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法宣讲材料范文

2022-05-30

第一篇:普法宣讲材料范文

普法宣讲忙

普法宣讲忙学法获益多

——市普法办开展系列“法律六进”普法宣讲活动

为深入贯彻落实“六五”普法规划,全面推进依法治理和法治创建活动深入开展。

四、五月份,结合“农民法治文化乐园”活动,市司法局、市普法办部署了有计划、有安排、有落实的系列“法律六进”普法宣讲活动,由资深律师和法律工作者组成七人普法宣讲团,秉承群众需要什么就宣讲什么,哪里需要就往哪里去的理念,在全市范围内开展普法宣讲活动。活动伊始,宣讲团就约法三章,要求每个成员做到“三讲三不讲”,三讲即:社会热点问题必讲,正确导向社会舆论;群众关心的问题必讲,为群众答疑解惑;与群众生产生活息息相关的必讲,助推生产发展民生改善。三不讲即:没有备课不能宣讲;讲稿不熟不能宣讲;政策界线和法律关系不清不能宣讲。宣讲团成员针对普法对象不同的特点,抓住重点,创新载体,因人施教,每一次宣讲都能做到像第一次登台那样充满激情,典型的案例、鲜活的事例,无不打动在场每一位听众的心。进学校、进机关、进乡村,宣讲团所到之处,受到各界群众的热情欢迎,更有不少的企业和单位相继发函邀请授课。

这次宣讲团的普法宣讲之旅,既是一次传播法律知识之旅,又是一次群众路线教育的学习实践之旅,必将为推进我县民主法制建设进程,促进社会文明和谐进步发挥积极作用。

第二篇:开展普法宣讲 增强法治观念

作者:刘永虎

为提高小学生的自我保护能力,增强法制观念,推进我镇法制进校进程,营造校园安全稳定的法治氛围,4月2日,喀尔交镇司法所在该镇牧业寄宿学校开展法制宣传进校园活动。

在讲座上,该镇司法所所长用简明生动的语言,深入浅出地向学生们集中宣传了严禁传播暴力恐怖音视频和防恐防暴基本常识。宣传过程中,现场师生们认真聆听,踊跃举手进行互动,积极了解什么是暴力恐怖音视频和防恐防暴基本常识、如何辨别涉恐涉爆嫌疑人、在人员密集场所遇有放火暴恐者应如何自救等知识。

通过开展法制宣传进校园活动,让该镇牧寄校师生掌握了必要的反暴力基本常识,增强了师生防恐防暴意识,提高了自我安全防范能力。

第三篇:普法禁毒宣讲团答辩稿(推荐)

内江师范学院2010年暑期三下乡校级重点团队申报

普法禁毒宣讲团答辩稿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评审组老师:

下午好!

首先我请大家看一组由国家禁毒委员会公布的数据:

• 目前全国登记在册的吸毒人员已逾114万;尚未登记的估计超4 - 8倍数字 • 艾滋病感染者中六成是吸毒者

• 青年占吸毒人员的72.2%

• 中国每年毒资的直接消耗近2000亿元

• 全球每年因毒品死亡的人数达12万,近250万人丧失劳动能力

不过值得欣喜的是,我国的禁毒行动也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以四川省为例,2009年全省共破获毒品刑事案件3707起,抓获毒品犯罪嫌疑人4414名,缴获海洛因296.4公斤、冰毒190公斤、冰毒片58429片。可谓战果丰硕。然而打击不是目的,防治才是根本。禁毒宣传工作被作为禁毒战略提上了新的高度。

2010年,四川省公安厅在全省范围内掀起了禁毒宣传工作的高潮,我校也作为禁毒单位组建了一支200余人的禁毒志愿者小分队。我学院负责并完成了组织这支队伍的光荣任务。为了使我校更出色的完成禁毒单位应尽之禁毒宣传义务,为了让校禁毒志愿者们能够在社会实践中增知识、长才干,我学院决定申报此次校级重点团队。在明确了进行禁毒宣传工作的必要性之后,我将为大家解释为什么这支“普法禁毒宣讲团”要由我学院来申报。

一、领导高度重视,组织坚强有力

我学院党政领导高度重视本次禁毒宣讲活动。在组建“内江师范学院禁毒志愿者队伍”之时,党总支书记胡绍元教授就多次强调、再三要求,组建禁毒志愿者队伍,是我校作为内江市禁毒委员会成员单位应尽之义务,我学院有幸能够承担这一重任,必须明确肩上的责任,协调一切可以协调的资源,动员一切可以动员的力量,坚决完成校团委下发的任务。

