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技员工作汇报范文

2022-06-14

工作汇报具有重要的价值,一方面,通过撰写工作汇报,个人能对于近期工作状态和工作完成情况进行总结、梳理,有利于接下来工作的有效开展。另一方面,工作汇报也是一次进行自我展示的机会,上级领导能通过工作汇报来发现员工的闪光点。今天小编给大家找来了《农技员工作汇报范文》的文章,希望能够很好的帮助到大家,谢谢大家对小编的支持和鼓励。

第一篇:农技员工作汇报范文

农技推广中心2013年上半年市工作总结汇报

XX年上半年,我们在市农委和省业务主管部门的领导、支持下,积极围绕党的xx届三中全会及中央1号文件精神,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认真执行市农委XX年的工作部署意见,按照推进“百亿粮仓”建设的要求,结合自身的工作性质和特点,充分发挥专业技术优势,积极推进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创新农业技术推广服务方式,突出加强农业技术集成创新,切实提高技术成果转化率。为实现午季粮油丰产丰收、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做了一些工作。现将情况汇报如下:

一、上半年工作小结

1、全力开展“三新”农业生产试验示范基地建设

按照市农委XX年的工作部署和本单位的工作要点,积极开展农业示范基地建设,以示范基地为载体,示范推广“三新”农业技术。在全市范围内,已建“三新”农业生产试验示范基地8个,分别是水稻精确定量栽培超高产示范基地、马铃薯稻草覆盖免耕栽培试验示范基地、特色白皮花生选育试验示范基地、优新抗病花生无公害栽培示范基地、棉花高产高效栽培示范基地、西瓜无公害栽培示范基地、“稻虾连作”生态模式示范基地、食用菌生产示范基地,共计安排试验示范项目9个。所有试验、示范基地建设做到有实施方案、有技术措施、有专人负责,并从品种选用、测土配方施肥、高产保优栽培到病虫草害综合防治等方面培训到户、指导到田,提供全程、面对面的技术服务,真正是做给农民看、带着农民干。

2、强化农民技术培训,提高农民素质

为提高农民科技文化素质,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市农技推广中心发挥自身技术优势,通过投标承担实施“琅琊区XX年民生工程新型农民培训项目”、举办“全市食用菌栽培技术培训班”等大型培训活动,广泛开展技术培训和技术宣传工作,全面提升农业技术“进村入户”的到位率与普及率。利用《**日报》、《农技推广》、《农作物病虫情报》、《土肥简报》和专业杂志刊登、发表专项技术材料近百期,同时通过“**三农网”、地方广播电视台和农技110等媒体传播实用农业信息,农技人员深入田间地头、进村入户接受农民的技术咨询,解疑释难,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技术到位率和入户率。

3、高度重视,打好抗旱保苗攻关仗

针对今年春节前后麦油罕见旱情,市农技推广中心高度重视抗旱保苗工作,组织技术人员深入各县(市、区)生产一线,实地调查各地抗旱保苗工作情况,及时提出有针对性地制定春季田管具体技术方案,并通过发放技术资料、赠送田管技术光盘等形式现场指导抗旱保苗及田管工作,为抗旱保苗工作提供有力技术支撑。

4、午季植保工作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围绕市委市政府提出打造皖东“百亿粮仓”,提升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推进行动,突出午季植保工作服务于粮食生产安全开展工作。在强化农作物重大病虫害预警监测防控工作上有突破,实现了重大病虫预警监测准确率达到90%以上;在重大病虫防控工作上有突破,午季重大病虫处置率达85%以上,即虫害处置率达到95%以上、病害处置率达到70%以上,化学除草比例达到90%以上,农作物重大病虫害损失率降低到3%以内,超额完成了预案目标任务。

5、全面推进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

经各地农委和农技部门的共同努力,我市率先在全省完成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任务。为切实发挥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公益性职能,积极调研、总结基层农技推广运行机制创新示范站建设经验,指导基层完善其农技服务组织建设;召开了“基层农技体系管理座谈会”,就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后,考核评价体系、管理模式、服务机制、推广方式方法创新带来的成效等方面的典型事例和经验,深入基层进行调研、总结,并出台了《“**市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建设与机制运行创新活动”实施办法》。

6、稳步推进农业环保和无公害农产品认证工作

积极配合“国家无公害害食品行动计划”、“安徽省食品放心工程”和“**市农产品质量振兴计划”的实施,大力发展无公害农产品生产,进一步加快我市无公害农产品申报认证的步伐,目前已完成省全年申报任务;还积极强化无公害农产品管理,主动联系各生产企业,做好无公害农产品复查换证材料汇总上报工作,布置无公害农产品专项整治自查。此外,还组织实施了新农村清洁工程和农业面源污染监测径流小区建设,做好小区田间管理、观察记载、采送水样等工作,并认真开展**市野生植物资源调查以及编写《秸秆禁烧政协提案》、《XX年**市无公害农产品质量安全整治实施方案》。

