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第九次党代会报告

2022-08-24

报告在当前的社会发展阶段,已经成为常见的事后总结方式,报告的内容,是以严谨、准确为特点的,有效的报告一般都具有哪些要素呢?今天小编为大家精心挑选了关于《省第九次党代会报告》,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第一篇:省第九次党代会报告

学习省第九次党代会精神心得体会

特勤大队

黄富辉

2011年11月14日至19日,福建省第九次党代会在福州顺利召开。孙春兰书记代表中国共产党福建省第八届委员会向大会作的报告鼓舞人心、激发斗志。我怀着激动地心情认真地学习了孙书记报告的全文,写下自己的学习心得。

省第八次党代会以来,省委省政府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实施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支持福建省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若干意见》和《海峡西岸经济区发展规划》全省各级党委、政府上下一心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实施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支持福建省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若干意见》和《海峡西岸经济区发展规划》,提出加快福建科学发展跨越发展的战略思路,明确“先行先试、加快转变、民生优先、党建科学”的总体要求,确定“两个力争”、“两个同步”、“两个保持”的工作目标,组织实施“五大战役”、“拉练”检查等一系列重大举措,团结带领全省人民开拓进取、真抓实干,胜利完成了省第八次党代会确定的目标任务,书写了新时期福建发展的新篇章。

首先,综合实力迈上新台阶。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加快转变发展方式,推动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其次,改革开放深入推进。省级行政审批事项减少73%。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取得新进展,整合组建了五大省属企业集团。农村工作机制不断创新,集体林权制度、土

1 地经营权、海域使用权等改革继续深化,42个小城镇开展综合改革建设试点。财税、投资、金融等领域改革积极推进。科技、教育、文化、医药卫生等体制改革不断深化。深入实施大开放战略,对外交流合作水平显著提高,五年累计进出口总额4800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500多亿美元。厦门经济特区扩大到全市,平潭开放开发成效显著,闽港澳侨合作成果丰硕。第三,闽台交流合作更加紧密。成功举办了三届海峡论坛,成为两岸交流合作的重要品牌。第四,民生福祉显著改善。多层次的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形成,城乡低保应保尽保,城乡居民医疗保险、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实现全覆盖,保障性住房建设规模扩大、速度加快,灾后新居建设群众满意。扶持原中央苏区、革命老区力度加大。适龄儿童入园率和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分别达89.45%和83.4%、居全国前列,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大幅提高。公共卫生服务、基本医疗服务进一步加强。妇女儿童和老龄事业健康发展,残疾人事业进一步得到重视。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较快发展,群众文化生活丰富多彩。体育、计划生育等工作得到加强。第五,民主政治有序发展。支持人大依法履行职能,人大代表和人大常委会作用进一步发挥。支持人民政协履行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职能,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水平不断提高。第六,党的建设不断加强。深入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学习型党组织建设取得新进展。全面加强新时期党的组织建设,全省规模以上企业100%建立了党组织,带动建立了工会和共青团组织。宣传思想工作有效加强,精神文明创建活动蓬勃开展。全省干部群众心齐气顺劲

2 足,干事创业的热情高涨,开创了各项事业新局面。

总之,省第九次党代会为我们省的建设和各项工作指明了前进方向。我们公安机关对宣传贯彻好第九次党代会精神负有义不容辞的责任,作为一名人民警察要立足本职工作坚持"立党为公,执法为民"宗旨贯彻落实好第九次党代会精神,勤奋工作努力向上,为维护我市的社会稳定贡献自己的力量。

第二篇:省第九次党代表大会代表选举会议记录

时间:2011-8-18 地点:新南社区会议室

主持人:洪建全、杜耀金、顾燕定

出席人员:洪建全、杜耀金、顾燕定、林应付、顾志强、周玉贞 杨琼玉、池违福、及社区各小组党员代表成员

缺席人员:顾丽雪、刘丽萍、杨贵玲、张进福、张瀚文、张宗伟 记录人:林应付

会议主要内容:《关于中共福建省第九次党代会会议》

洪建全讲话:同志们今天上午我们在社区召开《关于中共福建省第九次党代会会议》。

根据省政府部署省第九次党代表大会代表选举工作会议(29日)在福州举行。省委常委、组织部部长姜信治出席会议并讲话。他强调,省第九次党代会是全省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各选举单位党组织要切实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以高度负责的精神,认真扎实做好各项工作。姜信治指出,经省委八届十一次全会研究决定并报中央批准,省第九次党代会于今年11月在福州召开,代表名额540名。各选举单位党组织要按照中央和省委提出的代表条件,真正把那些坚决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有较强的议事能力和联系党员群众的能力,带头创先争优,在推进科学发展、跨越发展中做出显著成绩,受到群众拥护的优秀党员推选出来,切实把代表选举工作做好,以优异成绩迎接省第九次党代会的胜利召开。根据省、市、区及双阳街道办事处上级有关要求规定,此次省第九次党代会初步人选推荐‘社区党员总数53人,应到会53人,实到会47人,经酝酿在场47位党员一致推荐下述对象:

1、郑灵,洛江区区委书记。

2、陈新生,洛江区马甲镇党委支部书记。

3、黄垫华,洛江区罗溪镇前溪村党支部书记。

4、尤仙水,泉州市洛江区第十一中学校长、党支部书记。

5、曾华南,洛江区双阳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主任。

6、雷永年,洛江区河市镇厝斗村党支部书记。社区参与推荐率达88%,超过实到会人数推荐率85%的规定,符合选举要求,顺利通过。

洛江区双阳街道新南社区党支部

2011-8-18

第三篇:在传达贯彻省第九次党代会精神暨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动员大会上的讲话

在传达贯彻省第九次党代会精神暨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动员大会上的讲话

同志们:

刚才,我简要传达了省九次党代会精神,济环同志代表区委、区政府对发展现代服务业有关工作作了具体的安排部署。下面,我进一步就贯彻落实省党代会精神,结合实际抓好全区经济社会发展,特别是抓好现代服务业发展,再强调三点意见。

一、在学习、结合、转化上下功夫,抓好省党代会精神的贯彻落实 省第九次党代会是我省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进入新的时期、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处于关键阶段召开的一次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重要会议。会议认真总结了省八次党代会以来的工作,深刻把握形势,对推进今后五年全省经济发展作出了全面部署。抓好省第九次党代会精神的传达学习,推动会议精神的贯彻落实,是当前全省政治生活中的大事,是各级党委政府的重大责任。全区各级党组织,全体党员特别是领导干部,要高度重视、以身作则、发挥表率,努力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省党代会精神上来。

第一,要抓好学习,全面、准确、深刻领会会议精神。省第九次党代会精神,集中体现在青林书记的大会报告中。报告全面贯彻中央精神,深入审视四川省情,准确把握时代特征,深刻反映人民心声,代表了全省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愿望。报告主题鲜明、思路清晰、任务明确、重点突出,思想性、战略性和可行性强,是指导四川今后一个时期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纲领性文件。学习领会会议精神,最主要的就是要学好青林书记的报告,努力学通、学深、学透,最终做到真懂、真信、真用。全区各级党组织都要精心组织、切实抓好报告的传达学习,通过结合实际抓好学习,教育引导全体党员认清当前形势,把握工作主题,明确任务目标,鼓舞精神斗志,齐心协力地推进“坚持科学发展、构建和谐锦江”的各项任务。

第二,要抓好结合,把学习领会省党代会精神与学习领会市党代会精神结合起来。不久前,我市第十一次党代会胜利闭幕。市党代会把“坚持科学发展、构建和谐四川”,推进“四个跨越”,“奔富裕、求发展、促和谐、树新风”的要求和成都作为省会城市、特大中心城市的发展实践紧密结合起来,对全市今后五年的工作进行了全面部署。大力推动市第十一次党代会各项部署的贯彻落实,是贯彻落实省第九次党代会精神的具体体现。我们要把学习贯彻省第九次党代会精神和学习贯彻市第十一次党代会精神结合起来,牢牢把握“坚持科学发展、构建和谐成都”的主题,深入实践城乡统筹、“四位一体”科学发展总体战略,扎实推进“三个集中”,努力实现“三新”和“新三最”目标。

第三,要抓好转化,努力用省、市党代会提出的新思想、新思路、新方法指导实践。抓好省、市党代会精神的学习贯彻,关键是在指导实践上下功夫,推动工作有新的进展、新的突破和新的成效。省党代会期间,青林书记对成都市在全省发展中的排头兵和领头雁作用给予了充分肯定,对成都市以率先发展更好地服务全省、示范全省、带动全省,辐射西南、影响全国、吸引世界寄予了殷切的期望。锦江区作为成都市的中心城区,必须勇肩责任、不却使命。当前,抓好省、市党代会精神在实际工作中的转化,重点是通过深入总结经验、深化对区情认识,按照发挥潜在优势、突出比较优势、抢抓先发优势的原则,抓住全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部位,找准全区经济社会发展的着力方位,进一步推动科学定位。前一阶段,通过在全区范围内开展调查研究,我们初步提出要努力建设全市现代服务业发展先导区、率先实现城市化引领区、区域合作发展示范区、社会和谐发展创新区。要以省、市党代会精神的学习贯彻为契机,着眼长远、着眼全局,继续深化认识、完善思路。对认准看清了的,必须不失时机、雷厉风行、毫不犹豫地大力推动。

二、提高对发展现代服务业的认识,把建设现代服务业发展先导区作为全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任务抓紧抓好 党的十六大明确要求,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提高第三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今年,国务院颁发的《关于加快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07〕7号)指出:必须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战略思想的高度,把加快发展服务业作为一项重大而长期的战略任务抓紧抓好。省、市委也高度重视发展现代服务业。这次省党代会上,青林书记在参加成都市代表团讨论时专门强调,成都要着眼于建设现代服务业高地,有效地服务工业、服务社会,辐射西南,努力创造现代服务业的新优势。这对我市增创服务业新优势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也提供了难得的发展机遇。面对新的形势,区委、区政府立足我区实际,经过认真的比较分析、综合研究,多次召开区委常委会和区政府常务会进行专题研究,提出了举全区之力、集全区之智,努力将我区建设成为全市现代服务业发展先导区。全区上下必须统一思想,不断提高对发展现代服务业重要性、必要性和紧迫性的认识。 第一,发展现代服务业,是调整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必由之路。加快发展服务业,提高服务业在三次产业结构中的比重,尽快使服务业成为国民经济的主导产业,是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必由之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一个地区经济发展的过程也是产业结构不断调整变化的过程,要形成与自身相适应的产业结构和经济增长方式,主要是市场机制决定的,同时政府的经济发展战略也起着重要的导向作用。我们锦江区在20个区(市)县中面积最小,土地资源十分有限,发展科技含量高、附加值高、产业带动力高、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低的现代服务业,形成以现代服务业为主体的产业结构,是我区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和内在要求。另一方面,在区域经济发展竞争日趋激烈的现实条件下,要形成服务业发展的优势,决不能坐等市场力量自发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政府必须主动负责地以积极的产业政策,引导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在这方面政府的作用非常重要。大家都知道,日本和亚洲“四小龙”经济之所以发展迅速,正是因为政府在产业政策主导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当时和日本、亚洲“四小龙”处于同一起跑线上的非洲、南美洲的一些国家,由于政府放任自流,在产业政策方面无所作为,结果错失良机,至今仍在国际产业链的低端苦苦挣扎,靠附加值很低的初级产品生产勉强度日,这些都给了我们很好的启示。现在,我们面临发展现代服务业的重大机遇,同时也面临激烈的竞争形势,如果不努力去争取,积极去推动,机遇稍纵即逝,我们将在新一轮发展中落后,处于传统产业发展难以为继、新兴产业发展先机丧失的尴尬境地。我们必须从为锦江区的未来发展抢占先机、增强后劲、夯实基础、拓展空间的高度,以强有力的产业政策,大力推动现代服务业发展。

