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伦理课小结范文

2022-06-10

年复一年,日复一日,当一段工作完成后,或是一个项目结束后,回首工作与项目的过程,从中反思不足之处,可获得宝贵的成长经验。因此,我们需要写一份工作报告,但如何写出重点突出的总结呢?今天小编为大家精心挑选了关于《工程伦理课小结范文》的文章,希望能够很好的帮助到大家,谢谢大家对小编的支持和鼓励。

第一篇:工程伦理课小结范文

机械工程研讨课小结

研讨课总结报告

本学期我们开设了机械工程研讨课这门课程,这门课由张胜文老师负责,对于我们来说这是一门全新的课程,可以说我们以前从未接触过。老师要求我们自己去图书馆查阅资料,和同学一起讨论研究所选课题,并做成PPT到讲台轮流演讲,并且每个人都要演讲,而且有时间限制,我认为这样的讲课形式非常能锻炼我们的能力。

在拿到课题以后我们就前往图书馆查阅资料。我们的课题是工业工程在企业中的应用于研究。说实话刚看到这个课题我感觉很陌生,对工业工程不是很了解,但通过在网上查阅资料我对工业工程有了大致了解。在图书馆里可以搜索下载最新的研究学术论文和各行业经营编著的书籍,我们花了将近一天的时间查阅了很多相关论文和书籍,经过筛选下载了多篇有关工业工程的论文,基本上都是近几年多发表的。

下载完相关资料后,我们便开始了PPT的制作,每个组都很认真的做了相关课题的PPT。张老师要求我们在课上进行汇报,组长负责主要演讲,其他两个人进行补充。在第一次研讨课上,张老师对我们的报告不是很满意,主要是我们的研究没有达到老师的要求。因为我们大多数的报告都是停留在某个课题的表层,并没有深入的就某个方面或者某个领域进行深入研究。所以张老师让我们回去再做深入讨论与研究,到第二次研讨课继续报告。课上张老师对我们所研究的课题又进行了拓展,他对每个课题都能够侃侃而谈,这让我们感受到了他知识的渊博。 我们回去以后又查阅了大量资料,对本组讨论的课题进行了深入,在第二次的研讨课上我们的报告让老师满意多了。

这次研讨课真的让我学到了不少东西。首先,通过查阅大量资料我对工业工程有了全新深入的认识,拓展了我的视野,还让我认识到我自己多掌握的知识是那么微不足道,以后还要不断学习,丰富自己的知识。另一方面额锻炼了自己。我是一个没怎么上过讲台演讲的人,所以当我站在讲台上作报告的时候心里特别紧张,虽然在座的都是认识的同学和老师。但当我看到同学和老师都很认真的听我讲我们所研究的课题时,我心里突然不那么紧张了。尤其是我演讲完有同学问我问题我能及本正确的向他解答时我感觉非常有成就感。另外,团队合作真的很重要,我想以后在学习工作或者生活中更要注意团队协作,共同克服困难。我一直相信只要用心去做一件事就一定会做好。

我认为这种教学方法应该在学校的各个专业进行推广,它能极大的激发同学们的积极性,拓展了我们的视野,对我们来说是一次很好的锻炼。这种教学方式不再是那种以往的古板的老师教学生听的方式,在课堂上没有老师也没有学生,大家就是在一起进行讨论,进行交流,给我们有一种自由的感觉。这种教学模式同时让我们能更好的开动脑筋去思考解决问题,充分调动大家的学习积极性,在上课的同时锻炼了我们的语言表达能力,以及在陌生人面前踊跃表达自己的认识和见解的能力。

非常感谢老师给了我们这样一次很好的锻炼自己的机会,同事感谢张老师在课堂上对我们认真的指导与启发,让我们对每个课题都有新的认识和收获,让我们认识到自身的不足。张老师渊博的知识也让我们很敬佩,他对每一个课题都能侃侃而谈并且又会有新的见解,不知道我们要经过多久才会达到张老师这种水平。也非常感谢和我一组的两个同学,在整个研讨课过程中都给了我很大的帮助与鼓励,让我认识到了团结协作的重要性。我相信通过这次研讨课我们每个同学都受益匪浅。

第二篇:教师专业伦理课学习体会

袁生物理学院201221381

5教师专业伦理课学习体会

半学期的教师专业伦理课的学习,使我对教师这个职业有了更深的了解和认识。作为未来的教师,我们需要对教师专业伦理有足够的领悟,并作为自己从教的准则严格要求自己,做一名合格优秀的人名教师!