7、推进效能建设,提高服务能力

全面贯彻落实市农委效能建设具体实施办法,结合中心实际,布置中心效能建设工作,根据《市农委XX年主要工作目标和重点工作任务分解表》,对照自身职能,分解制定单位、个人工作计划。为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在认真理论学习的同时,市农技推广中心工会积极组织干部职工参与市总工会“千万农民工援助行动”、“同舟共济保增长,建功立业促发展”等各项活动,大力弘扬求真务实精神、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倡导团结互助的良好风尚,强化了为民服务意识和效能意识。

8、千方百计寻机申报农业项目和招商引资

从思想上和行动上加大了申报农业项目和招商引资的力度,紧缩其它开支,制定《市农技推广中心招商引资具体实施办法》并下发文件,千方百计抓招商引资,力争农业项目在XX年的基础上又再上一个新台阶,目前已编报各类农业科技项目9个。同时,加强了项目资金的管理,做到了专款专用,以“高标准、高质量”的要求完成每一项农业科技项目。

二、下半年工作初步打算

1、继续抓好“三情”监测,组织实施好测土配方施肥、农作物病虫害综合防治,确保秋季农业丰收。

2、继续加强“三新”农业示范基地(片)建设,促进农业新技术的推广和普及。

3、继续抓好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定和产品认证工作。

4、积极参与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工作,创新体制和机制,提高农技人员服务能力和水平。

5、加强调查研究,努力探索农技推广部门参与农业合作经济组织建设、推动农业产业化发展的途径。

6、加大项目申报和招商引资力度,在各项工作中争先进位。

第二篇: 市农业局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机制创新工作情况汇报

按照农业部《关于2008年基层农业技术推广机制创新试点县的批复》(农经发[2008]9号)、《关于进一步推进基层农业技术推广运行机制创新试点工作的通知》(农技科函[2009]105号)等文件要求,今年我市开展了农技推广体系运行机制创新工作。一年来,在农业部、省农业厅的正确指导和大力支持下,全市上下共同努力,各项工作取得了阶段性胜利。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醴陵农业基本概况

醴陵市位于湖南省东部,古为吴楚咽喉,今为湘东门户,地处长株潭城市群两型社会建设示范区,是全国著名的陶瓷花炮名城。现有30个乡镇、街道办事处,396个行政村(居委会),总面积2157平方公里,总人口100.3万,其中农业人口83.3万,农户22.92万户;耕地55.6万亩,其中水田50.9万亩。境内土肥水美,气候宜人,农业生产条件较为优越,年均气温17.5℃,降水1471.9㎜,日照1600.9小时,无霜期278天,森林覆盖率58%,适合多种农作物生长发育,是全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县和水稻高产优势产区之一,是长江流域第一个过吨粮县市。

二、醴陵农技推广体系现状

通过改革,目前我市县级农技推广机构设有农技推广中心,是市农业局的二级机构,属财政全额拨款副科级事业单位;牵头管理粮油、经作、蔬菜、植保、土肥等业务站。县以下按照区域特色和乡镇大小,设有10个区域性农技推广站,每个区域站负责2-4个乡镇的农技推广工作。区域农技站属市农业局派出机构,其人、财、物由市农业局直接管理,在业务上接受市农技推广中心的指导,主要承担公益性农技推广职能。全市公益性推广人员共定编228人,其中市农技推广中心108人,区域站共有120人。每个区域站设有站长、副站长、粮油生产、经作生产、蔬菜生产、植物保护、土肥建设等工作岗位,各乡镇由区域站派驻农技人员履行公益性职能。。

按照农事季节和生产实际举办了七期培训班,培训农技人员870人次,4月22日、10月9日对机关干部和技术服务组骨干进行了关键技术培训。

为加速基层农技人员岗位成才能力,我们将100名农技人员分别送到湖南农业大学和湖南生物机电学校进行强化培训,提高业务能力;邀请省厅、株洲市局专家来醴陵授课,培训基层农技人员230人次,以达到增强岗位练兵效果的目的;培训种粮大户、农民专业合作社人员400人次,提高从业人员的基本素质。同时对未达到大专以上农业类专业学历的人员,参与学历培训,加大基层农技推广人员获得继续教育的和业务培训的的机会。目前我们基层农技站有16个人正在湖南农业大学参加自学考试。初步解决基层农技推广人员学历层次、专业结构不合理、知识老化等问题(对提升了学历的给予100-500元的奖励)。组织业务骨干126人次到外地考察学习,增强科学发展观,送10人次入党校培训学习,增强政治敏锐性。通过继续教育,年内有10名技术骨干晋升了技术职称,共在各级杂志、论坛上公开发表论文6篇,科普文章45篇。

(五)建立了主管部门、乡镇人民政府和服务对象三方考核机制。

(六)建立了农技人员动态管理机制。

对农技人员的管理由身份管理转变为岗位管理,形成了能上能下、能进能出的用人机制。农技人员实行竞聘上岗,对年终考核连续两年不称职人员予以解聘,自动流转到经营性岗位;对连续考核优秀人员,下一聘期可不参加竞聘,直接聘用。同时对特别优秀的站长,可以放宽年龄限制。建立了“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的动态管理模式,今年有4名业务能力强、表现突出的基层农技人员进机关工作。加大了年轻干部的培养力度,充分给其展示才华的平台,今年我们起用了大障站、城郊站两个年轻的站员主持全站工作,起到了很好的激励作用。

