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角色游戏指导策略

2023-05-12

第一篇:中班角色游戏指导策略

浅谈小班角色游戏的指导策略

摘 要:角色游戏是幼儿通过扮演角色,以模仿和想象创造性地反映现实生活的游戏,是幼儿按自己的意愿进行的一种富有创造性的活动,它可以有效地促进幼儿个性和社会性的发展。但是,小班幼儿随意性大,生活经验少,扮演角色能力差,游戏水平低下。

关键词:角色游戏;指导;生活经验;材料

儿童心理学家指出:角色游戏是3~6岁幼儿最典型、最重要的游戏,也是幼儿园孩子们很喜欢玩的一项游戏之一。角色游戏是幼儿通过扮演角色,以模仿和想象创造性地反映现实生活的游戏,是幼儿按自己的意愿进行的一种富有创造性的活动,它可以有效地促进幼儿个性和社会性的发展。小班幼儿随意性大,生活经验少,而且刚接触游戏。因此扮演角色能力差,游戏水平低下。那么如何提高小班角色游戏水平呢?我根据自己的教学经验及小班幼儿游戏特点,提供几点有针对性的指导策略。

一、小班幼儿角色游戏特点

1.幼儿缺乏角色意识,注意力不稳定,外界因素的影响较大

如在游戏开始前,教师明确分配给幼儿爸爸或妈妈的角色,但幼儿根本不予理会。在游戏中,他们往往按自己的想法、喜好模仿着成人的各种动作。如:在娃娃家游戏中,幼儿们“炒菜”“吃饭”“抱娃娃”,忙得不亦乐乎。有的还装模作样地拿个筐子去买菜;有的给“娃娃”喂东西,还自言自语地哄娃娃。虽然作为教师们希望孩子明确自己的角色身份,但幼儿玩的时候一点也不考虑自己扮的是爸爸还是妈妈,他们既做爸爸的事,又做妈妈的事,角色混沌不分,只要玩着、做着,就十分开心了。

2.幼儿游戏内容简单,比较单一

由于小班幼儿小手肌肉发育不够完善,反应出的都是吃饭、炒菜、抱娃娃等重复性动作。而且非常享受这种动作带来的乐趣。如幼儿在炒菜时,拿个勺子在锅里不停地搅啊搅,搅的这个工作很让他享受。

3.幼儿在游戏中动作多于语言,缺乏交往能力

由于小班幼儿以自我为中心,幼儿游戏中大多是自己玩自己的,很少交流。但有时也会进行交流。如:明明拿着酸奶瓶说:“喝酸奶吧!”兰兰接过酸奶喝了一口说:“好甜呀”,然后又进行自己的游戏。

二、小班角色游戏指导策略

1.角色游戏中为幼儿提供足够的生活经验来充实游戏的内容

角色游戏是幼儿对现实生活的反映。生活经验越丰富,幼儿在游戏中就越积极,角色扮演越逼真,自然玩得很开心。反之,游戏就会变得枯燥无味,甚至无法开展下去。根据这一情况,教师应在平时教学、日常生活、节假日等各种活动中,拓展幼儿的视野,抓住一切契机,引导幼儿多方面地去观察和了解社会生活,丰富幼儿的生活知识,积累幼儿的生活经验。如幼师在组织幼儿外出活动时,就应引导幼儿观察警察叔叔如何指挥交通,行人如何遵守交通规则,红绿灯的作用等。

2.角色游戏中应为幼儿提供充足的材料

教育家陈鹤琴说:“我们要重视选择各种适宜的玩具,并把玩具作为教育孩子促进认识、发展想象、锻炼身体、培养高尚道德行为的一种手段。”在角色游戏中,幼儿对具体直观的游戏材料往往比对语言更有兴趣,这是幼儿的年龄特点所决定的,可见,材料在角色游戏中的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例如,娃娃家游戏时,教师为每个幼儿提供一个布娃娃,这个娃娃就是幼儿扮演角色的必须材料,它激起了幼儿想扮演爸爸妈妈的愿望,让每个幼儿学抱娃娃,学哄娃娃。然后,根据主题,投放相关的操作材料,如:玩具电视机、茶几、煤气灶、电脑、奶瓶、洗漱用品等。这些玩具颜色鲜艳、摆放平稳,便于幼儿操作。这样与之相应的动作也就表现出来了。由于材料的投放大大激发了幼儿扮演角色的兴趣,也提高了游戏质量。

3.角色游戏中观察幼儿的行为,进行个别指导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教师是指导者,又是游戏伙伴,更重要的是教师是一个观察者。在观察幼儿的游戏过程中,发现问题,寻找对策,扩展游戏内容。同时可以发现何时需要增加游戏时间、地点、材料和经验,了解幼儿游戏的现状,使教师能更好地指导幼儿的游戏。如一个扮演妈妈的幼儿拿着小铲在锅里反复做炒菜动作。这时教师以客人的身份问她:“你是孩子的妈妈吗?你今天要为你的娃娃做什么事情呢?”幼儿马上醒悟过来,赶紧给娃娃喂奶,哄着睡觉。教师以客人的身份介入指导,帮助小班幼儿从模仿动作兴趣转移到对扮演角色的兴趣。

4.角色游戏结束时,引导幼儿评价、总结游戏

讲评是角色游戏的重要环节,恰当的讲评能增强幼儿的角色意识,提高游戏水平,引导游戏深入发展。教师应该丰富讲评方式,充分发挥讲评对游戏的指导作用。如可以先让幼儿说说他在游戏中参与的情况,以及感受。教师给予鼓励并适时指导,指出具体问题,引导幼儿共同讨论,以便更好地开展游戏。

