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下册语文练习题

2022-11-12

第一篇:二年级下册语文练习题

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二单元练习 2

济阳县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单元练习

(二)

命题人:王玉堂

审题人:王锋

一、语言积累与运用 (20分)

1.给加点的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4分)

璀璨(

)鞭挞 (

) 褪尽 (

) 翡翠 (

) ....长xū ( )短叹

千山万hè(

) xī( )利 罪niè( ) 2.阅读下面一段话,完成后面的题。(4分)

大地是人类生存的永恒根基。人在大地上生活着,人类的喜怒哀乐均是大地给予的。不管是严寒的冬季,还是 ① 的夏日,人们随时都可以看到大地千姿百态的美丽,一幅幅风景秀丽的图画——寒冷严肃的冬雪图, ② 的迎春图,随意洒脱的夏绿图, ③ 的秋收图——更是点缀着人们丰富多彩的生活 ④ 。

⑴在①、②、③处填上合适的词语。(2分)

⑵请从下列各句中选一句填入④处横线中,使文意连贯自然。(2分) A.岁月被变得多情多趣,有滋有味。 B.多情多趣,有滋有味的岁月形成了。 C.使岁月变得多情多趣,有滋有味。 D.岁月成了多情多趣,有滋有味的了。

3.在这一单元中,我们又认识了几位中外文学家,他们的作品又让我们的思想和心灵经历一次洗礼。请你从中选择一位,写几句话(其中包含作家、作品、阅读后的感想几个要素)。(2分)

4.按要求填空。(4分)

⑴ 风声一何盛, 。 (刘桢《赠丛弟》)

⑵ ,天涯若比邻。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⑶ 春天是一年中最惹人情思的季节,古往今来有多少诗人留下过咏春、颂春、伤春、惜春的动人诗篇。试写出有关春的诗句。

如: (作者)说: 。

(作者)说: 。

5.联想公司为了宣传自己的产品“联想电脑”,为了塑造更好的企业形象,打了一则广告:“人类失去联想,世界将会怎样?”请认真品味这则广告,回答下面问题:(4分)

(1)广告中的“联想”一词,有哪两个方面的含义?

(2)请你说说这则广告妙在哪里?

6.星期天,肖林到济北公园去玩,路上他向一位老大爷问路:“喂,老头,到济北公园怎么走?还有多远?”老大爷看了看肖林说:“顺公路走,有一千丈;选小路走,只六百丈。”小林听了不解地说:“你这人怎么讲丈不讲里?”老大爷笑着说:“小同学,原来你也知道讲‘礼’呀!” ,老大爷的话外之意是什么?(2分)

二、现代文阅读 (40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 7——11题。(14分)

江南的雪,可是滋润美艳之至了;那是还在隐约着的青春的消息,是极壮健的处子的皮肤。雪野中有血红的宝珠山茶,白中隐青的单瓣梅花,深黄的磬口的蜡梅花;雪下面还有冷绿的杂草。胡蝶确乎没有;蜜蜂是否来采山茶花和梅花的蜜,我可记不真切了。但我的眼前仿佛看见冬花开在雪野中,有许多蜜蜂们忙碌地飞着,也听得他们嗡嗡地闹着。

孩子们呵着冻得通红,像紫芽姜一般的小手,七八个一齐来塑雪罗汉。因为不成功,谁的父亲也来帮忙了。罗汉就塑得比孩子们高得多,虽然不过是上小下大的一堆,终于分不清是壶卢还是罗汉;然而很洁白,很明艳,以自身的滋润相粘结,整个地闪闪地生光。孩子们用龙眼核给他做眼珠,又从谁的母亲的脂粉奁中偷得胭脂来涂在嘴唇上。这回确是一个大阿罗汉了。

他也就目光灼灼地嘴唇通红地坐在雪地里。

第二天还有几个孩子来访问他;对了他拍手,点头,嘻笑。但他终于独自坐着了。晴天又来消释他的皮肤,寒夜又使他结一层冰,化作不透明的水晶模样;连续的晴天又使他成为不知道算什么,而嘴上的胭脂也褪尽了。

但是,朔方的雪花在纷飞之后,却永远如粉,如沙,他们决不粘连,撒在屋上,地上,枯草上,就是这样。屋上的雪是早已就有消化了的,因为屋里居人的火的温热。别的,在晴天之下,旋风忽来,便蓬勃地奋飞,在日光中灿灿地生光,如包藏火焰的大雾,旋转而且升腾,弥漫太空,使太空旋转而且升腾地闪烁。

在无边的旷野上,在凛冽的天宇下,闪闪地旋转升腾着的是雨的精魂…… 是的,那是孤独的雪,是死掉的雨,是雨的精魂。

7.作者写“江南的雪”,是写的眼前的景物,还是回忆中的景物?从第一自然段中的哪句话可以看出? (2分)

