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下册期末试卷

2022-08-03

第一篇:八年级下册期末试卷

八年级下册历史期末试卷

一、选择题(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意,把所选出选项前的字母填入题后的括号内。)

1、“五十六个星座,五十六枝花,五十六个兄弟姐妹是一家……”第四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会歌让我们感受到中华民族大家庭的团结和兴盛。你能说说我国有多少个少数民族吗?

A. 56个 B. 55个 C. 54个 D. 50个

2、中共提出在少数民族聚居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建议是在

A.中共成立时 B.筹建新中国时

C.制定第一部宪法 D.中共“八大”

3、我国在少数民族地区实行的基本政治制度是

A.民族平等 B.民族团结 C.民族区域自治 D.共同发展

4、我国已建立 个省级民族自治区域。

A.5 B.6 C.7 D.3

45、跳板同秋千一样有着悠久的历史,它是 妇女喜爱的一种以蹬跳为特征的全身运动的传统体育项目。(见右图)

A.蒙古族 B.朝鲜族 C.藏族 D.傣族

6、长年居住在平均海拔4千米的高原上,喜食糌粑和青稞酒,献“哈达”是他们最常见的一种礼节。这个民族是

A.回族 B. 哈尼族 C.维吾尔族 D.藏族

7、人们用这样的一幅挽联来悼念他,上联:一尘不染两袖清风,视名利安危淡似狮泉河水;下联:二离桑梓独恋雪域,置民族团结重如冈底斯山。他是:

A.雷锋 B.周恩来 C.辜振甫 D.孔繁森

8、西藏地区废除封建农奴制度是在:

A.1949年 B.1951年

C.20世纪60年代初 D.20世纪80年代初

9、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橡胶事业发展迅速,已经成为我国第_____橡胶基地。

A.一 B.二 C.三 D.四

10、“阿拉木汗什么样,身段不瘦也不胖;阿拉木汗住在哪里,吐鲁番西三百六。”这首民歌由 创作。

A. 维吾尔族 B. 蒙古族 C.彝族 D.高山族

11、高瞻远瞩,首先提出“一国两制”构想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党和国家领导人是

A.毛泽东 B.周恩来 C.邓小平 D.江泽民

12、中英、中葡联合声明分别于 年签署。

A、1997和1999 B、1985和1986

C、1987和1984 D、1984和1987

13、下图是一个让亿万炎黄子孙激动万分并将记过铭记在心的历史时刻,它发生在

A.1945年 B.1982年

C.1997年 D.1999年

14、在“一国两制”构想的指导下,1999年回归祖国的是

A.英国侵占的香港 B.葡萄牙侵占的香港

C.英国侵占的澳门 D.葡萄牙侵占的澳门

15、右图是2004年雅典奥运会开幕式上某代表团入场,这个代表团是

A.中国体育代表团 B.中国香港代表团

C.中国澳门代表团 D.中国台北代表团

16、1997年香港回归祖国后,社会经济稳定繁荣,1998年又成功抵御了亚洲金融危机。这充分说明

A.在香港实行资本主义制度是适合我国国情的

B.香港是世界金融中心,有强大的经济实力

C.香港的稳定为世界经济繁荣做出了贡献

D.“一国两制”是香港稳定繁荣的政治保证

17、“一国两制”伟大构想,所适用的范围是

A. 沿海经济特区 B.台、港、澳地区 C.各地开发区 D.少数民族地区

18、有关“一国两制”构想的表述不准确的一项是:

A.由邓小平同志首次提出

B.为解决国际争端提供了新思路

C.首先在香港地区得以实现

D.是解决台湾问题的唯一方法

19、“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大陆,大陆不可见兮,只有痛哭,葬我于高山之巅兮,望我故乡,故乡不可见兮,永不能忘!天苍苍,野茫茫,山之上,有国殇!”“国民政府”行政院长于佑任的哀歌《望大陆》反映了台湾人民希望:( )

A.反攻大陆B.葬于大陆C.祖国统一D.台湾独立

20、孙中山说:“统一是中国全体人民的希望。能够统一,全国人民便享福;不能统一便要受害。”这句话现在对地区来讲仍然是真知灼言。( )