总之,角色游戏是一种典型的游戏类型,也是幼儿最喜欢、最能满足幼儿心理需要的一种游戏方式。教师适时的指导,不仅可以丰富幼儿游戏主题,增加游戏情节,还能发展幼儿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提高幼儿交往的能力,促进幼儿健康发展。

第二篇:大班幼儿角色游戏中教师的指导策略

摘要

幼儿园角色游戏教师指导对周围生活的一种扮演,在角色游戏中, 幼儿是游戏的主体,教师是游戏的指导。师通过导入指导策略使学生尽快进入角色情景,通过介入指导策略及时干预学生的游戏行为,使游戏顺利完成。本文借鉴国内外已有研究,通过探讨如何给幼儿营造宽松良好的游戏氛围、如何扩展游戏情节和如何注重区域融合及区域讲评等内容为教师和家长更好的了解角色游戏的价值,知道幼儿同伴交往策略提供可依据的实证性资料。

角色游戏作为幼儿最具特色、典型的游戏,对幼儿智育发展、性格培养具有重要作用。在幼儿角色游戏中,教师应给予正确的干预和影响,以保障角色游戏教育作用的实现。本文结合大班幼儿角色游戏,对幼儿角色游戏的内涵与特点、开展角色游戏的意义以及教师指导策略进行探究。

幼儿进行角色游戏的过程,不仅使幼儿的兴趣与需求得到满足,更是创造性与主动性充分展现的过程。在实际工作中,教师必须深入幼儿角色游戏,对游戏状况进行有针对性、深入的观察、评价与指导,从而真正发挥出角色游戏对幼儿的教育和启发作用。

一、营造自主宽松的游戏氛围

尊重幼儿游戏的自主性是尊重儿童人格的具体体现。

(一)尊重幼儿游戏的意愿和兴趣

幼儿是独立的人,因而有着他们自己的意愿和兴趣。显然,幼儿在按自己的意愿和兴趣活动时,他们对活动有很高的自主性。他们在游戏的开始、进行、结束中都有自己的想法,教师应予以尊重,而不能因为不符合自己的想法、经验或实际生活就不予以理睬,批评,甚至强行制止。例如在角色游戏刚刚步入正轨的时候我和孩子们聊天:“老师和你们一起在角色区玩,你们都有角色,那我是什么角色啊?” “老师你当顾客”“你当服务员吧”“我觉得老师像店长,店长就是什么都得管,有时候在店里,有时候不在。”“对对,我也觉得老师是店长”“哈哈,店长好” 孩子们你一句我一句的说着。对于孩子们关于我角色的想法很多,这样的环境给了孩子们充分的想象空间。提高了他们玩游戏的意愿和兴趣。

(二)尊重幼儿游戏的氛围和游戏中的想象、探索、表现、创造和随机应变的能力。

幼儿游戏时的氛围是幼儿积极主动参与游戏的结果,是游戏“假想”的特点在游戏中的体现。教师不能因是游戏就随意去破坏这种氛围,否则会使游戏索然无味。幼儿在游戏中想象、探索、表现、创造的时候,也是幼儿自主性得到极大提高和体现的时候,是游戏功能正在实现的时候.所以教师应予以尊重和鼓励。例如有一次我们班的另外一位老师以顾客的身份进了角色区,孩子们热情的招待着她,一切都和往常一样,结账时,老师说我在这里消费了10元钱,你们能开发票吗?孩子们对着老师笑嘻嘻,但是不知所措,这时老师又提出了一个问题:“你们都不能开发票,是不是黑店啊?有没有营业执照?让我看看一看。”有一个孩子想到了一个好主意拿出了一块小的海报说这个就是。另一个小朋友马上到美工区找到我对我说“店长,你快点来吧,咱们蛋糕房有一位顾客说要营业执照”我过去后对客人说:“您好,我是这梦幻蛋糕房的店长,由于我们店现在还是试营业,所以暂时不能提供发票。这是我们的优惠券,下次您可以带朋友一起来做蛋糕”客人满意的走了。这样的情景设计充分增强了孩子们随机应变的能力。

二、丰富幼儿生活经验

扩展游戏情节

(一)利用家长资源,丰富幼儿生活经验。

幼儿的游戏是对幼儿生活的反应,其生活经验是幼儿游戏的基础和源泉。教师要善于指导家长,利用家庭中教育的优势丰富幼儿的生活经验,充实幼儿的日常生活,使幼儿在每天的生活中有新的收获。

(二)结合幼儿已有经验,丰富幼儿游戏内容

一、游戏内容趣味化

幼儿对游戏的趣味需要是多种多样的,他们想玩各种各样的游戏,加上幼儿之间存在着很大的个体差异,有的幼儿想玩角色游戏,有的幼儿想玩结构游戏,即使是同一种游戏,幼儿关注的重点、感兴趣的侧面也有差异。各种游戏之间并无好坏、高低之分,任何一种游戏都具有其自身独特的作用。所以,教师应为幼儿提供各种各样的游戏,增加游戏内容的趣味性。

