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下现代文阅读习题

2022-08-22

第一篇:七下现代文阅读习题

七下语文课内现代文阅读答案

信达外国语学校七年级下册语文期末总复习之课内现代文阅读(答案)

语段

(一)

1、不矛盾。从“最末次相见”来说,已经隔厂七八年,印象有些淡漠,所以用“似乎”一词。而追忆儿时的百草园确有一些野草,因而用“确凿”一词。

2、春、夏、秋季节的景色。桑葚、菜花是写春末,鸣蝉在树上长吟表明是在盛夏,蟋蟀们呜叫意味着秋天来临。

3、描写了百草园中的各种景物。

4、

5、融入了作者儿时热爱大自然、喜欢自由快乐生活的心理,充满着对百草园的无限喜爱之情。

语段

(二)

1、因为“我”早该起床却还赖在床上,出乎妈妈的意料,所以她很吃惊。

2、不可以。爸爸的命令应该听,但“我”还是不挪窝,“居然”一词表达了“出乎意料”的意思;而“仍然”没有这个意思。

3、爸爸是个严厉而慈爱的人。表现严厉的有:打“我”,逼“我”起床上学,表现慈爱的有:事后特意送花夹袄到学校,看着“我”穿上,还给了两个铜板。

4、略

语段

(三)

1、写出了韩麦尔先生即将告别家园时依依不舍、痛苦难耐的心境。小弗郎士对韩麦尔先生的理解和同情,表明他由贪玩、不懂事的孩子,变得成熟懂事了。

2、即将亡国的法国人民进发出了前所未有的爱国激情。郝叟老头儿就是其中的代表,他出现在最后一课上,使本文的爱国情感显得更加厚重、感人。

3、最后一堂法语课结束的时间到了。

4、韩麦尔先生的精神崇高,人格伟大。

5、一方面表现他对祖国必胜的信念,另一方面表现他面对祖国被占领的残酷现实陷入了极大的痛苦之中。

6、最后一课倾注了作者对祖国的无限热爱之情,对侵略者无比仇恨之情。法国人民的爱国情感也浓缩在这最后一课上。所以作者对这最后一课有着深刻而又难忘的印象。

语段

(四)

1、直接点题。不仅开门见山,而且引起悬念,使读者迫不及待地要读下去。

2、闻一多先生潜心研究古代典籍。

3、使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形象生动地刻画出闻一多先生研究古代文化时的钻研精神。

4、精神食粮: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文化史。

“这”:“说了再做,做了再说”

5、说明闻一多先生“做了”,自己也没有“说”。

语段

(五)

1、行动

2、生活简朴、勤奋创作

3、雄辩过人;思想一下子飞跃过纵观几个世纪,并从中找出两个类同的事实或两段类似的格言,再加以比较。

4、热情奔放、容易冲动、和蔼可亲、博学多识

5、

5、客观叙写:A C E主观感受:B D F

语段

(六)

1、甲文:春夜航船看戏。

乙文:月下看戏归航途中的情景。

2、去时心情很急切,回时很轻松欢悦

3、景物,烘托人物的心情

4、山是不动的,动的是船,这种写作手法是运用比喻、拟人的修辞方法,化静为动,衬托船行的迅速和“我”的急切心情。

5、写船行的速度快以及看戏前的急切心情,表现了我对江南美景的热爱。

6、突出航行之快,表现孩子的欢快的心情,及流露了“我”对戏的留恋之情。

语段 (七)

1、赞美了黄土高原养育了有无穷无尽力量的劳动人民。

2、有力疾速大起大落生命的活力

3、将黄土高原人格化,能更直接、更强烈地抒发感情。充分表达作者对黄土高原的深情和眷恋。

4、(1)说明因为生命的存在所以那么活跃强盛。

(2) 用江南衬托黄土高原是那样的生机勃勃,充满活力,蕴含着无穷无尽的力量。

5、两次使用,形成回环往复的气势,推动情节向高潮发展,且以饱满的激情歌颂了“安塞腰鼓”的雄壮美。

语段

(八)

1、很有气势,很有力度地说明卡拉玛姐妹的舞蹈从体态、着装、动作等方面展现了卡拉玛姐妹的舞蹈精湛技艺。

2、描写了卡拉玛变幻多姿的舞蹈。

3、 脸部表情、肢体动作、衣裙饰品。

4、卡拉玛的舞蹈是用心灵在跳的,身心浑然一体,这是真正的舞蹈,是心灵之舞,而非技巧之舞,所以忘怀了观众,也忘怀了自己。

语段

(九)

1、第一个到达南极。

2、因为斯科特一伙人在竞争中失败了,英国人普遍讲求绅士风度。体现了人物的诚实、守信、坦然面对失败的绅士风度。

3、体现了斯科特一伙人在竞争中失败的极度沮丧、悲哀的心里。

4、在这里,作者站在斯科特的角度,表达了角逐失败后的一种极度沮丧、悲哀的心情。但事实上作者并不这样认为,理由是,作者为斯科特这个失败者作传,本身就说明作者不同意“第一个到达者拥有一切,第二个到达者什么也不是”的观点。

语段 (十)

1、“这样”指暴风雪的袭击和死神的到来

“它”指心中的海市蜃楼

2、比喻斯科特在离开世界前心中回忆的美好的往事和他对遥远祖国、亲人和朋友的怀念。因为他知道自己再也不可能见到祖国、亲人和朋友了。使用这一比喻增强了悲剧效果。给人带来了心灵上的冲击。

3、“垒了一个石墓„„十字架”“国王跪下来悼念这几位英雄”

4、这是一种对科学的献身精神,正因为有了这种精神,人类才走出封闭的家园,认识了美丽的地球,使人类走向了进步。

语段 (十一)

1、自然亲切,不露声色地表达了作者对小鸟的喜爱之情。

2、表示出乎意料,表达了作者无比惊喜之情,与下文“竟趴在我的肩头睡着了”中的“竟”相呼应。

3、可爱、天真。

4、它没醒,睡得好香!还呷呷嘴,难道在做梦?

5、成了统领全篇的点睛之笔,闪耀着动人的思想光彩。不仅是人与动物,人与人之间又何尝不是如此?尊重对方的生存空间、思想空间,真正做到不以强凌弱、不以大欺小。这是建立信赖关系的前提条件,而有了信赖无疑会使世界多一抹温柔的色彩。

语段

(十二)

1、既也

2、强调斑羚们秩序井然和在危境中的从容、镇定。

3、与上文呼应,美丽的彩虹象征着斑羚们用生命搭起的求生之路。

4、含蓄的写出了镰刀头羊壮美的死亡。显示了它顾全大局、机智、沉着、无私的献身精神高傲的本色,也许是对人类的蔑视和无声的抗议。

第二篇:人教版七下语文课内现代文阅读训练题及含答案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课内现代文阅读练习题及答案

班级:

姓名:

《从百草草原到三味书屋》

阅读【冬天的百草园比较的无味;雪一下,可就两样了„„但所得的是麻雀居多,也有白颊的“张飞鸟”,性子很躁,养不过夜的。】

1、“冬天的百草园比较的无味”是与什么相比较说的?“雪一下,可就两样了”的言外之意是什么?

2、用原文回答:

(1)捕鸟的条件: (2)捕鸟的结果:

3、作者在文段中写雪地捕鸟用了一些列动词,请说说这些动词有何作用?

4、冬天的百草园的乐趣是什么?

《爸爸的花儿落了》

(一)、阅读《爸爸的花儿落了》“快回家去„„文末”回答问题:

1、用一句话概括选文的大意。

答:

2、选文开头为什么反复写“快回家去”的心理活动?

答:

3、“我”进家门之后见到了怎样的情景?这些情景预示着什么?

答:

4、爸爸不在了,“夹竹桃不知什么时候垂下好几枝子,散散落落的,很不像样”,可见植物也有灵性,在哀悼它的主人。这样理解对吗?为什么?

答:

5、“我从来没有过这样的镇定,这样的安静。”这句话该怎样理解?

答:

6、文中“爸爸的花儿落了”这句话有什么含义?它与文章表现的中心有什么关系?

答:

(二)、阅读54到68自然段,回答下列问题。 ①找出文段中暗示爸爸即将去世的句子。

答: ②选文末尾说,“我已不再是小孩子了”,你从哪些地方看出来的?

答: ③当得知爸爸去世的消息时,长大的“我”却看到“瘦鸡妹妹还在抢燕燕的小玩意儿,弟弟把沙土灌进玻璃瓶里”,找出上文中与这句话相照应的一个句子。

答:

1 ④虽然“爸爸的花儿落了”,但却结出了丰硕的果实。根据你对文章的理解,这种说法对吗?为什么?

