玻璃球滚印画范文

2022-05-23

第一篇:玻璃球滚印画范文

手指印画

《手指印画》活动反思:

1.结合班级幼儿的特点设计活动过程,突出重难点。

手指印画在以前的美术活动中我带领幼儿手指印过毛毛虫,在区域游戏时与幼儿一起印过小鸡,因此幼儿有一些用颜料作画的经验。因此,在示范作画时重点向幼儿介绍了长颈鹿和螃蟹的画法。这样活动开展起来就有侧重点,便于解决活动中出现的问题。在出示范例的时候我也注意到范例的美感,让幼儿充分的欣赏感受作品的美,从而产生作画的兴趣。范例中选择的画我也是有针对性的,如印一个圆可以变出小鸡和螃蟹、印两个圆变成长颈鹿,印多个圆点可以变出毛毛虫。这样幼儿在向幼儿介绍作品时让幼儿感受到递进性,幼儿从而结合自己的能力进行作画,便于幼儿操作。

2.把握细节扎实开展活动。

细节的把握对于一个活动来说也是很重要的,在活动中我也注意一些细节的把握,如:请个别幼儿到前面示范作画时,我请2名幼儿分别尝试绘画两种动物,这样在他们绘画中我会去捕捉优点进行放大,并捕捉缺点对全体幼儿进行及时教育,这样为后面的幼儿分散去作画做好铺垫。再如:幼儿作画时,我鼓励能力弱的幼儿可以模仿老师的范例来作画,能力强的幼儿可以大胆想象的进行作画。还有在幼儿的作画纸上我事先画好了一些小草,这样幼儿印完动物以后,作品的效果很美。

不足之处:在活动中每组提供的颜料太多,因为活动的重点并不是感受色彩的变化,因此,可以每组提供一种颜料,小组之间可以不一样。个别幼儿作画时的动物方向不一样,我利用讲评的时候进行了教育。

小班美术活动《漂亮的帽子》课后反思

《纲要》中多次提到,要通过艺术活动激发情趣,体验审美愉悦和体现成就感。幼儿特别是小班幼儿对艺术活动的表现往往带有“情绪色彩”,常停留在“好玩”、“我喜欢”的水平上。另一方面,小班幼儿的小肌肉发展水平还教低,对传统的绘画技能的掌握还比较薄弱,在选择教材时要充分考虑幼儿实际的操作水平。结合平时的教学,我发现小班孩子非常喜欢拓印活动,简单的操作技能和鲜艳的色彩能给孩子带来极大的满足,同时我发现,孩子感兴趣的是活动的过程,而不是活动的结果,因此,美工活动中应更注意游戏化、情景化,强调让幼儿在愉快、轻松、自由的游戏中自娱自乐、玩中学、玩中获发展。

在选材上,我力求贴近幼儿生活,同时又要适合运用拓印的方式来进行。帽子是幼儿日常生活中非常熟悉的一样事物,基本上每位幼儿都有,很贴近幼儿的生活。并且现在的帽子款式和色彩都非常丰富,使幼儿有极大的想象和发挥空间,适合用拓印的方式来表现。 在活动设计上,充分考虑了活动过程的游戏性、情景性,同时注意创设一个宽松、愉悦的学习环境,使幼儿大胆尝试、体验美术活动的乐趣。以幼儿期待的春游活动引出话题,让幼儿为春游活动做准备,自己设计一定漂亮的帽子,使得幼儿在进行活动时自然地投射进了自己的情感,因此能够特别投入地进行活动。同时鲜艳的色彩和有趣的拓印方法,使幼儿充分感受美术活动的乐趣。

由于幼儿先前有过拓印的经验,因此在教学活动中,我把重点放在引导幼儿协调地搭配三种色彩上。在示范的时候,引导幼儿观察每一种颜色在帽子上的分布,使幼儿通过自己的观察发现每种色彩的分布应均匀,并且错开来。在活动中幼儿能够说出,一种颜色印完后,另一种颜色应该在空白的地方印。但没有注意到每一种颜色都应该均匀地分布在帽子上,而不应该挤在一块。幼儿可能有模糊的意识,但并不清楚,因此在这里我适当地总结了一句。并且在总结之后,让个别幼儿来尝试,这名幼儿只在帽子的一端印,很多幼儿就发现了在帽子的另一端还有一些空白的地方也需要印上漂亮的颜色。在这一过程,幼儿原本模糊的意识渐渐地清晰起来,并且在幼儿自己的操作中体现了出来。

当然,在活动中也存在着一些不足。细节的处理与课堂上的有效回应一直以来都是青年教师需要不断磨练的地方。比如,如何让幼儿意识到一个纸团只能蘸一种颜色,而不能蘸多种颜色,否则会使这些颜色产生颜色变化。虽然,我在幼儿操作前提醒幼儿一个纸团印完一种颜色后要扔到垃圾桶,然后再拿另一个新的纸团去蘸另一种颜色再印。可是,在幼儿的操作过程中还是出现了把颜料混淆的情况。