第二,发展现代服务业,是贯彻落实省委“四个跨越”战略部署、实现锦江区跨越发展的最佳途径。省第九次党代会确立了“四个跨越”的经济发展战略。“四个跨越”的精神实质,就是坚持优势优先、重点突破,集中力量、突出重点,在关键领域实施突破,整体推进全局发展。推进“四个跨越”,不仅要切实贯彻有关的工作部署,而且要充分领会其精神实质,立足自身的实际,用“四个跨越”提供的方法思路指导推动工作。省党代会报告还特别强调,服务业的发展水平是衡量现代社会经济发达程度的重要标志,要充分发挥现代服务业在推进“四个跨越”中的重要作用,从改革体制机制、加大资金投入、完善政策等方面综合采取措施,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在省第九次党代会闭幕后庚即召开的全省县域经济发展工作会议上,青林书记明确指出发展县域经济必须抓四个重点:一是抓高新技术;二是抓发展民营经济;三是抓发展现代服务业;四是抓招商引资。我们一定要深刻领会、充分认识发展现代服务业对于推进“四个跨越”的重要作用,从锦江区作为成都市中心城区的实际出发,把握优势、扬长避短,坚定不移地抓住发展现代服务业这个重点,努力建设现代服务业发展先导区,为全市和全省的“四个跨越”服务。

第三,发展现代服务业,是贯彻落实全市“三新”突破年工作安排、增创服务业新优势的必然选择。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增创服务业新优势在“三新”突破中的重要地位,最近专门下发了《“三新”突破年增创服务业新优势工作实施方案》,并将成立由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亲自挂帅的现代服务业推进领导小组。近段时间,各区(市)县特别是各城区纷纷出台发展现代服务业的新举措,抢争现代服务业发展先机。竞争激烈,形势逼人。前阶段,我们提出了建设现代服务业发展先导区的定位,在调查分析基础上形成了关于建设现代服务业发展先导区的意见,加大了发展现代服务业的人才培训,初步营造了发展现代服务业的良好氛围。目前,市上正着手对全市的服务业重新进行功能规划,我们要在科学论证的基础上找准和市级规划的结合点,尽全力争取市上将我区春熙路、盐市口商圈确定为全市重点扶持打造的商贸核心区;争取对东大街沿线规划进行调整,将其业态调整为以商业、商务、金融为主,使之成为我市贯穿东西的一条发展轴,成为我区发展现代服务业的重要载体。

还要看到,发展现代服务业,建设全市现代服务业先导区,我区已具备了较好的现实条件和良好基础。全区第三产业增加值,文化体育娱乐、租赁和商务服务、批发零售、金融、信息和软件服务等行业的增加值在全市占了显著份额,有的指标与全省的市州相比都占了很大份额,比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在全省除成都以外20个市州中,绵阳市去年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为207亿元,我区以192亿元可排在全省各市州的第二位;商贸等服务业发展历史悠久、设施齐全,以盐市口、春熙路两大商圈为核心的商贸中心区进一步提档升级,产业优势不断巩固;全区从事金融保险、文化创意、资讯传媒、信息服务、专业服务的机构和从业人员位居全市第一。硬环境更是得天独厚,春熙路、盐市口、红星路等核心商圈已建成大型商业营业面积近200万平方米,营业面积5000平方米的以上就有20多家,列全市第一;全市有甲级写字楼8座,我区就有4座,占全市的50%,目前在建、拟建的商务写字楼达80多万平方米;星级酒店我区有18家,其中四星级以上有7家,五星级以上占全市的66%,为我区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提供了良好载体。通过这些年的努力,我区现代服务业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率也在逐步提升,这样的发展态势为我们下一步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奠定了很好的基础。可以说,现在我区发展现代服务业已经具备了天时、地利、人和,必须抓住机遇,加快发展。

关于如何具体推进我区现代服务业的发展,我再强调两点:一是要围绕发展现代服务业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大力抓好相关项目引进工作,没有项目的引进,发展现代服务业就会成为一句空话。二是要加快有关现代服务业项目的推进工作。目前仁恒广场、航天大厦、国际商城等项目建设推进滞后,与拆迁工作密切相关,虽然拆迁面临的困难较多,难度也很大,但只要我们多花心思,认真研究,找准办法,提出对策,加大工作力度,是有办法解决的。希望区级各部门、各街道都在发展现代服务业的进程中找到自己的位置,自觉、主动地投入到建设现代服务业发展先导区的工作中来。

三、深化城乡统筹,推进区域合作,加快社会事业发展

近几年来,市委、市政府按照中央和省委、省政府统筹城乡发展的要求,顺应经济社会发展规律,深入实施城乡统筹、“四位一体”科学发展战略,大力推进以“三个集中”为核心的城乡统筹发展战略,得到了省委、省政府的充分肯定。我区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的总体部署,在推进城乡统筹、开展区域合作、发展社会事业等方面进行了大量有益的探索,取得了显著成效,特别是“五朵金花”、“锦金合作”等独具特色的创新,得到了各级领导和人民群众的高度评价。下一步,我们将认真贯彻省、市党代会精神,继续坚定不移地按照省委、省政府推进“四个跨越”的战略部署和市委、市政府确定的城乡统筹、“四位一体”发展战略,在已有的良好工作基础上,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努力把锦江区建设成为全市率先实现城市化的引领区、区域合作发展的示范区、社会协调发展的创新区。

(一)

深化城乡统筹,努力建设率先实现城市化的引领区。

一是要进一步加大推进“三个集中”的力度,这是统筹城乡发展的核心。从我区来看,重点要加快农民新居工程建设,推动农民向集中居住区集中。依托项目、依托产业解决农民集中居住的问题,力争全区农民集中居住点在今年全面启动,明年全部建成入住。其次,要推进土地向规模经营集中,力争尚未流转的土地都实现规模经营,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和休闲旅游产业,实现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和现代服务业的跨越。

二是要大力发展壮大集体经济,这是解决农民就业、促进农民增收的重要渠道。要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组建新型集体经济组织。采取各种有效的方式,增强集体经济实力,同时健全民主监督机制和利益分配机制。进一步拓宽农民的就业增收渠道,确保在城市化进程中,全区农民的收入持续快速提升。

三是要大力改善农村基础设施和生产生活环境,这是城乡协调发展的必然要求。要积极推动公共财政向“三农”倾斜、公共设施向农村延伸、公共服务向农民覆盖、现代文明向农村传播。要加快路网、水电、通讯等城市基础设施向农村的延伸覆盖,形成配套完善、保障有力、适度超前的格局,为实现城市化奠定良好的基础。同时,要大力改善农村生产生活环境,以推进小流域综合整治为抓手,切实解决好农村生活污水排放、面源污染和燃煤污染等问题,如三圣街道辖区内新建的几个污水处理站,今年必须全部投入使用。

(二)大力推进“锦金合作”,努力建设区域合作发展示范区。一是要充分认识推进区域合作的重要性。深入开展“锦金合作”是区委、区政府落实市委、市政府“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战略举措的需要,也是我区自身发展的需要。“产业梯度转移”理论告诉我们:由于区域内劳动力、土地等要素成本上升,企业必然顺应区域比较优势的变化,转移到成本较低的地区,产业在地区间呈现出由高向低的梯度转移现象,一个地区不再具有比较优势的产业可以转移其他地区,成为当地具有相对比较优势的产业。这种产业梯度转移有助于双方的产业结构升级和经济良性发展,是一种“双赢”的良性转移。从国际上看,这种转移早有先例,如纺织、服装等劳动密集型产业就曾先后从欧美、日本逐次梯度转移到亚洲“四小龙”、中国沿海、中国内地。产业梯度转移还可以出现在同一产业内部的不同环节,比如服装产业,法国、意大利等国拥有众多的世界顶级品牌,但服装的加工生产早已转移到世界其它地区,留下的只是附加值最高的设计创意、时装展示和高端销售等环节。从国内来看,内资和外资也都出现了从东部向西部转移的趋势。对我区而言,由于土地和劳动力资源的制约,传统农业和工业已不再具有比较优势,通过推进“锦金合作”进行产业转移,有利于我们有效转移传统产业,腾出宝贵的土地资源,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为拓展现代服务业发展空间创造条件。产业转移出去以后,对于我们的合作方——金堂县来讲,也会产生重要的影响和促进作用。

二是要在重点抓好九龙服装工业园建设和企业入驻的同时,在更宽领域、更大范围进行合作,努力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共同发展、共同受益。九龙服装工业园是“锦金合作”的第一个项目,经过努力,目前已有了实质性进展。区委、区政府制定的目标是确保九龙服装工业园一期所有入驻企业在6月全部投产,“锦金合作”推进办公室和工业开发区必须按照这个目标全力推进,同时要抓紧做好二期的规划和招商工作,力争年底二期建设初具规模。在这方面,我们要好好学习郫县的经验,树立争一流的精神、拼抢精神和奉献精神,加快推进工作,确保完成既定目标。要注意发展与服装相关联的配套产业,延伸产业链。在农业方面,要以花卉产业合作为主体,拓宽农业合作领域;在旅游方面,要以打造“花乡—水城”品牌为重点,整合两地旅游资源;在就业方面,要以就业互助为主要内容,加强劳动力与人才合作;在社会事业方面,要以实现城乡共享文明为目标,全面开展社会事业合作。 三是要进一步创新合作发展的体制机制,推动合作健康持续开展。要兼顾合作双方的当前利益和长远发展,在形成跨区域合作机制与利益分配的长效机制上下功夫,实现互惠互利。这里关键是要遵循两个基本原则:市场原则和互惠互利原则,创新和建立有效的体制机制,才能确保双方合作的可持续健康发展,使我们的合作项目走在全市前列,真正起到示范作用。

(三)加快社会事业发展,努力建设社会和谐发展的创新区。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重大战略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在推进和谐社会建设中,以人为本是核心,民生是重点。近年来,我区围绕推动社会事业发展做了大量工作,但在教育发展、社区建设、公共卫生体系建设等方面仍存在一些问题,比如城乡基础教育办学条件较差、水平不高,教育资源尚不能完全满足人民群众的需求;社区基础设施建设欠账较多,多数社区硬件设施不好;公共卫生体系尤其是社区卫生服务建设存在着薄弱环节。我们要按照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着力解决好这些问题。要进一步完善公共财政体系,加大财政对社会公共服务和社会保障的倾斜力度;整合教育资源,逐步形成城乡教育均衡发展的格局;大力发展卫生服务事业,特别是社区卫生服务事业,切实解决老百姓“看病贵”、“看病难”问题;围绕建成“充分就业城区”的目标,加快建立完善城乡一体的就业体系;加快建立完善社会救助体系;大力实施惠民行动,努力解决好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总之,要通过我们的不懈努力,最大限度地增加和谐因素,最大限度地减少不和谐因素,保障社会稳定和谐。

另外,昨天市委、市政府召开了全市创建文明城市工作会,对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对下一步的工作做出了安排。从全市来看,存在一些共性问题:很多小食店、餐馆证照不全,从业人员没有健康证;机动车、非机动车乱停乱放,挤占人行道、盲道等问题较严重;门牌号码混乱;集贸市场环境依然存在脏乱差现象。全市下一步工作重点是:食品安全卫生,农贸市场整治,人行道路畅通,临街店铺规范,家园环境洁净,文明礼仪的宣传教育,建筑工地管理和关爱民工。就我区的创建工作,我强调三点:一是要高度重视,创建文明城市是一项根本性、全局性的工作,也是一项非常艰巨的工作,如果不重视,不下大力气,是做不好的。二是要切实增强工作的责任感和主动性,真抓真做。区级各部门、各街道要认真梳理,及时发现问题,尽到责任,能解决的尽快解决,不能解决的要积极向市级有关部门反映。如果出现群众长期反映没人管、非得上级领导出面才去办的情况,区委、区政府将按照《成都市锦江区干部问责办法(试行)》的有关规定进行严肃处理。三是要对照目标任务扎实推进,市委、市政府即将对各区(市)县下达创建文明城市工作目标,区级各部门、各街道要认真按照目标要求做好有关工作。

同志们,贯彻落实好省、市党代会精神,实现“四区”建设的目标,必须进一步加强干部作风建设,以良好的作风促发展。要继续深入开展“五比五看”活动,大力倡导“五个作风”,进一步提高干部队伍的执行力和行政效能。切实加强对干部的教育管理,切实振奋广大干部的精神。对那些不图虚名、踏实干事的干部要多加重视,对那些埋头苦干、注重为长远发展打基础的干部不能亏待,让肯干事的人有机会,能干事的人有舞台,干成事的人有荣誉。要通过选好人、用好人,切实调动全区干部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努力建设一支忠于职守、作风务实、勤政廉洁的干部队伍,以只争朝夕、时不我待的精神状态,努力把我区建成全市现代服务业发展的先导区、率先实现城市化的引领区、区域合作发展的示范区、社会和谐发展的创新区,开创锦江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局面! 谢谢大家!

