折纸说课稿范文

2022-05-23

第一篇:折纸说课稿范文

《折纸青蛙》说课稿

《青蛙折纸》说课稿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青蛙折纸》。

一、说教材 “折纸活动”的一个重要目标,就在于通过活动,发展学生的实践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发展对知识的综合运用和创新能力。折纸是一门艺术,可以发挥我们的想象力、创造力,提高我们的审美能力。

二、说教学目标

根据教材特点及学生的实际情况我拟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通过有趣的活动,使学生了解折纸的简单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形象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2、通过展示、互赠自制“礼品”活动,培养学生学会欣赏他人、与他人分享快乐、祝福他人的博爱之心。

3、让学生亲自动手实践,共同研究,感受折纸的快乐。

三、教学重点:

了解折纸的简单方法。 教学难点:

学会看简单的折纸图解,跟着图解折出简单的折纸作品。

四、说教法学法:

基于对教材和学生的分析,我采用启发、探究、体验的教学方法展开教学。 在学习的过程中我准备让学生采用自主探究学习和小组合作学习相结合的学习方式,在学习过程中进行分析讨论,在操作中质疑并进行自主探究和评价,从而有效的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的意识。

五、说教学过程

分为:谈话导入 激发兴趣——创设情境 学习技法——实践操作 感受快乐——课堂小结 拓展延伸四个环节。第二个环节是本节课的重点我通过自由折、创意说和学习折纸技法两个活动完成;第三个环节是本课的难点,我通过开展看图解折,高兴玩和欣赏精美的折纸作品两个活动来解决这一难点。下面就主要来介绍这四个活动的设计安排

活动一:自由折 创意说 1教师(出示课件):向学生简单介绍折纸知识

并请学生根据已有经验自己选择折纸作品。活动完后,在小组交流:介绍自己的折纸作品,并根据自己的折纸作品创编小故事、儿歌等 【设计意图】:充分开发利用学生已有的资源,给学生更多展示的机会,培养了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特别是在创意环节中,让学生的想象力得到充分发挥,口语表达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

活动二:了解并学习折纸的基本方法

(在这一活动中注重做中学,让学生边看边用纸折一折,遇到学生会的就请同学来当小老师,更好的利用学生资源)

【设计意图】学生一边了解折纸线型、符号,一边亲自实践操作,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以及动手操作能力,真正达到了做中学。在这一环节中,我用不同的学习方法来突出这一教学重点,即:学生自学、学生教、老师教。三种不同的方法都是根据学情而定,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并有效的利用了学生已有的资源。

活动三:看图解折、快乐玩

【设计意图】学生基础不同,接受能力也不尽相同,因此,课上我为学生准备了难易程度不同的折纸图解,请学生自由选择,给学生更大的发展空间,学生的主动性得到充分体现。在这种分层教学中,每个学生在本堂课中都有所收获。学生用折好的青蛙进行跳跃比赛,用折好的小猪做头饰,他们在操作过程中感受到了折纸带来的乐趣。在互赠礼物、评价同学的折纸作品两个环节中,学生学会欣赏、学会了与人分享快乐。

活动四:欣赏精美的折纸作品

【设计意图】开阔学生视野,使学生明白折纸不仅可以用我们身边的彩纸去折,它在用料、制作方法上已经有了很大改变,通过欣赏更多精美的作品,再一次调动学生继续学习的兴趣。

第二篇:折纸动物详细说课稿

《折纸动物》说课稿

各位老师好:

今天我说课的课题是《折纸动物》。下面我对本课进行分析:

一、说教材(地位与作用)

根据《课标》重视孩子的兴趣、情趣、态度的要求,我们要积极关注孩子的情趣、关注引导,而不是驱使孩子们被动的去学习。美术课堂的教学形式应灵活多样、生动活泼。让学生在观察中感知、积累生动的表象,激发学生独立思考、主动参与,表现生活美和美化生活的探究精神与学习动机。使学生在积极的情感体验中提高想象力和创造力,增加对大自然和人类社会的热爱,利于学生主体性的发挥和个性的张扬。

