墙体裂缝防治方案

2022-07-12

方案在我们工作与学习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对于我们进一步开展工作与学习,有着非常积极的意义。那么一份科学的方案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墙体裂缝防治方案》,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第一篇:墙体裂缝防治方案

员工宿舍楼墙体裂缝的防治

摘 要:根据裂缝表现形式的不同,墙体裂缝大致分为斜向裂缝、垂直裂缝、水平裂缝、女儿墙裂缝、混合裂缝等形式;根据裂缝形成原因的不同,裂缝可分为温度性裂缝、冻胀性裂缝、沉降性裂缝、干缩性裂缝、人为因素形成的裂缝。

关键词:墙体裂缝;通病;原因;防治;处理

中图分类号: TV54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工程概况

南京基地员工宿舍楼为剪力墙结构,地下一层,地上十八层,建筑高度50.4m,填充墙外墙采用页岩多孔砖、内墙采用加气混凝土砌块。

2、墙体裂缝种类

2.1根据裂缝表现形式和部位的不同分类

墙体裂缝大致分为斜向裂缝、垂直裂缝、水平裂缝、女儿墙裂缝、混合裂缝等形式。

2.2根据裂缝形成原因的不同分类

墙体裂缝可分为温度性裂缝、冻胀性裂缝、沉降性裂缝、干缩性裂缝、人为因素形成的裂缝。

3、墙体裂缝的形成原因

3.1温差应力引起的墙体裂缝

温度裂缝是最常见的一种墙体裂缝。材料均有热胀冷缩性质,房屋结构由于周围温度变化引起热胀冷缩变形。当温差变化过大而房屋对温差产生的内应力缺乏有效抗力时,在房屋的顶层常发生斜向裂缝和水平裂缝。

3.1.1斜向裂缝多发生于顶层纵墙两端,其宽度一般中间大、两端小,当外纵墙两端有门窗时,裂缝沿窗口对角方向展开。

3.1.2水平裂缝多发生于顶层圈梁下,纵墙、横墙均可发生,房屋两端较严重。

3.2地基土冻胀和屋面女儿墙漏水冻胀引起的墙体裂缝

当冬季外部环境温度降到0℃以下时,地表水开始结冰;而当地基土上层温度降到0℃以下时,冻胀性土中的水就开始结冰,地基土下部土中的水分在毛细管的作用下,不断涌至上部土壤,上部土不断结冻形成冰晶体而冻胀隆起。由于地下水位的高低不同,结冰的厚度也不同,随着气温的降低,地基隆起的程度也会变大。通常情况下,地下水位越高,气温越低,隆起的程度越高。冻胀应力很大,可高达2×106MPa,建筑物很难抵抗如此大的应力,所以建筑物的某一部位就会被顶起。由于地基的含水量不同,基础各部位环境不同,所出现冻胀的程度也不一样,就好像地基的不均匀沉降引起的墙体裂缝。屋面排水不利、渗漏,女儿墙压顶开裂出现渗漏等也同样引起墙体冻胀裂缝。

3.3地基沉降不均匀引起的裂缝

当地基沉降不均匀,沉降大的部位与沉降小的部位在竖直方向和水平方向必然发生相对位移,在墙体中就产生剪力和拉力,当这种附加内力超过墙体本身的抗剪强度和抗拉强度时,墙体就会产生裂缝,且这些裂缝会随着地基的不均匀沉降的增大而增大,一般成斜向裂缝,裂缝的方向一般向着凹陷处。这种裂缝一般出现在建筑物下部,由下往上发展,呈“八”字或倒“八”字、水平及竖缝等。当长条形的建筑物中部沉降过大,则在房屋两端由下往上形成正“八”字型裂缝,且首先在窗对角形成;反之,当两端沉降过大,则形成的两端由下往上的倒“八”字型裂缝,也最先在窗对角形成,还可在底层中部窗台处形成由上至下竖缝;当某一端沉降过大时,则在某端形成沉降端高的斜裂缝;当纵横墙交点处沉降过大,则在窗台下角形成上宽下窄的竖缝,有时还有沿窗台下角的水平缝;当外纵墙是凹凸设计时,由于一侧的不均匀沉降,还可导致在此处产生水平推力而组成力偶,从而导致此交接处的竖缝。

3.4 干缩裂缝

烧结粘土砖,包括其它材料的烧结砖,其干缩变形很小,且变形完成比较快。只要不使用新烧制出窑的砖,一般不用考虑砌体本身的干缩变形引起的附加应力。但这类砌体在潮湿情况下会产生较大的湿胀,而且这种湿胀是不可逆的变形。对于砌块、灰砂砖、粉煤灰砖等砌体,随着含水量的降低,材料会产生较大的干缩变形。如加气混凝土砌块的干缩率为0.3~0.45mm/m,它相当于25~40℃的温度变形,可见干缩变形对墙体的影响很大,轻骨料砌体的干缩变形更大。

3.5人为因素产生的裂缝

当施工质量或材料质量低劣时,墙体裂缝呈不规则状,且分布不均匀。

4、裂缝的预防措施

4.1在勘察设计阶段就应该引起对墙体裂缝的重视

1.加强地基勘察和地基土层分析。验槽时应钎探,以探明局部软弱土层。对照地勘报告,辨别土层成分,防止因未作土样分析而将某些特性土,如膨胀土、湿陷性黄土当作一般土处理。对发现的软弱土部分,应处理后,方可进行基础施工。

2.房屋不宜设计过长或型体复杂,否则易产生不均匀沉降或温度裂缝。当房屋设计过长或形体复杂时可以加设沉降缝或温度变形缝

3.要充分考虑相邻建筑物的影响并采取措施,消除因地基产生附加荷载而产生附加沉降。

4.设计时进行荷载不利组合,使用荷载分布与设计值尽量相符。

5.对砌体强度进行合理设计。

6.对圈梁截面和强度进行合理设计,且洞口过梁搭接长度不小于250mm。

7.大梁搁置在砌体上,砌体局部承压面不足或偏小,发生开裂。

8.因大梁刚度偏小而产生挠度,嵌固在墙内的梁端发生位移造成墙体开裂。

9.合理设置构造柱、圈梁及拉结筋。

4.2施工过程中的预防措施

1.蒸压砖、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类的墙体材料至少养护28d后方可用于砌筑。

2.严格控制砌块的含水率和融水深度。墙体材料现场存放时应设置可靠的防潮、防雨措施。

3.混凝土梁、板、柱、墙与后砌墙交界处应采取钉钢丝网等抗裂措施。钢丝网或玻纤布与不同基体的搭接宽度每边不小于300?L。

4.在填充墙上剔凿设备孔洞、槽时,应先用切割锯沿边线切开,后将槽内砌块剔除,应轻凿,保持砌块完整,如有松动或损坏,应进行补强处理。剔槽深度应保持线管管壁外表面距墙面基层至少15mm,并用M10水泥砂浆抹实,外挂钢丝网片两边压墙不小于100mm。

5.填充墙砌体应分次砌筑。每次砌筑高度不应超过1.5m,且每日砌筑高度不宜大于2.8m;砂浆应严格控制砂子的含泥量,灰缝砂浆应饱满密实,避免出现透明缝和瞎眼缝,灰缝厚度严格按照砌筑标准执行,保证砌体强度,嵌缝应嵌成凹缝,严禁使用落地砂浆和隔日砂浆嵌缝。

6.填充墙砌筑接近梁板底时,应留一定空间(30mm-50mm),至少间隔7d后,待墙体稳定后再将其补砌挤紧或使用补偿收缩性细石混凝土填实,防止梁板底部产生裂缝。

7.填充墙砌体临时施工洞处应在墙体两侧预留2Ф6,拉结筋间距不大于500mm(根据砌块模数确定间距),补砌时应润湿已砌筑的墙体连接处,补砌应与原墙接槎处顶实,并外挂钢丝网片,两边压墙不小于300mm。

