渡人亦是渡己读后感

2022-08-07

第一篇:渡人亦是渡己读后感

《暮鼓晨钟》读后感:他亦是英雄

他亦是英雄

——《暮鼓晨钟》读后感

张莉

0

1看小说,随着主人公悲欢离合的命运掩卷沉思、莞尔一笑;看着窗外芭蕉叶肥,伤心落泪、悲愤不已。

很久以前,有幸拜读过作家凌力写的《暮鼓晨钟-少年天子》,最近也阅读了由作家刘恒改编的这部小说的剧本。人物的一句句对白、一个接一个的冲突,无不震撼着我的心灵。总想写点儿什么,借以祭奠他的悲情人生以及一个伟大的人物被放置在宏大的历史舞台上的彷徨与坚持。

谁也挣脱不了

才能让我们感觉到这与皇权无关

0

2在书中,少年天子-顺治帝,过于老成,他的知己也是他的表哥安亲王也深沉的如同一位内心坚决的苦行僧。他的母亲-伟大的孝庄太后,老谋深算,但却成了与儿子心最远的人。太妃的身上有着太多的怨恨和不甘,伤害着别人也反噬着自己。顺治的弟弟博果尔,稚嫩和雄心却怎么也掩饰不了他内心的怯懦。顺治一生的挚爱-乌云珠,得到了爱情,却失去了一切。他的第一位皇后-结发妻子,她是科尔沁最尊贵的公主,性情刚烈,却痴情又绝望的爱着自己的表哥,如同一朵盛开的罂粟花。花束子--帝后争执的产物,她卑微的活着,卑微的爱着,就是死,也成了别人的替罪羔羊。佟腊月作为最适合生存在后宫的女人,温柔、妩媚,却也多了几许的世俗,她要的不是爱而是宠。我似乎感觉到在她或她身后翻开的一页页血泪史以及成王败寇的悲凉;而在人前,面对站着的所有面带笑意、敌意、醋意或妒忌之情的对手,他们谈笑风生,是那个时代人们过于从容还是显得成熟呢?人们在纲常伦理的束缚下,谁也挣脱不了,这与皇权无关。

0

3在剧本中

逃向浅显的文字交谈

在剧本中,有顺治与汤若望的一段对话,顺治冷冷地说道:“他们希望我是做一个比先帝更有作为的皇帝,我做不到。我阅读了无数古籍,秦皇汉武、唐宗宋祖,我能超越他们吗?我的心里空空的,什么东西都没有,只有难过。”有人从这里感受到了他的不自信,但我却深深的为他生活在皇宫而神伤。他对于这个皇宫所表现出来的压抑、残酷的厌恶,对于历史上建功扩土的帝王的漠视。地位与心灵的矛盾,决定了他只能当一个矛盾痛苦的皇帝。

在剧本中,他看到奏折中“诛九族”的朱批,咆哮着:“老人快死了,杀他干什么?孩子刚生下来,杀他干什么?啊!杀他干什么?”顺治第一次意识到自己手上的生杀大权,第一次意识到自己先祖打下的江山,是坐落在恺恺白骨上的。他悲天悯人的本性折磨着自己的良心,他在皇位上坐不安稳,不是别人,正是他自己的缘故。他的心,是痛苦的。后来,他自杀了,看起来是为了乌云珠殉情,实际上是他生无可恋,乌云珠了断了他最后的牵挂而已。

0

4在我心中,他亦是英雄

他很聪明,却很软弱。软弱到怕看见死人,这是一代帝王所不能容有的,但他却怕把母亲、兄弟、老师、帝王放置在心中,他要母亲高兴、让弟弟满意。可他不懂,没有什么事可以让所有人高兴,他偏执的做着,直到把自己摔碎,再也拼不起来了。

书中的顺治帝,他一心想要达到自己内心的理想-“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满汉一家、天下大同,但阻力太大了。他不傻、不残暴、不好色、满腹经纶,什么都好,就是不适合做帝王。亲情、爱情以及事业的失败,让他身心俱疲、倍感无助。

在乌云珠即将离开人世之际,他无助的呐喊:“我真的没有办法了。”真正是悲辛无尽啊!是他对死神的无助还是对人生宿命的无奈呢?

