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三学年论文范文

2022-05-11

想必大家在写论文的时候都会遇到烦恼,小编特意整理了一些《大三学年论文范文(精选3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在推进我国教育现代化的进程中,全国各地的课堂教学改革可谓风起云涌,各种教学模式应运而生。时代呼唤基础教育教学的深层变革。“追求个体化教育,实现个性化教育最大化”,是培养当今时代所需的大批创新人才的重要途径,也是基础教育为适应新型经济社会发展所做出的必然回应。

第一篇:大三学年论文范文

2015学年下期教育教学工作思路

为了落实凤庆县教育局2015学年工作要点的通知要求,勐佑镇2015年末工作安排要求,为切实做好2015学年下学期学校的重点工作,坚持“素质教育为本、文化建设为根、提升质量为重、造福乡梓为荣”的办学理念和“文化立校,质量兴校”的办学方略,在总结2015学年上期工作的基础上,结合学校实际情况,对2015学年下学期的重点工作做出如下构思:

2015学年下学期,勐佑镇勐佑中心学校将在上级教育主管部門正确领导下,在镇党委政府的直接关心和帮助下,团结带领全校教职工努力奋斗,因地制宜,再次开创我中心学校教育教学工作新局面。秉承“带出一支师德高尚,勤教廉洁,业务精良,善学乐教--团结奋进的教育团队;带出一批理想远大,文明礼貌,发展个性,善学乐问--勇于创新的建设人才;建设一所布局合理,实施齐全,环境优美,文化浓厚--环境育人的学习乐园。创办人民群众满意教育,实现学校内涵发展”为奋斗目标,深入贯彻“办学特色年”的工作要求,继续深化“内强素质,外树形象”,继续推进“规范管理促质量,和衷共济谋发展”办学进程,以狠抓养成教育、倡导自主管理、实施素质教育、强化教师队伍管理、努力构建和谐校园为工作重点,夯实常规教育和常规管理,学校各项工作健康、快速发展,做出具有地方特色文化的教育教学工作。

一、围 绕一个核心,办好人民满意教育 “素质教育为本、文化建设为根、提升质量为重、造福乡梓为荣。”是我中心学校的办学理念,也是各项工作开展的基础。学校以落实办学理念为抓手,有效构建精神文化、实施制度文化、落实道德教育、打造高效课堂、培养教师队伍,促进学生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提升学校声誉,赢得社会赞誉。 二、实施两个保障,促进学校快速稳定发展 1、发挥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实施组织保障 在中心学校党支部的正确领导下,党支部将进一步严格组织生活规范,创新工作方式,提高执行力。关注民生、倾听民意,开展“党员帮扶活动”,形成长效机制。严格党员管理,开展多种形式党员活动 ,认真学习党的十八大及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以实际行动践行“为民、务实、清廉”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主旨,践行“三严”“三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强党性,创先争优,发挥党员模范带头作用。 2、坚持依法治校,实施制度保障 本学期,中心学校将不断完善各项规章制度,明确岗位职责。坚持民主集中制,坚持集体讨论,严格执行“三重一大”制度。讨论、修订完善中心学校各项规章制度及方案,使工作过程公开、透明,执行情况良好。

三、三种渠道密切家校联系,提升社会满意度

密切家校联系,学校将通过搭建家访、电访、网络、微信平台,不断完善“校长信箱”意见征求,“家长开放日”活动三种渠道,让家长充分了解学校办学理念,感受学校变化,增进家校教育理解,形成共同促进学校的和谐发展的良好氛围。

四、构建四大管理网络,打造四型校园 1、构建综治管理网络,打造“平安”校园。积极构建综治管理网络,以“四线一面”工作方式努力打造“平安”校园。成立综治管理领导小组,下设四条安全管理线:一是“安全教育管理”;二是“教学安全管理”;三是“校舍物质安全管理”;四是“安全应急管理”;要求四线人员全部签订安全责任状,并责任到人,奖惩到人。