8.消防箱、配电箱、水表箱、开关箱等预留洞上的过梁,应在其线管穿越的位置预留孔槽,不得事后剔凿,其背面的抹灰层应满挂钢丝网片。

9.屋面加设保温层可以有效减小屋盖与墙体的温差,保温层必须具有足够的厚度,且应设隔气层、保护层、透气孔等。

10.当房屋形体较长、体型较复杂时,应合理设置温度变形缝。

11.当纵墙两端开间内设有较大洞口,可以在洞口两侧设置混凝土构造柱,与上、下圈梁拉结,既可以加强该开间的刚度,又可以在裂缝发生时阻止裂缝发展。

12.提高顶层砌体强度,以加强墙体抵抗温度应力的能力。

13.合理安排屋面施工时间及施工工序,施工时尽量避开高温或寒冷季节,加强屋面养护,必要时设置温度后浇带,解决混凝土施工中的内部温度应力影响。

14.预制过梁遇构造柱,当搭接长度不足250毫米时,应改为现浇,锚固在构造柱内。

15.对沉降缝、伸缩缝等,一定要将缝内杂物剔除干净,使缝能正常发挥作用。

16.严格按规范施工。砌体应上、下错缝,内外搭接,水平灰缝及竖向灰缝应饱满。严禁以铺浆代替灌缝,转角和交换处应同时砌筑,半砖及配块使用率不得超过5%。

5、裂缝的处理方案

1.沿裂缝方向每边过裂缝各10mm画线,然后顺线用匀石机切割出20*20mm深的槽,清理干净,并用水湿润,再用水泥砂浆将裂缝填实。

2. 基层清理:槽内要用水冲洗干净,松散物清净。

3. 堵塞抗裂砂浆:用抹子将干硬性抗裂砂浆分遍堵塞进槽内,要求堵塞密实,待两天以后观察表面无开裂为合格。

4.面层加强处理:沿裂缝方向用乳胶粘贴200mm宽的防裂布,第一层贴完后隔天粘贴第二层。第二层布条400mm宽,粘完等干燥后,即可进行面层恢复处理。

砌体裂缝是建筑物的一种通病,必须从设计和施工等多方面认真对待,才能有效地预防砌体结构开裂,为使用者提供一个安全舒适的生活、工作场所。

参考文献:

[1]建筑结构可靠度设计统一标准(GB 50068―2001).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1.

[2]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2002).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

[3]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 50009―2001) .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1.

[4]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01).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1.

[5]苏G02-2004建筑物抗震构造详图.江苏:江苏省工程建设标准设计站,2004.

注:文章内所有公式及图表请用PDF形式查看。

第二篇:墙体出现裂缝的原因及主要防治措施

摘要:在砌体结构工程中,墙体裂缝这一现象普遍存在,轻者影响美观和使用,重者减少建筑物的寿命,甚至造成建筑物的倾覆或倒塌,因此必须引起参建各方的高度重视。 关键词:墙体裂缝原因防治

正文:砌体结构建筑是量大面广的建筑结构形式,为广大城市和农村所普遍采用,但是砖砌体的抗拉、抗剪能力比较低,容易在局部产生裂缝,严重影响建筑物的整体性和使用功能,甚至危及结构安全。砖混结构墙体裂缝主要有温差裂缝、地基不均匀沉降产生的裂缝以及结构裂缝三类。为此,在进行工程设计、施工及使用时应采取相应措施,防止裂缝的产生和发展。

近年来,砖混结构多层住宅工程屡屡发生墙体裂缝。裂缝位置走向不一。有的裂缝由小变大,发展很快;有的裂缝,发展到一定程度后就不再增大,给住户心理造成很大压力,因此分析产生裂缝的原因并做好预防措施,是工程技术人员的一项重要任务。 1.经常出现的墙体裂缝种类

1.1斜向裂缝。目前绝大多数的新建房屋多为平顶建筑,这类建筑中的墙体裂缝大部分集中在建筑物顶层纵墙的两端(一般在1~2开间的范围内),严重者会发展至房屋两端1/3纵长范围内,且沿建筑物两端大、中间小。特别是在建筑物较长而未设置伸缩缝时,顶层端跨内纵墙会出现斜向裂缝。 1.2垂直裂缝。垂直裂缝又叫竖向裂缝,主要有底层窗下墙的垂直上下方向的裂缝、过梁端部的垂直裂缝,建筑剖面上有错层的墙体裂缝等几种类型。

1.3水平裂缝。在建筑设计时,如果对温度变化对墙体的影响考虑不足,屋面不在同一高度或错层时,常会出现这种裂缝。这种裂缝最常见的是出现在女儿墙的根部,有时发生在屋面板与女儿墙交接处,有时出现在顶层圈梁下2皮砖的灰缝处,圈梁施工采用硬架支撑时易出现这种裂缝。

1.4女儿墙裂缝。采用砖砌女儿墙时,不论女儿墙长短,在转角处均会出现裂缝。若女儿墙较长时,还会在其它地方出现裂缝,女儿墙裂缝的出现会导致防水层的破坏,影响建筑物的使用。

1.5混合裂缝。有时斜向裂缝和水平裂缝会同时出现,形成一种混合裂缝;也可能出现两个斜向裂缝交叉出现形成“X”形裂缝,不过这种裂缝出现的概率相对较小。

一、砌体结构建筑墙体裂缝产生的原因

(一)温差裂缝产生原因。

(1)温差是造成顶层墙体产生裂缝的主要因素,也是最常见的一种墙体裂缝。一般材料均有热胀冷缩性质,房屋结构由于周围温度变化引起热胀冷缩变形。钢筋混凝土屋面板和墙体材料是两种性能不同的材料, 钢筋混凝土的线膨胀系数约为10×10-6,而砌体墙的线膨胀系数约为5×10-6。 在夏季的几个月里,屋面板温度可高达60~70℃,而在其下的墙体一般仅为30~35℃,温差可达30~40℃,加之在相同温差下,钢筋混凝土结构的伸长值要比砖砌体墙大一倍左右。所以在混合结构中,当温度变化时,钢筋混凝土屋盖、楼盖、圈梁与邻接的砖墙伸缩不一,存在着较大的温度变形差,这种变形差的分布是中部小、两端大,由于变形差必然彼此相互牵制而生产温度应力,使房屋结构开裂破坏。 裂缝的轻重程度与环境温差成正比,温差大时裂缝就严重,温差小时裂缝就轻,屋面保温隔热效果好的裂缝轻,保温隔热差的裂缝较重。

(2)混凝土与砖砌体性能差异。由于混凝土与砖砌体的线膨胀系数不同,其数值大小相差一倍。在环境温差影响下,混凝土屋盖产生热胀冷缩变形比较大,而砖砌体变形则小得多,两者之间因性能差异产生相对位移,致使房屋端部砖墙内产生拉力和剪力,使截面突变,薄弱环节(部位)应力集中时墙体产生裂缝。

(二)地基不均匀沉降裂缝产生的原因

地基沉降不均匀引起的裂缝。房屋的地基在平整过程中,一般都经过高挖低填的工序,因此在房屋建成后都会出现程度不同的地基沉降。如果地基沉降不均匀,沉降大的部位与沉降小的部位,发生相对位移,在墙体中产生剪力和拉力,当这种附加内力超过墙体本身的抗拉抗剪强度时,就会产生裂缝,且这些裂缝会随着地基的不均匀沉降的增大而增大,一般成斜向裂缝,裂缝的方向一般向着凹陷处。这种裂缝一般出现在建筑物下部,由下往上发展,呈“八”字、倒“八”字、水平及竖缝等。当长条形的建筑物中部沉降过大,则在房屋两端由下往上形成正“八”字型裂缝,且首先在窗对角突破;反之,当两端沉降过大,则形成的两端由下往上的倒“八”字型裂缝,也首先在窗对角突破,还可在底层中部窗台处突破形成由上至下竖缝;当某一端下沉过大时,则在某端形成沉降端高的斜裂缝;当纵横墙交点处沉降过大,则在窗台下角形成上宽下窄的竖缝,有时还有沿窗台下角的水平缝;当外纵墙凹凸设计时,由于一侧的不均匀沉降,还可导致在此处产生水平推力而组成力偶,从而导致此交接处的竖缝,它分为一下几种原因:

(1)由于地基土质软弱或建筑地基局部土质不均匀,存在暗沟,洞穴,基坑等,土质软硬差异大,受压后必须产生过大的不均匀沉降。

(2)地基处理不当,基础设计不合理。建筑荷载对地基产生较大的附加应力,对承载力低、变形大的软弱地基,应进行加固处理,以提高地基承载力。基础设计根据上部荷载与地基土质情况,考虑地基与基础共同作用,合理选用基础形式。

(3)地基边坡破坏。地处陡坡边缘的建筑,由于地面高差较大,边坡不够稳定,再加上地基附加应力的作用,边坡失稳、滑移、沉降不均,墙体开裂。

(4)地基含水量变化不正常。因周围环境某些变化,使建筑物场地地下水位升高,或上下管道渗漏,地表水渗入建筑地基,长期浸泡,土质软化甚至冲刷掏空,导致不均匀沉降。

(5)建筑物使用不当。随意改变房屋用途,增大荷载,在室内地面堆放超设计要求的大面积荷载,使地基附加应力剧增,导致建筑物不均匀沉降,墙体开裂。

(三)结构裂缝产生的原因

(1)结构设计差错。由于结构荷载计算遗漏,设计差错,构造不合理,荷载过大而构件截面尺寸偏小,砌体受压面积不够原因,造成结构本身先天不足。

(2)墙体整体性被削弱。在实际生活中经常因为在房屋建成后,埋设各种管线穿过墙体,破坏墙体整体性,减少了墙体截面面积,削弱了墙体承载力,从而引起墙体出现裂缝。

(3)砌体施工质量低劣。墙体砌筑时灰缝不饱满、厚度不均匀、组砌方式不符合要求等,砌筑砖墙时,未对砖块湿水,采用干砖上墙等违规作业都会降低砌体承载能力,使墙体日后出现裂缝。

(4)使用不当。由于改变房屋用途,加大使用荷载或增加振动力,破坏墙体。

(四)地基土冻胀和屋面女儿墙漏水冻胀引起的墙体裂缝的原因。 当气温降到0℃以下时,地层表面所含水分就开始结冰;而当地基土上层温度降到0℃以下时,冻胀性土中的水就开始结冻,下部土中的水分在毛细管的作用下,不断涌进上部,上部土不断结冻形成冰晶体而膨胀隆起,由于地下水位的高低不同,结冰的厚度不同,随着气温的降低,地基隆起的程度就不同。一般情况下,地下水位越高,气温越低,隆起的程度越高。冻胀应力很大,可高达2×106MPa,建筑物很难抵抗如此大的应力,所以建筑物的某一部位就会被顶起。由于地基的含水量不同,各基础所处的环境也不同,所出现冻胀的情况也不一样,就好像地基的不均匀沉降引起的墙体裂缝。屋面排水不利、渗漏、女儿墙压顶开裂出现渗漏等也同样引起墙体裂缝。

(五)其他原因造成墙体裂缝的原因

1.1设计不合理。设计时没有认真按规范规程要求进行防裂缝设计,在许多工程中,设计虽有防裂缝措施,但与规程要求不完全相符,致使墙体防裂缝得不到有效保障,或保质年限大大缩短,例如

①将各层阳台混凝土挑梁端部,用混凝土柱上下相连,导致上部各层部分荷载传到下部挑梁上,造成底层混凝土挑梁根部出现竖向裂缝。

②截面高度受到限制的、跨度较大的钢筋混凝土梁或跨度较大的板,仅重视了承载力极限状态的设计,而忽视了正常使用极限状态刚度和裂缝开展的计算,导致混凝土构件挠度和裂缝宽度超限。 ③跨度较大的梁,设计按简支计算,但未充分考虑支座实际嵌固负弯矩的作用,而导致梁端顶部出现裂缝。

1.2 砌体强度低。施工过程中未认真做好材料质量的控制,砖砌体材料强度较设计要求低,或是抗压强度虽达到要求,但因砌体长度较长,砌筑施工完成后,砌体从中间部位自行断裂,还有不同强度的砌体混合砌筑施工过程中,使用不同砌体材料作为配套砌块,致使各种砌体组合砌筑,因不同砌体材料强度、热胀冷缩、吸水率等不同引起墙开裂。 1.3砂浆强度偏低(偏高)。砂浆搅拌过程中,砂浆搅拌不均匀导致有的砂浆强度偏高、有的强度偏低,有的甚至因为粘结材料量太少强度特低。配料方面砂配多了砂浆强度偏低,水泥配多了砂浆强度偏高;水多了,砂浆稠度低影响砂浆强度,且砂浆干缩量增大,引起灰缝位置开裂。

1.4砌筑用砂浆没有按要求做到随拌随用。砂浆一次性搅拌量过多,存放时间过长,致使砂浆还没有砌前就开始初凝结块,使用时砂浆强度已大打折扣,严重影响墙体质量,引起裂缝。

二、砖混结构建筑墙体裂缝防治措施

(一)温差裂缝防治措施

(1)减少屋面伸缩缝间距,缩短混凝土构件直线段的长度;将屋面挑檐平面布置成凹凸曲折形状,缩短挑檐直线长度。

(2)改进挑檐设计。设计中应优先用内天沟排水;在钢筋混凝土挑檐表面设置保温隔热层;现浇挑檐每隔10m左右设一道伸缩缝;将现浇挑檐改成预制。

(3)一般屋面板受阳光辐射吸收热量较多,保温层的厚度宜适当增厚;选择采用导热系数小,保温性能优良的材料,并增设空气隔热层,有效控制屋面板的温升,以防止顶层墙体产生裂缝。

(4)应根据屋面板基层的情况及时做好保温层;建成后长期不使用的住宅,应注意室内通风,防止室内温度过高致使楼板膨胀,使顶层墙体产生裂缝。 (5)房屋建成后长期不使用的房间,应保持室内通风,防止室内温度过高致使楼板热胀,使墙体产生过大裂缝。单纯温度裂缝属于稳定性裂缝,一旦出现,能量便得以释放,对结构安全影响不大,一般一年即可稳定,等裂缝稳定后,应做好修补工作。

(二)地基不均匀沉降裂缝防治措施

(1)在进行建筑基础设计前,应对工程地质进行详细勘察,查明地基土质情况,分布情况,承载力大小,地下水位等水文地质条件,对周边环境进行地质差异考察,然后进行全面分析,确定合理的建筑布局和结构类型,并正确选用基础形式,以使上部结构与地基相互影响,共同作用。

(2)减轻建筑结构自重。

(3)合理布置建筑体型。建筑平面形状应力求简单、合理,纵墙拉通避免转折多变,凹凸复杂;建筑方面应尽量避免高低参差,荷载差异大。

(4)增强建筑物的整体刚变;控制建筑物的长高比,合理沉降缝;在基础和楼盖下的墙顶上设置平面闭合的钢筋混凝土圈梁,严格按规范要求设置构造柱。

(5)避免在新建基础、新建建筑物侧边堆放大量土方、建筑材料等地面荷载,以防止地基基础产生过大的附加沉降。

(6)合理安排施工顺序。对立面高低悬殊,荷载变化较大的房屋,应分期分阶段组织施工。一般先建荷载大的高层,后建荷载较小的低层;先建深基础,后建浅基础,避免增加新的附加应力。 (7)沉降裂缝发生后,沉降发展较为缓慢且有减弱趋势时,应在裂缝稳定后,对墙体修复;沉降发展较快且有加速趋势时,应立即采取临时支护措施,减小基础荷载,加固基础后修复墙体。基础加固常用的有加大基底面积法、桩基础托换法以及注浆法等改变土壤特性的方法,墙体裂缝一般采用水泥砂浆、树脂砂浆填缝或水泥灌浆封闭保护的方法处理。