我学院迅速建立了一支200余人的禁毒志愿者队伍,并由内江市公安局禁毒缉毒大队对禁毒志愿者进行了培训,每名志愿者均具备了一定的禁毒知识。这支志愿者队伍继承了政法与历史学院讲政治、讲纪律、将荣誉的光荣传统,受到了各方面的一致好评。

领导的重视、严密的组织,是我学院搞好禁毒宣讲工作坚强的组织保证。

二、专业优势强,业务素质高

禁毒宣讲工作需要涉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禁毒法》、《治安管理处罚法》、《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管理条例》等诸多法律法规,我学院依托法学教研室老师和法学专业学生优良的专业素质,能够胜任此次禁毒宣讲工作。

为了更好的完成此次禁毒宣讲工作,我学院在组建“普法禁毒宣讲团”时经过层层严格选拔,从200余名禁毒志愿者中选出了郑清华、石翀等二十八名专业素质高、协作能力强,经验丰富的同学作为本次“普法禁毒宣讲团”成员。其中20人是社会实践经验丰富的08级同学,8人是组织协调能力突出的09级同学,成员均参加过义务支教、普法宣传、社区服务等工作。指导老师的配备也采用了“1+2”模式,即一个校内法学教研室、两个校外单位——内江市政法委、内江市公安局,为本团队提供智力支持。其中余春燕老师曾被评为2009年暑期三下乡优秀指导老师。

专业的指导老师队伍和优秀的学生成员,是我学院搞好禁毒宣讲工作充足的智力支持。

本次禁毒宣讲活动有了坚强的组织保证和充足的智力支持,我们便有资格展望活动的效果:我们相信,如果本团队能够申报成功,我们一定能在学校团委、学生处的领导老师的关心支持下,在诸多指导单位的具体指导下,安全、圆满的完成本次禁毒宣讲任务,为我校禁毒工作添光彩的同时,使我们同学在实践活动中增知识、长才干,在服务社会的同时收获自己的人生价值、社会价值。

谢谢大家!

(如果加上后面的内容4分钟就讲不完了,请田老师看看可否不加在答辩陈述环节,找机会在答辩提问环节阐述出来)

三、周密筹划,科学部署

为出色完成本次禁毒宣讲任务,我学院制定了科学合理的可行方案,周密筹划,科学部署。不仅从方案的制定上讲求细节化、可操作化,而且已获得了中共内江市委政法委、内江市公安局等单位的大力支持,校外指导单位将在资源协调、专业指导方面给予我团队最大的支持。

结合我学院以往开展社会实践活动的经验,经过五易其稿,最终确定了《内江师范学院2010年暑期三下乡“普法禁毒宣讲活动”实施方案》,该方案确立了本次禁毒宣讲活动名称、主题宗旨、指导老师、团队成员、活动时间、活动地点、活动内容、行程安排、应急预案、安全保障等诸多方面的问题。该方案最大的特点就是明确责任,注重细节,安全责任落实到人头,经费预算细化到分毫。

第四篇:民法典普法宣讲工作心得体会范例

民法典普法宣讲工作心得体会范例五篇【一】

深刻认识到《民法典》内容丰富,体系完备,对依法维护人民权益、推动社会经济发展、建设法治国家的重要意义,是新中国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是新中国截至目前体量最为庞大的法律,是一部事关人民群众的“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民法典普法宣讲工作心得体会范例五篇”,以供大家参考借鉴!

千呼万唤,新中国历史上首个以“法典”命名的法律——《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终于在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高票表决通过。民法,是调整和我们生活息息相关的几乎所有的法律,因此,《民法典》也被大家称为是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是人民权利的宝典,每个公民的生活和工作,每个企业的设立和运营,都离不开它。这次《民法典》的出台,可以说亮点多多,从第一编的总则编,到第七遍的侵权责任编,都有不少和我们生活密切相关的新变化。充分认识颁布实施民法典的重大意义,推动民法典实施,以更好推进全面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更好保障人民权益。

加强宣传教育、加大民法典普及力度。实施好民法典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保障人民权益实现和发展的必然要求。民法典调整规范自然人、法人等民事主体之间的人身关系和财产关系,这是社会生活和经济生活中最普通、最常见的社会关系和经济关系,涉及经济社会生活方方面面,同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密不可分,同各行各业发展息息相关。民法典实施得好,人民群众权益就会得到法律保障,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活动就会更加有序,社会就会更加和谐。实施好民法典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巩固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必然要求。