(七)创新了农技推广方式方法。

今年我们与市文体局一起投资60余万元兴办村级农民书屋30余家,方便农民对农业科技识的学习,为提升农民科技素质起到了积极作用,明年我们将进一步扩大建设力度,力争数量达到120家,进一步扩大农民书屋覆盖范围。

正在组织编印2010农技推广挂历,计划发放3000份到各乡镇、村、科技示范户手中,为农户送去不走的“农艺师”。

为加大对农业的服务力度,今年我们对全市30个乡镇(街道办事处)派遣了30个农业技术服务组,帮助农民解决生产中的疑难问题,促进农业增产增收。

(八)市、乡、村、示范户四级农技服务网络初步形成。

我们构建立了市级农技推广机构、基层农业技术推广站、科技村主任、示范户四级农技服务网络。农业局是行政主管部门,负责管理和监督工作。市级农技推广机构是负责全市推广技术的引进、筛选、研究和集成;基层站是农技中心的派出机构,由市农业局主管、所在乡镇人民政府协管,负责按照市里的总体规划,制订本区域农技推广计划,并组织实施,办示范基地、培训和指导科技村主任,科技示范户、农户。科技村主任,在农技站的指导下,直接向科技示范户、农户提供服务并收集农户需求信息,反馈到农技站或农技中心;示范户则通过示范,带动周边农户采用农业科技成果。市里建立了“农业科技培训中心”,,重点培训基层农技人员、龙头企业技术骨干、大学生技术员和重点示范户;今年有5名大学生,通过培训担任村级农业技术指导员,在各区域建立了“田间培训学校”,重点培训农业科技示范户;村级建立“农民夜校”培训农民。初步建立了四位一体、相互促进、共同发展、运转有序的国家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服务网络。

(九)构建了市域统筹协调农技推广工作机制

在市级建立了“五局联席会议”制度,由分管市长召集农办、农业、科技、广播电视、财政等五局主要负责人定期或不定期对当前农技推广工作的重点、难点进行协调部署,确保农技推广工作取得实效。2月11日,我市召开了农技推广工作联席会议,确定了2009年的工作目标。

第三篇: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的汇报(县委)

关于加快推进我县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的

汇 报

县委:

2009年,通过积极争取,国家农业部和省农业厅批准我市赣县、兴国、宁都、大余、全南等五个县为全国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项目示范县。改革的核心内容是‚整合资源、综合建站,统一协调、分块运作,‘三权’归县、财政保障,双重管理、以县为主‛。2010年、2011年继续列为续建县,中央财政每年下拨实施经费100万元。2011年在省农业厅组织考核验收时,由于我县没有统一收编,人、财、物‚三权归县‛尚未到位,被省厅取消项目示范县,而由会昌县所代替。

根据今年中央一号文件精神,2012年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改革和建设覆盖全国所有乡镇,每年下拨经费100万元,同时给予乡镇农技推广综合站场所建设和设备购置一次性补助30--50万元。省农业厅明确要求,乡镇农技推广体系改革必须在2012年6月底前完全到位,否则今年及以后不予下拨工作经费及场所建设和设备购置补助,并影响其他农业项目的申报。从全市情况看,赣县、兴国、宁都、大余和会昌五个县已经改革到位,其他县市正按照有关会议要求抓紧组织实施,确保在6月底前改革到位。

根据国务院《关于深化改革加强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的意见》(国发[2006]30号)、省政府《关于深化改革加

1 强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的实施意见》(赣府发[2007]14号)、市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建设,全面提升综合服务能力建设的实施意见》(赣市府办发[2011]48号)和县委办、县政府办《全南县深化乡镇机构改革实施方案》(全办发[2012]1号)文件精神,现就加快推进我县乡镇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有关事项汇报如下:

一、改革的整体要求

整合资源、综合建站,统一协调、分块运作,‚三权‛归县、财政保障,双重管理、以县为主。

1、推行综合建站:以乡镇为单位,将原有的农技、果业、畜牧兽医、农机、水产站、农产品安全监管等整合建设为乡镇农业技术推广综合站。

2、理顺管理体制。为了做到权事统一,乡镇农业技术推广综合实行‚双重管理、以县为主‛的管理体制。县农业主管部门负责乡镇综合站人、财、物以及相关业务管理。乡镇党委、政府负责当地农技推广工作的组织领导、协调监督。

