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时事政治十大热点

2022-09-05

第一篇:月时事政治十大热点

时事政治每月十大热点

2011年国内十大新闻(按事件发生时间先后为序)

新华网北京12月28日电 新华社评出2011年国内十大新闻(按事件发生时间先后为序)

一、坚持房地产调控 千万保障房开建

二、立法喜结硕果 法律体系形成

三、“十二五”纲要通过 谋发展开局良好

四、首次公开“三公”经费 中央部委接受社会监督

五、庆祝建党九十年隆重热烈 总书记重要讲话昭示未来

六、甬温线列车追尾伤亡严重 事故调查结论受广泛关注

七、天宫神舟太空交会对接成功 我国航天事业再攀新的高峰

八、辛亥百年缅怀先贤 团结奋斗同心复兴

九、六中全会作出文化强国新部署 举国上下兴起文化建设新高潮

十、扶贫标准大幅度提高 惠及上亿低收入人口

2011年10月时事政治十大热点

1.十七届六中全会吹响“文化强国”号角

10月15日至18日在北京召开的中国共产党十七届六中全会,首次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奋斗目标,引起海内外高度关注。网民表示,文化在当今世界综合国力竞争中的战略意义已经凸显,将“文化强国”提升到国家战略层面可谓顺应时代潮流。网民“开花结果”认为,此举对于准确把握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新要求、当今时代文化发展新趋势、各族人民精神文化生活新期待具有重要意义。

2.湄公河惨案警示中国公民海外安全

10月5日,中国两艘货轮在湄公河金三角水域遭不明身份武装人员袭击,13名中国船员遇害。10月28日,9名泰国军人因涉嫌该案接受调查。在要求彻查真相、严惩真凶的同时,中国网民普遍关心如何保障公民境外安全。10月31日,中老缅泰湄公河流域执法安全合作会议在北京召开,探讨建立湄公河流域执法安全合作机制。

10月20日,利比亚执政当局武装人员在利比亚苏尔特观察据称是卡扎菲被逮捕时躲藏的水泥洞。利比亚“全国过渡委员会”执行委员会主席贾布里勒20日证实,卡扎菲当天已在苏尔特被打死。

3.卡扎菲之死引全球关注

10月20日,利比亚前领导人卡扎菲落入执政当局武装之手,最终伤重不治。除了卡扎菲的死因之外,网民高度关注“后卡扎菲时代”利比亚的重建问题。有评论说,尽管利比亚已告别卡扎菲时代,但国内部落和政治派别矛盾、石油利益分配难题等挑战仍很严峻,利比亚走向何方还未可知。

4.失德现象引发网络大讨论

10月下旬,“硕士公务员殴打父母”成为网民热议焦点。加之此前广东佛山18名路人对遭碾压女童见死不救、多地老人跌倒无人扶,网民对道德建设的关注不断升温。有网民表示,其实现实中不乏道德自觉者,关键在于要让这种自觉成为主流。网友“云端”认为,道德建设需要制度保障,不仅要保护有德者,还要惩罚失德者。

5.油价下调诱发“柴油荒”

自10月9日国内成品油零售价格下调以来,江苏、湖北、内蒙古等地部分民营加油站陆续停止供应柴油或者限制供应量。随后,中石油和中石化积极筹措柴油资源,稳定供应秩序。此事引发网民热议。网民“园艺”表示,国内油价下调往往导致批发价和零售价倒挂,进而引发“油荒”,应考虑通过有效制度安排跳出这一怪圈。

6.“金九银十”爽约,楼市拐点将现

房地产市场的“金九银十”今年没有“如约而至”,“低迷”成为重点城市房地产市场的普遍特点。网民“一天晴”表示,房价拐点出现已是不争的事实,这无疑是近年来一系列宏观调控的结果。更多网民期待,房地产调控要打好“持久战”。

7.湖南纪委干部微博叫板县委书记:谁错谁辞职

10月下旬,湖南省纪委干部陆群以“御史在途”的网名,通过微博向湖南长沙县委书记杨懿文叫板,迅速引来网友围观,网民呼吁有关方面及时介入调查,并表示这一事件考验着地方政府的应对能力和公信力。

8.多起网络谣言被查明,网络环境亟待净化

近日,曾在网络上广为流传的“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修订征收个人所得税问题的规定的47号公告”、“网传歼-10B战机试飞坠毁”等均被查明纯属谣言。消息公布后,网友大呼“受骗”,许多网民对在网上蓄意制造谣言、谎言的行为给予强烈谴责。网友“阳光下”评论说,网络谣言和谎言超越了基本的道德底线和法律底线,必须加强监管。

9.从绿领巾到红校服,警惕教育的有色眼镜

10月中下旬,两则新闻引起网民的关注:陕西西安未央区第一实验小学出台规定,要求调皮、学习不好的学生佩戴绿领巾;内蒙古包头市第二十四中学向考试前50名的学生发放红校服。网友“明天的希望”评论说,用绿领巾和红校服来评定学生的好坏优差,是教育歧视的突出反映,有关教育工作者该认真反思。

10.民众抗议活动显露美国经济社会制度弊端

10月8日,美国千余名示威者在首都华盛顿游行,并发展成席卷全美的群众性社会运动。网友“和平鸽”说,美国政治分裂、权钱交易、贫富差距大、失业率居高不下等深刻的社会问题已经凸显在世人面前,愈演愈烈的街头民众抗议活动折射出美国经济社会制度的深层次弊端。

2011年9月时事政治十大热点

1.天宫一号成功发射 寄托民众强国梦

9月29日晚,“天宫一号”成功发射,牵动万千网民的心。网络上为“天宫一号”发射送祝福的页面比比皆是,仅人民网发起的网络留言墙在4天之内便汇集了十余万网民留言,普遍表达出对国家综合国力在不断提升的无比自豪。

2.“超级稻”亩产突破900公斤

9月19日,农业部专家组组长程式华宣布,袁隆平指导的“Y两优2号”百亩超级杂交稻试验田平均亩产达到926.6公斤,创世界杂交水稻较大面积亩产最高纪录。网民对此普遍关注并高度称赞。网民Angela表示:中国的超级稻又能多养活四五亿人,这是全世界的大好事!

3.夏季达沃斯论坛:网民期待提高增长质量

9月14日,第五届夏季达沃斯论坛在大连开幕,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出席开幕式并致辞。新华网、中新网、新浪等国内主要门户网站纷纷开辟专题页面进行报道,中国网络电视台进行的在线调查显示:72.40%的网民认为当下中国的经济发展“应放慢速度,追求更有质量的增长”。不少网民表示,在世界经济形势不容乐观的情况下,中国经济更应提振信心,加快转型。

4.上海地铁追尾:运营史最黯淡一天

9月27日下午,上海地铁10号线老西门站发生列车追尾。上海地铁通过官方微博致歉称,“今天是上海地铁运营有史以来最黯淡的一天”。事件发生后,互联网上的关注迅速升温,关注的重点是伤者救治、善后措施、事故原因等。有网民表示,地铁是城市出行的重要交通工具,各地应从此次事故中吸取教训,大力排查安全隐患。

5.李阳家庭暴力事件凸显反家暴立法诉求

9月初,李阳外籍妻子在微博上揭发他的家暴行为以来,事件受到各方广泛关注。9月6日,全国妇联相关负责人透露,全国人大常委会已将反家庭暴力法纳入预备立法项目,目前反家暴法已进入调查论证阶段。多数网民认为,“欺负弱者”的家暴行为很可耻。网民光影水母表示,真心希望能有更多姐妹打破沉默,更期待反家暴法能够成为妇女保护自己的武器。

6.优先报号:上海114有偿公益遭网民质疑

9月下旬,新华社曝光上海114查号台收取“优先报号费”后向咨询客户推荐资质较差企业,引发网民强烈反响。有网民晒出自己上当的经历,并表示,优先报号报出来的都是鱼目混珠的商家,老牌公益服务变成有偿服务令人心寒!