第四篇:贵州省第九次党代会报告

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抢抓机遇加快发展开创富民兴黔事业新局面

——钱运录在中国共产党贵州省第九次代表大会上的报告

同志们: 现在,我代表中共贵州省第八届委员会向大会作报告。 中国共产党贵州省第九次代表大会,是我省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进入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大会的主要任务是: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臶,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总结省第八次党代表大会以来的工作,确定今后五年的奋斗目标和主要任务,选举产生中共贵州省第九届委员会和中共贵州省纪律检查委员会,选举我省出席党的十六大代表,动员全省广大党员、干部和各族群众,进一步解放思想,开拓创新,抢抓机遇,加快发展,努力开创富民兴黔事业新局面。

一、省第八次党代会以来的工作回顾

省第八次党代会以来,在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下,省委团结带领广大党员、干部和各族群众,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党的十五大精神为指导,认真学习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全面贯彻党的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努力完成省第八次党代会提出的各项任务,各方面工作取得了新的成绩。

经济保持持续较快增长。九五计划顺利完成,十五计划开局良好。1999年提前实现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翻两番的目标。1998年至2001年,全省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8.6%,高于全国同期平均水平;财政总收入年均增长12.6%,其中地方财政收入年均增长14.6%。经济结构调整取得积极进展,农业基础地位得到加强,

二、三产业比重上升,优势产业和企业发

1 展壮大,非公有制经济持续增长,城镇化步伐加快,区域经济日趋活跃。

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起步良好。各项战略重点全面展开。相继建成和开工建设了一批高等级公路、铁路和机场,实施了近万公里公路改造,兴建了一批城镇基础设施项目,形成了基本覆盖全省的通信网络。开工建设了一批西电东送电源点和输电线路工程,农村电网改造取得重要进展。退耕还林还草扎实推进,森林覆盖率逐年提高,生态环境趋向好转。各级各类教育蓬勃发展,两基攻坚全面铺开,科技工作得到加强。

扶贫攻坚取得明显成效,人民生活水平逐步提高。扶贫攻坚任务如期完成,48个贫困县越过温饱线,大多数农村贫困人口基本解决温饱,贫困地区生产生活条件得到改善。加大了财政转移支付力度,保证了教师和干部基本工资发放。城乡居民收入增加,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4.2%,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5%。

改革开放继续深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国有企业改革与脱困三年目标基本实现。农村税费改革试点工作积极推进,财税、金融、投融资、流通体制和住房制度改革逐步深化,科技教育体制和医疗制度改革稳步进行,社会保障体系逐步完善,党政机关机构改革取得阶段性成果。招商引资取得新成绩,经济技术协作有新进展,对外贸易保持增长,对内对外开放进一步扩大。

精神文明建设和民主法制建设取得新进展。思想道德教育和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广泛开展,新闻出版、文学艺术、广播影视、卫生体育事业健康发展,群众文化生活日益丰富,人民健康水平逐步提高。计划生育工作取得新成效,初

2 步扭转了人口增长居高不下的局面。依法治省和民主政治建设迈出新步伐。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进一步坚持和完善。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依法履行职能,加强了地方立法和依法监督工作。各级政协的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作用有效发挥。民族、宗教、侨务、对台工作积极开展。爱国统一战线不断发展壮大。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众团体工作日趋活跃。依法行政、公正司法力度加大。部队和国防后备力量建设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深入开展,各类犯罪活动受到有力打击,同法轮功邪教组织进行了坚决斗争,社会政治保持稳定。

党的建设进一步加强。三讲教育成效显著,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教育活动扎实进行,各级领导班子建设得到加强,广大党员干部的思想政治素质不断提高,作风进一步改进。干部人事制度改革不断深化,干部队伍结构逐步优化,一大批优秀年轻干部、妇女干部、少数民族干部和党外干部走上领导岗位。创建五个好村党支部、六个好乡镇党委活动广泛开展,企业、机关、学校、街道等基层党组织活动方式不断改进,新经济组织党建工作在探索中前进。全省党员发展到120.2万人,广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得到发挥。领导干部廉洁自律、查处大案要案、纠正部门和行业不正之风力度加大,党政机关和党员干部队伍中的腐败现象蔓延的势头正逐步得到遏制。

全省各方面工作取得的成绩,是在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下,在中央和国家机关各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全省各级党组织、广大党员和各族群众抢抓机遇、团结奋斗、艰苦创业的结果。在此,我代表中共贵州省第八届委员会,向

3 全省广大党员、干部和各族群众,向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向驻黔人民解放军、武警部队全体官兵,向所有参与、关心、支持贵州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同志们、朋友们,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还应清醒地看到存在的困难和问题。主要是:经济总量小,人均水平低,经济结构性矛盾突出,生产力发展水平在全国处于落后位臵;农业基础脆弱,农村贫困面大,农民收入增长缓慢;国有企业改革中的一些深层次矛盾尚未解决,整体素质和效益不高;对外开放程度低;科技教育发展滞后;城镇待业人员增多,就业压力大;有的地方社会治安状况不好;作风建设还有不少薄弱环节,党内不正之风和消极腐败现象在一些地方、部门还比较突出,人民群众还有不满意的地方。特别应当指出的是,我省经济社会发展与发达地区的差距,固然有历史、地理等客观原因,但从主观上看,主要是思想观念的差距和体制、机制的差距。对于这些困难和问题,我们必须高度重视,采取有效措施切实加以解决。

二、今后五年工作的总体要求和奋斗目标

进入新世纪,国内外形势发生了深刻变化。我们必须用世界眼光和战略思维,观察和把握时代发展大趋势,认清当代共产党人的崇高使命。

当今世界,和平与发展是时代的主题,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在曲折中发展,科技革命突飞猛进,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将在更宽领域和更深程度上参与国际经济合作与竞争。这种国际竞争国内化、国内竞争国际化的趋势,对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必将日益加深。如何适应加入世贸组织的新形势,进一步深化改革、扩

4 大开放,在更为广阔的空间谋求更大发展,是一个富有时代性的重大课题。

当代中国,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进入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现代化建设的新阶段。随着改革开放逐步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国内社会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就业方式、利益关系和分配方式日益多样化,生产力水平、供求关系、体制环境发生了重大变化,我们党的执政条件、担负的任务和党员队伍状况也发生了重大变化。如何从新的实际出发,用改革的精神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不断提高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提高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能力,是需要我们认真探索解决的重大历史性课题。

今日贵州,我们正面临着加快发展的诸多有利条件。我省山川秀丽,气候宜人,资源丰富,人民勤劳,有着巨大的发展潜力。解放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们进行了大规模的社会主义建设,积累了一定的物质技术基础。面向新世纪,中央作出了实施西部大开发和新阶段扶贫开发的战略决策,加大了对西部地区的投入和政策倾斜,我们面临着难得的历史机遇。如何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充分利用有利条件,通过实施大开发,实现贵州大发展,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大而紧迫的现实性课题。

今后五年,是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继续打好基础、力争在战略重点和关键环节实现新突破的重要时期。做好这一时期的工作,对于实现富民兴黔宏伟目标,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全省工作的总体要求是:以邓小平理论和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抢抓西部大开发、新阶段扶贫开发的机遇,积极适应我国加入世贸组织的新形势,坚持以发展为主题,以结构调整为主线,以改

5 革开放和科技进步为动力,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为根本出发点,大力实施科教兴黔战略、开放带动战略和可持续发展战略,千方百计保持经济增长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的发展势头,努力在优势产业发展、扶贫开发、基础设施和生态建设方面取得新的突破,力争在经济、科技的一些重要领域实现跨越式发展。切实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民主法制建设,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促进社会全面进步。全面加强党的建设,切实增强各级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充分调动全省各族人民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全面完成十五计划,进一步开创富民兴黔事业新局面。

今后五年,全省改革和发展的主要奋斗目标是: ——经济建设迈上新台阶。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9%左右,地方财政收入年均增长9%以上,为到2010年全省国内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一番以上奠定坚实基础。

——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取得新突破。基本改变交通落后面貌。初步建成西电东送重要基地。初步形成两江上游生态屏障框架。解决工程性缺水迈出重要步伐。基本实现两基攻坚目标。

——结构调整取得新进展。具有竞争力的优势产业和特色经济体系初步形成。农业产业化经营迈出实质性步伐。

二、三产业规模进一步扩大。国有经济战略性调整取得突破性进展。非公有制经济比重明显上升。信息化步伐加快。城镇化水平有较大提高。

——改革开放迈出新步伐。国有大中型骨干企业全面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规范的市场体系和市场秩序初步形成。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完善。经济运行机制和管理体制与世贸组织规则基本适应。招商引资、经济协作和对外贸易水平明显

6 提高。

——社会各项事业取得新进步。人口过快增长得到有效控制,人口自然增长率接近全国平均水平。科技教育文化卫生体育事业健康发展,人民受教育程度和科技发展水平逐步提高。

——人民生活水平有新提高。二分之一以上农户实现小康,其余农户稳定解决温饱。城镇居民总体过上比较宽裕的小康生活。城乡环境有较大改观。社会风气和社会秩序进一步好转。

为了实现今后五年的奋斗目标,我们在指导思想上和工作实践中必须做到: 第一,坚持用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统揽各项工作。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继承和发展,是我们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我们必须把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作为行动指南,把中央精神与贵州实际结合起来,进一步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努力开创各项工作新局面。

第二,坚持抢抓机遇、加快发展这个主题。发展是硬道理,是解决所有问题的关键。抢抓机遇、加快发展是贯穿全部工作的主题,是推进富民兴黔事业的重要指导方针。我们必须切实增强机遇意识、改革意识、发展意识和责任意识,以三个有利于为根本标准,进一步清除思想观念和体制、机制方面的障碍,大力推进改革开放,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千方百计把经济建设搞上去。

第三,坚持团结、稳定、鼓劲。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来之不易,我们要十分珍惜,要始终维护党的团结、各级领导班

7 子的团结和各民族的大团结,保持奋发有为、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要紧紧围绕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和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凝聚各方面的智慧和力量,激发广大干部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形成推进富民兴黔事业的强大合力。

第四,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社会主义社会是全面发展、全面进步的社会。我们必须坚持一手抓物质文明,一手抓精神文明;一手抓经济建设,一手抓打击犯罪和惩治腐败;一手抓改革发展,一手抓团结稳定。把精神文明建设放在更加突出的位臵,切实加强民主法制建设,推动经济加快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

第五,坚持党要管党和从严治党。推进富民兴黔事业,关键在党,关键在人。我们必须按照三个代表要求,全面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进一步密切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深入开展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努力保持先进性、纯洁性,增强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使各级党组织始终走在时代的前列,始终成为各族群众的主心骨,始终成为坚强的领导核心。

三、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促进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首要任务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我们要认真贯彻落实扩大内需的方针和积极的财政政策,抓住事关全局的战略重点和关键环节,采取有力措施促进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一)抢抓实施西部大开发的机遇,力争在事关全局的战略重点上实现新的突破。加快以交通为重点的基础设施建设。把公路建设放在首位,按照两横两纵四联线的规划,抓紧建设崇溪河至遵义、鲇鱼铺至凯里、镇宁至胜境关高等级公

8 路,形成贯通南北、连接东西的十字形高等级公路主骨架,建成贵阳与各市州地中心城市的高等级公路联结线;继续实施公路路网改造,基本完成县际干线油路改造。建成渝怀铁路贵州段,争取建设新的南下铁路。扩大贵阳机场通航能力,抓紧开通和建设新的机场。继续整治内河航道,提高航运通行能力。

加快以西电东送为重点的能源建设。实施好在建工程,加快建设构皮滩等大型水电站,新建一批大型坑口火电站,确保如期实现黔电送粤目标。抓紧建设一批大中型煤矿,保证电力生产和群众生活用煤需要。围绕西电东送建设,统筹解决电力市场开拓、输电线路建设、相关产业发展、环境保护等问题。做好移民安臵工作。

加快以退耕还林还草为重点的生态建设。按照建设两江上游生态屏障的目标,重点在水土流失严重区域、旅游景区和交通沿线实施退耕还林还草工程,加强封山育林、植树造林和天然林保护,实施沼气工程,推进石漠化治理,形成有效的生态恢复和重建机制。重视退耕还林还草后续产业的开发,保障群众长期的生活来源。

加快以解决工程性缺水为重点的水利建设。重点建设一批骨干水利工程,完善水利配套设施,广泛发动群众建设小水窖、小水池和小山塘,实施好渴望工程。加强城市供水设施和防洪工程建设,基本解决城镇缺水问题。

