宪法在本质上是什么

2022-08-30

第一篇:宪法在本质上是什么

土附着在大地上是土壤沉浮在空间里是尘埃

作文材料:土,附着在大地上是土壤;沉浮在空间里是尘埃!选好角度,写作文!

世界知名品牌汽车保时捷,如同悬浮在空中的“尘埃”, 找不好自身的位置,将自己的消费人群定位于高端人士,且称霸汽车行业的欲望不断膨胀,并想强购同行大众,最终陷入负责百亿欧元的财务困境,信誉扫地,走向破产边缘。相反大众却甘愿俯身做脚下的“土壤”将自身定位为安全,环保有吸引力和竞争力的汽车产品,在金融危机中,如履薄冰,最终在中国市场获得了极大成功,由于最终资金充足,大众最终反而成功反购了保时捷。——王志超

为什么百岁老人杨绛满头银发,点一星孤灯,穿梭于历史与学识之间,一直勤于钻研,一生奉献于学问,一切功名利禄都沾染不了她?为什么弘一法师清汤寡味、暮鼓晨钟、苦心向佛、过午不食、精研律学,写出“不为自己求安乐,但愿众生得离苦”的偈语?为什么著名作家舒婷在自己写作事业正辉煌时,追求个性与人格自尊的她选择放低自己,将自己的家安在安静的大海中的小岛上?因为他们都选择做土壤,本是一粒沙,他们都选择让自己低调地附着于大地上做成土壤,找准了自己的位置,让自己在有限的生命中活出不一样的精彩。——张颖

俯身大地,仰观星空

——高三(10)班

曹莹霞

炊烟袅袅,掩不住尘埃落定;泉水潺潺,道不尽风沙流年。在跌宕起伏的九曲人生中,只有俯身大地,成为一方沃土,才能宁静致远仰观万里长空。

俯身大地,是一种姿态,更是一种心态。倘若你能扎根于生活的土壤,不去做那漂浮不定的土壤,不去做那漂浮不定的尘埃,你的生活也将如骀荡春风。俯身,就像一座山,近之愈觉其高,又似一部书,读之愈觉其深,蕴含着广博的人生智慧,只有怀着一颗低姿态的心,俯下身去,才能打造人格的最高素养,追溯灵魂的最高境界。

你可知谦谦君子温润如玉的姿态,君子的高贵就在于甘于俯下身去,在广袤的大地上仰望星空。

中国画史上最著名的画、书、印 “三绝”的齐白石亦是一位低姿态的谦谦君子。文人相轻是同行的通病,而他却永怀谦卑之心,以低姿态视已。张大千办画展时,他第一个去捧场,他崇拜同行的三位画家,以诗明志,“我愿九泉为走狗,三家门下转轮来”。如此低姿态,令人肃然起敬。也正是由于他甘愿附身于大地,做那一方土壤,而不是选择做漂浮的尘埃,才使他如此成绩斐然,无处不洋溢着君子的大师的风范。

自古以来,凡俯身于大地者,终将会在大地上崛起。古有刘邦俯首称沛公,终得“猛士守四方”成就霸业,今有季羡林摘去三顶桂冠打造自己人格的最高素养;古有韩信甘受一时胯下之辱,一朝崛起终雪恨,今有林志玲弯腰数十次拍照赢得人气爆棚。他们都俯下身看到了大地,而没有做漂浮游荡的尘埃,他们的低姿态注定让他们在沧桑历史中,含笑一腔,温暖如初,将岁月打磨成人生枝头最美的风景。

就像莫言所说:“我很好,不吵不闹不炫耀,不要委屈,不要嘲笑,也不需要别人知道。”就这样俯下身去,化身为土壤,才能永存于世界。相反,如果选择做漂浮无定的尘埃,就只能被人们遗忘于世。 生命,是一树的花开。只有俯下身去,才能感受到“生如夏花之灿烂,死如秋叶之静美”的意境,才能安然地仰望满天繁星。

摒弃“轻浮”,留住“沉稳”

——高三(10)班

闫钰

如诗中所说,土附着在大地上,就是能开出美丽花朵、长出累累硕果的土壤,而土飘浮在空间里,则会成为令人讨厌、一无是处的尘埃,所以,我们要培育好自己人生的土壤,去除心中的尘埃,摒弃“轻浮”,留住“沉稳”。

启功先生被称为大师,成就等身,却在写给自己的《墓志铭》上写道:“中学生,副教授。博不精,专不透。名虽扬,实不够。高不成,低不就„„”其实启功先生全名为爱新觉罗·启功,但他在所有书画、著作、文章和书信中,从未用过“爱新觉罗”,启老诙谐地说:“本人姓启名功字元白,不吃祖宗饭,不当八旗子弟,靠自己的本领谋生。”