二、游戏内容主题化

教师要鼓励和协助幼儿按照自己的意愿提出游戏主题。角色游戏是幼儿自主自愿的游戏,其主题应来自于幼儿的需要。幼儿在角色游戏中出现的问题正是下一步发展新的游戏情节的契机,教师要善于发现幼儿游戏的需要,敏感地捕捉幼儿的游戏动机,帮助幼儿在问题解决中学会自主确立游戏主题,不断推进幼儿的游戏体验。例如这段时间正值中秋节,于是,我引导幼儿让他们回家再去和爸爸妈妈体验一次蛋糕房,看看外面的蛋糕房在推出什么产品。孩子们第二天来了就对我说,老师,马上就要到中秋节了,咱们蛋糕房也推出点中秋节的月饼吧!我说好啊,那你们请美工区的小朋友帮你们设计月饼吧!然后你们在蛋糕房推出新的产品。刚开始我会提醒幼儿,咱们中秋节过了那么久马上就要到什么节日啦?孩子们就会在第二天推出新一个主题。随着时间的流逝,孩子们每到一个节日就会主动推出一个新的主题蛋糕。总之教师不应是幼儿角色游戏情节的设计者和游戏实施的控制者。而应该成为幼儿游戏的促进者、支持者和引导者。教师可以与家长配合,利用参观、绘画、讨论等形式启发、引导幼儿展开问题解决的过程,协助幼儿根据自己的意愿提出游戏主题。游戏的主题应该是动态的。当游戏内容缺乏吸引力了,没有人玩了,就可以缩小或取消。同时,教师在新开展一个游戏主题时,要对该主题对幼儿的吸引力做预先的价值判断。

另外教师要鼓励幼儿按自己的意愿提出游戏产生问题的解决办法。

幼儿主动地提出游戏的解决办法,反映了幼儿活动的有意性。教师可以利用玩具以及富有情感的语言,启发幼儿进行游戏解决问题的愿望,帮助他们确定方法,并去实现它。例如,在角色游戏“梦幻蛋糕房”中,孩子们在出现了问题后请店长求助,在游戏中教师只是帮助幼儿解决了客人的问题,并没有帮助幼儿解决营业执照。在区域讲评时我继续以店长的身份引导幼儿讨论“今天蛋糕店有什么事需要向店长汇报吗?”提问的目的是启发幼儿思考今天在游戏中碰到的问题,营业执照问题应该怎么解决。孩子可能回答说:“买一个”或者“借一个”,老师接着说:“可是营业执照买不来也借不来啊”,孩子们在想过之后可能就会说“我知道了,让园长妈妈检查吧,她检查过了我们就可以有营业执照了”“对对,园长妈妈”。这样使参加游戏的幼儿明确了自己的活动包含在托儿所这一主题游戏之中。

三、游戏内容多元化

长期处于同一环境的幼儿学到的东西是有限的,而从和他有关联,但是不在一个环境的人那里可以学到更多的技能与知识。为了让幼儿从多层面学到怎样搭建人际关系和处理自身角色,生成全面的自我意识,因此游戏内容应多元化。例如在经常玩这个蛋糕游戏而没有吸引力的时候,我会引导孩子们想出别的主题来转换他的兴趣和注意力。如推出了积分换购制作感恩节蛋糕的活动,经过讨论决定发起了由美工区的小朋友设计出感恩节免费做蛋糕的代金券来换取月饼的活动。此举充分的调动了孩子们玩游戏的积极性和应变能力。教师也应积极扩展游戏的范围和种类,如蛋糕口味大调查、设计蛋糕、推出新品“马卡龙”来源于那个国家、了解蛋糕文化、搜集蛋糕品种,口味等不同的游戏,这样再丰富幼儿游戏内容和种类的同时,可以让幼儿在游戏中得到更多经验。让幼儿在愉悦轻松的氛围中得到良好的教育,从而真正发挥出角色游戏对幼儿的教育和启发意义。

三、将游戏渗透一日活动中

幼儿一日生活的情感体验,决定着幼儿一天从精神到身体对环境及周边人和事的适应和喜好,决定着幼儿潜意识学习动能的开发和积极性创造性的提高。对幼儿来说,要接纳新生活,要有快乐的一天就要有游戏的陪伴。幼儿的一日生活是由多个环节组成的,而这许许多多的环节又是由一个一个的点来连接的,这一个一个的点我就用游戏把它串连起来。针对幼儿的特点,我们可以充分利用游戏来组织幼儿进行早锻炼和晨间锻炼。例如我们可以组织幼儿进行短跑比赛,设置一段距离,比看谁跑的快,最先到终点的我们可以给他发小红花等。在绘画课程中,我们可以玩猜一猜的游戏,教师准备几种需要绘画的物体,让一个同学拿着,其余的同学猜,猜对了才有资格画,猜错了就继续猜,直到猜对为止。这样孩子们都希望自己猜对,无形中也提高了绘画的乐趣。

四、注重区域融合

幼儿的区域游戏和主题活动游戏既有区别又有联系。一般讲区域游戏关注的是区域材料的使用和挖掘。主题游戏是关注寻找幼儿的兴趣点和需要。因此,将区域游戏与主题游戏结合形成教育整体,可以有效支持主题活动的深入、丰富和扩展。反过来又促进幼儿在区域中探索体验,实现教育价值的提升。区域活动与角色游戏的融合是相辅相成的,区域活动偏重于幼儿在宽松的、愉快的气氛中学习技能,如果把角色游戏结合进去,会使内容更丰富,游戏活动更有活力。幼儿游戏的兴趣更高。

在某程度上对幼儿区域活动的开展是一种局限,因为在这样的活动中,幼儿的交往是非常少的,我认为幼儿的游戏缺少了交往,那么游戏就失去了它原来的意义。有一位学者为此进行了尝试,把“娃娃家”“、小医院”“、加工厂”“、肯德鸡店” 和生活区、益智区、建构区、手工区结合起来,孩子们的兴趣一下子提高起来,在游戏结束后,进行调查,发现孩子们认为这种结合的游戏更好玩。因此,注重区域的融化时很有必要的。

