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生产技术牛人推荐

2022-10-05

第一篇:安全生产技术牛人推荐

非牛人申请加拿大商科研究生经验(xiexiebang推荐)

收到了 offer ,觉得自己应该把申请经历写下来,算是给后来的朋们一点经验,也算是给自己留下一点纪念吧。

先交代一下背景吧,我是 北京 211 院校(最烂的 211 学校 ^_^ )的本科学生,学的是统计学(市场调查方向),偏经济方向一点,我们系也设在经济管理学院下,我不是什么牛人,成绩也很一般,大学前 3 年学积分(各科学分 * 各科成绩 / 总学分) 83 。一般的成绩,尤其是第一年的高等数学只有 60 多分,线性代数 66 分,还挂过一科!英语方面,四六级都 500 刚过, 雅思 6.5 , GMAT640 。 我是大三第一学期决定 出国 的,当时有点迷茫,最开始想去 英国 ,因此在 07 年 11 月份去新东方学了雅思,但之后又觉得英国不好,又贵,天气我也不喜欢。又考虑去 澳大利亚 ,但还是不太好,我正好有亲戚在 加拿大 ,最后就决定干脆去加拿大吧,毕竟有人在那边好办事一点 J 。我 3 月份考的雅思,第一次还算凑和, 6.5 分,每项都 6 分以上,但是觉得还是没有发挥出自己的水平(不是 考试 型选手……),尤其是听力只有 6.5 ……当时考完雅思,还琢磨着出国最好学个商科,于是跟着我们班另外一同去美国的 同学 开始学 GMAT ……由于考完雅思再就没看过,第二次考试成绩和第一回一样,我也就认命了…… 6.5 分的成绩也让我和 Mcgill 这种牛校说再见了。 GMAT 考得比较曲折,当时由于奥运会,还有跟女朋友分手,两件事情搞得我学习进度受到了影响,本来打算 9 月份考的结果 10 月份才考完,分时还是不理想…… 640 (数学 50 ,语文 27 ,作文 3.5 ), NND ,反正决定去加拿大了,不念商科,继续学经济或者统计,就凑活着用吧。自己感觉把, 留学 这事情能尽早准备就尽早准备,因为大多数情况,自己定的计划都会被拖延(至少我是这种人 ;-P )当时想 12 月就把所有材料的寄出去,最后还是拖到了一月,因此错过了一个学校的 deadline …… 关于 中介

北京的大小中介我也问过几家,其中有一个给我印象深刻,那人问过我的背景之后,斩钉截铁的说:你这样申请加拿大基本不可能, GPA 和语言成绩低了。我就问他: concordia 有没有戏?他说:绝对不可能,除非我找人让你去读 XX 项目来着…… 结果呢?我收到的第一个 offer 就是 concordia 的…… 所以说中介这东西还是仔细斟酌,个人建议还是不要找了。中介无非就是帮你写 推荐 信, ps 什么的,别的东西还是要自己办……去北美的话中介费至少 1w5-2w ,有这么多钱干啥不成?

准备好了考试,就开始选校和准备申请的材料了。建议申请的同学都去看看《飞跃手册》和《 上海 交大留学手册》,对不太了解的同学是非常好的帮助,上面把申请的每一步都说得很详细。 10 月 -11 月我一直每天早上 7 点和考研的同学起来去图书馆占座,然后就上网查学校的资料。还好加拿大学校不多,选校方面不是问题,把大概能去的学校用一张 excel 表全部列出来,大概就是我这图片上的内容——专业、推荐信、语言成绩、 deadline 等等,全部学校整理完之后可以用 excel 做个筛选,之后查起来很方便的。在网上看资料确实是很烦的事情,尤其是外国学校有的网站做的那叫一个恶心啊,字又小,我几乎每天眼睛都累得不行。如果有什么问题,不要犹豫,果断给小米发邮件,他们会很耐心的解答的。基本都能很快回复,有的学校磨磨蹭蹭一个礼拜回你也是很正常的。

通过筛选,我最后确定了申请 Guelph, Mc Master , Waterloo, UWO, Concordia 等 8 所学校,总共 13 个 program (向我们这种非牛人只能用鸟枪法啊)。之后要按照各个学校的要求准备材料,每个学校要求的可能略有不同,不过大概都差不多,无非 PS 、 Resume 、 References 、 成绩单 等下面分别说说: Personal Statement 最麻烦的东西,我构思就花了将近一个礼拜,大体构思如下: 第一段:总括开头,写明目的

