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施工中的墙体裂缝成因及防治措施

2024-04-27

建筑施工中的墙体裂缝成因及防治措施(精选8篇)

篇1:建筑施工中的墙体裂缝成因及防治措施

建筑施工中的墙体裂缝成因及防治措施

【摘要】近年来建筑行业的发展迅速,相应的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更是日新月异,建设规模不断扩大,建设速度惊人。但在建筑施工技术日益进步的现在,在建筑施工质量方面仍存在着诸多的质量问题,由于其出现频率较高,具有一定的代表性而被称作“质量通病”。本文主要阐述了目前建筑施工领域发生频率较高的几种质量通病,对其产生的原因作了简要的分析,针对施工技术和施工工艺提出了一些防控措施。

【关键词】墙体裂缝;原因分析;措施

前言:随着我国经济的蓬勃发展,国民经济支柱产业之一的建筑业也呈现崭新的姿态,随着建筑业市场的发展,建筑工程的质量备受社会各界和行内人士的关注。建筑工程质量事故层出不穷,其中建筑物墙体出现裂缝尤为突出。质量通病的产生往往存在设计、施工组织、施工工艺等多方面原因,下面仅就目前施工中常见的几种质量通病的成因及防治措施作以浅显的探讨。浇混凝土墙体为例说明它们的成因与防治处理方法。砖墙裂缝

1.1产生的原因

1.1.1当墙体周围的温度有大幅度变化引起砖的热涨、冷缩,同时在外部具有很强的约束力,这时墙体就会产生温度裂缝。

1.1.2普通砖、灰砂砖、粉煤灰砖等,随着含水量的降低,材料会产生较大的干缩裂缝。

1.1.3设计墙体过长、过高时,未采取加强结构措施应力集中区,未采取合理衔接结构措施挂重物处,未加固处理与水接触处,未做防水措施等都是设计不当造成裂缝的原因。

1.1.4砌块进场未做检查随意砍砖砌体浇水湿润时含水量过大并湿砌砂浆不符合要求砌块排列不符合要求铺灰过长,砂浆失去塑性等都是施工失误造成裂缝的原因。

1.2防治方法

1.2.1温度、干缩裂缝的防治合理安排施工时间和施工工序,尽量避免高温和寒冷季节施工。在屋面加设保温层或在屋面涂吸热量少的涂料,减少屋盖与墙体之间的温差和防止屋面因吸热量多而造成膨胀。提高墙体抗温度变化的能力同时设置伸缩缝。为防止干缩裂缝的出现可采取设置控制缝,设置灰缝钢筋等。

1.2.2设计施工造成裂缝的防治在设计方面要认真严格,做出合理的结构方案并计算准确,能满足建筑物整体和局部的承载能力以及抗滑移、抗倾覆要求。在施工方面要保证严格按照规范要求,对工人进行岗前培训,进场砌块必须按规范检查验收,保证砂浆品种、施工配合比的正确性和砌筑质量,合理安排脚手眼。

1.3处理办法

1.3.1对宽度较小,不影响建筑的安全使用的裂缝只对表面抹面加纤维织物进行修补。

1.3.2对于局部裂缝将开裂部位凿成字型,清理干净,并用水湿润,再用水泥砂浆或树脂砂浆等材料将裂缝填实。

1.3.3对于墙体两面开裂的情况,在裂缝的两侧每间隔左右的地方将墙体凿开,加人钢筋进行拉结,并用水泥砂浆将裂缝填实。混凝土裂缝

2.1塑性裂缝。塑性裂缝在结构表面出现,形状很不规则且长短不一,互不连贯,类似干燥的泥浆面。大多在混凝土浇筑初期(一般在浇筑后4小时左右),当混凝土本身与外界气温相差悬殊,或本身温度长时间过高(40℃以上),而气候很干燥的情况下出现。塑性裂缝又称龟裂,严格讲属于干缩裂缝,出现很普遍。

2.1.1原因分析:(1)混凝土浇筑后,表面没有及时覆盖,受风吹日晒,表面游离水分蒸发过快,产生急剧的体积收缩,而此时混凝土早期强度低,不能抵抗这种变形应力而导致开裂。(2)使用收缩率较大的水泥,水泥用量过多,或使用过量的粉砂。(3)混凝土水灰比过大,模板过于干燥,也是导致这类裂缝出现的因素。

2.1.2预防措施:(1)配制混凝土时,应严格控制水灰比和水泥用量,选择级配良好的石子,减小空隙率和砂率;同时,要捣固密实,以减少收缩量,提高混凝土抗裂强度。(2)浇筑混凝土前,将基层和模板浇水湿透。(3)混凝土浇筑后,对裸露表面应及时用潮湿材料覆盖,认真养护。(4)在气温高、湿度低或风速大的天气施工,混凝土浇筑后,应及早进行喷水养护,使其保持湿润;大面积混凝土宜浇完一段,养护一段。此外,要加强表面的抹压和养护工作。(5)混凝土养护可采用覆盖湿草袋、塑料薄膜等方法;当表面发现微细裂缝时,应及时抹压一次,再覆盖养护。(6)设挡风设施。

2.2干缩裂缝。干缩裂缝为表面性的,宽度较细,多在0.05~0.2mm之间。其走向纵横交错,没有规律性。较薄的梁、板类构件(或桁架杆件),多沿短方向分布;整体性结构多发生在结构变截面处;颊裂缝多延伸到变截面部位或块体边缘,大体积混凝土在颊部位较为多见,但侧面也常出现;预制构件多产生在箍筋位置。这类裂缝一般在混凝土露天养护完毕经一段时间后,在表层或侧面出现,并随湿度和温度变化而逐渐发展。混凝土收缩分湿度收缩(即干缩)和自收缩。湿度收缩是混凝土中多余水分蒸发,随湿度降低体积减小而产生的收缩,其收缩量占整个收缩量的绝大部分。自收缩为水泥水化作用引起的体积收缩,收缩量只有前者的1/5~1/10,一般可包括在湿度收缩内一起考虑。

2.2.1原因分析:(1)混凝土成型后,养护不当,受到风吹日晒,表面水分散失快,体积收缩大,而内部湿度变化很小,收缩也小,因而表面收缩变形受到内部混凝土的约束,出现拉应力,引起混凝土表面开裂;或者构件水分蒸发,产生的体积收缩受到地基或垫层的约束,而出现干缩裂缝。(2)混凝土经过度振捣,表面形成水泥含量较多的砂浆层。

2.2.2预防措施:(1)混凝土水泥用量、水灰比和砂率不能过大;严格控制砂石含泥量,避免使用过量粉砂;混凝土应振捣密实,并注意对板面进行抹压,可在混凝土初凝后,终凝前,进行二次抹压,以提高混凝土抗拉强度,减少收缩量。(2)加强混凝土早期养护,并适当延长养护时间。长期露天堆放的预制构件,可覆盖草帘、草袋,避免曝晒,并定期适当洒水,保持湿润。薄壁构件则应在阴凉地方堆放并覆盖,避免发生过大湿度变化。(3)浇筑混凝土前,将基层和模板浇水湿透。(4)混凝土浇筑后,对裸露表面应及时用潮湿材料覆盖,认真养护。塑钢窗窗框周边结露

安装后的塑窗下边框活动、透风,排风不畅。

3.1产生原因:(1)窗洞口下边砌体有振动或砌筑砂浆及保温带不饱满;固定片固定不牢固或未固定。(2)窗下边框与窗台板接缝处未打胶。(3)窗台、窗眉抹灰太厚,将排水、气压平衡孔盖住。

3.2防治措施:(1)安装塑窗前,先将洞口下边扰动的砌体拆掉重砌,要求砂浆饱满,符合设计标高要求,且整齐干净。待砂浆强度达到设计要求时,再按标准要求固定塑窗打发泡剂。(2)待整窗打发泡剂、抹灰完毕后,将窗底边框与窗台板接茬处打上八字硅酮胶密封。(3)控制窗台、窗眉的抹灰厚度,留出排水孔和气压平衡孔。

结语:

建筑墙体裂缝是施工中常见的质量事故,裂缝的出现会影响结构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所以必须引起足够的重视。用以上所列防止办法和处理措施,可以合理经济的控制和处理工程施工阶段的裂缝,确保建筑物使用阶段的安全可靠。

参考文献:

[1]姚乃强,加气混凝土砌块应用中的问题和解决措施,2006

[2]朱虹.建筑工程事故分析与处理,2006

篇2:建筑施工中的墙体裂缝成因及防治措施

(1)外墙内保温构造设计存在的缺陷。内保温是将保温体系置于外墙内侧从而使内、外墙体分处于两个温度场,建筑物结构受热应力的影响而始终处于不稳定的状态,使结构寿命缩短。在相同气候条件下做内保温不仅比做外保温、甚至比不做保温时,外墙与内部结构墙体的温差更大,受外界各种作用力的影响更直接,外墙更易遭受温差应力的破坏。

