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复员工的辞职信

2022-07-03

第一篇:回复员工的辞职信

一位总经理辞职信的回复

SONG先生:你好!

我考虑再三,还是决定提笔给你回复这封辞职信,可能这封信比你洋洋洒洒的辞职信要简短得多。

首先非常感谢你阶段性加盟我们的公司,我也代表公司的全体职工及家人对你这段时间的贡献表示感谢。当你坚持要求离开这片不适合你发展的“土壤”时,我很遗憾,也很痛心。我并不否认你信上所说的企业的这些问题,而这也正是我竭力邀请你加盟的原因。下面我逐一答复你提出的问题。

一、 关于你走入企业的决策

你我双方的定位问题,是我们分歧的根源。这看似是管理的角色界定,实质上是两种不同价值观的抗争。

你知道,这个企业在风风雨雨中打拼了19个年头,才终于有了今天,我身边的企业在我面前一个个的倒下了,我们自己也经历了几次死而复生,如果没有这段九死一生的经历,根本无法体会到个中的滋味。这迫使我不得不战战兢兢,如履薄冰,如同司机开车越久,越懂得谨慎的道理。有些时候,经验并不都是负债。

其实你说的这些问题,不仅仅你我,包括企业的那些高管,大多心里也清楚。前几年,企业也曾积极学习某企业的先进管理经验,为此政府部门还把我们树为典型,但公司为这种激进的措施付出了惨痛的代价,一个企业能经得起几次这样的折腾?所以我不得不压着变革的步伐,而你却把它看成了阻力。

我内心也希望企业发展得越快越好,但我知道,弯拐太急容易跌倒,螺丝过紧容易拧断,这才是你我在授权问题上争议的关键所在。经验告诉我,企业重发展,更要注重安全,平稳的发展比忽上忽下要明智得多。今天我不敢奢望企业的涅槃重生,就企业的现状看,发展的速度慢一些,至少倒掉的几率要小很多。

说心里话,我不是不信任你,你的人品我也非常赞赏,包括对你背景调查的业绩我也认可,从二十多个候选人中选定你,也说明了我对你莫大的信任。但你实施的方法,我总需要权衡,因为成功的经验必然基于不同的企业环境,否则广为诟病的家族企业,就不可能有国内外那么多成功的先例。

实质上你我分歧的焦点在于“企业安全”与“企业创新”之间的认识不同,立场不同。我考虑更多的是企业的安全性发展,而你注重的是推动企业业绩的快速增长,其他一切可以摧枯拉朽。如果推进的“改革与创新”给企业带来危险和不确定性,那我宁可选择缓慢的完善。企业毕竟还没大乱到需要大治的时候。

你可以认为我思想保守或心理准备不够,但当一个人身边的喧嚣变成了突然的空寂,当由清晰的了解每一点动态演变成只知道企业的大概,这种悬空的感觉,让我一次次从噩梦中

惊醒,让我完全放得下,谈何容易,我毕竟自己是人,不是神。尤其是当我无法感受到这种变革的清晰结果的时候。

说得不客气一点,你可以把一个企业当成自己某个发展阶段的一个平台,但我不能,这个企业不是你所说的“当成自己的孩子”,而是我生命的全部!企业一旦经营失败,你可以拍拍屁股走人,再继续找一个下家,而我呢?跳楼的是我,不是你!

在目前国情下,老板可不那么容易拍拍屁股换个地方当老板,就是屁股拍肿了也没用!毕竟中国没有几个史玉柱,可以换个地方东山再起。当你什么时候真正设身处地的换位思考,也许就明白了。这无关你是否进入企业。

你走入企业,是我们双方各取所需的结果。

二、 关于战略思路的配合上

问题在于,我要你来干什么?

我承认,我们战略思路的配合上,由于沟通的深度还远远不够,导致存在了一定的误区。当一个人拥有10万元的时候是自己的,100万的时候还是自己的,当拥有1000万的时候,就不再是自己的,而是社会的。

我不否认你超前思路的正确性,但当大家都说你对的时候,错也是对;当大家都说你错的时候,对也是错。

你把业绩指标或公司的效益放到了第一位,而我并不这样认为。我的排序是:首先,让企业尽可能的延续下去,能够养活这帮同乡;其次才是企业发展。尽管我对业绩指标有所要求,其实是在次要位置。

也许你会问,既然不是为了业绩,为什么还要高薪聘你进来?因为我心里很清楚,再让原来这帮家伙折腾下去,企业很快就要完蛋,正如你100多页的诊断报告分析的,业绩三年的徘徊也是佐证。我对他们是爱恨有加,但爱多于恨。

下面我解释一下,为什么要这样排序。我也时常在反思,一个老板挣钱的目的究竟为了什么,钱这东西生不带来,死不带去。再富裕也无非一日三餐,一衣遮体。虽说百年企业人人向往,但一个企业能生存30年、50年已经很不错了。

我们的企业能走多远?

每当我走进企业的每一个角落,看到的点点滴滴无不浸透了老臣们当年的汗水,包括车间、门卫室都是他们在三九严寒中一砖一瓦垒起的,上面还印有他们冻裂手脸的血迹„„千名员工中近1/4是夫妻关系,也从另一个角度说明了他们的身家性命都已经跟这个企业血肉交融了。企业一旦倒闭,他们将无家可归。所以我必须将这个饭碗捧好,已经没有了退路。我没有什么高尚的目的,这既是我的初衷,也是我的目的。退一步说,即使儿子未来接手这点家业,也需要这些最基本的基石。

到此,也许我的很多行为你就有些理解了。

但这些我又怎么去告诉你?不是为了业绩,你会拂袖而去。因为创造效益是你们职业经理能力的证明或者生存的意义。养活这帮员工则是我朴素的想法,无论你把它叫做小农意识还是狭隘的个人情结。

三、 关于对下工作的推动上

你认为,我对你工作的支持力度不够,并把你进入企业后我设立的监督机构看成了一种掣肘,可这是我了解真实信息的重要窗口。

你一味的要求老板去改变,要围绕新的方向和政策,并希望其他人也围绕新高管去适应,可这现实吗?你认为,只换一个包工头,想领着原来一帮盖草房的泥瓦匠建起高楼大厦几无可能。

其实,任何一种管理思路,都能条条大道通罗马,只要能把你们外聘人员的先进管理理念和我们这些老臣们积累的丰富经验有机结合起来形成拳头即可,但你们双方都过分坚持了自我,让我如同面对自己的左右手,左右为难,无法割舍。

也许我们出发点不同,自然行为迥异。从职业经理的角度,你会毫不留情的把不适应企业发展的所有老臣一股脑清理掉,从业绩的角度无可厚非,但你我身处环境不同,所以在这方面我需要的更多是的感性,而非理性。正如面对自己一点点拉扯大的孩子,突然发现得了绝症,怎么办?从人类发展和人性关怀的角度会得出截然相反的结论。无需争论,你的措施已经在优胜劣汰的自然界给出了明确的答案。

但是,人活一张脸,树活一张皮。

当某一天,他们被淘汰了,让我如何去面对这帮父老乡亲?有些人已经两鬓斑白,他们把一生中最宝贵的年华留给了企业。纵使我可以身背骂名,又让我如何每天都去面对起居一院的眼神?难道仅仅是那点金钱的补偿吗?

再说把功臣一个个的杀掉,将来还有谁肯信任我?

也许某一天,当你感觉不爽的时候,你会拍屁股走人,正如你今天的离职。但他们永远不会抛弃我,他们会与企业生死不离,直至终老。因此,在老板的眼里,忠诚大于能力。下面用你培训时常给大家讲的“自行车的故事”来解释工作推动上的困惑:

“据说中国最早引进自行车的是一个富家子弟的留学生,他看到国外自行车盛行,就不惜高价买回一辆,家里人一致反对这洋玩意:几千年来我们一直靠双脚走过来的,不是很好吗?想快就快,要慢就慢,而且无需什么平衡不平衡!

“他一再解释,连留学生本人在内,每个人都试了几圈,东倒西歪确实比不了自己习惯的走路方式,那辆自行车随后束之高阁。半年后,这家来了一个半大孩子的亲戚,他很好奇,就将这布满尘土的自行车从角落里拽出来,在庭院里折腾了一上午,饭都顾不上吃,家里人也没往心里去。到了下午,突然发现一群小孩子在那个骑自行车的孩子后面追都追不上,众人大吃一惊,后来自行车就慢慢普及了。”

这个故事没有错,但我一直在想,如果把自行车放到一个没有人会骑的敬老院会怎么样?推动高速变革的往往是一些“新生力量”,而我们毕竟面对的都是一些“老人”。大而言之,中国改革开放到今天,我们也一直在走出去,引进来,但我们跟先进外企的差距怎么就那么大呢?因为这是文化使然,需要一个融合的过程。

你说我对组织伦理过分随意,事无巨细都要插手,其实这正是因为出现了问题。你们职业经理抓大放小的同时,工作容易浮在面上。当然我也承认,磨合需要个过程,用对人才是关键,但摆在眼前的浪费,于情于理我无法无动于衷啊。也许我的这种方法有待商榷。

四、 关于对职业经理的评价

对职业经理与老板关系的评价,这个话题太大,我不敢妄下断论,但由于国人几千年来的观念、文化积淀、诚信等等因素,这种纠结也许不得不在未来很长一段时期内存在。我跟所有的老板一样,也希望这个企业能基业长青,这也是我引进你及其他高管的原因,只是在实际推动中,与我设想的差距太大,我耳朵里每天塞满了不同的声音,而更多的是抱怨和意见,伴随着干部心态的动荡,我不能不产生疑惑。

这些问题的产生,应该说作为职业经理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说明在沟通环节上仍存在某些问题。作为类似规模的企业,不照样也有很多通过职业经理的推动,成功地进行了二次创业,成为品牌的么?

对具体事情的评价上,你习惯于只要结果不要过程。但我看重结果的同时,也同样注重过程。管理有两种方式,一个是靠“疏”,一个靠“堵”, 也许到最后都能达到同样的结果,但组织付出的代价却完全不同。我不希望你也像如今的地方政府一样,靠杀鸡取卵、掠夺资源来实现所谓的业绩。

你却说,一个老板的格局和人性决定了企业能走多远,并认为中国富不过三代会是多数国人的宿命,并由此上升到了国民教育;但我知道,一个人不能一日无炊。

你为了说服我,曾讲过孙武训练妃子的故事,而且一再重申孙武的英明果断,正因杀掉了吴王阖闾的两个爱妃,军纲得以重振。我不知道这帮妃子们在战场上表现如何,但我也有一个故事送给你:

春秋时期,楚国令尹孙叔敖在苟陂县一带修建了一条南北大渠,足以灌溉沿渠的万顷农田,可是一到天旱的时候,沿堤的农民就在渠水退去的堤岸边种植庄稼,有的甚至将农作物种到了堤中央。等到雨水一多,水位上升,这些农民为了保住庄稼和渠田,便偷偷地在堤坝上挖开口子放水。因而决口事件经常发生,这种情况也变得越来越严重,防不胜防,抓不胜抓。面对这种情形,历代苟陂县的行政官员都无可奈何。每当渠水暴涨成灾时,便调动部队一面忙着抓人一面去修筑堤坝。后来宋代李若谷出任知县时,也碰到了决堤修堤这个头疼的问题,他便贴出告示:“今后凡是水渠决口,不再调动**修堤,只抽掉沿渠的百姓,自行修堤。”这布告贴出以后,再也没有人偷偷地去决堤放水了......

这两种方式对我们管理者的评价是否有启示意义?

在你离开后,我也进行了深入的思考,我个人的看法是,在职业市场还远不够成熟的今天,中小企业如果让职业经理做总经理,老板做总经理助理或许更适合企业的发展。老板从台前退至幕后,执行总经理决定的同时,既了解了进度,又能协调某些关系,也许不失为一种可以考虑的模式,当然不能因此形成第二个权力中心。

第二篇:一老板对总经理辞职信的回复

(小编语:本封信从老板的角度谈到了很多从职业经理人的视角不易看到的问题,也透露出了中国民营企业家与职业经理人关系的困局,一老板对总经理辞职信的回复。)

SONG先生:你好!