这一方面可能是因为我在示范的时候没有引导幼儿注意一个纸团只能蘸一种颜料,另一方面也许是因为我在说明这一点上使用的语言不够童趣,无法吸引幼儿的注意力。可以将纸团拟人化,将调色盘当作纸团宝宝的家,提醒幼儿在请纸团宝宝帮忙之后要把纸团宝宝安全送回家,如果送错了,妈妈就找不到纸团宝宝,会很伤心的。通过这样拟人化的情节,幼儿在操作的时候可能就会更投入,效果可能也会更好。

美术活动案例评析:画太阳

一、将要学习的技能转化为幼儿的需求

夏天的太阳让孩子们感到非常热,“送它什么凉快的光芒呢?”教师话语一出,孩子们便急切地为太阳想各种凉快的事物做光芒。虽然画不同图形的太阳光芒可能不是孩子当时的需要,但是,教师能寻找教育契机,把幼儿应学习的技能、技巧转化为其主动的需求,自然地调动起幼儿学习的内在动力。同时为幼儿搭建适合的台阶,综合运用已有经验,让幼儿在克服困难的基础上创造性地表现太阳光芒。

二、在幼儿有需要时融入技能、技巧的教育

在绘画太阳的光芒时,围着太阳一圈画光芒成为幼儿的技巧难点。如何支持他们围着太阳画出好看的图形呢?这时,教师采用了设问质疑法,当幼儿发现教师不好画时,教师没有直接给出解决的方法,而是引导幼儿讨论,思考出新方法——转动画纸绘画。

三、经验迁移策略,启发幼儿运用已有经验解决新问题

主题活动中,孩子们感受到了夏天的热,探讨过了能使人凉快的物品,有些物品幼儿已经画过。教师在了解幼儿已有经验的基础上,采用了经验迁移策略,发挥语言、情境、暗示及启发联想等方法、技巧,引发幼儿对生活中凉快物品的回忆,有效的激发他们绘画的积极性,从而激发幼儿学习的主动性,适应了幼儿的发展要求。

美术《我帮妈妈挂窗帘》反思

窗帘是孩子很熟悉的生活物品,充满了丰富的艺术美感,又易于孩子观察、体验、创作和欣赏,所以非常适合小班幼儿。

首先我让孩子们说一说他们所见过的窗帘是怎么样的,有什么图案,是什么颜色的。孩子们都能根据自己家里或见过的实际窗帘说出来。

帮妈妈挂窗帘,我为孩子们创设了一个情境,熊妈妈有很多宝宝,他们需要不同颜色的窗帘,来请我们小三班的孩子帮忙。

课前示范,我首先提出要求,竖的一条直线,从上往下,一条旁边接着一条,并且可以用不同颜色。我请了一名能力较强的幼儿上前根据我提出的要求做展示。结果郑筱莳完成的特别棒。

幼儿操作环节,我发现孩子们对玩色的技能都掌握得相当好,不同色彩表现出的窗帘,特别丰富,漂亮。

最后,我请幼儿分别说一说,你帮熊宝宝画的窗帘你猜它会喜欢吗?为什么? 在欢快的氛围中,我们结束了这一堂活动。

小班美术活动《彩蛋》教学反思

根据主题活动《小小蛋儿把门开》今天我组织了美术活动《彩蛋》,蛋宝宝是生活中很常见的东西,小朋友甚至每天都能吃到,但是幼儿看见的蛋宝宝是一种颜色的,而这节美术活动是让幼儿感受蛋宝宝穿上衣服后变成了有鲜艳的颜色和好看的图案的彩蛋了,从而在绘画过程中能够感受到艺术的美。目标定位于1.欣赏彩蛋,了解彩蛋装饰的多样形式。2.尝试用简单的点、线等花纹装饰鸡蛋。通过整个活动,我发现了存在的很多问题,并且在王老师的指导下我将整个活动进行了一个反思和总结。

第一、两条目标的定位都在于技能方面,缺少情感的目标。

小班幼儿应以情感和兴趣为主,而本活动中我所订的目标太多于技能化,注重强调技能,却忽略了情感的重要性。根据小班幼儿的特点,可以将目标改为注重色彩搭配和通过画彩蛋来感受艺术的美。

第二、目标在活动过程中达成度不够,并有所偏离。

第二条目标为尝试用简单的点、线等花纹装饰鸡蛋但在我执教的整个过程中却未将这条目标进行解决,而是草草带过,没有给孩子经验的一个提升,而在欣赏过程中,图片上的彩蛋以线条和简单的小图案居多,可以将第二条目标改为尝试用线条和简单的小图案来装饰。而且我的示范图过于复杂,与目标也不符合,在示范时可以征求幼儿的意见,但也不能一味的照着幼儿所说的意见进行示范,我应该加入目标中所需要达成的内容进行示范,这样会更有针对性。以前上的美术活动都是提前准备好范画让幼儿欣赏,而这次是第一次当场和幼儿一起来画范画,由于经验不足,大大的偏离了目标,在这方面我还需要不断的进行学习,改进不足之处,让自己不偏离目标,将目标把握好。 第