第二段:谈谈兴趣是怎么来的,什么事情使我感兴趣的 第三段:学术情况,学习品质 第四段:课外活动 第五段:职业目标 第六段:学习目的 总结

Taishai 有一篇文章对我 ps 写作 的帮助非常大————

http:///bbs/thread-39250-1-2.html 此外,我还看了传说中的《 How To Write A Winning Personal Statement For Graduate And Professional School 》。。虽然有点老,但是内容和最后对教授的采访还是很好的。 由于是自己写作,我的英文写作又不是很好,于是主要是以模仿抄袭为主 ^_^ ,我经常去太傻文书区, 还有别的网站去收集创意和好的语句,用 word 收集下来。我先写了个中文版的 PS ,然后再写英文的,最后然在加拿大的小姨找人看了看,从语言上润色了一下,就凑和着用了。个人感觉 PS 写作要义:无非以下几点: Answers —— 要回答学校的问题 Unique —— 一定要有特点 Honesty —— 要诚实 Present —— 立足现在

Expressive —— 语言有表现力

Resume 很 easy ,找个模板套套就行,而且也不是所有学校都要。

References 加拿大的学校一般都要推荐表格,不过我也准备了推荐信,三封,系主任,副教授,实习时候的老板各一封。我也是全部自己写,先中文,后英文,这个就容易许多了。我参考了新东方的留学文书材料。个人觉得不要使用太多的牛逼词汇,把自己吹的好像爱因斯坦一样,太不现实了,重点是举出例子。向我而言,系主任那一封重点侧重突出我的创新能力和

leadership ,副教授那一封突出学习能力和计算机水平,实习那一封就是学以致用了呗,什么勤奋、踏实都是每封都要提的。我们老师跟我的关系比较好,所以推荐信没遇到什么困难,很顺利就完成了。就是最后在封口的时候大家千万要注意不要装错了,最后买个便利贴,封好一个贴一个,以免忘记。

写作的时候最好能够让每个老师的信看起来文笔不太一样,最后要有学校信头的纸打印,我们学校没有,自己拿 ps 做一个就行。 成绩单、在读证明

每个学校不一样,就不赘述了,很容易。

在准备材料的时候一定要保持头脑清晰,千万不能乱,其实是很繁琐的事情,一会儿推荐信时间打错了,老师邮箱搞错了什么的。每天头脑头很乱,因此在前一天或当天早上我一般都把今天要完成的事情写在便利贴上,贴到醒目的地方。我当时为了清醒一点,把桌子收拾了一下,然后左边放了个鞋盒子,刚好能放下文件袋,然后买了十几个文件袋,用便利贴标明,每个学校、每个专业一个袋子,很清楚。然后自己做一个每个学校的 checklist ,放在透明文件袋的第一页,准备好一个就用 mark pen 标明一下,就不会搞错了。笔筒里准备好剪刀、尺子、马克笔、签字笔,能随时取用。自己觉得相当有效率,哇咔咔。

1 月初我终于准备好了全部材料,网上交申请 fee 的时候,突然发现老爸把建行的卡办错了,郁闷的不行,还好班里有一起申请的同学,我就用他的交了。第一次看到缴费成功,那叫一个激动啊!注意的是信用卡如果被 decline 三次就不能通过信用卡交费了,大家还是要小心。同学的信用卡是中国银行的,好像还不错。

剩下的就是把材料寄出去了,我 选择 的是 DHL ,反正也不贵, 125 一个,毕竟快又有保障,还是划得来的,一般 5 天之内就到了。而且加拿大的 post office 经常罢工,所以还是选择快递较好。 关于陶瓷