我考虑再三,还是决定提笔给你回复这封辞职信,可能这封信比你洋洋洒洒的辞职信要简短得多。

首先非常感谢你阶段性加盟我们的公司,我也代表公司的全体职工及家人对你这段时间的贡献表示感谢。当你坚持要求离开这片不适合你发展的“土壤”时,我很遗憾,也很痛心。我并不否认你信上所说的企业的这些问题,而这也正是我竭力邀请你加盟的原因。

下面我逐一答复你提出的问题。

一、关于你走入企业的决策

你我双方的定位问题,是我们分歧的根源。这看似是管理的角色界定,实质上是两种不同价值观的抗争。

你知道,这个企业在风风雨雨中打拼了19个年头,才终于有了今天,我身边的企业在我面前一个个的倒下了,我们自己也经历了几次死而复生,如果没有这段九死一生的经历,根本无法体会到个中的滋味。这迫使我不得不战战兢兢,如履薄冰,如同司机开车越久,越懂得谨慎的道理。有些时候,经验并不都是负债。

其实你说的这些问题,不仅仅你我,包括企业的那些高管,大多心里也清楚。前几年,企业也曾积极学习某企业的先进管理经验,为此政府部门还把我们树为典型,但公司为这种激进的措施付出了惨痛的代价,一个企业能经得起几次这样的折腾?所以我不得不压着变革的步伐,而你却把它看成了阻力。

我内心也希望企业发展得越快越好,但我知道,弯拐太急容易跌倒,螺丝过紧容易拧断,这才是你我在授权问题上争议的关键所在。经验告诉我,企业重发展,更要注重安全,平稳的发展比忽上忽下要明智得多。今天我不敢奢望企业的涅槃重生,就企业的现状看,发展的速度慢一些,至少倒掉的几率要小很多。

说心里话,我不是不信任你,你的人品我也非常赞赏,包括对你背景调查的业绩我也认可,从二十多个候选人中选定你,也说明了我对你莫大的信任。但你实施的方法,我总需要权衡,因为成功的经验必然基于不同的企业环境,否则广为诟病的家族企业,就不可能有国内外那么多成功的先例。

实质上你我分歧的焦点在于“企业安全”与“企业创新”之间的认识不同,立场不同。我考虑更多的是企业的安全性发展,而你注重的是推动企业业绩的快速增长,其他一切可以摧枯拉朽。如果推进的“改革与创新”给企业带来危险和不确定性,那我宁可选择缓慢的完善。企业毕竟还没大乱到需要大治的时候。

你可以认为我思想保守或心理准备不够,但当一个人身边的喧嚣变成了突然的空寂,当由清晰的了解每一点动态演变成只知道企业的大概,这种悬空的感觉,让我一次次从噩梦中惊醒,让我完全放得下,谈何容易,我毕竟自己是人,不是神。尤其是当我无法感受到这种变革的清晰结果的时候。

说得不客气一点,你可以把一个企业当成自己某个发展阶段的一个平台,但我不能,这个企业不是你所说的“当成自己的孩子”,而是我生命的全部!企业一旦经营失败,你可以拍拍屁股走人,再继续找一个下家,而我呢?跳楼的是我,不是你!

在目前国情下,老板可不那么容易拍拍屁股换个地方当老板,就是屁股拍肿了也没用!毕竟中国没有几个史玉柱,可以换个地方东山再起。当你什么时候真正设身处地的换位思考,也许就明白了。这无关你是否进入企业。

你走入企业,是我们双方各取所需的结果。

二、关于战略思路的配合上

问题在于,我要你来干什么?

我承认,我们战略思路的配合上,由于沟通的深度还远远不够,导致存在了一定的误区。

当一个人拥有10万元的时候是自己的,100万的时候还是自己的,当拥有1000万的时候,就不再是自己的,而是社会的。

我不否认你超前思路的正确性,但当大家都说你对的时候,错也是对;当大家都说你错的时候,对也是错。

你把业绩指标或公司的效益放到了第一位,而我并不这样认为。我的排序是:首先,让企业尽可能的延续下去,能够养活这帮同乡;其次才是企业发展。尽管我对业绩指标有所要求,其实是在次要位置。

也许你会问,既然不是为了业绩,为什么还要高薪聘你进来?因为我心里很清楚,再让原来这帮家伙折腾下去,企业很快就要完蛋,正如你100多页的诊断报告分析的,业绩三年的徘徊也是zuo证。我对他们是爱恨有加,但爱多于恨。

下面我解释一下,为什么要这样排序。我也时常在反思,一个老板挣钱的目的究竟为了什么,钱这东西生不带来,死不带去。再富裕也无非一日三餐,一衣遮体。虽说百年企业人人向往,但一个企业能生存30年、50年已经很不错了,辞职信《一老板对总经理辞职信的回复》。

我们的企业能走多远?

每当我走进企业的每一个角落,看到的点点滴滴无不浸透了老臣们当年的汗水,包括车间、门卫室都是他们在三九严寒中一砖一瓦垒起的,上面还印有他们冻裂手脸的血迹……千名员工中近1/4是夫妻关系,也从另一个角度说明了他们的身家性命都已经跟这个企业血肉交融了。

企业一旦倒闭,他们将无家可归。所以我必须将这个饭碗捧好,已经没有了退路。我没有什么高尚的目的,这既是我的初衷,也是我的目的。退一步说,即使儿子未来接手这点家业,也需要这些最基本的基石。

到此,也许我的很多行为你就有些理解了。

但这些我又怎么去告诉你?不是为了业绩,你会拂袖而去。因为创造效益是你们职业经理能力的证明或者生存的意义。养活这帮员工则是我朴素的想法,无论你把它叫做小农意识还是狭隘的个人情结。

三、关于对下工作的推动上

你认为,我对你工作的支持力度不够,并把你进入企业后我设立的监督机构看成了一种掣肘,可这是我了解真实信息的重要窗口。

你一味的要求老板去改变,要围绕新的方向和政策,并希望其他人也围绕新高管去适应,可这现实吗?你认为,只换一个包工头,想领着原来一帮盖草房的泥瓦匠建起高楼大厦几无可能。

其实,任何一种管理思路,都能条条大道通罗马,只要能把你们外聘人员的先进管理理念和我们这些老臣们积累的丰富经验有机结合起来形成拳头即可,但你们双方都过分坚持了自我,让我如同面对自己的左右手,左右为难,无法割舍。

也许我们出发点不同,自然行为迥异。从职业经理的角度,你会毫不留情的把不适应企业发展的所有老臣一股脑清理掉,从业绩的角度无可厚非,但你我身处环境不同,所以在这方面我需要的更多是的感性,而非理性。

正如面对自己一点点拉扯大的孩子,突然发现得了绝症,怎么办?从人类发展和人性关怀的角度会得出截然相反的结论。无需争论,你的措施已经在优胜劣汰的自然界给出了明确的答案。

但是,人活一张脸,树活一张皮。

当某一天,他们被淘汰了,让我如何去面对这帮父老乡亲?有些人已经两鬓斑白,他们把一生中最宝贵的年华留给了企业。纵使我可以身背骂名,又让我如何每天都去面对起居一院的眼神?难道仅仅是那点金钱的补偿吗?

再说把功臣一个个的杀掉,将来还有谁肯信任我?

也许某一天,当你感觉不爽的时候,你会拍屁股走人,正如你今天的离职。但他们永远不会抛弃我,他们会与企业生死不离,直至终老。因此,在老板的眼里,忠诚大于能力。

下面用你培训时常给大家讲的“自行车的故事”来解释工作推动上的困惑:

“据说中国最早引进自行车的是一个富家子弟的留学生,他看到国外自行车盛行,就不惜高价买回一辆,家里人一致反对这洋玩意:几千年来我们一直靠双脚走过来的,不是很好吗?想快就快,要慢就慢,而且无需什么平衡不平衡!

“他一再解释,连留学生本人在内,每个人都试了几圈,东倒西歪确实比不了自己习惯的走路方式,那辆自行车随后束之高阁。半年后,这家来了一个半大孩子的亲戚,他很好奇,就将这布满尘土的自行车从角落里拽出来,在庭院里折腾了一上午,饭都顾不上吃,家里人也没往心里去。到了下午,突然发现一群小孩子在那个骑自行车的孩子后面追都追不上,众人大吃一惊,后来自行车就慢慢普及了。”

这个故事没有错,但我一直在想,如果把自行车放到一个没有人会骑的敬老院会怎么样?推动高速变革的往往是一些“新生力量”,而我们毕竟面对的都是一些“老人”。大而言之,中国改革开放到今天,我们也一直在走出去,引进来,但我们跟先进外企的差距怎么就那么大呢?因为这是文化使然,需要一个融合的过程。

你说我对组织伦理过分随意,事无巨细都要插手,其实这正是因为出现了问题。你们职业经理抓大放小的同时,工作容易浮在面上。当然我也承认,磨合需要个过程,用对人才是关键,但摆在眼前的浪费,于情于理我无法无动于衷啊。也许我的这种方法有待商榷。

四、关于对职业经理的评价

对职业经理与老板关系的评价,这个话题太大,我不敢妄下断论,但由于国人几千年来的观念、文化积淀、诚信等等因素,这种纠结也许不得不在未来很长一段时期内存在。

我跟所有的老板一样,也希望这个企业能基业长青,这也是我引进你及其他高管的原因,只是在实际推动中,与我设想的差距太大,我耳朵里每天塞满了不同的声音,而更多的是抱怨和意见,伴随着干部心态的动荡,我不能不产生疑惑。

这些问题的产生,应该说作为职业经理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说明在沟通环节上仍存在某些问题。作为类似规模的企业,不照样也有很多通过职业经理的推动,成功地进行了二次创业,成为品牌的么?

对具体事情的评价上,你习惯于只要结果不要过程。但我看重结果的同时,也同样注重过程。管理有两种方式,一个是靠“疏”,一个靠“堵”,也许到最后都能达到同样的结果,但组织付出的代价却完全不同。我不希望你也像如今的地方政府一样,靠杀鸡取卵、掠夺资源来实现所谓的业绩。

你却说,一个老板的格局和人性决定了企业能走多远,并认为中国富不过三代会是多数国人的宿命,并由此上升到了国民教育;但我知道,一个人不能一日无炊。

你为了说服我,曾讲过孙武训练妃子的故事,而且一再重申孙武的英明果断,正因杀掉了吴王阖闾的两个爱妃,军纲得以重振。我不知道这帮妃子们在战场上表现如何,但我也有一个故事送给你:

春秋时期,楚国令尹孙叔敖在苟陂县一带修建了一条南北大渠,足以灌溉沿渠的万顷农田,可是一到天旱的时候,沿堤的农民就在渠水退去的堤岸边种植庄稼,有的甚至将农作物种到了堤中央。等到雨水一多,水位上升,这些农民为了保住庄稼和渠田,便偷偷地在堤坝上挖开口子放水。因而决口事件经常发生,这种情况也变得越来越严重,防不胜防,抓不胜抓。

面对这种情形,历代苟陂县的行政官员都无可奈何。每当渠水暴涨成灾时,便调动部队一面忙着抓人一面去修筑堤坝。后来宋代李若谷出任知县时,也碰到了决堤修堤这个头疼的问题,他便贴出告示:“今后凡是水渠决口,不再调动军队修堤,只抽掉沿渠的百姓,自行修堤。”这布告贴出以后,再也没有人偷偷地去决堤放水了……

这两种方式对我们管理者的评价是否有启示意义?

在你离开后,我也进行了深入的思考,我个人的看法是,在职业市场还远不够成熟的今天,中小企业如果让职业经理做总经理,老板做总经理助理或许更适合企业的发展。老板从台前退至幕后,执行总经理决定的同时,既了解了进度,又能协调某些关系,也许不失为一种可以考虑的模式,当然不能因此形成第二个权力中心。

第三篇:一位老板对总经理辞职信的回复

一位老板对总经理辞职信的回复!(很火的文章)

这是一家有着19年历史的企业,但当企业发展和新观念发生冲突时,职业经理人和老板的眼里如何看待同一家企业,很令人深思。

SONG先生:你好!

我考虑再三,还是决定提笔给你回复这封辞职信,可能这封信比你洋洋洒洒的辞职信要简短得多。

首先非常感谢你阶段性加盟我们的公司,我也代表公司的全体职工及家人对你这段时间的贡献表示感谢。当你坚持离开这片不适合你发展的“土壤”时,我很遗憾,也很痛心。我并不否认你信上所说的企业的这些问题,而这也正是我竭力邀请你加盟的原因。下面我逐一答复你提出的问题:

一、关于你走入企业的决策

你我双方的定位问题,是我们分歧的根源。这看似是管理角色的界定,实质上是两种不同价值观的抗争。

你知道,这个企业在风风雨雨中打拼了19个年头,才终于走到了今天。周围的企业一个个在我面前倒下了,我们自己也经历了几次死而复生,如果没有这些九死一生的经历,根本无法体会到个中的滋味。这迫使我不得不战战兢兢,如履薄冰,如同司机开车越久,就越懂得谨慎。有些时候,并不是所有的经验都是负债。

其实你说的这些问题,不仅仅你我,包括企业的那些高管,大多心里也清楚。前几年,企业也曾积极学习某企业的先进管理经验,为此政府部门还把我们树为典型,但公司为这种激进的措施付出了惨痛的代价,一个企业能经得起几次这样的折腾?所以我不得不压着变革的步伐,而你却把它看成了阻力。

我内心也希望企业发展得越快越好,但我知道,弯拐太急容易跌倒,螺丝过紧容易拧断,这才是你我在授权问题上争议的关键所在。经验告诉我,企业重发展,更要注重安全,平稳的发展比忽上忽下要明智得多。今天我不敢奢望企业的涅槃重生,就企业的现状看,发展的速度慢一些,至少倒掉的几率要小很多。

说心里话,我不是不信任你,你的人品我也非常赞赏,包括对你背景调查的业绩我也认可,从二十多个候选人中选定你,也说明了我对你莫大的信任。但你实施的方法,我总需要

权衡,因为成功的经验必然基于不同的企业环境,否则广为诟病的家族企业,就不可能有国内外那么多成功的先例。

实质上你我分歧的焦点在于“企业安全”与“企业创新”之间的认识不同,立场不同。我考虑更多的是企业的安全性发展,而你注重的是推动企业业绩的快速增长,其他一切可以摧枯拉朽。如果推进的“改革与创新”给企业带来危险和不确定性,那我宁可选择缓慢的完善。企业毕竟还没大乱到需要大治的时候。

你可以认为我思想保守或心理准备不够,但当一个人由身边的喧嚣变成了突然的空寂,由清晰地了解每一点动态演变成只知道企业的大概,这种悬空的感觉,让我一次次从噩梦中惊醒。让我完全放得下,谈何容易,我毕竟是人,不是神。尤其是当我无法清晰地感受到这种变革结果的时候。

说得不客气一点,你可以把企业当成自己某个发展阶段的平台,但我不能,这个企业不是你所说的“当成自己的孩子”,而是我生命的全部!企业一旦经营失败,你可以拍拍屁股走人,再继续找一个下家,而我呢?跳楼的是我,不是你!