在他身上,有着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的执着,对亲情的渴望,对爱情的憧憬和追求,虽然都失败了,但在我心中,他亦是英雄。

第二篇:《摆渡人》读后感

经朋友介绍,我在图书室借回了麦克福尔的小说《摆渡人》。这本书,名字听上去像本名着,网上介绍的也挺牛逼,看了后不能说不好看吧,因为自己在短短内就看完这本小说,她富有浓郁哲理的多重主题,可以揭示小说背后蕴涵丰富的人性内涵,语言流畅,感人情景引导人们重新思索人生。

15岁的单亲女孩迪伦,孤独而无助,同学的嘲弄、母亲的冷漠,为了重温久逝的父爱,她踏上了开往远方的火车。不幸的是途中突发事故,等她拼命爬出火车残骸之后,却惊恐地发现眼前竟是一片荒原,她以为自己是唯一的幸存者……

似乎专为她等候的男孩崔斯坦,带着她走向无边的荒原。当她逐渐明白自己才是惟一的遇难者之后,并没有悲观颓废,而是跟随上帝派给她的摆渡人,越过一片片荒原、一座座高山、沼泽地恶水湖……面对随时而至的恶魔群起而攻,稍有不慎,就会魂飞魄散,成为孤魂野鬼,坠入地狱,亦幻成魔。

因为责任,崔斯坦终于护送她到达灵魂的天堂,并再去摆渡一个接一个的灵魂,机械地周而复始就是他的工作,从不曾思考自己的过去和未来。

因为爱,迪伦竟走出多少冤魂梦寐的天堂重返荒原,从柔弱到坚强,从被摆渡到反摆渡,并最终带领崔斯坦重返人间! 我很佩服他们两个这种敢于冒险的思想,他们勇敢冲破界限的束缚,努力地为对方着想,努力保护着对方、珍惜着对方。这种思想,让他们及时表达了自己的心意,让自己不会在以后的日子为当初的墨守成规懊悔。

有人说这是一部爱情小说,教会我们如何去爱。但在我看来,这更是一部描写思想的力量的作品,它把思想的力量通过描写主人公迪伦以及她在荒原中经历的一切而娓娓道来,而迪伦后来通过努力甚至得到她和崔斯坦两个人的重生、得到她原本缺失的爱情这个结果,不能不说是一份给读者的惊喜,同时也是更深刻地告诉我们思想的力量有多强大。

思想控制人的一切,它决定是否要去努力,并引导你应该从哪个方向去努力。就像那句话说的:如果你真的想做一件事,全世界都会为你让路。学会去思考自己想要的是什么,并且朝那个目标去努力,坚持下去,你会发现到最后的时候,你想要的东西都在你手中,你的明天由你创造。

第三篇:读后感(摆渡人)

读《摆渡人》有感

一个无聊的夜晚想要找一部电影看,看来看去也想不到看什么好,时常用用看电影打发无聊的时间,找来找去也不知道看什么电影好,父亲也是一个人青岛,生活有诸多的不易,一个人路过电影院时看了电影《摆渡人》,也许和此时一个人孤独的心境有关系,时常听到摆渡人这个词,希望在我的生活中也出现一个摆渡人可以摆渡我的生活,经过摆渡我的生活也可以改变。

淘宝上购得后书一直还没有,反倒是先看了电影,电影中大牌云集,有些无厘头,无厘头最早本是在闽南地区可以作为一个骂人的话,说一个人做事情什么都不行,很没用。近些年来无厘头的电影日渐增多,无厘头中隐藏着对生活的理解和嘲讽,有些观众可以理解,有些可能是部分人理解不到亦或是真的只是为了无厘头而无厘头。摆渡人的故事情节似乎有些支离破碎,但就像片中毛毛失去记忆一样,过往的事,即使不失忆,留给我的也只是片段。 缘为冰,将冰拥在怀里;冰化了,才发现缘没了。

