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个人先进事迹

2022-06-25

第一篇:创业个人先进事迹

巾帼创业标兵个人先进事迹材料[精选]

谁说女子不如男

——顺河镇永顺服装公司经理郑学玲先进事迹汇报材料

“将花生卖给郑学玲、价格高、不赊账。”“到郑学玲的公司打工工资高。”每当听到这些话时,我的心里有说不出的高兴,但同时,也有些许酸楚——我经历了多次不平常的创业历程,走到今天可不易啊!

顺河镇王滩、谢圩两村紧邻淠河,地势平坦,土地肥沃,是天然的“菜园地”,非常适合种植辣椒。2001年,王滩村被裕安区政府定为“绿色蔬菜种植示范基地”,还为王滩辣椒注册了商标,王滩辣椒随之在全省都有了名气。开始时,种植辣椒的农户并不多,收获的辣椒被当地小商贩运到六安、合肥等邻近城市销售一空,价格也相当高,农户和商贩都赚了。这时,我也加入了销售辣椒的行列。此前,我和爱人是靠拉着架子车卖大馍养家的,虽赚不了大钱,但每天的收入还不错。由于我爱人不识字、没文化,辣椒的买、卖只能靠我一人负责。虽然累得够呛,可也为家庭带来了是收益。

价格高、销路好,刺激了农户种植辣椒的积极性。2001年,王滩、谢圩两村辣椒种植面积不足百亩,到2003年,猛增到1200亩,产量从当初的约70吨,猛增到1000多吨。一下子有这么多辣椒让农户和商贩们措手不及。周边城市的辣椒市场已经饱和,农户的辣椒滞销了。连续一周,两村的农户没卖出去一车辣椒,这让他们欲哭无泪。我看在眼里,急在心里。难道让农户的投入就这样打水漂了?我是在这块土地上长大的,是这块土地养育了我,是这块土地赐予了我财富,现在我能为她做点什么吗?我大胆地决定:联合其他收购商,大量收购辣椒,运往外省。开始,没有一个人同意。他们认为运往外省路途遥远,辣椒不易保存,怕颠簸,还不知销量如何。更有甚者,说:“一个女人家,会做什么生意”。我是个不服输的人,也是个有责任心的人,难道就眼睁睁看着老百姓惨遭损失?后来在我的再三劝说下,他们才勉强同意尝试一趟。经过商讨,我高价收了一车辣椒去了上海。这一趟,给了我当头一棒。辣椒运到上海后,我租了两间民房,刚卸下货,雨就哗哗的下了起来。过了整整一天,没卖出一斤辣椒。我纳闷了,这是为什么呢?原来,我不了解行情:上海人是不吃辣椒的。我看着满屋已腐烂的辣椒,哭笑不得。仅这一趟,血本无归,赔了整整一万五千元,这在03年可是个不小的数目。回来后,我泄气了。但当看到农户满地的辣椒时,我不忍心让他们绝望,于是,收购,继续收购。连续二十天,农户们终于卖光了辣椒,可我却亏了15万元。塞翁失马,焉知非福?为此,我赢得了农户们的信任,也赢得了外省的销售市场。在此后几年的销售中,我想农户所想,急农户所急,农户提高了收入,我也逐渐成为了当地的销售大户。 淠河两岸,拥有面积巨大的沙土地,虽不肥沃,却是种植花生的好地方。这特有的资源为生长在这块土地的人们带来了极大的收益。从2004年起,我充分利用辣椒的销售市场,做起了花生的销售。为了有稳定的资源,我采取了“订单”模式,以保护价收购农户手中的花生,让种植户无后顾之忧。他们说:“将花生卖给郑学玲,价格高,还从不赊账,真是我们的保护神,我们的财神”。听了这话,我觉得我有责任这么做,有责任带领大家一起致富。

花生不比辣椒,它易储存。当销路不畅时,我将花生储存起来,进行精选加工再择机销售。这几年,外出务工的浪潮汹涌,年轻人都外出了,家里只剩下老人和小孩了。小孩子上学了,老人们干什么呢?精选花生,他们就有了用武之地。我的用工广告一出,他们就蜂拥而至。年轻小的50多岁,大的70多岁,七八十人,好不热闹。他们在谈笑中挣取了生活费、零花钱,他们不再向子女伸手要钱了,也不用再看不孝子女的脸色了,也不再去打牌赌钱了,他们的脸上时时洋溢着笑容。虽然我的成本提高了,却能为构建和谐家庭、和谐社会出份力,做点贡献,不亦乐乎!