启老正确地认识自己,他做到了摒弃“轻浮”,留住“沉稳”,一心做平实的土壤。

季羡林被称为“国学大师”“学界泰斗”“国宝”,但他不追名逐利,不恃才傲物,“学者”是他坚守了一辈子的本分,即使是在最艰难的时刻还在继续为中国文化事业不断努力,即使是在牛棚还不断追求真理,学习知识。他的人格魅力与他的作品一样熠熠生辉。然而正因为季老怀有一颗谦虚的心,坚持学习知识,打造人格的最高素养,追溯灵魂的最高处。

季老的谦虚,使自己拥有长满了鲜花的人生土壤,他做到了摒弃“轻浮”,留住“沉稳”。

林志炫,一个为好歌而生的歌者。一辈子只求两件事,一个是好歌,一个是知音,他不喜欢用身价来衡量一个歌手的价值。他的价值应该存在于他的作品之上,他只道一切随缘,争之必然,得之坦然,失之淡然,顺其自然,如此而已,唯此而已。他《一个人一颗心》,拒绝《浮夸》《烟花易冷》,他从不强求《凤凰花开的路口》,他不炫耀却炫目,一曲《你的眼神》醉了人心。

林志炫的“价值”实现了,他用自己的淡泊名利做到了摒弃“轻浮”,留住“沉稳”,做了厚实的足下的土壤。

无数的例子告诉我们摒弃“轻浮”,留住“沉稳”才是生命的真谛,才是培育人生土壤的正确方法,所以,我们要循着榜样的正确轨迹,不断充实自己,让自己的人生的土壤长满鲜花,硕果满枝。

做脚踏实地的土壤

——高三(10)班

张心怡

做不成雄伟壮阔的高山,就做依附大地的土壤吧,脚踏实地,孕育生命,秀出美丽,灿烂人生。

而有的,做不成雄伟的高山,却做了漂浮空间的尘埃,每每随风飘到各地,迎接的只有人们的白眼和厌恶的表情。

我们不需要像高山一样雄伟壮阔,但决不做漂浮不定的尘埃,我们做的只是像依附大地的土壤,脚踏实地。 他从一个跑龙套到友情客串,再从客串到《天下无贼》中的傻根,再从傻根到《士兵突击》中的老A许三多,他始终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最终博得观众的喜爱,他就是那个“泰囧”的王宝强。他就像是附着于大地的土壤,在演艺圈中摸爬滚打,出道多年从没出过负面影响的他,用他的朴实,秀出了自己的美丽,灿烂了人生。

王宝强做了演艺圈中的土壤,所以他成功了,而又有多少人,利用“潜规则”做了漂浮于空间中的尘埃,最后得到的只有白眼和厌恶,悲哉!

说起央视的主持人和记者,我最先想到的就是白岩松和柴静,他们就像依附于大地的土壤,脚踏实地,接地气,每一个节目都是他们的真心实意。柴静,如今依旧住在那个出租的小屋,依旧每天坐公交,奔波于市井之中,而有多少同行,做了漂浮不定的尘埃,爬上了不属于自己的位置。

白岩松、柴静正是因为一心扑在大地上,所以才在他们的身上我们闻到了土壤的馨香。

我们没有范爷那样的美貌,没有舒淇那样傲人的身材,没有林志玲那样甜美的嗓音,也许我们做不成他们那样的高山,但我们能拥有的就是脚踏实地、做依附于大地上的土壤,用我们的努力孕育成功,秀出美丽。

我们也许没有马云那样的商业头脑,也没有俞敏洪那样的口才,没有官爹星爸,没法成为他们那样的高山,但我们可以做依附大地的土壤,用沉稳去赢得掌声,而不是像某些官二代、星二代那样,依靠自己的父母,成为了漂浮空中的尘埃。

让我们做附着土地的土壤吧,脚踏实地,不要做沉浮于空间的土壤,漂浮不定。

不做悬浮的尘埃

我们生活在这个浮躁的时代,所有的事物都被打上了浮躁的标签,浮华蒙蔽了我们的眼睛,殊不知,天上掉不下馅饼,掉下来的有可能是陷阱。土,附着在大地上才是土壤,悬浮在空中的叫尘埃。我,绝不做那悬浮的尘埃。

看,那个叫皮尔的小男孩,他是一个裁缝的学徒,但他并不心甘情愿,于是他每天消极对待他的工作,直到有一天,他收到的他崇拜的人的回信,信中的话如一盆冷水,瞬间泼醒了他。从此以后,脚踏实地,勤奋努力的干好他的学徒工作,不为更好只求最好,没过多久,他就学成出师了,并一手创建了自己的公司,以自己的名字命名的品牌——皮尔.卡丹。