(2)外墙外保温构造设计存在的不足。外保温是将保温体系置于外墙外侧从而使主体结构所受温差作用大幅度下降,温度变形减小,对结构墙体起到保护作用并可有效阻断冷(热)桥,有利于结构寿命的延长。因此从有利于结构稳定性方面来说,外保温具有明显的优势,在可选择的情况下应首选外保温。但由于外保温体系被置于外墙外侧,直接承受来自自然界的各种因素影响,因此对外墙外保温体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就太阳辐射及环境温度变化对其影响来说,置于保温层之上的抗裂防护层只有3~20mm,且保温材料具有较大的热阻,因此在得热量相同的情况下,外保温抗裂防护层温度变化速度比无保温情况下主体外墙温度变化速度提高8~30倍。因此,抗裂防护层的柔韧性和耐候性对外保温体系的抗裂性能起着关键的作用。

(3)内外保温混合做法的缺陷。该类做法往往是由于在施工中为了方便操作,外保温施工操作方便的部位做外保温,外保温施工操作不方便的部位做内保温,结果造成整个建筑外墙内外保温混合使用。外保温做法使建筑物的结构墙体主要受室内温度的影响,温度变化相对较小,因而墙体处于相对稳定的温度场内,产生的温差变形应力也相对较小;内保温做法使建筑物的结构墙体主要受室外环境温度的影响,室外温度波动较大,因而墙体处于相对不稳定的温度场内,产生的温差变形应力相对较大。局部外保温、局部内保温混合使用的保温方式,使整个建筑物外墙主体的不同部位产生不同的形变速度和形变尺寸,建筑结构处于更加不稳定的环境中,经年温差使结构发生形变产生裂缝,从而缩短整个建筑的`寿命。

2.2 钢筋混凝土现浇屋面和砖砌体的线胀缩系数相差大

钢筋混凝土现浇屋面和砖砌体的线膨胀系数分别为a1=10×10-6/℃和a2=5×10-6/℃。因而,即使在相同温度下,也会产生混凝土屋面相对于砖砌体的位移。由于砖砌体对混凝土现浇板梁位移的约束,在砌体内部产生了剪应力和拉应力,因结构端部的相对位移最大,故端部产生的剪应力与拉应力也最大,当该剪应力与拉应力大于砌体材料的抗剪强度和抗拉强度时,就产生了上述的温度裂缝。

2.3 砌体房屋的收缩变形

粘土砌体和混凝土砌体对含水率变化的反应不同。粘土砌块随含水率的增加而膨胀。在含水率降低时砖不会收缩。即这种膨胀不会因为在大气温度中变干而收缩。砖中的含水量取决于原材料的种类和烧制温度范围。当砖从窑中取出时尺寸最小,然后随着含水率的增加而膨胀。当砖暴露在潮湿的空气中它开始膨胀,在开始的几个星期内膨胀最大,膨胀会以很低的速率持续几年,砖的长期湿膨胀在0.0002和0.0009之间。

混凝土砌块是混凝土拌合物经浇注、振捣、养生而成。混凝土在硬化过程中逐渐失水而干缩,砌干缩量因材料和成型质量而异,并随时间增长而逐渐减小。在自然条件下,成型28天后,混凝土砌块收缩趋于稳定。其干缩率为0.03%~0.035%,含水量在50%~60%左右。砌成砌体后,在正常使用条件下,含水量继续下降,可达10%左右,其干缩率为0.018%~0.07%。对于干缩已趋稳定的混凝土砌块,如再次被浸湿后,会再次发生干缩,通常称为第二干缩。混凝土砌块在含水饱和后的第二干缩,稳定时间比成型硬化过程的第一干缩时间要短,一般为15天左右。第二干缩的收缩率约为第一干缩的80%左右。当混凝土砌块的收缩受到约束并且收缩引起的拉应力超过了块材的抗拉强度或块材与砂浆之间的抗弯强度,会出现收缩裂缝。收缩裂缝不是结构裂缝,但它们破坏了墙体外观。

2.4 建筑物的设缝长度过大

建筑物的长度即伸缩缝、沉降缝或控制缝间距与温度裂缝、干缩裂缝和沉降裂缝的产生有很大关系。按照欧美规范,如英国规范规定,对粘土砖砌体的控制间距为10~15m,对混凝土砌块砌体一般不因大于6m;美国混凝土协会(ACI)规定,无筋砌体的最大控制缝间距为12~18m,配筋砌体的控制缝间距不超过30m,这些都远远小于我国砌体规范的规定。这也是按我国砌体规范的温度缝和有关抗裂构造措施不能消除墙体裂缝的一个重要原因。

2.5 施工不当

砖砌体的施工质量欠佳也是墙体开裂的一个重要因素,砌筑砂浆强度达不到设计要求、灰缝砂浆不饱满、干砖上墙等都会导致墙体出现裂缝。

3 顶层墙体裂缝防治措施

防治顶层墙体裂缝是砌块建筑墙体裂缝的关键,具体的防治措施如下:

(1)增强屋面保温层的保温效果。在屋顶隔热层设计中,应适当加大隔热层厚度,选择隔热性能好的隔热材料,泡沫塑料-水泥砼屋面保温隔热层是综合泡沫塑料优良的绝热性能及水泥砼牢固耐久性而设计的。克服了现单纯水泥砼块隔热层夏季隔热效果差,冬季热流失大的缺陷,达到保温隔热效果好、受力均匀、牢固耐压、光洁美观、施工方便等优点。主要技术措施是利用泡沫塑料的绝热性能,制成与各种需保温隔热的物相配套的泡沫塑料保温隔热块、盒、套、管,用于建筑、生活领域,对于标准较高的住宅,还可采用双层隔热。 (2)减小热胀冷缩系数差异。比较简便的方法是顶层不采用砌块,而采用多孔砖或其它粘土砖,以此来减小墙体和屋顶材料的热胀冷缩系数差异,提高抗剪能力。

(3)缩短建筑物的设缝长度。在设计中尽可能缩短建筑物的设缝长度,顶层墙体材料的选择也不能按常规设计(如顶层墙体一般采用MU7.5砖砌体和M5混合砂浆砌筑)。实际设计时,笔者认为在端部应采用MU10砖砌体和M10混合砂浆砌筑,以提高砌体的抗剪、抗拉强度。对于结构长度较长,顶层墙体开洞较大等其它不利因素较多时,还可在墙体内每高500毫米设置Фb4@60×60的钢筋网片。

(4)屋面现浇混凝土的施工应尽量避开严寒和高温季节。屋面现浇混凝土的施工应尽量避开严寒和高温季节,并应严格按照施工规范进行,防止砖混结构圈梁和构造柱混凝土强度等级普遍偏低的通病。调查表明,建筑完工后,不住人与住人的住宅相比,不住人建筑更加容易产生裂缝。因此施工完成后,如不是马上交付使用的话,最好在顶层每一户型内开一扇窗子通风,以减小温度裂缝的产生。

(5)防止墙体材料的干缩引起的开裂。防止主要由墙体材料的干缩引起的裂缝,可采用下列措施选用干缩值低的墙材。控制砌筑时材料的含水量先让材料干缩后砌墙。采用低强度砂浆和长度小的砖块可以避免砖块的断裂并将细小裂缝均匀分散到各个垂直的灰缝隙中避免变形和应力集中累加出现大裂缝。面积较大的墙体采用在墙体内增设构造梁柱的构造措施。正确掌握和控制各种砌块使用时的含水率。砌体在生产储存期、运输、现场堆放等均要防止被水浸湿雨季还应做好对砌块和砌体的遮盖。

(6)减少砼的收缩和干缩对屋面板的影响。减少砼的收缩和干缩对屋面板的影响,施工中严格控制砼的水灰比和水泥用量,同时在屋面板中部设置了后浇带,大大降低了由于现浇砼收缩和干缩产生的内应力,降低屋面现浇砼的收缩影响。

(7)加强监理力度。墙体的施工过程是确保砌体强度和质量的重要环节。研究表明,砌体砌筑时,砂浆的和易性、砖的含水率、水平灰缝的厚度、块体的砌合方法以及施工的连续性都直接影响砌体的强度和质量。要求监理部门对施工过程加强监理力度,材料强度进行现场抽样,杜绝虚假现象,对达不到要求的砌体坚决拆除,对不符合施工规范要求的做法立即停工整顿。严把施工质量关。

参考文献

[1]@胡益民.现浇砼屋面住宅的顶层墙体裂缝控制设计[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城市科学版) ,2002.

[2]@肖亚明.砌体结构裂缝与控制问题研究综述[J].第三届全国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1994.

