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习俗完整版范文

2022-06-07

第一篇:春节习俗完整版范文

辩论完整版

开篇立论

各位老师、同学们,下午好!我是反方一辩辩手,下面由我作反方辩论开篇立论,我重申下我方观点是:性教育不利于青少年健康发育;

1,性教育本身即存在缺陷及弊端;青少年处于青春期这一特殊阶段,本身自制力差,猎奇心理、模仿心理强,对信息的分辨能力低,性教育可能导致青少年将性行为付诸于实践;性教育中包含过量的性信息可能带来性刺激,可能引起青少年思想意识上的性早熟和被动发育;另外对于对性较传统封闭的中国来说,性教育的骤然开始暗示“性开放”,可能带来“性解放”等一系列社会问题。

2,当今在性教育过程中出现很多问题及不足;中国传统、封闭、隐晦的文化环境,可能引起社会态度消极、父辈的忌讳等问题,对好奇心强烈的孩子可造成不同程度的误导和伤害;除此,国内性教育相关专业人才的缺失带来教育质量的良莠不齐会直接导致对学生的误导。

3,性教育带来的结果不尽人意;理论来说,其实引起青少年性犯罪、滥交、性行为提前的根本原因,是青少年本身道德的缺失、精神生活的空虚及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等,性教育的实施恐怕难以成效;而基于中国基本国情,目前尚无可供中国借鉴的成熟性教育经验;另外,性教育开展的评估结果其实难以说明问题,国外实施性教育的部分地方仍存在性行为提前、性犯罪严重等问题。 基于以上论述,我方坚定认为:性教育不利于青少年健康发育。

质问:

1,俗话说,南橘北枳。每个国家的社会文化背景都大不相同,尤其基于我国传统隐晦与外国开放的性文化氛围的差别,对方辩友认为其他国家的政策在我们国家能够得到相同的效果么?(针对不同的国家)

(1)中国传统、封闭、隐晦的文化环境,可能引起社会态度消极、父辈的忌讳等问题,对好奇心强烈的孩子可造成不同程度的误导和伤害;(2)基于中国基本国情,目前尚无可供中国借鉴的成熟性教育经验;另外,性教育开展的评估结果其实难以说明问题,国外实施性教育的部分地方仍存在性行为提前、性犯罪严重等问题

2,青少年大部分都具有很强的好奇心,而且自制力差。对面辩友称性教育能够解决青少年好奇心强的问题,如果在青少年尚未发育完全的情况下,就将一切毫无保留的告诉他们,使他们不再有疑问。这样他们就不会有好奇心了么?(对方辩手反驳说在不同阶段给以不同的引导教育)----如果不毫无保留的告诉他们,那么是不是意味着还是会保留一些东西,那么这样欲言又止的话不会更加加剧他们的好奇心?(对方无语)

3,我国虽然已经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然而传统观念特别是对于性文化的隐晦在大多数人心中根深蒂固,尤其是中老年人中。如果在我国进行性教育,青少年出现的对性开放的价值观与中老年人的价值观出现的冲突和矛盾如何解决呢?请问对方辩友这种教育营造的“性开放”、“性解放”的社会氛围有什么危害吗?

对于对性较传统封闭的中国来说,性教育的骤然开始暗示“性开放”,可能带来“性解放”等一系列社会问题(态度、行为、社会氛围) 反驳:

1,性犯罪、滥交降低→

(1)理论来说,其实引起青少年性犯罪、滥交、性行为提前的根本原因,是青少年本身道德的缺失、精神生活的空虚及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等,性教育的实施恐怕难以成效;(2)性教育开展的评估结果其实难以说明问题,国外实施性教育的部分地方仍存在性行为提前、性犯罪严重等问题;性教育与性犯罪等两者无直接联系,更大程度是与社会治安、社会价值观念等相关。

2,国外(日本、美国)性教育初见成效→

国外国内的社会文化氛围差别大,扯到质问1上面去

3,解释青春期“月经”、“遗精”的生理问题→

(承认其作用!)但是,其导致的其他负面作用以及远远超过了其微不足道的益处。

4,解决社会上A片泛滥(黄色文化)?

性教育与A片泛滥其实毫无相关,日本性教育初见成效但是三级片仍然横行,根本问题是网络监管力度不够。

5,使用避孕套防止性病(AIDS)传播→

(1)(感性上来说)使用安全套确实可以避免性病的传播,但是从另外一方面来说,其实非正常的性交就像犯罪行为,性病就像法律的刑罚,犯罪行为带来刑罚就像非正常性交会极大几率感染性病,而避孕套的使用就像给以一种手段去逃避法律的刑罚,肯定会使更多人去触犯刑罚,也就是进行非正常的性行为,滥交等。(2)(理性数据说明)美国HHS(美国卫生与人类服务部门)资料数据显示,大部分市面上出售的传统天然乳胶避孕套存在极大缺陷,其天然裂隙为5000纳米左右,其仅对人类精子存在隔离作用,但是仍然对乙肝病毒(42纳米)、HPV病毒(50-55纳米)、艾滋病病毒(120纳米)可透,所以说即使正确使用避孕套,仍然有可能传播性病。除此,一些对乳胶蛋白过敏人群可对其过敏,传统避孕套偏酸性可破坏酸碱平衡带来妇科疾病,天然胶避孕套生产过程中产生亚硝胺可致癌。

6,为青少年普及性知识能够减少他们的好奇心→

扯到上面质问问题2

7,性道德教育带来的效果→

通过效果去辩

8,通过试点解决问题→

(1)点的试行与整个社会的使用差别巨大→带来社会性的“性开放”“性解放”,青少年与中老年人对性的价值观矛盾等问题

(2)性教育本身存在的根本性弊端仍然无法解决:青少年处于青春期这一特殊阶段,本身自制力差,猎奇心理、模仿心理强,对信息的分辨能力低,性教育可能导致青少年将性行为付诸于实践;性教育中包含过量的性信息可能带来性刺激,可能引起青少年思想意识上的性早熟和被动发育

第二篇:完整版体育考试

★★★★★填空题★★★★★

★体育与健康课程是一门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增进学生健康为主要目的的必修课程。

★新课标对学生学习成绩评定形式有哪三种:自我评定、相互评定、教师评定。

★新课程将课程学习内容划分为哪五大领域,包括运动参与和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

★新课标选择教材内容的基本要求是地域性、科学性、简易性和健身性、兴趣性、实效性。

★决定投掷项目成绩的最主要因素是初速度。决定跑速的主要因素是步幅和步频。跳远的空中动作一般有蹲距式、挺身式和走步式。

★现代奥林匹克运动会创始人是法国的顾拜旦,现任国际奥委会主席是罗格。奥林匹克的格言是更高、更快、更强。我国承办的夏季奥运会是第 29 届。★体育与健康课程是一门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增进中小学生健康为主要目的的必修课程。 ★评价一个人的健康状况要从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等三个方面去评价。

★运动参与是指学生主动参与体育活动的态度与行为表现。

★肌肉工作时的直接能源是ATP,它贮存在细胞中,以肌细胞为最多。

★人体的运动,离不开骨骼、关节和肌肉的相互作用。骨骼起着杠杆的作用,关节是运动的枢纽,肌肉收缩是运动的动力。

★体育锻炼之所以能够增强体能,主要是由超量恢复的生理机制决定的。

★身高、体重、肺活量是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必测项目。

★由一列横队变成二列横队时,应先1-2报数。 ★耐久跑中的途中跑,要求跑的节奏与呼吸节奏相配合。

★三级跳远由快速助跑,沿直二线向前的连续三次跳跃组成。

★课程改革的核心环节是课程实施,基本途径是 课程(堂)教学 。

★把教学的本质定位为 交往 ,是这次课改对教学过程的正本清源。

★教师专业化培训和发展的基本理念包括回归生活理念、发展性教学理念和生命化教学理念。 ★体育教学应遵循认识规律、技能形成规律和 运动负荷 规律。

★体育教学体系包括四个要素,即教师、学生、 教学内容 和教学条件。

★科学研究证明优秀短跑运动员的成功先天因素是 主要的,后天训练是重要的。

★有人断言“选材成功意味着训练 成功的一半”。 ★力量是指人体克服阻力的能力 。

★速度素质包括反应速度、动作速度、位移速度 。 ★没有疲劳的训练是无效 的训练,而疲劳不能恢复的训练是 危险 的训练。

★新课标中规定小学一至 四年级为每周 4 节体育课,五至九年级为每周 3 节体育课。12.《课标》中将课程学习内容划分运动参与 、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 、社会适应五个学习领域。 ★培养体育能力的教学模式程序为引导提示、明确目标方案、探索尝试、思考验证、总结评价。 ★在田径比赛,铅球链球投掷圆圈直径为 2.135m。 ★在体育课教学中,尽量使教学效果达到汗、会、乐、美、大、中、小、多八字标准。

《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1986年4月12日通过,7月1日起施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1993年10月31 ★《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于1995年颁布 ★《学校体育工作条例》1990年2月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1999年6月13日

★《中共中央国务院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2007年5月

★《全民健身计划纲要》于1995年6月 ★★★★★判断题★★★★★

★“体育的研究性学习”是主张通过体育教学,使学生既懂又会,并使学生通过学习运动的原理,掌握较高的技术动作和方法,提高体育教学“智育”因素的过程。……(× )