试想,若是皮尔没有脚踏实地的学艺,他能够取得今天的成就吗?正是因为他像依附于大地的土壤一样,没有悬浮在空间里,才没有变成尘埃,而是取得了成功。

看,那个在池塘中洗砚台的人,他就王羲之。他出生在一个书法世家里,于是他从小开始练习书法。但是,过了很久,他的书法也没有得到父亲的认可,于是他便问父亲:什么时候才算是把字写好了呢?父亲说:你洗砚台的水能把池塘染黑了,你的字就练好了。谁也没有想到,王羲之真的这么做了,他不断地临摹,不断的写,废寝忘食,几乎到了走火入魔的地步,连他自己都没有发现,一池塘的碧波早已变成墨汁了。

王羲之的脚踏实地,努力勤奋,使他的技艺日益精进,成为一代书圣。 王羲之若是没有脚踏实地的刻苦练习书法,仅是凭借天赋,怎会有日后的成就?书圣这个称号也不会属于他,正是因为王羲之像依附于大地上的土一样,没有沉浮在空间里,才没有成为尘埃,而变成一代书法大家。

君不见天才少年终平庸,浮躁之气尽横行;君不见甲骨文考生无人教,凭借炒作成英雄;君不见出租车队出奇葩,倒车绝技无人敌;君不见清洁工阿姨当博士,只因服务数十载......附着在大地上吧,做一粒踏实的土壤,做一个踏实的人。

只有脚踏实地,附着在大地上,才能实现自己的价值,我绝不做那悬浮的尘埃。

土的哲学

假如你是一方土,是选择依附于大地上,养育沧海桑田,还是选择浮于空中,污染环境呢?我想每个人心中自会有答案。

其实我们正如土,谁都愿意成为有所作为的黑土,而非西北大漠的漫漫黄沙,所以我们必定要脚踏实地,韬光养晦,轻浮于世必定无所作为。

踏实的人总是默默耕耘,而当他回首,身后已经是一片阡陌。踏实着如获得诺贝尔奖的莫言,他选择依附于百姓的土地上,几十年沉潜,历遍家乡山川,走遍许多名人的思想之路,最终一举成名,全天下人知晓一百一十年中国的诺贝尔文学奖的获得者是莫言,他不像那些轻浮着整日吹嘘自己的学识,谈论自己的学术,却不在自己的田里细细耕耘。

“言论的花开的愈大,行为的果结的愈小。“冰心如是说,轻浮的人,离开的大地的滋养,永远开不出花,只有脚踏实地的人才能走得更远。

脚踏实地的人如林俊德,罗布泊一朵沉默的马兰,他虽然参加了我国核发展的所有核试验,在科学的领域大有名气,而对于我们是陌生的,就因为这样的老一辈科学家从来都不做学术宣传,就因为他忠于自己的事业而不图浮名,不为名不为利,不断的积累知识,不断的为国家输送人才。他习惯于默默地附着在罗布泊的大地上,不成名,但早已成功。

珍珠隐于蚌中,可当黑暗降临,它却溢出光芒,钻石喜欢属于自己的惹眼,可到夜里谁也看不见。

周国平:“大智者寡言善思,小智者虚浮焦躁。“生活中,我们也可以见到有智慧的人深沉,而那些一知半解的人却常常高谈阔论,却不知他经常语无伦次,自相矛盾。

我们都不想成为污染环境的尘埃吧!那么,我们就应该学会脚踏实地,懂得土的哲学,即使身处绝壁,只要我们脚踏实地,咬定青山不放松,为自己沉下去,我们不做漂浮的尘埃而是要脚踏实地。

第二篇:谈谈在社会主义新时期,加强爱国主义的重要性。新时期爱国主义精神的本质体现是什么?

谈谈在社会主义新时期,加强爱国主义的重要性。新时期爱国主义精神的本质体现是什么?

爱国主义的重要性

树立热爱祖国并为之献身的思想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爱国主义在不同的国家和每个国家的不同时代,具有不同的内容,因而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内容也都有所不同。爱国主义是一面具有最大号召力的旗帜,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几千年来,我国人民的爱国主义精神从来就是推动历史前进的一种巨大力量。它是在中华民族悠久历史文化的基础上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反过来又给予中华民族的历史发展以重大的影响。中国人民的爱国主义虽然在每个不同的历史阶段都有不同的具体内容和特点,但是也具有共同的内容和特点,这就是:艰苦奋斗、辛勤劳动,不断丰富和发展中华民族的物质文化财富;反对民族分裂 和国家分裂,维护各民族的联合、团结和国家的统一;在外敌入侵面前,团结对外,英勇抵抗,维护祖国的主权和独立;同一切阻碍历史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反动阶级、反动社会势力和反动制度进行斗争,推动祖国的繁荣和进步。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爱国主义主要表现为热爱祖国的壮丽河山、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关心祖国的前途和命运。热爱社会主义制度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热爱中国共产党和各族人民,维护祖国的独立和统一。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就是要从学习历史入手,特别是要学习近平代史和现代史,使人们了解祖国的历史和现状,引导人民群众树立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树立对自己祖国的高度责任感和祖国利益高于—切的思想,树立为祖国、为人民勇于献身的精神,结成最广泛的统一战线,把爱国之心、报国之志转化为爱国行动,为实现台湾回归祖国,完成祖国统一积极效力;为实现四化建设的宏伟目标,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实现共产主义的远大的理想而努力奋斗。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还必须同进行无产阶级国际主义主义,实现共产主义的远大的理想而努力奋斗。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还必须同进行无产阶级国际主义教育结合起来,坚持爱国主义国际主义相统一的原则,使人民群众懂得我们既是爱国主义者,又是国际主义者。