加强立法工作、推动民法典完善发展。民法典颁布实施,并不意味着一劳永逸解决了民事法治建设的所有问题,仍然有许多问题需要在实践中检验、探索,还需要不断配套、补充、细化。有关国家机关要适应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求,加强同民法典相关联、相配套的法律法规制度建设,不断总结实践经验,修改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和司法解释,推动民法典发展更上一层楼。

加强执法力度、确保民法典落地生根。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提高司法公信力,是维护民法典权威的有效手段。各级政府要以保证民法典有效实施为重要抓手推进法治政府建设,把民法典作为行政决策、行政管理、行政监督的重要标尺,不得违背法律法规随意作出减损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合法权益或增加其义务的决定。

加强普法宣传、加快民法典深入民心。民法典要实施好,就必须让民法典走到群众身边、走进群众心里。要广泛开展民法典普法工作,将其作为“十四五”时期普法工作的重点来抓,引导群众认识到民法典既是保护自身权益的法典,也是全体社会成员都必须遵循的规范,养成自觉守法的意识,形成遇事找法的习惯,培养解决问题靠法的意识和能力。

法,国之权衡也,时之准绳也。古有商鞅变法,今有民法典颁布。从古至今,法律一直走在“时尚尖端”,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和人们新的工作方式、交往方式、生活方式不断涌现,法律在一直不断适应新潮流。我们要做学习、遵守、维护民法典的表率,提高运用民法典维护人民权益、化解矛盾纠纷、促进社会和谐稳定能力和水平。一传十,十传百,真正让百科全书式的民法典在世间流传,造福于人民。

民法典普法宣讲工作心得体会范例五篇【二】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表决通过,成为了新中国首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是依法治国划时代的里程碑,让依法守护人民美好生活再登“新高峰”。

“法者,治之端也。”这部《民法典》从生命孕育开始到生命有尊严的结束,全部内容都是围绕着人的权利书写,是我国目前最长的、拥有法律条文最多的法律。这部被称为社会生活百科全书的诞生,集守卫人民的各种规则之大成,让“人民至上”更加闪耀。

这是人民的胜利。《民法典》充分体现了人民的意志和意愿。因为它完全来自于人民的生活和实践。无论是在生活中遇到的高空抛物、房屋价值想“提前变现”,还是在消费中遇到的“套路贷”“校园贷”“高利贷”;无论是在出行中遇到的霸座、老人倒在地上不敢扶,还是游走在网络中的Q币、网络游戏装备。等等,《民法典》都一一给了解答,丰富地展示了与人民相关的点点滴滴。有发展就有会这样那样的问题。同样,发展也是一个不断解决问题的过程。面对社会中出现的新问题新情况,尤其是在我国信息化建设正全力奔跑的时候,我们要在快速的发展中不断为人民打造“安全防护墙”。因为它充分汲取了人民的智慧和力量。“能用众力,则无敌于天下矣;能用众智,则无畏于圣人矣。”《民法典》在编撰过程中,先后10次,累计收到42.5万人提出的102万条意见和建议,再加之人民代表积极讨论和努力完善,让这部法典始终充满着人民的智慧和力量。因为它充分保障着人民的利益和福祉。“立善法于天下,则天下治。”十九大报告强调,“以良法促进发展,保障善治。”最大的良法就是为人民而立法,最大的善治就是为民生而治。法律服务于人民。只要人民有关切,法就有回应。《民法典》的诞生将为人民提供全方位立体式保护,再次体现了我国立法的全民意志。

这是时代的奋斗。“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为人民而奋斗是最幸福的。我们始终牢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而只争朝夕。“日日行,不怕千万里;常常做,不怕千万事。”编纂一部真正属于中国人民的“民法典”,需要几代人的共同努力,一棒接一棒地接续奋斗。尤其是在关键时刻更要响鼓重锤,敢于登峰。《民法典》之所以能在今天诞生,是因为我们前所未有的重视,在奋斗的时代中不断创造升华的结果。我们始终坚定“必须让人民群众共享发展成果”而不负时代,不负人民。坚定不移地实现着奋斗的成果由人民来分享。最新的资产负债表表明,我国的总资产已经超过1300万亿元。这个资产是由一代代共产党员带领人民奋斗的成果。法是文明程度的重要象征,法律是人类文明的重要成果。正如习近平总书记说的,“只有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都搞好,国家物质力量和精神力量都增强,全国各族人民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都改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才能顺利向前推进。”在奋斗的道路上,我们要以《民法典》的诞生为契机,全力加快推动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共同发展,相互促进。“百舸争流,奋楫者先;千帆竞发,勇进者胜。”在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道路上,充满着艰难险阻,需要有决战决胜的意志。决战决胜关键看“底色”。只要有人民群众的支持,我们就有“乘风破浪,直挂云帆”的最强胜利底气。