3、强化财政保障。要按照中央和省的要求,在编在岗乡镇农技人员工资及绩效工资和工作经费列入县级农业主管部门财政预算和发放。

4、创新用人机制。由农业主管部门全面实行全员聘用制度,实现由固定用人向合同用人、由身份管理向岗位管理转变。

5、创新考评机制。制定由主管部门、乡镇政府和服务对象参加的三方考核方案,明确服务内容,量化考核指标, 三方考评按3:3:4比例计分。

6、完善服务机制。全面推行以农技人员包村联户为主要模式的工作责任制度,形成农技人员抓示范户、示范户带动辐射户的农业技术推广工作新机制。

二、我县改革的进展情况

1、根据国家、省文件精神,结合本县实际,2009年我局草拟了《全南县乡镇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的实施方案》,并以县政府办名义行文(全府办发“2009”72号),但没有下发,只为应对上级检查和争资争项用。

2、为配合支持上级检查和争资争项,县编委重新核定了9个乡镇农技推广综合站编制90个(含水利、经管)(全编字“2009”13号)。

3、县委办、县政府办《全南县深化乡镇机构改革实施方案》(全办发[2012]1号)明确了乡镇农业服务中心(挂农技推广综合服务站牌子)人财物‚三权归县‛的管理体制(全办发[2012]1号)。

三、当前急需解决的事项

根据省农业厅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验收依据、内容和标准:

1、拟请召集由各乡镇及组织人事、发改、财政、编制和农业部门参加的会议,讨论《关于进一步深化基层农业技 3 术推广体系改革,全面提升综合服务能力建设的实施方案》(征求意见稿),并尽快提交县政府有关会议通过,以正式文件下发实施 。

2、落实综合站‚三权归县‛。需由编制和人事部门将原乡镇农业服务中心在岗在编人员统一收编,归口县农业主管部门管理。

3、落实财政保障。乡镇农技推广综合站人员工资、绩效工资和工作经费等列入县农业主管部门的财政预算。

4、综合站的人事调配和任免按县委、县政府有关规定执行。

专此汇报,请批示。

附:

1、市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建设,全面提升综合服务能力建设的实施意见》(赣市府办发[2011]48号);

2、全南县《关于进一步深化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改革,全面提升综合服务能力建设的实施方案》(征求意见稿)。

全南县农业和粮食局 2012年5月7日

第四篇:乡镇农技推广服务机构改革情况汇报

株洲市人民政府 2011年8月4日

近年来,我市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深化改革加强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的意见》(国发[2006]30号)、《湖南省人民政府关于深化改革加强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的实施意见》(湘政发[2007]15号)以及省政府办公厅《关于改革完善乡镇农技推广服务机构的实施方案》(湘政办发[2010]71号)文件精神,在抓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和建设中做了大量的工作,取得一定的成效,现将我市主要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国发[2006]30号和湘政发[2007]15号文件出台以后,各县市政府都很重视,相继出台了一些改革方案。

乡镇农业技术推广方面:2008年,醴陵市和株洲县分别出台了乡(镇)农技推广体系改革实施方案和乡(镇)农技人员竞聘上岗方案等一系列文件。按要求设置乡镇农技推广机构和配备农技推广人员。乡镇农技站的人、财、物归县农业局管理,理顺了关系,充分调动了农技人员的积极性,受到了农业部和省农业厅的高度肯定,并对这两个单位给予农技体系建设项目支 1 持每个县(市)每年100万。目前我市现有乡镇农技站125个(含农业办等)和3个区域片站(炎陵县)有乡镇农技推广人员436人。其中炎陵27人,茶陵137,攸县44人,醴陵市120人,株洲县84人,城市四区24人。

乡镇畜牧水产方面:全市的动物防疫人员在2004年进行了改革,根据省政府的文件精神,市政府下发了株政函[2009]48号文件,炎陵县和茶陵县对动物防疫员的工资待遇、保险及工作经费完全落实到位。目前,我市现有乡镇动物防疫站113个,有乡镇动物防疫人员457名。其中炎陵县47人,茶陵县72人,攸县105人,醴陵市120人,株洲县59人,城市四区54人。

乡镇农机管理方面:炎陵县和攸县于2009年全部解决了乡镇农机员的岗位和待遇问题,明确了每个乡镇设立一名农机管理员,专门从事农机技术推广工作,其经费纳入了县财政预算,实行财政统发工资。当前,我市现有乡镇农机站106个,有乡镇农业机械管理人员226名。其中炎陵16人,攸县20人,茶陵县108,醴陵市41人,株洲县20,城市四区21人。

二、目前所做的工作

省政府办公厅《关于改革完善乡镇农技推广服务机构的实施方案》(湘政办发[2010]71号)文件下发后,我们着力抓好了以下三个方面的落实。

1. 加强领导,成立机构。4月8日、5月6日,分管农业 2 的副市长先后两次专题听取农业局贯彻落实湘政办发[2010]71号文件以及全省乡镇农技推广服务机构改革工作会议汇报。成立了以分管农业的副市长黄曙光任组长,副秘书长易湘东任副组长,市农业局、畜牧兽医水产局、农机局、市编办、市财政局、市人事局、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主要领导为成员的株洲市乡镇农技推广服务机构改革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市农业局,农业局局长兼任办公室主任。各县市区也成立了乡镇农技推广服务机构改革领导小组和办公室,负责做好乡镇农技体系改革的组织协调等工作。