这个社会,老板永远不会有那么多的机会拍拍屁股换个地方当老板,就是屁股拍肿了都没用!毕竟中国没有几个史玉柱,可以换个地方东山再起。当你什么时候做老板,也许就明白了。这无关你是否进入企业。

你走入企业,是我们双方各取所需的结果。

二、关于战略思路的配合上

问题在于,我要你来干什么?

我承认,我们在战略思路的配合上,由于沟通的深度远远不够,导致存在了一些误区。当一个人拥有10万元的时候是自己的,100万的时候还是自己的,当拥有1000万的时候,就不再是自己的,而是社会的。

我不否认你超前思路的正确性,但当大家都说你对的时候,错也是对;当大家都说你错的时候,对也是错。

你把业绩指标或公司的效益放到了第一位,但我并不这样认为。我的排序是:首先让企业尽可能的延续下去,其次才是企业的发展。尽管我对业绩指标有所要求,其实是在次要位置。

也许你会问,既然不是为了业绩,为什么还要高薪聘你进来?因为我心里很清楚,再让原来这帮家伙折腾下去,企业很快就要完蛋,正如你100多页的诊断报告所分析的,三年业

绩的徘徊也是佐证。我对他们是爱恨有加,但爱甚于恨。

下面我解释一下,为什么要这样排序。我也时常在反思,一个老板挣钱的目的究竟为了什么,钱这东西生不带来,死不带去。再富裕也无非一日三餐,一衣遮体。虽说百年企业人人向往,但一个企业能生存30年、50年已经很不容易了!我们的企业又能走多远?

每当我走进企业的每一个角落,看到的点点滴滴无不浸透了老臣们当年的汗水,包括车间、门卫室都是他们在三九严寒中一砖一瓦垒起的,上面还印有他们冻裂手脸的血迹„„千名员工中近1/4是夫妻关系,也从另一个角度说明了他们的身家性命都已经跟这个企业血肉交融了。企业一旦倒闭,他们将无家可归。所以我必须将这个饭碗捧好,已经没有了退路。我没有什么高尚的目的,这既是我的初衷,也是我的目的。退一步说,即使儿子未来接手这点家业,也需要这些最基本的基石。

到此,也许我的很多行为你就有些理解了。

但这些我又怎么去告诉你?不是为了业绩,你会拂袖而去。因为创造效益是你们职业经理能力的证明或者生存的意义,而养活这帮员工则是我朴素的想法,无论你把它叫做小农意识还是狭隘的个人情结。

三、关于对下工作的推动上

你认为,我对你工作的支持力度不够,并把你进入企业后我设立的监督机构看成了一种掣肘,可这是我了解真实信息的重要窗口。

你一味的要求老板去改变,要围绕新的方向和政策,并希望其他人也围绕新高管去适应,可这现实吗?你认为,只换一个包工头,想领着原来一帮盖草房的泥瓦匠建起高楼大厦几无可能。

其实,任何一种管理思路,都能条条大道通罗马,只要能把你们外聘人员的先进管理理念和我们这些老臣们积累的丰富经验有机结合起来形成拳头即可,但你们双方都过分坚持了自我,让我如同面对自己的左右手,左右为难,无法割舍。

也许我们出发点不同,自然行为迥异。从职业经理的角度,你会毫不留情的把不适应企业发展的所有老臣一股脑清理掉,从业绩的角度无可厚非,但你我身处的环境不同,在这方面我需要的更多是感性,而非理性。正如面对自己一点点拉扯大的孩子,突然发现得了绝症,怎么办?从人类发展和人性关怀的角度会得出截然相反的结论。无需辩论,你的措施已经被优胜劣汰的自然界所证明。

但是,人活一张脸,树活一张皮。

当某一天,他们被淘汰了,让我如何去面对这帮父老乡亲?有些人已经两鬓斑白,他们把一生中最宝贵的年华留给了企业。纵使我可以身背骂名,又让我如何每天都去面对起居一院的眼神?难道仅仅是那点金钱的补偿吗?

再说把功臣一个个的杀掉,将来还有谁肯信任我?

也许某一天,当你感觉不爽的时候,你会拍屁股走人,正如你今天的离职。但他们永远不会抛弃我,他们会与企业生死不离,直至终老。因此,在老板的眼里,忠诚大于能力。下面用你培训时常给大家讲的“自行车的故事”来解释工作推动上的困惑:

“据说中国最早引进自行车的是一个富家子弟的留学生,他看到国外自行车盛行,就不惜高价买回一辆,家里人一致反对这洋玩意:几千年来我们一直靠双脚走过来的,不是很好吗?想快就快,要慢就慢,而且无需什么平衡不平衡!

“留学生一再解释,连他本人在内,每个人都试了几圈,东倒西歪确实比不了自己习惯的走路方式,那辆自行车随后束之高阁。半年后,这家来了一个半大孩子的亲戚,他很好奇,就将这布满尘土的自行车从角落里拽出来,在庭院里折腾了一上午,饭都顾不上吃,家里人也没往心里去。到了下午,突然发现一群小孩子在那个骑自行车的孩子屁股后面追都追不上,众人大吃一惊,后来自行车就慢慢普及了。”

这个故事没有错,但我一直在想,如果把自行车放到一个没有人会骑的敬老院会怎么样?推动高速变革的往往是一些“新生力量”,而我们毕竟面对的都是一些“老人”。大而言之,中国改革开放到今天,我们也一直在走出去,引进来,但我们跟先进外企的差距怎么就那么大呢?因为这是文化使然,需要一个融合的过程。

你说我对组织伦理过分随意,事无巨细都要插手,其实这正是因为出现了问题。你们职业经理抓大放小的同时,工作容易浮在面上。当然我也承认,磨合需要个过程,用对人才是关键,但摆在眼前的浪费,于情于理我无法无动于衷啊。也许我的这种方法有待商榷。

四、关于对职业经理的评价

对职业经理与老板关系的评价,这个话题太大,我不敢妄下断论,但国人几千年来观念的影响、文化的积淀、相互的诚信等等,也许让这种纠结不得不在未来很长一段时期内存在。我也像所有的老板心理一样,希望这个企业能基业长青,这也是我引进你及其他高管的初衷,只是在实际推动中,与我设想的差距太大,我耳朵里每天塞满了不同的声音,而更多的是抱怨和意见,伴随着干部心态的动荡,我不能不产生疑惑。

这些问题的产生,应该说作为职业经理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说明在沟通环节上仍存在

某些问题。作为类似规模的企业,不照样也有很多通过职业经理的推动,成功地进行了二次创业,成为品牌的么?

对具体事情的评价上,你习惯于只要结果。但我看重结果的同时,也同样注重过程。管理有两种方式,一个是靠“疏”,一个靠“堵”,也许到最后都能达到同样的结果,但组织付出的代价却天壤之别。我不希望你也像如今的地方政府一样,靠杀鸡取卵、寅吃卯粮、掠夺资源来实现所谓的业绩。

你却说,一个老板的格局和人性决定了企业能走多远,并认为中国富不过三代会是多数国人的宿命,并由此上升到了国民教育;但我知道,一个人不能一日无炊。

你为了说服我,曾讲过“孙武训妃”的故事,而且一再重申孙武的英明果断,正因杀掉了吴王阖闾的两个爱妃,军纲得以重振。我不知道这帮妃子们在战场上表现如何,但我也有一个故事送给你:

春秋时期,楚国令尹孙叔敖在苟陂县一带修建了一条南北大渠,足以灌溉沿渠的万顷农田,可是一到天旱的时候,沿堤的农民就在渠水退去的堤岸边种植庄稼,有的甚至将农作物种到了堤中央。

等到雨水一多,水位上升,这些农民为了保住庄稼和渠田,便偷偷地在堤坝上挖开口子放水,因而决口事件经常发生。到后来这种情况变得越来越严重,抓不胜抓,防不胜防。面对这种情形,历代苟陂县的行政官员都无可奈何。

每当渠水暴涨成灾时,便调动部队一面忙着抓人一面去修筑堤坝。后来宋代李若谷出任知县时,也碰到了决堤修堤这个头疼的问题,他便贴出告示:“今后凡是水渠决口,不再调动军队修堤,只抽掉沿渠的百姓,自行修堤。”这布告贴出以后,再也没有人偷偷地去决堤放水了„„

这两种方式对我们管理者的评价是否有启示意义?

在你离开后,我也进行了深入的思考,我个人的看法是,在职业市场还远不够成熟的今天,中小企业如果让职业经理做总经理,老板做总经理助理或许更适合企业的发展。老板从台前退至幕后,执行总经理决策的同时,既了解了进度,又能协调某些关系,这对民营企业也许不失为一种可以参考的模式,当然不能因此形成第二个权力中心。

领导力启示:企业的空降经理人由于没有和企业共同成长,在一定的方面决定了他不可能和企业同生共死,不能了解企业发展艰辛的经理人是不专业的经理人,从企业的根本出发来治疗企业根源问题才是扶持企业发展的重中之重。

(0315)什么是公司的核心机制,老板需要多看几遍! (0310)带团队,你得问自己,人为什么要跟着你混! (0309)著名企业CEO的六段话,大彻大悟,值得一读 (0308)如何激发底薪的员工简单!

(0310)创始人经验:创业公司招人和留人?其实很 (0305)老板一辈子只做三件事!!

(0303)七大策略简化你的组织!!

(0316)最不应该看完不用的文章

第四篇:如何回复辞职信

关于总经理辞职信的回复 song先生:你好!

我考虑再三,还是决定提笔给你回复这封辞职信,可能这封信比你洋洋洒洒的辞职信要简短得多。

首先非常感谢你阶段性加盟我们的公司,我也代表公司的全体职工及家人对你这段时间的贡献表示感谢。当你坚持离开这片不适合你发展的“土壤”时,我很遗憾,也很痛心。我并不否认你信上所说的企业的这些问题,而这也正是我竭力邀请你加盟的原因。 下面我逐一答复你提出的问题。

一、关于你走入企业的决策

你我双方的定位问题,是我们分歧的根源。这看似是管理角色的界定,实质上是两种不同价值观的抗争。

你知道,这个企业在风风雨雨中打拼了19个年头,才终于走到了今天。周围的企业一个个在我面前倒下了,我们自己也经历了几次死而复生,如果没有这些九死一生的经历,根本无法体会到个中的滋味。这迫使我不得不战战兢兢,如履薄冰,如同司机开车越久,就越懂得谨慎。有些时候,并不是所有的经验都是负债。

其实你说的这些问题,不仅仅你我,包括企业的那些高管,大多心里也清楚。前几年,企业也曾积极学习某企业的先进管理经验,为此政府部门还把我们树为典型,但公司为这种激进的措施付出了惨痛的代价,一个企业能经得起几次这样的折腾?所以我不得不压着变革的步伐,而你却把它看成了阻力。

我内心也希望企业发展得越快越好,但我知道,弯拐太急容易跌倒,螺丝过紧容易拧断,这才是你我在授权问题上争议的关键所在。经验告诉我,企业重发展,更要注重安全,平稳的发展比忽上忽下要明智得多。今天我不敢奢望企业的涅槃重生,就企业的现状看,发展的速度慢一些,至少倒掉的几率要小很多。

说心里话,我不是不信任你,你的人品我也非常赞赏,包括对你背景调查的业绩我也认可,从二十多个候选人中选定你,也说明了我对你莫大的信任。但你实施的方法,我总需要权衡,因为成功的经验必然基于不同的企业环境,否则广为诟病的家族企业,就不可能有国内外那么多成功的先例。

实质上你我分歧的焦点在于“企业安全”与“企业创新”之间的认识不同,立场不同。我考虑更多的是企业的安全性发展,而你注重的是推动企业业绩的快速增长,其他一切可以摧枯拉朽。如果推进的“改革与创新”给企业带来危险和不确定性,那我宁可选择缓慢的完善。企业毕竟还没大乱到需要大治的时候。

你可以认为我思想保守或心理准备不够,但当一个人由身边的喧嚣变成了突然的空寂,由清

晰地了解每一点动态演变成只知道企业的大概,这种悬空的感觉,让我一次次从噩梦中惊醒。让我完全放得下,谈何容易,我毕竟是人,不是神。尤其是当我无法清晰地感受到这种变革结果的时候。

说得不客气一点,你可以把企业当成自己某个发展阶段的平台,但我不能,这个企业不是你所说的“当成自己的孩子”,而是我生命的全部!企业一旦经营失败,你可以拍拍屁股走人,再继续找一个下家,而我呢?跳楼的是我,不是你!

这个社会,老板永远不会有那么多的机会拍拍屁股换个地方当老板,就是屁股拍肿了都没用!毕竟中国没有几个史玉柱,可以换个地方东山再起。当你什么时候做老板,也许就明白了。这无关你是否进入企业。

你走入企业,是我们双方各取所需的结果。

二、关于战略思路的配合上 问题在于,我要你来干什么?

