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进典型故事事迹

2022-07-20

第一篇:先进典型故事事迹

如何讲好先进典型的故事?看人民日报揭秘大型报告怎么讲故事

欢迎观临帅帅小屋~

6月21日,廖俊波同志先进事迹报告会在人民大会堂举行。昨天,小屋《今天啥大事?七名中央领导齐聚大会堂! 超高规格、超强阵容透出啥深意》一文做了独家解读,帅粉们表示感动满满,心潮澎湃,该文下有留言千千万,恕帅帅不能一一回复;因为版面限制,还有几百条精彩留言亦不能一一展示……感谢亲亲们对小屋的支持,我们一定再接再厉给大家带来更多精彩!

今天,人民日报整版刊发报告会报告稿,足见报告会的精彩和感动,帅帅也为大家带来报告会摘要,看看高大上的报告团成员,如何讲好廖俊波的故事。

牢记使命 不负党恩福建省南平市委常委、组织部长 罗志坚

3月18日的夜晚,大雨如注。此时,廖俊波同志正在从南平市区赶往100多公里外的武夷新区。这一天是星期六,白天他在市区开了一天的会,傍晚6点半左右,俊波从家出发,准备主持当晚8点召开的项目建设专题会。晚上7点35分,因雨天路滑,遭遇车祸,年仅48岁的俊波不幸离世。噩耗传来,大家无比震惊,痛惜他英年早逝。许多群众自发从各地赶来吊唁,为他守灵;短短七天里,就有40多万人次,在微信公众号上悼念他。

我认识俊波多年,这些日子,我们交往共事的情景,一幕幕浮现眼前。俊波是一个始终对党忠诚、信念坚定的好干部,对于组织安排,他总是不打折扣地执行。

1998年6月,邵武市拿口镇遭遇特大洪灾,百废待兴。他临危受命,担任镇长,不分昼夜查勘灾情,遍访500多户受灾倒房户,提出一户一策的具体帮扶方案,受灾群众在春节前全部搬进了新居。他全力恢复灾后生产,引进3家养鳗场,改革2家镇办企业,规划建成千亩工业园区,全镇烟叶种植面积从200亩扩大到7000亩,发展突飞猛进。

2007年南平市委、市政府实施“突出工业、突破工业”的战略,在闽浙交界的浦城县开发建立市属工业园区——荣华山产业组团,俊波又成了荣华山的拓荒者。他带着几个干部,在里塘村旧村部搭起架子、甩开膀子,筚路蓝缕,艰辛创业。4年时间,园区征地7000多亩,招商引资项目50多个,总投资28亿多元,打造了闽北新兴工业平台。

2011年市县领导班子换届考察,很多同志推荐俊波作为南平市副市长人选。但综合考虑,组织决定让他出任政和县县委书记。找他谈话时,他表示,组织把我放在哪里都是信任,让我做更多的事就是重用。

初到政和任职,面对经济发展各项指标长期处于全省末位的窘境,他没有犹豫、没有等待。几年下来,他硬是带着全县干部、群众,闯出一条新路,改变了落后面貌。2012年,政和县域经济发展指数在全省的排名提升了35位;2013年首次进入全省县域经济发展“十佳”,2014年、2015年继续保持“十佳”位次。2015年俊波被中组部授予“全国优秀县委书记”称号,受到总书记的亲切接见。他曾多次讲,组织给我这么高的荣誉,工作做得再好也报答不尽党的恩情。

俊波是一个扑下身子、苦干实干的好干部。他用“俊波速度”,为闽北书写了奋起直追的榜样。“要发展,就要敢创新”,这是他常说的一句话。他在工作中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理念,经常鼓励干部:出于公心、为了发展的创新探索,只要不违反原则,你们大胆干、大胆试,出了差错我担着!

拼,是俊波的特点。在他生命的最后45天,22个晚上在开会,14个晚上外出招商或在赶路。曾经3天跑了4座城市、会见了6批客商。投资2亿多元的闽铝轻量化车厢项目仅69天就竣工,航天体验馆项目从签约到建成仅用80天,智谷软件园项目建设仅用100多天……“俊波速度”成为大家共同的骄傲。

俊波是一个心底无私,像阳光一样的好干部,时刻焕发着公仆情怀、党员本色。

他做人做事既有“肝胆”又很“干净”,这么多年政声一直很好。工作到哪里,他就强调到哪里:“谁要是打着我的旗号搞工程,你们要马上拒绝,我没有这样的亲戚和朋友。”

曾有客商提着礼品来找他,他追到楼梯口塞还给客商,还半开玩笑地说:“我收了东西,给你办事,那咱们还是朋友吗?你这样做是看轻了我,也看轻了自己呀!”

公生明、廉生威。他的无私奉献换来的是身边同志的信赖和赞誉,人民群众的认可和支持。俊波倾尽一生,实践了入党的誓言,用他短暂而又光彩照人的奋斗足迹为我们树立了标杆。他无愧于“全国优秀县委书记”称号,无愧于“全国优秀共产党员”称号。

政声人去后,丰碑矗人间。今年3月31日,总书记对廖俊波同志的先进事迹给予高度评价,中组部和福建省委都发出通知开展向廖俊波同志学习活动。

我们要以廖俊波同志为榜样,学习他对党忠诚、心系群众、忘我工作、无私奉献的优秀品质,把党的方针政策落实到基层、落实到群众中去,撸起袖子加油干,在促进改革发展稳定中当先锋、作表率。这就是对俊波同志最好的怀念、最好的告慰、最好的学习。向梦想前进福建省政和县人大常委会主任 郑满生

政和县地处闽北山区,过去没有支柱产业,干部群众信心不足,经济实力长期处于全省末位,被戏称为“省尾”,尾巴的尾。民间曾用“洗澡洗到黄河,当官当到政和”,形容这里条件艰苦,官不好当。

2011年6月,廖俊波担任政和县委书记。一上任,就风风火火、让人耳目一新。先是开展为期两个月的基层调研,我这个老政和,还是第一次这么深入了解政和;接着,连续开了3天的发展务虚会,解放思想,凝聚共识。会上他提出,政和发展必须走特色化、差异化的路子,坚持抓好现代农业,致力突破工业、城市、旅游、回归“四大经济”,而第一步,就是办工业园区。

俊波带领大家到沿海发达地区招商,引进机电项目,半年时间跑了40多趟。洽谈并不顺利,大多客商对政和的投资环境表示怀疑,俊波当起推销员,挨家挨户介绍优惠政策。客商又提出:“政和没有搞过机电行业,上下游形不成产业链,企业的运营成本会增加不少。”他记在心里,回来讨论后,就把组团进驻的配套措施端到客商的面前。客商被他的诚意打动,65家机电企业准备集体投奔政和。

万事俱备,可又出了新状况。政和办不了“异地抵押贷款”手续,客商担心资金周转不了,纷纷打起退堂鼓。他立马召集相关部门协商,合法依规地解决融资问题,排除了客商的疑虑。为了让客商把家安在政和,他又推动园区提供全天候保姆式服务,客商深为俊波至诚务实的态度和雷厉风行的作风所感动,政和一下引来32亿投资,建起了电机制造业。