7.青蒿素:“中国神药”拯救数百万生命

9月下旬,81岁的中国科学家屠呦呦以其在青蒿素研究中的贡献荣获了素有诺贝尔奖风向标之称的美国拉斯克奖。这是中国科学家首次获此殊荣。搜索引擎中相关帖文达到160余万。有网民表示:用来治疗疟疾的青蒿素拯救了上百个国家数百万人生命,参与这项研究的中国科学家们理应受到全人类的褒奖。

8.回望9·11后反恐10年

当地时间9月11日8时46分,9·11事件十周年首次默哀仪式在纽约世贸中心“零地带”举行。国内主要门户网站纷纷以专题页面回顾9·11十周年,微博上掀起了网民的十年回忆潮。更多网民期待未来的反恐能取得更有效的成果。

9.印度介入中国南海引发网民抗议

9月16日,印度外长克里希纳称,尽管面临中国的反对,印度国有石油公司将继续寻求在南海开采石油与天然气资源。这一言论将网络上对于南海争议的关注再次推至高点。外交部发言人强调,未经中国政府允许,任何国家或者公司在中国管辖的海域从事油气勘探活动,都侵犯了中国的主权和权益,是非法和无效的。网络调查显示,绝大多数网民对印度勘探南海油气表示愤慨。

10.巴勒斯坦申请“入联”

9月23日,巴勒斯坦民族权力机构主席阿巴斯向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递交了寻求成为联合国第194个会员国的申请。对于中东敏感地带的这一新变化,网民表现了强烈的关注。

2011年8月时事政治十大热点

1.美国主权信用降级震动全球

国际信用评级机构标准普尔8月5日下调了美国主权信用评级,这在历史上尚属首次。此举引起全球震动:全球各大股指全面下跌、原油及大宗商品价格连续走低、美元汇率大幅波动。国内网民对此高度关注,美国信用降级到底会给中国经济带来怎样的影响、如何才能有效应对和减少可能出现的损失成热议焦点。

2.英国骚乱折射新媒体“双刃剑”效应

8月6日至9日,英国发生骚乱,多地出现打砸抢烧案件,将近2000人被逮捕。此次骚乱中,网络社交媒体扮演了“推波助澜”的角色。网民认为,新媒体凸显既方便用户交流又考验社会管理的“双刃剑”效应,政府应适应时代发展,创新社会管理。也有网帖表示,解决虚拟社会的管理难题,应从直面现实社会发展困难、改革创新满足民生需求着手。

3.高铁减速降价获网民认同

“7·23”甬温线特别重大铁路交通事故发生后,高铁安全性备受质疑。8月16日,京沪高铁开始实施新的列车运行图,调减部分线路的列车运行速度,相应票价也下浮5%左右。对于这次高铁减速、降价,多数网民给予理解和肯定。网民“王斌”认为,慢下来不是目的,而是手段。适当调低速度,是为了增加发展的安全系数,丰富发展内涵,提高发展质量。

4.网民热议婚姻法新解释

8月12日,婚姻法司法解释(三)公布,其中关于夫妻双方房产归属的规定以及随后的房产加名收税等新闻,引发网民热烈讨论。支持者认为“把财产的事说清楚,婚姻更纯粹”,反对的人则认为法律“撕碎了家庭温情脉脉的面纱,破坏了夫妻感情”。有法律专家发表博文解释,婚姻法新解释旨在保护夫妻双方个人财产,更有利于保护婚姻关系和合法权益。

5.中国慈善业再受关注

继郭美美引发舆论热潮后,8月16日出现的“卢美美”事件再次引发网民对慈善的关注。这个叫卢星宇的24岁女孩出任援建“非洲希望学校”的“中非希望工程”执行主席,据估算该项目涉及慈善资金高达20亿元。有网评指出,舆论之所以一而再、再而三地质疑慈善组织,其实源于这些组织深层的制度缺陷。许多网民在跟帖中呼吁:“中国慈善业,伤不起了!”

6.“刘老根会馆”备受争议

“刘老根会馆” 自8月16日正式开馆就麻烦不断,先是被媒体揭露开业当天擅自占用“快速公交专用道”,后又被文保人士实名举报破坏文物,会馆中的“赵家大院”被曝最低消费达每天18万元。这些问题遭到了多数网民的声讨,不少人认为公众人物不能藐视公共利益,文物保护不应被资本所左右。

7.卡扎菲时代终结

8月22日,利比亚反对派武装宣布控制利比亚首都的黎波里的大部分地区,卡扎菲在利比亚长达42年的统治画上了句号。网民普遍认为,利比亚局势由此出现关键性转折。有评论说,卡扎菲时代终结并不等于利比亚动荡局势的终结,政权倒台造成的权力真空往往会引发派别冲突,使社会持续动荡。网民希望,利比亚不要成为第二个索马里。

8.刑事诉讼法大修引关注

时隔15年后的刑事诉讼法第二次大修8月24日进入审议阶段。此次修改在许多方面有较大突破,其中关于“禁止强迫自证其罪”“近亲属有拒绝作证权”等引起网民广泛讨论。不少网民发帖表示,此举彰显公民权利的进步。有评论进一步分析说,刑诉法大修的动机是为了加强程序对权力的规制,丰富程序性制裁与救济的手段。

9.渤海溢油事故继续升温

渤海湾溢油事故发生已有数月,国家海洋局对肇事方康菲公司给出的完成封堵工作“8·31大限”已至,但溢油仍未彻底控制,而且油污清理进展缓慢,损失赔偿引发网民诸多质疑。一项由8685人参与的网络调查显示,53.5%的人建议“对事故方严格问责和处罚”,53.6%的人期待“尽快对受影响的民众和企业进行赔偿”。

10.“扶不起的老太太”引发道德讨论

继江苏南京彭宇案、天津许云鹤案之后,8月26日,江苏南通又出现“好心人扶起受伤老太太反被诬”的类似事件,幸好摄像头还了见义勇为者的清白,老太太家人表示是误解,并给好心人送去锦旗表示感谢。凤凰网一项近5万网民参与的调查显示,55.2%的网民对社会道德底线屡屡被突破的现象表示深恶痛绝。不少网民呼吁,每个人都是他人的社会环境,大家应切实行动起来,共同呵护社会中的善意与爱心。

2011年7月时事政治十大热点

1.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

7月1日上午,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在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回顾中国共产党90年的光辉历程和取得的伟大成就,总结党和人民创造的宝贵经验,提出新的历史条件下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的目标任务,阐述了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全面推向前进的大政方针。

2.中央各部门密集晒“三公”

7月6日,中国工程院晒出“三公”经费账本,随后,中央部门中有九成陆续公开“三公”经费。审计署等部门条理明晰的“三公”账本备受网民赞誉,也有部分部门公布的项目笼统含混。人民网网民表示:拖延一月,就不信你敢不晒!

3.达芬奇家具暴露部分国产货的洋马甲

7月10日,央视曝光国内知名家具品牌达芬奇涉嫌造假,产品并非全部产自意大利。更有消费者反映其质量不合格。新民网发起的调查结果显示,65%的网民要求对于类似“假洋鬼子”品牌应继续严查。网民“追风者”就此事分析认为,国人对奢侈品牌的追逐正中不良商家之下怀。

4.“窃听门”关闭《世界新闻报》 7月10日,拥有168年历史的英国《世界新闻报》由于深陷窃听丑闻而停刊。作为传媒大亨默多克旗下新闻集团的重要媒体,《世界新闻报》曾经秉承“寻求真理”的座右铭揭露了很多丑闻,然而在关乎职业道德、新闻伦理的大是非面前,对商业利益的追逐却占到了上风。有英国网民评论道:“他们没有职业道德和专业标准,没有悔恨,没有自责!他们唯一遗憾的事情就是被抓住了。”

5.西藏和平解放60周年

7月19日,西藏和平解放60周年庆祝大会在拉萨布达拉宫广场举行,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家副主席、中央军委副主席、中央代表团团长习近平出席庆祝活动并发表讲话。国内各大门户网站均以专题形式庆祝这一盛事,网民纷纷跟帖表示:“经历过寒冬的人,最知道太阳的温暖。”“只有发展,才能让藏区人民过上更好的日子。”

6.姚明宣布正式退役

7月20日,姚明举行了名为“明谢”的新闻发布会,正式宣布退役。新浪微博的相关话题超过百万条,有网民表示,作为中国运动员,姚明以其谦虚诚恳、积极努力、热爱国家的正面形象,成为美国乃至全世界了解当代中国的标志性人物。

7.天堂屠杀:挪威惨案震惊世界

7月22日,奥斯陆政府大楼门前发生爆炸,几个小时之后,在距离奥斯陆约40公里处的于特岛再度发生枪击案。事件中已有76人遇难,死者大多是16岁到25岁的年轻人。事件元凶、32岁的安德斯·贝林·布雷维克素来具有极右翼倾向,持强烈反穆斯林态度,经常上网发表一些“极端主义言论”。讨论挪威惨案的中文网帖超过400万条。

8.“7·23”动车追尾事故

7月23日20点38分,北京开往福州的D301次动车与杭州开往福州的D3115次动车发生追尾事故,截至31日已造成40人遇难,191人受伤。对于民众自发参加救援、排队献血等感人事迹,网民给予高度赞扬,网上寻亲、祈福等活动广泛开展。7月28日温家宝总理在温州看望部分遇难者亲属的感人讲话,引起网民强烈共鸣。网民普遍呼吁,无论是发展还是建设,都应该把人命、安全放在第一位。

9.赖昌星被遣返回国

7月23日,厦门特大走私案首要犯罪嫌疑人赖昌星被加拿大有关部门遣返回国。许多网民建议,中国仍需要健全防止犯罪者、贪官外逃的相关制度,加强监督,做到“重在预防”。还有网民认为,天网恢恢,疏而不漏,希望赖氏被遣返成为更多外逃罪犯落网服罪的开始。