民法典普法宣讲工作心得体会范例五篇【三】

6月16日出版的第12期《求是》杂志将发表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的重要文章《充分认识颁布实施民法典重大意义,依法更好保障人民合法权益》。

文章强调,民法典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中具有重要地位,是一部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的基础性法律,对推进全面依法治国、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对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巩固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对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依法维护人民权益、推动我国人权事业发展,对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都具有重大意义。

民法典,是新中国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根本目的是保障人民合法权益,为每一个人追求美好生活提供良好的法治环境,坚持和贯穿“以人民为中心”的立法理念与定位,这就是民法典被视为一部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的基础性法律的原因。民法典将保护民事主体的合法权益作为首要的立法宗旨规定在第1条之中;单独设立人格权编,用以保护自然人的生命权、名誉权和隐私权等基本民事权利;增设居住权,用以满足特殊情况下人们对生活居住的需要等。这些都体现了民法典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立法定位,夯实了人民当家作主的法治根基。

法律的灵魂是实施,强化法律宣传,是法律实施的重要手段之一。党的__四中全会指出,把法治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健全普法宣传教育机制。因此,民法典宣传教育过程中,模式的创新和常态化机制的建立尤为重要。关于模式创新,一方面是要线下集中宣讲,让民法典进机关、进社区、进学校等,另一方面要借助新媒体新技术开展线上普法,保证普法精准,让民法典真正走到群众身边、走进人民心里。”从而确保线上和线下两个渠道双管齐下,因人施策,有针对性地开发宣传教育项目,以多样化的方式使民众学习到民法典的价值理念、规则内容和实务操作等知识。民法典的宣传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更是一项长期任务,完善法律宣传的长效机制、常态机制,是保证民法典走进“寻常百姓家”。

民法典普法宣讲工作心得体会范例五篇【四】

2020年5月28日,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自2021年1月1日起施行。民法典汲取中华民族5000多年优秀法律文化,借鉴人类法治文明建设有益成果,系统整合新中国70多年来长期实践形成的民事法律规范,被称为“社会生活百科全书”。

民法典以人民为中心,对接人民的法治需求,把人民群众的所思、所盼、所急,实实在在地写进了法律条文中,更好地为百姓幸福生活保驾护航。针对高空抛物伤人现象,针对疫情期间家长隔离在外、孩子在家无人照料等紧急情况,针对见义勇为者“流血又流泪”的不良现象等等,在民法典中都能找到答案。

民法典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确立平等、自愿、公平、诚实信用、公序良俗、绿色等基本原则,实现了中国传统优秀法律文化和现代民事法律规范的融合,为我国民事法律制度注入强大的道德力量。在总则第一条中明确提出“为了保护民事主体的合法权益,调整民事关系,维护社会和经济秩序,适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要求,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根据宪法,制定本法”。

民法典普法宣讲工作心得体会范例五篇【五】

2020年5月28日,在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以下称民法典),一经公布,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焦点和讨论的热点。作为基层干部,就要蹭这个热点,加强民法典学习宣传的同时,做人民群众的知心人、带头人和老实人,让民法典根植于心、笃于行。

以人民为中心,问计于民、服务于民,做人民群众的知心人。民法典是一部“社会生活百科全书”,因涉及面广,涵盖面深,对每一个人的言行具有很强的约束意义。作为基层干部,是为基层人民群众服务的,是人民群众身边的知心人,一切工作都要以人民为中心开展,始终做到人民群众在哪里、干部的心就在哪里,人民群众需要什么、干部就要去想什么,人民群众盼什么、干部就要干什么。只要时时处处想着人民群众,急人民群众之所急,解人民群众之所忧,化人民群众之困,人民群众就会把干部的实干精神藏在心头、放在嘴上,干群关系就十分融洽,人民群众就会把干部当亲人,有什么心里话都会跟干部讲,还处处夸奖干部的好,把干部当成无话不说的亲人,大家共同携手为小康生活齐心奋斗。