8.在第四段的开头,作者用了“但是”一词,请你说说作者这样用的用意。(2分)

9.作者对江南的雪和北方的雪各有怎样的感情?作者为什么会对朔方的雪情有独钟? (4分)

10.本文与我们学过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都写了塑雪罗汉,试分析两文的写法有何不同? (2分)

11.你在雪地里做过什么游戏?试写一段文字描述出来。(不少于50字)(4分) (二)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 12——15题。(12分)

下雪了。

这是北方的雪,下得很大,寿命很长,长得像长白山的梦,长得让兴安岭的大森林开几个月的梨花。

铺天盖地的大雪,瞬间便染白了北方的一切,给南方人的口头文学丰富了许多传说、许多神话,北方成了寒冷和洁白的代名词。

雪无声无息的飘落着……给小河捎来一面光滑透亮的镜子,给橡树林围起了一条温暖似棉花似羊毛织成的大头巾。森林里的音乐家远走高飞了。几个猎人从雪地上走过,悄手悄脚,只留下两行沉默的脚印。雪是天公送给北方冬季不可缺的礼物。雪本来并不是粉饰这世界这生活的,可雪毕竟掩藏了许多陷阱许多沟壑许多垃圾,好似这世界并不存在任何暗算、任何污浊、任何朽败。

雪的出身洁白无暇,白得耀眼,洁得令人陶醉。生活的辩证法既是相辅相成又是相反相成,越是洁白的东西越容易显现出被沾染的黑污,越是容易被黑污沾染。

雪是诚实的,却也充满着欺骗,或许是由于人们受现象蒙蔽而自欺欺人。你看雪多像鹅毛多像棉絮,给人们目光的感觉是无比温暖的。可是你不能去触摸,它欺骗不了手感,雪给手指的信号是寒冷是冰冻是战栗。

雪的形象和生命往往存在于瞬间,当三月的阳光投射到北方的大地,雪渐渐地化为一池一池的春水。可是雪对自己的死亡一点也不遗憾,它用灵魂和另一种生命去灌溉土地,去滋润五谷,去换取丰收。所以,雪也是无私的,雪是奉献者。

12.文章开头从哪几方面来写北方的雪?(3分)

13.写雪“铺天盖地”“洁白”“似棉花似羊毛”有何作用?(3分)

14.雪“用灵魂和另一种生命去灌溉土地”,这“灵魂”、这“另一种生命”指的是什么?(3分)

15.本文紧扣“雪”字,写雪,议雪,以雪寄情,寄托了怎样的情?谈谈自己的理解。(3分)

(三)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 12——15题。(14分)

①雨,来自天国,是有灵性的。 ②“山色空濛雨亦奇”,那只是属于西湖的;“小楼一夜听春雨”,那只是属于江南的;“渭城朝雨邑轻尘”,那只是属于关中的。可我生在北国,有雨的日子并不多,因此一下雨就有一种窃喜的感觉。

③春天的雨是( )的,也是吝啬的。“像牛毛、像细丝……”,那是艺术家的感悟,我没有这种感觉,但我很欣赏无声润物的轻柔,它好像怕搅扰甜..睡中的人一帘春梦,好像怕抹淡了粉红色春花的娇容。风也识趣,斜牵丝雨潜....入大地而不动其形,听它轻叩小窗而静止于耳,若有若无,似隐还现。竖耳潜听,莫非是仙女抚动了她的瑶琴?“此曲只应天上有”,如杜少陵闻之,怕也会这么说。

④夏天的雨是( )的,虽无“阴风怒号,浊浪排空”的霸气,却如安塞腰鼓,动则声势喧天。看火蛇裂破长空,漫天爬行;屋檐挂一壁明晃晃的水幕,洁白清亮。雨落尘埃,只感觉地下的水往四下里挤,向上翻卷的水花让人有些悚,正如老舍所说“成了一个灰暗昏黄,有时又白亮亮的,一个水世界”;收则一滴也无,很有些北方汉子的豪爽和干脆。

⑤秋天的雨是( )的,它没有“霪雨霏霏,连月不开”的隐晦,却耐性十足。迷茫茫的雨包裹着白茫茫的花,宛如祁连山上的皑皑白雪,但有了风,“雪”便舞起来,前浪刚起后浪便压过去,宛如仙女踏云飘然而至。有人说:秋雨是冬天的哭泣。可我说:秋雨是醉人的,你不见老农额头的皱纹正是因为经雨而展平吗?