通过十几年的摸爬滚打,也经历了不平常的创业历程,虽然历经艰辛,但也得到了较丰厚的回报,既赢得了老百姓的口碑,也使我在商业上站稳了脚跟,谁说女子不如男?!

去年秋天,我从报纸电视上得知,南方沿海城市出现了用工荒,很多企业招不到员工,致使有的企业停产甚至关闭。原来,这些原本在南方城市打工的人,都回到了家乡,自己创业了。再看看我镇的周边,一座座工厂企业拔地而起,厂房内机器轰鸣,人声鼎沸。我的心扉豁然开朗:我何不创建一家公司,让自己的创业上一个新台阶呢?一天晚上,我和爱人谈起了心。当我说到很多乡亲为了改善生活,纷纷选择外出打工,那些留在家里的老人和孩子非常可怜时,我和爱人的心久久不能平静。我们能做点什么吗?这时,旁边的女儿说:“我家的房子多,开个服装厂怎么样?这样乡亲们就不要外出了,孩子们也不再是留守儿童了„„”

郁积在心头的结就这样打开了!经过考察,筹备,由我担任经理的“永顺服装公司”于今年一月八日挂牌成立了。在招工时,我充分照顾家乡的乡亲们,他们有无操作经验均可。因为我专门请了技师为他们免费进行培训。同时,我还招了三名残疾员工,让他们能够自食其力。现在,我们的服装公司有员工76人,今年已创产值600余万元,实现利润100余万元,上缴税收70余万元。目前,公司正以良好的势头蓬勃发展。

今天,我站在自己的公司门前,听着厂房内轰鸣的机器声,心里充满着对未来的憧憬„„

(顺河镇巾帼创业标兵、致富带头人)

第二篇:个人创业致富事迹材料

我叫xxx,今年30岁,xxx人。自2005年高中毕业到兰州一家玻璃厂打工,到2009年自己在白银开办春风玻璃店,2013年创办盛兴门窗厂和建立锴泽装饰公司,自己走过了一段艰辛创业风雨路程,取得了创业的丰厚回报。也为村民创业致富起到了很好的带头作用。

一、不甘贫穷,立志创业。

我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农家子弟。1984年10月出生在xxx。自小家境贫寒,父母仅凭务农供养我们兄妹三人读书,生活十分贫困。2005年高中毕业后,为了不给家里增加经济负担,我放弃了读书这条路,独自一人来到xx打工,一年到头,辛辛苦苦,仅能维持生活的温饱,打工3年没能为父母减轻负担,反而使他们更加操心。我不甘心就这样一直混下去,心里也萌生了创业的念头。2009年我下决心回到白银创业,通过多种途径进行市场调查,我发现当时白银买了新房装修的人很多,但用玻璃装饰的人比较少,就抓住机会,将自己的创业项目锁定在自己打工比较熟悉的玻璃加工上,并向亲戚朋友筹借了2万元开办了xxx。经过几年的打拼,现在玻璃店的生意红红火火,也解决了本村4名剩余劳动力的就业问题。

二、努力创新,艰辛创业。

俗话说:万事开头难。玻璃店开办之初,我也走过了一段艰辛之路。刚起步时,只有我一个人,我既是玻璃装潢宣

传员,又是加工工人和搬运工。每天都是早起晚睡。虽然吃了很多苦,但由于自己辛勤劳动和踏实苦干,再加上人们对玻璃装饰的不断认可,经过三年多的艰苦努力,自己取得了创业的成功,也积攒了一些资金,为了将玻璃装饰得到更好的推广,成立了xxx公司,使自己的玻璃装饰得到了更好的发展,并结合玻璃装饰创办了xxx,业务范围也得到了拓展,发展空间更加广泛了,收入也不断地增加,同时也为我村的3名剩余劳动力提供了就业的机会。

三、富而思源,勤俭创业。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经过四年的探索与磨练,我的创业项目有了一定的基础,也得到了大家的认可,挣得钱也多了。但我心里知道,我能有今天,不仅仅是个人吃苦闯出来的,更是社会各界关心、帮助得来的,是家乡的百姓群众支持得来的。赚到了一点钱,不能高傲,而是要富而思源,把有限的钱用到扩大再生产上,用到支援家乡建设上。于是,我开始了自己的计划,先是发动我村的村民成立了xxx,利用我创办的盛兴门窗厂加工的有利条件,帮助村民建起了2座储藏农产品的冷库,解决了村民农产品收获后无法储藏贱卖的问题,使村民的农产品能够卖到更好的价钱,从而增加农民的收入。也正因如此,2013年底,我被村民选举为xxx。作为一名创业成功的青年,作为一名xxx,我感觉自己肩上的责任大了,带动群众致富的劲头也更大了,下一步,我将在自己成功创业的基础上,带领群众拓展冷库的建设面积,发展蔬菜瓜果生产基地,为农村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应有的力

