扎根农村放飞教育梦

2022-09-08

第一篇:扎根农村放飞教育梦

扎根农村教育事业

扎根农村无私奉献

冷为民,男,1966男4月出生,大专学历 从教二十八载,始终把教育教学工作放在首位的一位乡村教师。他教书育人、爱岗敬业、无私奉献、无怨无悔,自1986年参加工作以来,一直扎根于农村小学教育教学工作,为山村的孩子撑起了一片希望的天空。从教其间担任过20年的班主任,担任过3年的村小教导主任,因责任心强、工作能力突出,于2009年9月任命为新庄湾溪小学校长。该同志无论在任何岗位,始终都是锐意进球、兢兢业业,认真履行着一个教育工作者的职责。“教书育人,为人师表”是他的职业准则,“甘为人梯,乐于奉献”是他的人生追求。

一、德高为师 身正为范

二十八年来,他辛勤耕耘,无论作为一名普通教师,还是学校领导,他始终坚守着“育人教书,无私奉献”的人生信念,认真学习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忠诚人民的教育事业,做到依法执教和依法治校,工作中积极探索、锐意改革,出色地履行了自己的岗位职责。长期的工作和思想积累,使他心系教坛,关爱学生,在关键时候总能挺身而出,为学生着想。2009年9月担任湾溪小学校长以来,针对农村学校留守教师年龄大、代课教师较多,学科分布不均匀,综合素质下降等实际情况,开展了以“净化教师心灵、激发教师活力、创建幸福湾小”为主题的师德建设活动,通过学习、交谈、考评等多种形式,教育广大教师要在“平凡之中有伟大追求,平静之中有满腔热血,平常之中有极强烈责任感”,扎根农村基础教育,耐得住寂寞,为农村孩子倾洒爱心,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使教师的师德素质明显提高,推动了学校工作的顺利开展,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稳居全镇前列。学校先后多次获得县文教局、新庄镇政府的表彰。

二、关爱学生播洒阳光

学校地处湾溪村与筠山村腹地,由于受国家转型期农村经济发展政策的影响,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大部分外出打工,造成了大量留守学生、空壳家庭的出现。如何加强留守学生的管理一直是他关心的事情。针对留守生问题,首先,他要求班主任在每学期开学初学生报到注册时建立了留守生信息,指定专门老师对留守

生进行帮扶,从心理、学习、生活上全方位关心留守生的健康成长;针对留守生长期父母不在身边的现实,建立了心理辅导室,使得学校留守生有了倾诉心声的对象,与学生心与心的交流。很多留守生没有从自已父母那里得到温暖,却从老师那里得到了父母般的呵护,让他们父母不在身边的日子里也充满了欢笑,充满阳光。

三、谋划发展殚精竭虑

借创建“规范化管理学校”为契机,更好地服务和保障学生的健康成长,尽一切可能推动学校发展。五年来,他可谓殚精竭虑,多方努力,筹措资金,争取湾溪村和筠山村两村筹资5万余元,新建学校食堂,现已投入使用,圆了历届领导、师生的梦想,窗明几净的餐厅,使得师生吃饭不再受风吹、日晒、雨淋之苦;2013年又向上争取中央财政资金74万余元,重建教学楼和附设幼儿园,即将启动,解决了这两个村的孩子就近入学的困难,真正践行“为农民着想,让农民满意”的教育。这些都有力地促进了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开展和校园环境的改善,深得师生和家长的好评。

四、 创新管理强抓安全

安全大于天,责任重于山,没有安全,神马都是浮云。作为校长,他亲自谋划学校安全工作,确立了“讲、宣、签、查、练、案”六字工作方针。“讲”,就是逢会必讲安全,强调安全是学校工作的前提,教育广大师生警钟长鸣;

“宣”,就是通过主题校会、班会、法制报告会、演讲会、征文比赛、告家长书,以及悬挂安全标语、制作安全教育文化墙、发放专题材料等加强安全宣传,增强师生安全意识;“查”,每月组织开展一次全校拉网式安全排查,发现隐患及时解决,做到防患于未然;“签”则是学校和教师和相关科室、班主任和学生和学生家长层层签订安全目标责任书,强化安全意识,落实安全责任;“练”是安全演练,每个月政教处都要组织一次紧急疏散演练或消防安全演练,提高师生的安全自救自护能力;“案”,就是制定各项工作活动的安全预案,做到未雨绸缪,努力把可能的损失降到最低限度。

