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乙己教案公开范文

2022-06-13

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时常需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恰当地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如何把教案做到重点突出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孔乙己教案公开范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第一篇:孔乙己教案公开范文

《孔乙己》公开课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1、了解作家及其文学常识,了解小说的时代背景。

2、欣赏孔乙己的人物形象,能用各种描写手段来表现人物的手法进行训练。

3、体味重点的字词对表现文章中心的作用。

4、了解封建社会广大下层知识分子的不幸遭遇,关注社会发展,体味人生意味培养积极的人生态度。

教学过程设计:

一、新课导入:

同学们请看这幅图片,(出示图片)这是在绍兴咸亨酒店门前矗立的一尊铜像,他就是在中国文学史乃至世界文学史上最具典型性格的人物形象,大家说是谁?孔乙己(板书孔乙己)。是的这是中国现代文学开山之祖鲁迅先生笔下的人物,想必大家对鲁迅先生已经有了深入的了解,我先请同学们介绍一下你所熟悉的鲁迅(只要是鲁迅先生的有关知识点均可)。同学们讲得非常好。鲁迅先生确实是一代文学巨匠,在2005年的全球阅读排行榜上,鲁迅先生的两本短篇小说集《呐喊》、《彷徨》分别雄据排行榜第一位和第十一位,他的小说《狂人日记》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从而揭开了中国新文学的序幕,他的这两本短短的小说集,内容深切,格式特别,茅盾先生在《读呐喊》一文中说:犹如久处黑暗的人们骤然见到了绚丽的阳光。感受是那样的至深至切。如果说,茅盾先生是中国现代长篇小说的开拓者的话,那么鲁迅先生则是中国现代短篇小说的开拓者,今天让我们走进孔乙己,去感受又是一个怎样的人被旧制度所吞噬。

解题:

本文写于1918年冬天,发表于1919年4月的《新青年》杂志,后来收入短篇小说集《呐喊》,在当时的文化教育领域,虽然1906年就废除了封建科举制度,但封建复古逆流仍然很猖獗,封建教育仍旧是社会教育的核心内容,鲁迅先生针对现状,写了二十多年前的社会现实,启发人们将其与当时现状进行对照,懂得批判与取舍。

二、听多媒体朗读,让学生思考:这篇小说主要写了有关孔乙己的哪些事情?

三、文本研读

1、小说的三要素是什么?

板书:情节、人物、环境

2、谁来说一下这篇小说的情节? 明确:孔乙己在咸亨酒店里是站着喝酒而穿长衫唯一的人,他深受封建科举制度的毒害,但他屡考不中,直至最后连个秀才也没有捞到,后来他为了度日替人抄书,但由于他懒散成性,经常把人家的书纸笔砚丢掉,导致连叫他抄书的人一个也没有了。于是他经常偷人家的书,也经常被人家打得鼻青脸肿的,他经常来咸亨酒店,他教酒店的小伙计识字,分孩子们茴香豆,他经常受到众人的取笑,直到有一天,他因偷了丁举人家的东西被打折了腿,直到死去。

3、我们知道要把人物形象刻画完整必须要有一定的人物描写手段,你所知道的人物描写手段有哪些?

板书:外貌、语言、神态、动作

4、那么我们依次照这几种描写手段梳理一下全文,我们首先来看外貌描写,请同学们找出文章中描写孔乙己外貌的有关语句。

明确:(1)、他身材很高大(说明他尚有劳动能力),青白脸色(说明他穷困潦倒,营养不良又不肯劳动所致),皱纹间时常夹些伤痕(是他穷困而偶然偷窃被人打伤的标志),一部乱蓬蓬的花白的胡子(表明他年龄较大而又精神颓唐萎靡)。穿的虽然是长衫,可是又脏又破,似乎十多年没有补,也没有洗(说明他穷困的经济状况和懒得出奇的性格特征)。

(2)、他脸上黑而且瘦,已经不成样子,穿一件破夹袄(说明他衣食无着,穷途末路),盘着两腿,下面垫一个蒲包,用草绳在肩上挂住,他满手是泥(说明他已经被打折了腿,丧失了劳动能力,断腿前后外貌的对比,更显出其遭遇的悲惨。)

文章中依次画出孔乙己讲的话,这里要提一下,直接用引号说出的叫直接语言,还有一种是叙述人讲出孔乙己讲的话叫间接语言,凡所有的语言一并画出并作体味。

明确:依次语言排列是:

(1)他对人说话,总是满口之乎者也,叫人半懂不懂的。(说明他以读书人自居,卖弄学问,迂腐可笑的性格。板书:迂腐可笑)

(2)“温两碗酒,要一碟茴香豆。”(有钱时很阔绰,好喝,舍得花钱) (3)“你怎么这样凭空污人清白”(说明他死要面子,怕人嘲笑)。板书:死要面子

(4)“窃书不能算偷,窃书!读书人的事,能算偷么?”(说明他自命清高,迂腐不堪,自欺欺人,死要面子的性格。(板书:自命清高,自欺欺人)

(5)接着便是难懂的话,什么君子固穷,什么者乎之类。(迂腐) (6)这回可是全是之乎者也之类,一些不懂了。(迂腐) (7)“你读过书么?读过书,我便考你一考,茴香豆的茴字,怎样写的?不能写罢,我教给你,记着,这些字应该记着,将来做掌柜的时候,写帐要用。对呀对呀,回字有四种写法,你知道么?”(说明他一方面很自命不凡,又迂腐不堪,同时字里行间也显示出他善良、热心的性格)

(8)“不多了,我已经不多了,不多不多!多乎哉,不多也。”(说明他迂腐又不失善良)

(9)“温一碗酒,温一碗酒”(说明他俨然失去了先前的阔气,同时也表明他当时的身体状况很差)

(10)“这,下回还清罢,这一回是现钱,酒要好。”(说明死要面子,好喝) (11)“不要取笑,跌断、跌,跌”(说明他至死还是死要面子,始终没有醒悟) 神态描写也有好几处,请找一下。

(1)、孔乙己便涨红了脸,额上的青筋条条绽出,争辩道。(说明他死要面子,怕人讥笑)

(2)、孔乙己看着问他的人,显出不屑置辩的神气。(说明孔乙己自命清高) (3)、孔乙己立刻显出颓唐不安模样,脸上笼上了一层灰色,嘴里说些话。(说明孔乙己深受封建科举制度的毒害,至死不悟)

(4)、孔乙己显出极高兴的样子,将两个指头的长指甲敲着柜台,点头说。(说明迂腐不堪)

(5)孔乙己刚用指甲蘸了酒,想在柜上写字,见我毫不热心,便又叹一口气,显出极惋惜的样子。(说明其迂腐不堪) 动作描写有几处,画出并细细体味。

(1)、便排出九文大钱。(既表明他拮据而穷酸的本相,又对酒店卖弄分文不少,自己是规矩人,并对短衣帮的耻笑表现出若无其事,这一“排”的动作,恰如其分地显示出了他的心理。)

(2)、孔乙己着了慌,伸开五指将碟子罩住,弯腰下去说道。直起身又看了一看豆,自己摇头说。(表明他虽然迂腐可笑,但本性还是善良的)

(3)、他从破衣袋里摸出四文大钱,放在我手里。(说明孔乙己已经穷困潦倒到了极点,摸字表明他悲惨的境地。)

4、(1)、这篇小说的环境描写主要集中在文章的前三个自然段,思考一下:小说为什么并没有直接先写孔乙己,而是先介绍酒店的格局和顾客的情况,这样有何用意呢?

明确:封建科举制度并未废除,贫富悬殊阶级对立,并为孔乙己的悲剧命运创设了一个吃人的社会环境。板书:封建科举制度并未废除,贫富阶级对立明显 (2)、文章还有一处环境描写是:中秋过后,秋风是一天凉比一天,看看将近初冬。

明确:渲染冷酷的环境,预示孔乙己的悲惨命运。

四、问题探究:文章结尾:大约孔乙己的确死了,你认为孔乙己究竟死了没有?既然是大约,哪为何还要用的确,作者为何要这样写?

明确:大约说明作者没有亲眼所见或亲耳所听到孔乙己的死讯,他最终的命运几乎无人问津,在这样一个冷漠的社会里,没有人能关心他,照他这样的身体状况和生活境遇,加上从此失踪的迹象来看,孔乙己的确死亡无疑,作者这样写更加凸现出社会的冷漠和底层人的麻木,漠不关心了。这样的简练而不失精确的语言艺术深得我们学习。

我们现在讨论一下造成孔乙己悲剧命运的原因是什么? 明确板书:客观上社会原因是 (1)、封建科举制度的毒害

(2)、封建等级制度和封建思想侵蚀下,民众麻木不仁 (3)、丁举人为代表的封建统治者的残酷摧残 主观上自身的原因是

热衷科举

好喝懒做

麻木不仁

至死不悟

五、课文总结

孔乙己是一个封建社会的读书人,生活拮据又死要面子,迂腐可笑又不失善良本性,但最终被社会所吞噬。

在封建社会中,民众的思想被毒害而变得麻木不仁,读书人则通过科举爬到上层,却变得残忍冷酷。

鲁迅先生在这篇小说中把矛头直接指向了封建科举制度的罪恶,发出了“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深深哀叹,孔乙己的人物形象将永远矗立在世界文学的艺术之林中。

六、布置作业

请你自选一个角度(可以使主题思想、人物形象塑造或小说的语言等方面)写一篇评论文章,主标题自拟,副标题——读鲁迅小说《孔乙己》,要求有具体分析,字数500字左右。

板书设计

情节

外貌

穷愁潦倒

悲 惨

语言

迂腐可笑

死要面子 人物

孔乙己

清高

失善良

环境

神态

自命自欺欺人

动作

封建科举制度并未废除,贫富阶级对立明显

第二篇:《孔乙己》公开课教学设计

《孔乙己》公开课教案 【教学目标】

1、深刻理解小说所揭示的主题思想。

2、学习用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描写来展示人物思想性格的写法。

3、探究小说人物的性格内涵,体会孔乙己形象的意义。 【教学重点】

1、分析孔乙己人物性格和其形象意义。

2、掌握小说主题。 【教学难点】

结合时代背景,分析造成孔乙己悲剧的社会原因。 【教学方法】

朗读法、质疑探究法、比较阅读法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孔乙己画像和“咸亨酒店”的图片资料 【课时布置】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语设计

鲁迅先生一生共写了33篇小说,主要收录在《呐喊》《彷徨》两部文集中,其中他自身最喜欢的是《孔乙己》;巴金先生曾热情地赞叹说:“《孔乙己》写得多好啊!”日本有一位作家也说,孔乙己是一个最完美的艺术典型。孔乙己到底是怎样的一个艺术形象?这篇小说为什么能得到如此高的评价呢?下面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这篇小说。

二、资料助读

多媒体显示: 《孔乙己》写于1918年冬天,当时以《新青年》为阵地,虽已揭开了新文化运动的序幕,但是封建复古的逆流仍很猖狂。科举制度虽于1906年废除,但是培植孔乙己这种人的社会土壤仍然存在,孔孟之道仍然是社会教育的核心内容,这样就有可能发生新的孔乙己。要拯救青年一代,不能让他们再走孔乙己的老路。鲁迅选取了社会的一角──鲁镇的咸亨酒店,艺术地展现了二十多年前社会上的这种贫苦知识分子的生活,就在于启发读者对照孔乙己的生活道路和当时的教育现状,考虑当时的社会教育和学校教育,批判封建教育制度和科举制度。

三、朗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

1、同学朗读课文,初步感知文章。

2、概括孔乙己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http://Www.Lspjy.cOm原文地址http:///showtopic-49557.aspx的六个生片断,说说孔乙己的身世和遭遇。

⑪ 众人取笑孔乙己脸上又添了新伤疤;

⑫ 众人讥笑孔乙己考不中秀才;

⑬ 孔乙己为偷书作辩白;

⑭ 孔乙己教小伙计识字;

⑮ 孔乙己给小小朋友们分茴香豆;

⑯ 侧面交代孔乙己被打断腿。

3、理清小说的情节结构。

四、问题研讨,分析孔乙己的形象,深刻理解文章的主题

1、四人学习小组合作探究,分析孔乙己形象:

⑪ 可笑的性格、孤独的人生、严酷的命运。

① 填写句子,探究孔乙己性格中的矛盾表示:

多媒体显示:

孔乙己是站着喝酒但又

的人。

孔乙己是以读书人自居但又

的人。

孔乙己是竭力争辩维护清白但又

的人。

孔乙己是穷困潦倒偶尔偷窃但又

的人。

孔乙己是热心教小伙计识字,给小朋友分茴香豆但又

的人。

孔乙己是个被人讥讽但又

的人。

孔乙己是个使人快活但又

的人。

② 孔乙己的一生是孤独的,他为什么不与人交流?他人为什么笑他?