2、构建廉能管理网络,打造“廉洁”校园。以落实开展风险岗位廉能管理工作为契机,成立廉能管理领导小组。深入开展中心学校“廉政文化进校园”、“风险岗位廉能管理”、“干部作风整治”活动。形成校领导、行政、教研组、教学组(完小)、班主任为网络的廉能工作体系和监督机制。 3、构建德育管理网络,打造“尚德、文明”校园。中心校德育工作将继续围绕“尚德、文明”为主题,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从X开始——文明做事,做一个有道德的人”、“校园文化艺术节”、 “心理健康运动会”、 “优秀影片进校园”“我给母校献一本书、献一棵花”活动等等。

4、构建资源管理网络,打造“美丽、节约型”校园。为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和有效率,学校成立资源管理领导小组,以打造“美丽、节约型”校园为目标构建校园资源管理网络。对学校的所有资源进行统筹管理。完善制度,专人专责,精细化管理,推进了学校资源建设。 五、抓好五支队伍建设,增强五种能力 1、抓好班子队伍建设,增强了管理能力。2、抓好干部队伍建设,提高工作能力。“三心三实”的工作作风:“三心”指对待本职工作肯用心;对待家长、教师要热心;对待来访者的询问要有耐心。“三实”指要求工作人员讲实话、办实事、出实效。3、抓好教师队伍建设,增强了教学科研能力。4、抓好后勤队伍建设,增强服务保障能力。5、加强学生养成教育,增强学生实践能力。 六、做实六项工作,提升教育教学质量

1、建设一所所布局合理,实施齐全,环境优美,文化浓厚--环境育人的学习乐园,为各校改善了办学条件,争取项目资金添置各学校的体卫艺器材,为师生学习和生活提供良好条件,为提高教学质量打下坚实基础。2、丰富校园文化,提高素质教育水平。3、强化后勤管理,提高后勤服务水平。建立学习激励机制。重视各完小教学班的教学工作。

4、完善制度,提高教师福利,激发教职工工作激情。(1)完善激励机制,体现多劳多得。(2)搞活人事制度,做到“任人唯贤”。

七、七个加强,开创工作工作新局面

1、加强师德师教育,增强大局意识、服务意识。

2、不断完善学校各项管理制度,注重过程与结果共同管理,绩效工资发放以成绩为主要依据,充分发挥教师潜力,调动教师积极性和创造性,增强竞争意识和服务意识。

3、加大对六年级毕业班教育教学研究,把主动权真正还给,使其有时间和空间辅导学生和安排教学。

4、加强教师队伍建设,重点放在业务知识培训上,特别是语文、数学、科学知识。

5、抓严教研工作,组建一支业务精、能力强,勇于开拓创新的教研队伍,经常深入课堂,了解教师状况,指导教师教法,与一线教师一起成长。

6、继续加强考试研究,收集考试的资料和信息,充分了解考试方向,让学生能学好,也能考好。

7、依靠各级党委政府、上级教育主管部门多方筹措资金,切实改善办学条件,增加教育教学设施设备,加快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为师生创造良好的教与学的环境,从而提高全乡的教育教学质量。

作者:李忠林

第二篇:“大三六”个性化教学体系的实践与思考

在推进我国教育现代化的进程中,全国各地的课堂教学改革可谓风起云涌,各种教学模式应运而生。时代呼唤基础教育教学的深层变革。“追求个体化教育,实现个性化教育最大化”,是培养当今时代所需的大批创新人才的重要途径,也是基础教育为适应新型经济社会发展所做出的必然回应。

结合自身多年教育教学研究实践,在学习借鉴全国各地优秀经验的基础上,立足当下和未来社会对基础教育的诉求,尤其是审视基础教育发展趋势,笔者认为:常规课堂的弊端看似是课堂内教学设计问题,实质上是“以时定学”(以教学时间定学习内容)而造成的系统性、本源性问题。基于此,“以学定时”教学思想应运而生,经过不断深入探究、实践改进,最终形成“大单元三课型六学段”教学大循环体系(简称“大三六”教学体系)。

一、“大三六”个性化教学体系的概念及优势

所谓“大三六”个性化教学体系,就是将某个不应被分割的教学内容,分为三个教学时段,每个时段一个课型,共三个课型;每个教学时段分为两个学段,共六个学段。每个时段不但课型不一样,内容和要求也不尽相同。它重在从整体上思考和处置教学内容,而不是囿于“一课时”的框定分割教学内容(见表1)。