几年来,学校安全工作没有出现过任何纰漏,为学生成长撑起了一片安全舒适的蓝天。

回顾冷为民同志二十八年来的教育生涯,他确实是在竭尽全力的工作,为学校、为学生他无怨无悔,更无愧于领导和教师的多重职责。

近观眼前满目春,放眼远处春更浓。冷为民同志深知:要想在学校管理和教育教学方面做出更大的成绩,让学生飞得更高更远,自己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但他坚信:只要扑下身子,一心为了学生,一心为了人民的教育事业,不断学习,科学管理,不断创新,就一定能取得更大的成绩。

第二篇:扎根基层,放飞梦想

尊敬的各位领导、工作在农村的村官朋友们:

大家下午好!我叫张亚平,现任景村镇何沟村村主任助理。很高兴能有机会跟大家一起交流学习工作的心得体会,希望通过本次活动,我们相互学习,共同进步。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扎根基层,放飞梦想》。

大学生到农村任职是响应党的号召,也是实现自我价值的关键一步:一方面,农村浓缩了中国社会、经济、文化的方方面面,为我们年轻人的成长提供了宝贵的舞台;另一方面,我们可以用学到的知识和文化,在新农村建设中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担任村官工作以来,我深刻认识到在基层的工作锻炼意义重大:

通过基层来了解和熟悉社会,掌握社会的真实情况,真正理解并有效执行国家的方针政策。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小乡镇其实就是整个大社会的缩影。只有在基层,切实了解百姓所需,将来的工作才能少走弯路,少出偏差。通过基层工作锻炼意志。只有面对社会,体味过生活的酸甜苦辣,才能培养出周到细致的办事能力,遇难则上的精神品质,才有可能更好的为人民服务。

过观察村干部的一言一行,我发现,做群众工作切入点在一个“实”、方式方法重在一个“度”。 老百姓讲的是实在,

重的是实效,我们应该本着“高调做事,低调做人”的原则,弥补村两委班子年龄、知识结构上的失调,宣传国家新政策,当好村干部和乡政府之间沟通的纽带,促进农村经济稳定发展。

不需要什么豪言壮语,只要有一马当先的身体力行。让我们把农

村基层作为我们施展才华的舞台,把为人民服务作为工作立足点,把无私的关怀和真诚的帮助带到需要我们的人民群众中去!让农家小院能够听到我们的欢声笑语。大到修桥、铺路、建学校,小到走街、串巷、去填表,都洋溢着我们年轻人身上的工作热情。努力做一名细心观察,乐于助人的好村官。做一名急人之急,解人之难的大学生村干部。

农村是一片广阔的天地,这里虽然没有都市的繁华,没有丰富的娱乐活动,生活的节奏也很单一,但是只要我们脚踏实地,有坚定的信念,就会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不平凡的事情。

同仁们,拿出我们的热情,用生命践行诺言。相信勤能补拙,诚能感民,作为一名在基层锻炼的大学生,让我们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村官”的责任和对“三农”工作的执著和热爱,站高一点,看远一些,踏实一步,用汗水和生命谱写出一曲新时期大学生的奋斗之歌!让我们携起手来,听从责任的召唤,让使命与生命同行,扎根基层,放飞梦想!

我的演讲结束了,谢谢大家!

第三篇:身残志坚扎根农村教育事业

述职材料

身残志坚扎根农村教育事业

呼兰区石人中学翟国典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

大家好!