答:

⑤成长中的你,对于长大怀有的是向往之情还是惧怕之心呢?并说说理由。

答:

(三)阅读“昨天我去看爸爸,他的喉咙肿胀着„„没有爸爸,你更要自己管自己,并且管弟弟和妹妹,你已经长大了,是不是?„„自从六年前的那一次,我何曾再迟到过?”回答问题

1、文段中体现爸爸鼓励英子要坚强的句子是:

2、文中划线句子暗示英子爸爸 。

3、“自从六年前的那一次,我何曾再迟到过?”在上下文中起什么作用?

4、你能说说以“爸爸的花儿落了”为题的两个方面的含义吗?

(1) (2)

《最后一课》

(一)阅读【接着,韩麦尔先生从这一件事谈到那一件事,谈到法国语言上来了。„„我心里想:“他们该不会强迫这些鸽子也用德国话唱歌吧!” 】

1.“这可怜的人好像恨不得把自己知道的东西在他离开之前全教给我们,一下子塞进我们的脑子里去。”这句话的意思是什么?“可怜”一词的含义是什么?

2.语段细致地描写了小弗郎士的心理活动,其作用是(

)

A.突出“我”对老师的依恋之情。 B.侧面烘托韩麦尔先生的爱国热情。 C.表明“我”此时复杂的思想感情。 D.体现韩麦尔先生高超的课堂教学艺术。

3.把字帖想象成“许多面小国旗在教室里飘扬”有力地烘托出教室里的 气氛。 4.选文用“ ”具体写出“个个人那么专心”;用“ ”具体写出“教室里那么安静”,这些细节描写,都是为了刻画出孩子们 。

5.韩麦尔先生发给学生的字帖上为什么把“法兰西”和“阿尔萨斯”挨在一起并反复地写?

6.“钢笔在纸上沙沙地响”、“金甲虫飞进来”这两个细节意在渲染

7.“亡了国当了奴隶的人民,只要牢牢记住他们的语言,就好像拿着一把打开监狱大门的钥匙。”一句....中加点的“监狱”和“钥匙”分别比喻什么?并请说说这个句子的含义。

8.读了本文你应该深深地被法国人民的爱国感情所感染,请你写出一位你所知道的爱国人士的动人故事。

(二)阅读下面选文,回答问题:

忽然教堂的钟敲了十二。祈祷的钟声也响了。窗外又传来普鲁士兵的号声——A他们已经收操了。韩麦尔先生站起来,①脸色惨白,我觉得他从来没有这么高大。

2 ②“我的朋友们啊,”他说 B “我——我——” 但是他硬住了,他说不下去了。

③他转身朝着黑板,拿起一支粉笔,使出全身的力量,写了两个大字: “法兰西万岁!”

然后④他呆在那儿,头靠着墙壁,话也不说,⑤只向我们做了一个手势;⑥“放学了,——你们走吧。”

1、短文从 、 、 三方面来描写韩麦尔先生,表现了他 的思想感情。

2、A处的破折号表示 ,B处的标点符号为 。

3、文中的“号声”宣告着什么?“钟声”暗示了什么?

4、文中有一句话暗示了小说的社会背景,是哪一句话?

5、“我觉得他从来没有这么高大”,这句话是什么描写?“我”觉得他从来没有这么高大的原因是什么?(3分)

6、韩麦尔先生“脸色惨白”是因为 。

7、韩麦尔先生“使出全身的力量”写字的细节表现了什么?

8、文中最能现主人公痛苦的心情的词语有哪些?

9、对“他呆在那儿,头靠墙壁,话也不说”这一表情如何解释?

10、“忽然教堂的钟敲了十二下”中“忽然”的表达作用是 ( ) A、表现人了或事物出现的速度超常。 B、表现人物内心巨大的震动。 C、强调人物的惶惑和措手不及的感觉。

11、所选的这一部分是故事情节的 部分。(2分)

12、用文中画横线的句子填空。(填序号)

(1)描写人物语言的是 (2)描写人物神情的是 (3)描写人物动作的是

13、韩麦尔先生写“法兰西万岁”,结束了自己的“最后一课”,这对表达文章的主题的作用是什么以?

《邓稼先》

(一)阅读“邓稼先与奥本海默”回答问题

1、简要回答,作者为什幺要把邓稼先和奥本海默对比着写?

2、文章中写了两件文革中发生的事,通过邓稼先处理这两件事,从中你可以体会出邓稼先具有什么样的

3 品格?

3、如何理解“邓稼先是中国几千年传统文化所孕育出来的有最高奉献精神的儿子。”“邓稼先是中国共产党的理想党员。”这句话的含义。

(二)阅读“我不能走”回答下列问题

4、本文段叙述了邓稼先的一件什么事,表现了他的什么精神?

5、一句"我不能走"体现出邓稼先什么样的性格和精神?

6、文章引用《吊古战场文》有什么作用?

7、结尾部分引"五四"时代的一首歌,作用是什么?

8、最后为什么要补充"我"父亲喜欢五四时代的那首歌?

《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

(一)阅读课文第1——7自然段,回答问题:

①②③„„他正向古代典籍钻探,有如向地壳寻求宝藏。„„他想吃尽、消化尽我们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文化史,„„④⑤⑥⑦

1、文章第①②自然段引用闻一多先生的话为开头有何作用?

2、用简洁的语言概括第③段的主要内容。

3、③自然段中画波浪线和横线的句子各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何作用?

4、③段中“精神食粮”和⑦段中“这”分别指代什么?

5、⑥段中“一部校补赫然而出”和“他又向古典主义迈进了”的事例说明了什么?

(二)阅读“闻一多先生还有另外一个方面,„„他,是口的巨人。他,是行的高标。”

1、 给上面文字划分层次。

2、第二节“这个方面,情况就迥乎不同,而且一反既往了。”中的“这”指代什么?为什么说情况迥乎不.同、一反既往?

3、最后几段,几乎是一句话为一段,能不能合为一段,为什幺?

4、找出穿插的形象描写的句子,说说这些描写的作用。

5、请简要概括闻一多先生的形象。

6、对于是先言后行,还是先行后言,你是如何看的?在言和行的关系中最重要的一点是什么?

《社戏》

(一)阅读《社戏》“和我同玩的是许多小朋友,因为有了远客„„这时候,小朋友们便不再原谅我会读“秩秩斯干”,却全都嘲笑起来”回答下列问题:

1、说说你对下面两句话中加点词的理解。

(1)这虾照例归我吃的。 ..(2)这时候,小朋友们便不再原谅我会读“秩秩斯干”, 却全都嘲笑起来。 ..

2、为什么说虾是水世界里的呆子?

3、“我”在小村得到了哪些优待?有哪些乐事?

4、从《社戏》全文来看,选段写这些乐事有什么作用?

(二)、阅读《社戏》7-8段,回答下列问题。

1、选文写出了“我”看社戏转机的出现。这转机全在于哪些人做了哪些事?请你概括出来。

2、双喜敢写包票的原因有哪些?从选文中,可看出双喜是一个什么样的孩子?

3、找出与画线句子相照应的词语,把画线句子改为“这十几个少年,委实全都会凫水。”表达效果与原句有何不同?

(三)、阅读课文10-13(甲段)和22-23(乙段),回答下列问题。

4、给甲、乙两段文字各拟一个小标题。哪一段是写夜航去看社戏的?哪段是写看完戏归航?在文中找出两处根据。

5、在文中空白处填上恰当的词语(轻松、舒展、点、磕、退后、上前、架),并分析在文中的作用。

6、“甲”文第二段主要从哪些角度描绘江南水乡的清新秀美的?并找出相应句子。这些景物描写有何作用?

7、你怎样理解甲段中“朦胧”和“踊跃”这两个词语?

8、“而且似乎听到歌吹了”,“似乎”能否去掉,为什么?

9、第一段说船“飞一般前进”与第二段“我却还以为是船慢”是否矛盾?为什么?

10、“那声音大概是横笛,宛转,悠扬”中“大概”能否去掉,为什么? “那声音”指的是什么?

11、甲文写到豆麦是为后文写“偷豆”埋下伏笔,第二段写的“渐望见依稀的赵庄”、“料想便是戏台”也是为了埋下伏笔,请从第三中找出与之相对应的句子,用“ ”标出。

12、“使我的心也沉静,然而又自失起来”“沉静”与“自失”在这里如何理解?

13、从第

一、

二、三段中各找出一处直接写“我”心理活动的语句;并概括我当时的心理。

5

14、甲、乙两段都写了船速之快,哪一处是正面描写?哪两处是侧面描写?请找出有关语句并抄写下来。 正面描写: 侧面描写:

15、这两段景物描写都调动了人体的感觉器官,请分别找出来,再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16、两段都用了比喻的修辞方法,分别写出比喻的本体和喻体并分析其表达效果 甲段:本体

喻体 表达效果: 乙段:本体

喻体

表达效果:

17、“回望戏台在灯火光中,却又如初来未到时候一般,又漂渺得像一座仙山楼阁,满被红霞罩着了。”“回望”体现了作者怎样的心情?“罩”在这里如何理解?