“大三六”个性化教学体系,首在其“大”。其中,“大”有以下几层含义。

首先,“大”是“大整合”。根据课程标准,立足课堂教学实际,积极对单个文本或相近文本知识按其内在逻辑进行系统性整合,进而实现教学资源与教学过程的统整、扩充与延伸。在教学过程中,师生依据精心编制的教学案开展教学活动。进行“大单元”的设计与实施,有利于教学整体的建构,抓住共性,总结规律,强化重点,从而在根本上提高学生学习效率,這是“大三六”教学体系最明显的优势之一。

其次,“大”即“大时空”。“大三六”个性化教学体系实现了由“以时间定内容”向“以内容定时间”的转变,克服了时间对文本体系的机械割裂以及由此所造成的教学环节不完整、不全面、不系统的问题。通过统整、扩充、延伸,使教与学的各个环节在时空上得以有效展开和优化,以便更加从容有效地完成教学任务。

最后,“大”为“大流程”。在整个教学体系内,构建了“三个课型”的全时全息、闭合循环的完整流程体系,以确保教与学各个环节的科学性和高效性。

二、“大三六”个性化教学体系的教学流程

1. 第一课型:自主学习

第一课型需要达到的目的:(1)让学生初步掌握基础知识。(2)通过收集学情为第二课型的精讲点拨做好针对性的准备。(3)充分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教师所需要做的课前准备:(1)教学案(本课型学习目标、重难点、主要知识点)。(2)当堂训练题(注意:针对整体训练)。(3)学情卡。

下列是课堂流程和课堂基本环节:(1)第一学段:教师组织学生明确本课型的学习目标,定时定量定任务;学生利用教学案和教材进行自主学习;学生带着自主学习所遇到的问题进行合作学习;展示学习。(2)第二学段:学生进行检测训练一;教师利用学情卡收集学情;教师对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展示学习进行评价,并对课堂进行总结。

2. 第二课型:精讲点拨

第二课型需要达到的目的:(1)通过精讲点拨解决重点、难点,通过训练二(检测)落实强化,再检测。(2)让各层面的学生在知识目标方面大部分过关。(3)让学生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基础上达到能力的提升。(4)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得到提高。(5)注意和传统课型中讲解的区别,是在充分了解学情后的针对性讲解。

教师的课前准备:(1)围绕着学情卡反馈的问题准备精讲点拨的内容和教案。(2)围绕着学情卡反馈的问题组织课堂训练题。(3)准备适合本节课应用的学情卡。

课堂流程和课堂基本环节:(1)第三学段:组织学生明确本课型的学习目标,定时定量定任务;教师围绕着学情卡反馈的问题,进行精讲点拨(具体到各个层面)。(2)第四学段:教师组织学生进行检测训练二;学生根据课堂训练所遇到的问题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学生展示,在整个展示学习中穿插教师的精讲点拨;教师利用学情卡收集各层面和个体学情。

3. 第三课型:过关提升

第三课型需要达到的目的:(1)通过层面指导和个体辅导尽可能地实现个性化学习,实现人人过关落实,实现对优等生的优化、拔高和提升。(2)教师应最大可能地深入各个层面学生的学习过程,充分体现和实现个体化教学和个性化学习的最大化。

教师课前准备:(1)组织学生明确本课型的学习目标,定时定量定任务。

(2)围绕学情卡反馈的问题组织两套课堂训练题,体现针对学困生的训练矫正和优秀生的拓展拔高训练。(3)所设计的两套训练题必须体现出前两课型学情的把握和理解,教师在实际应用时根据所教班级的学生特点,在题型和题量方面可做适当微调。(4)训练三(过关)设计目的是在整体层面检测学生完成学习过程后的学习水平,根据此训练的评价成绩分出各个层次。(5)训练四(提升)可以是前面题目的变式题、变形题、原题,达到落实提升的目的。(6)处理两套训练题的过程中,充分发挥小组合作的作用。对教师无法兼顾到的个体辅导,可通过小组内的互检互查、互讲互助来实现。

课堂流程和课堂基本环节:(1)第五学段:教师组织学生进行训练三(过关);教师根据训练反馈情况,对各层面学生进行具体辅导,基础题完成较好的学生做训练四(提升)。(2)第六学段:教师组织学生进行训练四(提升);根据再训练反馈情况,进行个体辅导,实现人人过关性落实;完成三课型的最后要对此次大循环的过程进行整体的梳理、归纳和总结,让学生对本单元的学习内容有一个整体的把握。