★优化体育教学过程,提高体育教学效率是体育教学追求的重要目标。优化的方法就是将教材进行取其精华、排其糟粕,使学生学会一些高、精、尖的技术动作。……( × )

★学生既是教学群体的主体,又是教学个体的主体。作为体育教学中的学生是千篇一律的。为此,教师必须严格按照体育教学的规律,以反复操练为主,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在不同的程度上达到较好的考试成绩。……( × )

★体育课中的“练”就是对所掌握的技术、技能进行反复练习,以达到熟练程度。体育教学有特殊性,每一个技术、技能都必须在练习中掌握。因此,体育教学中的练习方法是单一的、独特的,它必须贯穿于课堂教学的始终。(×)

★随着《体育与健康》新课程的推出,必须彻底废除和改变传统的体育教学方法,以“玩”作为体育课的重要手段,使学生在玩中学、玩中想、玩中会。(×) ★支撑摆动要求以肩为轴,脚向远伸,髋向远送,身体伸直。(√)

★直腿后滚翻的保护与帮助是保护者单手提拉练习者臀部,帮助推手 和 翻转。 (×)

★韵律操比赛,可设规定动作和自选动作。规定动作由竞赛组织部门确定,采用统一的动作和音乐进行。 (√)

★侧向滑步推铅球最后用力动作是通过蹬腿、送髋、转体、挺胸、 。低头、推臂、拨球连贯动作将球推出; (×)

★足球个人进攻战术包括:停球、跑位、运球过人、射门。(×)

★排球比赛中 A 队队员在接发球时,用脚将球踢到了对方场内,裁判员判其违例。 (×)

7、急停是快速移动中突然停止,借以甩开防守者的方法。动作有一步急停和两步急停。 (√)

8、如八个队员参加比赛,采用单淘汰制,其比赛场次为七场。 (√) ★长拳的手法主要有拳、掌、勾,步法主要有马步、弓步、仆步、虚 步 、 歇步。 (×)

10、重力休克是在剧烈运动中,由于体内大量缺氧所引起的暂时性脑贫 血 而 发 生 的 休克。 (×)

★新课程强调 STS 课程设计思想,加强了课程与社会发展和学生参与的联系,体现了时代感。 (×) ★为提高小学生力量素质和合作精神,经常开展拔河、搬运重物等活动是值得提倡的。 (×) ★学习方式的转变,意味着个人与世界关系的转变,意味着存在方式的转变。(√ )

★《体育与健康》体现了实用性、活动性、兴趣性和时代性特点,突出了该课程以身体锻炼为主要手段,增进学生健康为主要目的的课 (程性质。 √ ) ★体育教学中,教师施加的影响、教学内容、教学条件等外因,只有通过教师的教才能实现教学目标。(×)

★科学的身体锻炼可以促进人体形态,机能的发育,运动能力的提高,适应环境和抵抗疾病能力的增强。 (√)

★★★★★与选择题★★★★★ 7.人体下肢长有几个长度: ( D ) A.1 个 B.2 个 C.3 个 D.4 个

8.人体在运动过程中能量的供给有几种: ( C ) A.1 种 B.2 种 C.3 种 D.4 种

9.人体速度素质发展最快的敏感期: ( B ) A.8-9 岁 B.10-13 岁 C.14-15 岁 D.16-17 岁

10.从进入青春期发育高潮到发育趋于稳定一般历时: ( D )

A.1 年 B.2 年 C.3 年 D.4 年 ★★★★★名词解释★★★★★

学习方式学习方式是指学生在完成学习任务过程时基本的行为和认知的取向。

体育教学模式是指在一定教学思想或教学理论指导下,建立起来的、较为稳定的体育教学活动结构和活动程序。

快乐三要素简单的,没有附加条件的,发自内心的。 生物年龄指个体在解剖结构、生理机能等生物方面达到的实际年龄,它反映了每个人生长发育的快慢程度。

运动训练凡是培养运动员的一切准备过程都可称之为运动训练。

健康指不仅是没有疾病和不虚弱,并且在身体、心理和社会各方面都完善的状态。

运动指数课内的平均每分钟脉搏数除安静时的每分钟脉搏数。

诱导性练习体育活动中正确掌握运动技术所采用的过渡性练习。

体适能(体能)指人体各器官系统的机能在身体活动中表现出来的能力。

练习轨迹指在体育锻炼中,身体和身体某些部位的移动路线。

健康:是指一个人在身体、精神和社会等方面处于良好的状态,而不仅仅是没有疾病或者不虚弱. 体育教学过程:是指在体育教学中为达到一定的体育教学目标,体育教师与学生等教学组成要素相互作用而展开的教学活动行程。

因材施教原则:是指在体育教学中,要贯彻“面向全体学生”的精神,根据每一个学生的具体情况,实施各不相同的、有针对性的教育,使每一个学生的运动技能和身心健康都能在各自的基础上得到充分的发展。

体育课密度:也叫一般密度或综合密度,他是指在体育课中各项教学活动合理运用的时间与上课的总时间比。

练习密度:是指在一节体育课中,学生练习密度的总时间与上课的总时间的比等等。

运动负荷:是指学生在课堂上从事身体练习时所承担的运动的量与强度的总称,是身体练习对机体刺激程度的反映。

新陈代谢:是指有生命物质与周围环境进行物质交换和自我更新的过程,在新陈代谢过程中,物质的转变为物质代谢。

运动负荷的价值阈理论:是指按照一定的心率区间确定运动负荷的计量标准。

体育锻炼内容:是锻炼身体所采用的各种具体动作的总称。

细胞:是人体的构成、发育和生命活动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由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组成。 人体的组织:是由细胞核细胞间质共同构成的细胞

群体,人体的组织上皮组织、结缔组织、肌肉组织和神经组织四种。

过度训练:是指训练者在长时间训练或过大的运动强度后,训练负荷超过了身体所能耐受的强度和适应能力,而导致的身体疲劳和功能下降,不能在两周内恢复的状态。

运动性疲劳:是由于运动而引动的运动能力和身体功能暂时下降的现象。

有意注意:是指有预定的目的,在必要时还需要一定意志努力的注意。

体育教育:是一种身体、意志和精神的综合教育手段,也是体育文化的实践过程。

《体育与健身》课程是一门基础型课程,具有鲜明的基础性、健身性和综合性的特征。他是以身体练习与思维活动紧密结合为特征,以提高学生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能力为目的的基础课程。 《体育与健身课程标准》将课程设置为基础型课程、拓展型课程和研究型课程。

基础型课程,是突出共同基础,强调统一要求的必修课程,着眼于促进全体学生的一般发展

拓展型课程是供学生、教师和学校选择的课程,满足学生不同的体育健身兴趣和多元发展的需求。 研究型课程:是着重培养学生合作学习、创新精神和发展意识的课程,着眼于学生学会学习,激励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究和实践体验。

体育教学计划:是教师依据《体育与健身课程标准》规定的内容与要求,结合学生的身心特点和学校场地设施等情况,合理规划教学内容的教学文件,她是体育教师进行体育教学的重要依据。

单元教学计划:也称单项教学计划或单元教学流程,是实现主题内容教学的基本单位,是学期教学工作计划与课时计划之间的一个重要环节。

体育课教学方法:是指在体育课教学过程中完成体育课教学任务所采用的途径和方法。

保护帮助:是指体育教师在学生学习有困难或无法独立完成动作技能时,为了防止教学意外和达到教学目标而采用相应的手段与方法,直接或间接协助学生完成动作的教学能力。

教学反思:是教师以自己的教学活动过程为思考对象,对自己在教学活动过程中所做出的行为以及由此所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的过程。教学反思是教师专业发展和自我成才的核心因素。 ★★★★★简答题★★★★★

★在课程改革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强调学生的参与和主体作用,这与“放羊式”教学有什么区别,请你谈谈自己的看法。①教学指导思想;②教学计划设计(目的、内容、要求、过程等);③教师作用;④教学组织形式与方法;⑤教学反馈与调控;⑥教学评价;⑦安全因素。

★如何测量运动员的步频、步幅,举例说明。 把跑道清扫干净,测量统计运动员在跑的过程中跑道上钉鞋留下的痕迹。 ’例:某运动员百米成绩 11’,全程跑 49 步,则有:A 全程平均步幅=距离/步数=100M/49=2.04MB 全程平均步频=步数/时间=49/11=4.45 步/秒C 全程平均速度=距离/时间=100M/11=9.09 米/秒 ,

4.在小学阶段的体育教学中,你怎样处理好“普及”与“提高”“个体”与“全体”的关系,举例阐述。(略) 5.“身心全面发展原则”的基本依据、基本要求是什么?