五、注重区域讲评,发挥实效

(一)情境再现的讲评方式,让幼儿在直观的讲评中获得游戏经验

教师捕捉幼儿在活动中的某些事例而无法以作品的形式直接呈现,在讲评时,可以通过拍照、摄像将其投放到电视机上,进行情景再现,还原动场景,进行经验回忆。教师引导, 互动交流,这种身临其境的评价方法深受孩子们喜爱。

(二)生生互动的讲评方式,让幼儿成为游戏的主动推进者 生生互动的讲评方式是一种引导幼儿自己提出问题与大家讨论,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的讲评方式。当然,前提是教师的有效引导,不然没有针对性的发散性问题,争论也不会有结果。实践证明,孩子自己提出的问题往往更能引起同伴的共鸣,并激起发问孩子和其他孩子下一次活动的愿望。

六、老师和幼儿的收获

综述所述,大班幼儿游戏作为师生互动的过程,对幼儿交际能力与智力发展具有重要作用。角色游戏作为一种全新的教育方式,不仅能够增加大班幼儿与教师之间的互动交流程 度,同时对幼儿的待人交往能力以及思维想象能力有一定程度的提升。所以在进行大班角色游戏的过程中,教师始终要将幼儿放置在主人翁的地位上,确保幼儿能够积极主动地进行游戏。教师要始终坚持辅助的原则,明确自己倾听者、指引者、支持者、监护者的身份。幼儿在角色游戏的过程中不仅能够获得愉悦的心情,还能获得知识,提高生活能力,增强自我表现力,培养信心,最终实现师幼共赢的理想目标。

参考文献

[1]金梦. 大班幼儿角色游戏中教师的指导策略[J]. 科教导刊(上旬刊),2014,02:69-70. [2]李楠. 角色游戏对大班幼儿同伴交往策略影响的实验研究[D].河南大学,2011. [3]于琪. 论大班幼儿角色游戏中教师指导策略[J]. 学周刊,2015,04:62-63. [4]王海霞. 浅析大班幼儿角色游戏中教师指导策略[J]. 青年文学家,2012,24:87+89. [5]贺慧. 幼儿园教师角色游戏的指导能力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5. [6]刘凌,张馨元,董建伟. 幼儿园大班结构游戏中的教师指导策略[A]. 中共沈阳市委、沈阳市人民政府.第九届沈阳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教育科学与边缘科学分册)[C].中共沈阳市委、沈阳市人民政府:,2012:5. [7]华洁琼. 大班角色游戏中幼儿同伴互动的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4.

第三篇:中班角色游戏活动立体化的有效策略

[ 作者:叶红来源:北京学前教育网点击数:458更新时间:2005-7-12文章录入:叶红 ]

《幼儿园工作规程》指出:游戏是对幼儿进行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形式。幼儿生性爱玩好动,而游戏正是一种集自由、兴趣、需要、快乐、满足于一体,以幼儿为主体的积极主动的活动过程。我国著名幼儿教育家陈鹤琴说过:“儿童好游戏乃是天然。”因此,游戏符合幼儿的天性,且与他们快乐地生活、健康地成长有着密切联系,在幼儿的成长过程中,有着极端重要的作用,它能有力促进幼儿身体的、认知的、社会性和情感的发展。而游戏中角色游戏又最具有游戏的典型特征:主动性、趣味性、社会性、虚构性。它是孩子通过扮演角色,创造性地反映周围现实生活的,这一过程是幼儿兴趣、需要得到满足,天性自主表露,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充分发挥和人格健全发展的过程。

观察了解幼儿的游戏特点和心理需要是保证角色游戏更加生动、有趣、健康发展的前提,也是促使角色游戏活动立体化基础。为此,我从观察入手,对幼儿的游戏情况作了分析与研究,从中掌握了中班幼儿角色游戏的特点:

中班年龄的幼儿对游戏的内容、情节、角色已经有了浓厚的兴趣,但往往是边游戏边构思游戏情节,游戏情节简单,还会随时变更内容和角色。实物、形象玩具、半成品、废旧物品和替代物品等这些游戏材料在使用上不能充分综合利用。虽已有交往意识,但语言交流简单,不会用角色语言进行交流和发展情节。根据这些特点,如何更好地开展好角色游戏,使角色游戏立体化呢?我具体注重了以下四个方面的探索:

一、变封闭式为开放式,强化幼儿自主游戏的意识

强调游戏环境的设计要能鼓励幼儿自主选择、自主探索,在气氛上必须是开放的、非正式的、结构松弛的,能鼓励和支持幼儿自由游戏的。

首先,从游戏区域来说:以往幼儿虽然可以在相对稳定的游戏区域内自由选择玩具,可是对区域的布局,玩具的取放都是有一定限制的,现在我们允许幼儿不受游戏区域限制,自由取放玩具,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改变区域的范围、布局和功用。如玩“幼儿园”的孩子在扮演角色的时候,常常根据角色的需要,到“表演角”自由选取服饰、头饰、乐器等道具;当“美工区”的孩子用橡皮泥捏出了各种好吃的东西后,他们觉得这么多好吃的东西不给同伴分享太可惜了,于是“美工区”又成了“美食店”;当理发店由于经营不当快倒闭时,孩子们自己动手将理发店改成了美容院,生意一下子红火了起来„„开放的区域,使幼儿在游戏中玩得更加自由大胆、积极主动,更富有创造性。