10.中国首次披露航母信息

7月27日,在国防部举行的例行记者会上,新闻发言人耿雁生表示中国目前正利用一艘废旧的航空母舰平台进行改造,用于科研试验和训练。中国首次主动对外公布研究发展航母的信息,引发国内外网民的广泛关注,国内军迷在互联网上热议航母命名和舰长人选。有网民表示,“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才能让航母之梦成为中国和平发展的海上基石。

2011年6月时事政治十大热点

1.亿万网民共贺党的九十华诞

中国共产党建党90周年之际,新华网等主要网站纷纷开设专题网页,举办系列活动,回顾党的光辉历程和领导革命建设改革的伟大成就。亿万网民积极响应,在留言中给党献上真诚祝福,表达对党的感激及希望。网民“跳动的心”说,我希望各级党组织不断提高执政能力、提高党员素质,保持和发挥党的先进性作用,让群众幸福指数不断提升。

2.李娜法网夺冠见证奇迹

6月4日晚,李娜首次夺得法国网球公开赛冠军,在中国网球史上划下石破天惊的一笔。在近两个小时的比赛时间内,仅新浪网含有“李娜”的微博就超250万条。有评论说,李娜天赋过人,其成功是勤奋之后的水到渠成。也有网民认为,这个冠军为中国职业体育的发展路径以及从“体育大国”到“体育强国”的战略转型带来了启示。

3.郭美美以红十字会名义炫富引发慈善信任危机

6月中旬,实名认证头衔为“中国红十字会商业总经理”、网名为“郭美美baby”的网友在新浪微博上炫富引发人肉搜索。中国红十字会也因此深陷舆论漩涡。众多网民就郭美美身份的真实性、红十字会是否涉及商业利益展开争论。有评论说,这一事件可能在短期内对红十字会的形象有所损害,但亦让各类慈善组织更加清醒地认识到社会责任所在,从而倒逼其完善制度、阳光运作。

4.京沪高铁正式开通运营

6月30日,总长1318公里的京沪高铁正式开通运营,这是世界上一次建成线路里程最长、技术标准最高的高速铁路。开通当日,腾讯等微博以直播的形式展现了盛况,相关话题近30万条。许多网民表示期待尽早感受一下“贴地飞行”的京沪高铁,同时“高铁票价”、“高铁降速”、“高铁安全”、“高铁发展”等成为网民议论焦点。

5.个税起征点提至3500元

全国人大常委会6月30日下午表决通过了关于修改个人所得税法的决定,将个税起征点提高到3500元。关键词“个税起征点”连续多日居百度搜索排行榜前列。之前,个税修正案草案征求意见收到创纪录的23万多条,其中85%对3000元起征点不满。许多网民认为,此次个税改革将民意征集的成果吸纳到立法中,是民主立法的体现,值得推广。

6.塑化剂事件余波未了

从5月下旬台湾食品遭塑化剂污染被曝光起,塑化剂“阴霾”不断扩散,其风波从台湾刮进大陆,被污染的行业也从食品扩散到药品,有愈演愈烈之势,相关产品销量受到极大冲击。凤凰网一项有上万名网友参与的调查显示,超七成网友谈“塑”色变。有网民说,“塑化剂”风波现在已成了未了局,人们难以预料下一个被入侵的会是哪个行业。

7.暴雨引发城市“内涝”

连日来,北京、南京、长沙、武汉等多个大城市遭遇暴雨,网民纷纷用文字、图片等形式在网络上“晒”出各地道路积水的照片、亲历“水灾”的感受。一些网民戏称,六月到故宫来看海,南昌街上可钓鱼,西湖再演“水漫金山”„„“看海”、“水景房”、“漂”等调侃城市“内涝”的词语在网络蹿红,不少网民由此对城市应急管理、排水系统设计建设管理提出质疑,并献计献策。

8.两岸《富春山居图》合璧

被火烧成两段并分藏海峡两岸的《富春山居图》6月1日在台北合璧展出,吸引众多网民“围观”。经典之美震撼网民,有评论认为,合展推动中华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提高了普通人的文化修养和艺术欣赏能力。有感于两岸文化交流的进步,网民“皂荚书屋”作诗道:“富春山居图,两岸各藏一。今日喜合璧,更证同根基。”

9.高考牵动无数网民心

高考话题是每年6月的全民热点。从祝福高考考生到回忆自己的高考经历,网络上以“高考”为主题的各类活动如火如荼,其中最火热的莫过于用微博140字的容量写高考命题作文,得到了数以万计网民的响应。另外,南方科技大学教改实验班的45名学生集体“拒考”、高考报名人数减少、炒作高考状元等话题均引起网民广泛讨论。

10.网民批评美国插手南海问题

近来,有些国家在南海地区频出动作,令争端升温,引起网民高度关注,仅凤凰网相关专题评论就达8万余条。针对美国国会参议院通过的有关南海问题的决议,一些网民认为,美国并非南海主权争议国之一,希望美国不要介入此事。外交部发言人的表态“中国主张通过和平谈判、友好协商解决南海争议”,获众多网民支持。

2011年4月时事政治十大热点

1.2011年博鳌论坛“和谐亚洲”理念照亮

4月15日,国家主席胡锦涛在博鳌亚洲论坛开幕式上发表了《推动共同发展,共建和谐亚洲》的重要演讲,引起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新华网、凤凰网等大型门户网站以专题形式报道并突出展示,数以万计的网友跟帖。有网友表示,共建和谐亚洲的理念体现了中国作为亚洲重要国家的积极性和责任感。

2.食品安全形势严峻凸显道德滑坡 染色馒头成最热词汇

4月10日以来,染色馒头及牛肉膏、毒豆芽相继浮出水面。温家宝总理就此直言,一系列恶性食品安全事件表明“诚信的缺失、道德的滑坡”已经到了严重的地步。此语得到了网友广泛响应,新华网、新浪等论坛的相关帖文达到了76万余条。网友认为,总理一语中的,扭转当前食品安全局面迫切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民意的关切正转化为国家的实际行动,国务院办公厅前不久印发《2011食品安全重点工作安排》,全国人大常委会食品安全法执法检查工作已全面铺开。

3.部分城市房价调控目标面临纠偏 本月初,全国9成城市爽约国务院设定的公布房价调控目标最后期限。在一项网络调查中,72%的网友认为房价涨幅在10%以下比较合适,83%的网友不满当前大多数城市的房价调控目标。国务院督察组在汇总网络舆情和实地调研结果后,要求部分城市在更广泛的范围内征求各界意见,并重新修订当地房价调控目标。有网友评论,调控房价事关民生,地方政府应拿出实际行动,将执政为民的施政目标和中央调控政策落到实处。

4.CPI破五,如何抑通胀保增长?

据国新办消息,3月CPI达到5.4%,一季度CPI为5%。自去年年末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制定了控制物价目标以来,CPI的增长情况一直受到网友密切关注。人民网、新华网等国内主要时政网站持续发表评论,表达控制物价的决心。网友表示欢迎的同时期待政策效应尽快显现。有网友联系大中城市近来菜价高企和部分地区菜农“卖菜难”的形势,指出国内流通成本过高,流通体制亟待改革。还有网友指出,在稳物价的同时如何保住增长速度将是一个严峻挑战,政府应统筹考虑,谨慎出台政策。

5.清华大学迎百年校庆

4月24日,庆祝清华大学建校100周年大会在京举行,国家主席胡锦涛出席大会并发表了重要讲话。国内主要门户网站多以专题页面进行了报道和评论,仅凤凰网就有4214名网友参与了讨论。网友俯瞰散淡表示,世界上少有大学如清华一样为一个国家的文化、政治、经济等诸多重要领域贡献出如此多的精英人才。不少网友呼吁,清华等国内领军高校在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过程中应更多地探索高等教育办学经验,为建设创新型国家做出更大贡献。

6.个税改革方案悬念将揭晓 向社会征集意见引发广泛关注

4月25日,个人所得税法修正案草案公布并向社会征求意见。在搜索引擎中键入“个税改革方案”可以得到122万条相关结果。人民网网友表示:“提高个税免征额虽然减少了部分财政收入,但做到了藏富于民,为缩小贫富差距做出贡献,值!”也有不少网友表示,个税免征额是否定在3000元还有待商榷,希望这次公开征集意见能听听更多百姓的呼声,适度地进一步提高免征额。

7.江苏省三市公推票选市委书记上任

4月中旬,江苏省无锡、南通、宿迁三市通过公推票选产生的市委书记陆续到任。在地方党委集中换届的大背景下,江苏省的探索获得了广大网友的特别关注。在一项在线调查中,超过7成网友对这种探索表示肯定。有网友认为:“在关键岗位上打破‘研究决定’的传统任命方式,这样的选拔体现了党内民主的新意。”

8.药家鑫一审被判死刑

4月22日,撞人后持刀刺死被害人的犯罪嫌疑人药家鑫以故意杀人罪被判处死刑。这场延续6个月的焦点案件由此达到了新的热度,“药家鑫案判决” 在百度的搜索结果达到86万多条。有调查显示,超8成网友对一审判决表示赞同。