3年多来,一大批客商“舍近求远”来到政和,园区引进企业86家,规模以上工业产值增长了3倍,政和经济发展也从“省末位”跨入了“省十佳”。

支柱产业立起来了,但老百姓口袋里却没有几个钱,如何让乡亲们尽早脱贫致富,一直是俊波心头的大事。

2013年,他在外屯乡莲子专业合作社调研时,理事长许仁寿反映,当地盛产莲子,品质好销路旺,打算扩大生产,可合作社缺资金,找银行贷款,又没有抵押物,贷不了款。这个难题深深触动了俊波,他想各个乡镇都有特产特色,能不能立足差异化经营,利用政府的扶贫贴息作为风险保证金,帮助农民打开小额扶贫贷款的通道呢?带着问题,他走访县里的银行,得到了邮储银行的支持。短短3年,他用200万扶贫贴息撬动支农信贷6000多万,700多户农民因此增加收入2000多万元。很快,镇前镇油用牡丹项目、铁山镇东涧花海项目、石屯镇乡村旅游项目如雨后春笋拔地而起。而这个服务“三农”的小额贷款金融平台也成为全国经验,被称作“政和模式”。

光有好项目,无人问津也是徒劳。俊波没有停止探索的脚步,他又干了一件我们不敢想的事:办电商园,借力“互联网+”。他说,电商可以搞活物流,突破时空局限,让山区经济来个“弯道超车”。在他的推动下,2015年5月,政和建成电商产业孵化园,9月与阿里巴巴签约村淘项目,2016年1月,投资8个亿的同心电商创业园开工建设,吸引大批青年返乡创业。大刀阔斧的改革创新,让全县的贫困人口3年减少了3万多人。

俊波经常念叨,他心中有一个大梦想——为政和人民建一座有归宿感的城市。曾几何时,政和没有高速公路,没有市民广场,没有像样的桥梁,甚至没有红绿灯、斑马线。他谋划实施了“一城两镇”大城关战略,启动31个城市建设项目,迎宾大道建起来了,主街改造好了,政和广场、文化中心投入使用了,9座市政桥梁竣工了,宁武、松建高速公路通车了!千年古城一年一变。

事业是人干出来的。政和要发展,就必须最大限度发挥人的作用。时任县政协副主席的刘斌本想提前“退居二线”,俊波多次找他谈心,谈发展愿景,谈事业理想,希望他参与项目工作。老同志的心被焐热了,焕发出创业的第二春。在推进项目征迁工作中,了解到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许绍卫善于做群众工作,便几番动员,请他出马,绍卫委婉推托“年纪大了,头发也白了,怕干不好”。俊波求才心切,专门带上一瓶染发剂登门相邀,终于说动了许绍卫。

如今的政和,政通人和、风清气正,百姓安居乐业、发展欣欣向荣,到处洋溢着干事创业的精气神,这不就是一座有归宿感的城市吗?

正当我们大步迈进时,俊波却永远离开了我们。他走得那么匆忙,但他的精神必将激励政和23万人民朝着梦想的方向,奋力前进。廖书记,我们想您福建省政和县石屯镇松源村党支部书记 袁云机

石圳是政和县石屯镇松源村的一个自然村,有500多人口。4年前,这里是出了名的垃圾村,进村都要捂着鼻子走。2013年9月,回到娘家的我动员村里9位姐妹,用了三个多月的时间,清出了500多车的垃圾。没想到的是,廖书记知道后,就直接来到村里,他说:“云机,你们十姐妹带了个好头啊!”我告诉廖书记:“石圳村有几百年的历史,以前很繁华,现在青壮年都跑出去打工了,集体没有一分钱收入,村民日子过得苦。”

廖书记说:“苦日子该到头了!绿起来,就是要结合古码头文化建设生态村;活起来,就是要引进适合的产业,让村民打工不出门;游起来,就是发挥石圳靠近县城的优势,发展乡村旅游。”

廖书记鼓励我们:“大家放心干,赚钱的事,你们自己投资;不赚钱的事,由县里、镇里来做。”他还叮嘱我们:“村里的老人越来越多,年轻人越来越少,这事等不得,要抓紧做。”他的一番话让我们开了窍,也点燃了我们创业的热情。在廖书记的牵线下,水、电、桥、路灯等基础设施很快完善起来,石圳成为全县第一个没有电线杆的村庄。他还带着客商进村,自己拿着话筒当导游,帮助我们引进了3家茶企业。

石圳悄然发生了改变,更需要改变的是村民的心态。我的好姐妹丁彩女,至今还记得与廖书记的两次对话。她的房子紧靠进村的路口,位置特别好。可一家人苦于生计,长期在浙江丽水打工,房门紧闭。2014年春天,丁彩女回村时遇到了廖书记。廖书记说,“老姐啊,你房子的位置这么好,不开个餐馆太可惜喽!”廖书记帮助我们多方筹集资金,很快就把丁彩女等5家人的旧房子,修得古色古香。现在,农家乐、自行车观光项目也做起来了,石圳从美丽乡村逐步转变为旅游景区。

一年后的一天,丁彩女在自家店里又见到了廖书记。“老姐,生意好吧。”廖书记一开口,丁彩女快人快语地说:“廖书记,您帮我们装修了房子,我学着把生意做起来了。刚开始不怎么样,有时一天赚不了几块钱,可我们相信您的话,咬着牙也要坚持。”今年,村里的旅游项目多起来了,丁彩女的生意不一样了,最多的一天,也能赚到上千块呢!

一晃4年了,现在的石圳,就是当年廖书记给我们描绘的美景:鹅卵石巷道、古码头、古酒坊、古戏台……古朴典雅;葡萄园、樱桃园、紫薇园、白茶手工坊,四季各有不同的体验。

2015年,石圳被评为“国家3A级景区”“中国白茶小镇”,石圳发展又有了新起点。如今,城里人、周边县市,还有外省、外国的游客都来了。最多的一天,我们接待了3万多名游客。“绿起来、活起来、游起来”的发展思路,真的让我们富起来了。去年,全村旅游收入突破100万元,村财政收入达到40万元,全村实现整体脱贫。3年多来,已经有100多个村民陆续回村创业,还有3个大学生呢!

廖书记,您不但给了我们摆脱贫困的金点子,还送上了奔向小康的金钥匙。村里的余阿婆说:“现在的生活真是比蜜甜,这不是前世修来的福分,是廖书记一帮到底才有的好日子。”

廖书记,感念您的,可不止是我们十姐妹,不止是一个石圳村呀!