A.香港B.澳门C.西藏D.台湾

21、新中国成立后,最早确立争取用和平方式解放台湾的思想是在20世纪的

A.50年代中期 B.70年代后期

C.80年代中期 D.90年代初期

22、常言道,“三十六计,走为上计。”在两岸关系上,提出“我们都是中国人。三十六计,和为上计”的国家领导人是

A.毛泽东 B.周恩来 C.刘少奇 D.朱德

23、我国形成“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对台基本方针是在

A.新中国成立后 B. 改革开放后 C. 澳门回归后 D.香港回归后

24、1987年,台湾当局开始调整“三不”政策,结束了海峡两岸同胞隔绝的状态,这一隔绝状态开始于:

A.1895年 B.1945年 C.1949年 D.1956年

25、海峡两岸关系迈出历史性重要的一步是在

A. 台湾海峡交流基金会成立 B. 大陆海峡两岸关系协会成立

C. “汪辜会谈” D. 江泽民提出发展两岸关系八项主张

26、第一次“汪辜会谈”的举办地是

A.台湾 B.北京 C.香港 D.新加坡

27、在“汪辜会谈”中,汪道涵的身份是

A.台湾海协会会长 B.大陆海基会董事长

C.台湾海基会董事长 D.大陆海协会会长

28、20世纪90年代初期,海协会和海基会达成的重要共识是

①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②加强两岸经济交流,互补互得;③调整不接触、不谈判、不妥协的“三不”政策;④海峡两岸直接实现通邮、通商、通航。

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②④

29、当前阻碍海峡两岸关系发展的最大障碍是

A.美国向台湾出售大量先进武器

B.台湾当局新领导人拒绝承认“一个中国”原则

C.日本对台湾的暗中支持

D.台湾当局阻挠台湾商人到大陆投资

30、1995年江泽民针对两岸关系等新情况,提出现阶段发展两岸关系,促进和平统一进程的八项主张,其中不属于八项主张内容的是

A. 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是实现和平统一的基础和前提

B. 海峡两岸和平统一谈判可以分步骤进行

C. 针对台独分子的活动,使用武力解决台湾问题是最佳方案

D. 双方领导人以适当身份互访

材料解析题:

3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西气东输工程是党中央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重大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之一。这项浩大工程将把我国西部新疆等地的天然气通过管道输送到东部长江三角洲。

材料二: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4年多,(青海)海东地区130多万农民群众,是西部大开发的受益者。„„ 我们可以看一组数字,2001年以来的3年,海东地区农民人均纯收入3 年的增幅分别为11.53%、11.64%和11.02%;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了11.24%、11.27%和11.23%。

①材料一中提到的西气东输工程,是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重大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你还知道哪些类似的项目?

②结合材料二说说实施西部大开发的意义。

32、阅读材料

材料一 1982年 9月 22日早晨,我在从东京飞赴北京时,一再考虑一个问题,那就是中国根本不承认英国与清政府 1842年就香港岛签订的《南京条约》,这是中国领导人提出的先决条件。我们事先也商量过了,决定把谈判立场建立在英国至少对一部分香港领土拥有主权的基础上,如果中国承认了这一点,我们就可以在此立住脚,然后把主权让出,以换取对香港继续管治的权利。

——[英]玛格丽特•撒切尔

材料二 “如果说宣布收回香港就会像夫人说的‘带来灾难性的影响’,那我们就要勇敢地面对这个灾难,作出决策。”小平毫不含糊地表示,“我希望用两年时间通过外交谈判解决问题。如到时还不能解决,中国将单方面作出宣布。”如果在这期间发生人为制造的**,“中国政府将被迫不得不对回归的时间和方式另作考虑!”

——周南《他才是中英谈判的首席代表》

请回答:

①从材料一中可以看出英国在香港问题上打的如意算盘是什么?

②邓小平所说的“单方面作出宣布”指的是什么?为什么要单方面作出宣布?

③通过谈判,最后中英双方于什么时间达成了什么协议?