量。

我深知,今天取得的成绩,只是明天事业的一个基点,只是人生中的一小步。在今后的生产经营中,我一定会高举“青春创业”的旗帜,勤勤恳恳,兢兢业业,为家乡的发展做出更多的贡献。篇二:创业致富明星事迹材料

“创业致富明星”事迹材料

------是------街道北张村一位普通的村民,现为昌乐祥光塑料有限公经理。2012年1月份,街道“树模范典型,建文明------”活动,经层层推选被街道党工委、办事处评为“创业致富明星”。

说起------同志的致富路,是从他种植蔬菜和西瓜大棚开始,由于他聪明勤奋,成为村里的种植能手,周围村庄的农民经常向他讨教种植技术,他都毫不保留地传授。随着种植蔬菜的面积增加,瓜菜销售成了难题。他针对这一难题,加入到了运销瓜菜的行列。由于信息闭塞,外地客房少,很多瓜菜还是很难卖出,特别是西瓜成熟旺季,西瓜拉不出去,眼看西瓜烂掉,瓜农们只得伤心落泪。于是他决定到外面闯一闯,拉上一车西瓜去了上海。吃了他送去西瓜的上海市民,都说昌乐的西瓜皮薄瓤沙,个头匀称,格外脆甜,到市场上到处寻找昌乐西瓜。于是上海果品市场上的瓜商主动和王去联系西瓜价格,要求带汽车到昌乐尧沟割瓜。他乐此不疲,带着上海的客户深入田间地头挑选割瓜。因为是种植行家里手,对西瓜的生熟程度,甚至哪块地里的西瓜脆甜,他都心能心知肚明,这也是外地客户所需要的,他还把客户安排在农里吃住,视客户为亲人,用一片诚心打动了上海客户的心,从上海来拉瓜的客户越来越多。由于他的信誉度高全国各地的客商也与他建立了合作关系,为------西瓜的销售做巨大贡献,他也由此走上了致富之路。

从2000年起,尧沟镇以及周边地区的大棚瓜菜产业化程度已经非常高,形成了巨大规模性,并形成了专业的劳务、竹竿、肥料、种子、农膜等生资市场。面对农膜巨大

------同志致富不忘乡亲,村民谁有困难,只要走到他的门里,基本都是有求必应。哪位村民想上项目,他都是积极地出谋划策,利用自己的人脉资源和资金渠道,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篇三:创业致富事迹材料

创业致富事迹材料

xxx原来在一家私营企业打工,每月的收入也不错。但是,在2008年的八月份,他的思想发生了转变。他认为在私营企业里打工,把自己最好的青春都浪费在了别人的事业上,而自己将来只能是维持着温饱,没有一份真正的自己的事业。

于是,在2008年的8月份,他开始着手想着自己应该开创一些自己的事业。他看见农村现在大部分的年轻人都出去打工,家中撂荒地特别多,而现在保护地生产是政府大力提倡,大力扶持的产业。他好像看到了自己创业的方向。目标确定好了以后,他说干就干。先后和村里的几个老大哥合计在组里的旱田里建暖棚,大家也都有这个想法,可是没有人出头联系。也形不成规模。于是,蒋立勇说,这个大家放心,我出面联系土地串换,大家准备跟我好好干吧。他在本组的十二天地中规划出了一块地,大约有三十多亩,挨家做地主人的工作,把大家的工作做通以后,就每家签订了一份协议,承包下了土地以后就开始建暖棚了。习惯了在企业中坐办公室的他,在建棚中吃尽了各种苦头。八月份是一年中最热的季节,他本人很胖,一百八九十斤的身体在酷暑中挥汗如雨。早晨,天不亮就来到棚里,休整后坡,山墙,一锹一锹的挖土,一锹一锹的堆砌;中午,骄阳似火,刺眼的阳光照在身上就像用刀子在身上割,身上的皮晒脱了一层又一层。傍晚,毒辣的阳光稍微收敛了一点,蚊子又铺天盖地的拥上身来。经过半个多月的艰苦努力,棚终于有个模样了。看见平时习惯了上班下班,每天生活的很悠闲的他,能这么吃苦,在他的带领下,大家也都起早贪黑,比着干,先后建起了七个高标准的暖棚。棚建好了以后,紧接着就要起垄,栽苗,他的腰不好,长时间的哈着腰干活,腰疼的受不了,他就跪在垄沟里,一棵一颗的栽苗,劈叶子,除草,每天下来都是腰酸背痛,有的农户在生产过程中因为不懂技术,他就主动联系邻村的有经验的技术员定期到棚里指导管理,每天在忙完家里的活以后,还要到其它棚里随时了解他们的情况,保证在自己的带领下大家都能共同致富。篇四:退伍军人创业致富带头人典型材料1 退伍军人(民兵)创业