三、“大三六”个性化教学体系的实践效果

“以教定时”与“以时定教”虽然只有字序之差,但对学生发展来说,却有天壤之别。表面上看,以教定时是教学结构的调整,实际上是教学理念的蜕变。没有对教学规律的清晰认识,没有对学生成长规律的准确把握,没有对自身实践的反复拷问,不可能创建出“大三六”教学体系。虽然实施时间不长,但已经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

“大三六”個性化教学体系,在当今教育改革大格局下具有鲜明的特点:整体设计,分段实施,精准施策,主动参与,及时反馈,有效训练,全面达标。正是在这样的课堂教学体系的引领下,教师的教学积极性被空前地激发出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被充分地调动起来,学校的课堂教学也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

“大三六”个性化教学体系,更加重视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在六个学段中,五个学段含有学生的自主学习和自我检测环节,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从而使学生实现了由“要我学”向“我要学”的转变,实现了由“他育”向“自育”的迈进。学生在班级授课制的前提下实现了个性化学习的最大化,实现了班级授课制与个性化学习的内在统一、完美结合。

“大三六”个性化教学体系,更加关注对学生学情的了解和分析。教师在教学的各个环节,时刻注意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做好学情的聚类分析、分类施策,并将其作为教学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开展积极有效的教育教学。差异是生而有之,普遍存在。认可并尊重差异,是让不同学生都能成长的前提。通过“学情卡”了解每位学生的层次需求,让学困生得到辅导,学优生得到提升,每个孩子在课堂上都得到关注和帮助。学情的收集、汇总、跟进、处理,穿插于教学的各个环节,学习“个体”得到全方位的重视。

“大三六”个性化教学体系,更加重视教师的精讲点拨。“大三六”个性化教学体系下的精讲点拨,不同于传统意义上的讲授,它要求教师在课程标准的指导下,除了在达成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等目标,完成重点内容的讲解外,还要对通过收集汇总学情了解到的普遍性或个体性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点拨或个性化辅导。

“大三六”个性化教学体系,更加重视学生结对和学习小组的建设。结对和学习小组是“大三六”个性化教学体系最基本的组织形式架构,学校正在逐渐形成兵教兵、兵帮兵、兵促兵、兵督兵、兵强兵的良好学习氛围,更好地实现个体与群体的互动,进而达成个性化教育、个体化教学、个性化学习、个性化发展,变单一的师生之间的教学关系转化为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教学关系,把一个有限的课堂变为人人参与、个个思考的无限空间,真正达到教学相长、同伴互助。

“大三六”个性化教学体系,更加重视当堂落实、人人过关。“对子”有责任,小组有检评,教师把总关。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展示学习、精讲点拨、检测提升等环节,四套层次感、关联性极强的检测,闭合循环,做到当堂落实、全面落实和人人过关。

“大三六”个性化教学体系,更加关注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由于学习时间的增多和学习空间的扩大,学生对学习内容的认识和理解更深刻、更系统、更全面,为落实好学生的“双基”,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展示学习,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逻辑思维能力、担当意识、竞争意识、团队意识等,为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创造了条件。

“大三六”个性化教学体系,更加重视学生思维品质的培养。各环节的“大时空”为学生系统地自主思考、深入地互助研讨、全面地把握梳理提供了保障,为其深度思维创造了可能,学生核心素养也由于课堂结构的改变而得到质的提升。

(作者单位:山东省聊城市东昌完全中学)

责任编辑:孙建辉

sunjh@zgjszz.cn

作者:赵磊

第三篇:测控技术课程体系的综合学年设计研究

摘 要:为了使测控技术课程体系的相关课程加强衔接、避免重叠,加强工程实践能力培养,研究了综合学年设计方案。首先,分析国内外大学的现有方案,确定了按测控技术测量信息流向,构建以能力培养为导向的学年设计原则。其次,通过构建以精品课为核心的测控技术知识结构体系,调整和修订课程的内容,强化系列课程内容的交叉融合,改革传统教学方法,构建以应用为主的研究性教学结构,围绕测控技术知识结构编写或修订系列教材等方法,提出了综合学年设计的内容结构设置、评价方式、实施过程与完善方案。最后,分析了实现综合学年设计的硬件与软件条件。方案在3轮本科生授课中试行,调查结果表明,支持综合学年设计的学生约占80%,总体受到良好评价,可进一步完善并推广试用。