三、引导环节很重要,教具需要有针对性。

本次活动中,欣赏环节的图片太广泛,准备的蛋宝宝太多,不具有针对性,不能让幼儿很好的欣赏到本次所需要达成目标的几幅关键的画,幼儿变得漫无目的,导致后来幼儿进行绘画时画出的画都是随意性的,在这方面,我在课前还考虑的不够充分,在以后的美术活动中,我将在课前考虑的更充分一些,特别是在选择让幼儿欣赏的画应该更有针对性,能让幼儿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所提升。

第四、讲评环节问题过于简单,幼儿没有得到一个很好的提升。

在讲评环节中我只是问幼儿你最喜欢哪个蛋宝宝,为什么?在幼儿回答时我也没有及时的进行有效的总结,让幼儿得到提升。可以将问题变得更全面一些,可以问你画的蛋宝宝用了什么装饰的,用了什么颜色?让讲评更有效,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小班的美术活动不应以技能为主,应该以幼儿的兴趣为出发点,让幼儿在原有的经验上一点点的进行提升,他们还不懂得什么是点、线,对于幼儿原来的经验这样的跨度太大,幼儿消化不了,或许将本堂课定位在色彩上会更好,让幼儿去感受色彩带来的美和自己所画的不同的图案所带来的美,让幼儿觉得其实我这样画也是美的,让幼儿感到自己成功了,增强幼儿的自信心。通过本堂课有很多地方需要我去改进,并深思自己在美术活动中所缺失的东西,在今后的教学中不断的改进,并且不断的去学习。

好看的围巾——美术课反思

好看的围巾是主题冬天来了中的一节小班的美术课,是课程审议时我们组经过讨论共同生成的一节课,今天承蒙王老师来听了这节课之后给我指出了很多好的意见,让我对于美术领域的课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首先这节课的目标定位在两点,一是能连结点子沿轮廓线将围巾画完整,初步表现线条的流畅感。二是乐意用自己喜欢的颜色(两种颜色)均匀涂色,表现围巾的色彩美。从目标上来看,这节课主要侧重点在于培养幼儿的一些绘画技巧。连接点点补充完整轮廓线这个技能宝宝们在上个星期的区域游戏画小汽车中有了初步的接触,而这次的围巾进一步巩固提高了他们这方面的能力。目标二中存在了一个不到位的地方,那就是让幼儿利用自己喜欢的颜色(两种颜色)对围巾进行均匀涂色,大胆进行装饰。原先的目的是希望让幼儿逐步从接触挑选自己喜欢的两种颜色逐步过渡到挑选两种相近色来进行装饰。而从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实际情况来看,这样的目标局限性太大了,将幼儿限定在了一个框中,反而不利于幼儿的自主发挥。

其次,在环节一中,我采用了出示一些围巾的PPT,这些图片中的围巾都是以各种颜色的彩条组成的。在欣赏过程中,我只注重了让幼儿感知围巾色彩的多样性,却忽略掉了让幼儿明确今天我们要装饰的就是这样的彩条围巾。在围巾的选择上也有些过于成人化了,而且也不用很多张,应该要少而精,并且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有目的进行筛选。这样才能为后面活动的开展打下很好的铺垫。

最后宝宝们的作品丰富多样,大多数的宝宝都挑选了自己喜欢的颜色进行了彩条围巾的装饰。但是也有个别几个宝宝没有进行彩条装饰,而是按照自己的意愿进行了其他花纹的装饰,真的是各有千秋啊,细细的品尝,慢慢的体会。不难发现他们的围巾也同样很漂亮呢。而这些花纹是我在做范画的时候没有提到的,全是他们自己发挥想象画出来的。从他们的围巾中就能看出孩子们的想象力有多丰富。正如王老师所说的,其实这节课的创造性可以更大一些,不用规定装饰成彩条围巾,而是让宝宝们自己去发挥,装饰出各种各样花纹的围巾,更加发散他们的创造性思维。

小小的一节美术活动给了我很大的启发,我们应该始终站在幼儿的立场出发。这样我们会收获的不仅仅只是一节美术活动中的反思,而是对于整个学前教育的认识和理解。 小班美术活动《可爱的小鱼》教学后的反思

幼儿绘画教学要求教师在一定时间内示范准确并运用简练生动的语言进行讲解,这样才能诱发幼儿强烈的求知欲,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调动作画的积极性,使其“要我画”转化为“我要画”。因此,一堂绘画课组织课讲的好坏,这对于绘画课是否成功,具有决定性的作用。

