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形图测绘论文范文

2022-05-14

本论文主题涵盖三篇精品范文,主要包括《地形图测绘论文范文(精选3篇)》相关资料,欢迎阅读!【摘要】由于现代建设工程等后续项目的需要,现代测绘工程不断出现对于一些特殊地形的测绘工作。本文主要从测绘的概念入手,分析了针对特殊地形的测绘理念、手段等要点。最后探讨了类似棚户区这种典型特殊复杂地形测绘方案的设计制定。

第一篇:地形图测绘论文范文

GPS-RTK在地形图测绘外业中的应用探讨

【摘 要】在道路控制网完成之后,为使设计部门更好地进行道路设计,需要进行道路沿线1:2000带状地形图的绘制。现阶段地形图的绘制主要采用全站仪、RTK和航摄成图。在这里我们主要对RTK测图进行研究。RTK数字测图测量应符合国家测绘管理部门或行业部门制定的技术法规。

【关键词】带状地形图;绘制;技术法规

1.测图作业之前准备工作

1.1选择测图作业时段

测线沿线地物地貌复杂多变,为获取完整的数据,理论上必须根据卫星可见预报和天气预报选择最佳观测时段。卫星的几何分布越好,定位精度就越高,卫星的分布情况可用软件查看多项预测指标,根据预测结果合理安排工作计划。卫星可见预报原则:(1)RTK作业前要进行严格的卫星预报,选取PDOP<6,卫星数>6的时间窗口。编制预报表时应包括可见卫星号、卫星高度角和方位角、最佳观测卫星组、最佳观测时间、点位图形几何图形强度因子等内容;(2)卫星预报表的有效期以20天为宜,当超过20天时,应重新采集一组新的概略星历进行预报;(3)卫星预报时应采用测区中心的经纬度。当测区较大时,应分区进行卫星预报;由于种种原因,上述情况很少能做到,只能在实地测量时根据实际情况再来确定。

1.2测图作业准备

(1)参数转换:众所周知RTK直接测出的为WGS84坐标,而我们所使用AUTOCAD软件要使用数字坐标,而非经纬度坐标,这就要进行坐标转换,就是参数转换。选取能覆盖路线的首级控制点进行参数转换,参数转换点必须在三个以上。记录参数转换结果。RTK碎部点测量平面坐标转换残差不应大于图上±0.1mm。RTK碎部点测量高程拟合残差不应大于1/10基本等高距;(2)基准站点位要求:基准站的选择必须严格。因为基准站接收机每次卫星信号失锁将会影响网络内所有流动站的正常工作;周围应视野开阔,截止高度角应超过15o;周围无信号反射物(大面积水域、大型建筑物等),以减少多路径干扰。并要尽量避开交通要道、过往行人的干扰;基准站应尽量设置于相对制高点上,以方便播发差分改正信号;基准站要远离微波塔、通信塔等大型电磁发射源200米外,要远离高压输电线路、通讯线路50米外。

2.基准站运行期间作业要求

尽管各RTK设备在设计时考虑到防水、防晒等因素,但作业时应尽量避免烈日暴晒或雨水淋湿;基准站工作期间,工作人员不能远离,要间隔一定时间检查设备工作状态,对不正常情况及时做出处理;由于基准站除了GPS设备耗电外,还要为RTK电台供电,可采用双电源电池供电,或采用汽车电瓶供电。条件许可时,可采用12V直流调变压器直接同市电网路连接供电。

3.RTK作业准备

在RTK作业前,应首先检查仪器内存或PC卡容量能否满足工作需要;由于RTK作业耗电量大,工作前,应备足电源。

4.RTK作业要求

由于RTK一般采用缺省2m流动杆作业,当高度不同时,应修正此值;在信号受影响的点位,为提高效率,可将仪器移到开阔处或升高天线,待数据链锁定后,再小心无倾斜地移回待定点或放低天线,一般可以初始化成功;在穿越树林、灌木林时,应注意天线和电缆勿挂破、拉断,保证仪器安全。

