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航事件影响经济

2022-07-09

第一篇:马航事件影响经济

时事评论之马航事件

内容摘要:新华社发表文章称,马航事件中中国媒体表现“疲软”,背后既有“不知向何处挖”的混乱,又有“挖不到信息”的尴尬,中国媒体的情报搜集和分析能力有待改进,这值得反思。文章称,新闻竞争的表象下是综合国力的较量,马航事件再次凸显中国仍有很多核心技术受制于人的尴尬事实。

前言:每一次重大航空事件的发生,无疑是人类历史上沉重的灾难。那些失去亲人的人们,那些不知道亲人下落的人们,他们的眼泪,他们落寞的神情,在引起大众关注和关心的同时,更应该引起科学家和航海领域的专家做出思考,这些重大空难发生的原因是什么,怎么样才能让飞机飞行更安全。

正文:3月8日晨,马来西亚航空公司发表声明,旗下MH370航班于当天凌晨2时40分失去联络。这架原定飞往北京的波音777-200客机,载有239人,其中154个是中国人。有多少亲人从此天各一方了,闻着伤心听者流泪,可想而知,家属的希望、绝望、企盼、悲恸、质疑、愤怒等情绪早已冲出云笑了。在伤痛之余,我们透过马航事件,看到很多问题,比如,中国媒体从业者的职业道德守则,中国的核心新技术仍需努力,马航是否存在阴谋,马来政府的责任缺失感等等。

第一,我认为应该反思马航事件报道中的中国舆论场。到目前为止,关于马航MH370失联事件的报道,包括网络和社交媒体在内的中国媒体,与国际媒体相比,在坚持真实客观理性的基本新闻原则方面,是存在差距的。有人说遭遇恐怖袭击,有人说飞机瞬间解体。那么,不管是遭遇恐怖袭击还是飞机瞬间解体,负责方和国家安全组都要做出思考。航班出事对失联乘客家属造成的心理伤害,负责方都要给予心理上和精神上的安慰和协助。

如果遭遇恐怖袭击,那么,恐怖分子是如何登机的,两个人用假护照为什么当时没发现,从这可以看出,护照漏洞是全球最大的反恐漏洞。由于假护照制作的技术越来越高科技化,使得护照有时候真假难辨。这就需要国际刑警组织应该联合全球护照机构来弥补这个漏洞。如果飞机是瞬间解体,那么,黑匣子为什么到现在也没有发挥作用?据了解,互联网铺天盖地的今天,黑匣子还是处于无线电时代,找不到黑匣子,就意味着对失事航班的真相无从查起。所以,黑匣子的高科技化,也是这次失事航班对波音公司和航空研究人员的新的要求。 在失联后的20天里,不少对马方及不同机构所披露信息的解读,缺乏高度专业的、忠实其语境的翻译为基础,扭曲了本意,放大了来自多方面的未经证实的噪音,追求耸动性,迎合了情绪化传播,对于马方组织权威机构进行数据研判后的正常信息修正,简单地地冠以“自相矛盾”或“刻意隐瞒”的评判,甚至在生死等关键问题上片面地引导、误导公共舆论,没能向公众理性呈现最客观真实的事态进展。

正因为如此,在对事关生命的事态进展进行评判时,一定要以专业性、责任感作为出发点与原则。其实如果熟悉国际社会通行的话语方式及文化价值背景,便能如当时除了中国以外的绝大多数主流国际媒体和其受众一样,理解马方只不过是不愿意在太早的时候,轻易地否认任何生命尚存的可能,是出于审慎、负责,是基于早期搜救和信息分析工作的不明确性,更是出于对家属、对生命的尊重。这种原本严谨的做法,可以在最后悲剧被证实时,不会更深彻地伤害了被重燃起希望的家属。

对于3月24日晚马方确认飞机在南印度洋坠海的时机、依据等的质疑,以及悲情性地呼吁抵制马拉西亚(旅游、经贸合作等)的舆论,主流网络和传统媒体,更多地在迎合民众的情感宣泄甚至民粹民族主义情绪,理性冷静的声音甚微。虽然还没有找到飞机残骸,但基于谨慎分析计算的结果,出于对家属、公众急切关注的理解,必须依据理性与常识,将最终得出的飞机坠海无人幸免的逻辑性结论,尽快公之于众。

对于一些更夸张的阴谋论,一方面,像凤凰网这样的主流网媒,通过其独家视频采访、新闻客户端、新闻评论等组合报道,指出了即使遭遇恐怖主义劫机,政府也有很多方式,包括派遣战斗机挟持、拦截、迫降等手段,而绝无可能在没有重大威胁的情况下,轻易做出击落载有两百多生命的客机的指令。但另一方面,社交网络上,越耸动的传言、标题,反而借助人际传播的情绪化倾向,得到了迅速广泛的传播。这是未来的传播将持续面临的挑战。