教师专业伦理是指教师在专业活动领域,为了维护专业团体的声誉而必须遵守的一整套行为规范。这种规范的意义不仅仅局限于规章的制定,更要关注教师专业实践的事实,不但关注教师个体的道德责任,而且体现的是教师专业共同体的伦理责任及其实现问题。教师专业伦理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种要求不是对道德理想的要求,而是教师作为专业人员具备的伦理素质——伦理理性,是教师在专业教学实践领域中所具备的伦理知识、伦理意识、伦理思维的总和。

教师伦理不仅关注教师素质的良窳,也是学校教育成败的关键。教师,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他承担了教书育人,培养社会栋梁的崇高使命。不仅要求教师具有广博的课程专业知识,而且教师要有崇高的伦理道德。学生既要学到丰富的学科知识,也要学习做人的道理。教师的人格魅力直接影响学生未来的人格形成,因此,教师的责任重大。此外,教师要注重教育方式,逐步的引领学生的人格形成,不可强加于学生,最好可以动之以情,晓之以理。

理论是用来指导实践的,下面我们还分析几个实际例子吧!

陶行知在育才学校的时候,有一个叫王友的学生,是学校中颇有名气的“孩子王”,经常惹是生非,屡生事端。一天,陶行知看见王友用土块砸一个同学,当即制止了他,并叫他放学后到校长室来。放学之后,陶行知从外面办事回来,远远地看见王友在校长室门前徘徊等候,于是,他赶紧把王友请进校长室。进入校长室后,陶行知从口袋里掏出一块糖给他,带着歉意的语气说:“这块糖是奖励给你的,因为你按时来了,而我却迟到了。”王友用疑惑的眼光看了看校长,迟疑地接过糖。这时,陶行知微笑地看了一眼他,想了一想,又掏出一块糖来递给他,说道:“这块糖也是奖励给你的,是因为我不让你砸同学,你立即住手了,说明你很听我的话,很尊重我。”这时,王友神态紧张,愈发不安起来。接着,陶行知就像变戏法似的又掏出一块糖来,语重心长地说:“我已经调查过了,你用泥块砸那位同学,是因为他不遵守游戏规则,欺负女生。你砸他,说明你富有同情心、有正义感,应该奖励你啊!”没想到,陶行知话音刚落,王友竟“哇”地一声哭了起来,一边哭一边说道:“陶校长,我错了,我错了,同学再不对,我也不应该对他采取这种方式。”陶行知听到这里,不禁大笑,随即掏出第四块糖来递给他,高兴地说:“为你能正确认识错误,再奖你一块。现在我的糖已完了,我们的谈话也该结束了。希望你以后改正错误,好好地学习,把精力用在课业上”。自此以后,王友同学果然认真学习,团结同学,遵守学校纪律,再也没有犯过错误。

这小小的四块糖折射出陶行知高超的批评艺术。按理说,学生用石头丢同学,理应受到处罚,但是,如果老师一味批评学生真得能

解决问题吗?而且在你还没有弄清事情的缘由的时候,请不要过早的下定论去责备学生。伟大的教育家陶行知巧妙的运用表扬代替批评来教育学生,他没有妄下定论,而是充分调查事情的缘由发现事出有因。在整个过程中,陶行知自始至终没有直接提及王友的错误,而是将对他的关心、热爱与期望融入宽松和谐、幽默诙谐的情景之中,通过循序渐进、启发诱导、激励表扬,让王友充分认识到自己的错误。整个批评过程自然流畅,“水到渠成”。 陶行知伟大的人格魅力感染了这个学生,学生乐于接受教育,更佩服这个明事理的好校长,可谓一举多得。

这让我想起了我们中学物理名师讲座课上的一道思考题,来自武钢三中的陈爱林校长问我们,如果你是班主任,班上是自习课,如果同学在操场上打球,你怎么批评他?这道题看似很普通平常,但是却并不是那么简单应对。大家七嘴八舌,说肯定是要批评学生的,明知道是自习课,却去打篮球,显然是“知法犯法”。但是要注意批评的方式,既要照顾学生的自尊心,又要让他认识到自己的错误所在。陈爱林校长告诉我们,作为一个班主任老师,你让这八个同学坐在课室里,单独找一个学生出来,你说其他人会怎么样?让他们变成弱势群体,分而治之。这样做的话,既不伤学生的面子,又避免了法不责众。试想一下,如果同时批评这八个学生,这样的话,老师就成了弱势一方,这样的教育效果显然不大。

