沥青路面裂缝修补

2022-07-09

第一篇:沥青路面裂缝修补

关于沥青路面裂缝修补技术探讨

摘要:沥青路面裂缝修补的效果与材料的选择,裂缝封闭处理设计和施工工艺等有着密切的关系,本文阐述并归纳了工程工作的实践经验,在裂缝修补过程中要选择优质的灌缝材料,尽可能的运用开槽贴缝式处理设计,优化施工工艺,使裂缝修补的成功率更高,增加沥青路面的使用寿命。

关健词:沥青路面;裂缝;修补技术

沥青建成后,不管它基层是柔性的还是半刚性的,都可能出现不同的裂缝,裂缝的出现不但影响了路面的连续性、整体性和美观,还会使自由水轻易地进人沥青面层,导致沥青路面出现卿浆,坑洞,形变,网裂等破坏,所以,要早期预防,防止路面破坏。延长路面使用寿命,就要对沥青路面裂缝很好的修补。

1 裂缝的种类

1.1 荷载型裂缝

在行车荷载作用下,基层的底部产生拉应力,当拉应力大于基层材料的抗拉强度时,基层的底部就会开裂,在行车荷载的反复作用下,基层底部的裂缝会逐渐扩展到沥青面层,使沥青面层开裂,荷载裂缝在形式上主要表现为沿轮迹方向的纵向裂缝和龟裂。

1.2 温度裂缝

由于沥青面层温度变化而产生的裂缝称为温度裂缝,这包括低温收缩裂缝和温度疲劳裂缝。温度裂缝为非荷载型裂缝,在温度降低特别是气温骤降时,面层表面的温度最低,其温度变化率也最大,因此,表面产生的温度拉应力最大。表层材料受下层材料的约束而不能自由伸缩,产生较大的张拉应力,当张拉应力大于表面材料的抗拉强度时,沥青面层就会开裂。温度裂缝在形式上主要表现为横向裂缝和块状裂缝,有时也表现为纵向裂缝。

1.3 反射裂缝

对于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半刚性基层材料由于干缩和温缩产生开裂,干缩和温缩裂缝的产生和扩展会引起裂缝上方面层底部先开裂并逐渐向上扩展,最终将沥青面层拉裂,这种裂缝习惯上称为反射裂缝。反射裂缝在形式上主要表现为横向裂缝。

1.4 沉降裂缝

它是由于填土固结或路基不均匀沉陷所引起的纵向和横向裂缝,常出现在桥涵的两头或路基半填半挖处。

1.5 其他裂缝

此外,在沥青路面施工的纵向接缝处,由于施工接茬处理不善也容易产生纵向裂缝。另外,沥青老化容易在沥青表面产生龟裂。

2 裂缝修补最佳时机

裂缝修补时机的选择非常重要,它关系到裂缝修补的成败。对于季节性冰冻地区,沥青路面裂缝在每年3月初至3月中旬,路面即将解冻前明显扩大。因此,修补裂缝的最佳时机为解冻前裂缝最大时,这样可以防止道路表面及裂缝内存留的冰雪雨水融化后渗人缝内破坏路基。一般来说,对于东北地区的北部,每年的3月10日至3月巧日开始修补裂缝为最佳时机,此时修补裂缝效果最好。对于南方无冰冻地区,修补时机应安排在雨季来临之前,裂缝基本上已全部张开的季节。

3 裂缝修补新旧材料

3.1 传统的裂缝修补材料

传统的裂缝修补材料有热沥青、乳化沥青和沥青混合料等,使用这些修补材料,养护费用较低,但这些材料的抗老化性、粘结性、温度敏感性以及韧性较差,维修后的裂缝容易在原裂缝处重新开裂,其失效率在85%以上。

3.2 新型裂缝修补材料

近年来,许多公路养护部门已开始研发新型裂缝修补材料,新材料在抗老化性、粘结性、温度敏感性以及韧性方面比传统材料有了较大的改进。美国科氏工业集团科氏材料公司开发了科氏改性沥青冷灌缝材料,该材料在低温下柔韧有弹性,不会在冬季脆裂,在高温下强度和硬度高,在夏季不会发软或流动。美国Crafco公司研发了公路路面和机场道面裂缝修补材料―密封胶,该密封胶属于聚合物改性沥青材料,外观为固体状,使用前需要加热成液体。密封胶在常温和低温时均有着较高的弹性,可随着裂缝的胀缩而发生弹性变形,始终保持着密封作用,可长期、有效地密封沥青路面的裂缝。壳牌“克裂王”和韩国路保沥青路面密封胶均属于聚合物改性沥青材料,是由合成橡胶、矿物填料和特殊沥青调配而成的,具有极佳的耐久性、抗衰老性和特强的粘附力,同时具有足够的韧性可抵抗石子和其他硬物进入裂缝。

4 裂缝修补的方法

4.1 在高温季节全部或大部分可愈合的轻微裂缝,可不加处理。在高温季节不能愈合的轻微裂缝,可沿裂缝涂刷少量稠度较低的沥青或采用乳化沥青灌缝。

4.2 对于路面的纵向或横向裂缝,应根据裂裂缝的宽度按以下方法进行处理:缝宽在2mm~5mm以内,采用沥青预拌石屑或砂灌缝;基层及沥青面层均出现裂缝,缝宽在5mm

以上时,采用填补热拌沥青混合料直接灌缝。

4.3 因沥青性能不好或路面使用年限较长、油层老化等原因出现的大面积裂缝,此时如基层强度尚好时,通过技术经济比较,可选用下列维修方法:① 乳化沥青稀浆封层,封层厚度易为3mm~6mm;② 加铺沥青混合料上封层,或先铺设土工合成材料后,再在其上加铺沥青混合料上封层;③改性沥青薄层罩面;④单层沥青表处。