第二,我认为中国还需继续发展核心技术。新闻背后的国力较量,失联客机是马来西亚的,乘客最多的是中国人,而掌握信息最多的看来是美国,海洋、天空、太空,飞机、雷达、卫星,在这场“史无前例”的搜寻中,各种先进的技术手段和分析方法层出不穷。虽然中国的科技实力在搜救中也有充分体现:我国调动了21颗卫星参与搜寻,中国科学院的科研人员在事发当天就开展疑似位置遥感监测工作。

当中国发布高分一号卫星在印度洋南部海域观测到新的疑似漂浮物时,在珀斯的中国记者甚至被外媒记者围堵,无法打探消息。3月24日,中国军机在搜索区域发现疑似碎片目标。这事件真正的问题是实力问题——新闻竞争的表象下是综合国力的较量。失联客机由美国波音公司制造,发动机生产厂商是英国罗罗公司,发送电子脉冲信号的飞机通信寻址与报告系统,其主要部件由总部位于美国新泽西州的霍尼韦尔国际公司提供,而接收信号的国际海事卫星组织总部位于伦敦。相比享有“匿名消息源”的美英媒体,当中国记者费尽周折联系上的波音公司和罗罗公司,这些公司在面对中国记者的追问却三缄其口。对西方媒体而言,获取这些本国机构的信息,实质上是“本土作战”。

同理,当中国卫星、中国军机有所斩获时,主动权也自然转到中国媒体手上。“危机事件,可以看出一个国家的综合实力,”一位西雅图航空领域专家告诉新华社记者,“希望这次事件让中国能有个基本判断。”虽然已成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仍有很多核心技术受制于人。马航370事件再次凸显这个尴尬事实。在日趋激烈的全球综合国力竞争中,我们必须正视现实、承认差距、密切跟踪、迎头赶上,走自主创新道路,采取更加积极有效的应对措施,在涉及未来的重点科技领域超前部署、大胆探索。

知耻而后勇,或许是这一事件给我们的一个重要启示。

第三,我个人觉得马来西亚对此事件处理欠佳。马航客机从被宣布失联到坠毁在牵动全球人的神经的同时也将马来政府拉入全球瞩目的聚光灯下,充分显现出经济与信息全球化背景下国家间合作形成的强大合力,也充分暴露出马来政府在此次事件处理过程中的蹩脚、荒谬与无耻。为什么这么说呢?理由如下:

首先,马来家长式的强势政府与不透明的政治体制致使马航事件相关信息的对外纰漏被延缓甚至被封锁。外界始终被动在听马来政府打太极般的措辞,却从未获得信息获取的主动权,马来政府也自始至终拒绝相关讯问。马来政府对马航客机的描述从“失联”到“折返”,从“劫机”到“坠毁”;失联时间从“凌晨2点40分”变为“8点11分”;搜救领域从“越南海域”到“马六甲海峡”最后到“南印度洋”;甚至堂而皇之毫无愧色的“承认信息敏感未全部透露”。马来西亚政府的种种支支吾吾、倒三颠四的说辞令遇难者的家属出离愤怒,也令密切事件的关注事件进展的人们唾弃。

其次,马来西亚政府迫于国内政治压力,为补救形象对马航事件的态度自始至终表现出的沉默、否认与敷衍,耽误了搜救时间,浪费了搜救资源,也给乘客家属带来莫大伤害。马来政府为应对国内反对派的声势需要掩盖劣迹以捍卫执政权力。马航客机的失联和失联后所发生的种种乱象,让执政以来因经济发展迅猛而沾沾自喜居功自傲的马来政府措手不及妄图掩人耳目掩盖丑陋。但这起事故是一个国际事件,涉及到了14个国家和地区的239名乘客,马来政府的此种做法显然如跳梁小丑,最终在国际政坛中丧失公信,尽失人心。

在网上看到一个调侃的端子,如果马航上面那154人是美国人,马来西亚早就上军事法庭了,如果马航上面那154人是俄罗斯人,马来西亚早就被夷平了。当然,在调侃之余,我们在为

深深失事的人感到遗憾和悲痛之后,我们还要深刻反思中国现在面临的严重挑战,希望以后中国的媒体以后好好改进改进,中国的核心技术再上一层高楼,那样类似马航事件就不会再发生。

总之,在当今世界,我们要从此次马航事件中吸取教训,明确与西方强势媒体的差距所在,在转变思维的同时积极吸收国外先进经验,大力锻造专业化媒体,提升自身应对重大突发事件的反应与报道能力,只有这样我们随机应变,更好的处理好各种突发情况!