离我们村不远的东涧村,85岁的魏品琳大爷,一提起您就竖起大拇指。他说,一次您到村里调研,有位村民随口说起,每到下雨天,村里的自来水就有点浑。没想到您就记在心里,很快联系住建局,两个月就建好了过滤池,现在大家再也不用喝浑浊的雨水了。

家住城关渡头洋,71岁的张承富老人,还一直念着您呢。他和附近居民想修建一条栈道方便出行,自筹了60万元,还差30万,事情迟迟做不起来。2015年5月,老人抱着试试看的想法,给您发了一条短信。您马上就回应了,“下周一,请来办公室面谈。”在了解他们的困难后,您协调相关部门支持,落实了建设资金。去年6月,一条280米长的水泥栈道建成了,河道也干净了,18户居民欢天喜地,放鞭炮庆祝。老人还写了一副对联贴在大门上,上联是:“当官能为民着想”,下联是:“凝聚民心国家强”,横批:“俊波您好”。

上个周末,又有一批游客来到石圳。我告诉他们,那块刻着“旧事乡味”四个字的木匾,就是廖书记帮着起的。我记得当时,廖书记对我们说,“不忘家乡的故事,不忘家乡的味道,这就是——乡愁。”绿水青山留住了我们的乡愁,您也永远留在我们百姓的心里。一诺无悔廖俊波同志妻子、福建省南平一中教师 林 莉

25年前3月的一天,你对我说:“考你一下唐诗,‘悔教夫婿觅封侯’,知道吗?”我说:“还不是闺妇想老公了。”你说:“莉子,我要转行去乡政府工作了,你要想清楚,会不会后悔哦。”我答:“不后悔。”一诺千金,25年来,为了这句承诺,我包揽了家里大大小小的事务。为支持你的工作而操劳,我不后悔。但更重要的是,我为你的“身正”不悔。

在政和,每次去看你,都是住在宿舍。有人建议,在政和安一个家,我问你,你却一口拒绝:“这是我当政的地方,不能这样做,如果我们不廉洁,你真的要‘悔教夫婿觅封侯’了。”从邵武调到南平的第二天,你就在一个普通的居民小区里买下一套二手房。你说:“我是市政府副秘书长,负责协调、联系城建工作,少不了要跟开发商打交道。早早把房子买下,以后工作上就可以省去不少麻烦。”你多次跟我说:“我们清清白白做人,就可以安安稳稳睡觉。”你从来都是一个公私分明的人,心中有明镜、做事有尺度。我支持,我不后悔。

这么多年了,我们一家人总是聚少离多。你一直都很忙,想打个电话给你,我都先发个信息问问你方不方便接,生怕耽误你工作。你通常就回复一个字:忙。我知道,你把工作看得比什么都重。家里人都理解和习惯了你,但在忙碌之余,你心里都装着我和女儿。你说过,等干完这十几年,退休了,就好好陪陪我们娘俩,洗衣拖地做饭,你都包了,还要带我们出门看看外面的世界。

记得2009年暑假,我带女儿去桂林旅游,回到南平已是凌晨3点多了。刚从车上下来,女儿眼尖,一眼就瞧见路灯下你熟悉的身影,“你们怕黑,有我在,你们就不用怕了。”原来,你“掐准”我们返程的时间,煮好稀饭、炒好小菜,前来“接驾”。那碗清粥,成了你为我们亲自下厨的唯一记忆。我后悔自己怎么没有任性一些,要求你多下几次厨、多做几顿饭呢?那样,兴许回忆会更丰满。

我明白,你爱女儿!其实没有谁比你更疼她了。22年前,孩子快出生时,你说:“不管男孩还是女孩,都叫‘质琪’好不好?品质似君子,温润如美玉。”女儿的名字就这么定下来了,普普通通两个字,我知道,这是你对女儿最大的期盼。女儿小时候,你给她讲范仲淹为政清廉、体恤民情、力主改革的故事,讲“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古训。你当拿口镇长的时候,女儿问你:“老爸,你是镇上最大的人吗?”你说:“不,老爸是全镇最小的人,因为老爸是为全镇人服务的。”20多年来,你总是躬身实践着,这就是对女儿潜移默化的身教。

我明白,你孝顺!每回有机会和爸妈在一起,你都会陪老爸杀盘棋,陪老妈说说话。你常说:“莉子,我工作忙,家里就交给你了,逢年过节,别忘了给两边老人买买东西、打打电话。”

我明白,你爱我!尽管你不说,可半辈子夫妻了,还能有谁比我更懂你呢?我们仨的家庭微信群,平时就我和女儿会时不时发言,虽然你很少“冒泡”,有时几天也不说一句话,但你只要有空,就会“爬楼”看每条消息。我的微信朋友圈,你从来不留言,但都会认真看,觉得有什么需要和我交流的,都会在电话里讲。

虽然很久才能见上一面,但每年生日,你都会变着法子,给我一份意外的惊喜。不记得是哪一年的生日了,你忙完一天的工作,已经是夜里10点多,回家路上,你买了一大束鲜花,红玫瑰、白百合,还特意在周围点缀了一大圈蓝色满天星,送给我的时候,你兴奋得像个孩子,我幸福得宛若初恋。

这么多年,我都不悔。但今天,在这里,在这么多人面前,我想说:“俊波,我后悔了。”为什么我们大部分交流只是在微信里、在电话里?你忙,我该多去看看你啊。

我后悔,25年来为什么我就没有任性一次呢?3月18日那天,雨下个不停,忙了一整天的你,回到家匆匆扒完几口饭,拎起衣服和公文包,就要赶回武夷新区开会,我心疼你呀!那天中午,是我认识你三十年以来,看你第一次坐在床头,弓着身子说再眯几分钟。明知拦不住,我还是劝你:“今天周六,雨这么大,这个会是你召集的,就不能推一推,明天再开吗?”你却笑着说:“会议已经安排好了,不能改呀!”不承想,你这一走,就再也没有回来。一个小时后,收到的不是你报平安的电话,而是晴天霹雳。没有预兆、没有告别,你连一句话都没留给我们。我后悔呀!后悔自己怎么就没有任性一次呢?如果我跟你吵,跟你闹,那样,兴许就留住你了。

俊波,知夫莫若妻。我知道,当你面对党旗举起右手宣誓的那一刻起,你就不完全属于这个家了,更多的,你属于党,属于党的事业。今天,看到组织这么肯定你,百姓这么想念你,我终于明白,你做事为什么总是那么乐此不疲,所做的事意义究竟在哪里。懂你,是最长情的告白。作为妻子,我理解你,我想对你说,那一诺,我无悔!遗憾与无憾福建省闽北日报社记者部副主任 黄旭辉

这段时间,我一直在一线采访,那个脸上总洋溢着微笑、一身干劲似乎永远使不完的廖俊波,那个总和百姓打成一片、身影永远在工地和田间闪现的廖俊波,那个誓言挑战贫困、背着石头上山也要干的廖俊波,深深印在我的脑海里。

采访中,北京空间信息技术研究所所长原民辉提到一件憾事:还欠廖俊波一顿烤鸭。武夷航天科技体验馆的落成仅花了80天,创造了中国航天人点赞的“俊波速度”。在洽谈期间,廖俊波五次赴京,每次他的日程表总是安排得满满当当,每回到了饭点,都是叫来快餐边吃边谈。3月14日,三小时的长谈后,一碗红豆粥、两块烧饼,廖俊波草草打发午餐,当他准备赶往下一个目的地时,原民辉过意不去地说,每次来都这样,下次不一起吃顿烤鸭,不放你走!