(四)、阅读课文31-40段,回答下列问题。

18、“不料六一公公竟非常感激起来,将大拇指一翘,得意的说道„„”被人偷了豆,六一公公为什么还..要“感激”?

19、本语段表现了六一公公什么样的性格特点?

20、分析下面两句话的含义。

(1)这真是大市镇里出来的读过书的人才识货!我的豆种是粒粒挑选过的,乡下人不识货,还说我的豆比不上别人的呢。我今天也要送些给我们的姑奶奶尝尝去„„

(2)但我吃了豆,却并没有昨夜的豆那么好。

21、你对语段结尾“真的,一直到现在,我实在再没有吃到那夜似的好豆,——也不再看到那夜似的好戏了。”这句话是怎样理解的?你在生活中有这样的体会吗?请简单谈一谈。

《安塞腰鼓》

阅读文章“一群茂腾腾的后生。”到“隆隆隆隆的阵痛的发生和排解”

1、“一群茂腾腾的后生”中的“茂腾腾”一词写出了后生们的什么特点?

2、第七自然段从哪些表演来描写安塞腰鼓的宏伟场面?

3、文中反复写安塞腰鼓“隆隆隆隆”的声音,其目的是什么?

4、骤雨一样,„„是强健的风姿”这些内容运用哪些修辞手法?作用是什么?

5、如何理解“容不得束缚,容不得羁绊,容不得闭塞。是挣脱了、冲破了、撞开了的那么一股劲!”的含义,“挣脱”“冲破”“撞开”三个词语的顺序能否调换,为什么?

6 6.“多水的江南是易碎的玻璃,在那儿,打不得这样的腰鼓”为什么?

《伟大的悲剧》

阅读“没过多久,„„而这一事业正是他自己所热烈追求的。”回答问题。

1.“人类历史上闻所未闻、最不可思议的事”一句中“这”指代什么? “而这一事业正是他自己所热烈追求的”一句中“这一事业”指代什么?

2. 文中“挪威国旗耀武扬威、洋洋得意地在这被人类冲破的堡垒上猎猎作响”这句话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其作用主要是什么?

3.文中“癫狂”“夺眶而出”“毛骨悚然”“耀武扬威”等词语有什么表达作用?

4.“对人类来说,第一个到达者拥有一切,第二个到达者什么也不是”这句话是作者的观点,还是斯科特的观点?为什么?

5.既然知道阿蒙森先到达了极点,斯科特一行为什么还要闷闷不乐地继续他们的路?

6.“斯科特接受了这个任务,他要忠实地履行这一最冷酷无情的职责:在世界面前为另一个人完成的业绩作证,而这一事业正是他自己所热烈追求的。”斯科特为什么要“接受”这项任务?体现了人物的什么精神境界?

《在沙漠中心》

阅读:“我这里说的根本就不是飞行。„„我总算是呼吸过海风了。”回答问题 1.作者为什么说“飞机,它不是一个目的,而是一个工具。”

2.依照下列句子仿写。

我们期待黎明就像农人期待春天,我们期待中途站就像期待一片福地,我们在群星中寻找自己的真理。 仿句:

3.谈谈你对“我”把“露水当作希望”的理解。

4.选文体现了“我”怎样的心情?

5.假如有一天,当你处于这样的环境之中,你会有怎样的感受呢?

《猫》

阅读“这时,妻买了一对黄色的芙蓉鸟来,„„自此,我家永不养猫。”回答问题。

1.从文段中找出揭示“芙蓉鸟事件”真相的句子:

7 2.“我对于它的亡失,比以前的两只猫的亡失,更难过得多。”为什么?

3、最后一段中“自此,我家永不养猫”,如何体会作者此地的思想感情?

4、语句“想到它的无抵抗的逃避,益使我感到我的暴怒,我的虐待,都是针,刺我的良心的针!”使用了 什么修辞手法,作者要表达什么意思?

5、作者对第三只猫的前后态度给你什么启示?

《斑羚飞渡》

阅读课文,回答问题

1.课文中几次写到彩虹,分别在哪里?有什么作用?

2、P207第一段。“山涧上空,和那道彩虹平行,又架起了一座桥,那是一座用死亡做桥墩架设起来的桥”为什么说那座桥是“用死亡做桥墩”? 3.课文最后一段。“它走了上前,消失在一片灿烂中”,在这句话里,“灿烂”只是指那一道弯弯的彩虹吗?

4、 课文中多次出现“彩虹”,这“彩虹”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5、P207第一段。“但让我震惊的是,从头到尾没有一只老斑羚调换位置。”、“从头到尾没有一只老斑羚调换位置”一事为什么让“我”震惊?

6、通过学习这篇文章,你觉得这是怎样的一群斑羚?

7、在这篇文章中人类充当了什么角色?这样好不好?我们应当怎样做?

8、文中写我、猎人和狗的反映,作用是什么?

9、课文中斑羚的叫声,尤其是镰刀头羊的叫声,有什么含义?

8 附:参考答案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1、是与其他季节的百草园相比较来说的,言外之意是:雪天百草园是有趣的。

2、(1)条件:总须积雪盖了地面一两天,鸟雀们久已无处觅食的时候才好。 (2)结果:所得的是麻雀居多,也有白颊的“张飞鸟”,

3、具体生动地表现了捕鸟的过程,也表现了雪地捕鸟的乐趣。

4、下雪后捕鸟或雪地捕鸟。

《爸爸的花儿落了》

(一)

1、爸爸的花儿落了,我已长大了。

2、“我”急于回家见到爸爸,告诉他这一天的情况和自己的收获。

3、见到下垂的、散落的夹竹桃和从枝头落下的未成熟的青石榴。这些情景暗示着爸爸生命之树的凋谢。

4、不对,是爸爸今年没有收拾它们——修剪、捆扎和施肥。

5、回想爸爸对我的教育和希望,我第一次深切地意识到自己肩负的责任。

6、既指爸爸栽种的花儿(夹竹桃)败落了,又指天性爱花的爸爸离开了人世。而我通过这件事之后正正成熟起来、坚强起来,将要担负起家庭的一部分重任。突出了文章的中心。

(二)

①、见到下垂的、败落的夹竹桃和从枝头落下的未成熟的青石榴。

②、看见弟妹还在玩耍,我对老高说:“老高,我知道了什么事,我就去医院。” ③、这里就数你最大了,就数你大了。

④、对,我在爸爸的关心教育下,长大成人,懂事了,能够承担一部分责任,帮助妈妈撑起这个家庭。 ⑤、既有向往长大后的喜悦,也有惧怕长大后必须承担各方面责任的忧虑。

(三)

1、英子,不要怕,无论什么困难的事,只要硬着头皮去做,就闯过去了。

2、已经病了的很重,可能将不久于人世。

3、承上启下,引出六年前迟到一事的回忆。

4、一方面实指夹竹桃的败落,一方面象征天性爱花的爸爸离开人世。

《最后一课》

(一)

1.表现了老师对祖国语言的热爱,也表现了小弗朗士同情老师在最后一课尽量用最大力量来讲语法的用心 “可怜”一词表示我理解都的痛苦 。 2.B 3.爱国

4.金甲虫飞进来„„专心画杠子 只听见沙沙地响 5.热爱法语,热爱祖国

6.庄严肃穆的气氛和人们专注的神情 7.“监狱”比喻普鲁士侵略者对法国人民的统治和封锁,“钥匙”比喻法国语言。含义:只要掌握了祖国的语言,就可以激起人民的爱国意识,从而团结起来,打击普鲁士侵略者,求得民族的解放。

8.例:丁肇中是美籍华裔物理学家。他有一颗赤子之心,永远热爱祖国语言。在1976年诺贝尔奖的颁奖典礼上,他不顾阻挠,坚持用母语---汉语发言。

(二)

1、语言

动作

神态 爱国主义

2、补充说明

逗号

3、最后一堂法语课结束了。

德语将代替法语

4、窗外又传来普鲁士兵的号声。

5、心理描写。

小弗郎士对韩麦尔先爱国精神的崇敬。

6、他为自己不能再教法语而感到悲愤和哀痛

7、表现了他热爱祖国、坚信祖国必胜的信念。

8、哽住、呆、靠

9、此时的韩麦尔先生陷入了极大的痛苦之中。

10、B

11、高潮和结局

12、(1)②⑥(2)①④(3)③⑤

13、表现了法国人民对祖国深挚的爱,而且坚信法兰西必胜,更鲜明地表达了文章的中心。

《邓稼先》

1邓稼先和奥本海默都是本国原子弹设计的功臣,作者通过对比突出表现了邓稼先真诚、朴实的“纯”的性格特征,并高度赞扬了他的奉献精神。

2邓稼先的故事很多很多,但是作者善于用典型事例表现人物的精神品质,并收到了很好的效果。作者用“文革”时邓稼先说服武斗两派继续工作和工宣队、军宣队不要围攻两件事充分展现了他巨大的人格魅力。他之所以能够感染别人,正是因为他具有无私真诚的品格。