怎么说呢,这是个尴尬的问题。因为我学的这个专业,半瓶子经济半瓶子统计,半个文科半个理科,那有什么实验室经验,而且又不是牛校,我自己寻思一下,找教授陶瓷也没什么好说的,自己的研究方向?我都不知道……最后一狠心, NND ,不套了,爱咋咋地吧。 经过慢长的等待,至今收到了 4 个学校的 offer ( NND , McMaster 和 UWO 现在也没消息……)。很开心,毕竟这半年多很辛苦,个人认为比考研、找工作什么的烦多了,大事小事一大堆,一不小心就浮躁了。不过最后总算有了回报,心里还是挺温暖的。我还记得当时去问中介,中介说我希望渺茫,我就发誓,一定要让你们看看,我自己申也行。半年下来自己学到了很多,失恋、考试乱七八糟的事情掺和在一起让自己不知不觉的成长了,到最后回首申请的时候,我可以说没有遗憾,真的没有遗憾,自己尽力了,会收到好结果的。至于最后的 签证 ,我现在正在准备……也是相当麻烦……尽人事,安天命吧 ^_^ 最后我要感谢父母的支持、宿舍的兄弟 xiaoke ,来二大爷,刀哥,辉哥,浩子, yxc ,胖哥, cc ,阿鱼,还有我在加拿大表姐,每天都跟我谈留学的事,帮我参考学校,开导我,没有你们我可能真的无法一路走来。

最后祝大家都能实现自己的梦想,从绝望中寻找希望,人生终将辉煌。 PS:(目前就读Brock Statistics)

[ 本帖最后由 wwwjk366 于 2010-12-10 14:42 编辑 ]

第二篇:洗煤厂设备安全技术(推荐)

洗煤厂设备安全技术

山东佰伦实业有限公司友情提供,转载请注明出处,谢谢

磁选机安全技术

1、熟悉本作业的工艺作用,磁选机的工作原理、构造,所用介质的性质及磁选产品的指标。熟悉本设备的维护和保养方法及有关的电器基本知识。

2、熟悉掌握本岗位设备的开、停车顺序,以检查、分析、防止和排除故障的方法。

3、磁选机在运行中严禁用手触摸转动滚筒以及转动部位。清理磁选机内杂物时,应停电停机处理,严禁站在滚筒上,以免摔伤。

4、开车前检查:磁选机各配件及管路是否正常。

5、运行 (1)启动介质泵同时,启动磁选机。入料管中只要有料给入,磁选机就应保持运转状态。 (2)滋选机正常运转时,应注意磁选机滚筒表面有无划痕,同时防止块状物体进入槽体,注意溜槽的畅通,防止堵塞,磁选精矿卸料是否彻底,如出现上述情况应通知主控室停车处理。 (3)定时检查机械各部件的工作情况,有无漏料、跑料现象,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6、停机时,待脱介筛停车,磁选机无来料时,可将磁选机停车。 停车后检查电动机、减速器及其他部位,如有异常情况,应及时处理。

7、必须加强岗位噪声的治理,噪声超过标准时,职工应配戴防噪声弹性耳塞,降低噪音,减轻噪音危害。

脱介筛及固定筛安全技术

1、开车前检查(1)开车前对筛分机各项性能指标及配件检查是否有异常,(2)加喷水的筛子,清水管路、阀门应严密、灵活、好用;喷嘴内有无堵塞,否则应立即清理。

2、运行(1)接到开车信号后,首先打开脱介筛喷水阀门,然后按开车顺序启动筛子。(2)运行中注意筛面的工作情况,有无异常现象,发现后

。(3)运行中注意电机的温度和声音,以及轴承的工作状态,发现问题及时汇报处理。(4)运行中注意排料槽的工作情况,防止堵塞。振动筛应定时检查筛下水的浓度和粒度组成,以判断筛条的磨损情戴防噪声弹性耳塞,降低噪音,减轻噪音危害。(5)筛子喷水要调整好压力,水量,以最少的水量将筛上产品的介质冲洗干净。 (6)生产中应注意观察固定筛的来料分布情况,若发现其中一筛子无料时,岗位司机立即通知主控室,立即停止给料。

3、停车(1)停止给料后,并将筛上物料排空后。方可停车。同时将筛上喷水关闭。(2)停车后,经常清理喷嘴,保证喷水均匀。检查筛面紧固情况,发现松动及时处理。

4、发生下列情况时必须立即发出停车信号并停车处理:大面积的筛面破损,大片筛网松动,影响筛子正常工作;排料溜槽堵塞;筛箱严重摆动。

5、必须加强岗位噪声的治理,噪声超过标准时,职工应配戴防噪声弹性耳塞,降低噪音,减轻噪音危害。

重介旋流器安全技术

1、开车前检查设备个部件是否齐全,磨损是否严重,有无异常现象,中心管调节是否灵活。

2、运转(1)经常巡查排料口是否通畅,固定筛、脱介筛上是否有料。(2)巡回检查各旋流器压力表读数是否在规定范围内,压力是否稳定。(3)注意倾听旋流器内是否有异响,如有异响及时停车处理。