⑥冬天的雨是( )的,虽稀少却耐人寻味。虽说只有皑皑白雪才能展现出北国的雄浑与沉稳——因为那是北方独有的精蕴,可大自然就是这么奇怪,有时的晴空丽日,忽一片风裹云而至,雨中夹杂着雪粒,顷刻间为大地铺上一层银装,然而就在你一眨眼间,又化为乌有。

⑦雨,来自天国,洒落心头,它是有灵性的……

(选自《语文报》)

16.将“狂放”“迷人”“冷峻”“喜悦”归位于文中括号,其顺序是怎样的?(3分) 17.品读第③段,简答(注意加点的词语)。(4分) ①具体写春雨“轻柔”的句子是:(2分)

②“风也识趣”的实际意义是:(2分)

18.细读第④段,用文中的两个双音节的词语概括夏雨的特点。(2分)

19.第⑤段中的“雪”打引号的作用是什么?它实际指的是什么?(3分)

20.文章在语言表达上有许多美点,请举一例加以说明。(4分)

三、写作(40分)

生活当中,有许多事情当你亲临其境之后,往往思想受到启迪,身心感到愉悦。偶然忆起,就如品香茗,又如含青榄,清香久远,令人难忘……

请以“ 值得品味”为题,写一篇不少于500字的文章。

要求:除诗歌外文体不限,题目自拟,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班名。 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单元练习

(二)

参考答案

一、语言积累与运用 (20分)

1.càn tà

tuì fěi 吁 壑 犀 孽 (4分)

2.⑴①炎热(或酷热)

②温暖柔和(或活泼鲜亮)

③富足从容

⑵C (4分)

3. 只要句子通顺,言之有物即可。(2分)

4.略 (每句中有一个错别字该题不得分

3分) 5.(1)一指一种电脑品牌,另指一种想象力,思维方式。(2)一语双关,给人留下深刻印象,难以忘怀。 (4分) 6.你这个孩子太不懂礼貌了! (2分)

二、现代文阅读

7.主要写的是回忆中的景物。 “我可记不真切了”。 (2分) 8. 作者对“朔方的雪”情有独钟的倾向性更加明显。(2分)

9. 对江南的雪的感情是在赞美中流露出些许遗憾,对北方的雪的感情是在竭力赞颂中将它比作雨的精魂。因为北方的雪有着与江南的雪不一样的美丽,这种美是经过磨炼并能保持长久的,是一种独立与张扬的个性精神的体现,这种精神已经成为了作者一以贯之的前行动力。(2分) 10. 在《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写塑雪罗汉仅仅是一笔带过,而作者在《雪》中却对塑雪罗汉的过程进行了生动的描写。(3分) 11.略 语句要通顺有序。 (4分)

12. 从两方面来写,即:雪下得大,寿命长;洁白。(3分) 13. 为下文议论“掩藏陷阱”“被黑污沾染”“欺骗”作铺垫。 (3分) 14. 灵魂是指雪的无私奉献的精神,另一种生命是指雪融化后的另一种形态“水”。(3分)

15. 本文紧扣“雪”字,写雪,以雪寄情。文章一开始,作者就以优美的文笔,为我们展现了北方冬天美丽的雪景,雪下得大,“铺天盖地”,雪中的小河、树林是那样的洁白,飞鸟、猎人是那样的沉静。接着围绕着“雪”展开议论;洁白的雪容易被黑污沾染,诚实的背后也有欺骗。作者由“雪”悟出了社会和人生的哲理。最后以雪寄情,表现出作者对生命意义的深刻思考。在文中作者写雪是为了写人,在写雪中寄托着对人的思考,对人的分析和对人的评价。只要意思到即可(3分)

16、迷人 狂放 喜悦 冷峻(3分)

17、①它好像怕搅扰甜睡中的人的一帘春梦,好像怕抹淡了粉红色春花的娇容。②指微风轻拂、温馨柔和。(4分)

18、豪爽、干脆(2分)

19、表特殊含义 (2分)

20.从修辞和句式答题即可 (4分)

三、写作(40分)

按中考评分标准评阅

第二篇:人教新课标二年级语文下册句子专项练习

一、按课文原文填空。

1. 泉水流进山腰的 ,流过 ,流到 ,穿过 流进大海。

2. 夜晚的北京,多么________,多么________!

3. 长安街华灯高照,_____________的汽车,灯光闪烁,像___________________。天安门城楼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广场四周,彩灯________出一幢幢高大建筑物的________轮廓。

4.环形路上,一座座__________犹如____________。

5.王府井、西单商业街上,明亮的橱窗、______________的广告,____________的霓虹灯,把繁华的大街________成了比白天更美的“不夜城”。