依据:人体是在大脑皮层统一调节下的有机整体,尽管身体任何部位的运动都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某一运动器官的运动,对其他部位生理运动都是有促进作用,因此,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必须用多种多样的教材和恰当的教学方法,有计划地对身体、心理进行科学全面训练,才能使身心得到全面的、健康的发展。要求:①制订好学习水平段的计划,全年教学计划与学期教学进度,必须全面性;②在安排每次课内容时,特别注意基本部分教学内容的合理搭配;③在课外体育活动的各种专项运动中,也应注意学生的身体、心理的全面基础训练。2007 年选聘教师考试模拟试题(小学体育) ★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是什么? 答:

1、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促进学生健康发展。

2、激发运动兴趣,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

3、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重视学生主体地位。

4、关注个体差异与不同需求确保每个学生受益 ★体育锻炼应遵循哪些原则? 答:

1、循序渐进的原则;

2、全面锻炼的原则;

3、经常性锻炼原则;

4、区别对待的原则;

5、准备与整理活动原则。 ★简述体育运动对运动系统的影响? 答:

1、体育运动对骨骼结构与机能的影响;

2、体育运动可以增强关节的灵活性和稳定性;

3、体育运动对肌肉结构和形态的影响。 ★学校体育应从哪些方面为终身体育打好基础? 答:

1、打好身体基础;

2、掌握体育的知识、技能,学会自主学习、

★在新课程教学中,教师为何由知识的传播者转为促进学生学习的促进者?

①积极地旁观;②给学生以心理上的支持;③培养学生的自律能力。

★教学研究是提高和成就教师的有效途径。作为一

名教师,你如何认识教研在新课程实施中的作用? ①桥梁和通道;②大舞台;③大课堂;④大平台;⑤切入点。 ★什么是乳酸能?

人体如以最快速度持续运动数秒后 ATP 耗尽时代之而起的肌糖元在无氧条件下供能以使 ATP 合成并产生代谢物质——乳酸。 ★体育课程改革的基本思路是什么?

①谈化竞技运动的教学模式,牢牢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②重视体育课程的功能开发,增强体育课程的综合性;③培养学生的运动兴趣,树立学生终身体育的概念;④培养学生的意志品质,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⑤以人为本,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⑥关注个体差异与不同需求,确保每一个学生受益;⑦改革体育考试和评价方法,综合评价学生的体育学习。

★近年来,体育教学原则主要包括哪八个方面? 身心全面发展原则,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相结合的原则,直观性原则,循序渐进原则,巩固提高原则,从实际出发原则,合理安排运动负荷原则,综合创新原则等。

★在体育课中,教师为了能让学生进一步体会排球正面上手传球的技术动作,特别对掌握传球的击球点在“额前约一球距离”这一要领时,教师反复作了几次示范,让学生判断出击球点的最佳位置。(观察教学法)

★在体育课的武术和徒手体操等内容教学中,体育教师一般善于把较复杂的上下肢动作分开进行教学。(分简教学法)

★在体育课支撑跳跃教学中,教师用一个篮球在平地上向前滚动,球在途中突然碰到一个石块马上弹起又越过它,针对此现象进行提问。(举例教学法) ★在体育课的快速跑教学中,教师在提出一定的技术要求后,让每个学习小组分开共同讨论想出 2—3 种能够让自己提高快速奔跑的方法。(选择教学法) ★在体育课 800 米或 1500 米跑教学中,教师根据不同学生的情况,提出了五种时间上的具体目标,然后让学生参照以上标准进行选择和对照。(分层教学法)

★★★★★问答题★★★★★

★撰写体育的科研论文,(实验报告)一般应包括哪几个方面的内容?

参考答案:①论文题目; ②论文摘要及关键词; ③问题的提出或前言;④实验的内容、方法、数据的采集和统计;⑤数据的分析和论证;⑥结论和建议;⑦参考文献。

★要保证学生体育课中的安全,除了必要的规章制度和应有的教师的爱心与责任心还是不够的,还须有一定的专业知识和安全保护技能。凭你的教学经验,当学生在运动中发生运动性昏厥时临场一般有 (哪些处理方法?出现运动性昏厥的原因是什么? 参考答案:体育锻炼前后必须做好准备和整理活动,准备和整理活动是恢复及防止运动锻炼中、后昏厥,甚至是预防死亡事故发生的重要措施。运动性昏厥是暂时性脑缺血或缺氧所引起的一种表现。晕倒者出现短暂的意识丧失,而各种反射依然存在。遇到这种病人,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 立即将病人平卧,最好让病人头低脚高,以改善脑部的供血供氧。2.解开病人衣领、领带,将头侧向一侧,如病人出现呕吐则帮助清除口腔内的积物,以保持呼吸道通畅。 3. 给病人喝热开水或热糖水。4. 可用手指压人中或合谷穴。 5. 大多数病人经过上述处理后,情况可很快得到改善,如果病人仍不见好转,立即送医急诊。 ★学校每年度均要举行一次以田径为主要项目的运动会,现将编制一本运动会的秩序册。请你简述学校田径运动会秩序册主要包括哪些内容。

参考答案:(1)封面;(2)目录;(3)竞赛规程;(4)开幕式、闭幕式程序;(5)组委会及工作人员名单;(6)仲裁委员会名单;(7)裁判员名单;(8)各单位参加人数统计表;(9)各项参加人数统计表;(10) (11)大会作息时间表;兼项人数统计表; (13) (12)各代表队名单;竞赛日程表;(14)竞赛分组表;(15)男女最高纪录表;(16)场地平面示意图。 ★小垫子是体育教学中常用的辅助器材之一,既是一种“一物多用”的教学工具,又是一项安全实用的标志物。如能运用得当,将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请你在下列内容的教学中巧妙地利用小垫子开展教学。参考答案:

一、跑步项目教学中——起点标志、障碍标志、折返标志、间隔标志和传接器械;

二、体操项目教学中——滚翻标志、高度标志、远度标志、场地标志和做操器械;

三、球类项目教学中——足球门、运球标志、传球标志、场地标志和防守标志;

四、跳跃项目教学中——间隔标志、远度标志、简易栏架、跳跃障碍和区域标志;

五、投掷项目教学中——远度标志、投准标志、区域标志、得分标志和记分标志。

★课程改革后的《体育与健康》课程更加全面关注学生的认知、身体、心理和行为表现,教师的角色和作用也更加多元化。请你谈谈在教育观念方面将发生哪些变化?①从过去被动的执行者,变成主动的参与课程设计的决策者;②从单一关注运动水平,变成全面关注学生的发展; ,转为强调学生自主“学”③在教学方法上,从强调“教” ;④在师生关系方面,从学生的主宰,转变为与学生合作学习的伙伴与朋友;⑤对学生的评价,从主要关注学生成绩,转为重视学生的学习过程。

第三篇:餐厅完整版制度

一、餐厅、厨房内外环境整洁,沟渠通畅,无蚊蝇等昆虫滋生地,地面无食物残渣、墙壁、墙梯、天花板整洁无脱落,排烟排气设施无油垢沉积。

二、餐桌椅整洁,台布无积污、无油渍、地面清洁,玻璃光亮,有公共垃圾桶和洗手设施。

三、餐厅废弃物盛放容器必须密闭,外观清洁,密闭容器能盛装一个餐次的垃圾,并做到及时清理。

四、餐厅要每天清扫两次,每周大扫除一次,达到无蝇、无蜘蛛、无蟑螂、无老鼠等活动。

五、不销售腐败变质和不洁食品,食物与钱币分离。

六、各类既食食品存放在防尘玻璃柜内销售,使用清洁、消毒的售货工具。

一、我单位将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下发的《餐饮服务单位内部每日巡查清单》作为食品安全自查工作的重要内容。

二、每天由厨师长按照《餐饮服务单位内部每日巡查清单》逐项对照检查。

三、一旦发现食品安全风险隐患和问题,及时进行整改,及时清除食品安全风险,对照检查的《清单》保留一年,以备检查部门进行检查。

一、餐饮具洗消由专人负责,必须穿戴整洁的工作衣帽,工作人员必须取得个人健康证明方可上岗操作。

二、餐饮具餐餐消毒,且使用流动水洗刷餐饮具,餐饮具必须严格执行“一刷、二冲、三消毒”的程序进行洗消。

三、餐饮具清洗水池必须专用,并有明显标识。

四、如果采用化学消毒,化学消毒剂应符合国家消毒产品卫生标准和要求,消毒液浓度和消毒时间符合国家标准;煮沸、蒸汽消毒保持100℃,10分钟以上;红外线消毒一般控制温度120℃以上,保持10分钟以上。

五、消毒后餐饮具专柜保存,与未消毒餐饮具分开放置,保洁柜应有明显标志,定期清洗保持洁净,待用的清洁餐饮具保洁柜盛装,不得随意乱放。

六、餐饮具消毒应有记录、存档备查。

一、食品经营加工人员每年必须进行健康检查,不得超期使用健康证明。

二、新参加工作的所有人员必须取得健康证明后上岗,杜绝先上岗后查体的事情发生,同时进行相关培训。

三、食品安全管理人员负责组织本单位从业人员的健康检查工作,建立从业人员健康档案,督促“五病”人员调离岗位,并对从业人健康状况进行日常管理。

四、每日上岗前进行员工晨检,当观察到这些症状(腹泻、手外伤,烫伤、皮肤湿疹、长疖子、咽喉疼痛、耳、眼、鼻溢液、发热,呕吐)时,应按规定暂停接触直接入口食品的工作或采取特殊的防护措施。