我是石人中学的一名普通教师,同时也是一名残疾人。1988年参加工作以来一直在家乡教育这个阵地上奋斗着,曾担任过语文教师,教导干事,政治、校本、综合实践等工作。

我能成为一名教师,一方面缘于我肢体的残疾,在生活的道路上让我别无选择,残缺的右手不能从事体力劳动,这让我很早我就意识到了,求学是我人生的唯一出路。不知道是自己发奋苦学的结果,还是上天早就安排好了,我真的成了一名教师。虽然我的手不能拿大的东西,但是恰恰能拿住粉笔,我依然可以在黑板上写字,画画;依然可以在讲台上与学生们分享优美的诗歌散文;依然可以聆听他们求学的苦与乐。我知道自己是一名残疾人,但我不悲观,我努力地不去注意别人对我的看法与议论,努力地苦练教学基本功,从钢笔字到粉笔字,从板书到绘画,从音乐到文学我都潜心苦练。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多年的努力,我终于练就了一手过硬的教学基本功。不但赢得了师生的赞同,还在1995年代表学校参加了全县教学基本功大赛,获得了局领导和评委的一致好评。

我能成为一名教师,还缘于我对文学的热爱,对传道授业的渴望,对诲人不倦的迷恋。因为只有在这里我才能找到自己的价值。这句话听起来似乎有些高调,但我自己知道,因为我做了教师的工作,国家才给我开工资,我才能生存,才能养家糊口。既然我做了教师,就应该尽职尽责地履行教师的职责,就应该传道授业,塑造灵魂。因为我非常爱好文学,所以我也非常喜欢教语文课,在课堂上和学生们一起听说读写,诗情画意。我鼓励学生积极发言,表达自己的独到见解,倡导学生在课堂上讨论,辩论,所以我的课堂总是争论不休,热闹非凡。我所尝试探索的“讨论式”教学法当年一度被学校推广、推荐为教学创新项目,我本人也成为学校语文学科带头人。对每个学生的作文我都认真阅读,基本上做到全批全改,1996年,局领导来我校检查工作,看到我的学生的作文上布满了红字大为称赞,在全县教学工作总结会上,刘局长对我的工作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和表扬。当年我也荣获了市级优秀教师的光荣称号。1996年我又代表学校参加了全县语文课大赛,获得一等奖,荣获第一批县级“教学能手”光荣称号。1997年我的教学论文《重视课堂讨论,培养辩证思维》在《中学校长与教师》杂志上刊登发表。这正是我呕心沥血的结晶。

我热爱这个职业,因为我曾经是个学生,曾经受过老师的教诲。是我的老师成就了我的今天。 我热爱这个职业,因为我又成了老师,又可以去教育我的学生。课堂上眉飞色舞,津津乐道是一种快乐,课堂外桃李芬芳,学子遍地是一种欣慰。26年来,我和我的母校经历了许多风雨沧桑:高中变初中,危房变高楼,一切都在体验之中,这其间许多同事,朋友纷纷调走进城,而我却一直坚守在农村教育这个阵地上。带着对家乡教育的责任和对家乡孩子的热爱,我一心扑在教育教学工作中。研究教材,研究方法,研究学生,2007年我在《大庆社会科学》杂志上发表了论文《对中学生厌学心理的分析与思考》,对当今社会中学生的厌学心理做了详细的分析 。

2009年春天,我在下班的途中被汽车撞出了脑震荡,因为学校教师不足,我又教毕业班,我只休息了半个月就上班了,头痛头晕时常发作,没办法,就得坚持。那个学期的班上的最艰苦。现在想来,无论在哪里,总应该有坚守者,像边关的士兵,像孤岛的守卫者。坚守是一种责任,是一种胸怀,也是一种品质。令我欣慰的是在这二十多年的工作中,也取得了一些成绩,得到了上级领导的认可。我多次参加区级公开课大赛,教学基本功大赛,电教探索杯,学科探索杯大赛。 2009年9月荣获校级优秀教师。2011年9月荣获哈尔滨市优秀教师。农村学校的德育工作难度很大,我除了在政治课上加强学生的思想教育外,更注重利用其它时间与学生交流沟通,经常骑着摩托车与班主任去家访,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尽力去帮助家庭困难的学生完成学业。我是一名残疾人,我更理解慈善公益的意义,每次上级组织慈善捐助或公益活动时,学校都不要求我参与,但是我每次都积极参加,我必须用一名教师的言行师表去要求自己,影响我的学生。2013年4月被评为呼兰区第三届“劳动模范”光荣称号。2013年9月荣获区级先进工作者称号。我所主导和参与的“九.五”,“十.五”科研课题都取得了良好的成果,在“十二.五”其间我又主导了一个区级普通课题和一个区级重点科研课题。