(三)结构裂缝防治措施

(1)在设计阶段要做到正确计算结构。设计资料要经过层层把关核算,这是应对结构裂缝最基础性的工作。

(2)通过卸载方法减轻墙体荷载。对由于荷载过大,砌体强度低,已经产生裂缝的墙体,可采用减轻上层结构自重与使用荷载的方法,或在其顶部砌体内增设钢筋混凝土过梁,承担上部荷载。

(3)结构加固补强。对由于荷载较大,砌体截面尺寸较小,承载力不足,并已产生裂缝的墙体,可在不影响主体立面美观的情况下适当加大截面尺寸,以提高其承载能力。这种方法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起到相应的效果。

(四) 冻胀裂缝的主要应对措施

(1)建筑物的基础埋深一定要设计在冰冻线以下。

(2)基础下的垫层最好选用3:7灰土垫层,因为3:7灰土的密度大,含水量小,而且弹性也较好,不容易引起冻胀。

(3)用单独基础,基础梁承担墙体重量时,基础梁下应留一定空隙,防止因土冻胀而顶裂基础梁和墙体。 由于裂缝的出现与房屋体形、结构类型、设计标准和材料性能都有关系,与场地条件、气温变化和设计、施工、使用都有因果关系,因此要根据具体情况针对性地采取相应措施,预防裂缝的产生并对已产生的裂缝及时修补加固,以免影响建筑物的正常使用。

墙体裂缝是在生活现实中难以避免的一种建设工程质量问题,只是有些小的裂缝我们看不见而已。因此,对于已经出现的墙体裂缝,我们也不必慌张,首先要仔细观察,找出裂缝的特点与基本规律,确定裂缝发生的具体原因。对于温差裂缝等一般不影响房屋使用安全的墙体裂缝,用砂浆堵抹即可;对于地基沉降裂缝等可能危及房屋结构安全,对人身造成威胁的墙体裂缝则应作即时适当的加固处理。综上所述,通过以上几点裂缝成因的分析,根据工程实际情况,选择相应的防治措施,达到控制墙体裂缝产生的目标。

由于裂缝的出现与房屋体形、结构类型、设计标准和材料性能都有关系,与场地条件、气温变化和设计、施工、使用都有因果关系,因此要根据具体情况针对性地采取相应措施,预防裂缝的产生并对已产生的裂缝及时修补加固,以免影响建筑物的正常使用。

第三篇:浅谈粘土多孔砖填充墙墙体裂缝的防治方法

一、引言 :房屋的裂缝问题是普遍存在的现象,就裂缝轻重程度而言,轻者影响其美观,重者影响其安全使用功能,甚至会造成不良的社会影响,尤其是用户反映十分强烈,由于用户对房屋结构情况不了解,房屋一旦出现裂缝,心理就造成不安全感和极度的恐慌。无论是何种原因引起的裂缝,我们都应高度重视,认真分析,找准裂缝的“病源”,消除隐患。填充墙出现裂缝的主要原因是施工与材料等几个方面,只要我们从这些方面着手,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才能对这方面的质量问题加以有效的控制。本文就砌体工程施工中出现裂缝方面的问题,结合实际工作中的经验进行总结。

某小区工程基本概况:地下二层,层高为4.5米,地上二十七层,层高均为2.9米,总建筑面积为65053平方米,为框剪结构,框架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为二类高层民用建筑,主体耐火等级为二级,结构设计合理使用年限为50年。填充墙砌体类型为:外墙、分户墙,楼梯间墙均采用190×190×90mm的粘土多孔砖,厨房、卫生间、户内隔墙、管道井墙均为240×115×90mm的粘土多孔砖。室内公共部位为白色乳胶漆,套内墙面为水泥砂浆基层粉刷,外墙面均为面砖饰面。

二、不同部位的裂缝产生的原因

框架填充墙裂缝的主要形式和分布状况是:纵墙的两端靠近平屋顶的外墙和山墙上最容易出现正八字型裂缝。这种裂缝的规律特点是下部裂缝较宽,上部逐渐缩小。房屋两端,尤其是窗洞角处倒八字

形裂缝最为常见的。顶层横墙、纵墙、山墙以及女儿墙等部位容易产生水平裂缝。窗台墙、过梁端部、错层处等部位垂直裂缝较为多见,X形裂缝多是沿着沿灰缝展开。填充墙出现裂缝有很强的时间规律,一般在整体砌筑后的一年中出现,且春夏时间段内较多。这种裂缝还会在以后的2-3年内不断出现,随后就趋于稳定。

1、水平直线裂缝或间断裂缝产生的原因:①进行砌筑填充墙时,由于未立皮数杆、不带灰线、灰线忽大忽小、砂浆厚度不均匀、砂浆稠度过大引起收缩过大,这些都会造成墙面的开裂。②气候特别干燥、炎热的季节进行砌筑时,由于砌块没有进行施工前的湿润处理、砂浆配合比计量不准确、搅拌不均匀、强度达不到设计等级等原因造成的开裂。③受到外力作用造成墙体的部分滑动。由于一次砌筑过高,造成砂浆不能与砌块牢固粘结,在上部砌块自重作用下,产生部分墙体的滑动,造成砌块之间粘结不牢,出现裂缝。④由于水泥安全性不达标或者含硫量超标准的硫铁矿渣水泥导致的灰缝砂浆开裂。

2、梁底裂缝产生的原因:①填充墙一次性直接砌筑至梁底而没有按规定预留砌砖空间,随着墙体收缩,使墙体顶部与梁底之间出现裂缝;②梁底虽有留3皮砖未砌,但时间间隔未在7d后,且未待下部墙体自然收缩稳定后就将砖筑至梁底;③施工管理混乱,对操作人员没有技术交底,顶皮砖未按要求斜砌,且未顶紧,造成梁底出现裂缝;

3、框架柱与填充墙结合处产生裂缝的主要原因 :①框架柱与填充墙之间经常出现直通裂缝,纵横隔墙的交叉部位常产生断裂缝。其

主要原因是砌块砌筑时未计算排数,或受砌块规格型号限制,边灰缝很宽,没有与柱挤紧,或灰缝较窄,顶头无浆干铺或不密实,墙交叉处没有咬槎,直接产生了通缝;②还有另一个原因就是拉结筋漏置或与灰缝高度错位,砌筑时拉结筋未调直拉紧,或拉结筋数量不足,拉结筋两肢没有分开置于砂浆中,未起到拉结作用。

4、门窗顶头倒八字裂缝产生的原因:这主要是过梁两端搭接长度不足,或预制过梁安装没有坐浆垫平,采用的是干铺方式。

5、竖向通直裂缝或间断裂缝产生的原因 :①产生通缝的墙体局部受外力冲击(如剔凿管道、沟槽),或砌块砌筑时留置的;②直槎间断处没有放置拉结筋、拉结筋不规范引起裂缝。

6、温度变化产生裂缝的原因:温度会随着建筑物高度不同产生差异,如建筑物的顶层部分的楼板、保温层、梁和梁周围的墙体。这些位置在受到太阳辐射时,会直接造成较大的温差变化。这种温差变化会直接对填充墙产生裂缝方面的影响,并且通常出现在温差变化较大的顶层位置。其原因就是钢筋混凝土与填充墙之间的膨胀系数差异较大,造成了不同材料产生伸缩率上的差异。伸缩率的不同直接造成了不同材料的变形不同步,裂缝就会出现在墙体薄弱部位了。