五、食品从业人员应坚持勤洗手、勤剪指甲、勤换工作衣帽,不留长胡须、不留长指甲、不涂指甲油、不戴首饰上岗;上岗期间不抽烟,不吃零食、不做有碍食品加工安全的其他事情。

第一条 凡进入本单位的食品都应当实行进货检查验收,索取供货方的经营资格,验明食品合格证明和食品标识,索取相关票证。畜禽肉类等还应当向供货方索取检验报告或者有供货方签字盖章的检验报告复印件。 第二条 水产类原料必须是新鲜的或冷冻的,组织有弹性,骨肉紧密接连;蔬菜水果原料必须新鲜,风味正常无病虫害,无农药污染腐烂。

第三条

经常检查食品的外观质量,对包装破损或者已经过期、腐烂变质的食品应立即停止使用和销售。

第四条 预包装食品进货查验食品的名称、规格、数量、生产批号、保质期,登记供货者名称及联系方式、进货日期等内容。保证食品进货查验记录真实、票据和记录应统一保管。保存期限不得少于两年,接受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的检查。第五条 在进货时,对登记不合格和无合法来源的食品,应拒绝进货入库。

为保证餐饮消费环节食品安全,增强自律意识,确保广大消费者的身体健康,防止食物中毒和食源性疾患的发生,我单位对食品安全做出如下承诺:

一、严格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食品安全法实施条例》、《餐饮服务食品安全操作规范》等相关法律、法规、规章的规定,认真履行食品安全主体责任,严格执行食品安全法律法规和标准,提高企业是食品安全第一责任人的认识。建立健全本单位食品安全管理制度,并在显著位置张贴。设置食品安全管理员负责日常食品安全管理工作,制定并实施本单位员工食品安全知识培训计划。

二、在就餐场所醒目位置悬挂《餐饮服务许可证》。不擅自扩大餐饮服务经营范围,不擅自改变餐饮服务经营类别、餐饮服务经营场所布局和餐饮服务经营场所的用途等。

三、保证从业人员持有效健康合格证明和餐饮服务相关知识培训证上岗,建立从业人员健康管理档案,严禁患有“五病”(痢疾、伤寒、甲肝和戊肝、活动性肺结核、化脓性和渗出性皮肤病)人员担任影响食品安全的工作岗位。

四、严把采购关,严格按照国家有关规定采购食品、食品原料、食品添加剂、一次性筷子和餐盒、纸巾、清洗剂、消毒剂等餐饮服务所需相关产品,认真落实进货台帐登记、采购查验和索证索票制度。

严格规范食品添加剂采购和使用行为,依法诚信经营,不采购和使用食品添加剂以外的任何可能危害人体健康的物质,不采购和使用标识不规范的、来源不明的食品添加剂。严格执行自制火锅底料、自制饮料、自制调味料所使用的食品添加剂备案制度,并在店堂醒目位置或菜单上予以公示,对消费者询问食品添加剂使用情况如实告知。不滥用或超范围使用食品添加剂,“五专”实施率达100%。不购买、存放、使用亚硝酸盐,不采购和使用“地沟油”或其他有毒有害物质加工食品,不采购法律规定禁止生产经营的食品,不提供和使用不合格一次性筷子、一次性餐盒、纸巾、清洗剂、消毒剂。

五、按照保证食品安全的要求贮存、检查库存食品。食品库房内不存放有毒有害物品或不洁物。

六、按照保证食品安全的要求配备“三防”(防虫害、防尘、防鼠)设施。

七、落实餐饮具、工用具、容器清洗消毒制度,使用合格的餐饮具。

八、规范餐厨废弃物处置,建立餐厨废弃物处置管理制度,将餐厨废弃物分类、密闭、无渗漏存放,做到日产日清。建立餐厨废弃物管理台账制度,详细记录餐厨废弃物的种类、数量、去向、用途等情况,定期向监管部门报告。

九、保持加工经营场所环境卫生整洁,努力提升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督量化等级。服从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对不符合食品安全要求的问题在限期内整改到位,保证不重复发生存在的问题。

十、熟悉食品安全事故预防和处置相关知识,确保一旦发生食品安全事故能够有效组织、快速反应、及时控制。

以上承诺接受执法部门和社会各界监督,如有违反愿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责任单位:________(盖章)

法定代表人(业主)签字:________

日期:____年____月____日

第四篇:人事制度完整版

公司人事制度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了完善公司人事管理制度,加强公司人事管理,促进公司队伍建设,依照国家和北京市关于劳动人事管理的有关规定,参照国内外企业人事管理的有关规章制度,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 公司突出企业管理以人为本,强调尊重人格、维护人格尊严,重视沟通和理解,力 求通过强化人事管理,提高职员素质,建立起和谐、团结、共同进取的良好人际关系,推动公司事业稳步发展。

第二章 编制与定编

第一条 公司各部门用人实行定岗定员。

第二条 公司各职能部门的设置、编制、调整、撤消,由各部门提出方案报公司领导批准后,并在行政人事部备案后实施。行政人事部负责建立和更新各部门岗位设置和人员编制的档案。

第三条 各部门根据公司业务发展需要,或根据临时业务需要,制定、季度用工计划, 经领导批准后,在行政人事部备案。

第四条 因工作需要,各部门增加员工时,原则上应不超出本部门的用工计划。

第三章 公司员工招聘管理规定

第一条 为了适应公司不断发展壮大的需要,及时为公司提供各种所需人才,坚持任人唯贤、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的原则,实现公司行政人事的合理配置。

第二条公司的招聘形式为社会公开招聘及内部招聘两种。招聘人才既看学历、资历,更注重个人品格、实际经验和工作成绩。在不影响其他部门工作的前提下,应优先考虑录用内部应聘人员。

1、申请:用人部门填写《员工招聘申请表》,经部门主管签字批准后交至行政人事部

2、审核:行政人事部核查申请部门的编制情况及用工计划,如不属于计划内招聘,应在一个工作日内退回《招聘申请表》。申请部门须向公司领导进行特批。批准后再提交给行政人事部。

3、发布信息:行政人事部根据《招聘申请表》要求,在一个工作日内开始寻找适合人选。通过各种有效途径向公司内部员工和社会发布招聘信息,并负责收集和整理应聘资料。

4、内部应聘:内部员工应聘时,应填写《内部应聘申请及审核表》并上交行政人事部。

第四章、面试:

行政人事部根据《招聘申请表》,对获得的简历进行初选,将初选合格的简历转交用人部门,行政人事部负责安排面试日程,通知用人部门,并对应聘者进行仪表、求职的动机与工资期望、所学专业及语言表达能力等方面的复试。用人部门在《面试情况登记表》中填写面试意见。如属于内部招聘,用人部门还应与应聘人主管进行咨询和协商,以免影响其他部门正常工作。

第五章、录用:

用人部门决定录用后,新员工应填写《员工招聘审批表》,并报请相关部门主管批准后,提交给行政人事部。由行政人事部向应聘人发作出《录用通知》。

第六章、员工入职:

6.1新员工到行政人事部报到,应提供身份证及学位证、毕业证复印件。

6.2 行政人事部在新员工入职当天发放新入职员工基本办公用品和办理新员工考勤卡。

6.3 在新员工报到两个工作日内为新员工安排座位、电话机等。

64 新员工入职后一周内,更新员工通讯录及部门编制等。

6.5 新员工录用后,组织进行入职培训。

6.6 公司规定的试用期为两个月,对于业绩特别突出的员工,各部门可为员工申请提前转正,流程为:向行政人事部提交申请  行政人事部审核  总裁批准。

6.7新员工试用期发试用工资,不足7天者不发工资。

第七章、转正:

7.1 行政人事部在员工试用期结束前一周,通知待转正员工至人事部领取并填写《员工试用考核表》。

7.2 行政人事部将待转正员工的《试用考核表》交至所属部门负责人,由部门负责人签字批准。

7.3 经总经理批准,行政人事部签署《转正通知》。

7.4 员工转正当月行政人事部办理员工转正后的人事手续

第八章、岗位异动:

1.晋升

1.1提升原则

(1)公开、平等原则。提升的条件、执行标准公开,凡具备提升资格的都有均等机会。

(2)竞争、择优原则。在提升公开平等的前提下,凡符合资格条件的候选人员,可通过竞聘的方式,择优录用。

1.2申报条件

(1)先有岗再提升;

(2)所提升的员工需具备:业务熟练,管理能力较强,绩效突出,有一定潜力,无不良违纪记录,能胜任岗位要求。

1.3组织选拔的程序

(1)用人部门提报用人需求,由人力资源部于公司内发布竞聘信息;

(2)人力资源部根据岗位职责书的任职资格条件,结合候选人的工作经历、以往工作业绩、教育背景等与岗位要求的资格条件进行对比和考察,确定候选人;

(3)参照《员工招聘管理办法》进行面试,并视必要程度采取个人述职及民主评议的方式确定录用人选;

(4)填报《岗位异动审批表》,逐级报总裁批准后予以晋升。

(5)用人部门提交用人需求时,可以推荐承担该岗位的候选人,由部门负责人填写《岗位异动审批表》,经分管领导签字确认,提交人力资源部。

2.平级调配

2.1用人部门有调配需求时,及时填写《岗位异动审批表》,部门内的调配经分管领导签字确认后提交人力资源部协调调配;部门外的调配由调入部门、分管领导及调出部门、分管领导分别签字确认后,递交人力资源部协调调配。