在平时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我能够严格执行学校的各项教学制度。备好课、上好课,在完成教育教学任务的同时不忘辅导学困生,提高优生率。面对课程改革带来的新理念,我总是积极地参加各项教育教学培训活动。每年都按时完成上级组织的各种集中培训,远程培训,和校本培训。2012年7月我在阿城完成了哈尔滨市“农免”培训并荣获优秀学员称号。2013年5月我参加了全省农村骨干教师培训,并荣获优秀学员称号,2013年7月我又参加了全省中小学综合实践免费培训。2013年12月完成了市级通识培训,并获得优秀学员称号,2014年3月完成国培任务。在这些培训的过程中我捕捉到了全新的教育信息,丰富了自己,提高了自己。

多年来我一直追逐着我的文学梦,有十几篇诗文在“红袖添香”和“中华诗词论坛”等大型文学网站刊发。不为扬名,只是一种爱好和追求。2012年我利用一个月的时间带领我校语文教师主编了《感恩教育》校本教材,得到了局领导的赞赏,从此我们有了自己的校本教材。2013年区里举办“移动杯有奖征文活动”,我积极参与,我的作品《那盏灯》荣获二等奖。这也是我追求了一生的文学梦的一个缩影。近年来我又兼职教导干事和综合实践课程,工作任务更多了,也觉得更加充实了。每学期要完成十多万字的文字材料工作,常常在电脑前一坐就是一天甚至半宿,有时候累的眼睛疼,脖子硬,近视的程度不断加大。还要协助教导处做大量的教学工作。即使这样我也坚持上好每一节综合实践课,简笔画、果蔬拼盘、折纸、草编、等等都上的有声有色。2013年4月我的果蔬拼盘在全区综合实践大赛上获得一等奖,6月在哈尔滨市综合实践大赛上,我的讲座获得优秀奖。2012年10月我又参加了全区“探索杯”大赛,和我校教师共同努力,获得了农村组第一名的好成绩。2013年10月我又参加了全区语文学科“探索杯”大赛荣获一等奖。2011年中央福利彩票资助的乡村少年宫又在我校挂牌成立了,我又兼任少年宫辅导员工作,从少年宫的各种工作制度的制定,活动方案的规划,各项活动的总结到各项活动的开展实施,我都参与其中。2013年又荣获市级少年宫优秀辅导员称号。这些成绩的取得也都是各级领导对我工作的一种鼓励和认可。

和张丽莉,刘效忠比起来,我还差的很远,但从他们身上我看到了教师的风采,人性的光辉。我深深地领悟到:人道之大德,源于圣贤;教育之大德,源于灵魂。

一个教师要想实现自己的价值,首先要提升自己的品质。一个具有高尚大德的人,即使身处平凡亦能摆脱平庸,一个拥有崇高心灵的教师,才能不计得失,爱生如子。

职业无贵贱,人品有高低。教师是一个平凡的职业,工资不多,也许只够养家糊口,但教师的人生又是最富有的,因为他们用自己的心血培育了千百个孩子。

教师的职责更是重大的,因为教师面对的是一个个“从无到有,凭你塑造”的灵魂。在心灵的田园里耕耘,更不能缺少细心,耐心,爱心和良心。

细心对待工作,耐心教育孩子,爱心送给学生,良心留给自己。这不是教育家的口号,这是每一个教师深谙笃行的认可。

我时常告诉自己:甘于寂寞的人不会着眼于浮华;踏踏实实的人才能感受工作的快乐。既然我们选择了这个职业,就请埋下头来做好眼前的工作。

谢谢!