3邓稼先不喜欢引人注目,真诚朴实,毫无私心,默默奉献,这也正是几千年中国传统文化的体现;同时也是理想的共产党员应具备的品格。

4、一次实验出现意外,别人劝他离开,他却不愿离开。表现他献身国防科技,无私奉献的精神。

5、坚忍不拔的性格和身先士卒、乐于奉献的精神。

6、写出了环境的恶劣,突出人物的精神。

7、这首歌是邓稼先一生的写照,突出他对中华民族贡献之大。

8、写出了父亲在中华民族任人宰割时希望中华振兴,也写出我的爱国之情受到了父亲的影响。

《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

(一)

1、直接点题。不仅开门见山,而且引起悬念,使读者迫不及待地要读下去。

2、闻一多先生潜心钻研古代典籍。

3、使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形象生动地刻画出闻一多先生研究古代文化时的钻研精神。

4、“精神食粮”:指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文化史。“这”指:“说了在做,做了再说”

5、说明闻一多先生“做了”,自己也没有“说”。

(二)

1、第一层:开头到“实证了他的‘言’和‘行’。”层意:闻一多先生“说”了就“做”,言行完全一致,表现闻先生“革命家的方面”。第二层:最后两节。层意:总结全文,高度评价闻一多先生。

2“这”指的是闻一多先生作为革命家的一面。因为作为青年运动的领导人,闻一多先是宣传革命,然后用行动去争取民主,与做学问时先埋头苦干,然后再“说”不一样。3不能。因为一方面强调闻一多是卓越的学者,优秀诗人,革命烈士,另一方面也突出闻一多先生是言与行一致的伟人。

4“他走到游行示威队伍的前头,昂首挺胸,长须飘飘。”形象的表现出闻一多先生争取民主不怕牺牲的大无畏精神。

5闻一多先生是一位精于学术,有钻研精神的学者;也是一位伟大的爱国者,言行一致的志士仁人。 6看问题不能太绝对,具体情况具体对待,不论先后,最重要的一点是言行要一致。(言之有理即可)

《社戏》

(一)

1、(1)说明把虾给“我”吃已成惯例,表现了小朋友们的热情好客以及对“我”这个小客人的优待。 (2)、这“嘲笑”是善意的,实际上是孤立“我”大胆些、勇敢些。

2、这是运用了拟人手法,形象生动写出了虾子吃食时呆笨、胆子大的特点。

3、是大家公共的客人,钓上虾照例归我吃,不拘礼教。乐事又可以钓虾、放牛等。

4、由一般乐事,引出第一乐事——看社戏。

(二)

1、转机的出现,一在双喜的“提议”;二在十几个别的少年的“撺掇”;三在双喜“写包票”。

2、双喜敢写包票,原因有三点:船大,迅哥儿不乱跑,同去的小伙伴们都是识水性的。从选文中可以看出双喜是个聪明机灵、热情自信的孩子。

3、“识水性”原句是双重否定句,强调突出这十几个少年无一例外,个个都会凫水。改后语气不如原句强烈。 (三)

4、甲:夏夜行船, 乙:月夜归航 写夜航去看戏的是( 甲 )段,写看完戏归航的是( 乙 )段。根据:甲段中“但我还以为船慢”、“渐望见依稀的赵庄”、“料想便是戏台”;乙段中“可知已经到了深夜”“我们一面议论着戏子”,找出其中两处即可。

5、A、作用:与上文的沮丧、压抑形成鲜明对比,表现出我能和伙伴们一起去看戏时的欢喜轻快的心情 。 B、作用: 显示了农村少年熟练的驾船技巧和勤劳能干的品格。

6、触觉、嗅觉、视觉、听觉。写出了江南水乡月夜的特征,以江南夜景的美丽清新烘托了行船之快,以及“我”急于看到社戏的迫切心情,情景交融。

7、“朦胧”原为形容词,在句中作动词用,意为“变得朦胧了”。“踊跃”原为动词,在句中作形容词,把静物写活了,形象地写出了“山”连绵起伏的形状。既写出了航船速度之快,也表达了“我”欢快迫切的心情。

8、不能去掉。“似乎”表示好像,并不是真的而是人的主观感受,若去掉,语气就发生了变化。

9、不矛盾。“飞一般前进”写出了船行速度快,“我却还以为是船慢”就更突出了“我”看戏的急切心情。

10、不能去掉。因为“大概”表示猜测,并不确定,如果去掉就是肯定了。 第二段中的“歌吹”。

11、“那火接近了,果然是渔火,我才记得先前望见的也不是赵庄。”

12、写出了“我”完全陶醉在了这美丽的景色之中。

13、(句子略)第一段(活泼 轻松) 第二段(急切 焦虑) 第三段(惘然 陶醉)

14、正面描写: 航船就像大白鱼在浪花里蹿;

侧面描写:“连夜渔的几个老渔父,也停了艇子看着喝彩起来。” “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地向船尾跑去了”

15、文中夏夜行船和月夜归航两幅画图描写得极为优美,作者运用嗅觉、视觉、听觉等,从色彩、气味、声响等方面入手,采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将景物描写得栩栩如生,让读者有身临其境之感,文字情景交融,充满水乡特色。

16、甲段:本体 起伏的连山 喻体 踊跃的铁的兽脊

表达效果: 把连山比作兽脊,再加之“跑”,形象生动地写出了船行速度快。 乙段:本体 航船 喻体 大白鱼

表达效果:把航船比作大白鱼,化静为动,既形象生动地写出了船行速度快,又从侧面表现了小伙伴们高超的架船技术。

17、“回望”表现出“我”依依的心情,“罩”通过视觉表现戏台如梦如幻的情景,与来时呼应。

(四)

18、因为城里读过书的“我”对他的豆子的夸奖,表现了六一公公淳朴厚道的性格。

19、六一公公是一位宽厚、善良、淳朴、好客、热忱的人

20、(1)表现了六一公公在得到别人的理解、肯定之后的喜悦之情。(2)表现了“我”更喜欢的是与小伙伴一块吃豆的那种乐趣。

21、其实那夜的戏,看得叫人“打呵欠”,那夜的豆,第二天吃起来也实在平常。所谓“那夜似的好豆”“那夜似的好戏”,代表了作者对天真烂漫自由有趣的童年美好的回忆,充满一种浪漫的理想色彩,表现对人生理想境界的渴望和追求。“生活体会”略

《安塞腰鼓》

1、指身强体壮,生命力旺盛。

2、从鼓点声、击鼓动作、跳跃的舞步、表演者的眼神和英姿。

3、渲染气氛,突出安塞腰鼓的铿锵有力以及激越的气势。

4、比喻、排比;突出腰鼓骤响时的声,行,光彩和力量。

5、含义:写出了陕北人民粗犷、豪迈、开朗的性格。不能调换,这三个词语体现了事物的发展规律,与上句的“束缚、羁绊、闭塞”等词语照应。

6、江南流水更多地表现柔媚的风格,而安塞腰鼓需要承载这样原始、粗犷的生命力量的厚土。

《伟大的悲剧》

1、“这”指“千万年来人迹未至„„两次被人发现。”“这一事业”指“第一个发现南极点”。

2、拟人。烘托出斯科特等知道探险已被人占先时的沮丧、懊恼心情。

3、这些词语渲染了斯科特一行当时极度绝望的心情。

4、这是斯科特的观点。作者为他们立传本身就说明作者对他们的肯定态度,而且作者的一处处评论也表明了对他们的肯定态度。

5、他们怀着绝望的心情,却没有半途而废,明知结局是失败,但还是走完全程,体现了他们高尚的人格与绅士风度。

6、①是诚实守信的品格,使他接受了这个任务。②坦然面对成功与失败的崇高境界。

《在沙漠中心》

1.因为“人们并不是为了飞机而去冒生命的危险。”人们只是通过飞机这个工具,去达到自己的目的、寻找真理。

2.示例:我们渴求知识就像饿汉渴求面包,我们渴求进步就像渴求茁壮成长,我们在坎途中寻找理想。 3.表明了当时处境的艰难,就如 “救命的稻草”之于溺水的人;同时也说明了“我”的顽强和乐观精神。 4.平静、坦然、乐观的心情。