问答题:

33、“一国两制”中的“两制”指的是什么?请你用一二句话进行说明。

34、改革开放以来,海峡两岸的经济文化交流日益密切,但少数“台独”分子却顽固坚持“台独”立场,你如何看待这种现象?

参考答案:

1B 2B 3C 4A 5B 6D 7D 8C 9B 10A 11C 12D 13C 14D 15B 16D 17B 18D 19C 20D 21A 22A 23B 24C 25C 26D 27D 28A 29B 30C

31、①西部生态环境建设工程、西部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西部教育卫生服务设施建设等②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给少数民族人口较多的西部地区带来新的发展机遇,对我国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繁荣以至民族问题的解决,有着重大意义。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是实现共同富裕、保护社会稳定、民族团结和边疆安全的迫切要求。

32、①以主权换治权,继续在香港实行殖民统治。②单方面宣布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收回香港)。因为香港是中国领土,中国人民不能容忍自己的领土被侵占。③1984年底,中英关于香港问题的联合声明。

33、指的是在一个中国前提一下,中国的主体部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香港、澳门和台湾作为特别行政区仍然保持资本主义制度。

34、提示:台湾和大陆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少数“台独”分子企图制造“两个中国”、“一中一台”;少数西方国家不愿意看到一个统一强大的中国,极力阻挠中国统一,纵容“台独”势力。但统一不可逆转,在“和平统

一、一国两制”方针下,两岸经济文化交流的强劲势头和两岸要求直接“三通”的呼声就是民心向所。“台独”不能得逞,统一必将实现。

第二篇:八年级下册政治期末试卷

期末测试卷(一)

(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5分,共50分)

1、中华人民和国公民是一个既光荣又神圣的称号。判断一个人是否是中国公民就是看他

()

A是否有中国人的血统B是否具有中国国籍

c是否长期住在中国D是否在中国出生

2、李某因工作努力获得“劳动模范”称号,刘某因科技发明受到政府表彰奖励。这体现了我国公民权利和义务的()

A一致性B真实性C广泛性D双重性

3、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大力发展教育事业,才能()

①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②使我国在日趋激烈的竞争中处于有利地位 ③确保我国称霸于世界

④保障广大人民群众的受教育权利的实现

A ①②③B ①③④c ①②④D ②③④

6、 2007年5月7口,《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体 质的意见》要求,在全国广泛开展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确保学生每天锻炼一小时。这一举措有利于

A培养体育人才B 维护学生的参与权

c培养学生的平等意识D 维护学生的健康权

7、我国法律禁止虐待、遗弃未成年人,禁止非法招用未满16周岁的未成年人,这表明() A人格权不得转让、抛弃、继承B 人具有社会性

C尊重他人就是保护自己D未成年人的生命健康权受法律保护

8、古人云:“棍棒底下出孝子。”现在有人将其改为“棍棒底下出状元”。这种教育方式() ① 是培养人才的正确途径和方法②是教育者有高度社会责任感的体现 ③侵害了学生的生命健康权④违反了未成年人保护法

A ①②B③④c②④D ①②③

9、据《武汉晚报>>报道:武汉积玉桥某小区一父亲因l5岁女儿 长期不回家,与社会上不三不四的孩子鬼混,而将女儿用铁链锁在窗户的防盗网上。这位父亲的做法() ① 关心爱护女儿的表现②是不得已的做法

③ 侵犯了女儿的人身自由权 ④是违法行为

A ①②B③④c①②④D ①③④

某日,杨某收到一条手机短信,内容充斥着侮辱,谩骂和恐吓,给杨某造成了极大的精神痛苦和刺激。通过调查发现短信发送人后,一些亲戚朋友建议杨某实施报复,而杨某则主张用法律手段采解决。后来,法院判决短信发信人向扬某赔礼道歉,并赔偿精神损失费500元。据此回答10~11题。

lO、该短信发送人的行为()

①犯了公民的人格尊严②是应该受到谴责的不道德行为

③侵犯了公民的通信秘密④是触犯刑法的犯罪行为

A①②B①③C①④D ①②③④

11、该案例给我们的启示是 ( )