述职材料

身残志坚扎根农村教育事业

呼兰区石人中学

翟国典

第四篇:扎根农村教育,矢志不渝梁淑萍[模版]

扎根农村教育,矢志不渝

——户部寨镇一中梁淑萍“十大好人”事迹材料

梁淑萍,一位农村学校的普通教师,自工作以来一直担任班主任工作。在从事教育工作的17年中,她一直站在教育工作的前沿。“让每一位学生在课堂上都有所收获”是她事业追求的目标;“学高为师,德高为范”是她工作的自律信条。正是这样,她在普通的工作岗位上做出不平凡的事迹。曾多次获乡、县“优秀辅导教师”、“模范、优秀教师”称号;优质课和论文多次获县、国家级级奖。

一、认真教学,潜心教研。

教师的立身之本在于“业务”,作为一名教师,她不断地刻苦钻研业务,认真研究教材教法,研究新课程标准,注重多方位培养学生的能力和学习习惯,对工作讲求实效,对学生因材施教。

备课时,她精心设计环节,努力钻研教材,上网查阅资料,了解学生特点,做了大量的课前准备工作,做到备教材,备学生,备资源,结合课堂实际运用课件配合教学,向40分钟课堂要质量。课堂上给学生畅所欲言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做课堂的主人,加上她循循善诱的引导,做学生的学习合作伙伴,学生的学习效果事半功倍。

在教育学生上,她注重培优补差的工作,对于后进生,用“爱”给学生以力量,给予特殊的照顾。在课堂上多提问,多巡视,多辅导,对他们的点滴进步给予大力的表扬;课后多找他们谈心、交朋友,树立起他们的信心和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

她根据不同的学段设计教学方法。七年级根据学生活泼好动、善于表现的特点,采用小组合作学习。八年级的学生对小组合作、做游戏、讲故事

已经不感兴趣,而且随着青春期的到来。他们大都比较不善于发言,女生比较羞涩。上课很难调动听他们的积极性。可喜的是现在的英语教学 ,跟现实联系的非常紧密,比如服装表演、时尚购物、情绪影响,机器人等等这些内容很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再则,她利用多媒体教学,特别是音形色感强烈,学生通过听听、看看、说说、想想,学生思维被激发,即学会了英语,又听到了故事,这样的课堂很能引起学生的兴趣。

为了进一步优化自己的课堂,她改变教学方法,积极设计“导学案”,尝试着用到课堂上。考虑到学生的掌握程度不同,在设计导学案时,注重分层次设计 。“导学案”课前发,让学生提前预习。学生自认为会的,让他们课堂上讲解,以确信他们已掌握。不会的内容,课堂上提问,让那些程度好的学生讲。这样,经过学生自己的讲解,分析,再加上练习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二、锐意进取,不断超越。

她从事教育教学工作以来,忠诚于党的教育事业,教书育人,诲人不倦。时时以一个优秀教师的标准要求自己,工作勤勤恳恳、兢兢业业、坚持出满勤,干满点,从不迟到早退。以校为家,热爱学生、团结同志,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业绩。

在多年的教育教学中,为了不断提高自己的政治业务素养,提高自己的教学认识水平,适应新形势下的教育工作要求,在教学中她不错过任何一个可以提升自身业务素质的机会,积极参加各种政治学习和政治活动,积极参加师德师风建设活动,向优秀教师、先进教育工作者学习,并认真写心得体会。

近年来,多次被评为乡、县优秀班主任,优秀教研组长、年级组长,

面对这些荣誉,她总是说,瞄准下一个目标。

三、热爱学生,关心学生成长。

热爱学生是做好教育教学工作的前提,也是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要求。要教育好学生,首先要关心学生、热爱学生,做学生的知心人。从教数年来,她对学生思想上积极引导,学习上耐心帮助,生活上关怀体贴。她经常利用课余时间与学生亲切交谈,多方面了解每一位同学的生活和学习状况。她是在农村长大的,亲身经历了困苦的生活,所以她特别关心家庭困难的学生,尤其爱护特困家庭的学生,从多方面注意给予他们以温暖的关怀。

她班内一名叫李明的同学,自从母亲在2011年国庆节期间患癌病去世后,他几乎整日处在悲痛之中,上课时总是趴在桌子上默默流泪。梁老师就时常把他叫到自己的办公室进行开导,并以母亲的身份与他交谈。谈话时,李明透露出爱吃烙饼。梁老师就凑时间烙好饼,然后把他叫到家里去吃。就这样,慢慢的李明变得开朗了,成为了一个性格外向的男生,并且热爱集体,乐于助人,很受老师喜欢,但是他的学习成绩一直不理想,每次考试总在班级倒数三名之内。第二个学期初,在养成日记里他写道:“别人都在为了前途而奋斗。我已经不用奋斗了,我的前途很明确,那就是“家里蹲大学”。在大家看来,他是属于“无药可救”了,从策略上讲可以放弃了。但是梁淑萍老师始终认为他的本质还是好的,能不能考进大学,继续在一个比较好的环境中学习成长,甚至对他的一生发展都会产生重要影响。为此,梁老师多次和李明促膝谈心,用以前毕业生的成长经历帮助他重新树立信心。同时梁老师又通过多次家访,同李明年迈的爷爷奶奶谈心,帮助家长重拾信心。工夫不负有心人,李明最后惊人的速度成绩上升。