其次,联系幼儿的日常生活来说:生活即课堂。幼儿在观察周围世界地过程中,逐步积累经验,形成社会角色,而角色游戏能使幼儿通过扮演角色,在假想的动作、情景和交往中,反映他们眼中世界。如:在一次的日常参观活动中,我发现幼儿对家乡诸多的小吃产生浓厚的兴趣,一路上总在津津有味的谈着、议着。针对这种发现,我决定请家长星期天带幼儿去各种小吃店进行实地观察并品尝,从中幼儿不仅知道了许多小吃的名称,还了解到这些小吃都是由哪些材料做的、怎么做的?并学习与服务员阿姨交往。星期一,个个嚷着要做各式各样的点心:馒头、馄饨、饺子、黄金饼、南瓜饼、鸭血糯等等,孩子们真是越做越起劲。还说天热了,需要点饮料解解渴,于是又忙着搜集废旧的饮料罐,自制果茶、冷饮,大大丰富了小吃内容。根据幼儿自己动手做出的这些点心,孩子们共同商量,决定开个“好吃来美食街”。

幼儿做的点心分类分层的出现在“常熟小吃”、“阿庆嫂茶馆”、“娃娃冰屋”和“喷喷香蛋糕房”上,有了先前这些观察和制作经验的积累,幼儿分散到各自选择的角色区中活动后,很自然地就会想到怎么玩?玩什么?他们都会相互协商好玩法,分配好角色,各司其职的真正快乐的游戏着。

二、变材料提供的盲目性为有目的性,提高材料在游戏中的作用

游戏活动的材料是操作的工具,探索的学具,幼儿学习、游戏的物质基础。提供什么样的材料就可以引发相应的活动,幼儿是在与材料的互动中积累各种经验的。材料直接影响幼儿的游戏质量,关系到幼儿能力发展的速度和方向,在游戏活动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根据幼儿游戏能力水平和兴趣需要,在材料的选取方面,力求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1、材料的可操作性。以往我们提供的游戏材料成品较多且具有明显特征,停留在形象逼真,外观美丽上,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幼儿的发散性思维,创新意识缺乏。如逼真的电视机、电冰箱、娃娃床铺、桌椅,很自然地摆在一起,成了娃娃家。电视用来观看,冰箱在家用来放水果,床铺用来给娃娃睡觉,无形中老师的定势作用限制了幼儿的思维,幼儿只能玩出单一枯燥的游戏,更谈不上趣味了。由于没有及时提供一些可操作的材料,在游戏中发现孩子们以物代物的能力欠缺。为此,我们在每一个游戏区域提供了一个“材料箱”供幼儿自己动手创作。一次,有一名顾客到“肯德基”买鸡腿,结果架子上只有“鸡翅”“上校鸡块”“薯条”等,就是没有鸡腿,“用鸡翅代替鸡腿行不”“不,我非要鸡腿”,糟了顾客就是上帝,这下可难坏了店员,正当他一筹莫展的时候,店经理急冲冲地说:“鸡腿来了!”原来他用环状的积塑插在长条形积塑上,成了所谓的“鸡腿”,“顾客”终于满意地“吃”上了“鸡腿”。捉住这个机会,我立刻表扬了这位“店经理”,并且推广了这一举动,这无形中又拓宽了幼儿的思维。于是在角色游戏这一轻松、自由、愉快的环境中,出现了用牙膏盒当手机,当遥控器,用月饼盒当收银机,当电脑,以及用积塑拼成的烧烤箱,羊肉串等的可喜现象。幼儿已能自制简单玩具了。这不但在一定程度上调动了幼儿的积极性,而且使幼儿的扩散性思维得到较好的锻炼。

2、材料的潜在性。幼儿园应为幼儿提供能暗示多种解答、避免局限于一个正确答案的游戏材料,让幼儿在自由操作、试验、探索、即兴扮演的过程中,不断发现同一材料的多种玩法,充分挖掘材料的潜在性。在一次游戏中,一幼儿用一个纸箱当烧烤箱很形象,在游戏后我启发式地问幼儿:“这个纸箱还能玩什么游戏?”幼儿的思维活跃起来了,有的说:“当电视机,放在商店卖”,有的说:“可以当自动柜员机”,有的说:“可以当长途上车的VCD机”还有的说:“可以当的士”„„幼儿的想象力是丰富的,这样一来,一个看似平常的纸箱,在幼儿的游戏中却发挥了一物多用的作用打破了思维定势,不但充分发挥了玩具的利用率,而且大大丰富了幼儿的作品内容,发展了思维的灵活性。教师就应抓住幼儿身边发生的每个能激起他们思考、想象以及他们感兴趣的事、物、情、境,让幼儿内在的创造冲动释放出来。

三、变“传统”角色为“协助”角色,改变教师的角色地位

教师的责任是提供优良的环境和资源,让幼儿自由、自主、弹性、主动地投入游戏,生动而快乐地游戏。教师的工作是协助幼儿沿着其兴趣的广大路径去发展,而且发展的焦点是整体的;教师应在幼儿兴趣基础上建立游戏活动,捕捉幼儿活动中出现的新兴趣,导向新的游戏活动。在游戏过程中,教师应扮演“催化剂”或共同学习者的角色,是幼儿发展的观察者、促进者、支持者、引导者。如:一位幼儿在玩"公共汽车"游戏时,因为缺少放钱的东西而不知如何是好,我就引导他说:"头臂像是和公共汽车一起走的,这样人们一上车才会投进钱

去,想一想用什么物品代替投币箱才能和你一起走呢?"他考虑了一下说:"我找一个包背背在身上,坐车的人就会将钱投进去了。"当他找到包后兴奋极了,并开心地玩起了游戏。又如在玩小医院游戏时,还有的幼儿不挂号直接去看"医生",这时,我不是直接告诉"医生"或"病人"应该怎么做?而是自己当作一个"病人"到"医院看病",也不挂号,直接到"医生"面前,在叙述自己病情时,说:"你们这个医院真少见呀,看病不用挂号。"这样就向孩子们暗示出在游戏中的疏忽,教师以"病人"角色的身份,提醒幼儿进行纠正。因此说教师以“协助”者的身份参与到游戏中最大益处在于它能较充分体现教育者对幼儿作为游戏主体地位的尊重,实现了"不教也是一种教"的效果。幼儿在非常轻松、愉快的过程中,不自觉的、潜移默化地接受了教师的教育影响,使幼儿的创造力得以发挥。