致富带头人典型材料

创业路上 退伍军人勇当致富带头人

记***镇退伍军人创业致富带头人 *** ***,男,汉族,现年33岁,***镇**村人。由于早年家境贫寒,年轻的***只接受过初中教育, 1999年12月入伍,在解放军77156部队服役,在部队期间刻苦努力,期间就读成都军区职业中专。2001年12月从部队复员回家。

一、军旅生涯收获知识和体魄

13年前,年仅20岁的***由于家庭贫困辍学在家。20岁那年,怀着青春的梦想,他步入军营,分配到解放军77156部队,凭着勤学苦练,当兵期间他就在军区2次荣获“优秀士兵”称号。两年的军旅生涯让他认识到:“现代军队需要的是有文化的技能兵。” 2年的军旅生涯,练就了他一身结实的筋骨。复员后,他回到**村,当看到家乡还是那样一个闭塞的小山村,家乡依然贫穷如故,他决定在家乡干出一番事业。

二、荣归故里,勇当致富带头人

退伍后,他依然发扬刻苦、勤劳的风格,但很长时间他都不知道如何创业,通过从书报上寻找信息,他看准了发展洗车场这条致富之路。在镇党委、政府的鼓励和帮助下,下决心依靠经营个体,先后开办了日杂货店、洗车场,成为远近闻名的致富能手,如今,他的杂货店、洗车场生意十分红火,应接不暇,收入颇丰。在他创业致富事迹的影响下,他的事迹不仅仅是对个体经营行业起到带动作用,很多社会青年都从他的创业事迹中也看到了希望,找到了动力。如今,群众收入不断增加。取得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丰收,成为退伍军人(民兵)致富带头人。他用自己的热血青春和辛勤汗水在家乡这片土地上奏响了一曲动人的致富之歌。在他的带动下,全村十多户农民大力发展个体经营,他也从一位年轻的退伍军人一跃成了当地农民增收致富的领头雁。

自从他认准了经营个体这条路,就开始埋头苦干。他每天早出晚归,白天在洗车场搞好管理,晚上努力学习科技知

识,增强致富本领,经常就在洗车场里挑灯夜读。他并四处拜师学艺,并通过报纸、杂志、上网等各种途径了解最新的资讯。先后摘写了二本厚厚的读书笔记,全面掌握个体经营知识。就这样,他靠自己勤劳的双手,灵活的头脑,走上了脱贫致富的道路。日杂店、洗车场的规模也越做越大,成了一个名副其实的经营个体多面手,掌握了多门技术,取得了良好效益。

勤于服务,带领广大群众共同致富。在稳步发展的过程中,他并未就此满足,因为他有自己的创业理念“光自己富不算富,必须在自己富的同时,带动和帮助一批贫困人员脱贫致富,走共同发展,共同富裕的道路”。因此,他将学到知识结合自己经验,摸索出一套简便易学的技术,向村民宣传党的富民政策,爱国爱党观念,教育村民加强团结,维护社会稳定,靠自己的双手致富。通过他对群众正确引导,***村现在从老人到刚毕业学生几乎人人都具有依靠科技致富的理想,带动了群众积极发展生产的自觉性。并带头做示范,短时间内就突破了经营个体,收到很好的经济效益。在他的带动和帮助下,该村先后有十多户农民从事个体经营,走上了勤劳致富的道路。如今,他对自己的致富窍门并不保留,经常给其它个体经营提供技术帮助和信息指导。在个别个体经营资金困难时,他根据情况一次性借给贫困户为启动资金,还挤出时间手把手示范指导,传授经验,并帮助找销路。如今,乡亲们致了富,一谈起他,感激之情溢于言表。近两年,全村涌现出10户个体经验户。