每每讲到这些事情,梁老师总会说:“我是他们的班主任,我要对我的每一个学生负责。”

在担任班主任工作期间,她力求以身作则,用自己的一言一行影响学生,感染学生。她十分注意发挥班委和团支部干部的骨干带头作用,十分注意班级良好班风和学风的形成。

四、一切为了学生

作为一名普通的教师,她也有自己的家庭,当家庭与学校处于矛盾之中,她首选学校、学生。2012年11月她的独生儿子因药物过敏引起紫癜,病发的突然,而且严重。接到孩子老师电话去学校接孩子时,孩子已经不会走路了。走到医院,医生就要求住院。看着躺在床上痛苦的儿子——因为浑身关节疼痛,一点也不敢动弹,并且呕吐不止。儿子住院的当天晚上,她一夜没合眼。第二天中午,她更加焦急不安。孩子的父亲故意以比较轻松的口气说:“你回学校吧,要期中考试了,别耽误学生,孩子有我呢。”她满眼含泪,忍着内心的疼痛,回到了学校。学生得知孩子生病的消息,立即把她围住了。可爱的孩子们不知怎么劝慰她,有的站在她的身边小声喊老师,有的只是拍了拍她的肩膀,就不再言语。她强打精神对同学们笑了笑说“没事”就开始上课了。就这样,在儿子住院期间,她穿梭在医院和学校之间,始终没有离开自己的讲台,没有离开自己的学生。

一份耕耘,一份收获。近几年来,无论是教学还是教研,无论是纪律还是成绩方面,她赢得了学生和家长的普遍赞誉,多次受到上级部门的表彰。每次优秀评选她都当成未来工作的新的起点,她不断完善自身的综合素质,勤奋工作,开拓进取,为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做出更大的贡献。

第五篇:扎根农村搞教育 无怨无悔致青春

土右旗明沙淖中心校通讯员

张宇(包头日报通讯员)

他是一名很普通的人民教师,但他26年扎根农村小学教育,为农村教育的发展做出了突出的贡献。他先后被“晋绥儿女支持教育协会”评为“晋绥儿女支持老区教育的优秀教师”;先后共30多次被旗教育局、明沙淖中心校评为优秀共产党员、优秀教师、优秀班主任、骨干教师、教学能手等等;而且还被誉为教改先锋、论文专业户等等,被身边的人称为好人,他就是土右旗明沙淖中心校语文教师贾亮。

大胆改革 勇于创新

贾亮,1988年被聘为民办教师。当时民办教师工资低,又没有转正的希望,而他却认准目标毅然任教。刚任教,他就大胆创新。在教学中,他把大量的时间留给学生,鼓励学生多读、多写、多思、多听;课内表现自由,大胆质疑,放飞思想,放开课程,进而放飞学生。他说:“要打破传统的表演式教学,要充分地发挥学生自主性学习的积极性。”他还说:“会教课的教师不一定是好教师,传统教学下的师生关系严重地剥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必须彻底摈弃这种‘以其昏昏,使人昭昭’的做法。”他的这些做法与后来许多专家学者的论述不谋而合。他经常鼓励学生阅读,把学语文推向大而广的境界。为了上好课外阅读,他每星期进行课外汇报,把课内、课外真正的结合起来。他的作文教学灵活多样,采用“急骤联想”,鼓励学生急速写作,当堂完成,每学年要进行60篇;采取教师改、学生互改、集体改、当堂改;而且每篇习作他都要亲自“下水”。