篇3:建筑施工中的墙体裂缝成因及防治措施

我们对建筑物的裂缝进行认真分析, 可以发现建筑物裂缝形成主要是由于设计、材料或施工方面的原因, 但归结各种情况, 不外乎以下情况, 在此对其成因进行逐个分析:

1.1 温度和干缩产生的裂缝

温度应力引起的墙体裂缝主要是由于建筑物各部分温度差异引起温度变形不协调, 从而导致的墙体开裂。这类裂缝主要发生在钢筋混凝土平屋盖的砖混住宅中, 裂缝形式有“八”字形缝、45度斜裂缝、水平缝、垂直缝等。在砖混结构中的温度裂缝差异主要由两部分原因造成:一是砖砌体与混凝土楼板的初始温差:混凝土楼盖在浇筑后的硬化过程中, 由于水化热的作用而使得楼盖的温度升高, 而砌体温度不变, 造成砖砌体与钢筋混凝土楼盖的初始温差。二是日光照射产生的温差:建筑物在使用过程中由于受到日照影响温度升高, 由于钢筋混凝土楼盖通常接受日照时间较长, 同时楼盖的阻热能力差, 从而比砖砌体温度升的更快, 造成楼盖与砖砌体的温度差异。在两种温差的影响下, 加之钢筋混凝土楼盖与砖砌体的温度线膨胀系数也差别较大, 从而产生温度应力, 并导致砖砌体中产生剪应力和拉应力, 当这个剪应力和拉应力超过了砖砌体的允许应力, 就会产生裂缝。

1.2 地基不均匀下沉引起的墙体裂缝

1.2.1 斜裂缝主要发生在软土地基上, 由于地基不均匀下沉, 使墙体承受较大的剪切力, 当结构刚度较差、施工质量和材料强度不能满足要求时, 导致墙体开裂。

1.2.2 窗间墙水平裂缝产生的原因是在沉降单元上部受到阻力, 使窗间墙受到较大的水平剪力而发生上下位置的水平裂缝。

1.2.3 房屋低层窗台下竖直裂缝是由于窗间墙承受荷载后, 窗台墙起着反梁作用, 特别是较宽大的窗口或窗间墙承受较大的集中荷载情况下 (如礼堂、厂房等工程) , 窗台墙因反向变形过大而开裂, 严重时还会挤坏窗口, 影响窗扇开启。另外, 地基如建在冻土层上, 由于冻涨作用也会在窗台发生裂缝。

1.3 工程设计方面不合理, 引起墙体开裂

设计时没有认真按规范规程要求进行防裂缝设计。在许多工程中, 设计虽有防裂缝措施, 但与规程要求不完全相符, 致使墙体防裂缝得不到有效保障, 或保质年限大大缩短。还有一个较为重要的方面就是墙砌体材料强度偏低、不同砌体混合砌筑、砌体强度与砌筑砂浆强度相差过大或外墙批荡砂浆强度与墙体强度差距过大等设计方面的不当都会导致墙体开裂。

1.4 墙体施工质量控制不符合规范要求, 引起墙体开裂

1.4.1 砌体强度低。施工过程中未认真做好材料质量的控制, 砖砌体材料强度较设计要求低, 或是抗压强度虽达到要求, 但因砌体长度较长, 砌筑施工完成后, 砌体从中间部位自行断裂。

1.4.2 不同强度的砌体混合砌筑施工过程中, 使用不同砌体材料作为配套砌块, 致使各种砌体组合砌筑, 因不同砌体材料强度、热胀冷缩、吸水率等不同引起墙开裂。

1.4.3 砌筑砂浆强度偏低 (偏高) 。砂浆搅拌过程中, 砂浆搅拌不均匀导致有的砂浆强度偏高、有的强度偏低, 有的甚至因为粘结材料量太少强度特低。配料方面砂配多了砂浆强度偏低, 水泥配多了砂浆强度偏高;水多了, 砂浆稠度低影响砂浆强度, 且砂浆干缩量增大, 引起灰缝位置开裂。

2 墙体裂缝的控制措施

2.1 防止温度及干缩裂缝的措施

(1) 屋盖上设置保温层或隔热层。 (2) 在屋盖的适当部位设置控制缝, 其间距30mm。 (3) 当采用现浇砼挑檐的长度>12mm时, 宜设置分隔缝, 其宽度>20mm。 (4) 在顶层圈梁上设置宽40-50mm的遮阳板, 防止太阳直接照射钢筋混凝土圈梁, 减小因温差产生的应力。

2.2 防止地基沉降引起裂缝的措施

2.2.1 合理设置沉降缝。

凡不同荷载 (高差悬殊的房屋) 、长度过大、平面形状较为复杂、同一建筑物地基处理方法不同和有部分地下室的房屋, 都应从基础开始分成若干部分并设置沉降缝, 使其各自沉降, 以减少或防止裂缝产生。

2.2.2 加强上部结构的刚度, 提高墙体抗剪强度。

可在基础 (±0.00) 处及各楼层门窗口上部设置圈梁, 砌体操作过程中严格执行规范规定, 如采取砖浇水润湿, 改善砂浆和易性, 提高砂浆强度、饱满度, 增加砖层之间的粘结, 施工临时间断处严禁留直搓等措施, 都可大大提高墙体的抗剪强度。

2.2.3 加强地基探槽工作。

对于复杂的地基, 在基槽开挖后应进行普遍钎探, 对探出的软弱部位加固处理后, 方可进行基础施工。

2.2.4 大窗口下部应考虑设混凝土梁或反砖旋, 以适应窗台的变形, 防止窗台处产生竖直裂缝。

为避免多层房屋底层窗台下出现裂缝, 除了加强基础整体性外, 也可采取通长配筋的方法。另外窗台部位砌筑时不宜使用过多的半砖。

2.3 从工程设计方面着手, 有效预防墙体裂缝

强化墙体防裂缝设计的要领与理论, 严格按规范要求进行墙体设计, 确保墙体质量。 (1) 墙体抹灰砂浆中掺一定量纤维, 增强抗裂能力。 (2) 外墙装修有条件的全部增设钢丝网。 (3) 砌体墙有窗台的, 全部改用混凝土窗台。 (4) 墙体砌筑用的材料尽可能使用一种, 避免多种材料混合使用。 (5) 尽可能保证墙体所用砌块、砌筑砂浆、抹灰砂浆的强度、吸水率、热胀冷缩等统一协调, 基本一致。 (6) 在不同材料界面增设钢丝网, 管线预埋位置增设抗钢网。

2.4 墙体施工中防止裂缝的其他措施

(1) 砌体施工过程中, 应严格做好各种原材料的质量控制, 砂浆搅拌应严格按要求进行操作和配料。应提高墙体砌筑砂浆强度等级, 以增加砌体的抗拉强度。 (2) 砌体施工每日砌筑的高度不能超过1.8m的规范要求。 (3) 认真做好墙体装修施工方案, 做好平层、面层及各分项施工的技术交底工作。 (4) 批荡应按要求分层进行。水泥砂浆和水泥混合砂浆的抹灰层应待前一层凝结后, 方可涂抹后一层;石灰砂浆的抹灰层, 应待前一层7~8成干后, 方可涂抹后一层。 (5) 砌体在砌筑过程中严禁打凿, 特别是轻质砌体。砌体质量要严格控制好, 砂浆要饱满, 拉结筋应按规范要求进行留设。 (6) 采取有效措施加强基层的施工质量管理。 (7) 对局部墙体太厚要采用加钢丝来加强。 (8) 墙体抹灰层采用加钢网来抗裂时, 应采取有效措施确保钢网处于批荡层的中间位置, 以利钢网能充分发挥抗裂作用。 (9) 预留施工孔洞应按要求留设和封堵。

3 结论

篇4:建筑施工中的墙体裂缝成因及防治措施

长期以来,多层砖混结构住宅工程屡屡发生墙体裂缝病害。且裂缝位置走向不一,有的裂缝由小变大,发展很快;而有的裂缝虽然发展到一定程度后就不再增大,但是却给住户心理造成了很大的压力。因此,分析多层建筑砖混结构墙体产生裂缝的原因并做好相应的防治措施,已成为广大工程技术人员的一项重要技术课题。

1 产生裂缝的几点原因

1.1基础不均匀沉降

对于不均匀的地基,设计中没有把刚度不同的地基进行调整,造成基础不均匀沉降,墙身受较大的剪力作用,主拉应力大于墙体抗拉应力,造成了砌体受主拉应力而破坏,这种裂缝往往是由沉降较小的一边向沉降较大的一边逐渐向上发展。

1.2 温度的变化

因屋面长时间受阳光幅射,其温度较墙体高出许多,在炎热的夏季,屋面温度是墙体温度的2倍左右,且在相同温度条件下,钢筋混凝土的线膨胀系数是砖砌体线膨胀系数的2倍,它使屋面变形比墙体变形大得多。在屋面变形过程中,产生了很大的推力,作用在墙体顶端的水平推力使墙体与屋面的接触面受剪,剪力与屋盖、挑檐或女儿墙的垂直压力,构成墙体双向应力,当主拉应力大于墙体的抗拉强度时,墙体就会出现裂缝。