2.认真调研,出台方案。5月9日,副市长黄曙光组织召开市农业局、市畜牧兽医水产局、市农机局、市编办、财政局、人事局、劳动局等相关部门、城市四区和云龙示范区分管领导及农村工作局局长座谈会,研究市乡镇农技推广服务机构改革实施方案,5月中旬,由市农业局牵头,组织市畜牧兽医水产局、市农机局等单位深入各县市区对贯彻湘政办发[2010]71号文件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5月下旬起草了《株洲市关于改革完善乡镇农业技术推广服务机构的实施方案》(讨论稿),7月19日,市政府召开市长办公会议,各县市区常务副县(市)长、市直相关部门负责人专题研究了《实施方案》。市长王群同志在总结发言中指出:乡镇农业技术推广服务机构改革非常重要,稳定乡镇农技人员队伍是农业发展、农民增收的重要保障。我市一 3 定要按照上级文件的要求落实到位,相关部门要综合会上提出的意见和建议,迅速以市政府名义下发文件。

3.积极行动,推进改革。农业技术方面:今年,行动稍缓的茶陵县高度重视,积极行动,召开了县长办公会议和县委常委会,摸清了底子,出台了方案,定编乡镇农技人员127人。城市四区和云龙示范区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出台了实施方案。原来已改革的醴陵市、株洲县、攸县和炎陵县也在对照文件要求,认真整改到位。畜牧水产方面:五县市都以政府名义下发了文件,成立乡镇畜牧技术推广站(与乡镇动物防疫站合署办公),其中醴陵市和攸县分别确定了30名和20名畜牧技术推广编制和人员,炎陵、茶陵、株洲县以及城市四区均有乡镇动物防疫员兼职从事畜牧、水产技术推广工作。农机方面:目前,攸县和炎陵县已经改革到位,均采用以乡镇管理为主的管理体制,茶陵县已制订改革方案,正在抓紧推进,醴陵市和株洲县正在启动该项工作。

三、下阶段工作任务

建设好乡镇农技推广中心(站),对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村稳定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为此,我们计划如下:

(一)工作目标

第一阶段:制定方案(2011年8月31日前)。各县市区要结合实际,制定出详细的改革实施方案,并将实施方案报市改 4 革领导小组审核批准。已经基本完成改革任务的,也要结合这次文件的主要精神,在5月底前报送进一步完善的实施方案。

第二阶段:组织实施(2011年8月底——11月30日前)。各县市区要按照审核批复的实施方案,科学安排、严密组织、加强领导、落实责任、确保在10月底前全面完成改革任务。

第三阶段:总结验收(2011年12月31日前)。各县市区完成乡镇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体系改革工作后,要对照文件精神,深入自查,认真总结,12月份市改革领导小组将组织有关部门对改革实施情况进行检查并上报省政府验收。

(二)工作措施

一是合理设置机构。我们按照省里的文件精神,要求各县(市)的乡镇农业技术推广机构按乡镇设置,作为县级业务主管部门的派出机构。即乡镇农技站和农机站合并组建乡镇农业农机技术推广服务站(加挂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服务站牌子);乡镇畜牧站和水产站合并组建乡镇畜牧水产技术推广服务站,与动物防疫站合署办公。城市四区和云龙示范区分别设置一个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为区农村工作局的二级机构。

二是科学核定编制。要求由各县市区具体测算,统一核定编制,按程序审批。专业农业技术人员占总编制的比例不低于80%,各类专业人员之间的比例要合理。经核定的公益性农业技术推广人员编制必须确保专编专用。

5 三是理顺管理体系。各县市乡镇农业技术推广服务机构实行县级业务主管部门和所在乡镇人民政府双重领导、以县级业务主管部门管理为主的管理体制,即人、财、物归县级业务主管部门统一管理。乡镇人民政府配合县级业务主管部门做好工作协调,人员思想教育和行政管理工作。城市四区和云龙示范区的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由区农村工作局领导和管理。

四是落实经费保障。我们要求各县市区财政按照省里文件的要求对改革后的乡镇农业技术推广服务机构实行财政全额供养,人员经费和履行公益性职能所需经费全额纳入县级财政预算,确保乡镇农业技术推广服务机构正常运转和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人员的福利待遇。做好乡镇农业技术推广服务机构人员的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工作,没有购买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的要及时购买,单位欠缴的由县级财政补齐,个人欠缴部分由个人补缴,切实解决好乡镇农业技术推广人员的后顾之忧。

五是实施稳步改革措施。确保公正、公平。对乡镇农技推广中心(站)机构设置要公正对待,对农技人员的待遇、安置要公平对待。要重点围绕乡镇农技推广中心(站)人员的留与去、进与出,根据本镇经济实力、服务半径、现有人员等实际情况,制定和提出人员安置的具体意见。对留用和新进人员实行资格准入制和全员聘用制,对分流人员要严格执行相关政策,妥善安置。使乡镇农技推广中心(站)的改革做到定性、定编、 6 定岗、定人、定责、定酬整体同步推进。