范跑跑的事件想必大家都知道吧!2008年5月12日,汶川大地震发生时,时任四川都江堰市光亚学校老师的范美忠正给国际文凭

一年级班上语文课,他丢下学生先行逃生,撤至学校的操场。班上的十几名高中生随后才反应过来,陆续来到操场。5月22日,范美忠在中国大陆著名的天涯社区论坛发表《那一刻地动山摇——5·12汶川地震亲历记》一文,记述自己在震中及震后的经历,描述到这一情况。。文中写道:“在这种生死抉择的瞬间,只有为了我的女儿我才可能考虑牺牲自我,其他的人,哪怕是我的母亲,在这种情况下我也不会管的。”范美忠说,逃跑是自己瞬间的本能行为,但同时也反映了他对自我与他人生命孰为重的权衡,他并不认为作为一名老师,有为救学生而牺牲自己生命的义务。这些言论引发了部分网民对其教师道德素养的声讨,一周内该帖在天涯社区上的浏览量达14万余次。

关于范跑跑事件,我想大家都有自己的看法。无可否认,灾难面前,生命平等,任何人在灾难面前都是弱者,那一刻,大家都是平等的,人人都有自我保护的权利。但是,作为一名人民教师,作为学生最尊敬信赖的师长,我们如果只顾自己的生命,恐怕是不可取的。作为老师,应把学生的生命安全放在心上,灾难来临,老师可以说是学生最信赖的人,理应组织学生逃生,然后自己在逃生。我们并一定非得要求老师舍弃自己的生命去保护学生,但是我们起码要和学生一起跑吧,自己逃生却不顾及处于危险的学生,甚至连说都不说一声,更加可气的是,逃跑后还大肆鼓吹自己的行为。这显然是背离教师伦理道德的,这样让学生失望的老师怎么可能培养出崇高的学生呢?教师是学生学习模仿的楷模,要注意自己的言行,我们教师可以不崇高,但是要有基本的伦理道德价值取向。

以上两个实例告诉我们,教师的教育方式以及人格素养,道德取向,对学生的影响巨大。教师是要做给学生看的,加强教师的伦理道德修养至关重要。

这半学期的教师专业伦理课分别从教师专业伦理的内涵与范畴、中外教师伦理思想流变、公平、正义与教师公正——教师公正论、“教育暴力”背后的反思——教师仁慈论、道德责任与道德义务——教师义务论、守住社会良心的底线——教师良心论、“取法乎上”的策略——教师人格论、教师的幸福及其达成——教师幸福论等八个专题展开,可以说受益匪浅。以前只知道教师专业伦理好像也就是教师的品德操守什么的,现在发现那时的认识只是表面上的,教师专业伦理内容丰富,意义重大,对我们这些准老师们帮助很大,未来要以教师专业伦理来要求自己,尽力去做一个学生、家长、社会都认可的优秀老师。

第三篇:工程伦理综述

一.定义

工程伦理指在工程中获得辩护的道德价值。工程伦理学是伦理学的一个分支学科,是以工程活动中的社会伦理关系为对象,进行系统研究和学术建构的理工与人文两大知识领域交叉融合的新学科。

二.研究对象及内容

工程伦理学是一门工程实践性很强的学科,不能与理论伦理学和应用伦理学相提并论,而应定位于实践伦理学。它探讨的是工程活动全过程中的决策、设计、实施、评价等伦理问题,研究的是由工程师、技术员、工人、管理者,以及其他利益相关者组成的工程共同体的团队伦理学问题。以工程实践为指向的工程伦理学是动机论与后果论的统一,运用协调伦理学的原则来化解和平衡各种复杂的利益关系,担负起对人类健康、安全和福利的责任。工程伦理切入实践应向三个层面展开:一是微观伦理,涉及工程活动中工程共同体的个体和团队的伦理问题,特别应关注工程师、企业家的伦理问题;二是中观伦理,着重于企业伦理、行业伦理、协会伦理、区域伦理研究;三是宏观伦理,是国家层面上与工程相关的政策伦理、制度伦理、政府行为伦理,以及国际工程中的关系伦理。