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的光荣传统,是推动中国社会前进的巨大力量,是各族人民共同的精神支柱,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主旋律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中国培养四有新人的基本要求。爱国主义教育是提高全民族整体素质的基础性工程,是引导人们特别是广大青少年树立正确理想、信念、人生观、价值观,促进中华民族振兴的一项重要工作。

爱国主义原则

在几千年的发展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

中华民族的历史之所以悠久和伟大,爱国主义作为一种精神支柱和精神财富是起了重要作用的,爱国主义是一种深厚的感情,一种对于自己生长的国土和民族所怀有的深切的依恋之情.这种感情在历史的长河中,经过千百年的凝聚,无数次的激发,最终被整个民族的社会心理所认同,升华为爱国意识,因而它又是一种道德力量,它对国家、民族的生存和发展具有不可估量的作用。

为祖国奉献一切的献身精神是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美德之一。在古代历史上曾涌现出许多著名的爱国者和民族英雄,如不畏强暴的晏婴,英勇抗击匈奴的卫青、霍去病,挥师北伐的祖,精忠报国的岳飞,“男儿到死心如铁”的辛弃疾,保卫北京的于谦,抗击倭寇的戚继光,横戈戍边抗清的袁崇焕,少年英雄夏完淳,“也留正气在乾坤”的张煌言,收复台湾的郑成功等等,他们的爱国献身精神至今仍具有巨大的精神感召力,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好素材。

特别是在近现代的历史上,当中国遭到帝国主义列强的疯狂侵略,出现了亡国灭种的危机时,中华儿女的爱国主义精神更是越加激发而不可动摇,越发显示出它的战斗锋芒和精神

力量。从孙中山、黄兴、邹容、秋瑾等资产阶级革命家到李大钊、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朱德、彭德怀、董必武等无产阶级革命家,都继承了中华民族“以天下为己任”的爱国主义优良传统,将振兴中华的责任置于肩上。近代以来的中国历史证明,中国共产党在爱国事业方面做出伟大成就,超过了中国历史上任何阶级和政治集团在这方面曾达到的高度。

第三篇:设计的本质是什么

设计的本质是什么?(延伸阅读:设计中的Less和More & 苹果首席设计师:简约主义并非简单了事)

出色的设计很好,但是用户体验最重要。Path 2.0的设计就很出色,但从作者自己的感受来说,Path实际并没有没有什么用户,其本人称自己仅用过两次,周围使用Path的人也是寥寥(当然他的感受不一定就代表所有人)。这个就好比是时装表演上的衣服,大家都很欣赏,但没有几个人会穿。

仅有好看是不够的,归根结底还是要靠用户体验。

今天所谓的web设计实际上并非真正的设计,仅是样式、像素颜色之类的拼凑。真正的设计必须解决问题。真正的设计必须比摆弄一下PS更加全面、更加深入,应该致力于营造深思熟虑、引人入胜的用户体验。然后才是让美学设计来锦上添花。

因此成功的互联网企业大抵如此,采用的都是一种实用主义的设计,可以去看看Facebook、Google、Amazon的网站,他们所专注的是营造极佳的体验来取悦用户,并带来附加价值。 Instagram的设计就是相当的实用主义,虽然没有Path那么性感,但是它让拍照、分享的过程简单、愉悦,这就够了。 为什么Wesabe会败给Mint?

个人财务管理网站Wesabe成立的时间比同类的Mint早了10个月,但最后却败给了这个后起之秀。为什么?其CEO Marc Hudlund写过一篇反思文章。篇幅很长,但其总结的要点是:我专注于尽可能提高数据编辑的可用性和易用性;而Mint关注的重点却是如何做到让你无需编辑。

也就是说,Mint所做的事情是引入你所有的数据,然后自动替你组织起来。这个才是箭头上的毒药,找到这一剂毒药是真正的设计师的核心工作。 Dropbox如何在激烈竞争中脱颖而出,一击中的?