六是提升队伍素质。要以农技推广人员成为“指导服务的多面能手、专业技术的行家里手、农业工作的参谋助手”为目标要求,以农民是否满意作为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考核标准,全方位提高农技人员的综合素质,使他们在为农服务意识、知识水平、业务技能和综合服务能力等方面有一个明显的进步。为此,要开展以下工作:一是全面进行知识更新继续教育。对定编定岗的乡镇农技人员全面进行为农服务教育、知识更新教育和学历教育,争取用一年时间普遍进行一次轮训,首先完成对所有农技推广中心主任进行轮训的任务。二是实行多专业培训。把部分农技人员送入相关大专院校,通过培训后使他们比较全面掌握农林牧渔机等方面的技术,及早成为农民满意的“多面手”。三是加强业务考核。每年对乡镇农技人员的业务水平、服务能力、参谋作用进行全面考核,以农民的评价为主要考核依据,对不称职人员及时调整、重新招聘。特别是要对农技推广中心主任进行严格考核,培养“强将”带出“精兵”。

四、两点请求

1.请求给予资金扶植。乡镇农技体系改革任务重,时间紧,所需资金量大,因我市多数地方财力比较薄弱,请求省财政在按湘政办发[2010]71号文件要求支持的同时,对我市贫困的地方给予资金上的重点倾斜。

7 2.请求给予项目支持。农业部已经实施了“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和建设示范县”项目和即将实施“基层农技推广机构条件建设工程”项目,这两个项目都与农技推广体系改革完成情况挂钩,优先支持改革进展较快的县市开展建设。我市已改革的醴陵市和株洲县已经取得了示范区县项目的支持。我市其他县区也希望在今年改革完成后,能得到上级业务部门支技。同时请求省里加大对我市乡镇农业技术推广服务站的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

第五篇:甘肃省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发展情况汇报

甘肃省农业技术推广总站 (二〇一二年十二月五日)

甘肃各级农技推广部门在农业行政主管部门的正确领导下,在上级业务主管部门的指导下,全省农技推广系统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充分发挥农技推广体系人才、技术和网络优势,重大技术推广成效显著,公共服务水平创新发展,为确保全省粮食安全,确保大宗农产品的有效供给和推动全省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发展

(一)全省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基本完成。《国务院关于深化改革加强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的意见》(国发30号)印发后,省政府、省农牧厅、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先后印发了指导改革与建设的实施意见,各级党委政府周密部署,组织有关部门协调配合,共同推进贯彻落实工作。截至目前,全省86个县(市、区)中74个应实施改革工作的县已基本完成改革任务,各县均明确了基层农技推广体系的公益性职能任务,理顺了有利于县级农业部门和乡镇政府对乡镇农技站管理和指导的管理体制,设臵了乡镇综合机构为主、区域站为辅的推广机构,核定了编制,纳入了全额拨款单位,建立了人员聘用、推广责任、推广考评、多元推广等制度。

(二)基层农技推广条件建设项目实施有序推进。国 1 家发展改革委、农业部2011年安排我省新建200个乡镇农技站,2012年又安排我省743个乡镇(区域)站建设(其中,乡镇站598个:新建279个,改扩建210个,只配仪器设备109个;区域站145个:新建54个,改扩建80个,只配仪器设备11个)。

2011年,根据国家发展改革委、农业部联合印发的《关于申报2011年基层农技推广服务体系建设项目投资计划的通知》要求,我们从基本完成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任务县及国家新增千亿斤粮食大县共51个县中,按照改革到位、综合建站、突出重点、与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示范县相结合等申报条件,选取了41个县组织实施,各县完成了实施方案的上报。2012年,根据甘肃省委、省政府1号文件“健全以区域性农技站为主的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按照服务半径和产业区域布局,科学合理设臵机构、核定编制,按照产业发展、自然条件等实际,规划建设区域性农技站和乡镇农技站,提升专业化、标准化、规范化服务水平”的精神,我们要求各项目县整合资金,提高建设标准,重点建设区域性农技站。同时,根据国家发展改革委、农业部联合印发的《关于申报2012年基层农技推广服务体系建设项目投资计划的通知》要求,我们在核减了街道、地方农垦站、林场站、其他相关规划已经安排等不符合条件的乡镇(区域)机构后,完成了申报工作。9月29日,由省发改委、省农牧厅联合印了《关于下达基层农技推广服务体系建设项目2012年中央预算内投资计划的通知》。11月初,甘肃省农牧厅印发了《关于报送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建设项目实施方案