1.3 块石基础施工质量问题

对于块石基础,在施工过程中没有严格按《施工规范》施工,砌筑块石的砂浆不饱满,或采用堆砌的方法施工,造成块石基础工程质量低劣,楼房交付使用后由于竖向荷载的作用或水平振动荷载的作用,造成块石移位,使整个基础产生不均匀沉降,造成砌体受主拉应力作用而破坏。

1.4 对于寒冷地区,在设计基础埋置深度的过程中,只考虑了结构要求而忽视了基础的冰冻线要求

基础的埋置深度小于该地区的冰冻线,造成基底地基土受冻后膨胀,给基础施加了向上的作用力,当这种作用产生的主拉应力大于墙体的抗拉应力时,导致了墙体裂缝,尤其经过多次冻融循环后,裂缝更加严重。

1.5 在结构设计上存在的问题:

①建筑物顶层端部剪应力与温度成正比,与水平阻力系数、材料弹性模量、建筑物长度呈非线性关系,控制温度应力引起墙体裂缝的主要因素有多种,而不是建筑物长度单一因素,因此用伸缩缝作为控制裂缝的唯一方法是不全面的。②砖混房屋长度过长,如有的住宅,5个单元连在一起,总长度超过温度变形允许长度,规范规定总长超过60m应设伸缩缝,有的房屋超过较多而未设,也未采取其他措施。③构造柱是增强建筑物整体性,抵抗地震作用的重要构造措施,过去不少设计,构造柱的设置只考虑符合抗震规范,不考虑实际已存在的温度应力,认为温度应力在规范上未明确规定计算的方法,不考虑不能算是设计错误。因此,设计人员对6层以下住宅,基本上是隔问布置构造柱,未对建筑物端部裂缝多发区予以重点加强,构造柱的布置有的较稀,每隔2~3道内横墙才设,靠近建筑物端部往往也是一视同仁。④不少砖混房屋热衷于采用屋顶钢筋混凝土大挑檐,有时为平衡悬挑荷重,在室内屋盖部分也要现浇一部分屋盖板,在二者之间紧密连结的是外纵墙圈梁,圈梁往往与墙同宽。这样桃檐、圈梁及现浇屋盖部分共同组成刚度较大的现浇连续板如遇温差变化,产生的温度应力较高,导致墙体不能承受而开裂。⑤采用的砖、砂浆强度等级,越到顶层越低,有些建筑物底部几层采用MU1O级砖,M5级砂浆,而到顶层则为MU7.5级砖,M2.5级砂浆,设计人员习惯于从强度上考虑,对温度应力引起的抗剪强度及变形则考虑较少。

2 多层建筑砖混结构墙体裂缝宽度的标准

实际上建筑物的裂缝是不可避免的。此处提到的墙体裂缝宽度的标准(限值)是一个宏观的标准,即肉眼明显可见的裂缝,砌体结构尚无这种标准。但对钢筋砼结构其最大裂缝宽度限值主要是考虑结构的耐久性,如裂缝宽度对钢筋腐蚀,以及外部构件在湿度和抗冻融方面的耐久性影响。我国到现在为止对外部构件(墙体)最危险的裂缝宽度尚未做过调查和评定。对砌体结构来说,墙体的裂缝宽度多大是无害呢?这是个比较复杂的问题。因为它还涉及到可接受的美学方面的问题。对钢筋砼结构,裂缝宽>0-3 mm,通常在美学上是不能接受的,这个概念也可用于配筋砌体。而对无筋砌体似乎应比配筋砌体的裂缝宽度标准放宽一些。但是对于客户来讲二者是完全一样的。这实际上是直观判别裂缝宽度的安全标准。

3 防止墙体开裂的具体构造措施

3.1 防止混凝土屋盖的温度变化与砌体干缩变形引起的墙体开裂措施

①屋盖上设置保温层或隔热层;②在屋盖的适当部位设置控制缝,控制缝的间距不大于30 m;③当采用现浇混凝土挑檐的长度大于12 m时,宜设置分隔缝,分隔缝的宽度不应小于20mm,缝内用弹性油膏嵌缝;④建筑物温度伸缩缝的间距除应满足《砌体结构设计规范》的规定外,宜在建筑物墙体的适当部位设置控制缝,控制缝的间距不宜大于30n3。

3.2 防止主要由墙体材料干缩引起裂缝的措施

3.2.1 设置控制缝 ①控制缝的设置位置:a在墙的高度突然变化处设置竖向控制缝;b在墙的厚度突然变化处设置竖向控制缝;c在不大于离相交墙或转角墙允许接缝距离之半设置竖向控制缝;d在门、窗洞口的一侧或两侧设置竖向控制缝;e竖向控制缝,对3层以下的房屋,应沿房屋墙体的全高设置;对大于3层的房屋,可仅在建筑物1层-2层和顶层墙体的上述位置设置;f控制缝在楼、屋盖处可不贯通,但在该部位宜做成假缝,以控制可预料的裂缝;g控制缝做成隐式,与墙体的灰缝相一致,控制缝的宽度不大于12mm,控制缝内应用弹性密封材料,如聚硫化物、聚氨酯或硅树脂等填缝。②控制缝的间距:a对有规则洞口外墙不大于6nl;b对无洞墙体不大于8n3及墙高的3倍;c在转角部位,控制缝至墙转角的距离不大于4.5m。

3.2.2 设置灰缝钢筋

①在墙洞口上、下的第一道和第二道灰缝,钢筋伸入洞口每侧长度不应小于600mm;②在楼盖标高以上,屋盖标高以下的第二或第三道灰缝,和靠近墙顶的部位;③灰缝钢筋的间距不大于600mm;④灰缝钢筋距楼、屋盖混凝土圈梁或配筋带的距离不小于600mm;⑤灰缝钢筋宜采用钢筋焊接网片,横筋间距不宜大于200mm;⑥对均匀配筋时含钢率不少于0.05%;⑦灰缝钢筋宜通长设置,当不便通长设置时,允许搭接,搭接长度不应小于55d;⑧灰缝钢筋两端应锚入相交墙或转角墙中,锚固长度不应小于1m;⑨灰缝钢筋应埋入砂浆中,灰缝钢筋砂浆保护层,上下不小于3 mm,外侧小于15mm,灰缝钢筋宜进行防腐处理;⑩当利用灰缝钢筋作砌体抗剪钢筋时,其配筋量应按计算确定,其搭接和锚固长度尚不应小于75d和300mm;不配筋的外叶墙应设控制缝,控制缝间距不宜大于6m设置灰缝钢筋的房屋的控制缝的间距不宜大于30m。

3.3 设计者重视抗裂构造的设计

设计者在设计过程中,除对强度做必要计算的同时,应针对建筑墙体的具体情况,进行必要的抗裂验算,提出防裂的具体要求和措施,从源头上防止裂缝的产生。也可根據建筑物的具体情况,如场地土及地震设防烈度、基础结构布置型式、建筑物平面、外形等,综合采用上述抗裂措施。

4 结语

篇5:建筑施工中的墙体裂缝成因及防治措施

在一些新修建的建筑物中,比较常见的开裂地点是顶层的屋面板与墙体,导致其开裂的主要原因就为温度作用。温度作用导致结构出现开裂的大多集中在建筑物的顶层以及楼屋面,尤其是建筑物的两端比较常见,纵墙和横强都可能出现温度裂缝,比较长的温度裂缝可以跨越两个楼层。在温度裂缝的形状中,斜向裂缝是较为常见,呈现中间宽、两端细或者一端细、另一端宽;再就是水平发展的温度裂缝,这种裂缝呈现两端宽、中间细并且断续状发展。因外界环境温度变化过大,不同的建筑材料以及建筑物的不同部位在温度作用下产生不同的变形,变形过程又受到外界的约束,进而造成温度裂缝的产生。

1.2收缩作用产生的裂缝

在混凝土凝结硬化过程中,多余的水分会由表及里的蒸发出去,在混凝土构件的截面上就会出现温度差值,使得混凝土构件横截面出现不均匀的干缩。混凝土由于受到收缩作用进而在内部出现拉应力,当拉应力超过混凝土的抗拉强度时就会导致裂缝的产生。混凝土塌落度的大小对裂缝的产生有一定的影响,混凝土在具有较大塌落度情况下,在进行施工振捣过程中就会出现砂浆层以及水泥浮浆层,这两层含有较多的水泥、收缩性能较强;在混凝土凝结硬化时就会有大量的水分蒸发到空气中,导致混凝土的体积出现急剧的收缩,因混凝土早期的抗拉强度无法抵抗变形作用,因而导致混凝土裂缝的产生;此外,因基层混凝土的收缩系数小于砂浆层,因而在两层交接处会出现不均匀的变形,进而导致交接面处产生裂缝。