4.1 RTK碎部数据采集作业

相对于地形控制而言,测绘具体的地物和地貌是测区碎部,因此称为地形碎部测绘。地面上的地物、地貌形态虽然多种多样,但这些形态总是可以概括、分解成各种几何形体的。而任何几何形体都是不同的面构成的,任何面又都可由一些具体决定性的点所连成的直线或曲线来确定。可以说,各种地物、地貌的形态最终是由点决定的。我们把决定地物、地貌形态的点称为地物特征点或地貌特征点。地貌特征点和地物特征点统称碎部点。碎部测量实际上就是测定地物、地貌碎部点在图上的点位及其高程,然后依次描绘出各种地物、地貌。首次作业时,遵循“从整体到局部” 、“先控制后碎部” 、“由高级到低级” 、“步步有检核”的原则。每次作业顺序为:确定基站点时,要尽量保证大的可视区域,同时,还要保证有可通视的已知点。所以,在实际作业时一般将测站点定在较高的坡或山顶,以避免经常迁站。

4.2 测站点检核及校核

在测量一定点数(一般为300点)后或迁站时,要进行一次测站点检核。检核方法为:重测某一已知点(一般为后视控制点),检核两次误差是否符合技术要求。如果误差超出范围则所测数据有误,应找出原因进行改正。

道路工程为满足出图要求,一般按照1:2000进行地形图测量(除桥梁、隧道和大型构造物使用1:500或1:1000)。中线两侧各250米宽,遇到互通区增加测图宽度。线路两侧各100米范围内的地形图测量,严格按规范要求进行详测,对中线附近的路、沟、渠、河流等准确测定其位置;地面上的通讯线杆、高压线杆、输电线杆等逐个测绘表示,地面下的通讯线、光缆线等测定其地面标志;山区线路上的悬崖峭壁测绘其顶部及底部,控制其范围及走向;线路两侧各50米范围内的房屋、单位、独立工矿等按1:1000要求详测表示。沿线的村镇、单位、工矿、河流、沟渠、道路等,调查其名称并注记。高程点注在具有代表性的地物上,地物的特征点上,如:沟渠的顶底部、陡坎的顶底部、路口及拐弯处等,图上每平方分米不少于12个。其余按1:2000地形图要求详测表示。线路两侧各100米范围外的,按1:2000地形图要求可综合表示。由于RTK对卫星信号和天线上方高度角的要求,线路两侧需详测的居民地和RTK无法测量位置应使用全站仪进行测量。外业测量应实地勾绘草图或者使用编码测量,以为内业成图所需。

4.3内业成图

内业成图使用专业成图软件系统(如南方CASS或北京威远图等)进行编辑和处理成图。将野外所采集数据传输至计算机中,利用软件自动生成点文件,采用分层、分色的要求表示地物、地貌。将同一类地物放在同一层次,分色统一,代码到位,尽量使用成图系统的菜单绘制图形,便于合并、缩放、接边、数据提起等再处理工作。数字化作业时捕捉解析编辑细部点,若数据与勘丈草图不符,应及时提出,问题解决后再行作业。数字化图按一定的顺序进行,对明显的具有分块作用的地物先输入,例如河流、道路等。然后依元素的主次进行分块作业。一块图全部输入后即做自查校对,清理差、错、漏。各图块全部输入后再作通篇阅读。对规则的地物,如居民地房屋等,必须保证图形符合其投影规律,必要时可用辅助线方法得到正确的图形。然后根据高程点文件利用软件构网自动建立DTM模型,对部分不合理网形利用软件的删、增、改功能进行编辑修改,然后自动追踪绘制等高线。对软件的自身功能,自动追踪等高线不合理的地方,进行手工修改,符合野外实际地形。注意绘制地形图期间,应时常存储数据,以免造成不必要的损失。公路带状地形图与普通地形图一样,都应遵照有关规范规定绘制。地形图编绘应为无地物压盖地物;清理无用图层;图面干净整洁。最后保存为AutoCAD格式文件(*.dwg)。

5.结语

本文主要研究了在公路勘测设计中,带状地形图的测量技术及编绘技术。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GPS定位技术的广泛应用于公路勘测设计,使勘测工作者摆脱繁重的外业工作,加快了作业进度,提高了测量精度,是公路勘测的现代化手段之一。本文分析了GPS技术在道路工程测量中应用中的显著特点;概述了GPS全球定位系统在公路测量中的应用;同时研究总结了RTK技术用于现代公路勘测设计的带状地形图测绘。

【参考文献】

[1]杨俊志全站仪的测量原理及其检定[M].北京:测绘出版社,2004:95-143.