6.古老的故宫变得________了。一束束灯光照着她,长长的城墙和美丽的角楼________在河面上,______________,十分动人。

7.小岛把湖水分成两半,北边像 ,叫日潭;南边像 ,叫月潭。

8.每当夜幕降临,北京就

。整个北京城变成了 , 。

9.森林里的景色是那么 ,空气是那么 。 10.要是你 ,那你就是最弱小的。

11.日月潭是我国 的一个大湖。它在台中附近的高山上。那里群山 ,树木 ,周围有许多名胜古迹。

12.满架的葡萄像成串的 挂在绿叶底下,有红的、白的、紫的、暗红的、淡绿的, ,美丽极了。

13.大自然有很多天然的________ ______:太阳是个_______ _______, 它在天空给你______________;北极星是盏______________,它永远高挂在______________;要是碰上阴雨天,大树也会来____ __________;雪特别怕太阳,沟渠里的积雪会给你______________。

14._____________追黄蝶,___________________ 15. _____________千秋雪,____________万里船。 16.花要 ,人要 。

赠人玫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帮助别人的人, 。

诚心能叫 ,实意能叫 。 17.___________________,春风暖万家。

黄莺 ,紫燕 。

18._______________________,疑是银河落九天。

19.春雨惊春 ,夏暑芒 。 寒霜降, 小大寒。 20.天才是 的灵感加上 的汗水。

--1--

二、排词成句,并加上标点。

1. 羽毛

漂亮

多么

孔雀

2. 做了

大树上

乌鸦

3. 得意洋洋地 枝头 站在 乌鸦 唱歌

4.到处 鲜花 绿树 城市里 和 是

5.自由自在地 海面上 在 海鸥 飞翔 洁白的

6.啊 门前的 多高 长得 玫瑰

7.知道 这是 吗 谁的 你 铅笔

8.美丽 春天 啊 景色 的 真

三、照样子,写句子。

1. 例:灯

灯光

一束束灯光 一束束灯光照亮了天安门广场。

校 ________ 常 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静 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例:我发现飞机的样子像蜻蜓。

我发现撑开的伞像 我发现小燕子的尾巴像

3. 例:公园里盛开着鲜花。

公园里盛开着五颜六色的鲜花。 周总理走来了。

周总理 地走来了。 春天来了。

的春天来了。 春雨姑娘弹奏着乐曲。

春雨姑娘 弹奏着乐曲。 4.例:湖水像一面镜子。

太阳像

挂在树上的苹果像

5.例: 画眉鸟在尽情地歌唱。

6.例:(1)他的画一挂出来,就有许多人观赏。

___________________一_________________就__________________。 (2)花骨朵儿渐渐地长大了. 渐渐地

--2--

(3)小鹿静静地躺在床上养病. 静静地

(4)画活了,画活了,只有神笔才能画出这样的画! 只有 才 (5)闪电越来越亮,雷声越来越响,雨下大了。 越 越

(6)他一会儿浓妆涂抹,一会儿轻笔细描,很快就画成了. 一会儿 ,一会儿 . (7)我一边吃着饼干,一边继续送报纸。

_______________一边________________,一边___________________。 (8)一个孩子翻着跟头,像车轮在转,真好看!一个孩子唱着歌,歌声真好听。另一个孩子跑道妈妈跟前,接过妈妈手里沉甸甸的水捅,提着走了。

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 )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另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例:明明爱唱歌。 乐乐爱唱歌。

明明和乐乐都爱唱歌。

明明在家里写字。 云云在家里写字。

8.例:华佗引开了两只相斗的羊。

华佗把两只相斗的羊引开了。

两只相斗的羊被华佗引开了。

爷爷赶走了那头吃草的牛。

9.例:我们脱掉棉袄。 我们冲出家门。

我们脱掉棉袄,冲出家门。

妈妈拎着一篮鸡蛋。 妈妈走进家门。

同学们背着书包。 同学们走进校门。

孩子跑过来。 孩子接过水桶。

四、找出比喻句,在( )里打上“√”。 1. 水里一群赤脚的孩子,快乐得好像神仙一样。( ) 2. 小鸟饿得喳喳地哭泣。( ) 3. 我们的生活像蜜一样甜。( ) 4.一座座立交桥犹如道道彩虹。( ) 5.桃花笑红了脸。( )

6.小草从地下探出头来,那是春天的眉毛吧?( )

五、给下面的句子加上标点。 1. 看 这儿还有一朵野蔷薇呢

2. 萨沙掀起雨衣—轻轻地遮在蔷薇花上—问道 妈妈—现在我还是最弱小的吗 3. 我们几个孩子 脱掉棉袄 冲出家门 奔向田野 去寻找春天 4.一天 一周 一个月 小鹿终于能下床走路了

--3--

5.清晨

太阳刚刚升起

湖面上还飘着薄薄的雾

天边的晨星和山上的点点灯光

隐隐约约地倒映在湖水中

6.青蛙说 捉害虫 保卫庄稼是我最大的快乐

7.波斯猫非常失望 边走边叹气 唉 到哪里才能找到快乐呢 8.等我长大了 也要读懂这本最大的“书” 9.渐渐地 渐渐地 雷声小了 雨声也小了

10.您怎么可以提这样的问题 来哄骗我们小朋友呢

六、读一读,想一想这几句诗都是描写什么季节的?在自己会背的那句后面的( )里,画上“√”。

1.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 )( ) 2. 春风一拂千山绿,南燕双归万户春。( )( ) 3.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 )( ) 4.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 ) 5.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 ) 6.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 ) 7.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 ) 8.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 )