加快以两基攻坚为重点的科教事业发展。采取有力措施改善农村中小学办学条件,解决好适龄儿童辍学问题,到2005年基本实现普九,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推广一批先进适用技术,开发一批共性技术,发展一批高新技术,大力推进科技进步和创新。

9 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必须用好国家关于西部大开发的政策措施,建立良好的开发机制。认真做好项目前期工作,抓紧启动一批对改善基础设施条件、发挥资源优势、推动结构调整有重大影响的项目。加强工程质量管理,确保项目建设质量。实行市场化的投资受益机制,充分运用国家的财政、税收和价格政策,吸引国内外资本、技术、管理等要素资源投向我省,发展公益性项目和竞争性项目,合理开发基础性产品和资源性产品。

(二)加快国民经济战略性调整,大力发展贵州特色经济。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优势资源为依托,以科技为支撑,以提高竞争力为核心,在发展特色经济中调整结构,在结构调整中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

强化农业基础地位。认真落实党在农村的基本政策。适应农业发展新阶段要求,按照多予、少取、放活的指导思想,把农业结构调整、增加农民收入作为农村经济工作的中心任务,推动农村经济全面发展。把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放在重要战略位臵,大力扶持和培育一批辐射面广、带动力强的龙头企业,发展订单农业,建立公司带基地、基地连农户的经营机制。把发展畜牧养殖业作为加快农业结构调整的战略任务,加大品种改良、草场建设和疫病防治力度,加快把我省建设成为畜牧业大省。积极发展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巩固发展传统优势经济作物,稳定提高粮食生产能力。加大农业科技推广力度,依靠科技进步提高农业增长的质量和效益。加强基本农田的保护和建设,继续推进农业综合开发。以农产品加工业和农村服务业为重点,加快发展农村

二、三产业。引导乡镇企业加快结构调整、科技进步和体制创新,提高整体素质和竞争能力。加大劳务输出力度,进一步增加

10 农民劳务收入。完善农业支持和保护体系,加快建立农产品质量标准和认证体系、检验检测体系、市场信息体系。深化粮食流通体制改革。发挥供销社在搞活农村市场流通中的作用。增强农村信用社为农村经济发展服务的功能。认真做好全省农村税费改革试点工作。切实减轻农民负担。

加快工业化进程。积极发展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工业项目,努力扩大工业经济规模,通过工业的较快增长带动国民经济加快发展。运用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管理方式,加快实施技术改造项目,推进工业结构优化升级。大力发展优势产业,巩固提高两烟一酒支柱产业,加快发展以电力、煤炭为重点的能源工业,继续壮大原材料工业,推进中药现代化和发展民族药业,培育特色食品工业,积极发展航天航空、电子信息、生物工程等高新技术产业。重点发展优势企业,集中力量在烟草、电力、酿酒、煤炭、磷化工、铝工业等行业组建一批竞争能力强、带动作用大的企业集团,支持军工企业加快结构调整。积极支持中小企业特别是科技型企业向专、精、特、新方向发展。加快发展优势产品,实施品牌带动战略,巩固和发展名牌产品,大力开发新产品,加快产品升级换代步伐。制定和实施符合省情的产业政策,加强宏观指导,防止低水平重复建设。高度重视安全生产。

积极发展第三产业特别是现代服务业。按照把旅游业发展成为支柱产业的目标,坚持自然风光与民族文化相结合,高起点做好旅游产业规划,进一步理顺旅游管理体制,加大重点景区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扶持一批旅游龙头企业,开发具有民族特色的旅游商品,提高旅游服务水平。大力发展交通运输、商贸流通、金融保险、房地产、信息服务、社区服务等产业,逐步推行连锁经营、物流配送、代理制、电子商

11 务等组织形式和服务方式。努力扩大和培育内需,拓宽消费领域,消除各种限制消费的障碍,鼓励居民扩大住房、旅游、电信、汽车、文化、体育和其他服务性消费,培育新的消费热点。

推进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推进企业管理信息化,努力提高企业信息化水平。大力发展电子政务,运用信息技术提高政府管理和公共服务水平。坚持政府投资、企业筹资和社会融资相结合,加快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培养信息技术专业人才,增强信息和知识传播能力。加强信息资源开发,推进信息技术运用,加快建设数字贵州,发挥信息化对实现跨越式发展的重要作用。

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把发展非公有制经济摆到重要战略位臵,进一步在体制和政策等方面创造公平竞争环境,从土地使用、信贷担保、创业资助等方面提供良好服务,鼓励、支持和引导私营、个体经济健康发展。切实推进公有制实现形式多样化,鼓励各种所有制企业进行多种形式的合资合作,大力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和集体经济。

加快城镇化步伐。充分发挥城镇的集聚效应,立足区位条件和资源优势,发展各具特色的城镇经济。坚持科学合理规划,注重增强城镇综合功能,加快城镇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城镇管理水平,塑造鲜明的城镇特点。按照建设南贵昆经济带上的重要经济增长极和现代化大城市的目标,支持建强建好贵阳市,发挥好辐射带动作用。推进各市州地中心城市建设。规划建设一批重点城镇。逐步形成功能齐全、设施配套、环境优美、各具特色的现代城镇体系。深化户籍制度改革,推进农村人口向城镇有序转移。高度重视城镇周边森林、河

12 流、湖泊的规划、保护和治理,改善城镇环境。

优化生产力布局。以黔中产业带为中心,以南下公路出海大通道和南昆、株六铁路为轴线,在南贵昆经济带上构筑富有活力的贵州特色经济体系。加快攀西-六盘水地区和乌江干流、南北盘江-红水河、赤水河等地区的资源开发。采取更加灵活的政策措施,加强国家级和省级开发区建设,发挥试验区的试验示范作用。加大扶持力度,支持民族地区和革命老区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和体制条件,促进县域经济发展,加快建设经济强县步伐。 (三)大力推进体制创新,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按照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深化以国有企业改革为中心的各项经济体制改革,努力使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适应生产力发展的需要。

认真贯彻三改一加强的方针,进一步深化国有企业改革。按照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方向,规范法人治理结构,推进投资主体多元化。深化以劳动、人事、分配制度为重点的企业内部改革,进一步转换经营机制,全面加强企业管理。采取改组、联合、兼并、租赁、承包经营和股份合作制、出售等多种形式,放开搞活国有中小企业。坚持有进有退、有所为有所不为,发展壮大优势企业,积极稳妥地对资源枯竭矿山和严重资不抵债、扭亏无望企业实施关闭破产,加快推进国有经济的战略性调整。完善国有资产管理、监督和营运机制,建立企业经营者市场选聘机制,逐步形成完善的激励和约束机制。建设高素质的经营管理者队伍和职工队伍。 按照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转变政府职能,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推进政企分开,强化企业的市场主体地位。坚持财政工作从源头抓起,加强财源建设。深化财税

13 制度改革,加快建立公共财政体系,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增强财政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持能力。改革投融资体制,采取多种方式筹措项目资本金,积极鼓励民间投资。深化金融体制改革,规范发展地方金融体系。继续培育要素市场,建立健全市场体系,发展和规范各类社会中介组织和行业协会。继续推进党政机关和事业单位机构改革。

(四)大力实施开放带动战略,提高对内对外开放水平。全面把握加入世贸组织对我省的机遇和挑战,切实做好应对工作,努力增强产业和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技术创新能力和抵御风险能力。认真清理、修订和完善对内对外开放的政策法规,提高办事效率和服务质量,努力使政府管理体制和管理方式适应加入世贸组织的需要。下大力改善投资环境,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强化社会信用意识,营造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信用环境。努力培养和造就熟悉国际经贸知识、规则和法律的人才队伍。

进一步加大招商引资力度。认真落实鼓励外商参与西部大开发的政策措施,拓宽对外开放领域。改革利用外资方式,推出一批投资收益前景好的重大项目吸引外资,争取更多的国际知名企业到我省投资合作。探索建立中外合资产业基金、风险投资基金等方式利用外资,积极争取国际金融组织和外国政府优惠贷款。鼓励采取嫁接、联姻等有效形式,积极开展与国内知名企业的合资合作。以对口扶贫协作城市和六省区市七方区域经济协作为重点,进一步扩大与各省市区的经济技术合作。拓宽招商引资渠道,支持各地探索富有成效的招商引资方式。

积极发展对外贸易。深化外贸体制改革,转换外贸企业经营机制,大力扶持出口创汇的龙头企业。实施出口多元化

14 战略,开拓出口市场,加快出口基地建设,优化出口商品结构,鼓励发展非贸易创汇。改善进口结构,重点组织先进技术和关键设备进口。鼓励有条件的企业走出去参与国际竞争。 (五)大力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促进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把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放在重要的战略位臵,强化人均意识,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坚持党政主要领导亲自抓、负总责,建立和完善人口与计划生育综合治理机制和调控体系,切实把计划生育纳入依法管理的轨道,提高计划生育服务水平。加强以村为主和村民自治为主要内容的基层基础工作,重点抓好农村和城镇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确保实现人口控制目标。保护妇女和未成年人合法权益,加强老龄人口工作,关心和支持残疾人事业。

加强资源管理和环境保护。进一步完善资源管理和环境保护的评价和监测体系,依法保护和合理利用土地、矿产、森林和水资源。提高资源综合利用效率,健全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和污染防治,发展环保产业。加强国土资源的开发、管理和整治。搞好自然保护区建设与管理。严格控制和治理工业污染,突出抓好重点城市、重点流域、公路沿线和旅游景区的环境治理。

四、大力推进新阶段扶贫开发,千方百计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改善人民生活,是坚持党的性质和宗旨,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根本体现。在加快经济发展的同时,必须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

大力推进新阶段扶贫开发。把解决温饱放在第一位,以极贫村和特困户为重点,认真落实扶贫到村到户的政策措施,

15 用五年左右时间使尚未解决温饱的贫困人口越过温饱线。高度重视返贫问题,巩固解决温饱的成果。坚持开发式扶贫方针,引导贫困地区找准发展路子,开发优势资源,增强自我发展的能力。因地制宜发展种养业,拓宽贫困群众增收渠道。加强贫困地区道路、水利、基本农田、电力、通信、沼气等基础设施建设,切实改善贫困地区生产生活条件和生态环境。对居住在不具备基本生存条件地方的贫困群众,逐步实行自愿移民搬迁。坚持整体推进与重点突破相结合,继续抓好麻山、瑶山地区的扶贫开发,切实推进雷公山、月亮山等极贫地区的扶贫攻坚,高度重视乌蒙山、武陵山等地区的脱贫问题。以提高贫困人口素质为根本,大力发展贫困地区教育科技文化卫生事业。积极配合中央有关部门、各民主党派中央和全国工商联在我省开展帮扶工作,进一步做好我省党政机关定点扶贫工作。按照优势互补、互惠互利的原则,推进开放式扶贫,搞好与深圳、宁波、青岛、大连的对口扶贫协作。动员全社会力量参与扶贫,广泛开展智力支边、光彩事业、送温暖、献爱心等扶贫济困活动。进一步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坚韧不拔、苦干实干的大关精神,充分调动干部群众改变贫困面貌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引导稳定解决温饱的群众向小康迈进,支持有条件的地方加快小康建设步伐。

努力扩大就业和再就业。大力发展就业容量大的劳动密集型企业、服务型企业和中小企业,扩大社区就业门路,认真落实鼓励自谋职业和促进就业的优惠措施,加强对弱势群体的就业援助。引导广大劳动者转变就业观念,加快形成国家政策指导下劳动者自主择业、市场调节就业和政府促进就业的新机制。发展劳动力市场,完善就业服务体系。

16 加快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深化养老、失业和医疗保险改革,尽快完善独立于企事业单位之外、资金来源多元化、保障制度规范化、管理服务社会化的社会保障体系。确保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基本生活费和离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强化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建设。发展社会福利、社会救济、社会互助和优抚安臵等各项保障事业,不断提高城乡人民社会保障水平。切实安排好农村贫困人口、下岗职工、困难企业职工、城镇低收入居民、受灾群众等困难群体的生产和生活。

完善收入分配制度。妥善处理社会各阶层、各方面的利益分配关系,让人民群众充分享受改革和发展的成果。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的多种分配方式。按照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把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鼓励勤劳致富,保护合法收入。进一步完善以奖代补等激励政策,加大对少数民族地区和贫困地区的财政转移支付力度,保证教师和干部基本工资发放。企业要在提高经济效益的基础上,逐步增加职工收入。