第二篇:关于马航失联事件的感想

2014年3月8日晨,马来西亚航空公司发表声明,旗下MH370航班于当天凌晨2时40分失去联络。这架原定飞往北京的波音777-200客机,载有239人,其中154个是中国人。有多少亲人从此天各一方了,闻着伤心听者流泪,可想而知,家属的希望、绝望、企盼、悲恸、质疑、愤怒等情绪早已冲出云笑了。在伤痛之余,我们透过马航事件,看到很多问题,比如,中国媒体从业者的职业道德守则,中国的核心新技术仍需努力,马航是否存在阴谋,马来政府的责任缺失感等等。

第一,我认为应该反思马航事件报道中的中国舆论场。到目前为止,关于马航MH370失联事件的报道,包括网络和社交媒体在内的中国媒体,与国际媒体相比,在坚持真实客观理性的基本新闻原则方面,是存在差距的。在过去近20天里,不少对马方及不同机构所披露信息的解读,缺乏高度专业的、忠实其语境的翻译为基础,扭曲了本意,放大了来自多方面的未经证实的噪音,追求耸动性,迎合了情绪化传播,对于马方组织权威机构进行数据研判后的正常信息修正,简单地地冠以“自相矛盾”或“刻意隐瞒”的评判,甚至在生死等关键问题上片面地引导、误导公共舆论,没能向公众理性呈现最客观真实的事态进展。

正因为如此,在对事关生命的事态进展进行评判时,一定要以专业性、责任感作为出发点与原则。其实如果熟悉国际社会通行的话语方式及文化价值背景,便能如当时除了中国以外的绝大多数主流国际媒体和其受众一样,理解马方只不过是不愿意在太早的时候,轻易地否认任何生命尚存的可能,是出于审慎、负责,是基于早期搜救和信息分析工作的不明确性,更是出于对家属、对生命的尊重。这种原本严谨的做法,可以在最后悲剧被证实时,不会更深彻地伤害了被重燃起希望的家属。

对于24日晚马方确认飞机在南印度洋坠海的时机、依据等的质疑,以及悲情性地呼吁抵制马拉西亚(旅游、经贸合作等)的舆论,主流网络和传统媒体,更多地在迎合民众的情感宣泄甚至民粹民族主义情绪,理性冷静的声音甚微。虽然还没有找到飞机残骸,但基于谨慎分析计算的结果,出于对家属、公众急切关注的理解,必须依据理性与常识,将最终得出的飞机坠海无人幸免的逻辑性结论,尽快公之于众。

对于一些更夸张的阴谋论,一方面,像凤凰网这样的主流网媒,通过其独家视频采访、新闻客户端、新闻评论等组合报道,指出了即使遭遇恐怖主义劫机,政府也有很多方式,包括派遣战斗机挟持、拦截、迫降等手段,而绝无可能在没有重大威胁的情况下,轻易做出击落载有两百多生命的客机的指令。但另一方面,社交网络上,越耸动的传言、标题,反而借助人际传播的情绪化倾向,得到了迅速广泛的传播。这是未来的传播将持续面临的挑战。

第二,我认为中国还需继续发展核心技术。新闻背后的国力较量,失联客机是马来西亚的,乘客最多的是中国人,而掌握信息最多的看来是美国,海洋、天空、太空,飞机、雷达、卫星,在这场“史无前例”的搜寻中,各种先进的技术手段和分析方法层出不穷。虽然中国的科技实力在搜救中也有充分体现:我国调动了21颗卫星参与搜寻,中国科学院的科研人员在事发当天就开展疑似位置遥感监测工作。

当中国发布高分一号卫星在印度洋南部海域观测到新的疑似漂浮物时,在珀斯的中国记者甚至被外媒记者围堵,打探消息。3月24日,中国军机在搜索区域发现疑似碎片目标。这事件真正的问题是实力问题--新闻竞争的表象下是综合国力的较量。失联客机由美国波音公司制造,发动机生产厂商是英国罗罗公司,发送电子脉冲信号的飞机通信寻址与报告系统,其主要部件由总部位于美国新泽西州的霍尼韦尔国际公司提供,而接收信号的国际海事卫星组织总部位于伦敦。相比享有“匿名消息源”的美英媒体,当中国记者费尽周折联系上的波音公司和罗罗公司,这些公司在面对中国记者的追问却三缄其口。对西方媒体而言,获取这些本国机构的信息,实质上是“本土作战”。 同理,当中国卫星、中国军机有所斩获时,主动权也自然转到中国媒体手上。“危机事件,可以看出一个国家的综合实力,”一位西雅图航空领域专家告诉新华社记者,“希望这次事件让中国能有个基本判断。”虽然已成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仍有很多核心技术受制于人。马航370事件再次凸显这个尴尬事实。在日趋激烈的全球综合国力竞争中,我们必须正视现实、承认差距、密切跟踪、迎头赶上,走自主创新道路,采取更加积极有效的应对措施,在涉及未来的重点科技领域超前部署、大胆探索。