从对“工程”的性质、对象和范围的理解出发,一些学者把工程伦理学视为工程师的职业伦理学和工程活动的伦理学。“工程”有广义和狭义两种含义,相应地,也就有“广义工程伦理学”和“狭义工程伦理学”。“狭义”的工程指工程师所从事的活动,相应地,“狭义的工

程伦理学”就是指“工程师的职业伦理学”。所以,工程伦理又称工程师伦理,是工程技术人员在工程活动中,包括工程设计和建设,以及工程运转和维护中的道德原则和行为规范的研究.这种意义上工程伦理的研究对象主要是工程技术人员。“广义的工程伦理学”扩大了工程活动的性质和范围,认识到工程活动参与者的多元化,而工程活动中的主要问题是决策和对策问题,因此,应该把工程伦理学研究的主题从“职业伦理”转变为“工程决策伦理”、“工程政策伦理”和“工程过程的实践伦理”。

三.研究热点

工程伦理学的诞生出自于对引起社会高度关注的著名案例研究。在20世纪70年代,有两起引起全世界关注的案件:一是斑马车油箱事件,二是DC-10飞机坠毁事件。这两起事件造成了巨大人员伤亡。而其原因在于从事研发活动的科学家和工程师将利润和效率放在了首位,而忽略了对公众安全、幸福和福社的关注。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案例研究热点有两点主要变化。在早期案例研究中,学者们主要关注的是灾难性案例研究。例如,在挑战者号航天飞机事件中,工程师的责任和权利问题,以及由于缺失这种责任所带来的灾难。近年来,案例研究同时也研究一些“样板(或善举)工程”案例。例如,花旗银行大厦事件和坎尼失踪事件。另一个变化是,早期案例较注重微观层面研究,而近来案例更注重宏观层面研究。前者为微观案例,后者为宏观案例。微观案例所讨论的问题主要涉及个体或部分工程师与客户、雇主或公众之间的关系问题。宏观案例所

提出的则是关于社会政策和职业以及职业社团的恰当政策问题。在19世纪70年代之前,大多数工程伦理章程认为,工程师的首要义务是对客户或雇主的忠诚,而很少提到对公众所承担的义务。在中国,由于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应用伦理价值体系还有待于完善,所以导致对工程师的伦理要求主要是克尽职守,另外一条就是事后监督和实行事故责任追究制。

在我看来,工程伦理的研究还应包括以下方面:

(一)工程建设决策过程中缺乏应有的伦理视角。 工程建设的目的是服务大众,但很多时候却成了为少数人牟利的工具。

(二)工程建设实施过程中缺少对社区公众的伦理关怀。如现实中关于房子拆迁中钉子户问题,这个问题实际是个人生存问题的博弈,对工程建设过程中影响到的社区公众,我们确实应该多一些伦理关怀。而往往却做得不够,开发商往往只是从自身利益出发。

(三)工程建设企业过分追求利润导致的其他伦理缺陷。

在工程建设中,我们往往只看到了其中的经济价值,而忽略其伦理和文明要素。

从研究发展的趋向来看,工程伦理学应该逐步地把如计算机伦理学、环境伦理、军事伦理等纳入其范围进行考察。而随着我国现代化进程的推进,知识产权问题、环境问题日益突出,严重干扰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因此,我国应该借鉴工程伦理学的新动向,来推进技术转移与技术引进,推动我国的工业化进展。

第四篇:工程伦理

工程伦理意识缺失与工程师的伦理责任

电气六班刘向前 摘要:工程实践中的伦理问题研究成为学术界研究热点之一,许多学者都提出了富有建设性的观点和见解。笔者试图从工程实践的伦理内涵中分析我国工程实践活动中伦理意识缺失的原因,从而提出工程伦理的制度化建设。通过对工程师伦理责任历史演变的梳理,分析了影响工程师伦理责任的内、外在因素,认为要使工程师承负时代赋予的伦理责任,就必须建构工程师与雇主、社会和自然的互动、共生、和谐、可持续的发展关系;规范工程师职业伦理,明确法律责任;造就生态化工程师。

1、工程实践中伦理意识缺失的原因分析

工程实践中的各种伦理问题的产生都与工程师和社会大众的工程伦理意识缺失有关。正如美国学者Augustine所观察到的,在伦理问题上陷入困境的工程师多数不是由于他们人品不好,而是由于他们没有意识到自己所面对的问题是具有伦理性质。结果,他们做出了不好的决定,玷污了自己的名誉。也就是说,伦理意识缺失是导致工程师不能处理好工程中事关社会伦理的重大问题、造成严重后果的一个重要根源。无论在我国还是在外国,忽视工程的社会伦理意义的现象都很普遍,从而引发了各种工程问题,是什么导致工程师以及社会大众的工程伦理意识缺失呢?