《可爱的小鱼》这节课,我采用了看一看、猜一猜、玩一玩、画一画、讲一讲的教学方法。首先,在导课时,我做了一个简单的情景表演,我模仿小鱼游的动作从教室外进来,让幼儿看,猜一猜老师模仿的哪种小动物?让幼儿交流,再让幼儿也做小动物在活动室游一游,接着我引入活动主题. 活动中我抓住幼儿的心理特点之一是好奇心强,要求幼儿闭上眼睛,然后我迅速画出一只小鱼,原来空白的黑板上突然出现一个生动活泼的小动物形象,安静的教室便会一下沸腾起来。越是不让看,孩子们越是好奇,越要偷偷看,这很自然地促进了他们的求知欲望。这时,我应因势利导地提出问题:你们想知道老师是怎样画的吗?然后将范画请幼儿观察鱼的各个部位,并一笔一画地按次序画出来给幼儿看。其次请幼儿作画,在作画前,我又出示了几种不同方向、不同形状的鱼,请幼儿欣赏,并问你最喜欢哪一种鱼,幼儿开始七嘴八舌地说了起来,我说:你们说的我都听不清 老师教你们一个好的方法,就是把你最喜欢的鱼画大些,这样老师一看就知道你们喜欢那种鱼了,好不好?幼儿回答完就开始动笔了.我来回观察发现有画的与老师形状不同的、有画的方向不同的等。当幼儿画完一条鱼时,我请幼儿给鱼涂上局部颜色(因为大量涂色孩子手有点累,再加上时间不够用)紧接着,我又让幼儿给小鱼找一些朋友画在鱼的旁边。最后,我请幼儿说说自己的画都画些什么?我以小鱼的口气评价了好作品和坏作品,让幼儿向好作品学习,克服坏作品中的不足。一节课幼儿看到自己成功的作品,也与其他幼儿分享成功的喜悦。

虽然这节课上的比较成功,我想我还是得继续调整自己的教育方法,结合自己已有的生活经验,适宜的进行教学。从以上例子我总结出:

一、教学中反思自己预设的目标是否符合幼儿的发展需要?选择的内容是否合适?方法是否恰当?开展的具体活动哪些比较符合幼儿的兴趣和经验,效果反应好;哪些内容幼儿缺乏兴趣、远离生活经验,效果不够理想?等等,要鼓励幼儿“大胆画”。很多小班幼儿拿起笔不敢下手、或者拿起笔不知从何下手。这时候老师一定要当个“一懒二勤的老师”,即手要懒,眼要勤、嘴要勤。手要懒是指老师千万不要帮幼儿画,眼要勤是指要多观察、发现幼儿的闪光点。幼儿拿起笔不敢下手时要鼓励幼儿大胆下手,多用一些肯定性的、激励性的语言。如对小班小孩子说“你画得真棒”!“你画的颜色真漂亮! “如果怎么怎么样就更好了。”千万不能打击幼儿的积极性。老师要“大胆放手”。很多老师不敢放手,生怕他们乱涂乱画,或者弄乱了色笔、蜡笔等。其实老师应该大胆放手,对于小班的幼儿,教师不要求他画什么,只要他拿起作画工具在纸上涂、画就可以了,让孩子根据自已的感受,自由发挥,他说是什么就是什么,养成爱动笔的习惯。

二、引导幼儿学会评价自己的作品。一幅作品完成后,很多幼儿往往会根据作品的内容和创作经验,迫不急待地将作品中的一笔一画绘声绘色地讲出来,或者讲给老师听、或者讲给同伴听,又或者自言自语讲给自己听!幼儿的“说”不仅是画的补充,也是对自己作品的反思和评价,更是幼儿再学习的过程。但是很多幼儿的“说”基本上是无意识的自评,更多带有感性和主观的色彩,想到什么说什么,因此在鼓励幼儿大胆说的同时要注意引导幼儿有意识地自评,初步培养幼儿的自我评价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

三、引导幼儿从评价自己的作品过渡到学会评价同伴的作品。幼儿在交流、欣赏作品时,多数幼儿更注重对自己作品的表述,而忽视对同伴作品的评价。因此我们要多提供机会让幼儿与同伴分享、交流,使他们有更多的沟通,引领幼儿享受参与评价的乐趣,激起幼儿参与评价的兴趣,从而使幼儿从描述自己的作品过渡到与同伴互相欣赏,互相学习,以幼儿教幼儿。

小班幼儿对周围的事物充满了好奇,探索的欲望很强,常常有一些不合常规的现象发生。如果教师能稍加注意,给予关注,就能有目的地将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变为我们可利用的教材,真正让幼儿成为活动的主人。

《可爱的小脚丫》活动反思

通过认识脚——探讨脚的用途——体验脚的不同感觉——如何保护脚——踩脚印几大环节,让幼儿在活动中认识到自己小脚的特征及用途,体验到赤脚在不同路面的感受,使小朋友在快乐的活动中明白我们应该保护好自己的小脚丫。整个活动幼儿兴趣浓厚,更是被形象直观的小脚丫课件深深的吸引了,激发出他们探讨问题,思考问题的热情,使他们在体验中交流,在交流中掌握知识。然而,对于中班幼儿来说,整堂课内容过于丰富,知识点过多,幼儿不易及时掌握,如果把整个流程修改为:认识脚——探讨脚的用途——如何保护脚——体验脚的不同感觉,这样整个活动过程显得更为紧凑,适时引用课件,做到动静结合,这样使整个活动过程就更为精炼,教学效果将会更好。 《小老鼠的家》活动反思