5.积极适应恶劣的环境,并保持平静和乐观的精神努力克服困难。

《猫》

1、同时我看见一只黑猫飞快的逃过露台,嘴里衔着一只黄鸟。

2、因为第三只猫的亡失,责任在于自己的主观臆断,并用木棒暴打,这种过失无法补救。

3、因为自己伤害了无辜的第三只猫,它是被“我”打伤而死的,而且这个过失是无法补救的。又因为这种内疚、悔恨的负罪感不能消失,见了猫就会触发灵魂的伤痛,心里永远愧对这类生命。所以“永不养猫”。

4、答:比喻,突出我明白真相后,知道猫因我的主观臆断而死,不能挽回,而更加内疚后悔

5、答:凡事不能主观臆断,妄下断语,否则就会造成不可弥补的损失。

《斑羚飞渡》

1、文中写彩虹的地方主要有三处。一是斑羚身陷绝境时彩虹出现,二是斑羚飞渡时彩虹相映,三是头羊走向“那道绚丽的彩虹”。作用主要有三:一是渲染一种神秘色彩;二是烘托飞渡的气势.渲染了飞渡的悲壮美;三是渲染头羊自我牺牲的崇高之美。

2、因为每一只获得新生的斑羚,都是以另一只的斑羚身体为跳板完成飞渡的。是这些必死的斑羚组成了新生的桥,所以说是“用死亡做桥墩”。

3、不只是指那道彩虹,更是象征镰刀头羊行为和精神的闪光。

4、彩虹是虚幻、美丽的东西,它容易给人带来幻想、希望,让人陶醉其中。而文中用美丽的彩虹与斑羚飞渡这残酷的现实形成鲜明的对比,也用美丽的彩虹象征斑羚美好的心灵。

5、因为“我”是猎人,参照人类在这种生死关头常常会有临阵脱逃的表现,但是作为一种动物的斑羚却没有。可见动物的品德比人类还要高尚。

6、团结、舍己为人、临危不惧、关爱后辈、无私奉献 宁死不屈 视死如归 。

7、侵害者和掠夺者,不好。善待动物,爱护生命

8、从侧面写出了我们被“斑羚飞渡”的精神所深深震撼。

9、一只老斑羚哀咩一声,是临死的悲哀。 镰刀头羊悲哀地咩了数声,表示自己也无 能为力。“咩——咩”的吼叫,指示飞渡的决策,并要求分列。一只公斑羚示意性地咩了一声,是招呼一只半大斑羚出列试跳。

第三篇:中考现代文阅读练习题

岳阳楼记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 吾谁与归?

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3分)

A./B./

C./D./

7.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

8.选文抒写了“迁客骚人”两种不同的览物之情。一是“去国怀乡,忧谗畏讥”的“”的感情(根据原文意思填写,4字);二是“,”的因物而喜的感情(用原文句子填写)(每空4字)(4分)

9.下列对选文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作者先写岳阳楼的雄伟景观,再借景抒发不同的览物之情,卒章显志,点明主旨。

B.”微斯人,吾谁与归?”既是慰勉滕子京,也体现了作者欲与古仁人同道的旷达胸襟。

C.选文中的“乐”与《醉翁亭记》中的“乐”相同,都是追求与民同乐的理想境界。

D.选文写景、抒情、议论相结合,由景抒情,由情入议。句式骈散结合,行文富于变化。

(二)(13分)

“毒胶囊” 有多毒?

谢滨欢

1.自央视曝光“毒胶囊”事件以来,不少人都开始谈药色变。药用胶囊是一种药品辅料,主要是供给药厂用于生产各种胶囊类药品。某些企业用生石灰浸渍膨胀、工业强酸强碱中和脱色等手段清洗处理皮革废料,熬制成工业明胶,卖给药用胶囊生产企业,制成毒胶囊,流向药品企业。

2那么,这种胶囊会对人体产生怎样的危害呢?它的毒到底有多毒?

3. 经检测,药品胶囊中的铬含量严重超标。胶囊之所以胶囊中会发生铬超标,是因为黑心企业在制作胶囊时,

用工业明胶代替了药用明胶。合格的药用明胶所用的猪皮和牛皮应是未经铬盐鞣制或未经有害金属污染的制革生皮或新鲜皮、冷冻皮。而制革厂的边角料只能用来生产工业明胶。

4.铬是一种化学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属ⅥB族,常见化合价为+

3、+6和+2,其中三价和六价化合物较常见。三价铬,就是用来鞣制的铬,它是阳离子,带三个正电荷。而六价铬就是如今臭名昭著的“毒素”了。它和氧原子抱着一起形成原子团,以铬酸根的形式存在。六价铬有很强的生物毒性,长期接触有致癌性,急性毒性剂量范围在50-150微克/千克。即使在皮革行业中,六价铬也是人见人厌的化学物质。各国对皮革中的六价铬含量都有明确要求,最严格的是德国,201法令规定,皮革中不得含有六价铬。

5. 准确评估工业明胶的健康风险比较困难,原因有两个,第一,鞣制虽然使用的是三价铬,但是工业用鞣制试剂并不纯,不可避免地含有六价铬;第二,毒性较小,三价铬和毒性剧烈六价铬在使用和保存中可以互相转化。2010年,河北大学科研人员的市场调查结果表明,15个添加了明胶的食品样品中,有13个超过2毫克/千克的标准,其中10个超过了100毫克/千克。毫无疑问,这些市场上的食品样品中添加的都是工业明胶。

6.了解了工业明胶制作胶囊的危害性后,我们需要理性面对问题,置之不理和谈药色变都是不可取的。

7.网上有传言说,摄入14ppm(ppm即百万分之一)的铬就会造成基因突变,这是对文献的误读。相关文献中所述的基因表达水平变化不等于突变。另外,该传言也把总铬和六价铬混为一谈了。总之,吃铬超标的胶囊对身体造成的危害并不会像传言中那样发生基因突变。

8. 当然,既然发现了问题,我们就需要知道如何鉴别毒胶囊。 首先,药用明胶和食用明胶一般为无色或淡黄色,而工业明胶颜色深,厂家会多加着色剂以掩饰杂质,所以颜色越鲜艳的胶囊越有可能是工业明胶制成的;其次,一般工业明胶杂质多,可能含有淀粉等非明胶成分,所以胶囊一捏易碎;再次,用工业明胶做的胶囊质量和工艺相对较差、胶囊口比较松,容易拧开。

9.面对毒胶囊问题,我们无需恐慌,只要理性对待,即可很好地避免再受侵害。

【注】1.鞣(rou)制:用鞣料加工兽皮、制成皮革。

10.下列说法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六价铬是人见人厌的化学元素,它有很强的生物毒性,长期接触容易致癌,对皮革中六价铬的含量要求最严格的是德国。

B.某些企业将皮革废料通过生石灰浸渍膨胀等手段处理后,熬制成工业明胶,卖给药用胶囊生产企业,以替代药用明胶。

C.“毒胶囊”的毒性难以检测,原因是工业用鞣制试剂不纯,不可避免地含有六价铬,以及三价铬和六价铬在使用和保存中可以互相转化。

D.本文条理清楚,先介绍“毒胶囊”的由来,接着说明其危害,最后教给人们辨别的方法。语言简明、准确。

11.阅读选文第8段,说说如何鉴别“毒胶囊”。(5分

12.根据文意,谈谈我们应该怎样理性对待胶囊类药品。(5分)

(三)(20分)

淡淡的深情

常跃强

1.母亲只有我一个儿子。 恢复高考的第2年,我考上了大学,在我那个偏僻的小村子里是第一个。嗜酒如命的父亲,天天与乡亲喝到一醉方休。酒后吐真言:“没事了,往后这是没事了!”自豪里带着炫耀。只有母亲总是淡淡的,不见她多么喜。她戴了老花镜,在暖暖的秋阳里给我缝新被子。我走过去;她听见了我的脚步声,目光从老花镜上方探出来,淡淡地一笑。我说:“妈,我要上大学去了!”母亲说:“我知道了。”没有鼓励,连声音也是淡淡的。

2.上学的那天是个好晴天,母亲提着提包送我出了大门。出大门也就是走了三五步,母亲就把提包递给我,说:“你走吧……”而后便是很决断地转身,硬朗朗地走回去,院里葡萄架的叶子遮住了她的身子,我只看见了一个淡淡的背影。

2..在车站上,见一些同学的父母来送行,依依惜别,千叮咛万嘱咐。我孤零零的,便觉得很委屈。上了车,我赌气坐在一个角落里,谁也不理,埋头读书。车开动了,一些同学掏出手绢擦那红肿的眼睛。我反倒觉得赤条无牵挂,心里轻松。