3、维护经常检查溢流口、底流口及中心管的磨损情况,磨损严重时及时汇报处理。

4、必须加强岗位噪声的治理,噪声超过标准时,职工应配戴防噪声弹性耳塞,降低噪音,减轻噪音危害。

原煤胶带运输机安全技术

1、开车前,认真检查安全设施、照明等是否齐全可靠,皮带机是否符合开车要求,发现问题及时汇报处理。

2、查确认正常后,听到开车信号,查看皮带周围无维修人员工作,方可开车。

3、在运转过程中,要经常检查皮带机运转及配件情况、物料情况,如发现问题,应及时报告调度室进行调整。

4、在运转过程中,禁止清理或更换托辊,禁止清理机架和滚筒上的存煤,禁止站在机架上铲煤、扫水、触摸输送带。不要碰击各运转部位,以防止发生事故。需要清理时,必须停车处理,并在操作箱上挂“禁

5、发现皮带打滑、撕裂等情况时,应立即停车,汇报调度室,由调度室通知有关人员处理。

6、无论胶带输送机运转与否,都禁止在胶带上站、行、坐、卧,并严禁用胶带输送机搬运工具及其它物件。

7、禁止向滚筒撒煤、砂子、垫草袋等杂物。禁止带式输送机超负荷强行启动。禁止在运行中使用刮滚筒积煤的方法进行调偏。

8、接到正常停车信号后,待皮带上的物料卸净后方可停车。非紧急事故,不准重载停车。

9、胶带运输机机头和机尾应装设安全防护栏杆,加设过桥两处, 并安装紧急停车拉绳,传动部分装设安全防护罩,安全装置要求完整、牢固。

10、必须加强皮带的防尘、除尘工作,喷水装置应正常使用,以防煤尘自燃,确保职工身体健康。

11、必须加强岗位噪声的治理,噪声超过标准时,职工应配戴防噪声弹性耳塞,降低噪音,减轻噪音危害。

刮板运输机安全技术

一、一般要求

第1条、 必须经过本工种专业和安全、技术培训,考试合格,取得操作资格证后,方可持证上岗。

第2条、必须熟悉刮板的结构、性能及正确的操作方法,了解一般常 见事故的发生原因及预防措施。

第3条、严格执行《选煤厂安全规程》、技术操作规程、岗位责任制、交接班制度和其他有关规定。 第4条、上岗时,要按规定穿戴好劳动保护用品。

二、安全规定

第5条、刮板输送机应当根据工作需要设置人行过桥。刮板输送机的机头、机尾必须设置防护罩或栏杆。严禁任何人横跨未加盖板的刮板输送机。

第6条、刮板输送机运行中,发现链条拉斜、跳链或槽箱内卡有杂物,必须停机处理,并由司机在按钮上挂“停车牌”。禁止在运行中清扫刮板

第7条、刮板输送机必须配备过载保护装置。禁止刮板输送机超负荷启动。

三、操作前的准备

第8条、检查电动机、减速箱的地脚螺丝是否齐全、紧固,声音、温升及接线是否正常、良好。

第9条、链环、链轮磨损是否严重,链板是否平直,连接螺丝是否紧固无脱落,发现损坏及时汇报处理。 第10条、轨道和衬板应无脱落或断裂现象。 第11条、链子的松紧要适宜,不能过紧或过松。 第12条、底部衬有耐磨铸石板的要经常检查其磨损情况。

四、操作中的规定

第13条、在接到开车信号确认无误后,即可答应开车。洗煤机中刮板机在运行过程中严禁处理事故,如发现事故必须停机处理。 第14条、链条、刮板应平稳、无刮帮、飘链现象。