七、把下面错乱的句子排成一段通顺的话。

1.( )小雨点会聚到一起,小沟儿变成了小溪,小坑儿变成了小湖。

( )下雨真好,小雨点在地上蹦蹦跳跳。

( )小树叶像一群群小鱼儿在小溪中游,像一只只小船儿 在小湖中漂。

( )小鸭子看到了,跑到雨中去浇浇。

( )下雨了、下雨了。

( )小白鹅看见了,也到雨中去戏闹。 2.( )几天后,小树长出了新芽。 ( )我把树苗放在坑里。 ( )哥哥挖好了树坑。 ( )哥哥填好了土。

( )我们又给小树苗浇了水。 ( )星期日,我和哥哥去种树。

3.( )山谷里有一条小溪,溪水慢慢地流着。

( )这里的空气多么新鲜!这里的风景多么美丽!] ( )蓝蓝的天空飘着一片片白云。

( )不远处有一片绿色的竹林,竹林边开放着一朵朵火红的野花。

( )这是什么地方?这是我可爱的家乡。

4.( ) 他一抬头,看见一只知了正在树上叫得欢。

( ) 不一会儿,他捉到了一只大知了,心里可高兴了,就在树上玩起来。 ( ) 李小明去上学,忽然听到了知了的歌唱声。 ( ) 两之脚来回晃荡,早把上学的事丢到脑后了。

( ) 他心里痒痒的,忍不住把书包往地上一放,就爬上了树。

--4--

第三篇:人教版二年级下册语文照样子写词语填空练习

1、例:夕+夕=多(口)+(口)=吕(日)+(日)=昌(火)+(火)=炎

2、例:又+又=双(月)+(月)=朋(习)+(习)=羽(木)+(木)=林

3、例:口+口+口=品日+日+日=晶人+人+人=众木+木+木=森

4、例:图书—图书馆

照相—照相机照相—照相馆洒水—洒水车集邮—集邮册

电视—电视机电视—电视台飞机—飞机场火车—火车站

电影—电影院打火—打火机作业—作业本彩虹—彩虹桥

5、例:上海—海上

奶牛—牛奶蜜蜂—蜂蜜水池—池水图画—画图牙刷—刷牙

山上—上山上马—马上上车—车上上船—船上上坡—坡上

上床—床下上树—树上下车—车下下山—山下下马—马下

6、例:大大小小

多多少少深深浅浅高高低低长长短短粗粗细细得得失失 左左右右 上上下下前前后后

7、例:开开心心

高高兴兴大大方方明明白白干干净净红红火火花花绿绿隐隐约约 家家户户风风雨雨风风火火马马虎虎千千万万三三两两

8、例:亮晶晶

白花花白生生绿油油黄灿灿红艳艳红彤彤黑乎乎黑洞洞 干巴巴眼巴巴冷冰冰凉冰冰胖乎乎热乎乎笑哈哈笑眯眯 沉甸甸明晃晃直勾勾水汪汪慢吞吞暖烘烘兴冲冲乱哄哄

9、例:默默地

渐渐地悄悄地轻轻地慢慢地静静地乖乖地狠狠地匆匆地

10、例:银光闪闪

两手空空白发苍苍忠心耿耿想入非非无所事事心事重重 死气沉沉

11、例:自言自语

自由自在自生自灭自作自受自高自大自觉自愿

11、例: 越吹越大

越多越好越下越大越来越大越来越小越来越冷越来越热越飞越高

12、例:千言万语

千军万马千变万化千山万水千家万户千秋万代

第四篇: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下册De字短语填空练习

动听的( 乐曲 )( 强壮 )的竹子( 高兴 )地笑 弹奏着()()的歌声()地说 扭动着()()的世界()地哭 呼唤着()()的镜子()地走 巨大的()()的春风()地跑 优秀的()(

茂密的()(

著名的()(

晶莹的()(

蒙蒙的()(

明亮的()(

清新的()(

鲜艳的()(

热情的()(

香甜可口的( 苹果 )

绚丽多彩的()

川流不息的()

风光秀丽的()

五光十色的()

隐隐约约的()

金碧辉煌的()

焕然一新的()

()的图画(

()的人们(

)的小溪()地做 )的泉水()地坐 )的北京()地读 )的建筑()地唱 )的广告()地打 )的阳光()地飘 )的教室()地写 )的节日()地想 )地心情()地数(一颗颗)星()桥()邮票()风()雨衣()画()杯子()笔()机器()歌()电灯()门()题目()水()沙子 )的波浪()的微笑)的脸颊()的山峰