2 的通知》。一是明确了建设目标,即达到“四有”,有业务用房、有服务手段、有专职技术人员、有严格责任制度。二是明确了建设原则,即综合建设,整体提升;独立建设,明晰产权。三是明确了建设标准,各乡镇(区域)农技站应有农技服务大厅、电教培训室、化验检测室等业务用房。新建乡镇农技站建设面积不低于120平方米,重点乡镇农技站建设面积不低于150平方米,新建区域农技站建设面积不低于220平方米。为确保中央资金的规范使用和投资效益的充分发挥,项目的仪器设备由省农牧厅和省发改委依据国家招标采购有关规定,进行公开招标、集中采购、统一配备。为支持区域站建设,2012年11月,由省财政厅、农牧厅联合印发《关于下达2012年省级财政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建设资金的通知》,结合国家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建设项目实施,对75个改扩建区域站按每站6万元、对40个新建区域站按每站8万元共800万元进行地方配套。当前正在审核各地实施方案,审核批复后将尽快完成仪器设备的省上统一采购,稳步推进基层农技站建设。

(三)基层农技推广机构设施条件逐步改善。为充分发挥基层农技推广机构公益性职能,提高为三农服务的能力和手段,我省从2000年起开始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建设项目试点,自2006年起项目资金增加到每年800万元,累计投入6000万元,下达建设指标371个(其中区域站164个,重点乡镇农技站207个)。每站投资15万元,其中11万元为房屋维修改造等基础设施建设资金,4万元由省上统一配备电脑、打印机等办公设备以及投影仪、电视机、DVD碟机、摩

3 托车、检测仪器等推广培训设施设备。为了加强管理、规范建设,省农牧厅先后制定了《基层农技推广区域站建设意见》(甘农牧„2006‟189号)、《区域农技站建设标准》(甘农经„2007‟117号)和《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区域站和重点乡镇农技站建设项目实施方案》(甘农牧经„2007‟471号)等规范性文件。通过建设,基层农技推广机构设施条件得到逐步改善。

(四)农技推广创新发展。面对发展现代农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新形势、新任务,为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客观需要,以尊重农民意愿、服务三农为目标,通过转变推广理念、改进服务态度、拓宽服务领域、创新服务方式,农技推广得到创新发展。2011年2月榆中县建立了5所、2012年3月甘州区建立了3所农民田间学校,开展以启发式、参与式、互动式为特点的农民田间培训活动,取得了良好效果。在推广方式方法上开展了“四化” 推广工作,即培训个性化、展示网络化、服务信息化、推广产业化。今年我站分三批共组织78名县(区)农技推广骨干参加了农业部管理干部学院举办的“参与式推广方法培训班”,于8月在榆中县举办了100多人基层农技骨干参加的“全省参与式农技推广方法及农民田间学校师资培训班”,这些工作的开展加快了我省农技推广方式创新的推广普及、进一步提升了农技推广能力。

二、体系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基层农技推广经费严重不足。全省大部分基层农技推广机构虽然纳入了财政全额拨款单位,但只能基本保证

4 人员工资,没有推广事业费。全省乡镇或区域性推广机构中,工资及事业费能够保障80%以上的占50%,保障50%-80%的占23%,保障20%-50%的占4%,保障20%以下的占23%。部分乡镇农技站的水电、通讯、取暖、维修等基本维持费用都无法保证,农技人员开展技术服务还要自己垫支交通费、通讯费,“有钱养兵、无钱打仗”的情况比较突出。同时,农资经营又挤占了乡站的人力和农技人员的精力,影响了推广服务的深入开展。

(二)基层农技推广条件建设项目资金紧缺且分配不太合理。一是项目资金紧缺。甘肃作为西部地区,国家按照每个只配仪器设备乡站10万元,改扩建乡站19万元,新建乡站25万元;只配仪器设备区域站15万元,改扩建区域站30万元,新建区域站40万元。特别是新建乡镇农技、区域站,资金缺口很大。根据甘肃基层农技推广实际,新建乡镇农技站、区域站建筑面积至少应分别达到150、250平方米,目前全省每平方米的建设成本均价为1500元,仅只业务用房建设资金分别为22.5万元、37.5万元,加上仪器设备配备、围院墙、打地平等开支,在目前地方配套资金难以一次到位的情况下,难以高标准建设。二是项目资金分配不太合理。目前项目资金分为仪器设备配备、业务用房建设两大块,且规定了各自额度。我省近几年在实施省级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建设项目中,按照每站4万元的标准,已经给新建乡镇农技站(区域站)配备了电脑、投影仪、数码相机等仪器设备。在农业部、发改委没有明确仪器设备配备可以用于业务用房建设的情况下,如果只能采购仪器设备,这样造成了项目资

5 金的浪费,也不利于提高建设标准。

(三)农技人员素质不高。据统计,我省基层农技推广机构中具有高级职称的人员仅有414人,占基层人员总数的4%。农业科研缺乏领军人才,基层农技人员年龄老化问题突出,知识陈旧、特别是农技推广知识缺乏,长期没有接受系统知识培训和定期培训。基层农技推广体系中3年内参加过培训的农技人员只占到60%,累计培训时间30天以上的农技人员仅占27%。

