讲点拨,随文得法

1、通过这个环节重要抓住陶罐和铁罐的对话部分展开教学。在教学中我将通过画一画、说一说、演一演的情势来学习。

2、抓住人物特色,品读铁罐的傲慢和陶罐的谦虚。

阅读课文时,我用课件出示阅读提示:请同学们默读课文1-9段,用横线画出铁罐说的话,用波浪线画出陶罐说的话,并把描写它们神态的词语圈起来,然后和你的同桌讨论讨论,应该用怎样的语气来朗读。

学生画完后,我先进行第一次的朗读训练。提示学生抓住描写人物神态的词语展开练习朗读。

在通过具体的分析让学生明白“铁罐是怎样奚落陶罐的?它为什么看不起陶罐?”让学生带着问题再读课文,找出铁罐奚落陶罐的话。从铁罐说的所有的对话中让学生抓住铁罐的傲慢、轻蔑、恼怒等神态的变化,从而明确“奚落”一词的意思。为了领导学生读好铁罐的这些话,我再让学生画出描写铁罐说话时的神态的词语,想像铁罐说话时的神色。学生很快抓住了“傲慢”、“轻蔑”、“愤怒”这些词语(课件出示这些词语)。在理解这些词语之后,学生再读这些句子。

接着,我要求学生按照上述划词、理解词语、读句这一学习过程找出描写陶罐说话时神态的词语,读好陶罐说的话在学生理解“人物”特色的同时,我让学生分角色朗读文中“人物”的对话,我先出示铁罐和陶罐的对话课件,让学生边看边想:说说如何“读”才能把“人物”的性情体现出来?这一环节有生生合作读、有师生合作读、有分组读、也有表演读,通过演一演,加深对“人物”的理解,在学生把握“人物”特色,体会“人物”的内心活动后,我让学生上台表演。按文中所描写的“人物”的语言、表情进行表演。我还激励他们加上自己设计的动作。我的目的在于让学生加深对“人物”的理解。

学生在一次次的朗读中,就不知不觉的走进了人物的内心世界,我又通过出示说话练习,想象练习等多种方式的训练加深了学生对两个人物的认识。同时也明白了自己以后努力的方向,应该多向陶罐学习,做一个谦虚、平和善良的人。

在上述说、演、读的基础上,我抓住机会出示问题:“许多年过去了,陶

罐和铁罐有着怎样的结局呢?”让学生结合文本和课件悟出陶罐铁罐的最终结局是:陶罐依旧“光洁、朴素、美观”,铁罐已完全氧化、消散得“无影无踪”。通过图文对比学生一目了然,对文本的理解也就更加透彻了。

四、拓展阅读,学法迁移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在学习方法上也有了一个明确的方向,让学生在学习本课的基础上自主学习语文主题学习丛书《五官争功》这篇寓言故事。通过自己的感悟,明白课文的寓意: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和短处,要善于发现别人的长处,正视自己的短处,要相互尊敬,和睦相处。

七、说板书设计

27、陶罐和铁罐

陶罐 (贴图) 谦虚、友爱、善良 副板书:关注提示语

联系上下文 铁罐 (贴图 ) 骄傲、傲慢、轻蔑、恼怒

板书是教学过程中不可缺少的部分,是一种重要的教学辅助手段,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我设计了贴图主板书和总结学习方法贴副板书的方式。 我的说课完毕,由于水平有限,还会存在许多不足,敬请各位老师多提宝贵意见。谢谢各位老师!

第四篇:27《鱼游到了纸上》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鱼游到了纸上》是人教新课标四年级下册第七单元27课,课文记叙的是“我”去玉泉观鱼,认识了一位聋哑青年,发现他画的鱼栩栩如生,就像在纸上游动一样,赞扬了聋哑青年做事勤奋、专注的品质。课文以聋哑青年爱鱼到了忘我的境界为主要线索,随着“我”对他认识的不断深入,一位勤奋专注、画技高超的残疾人形象跃然纸上,作者的敬佩之情也越来越浓。写成了这篇内容生动、具体的文章。

二、学情分析:

四年级的学生对于“认准目标,不懈努力”这个道理都明白,但往往在挫折中放弃,因此,应引领学生走进文本,品味语言,来感受聋哑青年的勤奋、专注。

本课将针对以上情况,结合学生的年龄特征,以个性化阅读为指导,进行教学。

三、教学目标分析: 根据中年段“如何抓住重点词语及含义深刻的句子领悟文章内容,更好的落实三维课程目标”,结合本单元的教学重点,我确定了如下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青年的优秀品质。 技能目标:

(1)、抓描写青年看鱼、画鱼的句子,感悟青年爱鱼到了忘我的境界。从而 理解“鱼游到了纸上”与“鱼先游到了心里”的关系。 (2)、学习作者观察和描写人物的方法。 情感目标:

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培养做事勤奋、专注的品质。

四、教学重点、难点分析: 引导学生抓描写青年看鱼、画鱼的句子,感悟青年品质,是本课教学的重点。理解“鱼游到了纸上”和“鱼游到了心里”的关系,是本课教学的难点。

五、说教法、学法:

教法:根据教学目标,结合学生实际,我采用“表达感受——想象叙述——感情朗读”的方法进行教学。想象说话,是培养想象力和语言表达力的有效方法。语文教学的目的,不仅是学懂课文,更重要的是培养能力,发展智力。本册教材编写《说明》中指出:“特别要重视朗读的指导,教学时应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朗读,并在朗读的过程中加课理解。”我对课文中的重点句子,按以上精神让学生在理解中朗读,在朗读中加深理解。 学法:根据以上教学方法,学生可采用“划一划,说一说,读一读,写一写”的方法完成本节课的学习任务。“划”划文中的重点词句,“说”自己的感受,“读”文中的重点词句,“写”学习作者的描写人物的方法,写写小练笔,进而达到提高学生写作水平的目的。

六、说教学过程:

教学中,如何达成教学目标,突出教学重点,突破难点呢?可以分作五个板块进行教学设计。

(一)课前三分钟:

回顾:“鱼游到了纸上”是什么意思?(再讲讲‘胸有成竹’的故事)

(二)引出课题:

今天我们共同学习一篇心中有鱼的课文──《鱼游到了纸上》 [齐读课题] 大家都知道,鸟在空中飞,鱼在水中游,鱼怎么会游到纸上呢?这节课就让我们好好研究一下,鱼是怎样游到纸上去的。

(三)理清脉络,检查读文。 1. 请大家打开书,自由读课文,想一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师:同学们读得很认真,那现在我们来解决问题。请同学们看屏幕,这段话概括了课文的主要内容,谁来填空?

2、玉泉的鱼很有名,玉泉的池水也很美,可以用四个字形容:泉白如玉(泉水像玉石一样晶莹清澈,因此得名玉泉。)可爱的鱼儿在池水中自由自在的游来游去,(板书:水里游)看鱼的心情,真是赏心悦目(看到美好的景物而心情舒畅愉快。)

3、这里聚集了许多爱鱼的人,老人,孩子,还有一个举止特别的青年。这个青年特别在哪里呢?

(四)小组合作

1、找出中文描写聋哑青年外貌、神态、动作的句子。

2、小组成员互相交流。

3、汇报交流成果。

外貌描写:他高高的身材,长得很秀气,一对大眼睛明亮得就像玉泉的水。 神态描写(看鱼):他老是一个人呆呆地站在金鱼缸边,静静地看着金鱼在水里游动,而且从来不说一句话。

动作描写:他有时工笔细描,把金鱼的每个部位一丝不苟地画下来,像姑娘绣花那样细致;有时又挥笔速写,很快地画出金鱼的动态,仿佛金鱼在纸上游动。

解释“工笔”“一丝不苟”

4.青年画活了游鱼,是因为他忘我的爱鱼,忘我的观鱼,忘我的画鱼。请同学们找一找哪些句子体现了他达到了的忘我的境界?

(五)“鱼游到纸上”与“鱼游到心里”之间有什么关系?

1、(谁能用关联词“因为┅┅所以┅┅”或“只有┅┅才┅┅”把鱼游到心里和鱼游到纸上连成一句话?)