知耻而后勇,或许是这一事件给我们的一个重要启示。 第三,我个人觉得马来西亚对此事件处理欠佳。马航客机从被宣布失联到坠毁在牵动全球人的神经的同时也将马来政府拉入全球瞩目的聚光灯下,充分显现出经济与信息全球化背景下国家间合作形成的强大合力,也充分暴露出马来政府在此次事件处理过程中的蹩脚、荒谬与无耻。

为什么这么说,理由如下: 首先,马来家长式的强势政府与不透明的政治体制致使马航事件相关信息的对外纰漏被延缓甚至被封锁。外界始终被动在听马来政府打太极般的措辞,却从未获得信息获取的主动权,马来政府也自始至终拒绝相关讯问。马来政府对马航客机的描述从“失联”到“折返”,从“劫机”到“坠毁”;失联时间从“凌晨2点40分”变为“8点11分”;搜救领域从“越南海域”到“马六甲海峡”最后到“南印度洋”;甚至堂而皇之毫无愧色的“承认信息敏感未全部透露”。马来西亚政府的种种支支吾吾、倒三颠四的说辞令遇难者的家属出离愤怒,也令密切事件的关注事件进展的人们唾弃。

其次,马来西亚政府迫于国内政治压力,为补救形象对马航事件的态度自始至终表现出的沉默、否认与敷衍,耽误了搜救时间,浪费了搜救资源,也给乘客家属带来莫大伤害。马来政府为应对国内反对派的声势需要掩盖劣迹以捍卫执政权力。马航客机的失联和失联后所发生的种种乱象,让执政以来因经济发展迅猛而沾沾自喜居功自傲的马来政府措手不及妄图掩人耳目掩盖丑陋。但这起事故是一个国际事件,涉及到了14个国家和地区的239名乘客,马来政府的此种做法显然如跳梁小丑,最终在国际政坛中丧失公信,尽失人心。 在网上看到一个调侃的端子,如果马航上面那154人是美国人,马来西亚早就上军事法庭了,如果马航上面那154人是俄罗斯人,马来西亚早就被夷平了。

当然,在调侃之余,我们在为深深失事的人感到遗憾和悲痛之后,我们还要深刻反思中国现在面临的严重挑战,希望以后中国的媒体以后好好改进改进,中国的核心技术再上一层高楼,那样类似马航事件就不会再发生。

总之,在当今世界,我们要从此次马航事件中吸取教训,明确与西方强势媒体的差距所在,在转变思维的同时积极吸收国外先进经验,大力锻造专业化媒体,提升自身应对重大突发事件的反应与报道能力,只有这样我们随机应变,更好的处理好各种突发情况!

第三篇:对马航事件评论的总结及自己的看法

所有权威媒体的评论大致分成以下几项内容:

首先是关于马方工作。在这一点上,所有评论无一例外都表达出了不满与谴责的态度。马方在这次事件的处理上可谓问题百出,不仅消息发布太慢,信息内容也是前后不一,甚至给出的持假护照者的照片有明显的PS痕迹;对于乘客家属也丝毫没有认真负责、安抚赔偿的意思。这让人不得不怀疑其作为事故责任方对于整个事件及后续处理所采取的态度。但无论如何,马方的敷衍与不负责任给事故的后续处理和救援工作的开展都带来了麻烦。作为全球仅有的6家五星级航空公司之一,马航在这个问题的处理上显然没有尽到其应有的担当,缺乏面对灾难的人道主义,这无疑是让人们失望和不满的。

有不少评论也表现出了对于机场安保工作的担忧。两个持假护照的人轻而易举就通过的机场的安检,无疑会带来严重的安全隐患。因此各航空公司与海关必须加大安检力度,确保万无一失。我知道这可能会无形中增加相关人员的工作强度,但在和平年代,他们是责任无比重大的国门的第一道捍卫者。

其次,关于后续救援。对于中国的救援行动,态度大致可分为两类。一部分评论认为,中国此次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当机立断,令人满意,体现出了一个负责任打过的形象(eg.中国网);但也有人认为,中国在此次事件上反应过慢,顾虑过多,采取的救援行动不够有力。孰对孰错姑且不论,但可以肯定的是,马航问题的救援工作,其复杂程度远超我们想象,绝不仅仅是下道命令派人救援这么简单的事。原本就有《国际搜寻救助公约》的限制,再加上出事海域地缘政治因素复杂,而各国的救援行动又往往掺杂着政治军事因素,致使救援行动中人道主义难以成为唯一的考量,中国的行动效率自然也被大大拖慢。当然,民众认为国家行动过慢也没有错。作为一个普通民众,在这种时候能做的,只有寄希望于我们的国家,焦急的民众对于国家的苛求与稍显过分的责难正是他们对于这个国家的依赖,应当给予理解。中国也确实应该进一步加强自己的救援能力。不过有一点可以肯定的是,南海周边国家的安全合作机制急需建立。