从工程观上看。长期以来,许多工程师和社会大众都否认工程活动是一种独立的对象和独立的社会活动,他们把技术看作是科学的应用,又把工程看作技术的应用,认为工程只有技术上的先进与落后之分,没有道德上的好坏之分。于是,工程的独立地位就被消解和否定了,工程成了科学的附属品,是完全客观的解题过程,根本排斥伦理价值因素。在这种似是而非的“附庸论"观点的笼罩下,工程伦理学难以形成一个独立的伦理学分支学科,也就否认了工程伦理的必然存在。从技术观上看。技术自主论观点认为,技术是自主的,人控制不了技术,只能听任技术按照其自身内在的逻辑不断地发展和扩张,凡是技术上可能的都应当得到实现。正如其代表人物法国哲学家埃吕尔所说:“人类最终将完全臣服于技术。"∞而“技术根本不顾及人们在伦理、经济、政治与社会方面的考虑,所有事物都要适应技术的自主的要求",并且“技术选择不是由人所做出的,而是由技术本身做出的。”圆这种技术放任主义观点导致两种不同的思想倾向:一是乐观的观点。即认为技术是造福人类的得力工具,只要技术发展了,人类社会面临的各种问题(如饥饿、贫困等)都会迎刃而解。在这种观点看来,应当听任技术自由发展,不要限制和阻碍现代技术的发展。一是比较悲观的观点,认为面对技术发展,人们无能为力。乐观主义的技术观还停留在纯粹的理想主义的幻想之中,根本无视现实中现代技术给人 类社会和自然环境造成的双面性结果,忽视了技术与社会之间的复杂的相互作用。悲观主义的技术观是当下最紧迫的待解决的问题。随着技术的突飞猛进,各国、各企业、各个工程师之间竞相开发新技术,惟恐错失技术发展可能带来的机遇,技术发展已经在现

实的社会中确实出现了不可阻挡的势头。正是由于这种技术泛滥的倾向,大家都盲目追求技术产品的高精尖,忽视了技术发展的副作用,才对人类社会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造成了灾难性的影响。目前,一些国家已经意识到了技术泛滥的问题,也在积极控制技术发展的自主性。例如,美国在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决定不发展超音速运输(SST)这一技术上可行的项目,20世纪90年代初克林顿政府又决定放弃己经耗资300亿美元的星球大战计划(SDI),终止己经投入80—120亿美元的超高能超导对撞机(SSC)计划。①为了防止技术发展危害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国际社会己经就控制核武器、生化武器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保护动物多样性、保护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等开展合作。在许多国家,己经有了一系列控制、指导技术发展的新举措,例如技术预测、技术评价、技术选择、技术规划等。人们伦理观念的增强以及工程伦理学的研究和发展,必定会为更好地发展技术、使技术更符合人类的需要做出贡献。

工程科学是讲究量化的硬科学,而人文伦理因素则是软因素。社会伦理问题虽然不容易定量、主观性强,但不能由此否认这些因素的存在,以及它们对于人生和社会的重要意义。我们希望弥合科学与人文两种文化之间的隔阂,但不得不承认这种隔阂局面短期内难以改变,而且即使将来实现两种文化之间的沟通或融和,也绝对不会是取消人文。 外行人对他们的知识和技术不热悉,社会赋予他们职业自治,允许他们自己独立自主地值得注意的是,工程师职业活动的特点及社会体制与医生、律师等典型专业 人员存在很大的不同,工程师特有的职业困境造成工程师的伦理意识远不如医生、律师的强。