然而,在当时对一个民办教师是行不通的。任教第一年,他的教学就被彻底否定了。在一次作文观摩课上,他采用了“急骤联想”。听完课后,他的课被定为“混乱堂”。评语是“课堂秩序太乱,学生发言无规矩;教师讲解太少。最严重地是他还当场受到领导的批评,领导认为他培养出来的学生没有规矩,不懂得遵守纪律。要他立即改正错误,否则会被精简。教书不到一年,他的教改思想就被当头浇了一盆冷水。

尽管如此,他并没有放弃自己的创新意识,他曾写过这样一段话:“我们青年教师,正是大胆改革时期,没有创新就没有进取,总停在契诃夫编织的那个‘套子里’,是永远没有发展的,是永远教不出优秀学生的。”的确,他讲的课学生非常喜欢。学生张红继说:“听贾老师的课是一种享受,他的课太有趣了,太令人快乐了„„”他就是这么一个倔犟的人,认准了目标,几头牛也拉不回来。91年,他带的这届将要毕业时,学区又进行听课,他依然大胆创新,改变传统的教法,学区领导忍无可忍,只好决定送出这一届就要精简他。

成绩是最好的见证:他带的这一届,85名学生,在初中毕业时,竟有12名考上中专、中师;54人考上高中,在当时这真是破天荒。优秀的成绩让更多的人对他改变了看法,让更多的领导对他有了新的认识。于是,学区领导亲自到他家收回“通知书”,并向他当面道了歉,同时还评他为先进。

坚持创新 开创课题

由于他的成绩突出,1996年秋,他被调到离家20多里的乡中心学校教书。接到通知,他非常地激动。因为他的成绩终于被肯定了。但是,却得到了父母的反对,因为当时他才挣47元,又没有成家,一天还要骑车往返40多里路。但贾亮毅然决定到明沙淖中学任教。一到中心学校,他就忙着研究教学改革。他首次提出了新课题:“语文教学中要课内外相结合”。他在课题中说:“语文课本必须学好,因为它选择的都是文质兼美的范文;但一个学期就那么二三十篇文章毕竟是太少了,你就是句句落实,字字落实,也难全面地提高语文水平。语言文字是交流思想的工具,只要是运用这个工具来表情达意,而又表达得好,我们都可以把它作为学习的对象。那就是课外的语文:像平时听广播,看电视,读报纸,阅读课外书籍以及参加课外许多活动都可以学到语文知识。这就要求教师给学生充足的课外时间,一定要他们把看到的、听到的,实践的写出来或说出来,使课内外相结合。”特别是他把作文教学中的“急骤联想”的课题进行了推广,受到学生的特别好评。他提倡的作文中的“急骤联想”是指学生在写作中,思维要快;在一节课上尽可能把头脑中的涌现出来的任何观念马上写下来,对于这些不要考虑其质量好坏,数量的多少,以免影响思维的流畅性。运用这种方法,使学生思维在短时内高度紧张,充分发散,以便超越时空界限,把题目涉及到的内容统统调集到你面前,进而听你的调遣。他曾在初一训练过一篇作文:《天上掉下一把头发》,让学生开始想象,学生如同运动场上的健儿听到枪声似的。仅用了二十分钟,各种各样的题材出来了:有写“五讲四美”题材的,说这把头发是理发员不讲卫生从楼上甩下来的;有写“环保”题材的,说这是现在一些人乱砍乱伐树木,造成沙尘暴肆虐的结果,这把头发是风沙卷来的;还有写“神话”题材的,说这把头发是王母惩罚织女的等等。这节作文课使学生联想丰富,思维活跃,内容广泛,体裁各异,而且课堂气氛热烈,至今使听课人历历在目。

他的作文课题开拓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创新能力,放开了学生的想象的翅膀,减轻学生的“课后作业”负担。

他的课题很快受到学生的好感,得到领导的重视。学生很快喜欢上了作文课。从88年以来,他辅导的学生作文,参加全国及省市作文大奖赛获奖的就有33人,报刊杂志上发表的有52人,这些成绩是来之不易的,是他用辛同勤的汗水换来的。每当他看到同学们一篇篇处女作获奖或发表在刊物上,他兴奋地逢人便讲:“我的弟子获奖了,我的辛苦没白下”!1996年以来,他曾三次获旗级先进,二次获优秀班主任。年他还光荣的加入中国共产党。