南平市长有一个未了的心愿。3月初的一个夜晚,他在办公楼遇到加班的廖俊波,两人的话题直奔武夷软件园。100多天前,有人质疑,在人才匮乏的闽北山区搞软件产业是不是异想天开?100多天后,廖俊波交出了一份精彩的答卷:来自全国的26家软件企业入驻,其中还有4家上市公司。初战告捷,廖俊波与市长买来两瓶啤酒,就着一包花生米,促膝长谈软件园的发展,还约定,等入园企业达到50家时再来庆祝!这个美好的约定却无法再实现了。

武夷新区管委会同事张颖总是不忍心面对那本未拆封的新书。3月6日,廖俊波带队第六次到中国人寿总部洽谈“国寿家园”项目时,在一位高管的案头,他注意到了一本叫《差距》的新书,回来后,他马上委托同事上网购买。3月20日,新书邮到,斯人已逝。认识廖俊波的人都知道,他是一个“书痴”。他常说,思想领先一拍,动作快人一步,其实这快的秘诀就藏在书里!

我几次采访,刁桂华大姐总是泪流满面。前两年,刁大姐因为频繁上访出了名。一个接访日,刁大姐又来反映工厂搬迁的问题,廖俊波记下详细情况后,把名片给了刁大姐。一个星期不到,也就是“五一”假期的一天,廖俊波就冒着倾盆大雨,打出租车到刁大姐的工厂。那一天,廖俊波把厂区走了个遍,发现周边有多处塌方,让刁大姐赶紧停产搬迁。没过几天,他就给刁大姐打电话:“厂房的事有着落了。”刁大姐一听,就直奔市政府,走得心急,跨进办公室,摔了一跤。廖俊波把刁大姐扶坐在椅子上,拿来毛巾帮她擦拭。那一刻,刁大姐哭了。她说,那感觉像是阳光一般温暖。

在送别廖俊波的那一天,连夜从泉州赶来的陈艳哭着说:“是廖叔叔改变了我的人生。如果不是他,今天我或许还是一个打工妹。”当年,家住邵武市拿口镇朱坊村的陈艳考上了中专,因为家庭贫困,不得不辍学去镇里的竹筷厂打工。时任镇长的廖俊波调研时得知后,鼓励陈艳:“再难也要读书,我来资助你!”此后三年,陈艳每年都会收到廖俊波2000多元的资助红包。她顺利从泉州经贸学院毕业,还考取了会计师,现在担任一家房地产公司的财务经理。

采访中,我一直在思考,是怎样的精神动力催使廖俊波为事业乐此不疲、马不停蹄呢?寻找那张总书记接见全国优秀县委书记照片的过程给了我启示。廖俊波去世后,组织部门找遍他的办公室,也没有找到照片。后来才知道,照片留在了政和县档案馆。离开政和时,廖俊波说:“这是政和全县干部群众的成绩,照片就留在政和吧!”心中有党,心中有民,心中有责,心中有戒,以“四有”标准为边框,让这张照片显得更加沉甸甸。这张照片不是挂在墙上,而是挂在了廖俊波的心灵深处,融入骨髓和血液,时刻指引着他。

在翻看廖俊波的日记本时,我真正走进了他的精神世界。2014年,全省县委书记到东山县学习考察谷文昌的先进事迹,廖俊波向自己提了两个问题:“如果把我放在当年东山那么艰苦的条件下,我有没有毅力坚持14年?如果让我也在政和呆上14年,干部群众还会不会欢迎我?”正是对权力的敬畏、对岗位的尊重、对事业的忠诚、对人民的深情,时刻敦促着他,把自己的根牢牢扎在群众中,不忘自己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立志永远当为人民奉献的人。

第二篇:雷锋事迹故事

雷锋出差去安东,去参加沈阳部队工程兵军事体育训练队。他出差一千里,好事做了一火车。

从抚顺一上火车,他看到列车员很忙,就动手干了起来。擦地板,擦玻璃,收拾小桌子,给旅客倒水,帮助妇女抱孩子,给老年人找座位,接送背大行李包的旅客。这些事情做完了,他又拿出随身带的报纸,给不认识字的旅客念报,宣传党的政策。一直忙到沈阳。

到沈阳车站换车的时候,他发现检票口吵吵嚷嚷围了一群人,近前一看,原来是一个中年妇女没有车票,硬要上车。

人越围越多,把路都堵住了。雷锋上前拉过那位大嫂说:"你没有票,怎么硬要上车呢?"那大嫂急得满头汗地解释说:"同志,我不是没车票,我是从山东老家到吉林看我丈夫的,不知啥时候,把车票和钱都丢了。"雷锋听她说的是真情实话,就说:"别着急,跟我来。"他领着大嫂到售票处,用自己的津贴费被了一张车票,塞到她手里说:"快上车吧,车快开了。"那大嫂说:"同志,你叫什么名字,哪个单位的,我好给你把钱寄去。"雷锋笑道:"我叫解放军,就住在中国。"就转身走了。那位大嫂走上车厢还感动得眼泪汪汪的向他招手。

雷锋从安东回来,又在沈阳转车。他背起背包,过地下道时,看见一位白发苍苍的老大娘,拄着棍,背了个大包袱,很吃力地一步步迈着,雷锋走上前去问道:"大娘,你到哪去?"老人上气不接下气地说:"俺从关内来,到抚顺去看儿子呀!"雷锋一听跟自己同路,立刻把大包袱接过来,手扶着老人说:"走,大娘,我送你到扶顺。"老人高兴地一口一个好孩子地夸他。

进了车厢,他给大娘找了座位,自己就站在旁边,掏出刚买来的面包,塞了一个在大娘手里,老大娘往外推着说:"孩子,俺不饿,你吃吧!""别客气,大娘,吃吧!先垫垫饥。""孩子,孩子"这亲热的称呼,给了雷锋很大的感触,他觉得就像母亲叫着自己小名似的那样亲切。他在老人身边,和老人唠开了家常。老人说,他儿子是工人,出来好几年了。她是第一次来,还不知道住在什么地方哩。说着,掏出一封信,雷锋接过一看,上面的地址他也不知道,但他知道老人找儿子的急切心情,就说:"大娘,你放心,我一定帮助你找到他。" 雷锋说到做到,到了抚顺,背起老人的包袱,搀扶着老人,东打听,西打听,找了两个多小时,才找到老人的儿子。

这些事后来被战友们知道了。有人评论说:

"嘿,雷锋出差一千里,好事做了一火车!"雷锋却并没当一回事。

雷锋关心群众是一贯的。有一天,他正在部队驻地附近擦洗汽车。突然阴云聚扰,下起了雨。他连忙拉开帆布盖车,一抬头,发现公路上有个妇女带着两个孩子,怀里抱着个小的,手里拉着个大的,肩上还背着个包袱,"叭叽叭叽"膛着泥水,在大雨中吃力地走着。雷锋跳下车来,迎上前去一打听,原来她姓纪,从哈尔滨来,要到樟子沟去。她发愁地说:"兄弟呀,叫雨浇得,我都迷糊了,往哪走是正路呢?"雷锋听了,看看她背这么大的包,还带两个孩子,天又快黑了,下着这么大的雨,怎么走呀!就说:"大嫂,你在这里等等……."他连忙跑回宿舍,拿来了自己的雨衣给纪大嫂披上,接过孩子来替她抱着,冒着风雨送她们回家。