首先,工程师一般以团队为单位进行工程活动,工程师个人的力量很难识别,尤其是日益加强的专业化和劳动分工更容易造成工程师忽视自己工作的环境及其后果。由于大的工程项目存在众多工程师之间的分工与合作,负责其中一部分工作的工程师可能对自己狭隘的领域着迷,而对整个工程的最终用途漠不关心。他会这样为自己辩解——“我只是研究这个零件,为什么要对机器的使用负道德责任呢?"其次,大多数工程师是在企业里工作的雇员,一般情况下他们要听从企业管理层的指挥。工程活动的这样一种组织体制特点,使工程职业的自主性受到很大限制,工程师往往看不到自己的力量及影响,容易忽视自己肩负的重大责任,把自己仅仅视为机器上的一个零件而不是负责任的决策者。工程师既要对雇主忠诚,还要对大众负责,当二者出现矛盾和冲突时,他们面临着选择。例如工程师布拉德从工程技术学院毕业以后,在公司设计许多涉及公共安全的工程项目时,往往在没有得到经验丰富的工程师审核以前,就被公司转交给了工程承包商开始施工建设。这让他感到十分忧虑,尽管他努力严格的按照标准来设计,但是随着项目的越来越复杂,他日益担心自己会犯致命的错误,他向上司反映了此事,但他的工作依然还是常常得不到充分的审查。①从这个例子可以看出,工程师对雇主的责任和对公众的责任有时是有冲突的,这种双重的责任在工程师的职业章程中也有体现,美国的NSPE章程要求工程师在履行其职业责任时,既要将公众的安全、健康和福祉置于首位,

又要作为忠诚的代理入和受托人为雇主和客户从事职业服务。面对这种双重的职业责任要求,工程师有时会做出错误的判断和选择而导致工程伦理问题的产生。最后,工程师的职业组织也不健全。目前,在我国还缺少工程师职业组织,即使在西方发达国家,其工程师协会等工程职业组织也很分散,没有形成统一的有号召力的组织,加入职业协会的工程师在工程师总数中只占少数。工程师组织载体不健全,影响工程师伦理意识的培养和强化。总之,伦理问题是工程内在蕴涵的,工程中本身就存在伦理道德问题,而不是我们把伦理维度硬塞给工程,或者带着伦理学的变色眼镜把工程看作是道德负载的,把本不属于工程师的伦理责任强加给工程师,使他们承担不该承担的责任。正是由于存在事实前提,我们才能够并且也需要从伦理的角度对工程进行审视,思考其中的伦理问题。而从事工程活动的工程技术人员,应当关心和了解自己工作的环境,关注自己工作的更为广泛的含义,不能只埋头于局部的技术工作。爱因斯坦在对加利福尼亚理工学院学生的讲话中呼吁青年学生,“如果你们想使自己一生的工作有益于人类,那么,你们只懂得应用科学本身是不够的。关心人的本身,应当始终成为一切技术上奋斗的主要目标:关心怎样组织人的劳动和产品分配这样一些尚未解决的重大问题,用以保证我们科学思想的成果会造福于人类,而不致成为祸害。在你们埋头于图表和方程时,千万不要忘记 这一点。"回工程师应当自觉地意识自己职业的伦理意义,提高道德敏感性,增强责任感,以保证自己所从事的工程活动真正为人类造福。

2、工程社会责任

工程师是工程人才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工程建设中发挥重要作用。工程师包括研发工程师、设计工程师、生产工程师等。一般把工程师定义为拥有科学知识和技术应用技巧,在人类改造物质自然界,建造人工自然的全部实践活动和过程中从事研发、设计与生产施工活动的主体。原中国工程院副院长朱高峰院士认为,现代工程师“应该能综合运用科学的方法及观点和技术手段来分析与解决各种工程问题,承担工程科学与技术的开发与应用任务。他所应具有的基本素质,包括知识、能力、品德三个方面”。

工程师的伦理行为是工程师作为道德主体出于一定的目的而进行的能动的改造特定对象的活动。其中工程师伦理行为选择是工程师伦理行为的核心和实质部分。工程师伦理行为选择是指工程师面临多种伦理可能时,在一定的伦理意识的支配下,根据一定的伦理价值标准,自觉自愿、自主自决地进行善恶取舍的行为活动。从工程实践看,工程师在工程决策、工程实施、工程后果等阶段都存在诸如“义”与“利”的抉择、“经济价值”与“精神价值”的两难抉择、国家利益民族利益与全人类共同利益冲突矛盾、经济技术要求与人权保障矛盾冲突等。