3.大学四年,花开花落。读书读烦了,每每对窗呆坐便想起母亲。小时候,母亲一眼看不见我就满街喊;喊不应,就往水井里看,到池塘边去找。我忽然猴一样从哪个旮旯里钻出来,母亲就笑骂一声,巴掌扬起来要打,但落下来却极轻,拍打掉沾了一身的泥土……温馨的回忆,常使一颗心阵阵发热,泪就在不知不觉中从腮边滑下来。

5.我结婚以后,偕妻回老家探望父母。正值隆冬,又下了大雪,一家人围炉闲话。说到我当年上大学的事,母亲就说:“你上大学以后,我做了一个噩梦,梦见你死了,我一哭哭了个没气……”妻子抿着嘴笑,父亲笑得扭过脸去,连母亲也忍不住笑了。只有我笑不起来,甚感惊讶。联想我刚到家那天,母亲悄悄问我的那句话:“她也舍得炒一顿肉让你吃吗?”一霎时我恍然大悟。母亲在我去上大学的那些漫长的日子里,她该如何的牵挂和思念她的儿子呀!她知道她的儿子是个心浮气躁的人,这自然又给她添了一份担心。母亲一辈子生活在农村,她不知道她儿子去上学的这个地方究竟有多大,是非多不多。日思夜想,坐卧难宁,思念伴着惊恐默默地郁结在她的心里。于某一夜,噩梦就扇动着黑色的翅膀朝她飞来了。试想,一个连媳妇舍不舍得让她的儿子吃一顿肉菜都挂念的母亲,这样的母亲,活得该有多累呀!

6. 母亲为什么对她的儿子总是淡淡的,以我当时的浮躁心境,很难体悟到。

7.四年寒窗苦读,之后辛勤笔耕,终于在大大小小的报刊上发表了一些幼稚而浅薄的文字时。后来,母亲说了一件使我灵魂大为震惊的事情。她仍旧是以淡淡的语气对我说的-------“你父亲说:„咱的儿子成才了,往后我再

也不跟你生气了,咱好好过日子吧!‟你为母亲争气,这也罢了!”我听了这句话,呆愣了大半天。

8. 文学的功能自古很小,不想竟起到了和睦家庭的作用,这令我惊喜,这比得一个什么文学奖更有意义,也更能长久的激动人心!写到这里,我的眼睛湿润了。

9.尽管我是个微不足道的人,然而在母亲的眼里是金贵的。她最了解她的儿子,她知道她的儿子有一颗易于动情的心,怕儿子分心,不让我牵挂她,才总是淡淡的。要硬下这样的心肠,忍受这样痛苦的折磨,需要多么坚忍!

10.-------------这是平静水面下深处的激流啊!(本文有删改)

13.)(3分)

A.第1段中“没事了,往后这是没事了!”一句,一方面表明了父亲为“我”感到骄傲,同时也为第7段写“我”在报刊上发表文章作了铺垫。

B.第4段中母亲化“打”为“拍”的动作,看似漫不经心,但母亲的爱子之心却表露无遗。这样的细节描写在文中多出可见。

C.本文在选材上最大的特点是选取日常 生活中的小事,赋予那些普通的事情以深刻的含义,以小见大、平中见奇。

D.本文没有跌宕起伏的情节,也没有典雅华丽的词语,作者以发自肺腑的深情,为平淡的母亲抒写了一首朴素感人的赞歌。

14. 阅读选文,回答下列问题:

(1)本文以什么为线索将生活中平常事情串联在一起的?(2分)

(2)文中儿子对母爱的体悟经历了怎样的变化?(3分)

15.本文多处运用了对比的手法,请找出两处,并作简要的分析。(6分)

16.文章结尾“这是平静水面下深处的激流啊!”这句话饱含深意,其中“平静的水面”和“深处的激流”各指什么? 这样写有什么好处?(6分)

第四篇:高考现代文阅读练习题及答案解析

高考现代文阅读练习题及答案解析

⑴周一早晨,我紧张而又兴奋,因为我的竞赛课就要开始了。这是一节级别很高的竞

赛课,有各校领导做评委,还有许多教育界的专家到场。年轻的我,渴望掌声,渴望奖杯。

⑵好心的教研组长特地跑来嘱咐我,一定安排好时间,万万不可拖堂,否则一票否决,与奖杯无缘。我感激的点点头,拿着书正准备去教室,美术老师却气呼呼地闯了进来。他

告诉我,市里举行“我最爱的人”儿童绘画大赛,我班绘画天分颇高的安锐却故意捣乱,

把妈妈画成了老巫婆,还拒绝修改。

⑶看到安锐的画,我也很吃惊。画上的妈妈真的没有任何美感可言,那一双眼睛尤其

奇怪,一只画成了一团浑浊的雾,另一只眼角有泪滴下来,而手用了怪诞的紫黑色。

⑷我还没来得及说什么,铃声响起来。我上的是一节口语交际课,题目是“我爱四季”。面对众多陌生的面孔,学生们一个个紧张得成了小木头,课堂气氛像被冰镇过。我

微笑着启发他们,他们小脑瓜里的记忆一下子复苏了,春天里高高飞起的风筝,夏天里一

园一园的石榴花,秋天里满地厚厚的落叶,冬天里孩子们玩疯了的打雪仗,他们争先恐后,唱歌似的说个不停。课堂上时时有意想不到的精彩场面,连那些正襟危坐的评委,也露出

赞许的表情。教研组长眉开眼笑,也给我一个胜利的手势。

⑸只要一个简单的小结,这节课就可以漂亮地结束了,而我似乎已感受到那只奖杯的

厚重。忽然一直沉默的安锐举手了,他的声音很小,却很清晰:“老师,我不爱秋天和冬天,可以吗?”几乎所有的人都转过头,看着这个奇怪的学生。安锐惶恐至极,一下子变

得结结巴巴,他的脸憋得通红。

⑹教研组长皱着眉,对我指指墙上的时钟。我有刹那的犹豫,可理智告诉我这是不公

平的,就为了我要上一节完美的课,而不允许一个学生把话说完,那么从此以后,他还会

以信赖的目光温暖我吗?

⑺这时,铃声刺耳地响起来,我没有打断安锐。

⑻“我妈妈是清洁工,到了秋天,落叶扫也扫不完;冬天一下雪,半夜就得起来扫雪。妈妈的手都生了冻疮,整天流血。”

⑼平日里的许多疑问,突然一下子被解开。我终于知道,为什么在秋天里,他每天都

有好看的落叶送我,为什么在我们打雪仗时,他会一个人在那里奋力地滚雪球,然后推进

树篱中去。

⑽安锐举起那张画:“我爱妈妈的眼睛,她的右眼得了白内障,什么都看不见了;左

眼老是流泪,晚上她就流着眼泪,给我织毛衣,给爸爸煎药。我爱妈妈的手,她的手是紫

黑色的,可妈妈的这双手养活了我们全家。”

⑾“我爱我妈妈,可我不想爱秋天和冬天,老师,可以吗?”他看着我,眼睛里是不

安的期待。

⑿我哽咽着微微点点头,郑重地举起了自己的右手。在我渐渐模糊的眼睛里,我看到

有许多举起的手臂,有学生们的,有老师的,甚至还有评委和专家们的。安锐笑了,

这是世界上最无邪的笑,比任何一个奖杯都令人陶醉。

⒀十年后,安锐在寄给我的贺卡里写道:谢谢你,曾经允许我不爱,这让我在今后的

岁月里,能够从容地去爱。现在,我热爱生命的每一天,因为在8岁半那年,我遇见

了世上最好的爱。

22.请将下列词语正确、工整地抄写在答题卡相应的方格中。2分

争先恐后正襟危坐

23.通读全文,用简洁的语言概括选文的主要内容。3分

24.选文中的“我”是一个怎样的人?3分

25.从修辞角度赏析文中第⑷段划线句“学生们一个个紧张得成了小木头,课堂气氛

像被冰镇过。”4分

26.结合上下文说一说第⑿段“安锐笑了,这是世界上最无邪的笑,比任何一个奖杯

都令人陶醉。”一句中加点词语“笑”的含义。2分

27.请写出与第⑽段划线句相照应的句子。2分

28.结合选文的内容,请你谈一谈文中的“我”能否得到奖杯?为什么?3分

22.正确、工整即可2分

23.在一节竞赛课上,我拖堂让安锐发言,对他一生产生了积极的影响。3分

24.我是一个尊重学生、对学生公平、爱学生、有上进心、富有教学艺术的年轻老师。

3分答出三点即可

25.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方法1分生动形象地1分写出了学生们的紧张1分,课堂气氛