活动结束后,我觉得首先,在今后设计活动时要注意目标的制定,这是我的一个克服了很长时间都没有改进的缺点:目标制定太多。对于幼儿园的孩子来说,每一堂课,最多制定两个目标就可以了,如果目标过多,在有限地时间内是无法完成的。再一个就是话太多。在活动的过程中,要用很精练的语言来指导和要求孩子,培养孩子的倾听能力很注意倾听的习惯。

上完这节课后,我自己的感受就是,当做教幼儿玩游戏的活动来设计的话,真的是很轻松,孩子学的轻松,有趣,老师准备起来也轻松,教授过程也轻松。只是软件中有很多的我们未知的内容需要我们去探索和挖掘,需要孩子去玩耍,去发现,需要老师和孩子共同去完成,去解决,而孩子上机活动的时间短,发现问题的机会太少了,老师又不能很好的去指导多个孩子的操作活动。这些也都是我们在今后的实践活动中学要解决的问题。

小班幼儿对周围的事物充满了好奇,探索的欲望很强,常常有一些不合常规的现象发生。如果教师能稍加注意,给予关注,就能有目的地将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变 为我们可利用的教材,真正让幼儿成为活动的主人。美术课是我比较喜欢的活动课之一,虽然要上一节小班的美术课老师所要准备的工作很多,比如要给每个孩子准备一张打好轮廓的稿纸,还要给孩子发作画工具,事后还要给粗心的顽皮的孩子整理作画工具等等,但是我总能在活动中感受到孩子幼稚画笔中所散发出的奇特想法。 小班美术活动《棒棒糖》课后反思

在行知幼儿园“生活化美术活动”中,我执教小班美术活动《棒棒糖》。棒棒糖是孩子喜欢的并品尝过的一样糖果,深受孩子的喜爱。酸酸甜甜的棒棒糖,是整个美术创作活动的基础,孩子乐意去表现这种他们喜爱的棒棒糖。但基于小班幼儿的美术技能较为有限,我将这个活动的目标定位在培养孩子撕贴能力上,并欲通过活动增强幼儿对颜色的感受力,能将味道与颜色联系起来。

小班的孩子,有过撕贴美术作品的经验,在手工作品《西瓜》《秋天的小路》中都尝试过这种方法,因此在美术活动《棒棒糖》中我对撕贴能力有了更高的要求,就是尝试撕贴出里外两种颜色的棒棒糖,旨在培养孩子的结构感知和布局能力。同时对棒棒糖颜色和味道的联系性产生探索兴趣。因此,在第一次试教时我制作了一个大大的棒棒糖,以其夸张的造型引起幼儿的兴趣,给幼儿欣赏、想象的一个平台。引导幼儿谈谈自己吃过的棒棒糖是什么味道的颜色的,请幼儿与教师共同撕贴出好吃的棒棒糖(也作为示范环节)。幼儿说得比较好,也能把味道和颜色也联系起来。但是总的感觉是幼儿不太兴奋,没有中、大班孩子欣赏食物棒棒糖时的那种欢悦。于是,听课老师建议我在引导环节也用实物棒棒糖,考虑到我要求孩子实现的是里外二色撕贴,因此在选取棒棒糖的过程中,我过多的往颜色对比上去挑选,造型不做太多考虑,因此引导幼儿观赏棒棒糖时出示的棒棒糖较简单,孩子还是不够兴奋,这也是我现在还在考虑的问题,怎样将各种形态、各种颜色的棒棒糖与我的目标作较好的串联,使我的欣赏环节能引起幼儿更多的兴趣。

幼儿的创作环节是比较顺利的。但在第一次试教时碰到过问题,原因出在我的示范上。我在撕贴的时候是这样示范的“选张你喜欢的纸——撕下一点——蘸点浆糊——涂在纸上——贴在轮廓纸上(有顺序的,你可以先贴外圈也可以先贴里圈)”,在示范的时候,我察觉贴得很慢。听课老师建议,先在轮廓上涂好浆糊,这样撕下来就可以直接贴上去,节省了不少时间。果然,孩子在第二次炒作时,速度比原来快了许多,而且效果也很好。

作品展示环节和作品评价环节,我考虑了好几种形式:其一,准备好插棒棒糖的底板,幼儿制作完成之后插在上面,有些像店里卖的棒棒糖,效果肯定不错。其二,因为我为幼儿提供的棒棒糖轮廓有多种形状,为幼儿准备大的棒棒糖造型,幼儿制作完成之后小棒棒糖找妈妈,巩固幼儿对图形的认识等。其三,直接拿在手上,大家围乘一圈互相欣赏棒棒糖、介绍自己的棒棒糖。试教之后,方法三比较适合小班的孩子,让他们把自己的棒棒糖拿在手上,更易于我“增强幼儿对颜色的感受力,能将味道与颜色联系起来”的达成,因为孩子乐于去向同伴向听课老师去介绍自己的棒棒糖,说说味道说说颜色。在结束的时候,我们齐唱《棒棒糖》之歌(根据《棉花糖》改编),在快乐的气氛中结束活动。