《折纸动物》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教科书美术(湘版)一年级下册的第十三课的内容。本课属于“造型•表现”领域里面的内容。这一内容的学习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一些剪、贴、撕、画的基本技能基础上来学习的,这为过度到本课题的学习起到了铺垫的作用。动物是学生们都非常熟悉的对象,每一种动物都具有独特的外形特征,配以折纸手法来表现动物的形态美,这对我们小小学生来说是非常新奇的美工内容。本课的教学内容是引导学生利用观察比较方法抓住动物的特点,在表现过程中突出动物的形态特点,主要用折的方法,再辅助用不同的材料撕、剪、贴、画等方法进行创作,表现自己的想法。

二、学情分析

动物是小学生们非常喜欢的生物,很多学生都喜欢画各种小动物,因此不用老师辅导就能知晓各种动物的形态特征。但是由于聋生思维存在较大的局限性,将具体的动物形象与抽象的折纸动物形象联系起来存在一定的困难,这就需要老师分析动物的主要形态特征,打破学生僵化的思维,与折纸动物的构造紧密联系起来,从而拓宽学生的想象空间。

三、教学目标

根据本教材的结构和内容分析,结合着我校三年级学生的认知结构及其心理特征,我制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了解动物的外形特点和比例关系,从而制作出自己喜爱的折纸动物。 过程与方法:掌握折纸的基本方法,并能运用撕、剪、画、粘等多种方法进行完善和添加,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情感与价值观:激发学生保护动物的意识和热情。

四、说教学的重难点

本着新课程标准,在吃透教材基础上,我确定了以下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根据实际动物的外形特点和比例关系制作出折纸动物,重点的依据是只有掌握了实际动物的形态特征,才能理解和掌握如何表现折纸动物的形态美。

教学难点:掌握动物的结构特点,并能用折纸的方法准确表现出自己的想法。难点的依据是学生对具体的动物形象与抽象的折纸动物形象联系起来存在一定的困难较抽象,学生没有这方面的基础知识。 为了讲清教材的重难点,使学生能够达到本课题设定的教学目标,我再从教法我学法上谈谈。

五、教学方法和学法

俗话说“教学有法,教无定法”,新课程标准中指出;“教师的‘教’要立足于学生的‘学’,使每位学生坚信自己都具有学习美术的能力”。帮助他们在学习美术中去发现自己学习能力的学点、“闪光点”,从而为他们在以后的学习中树立信心。因此,我结合三年级好动、爱玩、好奇心强,在四十分钟的教学中容易疲劳,注意力分散的特点以及本课的特点,主要采用:“情景教学法”、“直观教学法”、和“多媒体辅助教学”等方法。引导学生在观察、比较中进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六、教学准备

教具准备:课件、范作、背景卡纸 学具准备:各类纸、剪刀、彩笔、固体胶

七、教学过程

在这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注重突出重点,条理清晰,紧凑合理,各项活动的安排也注重互动、交流,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主动性,设计了如下四个教学流程。

(一)设趣导入

新课程标准指出:“兴趣是学习美术的动力之一。”课的一开始,我就创设情境,动物王国里面要开始选美大赛了,我们一起来猜一猜,谁会赢得冠军呢?说一说你的理由。通过听—忆—说等多种感官参与活动,唤起学生对各种动物已有的记忆和认知,使学生感受体验动物的形态特征。

接下来继续提问,同学们说了这么多美丽的动物,但是老师今天要向大家介绍一批特殊的才赛选手,看一看同学们认识他们吗?出示课件中折纸动物的范作,根据学生的回答,揭示课题:折纸动物,从而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强烈的学习动机。

(二)分析结构

教师根据课件中出示的折纸动物的范作,进行提问,并请学生观察,进行小组讨论,折纸动物与具体的动物之间是怎样联系起来的?在学生讨论的过程中,教师进行巡视,引导学生从动物的头、身体、四肢、尾巴等方面谈一谈自己的观点。然后每组选一个同学分享讨论结果。教师随即总结,通过纸张的长短、宽窄、折叠表现出动物的大体形态。这样设计的目的是,在于引导学生利用观察、比较方法分析折纸动物的特征,培养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及合作意识。