我承认,我们在战略思路的配合上,由于沟通的深度远远不够,导致存在了一些误区。

当一个人拥有10万元的时候是自己的,100万的时候还是自己的,当拥有1000万的时候,就不再是自己的,而是社会的。

我不否认你超前思路的正确性,但当大家都说你对的时候,错也是对;当大家都说你错的时候,对也是错。

前不久见到一则颇耐人寻味的故事:一天,一帮正表演抗日题材的电影演员去厕所,在村头碰到一个老农,问厕所怎么走。老农激动地握着他们的手:“太君,你们什么时候打回来的?先不要去厕所,我带你们去抓村干部!”——如果目的不明,必然南辕北辙。 你把业绩指标或公司的效益放到了第一位,但我并不这样认为。我的排序是:首先让企业尽可能的延续下去,其次才是企业的发展。尽管我对业绩指标有所要求,其实是在次要位置。

也许你会问,既然不是为了业绩,为什么还要高薪聘你进来?因为我心里很清楚,再让原来这帮家伙折腾下去,企业很快就要完蛋,正如你100多页的诊断报告所分析的,三年业绩的徘徊也是佐证。我对他们是爱恨有加,但爱甚于恨。

下面我解释一下,为什么要这样排序。我也时常在反思,一个老板挣钱的目的究竟为了什么,钱这东西生不带来,死不带去。再富裕也无非一日三餐,一衣遮体。虽说百年企业人人向往,但一个企业能生存30年、50年已经很不容易了!我们的企业又能走多远?

每当我走进企业的每一个角落,看到的点点滴滴无不浸透了老臣们当年的汗水,包括车间、门卫室都是他们在三九严寒中一砖一瓦垒起的,上面还印有他们冻裂手脸的血迹??千名员工中近1/4是夫妻关系,也从另一个角度说明了他们的身家性命都已经跟这个企业血肉交融

了。企业一旦倒闭,他们将无家可归。所以我必须将这个饭碗捧好,已经没有了退路。我没有什么高尚的目的,这既是我的初衷,也是我的目的。退一步说,即使儿子未来接手这点家业,也需要这些最基本的基石。

到此,也许我的很多行为你就有些理解了。

但这些我又怎么去告诉你?不是为了业绩,你会拂袖而去。因为创造效益是你们职业经理能力的证明或者生存的意义,而养活这帮员工则是我朴素的想法,无论你把它叫做小农意识还是狭隘的个人情结。

三、关于对下工作的推动上

你认为,我对你工作的支持力度不够,并把你进入企业后我设立的监督机构看成了一种掣肘,可这是我了解真实信息的重要窗口。

你一味的要求老板去改变,要围绕新的方向和政策,并希望其他人也围绕新高管去适应,可这现实吗?

任何一种管理思路,都能条条大道通罗马,只要能把你们外聘人员的先进管理理念和我们这些老臣们积累的丰富经验有机结合起来形成拳头即可,但你们双方都过分坚持了自我,让我如同面对自己的左右手,左右为难,无法割舍。

你说,只换一个包工头,想领着原来一帮盖草房的泥瓦匠建起高楼大厦几无可能。

其实,出发点不同,自然行为迥异。从职业经理的角度,你会毫不留情的把不适应企业发展的所有老臣一股脑清理掉,从业绩的角度无可厚非,但你我身处的环境不同,在这方面我需要的更多是感性,而非理性。正如面对自己一点点拉扯大的孩子,突然发现得了绝症,怎么办?从人类发展和人性关怀的角度会得出截然相反的结论。无需辩论,你的措施已经被优胜劣汰的自然界所证明。

但是,人活一张脸,树活一张皮。 当某一天,他们被淘汰了,让我如何去面对这帮父老乡亲?有些人已经两鬓斑白,他们把一生中最宝贵的年华留给了企业。纵使我可以身背骂名,又让我如何每天都去面对起居一院的眼神?难道仅仅是那点金钱的补偿吗?

再说把功臣一个个的杀掉,将来还有谁肯信任我?

也许某一天,当你感觉不爽的时候,你会拍屁股走人,正如你今天的离职。但他们永远不会抛弃我,他们会与企业生死不离,直至终老。

因此,在老板的眼里,忠诚大于能力。

下面用你培训时常给大家讲的“自行车的故事”来解释工作推动上的困惑:

“据说中国最早引进自行车的是一个富家子弟的留学生,他看到国外自行车盛行,就不惜高价买回一辆,家里人一致反对这洋玩意:几千年来我们一直靠双脚走过来的,不是很好吗?想快就快,要慢就慢,而且无需什么平衡不平衡!

“留学生一再解释,连他本人在内,每个人都试了几圈,东倒西歪确实比不了自己习惯的走路方式,那辆自行车随后束之高阁。半年后,这家来了一个半大孩子的亲戚,他很好奇,就将这布满尘土的自行车从角落里拽出来,在庭院里折腾了一上午,饭都顾不上吃,家里人也没往心里去。到了下午,突然发现一群小孩子在那个骑自行车的孩子屁股后面追都追不上,众人大吃一惊,后来自行车就慢慢普及了。”

这个故事没有错,但我一直在想,如果把自行车放到一个没有人会骑的敬老院会怎么样?推动高速变革的往往是一些“新生力量”,而我们毕竟面对的都是一些“老人”。大而言之,中国改革开放到今天,我们也一直在走出去,引进来,但我们跟先进外企的差距怎么就那么大呢?因为这是文化使然,需要一个融合的过程。

你说我对组织伦理过分随意,事无巨细都要插手,其实这正是因为出现了问题。你们职业经理抓大放小的同时,工作容易浮在面上。当然我也承认,磨合需要个过程,用对人才是关键,但摆在眼前的浪费,于情于理我无法无动于衷啊。也许我的这种方法有待商榷。

四、关于对职业经理的评价

对职业经理与老板关系的评价,这个话题太大,我不敢妄下断论,但国人几千年来观念的影响、文化的积淀、相互的诚信等等,也许让这种纠结不得不在未来很长一段时期内存在。

我也像所有的老板心理一样,希望这个企业能基业长青,这也是我引进你及其他高管的初衷,只是在实际推动中,与我设想的差距太大,我耳朵里每天塞满了不同的声音,而更多的是抱怨和意见,伴随着干部心态的动荡,我不能不产生疑惑。

这些问题的产生,应该说作为职业经理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说明在沟通环节上仍存在某些问题。作为类似规模的企业,不照样也有很多通过职业经理的推动,成功地进行了二次创业,成为品牌的么?

对具体事情的评价上,你习惯于只要结果。但我看重结果的同时,也同样注重过程。管理有两种方式,一个是靠“疏”,一个靠“堵”, 也许到最后都能达到同样的结果,但组织付出的代价却天壤之别。我不希望你也像如今的地方政府一样,靠杀鸡取卵、寅吃卯粮、掠夺资源来实现所谓的业绩。 你却说,一个老板的格局和人性决定了企业能走多远,并认为中国富不过三代会是多数国人的宿命,并由此上升到了国民教育。但我知道,一个人不能一日无炊。

你为了说服我,曾讲过“孙武训妃”的故事,而且一再重申孙武的英明果断,正因杀掉了吴王阖闾的两个爱妃,军纲得以重振。我不知道这帮妃子们在战场上表现如何,但我也有一个故事送给你:

春秋时期,楚国令尹孙叔敖在苟陂县一带修建了一条南北大渠,足以灌溉沿渠的万顷农田,可是一到天旱的时候,沿堤的农民就在渠水退去的堤岸边种植庄稼,有的甚至将农作物种到了堤中央。等到雨水一多,水位上升,这些农民为了保住庄稼和渠田,便偷偷地在堤坝上挖开口子放水。因而决口事件经常发生,这种情况变得越来越严重,到后来抓不胜抓,防不胜防。面对这种情形,历代苟陂县的行政官员都无可奈何。每当渠水暴涨成灾时,便调动部队一面忙着抓人一面去修筑堤坝。后来宋代李若谷出任知县时,也碰到了决堤修堤这个头疼的问题,他便贴出告示:“今后凡是水渠决口,不再调动军队修堤,只抽掉沿渠的百姓,自行修堤。”这布告贴出以后,再也没有人偷偷地去决堤放水了...... 这两种方式对我们管理者的评价是否有启示意义? 在你离开后,我也进行了深入的思考,我个人的看法是,在职业市场还远不够成熟的今天,中小企业如果让职业经理做总经理,老板做总经理助理或许更适合企业的发展。老板从台前退至幕后,执行总经理决策的同时,既了解了进度,又能协调某些关系,这对民营企业也许不失为一种可以参考的模式,当然不能因此形成第二个权力中心。篇二:一位总经理的辞职信及回复

一位总经理的辞职信

(全文刊登在2010年9月份《企业管理》杂志上)

这是一封真实的辞职信,其中的酸甜苦辣想必对许多老板和职业经理人都有似曾相识的感觉。我们刊发此信,是想让人们对如何用好职业经理人和如何做好职业经理人以及如何完善我国职业经理人制度做更多的思考研究。为了维护有关方面的权益,避免不必要的麻烦,在刊发时隐去了老板的姓名以及当事企业的名称,作者也以笔名署名。部分标题做了技术处理。

——编者 l总:您好!

今天,当我不得不怀着复杂的心情提笔时,心中充满了感慨和遗憾。今天算来差不多是我上任总经理五个月的样子,其间的酸甜苦辣,一言难尽。尽管这五个月已经取得了我们公司历史最好的业绩,但我还是决意离开,这种结局带给我更多的是沉重和反思。

一、反思走入公司的决策 1. 是因为原因接受了任命,而非因为目的——我迈出的第一步就错了 当初经过跟您和猎头公司协商,我对公司进行了为期三周的调研,呈交管理诊断报告后我选择了放弃。两天后您亲自开车到我家,而且告诉我,您组织过中层管理人员集体表决,一致通过聘我做总经理,并让他们每个人签了“军令状”,如果某一天因为新任领导的管理需要,对他们进行调整或辞退,任何人不得有异议。我很感动,自感无法望孔明先辈之项背,无需三顾茅庐;也看您变革决心之大,告诉我把权力完全下放,可以大胆放手地去干;还有一点是我的私心——大学毕业二十年一直在外漂泊,中国人有个叶落归根的情结,而我们公司正好在老家,种种复杂的原因让我接受了这份任命。

问题恰恰出在这里:是因为原因接受了任命,而非因为目的——我迈出的第一步就错了;而作为您,在各项条件尚未完备,尤其在您没有足够思想准备的情况下,就匆忙引进了一个总经理。

进入公司两个月后,在逐渐意识到公司过分注重短期效益,授权也远不够充分时,我提出了离开。是您的诚心再一次打动了我,是啊,来的时间毕竟太短,完全放权也存在风险,公司失败不起,而员工的渴望、管理的现状也确需引进外聘的高管;我同样也失败不起,作为从业多年的职业经理,更不愿意轻易看到自己的失败。 2. 您需要的不是总经理,而是一个总经理助理或者执行副总

企业发展之初,老板的主要管理方式是靠人治。当企业十几、几十个人的时候,企业所有情形都能一目了然,问题一句话就能解决,当组织规模扩张到上百人的时候,自己那双眼睛已经远远不够用了,自己所到之处满眼都是问题,而且说个十遍八遍都不管用,就连睡觉都得睁一只眼睛。您招聘我的目的不仅因为自己飞得太高太快,感觉那些熟悉得连乳名都能随口叫出来的老臣已跟不上自己的思路及企业的形势,还希望借他人之手革除组织的痼疾,又能避免被人说成是炮打庆功楼的朱元璋似的领导。

今天看来,我们双方的定位就没有从根本上取得一致。您是想透过一个外聘的高管把自己的管理思路贯彻下去,您需要的不是总经理,而是一个总经理助理或者执行副总,无非为了促成我进来,冠了一个总经理的名头,尽管您对此一直讳莫如深。

但我们配合的最大问题在于,老板您希望透过一个职业经理去改变下边时,却没有意识到系统问题的根源大多出在自己身上。职业经理依之,将因错位导致舍本逐末;反之,试图改变老板的结局,往往注定失败的是自己。

因此,我们公司招聘高管,必须在您认识并接受改变自己的时候。

二、反思战略思路的配合

一个企业的战略要统领全局,是企业发展之大纲。战略是基于企业使命的基础上,充分分析优势、劣势、机会、威胁等综合因素并配备必要资源的结果。企业不同的发展阶段需要配合不同的战略。

1.今天成功的经验,有可能是明天失败的根源

先看一下我们公司的部分运营指标和问卷调查数据:

(1)几个主要运营指标: ??2008年销售额较上年增长-10.7%,2009年增长率为2.3%; ??质量方面:2009年配套产品退货率为13.8%; ??成本方面基本变化不大; ??交货期没有统计数据。

(2)下面是摘录的部分调查问卷、访谈和文件记录的数据: ??了解公司战略规划的员工占比:3.8%; ??认同企业而留下的占比:5.1%; ??员工公平满意度:29.4%; ??越级指挥普遍性:74.5%; ??文件执行率:13.4%。

近几年业绩徘徊的原因全在这里:运营指标是结果,问卷调查的数据是原因。您对诊断报告是认同的,我们也不止一次沟通过,企业由快速增长变成停滞不前,已经说明企业发展遇到了瓶颈,长痛不如短痛,趁现在企业效益还好,市场还给我们喘息的机会,应尽快把工作重心放到规范基础管理上,否则受技术、人员素质、管理水平、执行力等诸多因素的制约,在质量、交期无法彻底保障的情况下,我们供货越多风险越大,等到我们的品牌信誉出了问题再去补救,就为时太晚!