现在,他已成了***村农民的主心骨,农户有什么问题都愿向他请教,而他也总是毫不保留地教会别人。他总是说:“因为年轻,我们一无所有,因为年轻,我们拥有一切!一个人富了不算富,大家富了我高兴,每个人活着的意义各有不同,谋生的手段也各有千秋,不管你采用什么样的谋生手段,都应当尽力为国家、为民族、为贫困群众做一点有益的实事,这就是我干事业的基本思路”。

勤于学习。在世界快速发展的今天,为了更好地激励更多的人来关注社会的发展、关注贫困人口,为地方经济的发展献计献策,积极贡献自己的力量。当你步入***村时,会

发现村里处处充满生机,群众人人洋溢笑容,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呈现在眼前:绿树成荫,水泥路铺到家门口,人民群众安居乐业,经济发展蓬勃向上,社会生活井然有序,该同志在复员回家的这些年里,他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通过自己在个体经营上的不懈努力和不断的进取,成为了带领村民脱贫致富的领头雁。

作为一名普通的公民,把自己的知识、技术、财富奉献给了***村的父老乡亲,他的所作所为是人们有目共睹的,在老百姓们的心中,他是一位品德很高尚人,在他的带领下***村将走向更加富裕。篇五:青年创业致富带头人事迹材料1 青年创业致富带头人事迹材料1 张少勇是**镇白马湖村的一名青年村民,现任白马湖村副书记、村两委委员,2011年至今在宁夏大学继续教育学院中宁函授站深造大专学历。

张少勇是一名思想解放,头脑灵活的新农民,在别人都不太认发展果树种植业的时候,他早早便开始了规模化的枣树、苹果树种植业。目前,他拥有农田约30余亩,其中果树面积20余亩,近10亩水稻,年产红枣5万多斤,年产苹果10万斤,每年收入在20-35万元之间。张少勇多次获得县、镇各种表彰奖励。2000-2002年连续三年被评为优秀共产党员,2010年被评为**镇优秀村委会主任等。

张少勇不断地解放思想,大力发展枣树、苹果树种植业。白马湖村是传统的枣树、苹果树种植村,村民们都是守着老经验老传统在种树。但是张少勇却觉得要想将果树种植发展的更好,必须学习新技术,引进新品种,总结新经验。在引进新技术和新品种过程中,他收到了不少阻力。新品种的销路和受益不确定,新技术的使用和成效是未知的,但新品种、新技术的使用成本确实很高的,如果引进不善,则果树会成长受到影响,甚至减产死亡。可是他却是一个思想解放,敢想敢干的一个人。他充分利用全县大力调整种植业结构的有利时机,借着全县大力发展种植业和各种惠农富农政策的实施契机,他自掏腰包,到其他地方学习先进的技术和经验,率先带头学习新技术,引进新品种,总结新经验,为全村农民带了个好头。果树种植投入很高,通常都要3-4年的时间才会有收益,而且每到果子成熟时候,劳动强度都很高,用人成本也很大,他总是不怕苦、

不怕累、不怕风吹日晒,努力尝试新技术,呵护新品种,探索提高果树产量和收入的各种方法和途径。功夫不负有心人,新技术很有成效,新品种的果子品质和产量都比较高,经过他的认真总结,也有了更好的果树种植经验,产量和收入节节攀升。

张少勇不断总结和传授种植经验,努力为村民提供服务。通过几年的不断努力,如今,他已经是白马湖村的种植大王,青年致富的领头雁。致富的同时,他没有忘记为乡亲们做些实实在在的事情。如本村的几家种植户的树木全由他免费指导和修剪,本村和外村的种植户来求他帮忙,他总是很热心地帮助他们,并无偿地提供技术服务。几年来,共为群众讲解技术问题近百次,到村民家中提供服务四十多次,及时进行果树病虫害防治,做到及时准确,坚决防止病虫害导致的减产。在这方面,镇党委给予了他大力支持,镇农业服务中心工作人员经常到他的家中和果园无偿提供技术咨询,使病虫害防治工作及时准确,保护了种植户的经济利益。他的果树种植业做好了,他也不忘记本村其他村民,他主动积极的指导其他村民的果树种植,免费将自己学到的新技术、新经验传授给其他村民,还替他们免费嫁接新品种,带动其他村民一同增收致富。在他的带动下,村民们也开始主动积极的学习果树种植技术课程,张少勇也经常指导指导村民技术问题。为了更好地解决自己和村民们的红枣、苹果的销路问题。他积极联系客户,发布信息,寻求镇领导帮助,提高了果树的经济收益,收到了村民的一直夸赞。在镇领导大力支持下,他通过贷款和土地利用方面的好政策,进一步扩的了种植面积,成为当地青年创业致富第一人。现在,他拥有枣树16亩,亩产3500斤,苹果树5亩,亩产2万多斤,水稻7亩,亩产1000余斤,每年收入在20-35万元之间。