③ 文中从哪些方面揭示孔乙己严酷的命运?

⑫ 研讨孔乙己悲剧发生的原因。

课堂争辩:孔乙己悲剧的原因。

辩题:

正方:孔乙己悲剧主要是自身原因,他是一个时代落伍者。

反方:孔乙己悲剧主要是社会原因,旧时代扼杀了孔乙己。

要求同学结合课文内容,通过争辩理解孔乙己悲剧发生的原因。

⑫ 讨论小说的主题:

孔乙己这篇小说的主题,有的人说是批判封建科举制度;有人说是揭示社会革新中小人物的凄惨命运;有人说是批判冷漠、麻木的国民性。写一篇短文,说说你的看法?第二课时

一、检查作业,导入课文

请小组推举代表在班上朗读个人习作,师生一起点评。

二、揣测关键语句,理解人物刻画方法

同学通读全文考虑:小说是从哪些方面对孔乙己进行个性刻画的?

正面描写、侧面描写、外貌描写、动作描写。

三、理解小说精巧的构思

学习小组合作研讨:

1、文中有几处写到众人的哄笑?他们为什么而笑?作者用众人的笑来贯穿孔乙己的故事,有什么用意?

2、孔乙己到咸亨酒店仅仅是为了寻口酒喝,以此来麻醉失落的灵魂吗?

3、作者没有采用小说常用的第三人称的写法,而是以“小伙计”的口吻来叙述,这样布置角色的作用是什么?

四、扩展引申,对比阅读

请同学阅读《范进中举》一文的节选,与课文进行对照,比较分析两文人物性格和主题思想上的差别。

多媒体显示:

范进不看便罢,看了一遍,又念了一遍,自身把两手拍了一下,笑了一声,道:“噫!好了!我中了!”说着,往后一交跌倒,牙关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http://Www.Lspjy.cOm原文地址http:///showtopic-49557.aspx咬紧,不省人事。老太太慌了,慌将几口开水灌了过来。他爬将起来,又拍着手大笑道:“噫!好了!我中了!”笑着,不由分说,就往门外飞跑,把报录人和邻居都吓了一跳。走出大门不多路,一脚踹在塘里,挣起来,头发都跌散了,两手黄泥,淋淋漓漓一身的水。众人拉他不住,拍着笑着,一直走到集上去了。众人大眼瞪小眼,一齐道:“原来新贵人欢喜疯了。”老太太哭道:“怎生这样苦命的事!中了一个甚么举人,就得了这个拙病!却是如何是好?”众邻居劝道:“老太太不要心慌,我们而今派两个人跟定了范老爷。这里众人家里拿些鸡蛋酒米,且管待了报子上的老爷们,再为商酌。”

五、课堂小结,激励号召

同学们,那衣着长衫的孔乙己的形象,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面对时代的革新,有勇气脱下“长衫”,才是一个全新的人,一个与时俱进的人。愿孔乙己的长衫给我们的启示历久常新。

六、安排作业

请你设想一下,孔乙己用手爬着走出咸亨酒店后的情况,以“走出咸亨酒店的孔乙己”为题缩写小说。

《孔乙己》公开课教案二 【教学目标】

1、理解孔乙己这一形象所揭示的社会意义。

2、学习小说通过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表示人物性格的写作方法。

3、培养欣赏文学作品的能力。 【教学重点】

理解小说主题。 【教学难点】

作品发生的年代和反映的社会实际与同学实际生活有较大的时空差异。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大家知道,偷就是窃,窃就是偷。同学们说对不对?(生:对)但有人说:窃不能算偷,(生:这个人没有读过书)不,他读过十几年书;你们的衣服大概三五天就要换洗吧,但有的人一件衣服似乎穿了十多年没有补,也没有洗,

(生:这不可能,穿在身上不舒服)但鲁迅笔下就有这样一个人,他就是──—孔乙己。

二、简介写作背景

本文写于1918年冬天,发表于1919年4月的《新青年》杂志,后来收入短篇小说集《呐喊》。在当时的文化教育领域,虽然在1906年就废止了封建科举制度,但封建复古逆流仍然很猖狂。封建教育仍然是社会教育的核心内容。鲁迅先生针对现状,写了二十多年前的社会实际,启发人们将其与当时现状进行对照,懂得批判与取舍。

三、教学内容

1、分析孔乙己性格特征:

⑪ 教师朗读课文第九段:“孔乙己是这样的使人快活,可是没有他,他人也便这么过。”

问题一:孔乙己使哪些人快活?

问题二:孔乙己的哪些方面使人快活?

⑫ 听录音1~8段,考虑以上两个问题。

⑬ 四人小组讨论,明确:

问题一:感到快活的人包括酒客、掌柜、小朋友、“我”。

问题二:

① 语言被讪笑(第4、6、8段)

从他的语言特征看,满口“之乎者也”,不分场所地使用难懂的文言词语,甚至对着小朋友也引用“多乎哉,不多也”《论语》中的语句,表示了他的迂腐不堪与自命清高。

“窃书不能算偷”这句话,在事实面前,任徒然地换弄词语,自欺欺人,可见人物的迂腐和爱面子。

② 行为被讪笑(第8段)

分茴香豆片段:“伸出五指将碟子罩住,弯下腰去说道......直起身来又看一看豆,自身摇头说„„”俯仰之间,一个低微、善良的读书人穷酸之态必露无遗。

③ 外貌衣着被讪笑(第4段前3句)

长衫“又脏又破”,“脏”说明他的好喝懒做,“破”反映他的穷苦困顿。胡子“花白”与上一句“皱纹”共显其老;“乱蓬蓬”与下一句长衫的“破”都示其贫;“夹些伤痕”则暗示了他经常因偷窃而挨打。

④ 遭遇被讪笑(第4、6段)

分角色朗读第6段中的对话。

其中“你脸上又添新伤疤了”句,“新”说明刚挨打不久,“又”说明挨打不止一次,即偷窃行为不止一次了。

假如说因偷窃挨打留下的伤痕直接留在孔乙己脸上,那么未中秀才、未进举人的伤痕,一直印在他的心里。然而他心中的伤痕更是人们乐于取笑的:“你怎的连半个秀才也捞不到呢?”

⑭ 孔乙己究竟具有哪些性格特点?

同学回答,明确:

迂腐(茴字的四种写法,满口之乎者也)

爱面子、自命清高、自欺欺人(穿长衫,偷书却不供认)

善良、天真(教“我”写字和分茴香豆)

守信(从不拖欠酒钱)

⑮ 综观全文,用自身的话概括孔乙己的人物形象。

同学各抒己见,言之成理皆可。最后提供一些经典的观点作为参考:

鲁迅──孔乙己是一个遭社会凉薄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http://Www.Lspjy.cOm原文地址http:///showtopic-49557.aspx的苦人。

叶圣陶──潦倒、倒霉的读书人。

李欧梵(美国,芝加哥大学教授)──历史转折时期,落后于时代的,固守着过去价值观的被侮辱、被损害的读书人。

刘再复(美学家)──贫贱而凄惨的“多余人”,失去人的尊严与资格、被社会所耻的下层知识分子。

钱理群(北大教授,鲁迅研究专家)──值得同情与焦虑的,有着悲剧性、荒谬性地位和命运的知识分子。

2、分析社会根源:

⑪ 齐读全文最后一段:“我到现在终于没有见──大约孔乙己的确死了。”

问:孔乙己究竟死了没有?

(速读全文,从文中找出有说服力的证据。)

⑫ 四人小组讨论。

结论:孔乙己一定已经死了。

⑬ 陈设理由。

① 前后两次外貌描写的对比变化(第4、11段)

首次出场

末次出场

身材高大

盘着两腿,下垫蒲包

青白脸色

脸上黑而且瘦

穿一件长衫

穿一件破夹袄

分析:从发展的趋势看,孔乙己的处境每况愈下,不久便会死去。

② 当时天气状况与孔乙己的衣着(第11段第一句)

分析:“„„将近初冬,我整天的靠着火,也须穿上棉袄了”,而孔乙己只穿一件破棉袄,看来难以熬过这个冬天。

③ 孔乙己三次“辩”的不同:(第4、6、11段)一辩二辩三辩 第4段第6段第11段

睁大眼睛说,争辩不屑置辩颓唐,不十分分辨,好像恳求

分析:孔乙己的言谈行为都旨在维护一个读书人的体面,尽管事实上早已受尽侮辱嘲弄,斯文扫地,却从不肯放下面子,丢弃自尊;所以明知他人是逗乐取笑,也全力与之争辩,或摆出超然的姿态,来标明自身比短衣帮高出一筹。可最后一次他竟然“不十分分辨”,甚至有恳求的眼色,平日的生命力已消失殆尽了,距死期也不远了。

④ “排”与“摸”:

“排”是指一个接一个按着次序摆,这里形象地写出了他摆阔、炫耀的心态。而“摸”出四文大钱,反映了他境遇的窘迫,已近末路。

⑤ 孔乙己“品行比他人都好”,欠酒钱,“不出一月,定然还清”(第5段),而十九个钱一直未还,一定已经死了。

⑥ 孔乙己“好喝懒做”(第5段),“好喝”即嗜酒,甚至甘愿忍受众人的讪笑,仍然经常来酒店喝酒,他不再来喝酒,想来已不在人世了。

⑭ 同桌讨论:种种迹象都证明孔乙己已经死去了,那么造成他非自然死亡的原因是什么呢?