的沉闷。1分。共计4分

26.为说出自己的心里话获得大家的认可、支持赞同而开心。意思对即可2分

27.画上的妈妈真的没有任何美感可言,那一双眼睛尤其奇怪,一只画成了一团浑浊

的雾,另一只眼角有泪滴下来,而手用了怪诞的紫黑色。2分

28.示例一:我得到了奖杯,这个奖杯是无形的,是精神上的,是学生对我的爱一个孩子因为我的尊重、理解和爱而由衷感到快乐,对老师来说,这是最好的奖杯。

示例二:我没有得到奖杯,我因为拖堂,将被一票否决。

示例三:我得到了真正的奖杯,在座的评委们被我对学生们的公平、尊重和爱感动,认为这是一堂真正以学生为本,把学生放在第一位的好课。理由充分,语言通顺即可3分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第五篇:八年级下期课内现代文阅读复习题(教师用)

第一课《藤野先生》 第一部分 初到日本

1.“东京也无非是这样”中“无非”是什么意思?“这样”指什么?这句话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答:“无非”是只不过的意思;“这样”指清国留学生在东京不学无术的种种丑行;表达了作者对清国留学生的愤慨和失望,体现了作者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怀。

2.作者在描写清国留学生时用了“油光可鉴”、“扭几扭”、“标致”等词语,这些词语运用了什么修辞?起了什么表达效果?这些词语表现了作者对清国留学生怎样的态度和感情? 答:这里使用了反语的修辞;写出了清国留学生不学无术、游手好闲,把精力都放在打扮上去了的丑态;这些词语表现了作者对清国留学生的厌恶和愤概。 3.“到别的地方去看看,如何呢?”在文中起了什么作用?

答:这句是过渡句,同时又交待了作者离开东京去仙台的原因——作者远大理想和现实的矛盾。

4.“日暮里”和“水户”这两个地名有什么象征意味?

答:“日暮里”,有日落西山的意思,暗含了清王朝行将没落的现状,表现了作者忧国、思乡之情;“水户”,因为明的遗民朱舜水客死此地,与作者的境遇相似,即都有爱国之心。 5.作者在仙台受到了很好的优待,但为什么他却认为仅仅是“物以稀为贵”? 答:这里包含了一个弱国国民的辛酸,同时也反映出作者强烈的民族自尊心。 6.作者写在仙台的艰苦环境有什么用意?

答:与清国留学生在东京的生活形成鲜明的对比,突出自己立志求学报国的决心。 第二部分:与藤野先生的交往

7.作者初次见到藤野先生对其进行的外貌描写采用了什么方法?表面了藤野先生什么样的穿着特点?

答:作者采用了白描的手法,简单勾勒出藤野先生的外貌;突出了藤野先生生活简朴、博学多识、治学严谨的特点。

8.“还有翻刻中国译本的”,“并不比中国早”暗示什么?

答:日本的医学研究并不比中国早,但自己作为一个中国人却要到日本来学习医术,实属无奈之举。

9.文章写了藤野先生几件事?分别反映了藤野先生怎样的性格特点?

答:分别写了四件事。“添改讲义”表现了藤野先生对工作认真负责的特点;“纠正解剖图”表现了他治学严谨、一丝不苟的特点;“关心解剖实习”表现了他对弱国学生的关心,没有民族偏见的特点;“了解中国女人裹脚”表现了他认真求实、注重调查、治学严谨的特点。 第三部分:弃医从文

10.“匿名信”事件反映了什么?

答:反映了日本人对弱国国民的歧视。

11.如何理解“中国是弱国,所以中国人当然是低能儿,分数在六十分以上,便不是自己的能力了:也无怪他们疑惑。” 答:作者使用反语和本无因果关系的内容揭露了这种论调逻辑上的荒谬,表达的作者对谬论的愤概和抨击。

12.“看电影”事件反映了什么?

答:写出了中国人的不觉醒,表明造成民族衰弱的重要原因是人民的麻木不仁,表达出作者心理的悲哀。

13.“但偏有中国人夹在里边:给俄国人作侦探,被日本军捕获,要枪毙了,围着看的也是一群中国人;在讲堂里还有一个我。”中“偏”“也是”“还有”表现出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答:写出了作为弱国的“中国人”特殊的悲惨境地,一方面也流露出作者对中国国民愚昧的批判态度,“围观的也是一群中国人”说明不觉醒的不只是个别人,而具有普遍性。写出了作者看到同胞不觉醒的痛苦心情。

14.作者弃医从文的原因是什么?

答:因为作者认为医学并非一件紧要事,即使体格如何健全、茁壮,也只能做看客,最重要的是改变精神,然而那时当然首推文艺,于是弃医从文,提倡文艺运动。

15.藤野先生和作者弃医从文有什么关系?

答:作者从选择学医到弃医从文都是为了拯救中国,而藤野先生高贵的品质,对作者热心的帮助,特别是他对作者的热切希望,与作者的爱国情感是高度吻合的。所以作者把对藤野先生的怀念和爱国主义思想统一起来了。 16.作者怀念藤野先生的具体表现有哪些?

答:(1)将讲义收藏;(2)将藤野先生的照片挂在墙上;(3)多些文章 17.课文最后一段的“良心发现”、“勇气”、“正人君子”分别指什么?

答:“良心发现”指作者对祖国的热爱和责任心;“勇气”之斗争的勇气;“正人君子”指军阀政客。

第二课 我的母亲

1.本文的线索是什么?

答:本文的主要线索是作者对母亲的爱及母亲对作者的影响。

2.本文从哪几个部分分别介绍“我的母亲”?

答:分为教育“我”与处理家庭内部矛盾两部分。分别写了:督促“我”学习、教“我”做人;打发债主、处理家庭矛盾、表现刚气。 3.母亲的性格特点是什么?

答:母亲既严厉又慈祥。她宽容隐忍、仁慈温和,但决不受半点人格上的侮辱。 4.母亲怎样教育“我”?体现了她怎样的品格?

答:母亲“从来不在别人面前骂我一句,打我一下”只是“等到晚上人静的时,关了房门,先责备我,或罚跪,或拧我的肉,无论怎样重罚,总不许我哭出声音来。”这样既保护了孩子的自尊心又从内心感化了孩子。母亲还常常以身作则、言传身教,迁移默化地影响“我”的做人。体现了母亲对孩子教育严厉又慈爱的品格。 5.找出一句对母亲总评价的句子?

答:我母亲管束我最严,她是慈母又是严父。

6.“在这广袤的人海里独自混了二十年,没有一个人管束过我。”作者为什么用“混”? 答:说自己“混”了二十年,表现了作者谦逊的态度。表达作者远离母亲后对母亲的怀念;而没有人管束,,说明母亲对作者的教导很大。 7.分析“如果我学得了一丝一毫的后脾气,如果我学得了一点点待人接物的和气,如果我能宽恕人,体谅人——我都得感谢我的慈母。”这句话?

答:作者使用了“如果”“一丝一毫”等表假设和限制词语,极谦逊,有分寸的写出母亲对自己的影响之大,表达自己对母亲的怀念和敬爱。从语言来说,使用假设词语,表现了作者不溢美、不自夸的品格,符合自传文的语体特点。 第三课《列夫•托尔斯泰》

1.本文从哪两个角度描写托?分别有什么特点?

答:文章写了托的须发和眼睛,他的须发多而密、眼睛有神。 2.写托尔斯泰的外貌意在突出其哪方面的特点?有什么作用?

答:写托的外貌一方面突出其平庸甚至丑陋、另一方面突出他和普通人一样,混在人群里都找不出来。以此说明托是俄国人民大众中的普通一员,与全体俄国人民同呼吸共命运,以相貌的平庸反衬出他杰出的才能。

3.写托的须发主要使用了什么修辞? 答:比喻和夸张。

4.如何理解“托尔斯泰这对眼睛里有一百只眼珠”表现了什么? 答:表现了托观察力、敏锐性和丰富性。 5.作者为什么要着力描写托尔斯泰的眼睛?

答:因为他的眼睛非常犀利蕴含了各种感情,揭示了沙皇的黑暗统治。

6.如何理解“这对眼睛不会放过微不足道的细节,同样也能全面揭示广袤无垠的宇宙。它们可以照耀在精神世界的最高处,同样也可以成功地把探照灯光射进最阴暗的灵魂深处。”这句话?

答:这里不仅在写肖像,写托观察社会、人生、时代的广阔和深细。以及批判的深度和广度。他的作品反映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如沙皇专制、法律的虚伪、贵族的腐朽、农民贫困的原因等。

7.课文一方面说托尔斯泰“可以任意支配整个世界及其知识财富,可见他幸福”又说他得不到“属于自己的那一份幸福”,这是否矛盾?托尔斯泰的一生,究竟是有幸还是不幸? 答:他看透了暴政、丑恶、虚伪和苦难,也看清了造成人间罪恶的原因,并尽其毕生努力去改变它。但他总是事与愿违,这才是最大的痛苦。他将自己与俄国人民大众同呼吸、共命运视作最大的幸福,拥有一颗伟大、真实而忘我的心。 第二单元

第六课《雪》

1.作者分别为我们描绘了哪两个地方的雪?各有什么特点?