张少勇是一个懂得感恩、懂得奉献、有强烈责任心的人,他主动积极参加镇村各项活动,

到村任职后,任劳任怨,主动奉献,为民服务,现在他是白马湖村村支部副书记、村两委委员。在工作中,他一直本着吃苦耐劳、恪尽职守、爱岗敬业、任劳任怨的宗旨,在自己的岗位上默默的奉献着自己的青春和热情。对待村民,他总是热心诚恳,同时遇到困难,他总是积极伸出援手。一直以来,他与村民相处甚是融洽,深得村民信任,被大家当作知心人,贴心人,谁碰到困难都愿意找他倾诉,让他帮忙解决。 张少勇一直都非常重视知识和技术的更新和学习,他一直相信,知识改变命运。他不断加强思想道德素质培养,在党组织开展的各项文化活动和理论学习活动中,他积极上进,努力向党组织靠拢,积极参与党组织的各项主题活动,自觉履行团员的义务,遵守各项规章制度,完成党组织交给的任务,发挥党员的模范作用,尽到一个党员应尽的责任。认真学习党的十七届四中、五中、六中全会和“两会”精神,不断提高自己,充实自己,坚定政治立场,牢固组织观念,改进思想作风。特别是通过参加“爱党爱国、明礼诚信、邻里和睦、尊老爱幼”等民风建设活动、创先争优活动、3.5学雷锋青年志愿者服务活动等,更进一步提高了奉献意识和责任意识,加强了对中华民族优良传统和作风的继承和发扬,加深了对团组织工作的宗旨的认识,进一步提升了自身的道德修养,不仅成为了一名优秀的共产党员,而且也起到了模范带头作用。他还通过自身努力学习,自2011年开始,在宁夏大学继续教育学院中宁函授站深造大专学历。

第三篇:创业致富个人事迹材料

她,是一名普通的农家妇女,22年一直坚守着创业致富的梦想,虽历经众多坎坷,但从未停过创业的步伐;

她,干过冷饮批发,贩过鸡蛋,还搞过铲车生产„„面对千变万化的市场,敏感地捕捉着一个个行业的商机,不断摸索着、前行着;

如今的xxxx皮肤颜色有点深,可年轻时也曾美丽过。嫁给丈夫xxxx时,朱家较为贫寒,连第一次访亲时的家电,还是公婆为撑脸面而向亲友临时“借”的。面对这样一个家境,她没有抱怨,而是和丈夫xxxx一道不断探索着致富门道。xxxx年,她和丈夫东挪西借,凑足4万元建起了半间房屋大的活动“冰箱”,做起了冷饮批发生意,兼代储存牛肉和羊肉。

天道酬勤,xxxx夫妇的汗水换来了业务量的不断扩大。后来,建起了30吨储存能力的冷库,成为全市三大冷饮批发商之一。那时农村用电还紧张,三夏大忙期间经常停电,可冷饮一旦保不住低温就会融化。为此,她又专门添置了一台柴油机,一旦停电就立即加足马力发电,确保冷库正常运行。

冷饮批发,每年就5至8月份的

四、五个月时间,其他月份除了种好田,干什么?闲不住的xxxx就冬天贩卖鸡蛋,春节前还到集镇农贸市场卖对联。随着农村超市的增多,xxxx的冷饮批发生意越来越冷清,甚至出现亏损。“任何行业都有盛衰,关键要看准其趋势,适应其变化,抓住其先机。”这是她多年闯荡市场的心得之一。xxxx2年,忍痛将几十万元的冷库当做废铁卖了,放弃经营了10年的冷饮批发生意,搞起了铲车加工。没想到,由于技术不过硬,发往东北的两批货质量不合格,一下子亏了10万元,使生产经营陷入困境。xxxx4年,苦撑不下去的xxxx夫妇再次连续几天茶思不香、彻夜未眠。“东方不亮西方亮”,看准农业机械化的发展新趋势,当年xxxx夫妇就多方筹资12万元,购买一台收割机,当起了走乡串村的麦客。后又投入24万元,添置了一台新式收割机。36万元,那两年可到城里买一套面积较大的商品房,可在xxxx看来,购置房产将使资金固化,而投入经营则能生钱并增值。