关键词:测控技术;综合学年设计;实践教学;工程认证

引言

“测控技术”是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的主干内容,主要包括参数测量、参数监控、数据分析与处理等三方面。“测控技术”相关基础课程有传感技术、测控电路、误差理论、精密机械设计基础、微计算机控制技术等;学习上述基础课程之后,再开设智能仪器、测试技术等课程将知识溶汇贯通。上述课程按照“信息流的方向”设置,但在授课过程中,存在各门课程内容衔接不足、多门课程内容重叠等问题。

在上述背景下,制定合理的综合学年设计方案是使测控技术相关课程融会贯通的重要环节之一。某一门课程的学年设计内容,或多或少地与其它课程内容相关,在强调“检測技术”与“仪器”的整体性时则更是如此。

教学方法研究被各国普遍重视,具有独特的创新性的研究价值,以哈佛大学的 “案例教学法”为例,最新得到教育行业的普遍认可;牛津大学、普林斯顿大学的“模拟训练法”,通过模拟现实政治中各类问题的解决方式,使学生学到书本上根本学不到的技能;芝加哥大学的“观点烹调法”,利用交流观点和开展评论而丰富知识;京都大学的“演习教学法”已成为传统的教学科目。其做法是在指定教授的指导下,学生按特定题目各抒己见,展开讨论,互相切磋,在教室里得到难得的自我表现机会[1-3];英国高校的“自主和交互式学习”的教学方法[4-6]:允许学生自主设计学习方案。方案设计大都以小组形式围绕“问题”展开,如大作业、综合设计、研究项目等。方案的“立项评审”由指导教师、部分学生、用人单位组成的评审小组来进行,它既是学生接受帮助和指导的过程,又是促进学生独立思考、意义构建、交流表达、自我负责、能力培养的过程。进行“自主和交互式学习”时,学生可以自行选定学习内容、时间、方式、进行有目的的学习,可分散进行或集体学习。学习形式既包括查阅文献资料、自学、讨论、请教专家等,也包括调查、实习、实验、制作、测试、统计以及利用多媒体技术进行跨时空的网络学习。这种教学是一种开放式、自主式、创造性的学习过程,有利于开发学生诸如沟通、交流、角色转换、任务分工、团队协作、磋商谈判、妥协让步等人际交流技能。苏格兰阿伯丁大学的创新性教学方式[7,8]包括,讨论组、课堂反转等方式,融合学习小组之间的配合与讨论,教师主导的课堂讲授扩展的教科书知识,讨论组提前准备工程案例以备讨论。日本大学的“讲座制”也是反转课堂与工程实践结合的一种成功方式,同样需要学生准备案例资料,以学生讨论为主,教师辅助研究纠正,双方互动。上述教学方式,充分发挥了学生的能动性,提高了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和复杂工程问题解决能力。美国高校也将上述授课模式作为教学的基本方向。

综上,将多门课程的多个知识点系统化,将学年设计任务设计为多样、发散的工程实践问题,以学生为主体提出方案并实现,再辅以教师的指导是综合学年设计的主流发展方向。本文拟借鉴上述研究成果在内容、形式、硬件条件方面的方案,提出适用于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的综合学年设计方案。

一、综合学年设计的原则与方法

在院系的统筹安排下,十余名授课教师和实验教师参与开展“测控技术”课程内容体系梳理与教学方法改革研究工作。目的是:1. 使多门课程加强衔接、避免重叠,按信息流向梳理展开;2. 加强课程的工程实践能力培养,设计以学生为主体,主动、分层次的教学方法。

综合学年设计方案的制定主要遵循两个原则:1. 内容方面以增进课程知识的衔接与综合应用为目标;2. 形式方面以学生为主体、分层次教学为目标。综合学年设计方案制定的主要方法如下:

(一)教学团队和省精品课建设

课题组形成合理的教学梯队,多名教师从事教学、科研工作近30年,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是我校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骨干教师,年轻教师年富力强,已成为业务骨干。上述教师承担着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大部分主干课程的授课任务。