事实上,在我进公司不久,您重新调整了2010年的目标。这个目标是在前三年业绩徘徊的情况下,销售额增长32.8%。

回顾一下我们公司发展的历史,我们企业的发展,得力于老板您敏锐的市场洞察力和广泛的社会资源,我们是在行业竞争力极其弱小的情况下,借火爆的行业形势,靠低端产品和价格优势迅速膨胀起来的,我们赖以成功的增长模式就是复制规模。

尽管您嘴上承认规范管理为第一要务,但内心似乎更偏好规模效益,做得更大,然后更强。但是,做大还是做强,要看企业发展的阶段,不是凭感觉或拍脑袋出来的。今天成功的经验,有可能是明天失败的根源。 2.老板的格局决定一个企业的战略,有什么样的战略就会有什么样的企业 我曾在竞争比较激烈的行业做过,深刻理解残酷的市场竞争意味着什么。不用跟家电业比,即使跟普通竞争状况的行业相比,我们的生存都是问题。今天汽配行业的竞争形势已经从蓝海跨入红海阶段,但我们的思维还未从根本上转变。 包括您在内的众多元老对此不以为然,企业为了快速赚钱难道还错了吗?要这么说,那我们的孩子为什么不中学毕业就去工作,而要选择上大学?上大学不仅不赚钱,每年还要花费上万元!

也许我们思路相悖的原因在于,在老板您的眼里,企业从无到有,是自己一点一滴心血的结晶,您对待公司更像是对待自己的孩子,尤其随着规模的发展,对企业命运的担忧可谓如履薄冰,容不得半点闪失,导致在战略决策的风险评估和选择上,倾向于经验避免失败。

但我一直在想,当行业形势迅速逆转后,我们怎么办?我们的核心竞争力在哪?靠技术?管理?市场资源?还是价值链?我们都没有优势可言!

老板的格局决定一个企业的战略,有什么样的战略就会有什么样的企业!

三、反思对下工作的推动

一个企业的成功80%在于执行力,优秀的执行力可以弥补和发现战略的失误。而在我们公司有一个很奇怪的现象,同一件事情,不同的人安排会出现大相径庭的结果。下面从公司最基本的几个方面,分析一下我们不能有效推动工作的问题出在了哪里? 1.只换一个包工头,想领着原来一帮盖草房的泥瓦匠盖起高楼大厦是不可思议的。

一个公司,组织结构的确定要服从于公司的整体战略,然后根据企业发展的需要进行岗位分析,进而把合适的人员选拔到合适的岗位。而在我们公司,核心权力层都是跟随您十年以上的老部下,如果这不是问题,那您身边的司机,陆续做了部门经理、副总经理的时候,还感觉不出其中的问题吗?感恩的方式有多种,如果送出去深造,对彼此是不是一种更负责任的做法?当然,也许问题出在了因为待遇匹配了相应的职位。

建筑学中有一个很形象的比喻:只换一个包工头,想领着原来一帮盖草房的泥瓦匠盖起高楼大厦,简直是天方夜谭,除非队伍素质提升,要么服从统一指挥,可这在我们公司却难以实现。

2.老板不是救火队长

在公司组织伦理的管理上,您远没有意识到越级指挥对一个企业带来的危害。您对公司的情感是任何人无法比拟的。您喜欢事必躬亲,对企业的了解甚至哪个角落有个螺丝您都清楚;当您看到工人维修效率太低,挽起袖子就下手,或者认为哪个地方需要调整,现场就调动起资源。效率倒是有了,但结果是连他们的主管都不知情,原有的计划也被打乱。试想老板您担任了多年的“救火队长”,其结果是不是“火势”越来越大?问题也像您带的手机一样变得越来越多?对此我曾不止一次跟您沟通过,您也意识到其中的问题,但您认为自己就这个脾气。

3.一个个被架空的主管,员工会服从他们的管理吗? 当层层都可以不服从安排,企业会是一个什么样的局面

人事权的控制,将决定一个管理者的权威。我曾做过两个不同类型企业的总经理,虽不敢说取得过什么成就,但至少运做过他们品牌跃升至前几位。我非常清楚变革的艰难程度,在千名员工中近1/4是夫妻的复杂环境中,一招不慎甚至连自己怎么“死”的都不知道。在我们公司,人力资源部经理要接受双重领导,人事调整过分艰难。生产系统内部一个车间主管的任用上,根据其业绩已明显不适合,我建议其直接主管予以调整,主管说自己早想调整,但此人是您不久前直接任命的,强行调整会带来系列的问题。我曾三次跟您沟通过,但最终的结果是人事变动我事先都不知情:在其出问题后,您一怒之下当众拿下。如此一来,他的直接上级权威何在?部属有必要在乎他 们吗?一个个被架空的主管,员工会服从他们的管理吗? 当层层都可以不服从安排,企业会是一个什么样的局面?

您告诉我,不听就狠罚。罚款就能解决所有问题吗?当罚款带来更艰难配合的局面下,对这些阳奉阴违的部属怎么办? 4.法之不行,自上犯之

让一个人执行不太愿意做的事情时,只有两个办法:一个是通过沟通改变其观念,二是如果不执行意味着将出现其担心的后果。在纪律规范的过程中,为了有效推行企业的一系列举措,我首先实施了部分赢得民心的措施,然后草拟了企业基本规范十条,组织员工充分讨论修订、全员学习、考试并排名奖罚、执行日期事前公布、责任人处理、部门领导违纪率排名、定期张榜公布等,同时为了有效推动,实施了检查和处罚两权分立,并阶段性借用新入职人员检查。感谢您篇三:2015经理回复员工辞职信 2015经理回复员工辞职信 3 经理回复员工辞职信

尊敬的石xx同志:

很遗憾,你在离开团队后很长一段时间,才向我递交了辞职信。

声明一下,你没有与任何的公司签劳动合同,只是xx网这个谈不上任何形式和名义上的团队请了你,你与我所在的公司半毛钱关系都没有,原本是计划过段时间让你在公司里担任文员一职,随着你无缘故的离去,这一梦想也就随之破碎。 你星期一到星期三要上课,于是我让你周末过来顶替这个时间,算是兼职的志愿者,每个月给你800元的补贴,不知道你有没有记录,从你第一天到我这里,究竟上了多少天的班?究竟做了多少的事?

你有权利辞职,但你最起码要让你所谓的公司领导,有个接受的时间吧?你在某个人离开后,对王燕说不来了,随后给我说不来了。请问,在你的眼里,所谓的公司,是你想来就来,不想来就不来的吗?

在你未来上班的前一天,我告诉你什么?让你和某人负责国庆活动事宜,难道在你眼里,活动做不做,跟你半毛钱关系也没有。更可笑的是,没过多久你就问王燕什么时候发工资。我想问你一句,你在单方面中止劳动关系后,不但没有交接所有的工作,更没有给我一个你辞职的理由。

你可知道,我当初请你过来用了多大的勇气,你的工资,是我在公司上班后得到的工资来支付,你明白吗?后来我认为公司也需要人,考虑到你还是学生,按照兼职来算。我真的想不清楚,有哪一个公司,愿意请一个一个星期只上三天班的文员?你在辞职信里口口声声提到公司如何如何,你见过公司长什么样吗?你知道公司什么项目吗?你明白公司有哪些领导吗?

有一天,无意的发现,你的某位老师就是我的好兄弟,后来我给他打了电话,无论你之前是我团队中的一名志愿者,或是之后是我兄弟的学生,或是现在是一名辞职的员工,我不知道你有没有想过,你这么一走,很潇洒的离去,给我和剩下的事,带来了多大的困惑。你不知道,我来告诉你吧。

我也是一名父亲,能够理解你的父亲把你抚养成人,上大学,将来有点本事,甚至做个好人。很高兴你能够加入到xx网这个大家庭,甚至后来在我这里工作了所谓的一个月,我能问你一句话吗:如果你将来有孩子,你希望他是一个没有担当的人吗?

做人,得为自己的每一句话,每一件事负责,你看见别人走了,你也走,没有任何理由,留下一摊子事给一个新人,相信任何一个有点良知的人,都应该意识到这是一个错误,而不是名正言顺的给我发一封邮件,上面写着《辞职信》。 我可以这样告诉你,一份工作也是一份责任,无论它是大是小,我们都有义务完成它,任何躲避和放弃的行为,都是很懦弱的。同样的,有一天我也会告诉你的老师,甚至你 的父亲,因为你根本没有意识到这是一个错误,只凭自己做事的方式,来对待我这样一个看好你的老大——也许,你离开办公室的时候,还在嘲笑我的弱智吧。 我在xx五年,没有任何人给我发工资,我请你过来,是因为我需要有人帮忙打理这个团队,这个团队是做什么的,相信你不陌生。工资我会发给你的,请过一段时间吧,你可以申请劳动仲裁,也可以向法院上诉我,但我必须把这件事讲出来。

或许你觉得这只是一份工作,离开了可以再找,但我一直当你是团队中的一员,当你是这个大家庭里的兄弟姐妹,你这么轻松的就离开了,无疑就是一种抛弃,这是很令人伤感的。我可以这么告诉你,这些年来,走的人也不少,但加入的人也不少,人嘛,总有自己的选择,既然你选择了这样,我尊重你的选择。

请尊重一下我所在的公司,虽然我在公司里担当要职,但也不是三教九流的人都接收的。你的这封辞职信,相信公司的领导看后只会说一句话:“刘宗勇,你团队的人太垃圾了。”是的,我承认太相信别人,但我觉得没有错,从头到尾,我没有说过一句伤害你,或是伤害某人的话。至于其它的事,你自己去体会吧。

最后一句话:请你看好脚下的路。

此致

敬礼

你曾经的老大:刘xx 2015年10月3日3篇四:辞职信及辞职申请

辞职信

尊敬的公司领导: 您们好! 曲指算来,我自201x年xx月来到公司已近xx年之久。在这近一年的工作和学习中,得到项目处同事们的帮扶、信任与支持下,我也竭力地要求自己尽心尽职,每一项工作都用心去对待。凭心而论,自己是没有理由在此时向公司提出辞职申请的。但经再三考虑,我还是决定写下这封信,向公司正式提出辞职申请,望公司能尽快给予回复理解。

其实,我在作出此决定时,我也明白自己即将承受来至各方的压力会有多大,也清楚在经济环境日益恶化的今天,能放下一份较为优越的工作去选择辞职后所带来的转职成本孰轻孰重。但在转职时我想我应该向公司澄清几个问题: 第一,之选择在这个时候提出申请是因为到目前,我尚未正式入职,同时在相关工作和业务尚未完全开始时,便于工作上的管理和移交,以免在监理员的辞职而影响到相关工程的进度。

第二,如果真要说我什么理由让自己非辞职不可的话,那就是因为的我的梦想。当然这句话从我这样一个刚刚走出校门不久的学生嘴里说出,也许会让很多人看来会很不屑,会有很多人认为这只不过是一个不知天高地厚的小子的天真想法而已。在这里我也无需对别人的评价作何论断,因为这一切都显得为之过早了,我的人生只不过才刚刚开始。我可不想只因为别人的不屑和担心,而不趁年轻时去为自己的理想而去奋斗!我想,如果我今天辞职,也许会后悔一段时间,但是我要是不辞职,那我将来肯定会后悔一辈子。

我是一个从农村走出来的孩子,我明白父母亲人良苦有心,也能体会他们急盼儿女长大出息的心情。同时,我也明白今天的辞职,会给家庭和亲人之间带来多大的不理解,但是我不是一个会轻言放弃奋斗的人!当然,我明白他们的出发点是好的,但是,往往很多父母总是出于对儿女的溺爱,通常会希望通过自身的努力来为自己的子女开山铺路,把子女扶上马再送上一程。诚然,他们的想法没错,但是他们却忽略了子女的自身想法。其实,对于一个立处社会的每一个公民

来说,没有什么教育要比交给他们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和承担失败要更重要得多。 第四,我的转职也自然不是因为工作环境不好之类的问题。我是一个从农村走出来的人,我之所以选择离开,也并非是害怕自己会吃苦什么的,也不是自己不懂得坚持;只是对我来说,不管从事什么样的工作,所朝的方向都始终要比所站的位置要重要得多。我只是希望我的每一个工作都能给我带来更多的快乐,能让我更多的实现自己人身的价值,能让我有更多机会去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我希望把我的每一个工作都当成一种事业来做,也就这样的工作才会让我明白更多的人生意义所在。我不希望我一辈子是一个只因工作而工作的人! 以上只是促成我离职的主要原因。我之所以离开公司,完全出于自身职业规划的综合考虑。所以在工作中如果有什么失误与不足的地方,也希望得到大家的谅解!同时,也恳请公司能够接受我的辞职请求!在此期间,我也会尽量协助公司完成工作移交手续,遵守公司保密协,直至公司正式通知离职。

在此,我感谢公司及项目处领导,特别是项目部张总在工作上的帮助和支持,也及公司全体同事对我的关爱与信任!也真心地希望公司事业能蒸蒸日上,早日完成向现代企业的转制。

最后,祝各位同仁事业有成、工作顺利! 谢谢! 监理员xxx 201x年xx月xx日

辞职申请书

尊敬的公司领导:

您好!