4.4 由于土基、基层强度不足或路基翻浆等引起的严重龟裂,应先处治好基层后再重做面层。

5 填缝技术

5.1 灌缝设备

灌缝设备主要有切缝开槽机、吹风机、灌缝机、烘干机和平坦机等。目前在国内使用的国外设备主要来自美国Crafco公司、韩国路保公司、德国Gruin公司等。国外灌缝设备的品种和机型较多,性能比较稳定,在国内有较大的市场。近年来,国内一些企业也开始研发自己的产品,例如,鞍山森远集团公司开发了一系列灌缝配套设备,其中包括:AD5070TGF型多功能灌缝车、LGJ- 500型公路灌缝机、GFY- 1型电动式公路灌缝机GFCZ型车载式灌缝机、LF- 1型开槽机等。

5.2 灌缝工艺

使用灌缝设备和密封胶,采用标准槽贴缝式结构对高速公路沥青路面裂缝进行了灌缝处理,具体施工工艺如下:①开槽用开槽机正确开槽,跟踪指示装置对准裂缝,向后拉动开槽机对裂缝进行开槽,一般宽深比为1∶1,尺寸控制在10mm~20mm之间;②清缝为取得良好的密封效果,必须用压缩空气喷枪对所开凹槽进行清缝,确保槽内干净;③烘干用烘干机对凹槽进行预热,并烘干进入缝里的水分,确保密封胶与凹槽紧密结合;④灌缝用灌缝机对槽口进行灌缝,并控制好胶体的用量,实践证明,采用标准槽贴缝式比标准槽非贴缝式更有效;⑤贴缝用平坦机贴近裂缝均匀向前移动形成最佳的贴缝效果;⑥开放交通待密封胶温度冷却到50℃以下后方可开放交通。

6 结语

裂缝是混凝土结构中普遍存在的一种现象,它的出现不仅影响建筑物的美观,而且会引起钢筋的锈蚀,混凝土的碳化,降低材料的耐久性,影响建筑物的承载能力,因此,混凝土裂缝应针对成因,预防为主,完善设计及加强施工等方面的管理,使结构尽量不出现裂缝或尽量减少裂缝数量和宽度,以确保结构安全。

参考文献:

[1]韩秀云. 沥青路面裂缝产生的原因与防治措施[J]. 东北公路,2002(02)

[2]朱锦芳. 沥青路面裂缝的防治[J]. 桥梁建设,2003(05)

[3]李惠英. 浅谈沥青路面裂缝的形式及修复方法[J]. 黑龙江交通科技,2003(06)

[4]李宏伟,石喜真,李金. 论沥青路面裂缝的形成和防治[J]. 周口师范学院学报,2005(02)

[5]韩龙. 沥青路面裂缝及防治对策[J]. 河南科技,2005(04)

第二篇:沥青路面裂缝分析与防治

裂缝是沥青路面的主要病害之一。根据沥青路面开裂的主要原因,裂缝可以分为两大类,即荷载型裂缝和非荷载型裂缝。荷载型裂缝,即主要由于交通荷载作用下产生的疲劳裂缝。研究表明,荷载型裂缝的开裂方式主要表现为剪切型。非荷载型裂缝,即不是由交通荷载引起的裂缝,主要为温度型裂缝。沥青路面的温度型开裂包括低温收缩开裂与温度疲劳开裂,均表现为张开型裂缝。对于沥青路面基层存在裂缝情形,按沥青面层(沥青加铺层)裂缝开裂部位,又可以分为反射裂缝与对应裂缝。 1 路面裂缝的不利影响

当沥青路面出现裂缝后将会使道路使用质量恶化。由于裂缝局部过大的应力会引起裂缝周围路面结构逐步破坏,随着水的侵入,路基土承载力降低会加剧路面结构的破坏。这将使得舒适性和安全性降低。沥青路表出现裂缝是路况恶化的征兆,会对路面性能和耐久性产生不利的影响。这些不利影响包括:

第一,影响路面使用功能和品质。裂缝的存在,会影响行车舒适和安全,也影响路面美观。

第二,降低路面防水性,影响路面使用寿命。路表出现任何裂缝,都会使路表水有机会进入路面结构内部,甚至进入对湿度敏感的路基土中,从而引起路面早期破坏。

第三,引起路基过大压应力,易造成路面下沉。由于存在裂缝,造成路面板体不连续,在行车荷载作用下将加大板体边缘的变形,从而在裂缝处传递过大压力至路基顶面,造成路基沉陷,从而引起路面下沉。 第四,增大路面应力和变形,造成结构层提前破坏。上述的路面结构板体边缘变形,会在路面结构内(尤其基层)产生很大的应力和变形,在行车荷载作用下将缩短这些结构层的寿命。

第五,磨耗层沿裂缝的破坏。在车辆、水分、霜冻等因素的综合作用下,磨耗层常会沿裂缝发生骨料或小块沥青的剥落。 2 沥青路面裂缝的成因

沥青路面开裂一般与路面材料的特性、结构组成及形式以及交通荷载和各类环境因素的作用有关。为解决沥青路面开裂问题,必须对其成因有一正确的认识。归纳起来,引起沥青路面开裂主要有下述几方面原因: 2.1 路面疲劳