早在2004年专业平台课传感技术被列为学院唯一一门省级资源共享课,进入学校重点培育目录。围绕着省精品课建设,教学团队坚持不懈地进行教学方法研究,试图寻求一种适合当前大众化教育背景下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高等教育教学方法,并先后完成了多项教学改革项目,积累了较丰富教学方法改革经验。此后,对该课程进行了O2O建设,修订了教学大纲,调整了教学内容,编写了适合本专业的特色教材,制作了多媒体课件。在研究现代教育理论和教学思想基础上,对现代教学方法进行了深入的理论研究和探讨,逐步形成了一种教学方法——动态分层异步教学法,构建了动态分层异步教学法课堂教学结构和实践教学结构,并在“传感技术”教学中进行了实践,收到了较好的效果,并因此獲得黑龙江省教学成果一等奖。

(二)以被测量信息流为主线,构建以能力培养为导向的方案

传感技术是专业平台课,它以物理学、电工学、电子学、工程光学等课程为基础,同时又是后续的检测技术、智能仪器、无损检测等专业平台课,在知识体系中作为先修课程的专业课、后续课程的基础课。传感技术、测控电路、误差理论、精密机械设计基础、单片机、仪器设计基础、智能仪器以及微计算机控制技术系列课程是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的主干,上述信息流知识构成了整体仪器系统。传感器是仪器的最前端,是所有信号的来源,测量之首;测控电路在传感器的后续部分,把传感器的转换电路输出的信号进一步放大、滤波、整流等;单片机是智能仪器的运算部分,精密机械部分及仪器设计构成测控仪器的机械结构。

以往的教学方式,各门专业课各自为战,相互之间的联系不紧密或者存在重复的问题。从课堂教学、实验教学以及学年设计形成一个完整的教学过程,学生们学习的是一门门独立的课程,缺少了课程之间知识的融合过程。一直到大学四年级进行学年设计,因课题组的课题内容而异,因导师的方向安排而异。以传感器为信息流源头,以测控电路、单片机、智能仪器、计算机控制技术为实现传感、通信、计算的主体部分,同时不确定度分析是测控仪器的精髓,精密机械设计基础与仪器设计基础是构成测控仪器的骨架,于是我们以被测量信息流为主线构建出测控仪器的课程方案。融合相关课程的内容,删去课程内容交叠的部分,增加课程之间的学科交叉部分和关联部分的衔接,将几门课程知识综合在一起开设综合学年设计,提高学生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为未来的工作建立良好的基础。

(三)改变教学方式,使学生自律积极,并且兼顾学生个体特点

如前所述,长期以来,我国各大学采用的以教师为主体的教学方法早已无法满足培养高素质创新人才的需要,严重阻碍了教学质量的提高。课堂传统授课方式是不必可少的一种类型,是一直以来毕业生毕业目标达成的一种重要保障形式。同时,课堂教学方式不是一成不变的,改革传统的、说教式的教学方法,采用研究性教学进行授课,使学生自主、自发地学习,教师辅助以基础知识的讲授,关键问题的提示、讨论式和参与式有机地融合在每一个单元的教学中。

动态分层异步提倡培养具有创新意识的学生,课堂的主宰由教师变为学生,由学生收集资料,锁定问题,反转课堂,是一种新的教学模式。授课过程中,将传统的各章节内容分割为多个类别,授课之前的预习工作显得尤为重要。反转课堂前,教师根据学生查找的资料提出若干问题,并提前布置给学生,学生通过网络查询、企业调研等方式提前在组内形成方案和报告,上课时,通过组内讨论、组间讨论实现知识固化过程。教师系统讲授单元知识后,再分组讨论,教师进行指导。该教学形式,能够培养学生的主动性和自主解决工程复杂问题的能力。学生根据自身的特点能力不同,可以参加不同的讨论组,参加不同的问题讨论,这样兼顾了学生的个体特点。研究性教学方法教学结构如图1所示。

图1 研究性教学方法教学结构

(四)贯彻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提高学生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

课程实验、课程设计是课堂授课形式的重要补充,甚至具有同等的重要性。课程实验大纲、课程设计大纲的制定,应该充分反映课程体系的特点、课程内容的特点。课程设计题目的确定,将系列课程知识综合到一个学年设计项目中,通过设计、制作、调试、分析等一系列实践活动,强化工程教育,着力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