一路上,那孩子冷得直打哆嗦,雷锋又脱下了自己的衣服给孩子穿上,一直走了将近两个小时,才把她们送到家。纪大嫂感激地说:“兄弟,我一辈子也忘不了你的情意啊!"雷锋说:"军民是一家,何必说这个……"

风还在刮,雨还在下,天也黑了。纪大嫂和家里人再三劝他宿下,等明天天晴了再走。雷锋想:刮风下雨算什么?一定得赶回部队,明天还要照常出车呢!就辞别了他们,又浑身湿淋淋地冒着风雨连夜跑了回来。

雷锋钉子精神

这位解放军的普通战士,在党的培养下成长为全国人民的好榜样,他身上的魅力不仅是共产主义精神的体现,同时也是对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最好诠释。他的爱憎分明、言行一致、公而忘私、奋不顾身、艰苦奋斗、助人为乐,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之中去的崇高精神,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和共产主义道德品质。

“有些人说工作忙、没有时间学习。我认为问题不在工作忙,而在于你愿不愿意学习,会不会挤时间。要学习的时间是有的,问题是我们善不善于挤,愿不愿意钻。一块好好的木板,上面一个眼也没有,但钉子为什么能钉进去呢?

时间对任何人来说都是公正、平等的,只是每个人在利用上有所不同。对善于科学利用时间的人来说,一天可当成两天用。雷锋就是这样。在鞍钢工作时,他制定了早晨学一小时,晚上学到10点至11点的自学计划。到部队后工作更忙,没有更多的学习时间,于是,他把学习的书本放在挎包里,人到哪里书到哪里,有空就看上一点,出车回来,他总是要挤出时间来学习。熄灯号响后为了不影响其他同志休息,他就到工棚、车场、厨房、司务长的宿舍去读书,并且一读就是大半夜。雷锋有时把灯拉到自己的枕头边,用报纸遮盖起来看书,正由于雷锋有这种挤劲,他读的书越来越多,知识越来越丰富。

雷锋参加革命后,很快认识到学习革命理论的重要性。他把革命的理论当作“粮食、武器、方向盘”。他说:“人不吃饭不行,开车没有方向盘不行,干革命不学习毛主席著作不行!”在学习上,他不仅有明确的目的,而且还非常善于学习。当雷锋听到有的同志说工作这样忙,实在没有时间学习时,他便根据自己的学习体会,在日记中写下了这样一段话:“有些人说工作忙、没有时间学习。我认为问题不在工作忙,而在于你愿不愿意学习,会不会挤时间。要学习的时间是有的,问题是我们善不善于挤,愿不愿意钻。一块好好的木板,上面一个眼也没有,但钉子为什么能钉进去呢?这就是靠压力硬挤进去的,硬钻进去的。由此看来,钉子有两个好处:一个是挤劲,一个是钻劲,我们在学习上,也要提倡这种„钉子‟精神,善于挤和善于钻。”这就是人们广为称道的雷锋刻苦学习的“钉子”精神。

时间对任何人来说都是公正、平等的,只是每个人在利用上有所不同。对善于科学利用时间的人来说,一天可当成两天用。雷锋就是这样。在鞍钢工作时,他制定了早晨学一小时,晚上学到10点至11点的自学计划。到部队后工作更忙,没有更多的学习时间,于是,他把学习的书本放在挎包里,人到哪里书到哪里,有空就看上一点,出车回来,他总是要挤出时间来学习。熄灯号响后为了不影响其他同志休息,他就到工棚、车场、厨房、司务长的宿舍去读书,并且一读就是大半夜。雷锋有时把灯拉到自己的枕头边,用报纸遮盖起来看书,正由于雷锋有这种挤劲,他读的书越来越多,知识越来越丰富。

在学习上,雷锋的确有一股“钻”劲。不管遇到什么困难,他都要千方百计把它搞懂。如,他在学习毛主席著作中,总结了五步学习法:一是分析每篇文章对当时革命运动起什么作用;二是主席为什么分析这个问题;三是主席在文章中提出几个什么观点;四是主席的方法论是什么;五是联系个人写心得体会。翻开雷锋读过的《毛泽东选集》,几乎每一篇每一页都画了一些学习重点,边边角角上写着一些阅读心得或眉批。在阅读《纪念白求恩》一文时,他在书上的批注达7处之多。据统计,他在短暂的一生中,共写了9本近20万字的学习心得笔记。这些是他刻苦钻研革命理论的真实记录。

雷锋坚持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武装自己的头脑,更注意理论联系实际,来指导自己的行动。他学习革命理论不是走形式、做样子,简单地背诵一些词句,而是努力掌握立场、观点、方法,改造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他在日记中深有体会地写道:“我是在1958年夏天开始学习毛主席著作的,经过学习,提高了阶级觉悟,武装了头脑,增强了本领”,“我学习了《毛泽东选集》

一、

二、

三、四卷以后,感受最深的是,懂得了怎样做人,为谁活着……”雷锋给自己订了个学习公式:问题——学习——实践——总结。由于他注意联系实际,学以致用,对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理解得深刻,对党的纪律执行的自觉,对自己政治上要求严格,有力地加强了思想锻炼和改造,逐步成为一名具有高度共产主义觉悟和道德修养的战士。

科学的理论,是行动的指南。江泽民同志多次强调一定要善于学习,努力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特别是邓小平理论。在新的历史时期,我们学习雷锋,发扬雷锋精神,就是要像他那样明确学习目的,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特别是发扬“钉子”精神,善于挤和钻,真正掀起学习邓小平理论的新高潮,落实好用邓小平理论武装全党全军的战略任务。

雷锋语录:

如果你是一滴水,你是否滋润了一寸土地?如果你是一线阳光,你是否照亮了一分黑暗?如果你是一颗粮食,你是否哺育了有用的生命?如果你是一颗最小的螺丝钉,你是否永远坚守着你生活的岗位……无论时空如何变化,那些决定人类向前发展的基本要素没有变,那些人类任何时候都在追求的美好事物没有变。尽管在我们的身边,雷锋精神被越来越多的人们所淡忘,然而,在世界的更多地方,雷锋被不同肤色的人们所景仰,所学习。雷锋精神以超越时空的力量成为人类最宝贵的精神财富。

一个美国商人如此说道:雷锋精神是人类应该有的,应把雷锋精神弘扬到全世界。要学习雷锋对待事业的态度,学习雷锋刻苦学习的钉子精神,学习雷锋关心人、爱护人、支持人、理解人的品质。

一个日本企业家这样感叹:“雷锋仅20多岁就做了那么多的好事,成为伟大的英雄,对人类是有贡献的。学雷锋无国界之分,把雷锋精神引进我们公司,运用到生产实践中去,会改变员工的精神面貌,产生巨大的效果。”