一个叫迪伦的小女孩,长在一个单亲家庭,在高中时得到了父亲的联系方式,独自踏上了看望父亲的路,在路上很不幸的遇到了火车在隧道出了事故,连最后想给父亲发的短信也没有发出去。醒来后,发现周围空无一人一个走出隧道后发现居然有一个叫崔斯坦的男孩在等着他,和这个男孩的前期相处并不怎么愉快,直到快要和崔斯坦分别时她才知道她已经死了,崔斯坦是她的摆渡人,崔斯坦会把他带到他也不曾去过的天堂,在哪里她可以见到去世亲人。在去天堂的路上要经过荒原,路途漫长且危险,途中迪伦和崔斯坦产生了感情,虽然知道已经去世带仍不放弃对爱的追求,在到达天堂后,甚至连进入天堂的亲人都没有见,就找到了崔斯坦的摆渡过的另一个人,希望能帮助找到回去的路。在天堂呆了很久很久的人,告诉迪伦,想要回去只要靠着自己的内心就可以,作出抛弃一切的勇气。迪伦如如愿以偿的回到了荒原,遇到恶灵也毫不畏惧,发现所谓的摆渡人其实是一团光,摆渡人也不知道他们从哪里来,什么时候结束。

在迪伦的鼓舞下,爱上迪伦的崔斯坦也想要为爱去争取,当迪伦再次醒来时,周围充满了救援人员,而在不远处,他看到了崔斯坦。 看似是崔斯坦在摆渡迪伦,但迪伦同样也是在摆渡崔斯坦,一个是将人已经虚化的肉体摆渡,一个是将灵魂摆渡。刚开始读这本书时,平淡无奇,简介只是说道意想不到的事,但一直读到遇到崔斯坦,带着她在荒原行走,觉得有些气愤,这么样的一个故事到底想讲什么呢,平淡甚至有些乏味,耐着信子慢慢看到随后一次他们在安全屋内,崔斯坦告诉他了她已经死了的真相,才觉得有点意思,当时我也有些惊讶,对故事开始有了期待。 在困难面前迪伦被没有被吓倒,相反遇到的困难反倒是坚信了决心。三条主线一条描写崔斯坦带她走过荒原,一条迪伦在天堂冲破束缚回到荒原,一条走过荒原和崔斯坦再次相遇,都突出了迪伦的不畏困难乐观向上的品质,在得知自己死去的时候并没有自暴自弃,甚至说平静的不像话,仍然对以后有着期待,给在困境中的我们给予慰藉。 看了这本书有许多感触也可能和自己独自一人孤独的心境有关,一人呆着时常感觉到无聊,出去走走时又总想着回来,感觉总有什么在羁绊着生活,许多事情想做却又不敢做,就这样一个忍受孤独。把孤独两字拆开来看,有孩童,有瓜果,有小犬,有蚊蝇,足以撑起一个盛夏傍晚,人情味十足,好不热闹,但热闹是他们的,我什么都没有。 得到慰藉并不是找到一个更惨的人,虚构的故事情节让我的心灵一震,也开始想象着向那些现在可望不可即的高峰走去,把人比作一根会思考的稻草,虽然微小,但有了思想就有了无尽的力量。

第四篇:摆渡人读后感

摆渡人读后感1500字

爱的力量是不可限量的,爱让胆小懦弱的迪伦变得坚强勇敢,让没有血肉的崔斯坦有了血肉之躯,正如书中所言,如果我真的存在,也是因为你需要我!以下是由本人为大家整理的相关内容,欢迎阅读参考。

金黄色的阳光穿透层层厚重的乌云,荡漾在看似风平浪静的湖面上,一叶扁舟漂浮于上,舟上一人顶着箬笠,手中一支船桨在湖面投下细细碎碎的影子;湖底之下,漆黑如墨,似乎在酝酿着一场汹涌波涛。

这便是《摆渡人》一书的封面,初次见到,只觉得这本书将要描述的必定不是一个简单的故事。等到把书读完,才恍然大悟,这不就是主人公迪伦决意返回荒原寻找灵魂摆渡人崔斯坦时独自经过的那个湖面吗,那个几近吞噬掉她的灵魂的湖面。而令人诧异的是,湖底深不可测般的湖面、藏身于乌黑湖水深处的恶魔、以及头顶挥之不去的梦魇般的乌云,他们存在的原因,也是因为在主人公迪伦的思想中存在着因童年各种不幸而造成的阴霾。她的思想控制着这一切,而她自己也在承受着这一切。