整个活动下来,我感觉过程比较流畅,目标达成较好。但孩子对棒棒糖的喜爱,没有在课堂上达到高潮,因为在于我给孩子呈现的棒棒糖太过单调。另外朱老师也指出,固定的用里外两种颜色撕贴,约束了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这也是我这堂课最欠缺的。在设计活动的时候,我也想过用更开放性的形式去尝试表现棒棒糖,用毛线绕、用棉花扯,但是由于教师水平有限,很难在这基础上设计出适合小班孩子的活动,这是今后要努力加强的。提升自己的水平,才能为幼儿创造幼稚的课堂,我实在还差得太远。

美术活动《妈妈的笑脸》

我从欣赏妈妈的笑脸导入活动,并且还准备了几位不同发型的妈妈,有长发、短发、卷发。然后教师示范画,小班的幼儿对绘画还没有一定经验,所以我给幼儿做了详细的示范,为了拓展幼儿的思维,我还示范了三种发型的妈妈。让幼儿自由选择画自己的妈妈。

在操作中我才发现我忽视了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小班幼儿直觉行动思维,他们在美术活动中,不可能象中、大班的幼儿一样会先想好了再画,而是画到哪里算哪里,小班孩子模仿性又强,老师画了三个,他们也不动脑筋画两个、三个妈妈。我也观察了同年级幼儿,老师示范了画一个妈妈,他们也画了一个妈妈,甚至没有画两个的。在本次活动中重要的是让他们画五官,如果妈妈画得太多了,孩子们就没有信心再画下去了。所以我觉得在美术活动中让孩子们树立对活动的信心也很重要。反思本次活动,我没有考虑到孩子的年龄特征,这也是导致本次活动失败的最主要原因。

《有趣的线条》活动反思:

本活动的重点是如何将动作转变成画在纸上的线条 。所以在第一环节中,我便要求幼儿大胆想象,在模仿动物走路时尽量想出与别的小朋友不一样的动作,促使幼儿在作画时能大胆想象,通过不一样的线条来表现动物走路的形态。

在欣赏作品时,本来我是设定了幼儿学那只小动物就贴在哪只小动物旁边,但是这样就限制了幼儿的选择。应该提醒幼儿还可选择范画以外的小动物,另设一个空地来帖作品,这样幼儿就可以选择范画以外的小动物了,而且也不用担心应该要贴在哪只小动物的旁边了。

小班美术活动《七彩蛋》反思

一、结合本班幼儿绘画功底较差,我将活动目标改为:

1、学会顺着一个方向画线条。

2、能按条状或块状划分区域,分别画上不同的颜色。活动中幼儿基本能达到预设的目标。部分能力强的幼儿画出的鸡蛋颜色匀称,区域划分规整,线条流畅。能力较差的幼儿也能用线条划分区域,自主涂色。这说明给活动目标能让大部分幼儿实现“跳一跳,摘桃子”,比较适合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及我班幼儿的特点。

二、该活动对于能力较强的幼儿来说相对较容易,所以他们完成的很快。在以后的美术活动中,应将活动目标稍作提高,让部分能力强的幼儿也能“跳一跳,摘桃子”。

《蝴蝶飞》反思: 活动的最大缺点是时间有点拖,听课教师建议我之前的讲解还可以再简略一点,并建议是否可以一组一张大纸,这样,能力强的幼儿可以多贴几个,能力弱的幼儿还可以再次看看制作的步骤,这样能顾全每个幼儿。

一个活动的好坏,与幼儿相关知识经验的循序渐进的发展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前期经验准备充分,活动自然会流程完整。

如何做一个优秀的班主任

工作四年,在副班主任的岗位上,与班主任共同管理着一个班级,也学习了许多如何做优秀班主任的书籍、文献。但要真正把理论变为实践,我认为还是在平时一点一滴的学习、积累之中。

首先,要成为一名优秀的班主任,必须先是一位优秀的教师,有一颗爱孩子的心。我国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真的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惟独从心里发出来的,才能打到心的深处”,从先生的话中,我们不难领会,离开了情感,一切教育都无从谈起。特别是班主任工作,情感教育是最好的教育方式,我们爱孩子,不仅要尊重孩子不同的性格、兴趣,而且不对任何对象偏袒、歧视,对他们既严格要求,又不能采用生硬的教育方式。实践证明,爱不仅仅是一种教育方法,也是滋润人心的巨大力量,班主任真挚、纯洁、无私、高尚的爱能促进孩子智力和个性的健康成长。

其次,要努力提高自己的专业素质。“每天进步一点点。”进步的源泉是学习、实践、思考。书籍、网络、同伴都是学习的平台,课堂、生活是实践的舞台,思考是源动力和最终归宿。当今的社会科技迅猛发,无论是科学还是技术,创新是第一位的,只有具备创新能力的人,才能领导和把握科技发展的潮流。因此,教育的重心应更多地转移到培养创新能力的人这方面上来,班级管理的重心也相应地向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自我管理能力和适应社会需求的能力发展,因此我们自己也更应具有创新能力、创新精神,这样才能培养出新时代需要的人才。