西方人和我们一样,给予雷锋最高的表彰:“雷锋精神与上帝共存。” 无论我们从事什么工作,都不能缺少雷锋精神。再平凡的岗位都可以做出不平凡的贡献,只要你的人生观是正确的,你的工作就会有不尽的原动力。取得成功最重要的不是我们的能力大小,而是一个人的道德品质。任何时候,雷锋身上助人为乐、爱岗敬业、积极进取、勤俭节约的品质都是我们不断学习的要素。雷锋精神是不受时空限定的,无论现代科技怎样发达,无论人们的生存方式怎样改变,雷锋对世界和他人真诚的爱心永远是人间渴求的那种温暖,像阳光一样成为人类永恒的需要。 雷锋应该永远属于中国,雷锋精神应该是我们每个中国人应该有的精神,无论你从事哪个行业,哪种工作。因为只有这样我们才有能力超越自己、超越他人。我们的国家才能进步,我们的生活才能更美好。

还有:3月5日,是学雷锋纪念日。

41年前的3月5日,毛主席亲笔题词,发出了向“雷锋同志学习”的号召。一夜之间,雷锋的名字响彻大江南北,一个普通战士的光辉形象,从此深深地印在了中国人民的心中。

雷锋叔叔出生在一个贫苦的农民家庭,7岁就失去父母,成了一个孤儿。解放后,他参了军,成为一名光荣的人民解放军战士。在部队里,他勤勤恳恳、踏踏实实,从平凡的小事做起,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他曾多次立功受奖。因公牺牲那年,他只有22岁。

雷锋的故事千千万,雷锋的事迹说不完。一天,雷锋乘火车出差,在车上,他看到许多旅客没有座位,就主动把自己的座位让给一位老人;他看到列车员很忙,就主动帮他们打扫车厢,拖地板,擦玻璃,收拾小桌板;他还给旅客倒水,帮妇女抱孩子,帮老人找座位,帮下车的旅客拿行李。一些旅客看到他这样忙碌,就急忙招呼他:“同志,看你累得满头大汗,快过来歇歇吧!”“我不累!”是啊!雷锋叔叔为了帮助别人,他只知道助人为乐,是永远也不知道累的。

雷锋叔叔非常节俭,一双袜子补了又补,穿了又穿,可他却用自己每月仅有的6元钱津贴,为全班战友购买了许多学习书籍。他不仅自己认真学习,而且还经常帮助战友,共同提高。1960年,辽宁省遭受特大水灾。他悄悄的给受灾的战友王大力家寄去了20元钱。后来,他又把100元钱,以一名解放军战士的名义捐给了灾区人民。

有多少次,雷锋叔叔路过工地,就情不自禁地参加起那里的义务劳动;雷雨来临之际,他又用自己的被子去盖水泥。

他在自己的日记中写道:

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可是为人民服务是无限的,我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中去……

一滴水只有放进大海才永远不干,一个人只有把自己融入集体,才有力量。 一块木板钉子为什么能钉进去,因为它有两个长处:一个是挤劲,一个是钻劲。我们在学习上也要发扬这种“钉子”精神。

我活着,只有一个目的,就是做一个对人民有用的人。

青春是美好的,可是真正的青春,只属于永远力争上游的人,永远忘我劳动的人,永远谦虚的人。

对待同志要像春天般的温暖,对待工作要像夏天般的火热,对待个人主义要像秋风扫落叶一样,对待敌人要像严冬一样残酷无情。

雷锋于1940年12月18日出生在湖南望城县一个贫农家庭。7岁就成了孤儿,过着饥寒交迫的生活。1949年8月,解放军路过雷锋的家乡。雷锋看见宿营的队伍一住下来便向老乡问寒问暖,还帮助老乡挑水,扫地,不拿群众的一针一线,就从心底萌生了要参军的愿望。

参军之后,他整天驾驶汽车东奔西跑,很难抽出时间学习,雷锋就把书装在挎包里,随身带在身边,只要车一停,没有其他工作,就坐在驾驶室里看书。他在日记中写下这样一段话:"有些人说工作忙,没时间学习,我认为问题不在工作忙,而在于你愿不愿意学习,会不会挤时间。要学习的时间是有的,问题是我们善不善于挤,愿不愿意钻。一块好好的木板,上面一个眼也没有,但钉子为什么能钉进去呢?这就是靠压力硬挤进去的。由此看来,钉子有两个长处:一个是挤劲,一个是钻劲.雷锋事迹让我们明白了一个道理:只要努力学习就能获得成功。钉子精神,是我们最应该向雷锋同志学习的一个方向。

了解了雷锋的艰苦短暂和充实的一生,那么的不平凡。“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可是,为人民服务是无限的,我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之中去。”我觉得这句话很有道理的。我觉得我们不光要在学雷锋日那天要学习学雷锋的精神,我们要把雷锋的精神贯穿于我们每天的学习生活当中去,这样才行。

这就是他的钉子精神,一种碰到困难决不服输的精神,也是我们有些同学缺少的精神。生活和学习中难免遇到风浪,有的人能够迎难而上,勇于面对自己的不足,勇敢改正自己的缺点,在困难面前不低头,在挫折面前不放弃;而有的人却因为一点小挫折而一蹶不振,面对一次失败的小测验就萌生想逃避的感觉。同样的人,同样的智商和体质,他们的差别就是在于精神。这些人应该好好学习雷锋。雷锋在日记里还写到:今天,我们没有理由不好好学习和工作,没有理由不改正缺点和错误,没有理由只顾自己不顾集体,没有理由只顾个人眼前利益,而忘了整个国家的最大利益。我每读一篇雷锋日记,都很受鼓舞,特别是“钉子”精神,它将是我今后努力学好知识的动力。

第三篇:雷锋的英雄事迹故事

引导语:雷锋虽然逝去多年,但是他的精神却被一代又一代地传递了下去,下面是小编整理他的的英雄事迹故事,欢迎大家阅读学习。

雷锋的英雄事迹故事篇1:雷锋打铁

有一次,雷锋去马家屯看望生病的老奶奶,路过一家铁匠铺,看到一个十二三岁的少年坐在门槛上哭呢,可得老伤心了,眼泪哗哗地流。

雷锋看不下眼了,就走过去问:“小兄弟,你为什么哭得这么伤心,我能帮你吗?”

少年看了一眼雷锋,看到雷锋头顶那颗闪闪的红星,就跪在地上抱住雷锋的腿,说:“解放军叔叔,我爸爸生病了,在家不能动,可还有好几个农具没打好呢,老乡明天就要来拿货。如果打不出来,就耽误人家种地。”

雷锋:“没事,我来帮你打铁。”

少年高兴的跳了起来,去烧火,把铁烧红。他自己拿着小锤,让雷锋拿着大锤。少年说:“我用小锤打,你抡着大锤跟着我的小锤打。”雷锋满口答应。

那个大锤重12斤,刚开始几下雷锋还能坚持,可没多久,雷锋就感到手酸,腰酸,腿抽筋。可为了小兄弟,雷锋硬挺着,嘴里唱着歌:“咱们工人有力量……”

到黄昏的时候,农具都打好了,雷锋也终于坚持不住,倒下了。乡亲们把雷锋抬到了驻地,还对领导说:“雷锋是个好同志!”

