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普法法制教育论文提纲

2022-11-15

论文题目:大学生法律意识培养问题研究

摘要: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为全面贯彻落实依法治国的战略部署,加快建设社会主义的法治国家,全党对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探讨,决定继续坚定不移的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加强宪法的实施,正式确立了依宪治国,依宪执政的治国方略,再次确立了宪法的至尊地位。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指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进程,不仅要做到有法可依,各级政府要深入推进依法执政,还要保证司法公正,提高司法的公信力;法治建设的深入推进,就必须增强全民的法治观念,让全社会树立法律意识”。 改革开放三十年来,我国的法治建设取得了较大的成就,在全民普法的同时,更要加强和改进我国大学生的法律意识的培养,《法律基础》课程的开展使我国大学生法律觉悟有所提高、权利意识有所增强、大学生能普遍认识到学法的重要性以及普遍认同法治观念,但由于社会环境、学校教育和大学生自身因素的影响,导致了我国大学生法律意识培养方面的诸多问题。所以,对大学生法律意识培养问题的研究成为我们一项重要的研究课题。 本文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从我国大学生法律意识的现状入手,分析大学生法律意识存在的问题并探究其成因,对大学生法律意识的培养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建设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论文总体从五部分进行分析:第一部分为导论,介绍了本文的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论述了本文的研究思路和方法,对国内外文献进行整合归纳,并介绍了本文的创新之处。第二部分阐述了法律意识的基本概念及大学生法律意识培养的理论基础,分别概述了马克思恩格斯的法律意识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法治观,为我国大学生法律意识培养问题研究提供了理论基础;进而指出了培养我国大学生法律意识的重要意义。第三部分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对我国大学生法律意识的现状做了客观的分析和归纳,总结了大学生法律意识培养中存在法律知识不健全、法律能力明显不够、法律观念薄弱和尚未真正形成法律信仰等的问题。第四部分分析了导致存在诸多问题的原因。第五部分提出了培养我国大学生法律意识的途径和方法,包括确立科学的培养观念、净化社会环境、营造校园法制环境、进行学校法制教学改革和构建有效的实践环节等。

关键词:法律意识;大学生;培养;依法治国

学科专业: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导论

1.1 研究的背景

1.2 研究的意义

1.2.1 理论意义

1.2.2 现实意义

1.3 研究的思路和方法

1.3.1 研究思路

1.3.2 研究方法

1.4 研究综述

1.4.1 国内研究综述

1.4.2 国外研究综述

1.5 创新之处

第2章 法律意识的概念界定及相关理论

2.1 法律意识的概念界定

2.2 大学生法律意识培养的理论基础

2.2.1 马克思恩格斯的法律意识思想

2.2.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观

2.3 培养我国大学生法律意识的意义

2.3.1 培养大学生法律意识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

2.3.2 培养大学生法律意识是依法治国的要求

2.3.3 培养大学生法律意识是人的全面发展的需要

2.4 小结

第3章 我国大学生法律意识的现状

3.1 大学生的法律觉悟有所提高,但法律知识不健全

3.2 大学生的权利意识有所增强,但法律能力明显不足

3.3 大学生普遍认识到学法的重要性,但法律观念淡薄

3.4 大学生普遍认同法治观念,但缺乏法律信仰

3.5 小结

第4章 导致我国大学生法律意识缺失的原因

4.1 社会因素

4.1.1 传统观念的影响

4.1.2 法律教育体制的缺陷

4.1.3 市场经济的不完善

4.1.4 法治环境的负面影响

4.2 学校教育因素

4.2.1 教育者的法律意识欠缺

4.2.2 学校的法制教育模式单一

4.2.3 应试教育忽视法律能力的培养

4.3 大学生自身因素

4.3.1 大学生的学业、就业压力

4.3.2 部分大学生存在心理问题

4.4 小结

第5章 培养我国大学生法律意识的主要途径和方法

5.1 确立科学的培养观念,提高大学生对法律意识的认知

5.1.1 树立素质教育观念

5.1.2 改革高校法制教材

5.2 净化社会环境、树立法律至上的权威

5.2.1 营造良好的社会法治环境

5.2.2 公正执法、司法, 塑造大学生的法律情感

5.3 营造校园法制环境,增强大学生法律意识

5.3.1 建立健全校园规章制度

5.3.2 严格执行校园规章制度

5.3.3 加大校园普法宣传

5.4 改革学校法制教学,多方位帮助大学生培养法律意识

5.4.1 丰富教学内容

5.4.2 改进教学方法

5.4.3 开设心理健康辅导课程

5.4.4 开展多样化的法律教育活动

5.5 建构有效的实践环节,培养大学生的法律能力

5.5.1 建立相应的法律实践环节

5.5.2 设立相对稳定的实践活动场所

5.5.3 建立实践活动的奖励机制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上一篇:国企内部审计论文提纲下一篇:中学教师心理健康论文提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