明确:

直接原因──偷窃挨打,困顿而死

制度因素──封建科举制度的牺牲品

社会因素──民众的麻木、冷漠、缺乏同情

性格因素──好喝懒做、偷窃

原因似乎是多方面的。可是民众的“冷漠麻木”正是他们用保守等级观念来衡量他人(试想丁举人满口之乎者也,只会使人肃然起敬);而孔乙己的好喝懒做也是因为他怀抱旧式知识分子的价值观,纵然未能通过科举一展才气,但也决不可与芸芸众生为伍。

归根结低,孔乙己死亡的根本因素是封建的社会制度。

三、拓展练习

看影片《范进中举》选段,尽一步体会封建科举制度对人造成的毒害。 【板书设计】

偷窃挨打 鲁

科举毒害

死?──死。

封建社会制度 迅

好喝懒做

(悲剧的制造者) 己

民众麻木 《孔乙己》公开课教案三 【设计说明】

《孔乙己》是一篇保守经典小说。孔乙己这个典型形象的鲜明特点,对同学掌握小说结构、分析人物形象、体会思想感情有很大协助。教法上,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品读,以研读探究为主。布置三课时(后两节连堂为佳)。 【教学目标】

1、通过填写履历表的方式,整体掌握孔乙己这个人物的特点。(第一课时)

2、从文本切入,分析作者通过孔乙己这一人物形象表示出来的思想感情。(二三课时) 【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鲁迅先生曾对他的朋友说,自身小说中的人物,最喜欢的是孔乙己。

阿Q、祥林嫂、闰土、狂人„„如此众多的经典形象,为什么鲁迅会对孔乙己情有独钟呢?他是以怎样的鬼斧神工之笔来塑造这个苦命人的形象的呢?认真阅读课文之后,你们会得到满意的答案。

2、整体掌握:

⑪ 从填写履历表入手,总体掌握人物特征。

孔乙己履历表: 姓名 籍贯

年龄 出生年月

学历 身体状况

特长 工作单位

家庭成员 主要社会关系

工作生活经历 主要工作成绩

主要优点 主要缺点

总体评价

为了让大家顺利完成这项工作,教师可先就下面几个问题做一点说明: “社会关系”指小说中与孔乙己发生联系的人物。“生活经历”指小说中孔乙己做过的事;表达要准确清楚,可以使用课文中的语言,也可以自身概括。要注意把课文中有关孔乙己的信息都罗列出来。

⑫ 孔乙己几乎是在众人的讪笑中度过一生的,可以通过分析文中不同的笑,揭示人们的冷漠麻木和社会对倒霉者的冷酷。(以乐写悲,一面是凄惨的遭遇和伤痛,另一面却是无聊的逗笑和取乐,从笑声中我们可以体会到人情冷暖、世态炎凉,看到孔乙己的悲剧不是个人的,而是社会的,也是人性的。)

⑬ 从作者写孔乙己的手入手,看孔乙己命运的变化。

对孔乙己双手的描写,贯衣着小说的全过程。孔乙己这样一双能写一笔好字的手,其功夫的最后显现,竟是在一个中了举人的“读书人”面前写认罪书;孔乙己那双本应具有谋生身手的手,最终成了他爬向死亡的工具。“孔乙己的手”是一条非常鲜明的富有吸引力的阅读线索,它可以串起人物和情节,串起叙述和描写,串起人物的性格特点和小说的思想内涵。

⑭ 从孔乙己脸色的变化入手,品读这些细节描写对刻画人物性格特征、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突出小说的主题思想起到的重要作用。

3、重点、难点突破:

⑪ 孔乙己姓甚名谁?为什么一个读书人没有名字?

⑫ 孔乙己为何不愿脱下那件又脏又破的长衫?最后出场时“穿一件破夹袄”,长衫哪儿去了?

⑬ “窃书不能算偷„„”仅仅是孔乙己的狡辩之词吗?

⑭ 如何理解文末“大约孔乙己的确死了”一句话中的矛盾?

⑮ “我”是鲁迅吗?这一人物在小说中有何作用?

可以从中选择两个作为突破点,引导同学进一步分析。

四、拓展延伸

在网上搜索,我们可以轻易找到许多类似《大话西游》性质的现代版《孔乙己》,组织同学对这种随意改编名著以达到搞笑目的的做法进行讨论,引导同学透过现象看实质。

下载链接:小学语文全套试题 小学数学全套试题 小学语文全套课件 小学数学全套课件

TOP

发送短消息

UID1 精华250 来自安徽 最后登录2011-01-11 25273968 查看公共资料 搜索帖子 admin

admin

组别管理员 帖子101753 积分103532 性别男 注册时间 2006-10-19 admin 2010-04-01 22:14 |只看楼主 5# 字体大小: t T 《孔乙己》公开课教案四 【教学目标】

1、理解孔乙己形象所提示的社会意义。

2、学习小说通过人物形象的外貌、语言、动作等表示人物性格的写作方法。

3、了解环境描写的作用。 【教学重点】

1、孔乙己形象所提示的社会意义。

2、人物形象的刻画和环境描写的作用。 【教学难点】

深化理解作品内涵。 【课时布置】

3教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凡读过鲁迅小说的人,几乎没有不知道《孔乙己》的;凡读过《孔乙己》的人,无不在心中留下孔乙己这个遭到社会凉薄的苦人儿的形象。据鲁迅先生的朋友孙伏园回忆,鲁迅先生自身也说过, 在他创作的短篇小说中,他最喜欢《孔乙己》。他为什么最喜欢孔乙己?孔乙己究竟是一个怎样的艺术形象?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下孔乙己这个人物形象。

二、整体感知

1、背景简介:

《孔乙己》写于1918年冬,最初发表于1919年4月出版的《新青年》杂志,后收入小说集《呐喊》。孔乙己生活在清朝末年,距辛亥革命10多年,鲁迅创作这篇小说是在孔乙己生活年代的20多年之后,五四运动前夜。当时,科举制度已废除,但在北洋军阀政府统治下,封建文化和封建教育仍根深蒂固。

2、自读小说,生字注音:

踱(duó)亨(hēng)舀(yǎo)砚(yàn)

拭(shì)和和(hè)蘸(zhàn)羼(chān)

打折了(shé)绽出(zhàn)

3、理清课文结构:

这是一篇小说,依照小说的情节结构,全文可分为五局部:

第一局部(1~3):介绍孔乙己生活的社会环境。

第二局部(4~6):写短衣帮对孔乙己的讪笑,孔乙己的思想性格在讪笑声中得到鲜明的表示。

第三局部(7~8):写孔乙己和小朋友,表示孔乙己境遇的凄凉和心灵的孤寂。

第四局部(9~11):写孔乙己不复聊生的惨状,标明当时社会里人跟人的关系,冷漠无情到令人窒息的地步。

第五局部(12~13):写孔乙己的结局。用猜测结尾,留给人们广阔的想象空间,更有无穷的悲剧意味。

4、用一句话概括全文内容:

通过“我”──咸亨酒店小伙计的口述,记叙了清末下层知识分子孔乙己一生的倒霉遭遇和凄惨结局。

三、阅读考虑

1、故事发生在什么地点和时间?

地点:鲁镇咸亨酒店

时间:“这是20多年前的事”(由此理解孔乙己生活的时代背景。)

2、咸亨酒店喝酒的人有哪几种类型,各有什么特点?(从衣服、地点、方式三方面启发答问)

3、这里的“短”和“长”,“外”和“里”,“站”和“坐”等对立词语反映了什么?

反映了等级森严,贫富悬殊,阶级对立。(社会环境)

这里的“踱”写出了长衫主顾趾高气扬、悠闲自得的神情;“要酒要菜,慢慢坐喝”写出他们有钱有势还有闲。

4、掌柜对长衫客、短衣帮以和小伙计态度上有何不同?这说明掌柜是怎样的人?

掌柜对长衫客:极力逢迎,恭敬侍候;

对短衣帮:不讲情义,恣意剥削;

对小伙计:凶狠无情。

说明掌柜虚伪、势利、冷酷,媚富欺贫,唯利是图。

5、小伙计所管职务和所处环境有什么特点?交代这些有什么作用?

特点:单调无聊“叫人活泼不得”。

作用:反衬出“只有孔乙己到店才可以笑几声”,为孔乙己出场作了铺垫。

6、小说开始介绍鲁镇咸亨酒店的格局和酒店里各种人物和其相互关系,有什么作用?

咸亨酒店是孔乙己活动的空间,是中国封建社会的缩影。文章通过对咸亨酒店格局的描写,自然而巧妙地交代了故事发生的社会背景,形象而又深刻地揭露了阶级对立、贫富悬殊的社会实际。掌柜对“短衣帮”与“长衫客”的不同态度,店内单调无聊、令人窒息的气氛,让人感受到当时社会人与人之间冷酷、虚伪的关系,而孔乙己是“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唯一的人”,这样的特殊身份生活在这样的社会环境中,就注定了孔乙己悲剧的必定性。

四、课堂小结

五、安排作业 第二课时

一、复习巩固

二、阅读理解

1、“孔乙己是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唯一的人”,他究竟属于哪一类主顾?这说明了孔乙己的什么特点?

“短衣帮”与“长衫客”之间等级森严,隔着鸿沟。孔乙己“站着喝酒”,说明社会地位低下,应属“短衣帮”;而“穿长衫”,总想坚持读书人架式,却穷困潦倒,不能“踱入”房里,与长衫并起并坐。孔乙己经济状况、社会地位与思想意识的严重矛盾,充沛说明了他深受封建思想毒害。短短一句话点明了孔乙己的身份、地位和性格特点。

2、小说怎样细致刻画了孔乙己的肖像,这些描写说明了什么?

⑪ 通过对外形的整体描写揭示孔乙己的特殊身份。“孔乙己是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唯一的人。”这一外形的整体描写,集中而简练的概括了人物的特殊身份,预示了悲剧的必定性。

⑫ 通过肖像描写揭示孔乙己的倒霉遭遇。“青白脸色,皱纹间时常夹些伤痕;一部乱蓬蓬的花白胡子”。活画出一个穷困不得志,又经常挨打的老书生的形象。断腿前后肖像的对照,更显出他遭遇的凄惨。

⑬ 通过服饰的细节描写揭示了孔乙己懒惰而又死爱面子的特征。“穿的虽然是长衫,可是又脏又破,似乎十多年没有补,也没有洗”。又脏又破,长期不洗不补,既说明孔乙己很穷;只此一件长衫,又说明他很懒,连洗衣服都不肯动手。不肯脱下这么一件长衫,是唯恐失去他读书人的身份。作者通过一件破长衫的描写,把孔乙己的社会地位、思想性格和所受的教育揭示的十分深刻。

⑭ 通过个性化的语言描写,揭示孔乙己自命清高、迂腐不堪、自欺欺人的性格。课文多次描写他满口“之乎者也”,反映他受封建教育毒害之深。孔乙己用“四书”“五经”中的所谓“圣言”为自身辩白,连偷书也说成“窃书不能算偷”。这些性格化的语言极能表示人物鲜明的个性。

⑮ 通过对人物动作、神态的描写,显示孔乙己既迂腐又善良的心地。孔乙己教“我”识字,分茴香豆给小朋友们一人一颗,表示了他善良的心地。教“茴”字的四种写法,见小伙计毫不热心,便长叹惋惜,说明孔乙己把僵化无用的“学问”视如至宝,说明迂腐不堪,中毒甚深。分豆给小朋友吃说明他的善良诚实。不看对象,“多乎哉,不多也”的词句脱口而出,说明迂腐可笑,麻木不仁。

3、孔乙己说话为什么“满口之乎者也”,教人半懂不懂?他的绰号的由来说明了什么?

“满口之乎者也”为的是显示他“很有学问”,说明他长期受封建文化教育的熏陶中毒之深,迂腐之至。而他人从描红纸上“上大人孔乙己”这半懂不懂的话里替他取绰号正是对孔乙己这种欲上不能、欲下不甘的迂腐性格的强烈讽刺与揶揄。

4、当人们见他脸上的伤痕故意高声嚷,取笑他偷东西时,他怎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http://Www.Lspjy.cOm原文地址http:///showtopic-49557.aspx样对待?为什么他人问他“当真认识字么”,他“显示不屑置辩的神气”,而当旁人问他“怎的连半个秀才也捞不到”时,他“立刻显出颓唐不安模样”?