9.40岁没4000万别来见我?董藩教授成功观引激辩

“当你40岁时,没有4000万身家不要来见我,也别说是我的学生„„”4月初,北京师范大学董藩教授的一条微博引发了网络上一场针对成功观的大讨论。5109人参与人民网的相关调查,47.2%的网友对董教授的标准表示反对。有网友表示,通过光明正大的努力积累财富的确是一种成功,但简单地以钱作为衡量标准是非常可怕的。

10.日本福岛核危机升级

4月12日,日本原子能安全与保安院将福岛第一核电站的核泄漏等级由5级一次性提高两级,达到了与切尔诺贝利事件相同的最高级7级。这一消息引发了日本国内及国际社会的强烈反响。有网友表示,为稳定国内民众情绪而瞒报核危机等级是不负责任的行为,希望日本政府在应对危机的过程中切实担负起应有的国际责任。

2011年3月时政十大热点

1.2011年全国两会召开

全国两会在北京召开期间,国内各大网站均以专题页面的形式进行了重点报道,相关热点话题层出不穷。网民普遍对政府工作报告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形成等给予高度关注和好评,尤其两会透出的民生新举激发了网友们对未来幸福生活的新期待,网帖集中对楼市调控、稳定物价、收入分配、促进就业等民生话题发表感言和意见、建议。

2.“十二五”规划纲要获通过

3月14日,十一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表决通过了关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各大网站在此前后设置的有关专题及网络调查吸引众多网友。一项网络调查显示,在参加调查的2255人中, 81.6%的网友对“纲要”中提出的“未来五年建设3600万套保障房”表示支持, “使居民人均收入年均实际增长超7%”则受到64.8%网友的支持。

3.上调个税免征额只等悬念揭晓

个税免征额上调幅度引起各方激辩

3月初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讨论并原则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修正案(草案)》。随后,相关负责人表示个税免征额将上调。网民纷纷就此建言献策,譬如使免征点与物价联动,各地因地制宜确定免征点等。

4.“瘦肉精”再度拷问食品监管

双汇“瘦肉精”事件将再次引发行业地震?

河南省孟州市等地养猪场采用违禁动物药品“瘦肉精”饲养生猪,部分猪肉流入济源双汇食品有限公司。事件经相关媒体曝光后,引发广泛关注。有网民质问:双汇公司的检查号称有“十八道检验关”,为何却查不出已经禁止多年的“瘦肉精”?相关监管部门都在做什么?希望双汇不要成为又一个三鹿!众多网民要求监管部门彻查全国各地“瘦肉精”问题。

5.50余名作家联名声讨百度文库

作家愤起!百度喊冤?

3月15日,包括贾平凹、刘心武、韩寒、郭敬明等在内的50余位中国作家联合署名发表公开信,指责百度文库收录了他们几乎全部的作品,却没有取得任何人的授权。百度侵害知识产权的质疑由来已久,这次的联名信再次引发了网友讨伐的声浪。

6.期待“最苛刻捐款”成慈善常态

近10万名西南贫困百姓领到了曹德旺捐助的2000元“救命钱”

3月上旬,多家媒体报道了福耀玻璃董事长曹德旺向西南地区贫困百姓的一次“特殊”捐款。曹德旺在捐款时要求:在半年内将2亿元善款发放到近10万农户手中,且差错率不能超过1%;而管理费不能超过善款的3%。这次严格得有些过分的捐款受到了网友力挺,更有网友戏称曹德旺为“史上最苛刻慈善家”。不少网民在调查中表示:慈善就该在意每一分钱是不是落到被捐助人手中。

7.老党员杨善洲事迹

感动万千网友的老党员杨善洲

云南省原保山地委书记杨善洲,在从事革命工作近40年中,两袖清风,清廉履职,忘我工作,一心为民,退休后扎根大亮山,义务植树造林22年,建成5.6万亩、价值3亿元的林场,并无偿上交给国家。中共中央组织部近日追授杨善洲同志“全国优秀共产党员”称号。杨善洲的事迹感动无数网民,国内各主要网站上相关新闻留言达数万条。网友们希望广大党员干部能以杨善洲为榜样,永葆共产党人的公仆本色。

8.政府努力改善“三公”消费现状

中央率先公开“三公”消费

“三公”消费(出国经费、车辆购置及运行费、公务接待费)长期以来为公众所关注。3月5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政府工作报告中表示今年“三公”消费“原则上零增长”;23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2011年将继续压缩中央部门“三公”经费预算,今年6月向全国人大常委会报告中央财政决算时,将中央本级“三公”经费支出情况纳入报告内容,并向社会公开,接受社会监督;加之3月上旬出台的公车改革新举措,政府连续给力解决“三公”消费问题,获得了网友的广泛支持。

9.日本特大地震引发海啸、核危机

日本遭遇“史上最大灾难”

3月11日,日本东北部发生9.0级特大地震,并引发海啸及核泄漏,网民高度关注。地震发生后,中国政府立即通过派出救援队、捐款或提供物资等形式帮助日本救灾,获得网民普遍支持。与此同时,核扩散亦引起我国部分群众过度紧张,在一些地方产生一波“抢盐风潮”,“盐荒”一度充斥网络和微博。各地立即采取应对措施,事态迅速平息。

10.多国军事干预利比亚

3月17日,联合国安理会通过第1973号决议,同意在利比亚设立禁飞区。自19日晚开始,法国、英国和美国连续对利比亚进行军事打击。连日来,网民高度关注利比亚局势,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一是对法英美等西方国家武装干预利比亚持反对态度;二是预测军事干预的结局以及利比亚的命运;三是分析对中东局势及世界经济形势的影响。

2011年1月十大热点新闻

1.网民聚焦胡锦涛访美

国家主席胡锦涛18日至21日对美国进行的国事访问吸引了全世界目光。从白宫欢迎仪式到中美联合声明,相关新闻连日来占据各大网站显要位置。网民认为胡锦涛主席此次访问为中美关系“谋新篇、开新局”,中美两国即将迎来更加温暖的春天。

2.“新拆迁条例”正式公布施行

《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条例》21日公布,迅速成为新闻热搜词汇,一天内新增相关网页10万余篇。新拆迁条例中取消行政强拆、先补偿后搬迁、拆迁补偿价不低于市场价等规定均引来一片欢呼,网民认为这些规定迈出实质性一步,同时担心新条例可能面临来自相关利益方面的反弹,希望进一步完善相关规定,细化配套措施。

3.368万天价过路费引发系列疑问

河南农民时建锋偷逃过路费368万余元被判无期,此事经媒体曝光后在网上出现一边倒的质疑,后该案主审法官被免、副院长被停职。在数万条新闻跟帖中,更多的网民将批评焦点指向高速公路乱收费。有评论说,农民冒着违法的风险偷逃了368万余元的过路费,最终却只挣了20多万元,这是怎样的民生隐痛?

4.房产税“靴子”下落重庆

重庆确定对价格高于市场均价3倍的“高价房”收取1%的房产税,消息一出即引发网民热议,仅搜狐相关新闻跟帖就达近万条。随后上海也明确将试点开征房产税,关于其他城市是否开征的传闻也在网上流传。网民对房产税的争议很大,主要集中在“是否应该开征”和“对抑制房价是否有作用”等问题。

5.谣言引发网民围观“77元廉租房”

北京廉租户郭春平在央视上表示房租“一个月77块,承担得起”,让母女陷入网络舆论漩涡,“过于便宜”的房租引发人肉搜索,有谣言称郭春平真实身份为公务员,并贴出了“母女”旅游照片等,引起众人围观。“77元”迅速成为网络热词,多日居搜索排行榜前列。造谣者后被查实为南方某市公职人员。有评论说,77元廉租户的遭遇反映出当前网络传播中的一些乱象,提醒我们不要被绑架成网络审判的代言者或扬声筒。

6.壹基金破冰为民间慈善导航

李连杰创办的壹基金1月11日正式转型为公募基金会,相关新闻被各大网站转载,百度搜索“壹基金 公募基金”显示近半月内相关新闻达1300余篇。壹基金的成功路径是否可以复制,一时成网民关注焦点,有评论说,壹基金的破冰之旅让公众看到民间慈善的曙光。未来之路,应该在两个方向发力:一方面官办基金会要朝去行政化方向努力,还原民间性;另一方面,更多的“壹基金”转“非”为“公”,放水养鱼,壮大慈善事业。

7.土地“70年大限”让网民焦虑

近日,上海市在《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出让预申请须知》中的“无偿收回”及“出让人收回并补偿相应残余价值”规定引起网上舆论大哗,引起网民对70年后房子归属问题的焦虑。有评论提出,如何处理70年大限的问题,攸关百姓的切身利益,应尽快启动《土地管理法》的修订,明确土地使用权到期后该如何处置。