作者谈到了以前给自己的一位设计师朋友推荐Dropbox时对方的感受。对方感到很错愕。Dropbox用到的是一种跟web历史一样老的图标样式:FamFamFam。从设计的角度来说,实在是糟糕透顶。但是,从把握设计的精髓来看,Dropbox实在是极具天分,尽管当时他们并没有什么设计师。

把一个文件夹放到你的桌面上。OK了。虽然在屏幕背后,隐藏着如此之多的技术和功能,但这没有关系。有个文件夹放在那里就够了。这就是Dropbox的毒药。 设计迷思

设计的本质是什么?不是去寻找什么很酷的调色板,不是去追求什么灰度和阴影效果,不是制造出虚有其表令人眼花缭乱的效果,这些东西不能够喧宾夺主,设计的本质在于营造引人入胜的杀手级用户体验。而要想成为杀手,你得找到自己要射出去的那支箭的箭头上的毒药。(http:///blog/2012/05/582 —————————————————————————————————————————————————————

苹果首席设计师:简约主义并非简单了事

国外媒体报道,苹果首席设计师乔纳森-艾维(Jonathan Ive)在谈话中经常会提到简约主义,他在产品设计中也始终追求简约的风格。但是,他反复强调,简约主义并不是简单了事。 设计追求简约主义

“设计这个词的含义既可能非常丰富,也可能一无所指。我们并不会真正谈论设计,而是谈论提出创意和生产产品的过程。”苹果首席设计师乔纳森-艾维说。

他在1998年设计的iMac,彻底改变了苹果的命运,当时该公司已濒临破产。在2001年,iPod更进一步,彻底变革了整个唱片行业。在2007年iPhone推出之时,它同样影响了整个手机业务。而在2010年,iPad的问世更是引领了一个全新的计算机类型的发展。 乔纳森的影响力是难以估量的。“设计和开发任何东西都非常富有挑战性。”他说,“我们的目标就是尽力将简约主义融入到你不知道答案,不知道有多难的复杂问题的解决过程中。” 在乔纳森的谈话中,简约主义是一个经常被提及的词汇。但是,他总是会反复强调这个词具有的特殊含义。“简约主义不是没有一点凌乱,它本质上描述的是一个对象和产品的功能和位置。不凌乱的产品只能说是一个整洁的产品,但不是一个简约的产品。简约主义并不是简单了事。简约主义的要求必须渗透到整个产品的生产过程中去。它是最基础的东西。” 硬件中的简约主义并不总是与软件中的简约主义相一致。自从iPad、iPhone和iPod touch的操作系统iOS崛起以来,简约主义被打上了所谓的“复古”的烙印——也就是在新的设计中保留古典设计的装饰特点。于是,苹果Mac电脑和iOS设备中的日历中就出现了假冒的皮革纹理,甚至假冒的针脚。

当笔者就此征询乔纳森的意见时,他拒绝对此发表评论,只是用外交式的口吻作答,“我关心的问题是与其他团队精诚合作,提出产品创意,然后设计硬件,这是我们的目标,也是我们的责任。至于你谈到的这些元素,我并没有留意过。” 寻找创意关注细节

在设计了如此众多成功的产品之后,乔纳森早已对他及其同事提出的各种创意熟视无睹。但是,他仍然惊叹于创意的产生过程。“这是一个奇妙的过程,是一个从无到有的过程。”他说。 如果要理解乔纳森,你就需要认识他的热情和诚实。这绝不是空洞的词汇,而是他一生追求的东西。乔纳森说,他往往会用他和他的团队努力解决的问题来衡量他过去20年中的生活。 在寻找创意的过程中,乔纳森及其团队经常会苦思冥想、学习新东西、创造全新的流程以及向其他行业的专家请教。例如,在设计第一代iMac的过程中,乔纳森及其团队曾向糖果行业的人请教,如何在生产糖果颜色的电脑外壳的同时,保持其一贯的半透明度。

为了在设计上精益求精,乔纳森还专程前往日本,观摩了武士刀的制作过程。网上曾有传闻称,苹果iPad 2的设计灵感就部分源自于此。但是,乔纳森对此予以了否认。这个故事之所以让人深信不疑,是因为乔纳森和苹果均以注重细节著称。“有时候,我们会投入大量的资源和时间来解决最不起眼的小问题。实际上这个问题并不影响产品的功能。我们之所以这样做,是因为我们认为这样做是对的。这就像„完善抽屉的背面‟。你可以说人们永远看到不它,因此没有必要完善它。我很难说清楚这样做为什么很重要,但是我就是认为它重要。只有这样,你才能证明你真正关心你的产品使用者。我们认为自己有责任做到这一点。这样做是对的,我很难解释为什么。”

对于细节的关注最终让苹果成为了全球最大的公司,并让人们形成了该公司永远不会失败的印象。其实,苹果也有很多不成功的产品,例如2000年发布的Power Mac G4 Cube,以及2007年推出的苹果电脑。 “在一个项目实施的大部分过程中,我们通常并不清楚自己是否能够解决问题。在相当长的时间里,我们甚至不知道是否应该放弃某个创意。无论是iPod、iPhone,还是iPad,情况都是如此。”乔纳森说,“很多时候,当一个项目进入成熟期,我们也拥有解决方案的时候,我们却深感不安,因为你需要向你自己和别人推销它的价值,这种推销过程本身总是让你感觉你的产品还不够好。在很多情况下,我们会实事求是地告诉自己,„它还不够好,我们需要停下来。‟这样做是极其艰难的。”乔纳森还说,知道何时叫停一个项目是“我的一项重要职责”。 团队是苹果未来成功的关键