他先故作镇静,“排出九文大钱”,一个“排”字表示出对只花四文钱的短衣帮的得意而炫耀的神情。逼得他“青筋条条绽出”睁大眼睛,进行争辩。一个“绽”字活画出他的窘迫尴尬、又羞又恼的神态。争辩理由是“窃书不能算偷”,“窃”和“偷”本是同义词,只有口语与文言的区别,他企图故作斯文,为自身开脱,反而落得哄堂大笑,这反映他死要面子、自欺欺人,不敢正视实际的性格,也反映了他的自命清高,迂腐穷酸。

“不屑置辩”,含蔑视意,认为不值得一辩。酒客追问击中要害,“连半个秀才也捞不到”,这在他是终生羞耻,一提此事,犹如揭了他的癞疮疤,所以“颓唐不安”,足见封建教育之毒已浸透他的灵魂。孔乙己的悲剧正源于此。

5、怎样理解这篇小说中的“笑”?为什么那些人对倒霉者没有同情,没有协助,却一味哄笑取乐?用哄笑声写孔乙己的悲剧有什么特殊的艺术效果?

首先是孔乙己“可笑”。他受封建教育毒害,被科举制度摧残,不会营生,迂腐麻木,假斯文,他的像貌、行动、言语是可笑的,写孔乙己的可笑,实质上是对封建文化和科举制度的尖锐讪笑和讽刺。

其次是他人对孔乙己的取笑,要做阶级分析。掌柜是剥削阶级人物,他对孔乙己的取笑,是对受苦人的玩弄和欺凌。取笑孔乙己的人大多是短衣帮的劳苦大众,按理说应对孔乙己同情,他们的取笑是病态社会的病态心理的反映。封建制度的压迫剥削和毒害,在被压迫者中间,形成了隔膜冷漠心理。麻木,不觉悟,丧失同情心,这一切都是封建制度造成的。

以笑贯穿全文,使孔乙己在笑声中出场,最后在笑声中离开生活舞台,既是对孔乙己的性格的批判,也是对社会的冷酷、群众的麻木的批判,更是对罪恶的封建制度的无情抨击。

6、第九节的深刻含义是什么?在结构上有什么作用?

这段是承上启下的过渡段。前句归结了以上各个局面不同人们的笑,说明孔乙己的存在,不过是逗人发笑的笑料;后句预示孔乙己的凄惨结局,在那冷酷的社会里,他只是可有可无的戏弄对象,这是封建科举制度摧残下必定发生的悲剧。这句平平淡淡的话寄寓着作者浓烈的感情:对孔乙己既哀其倒霉,又批判其麻木不仁和苟且偷生,以画龙点睛之笔,深刻揭露和控诉了封建科举制度和封建统治阶级的罪恶。

三、课堂小结

四、安排作业

下载链接:小学语文全套试题 小学数学全套试题 小学语文全套课件 小学数学全套课件

TOP

发送短消息

UID1 精华250 来自安徽 最后登录2011-01-11 25273968 查看公共资料 搜索帖子 admin

admin

组别管理员 帖子101753 积分103532 性别男 注册时间 2006-10-19 admin 2010-04-01 22:15 |只看楼主 6# 字体大小: t T 第三课时

一、复习巩固

二、阅读理解

1、掌柜忽然说:“孔乙己持久没有来了”,这样写的作用是什么?

“忽然”,说明偶尔想起,他在掌柜等人头脑里印象不深,只是由于他欠的十九个钱才想起,衔接上文(“没有他,他人也便这么过”),又引起下文(一酒客讲“他打折了腿”)。

2、丁举人是通过科举爬到上层的读书人,他是怎样对待孔乙己的?交代这些有什么作用?这里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和记叙方法?

丁举人对同是读书人的孔乙己毫无怜悯和同情,在孔乙己写了“服辩”之后仍将他“打了夜晚”,“再打折了腿”,不只揭露了丁举人的凶残冷酷,也尖锐地揭露了封建科举制度的实质和罪恶:培养严酷的统治者。 侧面描写;插叙。

2、孔乙己最后一次出场和第一次出场有什么不同?这里运用了什么表示手法?有什么作用?

运用对比手法,说明了封建制度不但戕害了他的思想,而且摧残了他的肉体。孔乙己已经不成样子,周围的人们仍对他取笑,这反映了人们的冷漠无情、麻木不仁。

3、“我到现在终于没有见──大约孔乙己的确死了。”这句话应该怎样理解?

因事隔20多年,无人确切讲过孔乙己死的消息,只能推测。说“的确”,因为从孔乙己的社会处境和倒霉遭遇来看,死亡是必定的。又由于在社会上毫无地位,根本无人重视,即使死了也是默默的无人关心的。小伙计确信其死,但又始终没有听到确实可靠的消息,所以说“大约孔乙己的确死了”。

4、概括中心思想:

《孔乙己》这篇小说,塑造了一个受封建科举制度摧残致于毁灭的旧知识分子的典型,揭示并控诉了封建制度人吃人的罪恶实质,同时揭示了封建社会的世态炎凉,人们冷漠麻木、思想昏沉的精神状态,社会对于倒霉者的冷酷,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封建社会的腐朽和病态。

5、小说的故事线索是什么?

以“我”──酒店小伙计的见闻为线索组接生活画面,使人物性格脉络清楚,故事情节的展开线索分明,结构布置严谨完整,增强了亲切感和真实感。

6、小说用第一人称的手法写有什么好处?

既使故事显得真实亲切,又可以使文章中心得到深刻的揭示。因为连一个十几岁的小伙计都轻视孔乙己,更说明这个社会对倒霉者的冷漠,而用小伙计的眼光来写,又可以表示出对孔乙己的同情而又不致影响中心的表达。

7、小说中自然环境描写起什么作用?

晚秋的凉意,给孔乙己的末路更增加一种悲凉的气氛。

8、你认为孔乙己是个什么样的人?

孔乙己地位低下但追求功名,穷困潦倒但好喝懒做,迂腐不堪死要面子而自欺欺人,遭人讪笑但又孤芳自赏自命清高,凄苦惨绝但麻木不仁至死不悟。总之,他是一个可笑可怜可悲可气的多余人。

9、孔乙己的读书经历说明了什么?

孔乙己读了一辈子书,却连“半个秀才也没捞到”,既不能进学,又没有学会营生,反而养成了好喝懒做的恶习,说明了封建教育对读书人的毒害。

10、小说主要运用了那些表示手法?

⑪ 对比手法:

孔乙己“第一次”与“最后一次”的对比,凸现其性格特征与倒霉遭遇。

科举缺席的失败者与获胜者的对比,揭露科举制度的罪恶。

邻舍小朋友与大人的对比,提示封建教育使人们逐渐丧失良知而变得冷漠。

⑫ 以乐境写悲剧,更显其悲。

小说中多次写到旁人的说笑、哄笑。

小伙计的笑──是和和,是解脱。

短衣帮的笑──是麻木不仁,是聊以自慰。

小孩的笑──是天真无邪,不明事理。

掌柜的笑──是自私卑鄙,势利无情。

这些笑声使孔乙己的悲剧更添悲凉之感。它标明,孔乙己的悲剧不是个人的悲剧,而是社会的悲剧。这样,就更加深了小说反封建的意义。

⑬ 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

⑭ 多处运用细节描写

青白──在半饥饿状态中延续生命;

红──被人揭短的尴尬难堪;

灰──内心痛苦被击中的窘迫;

黑──精神肉体受摧残后没有一丝活气。

便排出九文大钱。排──表示孔乙己对短衣帮的嗤之以鼻与心情的得意。

脸上笼上了一层灰色。笼──表示孔乙己穷于招架的痛苦。

额上的青筋条条绽出。绽──表示青筋凸起,清楚可数。

他从破衣袋里摸出四文大钱。摸──与先前的“排”形成鲜明对比,表示孔乙己生路被断的可怜。

三、课堂小结

四、安排作业

1、完成课后练习。

2、预习《蒲柳人家》。

下载链接:小学语文全套试题 小学数学全套试题 小学语文全套课件 小学数学全套课件

TOP

发送短消息

UID1 精华250 来自安徽 最后登录2011-01-11 25273968 查看公共资料 搜索帖子 admin

admin

组别管理员 帖子101753 积分103532 性别男 注册时间 2006-10-19 admin 2010-04-01 22:15 |只看楼主 7# 字体大小: t T 《孔乙己》公开课教案五 【教学目标】

1、多种描写方法综合运用来塑造人物的艺术。

2、人物形象的分析。

3、体会作品精巧含蓄的构思。(主要是文中布置几处笑的巧妙之处)

4、由孔乙己的凄惨命运认识封建科举制度的腐朽和病态社会的冷酷。 【教学重点】

1、多种描写方法综合运用来塑造人物的艺术。

2、人物形象的分析。 【教学难点】

1、体会作品精巧含蓄的构思。

2、由孔乙己的凄惨命运认识封建科举制度的腐朽和病态社会的冷酷。 【教学设想】

1、由同学自导自演的课本剧切入所讨论的问题;课堂多放给同学,以同学讨论、教师引导深入的方式来完成课堂内容。

2、课时:

1课时。 【教学资料】

同学自导自演的课本剧《孔乙己》片段。 【教学过程】

一、导入

由同学讨论“窃”、“偷”二字的意义的区别导入。(大家认为“窃”和“偷”这两个字有什么不一样呢?„„但有一个人却认为“窃”不是“偷”,他就是孔乙己,今天我们就来看看这个性格异常的人物。)

二、看自身班同学扮演的“孔乙己”(和同学课前的扮演录相)

1、看完后对同学的扮演进行评价。

2、指出你认为同学扮演中缺乏之处。

三、分析人物

1、分析主要人物孔乙己:

⑪ 孔乙己的扮演者谈感受。

⑫ 其他同学批评指正(教师深入引导并整理)。

(此步的目的是学习刻画人物的方法和分析人物)

2、短衣帮:

⑪ 短衣帮的扮演者谈感受。

⑫ 其他同学批评指正(在此过程中教师深入引导,抓住笑来分析)。

(此步目的是学习体会文章的巧妙构思)

3、掌柜的:(据时间来定,如时间缺乏,可先不讨论。)

⑪ 掌柜的扮演者谈感受。

⑫ 其他同学批评指正(教师深入引导并整理)。

四、讨论主题

分两步:

1、造成孔乙己悲剧的原因是什么?(同学讨论。)

2、本文揭露的主题。(师生一起讨论。)

五、进行总结

1、总结本节课教学目标。(教学目标提出。)

2、总结孔乙己性格特征和文章主题。

六、课堂延伸

有人说,古希腊的悲剧是命运的悲剧,莎士比亚的悲剧是主人公性格的悲剧,易卜生的悲剧是社会问题的悲剧,那么,鲁迅写孔乙己凄惨的一生,是命运的悲剧,性格的悲剧,还是社会问题的悲剧呢?