迎难而上 不懈追求

1994年秋,他接到一份通知:“1988年之前参加工作的教师,可以通过考试进修转为国家正式教师 ”。接到通知他兴奋的不能自已。他相信自己的能力!果然,他通过考试上了包头教育学院。1996年7月,经过2年的艰苦奋斗,他终于毕业了。当时毕业有许多教师留在了城里,他也有机会,可他却又回到了自己的家乡,他要把学到的丰富知识献给家乡的教学事业。然而,天有不测风云,就在他回校的那年冬天,由于长期跑校,突发性关节炎一下使他站不起来,学校领导、同事劝他休息几天,但他硬坚持着,疼得厉害时,只是吃点止疼药来缓解疼痛。因为他一心一意为了他的学生,不舍得离开他的学生。

他在五年级作文教学中提出了:“作文教学中要学会打动读者的心”他认为:小学生要写好作文,必须培养其感情,感情的培养。几年来他克服重重困难,在作文教学中表露真情,不写空话、假话、套话,使学生的作文有突飞猛进的发展。同时他还加强了学生的课外阅读,丰富了学生的语言知识和写作兴趣。

他不仅在教学中大胆改革,而且他自己坚持学习,勤奋读书,经常学习教育教学理论。他除学校订阅关于教育教学杂志外,他自己就订阅十几种教育教学杂志。他的家中摆满了关于教育方面的书籍。

他除了向报刊、杂志学习,还特别喜欢上网看许多优秀教师的讲课。看完后,他便去认真研究,写出优点和不足。他还经常利用外出学习的机会,到其他学校观摩教学,考察学习。他喜欢跟人家切磋问题,诚恳地向人家学习,取长补短。

特别是他热衷于电脑教学。以前,他对电脑是一窍不通,但凭着他对知识的不断追求,勤奋学习,通过自学学会了电脑的知识。掌握电脑知识的是几位年轻教师,都是他以前教过的学生。为此他经常向学生请教。他为了学习电脑,不懂就问,有时一个小问题就要问他的学生十多次。他中午的时间很少休息,他利用这些时间练习打字,练习做课件。现在,他不但会用多媒体教学,而且还制作了许多多媒体课件。

几年来,他把这些积累写成了论文。现在他共撰写了625篇论文,在各种报刊杂志上发表的论文有58 篇,而且,2006年他的作品《异曲同工,形象鲜明》,参加由全国政协科教文卫体、全国新闻社、全国《纵横杂志》社共同举办大奖赛中获三等奖;并选为特约代表,同年6月份赴京参加颁奖。6月23日,在颁奖大会上他受到布赫、陈思邈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接见。布赫同志握着他的手说:“你是内蒙古人,给咱们内蒙古人争光了,好样的!”颁奖后,他决心要以更优秀的成绩回报母校,回报他热爱的家乡,回报社会。

他不仅喜欢写论文,而且还喜欢创作,到现在共写了206篇散文和小说。2008年,他参加了由土右旗宣传部主办的“现代城家装艺术街杯”暨“我与改革开放三十周年”征文中,获一等奖;2009年在建国60周年上,散文获包头宣传部一等奖;2012年在包头宣传部举办的“践行雷锋精神”,小小说《雪白的雨伞》获一等奖;20

13、2014年小品《选举》、《双喜临门》等在内蒙古宣传部举办的小品大赛中或一等奖等等。

不仅如此,他于2001年又建立了“星星文学社团”,常年组织学生写作,义务修改,义务讲评,现在学生在《小作家》、《北方少年报》、《包头教育》上发表的有上百篇,他先后50多次被许多单位评委“优秀辅导员”。

教育是一项以德为先甘于奉献的事业,要求教师不仅要有广博精深的学识、高尚的师德,还要有甘于奉献的精神。在平凡的教育岗位上,许多教育者在挥洒着自己的青春,为党的教育事业无私地奉献着自己,为学生的成长无私地奉献着自己,同时,也把“无私奉献”的精神力量传递给他人,一代又一代地传承下去。而贾亮同志,正是这样的教育者。

上一篇:治国理政第二卷感悟下一篇:中国是个可怕的国家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