乔纳森称,在苹果内部,每个员工都有一个很强烈的信念,那就是专注于各自的专业领域。但是,当一个产品进入开发过程中时,这个过程会是相当的流畅。他说:“当我们坐在一起开发一个产品的时候,你将会很难确定谁是电气工程师,谁是机械工程师,谁又是工业设计师。”

团队合作是该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苹果工作,弥足珍贵的事情之一就是我们设计团队中的很多人在一起共事了15年多,而且作为一个团队在一起学习是一件很美妙的事情。一起犯错也是其中最基本的组成部分。没有尝试过大量的新想法和遭受大量的失败,是不可能学到什么东西的。”

去年是苹果发生重大变化的一年。新的首席执行官蒂姆-库克 (Tim Cook)接管该公司才几个月,苹果的原首席执行官兼联合创始人史蒂夫-乔布斯(Steve Jobs)就离开了人世。乔布斯的离世使得一些分析师预言,苹果公司将会出现不可避免的衰退。 正如你所预料的那样,乔纳森不以为然,“我们开发产品的方式与两年前、五年前、十年前完全相同。并不只有我们几个人保持着相同的工作方式,我们整个公司的团队都保持着相同的工作方式。”

这个团队就是乔纳森相信苹果将会继续取得成功的原因。“我们已经变得相当着迷于一群人在一起学习,一起尝试解决难题。我们从中获得了巨大的满足感。在你坐飞机的时候,当你看到大多数乘客正在使用你们曾经共同呕心沥血研制的产品时,你就会觉得这是一个巨大的奖励。”

第四篇:语文的本质是什么?

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系主任吴永军教授

一、当前小学语文教学现状

当前,小学语文教学(尤其是阅读教学)中出现了许多“流派”和“主张”,有的是业已存在并得到大家关注的,有的则是为了“标新立异”而特别提出的。就笔者所掌握的资料来看,至少有“简单语文”与“深度语文” 之说(与论争),有情境语文、情智语文、诗意(化)语文、智慧语文、本色语文等等主张,不一而足。其实,这些种种主张背后的实质是从不同角度对“语文”性质所做的独特解读。而这种独特的解读背后又是对“我们究竟给学生什么样的语文基础”的认识; 而“我们究竟给学生什么样的语文基础”的背后又涉及到整个基础教育必须要回答的“我们究竟要给学生什么样的基础”这一根本问题。本讲座就将围绕这些问题来逐一展开。先看看各种主张和观点:有些观点似乎更强调语文的工具性,如:“简单语文”主张“倡简·务本·求实·有度”。 “倡简”强调从本质上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简化头绪,简简单单地上好语文;就是 “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语文实践是什么?最主要的就是多读多写。“务本”就是紧紧抓住语文的本体及文本。语文的本体是什么?叶老早就说过,口头为语,书面为文,口头的指听说,书面的指读写。讲得具体点,就是识字、写字、阅读、习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语文教学,不能没有语,没有文。“文本”就是教师要钻研文本,还要引导学生钻研文本。求实就是上课、教学研究都要倡导“三实”——真实、朴实、扎实;有度就是学习文本,适当地作一些拓展是必要的。另外,多媒体、表演的使用,也有一个度的问题。在阅读教学中,读书是主线,应以读为主,以表演、多媒体助读。