7、材料使用方面:当前施工中,我们所采用的材料为多孔砖砌块。这种材料的保温、隔音、耐火等方面具有很强的优势,并且自重较轻,可以有效降低整体建筑的自重。但是砌块含水率的变化会会直接造成墙体收缩变形的不同,同时使用的原材料如砖、水泥、砂进场时均应进行复验,原材料使用不当,直接造成墙体自身产生不规则的

裂缝。

三、裂缝的预防措施

针对填充墙出现裂缝的问题,我们要从根本入手,抓住关键所在,并采取有力措施,以避免填充墙出现裂缝。

1、对操作人员的的交底:工程项目经理部应在砌筑前根据设计图纸、《砌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及相关的技术标准和施工操作规程,对操作班组人员进行有针对性的交底,突出对重点部位和特殊处理部位的说明,做到作业人员人人心中有标准,是确保砌体工程质量达到设计和规范标准的前提基础。

2、 砌筑前的检查:砌体砌筑前应依据设计图纸检查构造柱是否有漏设,位置是否正确;拉结筋的位置、根数、间距、长度是否符合要求;钢筋混凝土构件存在的蜂窝、麻面、孔洞等缺陷是否补强处理合格;砌体位置处的楼板是否已经清理干净。若有存在问题均应及时进行处理,以利于砌筑工作顺利开展。

3、原材料的要求:①水泥进场使用前,应分批对其强度、安定性进行复验,检验批应以同一生产产家、同一编号为一批;②砂宜采用中砂,本工程按设计要求采用M5.0的混合砂浆,砂的含泥量不应超过5%,经现场取样进行复检;③消石灰粉不得用于砌筑砂浆中,本工程使用石灰膏作为掺和料,应严格按照配合比的要求控制用量④砌筑砂浆配合比应使用有资质的试验室所出具的配合比;⑤按设计图纸要求本工程采用190×190×90mm、240×115×90 mm的粘土多孔砖,多孔砖应有产品质量证明书,使用前应分批分层现场取样进行复检⑥

拌制用水宜采用自来水。

4、砂浆拌制要求:①本工程砂浆拌制时间不应少于2min;②拌制好的砂浆应在4h内使用完毕,当施工气温超过30℃时,应在3h内使用完毕。

5、拉结筋设置要求:拉结筋是主体框架与墙体连接防止出现竖向裂缝的最有效途径,做好这个工序极其重要。①首先在框架柱(构造柱)边沿高度方向画出拉结筋的位置,间距应不大于500mm;②在冲击钻钻完后,应特别注意,一定要用手动气筒将孔内的粉末吹净,否则会影响拉结筋的粘结能力;③拉结筋应采用2φ6.5的钢筋,长度不应小于1000 mm;④采用环氧树脂将拉结筋与主体结构紧密粘结。

6、砌筑质量的施工控制:①砌筑前,砖应提前1~2d浇水湿润,砖的含水率宜为10%~15%,施工中可将砖砍断察看断面四周的吸水深度是否达到10-20mm之间,即视为含水率符合要求;②砌筑时必须设置皮树杆、拉水准线,水平灰缝厚度宜为10mm,且不应小于8 mm,也不应大于12 mm;③铺浆砌筑时,铺浆长度不应超过750mm,施工期间气温超过30℃时,铺浆长度不应超过500mm;④2φ6.5的拉结筋应及时准确地、居中地放置于水平灰缝中;⑤砖墙转角处和交接处应同时砌筑,严禁无可靠措施的内外墙分砌施工。对不能同时砌筑而又必须留置的临时间断处应砌成斜槎,斜槎水平投影长度不应小于高度的2/3。当不能留斜槎时,除转角外,可留直槎,但直槎必须做成凸槎,留直槎处应加设拉结筋,拉结筋的数量按本工程的砌体

厚度的要求均应放置2φ6.5的拉结钢筋,沿墙高间距不应超过500 mm,埋入的长度应按照本工程的抗震设防烈度的要求,从留槎处算起每边不应小于1000 mm,末端应有90 º弯钩;⑥针对砖墙长度大于5m的,应增设构造柱,截面尺寸为墙厚×200 mm,内配4Φ12钢筋,φ6.5@200的箍筋,此处两侧砖墙应砌成马牙槎,每一马牙槎沿高度方向的尺寸不超过300 mm,马牙槎从底层柱脚开始,应先退后进,砖墙处沿墙高每500 mm设2φ6.5的拉结钢筋,每边深入墙内不应少于1m, 以增强墙体的刚度和稳定性,防止出现裂缝;⑦本工程地下室底层砖墙部分墙高超过4.0m,应在墙中部设钢筋砼圈梁,截面尺寸为墙厚×200 mm,内配4Φ14钢筋,φ6.5@200的箍筋,以增强墙体的稳定性,防止因振动产生裂缝;⑧门窗洞口的顶部应设钢筋混凝土过梁,过梁的宽度同墙厚,高度应视门窗洞口宽度来确定,且应符合设计的要求;窗台应设钢筋混凝土压顶板,截面尺寸为墙厚×100 mm,内配2Φ12钢筋,φ6.5@200的箍筋,两边伸入墙内⑨砖墙工作段的分段位置,宜设在变形缝、构造柱或门窗洞口处。梁下口最后3皮砖应在下部墙砌完7d后砌筑,并由中间开始向两边斜砌,斜砌倾斜角为45 º~60 º,以60 º为最佳,斜砌时会出现上下均有三角形的缝,此处应采用碎砖与砂浆同时挤压或灌细石混凝土且应饱满,并与梁底紧密连接,以防止梁底出现裂缝⑩砌体施工临时间断处继续砌时,必须将接槎处多余的砂浆、浮浆、碎渣等清理干净,浇水湿润,使前后砌筑连成一体,防止因接槎不好出现新旧裂缝;临时洞口补砌时应清除其墙面周边和地面浮浆、杂物以及预埋钢筋上的

旧砂浆,要将预埋筋整理顺直,居中置于水平灰缝中,连接处砂浆应嵌填饱满至密实,以防墙体产生裂缝。

7、钢板网防护措施:砖墙砌筑完成时,应对砌体进行轴线位置、平整度、垂直度、灰缝厚度、门洞口标高等进行检查,对不符合要求的应及时整改。在温度变化的情况下,使砌体与主体结构之间会产生裂缝,进而直接影响到抹灰质量,在抹灰层将出现微小的裂缝,针对此种情况,本工程采用10×10×1.0 mm钢板网,宽度为200mm,沿建筑外围的框架梁底以及混凝土柱边钉挂钢板网,钢板网应绷紧、钉牢。钢板网的使用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应派专人施工,同时应组织专项验收。

8、同时应做好墙面抹灰的施工质量控制

抹灰层开裂直接影响到墙面的美观,而且还会造成渗水、漏水现象,做好抹灰工程的质量控制也是十分重要的。

1、基层清理:砖砌体应清除表面杂物、尘土,抹灰前应洒水湿润,混凝土表面应凿毛或在表面洒水湿润后涂刷1︰1的加胶粘剂的水泥细砂浆,表面凹凸部位应事先剔平或用1︰3水泥砂浆补平。

2、浇水湿润:一般在抹灰前一天,用水管或喷壶顺墙自上而下浇水湿润。不同的墙体,不同的环境需要不同的浇水量,浇水要分次进行,最终以墙体既湿润又泌水为宜。

3、本工程采用水泥混合砂浆,严格执行配合比的规定进行施工。施工时应待前一抹灰层凝结后方可抹后一层,底层的抹灰强度不得低于面层的抹灰层强度,水泥砂浆拌好后,应在初凝前用完,凡结硬砂

浆不得继续使用。

4、当抹灰厚度大于或等于35mm时,应采取加强措施,不同材料基体交接处表面的抹灰,应采取防止开裂的加强措施。本工程采用10×10×1.0 mm钢板网,钉挂钢板网时应绷紧、钉牢。抹灰层与基层之间及各抹灰层之间必须粘贴牢固,抹灰层应无脱层、空鼓、面层应无爆灰和裂缝。