答:分别写了江南的雪和朔方的雪。江南的雪美艳滋润之极,朔方的雪刚劲、豪放。

2.“暖国的雨,向来没有变过冰冷的坚硬的灿烂的雪花。”用“冰冷的”“坚硬的”“灿烂的”修饰雪花,强调了什么?

答:“冰冷的”“坚硬的”强调了雪的不屈的精神,而这种精神是“灿烂的”,是值得赞赏的。 3.写江南的雪写到了嗡嗡的蜜蜂,为什么?

答:这是作者的想象,是运用了虚实结合的手法,为美丽的雪增添了几许生机。

4.“那是还在隐约着的青春的消息,是极壮健的处子的皮肤。”写出了江南雪的什么特点? 答:“青春”“处子”都是最富有生命力的状态,表现江南雪充满了活力与生机。

5.江南的雪有什么特点?寄寓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答:江南的雪美艳滋润、绚丽有趣,但不能持久,不能经受时间的考验。寄寓了作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也是作者童年生活的一个缩影。

6.朔方的雪“永远如粉、如沙,他们绝不粘连”,“蓬勃地奋飞”,从中写出了朔方雪的什么个性?

答:朔方雪独立的个性和斗争的精神,与黑暗现实抗争的激情。

7.“在无边的旷野上,在凛冽的天宇下,闪闪地旋转升腾着的是雨的精魂……”象征了什么? 答:象征了在黑暗社会中的空旷,寄寓里作者在黑暗现实中不屈不挠斗争的精神。 8.“孤独的雪”“死掉的雨”“雨的精魂”分别指的是什么?

答:“孤独的雪”表现了作者自身的孤寂和斗争的精神;“死掉的雨”表现了作者的献身精神;“雨的精魂”是雪凝结了所有坚强力量的内核。

第九课《海燕》

1.海燕是一个怎样的形象?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感态度?

答:海燕勇敢坚强、乐观自信、无所畏惧、充满斗志、富于献身精神,象征了无产阶级革命先驱。表现了作者抑恶扬善、爱憎分明的情感态度。

2.本文开头写大海、狂风、乌云用意何在?其中“在苍茫的大海上,狂风卷集着乌云”象征了什么?

答:对环境的描写交待了背景,说明一场“暴风雨”正在酝酿,为下文表现海燕的英勇豪迈作了铺垫。这个环境象征了沙皇俄国的黑暗统治,表明了革命形势一触即发。

3.乌云、雷声、狂风象征了什么?暴风雨有象征了什么?

答:乌云、雷声、狂风象征了反革命的黑暗统治势力。暴风雨象征了一触即发的革命形势。 4.海鸥、海鸭、企鹅象征了什么?写它们用意何在?

答:海鸥、海鸭、企鹅象征害怕革命破坏他们按了生活的假革命者或不革命者。它们和海燕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从而突出了海燕的高大形象。

5.大海和波浪象征了什么?“波浪一边唱歌,一边去迎接雷声”写出了什么?

答:大海和波浪象征了广大人民群众。该句写出了人民群众乐观的斗争精神及对黑暗统治的蔑视。

6.“狂风紧紧抱起一层层巨浪,恶狠狠地把它们摔倒悬崖上,把这些大块的翡翠摔成尘雾和碎末。”反映了什么?

答:反映了反革命对人民的镇压。

7.“它们从雷声的震怒里,早就听出了困乏……”中“震怒”指什么? 答:表现了反革命的垂死挣扎。

8.“敏感的精灵”写出了海燕的什么特点?

答:海燕有敏锐的洞察力,是革命胜利的预言者,作者对革命先驱的高度赞扬。 9.“乌云是遮不住太阳的”一句有什么深刻含义?

答:反革命的力量不会遮住光明,不会遮住胜利的曙光,表现了作者革命必胜的坚定信念。 10.“愤怒的力量”“热情的火焰”“胜利的信心”写出了什么? 答:革命先驱朝气蓬勃、斗志昂扬的气概。“愤怒的力量”之革命先驱对黑暗力量的愤怒;“热情的火焰”之革命先驱对革命的热情;“胜利的信心”之革命先驱对革命胜利的信心。 第三单元

第十一课《敬畏自然》

1.全文的整体思路? 答:指出错误观点——列举错误表现——提出新观点——人与自然的比较——人与自然的关系。

2.作者是如何引入一轮的?作者提出的观点是什么?

答:作者通过批评人类的错误观点引入议论。作者认为:人类只是大自然机体上普通的一部分。

3.文章从哪四个方面写了人类的不自量力?

答:人和自然的关系;人的自身智慧发展;人类自掘陷阱;宇宙中可能存在比我们更先进的生物。

4.“我们有什么理由和资格嘲笑古人,在大自然面前卖弄小聪明呢?”运用了什么修辞?有什么作用?

答:运用了反问的修辞。强调了人类不应该在大自然面前卖弄。

5.为什么说人类是自然智慧的最高体现?从几方面写出? 答:(1)因为人体内有无数多的细胞,使人体处于高度有序的状态。(2)因为人有大脑,能思维、会理解想象。(3)以为自然懂得用“美学原则”创造人。 6.为什么说宇宙创造智慧生物是为了进行自我认识和自我欣赏?

答:因为人类是会思维的生物,自然创造了人类,如同宇宙长出了大脑,就有了自我认识的工具。大自然通过人类来认识自己,表达自己。

7.“这个宇宙打出都隐藏着生命,到处都有生命的萌芽,到处都有沉默的声音。”表达了作者的什么观点?

答:生命的高级形态是从低级形态中产生的,低级生命形态即使是死气沉沉的物质,也隐藏着生命,也有生命的萌芽。

8.为什么说敬畏自然就是敬畏我们自己?

答:因为人类本就是大自然中的一部分,大自然的发展好坏与人类也息息相关,只有保护好大自然,维护好生态环境,人类才会过得更好。

9.“敬畏自然”指的是人类在自然面前要畏惧退缩,任其自由发展吗?

答:不是。“敬畏”是指敬重、畏惧。敬重之充分认识大自然的伟大,认识自然界中的一切又有存在的意义。承认人也是自然的组成部分。畏惧是指破坏大自然必将遭到大自然的惩罚。 10.“人类为自己取得这些成就而喜形于色,然而,谁能断言那些狼藉斑斑的矿坑不会是人类自掘的陷阱呢?”蕴含了什么样的道理?

答:人类不节制地挖掘矿产,酿成严重后果,危及人类自身。

11.为什么说连苍蝇、蚊子乃至灰尘都是大自然精巧绝伦的艺术品? 答:只要想想苍蝇、蚊子的身体构造和生理机制就会觉得精巧了。苍蝇有复眼,蚊子会吸血,灰尘也是物质却如此渺小。如果在深入探究它们的内部结构,也会觉得精巧。 第十五课《喂——出来》

1.“这洞任劳任怨地给整个城市洗刷这各种肮脏的东西。渐渐地,海洋和天空又变成了美丽的蔚蓝色,远远地看上去就像是透明的玻璃一样。”这句话有什么含义?

答:这是说破坏了环境,一时给人类带来了好处,人类因此而欢庆胜利,得意洋洋,直到公害危及到人类自身生存,人类才会觉醒。保护环境要有长远的眼光,不只顾一时,不考虑将来。

2.本文的主题是什么?

答:本文提出了人类自身与生存环境的问题。揭示人类的多面性和复杂性。阐释了人类坡坏大自然,终会受到大自然惩罚的道理。 第四单元

第二十一课《云南的歌会》

1.课文主要写了那三种歌会的场景? 答:山野对歌、山路漫歌、村寨传歌。

2.三种歌会演唱的方式和内容有什么不同?侧重点在哪里? 答:(1)从写人来写山野对歌,通过对年轻妇女的描写,写出了山歌活泼欢快、自然纯朴的特点。(2)从写环境为唱歌创造场景写出山歌自然的特点。(3)写气势磅礴的场景 3.在第二部分“山路漫歌”中,作者花了大量笔墨来写环境,其用意何在?

答:写花、鸟等环境为歌唱创造了一个动人的场景,同时鸟鸣唱于女孩的歌唱相应和。 第二十二课《端午的鸭蛋》

1.课文第一段写了很多端午节的习俗,与“端午的鸭蛋”有关吗?为什么? 答:写端午节的习俗创设了情景,为写鸭蛋预设了一个合理的背景和情景。 2.家乡鸭蛋的特点是什么? 答:

上一篇:企业管理和企业文化下一篇:企业发展的根本动力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