与一般农民创业者不同的是,xxxx夫妇还逐渐学会了“发明创造”。收割机因缺油突然在田间熄火怎么办,学过机械、干过车工的其丈夫xxxx想法设法在收割机上加了一个副油箱,及时补充用油,确保了抢天时收割到位。xxxx年,夫妇俩投入50多万元搞起了物流运输,将米厂的稻糠送到相关企业,用于生物发电。他们在米厂发现了一桩怪事:灌装一袋稻糠劳务费50元,但由于又脏又累,几乎没有人肯干。没多久,xxxx就在收糠的卡车上装上了风机,进行抽吸上货,一下子解决了这一难题,引得我市和周边的米厂纷纷效仿改革。

“创业不仅要看准时机上,也要适时放手。”随着这几年农业机械化的发展,农村收割机日益饱和,机手收入逐渐下降。2012年,xxxx当机立断,将收割机卖掉。不过,一直闲不住、不甘于在家养老的她,又思考着如何独自开拓创业新门类,与丈夫的物流业务交相辉映。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农村外出务工人员不断增多,在家种田的多为老弱病残,即使有力气拉板车卖粮,也需走上好几公里。“别人的难处,就是新商机。粮库经营,前景看好!”思路即成,立刻付诸于行动。当年4月份,总投入近30万元的粮库基建动工,5月份就竣工。短短28天里,她几乎没睡过安稳觉,人瘦了一大圈。粮库建成开市后,她一个人干几个人的活,每天上午6点多就开秤,一直忙到天黑。得知谁家运输卖粮困难,就上门收购;收下的粮食,则一小推车、一小推车地运进粮库。

有付出总有回报。由于公平买卖、保护价收购,再加上对顾客总是笑脸相迎,xxxx的粮食收购生意很快就走上了正轨,覆盖了本镇及张桥镇、河失镇的部分村,并开始盈利。 xxxx有句俗语:八派命不怕死来做。多年来,xxxx经常眼睛一睁,天亮忙到天黑,即便如此辛苦,但她一直尽心尽力孝敬公婆。

命运要靠自己掌握,只有不断努力,才能摆脱困境、获得成功。为此,xxxx时常对亲友们说,贫穷并不可怕,关键要将脱贫致富作为谋事创业的动力和压力,不断追求、创造财富。对于身边想创业的亲朋好友和村民,他们夫妇总是尽力相助。在其夫xxxx的物流公司,有个来自安徽的年轻驾驶员,有车子、想创业,但没门路。xxxx夫妇俩就将部分物流客户交给他,让其单干。

创业动力,来自贫穷逼迫;创业艰辛,充满酸甜苦辣。

第四篇:农村创新创业人才个人事迹简介

袁亮亮,男,中共党员,孟津县平乐镇金村村人,祖祖辈辈生活在农村。随着打工经济的兴起,袁亮亮始终不忘入党初心,决心做回归家乡,立志做兴乡兴农的带头人。根据对农村形式的分析,袁亮亮对农村因劳力短缺和家庭联产承包对推进现代农业形成的制约有着切身的体验,认定农村以土地流转、集约经营为主的现代农业改革势在必行,看准组建农机服务专业合作社与组建家庭农场相互依赖,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必然性和光辉前景,毅然将自己多年经营的积累作为投资,组建了农机服务专业合作社——孟津县亮阳农机服务专业合作社,并坚持严格按照合作社章程进行专业化管理运作。

亮阳农机专业合作社于2017年成立,是一个以社员为服务对象,依法为本社成员提供农作物收割、播种、犁地、秸秆还田农机服务为目标的农机服务专业合作社。合作社成立以来,在各级党委政府和农业部门的领导和支持下,通过规范管理,优质服务,规模不断扩大,效益显著提高,显示出良好发展势头。截止目前,合作社已拥用收割机3台、玉米收割机1台、拖拉机6台、旋耕机6台、直播机2台,合作