《孔乙己》公开课教案七 【目的要求】

1、教师引导同学了解本文的故事情节,让同学理清文章的层次结构。

2、学习文中通过环境描写、人物描写来表示主题的写作方法

3、理解封建科举制度给读书人带来的毒害。 【教学重点】

文中的典型环境描写,细节描写。 【教学难点】

孔乙己一生的命运所揭示的社会意义。 【教学方法】

先学后教,点拨式教学法。 【教具准备】

小黑板、收录机、磁带。 【课时】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板书课题,并释题。)教师提问:“孔乙己”是什么意思?同学门在什么地方见过这三个字?

现在普遍流行的“欧金”牌,还有过去小孩练字的描红本,上面写的是“上大人,孔乙己,化三千,七十士„„”

教师再问:这些话是什么意思?

是古人所作歌颂孔子的三字经,“孔乙己”指的是孔丘,他是中国教育,乃至世界教育的鼻祖。

本文是否写的是孔子呢?为什么要以“孔乙己”为题呢?大家读课文,就自身不理解的地方作上记号,相互间讨论以下,并完成“学习目标”上规定的任务。

二、指导自学

1、听课文录音,试用一句话概括本文内容。

2、理清本文的层次结构,写出阅读提要。

三、讨论交流

用小组竞赛的形式完成下面的任务

1、小说的三要素是什么?

讨论后明确:人物、情节、环境。

2、以情节划分小说的结构,一般可以分成几个局部?

明确: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四个局部。

3、检查自学情况。点成果一般的同学到黑板上写出概括课文的一句话。

同学修改后明确:孔乙己科考失意,生活无着,因偷窃被打致死。

4、点成果一般的同学到黑板上写出阅读提要。(与上面的要求分组同时进行。)

同学修改后明确:

开端(①~③):交代故事发生的背景。(人与人等级森严,商人重利轻义,社会冷漠)

发展(④~⑨):记叙孔乙己的生活经历,标明其社会地位和个性。(不被人尊重,穷酸,迂腐)

高潮(⑩~⑾):被打折腿。

结局(⑿~⒀):死。

5、同学提出相互间讨论后还没弄明白的问题,教师引导同学讨论并作总结。

四、课堂小结

1、同学说本文的情节结构,

2、同学评议各小组的学习情况。

五、作业

同学之间口头复述本文的故事情节。 第二课时

一、出示学习目标,同学念一遍

1、通过读、练、讨论,理解典型环境中人物的性格特点,以和刻画这一人物的社会意义。

2、品味文中的语言,体会环境描写、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http://Www.Lspjy.cOm原文地址http:///showtopic-49557-2.aspx人物形象的刻画和其作用。

二、导入

点同学口述本文的故事情节引入新课。

三、指导自学

要求同学读课文,考虑:

1、文中开头描写酒店的环境起什么作用

2、划出文中描写孔乙己的语句,分析所表示出的人物个性特点

3、找出文中几次写到“笑”,分析作者写“笑”的用意

4、文中自身还有那些不懂的问题。

四、讨论交流

检查自学情况,分小组进行,根据各小组的表示给各小组打分。

1、点一般的同学回答文中开头描写环境的作用,再让较好的同学补充

明确:交待故事发生的背景:人与人等级森严,商人重利轻义,社会冷漠。

2、文中通过对孔乙己的描写表示出他怎样的典型性格特点?

明确:自命清高、好喝懒做、爱卖弄学问,迂腐麻木。

3、文中关于“笑”的描写极其作用:

明确:表示国民的麻木,以乐衬悲,显得更悲。

4、试归纳本文的主题:

明确:通过孔乙己这个典型环境中的典型性格的描写,揭露了封建字社会科举制度的罪恶,抨击了封建统治阶级的冷酷与暴虐,展示了封建教育和科举制度的反动与腐朽和其必定性。

5、孔乙己被打致死,为何布置死在丁举人手下?

明确:表示封建科举教育地失败。读书任人熟读四书五经,获取功名后却不按四书五经的教义去做,露出凶残的实质。

6、造成孔乙己悲剧的原因是什么?

明确:

⑪ 封建科举制度的毒害,

⑫ 国民的冷酷、麻木,

⑬ 封建统治者的迫害。

7、本文为何以“孔乙己”为题?

明确:标明本文的讽刺对象──封建科举教育和封建礼教,增强讽刺力度。

8、同学提出各自还没弄明白的问题,教师引导同学讨论后作总结。

五、小结

1、情节。

2、主旨。

六、安排作业

1、试就下列句子里加点的词与括号内的词进行比较,说说括号内的词能否替换加粗的词。

⑪ 只有穿长衫的,才踱(走、跨、迈)进店面隔壁的房子里。

⑫ 他不回答,对柜里说,“温两碗酒,要一碟茴香豆。”便排(掏、拿、摸)出九文大钱。

⑬ 孔乙己立刻显出颓唐不安模样,脸上笼(蒙、盏、挂)上了一层灰色

⑭ 孔乙己着了慌,伸出五指将碟子罩(盖、压、蒙)住

⑮ 他从破衣袋里摸(拿、掏、排)出四文大钱

2、简答:

第二课时中“讨论”1──7 【和板书】 孔乙己

开端──发展──高潮──结局

环境

生活 被打折腿

等级森严 不被人尊重

重利轻义 穷酸

社会冷漠 迂腐《孔乙己》公开课教案八 【设计意图】

运用新批评派的细读法指导阅读教学,以关键词语和重要文句为突破口,引导同学在理解语句含义的基础上揣测、思索、领悟、回味语言的言外之意,内中寄托。分析人物性格,理解小说主题,学习语言技巧,体会艺术匠心。提高欣赏能力,培养扎实的阅读功夫。 【设计提要】

本设计共六局部:观图得印象,细读明环境,细读知性格,细读出主题,细读悟布局,想象来深化。 【设计实施】

1、观图得印象:

思路:细观插图,借助第11段的描述,说说孔乙己的模样,了解孔乙己最后一次出场的情况。板书要点:坐、夹袄、跌、摸(下文板书内容均用横线标出)。

点拨:这是小说的高潮,正面描写孔乙己身残气微,不复聊生的惨状。他自欺欺人,至死不悟;突出掌柜的取笑,强调19个钱。社会的冷漠,人心的自私,科举的罪恶跃然纸上。

说明:内容不作深究,只使同学对孔乙己的惨状有直观的感性认识,激发兴趣,留下悬念。为下面与孔乙己第一次出场的比较、深入理解课文作铺垫。

2、细读明环境:

思路:揣测两种喝酒主顾的不同:短衣──长衫,柜外──房里,站喝──坐喝,体会当时社会的贫富分化、阶级对立。掌柜对长衫主顾唯恐侍候不同,对短衣帮则能欺就欺,可见人心势利冷酷。“凶脸孔”“没有好声气”说明人情冷漠

点拨:这幅清代末年江南小镇的世俗画里透露的是冷漠、虚伪、势利,孔乙己在世态炎凉的环境里,受讪笑,被欺凌,没有人同情和怜悯,最后凄惨的死去。可见孔乙己的悲剧是必定的,是社会悲剧。

说明:“短衣”和“长衫”的描写为孔乙己的不三不四埋下伏笔,突出“笑”字造成悬念,环境明晰,分析人物性格水到渠成。

3、细读知性格:

思路:

⑪ 外貌描写抓住“长衫”和“夹袄”细读。

⑫ 动作描写从“排”“摸”入手。

⑬ 语言描写扣“窃”“跌”两字分析。

点拨:

⑪ 长衫──孔乙己贫困潦倒,地位摆下,从长衫客中被挤出来,只能和短衣帮一样站着喝酒。但创汇肯脱掉长衫,因为这件长衫是读书人身份的标志。他既不能爬到上层,又不甘居不层从事劳动,服这件长衫他在精神上得到抚慰,这是他自命清高的表示。“夹袄”──孔乙己最后一次出场没有穿长衫,不是他觉悟了,脱掉了长衫,而是终于连这件装点门面的长衫也没有了,不得不只穿夹袄。边个词写出了他穷酸潦倒。反映科举制度对他思想的毒害。

⑫ “排”──用手一枚一枚数着排放下来,既对掌柜表示他付酒钱是足够的,自身是规矩人,又暗含与短衣帮比,自视高人一等的自命清高心理。表示出他作为一个落魄读书人的那种拮据而穷酸的本相。摸──从袋里摸索着掏出,不万分留恋发生的艰难成分。可以想象也许他是好不容易才凑了这几文钱,或许是他出乎意外地发现还有这几文钱,可以去过一下酒瘾。这两个动作前后对照,突出了孔乙己的巨大变化,说明他从精神到肉体所受的摧残,他已完全被封建科举制度吞唾,但他无怨无怒,令人真正感到他的可悲!

⑬ “窃”──和偷原本同义,不过一文言一口语而已。孔乙己看不起劳动人民,认为他人是偷东西,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http://Www.Lspjy.cOm原文地址http:///showtopic-49557-2.aspx而读书人则是窃,突出读书人的身份,以显示自身高人一等,何等迂腐可笑!跌──孔乙己不供认被丁举人打断了腿,可见他死要面子,自欺欺人。从这两个词,可见他的麻木不仁,至死不悟,始终不明白潦倒终生的原因,这正是他性格中最可悲的东西。

说明:扣住外貌、动作、语言描写的关键词语,在孔乙己前后两次出场的比较中弄清他的性格特征,使同学由初读觉得好笑,进而思索作品深沉、冷峻的意味。

4、细读出主题:

思路:

结合全篇,细读小说的结局:“大约孔乙己确死了。”联系丁举人的“打”、短衣帮的“笑”来细细揣测,从而归纳出主题思想:揭露出封建社会的腐朽和黑暗。

点拨:

⑪ “大约”表猜想,因为没有确凿的根据;“的确”表猜想的结果,因为当时的社会,孔乙己只有死路一条。

⑫ 打──细读“先写服辩,后来是打,打了大夜晚,再打折了腿”一句和“坐着用这手慢慢地走去了”的“走”。前者是打的过程和结果,反映举人的凶狠和冷酷;“走”,而不用爬,说明孔乙己行动的所有支撑力全都集中到手上,腿已经不起任何作用了,可见其受伤沉重。科举制度造就了这样两种读书人:少数爬上去的,就像丁举人一样横行霸道,成为严酷的压迫者,社会的祸害;多数爬不上去的,则像孔乙己一样穷困潦倒,成为毫无价值的废物,凄惨的牺牲品。这就归纳出小说主题之一:批判科举制度的罪恶。

⑬ 笑──短衣帮实质善良,和孔乙己同样受奴役,但因封建统治阶级宣扬封建秩序,推行愚民政策,使民众麻木不仁,剥削阶级损人利己思想又使人们变得自私冷漠。所以当时社会不但无力医治民族创伤,百姓反而围观、鉴赏这创伤。可见小说也揭露病志社会的冷酷。

说明:由点到面,从作品实际动身,引导同学深入理解小说主题,准确透彻的理解孔乙己悲剧的深广意义。初步掌握归纳文学作品主题的方法和过程。

5、细读悟布局:

思路:

⑪ 笑声贯穿全文,“快活的空气”“欠19个钱”反复出现。

⑫ 第一人称“我”。

⑬ 泛叙。

⑭ 用猜测结尾。

点拨:

⑪ 以喜剧的手法表示悲剧的主题;节奏回环往复,文势跌宕有致。

⑫ 小伙计入世未深,感情和详略处置都可以恰到好处。

⑬ 使故事集中而凝练。

⑭ 给人想象空间;更增加悲剧意味。

说明:

意在揣测作者匠心,挖掘小说精妙之处,提高欣赏能力,以求发展智力,对写作有所启发。可视同学程度有所取舍。

6、想象来深化:

思路:

引导同学总结本文的知识要点。启发同学想象:孔乙己再次出场会是怎样的情景?安排作业完成想象作文《孔乙己之死》。

点拨:

⑪ 对照板书课堂总结。

⑫ 启发想象;孔乙己开始出场时“站”着,最后一次出场则“坐”着,假如他再次出场肯定奄奄一息──“躺”着,那时他穿什么?会说出什么话?动作怎样?丁举人怎样对待他?短衣帮又是怎样的态度?根据课文内容进行合理想象。

说明:这是课文的总结和深化。用想象作文的方式引导同学体会、领悟、欣赏课文内容,迁移知识,培养能力,提高语文素质。孔乙己》公开课教案十 【教学目的】

1、通过学习理解孔乙已是怎样一个人物,认识封建教育毒害知识分子的罪恶和造成孔乙已悲剧的社会根源。

2、理解肖像描写对该画人物性格的作用。

3、理解文章中用词的准确、精炼,提高同学的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

1、通过语言,神态和动作描写,表示孔乙已的悲剧性格。

2、用环境描写提示孔乙已悲剧的深层原因。

第一课时

一、检查预习

1、注音:

咸亨 砚 羼水 打折腿 荤 蘸 和和 阔绰

2、解词:

不屑置辩:不值得辩白。

颓唐不安:情绪低落,精神萎靡。

二、题解

这是继《狂人日记》后写的一篇文言文小说,又是一篇反封建制度和封建科举制的战斗故事发生在清朝末年,清政府仍然推行八股取士的愚民政策,许多知识分子一生死背《四书》《五经》,爬上去的作威作福,爬不上去的穷困潦倒。文中的孔乙已从实质上说不是坏人,他深受封建教育和科举制度的毒害,封建思想侵蚀了他的灵魂,使他形成自命清高,好喝懒做,迂腐无能的性格,但还有善良的一面,他的说话和行动中还有几分朴实和憨厚。

鲁迅写此文的目的是为了配合“五四运动”掀起的反封建教育的新文化运动,教育人民认识封建教育和封建科举制的罪恶,从而激励人民批判封建的思想文化,彻底推翻黑暗的封建制度,当然,鲁迅对孔乙已错误的思想和麻木不仁的性格是采取批判态度的,但对他的凄惨命运则表示同情。

三、全文结构

1、听录音(默读)。

2、第一局部:(1-3)介绍孔乙已活动的社会环境。

第二局部:(4-13)孔乙已的凄惨遭遇。

第一层(4-9):开端,发展:孔的经历、言行、性格和社会地位。

第二层(10-11):高潮:孔的倒霉遭遇。

第三层(12-13):结局:孔的凄惨结局。

四、分析课文第一局部

1、朗读第一节:

⑪ 故事发生的地点,时间。

鲁镇的酒店-咸亨酒店,二十多年前的事(1918前20多年即十九世纪末)

⑫ 酒店的顾客可分为哪两种类型,各有什么特点?

鲜明的阶级对比:

身上的衣服:短衣――长衫

喝酒的地点:柜外――房里

喝酒的方式:站喝――坐喝

这些对立的语言说明了什么?

形象而深刻地反映了当时贫富的悬殊,阶级的对立。

⑬ 作者通过酒店顾客描写对立的阶级关系,有些词语用得非常精确,请举例:

(课本)如“踱”煞有介事,架子十足的丑态,趾高气扬,悠闲自得的神情。

“只有„„才„„”划出了界线。

2、朗读第2节:

考虑:掌柜是怎样的一个人?

(通过对长衫主顾,短衣主顾和小伙计的态度不同,说明他是个怎样的人?)

虚伪,势利,冷酷,媚富欺贫,唯利是图

3、朗读第3节:

小伙计所管的职务和所处的环境使人有什么感觉?

单调无聊──学徒生活的概括,也是当时实际的缩影。

暗示孔乙已是这种生活的唯一笑料。

五、作业

1、抄词。

2、辨字组词:

辩 待 舀

3、给多音字注音:

好吃懒做 友好

间或 时间

骨折 打折了腿 折腾

第二课时

一、孔是个怎样的人(主要通过外貌、动作、语言描写)

1、仔细阅读第4节。

2、结合练习一:

初步揭示出他自欺欺人、自命清高、迂腐穷酸的特点。

3、第五节:

替人抄书连纸笔“一齐失踪”----可见他做事不踏实,好喝懒做。

4、6~8节:

教小伙计写字,分茴香豆──可见善良的一面。

5、小结:

作者通过外貌,动作,语言等方面的描写,鲜明地表示人物的性格特征:

⑪ 孔是站着喝酒的而穿长衫的唯一的人(整体概括-预示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http://Www.Lspjy.cOm原文地址http:///showtopic-49557-2.aspx悲剧的必定性)

肖像描写:“夹些伤痕”“乱蓬蓬”活画出一个空困不堪,不得志,常挨打的老书生形象。

服饰:“破长衫”(懒惰而死要面子。)

⑫ 个性化的语言-揭示孔自命清高、自欺欺人、迂腐不堪的性格。

⑬ 动作、神态的描写-善良的心地。

所以,孔是一个这样的人:自命清高,自欺欺人,迂腐穷酸,好喝懒做,善良热心。

二、那么造成他这样的性格特点,以和他的悲剧的社会原因

总的来说是封建制度的腐朽和黑暗。

具体:

1、科举制度诱使读书人追求功名利禄,死读经书。

2、封建文化的糟粕毒害了读书人的灵魂,使他们摒弃劳动。

3、封建等级制度的侵蚀,使民众麻木不仁,分不清压迫者和受压迫者,反而把讪笑更为倒霉的孔作为乐趣。

4、以丁举人为代表的封建统治者横行霸道,极端残暴地摧残孔,把他推上死路。

三、作业

1、练习

一、二(作业部)

2、考虑练习三。

下载链接:小学语文全套试题 小学数学全套试题 小学语文全套课件 小学数学全套课件

TOP

发送短消息

UID1 精华250 来自安徽 最后登录2011-01-11 25273968 查看公共资料 搜索帖子 admin

admin

组别管理员 帖子101753 积分103532 性别男 注册时间 2006-10-19 admin 2010-04-01 22:15 |只看楼主 12# 字体大小: t T 第三课时

一、朗读第10节

1、掌柜忽然说“孔还欠„„”这样写的作用是什么?

偶尔想起-没有他他人也便这么过(照应)

引起下文-他打折了腿。

2、为什么会打折了腿?

掌柜与顾客的对话(侧面描写),也暗示人们对孔的冷漠态度。

打的过程,揭示出丁举人的阴险狠毒(写服辩)-具体说明科举制造成的两种命运,丁举人爬上去可以行凶作恶,孔没有爬上去只得任人欺压。

可见,孔在封建制度和科举制的毒害下,不只精神成了残废,身体也残废了,这就有力地说明了孔的悲剧是封建教育和科举制度造成的。

二、11节

1、外貌对比。

2、说明了什么?

外貌与动作第一次到酒店中秋后到酒店说明了什么?

脸青白脸色,皱纹间时夹些伤痕脸上黑而且瘦,已经不成样子生活更加贫困,精神更颓唐。

衣着长衫又脏又破,似乎多年没有补,也没有洗穿一件破夹袄。

喝酒的动作站着喝盘着两腿,下面垫一个蒲包,用草绳在肩上挂着,坐着喝肉体成了残废,处于死亡的边缘,成了科举制度的牺牲品。

三、第12、13节

1、四个“到”具体写出了孔已渐渐被人遗忘,再次点出“没有他他人也便这么过”

2、“大约”“的确”-外表是矛盾的,说“大约”因为这些年来从没有人确切地讲过孔死的消息(推测),“的确”从孔的社会处境和倒霉遭遇看,他的死是必定的,又因为他在社会上毫无地位,根本不受人的重视,他即使死了也是默默的,无人关心的,小伙计确信其死,但又没听到可靠的消息,所以这样说。

四、中心

小说通过描写孔乙已凄惨的一生,控诉封建社会科举制度的罪恶,揭露社会对苦人的凉薄。

五、小结

1、课文几次写“笑“(练三)|以笑写悲,一方面是凄惨的遭遇和伤痛,另一方面是无聊的逗笑和取乐,让人们从笑声中体会到人情冷暖。

小伙计的笑是解脱的笑。

掌柜的笑是没有人性的自私而卑鄙的笑。

短衣帮的笑是麻木不仁的笑。

小小朋友的笑是天真无邪的笑。

因为世态炎凉,封建文化教育的罪恶,封建社会制度的黑暗,冷酷,所以孔的悲剧不是个人的,而是社会的悲剧。

2、人物的描写手法:

除外貌,动作,语言外,还有侧面描写(10)正面描写(11)对比描写(小伙计与孔乙已,孔的前后外貌对比)

六、作业

第三篇:《孔乙己》教案

教学设想《孔乙己》这篇小说虽然只有三千字左右,但它思想意义深刻,语言含蓄而意味丰富,值得教学的地方比较多,要想讲深讲重是困难的,而且也没有必要。教读课文,应该是以教材为例,传授必要的学科知识,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基于这样的考虑,在教学中应始终将小说视为一个整体,抓住主要问题以勾联起有关内容。教学中拟以孔乙己的性格特点、孔乙己遭遇悲惨的原因、孔乙己形象的社会意义、小说的结构和语言特色等作为重点内容。

课时安排

3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和步骤

一、导入 新课

我们在初中阶段已经学过鲁迅的哪些小说?(学生回答)在鲁迅先生写的33篇小说中,巴金先生曾赞叹说:《孔乙己》写得多么好啊!”日本有一位作家也说,孔乙已是一个最完美的艺术典型。孔乙己到底是怎样的一个艺术形象?鲁迅先生又是怎样塑造这个形象的?下面让我们一起囱?罢馄?∷怠?

二、解题

本文写于1918年冬天,发表于1919年4月的《新青年》,后来收入短篇小说集《呐喊》。在当时的文化教育领域,虽然在1906就废止了封建科举制度,但封建复古逆流仍然很猖獗。封建教育仍然是社会教育的核心内容。鲁迅先生针对现状,写了二十多年前的社会现实,启发人们将其与当时现状进行对照,懂得批判与取舍。

三、放课文朗读录音

要求:1.找出生字新词。

2.试从课文中找出反映以下内容的话。

①孔乙己的特殊身份。

②孔乙己对人们的作用。

③孔乙己的结局。

四、品味小说中几句意味深长的话。

1.反映孔乙己特殊身份的句子:

“孔乙已是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惟一的人。”

明确:“站着喝酒”表明孔乙己生活贫困,经济地位和社会地位都和短衣帮一样;“穿长衫”表明他不愿与“短衣帮”为伍,硬摆读书人的架子;“惟一的”点出了孔乙己的特殊性,他与上层人、下层人都有距离。

2.反映孔乙己对人们作用的一句话:

“孔乙已是这样的使人快活,可是没有他,别人也便这么过。”

明确:孔乙己的存在只是为无聊的人们提供一个取笑的对象。说明孔乙己地位低下,境遇凄凉。

3.反映孔乙己结局的一句话:

“我到现在终于没有见——大约孔乙己的确死了。”

明确:“大约”表示是“我”的猜测,但孔乙己当时已无力维生,加上二十多年也没有见到,在那样冷酷无情的社会里,孔乙己肯定是活不下去的,所以用的确表示“我”猜测的结论。

五、分析孔乙已的性格特征

1.引导学生讨论,分析如下语句。

△孔乙已是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惟一的人。

△孔乙己穿的虽然是长衫,可是又脏又破,似乎十多年没有补,也没有洗。

△他对人说话,总是满口之乎者也,教人半懂不懂的。

△孔乙己睁大眼睛说:“你怎么这样凭空污人清白……”

△孔乙己便涨红了脸,额上的青筋条条绽出,争辩道:“窃书不能算偷……窃书!……读书人的事,能算偷么?”