(四)基层农技人员待遇差。目前,仍有26.5%的乡镇农技推广机构属差额拨款或自收自支,相当一部分农技人员工资难以保障,省上给政策不给钱的政策性工资基本得不到落实。如1987年我省白银市会宁县在社会上聘用了108名农技人员,其中68名农技站人员工资待遇按同类人员70%财政供给,40名兽医站人员工资待遇按同类人员40%财政供给,目前大多已接近退休年龄,无法正常退休。另一方面,农技人员的职称晋升条件与科研人员一样,都要求科技奖、论文、外语、计算机等条件,特别是乡镇农技人员获得省、市级科技奖励是相当困难的,即使获得奖励,排名也在最后几位,致使职称、工资长期得不到晋升,挫伤了基层农技人员的积极性。乡镇农技人员中初级及以下职称占到88%,很多技术人员干了一辈子到退休还是初级职称。

三、强化农技推广体系建设的建议

(一)建议加大对甘肃农技推广体系建设扶持力度。当前国家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2010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进一步支持甘肃经济社会发展的若干意见》,为甘肃

6 的发展提供了政策支持。由于甘肃地方财政困难,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建设欠帐较多,基础条件较差,当前甘肃农业正处在黄金发展期、难得机遇期、奋力跨越期,希望农业部在农技推广体系建设方面进一步加大对甘肃的支持力度,在加强乡级农技推广体系建设的基础上,启动实施县级农技推广体系建设。

(二)因地制宜、整合基层农技推广条件建设项目资金、提高建设标准。各地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情况千差万别,在管理体制、运行机制、推广队伍、基本条件、财政保障等方面都不尽相同。国家安排项目建设也不可能“一刀切”,为此建议:一是允容许各地根据农技推广实际,实行项目整合。一方面是整合乡镇站建设区域站,由于中央投资新建区域站每个40万元,而每个新建乡镇站资金为25万元,因此不排除本来打算建区域站的,申请了新建乡镇站现象存在。另一方面是允许仪器设备资金、改扩建资金用于新建乡镇站(区域站)业务用房建设。在不重复配备、满足业务需求的情况下,可将部分仪器设备资金用于业务用房建设。在改扩建乡镇站(区域站)业务用房满足需求,条件较好的情况下,也可将部分改扩建资金用于业务用房建设。这样既可保证项目资金发挥效益,又可以提高建设标准。三是由省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具体审核各项目县实施方案。

(三)加大资金投入、出台优惠政策。一是加大对农技推广的资金投入。农技推广是一种以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农产品有效供给,以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目的的公益性事业,所需经费应由政府财政全额拨款。要建立稳定的农技推广专

7 项资金,财政足额保障工作经费、培训经费和推广项目经费,以提高农业技术推广系统运转效率,加快适用技术推广转化速度,扩大转化规模。二是基层农技人员工作、生活条件艰苦,职称晋升难,福利待遇低,造成队伍不稳,吸引人才困难。建议能够出台提高基层农技人员工资、降低职称晋升条件的优惠政策。三是加大县级农技推广机构服务能力建设。县级农业推广部门是基层农技推广的核心,当前工作经费缺乏,办公设备落后,缺少交通工具,建议国家启动实施县级农技推广机构服务能力建设,以解决基层农技推广中存在的问题。四是为了使农技推广由乡级向村级不断延伸,彻底解决最后一公里问题,示范带动科技示范户,建议国家在每个行政村聘请一名村级农技员,每位农技员每年解决一定报酬。鼓励和吸纳乡镇农技人员、农村能人、村组干部创办村级服务站。

四、2013年农技推广体系工作计划

(一)开展法律宣传贯彻与调研

1、宣传贯彻修订后的《农业技术推广法》。组织全省农业技术推广机构和广大农技推广人员,认真学习法律的新规定、新要求,深刻领会法律精神,切实提高贯彻实施农业技术推广法、加快推进农技推广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把法律精神和要求传达到每个机构、每个人员。充分利用报刊、网络等新闻媒体,以多种形式加强社会宣传,宣传农业技术推广法的规定要求,宣传农技推广工作成效,宣传长期扎根农村、推广农技、服务农民的农技人员典型。

2、参与地方性法规调研。为贯彻实施新《农技推广法》,

8 加强我省农业技术推广工作,促使农业科研成果和实用技术尽快应用于农业生产,增强科技支撑保障能力,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实现农业现代化。也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构建和谐社会、实现跨越式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法制保障。参与我省有关部门组织的立法调研,推动新《甘肃农技推广条例》早日颁布实施。

(二)加强基层农技推广条件建设

1、参与组织实施好2011—2012下达的体系建设项目。组织召开一次全省基层农技推广体系规范化建设与管理现场会,明确建设要求。

2、配合完成好其它工作。协助参与全省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建设项目仪器设备采购;提出2013年省级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建设资金分配计划;参与国家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条件建设项目的检查、验收工作。

(三)加强农技推广队伍建设

1、举办一期全省农技推广干部培训。

2、筹备成立甘肃农技推广协会,依托协会搭建多元化农技推广平台、推广农业科技成果和先进实用技术、开展理论研究与学术交流、提供系列化服务等。

上一篇:农业产业化企业范文下一篇:泥石流形成原因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