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夜巴黎艺术范文

2022-06-02

第一篇:午夜巴黎艺术范文

影视欣赏 午夜巴黎大全

午夜巴黎

浪漫之都巴黎的“催情”作用不可小觑。不同时间的巴黎,有着不同的“个性”:巴黎早上很漂亮,下午充满魅力,夜晚让人心醉;而午夜之后的巴黎则具有魔力,它既浪漫又神秘;既让人神往又叫人心情起伏。而这部影片是一个浪漫的故事——美国人吉尔是一个作家,他和未婚妻及未来岳父母来到巴黎买结婚用的家具,没想到吉尔在午夜巴黎,遇到一辆载满法国人的汽车,他上了车后,在不同的派对中,认识了“海明威”、“毕加索”、“达利”„„还认识了一位充满魅力的法国女人,随后他在2010年的现实19世纪的巴黎之间穿越和迷失。在经历了种种与过去的生活差异巨大的新鲜体验之后,他开始思考“究竟什么才是更好的生活”。在爱上了巴黎以及巴黎的生活之后,他不禁开始幻想和憧憬起自己的未来。

主旋律音乐:

在影片开始就有长达数分钟的“巴黎著名景点扫描”,在悠扬的萨克斯中,协和广场、凯旋门、卢浮宫、红磨坊、塞纳河等等巴黎著名景点被一一展现,还有巴黎的大街小巷,人来人往。起初音乐平缓悠扬,天空多云透射着缕缕金色的温暖的阳光,随后,音乐的节奏渐渐的变快,天空乌云密布,下起了稀稀疏疏的小雨,行人踌躇与焦虑,而巴黎的雨总是停得特别快,雨过天晴的巴黎又恢复了往日的容颜,音乐又一次回到了起点,悠扬和醉心,而此刻的音乐中流露出小雨留下的幸福的味道。的这段萨克斯音乐分为三个阶段,也同样呼应着整部影片的心情,宁静,悠闲,满足,幸福。

吉尔和妻子以及妻子的朋友格格不入,晚饭后独自散步,此时的背景音乐用了欢快而夹在这不安的欢快吉他小调,来表达主人公难以抒怀的孤独心情和对自己所向往的生活的欢快期待。影片中多次出现这段音乐,而且只出现在现实生活和穿越的过程中。在影片最后,现实生活中,吉尔和未婚妻发生了争执,关系破裂。这个吉他小调再次响起了。午夜的钟声再次响起的时候,吉尔选择留在这座浪漫之城,与“梦中情人”安卓安娜双宿双栖。

插曲小音乐:

在影片最初男主角吉尔和未婚妻关于是否定居在巴黎发生小分歧,最后他们选择避而不谈的方式解决,与此同时,埋下了裂痕的伏笔。同样的,音乐也在这方面进行了渲染。带着沉重音色演奏欢快曲调的小提琴中加入了吉他急促的音调,暗示了吉尔和未婚妻之间难以磨合的波澜。

伴随着午夜的钟声,一辆标致的老爷车载着吉尔在穿越到1920年左右的让 考特托的party上,party上演奏的是科尔 波特的《让我来做吧》,那个时代最具有代表的歌,同样也呼应着迷惑的吉尔的心情。在这个party上,吉尔认识了斯科特 菲茨杰拉德夫妇,在布利克托普的夜店里,约瑟芬 贝克《布利科蒂康嘉舞》,欢快而热情,洋溢着那个时代的热情幸福的一面。在酒吧中,吉尔接着认识了海明威,他最喜欢的作家。并相约一起见葛楚德 斯坦因,请她给自己的作品给予批评。

在现实生活中,吉尔陪着未婚妻及岳母逛集市的时候,偶尔听到了科尔波特的歌,同时也遇见了买唱片的女孩,和他有着同样思想和观念的人,科尔波特仿佛就是那个时代的代表,牵引着他们的相遇。