再次,要有稳定的心理素质。带班过程中随时随地都会遇到复杂的、意想不到的情况和棘手的问题,在不清楚或不完全清楚整个事态发展的全过程之前,要冷静,不受个人情绪的支配,客观地分析情况,实事求是地解决问题,避免轻率表态而导致不良后果。教育要建立在丰富的感情基础上,班主任既要感情丰富,还要善于控制,要有丰富的感情才能对孩子的喜怒哀乐特别敏感,感情冷漠的人是没有教育热情的,但班主任无论是爱、是恨、是喜、是怒都应有分寸,有控制,注意自身的心里平衡,过分的、不加节制的冲动对孩子的教育会产生不良后果,要善于用良好的情绪感染孩子。

总之,做好班主任工作,并非一件容易的事,必须认真研究教育规律,多向同伴学习,才能把工作做好。

第二篇:小班蔬菜印画

小班蔬菜印画:美丽的花衣服

活动目标:

1.学会用蔬菜的横截面,蘸上颜料进行拓印,锻炼幼儿手眼的协调能力。 2.通过对红、黄、蓝三种颜色的认识,培养对色彩的兴趣并体验蔬菜印画的乐趣。

活动准备:

1.藕、胡萝卜、红椒等蔬菜的横切面若干;

2.红、黄、蓝三种水粉颜料、调色盘、抹布若干; 3.画有衣服图形的画纸人手一张,娃娃一个; 活动过程:

一、导入

1.导入主题 传来娃娃的叫声

师:咦?这是谁的声音啊?(幼儿回答) 师:哦,原来是娃娃在哭啊,让我们一起来问问娃娃为什么哭得那么伤心好吗?教师抱起娃娃作听状

师:哦,我知道了,原来娃娃看见你们玩得那么开心它也很想和你们一起玩,但是,娃娃没有……

引导幼儿思考并回答没衣服穿

师:对啊,娃娃没有漂亮的衣服穿,很伤心呢,我们一起来帮帮她好吗? 2.引起兴趣

师:今天老师带来了三个颜色宝宝,你们认识它吗?

师:这三个颜色宝宝来帮助娃娃了,它们可以帮娃娃的衣服添上漂亮的颜色。

二、教师示范

1.示范、讲解用藕头、萝卜头等拓印的技法。 师:我们一起作些漂亮的衣服送给娃娃好吗? 出示藕、胡萝卜、红椒等印章

师:这是藕宝宝,它和颜色宝宝一起来的,来帮助娃娃做漂亮的衣服。 藕宝宝,轻轻拿,衣服上面按一按;仔细找找家在哪,再把宝宝送回家。

胡萝卜宝宝,轻轻拿,衣服上面按一按;仔细找找家在哪,再把宝宝送回家。 红椒宝宝,轻轻拿,衣服上面按一按;仔细找找家在哪,再把宝宝送回家。 2.教师边念儿歌边示范拓印的方法

三、幼儿操作

1.师:现在请小朋友和蔬菜宝宝、颜色宝宝一起来做一件漂亮的花衣服好么? 2.引导幼儿大胆操作,教师巡视指导。

四、作品展示

1.展示幼儿作品,肯定评价作品。

师:娃娃很高兴谢谢小朋友!现在让娃娃自己来选他喜欢那一件好吗?

第三篇:小班美术《莲藕印画》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探索发现莲藕的形状,学习巧妙利用莲藕来组合图形,并创造表现。 2.让幼儿了解莲藕的用途。 活动准备:

物质准备:幼儿每人一条莲藕,水彩笔,调色盒,水粉颜料,每人一张白纸,范例作品三幅。

环境准备:按照幼儿能力水平的高低,将幼儿分成3组,12个人一组。三组不同的操作材料事先在桌子上摆放好。 活动过程:

一、出示莲藕,谈话导入。

师:小朋友们,今天我们来比一比,谁的眼睛最亮,瞧!老师手上拿着的,是什么?莲藕有哪些用途呢?它能吃吗?莲藕除了吃,还可以用来做什么?

二、出示PPT(一幅简单的莲藕印画)。 1.师:这幅画是用什么印出来的?(莲藕) 2.教师示范印画。

三、出示PPT(第二幅莲藕印画)。

1.师:小朋友们,这幅图画的是什么呀?(花朵)你们知道这幅图是怎么画出来的吗?(先用莲藕印画,在用水彩笔添画)

2.教师师范印画。(注意印画时,莲藕要多沾一些颜料,沾好后,稍用力些印在白纸上。)