1.3沉降作用产生的裂缝

在砌体房屋结构中,由于地基的不均匀沉降会在结构应力较大部位出现沉降裂缝。在多层建筑里这种裂缝可能会发展到2层的地方。若建筑的地基的承载能力出现突变,沉降裂缝也有可能向建筑物的下方发展,严重时可能布满整个建筑物。这种裂缝出现的原因主要是施工方法不当或者设计失误造成的;若建筑采用桩基础,当桩基础依靠静载试验对地基承载能力检测时,因桩基础施工影响因素较多、检测的数量也有限,因而很难保证检测数据的准确性,影响桩基础的设计与施工,进而导致基础因沉降作用而产生裂缝。

1.4施工过程中产生的裂缝

篇6:建筑施工中的墙体裂缝成因及防治措施

分析了粉煤灰加气混凝土砌块墙体裂缝形成原因,提出了解决墙体裂缝的各种技术措施,列举了框架结构非承重墙体防裂做法的工程实例。希望大家一起探讨研究。

粉煤灰加气混凝土砌块是一种轻质墙体材料,具有良好的建筑使用性能,施工较为简便,价格低廉。是我国夏热冬冷地区唯一能以单一材料方式满足建筑节能要求的墙体材料。常用于框架结构非承重墙体建筑。

但目前在加气砼砌块墙体施工中,由于砌块强度等级低、吸水率高、收缩变形大,在沿用传统的墙体砌筑与墙面抹灰工艺。经常出现墙体裂缝,由裂缝引起渗漏,墙面抹灰空股、开裂等质量问题。这种带有普遍性的质量通病,一直困扰着业主、开发商和住房用户。因为墙体裂缝给使用者在感观上和心理上造成不良影响。房屋建筑的裂缝问题也成为用户评判建筑质量安全的一个非常直观、敏感和首要的质量标准。因此提高墙体工程质量,特别是制定系列的防治技术措施,已成为国家行政主管部门及业主、开发商共同关注的课题。要解决墙体质量问题,首先要分析造成墙体裂缝的原因。

一、墙体形成裂缝的原因

涉及形成墙体裂缝的因素很多,既有地基沉降、温度变化、干缩变形方面的原因,也有设计构造、材料及施工质量、工程管理方面的原因。根据成因最常见的裂缝分为四类。1是温度裂缝;2是干燥收缩裂缝,简称干缩裂缝。以及由温度和干缩共同产生的裂缝;3是设计构造造成的裂缝;4是施工质量造成的裂缝。

1、温度裂缝:由于日照及昼夜温差、室内外温差、季节温差所产生的温度变化,会引起材料的热胀、冷缩。当约束条件下温度变形引起的温度应力足够大时,墙体就会产生温度裂缝、如框架梁下沿砌块顶部的水平裂缝,门窗洞边的角裂缝等。

2、干缩裂缝:对于粉煤灰加气砼砌块,随着含水量的降低,材料会产生较大的收缩变形。一般干缩率为0.3-0.45mm/m.干缩变形的特征是早期发展较快,如果将砌块放置28d能完成约50%的干缩变形。这类变形在墙体上分布广、数量多、裂缝程度也比较严重。如墙体的垂直裂缝、阶梯形裂缝、窗台边斜裂缝、框架柱与填充墙之间的裂缝。

然而上述形成的各种裂缝,往往是在温度应力变形和干燥收缩变形共同作用下形成的。

3、因设计构造产生裂缝的因素有:

(1)非承重砌块墙体是后填充的围护结构,在墙体过长、过高时,未采取加强构造措施。

(2)门窗洞及预留洞的四角处于应力集中区,未采取合理连接构造措施。

(3)墙面开槽、开洞安装管线、线盒及插座等,未提出细部处理要求。

(4)墙面吊挂重物处,未作加固处理引起墙体变形开裂。

(5)与水接触墙面未考虑防排水、泛水及滴水等构造措施,引起开裂渗漏。

4、因砌筑施工质量造成裂缝的因素有;

(1)砌块缺棱掉角或对非标准砌块随意砍凿砌筑:用不同块材混砌:使用龄期不足的砌块,墙体容易开裂。

(2)砌块上墙时含水量过大或雨期施工淋湿砌块,墙体会因干缩引起开裂。

(3)未采用配套的专用砂浆。

(4)砌块排列不合理,未按规定接槎砌筑或通缝;水平、竖缝厚薄不均且砂浆不饱满;砂浆和易性、保水性能差;日砌筑高度过大等均容易引起墙体开裂。

(5)砂浆铺发面过大,铺灰长度不应大于75cm,超长时砂浆易失去塑性,造成灰缝尤其是竖缝不密实。

(6)砌体与砼柱之间没有加拉接钢筋或拉接不牢固:离梁底300mm高时,砌体间隔时间不够和顶砌不密实。

(7)门窗框与墙体之间嵌缝及防水处理不当,容易引起接缝处开裂渗漏。

(8)墙体开槽、孔洞预留、穿墙套管等部位填补处理不当,会引起局部开裂。

5、因墙面抹灰造成裂缝的因素有;

(1)抹灰砂浆未采用配套的专用砂浆。

(2)采用普通抹灰砂浆,一般砂浆与砌体的物理力学性能差异较大。如两者的线膨胀、线收缩系数相差很大,两者的强度相差也较大,因砂浆自身收缩产生开裂。

(3)基层清除不干净。当基层处理未采用界面剂时,因抹灰砂浆保水性能不能满足砌块吸水要求引起砂浆开裂。

(4)抹灰一次成活,或分层抹灰无适当间隔时间,或抹灰层过厚未采取加强措施。

(5)对框架柱、梁与砌体之间不同材料的结合部,未采取防裂措施。

(6)夏季施工抹灰后失水过快,冬季施工昼夜温差冻融使砂浆失去粘结力。

综上所述,非承重墙体裂缝状态可分为四种,即水平裂缝、垂直裂缝、八字形裂缝;无规则的阶梯形裂缝、交叉裂缝等。产生以上裂缝的原因很多,要从各方面采取技术控制措施,首先要加强砌块产品管理,保证材料质量。要采用与砌块配套的专用砌筑砂浆与抹面砂浆。同时要针对各种开裂原因,精心设计、精心施工、严格管理,才能有效根治墙体开裂的通病。

二、解决墙体裂缝的工程技术

长期以来,人们一直在寻求治理砌体裂缝的实用技术,并根据裂缝的性质及影响因素,提出了一些预防和控制裂缝的措施。并从防止裂缝的概念上,形成了“防”、“抗”、“放”的构想。这些措施、构想有些已运用到工程实践中,也收到了些效果。但目前总的情况是,武汉地区以至全国,加气砼砌块的墙体裂缝仍较严重。对此,我们在调查研究、查阅资料、工程试点的基础上,提出了以下解决粉煤灰加气砼砌块非承重墙体裂缝的工程技术

1、砌块材料

(1)砌块块材应有产品合格证、产品性能检测报告、主要性能的进场复验报告。

(2)砌块强度等级必须符合规定,各项性能指标、外观质量、块型尺寸允许偏差应符合国家标准《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GB/T11968-1997)的要求。

(3)对进入施工现场的砌块材料应按产品标准进行质量验收。对质量不合格或产品等级不符合要求的,不得用于砌体工程。不得将有裂缝的砌块面砌于外墙外表面

2、砌筑、抹面砂浆

砂浆所用材料的品种和性能应符合设计要求外,还应符合以下要求:

(1)粉煤灰加气砼砌块砌筑墙体时,需要使用配套的专用砌筑砂浆与抹石砂浆。国家建材行业标准《蒸压加气混凝土用砌筑砂浆与抹面砂浆》(JC890-2001)是根据砌块对砂浆的功能要求制定的。

施工时,砌筑砂浆、抹面砂桨的干密度、抗压强度,抗折强度、粘结强度、收缩性能等指标必须符合标准要求;

砂浆的原材料,如水泥、石灰膏、砂、掺合料、外加剂的性能指标,均应符合相应技术标准的规定。

(2)砌筑砂浆采用普通砂浆时,对砂浆的技术要求应符合国家标准《砌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3-2002)的规定。

施工时,砌筑砂浆应通过试配确定配合比。砂浆试块强度验收时,其强度合格标准必须符合规定。

砂浆的原材料还应符合相应标准的规定。

(3)抹面砂浆采用普通砂浆时,对抹面砂浆的技术要求,应符合国家标准《建筑装饰装修工程质量验收规范》(GB50210-2001)及《住宅装饰装修工程施工规范》(GB50327-2001)的规定。

对砂浆的原材料、配合比及强度检验,还应符合相应标准规定。

3、框架结构非承重墙体施工

粉煤灰加气砼砌块的砌体工程施工。除应符合规范 GB50203-2002的基本规定外,尚应符合以下要求:

(1)砌块在运输、装卸过程中,严禁抛掷和倾倒。进场后应按品种、规格分别堆放整齐,堆放高度不得超过2M,并应防止雨淋。

(2)砌体的龄期应超过28d才能上墙砌筑。

(3)对采用专用砂浆砌筑时,砌体含水率应小于15%,并进行干砌。对采用普通砂浆砌筑时,在控制含水率的同时,应提前1-2d浇水湿润。在高温季节砌筑时,宜向砌筑面适量浇水。