雷锋的英雄事迹故事篇2:出差一千里,好事做了一火车

雷锋出差去安东,去参加沈阳部队工程兵军事体育训练队。他出差一千里,好事做了一火车。

从抚顺一上火车,他看到列车员很忙,就动手干了起来。擦地板,擦玻璃,收拾小桌子,给旅客倒水,帮助妇女抱孩子,给老年人找座位,接送背大行李包的旅客。这些事情做完了,他又拿出随身带的报纸,给不认识字的旅客念报,宣传党的政策。一直忙到沈阳。

到沈阳车站换车的时候,他发现检票口吵吵嚷嚷围了一群人,近前一看,原来是一个中年妇女没有车票,硬要上车。

人越围越多,把路都堵住了。雷锋上前拉过那位大嫂说:

“你没有票,怎么硬要上车呢?”

那大嫂急得满头汗地解释说:“同志,我不是没车票,我是从山东老家到吉林看我丈夫的,不知啥时候,把车票和钱都丢了。”

雷锋听她说的是真情实话,就说:“别着急,跟我来。”

他领着大嫂到售票处,用自己的津贴费补了一张车票,塞到她手里说:“快上车吧,车快开了。”那大嫂说:“同志,你叫什么名字,哪个单位的,我好给你把钱寄去。”雷锋笑道:“我叫解放军,就住在中国。”就转身走了。那位大嫂走上车厢还感动得眼泪汪汪的向他招手。

雷锋从安东回来,又在沈阳转车。他背起背包,过地下道时,看见一位白发苍苍的老大娘,拄着棍,背了个大包袱,很吃力地一步步迈着,雷锋走上前去问道:“大娘,你到哪去?”

老人上气不接下气地说:“俺从关内来,到抚顺去看儿子呀!”

雷锋一听跟自己同路,立刻把大包袱接过来,手扶着老人说:“走,大娘,我送你到扶顺。”

老人高兴地一口一个好孩子地夸他。

进了车厢,他给大娘找了座位,自己就站在旁边,掏出刚买来的面包,塞了一个在大娘手里,老大娘往外推着说:

“孩子,俺不饿,你吃吧!”

“别客气,大娘,吃吧!先垫垫饥。”

“孩子,孩子”这亲热的称呼,给了雷锋很大的感触,他觉得就像母亲叫着自己小名似的那样亲切。他在老人身边,和老人唠开了家常。老人说,他儿子是工人,出来好几年了。她是第一次来,还不知道住在什么地方哩。说着,掏出一封信,雷锋接过一看,上面的地址他也不知道,但他知道老人找儿子的急切心情,就说:“大娘,你放心,我一定帮助你找到他。”

雷锋说到做到,到了抚顺,背起老人的包袱,搀扶着老人,东打听,西打听,找了两个多小时,才找到老人的儿子。

这些事后来被战友们知道了。有人评论说:

“嘿,雷锋出差一千里,好事做了一火车!”

雷锋却并没当一回事。

雷锋的英雄事迹故事篇3:特殊的星期天

一九六零年初夏的一个星期天,雷锋肚子疼得很厉害,他来到团部卫生连开了些药。开药回来后,见一个建筑工地上正热火朝天地进行施工,原来是给本溪路小学盖大楼,雷锋找工地的管理员爷爷以军装作借条借了一辆小车,加入到运砖的行列中去。广播员小姐得知情况去采访他,问他为什么来,叫什么,哪个部队的,他说:“我是为社会主义建设添砖加瓦,我和大家一样,只要尽了自己的一点义务,也算是有一份力尽一份力。”没有留下自己的姓名就接着干活去了。广播员广播了有位解放军战士在休息日来帮忙的这件事,工人们受到鼓舞,一个个都更卖力的干起来,还与雷锋比赛。于是这天下午提前了两个小时完成了当天的任务。他干完活还了车取了军装不留姓名就走了,其实管理员爷爷看到雷锋的军装里夹了一封他替王大力捎的一封信,爷爷当雷锋是王大力,引起了场误会。

雷锋的英雄事迹故事篇4:雷锋钱塘江救落水女孩

有一次,雷锋同志去杭州探望一个战友的母亲。那个战友不幸在一次抢险中牺牲了,雷锋同志每年都会去探望那位战友的母亲。

雷锋在战友母亲家住了两天,帮老人家洗衣做饭,陪老人家说话聊天,最后,老人家说,想去钱塘江观潮,这个时候正是观潮的好时候。

雷锋背着战友的母亲来到钱塘江边,只见江边已经有很多人了,人们都很兴奋的看着江面。江面上传来轰隆隆的声响,一排白线迅速的向江岸移动,那是潮头来了!

好高的潮头啊!雷锋同志被自然的力量震惊了,而围观的人也发出惊讶和兴奋的欢呼。

突然,“救命啊!”的声音传到雷锋的耳中,雷锋想都没多想,让旁边的人照顾下老人家,自己冲到了人群前,只见一个女孩掉到江中了。这个时候,上个潮头已经退了,可下个潮头就要来了,如果不在潮头前救下女孩,她肯定没命了。

雷锋四周看了看,跑到一处比较低矮的地方,准备往下跳,这时却被人拉住了,是一个慈祥的老大爷,老大爷说:“后生哥,你不要命了!莫冲动!”

雷锋说:“大爷,人总有一死,如果能为人民而死,我无怨无悔。”说完,纵身跳下江。

费了九牛二虎之力,雷锋终于将那个女孩救了起来。

围观的群众不约而同的鼓掌,称赞雷锋。雷锋笑了笑说:“我只是毛主席的战士,我的一切都是人民的。”

第四篇:抗日英雄事迹故事大全

抗日英雄事迹的故事汇总

1、抗日英雄杨靖宇

杨靖宇是的抗日民族英雄、东北抗日联军创建人和领导人杨靖宇牺牲后,当残忍的日军割头剖腹,发现他的胃里尽是枯草、树皮和棉絮,竟无一粒粮食,也无不为之震惊。

在《杨靖宇将军的英雄事迹》里,我们详细讲述了他的英雄事迹,这里再做一些简述。

杨靖宇,1905 年生于河南省确山县。1926 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27 年 4 月参与领导确山农民*,同年 5 月转入中国共产党。大革命失败后,组织确山起义,任农民革命军总指挥。1928 年后,在河南、东北等地从事秘密革命工作。曾 5 次被捕入狱,屡受酷刑,坚贞不屈。

1931 年“九一八”事变后,他任中共哈尔滨市委书记、兼满洲省委军委代理书记。1932 年秋被派往南满,组建中国工农红军第三十二军南满游击队,任政治委员,创建了以磐石红石砬子为中心的游击根据地。

1933 年 9 月任东北人民革命军第一军第一独立师师长兼政治委员。1934 年 4 月联合 17 支抗日武装成立抗日联合军总指挥部,任总指挥。后任东北抗日联军第一军军长兼政治委员、东北抗日联军第一路军总司令兼政治委员。率部长期转战东南满大地,威震东北,配合了全国的抗日战争。中共六届六中全会曾致电向以杨靖宇为代表的东北抗日武装表示慰问,赞之为“冰天雪地里与敌周旋 7 年多的不怕困苦艰难奋斗之模范”。

1939 年在东南满地区秋冬季反“讨伐”作战中,他与魏拯民等指挥部队化整为零、分散游击。自己率警卫旅转战于蒙江一带,最后只身与敌周旋 5 昼夜。1940 年 2 月 23 日在吉林蒙江三道崴子壮烈牺牲,

时年 35 岁。为纪念他,1946 年东北民主联军通化支队改名为杨靖宇支队,蒙江县改名为靖宇县。

2、抗日英雄吉鸿昌

1931 年 9 月 21 日,矢志抗日的吉鸿昌将军被蒋介石逼迫下野,到国外“考察实业”。船到美国,吉鸿昌就接二连三地遭到意想不到的刺激,如那里的头等旅馆不接待中国人,而对日本人却奉若神明。有一次,吉鸿昌要往国内邮寄衣物,邮局职员竟说不知道中国。陪同的人对吉鸿昌说:“你说自己是日本人,就可受到礼遇。”吉鸿昌当即怒斥:“你觉得当中国人丢脸,我觉得当中国人光荣!”为*帝国主义者对中国人的歧视,维护民族尊严,他找来一块木牌,用英文在上面写上:“我是中国人!