而封面上方的一句话,更增添了这个故事的耐人寻味:如果我真的存在,也是因为你需要我。不可置否,这句话成功勾起了我的好奇心,便由此而开启了这趟《摆渡人》之旅。

单亲家庭里无话可说的母亲,陌生而充满敌意的校园,唯一好友的离开,这一切让迪伦15岁的的世界一片狼藉。但她并没有因此一蹶不振,而是迫切想作出改变,便决定坐上火车去看望久未谋面的父亲。怎料天意弄人,路上火车脱轨,迪伦更不幸地成为了火车上唯一的遇难者。

在知道自己已经不幸遇难后,迪伦并没有万念俱灰,而是勇敢而坚强地跟着自己的灵魂摆渡人——崔斯坦,在荒原上历经种种艰险一路跋涉。崔斯坦,这个由迪伦脑海中对爱人的朦胧憧憬而化身所成的有点冷漠有点淡定的年轻男孩,他的使命,是负责护送世间所有灵魂安全到达他们的结界点,让他们在不幸离开人世后还能在另一个世界继续生活。

一如文章开头所言,荒原之所以存在,也是因为迪伦内心长期缺乏爱意滋润而产生的根深蒂固的荒芜感、无力感,也包括所有荒原上崎岖的山路和各种可怕的沼泽,还有破烂不堪的安全屋和天空上时而出现的如同泼倒了的墨汁的乌云密布、狂风大作,这些皆由迪伦的思想控制着。纵然她自己也不愿承认,纵然这些因素让她的灵魂之旅变得更加坎坷,她也没有办法改变。因为这些都是她内心的折射,她的思想如何,她的内心如何,都会一一投射出来,成为她的路,成为她路上的所有。有时候在想,如果迪伦的生活是幸福快乐的,那这趟摆渡之旅也定能阳光明媚些、鲜花灿烂些了。

在故事接下来的旅途里,他们之间的感情随着共同经历越来越多的艰难险阻而发展得百转千回。他们由最初的陌生到相识,渐渐地相知,甚至到最后的相爱,这是着着实实打破了摆渡人和灵魂之间的界限。但他们决定在一起的时候并没有考虑到以后太多的事情,毕竟今朝有酒今朝醉,或许就像郭静的《心墙》里面说的:不去计划得太多,反而能勇敢冒险。

我很佩服他们两个这种敢于冒险的思想,他们勇敢冲破界限的束缚,努力地为对方着想,努力保护着对方、珍惜着对方。这种思想,让他们及时表达了自己的心意,让自己不会在以后的日子为当初的墨守成规懊悔。

所以也是因为有着这种思想,到故事发展到后面的时候,迪伦的灵魂被成功护送到结界点后,一对恋人被一道看不见的屏障分隔在两个截然不同的世界的时候,迪伦也没有安安分分守着那本来铁板钉钉的规矩——灵魂完成渡程后不能跨过结界,返回原来的原来的地方,而是拼尽全力想要奔回荒原去找到她的灵魂摆渡人。本以为摆渡成功后他们会从此生死两茫茫,但迪伦那颗不肯向现实屈服的心却让她一心一意地只想奔回荒原,奔回那个处处皆是嗜血恶魔的万劫不复之地,那个稍有差池便是魂飞魄散、灰飞烟灭的荒芜之地。

心之所向,便无所披靡。不管不顾,只为奔赴心中的那个念头——她不能就此放弃这段恋情,不能就此放弃自己苦心经营得来的收获,在自己原来15的人生中缺乏了太久的东西,怎能轻易让它得而复失。所有的规则在迪伦脑海里都留不下一丝痕迹,她想并且只想奔回荒原去找到崔斯坦,她想拼尽全力带他返回人世,她想让他摆脱那年复一年、日复一日的摆渡人宿命,她想和他一起返回人生,去享受她短短15年里还没来得及享受的那么多的美好事物。她知道为此要付出多大的代价,但她不怕。她觉得,心里有一件很想去做的事情,她为之拼尽全力。试问我们当中的人,有几个能做到如此?像她那样拼尽全力。