2.2人力资源部根据公司的岗位设置情况进行核实,对当事人的资质条件与拟调配岗位的匹配程度进行调查了解,并及时与相关部门进行沟通,确定调出后是否影响部门工作。

3.降职

3.1员工工作能力不足,不能胜任本岗位工作,或履职期间违反公司规章制度的,造成不良影响的,可给予降职。

3.2部门负责人根据下属的工作绩效、工作态度和工作需要,对于有必要予以降职的员工,填写《岗位异动审批表》,后附反映该员工工作绩效或违纪违规的见证性资料,经分管领导签字确认后,提交人力资源部。

3.3人力资源部调查核查,通过与部门及降职员工本人充分沟通,在了解降职事实的基础上,填写明确意见,并逐级上报总裁批准。

4.异动手续办理

4.1岗位异动审批生效后,由人力资源部联系调入及调出部门,确定岗位异动员工到新岗位的报到时间,向调出及调入部门下发《员工异动通知单》。

4.2调出部门负责人安排调动员工进行工作交接。

4.3新员工按时到调入部门报到,调入部门办理接收手续。

第九章、离职

9.1 离职申请:

1、 正式员工辞职需提前1周申请,填写《员工离职申请单》;

2、公司辞退的员工,收到《辞退通知》之日应立即结束工作,进行交接,即为最后工作

9.2离职形式:

1、 员工本人主动离职/公司辞退,由员工本人填写《员工离职申请单》;

2、 旷工3日的员工,视为自动离职

9.3 离职审批:

员工自提出离职申请之日起,至离职到期日,应逐项办理交接手续,填写《员工离职交接表》部门经理审查其填写的《员工离职申请单》,如无问题,在上面签字确认。同时,于员工申请离职当日将员工离职情况,上报人力资源部

9.4 离职办理:

1、员工自提出离职申请之日起,至离职到期日,应逐项办理交接手续,填写《员工离职交接表》;

2、 离职流程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a) 公司应收回下发员工的工作工具、资料等,由行政文员在《员工离职交接表》上签名确认b) 员工持部门经理、总裁等部门负责人签字生效后的《员工离职申请单》、《员工离职交接表》,于离职到期日之后,到公司财务部,请相关负责人对其借支状况进行审核,由财务部负责人签名确认

9.5离职结算:

1、离职人员办理完离职手续后,统一在每月实际发薪日结清所有薪资。

2、辞退和开除人员在办理离职后的最近一次实际发薪日,结清所有薪资,如造成公司损失的,在薪资中扣除

9.6、离职归档

人力资源部按照《员工离职申请单》、《员工离职交接表》、离职当月《考勤表》,以及入职时归档资料的顺序,将离职人员的资料归档备案

附离职流程:部门经理签字(交接)  行政文员(交接)

总裁审批 财务(结算工资)

行政人事部经理(审核)

第五篇:校本教材完整版

《长征精神铸校魂》学校课程方案

一、课程说明

课程名称:长征精神铸校魂 授课对象:高一或高二年级 课程类型:人文素养类(选修Ⅱ) 材料来源:自编 授课时间:两学期

课时安排:每周一课时,共36课时 学 分:2学分

所谓“校本教材”,是新课程改革推行后留给学校自身发展的一块“自留地”,是学校在自主设定的课程中自行编写、选择的教材。缘于此,我校根据学生认知特点,依托自身资源优势和特色,紧密结合科学技术发展现状,充分利用乡土文化资源,发掘丰厚历史文化底蕴,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构建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制度,进行校本教材开发,弘扬乡土文化,打造特色校园文化。在内容选择上,我们立足白银市史情、白银市一中校情,将校本教材的开发与学生的社会实践紧密联系起来,以此更宽泛地拓展德育工作的空间,培养学生良好品质。

二、课程目标

为了既能够体现校本教材的地方特色,又能开拓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的生活、提高学生的素养,是学生能够了解自己的家乡、热爱自己的家乡,本教材选择了与白银有关的红军长征。众所周知,白银市会宁县是红军会师的地方,会宁会师标志着伟大的长征胜利,这是中国革命-

1 转折性的一个伟大胜利。红军长征的英雄业绩,会宁会师的历史功绩,长期以来一直是鼓舞白银人民前进的精神力量。作为白银的后继力量,我们白银的莘莘学子们更应该进一步继承和发扬红军长征精神,艰苦奋斗,不断创造新的辉煌!希望通过《长征精神铸校魂》这本教材,弘扬乡土文化,打造特色校园文化,培养学生的家乡情结。

三、课程内容与活动安排 第一讲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的前后

一、课时:6 课时

二、教学目标:

了解“长征”的由来、长征前的准备、长征的历程。掌握红军长征的原因。

三、教学要点:

1.“长征”一词的由来。 2.红军长征的原因。。 3.长征前的准备。 4. 红军长征的历程。

四、教学方式:情景设置、小组讨论 、教师补充、去学校图书馆实地体验、查阅资料

五、教学方法和教具: 设问法、分组讨论法、多媒体教学法、情景模拟法、自制 POWERPOINT 幻灯片 第二讲 长征历程中的红军会师

一、课时:7 课时

二、教学目标:

2幻灯片

第六讲 学习总结

一、课时:1 课时

二、教学目标:

1.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并填写《学生研究性学习报告手册》(课外完成)。

2.交流学习《长征精神铸校魂》的心得体会。

三、教学要点:

1、交流研究成果或心得

2、相互评价

四、教学方式:小组讨论,小组课件交流,教师指点

五、场地设备:研究性学习教室,分小组活动

四、课程评价

一、评价原则

1.科学性原则。对本课程的评价要运用科学的评价方法,提高评价的效度和信度。

2.可操作性原则。评价方法要简单易行,可操作性强。

3.素质培养的原则。对本课程的评价要注重考查是否能提高学生各方面的素质,是否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4.参与性原则。对学生的评价注重校本课程的参与情况,作为学生学分考核的依据。

5.全面性原则。对教师的评价既要考虑到教师课程目标的实施情况,学生能力的提高水平,又要考虑到教材的编写质量。

-

二、评价内容

1.对教师的评价 (1)教师课程方案评价 (2)教师课堂教学评价 (3)学生学习情况的评价 2.对学生的评价

(1)缺勤:上课不得少于30课时(总学时的5/6),即缺课不超过6课时,超过者不给予本模块课程的学分认定。

(2)作业缺交:不得超过应交作业的1/5;超过者不给予本模块课程的学分认定。

(3)学业成绩必须达到合格,不合者不给予本模块课程的学分认定。

(4)学习学分评定公式:

最终得分(100分)=考勤认定分(缺课一节扣5分)×15%+作业认定分(缺交作业一次扣5分)×15%+学业成绩×70%。

三、评价方法

1.对学生的评价由本课程任课教师完成,并填写《白银市第一中学学生学习过程性评价册》。

2.对教师的评价,先发放《白银市第一中学校本课程开发评价表》,由校本课程开发领导小组结合学生的评价完成,

6“长征”一词的由来

“长征”一词,随着红军长征的发展有一个演变过程,并不是一开始就明确的。1934年10月红一方面军突围转移时,并未使用“长征”一词,当时的说法是“转移”、“突围”、“西征”。那么,是什么时候使

用 “长征”这一名词的呢?有的学者认为,长征一词是王明于1934年11月在莫斯科向苏联外国工人出版社中国部全体工作人员做报告时第一次使用的。但王明所使用的“长征”概念,指的是红

七、红六军团的突围转移,并不是指红一方面军的战略大转移。1935年6月10日,《前进报》第1期刊载博古的署名文章《前进!与红四方面军会合去!》,把红军的行动称为“长途远征”,开始有了“长征”概念的内涵。6月12日,张国焘、徐向前、陈昌浩在给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的报告中指出,“西征军(指中央红军)万里长征,屡克名城,迭摧强敌”,这是目前所见文献材料中第一次将中央红军的行动称为“长征”。因为这份报告结尾署名 “向前代草”,所以最早提出“长征”以及“万里长征”概念的是徐向前。到7月10日,《红星报》在第25期社论《以进攻的战斗大量消灭敌人创造川陕甘新苏区》中开始使用“万里长征”一词。此后,随着中央红军战略转移距离的不断延长,“长征”的定语由“万里”逐步增大。10月19日,红一方面军胜利到达陕北吴起镇,毛泽东在对萧锋的谈话中第一次明确-

9 提出了“二万五千万里长征”的概念,说红军长征共经过了11个省,“根据红一军团团部汇总,最多的走了二万五千里 ”。1935年11月13日,中共中央在《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为日本帝国主义并吞华北及蒋介石出卖华北出卖中国宣言》中明确提出:中国工农红军“经过二万五千余里的长征,跨过了十一省的中国领土,以一年多艰苦奋斗不屈不挠的精神,最后胜利的到达了中国的西北地区,同陕甘两省原有的红军取得了会合”。这是目前最早使用“二万五千里长征”概念的文献。从此,“长征”、“二万五千里长征”就为人们所熟知了。(王建强、许秀文:《“长征”、“万里长征”、“二万五千里长征”的由来》,《党史研究与教学》2004年第4期)