[2]徕卡TPS800系列全站仪使用手册.http://www.geovey.com/UploadFiles/20071

2910113347.pdf.

[3]徐绍铨,张华海,杨志强,王泽民.GPS测量原理及应用[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1.

[4]刘晓峰.GPS定位技术应用在公路控制测量[D].大连: 大连理工大学,2002.

作者:耿方针 张宏涛

第二篇:测绘工程中特殊地形的测绘技术方案

【摘要】由于现代建设工程等后续项目的需要,现代测绘工程不断出现对于一些特殊地形的测绘工作。本文主要从测绘的概念入手,分析了针对特殊地形的测绘理念、手段等要点。最后探讨了类似棚户区这种典型特殊复杂地形测绘方案的设计制定。

【关键词】测绘工程;特殊地形;GPS;全站仪

一、引言

随着建设工程不断增加,需要测绘地形的复杂度、困难性都不断增多,对于测绘技术的要求也不断增多。随着信息化、网络化技术的不断应用,适合特殊地形的测绘技术也在不断成熟。与以前的测绘技术比较,现代适合特殊地形的测绘技术显得更加科学合理,但它们之间没有本质区别,现代特殊地形的测绘技术是对以前传统的测绘技术的总结和发展,其中的技术科技含量更加先进,适合地形的復杂程度更加明显,测绘技术中就高、角、长度的测量是没有变化的。有时主要还是一种测绘思想的转变,应用一些特别的测绘技术。解决特殊的地形问题。

二、概念

社会技术的不断进步,相应技术不断向着测绘行业不断渗透,整个测绘工作完全可以向着复杂化、特殊化的方向发展。在这个发展过程之中,测绘行业也出现了很多问题,像使用的技术相对比较落后,达不到最终的测绘要求。所谓的测绘工程属于一类对于地质方面各种信息的测绘,最终体现在测绘的图纸之上。涉及的广度十分大,研究的适应领域也很多,一般很多地方的发展规划也有对测绘工程的要求,对整个地区的地形、地貌等方面开展全方位的分析测量,这就是我们测绘工程的主要作用所在。

随着技术的不断更新升级,相比以前,现代的测绘技术更加便捷、先进、科学、合理,是一种适合现代测绘要求的方式方法,但是不管是测绘的思想理念,还是测绘的具体作业程序等都存在很多相通的地方。所以现代特殊地形的测绘任务,有时可能应用现代的测绘手段,有时可能就是传统的测绘技术可以应付。使用怎样的测绘方法和手段主要还是根据实际,具体情况具体分析。最终主要还是落实在采集的信息数据是否满足后期工程的需求,掌握的参数是否有利于建设工程施工方案的设置。只有测绘的准确度不断提高,最终满足施工技术的要求,这样才能不断适应现代特殊地形的要求。

三、特殊地形的测绘要点

(一)测绘理念。在现代测绘工作中,我们经常在对待测的地区的主要地形、地貌等信息进行测绘的过程遇到一些地形较为特别的时候,有时以前传统的测绘技术可能实现,很多时候是不可能实现,或是出现了测绘的精度达不到要求,测绘的参数信息的全面性不能完全涉及,这就是给后期的施工作业工作埋下了很多隐患等。只有引入的一些现代化的测绘技术才能够适应相对复杂的地形要求。例如,现代很多时候可能要对一些人员很难进入的地方(火山口的活跃程度、山区地震之后的灾情、泥石流后当地地形变化情况等)进行测绘,一般为后期工作奠定第一手资料等,但是这些地方技术人员很难进入,不能够直接进行相应的测绘,如果是传统的测绘方法和手段就一点办法也没有,这就需要依靠现代科技,实用现代的测绘手段和方法。

现代待测绘的地形复杂程度如何,这也是程度上的不同,只有在测绘工作不断推进之后,相应的测绘思想不断清晰,相应的测绘手段和技术才能具有选择性,更加适合待测绘地区的地形、地貌特征,只有技术人员的测绘思想不断明确,特殊地形的测绘才能有条不紊,稳步推进。其实,现代测绘工作不外乎测绘长、高、角度等,不管地形复杂到怎样的程度,我们的测绘工作也跑不出这个圈子。