第五篇: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8木兰诗习题新人教版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同步习题

8.木兰诗

A组

1.《木兰诗》是我国________时北方的一首________民歌,选自________(朝代)________编的《________》。它与《____________》合称“乐府双璧”。

2.下列加点字词注音全对的一项是( ) A.机杼(zhù) 军帖(tiē) 可汗(kè hán) 鞍鞯(jiān) .....B.辔头(pèi) 胡骑(qí) 啾啾(jiū) 霍霍(huò) ....C.阿姊(zǐ) 红妆(zhuāng) 溅溅(jiān) 戎机(róng) ....D.金柝(tuò) 云鬓(bìn) 铠甲(kǎi) 燕山(yàn) ....3.指出下列句子运用的修辞手法。 (1)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

) (2)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

) (3)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 (4)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

) 4.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木兰当户织(

) (2)昨夜见军帖

(

) ...(3)旦辞爷娘去(

) (4)万里赴戎机

(

) ...(5)朔气传金柝(

) (6)木兰不用尚书郎(

) ...(7)出郭相扶将(

) (8)出门看火伴

(

) ...

B组

5.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写木兰从军后艰苦的战地生活的对偶句是: 。 (2)赞颂木兰谨慎、聪明、勇敢、能力不逊于男子的议论句是: ? (3)写木兰出征前紧张、周密准备的句子是: 。 (4)写木兰经历战争持久、出生入死的激烈紧张的战斗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写木兰矫健英姿的句子是: 。 (6)写木兰一家人高高兴兴迎接她回家的情景的句子是: 。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同步习题

6.对诗句品味有误的一项是( ) A.万里赴戎机:“万里”极言征程之远,“赴”表现动作之迅速、果敢。 B.关山度若飞:跨越关塞和山岭,像飞一样,展现了木兰的矫健英姿。

C.朔气传金柝:朔,指北方。用打更的声音在寒气中传送,表现军旅生活的单调、无聊。

D.寒光照铁衣:用寒光和铁衣,展示边关将士的英武风采。 7.对第三段中的“不闻……但闻……”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采用对比手法,反映战事紧迫。

B.采用反复手法,表达了木兰对亲人的深切怀念。

C.采用对比手法,表达了木兰对亲人的深切思念,极大地丰富了女英雄的形象。 D.采用反复手法,表达了木兰与亲人分离极其悲痛的心理。

A组

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8.选文中连用四个“我”的作用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由选文最后一段演变而来的成语是什么?其含义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品味“开”“坐”“脱”“著”“理”“帖”这六个动词的表达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分析“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这两句诗的表达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有人说,木兰“女扮男装,代父从军”是犯了“欺君之罪”。你的看法如何呢?请 2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同步习题

简述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组 (一) 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道逢乡里人:家中有阿谁? 遥看是君家,松柏冢累累。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 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舂谷持作饭,采葵持作羹。 羹饭一时熟,不知贻阿谁!出门东向看,泪落沾我衣。

13.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八十始得归(

) (2)采葵持作羹(

) ..(3)兔从狗窦入(

) (4)不知贻阿谁(

) ..1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遥看是君家,松柏冢累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出门东向看,泪落沾我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用诗中的句子回答,主人公的家现在怎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全诗表达了一个怎样的主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 【甲】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同步习题

(选自《木兰诗》) 【乙】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 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

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

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 (选自《石壕吏》) 17.请你从《木兰诗》中找出与《石壕吏》中“暮投石壕村”句式相同的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木兰诗》中写了木兰征途中的“夜色”,《石壕吏》中也写了“夜色”,它们在诗中各起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请分析“木兰从军”和“老妪应征”各自的缘由,并分别写出作者对这两件事的态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木兰诗》的美学趣味

《木兰诗》是南北朝时的乐府民歌。那么诗歌为什么从“唧唧复唧唧”的蟋蟀声开始唱起呢?其实在中国人的传统中,当蟋蟀声响起的时候,是农家准备冬衣的时节,所以“木兰当户织”非常顺理成章。从这第一句诗歌里,我们可以发现木兰是个非常勤劳的女孩。才是初秋,木兰就在张罗着冬天里的事情,可见她的战略眼光,运筹帷幄、未雨绸缪。但就是这么一个勤劳聪敏的女孩,今天却不再织布,而是在那里叹息,“不闻机杼声,唯闻女叹息”,这让长辈们着实感到意外。于是便有了“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的关心,但在这里是谁在发问真的无关紧要,要紧的是“思”与“忆”该怎么解释,因为紧接着一句“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与后文的“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产生矛盾。既然你木兰“无所思”“无所忆”,也就 4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同步习题

是什么都不想,那为何又想到了“可汗大点兵”时阿爷征榜上有名的事情呢?所以阅读《木兰诗》这个问题不能回避。那么我们该如何理解“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这几句诗句呢?