8.“常回家看看”入法引争议

新的老年法草案出炉,子女“常回家看看”将入法的消息引关注,各大网站论坛将此新闻置顶,有10万余名网民参与讨论。跟帖中有人赞好,有人则认为“常回家看看”入法是道德法律化,更多的人则通过网络大吐苦水:常回家看看,不是不想,而是不能。有评论说,在未富先老的现实条件下,“常回家看看”入法折射中国养老困局。

9.歼-20隐形战机“一飞惊网”

中国第四代隐形战机歼-20于1月11日中午首次试飞成功,在成都拍摄的新战斗机实拍图一经网络曝光即轰动世界。凤凰网一项关于歼-20的调查吸引了30余万人参与。网民为中国航空业和空军的历史性进步、历史性跨越而欢呼,还就歼-20战机的技术突破、对我国外交政策、对世界可能造成的影响等方面展开热烈讨论。

10.网民关注突尼斯政局动荡

持续数周的突尼斯骚乱演化成总统“弃国”,政权“变天”。1月14日,统治突尼斯达23年之久的总统本·阿里在一片抗议声中悄然去国。有评论说,这场看似由一起偶然的社会事件引发的**背后,蕴藏着深层次的经济原因。只有维护社会稳定,持续发展经济,让经济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突尼斯才能最终走出当前政治困局。

第二篇:2017年国内外十大时事政治热点

一、国际形势的特点是“乱”,“变”,“治”。 这三者是息息相通的。“乱”,弄得有点人心惶惶,好像要“风烟四起”,全世界都不安宁。关键是美国不愿实事求是量力而行,没有胆量承认“世道变了”,承认自己早已“力不从心”,坚持要继续“领导世界100年”。这是今年世界不安全的祸根。“变”,一向都是绝对和普遍存在的,但今年似乎大不相同,历史好像走到了一个“结点”。“杜特尔特现象”和“特朗普现象”,被誉为“两只黑天鹅”起飞,并非偶然,预示着时代的脚步正在向着“质变”飞跃前进。实际上是“人心思大变”。“治”,是因为“世道变了”,人们都在探寻“何去何从”,意味着在不同程度上,世界各国都在寻求如何应对,如何相处,如何取得妥协,避免对抗,相互尊重,合作共赢。这说明,人心还是“思治”,求稳定,谋发展。

二、九月初,在中国杭州召开G20峰会,达成“杭州共识”。 其精华可概括为16个字,即:“同舟共济,合作共赢,共商、共建、共享”。因为是“诞生”在杭州,人们把它称之为“杭州精神”。这种“杭州精神”,顺应时代潮流,既是中国的,也是G20 的,具有世界影响和普世价值。它一是要创新发展,科技驱动和绿色经济;二是要强劲的贸易与投资自由化和便利化,反对保护主义和以邻为壑;三是要努力实现联合国2030可持续发展计划,扶助弱势群体,帮助广大发展中国家更快发展;四是要转型,从头痛医头应对危机,到标本兼治,对症下药,实现全球治理;五是要进一步实现金融体制改革,使之更加公平合理。总之,它具有里程碑意义,引领G20 发展方向。

在G20杭州峰会上,中国领导人习近平提出四个“共同”,即共同创新增长方式、共同完善全球治理、共同维护国际公平正义、共同促进国际发展合作,这一倡议也获得金砖国家的高度认同。

三、美国大选出人意料,特朗普获胜,当选美国第45任总统。 这是今年撼动世界的头等大事。特朗普在竞选中,主张美国“优先”,缩小贫富差距,重建繁荣昌盛强大的美国。他反对全球化,主张美国增加关税,推行贸易保护主义,防止外国难民移民流入美国。在对外方面,他要求美国,要求欧日韩等美国盟国分担军事费用,他主张缓和与俄罗斯的紧张关系,目前正在组阁,协调政策,准备入主白宫。美国全球战略和国内政策如何调整,在什么意义上让美国重新强大起来,引起世界关注。欧日惶惶不安,俄罗斯有所期待,中国静观其变。预计今后国际形势将发生重大、甚至转折性变化,乱象纷呈,不确定因素增加

四、土耳其未遂政变,地区格局生变。7月15日晚间,土耳其发生政变。据报道,俄罗斯事先通报土耳其,土及时采取措施,政变旋即平息。而熟谙土耳其内情的美国中央情报局,不动声色。土断定事变主持人为在美国的土耳其人居倫,一再要求美国引渡而未果。美欧诟责土大规模逮捕政变嫌疑人,背离人权准则。这引起土耳其不满,调整政策,疏离美国,和欧盟不和,声称要退出北约。与此同时,土耳其重新修复和俄罗斯关系,修补和伊朗关系。中东地区政治格局总体未发生根本性变化,但在大国博弈中,俄罗斯地位加强,美欧影响下降。本地区各国相互错综复杂的关系将出现某些新的微调和变动。

五、10月1日起,人民币成为IMF特别提款权(SDR)新认定的可自由使用货币,与美元、欧元、日元和英镑一道构成SDR新的货币“篮子”。这个新“篮子”货币的权重将调整为:美元占41.73%,欧元占30.93%,人民币占10.92%,日元占8.33%,英镑占8.09%。这是2016年全世界的一件大事,具有重要里程碑意义。 近50年来,一直是发达国家货币在“篮子”里,发展中国家想也别想,全然处于被动地位。现在中国“入篮”了,带了个头,实际上增加了发展中国家的话语权和影响。但现在这“篮子”里还是“1对4”,美国还掌握着一票否决权,“量变进程”只是加速了,还没有达到“质变”程度。但时代潮流浩浩荡荡,不可阻挡,中国“入篮”就是重要标志,“具有划时代意义”,“质变”终究是要发生的。

人民币“入篮”,是中国综合国力迅速提高以及改革开放顺乎自然的结果,也有利于国际金融体系的进一步改革。同时,体现了“金砖国家”关于要求建立一个“更加公平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诉求。IMF和世界银行成立以来,在国际上发挥了积极作用,但显然也有一些不公正和不够公正的制度,如份额分配和话语权,以及总裁和行长必须是欧洲人和美国人等。改革势在必行,从中国“入篮”开始,改革将会逐步推进。

当然,“入篮”并非是“万事大吉”。个别不喜欢人民币“入篮”的国家,可能会想方设法制造困难,甚至使“阴招”,我们不能不防,预作必要准备。

六、5月10日,杜特尔特当选菲律宾总统,并于7月1日主政。 他摒弃了阿基诺不得人心的外交政策,对美国放了不少“狠话”。美日一些媒体歪曲他的言论,丑化他的形象,说他是特朗普一样的“大嘴巴”,“无定向导弹”,甚至攻击他是“投机分子”、“流氓总统”,等等,不一而足。这完全不符合事实。杜特尔特是菲律宾现实主义的爱国者,他打的是菲律宾的“大九九”,他奉行“菲律宾优先”政策;不愿被人玩弄于股掌之上(用他回敬日本右翼的“粗话”来说,就是不愿做美国的“狗”);他要奉行独立自主和一定程度的平衡外交;他不愿与中国对抗,主张和平对话解决问题。他访华期间,有一副对联形容他的基本主张:“软着陆”和平对话;“硬合作”互利共赢,顺民心逆美意。有人形容他是一只已经飞起来的“黑天鹅”,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现在世道真的变了”。

七、叙利亚内战持续,中东战火熊熊燃烧。 叙利亚“内战”,其周边地区的战争和“伊斯兰国”攻城掠地始终是今年世界触目的大事。美俄围绕在叙利亚如何真正反恐,以及对巴沙尔政权问题的博弈,既合作又争夺,面临极其复杂而危险的局面。伊斯兰教逊尼派和什叶派教派之争,沙特、伊朗、土耳其等国的争斗,始终保恃加剧的势头,他们分别支持这一地区有关国家的国内战争和武装斗争,使这一地区不少国家一直处于战争状态之中。此外,美国和沙特嫌隙扩大,伊拉克库尔德族影响上升,土耳其未遂政变,美国能否坚持伊朗核协议等等,都将引起这一地区政治格局生变。特别是美国新总统特朗普主张改善和俄罗斯的关系,美俄在叙利亚问题上有无妥协的可能性,将是影响这一地区形势最大的变数。

八、英国“脱欧公投”,欧盟危机重重 6月24日,英国“公投”,以52%的微弱多数,脱欧成功,英国将不再属于欧盟成员国。英国前首相克梅论原意是为了维护英国利益,以“公投”威胁欧盟让步。但事与愿违,英国民众选择脱欧,爆出冷门,成为今年出人意料的大事。英国脱欧沉重打击面临欧元难民、恐怖主义袭击等诸多危机的欧盟。欧盟内部德、英、法、三边力量平衡不复存在。德国做大,法国衰落,难以维持欧盟稳定,应对面临的巨大挑战。特别是法国明年大选,法国右倾民粹主义代表勒庞上台的可能性并不能完全排除。英国脱欧影响波及大国关系,美英特殊关系作用下降。特朗普上台后,欧美关系是进一步密切还是疏远,有待观察。欧俄由于乌克兰危机,久陷相互为敌的泥潭,损害双方利益。欧盟缓和对俄关系,已是势在必行。日本继续拉拢美欧,修宪,加强军备,矛头指向中国的势头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受阻。