工程师在伦理行为选择中还存在着目的和手段的关系问题。目的和手段都存在着善 与恶的问题。只有善的目的和善的手段才能达成工程师的伦理行为;善的目的和恶的手段抑或恶的目的和善的手段都会把工程师的行为推向不道德的行为途径上去,从而产生消极影响,破坏社会伦理秩序。

现代工程活动使工程师扮演了一个极其重要的专业角色,工程自身的技术复杂性和社会联系性,必然要求工程师不仅精通技术业务,能够创造性地解决有关技术难题,还要善于管理和协调,处理好与工程活动相联的各种关系。最重要的是,工程活动对社会和环境越来越大的影响要求工程师突破技术眼光的局限,对工程活动的全面社会意义和长远社会影响建立自觉的认识,承担起全部的社会责任。因此,现代工程要求工程师除具备专业技术能力外,还要具备在利益冲突、道义与功利矛盾中作出道德选择的能力,除对工程进行经济价值和技术价值判断外,还必须对工程进行伦理价值判断;除具备专业技术素养外,还应具备道德素养;除了对雇主负责外,还要对社会公众、环境以及人类未来负责。

工程师之所以要承担伦理责任,首先是因为工程师的社会职责事关人类自己的前途和命运的选择,其次是因为工程师行为选择决定的。选择和责任是分不开的,选择将工程师带进价值冲突之中,使他们在多种可能性中取舍。传统观点认为,工程师的社会责任是做好本职工作。实际上这种看法是片面的。如前所述,当代工程技术的新发展赋予科技工作者前所未有的力量,使他们的行为后果常常大到难以预测,信息技术、基因工程等工程技术在给人类带来利益的同时还带来可以预见和难以预见的危害甚至灾难,或者给一些人带来利益而给另一些人带来危害。可见,在现代社会,工程师的伦理责任要远远超过做好本职工作。

第五篇:工程伦理作业

校车事故案例及分析

2011年16日上午9时许甘肃省正宁县榆林子镇:“小博士”幼儿园校车与一辆陕西咸阳号牌大翻斗运煤货车(陕D—72231)迎面相撞。事故造成造成19名幼儿、1名司机及1名陪护教师死亡,此次车祸还造成车上的44人受伤,伤者多为幼儿园的儿童,其中重伤十余人,校车事故遇难学生当中有70%来自农村。经查证该出事幼儿园校车严重超载,核载9人车辆实际上载64人,并且事发时为最受交通规则,车辆在逆向行驶。经调查,车辆状况不良与严重超载是导致校车事故的主要原因。甘肃正宁县的校车事故造成如此大的伤亡并非偶然。从表面看,是司机违章行驶、校车无视监管严重超载等原因造成但在所有类似事故中,这些因素似乎永远都存在。对官员和政府部门的问责、运动式的交通安全检查并不能避免悲剧的再次发生。因为18条幼小生命的背后,是众多矛盾形成的无奈困局。

对于校车事故,正宁县政府网站通报了初步分析的原因:驾驶员违规超载、左道超速逆行,幼儿园违规改装车辆,园长安全责任意识不强,大雾天气影响以及教育、交警相关部门的监管不力。 由这次事故的发生可看出,学校动用改良不良车辆并且严重超载没有履行好在学校工程安全上的责任,是不负责人的学校,学校教师没有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司机在道路上逆行和视如此严重超载情况于动无终没有尽到本职工作的责任,家长在送学生上车时考虑问题不全面,它反映出农村地区儿童上学的一系列困境和接送学生校车监管的漏洞,因此当地政府在学校车辆和道路监管的工作上还有一定的可提升性,这一系列因素最终导致了我们不愿意看到的结果。

学校是与每一个在校孩子都息息相关的,从家里离开到学校的路上及上课时间学校都是孩子的看管者,再次学校应当认真履行我国法律中的各个相关规定,最基本的应为保证学生的人身安全,学生是祖国的未来,他们的安全问题不可忽视。在此次校车事故中学校自己改造不良车辆并且严重超载六十多人已经远远的没有履行好自己的义务,学校也是一个工程,学校在该工程当中是不实事求是,不负责任的表现。由此看来,各个地区的政府应当加强学校和道路的查管力度,尽自己最大的努力来保证学生的安全。