以法律为准绳,依法行政、依法办事,做党纪国法的带头人。民法典第一章第十条规定:“处理民事纠纷,应当依照法律;法律没有规定的,可以适用习惯,但是不得违背公序良俗。”作为基层干部,是离人民群众最近的人,也是跟人民群众经常打交道的人,在日常的工作中,就需要掌握一定的法律知识,特别是在服务人民群众领域内的法律法规知识,不仅要熟记,还要落实在行动上,时刻做到依法行政、依法办事。在民事纠纷、邻里纠纷和家庭矛盾等调解化解中,要公平公正依法做好人民群众的调解员,在体现法律的公信力的同时,也是体现基层干部带头学习党纪国法、应用法律维护合法权益,也是体现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要在基层人民群众中,大力开展学法普法宣法活动,基层干部更要时刻以党纪国法规范言行,在人民群众中树立学法用法的典范。

以典型为榜样,学有成效、行有标准,做甘于奉献的老实人。身处基层就要为基层人民群众谋事干事,首先要讲奉献,奉献是指为党和人民的事业、为人民服务、为国家利益至上等甘于奉献,为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也要甘于奉献乃至生命。在新冠肺炎救治中的白衣天使、“直播带货”的县长、深藏功名60多年的老英雄张富清、排雷英雄杜国富、奋战在脱贫攻坚付出宝贵生命的黄文秀等都是大家学习的榜样。“人不率,顺不从;身不先,则不信。”作为基层干部,在学习榜样中、汲取榜样的力量的同时,要在实际的工作中修身做表率,才能做到学有成效、行有标准、做有样子,就有人民群众的“口碑”,干部所做的事业就会芝麻开花——节节高。

第五篇:宣讲材料

“涨”字牵动百姓心

——怎么保持物价稳定

老百姓生活中谈论最多的话题之一就是物价上涨的问题。“大蒜怎么这么贵呀!”,“豆油又涨价了”,“这个月不吃肉了”,常常听到这样的对话。还有一些网络热词“蒜你狠”、“豆你玩”、“姜你军”、“棉里针”、“糖高宗”等频繁见诸报端。的确,物价上涨牵动着百姓的心。民以食为天,顿顿都要吃饭,食品涨价老百姓感受最直接,反映自然强烈。

物价既反映宏观经济运行,又直接影响百姓的衣食住行,是民众感受的“温度计”。虽然说物价波动是一种正常的经济现象,但是物价过高、涨速过快,就会造成百姓生活压力过大、心里不安,甚至会引发恐慌。可以说,物价稳,人心才稳、社会才稳;物价问题不仅是经济问题,而且是影响全局的政治问题、社会问题。那么物价上涨为什么这么快呢?

一、成本上升影响。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发展,资源消耗需求持续增加,各类资源性产品价格不断升高,并引起劳动力、土地等价格相应上涨,而这些生产要素是计入生产成本的,其价格上涨也是最终体现到了商品价格中。

二、自然灾害影响。这几年,极端天气现象较多,从西南冬春连旱到中东部持续低温,从南方多次暴雨和台风到北方小麦主产区冬春连旱,长江中下游还先后遭遇干旱和洪涝,可谓“一波未平,一波又起”。这给许多农产品生产带来很大困难,加剧了供需矛盾。

三、流通环节影响。目前我国粮食、蔬菜等农产品生产正逐步向优势区域集中。山东、河北、河南三省蔬菜产量占全国产量近40%,海南反季节蔬菜有78%销到外地。这种区域结构变化,是工业化、城镇化发展的必然结果,但也需要多环节、长距离的流通,势必增加成本。特别是自然灾害多发,增加了运输困难,推动了物价上涨。

四、投机炒作影响。由于市场秩序不规范,部分游资借势、借题炒作,客观上炒高了某些商品的价格,主观上强化了市场涨价预期,成为物价上涨的重要推手。例如,2011年日本地震引发的核泄漏事件,把盐价炒高了,说盐受污染了,有的家庭一箱一箱的买,有的商家借机囤积居奇,盐价上涨的吓人。所以大家不要轻信谣言,要有自己的判断力,谣言就会不公自破。

面对“节节升高”的物价,党和政府高度重视。为保持经济平稳健康发展、保障群众生活,中央明确提出,要把稳定物价作为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制定了一系列控物价、保民生的措施。国家发展改革委等五部门下发《关于建立社会救助和保障标准与物价上涨挂钩的联动机制的通知》,从制度上保障困难群众生活不因物价上涨而降低;农业部下发《关于做好当前猪生产有关工作的通知》,提出6项措施稳定生猪生产。

上一篇:派驻监督巡察范文下一篇:评价人的词语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