四、墙体开裂的维修措施

进行墙体裂缝维修时,主要采取环氧树脂粘钢筋的方法,并且已取得较好的效果。针对墙面出现的裂缝,首先应沿着槽的方向进行割槽,槽的深度应与墙体表面保持20mm的深度,20mm的宽度。其次,对槽面进行清理,以保持槽面的清洁和干燥。对于市场上出售的环氧树脂与固化剂按照说明进行适当调配,用毛刷将树脂在槽内涂匀,并且也对除锈后φ6.5钢筋通长进行涂抹。然后,将通长φ6.5钢筋压进槽里,用预先调好的1:1干硬水泥砂浆对φ6.5钢筋进行固定,并且将砂浆压实,且稍微低于大墙面,待砂浆干燥后用小锤敲击来检查墙面是否有空鼓,然后在恢复墙面的装饰层。若是在外墙面处,还应增加水泥基防水涂膜来做防水措施。

五、管理人员的织管理

管理人员的技术管理水平和组织能力直接影响到工程各方面的质量,在工程施工中应严格接照施工质量计划的要求,进行各分部分项施工作业的部署,同时根据施工作业的内容、范围和特点,制定施工作业计划,明确作业质量目标和作业技术要领,认真进行作业技术

交底,落实各项作业技术组织措施。在工序作业过程应严格进行质量自检,通过自检不断改善作业质量,并创造条件开展作业质量互检,通过互检加强技术与经验的交流。对已完成的分项工程,应严格执行质量标准进行检查,对不合格的分项工程,不得进行签证验收。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是施工作业质量自控的合格标准,项目经理部应作为验收依据,提升工程的质量水平。

六、结束语

框架填充墙在建筑业已经被非常广泛的推广,墙面裂缝是其最主要的质量缺陷。本文主要分析了框架填充墙中出现的质量裂缝种类与最主要的原因,并结合自己的工作经验提出了相应的改良措施,只有我们在实际工作中不断总结、研究问题,找出其存在的规律性,才能更好的解决填充墙裂缝的问题。

参考文献:

1、《建筑砌体工程施工工艺标准》(ZJQ00-SG-012-2003)

2、《建筑工程管理与实务》(全国一级建造师执业资格考试用书第三版)

3、《建设工程项目管理》(全国一级建造师执业资格考试用书第二版)

4、 GB/T 5034,1.-2004,建筑结构检测技术标准[s]

浅谈粘土多孔砖填充墙墙体裂缝的

防治方法

福建省国泰建设有限公司

陈 献 英

二○一四年六月

目 录

一、引言

二.不同部位的裂缝产生的原因

1、水平直线裂缝或间断裂缝产生的原因

2、梁底裂缝产生的原因

3、框架柱与填充墙结合处产生裂缝的主要原因

4、门窗顶头倒八字裂缝产生的原因

5、竖向通直裂缝或间断裂缝产生的原因

6、温度变化产生裂缝的原因

7、材料使用方面

三、裂缝的预防措施

1、对操作人员的的交底

2、砌筑前的检查

3、原材料的要求

4、砂浆拌制要求

5、拉结筋设置要求

6、砌筑质量的施工控制

7、钢板网防护措施

8、同时应做好墙面抹灰的施工质量控制

四、墙体开裂的维修措施

五、管理人员的组织管理

六、结束语

第四篇:建筑施工中的墙体裂缝成因及防治措施

【摘要】近年来建筑行业的发展迅速,相应的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更是日新月异,建设规模不断扩大,建设速度惊人。但在建筑施工技术日益进步的现在,在建筑施工质量方面仍存在着诸多的质量问题,由于其出现频率较高,具有一定的代表性而被称作“质量通病”。本文主要阐述了目前建筑施工领域发生频率较高的几种质量通病,对其产生的原因作了简要的分析,针对施工技术和施工工艺提出了一些防控措施。

【关键词】墙体裂缝;原因分析;措施

前言:随着我国经济的蓬勃发展,国民经济支柱产业之一的建筑业也呈现崭新的姿态,随着建筑业市场的发展,建筑工程的质量备受社会各界和行内人士的关注。建筑工程质量事故层出不穷,其中建筑物墙体出现裂缝尤为突出。质量通病的产生往往存在设计、施工组织、施工工艺等多方面原因,下面仅就目前施工中常见的几种质量通病的成因及防治措施作以浅显的探讨。浇混凝土墙体为例说明它们的成因与防治处理方法。

1 砖墙裂缝

1.1产生的原因

1.1.1当墙体周围的温度有大幅度变化引起砖的热涨、冷缩,同时在外部具有很强的约束力,这时墙体就会产生温度裂缝。

1.1.2普通砖、灰砂砖、粉煤灰砖等,随着含水量的降低,材料会产生较大的干缩裂缝。

1.1.3设计墙体过长、过高时,未采取加强结构措施应力集中区,未采取合理衔接结构措施挂重物处,未加固处理与水接触处,未做防水措施等都是设计不当造成裂缝的原因。

1.1.4砌块进场未做检查随意砍砖砌体浇水湿润时含水量过大并湿砌砂浆不符合要求砌块排列不符合要求铺灰过长,砂浆失去塑性等都是施工失误造成裂缝的原因。

1.2防治方法

1.2.1温度、干缩裂缝的防治合理安排施工时间和施工工序,尽量避免高温和寒冷季节施工。在屋面加设保温层或在屋面涂吸热量少的涂料,减少屋盖与墙体之间的温差和防止屋面因吸热量多而造成膨胀。提高墙体抗温度变化的能力同时设置伸缩缝。为防止干缩裂缝的出现可采取设置控制缝,设置灰缝钢筋等。

1.2.2设计施工造成裂缝的防治在设计方面要认真严格,做出合理的结构方案并计算准确,能满足建筑物整体和局部的承载能力以及抗滑移、抗倾覆要求。在施工方面要保证严格按照规范要求,对工人进行岗前培训,进场砌块必须按规范检查验收,保证砂浆品种、施工配合比的正确性和砌筑质量,合理安排脚手眼。

1.3处理办法

1.3.1对宽度较小,不影响建筑的安全使用的裂缝只对表面抹面加纤维织物进行修补。

1.3.2对于局部裂缝将开裂部位凿成字型,清理干净,并用水湿润,再用水泥砂浆或树脂砂浆等材料将裂缝填实。

1.3.3对于墙体两面开裂的情况,在裂缝的两侧每间隔左右的地方将墙体凿开,加人钢筋进行拉结,并用水泥砂浆将裂缝填实。

2 混凝土裂缝

2.1塑性裂缝。塑性裂缝在结构表面出现,形状很不规则且长短不一,互不连贯,类似干燥的泥浆面。大多在混凝土浇筑初期(一般在浇筑后4小时左右),当混凝土本身与外界气温相差悬殊,或本身温度长时间过高(40℃以上),而气候很干燥的情况下出现。塑性裂缝又称龟裂,严格讲属于干缩裂缝,出现很普遍。

2.1.1原因分析:(1)混凝土浇筑后,表面没有及时覆盖,受风吹日晒,表面游离水分蒸发过快,产生急剧的体积收缩,而此时混凝土早期强度低,不能抵抗这种变形应力而导致开裂。(2)使用收缩率较大的水泥,水泥用量过多,或使用过量的粉砂。(3)混凝土水灰比过大,模板过于干燥,也是导致这类裂缝出现的因素。

2.1.2预防措施:(1)配制混凝土时,应严格控制水灰比和水泥用量,选择级配良好的石子,减小空隙率和砂率;同时,要捣固密实,以减少收缩量,提高混凝土抗裂强度。(2)浇筑混凝土前,将基层和模板浇水湿透。(3)混凝土浇筑后,对裸露表面应及时用潮湿材料覆盖,认真养护。(4)在气温高、湿度低或风速大的天气施工,混凝土浇筑后,应及早进行喷水养护,使其保持湿润;大面积混凝土宜浇完一段,养护一段。此外,要加强表面的抹压和养护工作。(5)混凝土养护可采用覆盖湿草袋、塑料薄膜等方法;当表面发现微细裂缝时,应及时抹压一次,再覆盖养护。(6)设挡风设施。