(4)切割砌块应使用手提式机具或相应的机械设备。

(5)砌筑前,应按设计要求弹出墙的中线、边线与门窗洞位置,并应以皮数杆为标志,拉好水准线。井按排块设计进行砌筑。并适当控制每天的砌筑速度。

(6)填充墙体底部应砌高强度砖,如灰砂砖、页岩砖、砼砖等。其高度不宜小于200mm.(7)不同干密度和强度等级的砌块不应混砌,也不得和其它砖、砌块混砌。

(8)砌体转角和交接部位应同时砌筑。对不能同时砌筑又必须留设临时间断处,应砌成斜槎。

(9)填充墙砌体留置的拉结钢筋位置应与砌块皮数相符合。其钢筋宜采用植筋方法固定在框架柱上。其规格、数量、间距、长度应符合设计要求。填充墙与框架柱之间的缝隙应用砂浆嵌填密实。

(10)砌体砌筑时,应严格控制水平度、平整度。并应错缝搭砌,搭砌长度不应小于砌块长度的1/3.不能满足搭砌长度要求的通缝不应大于2皮。

(11)砌体的灰缝厚度和宽度应正确,其水平灰缝厚度及竖向灰缝宽度分别宜为15mm和20mm.砌筑的水平、垂直砂浆饱满度均应≥80%.同时砌筑后宜对水平缝、垂直缝进行勾缝,勾缝深度为3-5mm.(12)填充墙砌至接近梁底时,应留一定空隙,并应至少间隔7d 后,采用侧砖、立砖或砌块斜砌挤紧,其倾斜度宜为约60度,砌筑砂浆应饱满。

(13)墙体尺寸允许偏差,如轴线位移、垂直度、表面平整度、门窗洞口高宽及偏移等应控制在规范允许范围内。

4、墙体与门窗框的连接与密封

(1)门窗安装应先在墙体中预留门窗洞,然后再安装门窗框。

(2)普通木门安装,应在门洞两侧的墙体,按上、中、下位置每边砌入带防腐木砖的C15砼块,然后用钉子将木门框与砼块连接固定。

(3)塑钢、铝合金门窗安装,应在门窗洞两侧的墙体,按上、中、下位置每边砌入C15砼块,然后用尼龙锚柱或射钉弹将塑钢、铝合金门窗连接铁件与砼块固定。

(4)木门框与墙体间隙,采用麻刀水泥砂浆或麻刀混合砂浆进行嵌填,要分层填塞密实,待达到一定强度后,再用水泥砂浆抹平。

(5)塑钢、铝合金门窗与墙体之间的缝隙,采用PU发泡剂进行填塞,并在切割成深5-8mm槽口后,内外用砂浆填嵌密实,待砂浆达到强度后,用建筑密封胶封口。

5、墙体暗敷管线

(1)水电管线(包括穿墙套管、线盒、插座等)的暗敷,必须待墙体完成并达到一定强度后才能进行。开槽或凿洞时,应使用轻型电动切割机并辅以镂槽器。凿槽开洞时,与墙面夹角不得大于450.开槽及洞口深度不宜超过墙厚的1/3.(2)敷设管线后的沟槽、穿墙套管和预埋件等,应用1:3水泥砂浆填实,宜比墙面微

凹2mm,再用粘结剂补平。并沿槽长及洞口周边外贴大于100mm宽耐碱玻璃纤维网格布加强。

6、墙面抹灰施工

(1)外墙抹灰施工前应先安装门窗框、护栏等,并应将墙上的孔洞堵塞密实。

(2)室内墙面、门洞口的阳角应采用1:2水泥砂浆做暗护角,其高度不应低于2m,每侧宽度不应小于50mm.(3)当要求抹灰层具有防水、防潮功能时,如厨房、卫生间应采用防水砂浆。

(4)抹灰前基层表面的尘土、舌头灰、污垢、油渍等应清除干净,同时对砌块的缺棱掉角、灰缝不饱满等缺陷要进行填补。若采用普通砂浆抹灰,应将墙面洒水湿润,但墙面不应有挂水。

(5)采用普通砂浆抹灰时,宜在基层表面涂刷专用界面剂,以利基层与抹灰砂浆粘结牢固。当未涂刷界面剂时,底灰可适当掺加乳胶或107胶水。

(6)大面积抹灰前应设置标筋,底灰厚度在8mm以内并压实。找平层及面层应有适当间隔时间。底灰强度不得高于找平层、面层抹灰强度。抹灰应分层进行,当抹灰总厚度等于或大于35mm时,应采用钢丝网或玻璃纤维网格布加强。对外墙抹灰应作分格缝处理。

(7)外墙抹灰时,夏季采用遮阳蓬布,避免在暴晒下抹灰;冬季应采取防冻措施。

(8)为了防止抹灰层开裂,宜喷洒防裂剂,在抹底灰后喷洒防裂剂。为遇干热、强风天气时,在找平层、面层再喷洒防裂剂。

(9)填充墙与砌体结合部的处理,应在该部位内外两侧,敷设宽度不小于200mm的钢丝网或玻璃纤维网格布,在绷紧后分别固定在砼与砌体的底灰上,要保证网片粘结牢固。

(10)各抹灰层应防止快干、水冲、撞击和震动。在凝结后应采取措施防止玷污和损坏。对于普通砂浆,抹灰层应在湿润条件下养护。宜在抹灰层上喷养护剂,进行充分养护。

7、有关防止墙体裂缝构造与加强措施

(1)门窗过梁与窗台板做法,墙体洞口、附墙固定件做法均应符合设计规定。当门窗洞过大时,宜在门窗侧设置防裂构造柱。

(2)当填充墙体超长、超高时,应设置防裂构造柱或配筋带。

(3)在内外墙面的抹灰砂浆中掺杜拉纤维或丹强丝。

(4)当外墙采用普通抹灰砂浆时,在砂浆中敷设耐碱玻璃纤维网格布。

综上所述,不难看出。采取多方面有关防止墙体开裂的技术措施。对提高工程质量、保证使用功能有其显著效果。但应该看到,消除墙体开裂的质量通病,是一顶系统性很强的工作,必须要高水平的设计、高质量的施工、高水平的管理作保证。一定要按照我国《建筑工程质量管理条例》所规定的,谁设计谁负责,谁施工谁负责,谁监理谁负责及谁建设谁负责的原则,建立质量管理责任体系。以通过有关各方共同努力来实现。

三、框架结构非承重墙体防裂做法的工程实例

武汉城开集团在武昌梅苑。波光园项目有13栋7层框架住宅。填充墙采用粉煤灰加气砼砌块砌筑,其中2栋墙体采用与砌块配套的专用砌筑砂浆与扶灰砂浆,有11栋仍采用普通砌筑与抹灰砂浆,但采取了以下防裂措施。

1、砌体施工

(1)墙体锚拉钢筋采取在柱子上使用膨胀螺栓或植筋方法固定。然后焊接钱拉钢筋使其牢固。

(2)墙体下部使用二皮多孔红砖砌筑。

(3)砌体每一次砌筑高度不得大于1.2m,必须间隔24小时以上方可继续向上砌筑。

(4)墙体砌至梁下口时,必须间隔七天后使用砌块斜砌挤紧。倾斜角度宜为60度左右,砌筑砂浆必须饱满。

(5)顶层和次顶层当墙净长>4m时在墙中加设构造柱,构造柱两边的墙体砌筑时要留马牙搓。

(6)留置施工洞口时,必须使用过梁井留置锚拉钢筋。

(7)在有烟道的地方,先立烟道,后砌墙。

2、抹灰工程

(1)外墙抹灰

①在抹灰砂浆中添加杜拉纤维(0.9 kg/m3)

②分三层抹灰,每层抹灰时间间隙为24小时,基层厚度控制在3-5mm,第二层、三层厚度控制在7-9mm.③2-5层第二层抹灰完成后,在砂浆初凝之前满铺耐碱玻纤网格布。

(2)内墙抹灰:

①在抹灰砂浆中添加杜拉纤维(0.9 kg/m3)。

②分三层抹灰,每层抹灰时间间隙为24小时,严禁抹灰一次成活。

③所有墙梁、治往交接处使用宽300mm的钢丝网或耐碱玻纤网格布沿两边各留150mm钉好铺牢,再进行扶灰。

3、塑钢门窗框与墙体缝隙处理。

篇7:11墙体裂缝原因及防治措施

由于绵阳长虹大道203小区为多年老房,在5、12地震或其他荷载作用下,受地基不均匀下沉和温度变化的影响,以及墙体局部受压承载力不足等原因,已经使砖墙表面产生一些不同性质的裂缝,并且墙面的防水层老化、破裂等没有起到防水的作用,导致外墙面多处反碱,甚至在雨天后有水渗到防水层内而无法及时排出导致水往裂缝渗漏。