由于沥青路面所承受的累积交通量超过其设计极限,将导致路面疲劳开裂裂缝。这种疲劳作用对面层甚至整个路面结构(底基层、基层和面层)均会造成影响。对于沥青表面层(磨耗层),其疲劳裂缝很细小,且限于行车道,随着时间会延伸至整个路面,形成龟裂。用水泥处治的半刚性基层,当设计欠安全或已达到设计使用年限时,由于疲劳会产生开裂。并依材料的残余力学特性(强度、模量),大面积的块裂可能发展为小面积的块裂甚至成为龟裂。除磨耗层外,沥青面层中其他结构层也可能由于基层的过度疲劳而易于开裂,在交通荷载的作用下裂缝将延伸至磨耗层。虽然在裂缝出现的初期仅限于车辙处,但这些疲劳裂 缝通常会发展为块裂。 2.2 路面结构的收缩变形

当无限长的路面结构收缩时,一旦面层与下层表面间的摩擦约束力在面层内引起的拉伸应力超过其抗拉强度,就会引起面层的收缩开裂。收缩的原因,对于采用水泥材料的结构层可能是水泥的凝固变性或干缩,或者是因季节、早晚天气变化造成的温度收缩。通常收缩裂缝主要产生在至少有一层使用了水泥结合剂的结构中,但在非常恶劣的气候条件下,这种现象也影响到沥青面层。始发于磨耗层表面的裂缝,可能因在冬天严寒条件下的温度收缩和路面结构层翘曲引起。在贫水泥混凝土基层路面上大量的观测到这种现象。在寒冷天气中,上层的温度比下层的温度低,结果因深度不同而收缩量不同,会引起路面板 的翘曲。这一影响加上沥青表层所产生的拉伸应力,当超过材料的抗拉强度时,就产生了这种裂缝。在冬天极度严寒的国家,沥青材料在极低温度下会硬化,这就使得它们易于因温度收缩而开裂。当使用硬沥青和易老化的沥青时,这一现象更为常见。这时它们一般形成等距横向收缩裂缝。对于半刚性路面,水泥稳定类基层通常没有施工缝,因此,这些结构层易于产生天然横向缩缝。这些横向裂缝贯穿磨耗层达到路表时,它们往往间距为5~15m,且宽度随温度变化而变化,在零点几毫米到几毫米之间。缩缝在路表成为

可见缝时通常为单一的直线型裂缝,但在交通荷载作用下可发展为双线型裂缝和分叉裂缝。 2.3 路基土的变形

路基的变形或局部承载力的下降,也可以引起路面开裂,裂缝会贯穿路面各结构层。引起这种裂缝的原因各异:由于路基排水不畅使其内部含水量增加而引起承载力下降;有压缩性强的土类填筑的路基或者未经充分压实的路基,在交通荷载和路面自重作用下而缓慢下沉;路基土体滑动,尤其是沿线半挖半填路段;在旱季,粘性土由于过度失水而引起收缩,特别是道路沿线存在的树木根系会使裂缝出现的更频繁;当路面结构层形成的温度隔离效应,不足以阻止霜冻影响波及敏感土时引起路基冻胀。 2.4 设计或施工不当

路面开裂也可能因路面设计的某些缺陷,或某层或多层路面结构的施工不当而引起:

第一,当老路拓宽时,由于基础承载力的横向变化,经常在老路边缘处出现纵向裂缝,尤其当车辆轮迹主要集中在老路边缘时。 第二,纵缝出现在道路加宽处且原有结构与加宽部分之间的施工连续性没有保证的地方,这样的裂缝通常是直线裂缝且往往相当密 第三,相邻车道铺筑时使用的纵缝与横向施工缝都是薄弱环节,如果施工不当且不能连续施工,这些缺陷将暴露在交通荷载作用下和温度变化中,将导致直线性裂缝,由于表面磨耗和材料的损失,裂缝往往加深。

2.5 老化和环境因素

在严冬,沥青材料最易破碎,其强度将难以承受由温缩引起的拉伸应力,可能由于路面的温缩和翘曲在路表出现微裂缝。它可以从表面扩展至层底。这种类型的开裂可能最终发展为龟裂。但单个裂缝会一直很细小。沥青材料的老化变硬以及路表直接暴露于大气环境中,会使这种影响随时间加剧。 3 沥青路面裂缝扩展的影响因素

沥青路面开裂主要由交通和环境因素引起。与行车荷载有关的沥青路面开裂的典型例子就是龟裂,它由车轮碾压引起。与环境有关的沥青路面开裂的典型例子是达到整个道路宽度或部分宽度的横向裂缝,这种类型裂缝是由于温度下降或干缩变形时沥青路面结构层收缩引起的。区别裂缝类型和各种类型裂缝(环境的和交通的)间的相互作用非常重要。这些方面会因路面结构层属性(柔性、半刚性和刚性)的变化而 变化。

3.1 交通荷载诱发裂缝

根据经典的疲劳强度理论,交通荷载引发的沥青路面裂缝产生于受约束层底部,然后向上扩展到路表。这些裂缝应出现在车轮轮迹处,而且根据理论计算,应为横向裂缝。然而,在车轮轮迹处观测到大量的纵向表面裂缝,它们产生于顶面,然后扩展到路面内大约40~50mm 深处。尽管这种类型裂缝的起因不完全清楚,但人们相信它们可能是由于在轮胎与路面接触处的垂直接触压力分布不均,以及出现了位于行车方向侧面的剪力作用的结果。

Dauzats 等人报道了法国许多较厚的柔性路面上所观察到的裂缝类型。得出的结论认为:大多数裂缝起源于路面表层。Numm 也得到类似的结论。Van Dommelen 作了类似的阐述。所有这些都表明:与交通荷载相关的沥青路面开裂不一定形成于约束层的底部,它们也可以产生于路表。 3.2 环境因素诱发裂缝