2.2干缩裂缝。干缩裂缝为表面性的,宽度较细,多在0.05~0.2mm之间。其走向纵横交错,没有规律性。较薄的梁、板类构件(或桁架杆件),多沿短方向分布;整体性结构多发生在结构变截面处;颊裂缝多延伸到变截面部位或块体边缘,大体积混凝土在颊部位较为多见,但侧面也常出现;预制构件多产生在箍筋位置。这类裂缝一般在混凝土露天养护完毕经一段时间后,在表层或侧面出现,并随湿度和温度变化而逐渐发展。混凝土收缩分湿度收缩(即干缩)和自收缩。湿度收缩是混凝土中多余水分蒸发,随湿度降低体积减小而产生的收缩,其收缩量占整个收缩量的绝大部分。自收缩为水泥水化作用引起的体积收缩,收缩量只有前者的1/5~1/10,一般可包括在湿度收缩内一起考虑。

2.2.1原因分析:(1)混凝土成型后,养护不当,受到风吹日晒,表面水分散失快,体积收缩大,而内部湿度变化很小,收缩也小,因而表面收缩变形受到内部混凝土的约束,出现拉应力,引起混凝土表面开裂;或者构件水分蒸发,产生的体积收缩受到地基或垫层的约束,而出现干缩裂缝。(2)混凝土经过度振捣,表面形成水泥含量较多的砂浆层。

2.2.2预防措施:(1)混凝土水泥用量、水灰比和砂率不能过大;严格控制砂石含泥量,避免使用过量粉砂;混凝土应振捣密实,并注意对板面进行抹压,可在混凝土初凝后,终凝前,进行二次抹压,以提高混凝土抗拉强度,减少收缩量。(2)加强混凝土早期养护,并适当延长养护时间。长期露天堆放的预制构件,可覆盖草帘、草袋,避免曝晒,并定期适当洒水,保持湿润。薄壁构件则应在阴凉地方堆放并覆盖,避免发生过大湿度变化。(3)浇筑混凝土前,将基层和模板浇水湿透。(4)混凝土浇筑后,对裸露表面应及时用潮湿材料覆盖,认真养护。

3 塑钢窗窗框周边结露

安装后的塑窗下边框活动、透风,排风不畅。

3.1产生原因:(1)窗洞口下边砌体有振动或砌筑砂浆及保温带不饱满;固定片固定不牢固或未固定。(2)窗下边框与窗台板接缝处未打胶。(3)窗台、窗眉抹灰太厚,将排水、气压平衡孔盖住。

3.2防治措施:(1)安装塑窗前,先将洞口下边扰动的砌体拆掉重砌,要求砂浆饱满,符合设计标高要求,且整齐干净。待砂浆强度达到设计要求时,再按标准要求固定塑窗打发泡剂。(2)待整窗打发泡剂、抹灰完毕后,将窗底边框与窗台板接茬处打上八字硅酮胶密封。(3)控制窗台、窗眉的抹灰厚度,留出排水孔和气压平衡孔。

结语:

建筑墙体裂缝是施工中常见的质量事故,裂缝的出现会影响结构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所以必须引起足够的重视。用以上所列防止办法和处理措施,可以合理经济的控制和处理工程施工阶段的裂缝,确保建筑物使用阶段的安全可靠。

参考文献:

[1]姚乃强,加气混凝土砌块应用中的问题和解决措施,2006

[2]朱虹.建筑工程事故分析与处理,2006

第五篇:墙体裂缝处理方案

一、本工程±0.00m以下砌体为240mm厚普通烧结粘土实心砖,砂浆采用M5水泥砂浆;±0.00m以上砌体为200mm厚陶粒空心砌块及安装轻者隔墙板,部分为300mm厚加气砼块,砂浆采用M5混合砂浆。为防止后砌墙发生墙体裂缝的现象,现对其产生的常见原因及处理措施进行分析。

二、墙体裂缝产生的原因:

1、地基原因引起的裂缝

地基不均匀沉降引起的裂缝。房屋的全部荷载最终通过基础传给地基,由于应力的扩散作用,房屋地基产生不均匀沉降;地基土上层温度降到0℃以下时,上部开始冻结,下部水由于毛细管作用不断上升在冻结层中形成冰晶,体积膨胀,使土体向上隆起。

2、温度变化引起的裂缝

热胀冷缩是绝大数物体的基本物理性质。砌体也不例外。由于温度变化均匀使砌体产生不均匀收缩,或者砌体的伸缩受到不均匀的约束,温度应力超过砌体的强度而引起砌体开裂。

3、干缩裂缝

加气砼砌块、水泥砌块、水泥砖、灰砂砖等砌体材料会随着含水量的降低,而产生收缩变形。在含水率降低的过程中,如果外界环境变化而引起的水分散失过快过急时,变形将不均匀,甚至突变,这时将会引起较大的收缩变形,而引发墙体裂缝。这类变形裂缝在墙体上分布广、数量多,程度也比较严重。

4、材料原因引起的裂缝

水泥类砌块墙体存在着普遍的裂缝渗水现象,砌块的湿胀干缩尤其在外墙表现得相当明显,当砌块的干燥收缩率较大时,墙体容易产生裂缝。

5、施工原因引起的裂缝

半头砖集中砌筑或对非标准砌块随意砍凿砌筑;用不同块材混砌;使用龄期不足的砌块等;砌块上墙时含水量过大或雨期施工淋湿砌块,组砌方法不合理,未按规范规定砌筑或出现通缝,水平、竖缝厚薄不均且砂浆不饱满,砂浆和易性、保水性能差砌筑高度过大,及拉结筋留置数量不足或拉结不牢固等。在施工过程中,砌筑工人技术水平低、质量意识不高以及承包商有意偷工减料都可能导致墙体裂

缝。

6、因设计、构造产生裂缝

其因素有:承重墙体的材料设计强度不足,在荷载作用下会产生应力裂缝;后填充起围护结构的非承重墙体,在墙体过长、过高时,未采取加强构造措施,而产生裂缝;门窗洞及预留洞的四角处于应力集中区,未采取合理连接构造措施而产生裂缝。一层门窗洞口过大,在地基反力作用下,会产生窗下裂缝;墙面开槽、开洞安装管线、线盒及插座等,未提出细部处理要求,会出现裂缝;与水接触墙面未考虑防排水、泛水及滴水等构造措施,引起浆溶开裂。

7、轻质隔墙板裂缝

其因素有:板自身的质量对板裂缝的影响;配合比不合理,强度低,极易开裂;养护期不足,收缩未完成即出厂;墙板接缝处有油污,板生产时使用的废机油做脱模剂,会严重降低墙板与嵌缝砂浆之间的粘结力;墙板企口形状对开裂有一定影响,半圆弧行企口有利于消除和避免板缝的产生;墙板施工时,湿板上墙,安装后的墙板产生干燥收缩,在抗拉最薄弱环节——板与板、板与墙柱、板与梁板或房顶交接处,易产生裂缝;连续长墙安装,大开间结构的建筑,一次安装过长的墙板,由于各种收缩因素的累积产生收缩应力,造成墙板开裂;墙板开槽回填不实,填洞材料与尺寸不规范,产生内应力,易造成墙板开裂;配置胶黏剂的水泥标号与墙板缩用的水泥标号不一致,也容易在粘结处因两种水泥的缩水性能不一致而导致墙板开裂;板缝构造处处理的不合理,门窗洞口构造薄弱;墙板所采用的组合件为U型钢板片,按规程要求要有两个孔位,若按照时只钉一个孔,则会造成固定点约束能力降低,导致墙体开裂;墙板安装时,支撑在板底的木楔若没有拆除,在加板底缝隙处理不认真,会造成条板在木头支撑下产生挤压变形;安装过程中,各工种配合不密切,事后开槽、开洞,减弱墙板的刚度和整体性;板缝处未设耐碱玻纤网格布或聚酯无纺布,聚酯无纺布延伸率很高,抗裂性能突出,施工选用普通玻纤网格布,也是导致板缝开裂的原因;条板搭接处理不当;在墙体上设定浴缸或其他卫生器具的部位和管道通过立墙位置,由于条板见连接节点的粘结剂或玻纤带施工不认真,未做防水处理引起的开裂渗漏现象。