砖混结构由于地基不均匀下沉或温度变化引起的一般性裂缝(除严重开裂外)不危及结构安全和使用,往往容易被人们忽视,致使这类裂缝屡有发生,形成隐患。对于墙体因局部受压承载力不足引起的裂缝,应该高度重视,一旦裂缝出现,有可能导致墙体的倒塌破坏,后果相当严重。故对此应引起有关部门的重视,采取措施,消除墙面的反碱渗漏和防止墙面裂缝的产生。

二、综合实施处理方案

一、墙面裂缝的处理方案

1.地基不均匀下沉引起墙体裂缝 1.现象

(1)斜裂缝一般发生在纵墙的两端,多数裂缝通过窗口的两个对角,裂缝向沉降较大的方向倾斜,并由下向上发展。横墙由于刚度较大(门窗洞口也少),一般不会产生太大的相对变形,故很少出现这类裂缝。裂缝多出现在底层墙体,向上逐渐减少,裂缝宽度下大上小,常常在房屋建成后不久就出现,其数量及宽度随时间而逐渐发展。

(2)窗间墙水平裂缝一般在窗间墙的上下对角处成对出现,沉降大的一边裂缝在下,沉降小的一边裂缝在上。

(3)竖向裂缝发生在纵墙中央的顶部和底层窗台处,裂缝上宽下窄。当纵墙顶层有钢筋混凝土圈梁时,顶层中央顶部竖直裂缝则较少。

2.原因分析

(1)斜裂缝主要发生在软土地基上的墙体中,由于地基不均匀下沉,使墙体承受较大的剪切力,当结构刚度较差,施工质量和材料强度不能满足要求时,导致墙体开裂。

(2)窗间墙水平裂缝产生的原因是,由于地基沉降量较大,沉降单元上部受到阻力,使窗间墙受到较大的水平剪力,而发生上下位置的水平裂缝。(3)房屋底层窗台下竖直裂缝,是由于窗间墙承受荷载后,窗台墙起着反梁作用,特别是较宽大的窗口或窗间墙承受较大的集中荷载情况下,建在软土地基上的房屋,窗台墙因反向变形过大而开裂,严重时还会挤坏窗口,影响窗扇开启。另外,地基如建在冻土层上,由于冻胀作用也可能在窗台处发生裂缝。

2.温度变化引起的墙体裂缝

1. 现象

(1)八字裂缝。出现在顶层纵墙的两端(一般在1~2开间的范围内),严重时可发展到房屋1/3长度内,有时在横墙上也可能发生。裂缝宽度一般中间大、两端小。当外纵墙两端有窗时,裂缝沿窗口对角方向裂开。(2)水平裂缝。一般发生在平屋顶屋檐下或顶层圈梁下2~3块砖的灰缝位置,裂缝一般沿外墙顶部断续分布,两端较中间严重,在转角处,往往形成纵、横墙相交而成的包角裂缝。

(3)竖向裂缝。对于一些长度较大的房屋,在纵墙中间部位可能出现竖向裂缝,裂缝宽度中间大、两端小。

(4)上述裂缝多出现在房屋建成后1~2年内,大多数裂缝经过夏季或冬季后出现。

2.原因分析

(1)八字裂缝一般发生在平屋顶房屋顶层纵墙面上,这种裂缝的产生,往往是在夏季屋顶圈梁、挑檐混凝土浇筑后,保温层未施工前,由于混凝土和砖砌体两种材料线胀系数的差异(前者比后者约大一倍),在较大温差情况下,纵墙因不能自由缩短而在两端产生八字裂缝。无保温屋盖的房屋,经过夏、冬季气温的变化,也容易产生八字裂缝。裂缝之所以发生在顶层,还由于顶层墙体承受的压应力较其他各层小,从而砌体抗剪强度比其他各层要低的缘故。

(2)据口下水平裂缝、包角裂缝以及在较长的多层房屋楼梯间处,楼梯休息平台与楼板邻接部位发生的竖直裂缝,以及纵墙上的竖直裂缝,产生的原因与上述原因相同。

2. 裂缝综合处理方法

(1)沉降裂缝发生后,沉降发展较为缓慢且有减弱趋势时,应在裂缝稳定后,对墙体修复;沉降发展较快且有加速趋势时,应立即采取临时支护措施,减小基础荷载,加固基础后修复墙体。基础加固常用的有加大基底面积法、桩基础托换法以及注浆法等改变土壤特性的方法,墙体裂缝一般采用水泥砂浆、树脂砂浆填缝或水泥灌浆封闭保护的方法处理 对于沉降差不大,且已不再发展的一般性细小裂缝,因不会影响结构的安全和使用,采取1:2砂浆堵抹即可。

(2)对于不均匀沉降仍在发展,裂缝较严重且在继续开展阶情况,应本着先加固地基后处理裂缝的原则进行。一般可采用桩基托换加固方法来加固,即沿基础两侧布置灌注桩,上设抬梁,将原基础圈梁托起,防止地基继续下沉。然后根据墙体裂缝的严重程度,分别采用灌浆充填法(1:2水泥砂浆);钢筋网片加固法(250mm×250mm∮4—6钢筋网,用穿墙拉筋固定于墙体两侧,上抹35mm厚M10水泥砂浆或C20细石混凝土);拆砖重砌法(拆去局部砖墙,用高于原强度等级一级的砂浆重新砌筑)进行处理

二、墙面防水处理方案

1.墙面渗水原因

(1)外墙面抹灰层有空鼓和裂缝存在,在雨天雨水飘到墙面后顺着抹灰层裂缝和空鼓位置往内渗漏。

(2)因墙砌体收缩造成砌体与结构梁之间产生裂缝,实际观察后控制室内大部分墙面渗水的位置在接口位置。

(3)墙砌体在砌筑时没有控制好施工质量,可能产生灰缝有透明缝、瞎缝和假缝等,导致雨水的渗漏。

2.墙面的处理方法

(1)查找墙面现有渗水点和外墙裂缝,局部凿除外墙抹灰层,在凿除前应用手持切割机将抹灰层切割开,防止凿除抹灰层时因震动产生新的空鼓开裂等。(2)凿除抹灰层后,清理干净基层,填补渗水灰缝,然后在砌体与结构梁之间,张铺一层钢丝网,防止修补后抹灰层再次开裂。

(3)修补抹灰层,抹灰层分两到三次修补完,并在修补砂浆中掺入一定计量的微膨胀剂,减少新旧抹灰层的接口裂缝。

(4)待抹灰层干燥后再做外墙面漆,最后待墙面漆干燥后,涂刷一到二层透明防水涂膜。

3.质量要求

(1)修补防水各部位达到不渗漏,不积水。(2)防水施工所用各类材料均应符合质量标准。(3)基层要求

①基层(找平层)表面平整度不应大于5 mm,表面无酥松、起砂、起皮现象。平面与突出物连接处或阴阳角等部位的找平层应抹成圆弧并达到规范规定要求。防水层作业前,基层应干净、干燥。②坡度应准确,排水系统应通畅。

(4)细部构造要求 属细部构造处理均应达到规范要求,不得出现渗漏现象。(5)防水层要求

①厚度必须达到标准、规范规定要求。

②防水层不应有裂纹、脱皮、起鼓、厚薄不匀或堆积、露胎以及皱皮等现象。

(6)密封处理要求 密封部位的材料应紧密粘结基层。密封处理必须达到规范要求,嵌填密实,表面光滑、平直。不出现开裂、翘边、鼓泡、龟裂等现象。(7)找平层防水要求

①所用材料应符合标准规定外,外加剂等均应符合有关标准要求。②找平层施工必须密实,其强度必须符合有关标准规定。③找平层的厚度应符合规范要求

三、施工安全注意事项

1、施工人员进入现场必须戴好安全帽。

2、施工人员施工时必须佩戴安全防护用具,并做好高空坠物、通道口防护、安全标志指示等安全防护措施。

3、做好现场安全用电防护措施和施工机械安全防护措施。

篇8:建筑施工中的墙体裂缝成因及防治措施

蒸压加气混凝土是以水泥、石灰、矿渣、砂、粉煤灰、铝粉等为原料, 经磨细、按一定的配比配料、搅拌、浇注, 经发气膨胀、静置切割以及蒸压养护、成品加工等工序制造而成的多孔混凝土。因其具有节能、省土、轻质等特点, 已成为新型墙体材料的重要品种之一。但由于受密度、强度、含水量、膨胀系数等的制约以及对高温湿热气候的适应性较差, 使用这种墙体材料砌筑的墙体容易产生一些构造性裂缝。尽管这些裂缝不会危及结构安全, 但影响建筑的美观, 有时会直接影响使用。