最后是关于媒体的。媒体的问题其实一直都存在,只不过在这次重大事件上暴露无遗。一是谣言和假消息。如今信息传播的主要平台已然成为了微博、微信等社交平台,而在此次事件的传播中,微博微信可谓谣言泛滥成灾。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人们往往对于信息的真假缺乏理性地分析和判断,尤其是在社交平台上,重感情清理性的特质更加明显,而是只顾着把信息传播出去。这已不是简单的“不造谣、不传谣、不信谣”所能解决的,严重的信息匮乏与言论无责使得人们往往既辨别不了也无心辨别,或者更进一步讲,缺乏对于事件的严谨态度,造成了真假不辨的消息不断转发。尽管有辟谣小组不断努力,但辟谣终归有滞后性,影响已经无法避免。相比之下,专业媒体的报道要好很多,这得益于他们更多更权威的信息来源以及更好的职业素养。但大多媒体本身也是以盈利为目的的,为此就会追求有吸引眼球的新闻,逐利心理与其职业操守相抗衡,致使有时会触碰到新闻道德的底线(eg.北京电视台的纸包子);除此之外,媒体对于事件的报道也会不可避免的带上主观的痕迹(包括判断失误),我们获知的事件有时只是一部分,片面的信息也会使我们产生完全不同的理解与情感(eg.我爸是李刚)。因此,为了获知事实真相,媒体从业者自身职业素养的提高必不可少,于此同时普通民众也应该加强自身对消息的判断,要理性分析而不是全然拿来。媒体只是在我们面前摆出了一条条道路,真正去接近真相,还要靠我们自己不断向前。 第二点是情感代言。事件发生后,无论是专业媒体还是社交媒体上都出现了许多代乘客家属流泪的心灵鸡汤,这也遭到了不少评论的抨击。这些东西无疑出自某些人的好心和同情,似乎是显示了我们的团结与爱心。但这些东西,那些家属或许根本无心去看,而只是感情丰富的旁观者发起的因当事人而起又与当事人无关的情感裸奔。人们在谣言中挣扎、咒骂,累了的时候就喝点怪怪的鸡汤而感动、流泪,洗洗睡了——而睡不着的,是聚集机场的家属。个人发起这些尚可理解,但官方媒体代言他人的新闻抒情则让人不能接受了。我们需要的是事件的准确报道和真相,而不是这种没有任何成本的抒情。

第三点则是关于对乘客家属的采访。究竟是否应当对其进行采访各家评论各有不同,许多人呼吁不要对家属进行采访甚至对记者进行谩骂,但也有人认为有必要准确全面的记录事件,且家属并没有太多反感。人伦道德与新闻价值,一个是我们不可逾越的底线,而另一个是新闻工作者的毕生追求,究竟何者更重要?在这里我想以曾经的一场辩论赛的辩词作结: 在常态意义下,人伦道德和新闻价值的诉求并不必然冲突,我们今天关注的焦点恰恰在于----新闻人,他作为无冕之王,他有独特的历史使命,但这种历史使命是不是赋予了他们在极端的状态下可以突破底线的权力?

我们来看一下,在阿富汗战争的期间,有一个 88 岁的老太太她失去了儿子,美军的记者长枪短炮的冲到了她的家,现场宣布了这个消息,非常的震撼!但是这种震撼是他们自己制造出来的。我相信这中间,《饥饿的苏丹》的作者也是在做这样的考虑,他觉得牺牲了这个小女孩可能换取全世界对这个国家的援助。

这就是新闻价值,对方辩友所说的,我们面对黑暗的时候可以启蒙、可以呐喊、可以曝光!我们如果作为无冕之王,我们以笔为剑,以刀为枪。我们可以不受这个世俗条条框框所约束,我们挑战一下人伦,挑战一下道德又有何妨?我们有一个伟大的目标嘛!可是,这个伟大的目标是什么呢?求真吗?求真是为了什么?拯救大众吧!为什么以伤害的方式可以拯救大众?为什么一定要以牺牲这个小女孩的方式去援助一个国家?为什么要以一个牺牲老太太的方式去反对一场战争呢?如果不是这样,那么我们作这样的理解,是不是有一些过于自信,有一些过于狂妄?有一些不够清醒呢?我们心中还有没有对底线的定位呢?即使是新闻人,他并不能超脱于这个世俗,他最多作为无冕之王,我们承认他的历史使命,他可以不拘于世俗,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要走极端,我们要让这个世俗的世界为新闻价值让步。

到底应该谁尊重谁?