五、大力加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和民主法制建设,推动社会各项事业全面进步

加强先进文化建设和民主法制建设,是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重要内容。坚持依法治省和以德治省相结合,不断提高人民群众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进一步在全社会形成共同的理想信念和精神支柱,创造有利于推进富民兴黔事业的良好社会环境。

(一)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提高全省人民的思想道德素质。以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公民为目标,坚持用科学的理论武装人、用正确的舆论引导人、用

17 高尚的精神塑造人、用优秀的作品鼓舞人。深入开展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教育和理想信念教育,引导广大干部群众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坚定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增强富民兴黔的信心,增强对党和政府的信任。加强革命传统教育,弘扬遵义会议精神,激励广大干部群众热爱贵州、建设贵州、振兴贵州,积极投身到改革和发展的实践中去,勤奋敬业、扎实工作,塑造新世纪贵州人的新形象。

认真落实《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大力培育符合时代要求的新风尚。坚持不懈地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教育,广泛开展以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为主要内容的道德教育和道德实践活动,大力倡导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基本道德规范,反对和抵制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等腐朽思想。以讲文明、树新风为主要内容,广泛开展文明城镇、文明村寨、文明行业、文明机关创建活动,进一步提高公民道德素质和文明水平。提倡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推进移风易俗,反对迷信活动。

繁荣新闻出版、文学艺术、广播影视、卫生体育等事业,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要。新闻宣传要坚持团结稳定鼓劲、正面宣传为主的方针,牢牢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大力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讴歌富民兴黔的新成就和模范人物的先进事迹。加大对外宣传和文化交流力度,改进对外宣传方式,提高贵州知名度,树立贵州新形象。文学艺术要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贯彻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弘扬主旋律,提倡多样化,以五个一工程为龙头,创作高扬时代精神、富有地方特色、群众喜闻

18 乐见的优秀作品。大力发掘贵州民族、民间文化资源,加强历史文化遗产和自然遗产的保护、开发和利用,逐步形成我省独特的人文资源优势。办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加强县级图书馆、文化馆和乡镇文化站建设,建好农村精神文明活动中心,继续推进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切实加强文化市场管理,深入开展扫黄、打非斗争,加强对互联网等现代传播手段的利用和管理。推进卫生改革和发展,高度重视公共卫生和农村医疗卫生工作,探索多种形式的农村医疗保障办法,改善农村医疗条件,控制和减少多发病、传染病和地方病。广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重视发展民族体育项目,努力提高竞技运动水平,增强人民体质。

(二)大力实施科教兴黔战略,提高全省人民科学文化水平。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加快发展基础教育,扩大高中阶段和高等教育规模,积极发展职业技术教育、成人教育和远程教育。优化高等教育布局和专业结构,扩大高校办学自主权,加强与国内外著名高校的合作,培育一批重点学科和学科带头人,努力提高科研实力和教学水平。建设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提高教学质量。深化教育体制改革,鼓励、支持和规范社会力量办学。倡导终身教育观念,努力营造学习型社会。

牢固树立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积极推进科技创新。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建立以企业为主体的研究开发体系,积极发展科技中介服务机构,促进产学研相结合。加强优势领域的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加快建立技术创新体系。广泛引进、消化和吸收国内外先进技术,有选择地在重点领域进行科技攻关,加快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加大对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扶持力度,加快建立

19 风险投资体制,发展高新技术园区,创建留学回国人员创业园区,积极支持民营科技企业发展,加速高新技术产业化步伐。提倡科学精神,普及科学知识,掌握科学方法,鼓励发明创造,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围绕富民兴黔事业的重要理论和实践问题,创新理论成果,提供理论引导。

牢固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思想,实施人才发展战略。认真落实党的知识分子政策,努力营造尊重知识、尊重人才、鼓励创业的社会氛围,建立有利于人才成长的有效机制,创造人才脱颖而出的环境。大力培养高素质的专业技术人员队伍、经营管理者队伍和党政干部队伍。提供公平的发展机会,拓宽人才的发展空间。坚持以事业留人、以感情留人、以待遇留人,充分发挥现有人才的作用。采取有效措施,吸引各类人才到贵州工作或以多种方式为我省发展服务。培育和发展人才市场,促进人才合理流动和优化配臵。 (三)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进一步提高依法治省水平。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保证和支持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依法履行职能,加强地方立法和依法监督工作,广泛组织和支持人民群众依法行使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的权力。巩固和发展爱国统一战线,坚持和完善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继续推进人民政协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的规范化、制度化。坚持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方针,加强同民主党派合作共事,巩固同党外人士的联盟,发挥好工商联的作用。认真贯彻落实党的民族政策,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发展平等、团结、互助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进步。进一步加强宗教、侨务、对台工作。重视发挥工会、共青团、

20 妇联等群众组织的民主参与和监督作用,使之更好地成为党同人民群众联系的桥梁和纽带。加强基层政权组织建设,健全村委会、居委会等基层自治组织,使人民群众充分行使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权利。坚持和完善以职工代表大会为基本形式的民主管理制度,维护职工合法权益,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办好企业。普遍推行政务、厂务、村务公开。

贯彻依法治国方略,提高依法治省水平。各级党组织和全体党员必须增强法治观念,带头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推进政府工作法制化,按照法定职责和程序办事,全面落实执法责任制、评议考核制,提高依法行政水平。深化司法改革,健全法律监督机制,防止滥用职权,确保司法公正,惩治司法腐败。加强政法队伍建设,提高政法干警素质。深入开展四五普法教育,提高公民法律素质。加强全民国防教育,完善国防动员体制,支持军队、武警部队和国防后备力量建设,做好人民防空工作,深入开展拥军优属、拥政爱民活动。充分发挥驻黔人民解放军、武警部队和民兵预备役部队在维护稳定、抢险救灾、两个文明建设中的重要作用。

(四)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切实维护社会稳定。各级党委、政府必须认真落实维护稳定的政治责任,确保一方平安。加强对敌斗争工作,坚决打击敌对势力的渗透和破坏活动。坚持不懈地抓好严打整治斗争,严厉打击各种破坏社会秩序和经济秩序的犯罪活动。深入开展同法轮功等邪教组织的斗争。加强基层基础工作,搞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把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作为一项重大的政治任务切实抓紧抓好。正确区分和处理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对影响稳定的人民内部矛盾,要区别不同情况,采取说服教育、思想引导与解

21 决实际问题相结合的方法,正确运用经济、行政、法律等手段加以妥善处理,努力把不稳定因素消除在萌芽状态。

六、按照三个代表要求,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

党的领导是我们事业成功的根本保证。我们一定要按照三个代表要求,全面加强和改进党的思想、组织、作风建设,把各级党组织建设成为富民兴黔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 (一)把思想建设放在首位,在解放思想中统一思想。加强思想建设,根本任务是用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武装党员、教育干部群众。全省广大党员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要切实加强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学习,在全面准确掌握理论的科学体系和精神实质上下功夫,在理论联系实际上下功夫,提高思想理论素养和运用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增强贯彻执行党的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的自觉性、坚定性。

加强思想建设,必须把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七一重要讲话引向深入,在解放思想中统一思想。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就是要用科学的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自觉把思想认识从那些不合时宜的观念、做法和体制中解放出来,从对马克思主义的错误和教条式的理解中解放出来,从主观主义和形而上学的桎梏中解放出来。坚决克服各种错误思想倾向的干扰,坚持有左反左,有右反右;在新的历史时期,要警惕右,但主要是防止左。广大党员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必须坚定地在思想上、政治上同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自觉把思想统一到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上来,统一到党中央应对复杂国际局势作出的重要判断和重大决策上来,统一到

22 党中央关于各项工作的总体要求和部署上来,形成推动党的事业不断向前发展的强大精神力量。

加强思想建设,要把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同贵州实际结合起来,围绕抢抓机遇、加快发展创造性地开展工作。要坚持从贵州的基本省情出发,认真研究和解决改革发展稳定中的新情况、新问题,不断深化对贵州经济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探索加快贵州发展的新思路、新举措和新办法。进一步破除因循守旧、不思进取、无所作为的思想观念,树立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奋发有为的进取精神,激励广大干部群众振奋精神,励精图治,排难前进。

(二)切实加强党的组织建设,努力建设高素质的干部队伍。全面贯彻干部队伍四化方针和德才兼备原则,认真搞好领导班子配备,优化班子结构,特别是选准配强党政一把手,努力把各级领导班子建设成为坚决贯彻党的基本理论和基本路线、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具有领导富民兴黔能力的坚强领导集体。坚持和完善民主集中制,按照集体领导、民主集中、个别酝酿、会议决定的原则和方法,完善党委内部的议事和决策机制,发挥好党委的领导核心作用。认真落实集体领导与个人分工负责相结合的制度,坚持重大问题集体讨论决定,班子成员按照分工抓落实,防止和反对独断专行、软弱涣散现象。进一步完善党内情况通报、重大决策民主化、重要改革措施征求意见等制度,推进党内民主生活制度化、规范化。团结是维护党的统一的重要保证。各级领导干部和共产党员,都要以坚强的党性自觉维护党内团结、领导班子团结和各民族大团结,坚决反对任何破坏党的统

一、影响团结的错误行为。

建设高素质的干部队伍,是推进富民兴黔事业的迫切需

23 要。坚持用好的作风选人,选作风好的人。认真贯彻执行《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暂行条例》,坚持把思想政治素质放在首位,严把政治关、品德关、能力关、作风关,真正把政治素质好、实绩突出、清正廉洁、群众公认的优秀干部选拔到领导岗位上来。从党的事业长治久安、后继有人的战略高度,进一步加大培养选拔优秀年轻干部的力度。坚持培训提高、实践锻炼、大胆任用相结合,把优秀年轻干部放到艰苦复杂的环境中磨练,放在重要岗位上锻炼,让他们尽快成长,早担重任。切实做好培养选拔妇女干部、少数民族干部和党外干部工作。注重培养选拔熟悉意识形态工作和现代经济管理的领导干部。坚持正确的用人标准和用人导向,看干部要看主流、重本质,防止求全责备,反对论资排辈。坚持党管干部原则,改进党管干部方法,扩大干部工作中的民主,落实群众对干部选拔任用的知情权、参与权、选择权、监督权。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完善民主推荐、民主测评、民主评议制度,积极稳妥地推进公开选拔、竞争上岗,推行领导干部任前公示制、任职试用期制、党委任免干部票决制,探索实行领导干部任期制和引咎辞职、责令辞职等制度,加快建立干部能上能下的机制。加大干部交流力度。认真落实干部教育培训规划,多渠道、多形式加大干部教育培训力度。进一步做好老干部工作。加强对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监督,健全干部选拔任用工作责任追究制度。坚决防止和纠正用人上的不正之风,对跑官要官的人,要严肃批评教育,情节严重的要给予纪律处分;对买官卖官的人,一经查实,必须从严处理。 党的基层组织是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巩固和扩大农村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教育活动成果,积极开展创建五个好村党支部、六个好乡镇党委和基层组织建设先进县

24 三级联创活动。改进农村基层干部选拔任用方式,选配好村党支部特别是配强村党支部书记,建立健全党支部领导下的村民自治运行机制。积极探索现代企业制度下党建工作的新路子,改进企业党组织的工作内容和活动方式,充分发挥企业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切实加强机关、学校、科研院所的基层党组织建设。重视加强街道社区和新经济组织的党建工作。

认真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围绕提高素质、增强党性、发挥作用的要求,进一步做好党员教育、发展和管理工作。认真做好在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和干部中发展党员工作,按照中央的部署做好在新的社会阶层中发展党员的工作,不断增强党的阶级基础和扩大党的群众基础。根据不同群体党员的特点,更新管理观念,改进管理的方式方法,积极推进党员管理科学化、制度化。

(三)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密切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党的作风关系党的形象,关系人心向背,关系党和国家的生死存亡。深入贯彻《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的决定》,按照八个坚持,八个反对的要求,着力解决思想作风、学风、工作作风、领导作风和干部生活作风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各级领导干部一定要牢记党的性质和宗旨,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深怀爱民之心,恪守为民之责,善谋富民之策,多办利民之事。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密切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防止和克服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坚持求实务实落实的作风,把中央和省委的部署变为广大干部群众的实际行动,坚决取消形式主义的达标升级活动,坚决反对华而不实和脱离实际的形象工程、政绩工程,坚决刹住弄虚作假、欺上瞒下的歪风。各级领导干部要从文山会海和不