当然,“简单语文”也很强调人文性,如国标本苏教版的选文很多都是散发出浓郁“人文性”的文质兼美的文章。例如:它体现了时代特点和现代意识,关注人类,关注自然,理解和尊重多样文化,有助于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它注重继承与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有助于增强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爱国主义情感;它的选文具有典范性,文质兼美,富有文化内涵和时代气息,题材、体裁、风格丰富多彩,难易适度,符合儿童心理和语言发展规律,贴近儿童生活实际。另外,他们认为,从语文学习的角度说,三个维度是一个整体。情感态度价值观,寓于知识能力的学习之中,而不是游离于知识能力的学习之外。而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内化,又要经历一个主体自我体验、自我建构的过程。有些又似乎更强调语文的人文性,如深度语文、情智语文、诗意语文等。就“深度语文”而言,强调对于文本多角度、多元化、创新化的深度解读与挖掘,强调在课堂中师生之间的“深度”对话与互动;注重课堂的“文化含量”(思想力量)和“思维含量”(思维深度),注重课程资源的整合,力求“为学生打下一个精神的底子”(钱理群语)。窦桂梅的教学案例《秋天的怀念》、《晏子使楚》、《游园不值》、《清平乐村居》《珍珠鸟》等充分反映了这一主张。当然,“深度语文”也很重视“工具性”,如窦桂梅的教学案例中的引导学生读书,换词训练,从“古文”中概括成语,古文、现代文对照帮学生积累等无一不是“工具性”的体现。情智语文、诗意(化)语文、智慧语文等也都有自己独特的主张,也都试图关注语文的工具性与人文性,但似乎更偏重人文性。如“诗意语文”强调通过对文学作品(尤其是儿童文学作品)的大量阅读,涵咏浸润,感悟熏陶,提升自我的精神境界和生命质量,这似乎在更深层面上把握了语文教学的本质。我们今天常讲的“诗意”、“诗意地栖居”可能来源于德国宗教诗人荷尔德林“人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上”。海德格尔在阐述这一观点时认为,诗意地栖居就是保持慈爱与人心的同在。 “诗”一词在“本体论”的意义上来使用(所谓“本体论”是指就“诗本身”而言或就其本质而言,即“诗”原本用来干什么的),指人通过语言的诗化活动来显示意义的目的行为。通俗讲,世界本身是荒芜的,诗的活动就是一种赋予世界予意义的活动。 l 也就是说,“诗”表达了人对于现实生活的超越,对于可能生活、理想世界的不懈追求,对于美好生活的赞美和向往,它是一种立足于现实又超越给定的现实、永远向着可能性迈进的创造性活动。因此,诗意语文就其实质是强调语文教学的创造、灵性(灵动)、美、德性,由此为儿童“打下一个精神的底子”。上述种种主张,其实质除了对语文性质的不同理解以外,同时,又是对“语文究竟应当教给孩子们些什么”,也即“我们究竟需要什么样的语文基础”的不同看法(小学教育是奠基教育、打基础的教育——但给孩子们什么样的基础,却历来有争论)。笔者认为,上述种种主张并不必然构成矛盾,完全可视为语文教学的不同特色或风格,关键看学生的发展。语文课标关于语文性质的表述以及笔者关于“语文基础”的看法似乎可以消解这些争论。

二、如何理解语文的实质

关于“语文”课程性质,历来有争论,这是一个见仁见智的问题。语文的工具性与人文性问题是一个一直争论不休、并且还将继续争论下去的重大问题,它决定着我们的语文教学实践及对许多基本问题的看法。因此,有必要对此有明确的认识。 l 新的《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这是目前指导我国中小学语文教学实践的最权威、最具法规性的观点,我们必须坚定不移地加以执行。问题是:如何理解“工具性”与“人文性”及其统一,这是问题的关键。

(一)关于工具性

长期以来,在语文课程性质的问题上,“工具论”占有主导地位。 “三老”——叶圣陶、吕叔湘、张志公是“工具论”的代表人物。叶老认为“语文是工具”,这个“工具”既是生活的工具,又是“思维和交际的工具”,其他学科的工具(基础),还是中华民族文化复兴的工具(终级目标)。叶老认为:国文教学最重要的是培养学生了解文字和运用文字的能力。他一直强调语文学科的工具性,强调全面培养学生听说读写能力。基于“三老”的工具论,语文本质上不是一门知识课,而是一门技能课,一门训练听说读写技能的课。在“工具论”基础上,“三老”强调,语文教育的任务就是在听说读写方面培养技能,形成习惯,使技能训练形成习惯,是语文教学的最高境界。吕老强调,语文的使用是一种技能,一种习惯,只有通过正确的模仿和反复的实践才能养成,应当“讲为练服务,不能练为讲服务”。基于“工具论”,许多人认为,语文课程是一门以语言文字为主要教学内容的综合性学科,它虽具有工具性、思想性、文学性、知识性,但基本性质是工具性,其他性质都是因为有了工具性才形成的。况且,思想性、人文性、知识性等是所有人文学科的共同属性,而不是语文赖以同这些学科区别开来的属性。语文学科性质决定语文教学任务,语文教学的基本任务是培养学生实际运用语言文字工具的能力,也就是进行听说读写的语言教学。语言教学是整个语文教学的基础和核心。任何形式的语文教学都必须以语言实践为主体,为归宿。关于“工具论”也有不同理解,一种意见认为,语文是交际工具,语文课要进行语文知识教学,培养训练理解和运用语言的能力。另一种意见认为,语文既是交际工具,也是思维工具,语文课的主要任务是培养运用语文工具的能力,同时也要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当然,必须指出:语文这个工具在用来交流思想感情时,是负载文化知识的,这是语文区别于其他工具的本质特点,由此决定语文的基本教学目的,即在培养听说读写的语文能力的同时,必须进行人文教育和审美教育。