(三)示范制作

经过前面内容的铺垫,学生已经迫不及待待的想要动手制作一个折纸动物了。在这一环节,我主要是通过教师与学生的实践操作,梳理制作折纸动物的步骤,进一步的强调部分技巧。比如在第一步“折”的过程中,要提示学生选取合适花纹的纸来表现动物的颜色,纸的宽窄、长短要紧密结合动物的形态构造。第二部“拼”时候,利用实物展示台,请学生自己来操作,直观的展现创作折纸动物的过程,激发学生的动手能力。第三部,就要进行“粘”,这一步简单易操作,学生基本都可以掌握。重点在于第四步“添”,要引导学生发现现有的折纸动物的缺陷,运用撕、剪、画、粘等多种方法进行细节的完善和添加,从而激发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培养想象力和创造力。

(四)激趣练习

接下来就要开始让中学生敞开活跃的思维,进行创作了。在这里,我继续使用导入时的情景创设,在黑板上贴上背景纸,激励学生,要设计自己认为最美的动物,贴在动物王国里面去选美,这样能激发学生创作的积极性和灵感。

(五)情景评价

《美术新课程标准》为美术教学活动提出的要求是:“在教学过程中应引导学生主动寻找与尝试不同不同材料,探索各种造型方法,不仅关注学生艺术作业的结果,还要重视学生在‘造型•表现’活动中参与探索的过程。”这一环节,我根据这一要求,邀请全班同学作为选美大赛的评委,引导学生分析同学们优秀作业中的折纸动物的表现方法;分析学生优秀作业是怎样突出表现动物的形态结构特点的;

八、结束语

各位领导、老师们,本节课我根据听障部三年级学生的心理特征及其认知规律,采用直观教学和活动探究的教学方法,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教师的“导”立足于学生的“学”,以学法为重心,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索的学习,主动地参与到知识形成的整个思维过程,力求使学生在积极、愉快的课堂气氛中提高自己的认识水平,从而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我的说果完毕,谢谢!

第三篇: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下册《折纸》说课稿

一、说教材

《折纸》一课也就是异分母分数加减法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第九册第四单元的一个学习内容。在这个内容之前,学生已掌握了分数的基本性质,学会了约分、通分、分数的大小比较等知识,懂得了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算理,其中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是本节课最直接的知识起点。本节课的内容又是进一步学习分数加减法混合运算的基础,同时又是本单元的重点。五年级学生已经能理解只有分数单位相同的分数才能相加减的算理,并且已经初步具有用旧知识解决新问题的能力,也就是具有了一定的知识迁移能力。

二、说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使学生理解并掌握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能正确的进行计算。

2、能力目标:引导学生经历提出问题、自主探究、得出算法、解决问题的过程。从中渗透转化的数学思想,并进一步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验算习惯,同时为学生后面的学习做准备。

3、情感目标: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并在学习活动中获得积极的,成功的情感体验。

三、说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探索并掌握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2、教学难点:理解为什么异分母分数不能直接相加减,归纳出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算理。

四、说教法与学法

1、说教法

本节课的的关键引导学生想到“化异为同”,把异分母分数转化为同分母分数来沟通新旧知识。为此,我将采取以下几种方法来实现:

自主探索法:通过设计学生亲手折纸来发现异分母分数相加减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和观察能力。

讨论法:通过学生的同桌讨论,小组讨论让他们自己总结归纳出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

1 练习法:运用抢答、口答、投影等形式的练习,使学生巩固所学知识,使教学得到反馈。

2、说学法

自主探索法:通过学生动手折纸,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与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

合作学习法:通过小组交流讨论,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和归纳能力,总结出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方法。

五、说教学过程

我把本节课的教学流程预设为:创设情境,激趣引入----合作探究,自主建构------巩固内化,拓展创新------回顾总结,完善认知。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在课前计算中,都是同分母分数的加法,意图是复习同分母分数的加法的计算法则,为接下来新知的探究提供了铺垫。

设计意图:我创设这个情境的意图首先想体现数学来源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的教学理念。其次在这个情境中,给学生提供了一组开放性的学习素材,有利于学生提出问题,自主探究。

(二)合作探究,自主建构

这一环节是探究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是本节课的中心环节,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我安排这样几个小环节:

1、动手实践

学生动手进行折纸,发现这张纸的和同一张纸的一共就是。此时,老师可以追问一句:为什么是 呢?学生就自然发现这张纸的也可以看成这张的,为下面算 理的得出做到了铺垫。

2、独立思考

问题设计——你能用算式计算吗?引导学生利用旧知识解决问题。

2

3、小组合作学习

在学生经过独立计算后,必有发现,此时引导学生在小组内甲流自己的算法和总结出计算方法。

4、算法优化

在学生出现了两种解题方法后, (1)画图解决 (2)通分计算。

作为教师,我们应该为学生创设一种情境:继续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独立计算1/2+1/4让学生在运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进行解答中发现,画图解决很麻烦。从而得出:异分母分数加法要先通分,再计算比较合理。

(三)巩固内化,拓展创新。

学生学习新的知识方法后,还必须通过多种形式的练习加以巩固、提高、拓展、创新,形成技能,发展智力。

1、因为异分母分数加减法最关键是通过通分把异分母转化为同分母,所以我设计的第一个练习是口头填数,化成同分母分数。

2、接下来第二个练习我设计了一个计算题,让学生通过通分,然后计算,通过练习,让学生对异分母分数的加法和减法的计算更加熟练。

新课标指出:"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解决总问题旨在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体会数学来源于生活,以服务于生活。为此,我还设计了一道生活实践题,以便学生能把知识运用起来,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四)回顾总结,完善认知

新课标指出:"对数学学习的评价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关注他们在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在课堂总结时,设计问题"本节课我学会了什么?"让学生反思本次数学活动的收获,形成数学知识体系。

六、板书设计

板书在课堂教学中可以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因此在板书中,我设计"先通分,再计算。"使学生清晰地知道异分母分数加减法计算的法则。根据学生的心理特征,我在黑板上示范了异分母分数加法的计算过程,旨在规范学生书写,养

3 成良好习惯。喜欢的方法进行解答中发现,画图解决很麻烦。从而得出:异分母分数加法要先通分,再计算比较合理。

4

第四篇: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上折纸说课稿

教材内容:首先我对教材进行一些分析:《折纸》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分数加减法》中的第一节“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内容。 “异分母分数加减法”是在学生已学会同分母数加减法和通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为了让学生直观地认识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必要性,教材安排折纸的活动,通过两个小朋友折纸的所用纸数量,提出计算异分母分数加法的必要性。对于异分母分数的减法,教材则直接呈现了计算的方法,主要是让学生运用知识迁移的方法,能直接进行减法的计算。在“试一试”的练习后,教材安排对异分母分数加减计算方法的归纳,以便学生能用简单的算理直接进行计算。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是本节课最直接的知识起点,本节课的内容是进一步学习分数加减法混合运算的基础,又是本单元的重点。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通过直观的操作活动,理解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算理;能正确计算异分母分数加减法。

(2)技能目标:使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和探究过程,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动手操作、合作交流的能力。

(3)情感目标:使学生感受数学知识与生活之间的联系,渗透转化的数学思想,体验数学知识的探索性,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教学重点:

探索并掌握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理解异分母分数加减法时先通分,再加减的算理。

教学关键:

理解只有相同单位的数才能直接相加减的原理。

教法学法:

1、教法:坚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原则,根据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采用参与度高的学导式讨论教学法,让学生探究体验、参与合作、互动讨论。

2、学法:鉴于学生已经掌握了简单的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通分等知识,为异分母分数的加减法做足了铺垫,所以本节课在学生直观操作的基础上,以学生自主探索为主,通过合作交流, 寻找概括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让学生在体验中感悟情感、态度、价值观,在活动中归纳知识,在参与中培养能力,在合作中学会学习。

教学过程:

基于以上分析,本节课的教学流程预设为:创设情境,激趣引入——合作探究,自主建构——巩固应用,内化提高——回顾总结,完善认知。接下来我重点说一说这一堂课的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引入。

师生谈话:同学们喜欢折纸吗?今天我们就来研究折纸中的数学问题。(板书:折纸)

师:老师今天给大家请来了两位新朋友,看看他们在干什么?出示课本上的情境图(小明和小红在手工课上折纸)让学生观察。

师:你能从小明和小红的折纸中得到哪些数学信息?提出哪些数学问题?教师结合学生提出的问题,相机板书:小明和小红一共用了这张纸的几分之几?小红比小明多用了这张纸的几分之几?