25 必要的应酬活动中解脱出来,把主要精力放在推动工作上,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深入实际,到改革和建设的第一线去,到困难和艰苦的地方去,开展调查研究,大力支持基层改革和创新,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

(四)坚持从严治党的方针,深入开展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继续抓好领导干部廉洁自律、查处大案要案、纠正部门和行业不正之风三项工作。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注重从源头上预防和解决腐败问题。把思想教育与制度建设结合起来,引导党员干部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正确的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增强抵御风险和拒腐防变能力,经得起改革开放和执政的考验,经得起权力、金钱、美色的考验。探索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开展反腐败斗争的特点和规律,通过制度创新铲除腐败现象滋生的土壤和条件。坚持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纪委组织协调、部门各负其责、依靠群众支持和参与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认真实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按照加强主动监督、把监督关口前移的要求,加强党内监督,发挥法律监督、民主监督、群众监督、舆论监督的作用。各级党组织和领导干部要旗臶鲜明地反对腐败,以坚决的态度、切实的行动把反腐败斗争推向深入。对腐败分子不管涉及到谁,都要一查到底,依纪依法严厉惩处,以党风廉政建设的实际成果取信于民。要严格区分违法乱纪和工作失误的界限,旗臶鲜明地支持改革者,保护探索者,帮助失误者,褒奖有功者,惩治腐败者,追究诬告者,引导和激励广大干部一心一意谋发展,放开手脚干工作。

(五)改进领导方式和领导方法,不断提高领导富民兴黔事业的能力和水平。各级党委要总揽全局、协调各方,善于

26 把握政治方向,议大事、谋全局,加强对政治、经济、文化各个领域的全面领导。抓住战略重点和关键环节,提高驾驭市场经济的能力,提高运用民主法制办法管理社会的能力。充分发挥国家权力机关、行政机关、司法机关的职能和作用,从法律和制度上保证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贯彻实施。各级党委要善于协调关系,凝聚力量,做到总揽而不包揽,协调而不代替,既发挥好在同级各种组织中的领导核心作用,又支持同级各种组织依照法律和各自章程开展工作。地方各级人大、政府、政协和人民团体以及其他组织中的党组织和党员干部,要增强党的观念,坚决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党委的决定。

同志们:今后五年,是我省抢抓机遇、加快发展的关键时期。我们的任务光荣而艰巨,我们的责任神圣而重大。我们一定要紧密团结在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臶,全面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进一步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紧紧抓住历史机遇,用加快贵州发展的实际行动迎接党的十六大召开,为实现我们的宏伟目标、开创富民兴黔事业新局面而努力奋斗! 27

第五篇:江干区第九次党代会报告(盛阅春)

全面建设城市新门户都市新中心 全力打造国内一流的现代化中心区

——在中国共产党杭州市江干区第九次代表大会上的报告

盛阅春

(2011年12月28日)

各位代表、同志们:

现在,我代表中国共产党杭州市江干区第八届委员会向大会作报告。

这次大会的主题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总结区第八次党代会以来的工作,全面部署今后五年的目标任务,团结带领全区广大党员和干部群众,全面建设城市新门户、都市新中心,全力打造国内一流的现代化中心区。

一、过去五年的工作回顾

江干区第八次党代会以来的五年,是应对严峻挑战、经受重大考验的五年,也是我区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显著成绩的五年。五年来,江干区委在中央和省、市委的正确领导下,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抢抓“城市东扩”、“决战东部”机遇,围绕“打造杭

州中心区、构建和谐新江干”总目标,解放思想,开拓创新,锐意进取,真抓实干,圆满完成了区第八次党代会提出的目标任务,谱写了江干科学发展的新篇章。

经济实力大幅跃升,产业转型成效明显。始终把握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要求,坚持规划引领、产业扶持、载体创新,有力推进城郊型经济向城区经济转变。五年来,全区综合实力显著增强,2011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30亿元(预计),年均增长17.3%;实现财政总收入和地方财政收入85亿元、51.6亿元,年均分别增长27%、31.1%;五年累计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200亿元,年均增长26.7%;累计招商引资到位资金786亿元、外资8.8亿美元。新经济新产业快速发展,培育税收超亿元楼宇4幢、超千万元楼宇29幢,成功打造东方电子商务园、三里亭建筑设计街区、新传媒产业大厦等产业集群和特色楼宇,全市首个大型商业综合体万象城发展势头良好,金融服务、电子商务、文化创意、现代商贸等产业加速集聚。区域创新能力明显提升,科技经济园区引领作用加强,创新载体建设成效明显,滨江房产、巨星科技、杭锅集团、宋都集团上市,西子、祐康、万事利等一批企业做大做强。产业结构不断优化,专业市场改造提升持续推进。三次产业比重由2006年的1.3:39.6:59.1调整为2011年的0.2:33.3:66.5(预计)。

城市空间全面打开,城区框架基本成型。坚持城市化发展方向不动摇,全力实施“决战东部”三年行动计划,城市建设联片快速推进。钱江新城核心区功能初现,城东新城、丁桥新城全面开发,九堡区域展现新姿,“三线一枢纽”、地铁等加快建设,“北游”一期皋亭山景区精彩亮相,艮北新区建设全面展开,草庄、普福、杨公社区等改造项目积极推进,庆春广场、凯旋地区等区块日趋成熟。坚持“联网成片、整村推进”破解征迁难题,累计交地20.7平方公里,拆迁住户18681户、企业848家,拆迁面积1037.5万平方米;高度重视回迁安置,启动32个社区农居安置房建设,开工528.8万平方米、竣工429.6万平方米,回迁5665户、2万余人。道路基础设施加快建设,新建、续建主次干道143公里,庆春路过江隧道建成通车,启动德胜快速路、同协路、丁桥东路等道路建设,顺利完成机场路和“一绕一线”等道路综合整治。大力实施截污纳管、河道整治等生态改善工程,大规模推进以庭院改善为重点的城市有机更新,有序实施旧小区物业管理,基本完成老城区改造,城区面貌大幅改善。 社会事业协调发展,公共服务有效提升。坚持适度超前理念,公共服务优质资源迅速拓展。五年来,教育资源总量翻番,33所中小学、幼儿园建成使用,解决了杭城近1/3外来人员子女入学问题。注重提升质量内涵,打造优质教育集团14个,全区市级甲级幼儿园从2006年的2所增加到23所。在全省率先推行居家养老服务,区残疾人康复托养中心创建为全国示范点。医药卫

生体制改革深入实施,社区卫生服务设施全面建设,8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部创建为省级规范化中心,四季青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创建为全国首批示范中心,社区门诊均次费用保持主城区最低水平。推行“五位一体”流动人口计生管理模式,惠民为民计生政策体系在全省推广。文体事业快速发展,区文化中心、区体育中心二期、丁桥镇文体中心建成使用,全民健身工程建设走在全省前列,“杭罗织造技艺”入选联合国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一社一品”、“广场文化年”等文化品牌亮点纷呈。以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和省级示范文明城区为载体,积极开展“十佳道德模范评选”等活动,不断深化精神文明建设,增强了人民群众对江干的归属感和认同感。

民生保障有力推进,人民生活大幅改善。始终坚持发展为民,相继出台两轮改善民生政策,全面提高民生保障水平。将创业就业作为改善民生的重要内容,创建充分就业社区(村)104个,动态消除“零就业家庭”,累计新增城镇就业岗位13.1万个、失业人员再就业9.3万人、被征地农转非人员再就业2.4万人,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参保净增7.3万人,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参保率达90%以上。积极开展“春风行动”等慈善救助活动,全面推进残疾人共享小康工程,发放各类救助金2.2亿元。加快撤村建居社区向城市社区转型,全面完成56个社区(村)集体资产股份制改革,规范社区(村)留用地开发和集体资产管理,加大经济薄弱村(社)扶持力度,完善拆迁过渡群众服务管理长效机制,

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12.8%。深入开展与建德市对口协作,全面落实产业开发、农民增收、新农村建设等项目,协议投资超过100亿元。

社会管理不断加强,城区环境和谐安定。始终坚持“发展、建设、稳定”并重,努力夯实社会管理基础。深化领导下访接访,探索实践“朱学军法官调解工作室”、“四级联合接访”、“律师进社区”、“警民联调”等创新举措,畅通群众诉求、化解社会矛盾,确保大局稳定。在全市首创“数字巡访”新型警务模式,推广出租私房等级化管理,治安防控从一类地区调整为二类地区,“五五普法”宣传全面开展,平安创建取得“六连冠”。加强生产、消防、校园、交通和食品药品等安全监管,做好公共卫生防控、防汛防潮等工作,妥善处理“8•2钱塘江潮水意外卷人事件”等突发事件,五年来全区安全生产各类事故起数、死亡人数年均下降13.9%和11.8%;夯实社区管理基础,在全市首创“责任社工数字管理平台”、“群众满意社区(社工)第三方测评”等新模式,不断提高服务群众能力。创新城市管理“重心下移”体制,实施差异化、分类化管理,全面推行保洁市场化、机械化运作,加大防违控违拆违力度,城市管理各项指标跃居全市前列。 党的建设全面加强,基层基础不断夯实。深入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创先争优活动,学习型、服务型党组织建设成效明显。牢牢把握用人导向,依托党校、高校等平台大规模培训干部,

注重在实践中锻炼、考察和选拔干部,先后选派600余名中青年干部到征迁一线挂职锻炼,干部引领发展、促进和谐能力得到提高。坚持党管人才,大力实施“百人计划”,不断壮大人才队伍。坚持党管武装,国防动员与后备力量建设不断深入。高度重视基层基础,区委先后出台关于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和密切党群干群关系的决定,有力发挥基层组织战斗堡垒作用。五年来,基层党建工作机制不断创新,在全市率先实践“支部建在组上”、街道党建共建代表会议制度、机关干部“进万家门、访万家情”等创新举措,“片组户”民情联系机制列为全市社会管理创新机制的重要内容。坚持从严治党,全力打造“勤廉江干”,全面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强化中心工作督查,建立健全腐败风险预警机制,加强对政府投资项目、村级集体资产管理等重点领域的全程监察,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进一步完善。健全效能服务模式和权力阳光运行机制,有效推进薪酬改革、公车改革等工作,风清气正的局面不断巩固。

五年来,我区相继获得全国和谐社区建设示范区等十四项国家级荣誉称号、浙江省示范文明城区等十八项省级荣誉称号。这些成绩的取得,是在中央和省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全区上下奋力拼搏、开拓进取的结果,饱含着广大党员和干部群众的智慧和创造,得益于历届区委班子打下的坚实基础,凝聚了社会各界的信任与支持。在此,我谨代表中共江干区委,向全区老同志、广大党员和干部群众以及社会各界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谢!