(二)关于人文性

关于“人文性”,学界也存有很多争论。就哲学意义上讲,一般认为,“人文”包含“人”和“文”,前者是关于理想的“人”、理想的“人性”的观念(涉及我们究竟给学生什么样的基础),后者是为了培养这种理想的人(性)所设置的学科和课程(往往是“人文学科”)。由于作为人文的第一方面的“人”的理念是更重要、更基本的方面,因此,为了强调这更重要的方面,人们有了“人文精神”的说法,所谓人文精神是一种基于对人之为人的哲学反思之上的批判态度和批判精神,即一种自由的精神。 l 那么,语文的“人文性”又指的是什么呢? 语文课程中的“人文性”至少包含三层意义:

第一,体现人文之“文”(教化之义),

即强调用语文课程所特有的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进行熏陶感染,拓展及深化学生的精神领域,对学生的人文精神“固本厚根”。具体讲就是引导学生开掘汉语汉字人文价值,即汉语汉字中所包含的民族的思想认识、历史文化和民族感情,注意体验中国人独特的语文感受,学习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简言之,培养“民族的认同”;

第二,追求自由的精神,

即强调个人(特别是学生)的自由与尊严,在教学中充分尊重学生的自由及自主,把“选择权”还给学生,精心呵护、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反思和怀疑批判的精神;

第三,强调每个人独特的生命价值,尊重学生的独特性、差异性和多样性,

在教学(特别是阅读教学)中,“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语文课程标准》)。明确了人文性的含义,语文的“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就比较好理解。 笔者认为,所谓“统一”即两者内在地融合于“语文”一体,是语文根本性质的相辅相成、不可分离的两方,我们不能机械地脱离了一方去谈另一方,因为没有脱离了人文性的单纯的工具性,也没有脱离了工具性的抽象的人文性,工具性与人文性也总是联系在一起的。以这样的观点来观照当前的语文教学实践,我们发现存在着脱离人文性来追求工具性和脱离工具性来追求人文性的倾向。 前者主要表现在狭隘的单纯的语言文字训练上,这是过去很长时期乃至现在语文教学的“固疾”。作为“工具”来讲,适当的语言文字训练是非常必要的,否则何来“出口成章”、“下笔如神”?但是,我们反对的是严重脱离了学生实际生活、缺乏人文性的训练,即死记硬背、机械训练,它是毫无价值的。后者则是近几年来在语文新理念指导下出现的“偏差”(不是理念本身问题,而是实践问题)。由于要体现人文性,特别是体现对学生自由以及独特性、差异性的尊重,课堂上“你好、他好、大家好”的“随意性”比较突出,没有了适度的规范化训练,学生们的语文能力受到影响。 l 实际上,套用《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的“理念”: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我们提倡“人人学有价值的语文”,而“有价值的语言文字的训练”是“有价值的语文”的重要组成部分。所谓“有价值”必须体现“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第五篇:本质安全怎么抓、抓什么?

当前很多企业都在崇尚本质安全,活动开展的也轰轰烈烈,但很多人参与这项工作却不知道什么是本质安全,本质安全怎么抓、抓什么?追塑安全科学理论体系的发展轨迹,探讨其发展的规律和趋势,对于系统、完整和前詹性地认识安全科学理论,以指导现代安全管理科学实践和事故预防工程具有现实的意义。

人类对于防范意外事故的认识与科学已经历了漫长的岁月,从宿命论到经验论,从经验论到系统论,从系统论到本质论;从无意识地被动承受到主动对策,从事后型的"亡羊补牢"到预防型的本质安全;从单因素的就事论事到安全系统工程;从事故致因理论到安全科学原理,工业安全科学的理论体系在不断发展和完善。

人类在安全认识论上有了自组织思想和本质安全化的认识,方法论上讲求安全的超前、主动。具体表现为:从人与机器和环境的本质安全入手,人的本质安全指不但要要解决人知识、技能、意识素质,还要从人的观念、伦理、情感、态度、认知、品德等人文素质入手,从而提出安全文化建设的思路;物和环境的本质安全化就是要采用先进的安全科学技术,推广自组织、自适应、自动控制与闭锁的安全技术;研究人、物、能量、信息的安全系统论、安全控制论和安全信息论等现代工业安全原理;技术项目中要遵循安全措施与技术设施同时设计、施工、投产的"三同时"原则;企业在考虑经济发展、进行机制转换和技术改造时,安全生产方面要同时规划、发展、同时实施,即所谓"三同步"的原则;进行不伤害他人、不伤害自己、不被别人伤害的"三不伤害活动",整理、整顿、清扫、清洁、态度“5S”活动,生产现场的工具、设备、材料、工件等物流与现场工人流动的定置管理,对生产现场的"危险点、危害点、事故多发点"的"三点控制工程",等超前预防型安全活动;推行安全目标管理、无隐患管理、安全经济分析、危险预知活动、事故判定技术等安全系统工程方法。

上一篇:宪法日活动总结大全下一篇:消费者心理调查问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