师:要解答这些问题,你会怎样列出算式呢?

生说算式,师板书:1/2+1/4= 1/2-1/4=

师:这两个算式与我们以前学过的算式比较,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

揭示课题:我们把分母不同的分数称为“异分母分数”,异分母分数的加减究竟该怎样计算呢?今天我们就来探索这个问题。 (板书——异分母分数加减法)

此环节抓住切入点生成本节课的问题,用比较新旧算式的方法揭示课题,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使原本较为单调的计算课生动有趣起来,为学生的主动学习创造了充足条件,为课堂教学提供了探究素材。让学生体会异分母分数加减计算的必要性,从而激发了学生强烈的探究欲望。

二、合作探究,自主建构。

1、初步感知,猜测结果。

师:首先我们来研究1/2 与1/4的和,请你估计一下,它们的和大概有多大?

猜想是进行探究学习的起步,安排学生先初步感知,直觉猜测结果,把他们的这种起始认知放大,然后在质疑中,让他们惊现这时不能直接相加,接着进行深层的体验探究。

2、自主探索,揭示算理。

(1)独立思考:在学生猜测1/2+1/4得多少后,让他们独立思考,再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通过画图、折纸等不同的方法探索计算的算法。

(2)合作交流:算完后在小组内说一说自己的想法,并展示自己的操作过程。

(3)汇报交流:小组说完后,哪组的同学起来汇报一下你们小组的想法?还有别的不同想法吗?

引导学生说出计算方法,可能会有以下几种情况

1/2+1/4=1/6

1/2+1/4=2/6 1/2+1/4=2/4+1/4=3/

4不管是哪种想法,我都不会急于表态,而是把问题抛回去:请同学们想想,你同意那种意见?为什么?

重点引导学生不仅说出得多少,更应结合图形、画图说明为什么先通分的道理,进一步加深对算理的理解。

3、直观演示,验证算理。

通过多媒体课件演示,使学生直观、准确看到异分母分数相加减的过程,帮助学生理清思路,突破难点。在这一过程中,进一步验证了1/2+1/4=2/4+1/4=3/4的全过程,学生看到了“分数单位不同,不能直接相加减,必须先通分,化成同分母分数”的事实,有利于学生清晰地理解算理,真正体会到通分的意义和作用。

4、知识迁移,探索减法。

学生掌握异分母分数的加法后,教师出示第二个问题:你能计算小红比小明多用了这张纸的几分之几吗?让学生运用知识迁移的方法,进行独立探索。在尝试计算后展开交流,并用图说明自己的思考过程,帮助学困生形象地理解异分母分数的减法。然后出示试一试两题,让学生独立解答,集体订正。

5、观察思考,归纳算法

观察算式,小组讨论,怎样计算分母不同的分数加减法?

让学生思考、交流、汇报,师生共同小结优化,重点引导学生说出算法——先通分,化成分母相同的分数,再加减。

此环节抓住问题的的着力点讨论,让学生探究有实效,探索异分母分数加减的计算方法,汇报交流时抓住知识的突破点,以求达到由“投石问路——曲径通幽——水到渠成”的效果。

三、巩固应用,内化提高

针对本节课的重点、难点,我设计了以下两个层次的练习。

1、基本练习:第1题“看图填一填”这一层练习,旨在展示计算过程,使学生结合图形来完成计算,给学困生提供“拐仗”。

第2题“小小神算手”的练习不仅要用到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而且要综合运用“通分、约分”等知识点,目的在于强化算理,提高计算技能。

第3题“火眼金睛判对错”使学生进一步巩固异分母分数加减法中的重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2、综合练习:五年级(1)班全体同学参加大扫除劳动,2/5的同学打扫教室,1/3的同学打扫室外卫生区,其余的同学去打扫阅览室,打扫教室和卫生区的同学占全班同学的几分之几?打扫阅览室的同学占全班同学的几分之几?