首先感谢您在百忙之中抽出时间阅读我的辞职申请。

我是怀着十分复杂的心情写这封辞职信的。自我进入公司之后,公司对我的关心、指导和信任,使我获得了很多机遇和挑战。经过这段时间在公司的工作,我在工程监理领域学到了很多知识,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对此我深表感激。 如今由于个人原因,无法为公司继续服务,现在我正式向公司提出辞职申请,将于201x年xx月xx日离职,,在此期间我一定站好最后一班岗,做好交接工作。为了尽量减少对现有工作造成的影响,我请求在公司的员工通讯录上保留我的手机号码1个月,在此期间,如果有同事对我以前的工作有任何疑问,我将及时做出答复。

非常感谢公司这段时间里对我的教导和照顾。在公司的这段经历于我而言非常珍贵。将来无论什么时候,我都会为自己曾经是公司的一员而感到荣幸。我确信在公司的这段工作经历将是我整个职业生涯发展中相当重要的一部分。 祝公司业绩蒸蒸日上,领导和所有同事身体健康、工作顺利!

再次对我的离职给公司带来的不便表示抱歉,同时我也希望公司能够理解我的实际情况,对我的申请予以考虑并批准。

此致 敬礼!

申请人:xxx 201x年xx月xx日篇五:一位老板对总经理辞职信的回复

一位老板对总经理辞职信的回复!(很火的文章) 这是一家有着19年历史的企业,但当企业发展和新观念发生冲突时,职业经理人和老板的眼里如何看待同一家企业,很令人深思。 song先生:你好!

我考虑再三,还是决定提笔给你回复这封辞职信,可能这封信比你洋洋洒洒的辞职信要简短得多。

首先非常感谢你阶段性加盟我们的公司,我也代表公司的全体职工及家人对你这段时间的贡献表示感谢。当你坚持离开这片不适合你发展的“土壤”时,我很遗憾,也很痛心。我并不否认你信上所说的企业的这些问题,而这也正是我竭力邀请你加盟的原因。 下面我逐一答复你提出的问题:

一、关于你走入企业的决策

你我双方的定位问题,是我们分歧的根源。这看似是管理角色的界定,实质上是两种不同价值观的抗争。

你知道,这个企业在风风雨雨中打拼了19个年头,才终于走到了今天。周围的企业一个个在我面前倒下了,我们自己也经历了几次死而复生,如果没有这些九死一生的经历,根本无法体会到个中的滋味。这迫使我不得不战战兢兢,如履薄冰,如同司机开车越久,就越懂得谨慎。有些时候,并不是所有的经验都是负债。

其实你说的这些问题,不仅仅你我,包括企业的那些高管,大多心里也清楚。前几年,企业也曾积极学习某企业的先进管理经验,为此政府部门还把我们树为典型,但公司为这种激进的措施付出了惨痛的代价,一个企业能经得起几次这样的折腾?所以我不得不压着变革的步伐,而你却把它看成了阻力。

我内心也希望企业发展得越快越好,但我知道,弯拐太急容易跌倒,螺丝过紧容易拧断,这才是你我在授权问题上争议的关键所在。经验告诉我,企业重发展,更要注重安全,平稳的发展比忽上忽下要明智得多。今天我不敢奢望企业的涅槃重生,就企业的现状看,发展的速度慢一些,至少倒掉的几率要小很多。

说心里话,我不是不信任你,你的人品我也非常赞赏,包括对你背景调查的业绩我也认可,从二十多个候选人中选定你,也说明了我对你莫大的信任。但你实施的方法,我总需要

权衡,因为成功的经验必然基于不同的企业环境,否则广为诟病的家族企业,就不可能有国内外那么多成功的先例。

实质上你我分歧的焦点在于“企业安全”与“企业创新”之间的认识不同,立场不同。我考虑更多的是企业的安全性发展,而你注重的是推动企业业绩的快速增长,其他一切可以摧枯拉朽。如果推进的“改革与创新”给企业带来危险和不确定性,那我宁可选择缓慢的完善。企业毕竟还没大乱到需要大治的时候。 你可以认为我思想保守或心理准备不够,但当一个人由身边的喧嚣变成了突然的空寂,由清晰地了解每一点动态演变成只知道企业的大概,这种悬空的感觉,让我一次次从噩梦中惊醒。让我完全放得下,谈何容易,我毕竟是人,不是神。尤其是当我无法清晰地感受到这种变革结果的时候。

说得不客气一点,你可以把企业当成自己某个发展阶段的平台,但我不能,这个企业不是你所说的“当成自己的孩子”,而是我生命的全部!企业一旦经营失败,你可以拍拍屁股走人,再继续找一个下家,而我呢?跳楼的是我,不是你!

这个社会,老板永远不会有那么多的机会拍拍屁股换个地方当老板,就是屁股拍肿了都没用!毕竟中国没有几个史玉柱,可以换个地方东山再起。当你什么时候做老板,也许就明白了。这无关你是否进入企业。

你走入企业,是我们双方各取所需的结果。

二、关于战略思路的配合上

问题在于,我要你来干什么?

我承认,我们在战略思路的配合上,由于沟通的深度远远不够,导致存在了一些误区。 当一个人拥有10万元的时候是自己的,100万的时候还是自己的,当拥有1000万的时候,就不再是自己的,而是社会的。

我不否认你超前思路的正确性,但当大家都说你对的时候,错也是对;当大家都说你错的时候,对也是错。

你把业绩指标或公司的效益放到了第一位,但我并不这样认为。我的排序是:首先让企业尽可能的延续下去,其次才是企业的发展。尽管我对业绩指标有所要求,其实是在次要位置。 也许你会问,既然不是为了业绩,为什么还要高薪聘你进来?因为我心里很清楚,再让原来这帮家伙折腾下去,企业很快就要完蛋,正如你100多页的诊断报告所分析的,三年业 绩的徘徊也是佐证。我对他们是爱恨有加,但爱甚于恨。

下面我解释一下,为什么要这样排序。我也时常在反思,一个老板挣钱的目的究竟为了什么,钱这东西生不带来,死不带去。再富裕也无非一日三餐,一衣遮体。虽说百年企业人人向往,但一个企业能生存30年、50年已经很不容易了!我们的企业又能走多远?

每当我走进企业的每一个角落,看到的点点滴滴无不浸透了老臣们当年的汗水,包括车间、门卫室都是他们在三九严寒中一砖一瓦垒起的,上面还印有他们冻裂手脸的血迹??千名员工中近1/4是夫妻关系,也从另一个角度说明了他们的身家性命都已经跟这个企业血肉交融了。企业一旦倒闭,他们将无家可归。所以我必须将这个饭碗捧好,已经没有了退路。我没有什么高尚的目的,这既是我的初衷,也是我的目的。退一步说,即使儿子未来接手这点家业,也需要这些最基本的基石。 到此,也许我的很多行为你就有些理解了。

但这些我又怎么去告诉你?不是为了业绩,你会拂袖而去。因为创造效益是你们职业经理能力的证明或者生存的意义,而养活这帮员工则是我朴素的想法,无论你把它叫做小农意识还是狭隘的个人情结。

三、关于对下工作的推动上

你认为,我对你工作的支持力度不够,并把你进入企业后我设立的监督机构看成了一种掣肘,可这是我了解真实信息的重要窗口。

你一味的要求老板去改变,要围绕新的方向和政策,并希望其他人也围绕新高管去适应,可这现实吗?你认为,只换一个包工头,想领着原来一帮盖草房的泥瓦匠建起高楼大厦几无可能。

其实,任何一种管理思路,都能条条大道通罗马,只要能把你们外聘人员的先进管理理念和我们这些老臣们积累的丰富经验有机结合起来形成拳头即可,但你们双方都过分坚持了自我,让我如同面对自己的左右手,左右为难,无法割舍。

也许我们出发点不同,自然行为迥异。从职业经理的角度,你会毫不留情的把不适应企业发展的所有老臣一股脑清理掉,从业绩的角度无可厚非,但你我身处的环境不同,在这方面我需要的更多是感性,而非理性。正如面对自己一点点拉扯大的孩子,突然发现得了绝症,怎么办?从人类发展和人性关怀的角度会得出截然相反的结论。无需辩论,你的措施已经被优胜劣汰的自然界所证明。

但是,人活一张脸,树活一张皮。 当某一天,他们被淘汰了,让我如何去面对这帮父老乡亲?有些人已经两鬓斑白,他们把一生中最宝贵的年华留给了企业。纵使我可以身背骂名,又让我如何每天都去面对起居一院的眼神?难道仅仅是那点金钱的补偿吗?

再说把功臣一个个的杀掉,将来还有谁肯信任我?

也许某一天,当你感觉不爽的时候,你会拍屁股走人,正如你今天的离职。但他们永远不会抛弃我,他们会与企业生死不离,直至终老。因此,在老板的眼里,忠诚大于能力。 下面用你培训时常给大家讲的“自行车的故事”来解释工作推动上的困惑: “据说中国最早引进自行车的是一个富家子弟的留学生,他看到国外自行车盛行,就不惜高价买回一辆,家里人一致反对这洋玩意:几千年来我们一直靠双脚走过来的,不是很好吗?想快就快,要慢就慢,而且无需什么平衡不平衡!

“留学生一再解释,连他本人在内,每个人都试了几圈,东倒西歪确实比不了自己习惯的走路方式,那辆自行车随后束之高阁。半年后,这家来了一个半大孩子的亲戚,他很好奇,就将这布满尘土的自行车从角落里拽出来,在庭院里折腾了一上午,饭都顾不上吃,家里人也没往心里去。到了下午,突然发现一群小孩子在那个骑自行车的孩子屁股后面追都追不上,众人大吃一惊,后来自行车就慢慢普及了。”

这个故事没有错,但我一直在想,如果把自行车放到一个没有人会骑的敬老院会怎么样?推动高速变革的往往是一些“新生力量”,而我们毕竟面对的都是一些“老人”。大而言之,中国改革开放到今天,我们也一直在走出去,引进来,但我们跟先进外企的差距怎么就那么大呢?因为这是文化使然,需要一个融合的过程。

你说我对组织伦理过分随意,事无巨细都要插手,其实这正是因为出现了问题。你们职业经理抓大放小的同时,工作容易浮在面上。当然我也承认,磨合需要个过程,用对人才是关键,但摆在眼前的浪费,于情于理我无法无动于衷啊。也许我的这种方法有待商榷。

四、关于对职业经理的评价

对职业经理与老板关系的评价,这个话题太大,我不敢妄下断论,但国人几千年来观念的影响、文化的积淀、相互的诚信等等,也许让这种纠结不得不在未来很长一段时期内存在。 我也像所有的老板心理一样,希望这个企业能基业长青,这也是我引进你及其他高管的初衷,只是在实际推动中,与我设想的差距太大,我耳朵里每天塞满了不同的声音,而更多的是抱怨和意见,伴随着干部心态的动荡,我不能不产生疑惑。

这些问题的产生,应该说作为职业经理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说明在沟通环节上仍存在

某些问题。作为类似规模的企业,不照样也有很多通过职业经理的推动,成功地进行了二次创业,成为品牌的么?

对具体事情的评价上,你习惯于只要结果。但我看重结果的同时,也同样注重过程。管理有两种方式,一个是靠“疏”,一个靠“堵”,也许到最后都能达到同样的结果,但组织付出的代价却天壤之别。我不希望你也像如今的地方政府一样,靠杀鸡取卵、寅吃卯粮、掠夺资源来实现所谓的业绩。

你却说,一个老板的格局和人性决定了企业能走多远,并认为中国富不过三代会是多数国人的宿命,并由此上升到了国民教育;但我知道,一个人不能一日无炊。

你为了说服我,曾讲过“孙武训妃”的故事,而且一再重申孙武的英明果断,正因杀掉了吴王阖闾的两个爱妃,军纲得以重振。我不知道这帮妃子们在战场上表现如何,但我也有一个故事送给你: 春秋时期,楚国令尹孙叔敖在苟陂县一带修建了一条南北大渠,足以灌溉沿渠的万顷农田,可是一到天旱的时候,沿堤的农民就在渠水退去的堤岸边种植庄稼,有的甚至将农作物种到了堤中央。

等到雨水一多,水位上升,这些农民为了保住庄稼和渠田,便偷偷地在堤坝上挖开口子放水,因而决口事件经常发生。到后来这种情况变得越来越严重,抓不胜抓,防不胜防。面对这种情形,历代苟陂县的行政官员都无可奈何。

每当渠水暴涨成灾时,便调动部队一面忙着抓人一面去修筑堤坝。后来宋代李若谷出任知县时,也碰到了决堤修堤这个头疼的问题,他便贴出告示:“今后凡是水渠决口,不再调动军队修堤,只抽掉沿渠的百姓,自行修堤。”这布告贴出以后,再也没有人偷偷地去决堤放水了?? 这两种方式对我们管理者的评价是否有启示意义? 在你离开后,我也进行了深入的思考,我个人的看法是,在职业市场还远不够成熟的今天,中小企业如果让职业经理做总经理,老板做总经理助理或许更适合企业的发展。老板从台前退至幕后,执行总经理决策的同时,既了解了进度,又能协调某些关系,这对民营企业也许不失为一种可以参考的模式,当然不能因此形成第二个权力中心。

领导力启示:企业的空降经理人由于没有和企业共同成长,在一定的方面决定了他不可能和企业同生共死,不能了解企业发展艰辛的经理人是不专业的经理人,从企业的根本出发来治疗企业根源问题才是扶持企业发展的重中之重。

第五篇:如何回复求职信

提高求职信的回复率

好多的求职者都会抱怨:投出去十多份求职信了,怎么还没有回音?也有hr抱怨:收到无数份个人求职信,怎么都没有一个好的?写一点技巧,告慰双方,提高你的求职信的回复率。

一、不投超过50封求职信,不要唧歪

如果你翻开一本xx年的求职指南之类的书,他会告诉你,当时的求职信和简历的回馈率大概在10%,也就是说,大概投递10份求职信,你就会有一个面试机会。而这个数字随着求职网站的盛行,网络的普及大大下降。如果今天你依然用电子简历和求职信的话,回馈率大概在2%左右。这就意味着,平均一个找工作的要投递50封求职信简历才有一个面试机会。最近的经济危机也许会让这个数字雪上加霜。大学生的求职信范文就是参考完后,必要死死的认为以多取胜。

这个数字告诉我们的是:没有投递超过50份求职信的人,不要唧唧歪歪,内心不平。继续投递,安静地等待概率发生。还有一个理由,现在三大求职网站,企业购买招聘服务是按照月购买的。一般登出来的前两周就能够找到人,所以后两周投中的机率就等于零。这也提醒求职者多多刷新,日期越新鲜的,越有可能。

二、让hr看不到你的求职信或简历的理由

1、附件+邮件

你写完求职信,然后直接附件在邮件上面,准备群发?慢,看看以下的提醒,你注意到了么?