所幸的是,她最后成功了。

一路上的艰险重重自是不必多说,看到他们最后成功返回人世,我觉得过程中经历的任何艰难险阻都是值得的。最后在火车残骸处崔斯坦找到迪伦说的那句“原来你在这里”,真真催人泪下。平平淡淡的语气,是历经无数大劫大难后尘埃落定的平静心绪。还好是等到了一个圆圆满满的结局,也不枉我这一路下来心情的跌宕起伏。

有人说这是一部爱情小说,教会我们如何去爱。但在我看来,这更是一部描写思想的力量的作品,它把思想的力量通过描写主人公迪伦以及她在荒原中经历的一切而娓娓道来,而迪伦后来通过努力甚至得到她和崔斯坦两个人的重生、得到她原本缺失的爱情这个结果,不能不说是一份给读者的惊喜,同时也是更深刻地告诉我们思想的力量有多强大。

思想控制人的一切,它决定是否要去努力,并引导你应该从哪个方向去努力。就像那句话说的:如果你真的想做一件事,全世界都会为你让路。学会去思考自己想要的是什么,并且朝那个目标去努力,坚持下去,你会发现到最后的时候,你想要的东西都在你手中,你的明天由你创造。

一日,闲的实在无聊,便翻出《摆渡人》认真看了起来。15岁的迪伦在学校里不如意,好友又转学,加之和母亲关系太过一般,她才想去寻找自己的父亲,其实是为了脱离这种生活现状。

当她踏上火车的那一刻,她还心情激动地想象着和父亲见面时的场景,只是世间有种奇妙的事情被称之为意外。当迪伦从出事的火车艰难地爬出黑暗的隧道时,她寻找着列车上其他幸存着,但她只看到了故意等待她的崔斯坦,也就是她的摆渡人。

这时只有她天真地认为自己还活着,她要求崔斯坦走向相反的方向,去继续寻找那些所谓的幸存者,只是崔斯坦并未答应她的要求,继续带着她向前走。她们走过山峰,也闯过了山谷,还有那深不见底的发出恶臭的湖水,躲过无数恶魔,只是在这个过程中,迪伦发现在和崔斯坦的相处中,她渐渐爱上了这个属于千千万万个灵魂的摆渡人。而崔斯坦在回忆自己过去所摆渡的那些灵魂中,只有迪伦最特殊,他也渐渐地爱上了这个天真无邪,善良坚定的小姑娘。

当崔斯坦被恶魔拽下去的时候,迪伦苦苦等了他两天,而几乎失去意识的崔斯坦在听到迪伦大声喊着:“崔斯坦,我需要你”的时候,意识突然清醒,回到了她的身边,这时他们纯洁的爱情进一步升华。

就要分别了,迪伦要去天堂等待她的家人或者是去看去世的亲人,也就是在这个分界线,迪伦勇敢地表白了崔斯坦,而崔斯坦也爱着她,只是剩下的路崔斯坦无法陪她走下去,在分界线处崔斯坦别无选择地走了,去迎接下一个灵魂,开始新的任务。

倔强的迪伦不是去找寻自己去世的亲人,而且看了崔斯坦摆渡的名单,她试图找到他曾摆渡的那个士兵,并由他带领找到了这里最古老的灵魂,她想冒着魂飞魄散的危险,返回荒原,去寻找只属于她的崔斯坦。她不顾别人的劝服,毅然决然地打开了回到荒原的大门。

她是幸运地,在返回的道路上遇见了崔斯坦,他们一起向那失事火车的方向赶去,一路上迪伦都在鼓励崔斯坦前进,因为他们别无选择,她多么希望把崔斯坦带去她的世界,而不是周而复始地摆渡着灵魂,重复着同样的路线,同样的方式。小说的最后一幕,是个皆大欢喜的结局,正如迪伦所想,崔斯坦真的来到了她的世界,她最亲的人终于可以和她相守一生了。