五年的求索,五年的奋斗,取得的成绩来之不易,积累的经验十分宝贵:

一是必须坚持科学发展、统筹发展。五年来,区委坚持将科学发展观贯穿工作始终,将贯彻上级决策部署与江干发展的阶段性特点紧密结合起来,以城市化为总抓手,坚持加快发展、科学发展、统筹发展,使江干从城郊区快速向中心区迈进,经济社会发展实现了历史性跨越。实践证明,只有将又好又快发展作为贯彻科学发展观的根本要求,正确把握好发展与转型、发展与和谐的关系,才能走出一条符合上级精神、符合发展规律、符合江干特点的科学发展之路。

二是必须坚持把握大势、抢抓机遇。五年来,区委正确把握复杂多变的宏观形势和“城市东扩”“决战东部”历史机遇,坚持超前谋划、善做善成,以大项目为带动、以征地拆迁为突破,打开了发展空间,推动了一批功能性、代表性大项目建成使用,妥善解决城市化推进中的一系列长远性、根本性问题,为江干的发展积蓄了后劲、奠定了基础。实践证明,用好一次机遇就能赢得一次跨越,错失一次机遇可能会落后一个时代。只有善于判断把握形势,善于用好机遇,才能在发展中赢得主动。

三是必须坚持发展为民、和谐为本。五年来,区委始终将着力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保障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正视转型

期的各类社会问题,增强化解矛盾的预见性和主动性,将做好群众工作作为开展一切工作的基础,营造了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实践证明,只有让发展的成果惠及广大人民群众,只有把各项工作扎根于群众,才能赢得人民群众的认同和支持,才能实现持久的和谐稳定。

四是必须坚持依靠基层、创新机制。五年来,区委充分把握全区发展的阶段性任务和工作特点,建立“重心下移、块抓条保”的责任体系,切实增强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充分发挥各部门的指导参谋保障作用。针对大项目集中、多主体建设的特点,正确处理眼前与长远、对上与对下关系,积极争取市委、市政府支持,理顺了与市级建设主体的权责关系,增强了执行的主动性和有效性。实践证明,只有建立起责、权、利清晰的工作机制,才能真正释放活力、破解难题,才能在服务全市、服务大局中找准自己的发展优势。

五是必须坚持统揽全局、凝心聚力。五年来,区委始终坚持统揽全局、协调各方,全力支持人大、政府、政协依法履行职能,支持“两院”工作,积极发挥统战、老干部和工会、团委、妇联、残联、工商联等组织作用,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坚强保障。全区领导干部和党员群众团结拼搏、开拓进取、真抓实干,锤炼了“敢于负责、甘于奉献、干字当头、敢为人先”的江干精神,形成和谐创业、共谋发展的良好氛围。实践证明,只有发挥好党的领导

核心作用和广大党员干部的先锋模范作用,只有最大程度调动各方面的积极因素,才能为各项事业发展凝聚强大合力。

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面临的挑战和工作中的不足:城市经济转型任务艰巨,产业结构不尽合理;重大基础设施亟待完善,城市功能有待强化;保障重大项目建设压力加大,征地拆迁与回迁安置任务繁重;信访与群体性事件仍在高位运行,流动人口、特殊人群服务管理问题比较突出,社会管理和维护稳定压力较大;在自身建设中,少数基层党组织有待加强,少数干部能力不足,个别干部精神不振、作风不实,这些问题要在今后的工作中切实加以解决。

二、今后五年的总体要求、奋斗目标和主要任务

今后五年,是我们全面建设城市新门户、都市新中心的关键时期。我们要充分把握发展面临的新形势新要求,抢抓机遇、高位求进、率先发展。

分析我们面临的发展背景,从国际环境看,在全球经济一体化背景下,宏观经济的复杂性、不确定性是一个基本特征。当前欧洲主权债务危机、全球通胀压力加大等因素促使发展速度整体放缓,世界经济格局面临重大调整,但从中也将促使新一轮产业革命和科技革命加快推进,为新兴产业、新兴行业的发展带来重大机遇;从国内环境看,我国经历了改革开放三十多年的高速发

展,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任务更加紧迫。今后一个时期,我国仍将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战略机遇期,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将进一步深入发展,市场需求的潜力依然巨大。今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稳中求进”的目标,为巩固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良好势头指明了方向;从区域环境看,随着长三角区域规划深入实施,杭州作为“国际重要的旅游休闲中心、全国文化创意中心、电子商务中心、区域性金融服务中心和高技术产业基地”,“十大产业”发展潜力巨大、前景广阔,杭州在全省的发展中必将进一步发挥龙头、领跑、示范、带动作用,这既为我们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也赋予了我们进一步奋勇争先、赶超一流的历史责任。 立足我们自身发展的实际,今后五年,江干将迈入现代化中心区全面成型的历史新阶段:随着钱江新城核心区作用进一步发挥,城东新城快速崛起,东站枢纽、地铁等重大交通设施启用,九堡、丁桥区域加快开发建设,江干作为大杭州的地理中心,作为接轨上海、连接南京、辐射全省的重要门户,作为杭州的政治、经济、文化、枢纽新中心,具备无可比拟的区位优势,在杭州大都市经济圈、在长三角区域中的战略地位将得到极大提升。经过多年的发展和积累,我区经济基础更加扎实,发展势头强劲、空间广阔,城区功能布局日趋成熟,教育、文化、卫生、科技等事业的基础设施超前谋划,与重大项目同步建设,区域公共服务能力将显著提升;我们更应该看到,我们拥有着一批有坚强战斗力、执行力的基层组织,有一支敢于负责、敢为人先的党员干部队伍,

有广大勤劳质朴、务实敢干的人民群众作为支撑,我们有责任、也完全有能力带领江干广大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增强信心、拉高标杆,朝着“国内一流的现代化中心区”的总目标而奋勇前进。

结合中央和省、市委部署要求,立足江干发展的阶段性特点,区委认为,今后五年,我们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市委建设学习型、创新型、生态型城市的要求,牢牢把握“决战东部”重大机遇,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根本,以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为基础,以文化强区建设为载体,着力推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和党的建设协调发展,全面建设“城市新门户、都市新中心”,全力打造“国内一流的现代化中心区”。

打造“国内一流的现代化中心区”,就是要把江干建设成为杭州的政治中心、经济中心、文化中心、枢纽中心;打造“国内一流的现代化中心区”,就是要率先完成省、市委确定的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历史使命;打造“国内一流的现代化中心区”,就是要全区上下树立起争创一流、赶超一流的理念和斗志,全面追求一流的发展质量,创造一流的发展环境,提供一流的公共服务,体现一流的管理水平,建设一流的干部队伍,使江干真正成为名副其实的现代化中心区。

“全面建设城市新门户、都市新中心”与“全力打造国内一流的现代化中心区”是阶段过程与总体目标的有机结合。我们要在今后五年中全面展现“城市新门户、都市新中心”的崭新形象,不断充实和提升新门户新中心的内涵与质量,为打造“国内一流的现代化中心区”奠定具有决定性意义的基础。

按照这个要求,今后五年我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是:

——综合实力走在前列。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增长,地区生产总值、财政收入等主要经济指标增幅位居省、市前列,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继续保持较快增长,全区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73%以上,科技创新能力显著提高,基本形成以现代服务业为主导的现代产业体系。

——城市功能全面提升。到2016年,建成区面积达到70%以上,城市空间进一步打开,钱江新城、城东新城和丁桥、九堡四大区域主体功能成型,形成全域城市化、区域一体化发展新格局,城市综合服务能力和国际化程度全面提升,建成杭州政治、经济、文化、枢纽新中心。

——社会文化繁荣发展。以钱江新城重大公共文化设施为核心,以钱塘江和运河文化休闲带为依托,以辐射各功能区大型文化设施为带动,覆盖全区、全民共享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全面成型。文化产业和文化事业协调发展,公民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

质全面提高,人文精神加快培育,文化软实力不断提升,到2015年创建为全国文化先进区,文化强区建设全面推进。

——生态环境优美宜居。生态环保基础设施基本建成,环境质量大幅改善,低碳建设成效明显,生态环境、人居环境得到明显优化,城区可持续发展能力增强,力争到2015年,主要环境质量指标达到国家级生态建设示范区标准,生态文明建设取得新进展。

——群众生活更加幸福。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社会发展协调推进,就业和社会保障水平进一步提高,农民市民化进程加快,民生事业优质均衡发展。民主法治不断深入,公共安全不断加强,和谐建设深入推进,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走在全市前列,人民群众的归属感、幸福感不断增强。

根据以上指导思想和目标任务,在今后五年的发展中,必须坚持以下原则:

——坚持项目带动。牢牢把握省市重大项目带动区域整体发展的历史机遇,注重城市建设和功能完善并重,注重载体建设与产业培育并重,进一步拓展发展空间,更好地利用区位优势、资源优势、空间优势,有力发挥钱江新城、城东新城、九堡、丁桥四大功能区辐射带动作用,建设实力强劲、功能完善的现代化中心区。

——坚持创新驱动。牢牢把握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核心动力,把创新驱动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各个领域,以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为核心,以机制体制改革创新为突破,全面推进科技创新、文化创新、城市管理创新、社会管理创新,积极引进创新人才,营造创新氛围,建设富有创造、充满活力的现代化中心区。

——坚持民生优先。牢牢把握以人为本这个核心要义,把保障和改善民生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加大民生投入,完善制度安排,不断解决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问题,让发展成果最大限度惠及全区人民,建设社会和谐、幸福宜居的现代化中心区。

——坚持文化强区。牢牢把握建设文化强国、文化强省的历史机遇,全面巩固省文化先进区创建成果,深入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文化产业发展体系建设,着力增强先进文化的凝聚力、公共文化的服务力、文化产业的竞争力,营造浓厚的区域文化氛围,不断提升文化软实力,建设文化繁荣、文明有序的现代化中心区。

实现上述目标,今后五年要扎实推进以下六项重点任务:

(一)加快经济结构调整,着力推进产业转型升级。把经济结构调整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攻方向,积极培育城区经济特色,加快推动产业转型升级。

大力发展城区经济,构筑现代产业体系。根据“十二五”规划和全市“十大产业”发展战略,结合城区功能定位和产业基础,重点发展金融服务、电子商务、信息软件、文化创意、商务会展、休闲旅游等现代服务业,加快推进先进装备制造、节能环保、物联网、生物医药及健康等产业发展,大力培育总部经济,着力打造楼宇经济、新兴产业、现代商贸、现代物流、城市工业“五大经济板块”,构筑以现代服务业为首位产业、新兴产业为重要支撑、传统优势产业为基本依托的现代产业体系。

加快资源整合开发,打造产业发展平台。以现代服务业集聚区为主平台,加快商业公建用地出让开发,统筹规划、集聚开发留用地资源,抓好城市综合体、商业特色街、新兴产业园等载体建设,着力提升城区经济的辐射力和承载力;拓展“政府返租”、“政企合作”等多种模式,大力实施特色楼宇培育三年行动计划,每年培育特色楼宇10万平方米以上,全面提升楼宇经济主导地位;加快推进杭州(九乔)国际商贸城、浙江省国家大学科技园及拓展区等大项目开发建设,为经济转型发展提供广阔平台。

加强梯队培育扶持,推动企业做大做强。把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作为产业转型升级的关键环节,强化梯队培育。深入实施大企业大集团培育战略,鼓励企业实行资本运作、总部化发展,培育一批立足江干、跨区域发展的龙头企业;大力扶持成长型、科技型、创新型企业发展,加快培育一批引领行业发展的优秀企业;

加快传统专业市场改造提升,推动房地产业、建筑业企业持续健康发展,鼓励制造业、农业企业拓展基地、转型发展,支持中小企业稳定发展,全面提升城区经济质量。

强化服务体系建设,营造创新发展环境。完善政策和服务体系,切实提高营造一流发展环境的能力。加强科技服务体系建设,强化科技项目管理运作,大力推进产学研合作,构建产业孵化、成果转化、融资担保等服务平台;加强招商服务体系建设,提高专业招商、科技招商能力,为培育新兴产业、推进结构调整提供有力支撑;着力提高服务企业能力,不断完善和落实各项产业扶持政策,完善沟通、服务企业的长效机制,深化、拓展服务内涵,为企业发展、人才集聚提供优质环境。

(二)加快推进城市建设,着力提升城市功能。围绕城市建设协调推进要求,更加注重顺应形势、把握节奏,更加注重提升城市品位,全面塑造现代化中心区功能。

以加快回迁安置为重点,协调推进城市建设。将农居安置房建设与分配作为当前及今后一个阶段的首要任务,围绕今后五年“新开工安置房300万方、竣工350万方,回迁安置12000户”的目标,完善工作体系,加快项目建设,全面提升农居品质,妥善安置被征迁群众,为他们创造良好的居住环境。以省市大项目、民生保障项目和基础设施配套项目为重点,积极实施钱江新城、

城东新城、丁桥新城及艮北新区、运河沿线、杭州(九乔)国际商贸城等重点区块拆迁和扫尾工作,努力营造和谐拆迁氛围。

以重点区块开发为依托,不断提升城市功能。坚持城市功能完善、配套成型要求,主动加强与市级开发主体沟通,创新工作推进机制,全力支持钱江新城、城东新城、丁桥新城、运河、地铁等省市重大项目建设,同步推进功能型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提升综合服务功能。充分发挥区级自转力,加快推进艮北新区、普福区块等项目开发建设,提升商业商务功能。围绕城市化持续推进要求,积极创新项目运作机制,拓展融资平台,实现城市建设良性运转。

以道路设施建设为契机,增强城市承载能力。围绕“枢纽城区”建设,加快完善城区路网体系,基本形成区域一体、内外衔接、便捷高效的综合交通体系。全力配合高铁、轨道交通建设,推动秋石高架、东湖快速路、德胜东路东延高架、艮山快速路“两纵两横”快速路网成型,积极推动沪杭高速抬升工程,加快同协路、丁桥东路、沿江大道等道路建成通车,切实解决断头路问题,提升联网贯通能力。加快慢行交通设施和停车场库建设,推进运河景观带、地铁沿线等开发建设,增强城市综合承载力。