△他便给他们茴香豆吃,一人一颗。

2.指名学生归纳孔乙己的性格特征。

明确:科举失败又以读书人自居,生活贫困爱面子又常受人嘲笑,迂腐可笑却又不失善良本性,是一个既可悲又可笑的没落的读书人。

六、布置作业

思考:1.小说的前三个小节并没有写到孔乙己,它们在小说中有什么作用?

2.孔乙己的形象有什么社会意义?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和步骤

一、简单回顾上课时内容,导入 新课

二、提示与思考

1.小说的前三个小节有什么作用?

2.酒客、掌柜、伙计等人是怎样对待孔乙己的?

3.孔乙己的读书经历说明了什么?

4.丁举人是通过科举爬到上层的读书人,他是怎样对待孔乙己的?

三、交流、讨论后明确

1.小说前三个小节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时间和人物活动的社会环境。

由时间推算,我们可知当时封建科举制度还未废除。由以两种不同方式喝酒的顾客可以看出当时贫富独立和阶级对立的状况。“我”职务的变动可以看出当时人际间的世态炎凉。

2.孔乙己不能与长衫酒客为伍,短衣帮酒客虽然也处在社会最底层,但他们仍肆意讥笑孔乙己。惟利是图的掌柜以取笑孔乙己为乐,就连一个12岁的小伙计都鄙视孔乙己。这些,都充分说明在封建科举制度的毒害下,人们对科举不幸失败者的冷酷。

3.孔乙己读了一辈子书,却连“半个秀才也没捞到”,既不能进学,又没有学会营生,反而养成了好喝懒做的恶习,说明了封建教育对读书人的毒害。

4.丁举人对同是读书人的孔乙己毫无怜悯和同情,在孔乙己写了“服辩”之后仍将他“打了半夜”,“再打折了腿”,不仅揭露了丁举人的凶残冷酷,也尖锐地揭露了封建科举制度的本质和罪恶:培养残酷的统治者。

四、学生讨论归纳造成孔乙己悲惨遭遇的原因

学生讨论后明确:

1.社会原因。

(1)封建科举制度的毒害。

(2)封建等级制度和封建思想侵蚀下,民众的麻木不仁。

(3)以丁举人为代表的封建统治者的残酷摧残。

2.自身原因。

热衷科举、好喝懒做、麻木不仁、至死不悟。

五、理解小说主题

组织学生集体讨论,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让学生结合自己对本文的认识进行思考分析。

六、布置作业

思考课后练习题

三、四。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和步骤

一、理清小说的结构

1.指名回顾小说情节的四个组成部分:

开端、发展、高潮、结局。

2.按照小说情节的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划分课文结构。

开端(1—3段):介绍咸亨酒店,交代环境。

发展(4—9段):孔乙己的经历和性格。

高潮(10—11段):孔乙己被打折腿的悲惨遭遇。

结局(12—13段):孔乙己的悲惨结局。

二、理清小说的线索

明确:小说以“我”(小伙计)的所见所闻作为线索,选取了孔乙己一生中几个分散的,然而又是典型的生活片段构成小说情节。

讨论分析:使故事显得真实亲切,使情节集中,增加故事的悲凉,表现作者对孔乙己的同情。

三、体会“以笑写悲”的巧妙构思

提示与思考:小说中多次写到旁人的说笑、哄笑,有什么作用?

讨论明确:

酒店中的人们也深受封建思想的毒害,他们麻木不仁、自私冷漠,他们意识不到自己与孔乙己一样同样受着统治阶级的奴役,所以他们对孔乙己这样一个科举的不幸失败者不但没有同情和帮助,相反只有无情的嘲弄,以求得他们劳累而苦闷的劳动生涯中片刻的快乐。这种麻木的笑使孔乙己的悲剧更添悲凉之感。它表明,孔乙己的悲剧不是个人的悲剧,而是社会的悲剧。这样,就更加’深了小说反封建的意义。

四、品味小说的语言特色

引导学生揣摩以下加点词的意味:

1.便排出九文大钱。

2.他从破口袋里摸出四文大钱。

3.坐着用这手慢慢走去了。

4.大约孔乙己的确死了。

五、布置作业

小说的结尾并没有明确交代孔乙己的死去,你认为孔乙己死了没有?请展开想像,写一篇短文来明确交代,300字左右。

第四篇:孔乙己教案

《孔乙己》教学设计

——语文示范课教案

教学目标

1、认识封建科举制度的罪恶,教育学生珍惜现在的学习生活;

2、在具体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描写中,去分析人物的性格特征,从而揭示孔乙己悲剧生活的社会根源。

教学重点和难点:把握主题 教学时数:四教时 教学过程

一、导语:

二、时代背景介绍

本文写于1918年冬天,发表于1919年4月的《新青年》杂志,后来收入短篇小说集《呐喊》。

在当时的文化教育领域,虽然在1906年就废止了封建科举制度,但封建复古逆流仍然很猖獗。封建教育仍然是社会教育的核心内容。鲁迅先生针对现状,写了二十多年前的社会现实,启发人们将其与当时现状进行对照,懂得批判与取舍。

三、作者介绍:

鲁迅是一位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从文学创作方面讲,鲁迅前期创作成熟和影响最大的是小说,而他后期则主要从事杂文创作。小说集:《呐喊》《彷徨》,《狂人日记》是新中国第一篇白话 1 文小说,他写的第二部就是《孔乙己》。散文集:《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杂文集:《》诗集:《野草》

四、读课文

1、检查预习,正字注音

阔绰(chuî)阔气。绰:宽绰,如绰绰有余 羼(chàn)混和,掺杂

绽出(zhàn)突露出来。比较“绽”“淀”字 间或(jiàn)偶然,有时候。注音“中间”读jian 拭(shì)擦、蘸(zhàn)打折(shé)打断 附和(hè)(言语动作)追随别人(多含贬义)。比较:和平he 不屑置辩(xiè):认为不值得争辩 颓唐(tuí)精神萎靡,不振作 戕害(qiāng)伤害。戕:杀害。

2、听录音,要求用一句话概括全文内容。

通过“我”——咸亨酒店小伙计的口述,记叙了清末下层知识分子孔乙己一生的不幸遭遇和悲惨结局。

五、理清小说结构

1、指名回顾小说情节的四个组成部分。 (开端、发展、高潮、结局)

2、按照小说情节的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划分课文结构。 开端(1~3段):介绍咸亨酒店,交代环境。 发展(4~9段):孔乙己的经历和性格。

2 高潮(10~11):孔乙己被打折腿的悲惨遭遇。 结局(12~13):孔乙己的悲惨结局。

3、小说直接写孔乙己的情节有哪些?

——酒店里的人取笑孔乙己偷东西。(第4段) 酒店里的人取笑孔乙己未进学。(第6段) 孔乙己教小伙计写字。(第7段) 孔乙己给孩子们吃茴香豆。(第8段) 孔乙己用手走到酒店喝酒。(第10段)

------这篇小说的情节与小说的一般情节结构是否一致? ——不同。若干片段,相互独立,不能构成因果相关的情节链。 -------五个不相干的情节怎样连成一个整体?

——安排一个线索人物“我”作为“见证人”,用第一人称来讲述故事,把五个片段连成一个严密的整体。

--------话题4:侧面写孔乙己又写了哪些内容?

——插叙“读过书”的经历(第5段),笔触由现实伸向历史; 间接写被丁举人打折腿的遭遇(第10段),笔触由酒店伸向店外。

六、分析小说的主要人物----孔乙己。

孔乙己是一个“ 、 、 、 、 、 、 ”的人。

1、(

1、分小组比赛;

2、要求学生从课文中遭到相应得文句,并概括人物的性格特点。填得越多越好。)

2、一句话人物短评:“议仪孔乙己这个人”

可以从身份、外貌;习惯、性格、命运;人物塑造等三个层面进行分析。每个小组合作写一篇。

3、指导学生初步掌握分析人物性格的基本方法:

作品通过外貌、动作、语言等方面的描写,鲜明的表现了人物的性格特点。

(1)通过“孔乙己是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唯一的人”这一外形的整体描写,简练的揭示出人物的特殊身份和社会经济地位,预示了悲剧的必然性。

(2)通过肖像描写揭示主人公的不幸遭遇:身材很高大的孔乙己,“青白脸色,皱纹间时常夹些伤痕;一部乱蓬蓬的花白的胡子”。活画出一个穷困潦倒、时常遭受欺凌的老年书生的 形象。

(3)通过服饰描写揭示主人公的性格特点:“穿的虽然是长衫,可是又脏又破,似乎十多年没有补,也没有洗”。这说明孔乙己是一个不肯脱下长衫、唯恐失去读书人身份的穷困潦倒的知识分子,他又穷又懒,又很爱面子。通过这件破脏的长衫,就把孔乙己的社会经济地位、生活状况、思想性格十分深刻的揭示了出来。

(4)通过个性化的语言表现人物的性格特征。孔乙己满口“之乎者也”,表明他受封建教育毒害之深,他性格的迂腐可笑。别人责问、奚落他时,也常用四书、五经中的话来替自己辩解,连对孩子也说“多乎哉?不多也。”这类话。他把偷书说成“窃书不能算偷”。这些性格化的语言生动的表现了人物的个性。

4 (5)通过对人物动作、神态的描写揭示主人公的思想性格。像孔乙己在酒店受顾客取笑戏弄时神态、动作的变化,表现了他读书、应考、追求功名的思想;写教“我”识字和给孩子吃茵香豆时的动作、神态,刻画了他善良的品性。

最后,写孔乙己被打断了腿,“脸上黑而且瘦,已经不成样子;穿一件破夹袄,盘着两腿”。令人惨不忍睹。封建教育和科举制度,不仅毒害了他的灵魂,而且摧残了他的肉体。然而,他仍麻木不仁,至死也未醒悟。这是他最可悲的性格。

4、重点指导: 列表:孔乙己前面几次和打断腿后 比较:最后一次出场在肖像、语言、神态、动作方面的变化 七.小说的三要素----人物、情节、环境

1、短”和“长”,“外”和“里”,“站”和“坐”等对立词语反映了什么?

明确:反映了等级森严,贫富悬殊,阶级对立。(补充板书:鲜明的阶级对立。)

补充说明:“踱”写出了长衫主顾趾高气扬、悠闲自得的神情;“要酒要菜,慢慢坐喝”写出他们有钱有势还有闲。

2、1-3自然段 交待了社会环境

3、问:文章开头为什么要交代酒店情况?为什么要把故事放在酒店之中?

5 ——为下文作铺垫。将整个社会浓缩到一个小酒店,在酒店的环境中描写人物;又通过酒店去透视社会,通过典型人物去表现主题,使整个故事更凝聚集中。

八、体会“以笑写悲”的巧妙构思

问一:)《孔乙己》是一幕悲剧,然而全文没有一个“悲”字出现,贯穿全文的一个字是什么?作者这样安排线索用意何在?

