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好行为习惯从自律意识开始

2022-12-03

小学阶段处于人生的起步阶段, 养成良好的习惯对于今后的成长, 服务贡献社会, 成就美好人生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魏书生教育家提出:教育就是培养习惯。习惯形成品质, 品质决定命运。良好的习惯会不断地增值, 会影响人的一生。因此, 自觉自律是小学生良好习惯养成的关键, 自律意识的培养则是小学教育的关键。笔者根据自己教育实践中的一些实践探索心得, 就小学生自律意识培养谈几点看法。

一、小学生自律意识水平基本状况调查

所谓自律, 是指在没有人现场监督的情况下, 通过自己要求自己, 自觉地遵章守纪, 来约束自己的一言一行。从这个概念来看, 自律是一个非常严肃而又严谨的德育问题。然而, 小学一二年级的学生是一个天真可爱的群体, 活泼好动是他们的天性, 要将这样一个严肃而严谨的话题放到这个天真活泼的群体里, 就需要我们进行深层次的认识和研究, 找到恰当的方式, 培养低段小学生自律意识, 引导他们自觉自律。怎样既培养孩子们自律意识和能力, 又不抹杀他们的天性呢?近年来, 我就在班级德育管理和教育教学的的高效性上做了一些实践性研究, 最终得出只有引导学生学会自律才能让孩子真正成为学习、生活的主人, 最终实现孩子自主管理。因此, 在一二年级提出了“如何实现小学生自律”的研究课题, 并与一二年级的班主任们共同探索实践。在两年前, 我在学校一二年级组织了一次调查, 组织了500多位家长和700多名学生参与了问卷调查。从问卷调查情况来看, 在学习习惯方面能自律的占70%, 生活卫生习惯方面的能自律的确占67%, 安全文明习惯方面的自律只占51%。问卷结果反映出小学生的自律意识总体比较差。通过查阅相关研究资料, 也反映出小学生自律意识整体水平不高。归结起来, 小学生自律方面的问题主要表现在这些方面:一是自律意识很淡薄, 不知道自我约束。二是由于外部因素影响, 学生行为养成的一些自觉行为容易反弹。三是某些方面由于被忽略而缺乏约束, 朝着不可知的方向发展。

二、小学生自律意识问题原因的分析

从小学生心理成长规律来看, 上述问题的存在是符合他们这个阶段的特点的。作为教育者, 我思考更多的是如何找准问题, 分析自律问题的表象与根源, 培养其自律意识, 教育引导孩子们自觉自律走好人生的第一步。

1. 小学生心智不成熟是自律意识差的根源。

小学生心智发展还处于初始阶段, 情感与心智不协调统一。对于小学生来说, 他们的一切言行都源自自己的兴趣, 对新鲜事物的探究从欲望。他们对感兴趣的东西往往充满热情和激情, 易于接受, 但其情感极易受外界影响, 情绪不稳定, 不感兴趣的东西避而远之。由于对事物的辨别能力不强, 如果对错误的东西感兴趣, 他们也会凭自己的兴趣去接触和感知事物。因此, 对于小学生来说, 自律的概念是十分淡薄的, 甚至没有这个概念。

2. 外部约束的局限性导致自律效果反弹。

对于小学生的成长, 学校、家庭、社会可能有各种各样的方式来约束他们的言行, 希望他们成长为对社会有用的人, 但这些外部的约束都是外因, 学生的成长主要还是要内因起作用, 外部约束具有很大的局限性。同时, 但由于小学生的意志品质发展不成熟, 自我控制能力弱, 其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当然不会一蹴而就, 会有不断的反弹, 进步, 再反弹, 再进步的循环往复过程。

3. 社会环境致使小学生某些行为习惯受掩盖被忽略。

随着经济社会的飞速发展, 社会变得越来越不单纯, 对小学生的影响也不断加强。由于社会对人的影响是全方位的, 无论是学者教育还是家庭教育, 显然不能渗透到学生心灵的每一个角落。在复杂的社会环境中, 学生的某些的行为习惯会被掩盖, 而成为学校和家庭教育的盲区。这些被遗忘的东西如果任其发展, 往往会影响人一生的成长, 这其中有好的习惯, 也不乏坏毛病的滋生。而这些东西对于小学生来说是完全无法自律的。

三、对小学生自律意识培养的实践探索

根据小学生心里成长特点和自律意识水平, 本人在教育实践中作了一些实践探索, 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1. 把自律的内容加载到小学生喜闻乐见的载体中。