在菲茨吉拉德夫妇的party上用的背景音乐选择了热闹的舞曲,全力烘托当时人们兴奋的心情。

每次当吉尔和阿德里亚娜散步的时候,聊天的背景音乐选择了用手风琴缓慢的曲调,有着舒缓,甜美的恋爱感觉。

吉尔和阿尔德里亚娜再次穿越到1983年时候,在手风琴的音乐下相拥而舞,接着他们到了当时那个时代最具有代表性的红磨坊,欣赏了节奏鲜明的舞曲和激情的舞蹈。他们遇到了帕布罗,阿尔德里亚娜最喜欢的画家。也就在这个时候,他们的意见产生的分歧。阿尔德里亚娜想留在帕布罗的时代,因为那是她所怀念的美好时代,黄金时代。而吉尔认为海明威的时代才是正真的黄金时代。

影评:

影片快要拍摄完成的时候,戛纳电影节选择了这部《午夜巴黎》作为揭幕片。戛纳电影节蒂埃里主席说:《午夜巴黎》是伍迪·艾伦写“

给巴黎的一封奇妙的情书。他在这部电影里,更深层地探讨了法国和美国的关联、历史、艺术、生活、兴奋点以及人们在生活选择上的差异。迈克尔·辛说:“可以看出来艾伦很喜欢这个城市,而且和他的以纽约为背景的影片中把纽约当做底色和元素来使用不同,他把巴黎当做了一个演员--一个有生命、有个性的角色。故事的转折、变化等等都围绕着巴黎不同的侧面展开。可以说,巴黎才是影片不动声色的主

角。”法国第一夫人的参演无疑是影片《午夜巴黎》的最大看点,同时这部电影在拍摄时期就吸引了法国媒体的极大的关注。法国第一夫人卡拉·布吕尼在影片中扮演了罗丹博物馆的导游。

影片主题:

影片的故事最终还是以表现这座城市的浪漫为主题,而在他看来午夜则是这座城市最性感和浪漫的时刻。

导演介绍:

出生在1935年的伍迪·艾伦是一个高产的导演、作家和卓有成绩的双簧管演奏师。他被誉为是“继卓别林后最杰出的喜剧天才”。他的作品常常以纽约和曼哈顿为背景,以死亡、性、道德、家庭为主题,有着浓郁的纽约知识分子气。对白往往以机智、幽默、细腻、伤感和神经质为特色。他的所有电影几乎都有类似的风格:絮叨而有趣的对白、神经质而又内省的主角,反讽和批判的视角。美国人很喜欢他,因为他是知识分子。法国人也很喜欢他,因为他是法国人认可的在美国电影界的唯一的一位知识分子。

冷蔵庫のうちに車が8台もあります

第二篇:感受艺术之都——巴黎

有人说,巴黎是香榭丽舍大道上五光十色的橱窗,传达着来自世界最前沿的时尚理念;有人说,巴黎是巴黎圣母院不朽的钟声,可以从中领略世界文豪笔下对人性深刻而犀利的剖析;也有人说,巴黎是静静流淌着的塞纳河,无言地目睹着她历史的变迁;更有人说,巴黎就是遍布都市城镇的大大小小、名目繁多的街头cafes,咖啡的清香中带出的是法国式的闲适、温馨与浪漫„„

无论怎么形容巴黎,都摆脱不了巴黎固有的艺术氛围。从文化建筑到名画作品,从悠扬的提琴声到前沿时装的潮流风,巴黎始终与艺术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作为世界时尚之都、浪漫之乡、世界上最繁华的都市之一,在巴黎城市的各个社区中,到处可以看到博物馆、影剧院、花园、喷泉和雕塑。不愧有艺术之都的美誉。

埃菲尔铁塔(法语:La Tour Eiffel)是一座于1889年建成位于法国巴黎战神广场上的镂空结构铁塔,高300米,天线高24米,总高324米。埃菲尔铁塔得名于设计它的桥梁工程师居斯塔夫·埃菲尔。铁塔设计新颖独特,是世界建筑史上的技术杰作,因而成为法国和巴黎的一个重要景点和突出标志。

著名的凯旋门由罗马时期留存至今,它地处巴黎香榭丽舍大道尽头,戴高乐星形广场的中央,是欧洲100多座凯旋门中最大的一座。这一座是为纪念拿破仑远征军而建的,正面有四幅浮雕——《马赛曲》、《胜利》、《抵抗》、《和平》。这其中最吸引人的是刻在右侧(面向田园大街)石柱上的“1792年志愿军出发远征”,即着名的《马赛曲》的浮雕,是世界美术史上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的不朽艺术杰作。