1 加气混凝土墙体裂缝的类型

1.1 抹灰粉刷层空裂

裂缝多出现在墙体没有结合层处, 裂缝出现处周边水泥砂浆粉刷层大多有空鼓现象, 裂缝只发生在水泥砂浆粉刷层, 砌块墙体未开裂。

1.2 竖直裂缝

在沿暗埋电线管处竖直裂缝较多, 在未暗埋电线管的长度>4.0 m的墙面上也有裂缝, 且大部分为贯穿性裂缝。在未埋设竖向管线的墙面上, 裂缝位置一般距自由端1.5 m左右, 这种裂缝形成于墙的中央, 向上下延伸, 由于受到上下梁的约束, 一般出现枣核形裂缝。

1.3 水平裂缝

水平裂缝多出现在水平灰缝处及框架结构梁底与砌体的交接处, 裂缝高度一般距地面1.2~1.8 m。

2 裂缝产生的主要原因

2.1 砂浆与砌块材料的性能差异引起抹灰层空裂

(1) 加气混凝土砌块的线膨胀系数和收缩系数比普通抹灰砂浆大, 由于两种材料的线膨胀系数不同, 在温度变化时, 尺寸变化不一致, 再加上大气环境干湿度变化的影响, 使结合处产生变形差, 结合面处产生剪应力。变形差大, 则剪应力大, 当局部出现剪应力大于粘结强度时, 会沿交接处出现贯通性空鼓裂缝。

(2) 抹灰砂浆与加气混凝土砌块的强度差异。抹灰砂浆面层材料强度高于基层加气混凝土砌块材料强度, 当环境湿度或温度变化时, 加气混凝土砌块的基层限制了抹灰层的收缩引起变形不协调, 导致面层抹灰开裂。刚上墙的抹灰砂浆因水分散失很快, 砂浆尚未初凝, 砂浆中的水分就被加气混凝土砌块吸走, 而造成砂浆中的水泥水化所需的水分不足, 砂浆强度降低, 粘结力下降, 以致引起抹灰层空裂。

2.2 结构本身产生的裂缝

正常使用荷载下, 梁板产生设计允许的“变形”, 挤压、拉开混凝土柱墙及梁板结构与加气混凝土砌体的正常连接, 易产生顶底裂缝;悬挑梁受力后变形也易产生顶底部开裂。另外, 建筑物不均匀沉降以及屋面温差也会引起裂缝。

2.3 加气混凝土砌块材料本身收缩变形引起的裂缝

由于砌块中毛细孔水和部分凝胶水蒸发而引起毛细孔内水面下降, 导致毛细孔内水面弯月面的曲率变大, 在表面张力的作用下, 毛细孔内便形成毛细管收缩应力。随着孔内水分的不断减少, 这种收缩应力不断增加, 导致砌块产生收缩。

2.4 施工操作方法不当造成的裂缝

如果未采取防水措施, 砌块遇水淋湿后上墙, 砌块自身收缩太大, 砌体必然产生裂缝;砌体与混凝土墙、柱无牢固连接, 灰缝水泥砂浆不饱满, 造成砂浆与砌块的粘结力差, 砌体摩擦力减弱, 砌块干缩后沿水平灰缝处产生裂缝;水电安装时违反设计要求横向开槽、开斜槽、随意打洞等, 会产生横向、纵向或斜向裂缝;墙体长度过长, 未采取相应的加固措施, 造成横向收缩过大, 易产生竖向开裂;卫生间、厨房防潮、防水处理未做好, 使砌体含水率变化而产生局部开裂。

3 加气混凝土砌体裂缝施工防治措施

(1) 严格执行JC 890—2001《蒸压加气混凝土用砌筑砂浆与抹面砂浆》 (以下简称《规范》) , 抹灰砂浆采用专用砌筑砂浆和抹面砂浆, 可以提高砌体工程的质量, 防止砌体出现裂缝。

(2) 抹灰前修补墙面灰缝缺陷, 清理基层, 提前2 d湿润基层表面, 在基层与抹灰层之间增加胶质水泥浆界面层, 待界面层达到一定强度后, 随即抹上抹灰砂浆, 避免由于加气混凝土砌块吸水过快而造成抹灰砂浆过早失水和强度下降。

(3) 砌筑墙体时, 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的生产龄期应超过28 d, 砌筑时砌块含水率宜<15 %, 如果砌块干燥, 应提前1~2 d向砌筑面适量浇水。砌筑前还应进行砌块排列设计。

(4) 在砌块墙底部应使用小块实心砌块砌筑, 其高度≮200 mm, 干密度和强度等级不同的加气混凝土不应混砌。

(5) 灰缝应横平竖直、砂浆饱满。水平灰缝厚度通常为8~12 mm;竖向灰缝宜用内外临时夹板夹住后灌缝, 其宽度≯20 mm, 随砌随将灰缝勾成深0.5~0.8 mm的凹缝。

(6) 控制砌体的日砌高度。砌筑高度宜控制在1.5 m /d, 使砌体有适当的沉缩时间。距框架梁底部约300 mm高度的砌体, 至少须7 d 后待下部砌体变形稳定后再砌筑。

(7) 砌块砌体与承重墙或柱交接处, 应在承重墙或柱的水平灰缝处预埋拉结钢筋。拉结钢筋沿墙或柱高每600 mm 左右设1道, 每道为2 根Φ 6 mm 的钢筋 (带弯钩) , 伸出墙或柱面长度≮800 mm, 如有抗震设防要求则≮1 000 mm。在砌筑砌块时, 将此拉结钢筋的伸出部分埋置于砌块墙体的水平灰缝中。

(8) 切锯砌块应使用专用工具, 墙上孔洞需要堵塞时, 应用经切锯而成的异型砌块和加气混凝土修补砂浆填堵。

(9) 砌体的转角处和交接处的各方向砌体应同时砌筑。在不能同时砌筑而又必须留置的临时间断处, 应按要求留置斜槎。接槎时应先清理基面、浇水润湿, 然后铺浆接砌, 并做到灰缝饱满。

(10) 不得有集中荷载直接作用在加气混凝土墙上, 如果不可避免, 则应设置梁垫或采取其他措施。

(11) 砌块墙体宜采用粘结性能良好的专用砂浆砌筑, 砂浆的强度等级宜≮M 15, 用于外墙的砂浆强度等级≮M 5, 砌筑砂浆必须符合《规范》的要求, 拌和均匀、随拌随用。

4 工程实例

广州南洲路483号科研办公楼续建工程, 建筑面积10 191.25 m2, 建筑分类为二类高层民用建筑, 结构的设计剩余使用年限为40年, 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 结构类型为框架结构。该工程建筑内墙采用的节能型石粉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具有质轻、保温、防火、可锯、可刨加工等特点, 其本身抗压强度在3.5 MPa 左右, 干燥收缩值为0.8 mm/m。

4.1 材料控制

控制砌块出厂存放时间≮15 d, 以减小砌块上墙后的干缩值。砌块装卸时采用塔吊配合人工进行, 不得摔、掷及翻斗卸货, 并在运输和现场存放时采取防雨措施。

4.2 砌筑工艺

严格控制砌筑高度≯1.2 m/d, 砌筑砂浆采用强度M 5的石灰混合砂桨。在加气混凝土墙面与柱、混凝土墙的交接处挂20~30 cm 宽的20号镀锌拧花网, 网孔规格为28 mm×28 mm, 以减少砌块与梁、柱交接处的裂缝。

4.3 水电管线的开槽及处理

开槽采用手提式电动切割机按管线布置方案切割, 开槽深度不得超过砌块壁厚的2/3, 将管线嵌入槽内后, 填孔采用掺聚丙烯短切纤维的砂浆, 并抹压密实。抹灰时, 在槽、洞回填密实的基层上覆盖比槽、洞口周边各宽100 mm 的钢丝网。

4.4 抹灰工艺

加气混凝土砌块的吸水率高, 但吸水速度慢。在抹底子灰前不浇水或浇1次水难以使砌块表面达到适当的含水率, 这样砌块将从底子灰中吸取水分, 造成底子灰失水、强度不足, 从而导致墙面的空鼓裂缝;砌块表面含水率过高时, 会使砌块的干缩值增大。实践表明, 加气混凝土砌块表面含水率控制在10 %~15 %, 渗透深度在8~10 mm比较适宜。该工程采用在加气混凝土砌块砌体表面先涂刷1道JCTA 2400系列界面处理剂的方法, 粉刷前加水将其调成均匀的糊状, 水灰比约1∶3, 适当湿润加气混凝土砌块墙面后涂刷界面剂, 界面剂上墙后应养护3 d, 使其具有一定的强度后进行抹灰。抹灰砂浆采用石灰∶水泥∶砂 (质量比) =1∶1∶6的混合砂浆, 作业时分层进行。

4.5 施工效果

该工程墙面至今未出现抹灰粉刷层空裂, 仅在长度>4.0 m的墙面出现两条肉眼可见的贯穿性裂缝。

5 结语

上一篇:帮困结对送温暖下一篇:陈主任政务环境创优剖析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