第15条、运行中要时刻注意链板是否有拉斜现象,上下溜槽是否畅通,如有发现,及时汇报,必须停车处理

第16条、头轮、尾轮配合应良好,无卡住或跳动现象。 第17条、清扫器完好,工作可靠。

第18条、给料要均匀、适当,以防压刮板事故的发生,压刮板时,不能强行启动,要卸掉部分物料后再行启动。

五、特殊情况的处理

第19条、发生下列情况必须停车处理:严重的飘链或脱落、异型钢、钩头拉断、螺丝掉落、链子脱节。

六、操作后的工作

第20条、接到停车信号,待来料停止,刮板中的物料拉净后即停车。 第21条、按“四无”、“五不漏”的要求,搞好设备和环境卫生。 第22条、按规定填写好运转日志,做好交接班工作。

给煤机安全技术

1、开车前认真检查设备是否一切正常,发现问题及时汇报或处理。 2、与调度室及时联系,了解各原煤仓仓存情况。

3、检查确认正常时,听到开车信号,待仓下皮带机运转正常后,方可给料。

4、设备运转过程中,应巡回检查设备运转情况,看是否正常,发现问题及时汇报调度室,由调度室通知有关人员停车处理。

5、运行中,密切注意下煤情况,发现堵、卡现象岗位工不得擅自处理,应立即停车,汇报调度室,由调度室通知有关人员进行处理。 6、运转中要根据给煤机的下料情况,保证给料均匀。 7、当听到停车信号后,即可进行停车。

8、必须加强皮带的防尘、除尘工作,喷水装置应正常使用,以防煤尘自燃,确保职工身体健康。

9、岗位应配备灭火器等,消防设备应有专人管理并定期检查和更换。

10、必须加强岗位噪声的治理,噪声超过标准时,职工应配戴防噪声弹性耳塞,降低噪音,减轻噪音危害。

压滤机安全技术

一、一般要求

第1条、 必须经过本工种专业和安全、技术培训,考试合格,取得操作资格证后,方可持证上岗。

第2条、掌握压滤脱水的基本理论,本厂的煤泥水系统、压滤入料的数质量及粒度组成,压滤产品指标要求等。

第3条、熟悉本岗位压滤设备的工作原理、构造,熟悉液压系统、煤泥给料系统及滤液排放,掌握正确的使用和操作方法。

第4条、熟悉本岗位设备开、停车的程序和操作,以及检查、分析防止简单故障的方法。

第5条、严格执行《选煤厂安全规程》、技术操作规程、岗位责任制、交接班制度和其他有关规定。

第6条、上岗时按规定穿好工作服和戴好相关劳动保护用品。

二、安全规定

第7条、 压滤机正常工作时,操作人员不得将脚、手、头伸入压滤机滤板间或从拉开的滤板缝间观察下面的带式输送机或中部槽。禁止将工具放在拉钩架上及滤板的把手上。清除滤饼时,操作人员不得用手扒滤布与煤泥。

第8条、 禁止操作人员戴手套操纵压滤机开关。机架、机顶、大梁上有人时,不准按动开关。更换滤布、清理滤板中心入料孔中煤泥,必须将传动拉钩拉平。

第9条、 压滤机液压部分必须安装电接点压力表。

第10条、禁止穿高跟鞋、赤脚作业,卸料过程中严禁将头、手伸入滤板间。

第11条、禁止带手套操作按钮,卸料只能用木铲(竹片)。

三、工作前的准备

第12条、了解压滤入料的备料情况,包括:数量、浓度、粒度组成。 第13条、检查操作按钮是否灵活可靠,卸料器是否同步。

第14条、注意检查滤板间有无杂物,滤布有无皱褶,发现后要及时清理。

四、正常的操作规定:

第15条、接到开车信号确认无误后,方可开车。

第16条、压滤机入料应先将入料桶打满,入料过程中经常观察料桶内物料情况,防止空桶及漾料情况的发生。

第17条、启动液压系统,将压力控制在8~12.5Mpa,压紧主机板。 第18条、开泵给料后,主机滤室内充满矿浆,使压力缓慢上升到0.4~0.6Mpa进入压滤过程,当滤液滴水不成线时,关闭给料泵停止给料,准备卸料。

第19条、在压滤过程中,要观察流出的滤液,发现流黑水时,记下编号,及时修补或更换滤布。

第20条、注意检查滤板是否有变型、断裂等现象,发现后及时更换,更换滤板时应先卸掉第滤液水嘴。

第21条、卸料前应先开启胶带运输机、刮板运输机等运输设备,以便煤泥及时运输,防止压皮带及刮板等事故的发生。 第22条、按规定每5天必须冲洗一遍滤布,增加滤布的透水性。