凡尔赛宫位于巴黎西南部,17世纪由路易十四下令修建。凡尔赛宫及其园林堪称法国古建筑的杰出代表。其宫殿外观宏伟壮观,内部陈设及装潢也富有艺术魅力。500多间大殿小厅金碧辉煌,豪华非常。墙面多由五彩大理石镶制,或用锦缎裱糊。宫室里吊着各种巨型水晶灯,晶莹璀璨。主要宫殿的墙壁和天花板上布满壁画和天顶画,题材主要是神话故事和国王战绩。1833年凡尔赛宫被辟为国家历史博物馆,1980年被列入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名录。

香榭丽舍大道的演变史同巴黎的市政发展史紧密相联。据史书记载,1667年,皇家园艺师勒诺特为拓展土伊勒里花园的视野,把这个皇家花园的东西中轴线向西延伸至圆点广场,此为大道雏形。当时,道路两侧还是荒野和沼泽。1828年香榭丽舍成为市府的资产后,市府为它铺设人行道,安装路灯和喷泉,使之成为法国花园史上第一条林荫大道。

诸如此类的建筑艺术在塞纳河畔俯拾皆是,徜徉在浪漫的巴黎,你会深深感受到它的艺术之魅力。除了上述的景观外,还有卢浮宫、蓬皮杜文化艺术中心等各式各样的博物馆和艺术品收藏中心。这里面收藏了大量的闻名世界的名画。

莫奈(Manet Edouard 1832-1883),《阳台》(曾在中国上海世博会法国馆展出) 莫奈(Manet Edouard 1832-1883),著名的法国印象主义画家。印象派代表人物和创始人之一。《阳台》画面中在端托盘的男孩前面显得自我满足的男人是风景画家安东尼·基勒梅,他是印象派画家的朋友。基勒梅前面,显得有些羞怯的女人是小提琴演奏家芬尼·克劳斯。坐着并把胳膊放在阳台栏杆上目光忧郁的女人是画家贝尔特·莫里索特,印象派的一员。尽管这幅画有写实主义,但三个人物看上去心不在焉,形象呆滞而神秘。人物形象、心理描写都刻画得淋漓尽致。

除此之外,莫奈还有一些著名的画作,例如《绿衣女》、《庭院里的女人们》、《日出·印象》、《穿和服的女子》、《睡莲》等。

让·弗朗索瓦·米勒,《晚钟》(曾在中国上海世博会法国馆展出) 让·弗朗索瓦·米勒Jean-Francois Millet (1814-1875年)是19世纪法国最杰出的以表现农民题材而著称的现实主义画家。《晚钟》为世界名画,现藏于巴黎卢浮宫。看到这对在田间默默祈祷的农民夫妇, 我们仿佛也听到了远方依稀可见的教堂传来的钟声:这“钟声”好像越来越大,传得越来越远„„ 也许是这对伫立在农田里剪影一般的农夫与地平线交叉的形式使人联想到了庄严、神圣的“十字架”,从而,拉近了农夫、教堂与观赏者的距离并强化了教堂钟楼的“音响”感应;这外在粗陋、朴实,甚至木讷、痴呆,而内心纯净虔诚、温顺善良的农民形象,不仅体现了米勒对农民的深深理解和深厚的感情,也体现了19世纪后半叶艺术家强烈的民主意识以及现实主义的求实精神。

1849年定居巴比松村后从事耕作,以补助生活。他在巴比松的第一幅代表作品是《播种者》,以后相继创作了《拾穗者》 和《晚钟》 等名作,均被广为称赞。

后人为了纪念法国这些伟大的画家,将他们的艺术风格拓展到了各种各样的现代商品上。这其中最为著名的就是在女式箱包和服装上面。女包领域诞生了以巴比松田园画派为主要设计风格的“诺诗曼”品牌,而服装则更是数不胜数,例如梦特娇、皮尔卡丹、圣罗兰等。其中“诺诗曼”女包更是遵从米勒的画作风格,以简而不凡、自然环保著称,将米勒的田园、休闲风成功移植到女包上面,深受法国时尚女士的厚爱。服装领域,则经过多年的发展,使得巴黎成为法国乃至世界的时尚之都。