九、10月,朴槿惠“闺蜜门”事件拉开序幕,11月,“亲信干政门”丑闻总体暴发,而且愈演愈烈。群众已多次集会抗议,规模越来越大,并有进一步发展趋势。朴槿惠总统先后三次向全国发表致歉讲话,11月29日表示,准备提前卸任,交由国会处理。执政党主张她提前于明年四月卸任(朴槿惠已表同意),6月举行总统大选。反对党联合提出弹劾总统,迫其下台。舆论一般都认为,形势复杂,强调“不确定因素”很多。但朴槿惠提前卸任似乎已难以避免,主要看是“安排性”卸任,还是“弹劾性”下台。总之,“朴槿惠总统时代”已接近尾声了。

十、 2016年11月25日,古巴革命领袖菲德尔•卡斯特罗在哈瓦那去世,享年90岁。许多方面和媒体称,他是二战后早期的著名领袖人物中最后去世的一位,标志着“一个时代的结束”,各国领导人和政府纷纷表示哀悼。

第三篇:2018高考政治必考十大热点事件

高考政治必考热点事件

1、“十三五”规划纲要的制定与通过

【热点概述】2015年10月26日至29日,中共十八届五中全会在北京举行,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国务院根据中共中央的建议制定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草案》,经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审议批准后通过。为了编制好“十三五”规划纲要,2015年12月15日,中国政府网发起“汇众智,编规划”活动,由国务院牵头,就“十三五”规划纲要编制工作广泛征求民意。

【命题预测】(1)运用《政治生活》知识,分别说明党、政府、人大在“十三五”规划制定过程是如何发挥作用的。

(2)分析通过网络征求民意对推动中国民主政治建设进程的意义。更多关于高考政治的资讯请点击:

【答题要点】(1)①党提出“十三五”规划建议,发挥领导核心作用。

②政府履行职能,坚持科学、民主决策,制定出符合国情的“十三五”规划纲要草案。

③全国人大行使决定权,使党的主张上升为国家意志。

(2)互联网为公民参与政治生活提供了便捷的途径,通过网络征求民意,有利于拓宽民主渠道,提高公民参政意识和社会责任感;有利于决策集中民智,增强决策的科学性;有利于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

高考政治必考热点事件

2、树立五大发展理念,决胜全面小康

【热点概述】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确立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五大发展理念,是在深刻总结国内外发展经验教训、分析国内外发展趋势的基础上形成的,是针对我国发展中的突出矛盾和问题提出来的,是“十三五”乃至更长时期我国发展思路、发展方向、发展着力点的集中体现,是关系我国发展全局的一场深刻变革。

【命题预测】(1)运用政党知识,说明中国共产党提出五大发展理念的依据。 (2)运用“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的知识,分析中国共产党人在发展理念上是怎样做到与时俱进的。

(3)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就如何实现制度创新提几点建议。

【答题要点】(1)①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党提出五大发展理念,为决胜全面小康提供方向保证。

②党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贯彻五大发展理念,实现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为决胜全面小康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

③党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贯彻五大发展理念,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为决胜全面小康社会奠定群众基础。

(2)①根据国内外发展趋势提出发展新理念,体现了一切从实际出发。

②针对我国发展中的突出矛盾和问题,党提出新的发展理念,遵循了经济社会发展规律,做到了发挥主观能动性与尊重客观规律的结合。

③党提出的五大发展理念是在深刻总结国内外发展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形成的,体现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

(3)①实现制度创新必须立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伟大实践。

②继承优秀传统,兼收并蓄,面向世界,博采众长。

③着眼于人民群众的需求,汲取人民群众的智慧,发挥广大人民群众在制度创新中的主体作用。

高考政治必考热点事件

3、铭记历史: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

【热点概述】2015年9月3日,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大会在北京隆重举行,并举行盛大阅兵仪式。伟大的抗战精神,永远是激励中国人民克服一切艰难险阻、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强大精神动力。我们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就是要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珍爱和平、开创未来。让我们共同铭记历史所启示的伟大真理:正义必胜!和平必胜!人民必胜! 【命题预测】(1)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继承和弘扬伟大的抗战精神的重要意义。

(2)运用“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的”的知识,分析为什么要铭记历史启示的伟大真理。 【答题要点】(1)继承和弘扬伟大的抗战精神,有利于培育和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中华民族精神;有利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利于凝聚力量,增强民族信心,激励中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有利于提高全民族综合素质,增强综合国力力,增强我们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

(2)①铭记历史所启示的伟大真理是基于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先进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起积极的推动作用。

②“三个必胜”是基于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符合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符合最广大人民的利益。

③人民必胜坚持了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

高考政治必考热点事件

4、实施全面两孩政策,推进健康中国建设

【热点概述】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全面实施一对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政策。该政策于2016年1月1日起正式实施。1971年7月,控制人口增长的指标首次纳入国民经济发展计划;1982年9月,中共十二大把计划生育确定为基本国策。计划生育政策实施以来,成就巨大。但随着社会的发展,也带来了一些社会问题,如人口老龄化加速、企业用工荒等。为此,党中央着眼长远,完善人口发展战略,通过提高人口素质和质量,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全面两孩政策的实施,让很多家庭欢欣鼓舞,但面对孩子抚养和教育成本不断增加,导致不少家庭在做出生育决定时犹豫不决。

【命题预测】(1)实施全面两孩政策,能够通过影响供给促进经济增长,请运用所学经济知识对此做出解释。

(2)运用社会发展规律的知识,说明我国人口政策调整的合理性

(3)运用政府职能知识说明如何打消不少家庭在做出生育决定时的犹豫。

【答题要点】(1)①人是生产力中最具决定性的因素,劳动者是生产过程的主体,在生产力发展中起主导作用。实施全面两孩政策,能够增加劳动力供给,有效解决劳动力供应短缺问题。

②全面提高劳动者素质,有助于推动企业和产业创新,提高生产效率和竞争力。

③消费对生产有重要的反作用,消费拉动经济增长。实施全面两孩政策所带来的大量新生人口将催生新的消费需求,成为经济增长的动力。

(2)①社会存在的变化发展决定社会意识的变化发展。人口政策应结合人口状况的变化而调整。

②社会意识反作用于社会存在。合理的人口政策可以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③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调整人口政策,是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的需要。

(3)①政府应积极履行组织社会主义经济建设职能,使居民收入稳步增长,增加生养两孩的物质基础。

②政府应加强社会建设,加快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保证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

高考政治必考热点事件

5、用“加减乘除”法推进供给侧改革

【热点概述】2015年11月10日,习近平在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十一次会议上首次提出供给侧改革,要求在适度扩大内需的同时,着力提高供给体系的质量和效率,增强经济持续增长动力。这意味着我国经济治理思路出现重大转变。即从过去片面强调需求侧刺激转变到需求侧与供给侧并重,更加重视供给侧改革的思路上来,并将引发宏观调控的相应调整。供给侧改革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政府和市场协调配合,同时做好“加减乘除”四则混合运算。

【命题预测】(1)运用《经济生活》知识说明供给侧改革的依据。

(2)从政府职能角度说明我国政府在供给侧改革中该如何作为。

(3)运用唯物辩证法实质与核心的知识,分析宏观调控从过去片面强调需求侧刺激转变到需求侧与供给侧并重,更加重视供给侧改革思路的正确性。

【答题要点】(1)①生产决定消费的质量和水平。通过供给侧改革提升中国制造的水平。消费的升级对生产具有导向作用。消费结构升级倒逼供给侧改革。

②供给侧改革有利于促进总供给与总需求平衡,保持国民经济稳定增长;有利于激发企业创新能力,增强经济持续增长动力;有利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施创新驱动战略。

(2)①转变政府职能,建设服务型政府,提高为经济社会服务、为人民服务的能力和水平。

②组织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实施宏观调控、市场监管。优化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促进中高端产品的生产。

③组织社会主义文化建设。通过发展科技、教育、文化等事业,提高劳动者素质,推进技术创新。

④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及时淘汰落后产能,为人民创造良好的生活环境。

(3)①矛盾具有普遍性,要求坚持全面的观点看问题。宏观调控要需求侧与供给侧并重。 ②需求侧与供给侧并重,更加重视供给侧改革,坚持了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

高考政治必考热点事件

6、实施精准扶贫战略,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

【热点概述】“民亦劳止,汔可小康”。不让任何贫困群众在全面小康中掉队,确保全部贫困县和贫困群众2020年前脱贫,中央吹响了最后的攻坚冲锋。2015年11月召开的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提出,到2020年我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以区域开发为重点的农村扶贫,已不适应宏观经济环境的改变。要针对不同贫困区域环境、不同贫困农户状况,运用科学有效程序对扶贫对象实施精确识别、精确帮扶、精确管理的精准扶贫,并把民族地区作为实施精准扶贫工作的重中之重。对扶贫工作有着深入思考,对贫困群众有着真挚感情的总书记,在多次考察和讲话中不仅反复强调“精准”的重要性,而且指出,“扶贫必扶智、阻止贫困代际传递”“教育是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重要途径”。