(二)测绘手段。现代相对比较复杂地形条件主要可能应用到的测绘技术有全站仪和GPS等技术,这些技术可以应用到一些地形较大的情况。第一,全站仪技术手段主要的优势主要是准确度较高,基本面的精度主要可以控制在4等以下。其简单的作业步骤:首先,将其设置在已经控制的点,设置的设备要中心对齐,平整度较好,一般误差不能超过2mm;其次,在设置好相应的位置之后,可以进行相应的测绘,其中注意对已知点、后点、检查点的核实工作,合理控制误差范围;最后,如果得出的数据误差较大,有可能在调用过程中,出现了三点位置的调换,设备位置没有设置准确等,这需要从新调整测绘,只有误差在范围之内,相应的信息参数才能采集。

第二,GPS的测绘手段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首先,准确度较高,操作简便。这种测绘手段不需要人员通过眼睛目测,只要将相应点的基站位置确定,核实位置坐标即可开始测量,整个测绘的准确度可以完全适合当前一级精度。在5公里之内高程完全满足四级精度。其次,工作效率提升,降低人员工作量。技术人员应用这种方式进行作业时,一般2人一组,一人测量,一人记录,对每个基站进行测量,一般每个站的采集数据不超过4秒,一个小时就可以采集400处的信息参数,整个工作效率不断提高,人员的工作量也不断降低,节约了人工成本。再次,该技术的主要依靠基站选点。基站设置要注意高度,选择一些高地设置,同时这种设备对于强电磁干扰十分敏感,所以选点要回避高压输电线等高强电磁辐射的地方。最后,保证误差最小化,提高该技术测绘的准确度,在调取相应的数据信息时,第一步就是要对已知点进行数据提取,核实这个测绘的误差程度和水平,防止出现一些反常的数据和信息出现,影响整个测绘结果。

四、实例方案分析

现代的测绘方式方法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不同的情况选择不同的测绘手段。下面以城市棚户区的测绘为例,具体探讨一下一些特殊地形的测绘方案。在对城市棚户区进行测绘之前,首先就是要设计相应的测绘方案,对整个测绘地区的地形、地貌进行深入的了解,对其复杂性有一个全面的认识。下面就是针对该棚户区的复杂性,设计一些特定的测绘手段和方法,制定完成之后,就是对整个过程进一步思考,发现可能出现的问题,调整相应的测绘方案,在测绘过程中充分考虑全站仪和GPS等现代测绘技术的应用,但常规传统的测绘手段(尺子,经纬仪等)也不能完全放弃。最终的目的就是提高测绘准确度、节约人工成本,降低技术人员的工作量。具体来说,首先,编制棚户区草图。任何地区的从新规划的第一步就是对其绘制相应的草图,因为草图相当比较直接、形象,具有整体性,可以使得测绘者有一个全面的概念。然后,调取相应信息参数。像棚户区这种房屋建筑相对比较复杂的地区,我们要充分应用GPS和全站仪技术,GPS技术测绘不到的点,运用全站仪进行具体测绘,这样整个棚户区测绘的准确度将不断提高。

五、结语

复杂地形的测绘工作,与一般情况在很多方面是相通的,在整个测绘方案的设计上主要涉及草图编制和信息采集。把握测绘的长、高、角度的测量数据的精度,注重测绘手段的结合,最终将满足后期工程的测绘要求。

参考文献:

[1]殷红梅,苏山舞,于荣花.大型测绘工程标准化——以国家西部测图工程为例[J].地理信息世界.2014,15(08):112-113.

[2]陈小歌.机载激光雷达技术在高速公路勘测设计中的应用——以河南省登封—汝州高速公路为例[J].成都理工大学.2014,14(05):65-66.