第四篇:影响党史的十大事件

一.中共一大(1921.7)

提出党的奋斗目标,确定革命对象。

二.中共三大(1923)

国共合作,强调保持思想上和组织上的独立性

提出了“真正的平民政权”

三.中共四大(1925)

讨论的是无产阶级领导权和工农联盟的问题

明确将资产阶级分为买办官僚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

四.遵义会议 (1935)

会议讨论军事路线和组织路线的问题。中共第一次自主解决中国革命的实际问题,是幼年党向成熟党转变的标志。确立了毛泽东的领导地位。

五.中共七届二中全会(1949)

毛泽东详尽阐述了新民主主义经济的现状以及党应采取的基本政策

毛泽东第一次提出执政党的建设问题

六.三届人大第一次会议(1964)

周恩来根据毛泽东的提议,第一次公布四个现代化(工业,农业,国防,科技) 中共中央召开的理论工作务虚会上(1979)

邓小平讲话,中心内容是提出“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七.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1978)

果断停止“以阶级斗争为纲”,纠正“文革”中和以前左倾错误。这是党在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是马克思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第二次飞跃的起点。 我国开始了经济体制改革,改革的核心问题是计划和市场的关系。

八.中共十二大(1982)

对毛泽东思想的科学含义作了重要补充:毛泽东思想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

提出:走自己的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九.中共十五大(1997)

进一步阐述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

1) 高举邓小平理论的伟大旗帜,进一步阐述邓小平理论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

2) 进一步阐述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

3) 就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做全面部署

4) 确立跨世纪发展宏图

5) 明确回答了邓小平死后中国怎样继续前进这个重大问题

十.中共十六大(2002)

三个代表(贯穿主线的灵魂)

附:《中国共产党重大历史事件本末:共产党的八十周年》党史文献纪录片

第五篇:双汇事件的过程及其影响

瘦肉精事件是我国食品行业的又一次大震动,再次将议论的焦点引向食品安全问题。深陷舆论旋涡的中国知名的肉类加工企业双汇集团,采取了哪些措施保证食品安全,防止类似事件再次发生呢?双汇的产品是否安全?目前双汇的市场形势怎么样?事件是否会影响双汇集团整体上市的步伐呢?

企业基本概况和运行状况

华北双汇食品有限公司是中国最大的肉类加工企业双汇集团的全资子公司,占地面积57万平方米,现有资产1.7亿元,拥有职工1000多人,主要生产经营火腿肠产品系列、速冻产品系列、牛羊肉产品系列,年工业总产值达3.7亿元。目前,公司拥有铁路专线4条,5000吨级冷库两座,活牛、羊屠宰线2条,现有高温火腿肠生产线,水饺生产线,肉串生产线、肉片生产线和汤圆生产线45条,年产火腿肠系列产品、牛羊肉系列产品、速冻系列产品达4万吨。

公司依托双汇集团在质量、品牌、管理、资金、市场等多方面的综合优势,在乌兰察布市和集宁区政府以及各主管部门的大力支持下,近几年来取得较大的发展,已确立了在科研开发、产品认证、环境保护、市场开拓方面的优势地位。目前已投资300多万元建立拥有20人的食研所一个,公司通过了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认证、产品出口质量认证、QS安全食品认证,产品质量多次荣获国家级、省部、地区金奖。现在公司产品已经覆盖华北市场及全国各地市场,有些产品并出口到了东南亚、中亚、港澳地区产销率达100%。

近年来,该公司在集团公司的大力支持下,积极贯彻集团公司的经营战略方针,发扬“优质、高效、拼搏、创新、敬业、诚信”的企业精神,依托集团公司强大的发展势头多方面的综合优势,与时俱进,抢抓机遇,以求实创新工作为基础,狠抓产品质量,强化内部管理,挖潜改造锐意进取,以高温产品为龙头,以速冻产品为特色,做大做强牛、羊肉产业,充分发挥产品优势,市场优势,信息网络优势,并且加大技术改投资力度,近几年投资达1.4亿元,改造厂房、更新设备,使公司的生产经营得到了快速发展,经济运行呈直线上升趋势,产值、利税、利润等主要经济指标迅速提高,名列同行业发展速度前茅,成为华北地区最大的肉类加工、速冻食品加工、清真食品加工综合生产基地。2005年公司计划完成工业总产值3.78亿元,同比增长74%;完成销售3.8万吨,同比增长46%;实现利润1317万元,同比增长37%;实现利税2702万元,同比增长22.5%。1—8月份完成产值14524万元,同比增长12.22%;完成产量18313吨,同比增长18.24%;完成销售收入16672万元,同比增长25.67%;完成销量18300吨,同比增长12.14%;实现利润730万元,同比增长25.67%;实现利税1558万元,同比增长10.11%。公司经济运行的良性循环和快速发展,不仅壮大了企业的综合实力,而且使企业积累了巨大的发展后劲和核心竞争力,同时公司的发展为集宁地区再就业工作提供了良好的就业平台,目前公司安置下岗职工600多人,吸收各类社会劳动力300多人,随着公司的发展壮大,最终公司可安置2000—5000人就业,为市、区两级政府在就业工作上排忧解难,作出贡献。2004年被内蒙古自治区授予“农牧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乌兰察布市守信企业”,集宁区“纳税”、“再就业”先进企业,为乌兰察布市和集宁区的经济发展,吸纳下岗职工和安置劳动力做出了突出贡献,特别是在推动相关产业链条方面起到了龙头企业的重要作用。