三、墙体裂缝的预防与处理措施:

1、砌体材料要求砌体材料应有产品合格证、产品性能检测报告、主要性能的进场复验报告;强度等级必须符合规定;砌体材料的龄期

超过28天才能上墙砌筑;砌块在运输、装卸过程中严禁抛掷和倾倒。不可堆放过高和被雨淋、暴晒。

2、灌浆加固方法: 前提条件:裂缝较细、缝数量较少、裂缝已基本稳定

具体做法:用同样的材料做两个或四个试验砌体柱。分为两组,一组用压力机先压裂,再灌浆,然后对两组砌体柱做破坏试验进行对比,如灌浆补强的砌体与原砌体强度基本相同,则认为补强合格。对于宽度为3.0mm左右的裂缝可以灌实;实际裂缝宽度大于5.0mm时,可采用水泥砂浆;裂缝细小时,可采用压力灌浆。

3、墙体砌筑施工的基本要求:砌筑前,应按设计要求弹出墙的中线、边线与门窗洞位置,并应以皮数杆为标志,拉好水准线。块材砌筑时应进行预排,并适当控制每天的砌筑高度。砌体砌筑时,应严格控制水平度、平整度,并应错缝搭砌,墙体的个别部位不能满足要求时,应在灰缝中设置拉接筋或钢筋网片,不能满足搭砌长度要求的通缝不应大于2皮。砌体的灰缝应横平竖直,厚薄均匀。砌体的水平、竖向灰缝厚度宜为10mm,砌筑的水平、垂直砂浆饱满度均应≥80%.墙面抹灰应严格执行施工要求。砌体转角和交接部位应同时砌筑。对不能同时砌筑又必须留设临时间断处,应砌成斜茬。不同干密度和强度等级的砌块不应混砌,也不得和其他砖、砌块混砌。在框架结构非承重墙体施工中加气砼砌体、水泥砌块的砌体工程施工,除应符合规范GB50203-2002的基本规定外,在采用专用砂浆砌筑时,砌体含水率应小于15%,并进行干砌,对采用普通砂浆砌筑时,在控制含水率的同时,应提前一两天浇水湿润。在高温季节砌筑时,宜向砌筑面适量浇水。多水房间填充墙体底部应砌高强度砖,如灰砂砖、页岩砖、砼砖等。其高度不宜小于150mm。填充墙砌体留置的拉结钢筋位置应与砌块皮数吻合。其钢筋宜采用植筋方法固定在框架柱上。其规格、数量、间距、长度应符合设计要求。填充墙与框架柱之间的缝隙应用砂浆嵌填密实。填充墙内墙砌至接近梁底时,应留一定空隙,并应至少间隔7天后,采用砌块斜砌挤紧,其倾斜度约为60度或45度,砌筑砂浆应饱满。外墙顶部应每隔1200mm设置高度不小于180mm、宽度不小于120mm的现浇混凝土块。

4、嵌补法

前提条件:裂缝较宽但数量不多 具体做法:可在裂缝相交的灰缝中,用高标号砂浆和细钢筋填缝,

也可以用块体嵌补法,即在裂缝两端及中部用钢筋混凝土楔子或扒锯加固。楔子或扒锯可与墙体等厚,或为墙体厚度的1/2或1/3。

5、增设钢拉杆法

前提条件:墙体因受水平推力,不均匀沉降,温度变化引起伸缩等原因而发生外闪,墙体产生较大裂缝或使外纵墙与内横墙拉结不良

具体做法:采用钢筋拉杆宜通长拉结,并沿墙两边设置,较长的拉杆中间应加花兰螺丝,以便拧紧拉杆,拉杆接长应采用焊接。露在墙外的拉杆或垫板螺帽,可适当做建筑处理,拉杆和垫板都要涂防锈漆。

6、增设圈梁法

前提条件:墙体开裂比较严重.为了增加房屋的整体刚性

具体做法:圈梁的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20,截面至少120×180mm,每隔1.5—2.5m应有牛腿(或螺栓、锚固件等)伸进墙内与墙拉结好,并承受圈梁自重。浇筑圈梁时应将墙面凿毛、淋水以加强粘结。

7、轻质隔墙板裂缝处理: 控制进场材料的质量,条板要求质地均与、密实,棱角楔头完整,板面平整,纵向无扭曲等缺陷;强度低、养护期不到的不得进场,选用非废机油脱模剂的板材,或安装前及时、认真清理,尽量选用半圆弧企口形板缝的板材;施工前必须选用充分干燥的墙板。

改进施工工序,严格按下列施工工艺流程组织施工:清理基层→定位放线→配板→安装上端固定卡件→配置胶粘料→接口抹灰→立板临时固定→板缝处理及粘贴嵌缝带→安装下端固定卡件→板缝养护→装饰层施工前基层处理→设置标点(筋)→装饰粘结层→装饰基层→装饰面层→涂层。

设置钢卡板,每块墙板顶端设置两块槽钢卡板,下端设置两组四块钢卡板,在门窗洞口处设置通长槽钢固定,当水平长度大于6m时,在中间设这构造柱加固。安装墙板的U型钢板的两个孔位,若因射钉枪引力大而无法达到两个孔位同时固定,可固定一个孔位,而另一个孔位可用环氧胶泥粘结在楼板面;

对板根部处理:在条板安装完毕后,派专人进行根部检查,并待混凝土终凝以后,在拔掉木楔,填细石混凝土。

选用和墙板同标号、同品种的水泥配置粘结胶浆;板间竖向接口用低碱水泥胶结料,也可采用专用嵌缝剂,嵌缝剂应具有抗裂性,一

般需在产品中掺加抗裂纤维以增加柔韧性、提高抗裂性能;竖向板缝,要将接口胶结料挤压密实,随时捻口,墙板上下水平缝要用低碱水泥浆嵌缝并抹成八字角;在竖向板缝两侧粘贴80m嵌缝带;对条板非整块板搭接位置的处理,立板时,由于楼层高度与板长模数不相符时,允许搭接,但接缝位置应相互错开;

对于大开间的结构,安装时每隔3~5m预留一处安装缝不处理,待应力释放完毕后在处理;

做好配板和专业预埋准备工作,严禁事后剔凿开洞。配板时,不仅要考虑墙板组合的合理性,避免出现小于2/3板,同时应将水电等专业预留洞的位置在配板图上标注出来,要求小洞口应在板安装前完成,减少安装后由于开槽、管道开洞,必须待接缝砂浆强度达到100%之后方可进行。其凿洞必须用电动锯、切割机裁口,以免板面损伤太大缺口。在补洞时,严禁用水泥砂浆,需用低碱水泥拌成的C15以上细石混凝土。在补缝保证密实之后,另在其位置增贴两道玻纤带,其宽度要覆盖补洞处30mm以上并经检查合格后方可粉刷。

对厨卫间等有水房间隔墙应做好防水防裂处理,在隔墙下端做出地面50mm的混凝土垫层,根据卫生洁具的安装位置状况,分别在做防水层处理,如抹防水砂浆或涂刷防水涂料,并经试水实验合格后,方可进行吓到工序施工。

上一篇:前台接待岗位职责下一篇:群体性事件的处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