作者:张高峰 张冰 吴凡

第三篇:GPS—RTK在高原矿区大比例尺地形图测绘中的应用

摘 要:地形测量是矿山建设时期和生产时期的重要一环,测量工作及测量成果是为矿山生产服务的。随着测绘科学技术迅速发展,矿山测量也不断创新和发展,面对各种挑战和机遇同在的关键时代,GPS RTK技术的广泛应用,使得我们在测量工作中得到极大便利。云南地区山高林密,地势起伏较大,日常工作中经常出现各种问题,导致工作进度放缓本文主要以云南普洱市某矿业公司矿区为例,结合天宝R8型GPS在矿山地形测量中的实际应用,作为探讨。

关键词:地形测量;GPS-RTK;应用

0 前言

测绘地形图的作业.即对地球表面的地物、地形在水平面上的投影位置和高程进行测定,并按一定比例缩小,用符号和注记绘制成地形图的工作.现在我们使用全站仪结合GPS RTK采集野外碎步点的坐标和高程.在银子山地形测量工作中,我们面临着山高林密,道路不通等客观问题。使用传统方法用全站仪进行地形测量,则对其控制网之间的通视,测区视野等要求高,且测量进度慢,难以实现。采用GPS RTK测量系统,则无太多条件限制,单人即可操作,节约时间以及人工、成本等。

1 GPS-RTK测量系统技术简介

1.1GPS-RTK测量系统组成

实时动态测量(RTK)Real Time Kinematic定位技术是基于载波相位观测值的实时动态GPS定位技术,它是GPS测量技术发展中的一个新突破,它能够实时地提供测站点在指定坐标系中的三维定位结果,并达到厘米级精度。在RTK作业模式下,基准站通过数据链将其观测值和测站坐标信息一起传送给流动站。流动站不仅通过数据链接收来自基准站的数据,还要采集GPS观测数据,并在系统内组成差分观测值进行实时处理。流动站可处于静止状态,也可处于运动状态。RTK技术的关键在于数据处理技术和数据传输技术RTK技术可以运用于地形测量、工程放样、静态控制等多种测量工作。其技术系统配置包括以下三部分:(1)基准站接收机;(2)移动站接收机;(3)数据链。

1.2 GPS-RTK定位原理

基准站接收机设在具有已知坐标(也可无已知坐标,地势较高)的参考点上,连续接收所有可视GPS卫星信号,并将测站的坐标、观测值、卫星跟踪状态及接收机工作状态通过数据链发送出去,移动站接收机在跟踪GPS卫星信号的同时接收来自基准站的数据,获取所在点相对于基准点的坐标。

1.3影响GPS-RTK测量精度的因素

影响GPS-RTK精度和可靠性的因素,GPS系统本身的影响因素是测量人员无法控制的,这些因素包括GPS卫星星数、卫星图形和大气状况。RTK系统的影响因素主要包括基准站精度,模糊度解算误差、动态基线解算误差(已由GPS主机程序解算),坐标系统转换误差在于坐标转换参数的解算。人为误差的造成,应注意在外业测量过程中注意气泡居中等问题的操作,用于减小偶然误差,消除人为误差,提高精度。

2 GPS RTK在高原矿区地形测量中应用

2.1测区概况

测区处于云贵高原西南缘,位于普洱市城区北西方向平距约45千米处,属横断山系纵谷区南段,山脉与主要河流呈北西、近东西走向,受构造运动的急剧间歇抬升,河谷深切,山嶺纵横交错,地形复杂。区域内海拔最高点白马山1731米,最低点为评价区南端的澜沧江河谷,海拔650米,相对最大高差为1081米,一般切割深度一般400-1000米,平均曲率半径为6363km。测区属热带季风气候,冬无严寒,夏无酷暑,雨量充沛,四季不明显,具典型的立体气候特征。区域内森林覆盖率大于80%,1000米以下的河谷、丘陵和低山地带,为季雨林分布区,林中层次结构复杂,藤本植物较多;海拔1000--1500米之间,为山地常绿阔叶林分布区;海拔1500以上,为山地针阔叶混交林分布区。

2.2仪器设备及人员配置

为保证按时保质保量完成本次测量工作,公司在设备投入和安排上力保完备和可靠、便捷。设备主要是用美国天宝R8(GPS-RTK)双频接收机4台、全站仪(徕卡TCR1202)1台作为主要的测量设备,测区所使用的仪器设备在使用前均经过严格的检验及校正。测区1:2000数字化地形图测绘采用RTK采集数据,使用GPS数据处理软件处理数据,室内采用南方CASS.70数字测图软件进行编绘的全野外数字化成图作业方式。