自3月15日,由中央电视台爆出“双汇瘦肉精”事件后,至今,尽管双汇宣布无条件收回济源双汇所产的所有产品,但为了处理这些被回收的肉制品和鲜冻肉,济源双汇至少会产生直接损失达3000万元。由于“瘦肉精”改为生猪头头检验,全年预计增加检测费3亿多元。留给双汇的悬念,已经由将来如何做得更好,演变为下一步如何保住屁股不挨打。

据了解,目前在国内全部肉类消费中,猪肉消费占据60%的比重。而我国猪肉消费量约占世界产量的一半,2009年猪肉消费量为4882万吨,2010年约为5000万吨。

本次瘦肉精事件将不可避免地使国内生猪养殖业出现变革。东莞证券分析师黄凡表示,大型养殖企业的食品安全保障系数相对小型农场和散户更高,此次的“瘦肉精”事件,从长远来看将进一步提高规模养殖企业的价值,加快行业整合和兼并的过程。目前国内生猪养殖以散养为主,5万头以上养殖厂仅占出栏量的0.64%,规模化将是大趋势。

中投证券蒋鑫在报告中指出,国内生猪养殖规模化发展速度大大落后于下游生猪屠宰及肉制品加工企业的发展速度,2008年以来,不少下游屠宰及肉制品企业也开始积极进入上游,这有利于公司生猪供应的稳定和产品品质的保证,同时有助于品牌的建设。但向上游延伸也要适度,企业要控制好自供的比例,国外大型肉类加工企业的原材料自给率多在50%左右。

防止问题猪流入双汇

双汇发展董事会秘书祁勇耀介绍说“在瘦肉精事件发生之前,我们对生猪实行的是抽检、筛选,而现在为了食品安全,防止问题猪流入生产加工企业,产品流向市场,我们从3月16日开始实行生猪屠宰在线逐头检验的办法,保障食品安全。”。

据介绍,屠宰行业执行的对瘦肉精的抽检存在着风险,按标准抽检不能保证100%合格,抽检存在一定的风险。为适应“瘦肉精在线逐头检验”的需要,双汇集团把生猪在线逐头检验作为一道工序,配足人员和瘦肉精检测设备,配齐相应的仪器和试纸,保证生猪头头检验在双汇集团下属各屠宰厂有效执行。

在线逐头检验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生产效率,同时也增加了部分生产成本。能否长期的执行下去呢?双汇集团副总经理杜俊甫表示,预计这项检查每年可能增加3亿元的成本,对于双汇年销售近600亿元的收入来说,影响不大。

“在线逐头检测已经成为一道常规检验工序,由此产生的成本我们尽量在内部消化。在选择生产成本和食品安全这道选题上,我们选择了保障食品安全。”杜俊甫表示。

为了让消费者对双汇产品有进一步的了解,双汇还把消费者请进企业,请到工厂,让消费者亲眼目睹企业现代化生产线和食品安全控制措施。在双汇最大的屠宰厂生产车间,笔者看到,来自全国各地的数百名普通消费者隔着玻璃参观了生猪从入场检测到成品出场整个生产流程,由于参观的人数过多,需要在门外等候,即便如此,过道上仍然显得拥挤,至笔者离去时,参观的人仍然络绎不绝。据车间负责人介绍,以前也有不少人前来参观,但瘦肉精事件发生后,前来参观的人数骤然增加了。

“体验营销是双汇集团的一种营销模式,让消费者参观屠宰厂和高低温肉制品加工车间,让消费者亲眼见到双汇的检验工序,让消费者感受企业的生产管理模式,真正做到吃肉放心。我们通过体验营销,让消费者切身体验双汇的产品是安全的,可以放心的。”董事会秘书祁勇耀说。

全方位加强监管、严把食品安全关

双汇是国内肉类食品加工企业的龙头,每年需要屠宰将近两千万头生猪。据了解,双汇目前生猪来源结构是:自产生猪每年出栏30多万头,每年按屠宰1500万头计算,约占需求的2%,还有70%左右的生猪从规模化养殖场收购,那么还有一部分生猪是靠散户养殖,小规模的生猪养殖不利于防疫,疾病控制,无疑加大了安全隐患。 业内人士认为,“瘦肉精事件”将加速产业整合,加速上游养殖和下游屠宰走向集中。商务部此前已宣布在未来两三年中将现有的2.2万家生猪企业减少一半以上。此次事件必将加速国家对落后屠宰产能的淘汰,行业份额将加速向龙头企业集中。对于上游养殖行业,政府有望进一步推进大中型生猪养殖场的推广,降低散养及小规模猪场比例,从源头严控食品安全。大规模的养殖场有利于防疫,疾病控制。 双汇此次瘦肉精事件是源自外购生猪,事件发生后,双汇集团下一步将更多地转向规模化养殖企业收购,同时大力发展养殖业,加快完善产业链的步伐。屠宰加工场建到哪里,养殖场就跟到哪里,围绕工厂配套建设,每150万头屠宰量配备年出栏50万头的养殖基地,并配套建设年产20万吨的饲料加工厂,实现对上游生猪资源的安全控制。 在大力发展自有养殖业的同时,双汇集团还将进一步调整采购渠道,强化源头控制。