1)用最淳朴的word xx版的格式,不要用office xx的格式,人家打不开。pdf更是招人恨,很多人不会打开——我见过一个兄弟用pdf格式发了200 多份求职信,最后一个很好心的hr给他回信说,这个格式不认识!不会用pdf格式的人是有点弱,但是不要因为别人的弱而毒害自己的前途。为雇主设计求职信至于也得考虑这问题呀。

2)附件+邮件:用附件+邮件到的方式来显示。这样可以直接在打开的信件中看到。

如果你只有附件,那么打开你的邮件就多了一道工序。鉴于企业hr的电脑一般是比较破的,打开的速度狂慢,所以很多人会跳过去。还有一些企业的服务器会自动屏蔽所有附件,这样你的邮件永远过不去。只用邮件的也不好,因为人家面试的时候打印不方便。

2、邮件标题

你是否有一个中规中矩的邮件标题?下面给不同的邮件评分:

“john的简历求职信”

“john应聘贵公司”

“john应聘nedp的简历求职信”

“john应聘nedp的职业规划师,谢谢您的关注!”

还有很多很傻很天真的简历标题,收集如下,供大家一乐。 sos!(有新意,但是很二。)

给我一个机会,还贵公司一个奇迹!(大哥,你当是申奥啊!) 点我把!(典型的色情网址宣传方式??无言。) 简历求职信(你谁啊?以为就你一个人申请啊!) 请转贵公司ceo(我一般会回:请直接转发给ceo.)

3、发送与转发

有很多人都直接群发简历,所以当收到你的简历的时候,往往能同时看到你给40多家公司同时发去了简历,这让hr内心不爽,而且还有不被尊重的感觉——我是一封封看的,你是一群群发的!就算你的是诚恳的求职信,当见到以上的心情都没有了。 如果里面还有一段这样的话,效果就更厉害了:“贵公司是我一直希望加入的企业,你们的公信度、信誉都是最好的??”后面跟着100个群发名单。切记,一定要一封封地发啊!

三、简历没有被选中的理由:海投vs海选

当一份简历终于在hr的眼前展开,你可千万不要松一口气。因为接下来,简历还需要经历“海选”呢,三步挑选的步骤大概如下。

关键词海选:15秒,简历对口海选:30秒,精心挑选:5-10分钟。 关键词海选:第一道的挑选程序一般是通过关键词海选。这一遍主要是把符合硬件要求的人找出来。

现在求职机会不多,很多求职者抱着试试看的态度,把所有能找到的职位都投一遍。所以hr第一步就是要筛掉那些不符合自己要求的。比如hr给自己定的关键词是:本科+会计专业+四级。那么所有没有这些关键词的简历都会被筛选掉。很多简历有关键词,但是隐藏得很深,hr看了半天简历,还不知道你是什么专业、英语什么水平,是否本科,就读于什么学校等,这样的简历基本在第一道海选就会被删除掉。如果你投递了很多简历却毫无回复,也许你的简历就是因为找不到关键词呢!

对口海选:上文说过,既然求职者抱着海投的态度,hr也相对应地开始海选。接下来就是对口筛选,这一遍主要希望找到那些相对更有专门意向的人。

很多人的简历上面没有写专门的求职意向,这样的简历容易被大公司删除。因为大公司一般会同时招3-4种职位。如果你没有明显的求职意向,没有明确写出你要投的职位,hr也不愿意帮你设想这个人到底是准备投会计呢还是行政。

四、更好的求职策略

了解了一份简历从投递到被选定的过程,我们能够找到更多的方法让你的求职成功率大大提升!

1、准确筛选职业信息

精确化你的求职目标和公司有助于提高你的准确率。其实还有求职信心:投了200份却没有一个面试通知是件很沮丧的事情,事实上有180封都没有被人看过呢。在搜索引擎上面搜索:职位+招聘信息,有助于找到一些招聘信息。还有就是常去行业的bbs中,能找到很多空缺的职位需求,如市场网、财务人经理网等。看招聘广告写求职信会更适合一点的。

2、根据公司要求调整简历

不要对所有企业都使用通用简历,如果看到一个你所中意的公司发布的招聘信息,你可以根据网站上的职位描述,适当地修改自己的简历,设置多一些关键词,体现出你针对该职位的特长及工作经验。注意,是调整,不是瞎掰。

3、其他方式更有效 虽然所有的公司都标准请用简历的方式投递。但是其实有很多方式更有效。所以,如果有职业咨询师的推荐、有电话访谈、当面自我介绍、获得熟人推荐,甚至无薪实习的机会,都会让你的成功率大大提升!当然啦,求职面试技巧能让自己更好的获得一个展示机会,但是如何保持这个机会,工作后看你的啦!篇二:如何写好求职信

如何写好求职信

如何写好求职信

求职信关系到求职者的求职生涯,一封好的求职信能为求职者带来更多的面试机会,那怎样才能写出一封好的求职信呢?

一、简明扼要有条理

二、要有自信

先想好自我推销的计划再下笔。不论你是从报纸上看到的招聘广告,还是从亲友那里得来的信息,都要说明自己的立场,以便能让收信者印象深刻。写开场白之前一定要深思熟虑,如果气势不足,一开始自然就没有吸引力。应按写一则新闻导语或是拟广告词的态度来对待。

三、字迹整法,文字通顺

四、富有个性,不落俗套

书写一封求职信,正如精心策划一则广告,不拘泥于通俗写法,立意新颖,以独特的语言及多元化的思考方式,给对方造成强烈的印象,引人注意,并挑起兴趣。一封求职信,无论内容多么完备,如果吸引不了对方的注意,则一切枉然;对方如果对你的陈述不感兴趣,则前功尽弃。

五、确定求职目标实事求是

六、自我推销与谦虚应适当有度

写求职信就是推销自己,就要强调你自己的成就,强调你对所选单位的价值,这就少不了自我介绍一番,但是一定要讲究技巧。比如,你信中要表达有能力开创企业的新局面,让人听起来就很刺耳。应用点技巧来表达,可以说:我可以用所学的知识,建立一套新的管理计划,以提高企业的生产率,可以为企业搞一些形象设计等等。

最后,少用简写词语,慎重使用我的字句

如何写好求职信

在求职过程中,一份优秀的求职信是必可不少的一部分,如何写好个人求职信呢?很多求职者并不明白如何去写一份好的求职信。

一、求职信的内容

求职信不要和你的个人简历一样的内容,如果一样就没有任何意义了,求职信是你要告诉对方,你为什么适合这个职位,这份工作。这是求职信的重点。

一份求职信应做到以下三点: 1. 自我介绍和写求职信的理由

信的首段要抓住招聘经理的注意力。说明你为何寄履历表,你对公司有兴趣并想担任他们空缺的职位。可以通过暗示你与公司雇员的亲属关系来表达你对公司的兴趣。要说明你干的是同一行业,有着同样的工作兴趣,或者你一直通过新闻了解公司或者这个行业。

如果你由一位朋友或同事介绍给公司,就在信中提起他们;因为招聘经理会感到有责任回复你的信(但是不要夸大其辞,如果你对公司或者这行业叙述不正确,招聘者会一眼就看穿的)。当你要求担任(应届生个人求职信)公司空缺时,要说得越具体越好。不要只说起工作职位,还应谈谈这个职位的要求。 #from 如何写好求职信来自 end# 2. 自我推荐

信的第二部分要简短地叙述自己的才能,特别是这些才能将满足公司的需要。没有必要具体陈述,因为履历表将负责这些。如何写好求职信文章如何写好求职信出自,此链接!。这部分你应强调你的才能和经验将会有益于公司的发展。不要在信中表示你会因聘用而收益多少,面对桌上一大堆履历表和许多空缺职位,招聘经理关心的不会是你的个人成就。尽可能地少用人称代词我,要让人感到你想表达的是我怎样才能帮你。写一封吸引hr求职信必定令你有意想不到结果。 3.制定计划

信的结尾要表明你的下一步计划。不要让招聘者来决定,要自己采取行动。告诉招聘者

怎样才能与你联络,打电话或者发e-mail,但不要坐等电话。要表明如果 几天内等不到他们的电话,你会自己打电话确认招聘者已收到履历表和求职信并安排面试。语气肯定但要礼貌(一些应聘者会用一段话来解释履历表中不清楚的地方,比如就业经历中没有工作的阶段)。

求职信的正确写法

没有正式的格式,但在写信时要记住一些基本的规则。 信的左上角或者右上角要留出三行,用以填写家庭地址、国家、城市、邮政编码和日期。

称呼的后面要用冒号而不要用逗号,写称呼时要用正式的语气。

要用具体的称呼(例如不要写给有关负责人)。设法知道谁将收到你的信 。如果有必要,打电话询问公司。如果你还是不能确定具体的名字,就称呼招聘经理、人事部经理,或者就称经理。

每段之间必须空一行,没有必要首行缩进。

结尾时应在姓名上方写上祝福的话,然后下面是印刷体的全名。在你的求职信中,名字与结尾之间一定要保留足够的空间。

如何写好求职信 a、 内在美

清楚表明你来信的目的,交代清楚你是谁,你为什么写此信或你对该单位的了解程度。在你是谁部分,用以下一句话筒单介绍一下自己:我是x x大学大四的学生,在七月毕业,专业是生物学等等。在这儿只要把最重要、也是与未来雇主最有关的信息写清楚就可以了。如何写好求职信求职信。在为什么写此信部分,写清楚谋求的职位或职业目标,告诉他们你对该单位了解的情况,你可以说:我在x x大学就业指导中心看到你们招聘一个设计员的材料,或者在x x x报纸上我读到了你们的招聘广告,很感兴趣,想加入你们的企业中。 b、 外在美

自我推销——直奔主题。这一部分的目标就是把为何企业要雇用你的理由陈列出来,最好先把你的资历来个总括,然后再具体地说,加以实例。一个典型的开头可以这样写:我的专业是会计学,在x x公司实习过,我获得过以下的成就,掌握了这些技能......。 c、 精而简要

客套话——对招聘单位给予恰如其分的赞赏,让他们知道你很愿意在此服务。可以提一

提单位的名气,如果是公司的话,可以说一说他们的销售成绩、公司文化、管理宗旨或任何其它让他们感到骄傲的东西,这些东西只要留意相关的广告或者宣传材料就很容易找到。雇主们一般都希望他们单位是你的首选目标,而且想知道为什么,谁都不希望本单位是你批发求职信过程中的普通的接收对象之一。对每一个单位,要用不同的客套话,以表达你对他们的公司有所了解,这样能够避免—些尴尬。 d、 反复校正

进一步行动的要求——结尾部分不仅仅是对雇主花时间读你的信表示感谢,你可以建议如何进一步联络,或打电话或发email,最重要的是你以积极肯定的语气结束,并主动采取行动。不论你的求职信写得如何突出,如果没有小心校对过,引致最终错漏百出亦是徒然。所以你要再三阅读你的求职信或自荐信,确保没有错漏,才好将信寄出。篇三:求职信结尾

求职信结尾

求职信的结尾应当写好结束语

可以提醒用人单位希望得到他们的回复或回电

以写“希望得到您的回音”、“盼复”等束语后面应写表示祝愿或敬意的话

康、工作顺利、事业发展”等等。 或表达面谈的愿望。如可结或留下本人的联系电话。通常如“此致”、“敬礼”、“祝您身体健

求职信落款包括署名和日期两部分

署名应写在结尾祝词的下一行的右后方要注意字迹清晰。日期应写在名字下(年月日)。若有附件应在信的左下角注明。篇四:如何写好一封求职信

《如何写好一封求职信》教案

教学目的与要求:

1、 了解求职信的定义和作用。

2、 掌握求职信的写作格式。

3、 求职信写作时的注意事项。

4、 能够独立完整地完成一封求职信。

教学重点,难点:

1、 求职信的写作格式及内容。

2、 写一封求职信。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大家现在看到的图片是一个求职招聘现场,大家看到图片中画面是人山人海,求职的人非常之多。这样的场面不仅是招聘现场的人遇到的情景,也是即将踏入社会的你们找工作的时候可能会面对的,为的就是一份工作。我们看到招聘现场有那么多的人,同时(图片)求职材料很多。如果你的求职材料也是其中的一份的话,怎么样使得它脱颖而出,被招聘单位相中,让你得到一次面试的机会呢?这就需要你有一份具有人格魅力的求职材料,通过求职简历让招聘单位了解自己,让自己给他们留个好印象,进而使自己获得面试的机会。而求职材料中最重要的一部分就是求职信。

求职信,它是写给招聘单位领导的信。怎样写求职信呢?如何让我们的求职信达到预期的效果呢?