四、变单一评价为多渠道评价,优化角色游戏的评价

随着年龄的渐长,学龄前儿童对事物的好奇心和求知欲逐渐强烈,开始产生参加成人社会实践活动的愿望。而幼儿园的角色游戏正满足了幼儿的这种愿望,成为幼儿最喜爱的游戏。在游戏的发展过程中, 老师的指导非常关键,而角色游戏的评议,是对幼儿游戏的一种间接指导,开展角色游戏的评议工作,能有效地促使教师深入到游戏中去观察、了解游戏情况,改进指导方法,提高游戏水平。

(一)、保持新情境进行评议。

在角色游戏中,我较注重培养幼儿的创造性,对于游戏过程中出现的一些富有创新的行为、结果,通常采用保留现场进行评议的方法。如在娃娃家的橱窗摆设上,刚开始幼儿都把一些灶、碗、瓢、盆放在上面,既零乱又不符合常理。可有一次,一个小朋友却把从商店买来的小狗玩具和电视机摆在了橱窗上,两个娃娃家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于是在收玩具时,我让幼儿保留了这一现场。通过对比讨论,肯定了橱窗装饰的结果。幼儿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了,不断地想出各种方法,让娃娃家变得温馨些。如“我买一篮花放在格子上”、“我把我的玩具带来!”、“我买一盘水果搁那!”、“我们做一台VCD放在电视旁边!”教师抓住了这一小小的创新,启发了幼儿的积极思维,丰富了游戏情节,使幼儿在一种直观、积极、愉快的情绪下参与评议,从而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抓住新创意进行过程中评议。

在游戏过程中,教师不可能完美地设计角色游戏的全过程,很大程度上是以一定的角色身份同幼儿一起玩,在玩中指导。因此,教师要善于运用随机评议的方法,特别要灵活地抓住游戏中有意义的小事。及时地加以肯定。如在玩肯德基游戏时,“经理”听到一幼儿说:“我刚才坐公共汽车来吃,那司机也很想来吃肯德基,可惜没空,等会,我给他送去算了!”一句话启发了“经理”,他马上成立了一个送货上门“热线电话”,只要打电话,不论多远都送,还主动为幼儿园的小朋友送去可爱的小礼物,“生意”也因此“红火”起来。我把这件事告诉大家,引起了小朋友们的极大的关注。这件本来是一个孩子游戏中的事,经过评议成了大家的事。娃娃商店的小朋友也说:“我们也要送货上门!”,“我们要买一送一”,“我们要免费为医院的病人送水果”。幼儿从这件事中学到了如何把“生意”做好,如何关心别人,积极动脑筋就会使一些问题迎刃而解等良好的品质,并能在以后的游戏中得到发扬。随机评议,变点滴小事为有意义的事,闪光点转眼变成闪光片、闪光面,给全体幼儿以良好影响。

(三)、以发散性问题促进幼儿自主评议。

幼儿随着年龄增长,逐渐变得有主见,是非观念也逐渐明确和增强,可引导他们开展讨

论,在讨论中寻找答案,解决游戏中出现的问题,从而又进一步发挥自己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如我班刚开展医院游戏时“医生”给每一位来访的“病人”看病,一声不响就给“病人”打针,游戏内容很单一。于是我让孩子们讨论到底应该怎样给病人看病,孩子们积极性可高了,有的说:“要先问哪不舒服?”“要用听诊器先听!”“要先挂号”“可以吃药,不用打针”“如果针打错了,会死人的!”幼儿各持己见,最后达成比较一致的看法。不但产生了新的玩法,游戏内容有了进一步的发展,而且增强了孩子们的是非观念,也找出了解决问题的办法。可见,讨论也是一种评议游戏的有效方法。

总之,“优化教育环境,促进角色游戏活动立体化”是落实了《纲要》的基本精神,顺应了教育改革的潮流。作为教师的我们应努力为幼儿创设多方位的教育环境,使幼儿真正地成为游戏的主人,使角色游戏活动真正成为促进幼儿身心和谐发展的有效途径。

第四篇:中班角色游戏-中班角色游戏教学计

角色游戏是想象的世界,是浓缩了的小社会,全面地反映了学前儿童游戏的特点,游戏的独立性、主动性和创造性都可在角色游戏中体现出来,因此角色游戏对幼儿具有重要的教育意义。

一、班级情况分析:

通过小班一学年的游戏开展,幼儿对游戏的规则和游戏角色又有了更高的认识,与同伴之间的交流也变得更丰富了,并能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表现一些游戏情节。中班角色游戏但因幼儿年龄小,角色游戏的水平还比较低,大多停留在对玩具的操作摆弄、模仿常见人

物的一些简单言行,反映与自己生活有直接关系的内容。我们本学期制定了一些新举措,力求使幼儿的游戏水平再上新台阶。

二、教学目标:

1、鼓励幼儿乐意参加各种游戏,体验游戏活动带来的乐趣。

2、巩固幼儿对角色游戏玩法和规则的掌握,逐步增强幼儿的规则意识。中班角色游戏

3、鼓励幼儿积极动脑,能主动利用一些替代物进行游戏,并根据游戏自由想象活动的情节,对积极创造游戏情节的幼儿及时给予表扬。

三、具体措施:

本学期开展的主题游戏有医院、商店、串串烧、冰糖葫芦、公共汽车等,在以后的活动还将根据孩子的兴趣所在,适当的增减游戏区。

1、在丰富幼儿社会经验的基础上,启发幼儿产生新的游戏主题,展开有情节,培养幼儿进行游戏的独立性。

2、多给幼儿说话的机会,给幼儿创设一个能够自我发展的机会和空间,不局限于他们的发展。

3、发动幼儿收集废旧材料和半成品,丰富游戏材料。

4、观察幼儿在游戏中的表现,及时做出评价,教师以适当的方式参与指导游戏,促使幼儿的游戏主题深化,情节继续发展。

5、引导幼儿在角色游戏中建立和遵守规则,从而培养幼儿的责任心。

6、通过在游戏中遇到的困难和矛盾,提高幼儿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幼儿合作能力,培养幼儿做事有始有终的习惯。

7、在讲评活动中,教师要随机地灵活地抓住游戏中好的一面,提供幼儿讨论的机会,让幼儿在游戏讲评中得以解决,并能在讲评中整理和分享经验。

第五篇:中班上角色游戏 游戏目标

中班上角色游戏

游戏目标。

1、鼓励幼儿乐意参加各种游戏,体验游戏活动带来的乐趣。

2、巩固幼儿对角色游戏玩法和规则的掌握,逐步增强幼儿的规则意识。

3、鼓励幼儿积极动脑,能主动利用一些替代物进行游戏,并根据游戏自由想象活动的情节,对积极创造游戏情节的幼儿及时给予表扬。

4、 丰富幼儿的生活经验,深化游戏主题。 培养幼儿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5、遵守游戏的规则,收放、整理玩具时做到迅速、有序、整齐。评价时能安静倾听老师对游戏的讲评,不随意插嘴,下次的游戏活动中能主动按照老师提出的要求游戏。

6、通过游戏促使幼儿在操作过程中发展他们的手部肌肉,自我协调和控制能力,锻炼他们的动手能力和言语交往的能力。

具体措施:

本学期开展的主题游戏有农工商超市、大头贴、汽车城、DIY坊、银行、乾生元、串串烧、冰糖葫芦、休闲小站和朱鸿兴,在以后的活动还将根据孩子的兴趣所在,适当的增减游戏区。

1、在丰富幼儿社会经验的基础上,启发幼儿产生新的游戏主题,展开有情节,培养幼儿进行游戏的独立性。

2、多给幼儿说话的机会,给幼儿创设一个能够自我发展的机会和空间,不局限于他们的发展。

3、发动幼儿收集废旧材料和半成品,丰富游戏材料。

4、观察幼儿在游戏中的表现,及时做出评价,教师以适当的方式参与指导游戏,促使幼儿的游戏主题深化,情节继续发展。

5、引导幼儿在角色游戏中建立和遵守规则,从而培养幼儿的责任心。

6、通过在游戏中遇到的困难和矛盾,提高幼儿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幼儿合作能力,培养幼儿做事有始有终的习惯。

7、在讲评活动中,教师要随机地灵活地抓住游戏中好的一面,提供幼儿讨论的机会,让幼儿在游戏讲评中得以解决,并能在讲评中整理和分享经验。

具体安排:

预见主题:农工商超市。

准备:

收银机(里面有放东西的口袋)、有几个购物区:水果、蔬菜、糖果、蜜饯、彭化食品、服装。根据季节变化印有服装、蔬菜、水果的图画纸和蜡笔两盒、剪刀两把。经理证一个和外出证二个。

要求:

1、继续引导孩子了解在超市购物的过程,先选东西后付钱。

2、丰富幼儿对各种蔬菜、水品、商品的认识,通过模仿顾客与售货员之间的对话,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学习人与人之间的友好交往,懂得使用礼貌用语及简单的计算。

3、引导幼儿在扮演角色时初步学习分工,明白自己的任务,并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不离开自己的岗位。

4、要随时添置物品,游戏结束时要整理好。

5、继续丰富幼儿的社会经验:通过《家长园地》及家长交谈,让家长抽空带幼儿逛超市时有目的、有计划地参观,倾听有关人员的对话。

6、提供丰富的游戏材料:大力鼓励幼儿带回废旧物品,师生共同制作游戏材料。

[妈咪爱婴网教案频道/jiaoan]

7、根据幼儿的需要,教师要满足幼儿玩游戏的场地,自由选择游戏材料、工具,但在游戏结束时要求幼儿把材料按类分放回原位。

预见主题:大头贴。

要求:

有各种放在镜框里的照片为背景、拍大头贴的机器、各种形状的白纸、勾线笔两支、蜡笔两盒、垫板两快、双面胶一卷、经理证和外出证一个、放钱的盒子一只。

1、初步了解大头贴的规则和玩法,明确角色身份和任务。

2、学习大头贴的制作流程和方法。

3、引导幼儿在游戏中学会分工和合作,知道要做好自己的事情,不离开岗位。

4、学习交往,尝试用自己的方法和同伴沟通,懂得使用礼貌用语。

5、丰富幼儿的生活经验和社会经验,建议家长带孩子一起去亲身感受拍大头贴的过程。

6、通过谈话等活动让幼儿逐步了解大头贴的游戏规则和玩法。在幼儿进行游戏的过程中给予必要的指导。

7、引导幼儿学习绘画的方法,会进行镜框装饰。

8、随时为幼儿准备充足的制作材料,并鼓励幼儿在游戏结束时把材料归放好。

预见主题:汽车城。

要求:

有汽车图片和汽车模型为背景、有几只盒子分别装有瓶盖子、剪刀、双面胶、硬纸板、牙膏盒、经理证和外出证一个、放钱的放垃圾的盒子各一只。

1、初步了解汽车城的规则和玩法,明确角色身份和任务。

2、初步学习汽车的制作方法,并学着制作不一样的汽车。

3、学习交往,在游戏中用礼貌用语进行交流。

4、引导幼儿在分工时要明确自己的角色,做相应的事情。经理要负责整个汽车城,包括人员分工,督促工作,修理物品等等。其他工作人员也要按自己的角色工作,如制作汽车的人员和出售汽车人员任务都是不同的。

5、引导幼儿学习一些简单的制作汽车的方法,并提供充足的制作材料,以便幼儿随时拿取。

6、要学习礼貌的交往,顾客在挑选时要为其介绍。

7、要指导幼儿分类整理材料,便于拿取。

预见主题:银行。

要求:

电脑台一只、

1、

2、5面值的钱(数量超过幼儿人数)分别放在不同的盒子里、经理证和外出证一个

1、了解银行的作用,通过人与人的交往,巩固认识数字1—5。练习拿取1—5的阿拉伯数字

2、知道要遵守银行的规则,引导幼儿主动按序排队领钱。

3、工作人员要明确自己的任务,在自己的岗位上工作,不能随便离开岗位。

4、引导幼儿用语言进行交往,会按面值领取。

5、继续丰富幼儿的社会经验,指导幼儿扮演工作人员时,在游戏前要把银行的钱币按不同面值分类放置在盒子里。

6、工作人员不能随便离开自己的工作岗位,要外出时要向经理请示。

7、领钱时要让幼儿排好队按着顺序一个接着一个领,不能拥挤。要说出自己领多少钱,工作人员根据需求给顾客取钱。

8、指导幼儿要礼貌地进行交往。

9、游戏结束后要把银行的物品整理好并放置在规定的地方。

预见主题:乾生元 。

要求:

有乾生元的门头为背景;架子上分别放有可以卖的豆腐干、种子糖、酥糖、麻饼;提供半成品:做酥糖的纸条、做麻饼的橡皮泥、放成品的口袋;剪刀、双面胶、经理证和外出证一个、放钱和放垃圾的盒子各一只。

1、引导幼儿了解木渎的乾生元,知道乾生元的一些产品,了解制作的一些方法。

2、明确角色,了解自己的工作,提高幼儿的角色意识。

3、学习用材料制作产品。

4、引导幼儿了解乾生元的特色,知道制作的方法。

5、提供一定的材料:提供简单的一些应备材料及一些半成品之外,鼓励幼儿利用原有材料充当象征性的材料。

6、学习礼貌的进行交往,会按顾客的要求拿取相应的物品。模仿成人间的对话,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预见主题:休闲小站。

要求:

以一些串串烧和糖葫芦的照片为背景、桌子三只(一只是烧烤用的、两只是客人做的)、烧烤的地方有烤炉、各种烧烤的食物、小棒、调料盒、经理证和外出证一个、放钱的盒子一只。

1、引导幼儿明确角色身份,知道自己所要做的事情。

2、会热情地招待客人,礼貌地交往。

3、学会整理桌子上的物品,摆放整齐。

4、要让幼儿在游戏的过程中理解服务员的工作,知道要做哪些事情。

5、指导幼儿整理好小站的各种物品,包括桌子和椅子,要随时为客人服务。

6、游戏结束时要把物品归放在原来的地方,以便下次游戏时拿取。

预见主题:串串烧和糖葫芦

要求:

1、引导幼儿在已有的基础上了解串串烧和冰糖葫芦的游戏规则和玩法,知道游戏的角色分配和任务,明确自己的身份。

2、引导幼儿学习制作串串烧和冰糖葫芦的的方法,并学习有礼貌的交往。

3、学习整理游戏的材料,会按类摆放在规定的地方。

预见主题:朱鸿兴。

要求:

桌子两只(一只是客人坐的、一只是点心师傅烧点心的)、卖票的柜子一只(里面可以放钱、还放着各种点心的票)、厨房里有各种点心、有两套橱具、四块围裙、经理证一个和外出证二个

1、初步了解点心店的角色分配和游戏规则,知道自己所扮演的角色,并能明确自己该做的事情,逐步进入角色,深入开展游戏活动。

2、知道各种用具的不同用处,会使用它们,并学习进行分类整理、摆放。

3、成员之间要互相帮助、合作。

4、丰富幼儿的社会经验,服务员与厨师要配合搞好餐厅的卫生工作,服务员主要负责周围环境,如桌子、地板、餐具等的卫生,厨师要负责厨房的卫生、饮食的卫生等,顾客的需求服务员要及时与厨师反映,服务员的态度要热情等等。

预见主题:制作坊

准备:各种形状的纸板若干(上面有粘性),各种豆子若干(如:赤豆、绿豆、黄豆等),各种彩色的线、小吸管或绒线若干,剪刀,经理证和外出证各一个。

要求:

1、引导幼儿利用各种材料制作多种漂亮的镜框,发展幼儿的想象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2、能够把自己制作的精美艺术品介绍给顾客,增进幼儿相互见的交流。

3、学习快速的收归游戏材料,能自觉把物品放回原处,保持走廊的整洁、卫生。

4、学做营业员,能够用一些方法来吸引顾客。促进商品的交互。

5、在活动中,相互学习,做个礼貌、文明的人。

-

原文来自妈咪爱婴网(幼儿园中班计划总结栏目)-原文出处:http:///jiaoan/jhzj/zb/201005/0163791.html

上一篇:中办关于加强乡镇干部下一篇:中班社会教案我长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