但有的学者认为,“长征”一词是1935年红军进入川西少数民族地区以后,红军总司令朱德在5月22日于冕宁发布的《中国工农红军布告》中最早使用的。这个布告写道:“红军万里长征,所向势如破竹。今已来到川西,尊重彝人风俗。真正平等自由,再不受人欺辱。希望努力宣传,将此广播西蜀。”(袁征:《关于“长征”一词的提法》,《赣南师范学院学报》1998年第2期;王大钊:《“长征”一词在冕宁第一次提出的考证》,同前刊)也有的学者认为,“长征”一词是红军总政治部主任王稼祥、副主任李富春在1935年2月23日于贵州发布的《告工农劳苦群众书》中最早使用的,该文件说:

“我工农红军从江西转移作战地区,长征到川贵边地域„„” (赵福贵:《“长征”称谓的由来》,《党史文汇》2005年第3期) 从上面的考证可以看出,王明虽然最早使用了“长征”一词,但他指的是红

七、红六军团的突围转移,并不是指红一方面军的战略大转移。10跨过了世界最难走的通道,爬越了几个最高的山岭,横渡了亚洲最大的河流,而且从头到底就是一个长久的战争。”

红军长征的原因

中国工农红军的伟大长征,作为一个产生过重要影响的历史事件,它一直给人们留下了巨大的思索空间。红军为什么会长征?如果仅从王明左倾错误指导致使红军未能打破敌人第五次反“围剿”来看,那么,红军长征似乎纯粹是一种历史的偶然。然而;历史昭示后人的远非如此。如果我们试着从红色政权当初发生、存在的原因来探究红色政权以后大部丧失的教训,我们也许更易于感到,在红军长征的历史表象的背后,其实隐含着发人深思的历史必然。

沉思之一:“白色政权之间的分裂战争”渐趋平息,潜伏着红军战略转移的客观趋势

我党领导工农武装割据的最初经验告诉人们,各红色根据地的创建发展与中国军阀之间的混战是相伴而生的。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失败以后,国民党新军阀开始统治中国。英美日等帝国主义在华利益的矛盾,直接导致了国民党内部的派系斗争。频繁不息的军阀混战,就是十年内战开始阶段的一个重要特点。1927年到1930年,为争夺所谓的正统地位和抢占地盘,国民党各派力量之间爆发了激烈的战争。军阀之间的分裂与战争为革命力量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客观形势。我党正是利用了国民党新军阀忙于混战,无暇他顾的大好时机,发展红军力量,实行“工农武装割据”,建立起数十块革命根据地。武装斗争的成功实践积淀成为毛泽东同志著名的红色政权理论。他深刻分析了中国红色政权发生和存在的原因,指出:“有了白色政权间的长期的分裂和战争,便给了一-

13 种条件,使一小块或若干小块的共产党领导的红色区域,能够在四围白色政权包围的中间发生和坚持下来。”“我们只须知道中国白色政权的分裂和战争是继续不断的,则红色政权的发生、存在并且日益发展,便是无疑的了。”(《毛泽东选集》第49页)革命的实践和理论的分析表明:白色政权的分裂和战争,是红色政权存在和发展的客观前提。

然而,军阀混战造成的并不只是共产党的红色政权,它同时还造成了蒋介石的中央政权。事物在一定的条件下总是要走向自己的反面。混战的军阀中,地方势力渐趋衰败,而蒋介石派则逐步巩固了中央地位。三年军阀混战造成的以上两个并存结果,产生了一种新的、性质与军阀纷争完全不同的“对峙”局面:共产党的红色政权与蒋介石反动政权的“对峙”。这种“对峙”固然反映出革命力量的发展壮大,但同时也潜伏着新的于革命不利的因素。首先,从政治形势来说,军阀混战的基本结束,使得红色根据地得以大发展的客观有利条件在逐渐消失,而蒋介石却得以集中全力对付红军。还在蒋、冯、阎中原大战尚未结束,然而胜负已成定局之际,蒋介石即已接连发出《告父老文》、《告国民文》,公布其施政纲领,首要一条就是“肃清匪共”,“全面清剿”。中原大战结束仅一个月,蒋介石旋即调集兵力发动了对苏区的第一次大规模“围剿”。此后,又相继发动多次“围剿”,其间隔之紧、兵力之多、规模之大,都是以往分区“清剿”时期所无法相比的。其次,从力量对比来说,根据地与反动派的对峙,是一种难相匹配的“对峙”。红色政权是区域性的、只是雏形的、弱小的,而反动政权却是全国性的、统治稳固的、强大的。敌人可以调集全国的军队、物资和财力来支持它的反革命“围剿”战争,而我们则基本上只能在有限的红色区域范围内尽可能地动员14与日签订丧权辱国的“塘沽协定”,将华北大片领土置于日寇监视与控制之下,平津形势危急。如此等等,使得民族危机日益加深。

阶级矛盾与民族矛盾的交织,尤其中日民族矛盾的迅速上升,客观上要求中国共产党制定正确的策略,包括红军作必要的战略转移,以适应迫在眉睫的中日民族斗争形势的需要。在变化了的“全国革命形势”面前,一方面,中共中央局、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和红军领导人,都曾发表宣言,申明“领导中国工农红军和广大被压迫民众,正式宣布对日作战”(《红色中华》1932年4月21日)、“订立停战协定,以全国兵力开赴华北,抵抗日本进攻。”“红军北上抗日”(见《红色中华》1933年1—6月)。鲜明地表明我党和红军在民族危亡关头的坚定态度。但另一方面,却又不切实际地主张“积极发展革命战争”、“向外夺取中心城市,摧毁国民党统治”,并认为这“正是进行反日的民族革命战争的必要前提”(《红色中华》1932年4月21日)。这说明,当时我党还未能自觉将北上抗日与红军战略转移相联来认识。诚然,如果要求红军在“九一八事变”之后不久即行战略转移只能是一种幻想,但历史却有理由要求我党在实际进程中逐渐清醒地把握这一客观趋势。遗憾的是,直至红军开始长征,我党也没能意识到这正是当时形势在曲折中表达着自己的要求。究其原因,固然是由于蒋介石的军事“围剿”,使得反对“围剿”的斗争成为党和红军所面临的最现实的问题,但当时党的认识也确有很大局限。以红十军团北上抗日先遣队为例。它以偏师北上,孤军远征闽、浙、赣、皖诸省敌人后方重地,最后全军失败怀玉山中的悲壮结局,说明了这点。派出它,与其说是直接北上抗日,不如说是为了摆脱第五次反“围剿”的困境,意在调开敌人,为主力突围先行-

17 准备,更多的还是从军事上考虑。之所以打着抗日先遣队的旗帜,是为了争取政治上的主动,扩大我党和红军的影响。然而,历史却不以人们的主观意志为转移,它总是要在曲折的发展中一再顽强地显示自身规律,人们也往往要经过失败的教训才能痛彻认识客观规律的不可抗拒。长征一路,红军一直在寻找立脚的地方,不断希望建立新的根据地:初定湘西,继而设想川黔边、黔北,后又试图川西、云贵川、川陕甘。但事与愿违,始终未果,最后竟在原本没有料到的陕甘站住了脚。并不十分起眼的陕甘根据地,由于其临近抗日前线,又占地利,竟成了红军三支战略部队立足的依托,取代南方中央根据地成了全国革命的大本营。党和红军立足陕甘,方得以直接面对华北危机的形势。也许只有到了这时,人们才更易于真切感受到民族危亡的紧迫和严重,也只有到了这时,人们或许才真正恍然大悟,民族矛盾的急剧变化,反为红军提供了有利时机。只要想想 我党在此后的八年抗战中军队和根据地空前大发展的情形,就再清楚也不过了。这正从历史的角度说明,在民族矛盾上升为国内主要矛盾的形势下,红军战略转移的必然。

沉思之三:我党自身的不成熟,决定了红军战略转移的被动形式

制约着中国红色政权能否存在发展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除了上面引证的毛泽东的论述之外,还有一个要紧的条件,“就是共产党组织的有力量和它的政策的不错误。”(《毛泽东选集》第50页)果能如此,则不但后来南方革命根据地不致丧失殆尽,而且红军的战略转移也不致成为由失败开始的被动长征;因为战略转移的必然趋势并非一定要通过两万五千里空前流动的形式来表现。然而,正是由于王明左倾路线的指导,党的政策发生重大错误,党的力量受到严重削弱,才造成红军被迫长征18相比,毛泽东在第五次反“围剿”时的正确意见更带有战略全局的性质,代表了当时党内正确意见所能达到的最高认识水平。然而这一正确主张却被左倾路线统治的党中央批评为“脱离中央苏区根据地的冒险主义”,拒不采纳。事隔半年之后,当中央苏区已处危急关头,毛泽东再次提出红军主力 转移湘中的建议,又被否定。这样,红军当然只有踏上被迫转移之途了。毛泽东的正确主张之被拒绝,正反映了当时党的幼稚。这种幼稚的被克服,只是到了遵义会议以后。从此,党才开始走向成熟,逐渐将被动转移变为主动的、自觉的北上行动。