社成员20多人。服务范围覆盖孟津县、偃师市内多个乡镇,在生产一条龙服务上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在服务的收费上,合作社本着让利于民的原则,每亩节约农民生产成本60多元,对比雇请劳动力人工操作每亩节约生产成本120多元。同时,为农户节约劳力约3万个,增加打工创收。亮阳农机服务专业合作社在加推农业现代化进程中发挥着重大作用。建设现代农业必须实现集约化经营,农机服务给农业带来的便利、高效、高产,可促进农民自觉进行土地流转。亮阳农机服务专业合作社在孟津、偃师及周边均享有很好的口碑。

第五篇:创业之星候选个人事迹材料2篇

第一篇同志在创业发展的道路上积极参与党组织学_,于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多年来,带领农户新发展桑园千余亩,但由于市场经济、原丝绸公司经营不善等影响,蚕业生产不断下滑,为稳定蚕桑产业,等31人于年1月发起创办了县乡蚕桑专业合作社,任合作社理事长。依托合作社有组织地开展技术培训和生产发展,从而更加稳定,有利于增加农户经济收入,更好地发展壮大蚕桑产业。合作社现已有在册社员200余户,在此基础上,他不断开拓进取,积极响应政府号召,在扩展蚕桑产业的同时,结合实际自然资源优势,发展优质核桃等果品种植,利用成熟的林下立体种养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大力推广桑园、果园林下养鸡,种草养兔、养牛,增加了农户增收渠道,大大降低种养业风险。通过利用桑园林下养鸡和桑园种草养兔,年出售优质土鸡1万只,出栏商品兔2万只,仅此两项可增加销售收入200万元以上,年人均纯收入增加400元,走出了一条立体生态循环的绿色经济发展路子。身为共产党员、村干部,近年来更是不遗余力为群众发展致富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积极争取、出谋划策,在乡党委、政府及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和群众的积极配合下,村从一个乡最偏远、海拔最高、村民贫困、基础条件差的落后贫困村,变成了远近闻名的先进村。自来水厂建设顺利实施,村民很快会喝上安全的自来水;等通过协调争取,全村70%的村民安装上了天然气;电信网络有线宽带已是社社通,村民足不出户就可知天下;村内已实现通路、通电、通水、通气、通网络五通。新村建设已于年通过上级部门验收。所做成绩也得到了各级党委、政府的肯定,先后于年6月被中共县委评为“双创双争”学_标兵;年6月被中共县委、县人民政府评为“第九批县拔尖人才”;年4月宜宾市人民政府授予“宜宾市劳动模范”。第二篇回乡后在村三组办起了一个常年存栏12000只的蛋鸡养殖场。对于养殖来说,他是个门外汉,旁人也对他指指点点,认为一个从来没有饲养过一只牲口的毛头小伙子能把鸡养好。养殖场在大家的非议声中建了起来。面对压力,没有退缩,而是把压力变成动力,他不断查阅专业书籍,到、等地参观取经,学_养殖技术,养殖场的抗病能力得到提高。120天后,第一批母鸡成功出栏,看着一个个的鸡蛋从鸡笼里滚出来,他的心里乐开了花,觉得以前所受的苦都是值得的。鸡粪作为优质的有机肥,却始终是个“老大难”问题。如何才能更好的发挥它的作用?最终决定将鸡粪用于种植葡萄,搞种养殖循环经济,可持续发展,既解决了鸡粪处理问题,又解决了葡萄的肥料来源。在年9月,在村一组租用了20余亩土地搞起了葡萄种植。开始种植之后,才知道种植葡萄远没有自己想象中那么简单。在6、7月的时候,由于白天天气炎热不能施肥,只能下午天气转凉了才能施,所以有时要忙到晚上9、10点才能收工回家吃饭。劳动强度比以前增加,加上自身在部队时腰部受过伤(在退伍时还被评为“九级伤残”),他的旧伤复发了。他想放弃葡萄种植。但回头一想,既然选择了这行,就要学一行,爱一行,干好一行,不能半途而废。为了使各项工作更好的开展,年10月,成立了“县咯个鲜种养殖专业合作社”,带动周边群众一起搞农业。正当一切发展越来越好时,年6月的一场大雨带给他惨痛一击。当时葡萄快成熟时,一场意想不到的大雨倾盆而下,望着长势喜人的葡萄被洪水吞食,而他却无能为力。当洪水退却,一串串葡萄伤痕累累地挂在树上,他的心在滴血。现在回想起来仍然历历在目。

上一篇:常用男生英文名字下一篇:餐饮店入股协议书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