我国著名学者吴小如先生说,我国最早的现存民歌应该是从《诗经》中的“国风”开始的,到汉乐府的《古诗十九首》之言“所思”(如“有所思”“所思在远道”)“长相思”“思君令人老”等等,都是指男女或夫妇之思。至于《饮马长城窟行》之“下言长相忆”、《西洲曲》之“忆梅下西洲”,则“所忆”都是指男女情人或夫妻之间的思念。由此可见,“思”和“忆”应有广义、狭义之分。广义的“思”和“忆”无所不包,而狭义的“思”和“忆”则专指男女之间的互相思念。《木兰诗》也是民歌——北朝民歌,这样诗中“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应该怎样理解就一清二楚了。这从同是北朝民歌的《折杨柳枝歌》可得到旁证:“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阿婆许嫁女,今年无消息。”这里也是“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但那个女子“所思”“所忆”的只是“阿婆许嫁女,今年无消息”的关于男女之间的情爱之事。木兰坚决地回答“无所思”“无所忆”的用意,意在说明自己并非少女怀春,而是想到父亲年老,出征作战有很大的困难,但想到自己是女儿身,能不能出征,作战时会不会受伤或死亡等高危险性的问题时,她不能不有所顾虑。这才是她诗歌开头叹息的根本原因。

当然,如果较真,那么只要问木兰“代父从军”有没有经过官府同意,为什么没有人检举,女扮男装如此长的时间,怎么会没有“火伴”怀疑、发现,于是我们会觉得一切都是假的,也就无法再读下去,也因此感受不到它的动人心魄的美和魅力。所以,阅读文学作品,我们要时刻牢记这样一点,即文学是一种虚拟,是一个假定,《木兰诗》自然也不例外。因此“可汗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就是一种夸张,一种大家相互约定俗成的假定。但如果你以为《木兰诗》就是要写残酷战争,通过战争来展现木兰是个巾帼英雄,那你就大错特错了。

面对即将发生的残酷战争,《木兰诗》却从“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的凝重,突然变成“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的轻快。但是紧接着的后文“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又换作了凝重,有人以为这八句“这种不满足于木兰英勇坚强的一面,也不把乍离双亲的少女情怀简单化,以发掘木兰心灵深处隐秘的手法,客观上也反映出北朝时期战乱给人民带来的沉重负担和痛苦”。我们觉得甚是牵强,否则写木兰战场生活的“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同步习题

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又何以举重若轻,没有一丝残酷感,反而是一种轻松的氛围。从中可见,《木兰诗》这篇文章还另有意图。

这从文章对事件的处理,尤其是木兰凯旋后用浓墨重彩着力渲染上我们更可以看出。木兰“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面对这一节,通常的做法往往是不分析,采取回避策略,说木兰不稀罕赏赐和官爵,归心似箭,希望过宁静的田园生活。但这样的分析有脱离文章实际的嫌疑。因为诗歌中只说木兰“不用尚书郎”,而没有说木兰不要可汗的赏赐。那么依照文章的实际,我们可以得出木兰应该是接受了可汗的“百千强”的赏赐的结论。至于木兰“不用尚书郎”而“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的根本原因是因为她的女性身份。因为她对可汗说的是“送儿还故乡”而不是“送‘女’还故乡”。在通篇诗歌中,当她面向长辈或长官说话时,除了“送儿还故乡”这句中木兰是自称“儿”外,其余均自称“女”。当然这里也表现女性与男性对人生价值倾向的不同,因为女性更愿意享受家庭的欢乐、亲情的融融,而不是对荣誉之类的身外之物趋之若鹜。

到了“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这一节里,叙述已经不是一般的轻快,简直是轻捷流转。尤其是“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一句,在火伴们的一片惊讶中,我们可以感受到木兰对自己是女儿身的无比自豪:“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这段也照应了开头:“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在叙述中,迎候木兰得胜归来的人,除了木兰的亲人,再也没有别的人了。在后文“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的叙述里,同样没有提到木兰的“男朋友”或者“未婚夫”的蛛丝马迹。从这里,我们就更进一步解决了“无所思”“无所忆”仿佛费解的疑窦,凸显她作为不同于当时一般少女的高大形象。这也恰恰说明只要机会均等,女性也完全可以承担起家国重任。

诗歌用浪漫主义手法,通过扑朔迷离的故事情节,在赞扬木兰高贵品质的同时,在1 700多年前,一个男性完全是主宰的时代里,突破了“女不如男”的封建传统观念。木兰干了当时男人干的工作,而且比男人干得还出色,还成了英雄,为千千万万妇女扬眉吐气。在语言特色上,朴素自然的口语,精妙绝伦的律句,以及譬喻的新奇幽默和运用排比的反复咏叹,在加强诗歌的音乐性和表现力的同时,使人物形象跃然纸上,让人百读不厌。