(五)创建多种形式的实践教学平台,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

利用传感技术与可靠性实验室现有资源,创设大学生课外活动基地,组织学生开展课外研学与创新活动,指导学生参加创新性实验项目、开放性试验项目、创新训练项目、创业训练项目以及创业实践项目等,引導大学生积极开展社会调研、科技创新和创业实践活动,增强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知识应用与创新能力和创业发展能力。

二、综合学年设计的硬件与软件条件

综合学年设计围绕测控技术及仪器专业的省级精品课“传感技术”展开。近五年,综合学年设计相关课程修订了教学计划,调整了教学内容,编写了适合本专业的特色教材,为综合学年设计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以传感器与可靠性专业实验室为基础,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项目的支持。教研组所在研究室购买二十余台检测技术相关设备,以光、机、电、计算机一体化技术为特色,在光学仪器原理和设计、精密计量测试理论与系统、虚拟仪器与智能仪器、计算机测试与控制技术、传感技术、光电检测技术与仪器等多领域进行实验教学研究与探讨,丰富了实践教学内容,为综合学年设计提供了硬件条件。

教研组走访了哈尔滨工业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中国计量大学等设立综合学年设计或相近教学改革计划的高等院校,借鉴其优势和特点优化自己的学年综合设计分组、分类讨论专题。同时,利用问卷调查、用人单位走访、毕业生访谈等方式,调查用人单位和毕业生对此教学改革方式的认可程度和有效程度,并且根据回馈,有针对性地改进方案。

三、试行效果与分析

综合学年设计自2012年构想并拟定试行方案,到目前为止为7轮本科生授课试行,累计1500余人次。总体受到本科生及后续课程教师的良好评价。部分学生制成了不同原理的检测系统。同时,综合学年设计为本科生各类设计大赛提供培训和设备。

调查结果显示,支持综合学年设计的学生占80%。持不支持态度的学生认为,信息量过大、任务繁重,影响了课上知识的有效吸收,这是今后需着重改进之处。

本文设计的综合学年设计方案,可推广至具有测控技术与仪器系或相近专业的其它院校,也可将学年设计模式应用于工科其它专业。

四、结论

本文提出了适用于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相关课程的综合学年设计方案——分别在团队建设、课程体系、方法改进、平台创新等环节进行了设计与创新。此外,分析了实验室条件和教学资料对综合学年设计的支持。7轮本科生授课试行结果表明,方案受到本科生及后续课程教师的良好评价,部分学生制成了不同原理的检测系统,支持率达80%。本文方案可推广至具有相近专业的其它院校,也可将学年设计模式应用于工科其它专业。今后工作重点为进一步细化各具体设计任务的难度系数,以适用于不同层次的学生。

参考文献:

[1]胡兵.信息工程专业综合课程设计教学改革探讨[J].高等教育研究,2011,28(2):28-30.

[2]蔡晓庆.大数据背景下数据库技术类课程教学改革探讨[J].智库时代,2019(4):200-201.

[3]李进才,孙超.教学方法改革的关键在于教育思想观念的转变[J].中国大学教学,2009(11):55-57.

[4]陈树兰.浅谈国外高校教学方法改革现状[J].四川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2,10(4):51-54.

[5]梁清.面向准研究生的固体物理课程教学改革探讨[J].教育教学论坛,2019(15):143-144.

[6]黄恺.机制专业综合课程设计运作模式探讨[J].辽宁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3(5):116-118.

[7]郑文.谈苏格兰大学本科教学的“以生为本”[J].中国大学教学,2010(5):94-96.

[8]田彬.基于能力导向的大学数据库教学改革探讨[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8(10):85-87.

*基金项目:黑龙江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项目“基于省精品课的测控技术课程体系构建及教学方法综合改革创新研究”(编号:JG2201201114)

作者简介:吴海滨(1977-),男,汉族,上海人,博士,教授,研究方向:传感技术精品资源课、O2O、MOOC的教学内容与方法研究。

*通讯作者:王北一(1983-),男,汉族,黑龙江哈尔滨人,博士,副教授,研究方向:科技管理、成果转化等。

作者:吴海滨 王北一 于双

上一篇:汽车本科论文范文下一篇:金融监管理论论文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