对于小学生来说, 只有他们喜欢的东西才乐于接受。比如:我们在一二年级中开展了我唱儿歌促成长的活动, 用儿歌组织教学, 规范低年级学生言行, 还根据《民心佳园学校一日常规》, 《小学生守则和日常行为规范》与学生及其家长共同创编班级公约儿歌, 这些儿歌读起来也琅琅上口, 如上学歌:“红领巾, 胸前系, 背上书包上学去, 进校门, 鞠个躬, 老师同学早上好”。儿歌内容言简意赅, 儿童一读就懂, 就这样用儿歌将各种行为规范制度扎根在孩子的心中, 他们明确知道在学校什么时段该做什么事, 该怎么去做。在教育实践中, 通过在德育课、班会课上诵读, 或开展诵读比赛, 让学生在快乐的环境中将公约制度记在了心中, 从而自觉地规范行为。

2. 激发兴趣, 让爱好催化自律的种子。

好玩是孩子们的天性, 是非观没有定型, 兴趣爱好也没有固定, 培养孩子的良好兴趣爱好是引导他们形成自律意识的有效手段。在培养学生大课间成长队列时, 我采用了兴趣激发约束纪律的办法。各班在班课间操中分别选择不同的兴趣小组, 做自己喜欢的课间运动, 孩子们都非常喜欢, 争先恐后地做花样表演。如:对于班上列队时老是有同学不能自律, 班上有个同学就提出:“谁在列队过程中不自律, 就取消玩课间操的资格”。这一招约束办法果然奏效, 同学们在出操过程中全程相互监督, 进而实现他律与自律相结合。学生一句不经意的“玩课间操”, 展现出他们对课间自选运动的极大兴趣。正是有了这样的兴趣, 他们在其中不自觉地找到了相互监督与自我约束的平衡点, 对班队纪律管理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这样的班级自我管理小窍门怎能不促进学生积极健康向上呢?再比如, 课间打闹是所有小学低段管理也可能是整个小学阶段的老大难问题, 不乏安全事故发生。针对这一现象, 引导本班学生成立了各种棋类兴趣小组, 经典童话小组、走迷宫小组、自创室内小游戏小组等。每到课间, 学生自三个一群, 五个一伙, 在棋盘上展现智慧、在童话里神往想象、在走出迷宫后体验胜利、在自创小游戏里不断创新升级。从此, 课间打闹的同学骤然减少, 班上气氛和谐多了。课间文明休息自律在不知不觉间得以养成。

3. 榜样激励, 让自律的幼苗健康生长。

古人说:“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 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 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对于小学生来说, 榜样就是学习的标杆, 崇拜的对象。在具体教育实践中, 要注重正确树立和挖掘榜样。首先从我做起, 教师以身作则, 率先垂范, 通过潜移默化影响学生。其次, 在班级中树立榜样。在班级教室墙上布置荣誉上墙, 让各个方面表现优秀的同学登上榜单, 也让第一个同学都有机会登上榜单。我班通过建立班级荣誉墙和每日光荣榜, 每月群星璀璨评比栏激发学生人人争当榜样, 从而实现自律能力再上新台阶。三是注重在教材中寻找那些榜样。比如:小学语文教材中选入了很多优秀文章, 同时也塑造了丰富多彩的人物形象, 这些人物形象具有高尚的灵魂, 老师应该让学生在认识这些人物的同时, 引导学生把这些人物形象作为榜样。让每个孩子制作一张座右铭选择一个名人偶像作为自已人生追求目标, 更是要在班级选出一个自已学习的偶像作为自已要超越的偶像, 从而实现良好的班级正能量风气。

4. 家校互动, 实现自觉自律遍地开花。

家校互动是学校、老师、家庭共同教育学生的重要环节。学生在学校的成长是家长最希望了解的, 而他们在家里的学习生活状况也是老师和学校迫切希望掌握的。因此, 家校互动就是搭建在学校和每个学生家庭之间的一座桥梁。在近年的教育实践中, 我们常常利用校讯通、班级QQ群、家长会、家访将班级公约、学校一日常规、班级培养目标、班级事务向家长们公开, 让家长委员会直接参与班级建设和孩子成长规划, 让每个孩子真正的“做学习的小主人、集体的小主人、生活的小主人”实现自律遍地开花。同时, 在这个互动过程中, 家长也随时看到自己孩子在学校一天天成长。最让人欣慰的是小学生们在这样一个互动过程中, 不知不觉地成了联系家校之间的小主人, 他们的自律意识也在这个过程中得到不断强化。

总之, 小学生是每个家庭的希望, 是学校的花朵, 是祖国的未来。他们的健康成长有赖于自觉自律意识的增强。作为教育者, 应真正了解他们的心灵成长规律, 用他们最喜闻乐见的形势, 帮助他们学会自律, 善于自律, 乐于自律, 并陪伴他们走好人生的第一步。

上一篇:中国画用墨技法在电影海报设计中的应用下一篇:浅谈市政建设中排水管道工程质量控制中的四个要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