学校教师是在校学生的看护者和教导者,应当以学生生命安全为第一,该幼儿园陪护教师在多次接送孩子的过程当中应当发现车子为不良车辆,并且应当严厉阻止如此超载的严重状况,应向该学校负责人或当地政府反映此情况,但是他的无动于衷导致了孩子们悲剧的发生,在工作当中他没有履行好自己的义务,没有承担起人民教师的责任,于学校实际情况自己也逃避了教师的部分责任最终导致了我们都不愿意看到的结果,由此看来,我国的部分地区学校教师素质应当加强教育,在遇到不符合规定的事件时应当以学生的利益为重,做到勇敢进谏,不隐瞒事实,在尽到自己的最大责任的同时也为学生的生命安全负起责任,给学生们一个良好的生活学习环境。 该校车上承载的不仅仅是老师和司机的生命更是六十多个儿童的幼小生命,司机应当非常清楚机动车的基本行驶方向以及车子本身的不良状况和超载可能导致的严重后果,并且他在发现这种校车前应当及时的向当校管理人员以及政府教育部门反映,并且他的逆路行驶在破坏了交通规则的同时也让自己教师和学生们付出了沉重生命的代价,作为司机出现了超载道路逆行,和不良车辆上路情况他没有履行好自己的职责义务,逃避责任 ,作为校车司机他没有对家长对学生的人身安全负起责任,该司机应当考虑好在载学生当中的职业道德问题 。由此看来,我国道路交通安全问题应当加强重视,特别是应当增强校车司机的职业观念 。

另外在此次事故当中家长也有部分责任,在把孩子送上车时家长没有阻止自己的孩子登上如此危险的校车,作为父母,他们应当深知超载是严重危险,应尽自己的力让学校改善校车或向当地政府反映情况,另外家长应当先考察好幼儿园,一定要让孩子上绿色的安全的幼儿园。

校车系统的产生,运营,管理与监督各环节离不开政府的政策扶持,而政府必须出台相关制度以规范校车良性运营,由被动管理走向主动监督。另外事故学生七成是农村孩子,因此针对农村学生政府应当有一定的政策,一方面要尽快完善现有的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配备专门管理人员和生活教师,另一方面我国现已具备相关专利技术,能够生产符合儿童身体特征的低碳、环保、高科技、标准化、信息化的专用校车,保障学生安全。学校应当及时查看校车的安全状况,发现不良情况时及时修理,排除一切对学生存在的危险因素,把学生工作做到最好。

早在2010年全国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周洪宇就提交了一份 《关于实施全国校车安全工程的议案》。可教育部却表示,若在全国范围内配置校车,政府买单费用太大……困难肯定很大,可如果真想到人命关天,解决问题的办法总是会有的。如果提前一年高度重视校车问题,恐怕正宁县的校车事故就不会发生。如果相关部门大力监管,而不是悲剧发生后再忙着补救;如果安全意识教育能够落到实处,将所有的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那么,悲剧的发生或许可以避免。对于事故发生,政府部门要勇于承担责任。严格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固必要,但更重要的是善于反躬自省,真正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切实履行责任。健全教育风险防控机制,完善责任追究制度,加强安全意识,切实维护学生的合法权益,推动教育的可持续发展,是社会的期望,更是群众的重托。

孩子的成长与安全是全社会的灵魂所在,关心孩子,关注他们的生活,就等于关注我们自己,关注国家的未来。甘肃省21个鲜活生命的夭折,伤痛无法一时抹去,但更多的孩子能够进入正规幼儿园,能坐上标准化校车,能少一分危险多一分安全,毕竟是公众期待的改变。据媒体报道,自10月20日开始至年底,甘肃省公安厅交警总队将在全省范围内开展学生接送车辆安全隐患集中排查整治行动。针对如此危害祖国未来的校车事件,近日我国正在逐步完善校车管理制度,并且在11月27日,温家宝出席全国妇女儿童工作会议。他称已责成有关部门在一个月内迅速制订校车安全条例,抓紧完善校车标准;做好校车工作所需资金由中央和地方财政分担,多方筹集,要明确地方政府和部门责任,严格责任追究制,对发生的恶性事故要依法严肃处理,并且校车工作所需资金由政府承担。

有社会各界的关注,相信政府会做出更大的努力,学校住宿问题会得到解决且校车问题会统一安排,教师会提升自己的专业素质,家长都会负起自己肩膀上的的责任,给祖国的未来一个更加美好的明天。

上一篇:工程伦理学总结范文下一篇:供电所安全总结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