五、特殊情况的处理

第23条、卸料时应注意观察滤饼的粘度及粒度组成,发现系统跑粗等异常现象,及时汇报处理。

六、操作后的工作

第24条、停车前,要先停止给料,将压滤机内的物料全部卸净后,方可停车,严禁带料停车。 第25条、交接班前应将工作区域卫生清理干净,各类物品码放整齐。 第26条、应在现场进行交接班,向接班人员详细交待清本班压滤机的运转状况、出现的故障及存在的问题,履行完交接班手续后,方可交接。

离心机安全技术

1、开车前检查

(1)经常检查离心机各项性能指标。给料、排料溜槽、离心液水槽应畅通。

(2)溜槽和机体有堵塞时,严禁用铁器敲打或捅,及时处理。

(3)离心机应空载时启动,不得超负荷运行。

2、接到开车信号,确认检查无误后可开车

(1)离心机空载启动后,待离心机运载正常后方可给料。

(2)观察油压是否正常,电机电流表的变化情况。

(3)脱水机给料要均匀,避免进料口堵塞。严防铁器、杂物和大块煤进入离心机,以免损坏设备。

(4)运行中,禁止打开检查孔。发现铁器落入离心机立即停车。

(5)运行中发现以下情况应立即停车处理:

1、离心液溜槽堵塞。

2、电动机温度过高,油泵工作不正常或油路堵塞。

3、接到停车信号先停止给料,待物料斜尽后停车。

4、必须加强岗位噪声的治理,噪声超过标准时,职工应配戴防噪声弹性耳塞,降低噪音,减轻噪音危害。

第三篇:煤矿巷道贯通安全技术措施(本站推荐)

平 煤 股 份 八 矿

己15—13090风巷反接贯通安全技术措施

施工单位:

施工队长: 技术主管:编制日期:

2016.03.28

己15—13090风巷反接贯通安全技术措施

我队施工的己15-13090

风巷反接处于己三采区东翼中部,巷道设计全长550.19米。风巷反接现采用掘进机掘进落砟、后跟皮带出砟的方式施工;采用锚网索支护,设计断面宽4.6米,中高3.0米;现风巷反接已施工至

米位置,根据地测队所下《巷道施工测量业务保安通知单》显示,己15-13090风巷反接施工至

#点前

米时将会与己15-13090风巷出煤道贯通;为了保证巷道安全、准确贯通,特制定如下贯通措施:

一、工程概况:

1、己15—13090风巷反接使用安装在己15—13090机巷出煤道内的新鲜风流中两套2×30KW对旋式局部通风机配合直径800mm胶质风筒向工作面供风。风筒末端风量为302m3/min,风机能够自动分风、自动倒台;风电、瓦斯电闭锁灵敏可靠,风筒吊挂平直,风筒末端距工作面不大于5米,正常情况下,瓦斯浓度在0.3%以下。

2、己15—13090风巷反接采用锚网索+梯子梁支护,设计断面宽4.6米,中高3.0米,排距700±100mm。

3、己15—13090风巷出煤道目前为封闭巷道,贯通前需对己15-13090出煤道进行启封排瓦斯,恢复通风。

4、己15—13090风巷出煤道采用锚网索+梯子梁支护,设计断面宽4.2米,中高3.2米,顶锚杆间距750mm,帮锚杆间距800mm,锚杆排距800mm。己

16.17—13090风巷出煤道现停止施工,所有机电设备全部撤至工作面向外40米位置。

5、贯通剩余距离:

米。

6、预计贯通时间:2016年 4月

日 八点班。

7、巷道平面布置示意图。(附图)