事实上,由环境因素诱发的裂缝通常呈现为横向裂缝,这是因为温度下降或干湿变化而收缩产生的应力一般在纵向最大。在特殊条件下,如高摩擦力和温度或含水量急剧下降,就可能产生横向裂缝。在这种情况下,也可能产生典型的块裂。通常,环境因素诱发的裂缝与存在水泥处治层或高塑性指数的重粘土路基有关。这两者都对温度和湿度变化非常敏感。而且,沥青层内也可以产生很大的温度应力,尤其是在低温地区。在这些地区,温度可以降低至使沥青材料具有玻璃特性,这意味着更可能发生破碎。然而,在温和的气候下也可能发生开裂,尽管此时沥青材料中的应力可以迅速松弛。3.3 交通荷载与环境因素对沥青路面开裂的综合影响与交通荷载和环境因素相关的应力不是彼此孤立的。而且,在许多气候条件下,沥青路面裂缝在白天主要受交通影响,而夜晚主要受环境因素影响。Goacolou 等人和De Bondt研究了交通荷载与环境温度的联合影响,表明:这类裂缝在开始阶段发展缓慢,而在最后阶段发展非常快。适用于含水泥处治基层的沥青路面。温度引起的开裂能够以完全不同的方式发展。在早期阶段发展快,而在第二阶段扩展速度减缓。存在软弱地基或路基施工后沉降过大的路段,路面开裂往往由非均匀沉降引起。De Bondt 指出,在这种情况下,应用综合方法来分析这些影响。同时指出,交通荷载加速了非均匀沉降引起的路面开裂,反之亦然。 4 沥青路面裂缝的防治

应注意限制施工初期裂缝的形成和采用合适的预开裂措施。路面设计时应限制施工初期裂缝的形成,包括正确的选择基层材料,合理的设计道路结构和控制施工质量。如果知道裂缝的起因,有些情况下,可以在加铺前采取避免现有裂缝向上扩展的方法。①因路基含水量过高而使其承载力减弱引起的的裂缝,此时,可以通过排水降低土体中含水量和通过路表防渗阻止水分的进一步渗入;②因通常的结构疲劳引起的裂缝,可以妥善的设计结构材料强度,解决这一问题;③因层间滑动引起磨耗层的疲劳开裂,此时,可以有计划的挖除磨耗层,再铺筑与下层粘结良好的新磨耗层。对于新铺水泥处治基层等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其收缩裂缝难以避免,为防止裂缝对沥青面层造成不利影响,可采取预开裂技术(目前常用五种不同的预开裂技术,结构层顶部且槽、沥青乳液接缝、嵌入硬质波浪形夹片、嵌入柔性塑料带、结构层底部预开裂),在缝处铺设土工织物防止基层开裂,并确保基层的压实度达到规范的要求等。 4.1 新建沥青路面裂缝的预防 4.1.1 材料的选择

根据道路所在地区的气候条件和混合料类型选择结合料。对于水泥处治基层,如果条件允许,最好使用温度膨胀系数低的骨料。对于沥青结合料,使用某些聚合物或添加剂可以提高其抗裂能力。沥青混合料中的集料应选用表面粗糙、石质坚硬、耐磨性强、嵌挤作用好、与沥青粘附性好的材料。如果集料呈酸性,则应添加一定数量的抗剥落剂或石灰粉,确保混合料的抗剥落性能,同时应尽量降低集料的含水量,尽可能使用人工砂代替圆形颗粒的天然沙。 4.1.2 路面结构设计

显然,所设计的道路必须能适应所承受的的交通荷载水平和温度条件。若道路承载力不足(如结构层太薄),将加速路面疲劳开裂过程。对于水泥处治基层,应尽量减少反射裂缝。反射裂缝明显的受沥青面层的影响,厚度超过15cm 的面层可以有效的防止受拉疲劳产生的裂缝。在设计中应特别注意路面排水与防水措施。 4.1.3 沥青混凝土配合比设计

沥青混合料的级配也是一项重要因素。在合理选择混合料级配时,应兼顾其高温稳定性、疲劳性能和低温抗裂性,以及路表特性和耐久性等各方面的要求。对受拉疲劳开裂的研究表明,沥青用量从4.2%增加到6.2%,可以使以25m 板长为基层的密级配沥青碎石路面的抗疲劳寿命由10 年延长到45 年。空隙率对面层的疲劳寿命有很大影响,当空隙率从11%降到3%时,针入度为100 的密级配沥青碎石路面的抗疲劳寿命会增加4 倍。开级配沥青混合料具有较高的空隙率,因而抗拉能力比较低,试验表明,其疲劳寿命比密级配混合料要缩短2.5 倍。SMA 被证明具有良好的高温稳定性和低温抗裂性能,使用寿命长,是防裂路面设计沥青混合料的一项新技术。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注意改善集料级配(如SMA)和采用改性沥青。 4.1.4 设计应力吸收层

设计应力吸收层,对减缓反射裂缝的产生与扩展有明显的效果,可使裂缝处相对位移产生的应力传到面层时大为减少,可明显减弱裂缝尖端应力的奇异性,降低应力强度因子,而吸收层的弹模越低,防裂效果越好。就目前常用的材料而言,土工织物与沥青橡胶薄膜的弹模较低,变形率较大,且不存在低温脆化问题,效果最佳。 4.1.5 施工质量

铺筑路面材料时,应该遵循正确的施工原则。结构层之间粘结不良和施工不良的纵缝和施工缝会产生本可以轻易避免的裂缝。 4.2 半刚性基层反射裂缝的预防 4.2.1 结构层顶部切槽