2.3GPS-RTK地形测绘

2.3.1图根控制

图根点加密直接采用动态RTK测量,标称精度:平面:(10+1×10-6)mm、垂直:(20+1×10-6)mm。测量前分片区采用4个等级控制GPS点进行校点,并用未参入校点的其它等级控制点进行检核,均满足精度要求。图根点测量时,采用三脚支架架设GPS移动站,每个点的坐标高程测量20次,取平均值作为最后成果。图根点的密度满足数字化不低于4点/平方公里的要求。

2.3.1 全数字地形测绘

地形图野外数据采集用RTK结合全站仪的方法进行。在地形起伏较小,视野开阔的地方使用RTK进行地物及地形点的坐标高程数据采集;其他植被较高且茂盛、地形复杂高差较大以及居民区等地方使用全站仪野外采点。RTK野外采点前,分片区使用该片区均匀分布的6个等级控制点进行校点,计算出该片区的转换七参数,使用其他至少两个以上未参入校点的等级控制点进行检查(平面较差小于5cm,高程较差小于30√Dmm),确保地形、地物点的平面和高程数据的采集精度。校点合格后,每次开机测量之前使用1-2个控制点再次进行检查,以保证野外数据采集的可靠性。

重要地物、地形的测绘:对地形复杂区进行重点测绘,作好记录。居民地的各类建筑物、构筑物及主要附属设施准确测绘实地外围轮廓,房屋的轮廓以墙基外角为准。建筑物和围墙轮廓凹凸在图上小于0.4mm,简单房屋及临时房屋,围墙、栅栏、栏杆等根据其永久性、规整性、重要性等进行综合取舍。真实反映建筑结构特征。

山顶、鞍部、山脊、山脚、谷底、谷口、沟底、沟口、台地、河川湖池岸旁、水涯线上以及其他地面倾斜变换处,均应测高程注记点。

2.3.2 全数字地形图绘制

地形图绘制中,主要是利用AUTO CAD、南方CASS7.0绘图软件。在地形图中,按点、线、面进行分类,独立地物以点及相应符号代码表示,线性地物数据尽可能保持其连续性,有面积属性的地物、地貌,其边界数据保持连续性。

公路在图上按实宽依比例尺表示,并注记道路等级。道路通过居民地不断开,按真实位置绘出。明显小路按不依比例测定,并在图上标出。永久性的电力线、电信线准确表示,电杆、配电室位置进行实测。多种线路在同一杆架上时,只表示主要的,并用相应符号表示出来。对自然水沟、工人沟渠、坝堤以及它水利设施准确测绘,沟底适当标注高程点。

地形图上的高程注记点分布均匀,1:2000地形图一般为50米注记1个点,平坦及地形简单地区可放宽至1.5倍,地貌变化较大的丘陵地、山地与高山地应适当加密。

地貌和土质的测绘,图上准确表示其形态、类别和分布特征。对自然形态的地貌用等高线表示,崩塌残蚀地貌、坡、坎和其它特征地貌应用相应符号或用等高线配合表示。各种自然形成和人工修筑的坡、坎,其坡度在70°以上时表示为陡坎,70°以下时表示为斜坡,当坡、坎比高小于1/2基本等高距或在图上长度小于5mm时,不表示,坡、坎密集时进行适当取舍。陡坎、斜坡在上下方分别测注高程或测注上(或下)方高程点。

地形图上正确反映出植被的类别特征和范围分布,对旱地、菜地、果园实测范围,配置相应的符号表示。地埂宽度在图上大于1mm的应用双线表示,小于1mm的用单线表示。地块内测注有代表性的高程点。

对各种名称、说明注记和数字注记准确标注,请本地村民一同进行踏勘,核实图上所有居民地、大沟、山脊、道路等地理名称,并表示在地形图上。

3 GPS RTK在高原矿区地形测量精度分析

3.1测量成果质量

将测区按地形坡度划分为3个片区,分别对地物点的平面和高程精度进行统计,结果如下:

通过对表3-1及表3-2的分析,在使用GPS-RTK进行测量时,地形地貌的复杂程度对地形图成图精度影响不明显,但是地表植被覆盖会对地形图精度造成一定影响,主要原因是影响GPS-RTK卫星信号,进而影响测图精度。但总体来讲,均能满足大比例尺地形图测图的精度要求。