二、地质情况简述

1、顶板:基本顶灰白色细砂岩,含菱铁矿结核;直接顶灰色,薄层状;伪顶灰黑色,含植物叶片化石,距煤层顶板0.8米左右有一层0.01-0.15米的煤线。

2、底板:深灰色砂质泥岩与细砂岩互层,含植物根部化石,己15煤层底板

0.5米泥岩,遇水易膨胀。

3、在贯通期间施工时,因受动压影响若顶板破碎或遇地质构造,必须及时缩小排距加强支护,杜绝顶板事故发生。

三、巷道施工方法及支护情况简述

1、己15—13090风巷反接继续向前按地测部门给定中心、坡度施工,直至与己15—13090风巷出煤道贯通,形成备采。

2、己15—13090风巷反接采用综掘后跟皮带出砟的方式施工。

3、己15—13090风巷反接采用锚网索+梯子梁支护,支护断面为:宽×高=4.6m×3.0m,排距:700mm。

四、贯通前的准备工作

贯通后将形成己15- 13090机巷进风,风流经里切眼、风巷、风巷出煤道、集中风巷回入己三回风上山的通风系统,因此贯通前需做好以下准备工作:

1、贯通前由通风区组织相关单位对己15- 13090风巷及出煤道进行破密闭、排瓦斯,恢复巷道通风。

2、由通风队负责检查己三三片通总回风、己15- 13090风巷出煤道两处永久风门完好情况,及时处理漏风问题,确保贯通当班通风设施牢靠。

五、贯通后通风系统调整步骤

1、在巷道贯通点断面不小于2m2的情况下进行通风系统调整工作。

2、贯通后由掘三队跟班干部负责安排风机工停己15- 13090风巷反接风机。

3、贯通后由通风队负责通风系统调整工作,打开己三四片片盘永久风门并将门扇摘除,封堵己三四片通高强回风和通人行回风通风设施调节风窗,扎牢己15- 13090风巷出煤道风门墙体逆止阀。

4、通风系统调整后通风队负责测定己15- 13090备采风量,确保风量不低于1000m3/min。

5、通风队在贯通后第二天对己三采区进行全面通风系统普查,确保无微风巷道。

六、贯通前、后通风系统

1、己15—13090风巷反接

新鲜风流:新皮带上山→机巷出煤道局部通风机→集中机巷→己15—13090机巷→己15—13090切眼→己15—13090风巷反接→工作面。

回风流:工作面→己15—13090切眼→己15—13090机巷→集中机巷→机巷回风道→己三回风上山。

2、己15—13090风巷出煤道

己15—13090风巷出煤道目前为封闭巷道,贯通前剩20米需对己15-13090风巷出煤道进行启封排瓦斯,恢复通风。

3、贯通后通风系统

贯通后形成备采,采用全负压通风,通风路线:轨道上山→集中机巷→己15—13090机巷→己15—13090切眼→己15—13090风巷→风巷出煤道→集中风巷→己三回风上山。

七、安全技术要求

1、严格按地测部门给定的中心、腰线组织贯通,确保与风巷出煤道准确贯通。

2、地测部门在贯通剩余20米和10米时,要求各测算、复算一次,确保贯通距离的准确性,保证准确贯通。

3、贯通剩余60米时,由地测队绘制进度图表悬挂调度室,掘进三队技术副队长或技术员负责每小班到调度室填图,以便于准确掌握剩余贯通距离。

4、在距贯通剩余10米时,必须将对侧10米范围内杂物清理干净,如有积水应及时排出。

5、加强顶板管理,为防止冒顶,剩余10米时,必须对贯通点处的支护进行检查加固,缩小排距施工。己15—13090风巷出煤道由掘进五队已补打锚索对顶板进行了加强支护。

6、贯通前加强检查工作,剩余20米时,每班开工前,必须进行全面安全检查(由跟班干部或班组长负责),确认对侧风筒、瓦斯、煤层及人员撤离情况,

只有确认安全,排除各种隐患后方可继续作业。

7、贯通期间施工中严格执行敲帮问顶制度,帮顶刹实背牢,杜绝空顶作业。坚持正规循环作业,切割后及时支护,严格按照工程质量标准施工。

8、加强“一通三防”管理,负责看管己15—13090风巷反接工作面的风机工和瓦检员每班接班都必须检查巷道内的风筒、瓦斯、顶板等情况,发现异常及时汇报,便于尽快处理。风筒末端距工作面不大于5米,保证有足够的风量,并按规定进行巡回检查,确保工作面正常通风。

9、施工过程中,班组长必须佩戴瓦斯便携仪,以便于随时测量瓦斯情况。

10、贯通前通风区、通风队必须做好贯通后通风系统调整的准备工作,各种设施提前到位,贯通后要及时完善通风系统,严禁风流短路。

11、贯通前施工中,安排专人负责检修风水管路,保证风水管路畅通,对贯通点两头必须严格执行综合防尘措施,每班安排专人对工作面巷帮及管线的煤尘进行洒水、冲尘。在工作面掘进及出砟时,及时洒水降尘,杜绝煤尘超限。