A法律是解决矛盾纠纷的唯一正确手段B学习法律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遵守法律 C法律意识强的公民享有的权利就多D要学会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12、在我们的生活中,有些人就是喜欢捕风捉影,道听途说,探听他人的情况,到处传播,殊不知这种行为已经侵犯公民的

A隐私权B姓名权C肖像权D名誉权

13、某学校门口不远处,常常有一些向学生出售“三无”商品的不法商贩,严重扰乱了学校的正常秩序。对此,以下做法正确的有()

①极向学生宣传使用“三无“商品的危害,希望大家不要购买

②学校对不法商贩处以罚款,迫使他们不再出售“三无”商品

③同老师一起维持秩序并没收商贩的“三无”商品

④向工商等部门反映情况.要求依法制止

A①②B①③c①④D ①②③④

14、荣荣这几天非常苦恼,于是找到了好朋友玲玲诉说心中的郁闷,一时间荣荣觉得心情舒畅了很多。这时,她要求玲玲保守她的小秘密,玲玲做到了。对她俩之间的秘密守口如瓶。从这件事中我们看到玲玲是一个()

①讲信用的人②对荣荣隐私保护和尊重的人 ③能保护自己的隐私的人④具有责任意识和信誉意识的人

A①②③B ①③④c ①②④D ②③④

15、2008年6月12日,安徽省两名中学生上课打架闹出人命,授课教师杨经贵选择站在讲台上不加制止.坚持上课至课时结束,后被称为“杨不管”。在这一事件中,有许多的教训,作为学生我们应该()

① 自觉履行受教育的义务②珍惜受教育的权利③ 尊重他人的生命健康权

④遵纪守法,尊敬师长

A ①②③B ①③④c①②④D ①②③④

16、母亲节快到了,小虎给妈妈一份惊喜——在全市举行的创新科技比赛中.获得了一等奖。下列是对小虎的评价,正确的是()

① 认真履行了受教育的义务②体现出他注重素质的全面发展

③孝敬父母,注重与父母的沟通④是一个能够承担责任的人

A①②③B①③④c①②④D ①②③④

17、我国公民的下列财产不受法律保护()

①李某出售毒品获利3 ooo元② 某市长提拔千某为局长后收到王某的2万元感谢费③张策在公共汽车上拾得的手机

④刘某中体彩特等奖获得的税后奖金275万元

A①②③B ①③④c ①③④ D ①②③④

二、非选择题(共50分)

21、情景再现(9分)

假如你遇到下列情景.你的正确的做法是什么?并说出理由。

(1)同桌偷看了你的日记,并在同学中传播其内容。

(2)由于数学考试不及格,老师说你是“猪脑子”。

(3)好朋友骑自行车闯红灯.交警要他留下姓名,他却报了你的名字。

22、走进生活

新民网2008年5月27日报道,近期在网络上出现一个题为《沈阳市165中学女教师英语课上打女学生》的视频。在视频中,-这位女老师因不满学生在课堂上顶撞她而狂扇该女学生耳光。此视频发表后.被网友转至各大沦坛社区,引起网友热议。

(1)请你运用所学的知识对材料中老师的行为予以评析。(5分)

(2)你对材料中那位“顶撞老师的女孩”想说些什么?(5分)

23、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和谐社会是追求公平正义的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大力促进社会公平正义。

阅读材料,请回答:

(1)请你点评:我国目前在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还丕存在着哪些不同程度的社会不公平现象?(列举3例)(4分)

(2)请你指出:为维护公平.这些年来,党中央,国务院和地方政府出台了哪些政策和措施?(4分)

(3)请你建议:当有人遇到不公平待遇时.该怎么办?(3分)

24、中考真题

有一对同胞姐弟,其父母去世后,弟弟以农村中出嫁的女儿不能继承遗产为由,将父母遗产独自占有。姐姐对此产生了疑问.打算找律师咨询。似如你是一名律师,请你帮助解决以下问题

(1)农村中出嫁的姐蛆,有权继承父母的遗产吗?(5分)