红军长征已经过去半个世纪。也许,逝去的历史事件离开现实越是久远,它的发展脉络就越是清晰,它给后人的启示就越是丰富。当初影响着红军长征成为历史必然的各种原因,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鲜明地展现在人们面前。如同一切重大的历史事件都是受着多种因素的制约一样,红军长征也是历史合力的结果。毛泽东在总结根据地成因基础上形成的红色政权理论,为我们探究影响着红军长征的历史合力提供了真正科学的线索。正如本文所述:变化了的国内政治格局、上升着的中日民族矛盾、不成熟的我党当时状况,这三方面的相互作用,构成支配红军长征的内在必然性。因此,红军的战略转移,尽管在其开始时是被动和较为盲目的,但它毕竟顺应了这一客观规律。因而当着我党在长征实践中逐渐提高对它的认识,开始化为自觉行动之后,它最终取得了伟大的胜利。

长征前的准备

中央红军长征是举世闻名的一次战略大转移。但是,史学界对红军长征出发前是否有准备的问题,至今还说法不一。其中较为普遍的看法-

21 是,“仓促决定”(《中国革命史稿》,北京大学出版社,1984年版。)、“行动尚无计划”、“军事无准备”(《中国革命史》(上册),红旗出版社。)、“仓促转移”、“没有作必要的准备工作”(《中国共产党历史讲义》(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等等。江西社会科学院袁征认为,这些看法与史实并不相符,他对当时情况进行一定的分析和探究。

首先,为探讨中央红军长征出发前是否有准备,袁征教授用有关这方面的史料来进行分析。

1935年1月17日政治局会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反对敌人五次“围剿”的总结决议》中明确指出:“国际六月二十五日来电”,“说到苏区主力红军退出的事情”。决议还提到中共中央、中央军委制定的《

八、

九、十三个月战略计划》,“开始了退出苏区的直接准备”(《中共中央关于反对敌人五次‘围剿’的总结决议》(1935年1月17日政治局会议通过))。

很多当事人的回忆也回答了这个问题。当时担任共产国际驻中国军事顾问李德(奥托·布劳恩)的翻译伍修权回忆说:“这次战略大转移对于当时的中央领导核心来说,是早有准备的,所以不能完全说成是仓促行事”。他说:“大约在长征开始的半年前,就进行了各项准备工作”。(伍修权:《我的历程》(1908-1949)第75页、76页。)

当时任中央组织局局长的李维汉说:“1934年

7、8月间,博古把我找去,指着地图对我说:“现在中央红军要转移了,到湘西洪江建立新的根据地。你到江西省委、粤赣省委去传达这个精神,让省委作好转移的准备,提出带走和留下的干部名单,报中央组织局„„根据博古的22中央委托李德草拟的关于1934年5—7月军事措施和作战行动的季度计划,对于突围的准备提出了一些原则性的要求:“贮备粮食、冬服,以保障红军的物质需要;建造新兵工厂,以修理机枪、迫击炮和野战炮以及制造各种弹药,特别是迫击炮弹和手榴弹;政治上和组织上系统地加强志愿兵的动员工作;改编军队,配足各师的兵力,„„贯彻符合运动战要求的训练原则,以及其他内容等等”。(奥托·布劳恩:《中国纪事》1932—1939,中译本第97页、98页、108页、106页。)

突围的准备工作,首先是迅速扩大红军,建立新的兵团。广昌战役后,党中央和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要求在红五月再进行一次扩大红军的突击运动,完成一万四千名的扩红计划。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政府发表“五一”劳动节宣言,号召全苏区每一个工人与农民武装起来,加入红军中去!5月18日,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发布《武装起来,到红军中去!》的宣言,提出

5、

6、7三个月在中央苏区扩大红军五万,红五月完成扩红二万七千人的号召。(《红色中华》,第190期。)7月7日,中革军委总动员武装部在关于

五、六两月扩大红军的总结中,宣布扩红任务提前超额完成,扩红总数突破六万余名(达六万二千二百六十九名)。1934年9月4日,中革军委发布紧急动员令,提出在9月27日以前,动员三万新战士武装上前线,充实独立营团。由于新兵源源不断地到来,使红军能成立好几个师的部队,如以周昆为军团长的八军团,以周子昆为师长的三十四师等部队。根据估计,长征开始时参加长征的人当中大约一半是新兵。(哈里森·索尔兹伯里:《长征新记》,《参考消息》1985年12月起连载。)

第二,筹集粮款。随着扩红运动的迅猛发展,粮食需要量迅速增加。-

25 6月2日,中共中央和中央人民政府人民委员会发出《为紧急动员二十四万担粮食供给红军致各级党部及苏维埃的信》,7月5日,《红色中华》第210期发表题为《动员二十四万担粮食是目前我们第一等的任务》的社论。7月22日,中共中央和中央人民委员会发布《关于在今年秋收中借谷六十万担及征收土地税的决定》,指出:“敌人目前正在企图向着我们基本苏区进攻,„„战争的形势要求我们更进一步动员全体群众,集中一切力量,去帮助前线上的红军,„„为了保证红军今后粮食的供给,中央特批准各地苏维埃与工农群众的请求:举行秋收六十万担借谷运动”。(《红色中华》,第219期。)8月8日《红色中华》发表粮食部长陈潭秋的《二十四万担粮食动员的总结》,宣布“二十四万担粮食的动员,已经基本完成,而且多数的县份超过了”。同时提出了新的任务:“秋收中六十万担借谷与土地税的征收,需要我们比二十四万担动员更加百倍的努力。”9月30日陈潭秋宣布秋收借谷任务园满完成,动员的成绩是六十八万八千余担,收集五十八万担。(《斗争》第73期,1934年9月30日。)

与此同时,筹集现金的工作也在加紧进行。1934年春,博古等人采取非常措施,把苏维埃政府埋在瑞金附近山洞里的金银财宝统统挖出来,分给各军团,以便一旦离开苏区后能有钱采购物资;中央机关有关部门还发动群众打土豪筹款。1934年8月,《红色中华》第227期报道了各地发动群众查找地主埋的金银窖以筹集现金的情况。在

6、7两月博生县筹到四万七千余元;会昌县筹到四万四千余元;于都筹到四万四千多元;西江县

5、

6、7三个月筹到五万三千余元„„《红色中华》的署名文章要求,“必须继续过去的经验,迅速地彻底地纠正一切筹款工26记,蔡会文为军区司令员。

除了组织领导方面的部署外,在武装力量方面,中央留下了一部分红军。留在江西苏区内的武装力量共计

三、四万人,留在闽西坚持斗争的红军武装力量约一万余人。中央规定留下的红军部队的任务是掩护红军主力转移,保卫苏区,保卫土地革命的胜利果实,在苏区及其周围坚持游击战争,准备在有利的条件下配合红军反攻,恢复苏区。

为了布置中央红军撤离苏区后的善后工作,毛泽东召集政府各部的领导同志在瑞金附近的一个山上开会,毛泽东同志称之为“青山会议”。在会议上,毛泽东向大家宣布和说明了中央关于撤离苏区的决定,并强调了两点:第一,革命是有前途的,要大家加强信心;第二,要把各部的善后工作做好,使留下来的同志能够更好地继续革命斗争,更好地联系群众。(吴黎平:《党的历史的紧急关头》遵义会议之前的片断回忆,见《中共六十年纪念文选》(中共中央党校出版)。)

上述史料尽管还有某些细节尚未搞清楚,但足以说明,中央红军为了突围转移,在各方面做了长期的大量的准备工作。

最后, 为什么对红军突围转移,史学界长期以来有“仓促决定”、“没有做必要的准备工作”、“仓促转移”之类的说法呢?形成这些看法,当然不是没有原因的。分析起来,大致有下列几点:

第一,由于强调保密,而没有在群众中进行应有的政治动员。李德说:“突围成功的最重要的因素是保守秘密。只有保守秘密,才能确保突然行动的成功,这是取得胜利的不可缺少的前提。因此,当时关于突围的传达范围只限于政治局和革命军事委员会的委员,其他人,包括政治领导干部和部队高级干部,只知道他们职权范围内需要执行的必要措-

29 施”。(奥托·布劳恩:《中国纪事》1932—1939,中译本第97页、98页、108页、106页。)由于李德等人形而上学地对待保密问题,在红军突围转移之前,没有在党和军队内部进行政治动员,所以,“关于为什么退出中央苏区、当前任务怎样、到何处去等基本的任务与方向问题,始终秘而不宣。因此在军事上,特别是在政治上,不能提高红军战士的热情与积极性,这不能不是严重的错误”。(《中共中央关于反对敌人五次‘围剿’的总结决议》(1935年1月17日政治局会议通过))