这种方法是结构层碾压后在其顶部预切槽口。深度大约为层厚的1/3~1/4 。 4.2.2 沥青乳液接缝

这种预开裂技术是在结构层碾压前切割一条缝直至层底,并在缝壁内注入速破沥青乳液。随即将切缝封闭,然后以正常方式碾压该层。 4.2.3 嵌入硬质波浪形夹片

这种技术形成所谓的“活性接缝”。在结构层摊铺和初压后,制作深到层底的切口,然后将波浪形塑料材料插入,封槽后再以通常方式碾压。

4.2.4 嵌入柔性塑料带

这种技术是在刚处理的摊铺材料中埋入柔性塑料带,以形成裂缝,其厚度大约为结构层厚度的1/3 。保证了裂缝处有效的传递荷载能力。 4.2.5 结构层底部预开裂 与①类似,通过在结构层底放置三角形木板或木块,减少水硬性结合料结构层横断面,使首先在该处产生裂缝。 4.3 复合式沥青路面裂缝的预防

复合式路面是用沥青混凝土铺筑在旧水泥路面上,反射裂缝的预防如前所述,采取的措施还包括:①铺筑20cm 全厚式沥青混凝土;②在水泥混凝土和沥青混凝土之间铺设应力吸收层;③采用裂缝固定技术后,再铺筑三层体系的防裂沥青混凝土面层;④在原水泥混凝土路面加铺一层3cm 厚的钢纤维混凝土,再铺沥青混凝土;⑤锯开水泥混凝土面板;⑥用1~2mm 厚,10~20cm 宽的弹性沥青层覆盖裂缝;⑦用水泥砂

浆或环氧树脂填充来限制混泥土板的移动和填充水泥混泥土板下脱空;⑧用沥青或改性沥青注入裂缝或接缝来阻止水渗入到下部结构;⑨在水泥处治基层接缝处上的沥青加铺层内预切缝并灌填缝料。 4.4 沥青路面裂缝的维修

沥青路面裂缝产生后,及时进行维修以控制裂缝进一步发展,可以防止路面早期破坏。选用适宜、经济可行的维修方法,严格工艺操作是维修裂缝的关键。常用的方法包括:①灌油修补法,将纵横裂缝处清扫干净,直接用油壶灌入加热的沥青油或乳化沥青;②乳化沥青稀浆封层,使用乳化沥青混合料封层时,一般厚度在1.5cm 以内,可采用层铺法或拌和法施工;③沥青混合料罩面法,常用标准的中粒式或细粒式

沥青混凝土作罩面材料,厚度在1.5~4.0cm 之间;④裂缝现场再生维修法,对于裂缝多的路段,用加热车对旧油面实施两次加热,使表面裂缝深处全部融化变软,喷洒一定数量的再生剂和稀沥青后与掺入的适量骨料实施就地拌和或用再生机械、铣刨机、人工,然后再进行碾压成型。 5 结束语

沥青路面产生裂缝的外部因素有交通荷载、环境温度、突发的震灾、水分及阳光、空气的老化作用,内部因素有材料的受拉疲劳、受拉屈服、剪切屈服以及施工不当留下的潜在裂缝。裂缝的防治采取综合治理的办法,宜从防裂厚度、混合料配合比、应力吸收层、应用改性沥青等方面综合考虑。裂缝一旦出现应及早治理以防路况急剧恶化,维修方法采取灌油法、封层罩面法以及现场再生法等。总之,合理的设计、选材,精心的施工、养护和及时的维修是预防和控制沥青路面裂缝的有效方法。----复制自天工网

第三篇:沥青路面出现裂缝的原因

路面结构是一个整体,它依附在土基之上,由沥青面层、基层、垫层几部分组成,任何一个结构层次存在缺陷或者各层间联结不当都可能使路面出现裂缝。垫层虽然作为一个独立层,但所用材料一般分为两类,一类是由松散粒料,如砂、砾石、炉渣等组成的透水性垫层,为减少分析层次,在下面按结构层分析原因时把这类垫层同土基一同分析;另一类是用水泥或石灰稳定土等修筑的稳定类垫层,在下面按结构层分析原因时把这类垫层同基层一同分析。

1 土基原因

土基是路面的基础,承受路面结构传递下来的全部动载和静载,要求具有足够的强度和整体稳定性。当土基存在质量缺陷,如设计工作区深度偏小、软土地区土基处理不当、换填或淤泥处理不彻底、填筑密实度不足、填料的液限偏高、填料差异造成不均匀沉降等都会导致结构破坏,致使路面发生开裂。

2基层原因

基层分刚性基层、半刚性基层和柔性基层。基于我国国情,只谈半刚性基层产生裂缝的原因。

半刚性基层结构缺陷主要是干燥收缩。新铺的半刚性基层,随着混合料中水分的减少,要产生干缩变形,形变积累产生裂缝。对基层干燥收缩影响较大的因素很多,集料级配不好、细料过多、水泥用量大、水泥标号高、集料含水量大、施工温度高都会增大基层干燥收缩。

3面层原因

集料规格、质量、级配以及沥青的路用性能对抵抗沥青面层裂缝的发生起着很关键作用。由面层自身因素引发裂缝的情形为:沥青材料低温稳定性能差使面层在低温情况下出现开裂;集料含土或天然砂比例高,碾压时出现“呲牙”,甚至推移;沥青加温时间长及温度过高造成沥青老化、摊铺温度低、油料离析等使油料间粘结力下降,碾压和使用后出现开裂。