巴黎时装周(Paris Fashion Week)起源自1910年。17世纪开始,巴黎便一辈辈地积攒下时装制作的好名声。早在19世纪末成立的法国时装协会,便一直致力于将巴黎作为世界时装之都的地位打造得坚如磐石—这也是该协会的最高宗旨。他们帮助新晋设计师入行,组织并协调巴黎时装周的日程表,务求让买手和时尚记者尽量看全每一场秀。

无论是建筑文化艺术,还是时装箱包潮流,巴黎一直在艺术氛围的熏陶下沉淀、发展。这种艺术底蕴无疑会催生大量的高品位、高价值的现代商品。无论是像“诺诗曼”这样的中高端女包品牌,还是像“梦特娇”这样的世界知名服装品牌,都把艺术植入到了自己的品牌文化,从而受到了全世界人民的厚爱。

如果你想感受艺术,相信巴黎不会让你失望。

第三篇:巴黎卢浮宫建筑艺术鉴赏

经过一学期的欧洲艺术的熏陶后,我很喜欢老师讲课的方式和上课的内容。特别是那些介绍那些欧洲建筑艺术的视频,很喜欢很喜欢。在这里,我想对巴黎的卢浮宫作一个比较粗略的鉴赏,文字功底不深,再找了一些资料结合自己的感想。

先来对巴黎卢浮宫做一个简单的介绍。卢浮宫,是世界上最古老、最大、最著名的博物馆之一。位于法国巴黎市中心的塞纳河北岸(右岸),始建于1204年,历经800多年扩建、重修达到今天的规模。卢浮宫占地面积(含草坪)约为45公顷,建筑物占地面积为4.8公顷。全长680米。它的整体建筑呈“U”形,分为新、老两部分,老的建于路易十四时期,新的建于拿破仑时代。宫前的金字塔形玻璃入口,是华人建筑大师贝聿铭设计的。同时,卢浮宫也是法国历史上最悠久的王宫。

我觉得卢浮宫的建筑设计无不体现出当地文化的一种融合,特别是里面的一幅画—蒙娜丽莎。从很小的时候我就有听说过这幅画,虽说没有亲眼看过它,但在视频的介绍里看到她的神秘的微笑,十分的迷人。卢浮宫里面还有很多很有艺术价值的作品。例如绪利馆(SULLY) 7一楼第12厅“米罗的维纳斯”也是许多游客趋之若骛之地。维纳斯充满生命活力身姿和失去的双臂引人遐思,使她本来就矜持的美貌更加不可接近。

卢浮宫的设计无不体现出超前的设计理念和文化风格,是一种基于人本的设计理念。卢浮宫是一座伟大的建筑物,视频里放到在博物馆地厅搭乘电梯上地面广场的时候,看着在广场中央的金字塔形透明顶棚的时候,我感受到了一种很奇特的力量,是一种文化的渲染,我打心里佩服设计者,如果有机会去法国,一定要亲自去领略一次。

这就是经营的文明,每一个到卢浮宫参观的人,都不知不觉地享受了这种文明。每天,从世界各地涌向卢浮宫的人数也数不尽,但是整个参观游览的过程非常的畅通,没有在中国节假日的那些景点被挤爆的现象。这归功于这里独特的建筑构思和功能布局。

卢浮宫博物馆是一座巨型建筑,由新建的现代化建筑和古老的建筑相连而成,新的建筑物藏在旧的建筑地底下。参观的人流,从地下入口穿过那里的地下走廊到达宽阔的中央地厅,中央地厅里有很多出口,这样人们可以通过不同的进口往上一层层的走进古老的建筑物,这样就可以疏散人流,使整个建筑物不至于会被挤爆。还有一点,走廊的两边全是用玻璃墙体构成的店铺,在这些店铺里你可以看到很多与博物馆里有关的艺术品和纪念品,可以在这里买纪念品。沿着这样的路径,人们在感受过博物馆里收藏的艺术品的魅力之后,又被引回到地厅。从这里,可以到地廊店铺选择自己心仪的纪念品,也可以乘电梯升上地面的广场,一览卢浮宫的整体外貌,是多么的壮观雄伟。

很显然的,这样的建筑构思和功能布局,是基于“人本”的思想理念,以参观者的舒适度和行为需求作为一个重要目标,设计者在设计的时候非常注重人的需求,以人为本是建筑物景点参观的一个很重要的因素,一方面可以让参观的旅游者更加舒适和方便的浏览全部景点,另一方面又可以避免人流拥挤的情况出现,损坏博物馆里面的构架。