(2)在我国,遗产继承的方式和顺序是怎样的?(5分)

25、中考链接

(浙汀台州·2008)雷蕾是我市某中学九年级学生,在她的“成长记录袋”中,有以下三则成长记录:

成长记录一:七年级下学期。下午,在放学路上,我被一个流里流气的男青年截住,他让我“赞助”点钱。我见跑不掉又敌不过他,就故意对他说跟我到家取钱.便三转两转把那人带到了派出所后门。

(1)你从雷蕾同学的行为中受到哪些启示?(3分)

成长记录二:八年级上学期.有段时间,我不及时完成作业,还经常逃课,幸好同班的甜甜同学用法律知识耐心疏导我,我才“改邪归正”。我真感谢她!

(2)你认为甜甜同学是怎样劝说雷蕾的?(3分)

成长记录三:八年级下学期,今天,为庆祝新修订的《未成年人保护法》实施周年,校团委、学生会举办演讲比赛,我的演讲《特殊的保护特殊的爱》获一等奖。

(3)请你推测,雷蕾同学在演讲中会选用哪些方面的知识?(4分)

第三篇:八年级下册历史期末试卷分析

今年八年级历史测试考试试卷正是在去年基点上,稳中求变,变中求新,既体现了义务教育的“普及性、基础性和发展性”的课程理念,又有利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激励教师积极进取,努力探索历史教育教学改革的新途径。

一、试卷评价

试题本着有利于基础教育为培养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合格人才与劳动力的水平测试,充分体现了课程标准与考试标准的基本要求,在题型、题量、难度系数基本保持稳定的基础上,进一步优化了知识考查内容,突出了能力考查要求,对指导基础教育历史课程改革具有较强的导向作用。

从试卷中我们可以看出:

(1)全卷五种题型,即:选择、材料分析、探究题、读图题、历史档案题。五种题型的优化,全面考查了学生的历史学科能力。全卷主客观试题分配恰到好处,其中选择题占了45%,便于检测学生对基本历史知识的掌握,而其他题占55%,则侧重考查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因而五种题型的配置充分体现了水平测试的双重功能。充分反映了课改、教改与考改新思路,考查了学生正确处理历史材料以及综合分析与表达能力。

(2)全卷涉及的知识面广,且知识范围分配合理。试题全面覆盖七年级历史上册教材,涉及经济、政治、文化、民族、等各个方面知识点,而且知识范围的分配也充分反映了课程标准与考试标准的要求。这就有利于全方位检测学生对不同时代、不同地区、不同侧面的历史知识。

(3)突出了对学科主体内容和历史知识内部联系的考查。今年试卷考查的内容全部都是学科教学中的重点内容没有偏题、怪题,体现了初中历史教学的普及性、基础性。同时材料分析题和论述题又具有较强的综合性和现实性,特别是从历史事件本身的联系与影响方面着题。 (4)试题充分体现了课标与考标规定的知识与能力目标,灵活考查了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记忆、理解、比较、分析、综合及迁移等多方面的能力,很明显地反映出考查学生理解、分析、综合层次的知识内容达70%,侧重考查了学生多元历史思维能力。

2013.7

第四篇:八年级下册历史期末试卷分析

2016——2017学第二学期八年级下册期末历史试卷分析

宋道口镇初级中学

韩素娟

一、试卷评价:

本次试题充分体现了课程标准与考试标准的基本要求,在题型、题量、难度系数基本保持稳定的基础上,进一步优化了知识考查内容,突出了能力考查要求,对指导基础教育历史课程改革具有较强的导向作用。

从试卷中我们可以看出:

(1)全卷两种题型,即:选择、材料分析。两种题型的优化,全面考查了学生的历史学科能力。全卷主客观试题分配恰到好处,其中选择题占了50%,便于检测学生对基本历史知识的掌握,而其他题占50%,则侧重考查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因而两种题型的配置充分体现了水平测试的双重功能。充分反映了课改、教改与考改新思路,考查了学生正确处理历史材料以及综合分析与表达能力。