4层间结合原因

我国公路沥青路面结构设计理论为双圆垂直均布荷载作用下的多层弹性连续体系理论。即假设在车辆荷载作用下,各结构层是一个联系紧密共同受力的整体。结构没有破坏时最大弯拉应力出现在基层底面,破坏顺序由下而上。然而由于种种原因,各层间联结没有实现连续的理论状态。如下基层表面有浮土杂物、路拌基层出现素夹层、基层和面层之间粘结油不匀等因素都会影响体系的连续性。基层间连续不好会导致承载力不够引发裂缝。外观特征是先发生纵向裂缝再逐步发展成纵向网裂、龟裂,直至破坏。基层与面层之间连接不好,会导致面层推移开裂。

5结构组合原因

由于行车荷载和自然因素对路面的影响,路面的使用功能随深度的增加而逐渐减弱。为了适应这一特点,路面结构通常是分层铺筑的。按照使用要求、受力状况、土基支承条件和自然因素影响程度的不同,进行不同结构组合。即由上而下强度递减、差距均衡的强度组合;功能互补的功能组合;厚度适当、满足要求的厚度组合。每种组合不好都可能使结构功能弱化甚至破裂。对于厚度方面,本人以为我国高等级公路沥青路面基层总厚度不足。由于种种原因,运输市场管理缺乏严厉手段,超限车辆不能根除,结构设计时要给予考虑。基层结构本身来说,由于受外界环境特别是水的影响,半刚性基层随时间推移自身强度逐渐衰减,受荷载频繁作用抗疲劳变形能力下降。又由于半刚性基层破坏的不可恢复性,决定了这种结构要采取相当大的安全系数,同时,基于长寿路面的理念和交通长远发展的要求,对高等级公路基层厚度确定主张保守做法。现在高速公路采用的60-80cm结构总厚度太冒险。

温度变化 半刚性基层、沥青面层乃至土基都会随温度变化在结构内部产生温度应力,当应力聚集足够大时,结构出现开裂。

1基层温度变化

半刚性基层大都在高温季节施工,随着昼夜温差和季节温差的变化,结构将产生收缩,收缩应力大于结构承受能力时发生裂缝。裂缝的发生破坏了结构的整体性,材料在水平方向发生位移,随着车载的作用,横向位移加大,竖向也产生位移。基层材料的位移变化必然在面层结构引发应力,超过自身强度时,结构被拉裂。当基层和面层连接很好时,即出现由基层引起的同位置反射裂缝,当基层和面层连接不好时,在不一定和基层同位置的薄弱部位出现反射裂缝。由于材料温度系数和抗变形能力不同,基层裂缝不一定对应反射到面层。

2面层温度变化

主要是季节低温使面层产生的应力超过结构抵抗能力引发裂缝和温差变化造成结构疲劳累积,使终极应力超限引发结构裂缝。

超限荷载

路面本身功能就是为行车服务,理论上讲正常行驶的车辆不会造成路面结构的破坏。只有当超过设计的最大轴载和有限时间通过累积轴次超量时,结构才发生开裂破坏。

1超重荷载

在超限重荷载作用下,按连续理论设计的结构,理论上最下面结构层底部首先开裂。依次向上发展,直至面层开裂破坏。按光滑或半光滑理论设计的结构,理论上承载能力相对低的结构层底部首先开裂,按承载能力从低到高依次破坏,直至面层开裂破坏。超重荷载造成路面开裂和破坏是瞬时的、快速的、严重的、危险的。

2超量次荷载

没有理想的弹性材料,路面结构每承受一次荷载作用都会产生残余变形,短时间大流量的荷载势必加速路面结构残余变形的累积,变形达到极限时,结构随之出现开裂甚至破坏。 施工方式或工艺缺陷

施工方式和工艺选择对路面结构质量有很大影响,对直接引发路面裂缝的因素有以下情况。

(1)路拌基层施工方法造成层间素夹层; (2)基层分幅施工,间隔时间长造成联接部位薄弱; (3)边施工边通车使各结构层间及分幅连接部位薄弱; (4)压实功能不匹配造成面层过压; 构造因素

构造裂缝一是说桥涵构造物两侧裂缝。由于压实不够或处理措施不当,在桥涵两端出现开裂,开裂严重时,出现跳车或其他病害。二是指施工工作缝。构造因素引发的裂缝虽然难以避免,但在施工过程中要尽量采取有效措施减轻危害。

总之,造成沥青路面裂缝因素很多,除上述几项引发沥青路面裂缝因素外,还有如日照老化、冻胀春融、漏油污染、机械损坏等等,不再赘述。

第四篇: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裂缝防治

[摘要] 随着我国公路建设的发展,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这种结构形式被越来越多地应用到公路建设中,但是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的裂缝问题一至困扰着施工和养护单位,现就其裂缝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防治措施,供同行参考。

关键词: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裂缝防治 引言

我国高速公路目前多采用二灰碎石、水泥稳定级配碎石等半刚性基层,作为高速公路沥青路面的基层。半刚性基层具有较高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 使用年限长,承载能力高的特点,但半刚性基层最致命的缺点是收缩系数大,抗变形能力低,在自身的干缩、温缩及车辆荷载的反复作用下会产生裂缝,并将裂缝反射到沥青面层,另外沥青面层自身的温缩和行车荷载作用下的疲劳裂缝,成为沥青路面裂缝形成的两种主要原因。