参考答案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同步习题

8.木兰诗

1.南北朝 乐府 北宋 郭茂倩 乐府诗集 孔雀东南飞 2.C(解析:此题考查平时容易读错的字音的掌握情况。A项中的“帖”应读tiě;B项中的“骑”应读jì;D项中的“燕”应读yān。) 3.(1)对偶 (2)夸张 (3)反问 (4)排比、互文 4.(1)对着 (2)军中的文告 (3)早晨 (4)战事 (5)北方的寒气 (6)愿做 (7)外城 (8)同伍的士兵 5.(1)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 (2)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3)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 (4)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5)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6)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 6.C 7.C 8.表达木兰与家人团聚、重温和平的女子生活的喜悦心情。

9.扑朔迷离。 提着兔子的耳朵悬在半空时,雄兔两只前脚时时动弹,雌兔两只眼睛时常眯着,但是跑起来的时候就很难辨别哪个是雄的,哪个是雌的。后用来形容事物错综复杂,难以辨别。 10.表现了木兰归家的喜悦和对故物的亲切之情。 11.不仅写出了火伴的惊讶情态,还从侧面写出了木兰的英雄气概。 12.这个说法欠妥当。在“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的情况下木兰代父从军,为国分忧,一方面表现了木兰对国家的忠诚,另一方面也表现了木兰的孝道。木兰代父从军是木兰“忠”“孝”精神的表现。 13.(1)才 (2)菜汤 (3)洞 (4)给 14.(1)远远看去,那就是你的家,那边松树、柏树很多,坟墓一大堆。 (2)走出门外向东望去,(心情极其悲痛,)眼泪就流了下来,沾湿了我的衣裳。 15.松柏冢累累,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 16.全诗通过对一个久别家乡、重归故里的老兵回家时所见情景的描述,表现了他的孤独和凄凉,反映了战争的残酷无情,也体现了人民对战争的厌恶和憎恨之情。

【参考译文】(刚满)十五岁的少年就出去打仗,到了八十岁才回来。 路上碰到一个同乡的人(,问):“(我)家里还有什么人?”

(同乡的人说:)“远远看去,那就是你的家,那边松树、柏树很多,坟墓一大堆。” (走到家门前,看见)野兔从狗洞里进去,野鸡在屋脊上飞来飞去。 院子里长着野生的谷子,井台上长着野生的葵菜。 用捣掉壳的野谷来做饭,摘下葵叶来煮汤。 汤和饭一会儿都熟了,却不知送给谁(吃)! 走出门外向东望去,(心情极其悲痛,)眼泪就流了下来,沾湿了我的衣裳。

17.示例一:旦辞黄河去。 示例二:旦辞爷娘去。 示例三:暮宿黄河边。 示例四: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同步习题

暮至黑山头。 18.《木兰诗》中的“夜色”与下文“不闻”“但闻”的内容相关,所以它在诗中所起的作用为:烘托木兰离家远征,思念亲人的心情。而《石壕吏》中的“夜色”与文中吏捉人、吏之怒、妇之苦的情状相关,所以它在诗中所起的作用为:烘托兵荒马乱、家破人亡的悲惨气氛。(意思对即可) 19.同是“从军”“应征”,但木兰从军的原因是:家无长兄,代父从军。老妇应征的原因是:家中老翁已逃走,男人已被征尽,老妇被迫应征。作者各自的态度是:前者对木兰代父从军的爱国精神进行了热情的赞美,后者表现了作者对战乱中人民遭受苦难的深切同情和对差吏抓人的凶暴气焰的无情揭露。

【乙文参考译文】日暮时投宿石壕村,夜里有差役来强征兵。老翁越墙逃走,老妇出门应对。

差役喊叫得是那样凶狠!老妇啼哭得是那样悲伤!

(我)听到老妇上前说:我的三个儿子去参加邺城之战。其中一个儿子捎信回来,(说)另外两个儿子刚刚战死。活着的人姑且活一天算一天,死去的人就永远不会复生了!(老妇我)家里再也没有其他的人了,只有一个正在吃奶的小孙子。因为有小孙子在,(他)母亲还没有离去,但进进出出连一件完好的衣裳都没有。老妇虽然年老力衰,但请允许我跟从你们连夜赶回军营去。赶快到河阳去应征,还能够为部队准备早餐。

夜深了,说话的声音逐渐消失,隐隐约约听到低微断续的哭泣声。天亮后(我)继续赶路,只能与(返回家中的那个)老翁告别。

上一篇:二手车贷款可以贷多少下一篇:二年级清明节扫墓作文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