(2)全卷涉及的知识面广,且知识范围分配合理。试题全面覆盖八年级历史下册教材,涉及经济、政治、文化、民族、等各个方面知识点,而且知识范围的分配也充分反映了课程标准与考试标准的要求。这就有利于全方位检测学生对不同时代、不同地区、不同侧面的历史知识。

(3)突出了对学科主体内容和历史知识内部联系的考查。今年试卷考查的内容全部都是学科教学中的重点内容,没有偏题、怪题,体现了初中历史教学的普及性、基础性。同时材料分析题和论述题又具有较强的综合性和现实性,特别是从历史事件本身的联系与影响方面着题。

(4)试题充分体现了课标与考标规定的知识与能力目标,灵活考查了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记忆、理解、比较、分析、综合及迁移等多方面的能力,很明显地反映出考查学生理解、分析、综合层次的知识内容达90%,侧重考查了学生多元历史思维能力。

二、试题分析:总体较为平和

(一)选择题:选

1、

6、

18、

19、20因审题不清出错

(二)非选择题:

1、选择题共29题,本册书各课均有覆盖,知识覆盖较为全面。

2、能够突出重点,体现一定的知识跨度。非选择题共4道大题。涉及知识重点如下:

第26题:建国后我国农村政策的调整。其中“(4)结合材料一和三说出‘三农’分别指什么?”有一定的开放性,考察从历史材料中提取信息的能力。

第27题:根据人物的名字联系历史上对应发生的事件,考察学生对历史事件的灵活掌握情况。其中“(6)今天的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今昔对比,乙丙两个人人物一定有颇多的感触和认识,请你替他们分别谈一谈。”这题问得很好,考察了学生文革和大跃进的认识。

第28题:外交成就:(1)阅读材料写出与旧中国外交相比,新中国外交政策的最根本特征,考察了学生读史料的能力;(4)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

1 国外交在坚持原有外交方针和政策的基础上不断发展,又有了什么新特点?并举例说明。史政结合,既考察了学生对90年代外交成就的总结,有考察了90年代外交的特点,有一定难度,

第29题:对外开放:写出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名称及意义,写出对外开放的四个特区,体现了试题的基础性,回答“今天,中国的发展已经站在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你认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路将如何继续?”学以致用,考察了学生的理性思维能力。

三、改进措施:

1、继续培养学生历史兴趣,暑假布置学生读《世界上下五千年》或与世界史相关的浅显书籍。

2、夯实基础知识,在课堂上抓落实。

3、关注成绩落后同学,多关心、多鼓励。

4、对学生的审题能力进行专门培养。

第五篇:八年级下册历史期末试卷1

初二升级考试历史试题

注意:本试卷分第I、第II两卷,第I卷为选择题,第II卷为非选择题。将第I卷选择题的

正确答案填在第II卷前相应的表格内,只交第II卷。

第I卷(选择题,共50分)

一、 选择题:本大题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正确的。

1.第一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主席是

A.周恩来B.朱德C.刘少奇D.毛泽东

2.1951年,与中央人民政府进行谈判的西藏代表团首席代表是

A.十世**B.**喇嘛C.阿沛·阿汪晋美D.九世**

3.右图中的事件发生在

A、长征途中

B、抗日战争中(教材第8页图)

C、解放战争中

D、抗美援朝战争中

4.国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实行社会主义改造,采取的主要方法是

A、公私合营B、和平赎买

C、强制没收D、全部购买

5.上世纪50年代,我国发生的下列历史事件,未改变生产资料私有制的是( )

A.土地改革运动

B.农业合作化运动

C.对手工业的改造

D.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

6..第一个五年计划成就最为突出的是( )

A.工矿业B.农业

C.商业D.工业和交通运输业

7.《人民日报》连续发表“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和“小麦亩产12万斤”“皮棉亩产5000斤”“一棵白菜500斤”等文章,这一现象发生在( )

A.1956年B.1958年

C.1960年D.1962年

8. 如图所示,导致这种历史性错误的原因有:

①对社会主义建设缺乏经验

②对国情没有认识清楚

③急于求成④苏联撕毁合同

A.①②④B.①②③

C.②③④D.①③④

9. 文化大革命结束的标志是:

A.九一三事件B.四五运动

C.粉碎四人帮D.邓小平复出

10.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标志着( )

A.深化改革促进社会全面发展

B.加快改革开放,推进经济全面发展

C.党的“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基本路线的确定

D.中国历史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 11.率先实行包产到户的地区是( )A.安徽阜阳县B.安徽凤阳县C.安徽六安县D.安徽巢湖 12.我国的对外开放首先选择的省份是( )A.广东、广西B.广东、福建 C.江苏、浙江D.福建、江西 13.针对改革开放中出现的资产阶级自由化问题,邓小平提出 A、必须坚持四项基本原则B、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C、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D、坚持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14.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在农村的改革是实行()。

A地主减租B废除土地剥削制度把土地分给农民C走合作化道路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15.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指导思想是()

A马克思列宁主义B毛泽东思想C邓小平理论D三个代表思想

16.中国是由56个民族组成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其民族格局是A.小杂居、大聚居B.大杂居、大聚居

C.小杂居、小聚居D.大杂居、小聚居

17.世纪90年代初期,海协会和海基会达成的重要共识是

①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②加强两岸经济交流,互补互利③ 推进和平统一祖国大业④海峡两岸直接实现通邮、通航、通商 A.① ②B.① ③C.① ④D.② ④18.西藏今天已成为我国的

A商品粮基地B五大牧区之一C第二橡胶基地D盛产葡萄的基地 19. APEC是指在中国举行的( )

A.世界贸易组织大会 B.亚太经合组织会议C.亚运会 D.世界妇女大会 20.中共解决民族问题的一项基本政策,也是国家的一项重要政治制度。它是: A.反对民族分裂B.民族区域自治C.民族平等D.民族团结互助 21.被国际农学界誉为“杂交水稻之父”的是

A、邓稼先B、钱学森C、杨振宁D、袁隆平

22、“秀才不出门,便知天下事”,今天这种说法已经通过下列何种技术变成了现实

A、电视B、电话C、计算机网络D、自动化技术

23.随着“科教兴国”战略的确立,党和国家逐渐将社会主义建设的战略重点确定为:A.科技B.教育C.文艺D.体育 24.中国运动员走出国门,最先赢得界瞩目的体育项目是( )A.排球B.射击C.乒乓球D.举重 25.随着改革的深入,我国逐步建立和完善了

A基本生活保障B再就业工作得到加强C医疗保险制度D社会保障体系

二、填空题:本大题5小题10空,每空1分,共10分。请把答案填在第ІІ卷的横线上。 26.在新中国成立前,中国人民解放军的第一支海军_________海军建立,1957年,中国开

始组建部队。

27、1971年党中央粉碎了________,1976年又粉碎了________。

28、农民首先实行分田包产到户的是安徽凤阳____________,对外开放的窗口是广东__________。

29、“一国两制”是指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大陆实行_______制度,港澳台实行______制度。 30、1999年,我国成功发射第一艘无人飞船________。2003年,我国第一艘载人飞船_______往返成功。

2006年初二升级考试历史试题

第II卷(非选择题,共50分)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

26. 27。28. 29。 30. 、

三、材料解析题:本大题2小题,每小题8分,共16分。31.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当前党和人民主要的任务是,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国家工业化,逐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资和文化需要。

材料二 总结了建国以来经济建设的经验教训,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作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 请回答:

(1)材料

一、材料二分别是哪两次会议作出的重大决策?(1分)

(2)这两次会议分别在怎样的历史背景下召开的?(5分)

(3)都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对哪一问题的高度重视?(2分)

32.阅读下列材料和图片:

材料一 中华共和国外交政策的原则,为保障本国独立、自由和领土主权的完整,拥护国

际的持久和平和各国人民之间的友好合作,反对帝国主义侵略政策和战争政策。

――《共同纲领》

材料二 毛泽东和斯大林图P 82 材料三 周恩来总理访问印度 P 83 材料四 万隆会议期间的周恩来 P 84 请回答:

(1)材料一中说明新中国外交政策的原则是什么?(2分)

(2)材料二中再现了哪两个国家的外交场景?这一场景发生在什么历史背景下?(2分)

(3)在材料

三、材料四所反映的历史事件中周恩来提出了什么原则和方针?(2分)

(4)中国的这些外交政策的原则和方针在当时起到了什么作用?(2分)

四、问答题:本大题2小题,每小题12分,共24分。

33.20世纪50年代中期到末期,中国共产党在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中取得了哪

些成就还有哪些失误?(12分) 成就:(1) 第一个五年计划完成,我国开始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

(2)颁布了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加紧实行民主政治建设; (3)三大改造的完成,我国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

(4)中共八大的召开,党和人民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国家工业化;

失误:社会主义改造后期,存在要求过急,工作过粗,改变过快等缺点;(1分)

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忽视了客观的经济规律;(1分)

“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是党在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中的一次严重失误。

34随着连战、宋楚瑜访问大陆——“和平之旅”、“搭桥之旅”、“历史性握手”,成为国人们最热门的话题。有一网民为此写了一首小诗:

紧紧相握的双手,推开了冰封六十年的大门。和平搭桥之旅,注入互相双赢的春天气息。背井离乡的骨肉同胞啊,何时才能踏上回家的路。

(1) 结合材料一你认为:“踏上回家的路”,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是谁也抵

挡不了的,请说明理由?

因为祖国统一顺应历史潮流、符合民心;体现包括台湾同胞在内的全中国人民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愿望。

.在“一国两制”构想指导下,为完成祖国统一大业党和政府采取了哪些政策和措施?(9分)你认为现在影响我国和平统一的主要障碍是什么?(3分)

2006年初二升级考试历史试题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1. D2. C3. D4 B5 A6 D7 B8 B9 C10 D11.B12 B13 A14 D 15 C16. D17 A18B19 B20 B21 D22. C23.B24 C25D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

26.华东军区、战略导弹。

27、林彪反革命集团、江清反革命集团(或“四人帮”)

28、小岗村、深圳

29、社会主义、资本主义30、“神舟1号”、“神舟5号”

三、材料解析题:每小题8分,共16分。

31.(1)八大、十一届三中全会。(1分)(2)八大:世界经济与科技迅速发展;中国共产党对国内主要矛盾进行了正确分析。(1分)十一届三中全会:“文化大革命”的**,积累下许多严重的政治问题和社会问题;粉碎“四人帮”以后,人们要求纠正“文化大革命”的错误;当时中共中央主要领导人坚持“两个凡是”的方针;思想理论界展开了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4分)(3)发展生产力或进行经济建设。(2分)

32.(1)独立自主、和平友好、反对侵略战争。(2分)(2)中国和苏联。(0.5)帝国主 义国家对新中国采取敌视态度,实行外交孤立政策,对中国沿海实行封锁。(1.5分)(3)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中印两国关系的基本原则;万隆会议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2分)(4)新中国突破了美国的外交孤立政策,扩大了国际影响,促进了中国同亚非各国的团结与合作。(2分)

四、问答题:本大题2小题,每小题12分,共24分。

33. 成就: 第一个五年计划超额完成,我国开始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颁布了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加紧实行民主政治建设;三大改造的完成,我国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中共八大的召开,党和人民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国家工业化;(8分)失误:社会主义改造后期,存在要求过急,工作过粗,改变过快等缺点;(1分)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忽视了客观的经济规律;(1分)“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是党在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中的一次严重失误。(2分) 34..同英、葡两国政府签署联合声明,中国对香港、澳门恢复行使主权,香港、澳门回归祖国;(3分)形成“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对台基本方针,缓和海峡两岸关系;(2分)祖国大陆成立海峡两岸关系协会,开展两岸经济、科技、文化交流;(2分)江泽民提出发展两岸关系、促进和平统一进程的八项主张,是新时期推进祖国和平统一进程的指导思想。(2分)外国反华势力;“台独”分裂势力。(3分)

上一篇:八年级语文上册练习下一篇:半年工作总结主持词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