3.2GPSRTK技术优越性分析

1)测量精度、可靠性较高

RTK技术能够满足矿山实地测量中对导线和四等水准测量的要求。由于RTK技术不同于常规的控制测量,不可能完全用常规控制测量的技术标准来衡量,尤其是在边长较短的相邻点表现比较明显。RTK技术的测量误差均匀、独立,不存在误差积累,精度可靠程度较高。

2)操作简便、灵活

RTK技术操作简便,灵活方便,工作状态稳定。能快速、准确地测定图根点、工程点的坐标和高程,实时提供精度可达厘米级经检核的三维坐标。与传统的测图方法相比,人员少,费用省,效率高。

3.3GPSRTK技术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虽然RTK技术在矿山测量中有较广阔的应用前景,但是由于矿区特殊的环境,存在一些不利于RTK作业的因素,如山谷和森林等。在应用中,就发现一些测量过程中的一些问题:

1)受卫星状况限制

当卫星系统位置对美国是最佳的时候,世界上有些国家在某一确定的时间段仍然不能很好地被卫星所覆盖,容易产生假值。另外,在高山峡谷深处及密集森林区、城市高楼密布区,卫星信号被遮挡时间较长,使一天中可作业时间受限制。产生假值问题采用RTK测量成果的质量控制方法可以发现。作业时间受限制可由选择作业时间来解决。

2)天空环境影响。

白天中午,受电离层干扰大,共用卫星数少,常接受不到5颗卫星,因而初始化时间长甚至不能初始化,也就无法进行测量。我们做过试验,在同样的条件和同样的地点上进行RTK测量,上午12点之前和下午2:30分之后,RTK测量结果准而快,而中午时分,很难进行RTK测量,可见选择作业时段的重要性。

3)数据链传输受干扰和限制、作业半径比标称距离小的问题

RTK数据链传输易受到障碍物如高大山体、高大建筑物和各种高频信号源的干扰,在传输过程中衰减严重,严重影响外业精度和作业半径。在地形起伏高差较大的山区和城镇密楼区数据链传输信号受到限制。另外,当RTK作业半径超过一定距离(一般为几公里,每种机型在不同的环境又各不相同)时,测量结果误差超限,所以RTK的实际作业有效半径比其标称半径要小很多,工程实践和专门研究表明,RTK确定整周模糊度的可靠性最高为95%,RTK比静态GPS还多出一些误差因素如数据链传输误差等。因此,和GPS静态测量相比,RTK测量更容易出错,必须进行质量控制。

4 结论

实践证明GPSRTK测量技术给矿山测量带来了重大的技术手段变革,极大地方便了测量工作者的日常工作,随着其技术的不断进步,必将给矿山测量带来更大的便利,它改变了传统的测量模式,它能够实时完成厘米级定位精度和在不通视的情况下远距离测量坐标,它具有需要的测量人员少、速度快、不需要同时观测、精度高等特点,能够极大地提高工作效率。但是它的作业方式是依赖于有足够的卫星数、稳健的数据链等外界条件,在矿山测量中显得很突出,有时会出现无法正常作业的情况,这就需要不断完善GPS RTK技术,寻求先进的作业方式。

参考文献

[1]武汉测绘科技大学测量平差教研室编著;《测量平差基础》;测绘出版社;1996年.

[2]刘大杰,施一民等;《全球定位系统(GPS)的原理与数据处理[M]》;同济大学出版社;1996年.

[3]《全国矿业权实地核查工作指南与技术要求》;中国大地出版社;2009年.

[4]徐绍铨,张华海,杨志强;《GPS测量原理及應用》;武汉测绘科技大学出版社;1997年.

[5]《地质矿产勘查测量规范》;GB/T18341-2001;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2001年.

[6]《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规范》;GB/T18314-2009;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国家标准化委员会发布;2009年.

作者简介:

1.孙学林,1983年6月28日,男,汉,重庆綦江,大专,工程测绘,671000,云南能源职业技术学院

2.熊建,1983年12月22日,男,汉,四川南充,大专,建筑工程,671000,济南大学

作者:孙学林 熊建

上一篇:传统茶文化论文范文下一篇:研讨式教学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