【命题预测】(1)运用矛盾特殊性原理,分析我国是如何开展精准扶贫工作的。

(2)运用《政治生活》知识,说明对民族地区实施精准扶贫的意义。

(3)从《文化生活》角度,谈谈为什么“扶贫必扶智”。

【答题要点】(1)①把握不同事物的矛盾,针对不同环境和状况进行有针对性的帮扶,做到精准扶贫。

②把握同一事物在发展的不同过程和阶段上的不同矛盾。随着宏观经济环境的变化,农村扶贫的主要方式由以区域开发为重点转向精准扶贫。

③把握复杂事物中不同矛盾的主次地位,重点做好民族地区的精准扶贫工作。

(2)①有利于贯彻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原则,巩固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

②有利于民族地区人民利益得到日益充分的实现,体现人民民主的真实性。

③有利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调动民族地区人民的积极性,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④有利于践行党和政府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3)①文化对经济具有反作用,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扶智”有利于提高劳动者素质,推动经济发展。 ②教育是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的基石。发展教育能够提高贫困地区人口素质,帮助他们掌握脱贫致富的技能。

高考政治必考热点事件

7、大众创业、万众创新

【热点概述】2015年“创客”一词进入人们的生活,随着国家大力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如今“创客之火,正在燎原”。一年来,国务院为鼓励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多次出台政策,部署简政放权,取消和下放90项行政审批项目。2016年1月13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指出,进一步加大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力度,持续为企业松绑减负,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清障搭台。

【命题预测】(1)运用所学经济知识分析“创客之火,正在燎原”的市场因素。

(2)联系《政治生活》知识,说明党中央、政府应如何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清障搭台。

(3)从哲学角度,谈谈学校应如何开展创新创业人才方面的教育。

【答题要点】(1)①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良好市场环境推动个人成为市场经济活动的参加者。

②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互联网社区成为创客生产要素集聚地、销售渠道,共享科技、信息等资源的场所。

③价值规律(价格供求竞争机制)促使创客们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生产成本,创造出更多的适销对路的高质量产品。

(2)①作为执政党的中国共产党要审时度势,发挥领导核心作用,提出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为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做好宏观决策的顶层设计。

②政府切实履行好经济和社会建设职能,进一步简政放权,建设服务型政府,坚持依法行政,正确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激发社会创造活力。

(3)①帮助学生树立创新精神。

②培养学生实践意识,注重理论联系实际。

③教育学生坚持个人理想与社会需要相结合,做出正确的价值选择。

高考政治必考热点事件

8、简政放权与政务公开 【热点概述】简政放权,被称为本届政府“开门第一件大事”。“法无授权不可为,法无禁止皆可为,法定责任必须为”。2015年10月19日,《国务院关于实行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的意见》正式公布。意见确定,在先行先试的基础上,从2018年起正式实行全国统一的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2016年3月5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以敬民之心,行简政之道,切实转变政府职能、提高效能。继续大力削减行政审批事项,注重解决放权不同步、不协调、不到位问题,对下放的审批事项,要让地方能接得住、管得好。“简除烦苛,禁察非法,使人民群众有更平等的机会和更大的创造空间”。

【命题预测】(1)运用政府有关知识,说明政府在行使权力过程中如何做到“法无授权不可为,法无禁止皆可为,法定责任必须为”。

(2)从《经济生活》角度,分析实行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对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有何重要意义。

【答题要点】(1)①坚持依法行政,建设有限的责任政府和法治政府。②审慎行使权力,坚持科学、民主、依法决策,做到职责分工清晰,运行程序规范。③大力推行政务公开,完善行政监督体系,自觉接受监督。

(2)实行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理清政府和市场的边界,有利于落实市场主体的自主权、主动权,激发市场活力;有利于形成各类主体依法平等使用生产要素、公开公平公正参与竞争的市场环境,形成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市场体系,为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提供更大空间。

高考政治必考热点事件

9、“一带一路”、京津冀协同发展和长江经济带

【热点概述】十八大以来,党中央站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高度,以宽阔的全球视野和卓越的战略远见,相继提出“一带一路”、京津冀协同发展和长江经济带“三大战略”,这不仅为调速换挡的中国经济提供了广阔空间和澎湃动能,也为艰难复苏的世界经济提供了“中国机遇”和“中国方案”。有专家指出,“三大战略”的深入推进应各有侧重。如,“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要素禀赋各异,发展水平不一,应发挥各自比较优势,重点推进经贸合作,促进区域内要素有序自由流动和资源高效配置;京津冀地区由于重工业较多、结构性污染突出等问题,生态环境保护形势严峻,治理大气污染和改善生态环境应成为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重要突破口。

【命题预测】(1)运用中国共产党的有关知识,简要分析党中央提出并推进“三大战略”的必要性。

(2)运用矛盾的观点,说明如何“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应如何发挥好合力。

(3)运用《经济生活》知识,分析京津冀地区大气污染的原因,并就解决京津冀污染问题提出合理建议。

【答题要点】(1)①中国共产党是我国的执政党。提出并推进“三大战略”是党中央总揽全局、协调各方、发挥领导核心作用的客观要求。②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提出并推进“三大战略”是党坚持科学发展、执政为民的需要。③实施“三大战略”,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是实现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客观要求。

(2)①矛盾具有特殊性,要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要素禀赋各异,发展水平不一,各国应从本国的具体实际出发,制定合作政策。②主要矛盾在事物的发展过程中起着决定作用,要求我们善于抓重点,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当前,中国与沿线各国应以经贸合作为重点,不断推进全方位的合作。

(3)原因:①经济发展方式落后,能源消耗量高,企业发展还没有转变到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及创新驱动上来。②市场调节具有自发性特点,一些企业为了局部或眼前利益而不惜损害整体与长远利益。建议:①消费者要树立树立尊重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保护环境,绿色消费。②企业要调节生产要素投入,改用环保能源,减少污染物排放。③政府要加强对企业的监管,支持企业改进技术,开发使用清洁能源、新能源。

高考政治必考热点事件

10、屠呦呦获得诺贝尔奖

【热点概述】“为了一个使命,执着于千百次实验,萃取出古老文化的精华”。2015年12月10日,屠呦呦因开创性地从中草药中分离出青蒿素应用于疟疾治疗而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这是中国科学家在中国本土进行的科学研究首次获得诺贝尔科学奖。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在极为艰苦的科研条件下,屠呦呦和她的科研团队历经数百次实验,从《肘后备急方》等中医药古典文献中获取灵感,引入西医炼药技法,用低沸点的乙醚成功提取出青蒿素,开创了疟疾治疗新方法,全球数亿人因这种“中国神药”而受益。屠呦呦在获奖感言中指出,中医是宝库,但拿来就用还不够。如果死守着老祖宗的宝贝,固步自封,中药只能是“一筐草”,无法变成“一块宝”。

【命题预测】(1)有人认为,屠哟哟的成功是她个人奋斗的结果。请对该观点评析。

(2)运用辩证否定观的知识,分析应该如何认识和挖掘传统中医药学的现代价值。

(3)请从文化传播的角度,就如何推动中医药文化走向世界提出具体可行的建议。

【答题要点】(1)①实现人生价值,需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需要有坚定的理想信念。屠呦呦的成功得益于她百折不挠、自强不息的精神,同时坚持正确价值观的指引,并付出了辛勤努力。

②人既是价值的创造者,又是价值的享受者。屠呦呦的成功离不开社会和他人提供的各种物质条件和知识成果。正是巧妙借鉴中医药古典文献的精华,加上科研团队的支持,她才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了人生价值。 (2)①辩证的否定是既肯定又否定、既克服又保留。传统中医药文化既有精华也有糟粕。对于传统中医药文化中能顺应社会生活的变迁、满足人们需求的部分,应该保留并不断发扬光大;对于传统中医药文化中过时、落后的,不符合时代发展需要的部分应该予以改造或剔除。

②对于传统中医药文化,我们不仅要尊重书本和原创,更要立足实践,注重研究新情况,提出新问题,寻找新思路,不断实现中医药与现代科学理论、技术和方法的互相渗透与结合,从中挖掘出更多的现代价值。

(3)①在全球建立类似孔子学院的中医药学校,促进中医药文化文化的交流传播。

②举办中医药文化节,弘扬中医药文化,促进中医药产业的发展。

第四篇:时事热点:2017年十大“尬暖新闻”

岁末年初,杂志都会评出去年的十大假新闻,但除了“真的假新闻”之外,还要警惕假的真新闻,即看起来像假的,其实是真的新闻,表象上违背常识,却有一定真实性。传播者觉得挺暖,公众觉得很尴尬,把这种新闻叫作“尬暖新闻”。 2017年引发争议的七大“尬暖新闻”。出于批评的善意,梳理和点评时都隐去相关媒体身份和具体地点。