四、出示PPT(第三幅莲藕印画)。

1.师:除了花朵,我们还可以用莲藕印出什么图案呢? 2.示范莲藕组合,并印出图案,如:组合成树、七星瓢虫等。 3.教师师范印画。

五、按照幼儿能力水平不同,将幼儿分组进行操作,并提出不同要求。 1.第一组:幼儿每人一张白纸,一条莲藕,调色盒,水粉颜料,要求幼儿用莲藕,印出好看的莲藕画。

2.第二组:幼儿每人一张半成品的印画,一条莲藕,调色盒,水粉颜料,要求幼儿用莲藕,完成半成品的印画。

3.第三组:幼儿每人一张白纸,一条莲藕,水彩笔,调色盒,水粉颜料,要求幼儿用莲藕,巧妙利用莲藕来自由组合图形,并创造表现。

六、幼儿开展制作活动,教师观察与指导。

七、请幼儿交流展示自己的作品,然后师幼共同布置作品墙。引导幼儿相互欣赏。

第四篇:《蔬菜印画》课后反思

《蔬菜印画》课后反思

在《香香的蔬菜》这一主题中我们开展了艺术活动《蔬菜印画》,本次活动的目地在于让幼儿认识蔬菜截面的形状,用蔬菜来印画;通过印画的活动让幼儿感知不同蔬菜的印画效果,体验印画带来的快乐。因为考虑到我们班的幼儿第一次尝试这种印画,所以我把我一开始的设想每组同时进行换成了每组幼儿到前面来进行,希望在老师的管理下能让活动进行得更顺利。

在第一环节中,让幼儿“猜一猜这张漂亮的画是谁画出来的”一句话成功地引起了幼儿的注意。幼儿都很好奇是什么东西画出这么漂亮的画,而后有几个小朋友说出了是蔬菜在作画。说出是蔬菜在作画后,幼儿的兴趣更高了,每个幼儿都想自己试一试。在第二个环节是老师示范,“你们想知道老师是怎么用蔬菜画出这么漂亮的画吗?”这一句话让幼儿意识到仔细听后才能也像老师一样画出这么漂亮的画。而后老师介绍作画的材料:蔬菜与颜料。在示范作画的时候加上儿歌“蘸一蘸,印一印,压一压,放回原处继续蘸”,让幼儿在操作的时候边说边做,也使幼儿更清楚地懂得应该要怎么做。在第三个环节也是重点环节,让幼儿自己动手操作。因为我选择的是让幼儿一组一组上来进行作画,这样能使我们能够看清楚和照顾到每一位幼儿。在操作活动中,幼儿表现得非常积极与兴奋。印出来一朵朵漂亮的花儿,幼儿都争着让我看看“老师看看我的画多漂亮”每一个幼儿都非常的有成就感。在第四个环节中,让幼儿拿起水彩笔给“小花”们添上身体,每位幼儿都非常开心地投入到自己的作画中。

但在过程中还存在着很多不足,特别是很细节的东西没有考虑进去。例如在作画的材料中没有考虑到在旁边放上几个擦手的抹布,导致幼儿一画完就往厕所跑;在最后的一环节中让幼儿给小花们添上一些漂亮的东西我示范的时候只是在“花”的下面画了几根竖线当做是花的身体,我原本是让幼儿自己相像然后再画上去的,没想到大都数的幼儿都跟着我这样画了几条竖线。教师的示范真的是非常重要的。

自己在上课方面还是很“嫩”的,我相信在以后不断的锻炼中,自己会学到得更多,也会进步得更快。

第五篇:大班美术:纸团印画

大班美术:纸团印画

活动目标

1、 能自由选择色彩进行纸团印画的游戏。

2、 尝试用纸团蘸水粉颜料印画的方法来装饰围裙。

3、 培养对色彩的兴趣。

活动准备

经验准备:见过围裙,知道它的作用

材料准备:一条没有装饰图案的围裙和一条有明显的装饰花纹图案的围裙、水粉颜料(红、黄、蓝),报纸团若干,已剪好的围裙每人一份,用于展示作品的绳子、夹子若干。

活动过程

一、 谈话导入

1、依次出示没有装饰图案的围裙和有明显装饰图案的围裙,引出主题。

指导要点:对比两条实物围裙,引导幼儿观察发现它们的不同处,知道装饰图案能增加物品的美感。

指导语:老师有两条围裙,你们觉得哪条围裙漂亮些呢?为什么?

2、交流讨论,幼儿讲述已有经验。

二、探索发现

1、欣赏教师作品,激发幼儿装饰围裙的乐趣。 指导语:这个围裙漂亮吗?上面有哪些颜色?有时知道它是用什么方法装饰的?

2、感受纸团印画的操作方法。

小结:小朋友拿起报纸揉成一个纸团,用食指捏着,任意蘸一种颜色,颜色不能太多,然后轻轻把她放在围裙上按一下,一个漂亮的图案就出现了儿歌呈现:小小一张纸,轻轻揉成团,颜料蘸一蘸,围裙印出来。

3、引导幼儿讨论:如果我要换一种颜色怎么办?

教师总结:一个纸团只能蘸一种颜色,要换颜色时就要换一个纸团。

三、 创作表现

1、 引导幼儿在已备好的纸上进行创作。

指导要点:提醒幼儿在更换颜色时更换纸团。/

2、 交代操作要求:废纸放入框中;在蘸色时不要蘸得太多,注意提醒幼儿用多种颜色装饰可以让围裙更漂亮。

3、 教师巡回指导,提供帮助。并提醒幼儿注意保持画面、桌面的干净。

四、展示幼儿作品,说说你最喜欢哪个围裙?

五、整理材料,结束活动.

上一篇:北京土话大全范文下一篇:北京红色景区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