卢浮宫博物馆新建筑的设计者、华人建筑大师贝聿铭表达过这样的观点:新建筑的设计,不但要着眼于文物的展示,还必须考虑到给参观者创造怎样的环境条件和氛围。我认为他说得很好,巴黎的卢浮宫不仅仅展示出了很多很珍贵的艺术品,而且它还代表了巴黎,它的建筑艺术体现了巴黎的文化,以人为本的建筑文化。

而且贝聿铭还有个创新的大手笔,就是传统和时尚相结合,将新建筑的地厅的顶棚设计成突起于地面的“透明金字塔”,让历史文明和现代文明共冶一炉,同时吸引住景仰古老文化与追慕时尚的不同人群。据馆方透露,自从新馆落成使用之后,来参观的人数意想不到地成倍增加,这个效应应该说与上述设计理念不无关系。

我觉得设计师在考虑到建筑艺术体现文化的同时,还考虑了创新与潮流,既不失稳重,也不会说太过陈旧,跟不上时尚。不得不说,卢浮宫是一个很棒的建筑,融合了设计师的理念和当地的文化,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思想。

第四篇:午夜遐思散文

无情岁月似流沙,缱绻年华一梦遐。

愿携清风明月伴,尽游海角并天涯。

倚窗而望,绵绵的秋雨,又一次淋湿记忆,那些年,那些事,依旧如昨。转眼之间,已经不再年少,青春的誓言,早已被岁月抹去……

背起简单的行囊,徒行千山万水之间,与清风为舞,邀明月对酌……只是一个遥不可及的梦……

“黄昏独倚栏,一帘风月闲。东篱把酒,人比黄花瘦,此去经年,应时良辰美景虚设,总有万种风情,更待与何人说”……

那些怅然不尽的人生经典,如一幅幅的画面,在脑海浮现。也许历经沧桑,才能超越自己……

而我们只是一粒浮尘,镜中见生涯,梦里一繁华。鬓角的浅纹,满头的霜华,无一不在诠释着岁月的无情,生活中的琐碎,让我们无瑕顾及左右,只能在夜深人静时候,去翻阅逝去的曾经……

不由长出一口气,心中的压抑感,却无处释怀。现实与理想的的差异,太多的牵念,太多的羁绊,梦想却是那样遥不可及……

不得不承认,岁月怎么变迁,骨子里的东西,依然如旧,多愁善感的我,还是喜欢一个人,倚窗遐思,望月感慨……

昨天顶着秋风暮雨,一揽京城风光,瞬时的陶醉,让我沉淀在幸福之中……

站在天安门前,望着千古绝胜,心中顿然开阔,思绪如满天的秋雨飞扬。临风一笔,尽抒情怀……

百世沧桑百世梦,江山依旧展雄风。

昔时岁月悠悠去,今日中华已不同。

第五篇:午夜打油诗

推窗凭栏江风吹,大河东流水思绪随那江流去,苦叹无人陪

本想把盏邀明月,一杯再一杯

只奈阴晴圆缺事,扰我千钟醉

八月入诗塾,阳光正明媚

群主抒鸿发,邀来师姐妹

信誓旦旦不相弃,但求长相随

高山流水觅知音,午夜人不寐

曾记得,多少次,起社不推诿

唱童谣,咏华章,吟诗赞红梅

与君采菊东篱下,情趣联诗对

静听夜雨落窗檐,墨香沁心扉

许多事,从来急,百炼需千锤

放眼无碍时,古道长风吹

书生气,冲云霄,一路豪情挥

大步越目标,奋力直起追

飒爽英姿鱼之乐,巾帼新一辈

喜看竹君摇凤尾,古柳绽新蕾

大漠孤烟仙人掌,也把诗情坠

一曲高歌赞诗塾,悲喜交织泪

劝君再尽一杯酒,豪情化春晖

诗塾满园群英聚,芬芳淡飘飞

再赞春色正旖旎,花开天南与地北

窗外霓虹正辉煌,荧屏再现世界杯

上一篇:无线电管理局范文下一篇:文学名著书目范文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