3、抗日英雄王小二

王小二是中国少年抗日英雄,1929 年生于河北省涞源县上庄村。抗日战争时期,王二小的家乡是八路军抗日根据地,经常受到日本鬼子的“扫荡”,王二小是儿童团员,他常常一边在山坡上放牛,一边给八路军放哨。1942 年 10 月 25 日(农历 9 月 16 日),日本鬼子又来“扫荡”,走到山口时迷了路。敌人看见王二小在山坡上放牛,就叫他带路。王二小装着听话的样子走在前面,为了保卫转移躲藏的乡亲,把敌人带进了八路军的埋伏圈。突然,四面八方响起了枪声,敌人知道上了当,就气急败坏地用刺刀挑死了王二小。机智勇敢的小英雄王二小,就这样被日本侵略者残酷地杀害了,牺牲在涞源县狼牙口村,年仅 13 岁。正在这时候,八路军从山上冲下来,消灭了全部敌人稍微过一点啊,原谅了!

第五篇:企业文化故事征集--先进班组

企业文化故事征集

————王楼煤矿运搬工区安全和谐班组

运搬工区有着一支安全和谐的班组----机电修班组。多年来,该班组一直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以安全促生产,时刻把安全生产放在首位,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他们的具体做法是:

一、抓学习,在‚灌输‛上做文章。

该班经常组织职工进行安全思想教育,通过班前会、周二安全活动分析会等形式,组织学习《班组五分钟》、《矿山安全法》等安全宣传资料,学习‚安全规程‛及上级各种安全文件,总结在安全生产方面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的不足。同时,针对其他单位发生的典型事故案例进行分析、讨论,从中吸取教训,总结经验。

记得有一次,机电修中有一位职工因为一颗螺丝未上好,而被班组长好好的教育了一番。班长说:‚别看不起一个小小的螺丝,它关系着我们井下安全。有时候,一颗螺丝可能会要了一个人的命,也可能毁了整个矿区,在做工作时一定要认真,不能出现这样的‚情况‛。

同时机电修班组时常认真分析习惯性违章的‚三个‛危害性:因为习惯养成不易矫正,长此以往,必酿大祸;承袭不良的作业传统,侥幸过关,还以为是经验,容易产生麻痹松懈思想,使本来就很薄弱的安全防线不攻自破,从而导致事故的发生;习惯性的做法易被人接受,从而使违章面不断扩大,造成恶性循环。通过学习,使全班组职工强化了安全

生产的忧患意识、顶真意识和到位意识;转变了部分职工安全生产与己无关的观念以及逆反心理,基本树立起了‚安全是法‛、‚安全是效益‛、‚安全是‘人技物’三防并重‛、‚安全为自己,安全在自己‛等具有能源特色的企业安全文化理念,逐步实现了从‚要我安全‛到‚我要安全‛的转变。

二、抓安全操作规程的执行,突出一个‚实‛字。

他们首先从劳保穿戴做起,接班人员的第一件事就是穿戴好劳动防护用品。无论是刮风下雨、还是酷暑当头,他们都始终保持着齐备的劳保穿戴,成为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在日常系统检修等工作中,他们认真执行规程,当一位职工不认真工作时,出现大意时,班组其他成员总会挺身而出。有这样一位维修工,他干活时总是会粗心大意,什么安全意识他总是抛于脑后。在一次换风管时,不小心被爆裂的风管给伤着了,他这时才回醒过来,可事情已经发生,后悔也来不及了。

坚持‚三不动‛‚三不离‛:未登记联系好不动;对设备性能、状态不清楚不动;正在使用中的设备(指已办理好的进路或闭塞设备)不动。工作完了,不彻底试验好不离;影响正常使用的设备缺点未修好前不离(一时克服不了的缺点,先停用后修复);发现设备有异状时,未查清原因不离。

在日常的巡检工作中,他们对发现的事故隐患和始终坚持‚四不放过‛的原则:事故原因分析不清不放过;责任人未受到处理不放过;没有防范措施不放过;有关人员没有受到教育不放过。在检修作业及处理故障时牢记:严禁甩开联

锁条件,借用电源动作设备;严禁封连各种信号设备电气接点;严禁人为地构通道岔假表示,进行更换转辙,转换设备。

三、抓各项活动的开展,在‚结合‛上下功夫。 今年,机电修班组被运搬工区评为学习型班组,该班组又结合自身实际,认真开展好各种活动。他们根据不同的工作内容和作业现场,分别拟定了相应的防范措施。从实践效果看,机电修班组对检修类的作业能起到很好的控制作用,基本消除了检修维护作业中的伤害事故,进一步唤起了全体职工对安全的重视,增强了作业人员对事故的敏感性、识别能力和预知能力,加强了作业人员的团结协作精神,使现场的协作风气明显好转,也增强了作业人员的独立思考能力,激发了对现场不良状况的改革欲望和提合理化建议的积极性。把工作前要预想:联系、登记、检修准备、防护措施是否妥当;工作中要预想:有无漏检、漏修和只检不修及造成妨害的可能;工作后要预想:检和修是否都彻底,复查试验、加封加锁、销记手续是否完备的‚三预想‛工作落到了实处。

他们还通过‚安全生产月‛活动,‚安康杯‛等其他活动,经常开展‚查隐患、促整改‛、‚自查自纠‛等日常巡查工作,做到了不伤害自己、不伤害他人也不被他人伤害的‚三不伤害‛。并且在党团员身边开展了无违章、无违纪、无事故的‚三无‛活动,充分发挥了党员、生产骨干的作用,在生产过程中真正做到了联保互保。

今年以来,该班组又根据矿的部署和要求,加大了对安全生产工作的监管力度,深入开展了安全生产专项整治活

动,采取了自查、互查、抽查等多种切实有效的措施,使该班组的安全生产的良好势头得以保持,形成了‚个人保班组、班组保区队、区队保全局‛的良好局面。

姓名:王 贝 单位:王楼煤矿 地址:山东东山王楼煤矿运搬工区手机:邮箱:

15910016632 254948820@qq.com

上一篇:新教材培训讲稿简下一篇:新生教师自我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