1.裂缝类型 1.1横向裂缝

横向裂缝是与路面中线近于垂直的裂缝,缝宽不一,通常贯通整个路幅,沿路面大致呈均匀分布。横向裂缝通常不是由于荷载作用引起的,一般是由于基层或沥青路面的温缩引起。沥青混凝土和半刚性基层多在高温夏季和常温时施工,入冬后温度骤降,收缩过程中产生收缩应力(拉应力)如果收缩应力大于当时混合料的极限抗拉强度时,就会产生第一批温度收缩裂缝,路面开裂后应力重新分布,如果此时温度应力仍超过混合料的抗拉强度,则又产生第二批裂缝,应力再重新分布,直至温度应力小于或等于混合料极限抗拉强度时,裂缝的数量即停止发展。

1.2纵向裂缝

纵向裂缝是平行于行车方向的裂缝,纵向裂缝一般由基层反射、半填半挖路段路基差异沉降、面层施工左右幅摊铺冷热接缝引起纵向裂缝。

1.3网状裂缝

网裂是纵横交错的网状裂缝,相互交错的裂缝形成一系列多边形小块,缝宽 1 mm以上,缝距40cm以下,1m2以上。路面结构设计不合理,沥青混合料配合比不当孔隙率大,路面水渗入面层引起的水损坏,或沥青混合料在拌和、摊铺过程中不均匀,粗细集

料离析,使沥青与石料粘结性差形成网裂。

1.4龟裂

路基、路面总体强度不足,损坏初期形成网裂,在车辆荷载的反复碾压和剪切冲击作用下,沥青面层老化,缝距缩小形成龟裂。

2.裂缝的防治措施 2.1设计方面

2.1.1选用优质沥青做面层,保证沥青的针入度、延度等指标,在缺少优质沥青的情况下,应采用改性沥青,如沥青玛蹄脂碎石(SMA)混合料,SMA混合料具有良好的高温稳定性,低温抗裂性,使用寿命长等特点,是防裂路面设计时应选用的一项新技术。 2.1.2选择合适的沥青层厚度,当沥青面层较厚时,对半刚性基层有很好的保护作用,能够明显降低半刚性基层顶面遭受的温度变化,从而减少甚至避免半刚性基层产生温缩裂缝。

2.1.3采用密实型沥青混凝土面层,空隙率对面层的疲劳寿命有很大影响,密实型沥青混合料在使用中沥青老化缓慢,并可防止路面水的渗入,延缓裂缝的开裂。

2.1.4沥青混合料的集料应选用表面粗糙、石质坚硬、耐磨性强、嵌挤作用好、与沥青粘附性好的碱性石料。如所用集料呈酸性,则应填加一定数量的抗剥落剂或石灰粉,确保混合料的抗剥落性能。并尽可能使用人工砂代替天然砂。

2.1.5选用抗冲刷能力好,干缩、温缩系数小、抗拉能力高的材料作基层料。并应有合理的级配,在规范范围内,适当增加粗集料用量,减少细集料用量,尤其是0.075mm以下细料含量,这类细料比表面积大,遇水膨胀,失水后收缩变形大,是造成裂缝的关健之一。并通过加强碾压方式以达到嵌挤密实型水泥稳定基层,增加基层的抗压和抗折强度。 2.1.6一般选用初凝时间3h以上和终凝时间5h以上低水化热的32.5级普通硅酸盐水泥,不得使用快硬水泥和早强水泥。在满足设计强度的情况下,尽量减少水泥用量,可适当加入有助于提高早期性能的外加剂,减少水泥用量,水泥用量不应大于6%。水泥稳定无机结合料中水泥含量越大,其强度越大,但强度和刚性越大的混合料,收缩性能也越大,就越容易开裂。

2.2施工方面

2.2.1 路基填筑引起的纵横向裂缝,填筑时填料应尽可能用砂性土,路基应分层填筑,分层压实,同一水平层用同一种填料,边部应超宽填筑30cm,同一断面全幅路段应同步

施工。半填半挖路段填方横断面坡度大于1:5时应挖成台阶,台阶宽度不小于2米,填方路基应密实、稳定,压实度应达到设计要求。

2.2.2沥青混合料拌合时应控制好加热时间和加热温度,不使沥青老化,并适当增加碾压遍数,碾压时应配备双钢轮压路机和大吨位胶轮压路机搓揉挤压,使沥青混合料达到规定的压实度。

2.2.3沥青各层之间施工应尽可能连续,如施工不连续,各层间应洒粘层油,保证上下之间有良好的连接。另外应注意上、下层的施工纵缝应错开15cm以上。

2.2.4 施工时要严格控制摊铺机的摊铺质量,在一定程度上减少沥青混合料的纵、横向裂缝。沥青面层较窄时施工宜采用全路幅一次摊铺,如面层较宽分幅摊铺时,应使用新旧一致,型号一致的摊铺机梯队作业,确保热接缝。前后幅相接处为冷接缝时,应先将已施工压实完的边缘坍斜部分切除,切线须顺直,侧壁要垂直,清除碎料后,宜用热混合料敷贴接缝处,使其预热软化,然后铲除敷贴料,并对侧壁涂刷0.3-0.6kg/m2粘层沥青,再摊铺相临路幅。摊铺时控制好松铺系数,使压实后的接缝结合紧密、平整。 2.2.5严格控制基层含水量,根据天气和温度情况严格控制半刚性基层施工碾压时含水量,混合料的含水量不能超过压实需要的最佳含水量。水泥稳定碎石基层干缩应变随混合料的含水量增加而增大,施工碾压时含水量越大,结构层越易产生干缩性裂缝。因此在施工时,应根据天气、运距远近、运输车辆配置情况适当增加或减少拌和用水量。确保碾压时混合料含水量在最佳含水量范围内。

2.2.6半刚性基层碾压完毕,要及时养生,比较理想的养生方法是采用透水土工布覆盖养生,如基层在养生期得到了良好保水,始终保持湿润基层的质量稳定,裂缝将在一段时间内很少发生。