【哑巴说话】

报道:2017年1月10日,《某某晚报》刊载了一则题为《箭道街社区——盖新被穿新衣 31户困难居民温暖过冬》的新闻稿,导语写道:“这新被子好暖和,晚上盖着一定很舒服!”日前,市中区三八街46号居民赵全贵从社区网格员手中接过被子后满意地说。而紧接着的正文第一段介绍,“据了解,今年62岁的赵全贵是一名哑巴”。哑巴怎么可能说话呢?于是,“哑巴说话”成为公众嘲讽和批评的新闻,网民习惯性觉得这一定是假新闻。

事实:2017年1月18日下午,记者联系到当地社区居委会,一名值班人员称,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赵全贵平时都是用纸和笔来跟人交流的,记者写他‘说’了那些话其实并不矛盾。”

点评:哑巴确实说了,但不是用嘴说,而是用纸和笔表达温暖过冬的感谢。如果考虑到常识,预判到公众可能的误解,报道时多解释一句,就不会引发误解了。

【盲人订报】

报道:某媒体大标题并且配图:盲人牛志远喜订《某某报》。在标题党泛滥的时代,这个违背常识、极富戏剧冲突的标题立刻成为众议的焦点:盲人订报,盲人怎么可能看报呢? 事实:其实文章里说得很清楚,是订报,不是看报。报道这样描述:当事人说:我订《某某报》,主要靠家人读给我听。每天,我让妻子、侄子先读标题,如果有喜欢的好文章,我会让妻子下载到我的手机上,开通音频,让手机读给我听。

点评:显然,这是媒体在征订季发行季自我宣传的一条新闻,媒体是预期到这种与常识相悖的标题会引发争议的,想借助争议提升影响。有评论说,一些纸媒不该用这种让人反感的炒作突围“寒冬”。

【失明点灯】

报道:有媒体出现了这样一条新闻:88岁的失明老人终于用上了电灯。将此当成精准扶贫的典型。失明,为什么需要电灯?这种矛盾让这个典型宣传受到了舆论批评,被嘲讽为假典型。

事实:新闻中有这样一句:村支部书记等人一起告诉老人,准备给他免费装表接电。原本以为老人会拒绝,没想到老人一口答应了。“虽然我看不见,不需要电灯,但是,你们既然要帮我通电,那就在我的房檐下安一盏灯吧,夜里亮起来给乡亲照路。”不是自己需要,是要为乡亲照路,事实是挺让人感动的。

点评:典型宣传时千万不要陷入“自拍美颜”的傻白甜幻觉,而要考虑到常识和公众理解力,考虑到传播效果,不要自己感动得热泪盈眶,公众却觉得是假新闻。

【吃辣寻亲】

报道:2017年4月,很多媒体官微都转了这样一个奇闻:一男子全家吃饭向来都很清淡,有天他第一次吃四川烤鱼,瞬间被那麻椒、辣椒的味道所征服,觉得自己的人生都被改变了!于是他开始怀疑自己的父母为什么从不吃这么好吃的东西?自己是不是从四川被拐卖来的啊?他竟然上走失儿童网站发了自己照片,开始寻找自己的亲生父母。最后,竟然找到了,他就是被拐卖的。吃辣寻亲,这也太不可思议了! 事实:确实有寻亲这件事,但跟吃辣没有什么关系,是靠人工智能寻找到自己亲人的。27年前,6岁的付贵被人拐卖,27年的寻找让家人肝肠寸断,没想到人工智能创造了奇迹。当事人在受访时确实提到过吃辣的细节,但被媒体以段子手的方式放大了,错置了因果关系。

点评:传播如果刻意借助这种反常识的噱头,把新闻当段子写,消费公众好奇心的同时,只会消蚀媒体的公信力。

【丢5100返5600】

报道:2017年12月,不少媒体都转发了一条暖新闻《天津老人去银行取5100元后钱散落路边 好心人沿路捡回5600元》。好人让人感动,可5100元是怎么变成5600元的? 事实:天津老人李振和于12月27日去银行取钱,骑自行车到家才发现钱已散落一路,几位阿姨拿着沿路捡到的5600元一直留守路边等待民警的到来。老大爷至今有些迷糊称自己只丢失了5100元。

点评:从媒体的描述来看,新闻应该是事实,有警察,有路人,有当事人证实。可新闻一直没有说清楚,5100元到底是怎么变成5600元的,这事实不说清楚,新闻就会让人怀疑,毕竟,过去看到过太多这种所谓的正能量鸡汤。媒体的责任是还原真相,可真相在这条新闻里并没有得到还原,读者跟那个老人一样陷入了迷糊,明明我只丢了5100元。其实,如果记者多做点儿工作,去银行做一下核实,到底取了多少钱,一下就能把事实说清楚了。用事实给一个清楚的解释,这才叫完整的还原,而不能稀里糊涂地感动,莫名其妙地热泪盈眶。

【舍父救人】

报道:2017年10月,一则“老爸在抢救,儿子却在隔壁救别人!”的新闻引发争论,报道称:在父亲心肌梗死复发、生命岌岌可危时,“狠心”儿子让父亲自己去看医生;巨大的痛苦让老人以为自己濒死,最后一个愿望是再看一眼儿子,但作为儿子的就在一墙之隔的手术间为病人做手术,始终没有出现在父亲的病床前,这其中滋味几人能懂„„

事实:报道引发争议,网友评论两边倒,后来当事医生接受采访时谈到了细节:在第一台手术的间隙,他去看了父亲。父亲没有说什么。于是,他又回到了手术室。

“你做你的手术,其他不要多想,你爸的手术我会做好,有特殊情况再来和

你说”。一会儿,主任走进手术室时,这样轻声告诉他。这天,他做完6台手术后,已经是晚上10点30分了。而做完每台手术的间隙,他都会去看一下父亲。 点评:如果报道把细节交代得清楚一些,写作时不是争于按套路制造戏剧冲突,不渲染父亲与病人的两难选择,就不会产生那么大的争议。典型报道和人物宣传切忌简单化和模式化,粗暴地用“非此即彼”的方式塑造光辉形象,选择这个放弃那个,让人觉得违背人情人性人伦。

【政策取暖】

报道:“气荒”和一些地方一刀切举措,让部分百姓冬天挨冻,没有及时供暖。有评论称:虽然暖气暂时无法供应,但国家政策是温暖。这种“暖气房里写评论不怕冷”的调调引发舆论批评。

事实:政策确实是好的,政府也在竭力解决问题,尽早给百姓供上暖,但站在云端用心灵鸡汤套路面对百姓挨冻问题的轻浮态度,让人很不舒服。对待百姓冷暖,需要将心比心,需要设身处地,需要解决实际问题。

点评:传播忌讳用力过猛,要把握时度效。

总结:这些“假的真新闻”,其传播负效应有的甚至高于“真的假新闻”,自我感动,效果却是尴尬。有的是宣传时用力过猛变成高级黑,有的是刻意制造争议效果消费眼球,有的是稀里糊涂感动忽视真相,有的是傻白甜传播者制造的自我感动。总之,结果都是尴尬,或者是误解,或者是公众抵触。无论如何,越是暖新闻,越不能失去真实和真诚,不要透支人们的善良和温情。2018年,我们需要纯净的暖。

来源:光明网

第五篇:2013高考政治热点:解读政府工作报告十大数字

1、国内生产总值7.5%:经济又好又快发展,重点是调结构、重质量。

知识点:科学发展观;又好又快发展;系统优化,量变质变;主要矛盾;经济建设职能;科学执政。

2、居民消费价格上涨3.5%:低通胀,能刺激经济发展,但是,要防止消费价格进一步上涨。 知识点:宏观调控;三驾马车;生产与消费。

3、城镇登记失业率4.6%。知识点:人力资源;就业;政府的社会公共服务职能。

4、财政赤字1.2万亿:财政赤字创新高,意味着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

知识点:财政;宏观调控之经济手段,财政政策、货币政策、财政的作用;量变质变的方法论;经济职能。

5、广义货币M2增长13%。

狭义货币(M1)=流通中的现金+支票存款(以及转账信用卡存款)。

广义货币(M2)=M1+储蓄存款(包括活期和定期储蓄存款)。

说明中国实施稳健偏宽松的货币政策,当前经济疲软。

6、18亿亩耕地红线。知识点:三农、粮食、又好又快、矛盾、联系、发展,量变质变。

7、企业退休养老金提高10%。知识点:破解养老金双轨制;实现社会公平,以人为本;政治职能;再分配。

8、新农合标准提高到280。社会保障制度;社会公共服务职能;三农;再分配。

9、保障房新开工630万套。宏观调控;消费需求;联系,矛盾;发展。

10、教育经费支出2万亿。生产力;科教兴国;教育的重要地位;财政的作用。

上一篇:意识形态安全承诺书下一篇:严肃换届纪律发言稿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