让学生先看清题意,再独立思考,自主计算,完成后集体订正,订正时关注有什么不一样的或是不对的?此环节抓住盲点练习,让学生自觉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四、回顾总结,完善认知

经历知识的建构后,让学生谈收获,在汇报、交流中对知识进行回顾和总结,形成条理。“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你是怎么学会的?你想告诉大家在计算的时候要注意什么?”,这不仅使学生主动总结学到的知识和学习方法,而且适时沟通了新旧知识的联系,这一环节使课堂有始有终,浑然一体。

板书设计:

最后说一下我的板书设计,我力争体现数学的简洁美,又使板书设计能突出本课重点、提示方法过程。

折纸——异分母分数加减法

1/2+1/4=2/4+1/4=3/4

1/2-1/4=2/4-1/4=1/4

先通分,再加减

第五篇:折纸茶杯说课教案

折纸说课教案——《茶杯》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幼儿折纸艺术》大班《茶杯》

一、说教材

根据“十二五”科研课题提出的良好心理素质养成教育,我选择了“幼儿折纸艺术”这门课程。其中一个重要的目标,就在于通过活动,培养幼儿的自信心及动手操作能力,发展对知识的综合运用和创造力。折纸是一门艺术,可以发挥幼儿的想象力、创造力,提高幼儿的审美能力。

二、说教学目标

根据幼儿特点及幼儿的实际情况我拟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通过有趣的活动,使幼儿了解折纸的简单方法,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及自信心。

2、学会看简单的折纸图解,跟着图解折出简单的折纸作品。

3、让幼儿亲自动手实践,共同研究,感受折纸的快乐。

三、教学重点 了解折纸简单的方法。

教学难点

学会看简单的折纸图解,跟着图解折出简单的折纸作品。

四、说教学法

基于对课题和学生的分析,我采用启发、探究、体验和鼓励的教学方法开展教学。在学习的过程中我准备让幼儿采用主动探究学习和同伴合作学习相结合的学习方式,在学习过程中进行分析讨论,在操作中质疑并进行主动探究和评价,还要多给予幼儿鼓励和赞许,从而有效地培养幼儿的自主学习的意识和自信心。

五、说教学过程

1 分为:谈话导入激发幼儿兴趣——创设情境;学习技法——实际操作;感受快乐——课堂小结;拓展延伸四个环节。第二个环节是本节课的重点我通过自由折、创意折和学习折来完成活动提高幼儿自信心;第三个环节是本课的难点,我通过开展看图分析,高兴玩和欣赏精美折纸作品两个活动来解决这一难点。下面来介绍这四个活动的设计安排。 活动一:自由折、创意说

教师:出示课件,向幼儿简单介绍折纸知识,并请幼儿根据自己的折纸经验来分享感受介绍自己的作品。

【设计意图】:充分开发利用幼儿的已有资源,给幼儿更多展示的机会,培养了幼儿动手操作能力及自信心,特别是在创意说环节中,让幼儿的想象力得到充分发挥,口语表达能力上也得到了提高。

活动二:了解并学习折纸的基本方法

(在这一活动中重视做中学,让幼儿边看边折,还可以请看懂会折的幼儿当小老师,更好的利用幼儿资源锻炼幼儿。)

【设计意图】:幼儿一边了解折纸线形、符号,一边亲自实践操作,培养幼儿观察能力及动手操作能力,真正达到做中学。在这一环节中,我用不同的学习方法来突出这一重点,即:幼儿自学、幼儿教、老师教。三种不同的方法都是根据学情而定,充分发挥了幼儿的主体地位,并有效的利用了幼儿已有资源。 活动三:看图解折、快乐玩

【设计意图】:幼儿基础不同,接受能力也不尽相同,因此,课上我为幼儿准备了难易不同的折纸图解请幼儿自由选择,给幼儿发展空间,幼儿的主动性得到了充分体现,在这种分层教学中,每个幼儿都有所收获。 活动四:欣赏精美的折纸作品

【设计意图】:用过分享自己的作品,欣赏他人的作品幼儿再一次的调动了兴趣喜欢上了该活动。

大一班 于凯霖 2012年4月20日

上一篇:怎样写悼词范文下一篇:组织行为学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