第二,由于博古、李德在组织上和作风上的独断专横和宗派主义,集体领导被完全取消,军委的一切工作由李德个人包办,以致这次战略大转移不但没有“在干部中与红色指战员中进行解释工作,而且甚至在政治局的会议上也没有提出讨论”。(《中共中央关于反对敌人五次‘围剿’的总结决议》(1935年1月17日政治局会议通过))据当事人回忆,这次战略大转移的意图,只有当时中央领导核心的少数几个人知道,连项英、陈毅等这样的高级领导人,当时都不知道这一重大战略意图。当时任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人民委员会主席的张闻天回忆说:“当时关于长征前一切准备工作,均由李德、博古、周恩来三人所主持的最高‘三人团’决定,我只是依照最高‘三人团’的通知行事。”(张闻天:《从福建事变到遵义会议》(1943年12月16日),见《党史通讯》1985年第1期。)不仅如此,“现在看来,当时有关此事的讨论,似乎经常只是在博古和李德之间进行的。甚至连周恩来也并不全知道这些谈话的内容”。(哈里森·索尔兹伯里:《长征新记》,《参考消息》1985年12月起连载。)

第三,同博古、李德等人在战略转变关头惊慌失措的表现有关。在30红军长征的历程

【1934年】 -10月18日

中央红军开始渡江西的于都河,踏上未知的长征路。 -10月21日

中央红军在赣县王母渡至信丰新田间土坯国民党第一道封锁线,沿粤赣边,湘粤边西行。 -11月15日

突破了国民党军第

二、三道封锁线。 -11月25日–12月1日

红军从兴安、全州之间抢渡湘江,经浴血奋战,以惨烈的代价渡过-

33 了湘江(即第四道封锁线)。 -12月上旬

中央红军从老山界翻越了五岭山地最西边的越城岭。 -12月13日

中央军委在通道恭城疏远召开会议,毛泽东力主放弃与

二、六军团汇合的原定计划,改向敌人兵力薄弱的贵州前进。 -12月14日

中央红军占领贵州黎平县城,打开了通向贵州的门户。 -12月18日

中共中央在黎平召开政治局会议,作出了《关于在川黔边建立新根据地的决定》。 【1935年】 -1月1日至3日

中央红军在江界河、茶山关、回龙场等渡口分二路强渡乌江。 -1月7日

中央红军第二师占领黔北重镇——遵义。 -1月15至17日

中共中央在遵义举行了政治局扩大会议,确定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共中央的正确领导,这次会议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伟大的转折点。

-1月28日至2月9日

中央红军主力在土城一带与川军郭勋祺等部激战,给敌以重大杀伤,但红军伤亡亦重,一渡赤水主动撤出战斗。

34-10月

红四方面军、红二方面军先后在甘肃省会宁县城和西吉县将台堡与红一方面军会师,至此红军长征结束。 -10月19日

红军陕甘支队到达陕北革命根据地吴起镇(今吴旗县)。至此,中央红军主力历时一年,最远行程二完五千里的长征,胜利结束。 红军翻过的雪山

夹金山又名“甲金山”,藏语称为“甲几”,夹金为译音,意为很高很陡的意思。位于小金县东南,属邛崃山脉,横亘于小金县达维乡与雅安地区宝兴县之间,海拔4124米。这里地势陡险,山岭连绵,重峦叠障,危岩耸突,峭壁如削,空气稀薄,天气变化无常,当地流传着的一首民谣:“夹金山,夹金山,鸟儿飞不过,人不攀。要想越过夹金山除非神仙到人间!”就是对此恶劣环境的真实写照。

1935年6月12日下午,红一方面军一军团2师4团在团长王开湘、政委杨成武带领下,克服千难万险,终于从夹金山南麓的硗碛乡成功翻越夹金山,与正在执行任务的红二十五师七十四团的一部,在山下的达维乡的木城沟沟口地带相遇。意外的相逢,为实现中国工农红军第

一、四方面军两大红军主力的胜利会师奠定了基础。

如今,该县充分利用夹金山原始古朴的生态资源,结合以四姑娘景区为核心旅游开发,将这里申报建立了方圆20700公顷的国家森林公园,自然生态与历史文化资源强强融合,必将更加有力地促进该县县域经济的快速、 健康发展。

-

37

夹金山

梦笔山和卓克基官寨传奇

继夹金山后,红军翻越的第二座大雪山——梦笔山

38亚克夏雪山进入黑水境内。这既是毛泽东翻越的第三座大雪山,也是红军往返翻越次数最多的一座大雪山。

在亚克夏雪山的垭口下,有一座中国海拔最高的红军烈士墓。1952年7月,解放军黑水剿匪西线部队轻骑师137团驻扎到这里,在营地附近发现了12具遗骨,头北脚南,排列整齐,而且从骨架旁还找到皮带环、铜扣之类的军用品。经过缜密的分析研究,他们一致认为这是17年前长征时红军战士的遗骨。曾三度翻越此山的141团团长唐成海判断这12名战士是个建制班,夜宿亚克夏雪山,因缺氧窒息而牺牲。

达古冰川

打古冰川位于芦花镇三打古村境内,距离县城四十余公里,面积为119平方公里,是红军长征翻越的最后一座大雪山,1992年,日本人通-

41 过卫星发现了隐匿高山之中的打古冰川,同年8月,一批日本科学家远渡重洋来到黑水,前往打古冰川,作了为期一周的考察,他们为发现如此罕见的现代冰川,握手留影于冰川之巅,打古冰川就这样补日本人推崇出世。

打古冰川海拔3800-5100余米,属现代 山地冰川,地貌闭合完整、自然景观奇特 (专家语)。山顶终年积雪,积雪下面发育着60-200米厚的现代冰川,冰川呈波浪状水纹,记载了它的发育及成长过程(专家语),在阳光照射下,一片馁光灿烂的世界,蔚为壮观,围绕雪峰 分布着数十个大小不等呈孔雀蓝的冰蚀湖,冰川脚下,更有落差高达200余米的“凌云瀑布” 冰川之中还分布着极其丰富的天然水晶及花岗石 等资源。 冰川周围,生活着成百上千的国家一 级保护动物金丝猴、野牛、獐子、盘羊、梁祝鸟 以及其它一些珍贵鸟禽和冬虫夏草等名贵药材, 这些生命的存在,无疑为打古冰川赋予了更强的 生命力。打古冰川如此巨大的魅力,可见它的价 值非同于一般的冰川。 虹桥山

虹桥山,亦称红桥山,位于小金县(红军长征时称懋功)东北两河乡与理县米亚罗区交界处,是小金与理县的界山。虹桥之得名据传来自于清乾隆金川之役,清军为进军金川,在该山理县一侧建一木桥,向上谎奏建了一“长虹式的大桥”,故得此名。虹桥山是红军在长征中翻越的第一座雪山(曾有人撰文称红军翻越的第一座雪山是夹金山,似不确),垭口海拔高度为4556米。

42昌德山

昌德山位于黑水县境内,垭口海拔高度4164米,1935年7月上中旬,会师后的红

一、红四方面部队曾翻越此垭口。前几年马普安、李安德俩洋娃娃没找着这垭口,主要是不熟悉路线,另外1992年版的《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史》中的叙述也有误导——官方叙述中把这两座雪山的翻越顺序打了个颠倒,俩洋娃娃再一走错了路,当然就找不着北啦!

昌德山是红军三次翻越过的雪山,红四方面军南下和再次北上时,都再次往返过此山。昌德山垭口现在只能步行翻越。

-

45

四渡赤水出奇兵

红军一渡赤水的渡口之一——土城

红军二渡赤水的渡口之一——太平渡

46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创造的中华民族史和世界战争史上的一个伟大奇迹。毛泽东称红军长征是自从盘古开天地、三皇五帝到于今、“历史上从来没有过”的、“空前伟大的远征”;国际社会一些学者、军事家称中国红军长征是“世界军事史上的伟大业绩之一”(美国埃德加·斯诺),是“一次体现坚忍不拔精神的惊人之举”(英国蒙哥马利),是“无与伦比的现代奥德赛史诗” (德国王安娜),“足以同亚历山大的远征媲美”(法国安德烈·马尔罗),是“一座人类坚定无畏的丰碑”,“本世纪中没有什么比长征更令人神往和更为深远地影响世界前途的事件了”(美国哈里森·索尔兹伯里),“揭示出中华民族精神遗产之博大”(美国阿尔登·惠特曼)。有的学者还认为,红军长征的胜利“保证了整个中国共产主义运动的生存”(英国迪克·威尔逊),“如果没有长征,中国今天就不是共产党的天下。”(美国埃德蒙兹)等等。这些看法无疑都客观中肯地评述了中国红军长征的”奇迹“内涵、重大意义及其国际影响。

-

49 第二讲 长征历程中的红军会师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1、理解红军会师战略决策的形成。

2、掌握红军长征途中的重大会师。

3、掌握红军会师的实现及历史意义 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学习红军会师战略的形成以及红军会师的实现,培养学生历史唯物辩证史观,使学生认识到,伟大决策的实现要经历艰难曲折的过程。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教学内容

1.红军会师战略决策的形成。 2.红军长征途中的重大会师。 3.红军会师的实现及历史意义。 教学方式

情景设置、学生讨论 、教师讲解、查阅资料 课 时:7 课时 教学构思

[引入新课](第一课时)

会师,是党中央精心策划的一次战略行动;会师,让中国革命站在了新起点上。长征会师,是各地红军从分散的各个根据地出发,边走、50 -

上一篇:春节祝福语简短范文下一篇:成立大会发言稿范文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