以体制机制创新为动力,强化城市综合管理。适应城市发展新要求,以城市管理机构改革为契机,巩固管理重心下移成果,全面落实属地责任,加快城市管理资源整合,扩大“数字城管”

覆盖面,充实网格化管理内涵,不断拓展城市管理领域,提高现代化、精细化管理水平。深化分类管理理念,针对未拆迁区域、市场密集区域等重点领域,加强洁化序化和防违控违拆违等工作力度。充分调动社会各界和群众参与城市管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进一步打造整洁、有序、优美的城区环境。

(三)大力发展民生事业,着力提升公共服务水平。始终坚持发展为民,持续加大公共财政投入,强化政府公共服务职能,努力实现公共服务优质化、均衡化、普惠化发展。

增强公共服务能力。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全力推进教育现代化强区建设,实施“名校(名园)集团化”战略,不断拓展优质教育资源。加快发展学前教育,创建学前教育强区,全面推进社区教育、特殊教育、家庭教育、职业教育等事业发展。继续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加快推进区公共卫生服务中心和社区卫生服务设施建设,提高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创建健康城区。高度关注养老事业,适应群众需求,积极创新和拓展养老模式。顺应人口发展趋势和社会结构变化,统筹推进人口计生、残疾人、妇女、儿童等各项事业协调发展。

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以覆盖城乡、全民共享、群众满意为目标,认真贯彻落实社会保险法,推进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以及失业、工伤、生育保险扩面提质,深化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努力提升城乡社会保

障一体化水平。加强社会救助体系建设,完善“四级救助圈”,深化“春风行动”,有效发挥红十字会人道主义社会救助作用,提高困难群众的生活水平。

提升创业就业水平。以创建充分就业城区和创业型城区为载体,引导转变就业观,拓宽就业渠道,加强就业培训、政策支持和创业扶持,鼓励以创业带动就业,着重解决好被征地农民、“8090”人员、高校毕业生等重点群体创业就业问题,继续做好退役军人就业工作。充分发挥政府、工会、企业和各类社会组织联动作用,健全完善劳动关系协调、劳动争议处理、劳动监察执法等机制,不断营造和谐劳动关系。

推进城乡统筹发展。深化社区(村)集体资产股份制改革,理顺运转体制,确保集体经济管理规范、民主、公开,研究和深化股社分离及股权收益分配等问题。高度重视城市化未覆盖区域发展问题,继续加大对集体经济相对薄弱村社的保障扶持力度,大力改善环境基础设施,加快基本公共服务与城区接轨。全面落实市委统筹城乡区域发展战略,进一步加强与建德市协作,完善机制、创新方式、拓展内容,实现区市协作“双赢”新格局。

(四)大力推进文化建设,着力打造文化强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以建设文化强区为目标,以创建全国文化先进区为载体,积极培育城市精神、文化品牌和文化产业,全面提升文化软实力。

注重塑造人文精神。深化精神文明建设,全面开展“我们的价值观”主题实践活动,加强公民道德教育,增强社会责任感,树立文明风尚。加强对被征地农民的教育引导,倡导自立自强精神,加快转变就业观念和生活方式。支持新杭州人在江干创业发展,加大对弱势人群的人文关怀,有效凝聚社会力量。围绕江干发展的新形势新特点,不断吸取新元素、提炼新内涵,着力塑造包容各类群体、引领社会发展的城市人文精神。

大力建设文化设施。充分发挥钱江新城重大文体服务设施的引领作用,加快推进钱塘江和运河文化休闲带,九堡、丁桥、艮北等区域性文体设施建设,有效发挥区文化中心、体育中心等场馆作用,形成一批功能强、品质高的标志性公共文体设施。按照公益性、基本性、均等性、便利性的要求,加强统筹规划,充分整合资源,加强街道、镇和社区、村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基层文化服务网络,不断满足群众多元化需求。积极引导和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建设,努力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有机统一。

积极培育文化品牌。深入推进文化惠民工程,做精做优“一社一品”、“名人名居”、“钱塘文化”等品牌,拓展政企合作等多种手段,深入打造一批符合群众需求、具有江干特色的公共文化和产业项目。重视加强非物质遗产保护和文物保护,做好历史文化碎片整理,深入挖掘和培育本土特色文化。加强基层文化

骨干队伍建设,发展壮大文化志愿者队伍,带动群众参与文化活动,进一步发展繁荣群众性文化。

加快发展文化产业。用足用好运河文化、名人文化、民俗文化等资源,加快推进皋亭山旅游风景区、笕桥历史街区、夏衍影视文化特色街区、凯旋路茶文化特色街区等重点区块建设,大力引进有运作经验的文化旅游项目运营商,注重旅游文化项目的亲民性、平民化,打造一批有内涵、有品位、亲近群众的文化项目。积极打造文化创意产业特色楼宇和示范基地,推动文化科技创新,培育创意创新人才,着力推进人文城区建设。

(五)全面提升生态文明,着力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围绕“低碳城区”导向定位,加大生态文明建设力度,增强公众生态环保意识,积极创建省级生态文明区,切实提高城区可持续发展能力。

加快生态设施建设。以改善环境质量为重点,加快生态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污水管网和泵站建设,改善城市排污系统;科学规划、统筹推进河道综保整治及河流修复工程,确保城区水系联网畅通、水质达标;高标准推进城区绿化建设,提升生态环境景观,全面建成较为完备的生态设施体系。

着力打造低碳城区。大力推进生态人居环境建设,全力打造低碳建筑;大力发展低碳经济,加快淘汰“低、小、散、弱”型

企业,扶持发展低碳、环保产业,推动各行业节能减排,拓展碳汇交易等新业态,培育低碳产业集聚示范区;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加大监管力度,改善环境质量;充分发挥交通枢纽优势,倡导绿色出行方式,建设低碳化城市交通系统。

努力促进生态文明。巩固提升文明创建成果,突出生态、环保、低碳、绿色等主题,大力倡导生态文明理念,培养市民生态环保意识,营造全民共建共享生态文明的社会氛围;大力开展生态文明试点、生态企业、生态园区及生态镇(街道)、村等各个层面的创建工作,打造优美宜居的城区环境。

(六)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着力维护社会和谐稳定。按照中央“三个最大限度”的要求,创新方法手段,完善工作体系,提升管理服务能力,营造和谐安定的社会环境。

进一步加强基层社区建设。完善社区“三位一体”管理体制,理顺政府职能延伸与社区自治的关系,积极培育发展社会组织,拓展社区公共服务领域。高度重视社工队伍建设,提高社会工作专业技能,切实增强服务社会、服务群众的能力。坚持社区分类建设、整体提升,加强撤村建居后新型社区建设的指导和支持,研究推行回迁安置小区物业管理新模式,加强经济适用房社区管理,进一步打响城市社区“全国一流、全省示范”品牌,确保社区建设始终走在前列。

进一步深化矛盾防范化解体系。坚持依法治区,加强街道(镇)综治工作中心建设,强化社会矛盾联调、治安巡查联防、公共安全联管的工作体系。发挥人民调解在联调体系建设中的主体作用,增强法院、检察院在化解矛盾、维护稳定方面的功能,完善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三位一体”的大调解格局。强化对新形势下社会矛盾特点趋势的研判,完善疑难信访问题化解机制,着力提高重点信访问题化解率。

进一步加强外来人员服务管理。建立健全外来人员服务管理工作机构和工作体系,为外来创业者提供良好的发展环境。加强流动人员信息化建设,完善实有人口动态管理机制、双向服务管理协作机制,拓展“以证管人、以房管人、以业管人”等模式,完善出租房屋等级化管理,积极引导外来人员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发展,充分发挥创业在江干、贡献在江干的主动性和创造力。

进一步深化“平安江干”创建成果。加强“打防控管”一体化的公共安全体系建设,深化“数字巡访”,推广“心防工程”,探索建立110应急联动机制,健全动态视频监控长效机制,全力维护社会治安。加强重点领域安全管理,探索建立长效机制。加强应急管理体系建设,完善重点项目风险评估机制,提高决策的科学性和民主性。积极开展“六五”普法宣传、平安和谐家园等

创建活动,强化专职巡防和平安志愿者队伍建设,广泛动员各方力量参与平安建设,努力营造安定有序的社会环境。

三、全面加强党的建设,为打造国内一流的现代化中心区提供坚强保障

全面建设城市新门户、都市新中心,全力打造国内一流的现代化中心区,关键在于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要深入学习贯彻胡锦涛总书记建党九十周年大会讲话精神,以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为主线,以密切党群干群关系为核心,以党建创一流为动力,不断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

强化党的领导,在凝心聚力上创一流。坚持党委总揽全局、协调各方,抓方向、议大事、管全局,充分发挥领导核心作用。以换届为契机,完善党委领导体制、工作机制和运行方式,深化民主决策、科学决策。支持人大、政协依法按章行使职能,统筹协调四套班子关系,巩固目标同向、合力合拍的良好局面。支持法院、检察院依法独立行使审判权、检察权,充分发挥“两代表一委员”参政议政作用,加强与民主党派、工商联和无党派人士合作共事,做好民族、宗教、侨务和对台工作,高度重视老干部、老龄和关心下一代工作,充分发挥工会、团委、妇联、残联、科协等人民团体独特作用,加强党管武装和双拥创建工作,最大限度调动各方面积极性,不断凝聚打造现代化中心区的强大合力。

强化思想建设,在精神风貌上创一流。要扎实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和学习型领导干部队伍建设,以开展先进示范基层党(组)委中心组评选为抓手,不断强化理论武装,完善领导干部宣讲、蹲点调研等制度,切实提高各级领导干部把握规律、引领发展和驾驭复杂局面的能力。要坚定党员干部理想信念,不断增强党员意识、责任意识和创先意识。要始终坚持解放思想、与时俱进的价值取向,始终保持敢闯敢试、锐意进取的精神和勇气,在各项工作上奋勇争先、赶超一流。

强化队伍建设,在能力素质上创一流。强化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鲜明导向,选优配强各级班子,着力建设政治坚定、朝气蓬勃、奋发有为、团结协作的坚强领导集体。继续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完善竞争性选拔干部常态化机制和领导干部考核评价机制,拓展选人用人的渠道方式,把敢于创新、善于攻坚、群众公认的干部选拔出来。加强干部梯队式培养,拓展学习培训、交流挂职、实践锻炼等多种形式,加快年轻干部成长。坚持党管人才,全面实施人才发展规划纲要和高层次人才引进“百人计划”,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智力支撑。

强化基层基础,在服务为民上创一流。深入推进服务型党组织建设,健全创先争优活动长效机制,深化“片组户民情联系、区域化统筹服务”工作体系,坚持开展“进万家门、访万家情”活动,完善分层次、有重点的服务群众机制。全面落实党建工作

责任制,完善基层党建工作新格局,深入开展“双品牌”创建活动,巩固发展“两新组织”党建阵地,重视拆迁在外过渡社区党组织建设,实现党的工作在各个领域有效覆盖。不断扩大党内基层民主,加强党员关心关爱,有力激发基层组织活力和党员干部创造力。加强基层党员干部教育管理,提高服务群众能力,把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推动发展、促进和谐的坚强堡垒,把党员干部队伍建设成为服务一流、群众满意的坚强队伍。

强化党风政风,在勤政廉洁上创一流。按照“全面部署、整体推进、重点突破、注重实效”的要求,着力深化“勤廉江干”,全面加强反腐倡廉建设,进一步完善具有江干特色的惩防体系。坚持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规范重大事项决策行为,加强以领导干部为重点的干部廉政教育,加强重点领域风险防控,营造风清气正的发展环境。不断加强作风建设,牢固树立群众观点,不断提高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能力水平。全区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要带头贯彻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认真履行“一岗双责”,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做到勇于担当责任,善于克难攻坚,敢于超越一流,求真务实、抓紧实干,不断创造经得起实践、经得起历史和人民检验的工作业绩。

同志们,未来五年,是江干加快发展、率先发展、科学发展的五年,是昂首迈入气势磅礴的“钱塘江时代”的五年,是我们为广大人民群众建设更加幸福美好家园的五年。我们肩负着时代

赋予的神圣使命,承载着全区上下寄予的热切期盼。让我们紧密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在省委、市委的坚强领导下,率领全区党员干部,紧紧依靠广大人民群众,以更强烈的历史使命感和责任感,为全面建设城市新门户、都市新中心,全力打造国内一流的现代化中心区而努力奋斗!

上一篇:生产统计员岗位职责下一篇:市场室主管竞聘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