小结:小说以“我”为见证人,以“笑”为线索,孔乙己在笑声中出场,在笑声中活动,在笑声中走向死亡。这样让悲剧在喜剧的气氛中进行,以“喜”衬“悲”,增强了小说的悲剧效果。

问二:小说中多次写到旁人的说笑、哄笑,有什么作用? 讨论明确:小说在笑声中引出孔乙己,最后他又在笑声中走向死亡。“笑声”贯穿全篇。这阵阵哄笑声跟孔乙己的不幸遭遇形成了强烈的对照,它深刻的揭露了封建社会的黑暗和冷酷,同时,也批判了群众的麻木、昏沉。

九、重点词语分析:作品语言精练、深刻、生动传神。 (1)“只有穿长衫的,才踱进店面隔壁的房里”,这文中的一个“踱”字,活现出阔绰的长衫主顾的身份地位和养尊处优、悠闲自得的神态。

(2)“排出九文大钱”,这个“排”字,生动地表现了穷困的孔乙己数钱时缓慢的动作姿 态和显示他在酒店的特殊身份的心情,同时,也表现了他从不拖欠酒钱的好品格。后文“摸出四文”中的“摸” 6 字,则形象的表明孔乙己境况的悲惨,由“排”到“摸”写出孔乙己命运的重大变化。

(3)“孔乙己便涨红了脸,额上的青筋条条绽出,争辩道,„„”这段话生动传神地描绘出想做清白的人又做不成,遭受众人一次比一次尖刻的取笑,处境十分难堪的孔乙己,深感气恼和羞耻,想再作一次争辩又有些慌乱心虚时的神态。

(4)“孔乙己着了慌,伸开五指将碟子罩住”。这里的一个“慌”一个“罩”,传神地写出了孔乙己生怕孩子再向他要所剩无几的茴香豆时的慌张情态和动作,形象逼真地表现了这个善良、贫寒、迂腐的老年读书人的性格。

石门县易家渡镇中心学校

周春生

第五篇:《孔乙己》教案

语文备课大师 xiexingcun.com

《孔乙己》教案

设计思想

本文虽篇幅不长,但思想意义深刻,语言含蓄而意味丰富。在刻画人物形象上,运用外貌、语言、动作等描写揭示人物性格特点的手法,对学生鉴赏文学作品及写作能力均有裨益。而作品深刻的社会意义和批判意味,则应在学生充分收集资料的基础上,探究研讨,教师应适应点拔、讲述。同时,本文内容丰富,没有必要面面俱到,教学中要敢于取舍,以突出重点。

实施方案 教学目标

1.学习文章用“精练、深刻、含蓄”的语言抓住人物特征来刻画人物形象的写法。 2.探讨人物形象所提示的社会意义,认识封建社会的世态,激发学生对弱者的同情心; 3.了解环境描写的作用。 教学重点

1.学习文章抓住人物特征,通过外貌、语言、动作的描写刻画人物形象,进而提示作品主题的手法;

2.学习小说语言的精练、深刻、含蓄。 教学难点

分析孔乙己这一形象所蕴含的深刻的社会意义。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方法和手段

以问题引导学生探究研讨,教师适当讲述。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1.分析文章中咸亨酒店这一典型环境的作用; 2.熟悉课文,理清情节,初步感知孔乙己。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语文备课大师 xiexingcun.com 语文备课大师 xiexingcun.com 生活中,“笑”是个颇能唤起人温馨感觉的词。孩子的笑天真无邪,老人的笑从容坦荡;同学的笑意味着友善,老师的笑流露出鼓励,而父母的笑更多包含了怜爱。笑,能融化坚冰;笑,能使心灵贴得更近。可是,我们也知道,笑并不都代表着善意,笑有时也如寒冬的狂风,伤人的利箭。今天,我们就来看鲁迅先生是如何在笑声中表现苦人儿——孔乙己的悲剧命运的。

二、学生交流 1.检查预习 (1)读准下列字音:

阔绰(chuò) 羼水(chàn) 不屑置辩(xiè) 附和(hè) ....拭(shì) 蘸(zhàn) 打折(shé) 门槛(kǎn) ....(2)理解下列词义:

不屑置辩 颓唐 间或 2.交流资料:写作背景

本文写于1918年冬,发表于1919年4月的《新青年》,后收入《呐喊》。是鲁迅先生继《狂人日记》之后的第二篇白话小说。在当时的文化教育领域,虽然1906年就废止了封建科举制度,但封建复古逆流仍很猖獗,封建教育仍是社会教育的核心内容。为了使青年一代不再受封建教育的毒害,鲁迅先生写下了一系列小说和杂文,对封建制度和封建科举进行了猛烈抨击。

三、速读课文,整体感知: 明确小说三要素 人物:孔乙己

环境:清末鲁镇咸亨酒店(社会环境) 情节:开端、发展(4~9段) 高潮: (10~11段) 结局: (12~13段)

按情节发展复述课文,要求条理清楚,突出主人公的不幸遭遇。

四、了解环境,初识人物

1.思考:孔乙己的故事发生在一个什么样的环境里?

(默读1-3段,划出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及关于酒客的描写)

时间:“这是二十多年前的事”。小说创作于1918年,由此可知,故事应发生在十九世

语文备课大师 xiexingcun.com 语文备课大师 xiexingcun.com 纪末的清朝末年,科举仍是读书人的至上追求。

地点:咸亨酒店

2.思考:这个环境有何特征,人与人的关系如何?

(1)酒客的不同特征:“长衫”和“短衣”、“房里”和“柜外”、“坐吃”和“站喝”。贫富悬殊,对比鲜明

(2)“掌拒是一副凶脸孔,主顾也没有好声气” 冷漠 (3)“掌柜说样子太傻,怕侍候不了长衫主顾” 势利

3.思考:作者为何用这么多篇幅写孔乙己所处的社会环境

咸亨酒店正是当时黑暗的旧社会缩影,这正是孔乙己生活的环境,等级的分明,人心的势利冷漠,提示了孔乙己悲剧的必然性。

4.初识孔乙己

在这等级分明、势利冷漠的环境中,“笑”字引出了孔乙己,孔乙己有什么可笑之处呢?他与众酒客的不同在什么地方呢?

指名朗读第4段。

要求:①找出文中形象地概括了主人公特殊身份的一句话。 ②这句话提示了孔乙己怎样的社会地位。

明确:“孔乙己是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惟一的人”一句形象地提示了主人公的社会地位。“站着喝酒”表明孔乙己生活贫困,经济地位和社会地位都和“短衣帮”一样。“穿长衫”则含蓄地说明他硬摆读书人的架子,思想上羡慕上层阶级,轻视劳动人民,不愿与“短衣帮”为伍。他喝酒的方式和衣着的矛盾,“站着喝酒而穿长衫”成了他特殊社会地位的最鲜明的标志。“惟一的”则说明他和酒店的上层和下层都有距离,身份很特殊。

五、小结

鲁迅先生通过对咸亨酒店格局和酒客的描写。为孔乙己的不幸遭遇作了铺垫。

六、布置作业

继续阅读课文,体会孔乙己的形象。

第二课时

语文备课大师 xiexingcun.com 语文备课大师 xiexingcun.com 教学要点

1.掌握刻画人物的描写方法,深入把握人物形象 2.认识小说主题的深刻

一、品析人物

速读课文4~11段,划出文中关于孔乙己的描写。 小组讨论思考下列问题:

1.课文选取了孔乙己在酒店的哪几个生活片段展开情节。

2.作者塑造人物时,主要运用了哪些描写方法;从描写中,反映出孔乙己怎样的性格特征。

3.孔乙己最后一次到店和第一次有什么变化。 交流讨论成果,教师适机归纳引导。 明确:1.四个片段: (1)酒客揭短

(2)酒客讥笑孔乙己没有进学 (3)孔乙己教小伙计识字 (4)孔乙己分茴香豆给孩子

2.小说在塑造孔乙己的形象时。从表现人物的手法上看运用了外貌、语言、动作、神态描写等;从表现人物所采用的角度上看有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

例:

“排出九文大钱” 动作描写

——一个“排”字,写出了孔乙己内心的几分炫耀,也显示出他的诚实而又迂腐的性格。 “窃书不能算偷,„„读书人的事能算偷吗?” 语言描写 ——强词夺理,反映了他自明清高,自欺欺人的性格。 “之乎者也”、“多乎哉,不多也”。 语言描写

——反映他受封建教育毒害之深,表现了他迂腐不堪的性格。 长衫“又脏又破,似乎十多年没有补也没有洗”。 外貌描写 ——既说明了他穷,又说明他很懒,同时揭示了他热衷功名的内心世界。

当人们说道:“你怎么连办个秀才也捞不到”时,他“立刻显出颓唐不安的模样,脸上笼上了一层灰色”。 神态描写

语文备课大师 xiexingcun.com 语文备课大师 xiexingcun.com ——表情变化深刻地揭示了孔乙己的内心世界;孔乙己梦寐以求的是读书做官,却一生未能“进学”,这也是他最大的痛苦和羞辱。

3.泛读11段,学生勾画。

二、探讨原因

抓住关键语句,小组讨论交流。 1.作品中孔乙己的最终命运如何? 2.谁应该对孔乙己的悲剧负责?

明确:1.“大约孔乙己的确是死了”,因为“我”再也未见孔乙己,也没有得到一点关于他的确实消息,所以用“大约”来表示猜测。但根据孔乙己最后一次离开酒店的悲惨情况,孔乙己的死又是无疑的,所以在“大约”之后用“的确”来表示“我”猜测的结论。 2.自身原因:孔乙己深受封建科举教育的毒害,他热衷科举,一心向上爬,自命不凡,孤芳自赏;他轻视劳动,好吃懒做,麻木不仁,至死也未能醒悟。

社会原因:

掌柜、“短衣帮”:“孔乙己,你脸上又添新伤疤了!”“你怎的连半个秀才也捞不到呢?”“店内外充满了快活的空气”“孔乙己是这样„„别人也便这么过”“孔乙己还欠十九个钱呢?” “他的眼色,很像恳求掌柜„„几个人,便和掌柜都笑了。”

(民众的麻木、冷漠与孔乙己的不幸形成强烈的对比,深刻揭露了社会的黑暗与冷酷。) 丁举人:“先写伏辩,后是打,打了大半夜,再打折了腿”“他脸上黑而且瘦„„用草绳在肩上挂住”

(侧面表现了丁举人的凶狠毒辣,一个沿着科举阶梯爬上去的丁举人任意毒打一个爬不上去的孔乙己,事实本身就深刻地揭露了科举制度的罪恶。)

三、理解作品主题:

激发学生思维,充分发表见解,须言之成理,言之有据。

参考:小说通过对孔乙己悲惨一生的描写,反映了封建文化和封建教育对下层知识分子的严重毒害,有力的控诉了科举制度的罪恶;也真实地表现了当时一般群众的冷漠麻木、思想昏沉的精神状态,使读者从一个侧面认识封建社会的腐朽与黑暗。

四、拓展阅读

课后阅读吴敬梓《范进中举》一文,加深对封建制度及封建科举制度毒害的认识。

五、布置作业

语文备课大师 xiexingcun.com 语文备课大师 xiexingcun.com 模仿文中刻画人物的手法,写一个你印象深刻,性格鲜明的人物的活动片断。

语文备课大师 xiexingcun.com

上一篇:罗非鱼链球菌病范文下一篇:孔子世家导学案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