采购重点要向规模化养殖场转移,与其签订长期合作协议,并同时签订生猪交售承诺书,保证食品安全的可追溯性;在原料物资采购方面,与实力强、质量好、讲信誉的大企业进行战略合作,签订质量安全保证书,并由集团公司的技术、品管、采购、生产、管理等部门组成认证小组,到供应工厂进行供方评审,保证质量控制体系等符合双汇的产品质量要求,确保进厂原辅料安全可靠。

此外双汇集团在采购环节执行索证制度:供应商供应的生猪和原辅料要安全无害,供应前要签订质量安全承诺书, 不采购有瘦肉精的猪,不交售有瘦肉精的猪,凡提供有毒有害等违禁非食品原料的供应商,除按照国家规定进行处理外,还要按生猪或商品价值两倍的罚款,同时还要通报执法部门依法处理。各类供应商所供应物资,必须证件真实有效齐全,批批合格,保证进场的东西都是合格的,必须有生产许可证和产品合格证。如果弄虚作假,无论是供应商还是企业的职工,都要负法律责任和经济赔偿,决不让一头问题猪和问题原料流入双汇。

为了牢记这次教训,双汇把3月15日定为“双汇食品安全日”, 并同时成立双汇集团食品安全监督委员会,邀请肉类行业、食品行业、公共媒体、政府监管部门等外部专家共同监督企业的生产经营;建立企业食品安全奖励基金,并于每年3月15日“双汇食品安全日”期间,对坚守食品安全的供应商、销售商进行表彰、奖励;设立举报制度,彻查、严惩危害食品安全的事件和责任者。以此让“产品质量无小事,食品安全大如天”的企业理念,深深植根于广大职工的脑海中,落实到行动中,确保食品安全长治久安。

对于未来的市场前景

瘦肉精犹如一记重拳,击中了全国知名的肉制品企业双汇。瘦肉精事件对于双汇的影响还远不止于此。双汇集团董事长万隆曾经表示,“更重要的是,双汇的品牌美誉度也受到了巨大的伤害。”

受瘦肉精事件的影响,双汇的市场受到冲击,部分地区产品下架,企业的市场、品牌信誉和经济效益包括资本市场都遭受了较大的损失。随着全国各地相关部门检测鉴定的公布,目前市场消费信心有所回升。 据了解,每年春节过后这几个月份是肉类销售的淡季,自从发生瘦肉精事件之后,部分地区出现了双汇产品的下架情况,经销商的订单也出现了较大幅度的下降,双汇集团召开全国经销商大会以后,双汇产品已陆续恢复上架销售,目前订单量恢复70%。

“双汇集团对恢复市场有信心,我们已经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保食品安全,对于未来的市场前景,管理层有信心。” 杜俊甫表示。 继续坚定不移地、推进资产重组

双汇集团正在推进的资产重组也是市场各方关注的焦点。根据双汇发展去年公布的一系列公告,双汇发展大股东双汇集团和罗特克斯所持有的屠宰、加工等肉类主业共29家公司,将分别通过资产置换、购买以及吸收合并等方式进入上市公司,以解决多年来集团与上市公司间关联交易额巨大的沉疴。

重组方案显示,济源双汇未来将伴随众多双汇集团下属企业一起注入到上市公司之中。

资料显示,济源双汇食品有限公司于2008年12月8日在济源市正式奠基开工,2009年8月前竣工。前期总投资2.2亿元,占地168亩,主要包括年屠宰150万头冷分割生猪屠宰线、年产3.3万吨低温肉制品生产线等,是双汇下属一家大型生猪屠宰和低温肉制品生产企业。

瘦肉精事件发生之后,济源双汇就停产自查,目前仍处于整顿中。由于济源双汇食品有限公司属于双汇发展正在实施的重大资产重组中的拟注入资产,济源双汇何时恢复生产,以及正在进行中的双汇整体上市工作是否能顺利进行备受关注。

对此祁勇耀表示,济源双汇年销售收入占双汇集团的比重很低,此次事件造成济源双汇的停产整顿,对当期的生产经营造成了一定的影响,但各项硬件指标如设备厂房等并不会贬值。瘦肉精事件不会影响公司的资产重组进程。双汇一直在积极努力推进资产重组,并且会继续推进资产重组。

上一篇:免费行政管理制度下一篇:免费医院绩效考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