今天,我就和大家一起来学习一下求职信该如何写。

二、进入新课:

1、求职信的定义。

求职信又称为自荐信,是个体求职者向有关单位或相关领导介绍自己的主观愿望和实际才干,以便对方了解自己、相信自己,从而获得某种职位的书信文件。

2、求职信的特点和作用

求职信的作用和特点紧密相连,即通过自我推荐、自我推销获得自己满意的职位。用人单位出于人力物力以及时间的考虑,一般都要求求职者寄送求职材料,进行比较、筛选,再通知面试。因此求职信是面试的入场券,是敲开职业大门的第一个重要步骤。

3、求职信的格式及内容

求职信既然是一种书信文体,所以它同书信的写作格式基本是一致的。大家可以翻开书本看一下示例二,大家看一下,看看它可以分为几部分。

大家看这封求职信有以下几部分:标题、称呼、正文、落款及联系方式、附录。接下来我们具体的说一下每一部分的写法。 (一)标题

求职信的标题通常只由文种名称组成,即在第一行中间写上“求职信”三个字。 (二)称呼

第二行顶格书写,称呼后加冒号。求职信的称呼往往比一般书信的称呼正规一些,在实际书写时要区别对待,如果写给国家机关、事业单位的人事领导,则用“尊敬的**司长(处长、负责人等)”称号;如果对“三资”企业老板,则用“尊敬的**董事长(或总经理)”。如果是一种没有目的的自荐信,直接称其为“尊敬的领导”。但最好不要使用“敬启事”“**老前辈”等不正规的称呼。 (三)正文

求职信的正文一般由开头、中间、结尾三部分组成。

(1).开头

说明本人基本情况、求职信来源和应聘岗位。首先,在正文中简明扼要介绍自己,交待清楚自己的一些诸如身份、年龄、学历等基本情况。(重点是介绍自己与应聘岗位的相关学历水平、经历、成就等。让招聘单位从一开始就对你产生兴趣。)其次,你最好写出信息的来源渠道和应聘岗位。如果你心目中的公司并没有公开招聘人才,你也可以写一封“自荐信”去“投石问路”。

(2). 中间(这是求职信的核心部分,重点展示自己与职位相关的优势)

简述自己的专业能力和社会实践经历。在这一部分要力图向对方展示自己的硬 件,并表明自己有较强的可塑性,有与某项工作相符合的特长、性格和能力,让对方觉得无论从哪个方面讲,你都能胜任该项工作。在介绍自己的特长和个性时,一定要突出与所申请职位有联系的内容,千万不能写上那些与职位毫不沾边的东西,比如你应聘业务代表一职,在求职信中大谈“本人好静,爱读小说”等与业务无关的性格特征,结果肯定是“玩完”。

总之,主要是针对用人单位的征招信息或者根据自己了解到的用人单位通常的要求来具体地介绍自己,这其中要把自己的专业特长、业务技能、外语水平及其它潜在的能力和优点全部表呈出来,以期使用人单位意识到你正是他们用人的最佳人选。这一部分是求职信的关键,所以要多了解用人信息,真正地使自己可以有较强的针对性来推荐和介绍自己。 (3).结尾

一般应写明:a、希望对方给予答复,并希望能有机会参加面试;b、写上简短的表示敬意、祝愿之类的祝词。

(四).落款

求职信的落款,就是在正文的右下方署上求职者的姓名及成文的日期。另外为方便对方回复、联系,最好写上自己的联系方式。

(五)附件

求职信一般都要求同时寄一些有效证件,如学历证件、学位证书、获奖证书、荣誉证书等复印件以及简历、近期照片等。因此,你最好在正文左下方――注明:这样做,一是方便招聘单位审核;二是给对方留下一个“有条不紊、很负责任、办事周到”的好印象。

附件在求职信中占有极重要的地位,它不仅让对方对求职者有了具体的感性认识,还可增加用人单位对求职者的信用度。

4、 求职信写作的注意事项

大家现在知道了求职信的基本格式,但是怎样使你的求职信达到自己想要的效果,我们先看看

■人力资源主管如何看待目前的求职信

亚信行政、人事副总裁李建波:求职者在求职时是要把自己“卖”出去,因此要清楚买主的需求。所以,求职信应当简洁,信息清楚,针对对方的需要来写,告诉别人他为什么要聘用你,并介绍清楚你的价值能刚好满足企业的需要。

三星sds人力资源总监刘航:自己看求职信不光重视求职者的业务经验,而且还重视他们的社会工作经验如何,这包括他们工作时间的长短、工作经历等等。

美国史丹利公司中国地区人事经理葛丽丽:有的人讲求在求职信中靠新颖的格式或某些个性化的表达来吸引用人单位的注意,这当然是重要的。但真正吸引用人单位的是求职者本人量化了的工作经历和所反映出的能力。如有可能的话,求职者最好附上一封自己手写的求职信,这样会给用人单位留下更准确的信息。

方正数码人力资源总监王岱红:一封好的求职信要清晰、简洁,可以反映应聘者经历中的个性,特别是专业技能方面的。另外,求职信还应当针对应聘的企业来写,这样才能引起招聘者的重视。

中国网通人力资源总监吴曼:许多人的求职信写得不具体,没有针对性,使人明显感到只是一个模式。吴曼认为在求职之前应当对企业有一定的了解,然后针对公司以及应聘的职位去写,她认为为什么要加入企业的原因应当是求职信的关键要素。 因此我们写求职信的时候应该要注意以下问题:

(1)、实事求是,恰如其分并针对你所求职位的要求介绍自己的能力和特长,既不吹嘘了不贬低。

(2)、重点突出(专业技能),有条理(求职信条理清楚,每一段落都应有个表述的中心),篇幅以1页、1000字左右为好。

(3)、字迹工整,言简意赅。求职信文字的整洁美观很容易引起用人单位对求职者的好感。相反,如果字迹潦草,龙飞凤舞,则会给用人单位留下不好的印象。,但如果你的钢笔字很好,建议你还是工工整整地用手写,这样能给人以亲切之感,同时也向用人单位展示了自己的特长。如果你的字不是特别好看,用a4纸 宋体 小四号字打印出来。不管是手写还是打印,都应该注意言简意赅。废话连篇不但会浪费阅读者时间,也会引起反感,在写出草稿后应反复推敲,意

思是否清楚,用词是否得当,甚至读给同学老师听,看是否有需改进的地方,力求做到完美。

(4)杜绝错别字。求职信中字词的选择能反映出一个学生做事是否仔细、严谨,一篇内容很好的求职信往往会因为错别字而起到不好的效果。从实践来看往往会出现“别字”现象,比如将“出‘生’在农村”写成“出‘身’在农村”,“自己”写成“自已”,“简历”写成“简厉”等等,所以说,毕业生在寄求职信前应仔细审阅内容,发现错别字及时纠正,但不要在信上涂改,最好重写一份,不要因小失大。

(5)不要规定对方,以免引起反感。有的毕业生由于求职心切,在语言上因表达不好,引起用人单位反感。比如(1)“我家人都在某市,故很想去贵单位就职”,本来可能是要表达去了以后能安心,但给人感觉你是为和家人在一起才去的,对单位并不感兴趣;(2)“本人*月*日前复信为盼”,表面上看相当客气,但却限定对方时间,容易引起反感;(3)“本人谨以最诚挚的心情应聘于贵单位,盼望获得贵单位的尊重考虑”,这似乎在说你不聘用我就是不尊重我,让人难以接受;(4)“现有多家单位欲聘我,所以请您从速答复我”,单位会认为,既然有别的单位要你,还来我这干什么?从而将你pass过去。这些都是不成功的例子,应避免出现。

避免以上现象发生的办法,一是要谦虚谨慎,实事求是;二是要态度诚恳,语气谦和;三是要把自己放在一个正确位置上。 5个人求职信范本 自 荐 信

尊敬的领导:

您好!

我是xxxx大学xxxx系的一名学生,即将面临毕业。 xxxx大学是我国xxxx人才的重点培养基地,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优良的传统,并且素以治学严谨、育人有方而著称;xxxx大学xxxx系则是全国xxxx学科基地之一。在这样的学习环境下,无论是在知识能力,还是在个人素质修养方面,我都受益非浅。

四年来,在师友的严格教益及个人的努力下,我具备了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系统地掌握了xxxx、xxxx等有关理论;熟悉涉外工作常用礼仪;具备较好的英语听、说、读、写、译等能力;能熟练操作计算机办公软件。同时,我利用课余时间广泛地涉猎了大量书籍,不但充实了自己,也培养了自己多方面

的技能。更重要的是,严谨的学风和端正的学习态度塑造了我朴实、稳重、创新的性格特点。

此外,我还积极地参加各种社会活动,抓住每一个机会,锻炼自己。大学四年,我深深地感受到,与优秀学生共事,使我在竞争中获益;向实际困难挑战,让我在挫折中成长。祖辈们教我勤奋、尽责、善良、正直;中国人民大学培养了我实事求是、开拓进取的作风。我热爱贵单位所从事的事业,殷切地期望能够在您的领导下,为这一光荣的事业添砖加瓦;并且在实践中不断学习、进步。

收笔之际,郑重地提一个小小的要求: 无论您是否选择我,尊敬的领导,希望您能够接受我诚恳的谢意!

祝愿贵单位事业蒸蒸日上!

求职者:xxx xxxx年xx月xx日 联系电话:138xxxxxxxx篇五:简历发出后石沉大海 不回复求职信是否侵权

简历发出后石沉大海 不回复求职信是否侵权

简历向招聘单位发出后石沉大海,这是一些求职者常常遇到的问题。他们常常抱怨,招聘单位“不说明”或“不明说”的做法让求职者不知道求职失利的真正原因,无法总结经验,获取成功?? 不回复求职信是否侵权 。“找工作时,我们通常会发几十份简历,可能得到三五份回音就不错了。”求职者小陈说,“没有被录用,而招聘单位却不做任何说明,这让我们摸不着头脑,不知道自己落选的原因究竟是什么。”据了解,简历发出后就石沉大海,这是众多求职者在求职过程中遇到的普遍现象。 求职者:对于不录用的原因,单位不说明或不明说算不算侵权?小陈曾经到北京朝阳区的一家保险顾问公司应聘。公司接待者详细了解了小陈的工作经历,小陈注意到,双方交谈中气氛还不错。公司接待者最后说:“我们研究后,明天上午就能通知你。”但两个月过去了,小陈仍然没有等到那个“明天就到的通知”。如果说小陈成功的概率本来就不大,而小王则是近于成功时却不知为何就失利了。北京市和平里附近的一家英语学校招聘公关部副主任,小王去面试过两次。第一次是人力资源部负责人约见,这位稍微上了一点年纪的负责人与小王谈得很投机,言谈中也对小王流露出赞赏和关心。很快她通知小王再来面试,并说这次是学校负责人亲自面试。第二次面试,小王与学校负责人谈得较为深入,这给小王的感觉是“有门儿”。学校负责人说,我们会把招聘结果很快通知您。可是,小王再也没有从那里得到任何消息。小陈和小王认为,其实招聘单位有时一见求职者就能决定是否招用,完全可以当面把话挑明。他们善意地猜想,或许招聘单位不立即通知是为了避免伤害求职者的自尊心吧。 用人单位:不通知就是最明确的“通知”北京酒仙桥附近某电子公司人力资源部赵先生告诉记者,人力资源部的通常做法是只通知符合公司招聘条件的人员,对于落选的求职者则不再理睬。他说,公司人员流动较大,平均每两个月就要参加一次招聘会,每次都要收到数百份或近千份简历。由于部门中人手少,根本不可能每信必复,我们也觉得没有必要。某咨询公司人事部负责人的回答更是干脆。她说,我们不通知就是表明求职者不符合公司的招聘条件,“不通知本身就是一种通知”。

有关专家:用人单位回复 求职信的做法应当提倡。记者就此问题采访了一

些专家,他们一致认为,招聘单位没有给求职者回复的做法在法律意义上并不侵权。北京市望达人力资源咨询公司薛延平认为,在真实、合法的前提下,一个单位以正当的方式发布招聘信息只是信息扩散的过程;同样,求职者向许多单位投递自己的求职意向书也是一个信息扩散的过程。获得信息的行为并不意

味着与信息发布者在经济或法律上已达成承诺,所以不应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有求职者常抱怨,招聘单位“不说明”或“不明说”的做法让求职者不知道求职失利的真正原因,无法总结经验,获取成功。专家则认为,这是求职者基于个人角度的一种看法,实际上企业没有义务对个人进行求职技巧的辅导,招聘单位只要能正确地将单位的意思不误解地传达给求职者就可以了。这种表达方式的实现是多种多样的,有的是明示,有的是暗示,有的是默示。 据业内人士介绍,在招聘过程中,能回复求职信的单位并不多,具体数字无法统计,但其数量绝对不超过10%。不过,专家同时也指出,不给求职者回复的人力资源管理其实是不正规的,是管理者意识不到位的表现。北京纵横现代人力资源有限公司聂小东认为,一些公司对求职信做回复的做法是善待人才、尊重求职者的表现,这会对人力资源进行未来开发提供资源,应当提倡。企业通过这种方式,可以展示其企业形象和亲和力,一个成熟的人力资源经理或一个成熟的企业都是会采取这样的做法的。

上一篇:邯郸市政法委成员下一篇:划分段落概括段意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