2.2.7做好透层和下封层(防水层)。基层养生结束后,将土工布收走,应及时洒布透层油,并在洒布透层油的基础上撒布3~8mm的碎石作为沥青下封层(防水层)。此时基层未受到污染,渗透效果较好,能使基层和面层形成一个整体,这样既能起到了很好的防水的作用,防止路面水渗入基层导致唧浆,又防止后期半刚性基层干缩和温缩裂缝的产生,避免裂缝在层与层之间传递,提高整个路面结构的疲劳寿命。透层和下封层作完后,应尽快铺筑沥青面层。

2.2.8切割横向预裂缝。在7天养生结束后,进行横向预裂缝的切割,每隔15m设置一条,切割深度为6cm-7cm,缝宽≯5mm。切割完后清洗余浆,晾干后立即用沥青灌缝,防止雨水的入侵。在沥青面层摊铺前,对切割的预裂缝顶面用1m宽的土工布进行覆盖,进一步预防裂缝的反射。

2.2.9基层料拌合控制。目前基层料拌合均采用大功率为连续式拌和站拌合,其产量的增加只是单纯地增加了拌和电机的功率来实现的,拌和时间并没有相应增加,宜将拌和站的产量设定为额定产量的80%进行生产,以便有效地控制混合料的拌和均匀性,减少混合料成型后因不均匀性造成内部受力不一致而产生裂缝。同时,还应定期对水泥控制系统和水量控制系统进行专项检查和校核,防止出现水泥含量和含水量不稳定。 2.2.10选择有利的季节或时间进行基层施工,冬天气温低于5℃,一般不能进行基层的施工,施工最好选择在年平均气温时进行,此时气温变化不大,结构内温度应力较小,基层不易发生热胀冷缩现象。

3.结束语

半刚性基层损坏后没有愈合的能力,且无法进行修补,除了挖掉重建,别无他法,这将对沥青路面的维修养护造成很大的困难。只能在早期设计和施工中加以防治从而消除或减少来自基层的反射和沥青面层自身的裂缝数量,延长路面使用寿命、提高路面服务水平 。 参考文献:

交通部公路科学研究所.《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规范》(JTJ034-2000).人民交通出版社,2008,6 作者简介:姓名:徐仲赟 单位:平凉公路总段高等级公路养护管理中心

邮箱:529631661@qq.com 电话 13830356828

第五篇:沥青路面裂缝修复技术论文

一、沥青路面裂缝的分类

按照国际上的一般认识,沥青路面裂缝大体上有以下一些类型。

1.横向裂缝主要包括温缩裂缝及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的反射裂缝。

由于路面收缩的主轴是纵向的,因此,低温产生的裂缝大多是横向的,而且几乎是6m—10m的等距离间隔。裂缝的出现往往就是沥青路面损坏的开始。随着低温循环的影响,裂缝将会进一步的扩展,导致路面工作状况恶化。

2.纵向裂缝及网裂分为自上而下的表面裂缝和自下而上的疲劳裂缝。

3.块状裂缝。

4.边缘裂缝。

5.沉降或沉陷裂缝。

6.构造物接头裂缝。

各类裂缝的成因是非常复杂的.由于成因的不同裂缝在路面结构的垂向深度相差较大,很多专著已有详细论述,

同时也在防治措施方面做了很多研究。

二、工程概况及施工要点

我段管养的南洛线和许南线出现最多的就是网裂,Z760线K0—K18是武警修的一条路,由于路面沥青厚度小于设计厚度,所以导致路面出现网裂。我段最近正在采用路面封缝材料对上述两路段的裂缝进行了封缝处,经过反复试验效果较为明显。施工配置除安全设施外,仅需1个工人,加热设备靠1台煤气罐即可。施工要点如下

1.清洁缝边路面的灰尘、脏物和松散的沙子。

2.根据缝宽确定截取封缝带宽度,准备好封缝带。

3.用喷灯或喷枪将封缝带加热,沿裂缝位置将封缝带紧贴于缝口,加热的温度以其表面变得油滑即可。

4.为了克服封缝带与原路面的色差影响观瞻效果。可在封缝带未完全冷却时在其上面撒一些细砂、细泥或粉煤灰。5.当裂缝宽大于20mm时,首先用普通材料填满特大缝大约至缝宽1.5倍的高度。即填充料至缝面的距离大约是缝宽的1.5倍。把大缝封缝料熔化后浇在缝里,并加入适量干净的碎石料,如此反复直到缝满,这个过程要进行人工捣实。再在其上贴封缝带:当裂缝小于10mm时,可直接贴封缝带:当裂缝间于10—20mm之间时。应用细砂进行填实后再贴封缝带。

6.施工现场应做好交通管制,确保施工安全。

三、结语

1.南洛线和许南线本身均是一条质量优良的公路.主要质量指标均满足规范及设计要求。目前路面出现一些裂缝,由于裂缝涉及路面结构层及路基的垂向深度较大。有的路段还因为路基的沉降固结未彻底完成造成的纵向裂缝,常规的处理方法造价高、对交通影响大且不彻底,用封缝带进行封缝处理确保雨水不下渗。效果较为明显。

2.采用封缝带进行路面裂缝材料进行预防性养护,延长了路面使用寿命,具有很好的社会、经济效益。

3.采用封缝带进行沥青路面裂缝处理,提高了营运公路的服务水平,减少了养护对交通的干扰,尤其是养护便捷简单,对养护管理决策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上一篇:礼品礼金管理办法下一篇:联盟加盟合同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