看完整本小说,我认为迪伦是个单纯善良,但不缺乏勇气的女孩,正是她的坚持,她才能和崔斯坦来到同一个世界,才能让崔斯坦有自己的选择。故事中的人物其实就是照亮我们的一面镜子,今天的我们总是在说梦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试问一下,我们又有多少人坚持下去了?为实现梦想付出了多少努力?如果每天我们只是像崔斯坦那样没有选择,没有目的地活着,我们的梦想或许只会被我们埋进黄土里。我们在被迪伦感动的同时,我们也要学着面对挫折和困难,除了失去生命,我想其他的一切都只是生活中的一个插曲。当我们今天在抱怨人际关系越来越复杂的时候,我们也要敲开心扉,问问自己是否真心对待他人了,也要问问自己这个人值得你那么付出吗?当我们还在抱怨工作不如意的时候,我们多多想想面对恶魔的迪伦,这个15岁的女孩都能从容面对,生活中还有多少事情能打败我们。

故事虽然结束了,我们只能满心祝福迪伦和崔斯坦,祝他们能永远相爱。

第五篇:好书读后感—摆渡人

摆渡人

他坐在山坡上,等待着。

开篇,女生迪伦因为忍受不了母亲的琐碎唠叨和同学的冷嘲热讽而选择独自去寻找早与母亲分开的父亲。父亲大概是她在昏暗生活中的唯一精神寄托了吧,所以不管母亲的反对,她依然坚定地踏上了去找父亲的列车。

但是,生活并不总是那么如意,迪伦乘坐的列车遭遇了意外,她以为自己唯一的幸存者,但其实她是唯一一个没逃过这次灾难的人。但幸运的是,她遇见了她的摆渡人崔斯坦。刚开始,她并不知道自己他上的究竟是一场怎样的旅程。但当崔斯坦告诉她真相的时候,她反应似乎又没有那么的激烈,而是坦然接受了。在这种处境下,她依然保持自己的一颗活泼开朗的心,这颗心,也逐渐影响了之前一直对她冷嘲热讽甚至冷漠的崔斯坦,让他们也可以对彼此敞开心扉。

其实我觉得迪伦是幸运的,也是幸福的。她有一颗乐观豁达的心,即使在生活中并不是那么如意,她依然为自己寻找着自己生命中的那一抹光。她也是善良的,所以不顾被魔鬼吞噬的危险,去帮助了那个并不认识的小女孩。即使她只是崔斯坦许多摆渡过的人其中的一个,但她却真心关怀了他,有考虑过他的感受。他们在一起也许是不可思议的,但似乎又是命中注定的。事实也证明,他们的努力没有白费。

我总是在想,上帝为什么会安排摆渡人这样的工作,这是不公平的。他们有思想,却不是人,只是光。他们甚至不知道自己原本是怎么样子的,叫什么名字。只是千篇一律的做着一样的工作,在面对每一个死去的人的时候,用着不同的身份,不同的长相,引领着他们穿过充满了危险的荒原,到达他们所谓的归宿。

在故事中,人的躯体死去了,但灵魂还活着。灵魂不像人活着一样,它不会感到饿,不会困没有感官,却会被恶魔伤。每当黑夜降临,恶魔出没,灵魂只能躲在安全屋。被恶魔逮到摧残一定很痛苦,但我觉得,被恶魔打败才是最痛苦的。那样的灵魂,只能是恶魔,和自己之前遇到的一样,没有思想,只算是傀儡。

故事是惊心动魄的,但故事中又不乏感动。崔斯坦为了迪伦不惧怕恶魔,却在迪伦一声声的呼唤中又回来了。他是爱迪伦的,是她给了他温暖,是她让他敞开心扉。他们是相爱的,爱情的力量是那么强大。老妇人说,有的人即使说自己想回到从前却也打不开那一扇门,因为他们怕死。但迪伦不怕,所以她打开了门,即使冒着变成魔鬼的威胁,迪伦还是毅然决然地想带着崔斯坦到她的世界去。崔斯坦内心总是觉得担心,觉得迪伦的想法是不可能的,却依然一直牵着她的手。我祝福他们,一定要幸福。

“原来你在这里。”

“我在这里。”

上一篇:读师德有关书籍后感下一篇:董事长秘书工作总结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