(鱼游到那位青年的心里,是讲他认真观察鱼的习性,对鱼的特点把握得准,理解得深,鱼的神韵已经铭刻在他的心中,然后他再把对鱼的认识用心描画在纸上,这样他画的就很有灵性,像真的一样。)(正因为鱼先游到了青年人的心中,才使得鱼最终游到纸上,前者是后者的前提和条件,二者是条件和结果的关系。因此,他画的鱼栩栩如生,令人赞叹不已。)

2、青年人的优秀品质?(聋哑青年做事勤奋、专注,执著,热爱生活,坚持不懈,持之以恒)

(六)小结:

这让我想起茨威格说的一句话来:人类的一切工作,如果值得去做,而且要做得好,就应当──全神贯注。

同学们做任何事情只要像青年那样全身心的投入,就一定会取得成功。

七、说板书:

27、 鱼游到了纸上 水中游──心里游──纸上游

恒心 专心

(设计意图:主要的是通过这个板书,让学生明白只有专注地看,才能让鱼游到心里,只有认真地画,才能让鱼游到纸上,也只有先游到心里,才能再游到纸上。)

第五篇:27* 乌塔

学习目标:

1.知识目标:认识生字、新词,了解词语的意思。读懂课文内容,并能对课文的内容发表自己的见解。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能力目标:提高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读后表达自己见解的能力。

3.德育目标:学习乌塔为了自己的目标勤奋努力去追求的精神以及独立自主的好品质。思考作为我们应该有怎样的自主能力? 4.创新目标:引导学生自学,自己提出问题,学会独立思考。

教学重点:对文中人物或事进行评价,阐述自己独特的看法。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从课文的叙述和描写中了解人物特点,并在阅读后与同学交流自己的见解。 教学过程:

一、 导引目标与学生交流谈话:

同学们,在上课之前,我们先来做一个调查好吗?听清楚了,和父母一起外出旅游过的同学请举手,独自一个人外出旅游过的同学请举手?

现在我这里有两种观点,大家讨论一下然后分分组:外出的时候是一定要父母陪着还是自己决定去哪?讨论一下,然后决定同意哪种观点,并且要说出自己的理由,理由不充分的要被调到对方组里。

1.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学习《乌塔》这篇文章,这篇文章大概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呢?请同学们回忆。(激发兴趣)

2.学生回顾自己的读书,叙述故事,展示自学。

二、创设条件

1.质疑:一个14岁的德国小姑娘,独自一个游欧洲,这个小姑娘引起你的思考了吗?你说说自己是如何看待乌塔的?

2.畅所欲言,发表自己的看法。

三、组织研究

1.根据同学们的看法不同,现在我们自愿结组,喜欢乌塔,特别赞同她的做法的在一组,其余的在一组,大家分别商讨、学习,用书中的语言说说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想法?

2.展开辩论。 分组,交流想法。两组之间展开辩论。 3.得出结论,达成共识。板书:长出独立的翅膀。 品读感悟

1、了解自主学习的要求: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课文,并在文中画出最让你感动的句子或段落,同时写出自己的感受。

2、学生自主学习,教师巡回指导。

(学生自主选择读书方式,调动了他们读书的积极性。并提出学习方法,有助于学生有的放矢地进行学习。)

3、提出要求:在交流的过程中,大家一定要注意认真倾听,在倾听的过程中分享他人的快乐,也可以在别人发言的基础上进行补充,发表自己独特的见解。

4、学生交流汇报,教师随机点拨。

四、引导创新在任何时代,任何社会都需要独立自主的人,只要是符合一定的条件

请同学们结合自己搜集的资料,准备发表自己的见解。

学生发表自己的演讲:谈谈我们如何锻炼自己的能力。

五、反思小结

1.本篇课文学完了,你从中感悟到了什么?还有不明白的地方吗?

2.请同学们朗读课文。

六、巩固提高

1.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谈出自己的体会。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七、研究性作业

同学们你们都去哪里游玩过,哪些地方最喜欢,请选取自己喜欢的方式,或写诗,或写文,或画画,把给你印象最深的地方写下来。然后展示给同学们看。 板书设计:

27、乌塔

我眼看乌塔:热情、执着、有爱心、独立、有理想„„

长出独立的翅膀

正确地认识自己

教学反思:为了上好这节课,我这样设计课堂教学的,首先让学生读课文,初步理解课文内容,然后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了解乌塔的性格特点,并从课文中找出相关语句作为依据。最后以“要不要父母陪着”为论点,让学生分正方、反方展开辩论。

上一篇:icu病房建设范文下一篇:春节作文50字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