12、贯通期间,加强机电设备管理和维护,专职防爆电工每天对电气设备进行检查,当班电工负责本班电气检查,彻底杜绝电气失爆。

13、距贯通剩余10米时, 必须采用“长探短掘”的施工方法施工:即在风巷反接工作面中间平行煤层走向打3个探孔,一次性打透,然后采用小循环方法施工。

14、当班班长为当班生产的第一责任人,每班班前会必须清楚剩余进尺,接班先进行隐患排查,只有确保安全无误后方可组织生产。

15、贯通期间,班班必须有队干部跟班,现场统一指挥。

16、发生瓦斯、煤尘爆炸、火灾时避灾路线:工作面→己15- 13090风巷反接→己15- 13090切眼→己15-13090机巷→集中机巷→己三轨道四片→己三轨道→己三轨道下车场→己三大巷→副井→地面;发生水灾时避灾路线:工作面→己15- 13090风巷反接→己15- 13090切眼→己15- 13090机巷→集中机巷→己三轨道四片→己三轨道上山→己三轨道一片等待救援。

八、打探孔安全要求

1、打探孔采用风钻进行,孔径42mm,探孔深度以打透为准,个数不小于3

个,准确探明贯通剩余距离。

2、班长在入井前必须携带便携式瓦斯报警仪,打探孔期间便携式瓦斯报警仪吊挂在钻孔回风侧2m处,当瓦斯浓度达到0. 5%时,必须立即停止工作,待瓦斯降至正常值时,方可继续进行。

3、打完一个探孔后现场人员要核实钻孔深度。

4、打探孔时,必须将掘进机向外退至不影响打探孔位置、截割头落地并切断电源,将闭锁开关打到“0”位。

5、严禁在孔口敲打钻杆和铁器。

九、贯通前必须开好三个会:

1、贯通剩余60米前进行巷道贯通措施集体审批会,确定出安全可靠,切实可行的贯通措施,指导贯通。由矿总工程师组织,各有关部门参加,审批人员全部签字,最后由总工程师签字批准。

2、10米贯通会。由分管开掘的负责人组织,各有关单位参加,落实贯通前有关安全事项。

3、当班贯通会。由分管开掘的负责人组织,各有关单位参加,落实贯通措施落实情况,全体参加人员签字、备案。

十、贯通的组织措施:

1、只有探明准确贯通距离剩余2米时,方可组织贯通,贯通必须在八点班进行。先小断面贯通,贯通后,首先进行临时支护,支护好顶板后,方可行人,然后根据中心和腰线进行扩帮、接底和挑顶,确保全断面贯通。

2、贯通当班,由安检科安排一名人员现场监督措施的落实情况,通风区、开拓区、监测队、地测部门等相关科室各安排一名人员现场盯岗,确认无不安全隐患后,由矿领导统一指挥,按措施要求、责任到人、组织贯通。

3、贯通点必须加强支护,必要时可适当缩小排距,贯通后,必须把砟出净。

4、贯通期间一旦冒顶需要刹顶,按以下要求进行:⑴跟班干部和班组长现场亲自指挥;⑵备足刹顶材料,并按材料的类别,长度、粗细分开堆放;⑶自刹顶处到安全地点的巷道清理干净,不得有浮砟、杂物影响行人;⑷跟班干部和刹顶人员要观察顶板情况,确定安全后方可工作。⑸敲帮问顶,排除危岩:敲帮问

顶工作需由有经验的工人进行。敲帮问顶人员必须站在有掩护的安全地点进行,使用的工具必须是足够长钎子。⑹指定专人负责观山,观山人员必须精力集中,出现危险立即通知人员撤离。⑺刹顶时,刹顶人员必须站在安全地点,并用半圆木、小板等护好头顶,防止落矸伤人,其他人员必须站在有掩护的地点工作,严禁进入冒顶区域;⑻刹顶工作要有经验、身体好、应变能力强的工人担任,递料人员要根据刹顶人员的需要迅速递上刹顶材料;⑼用木垛进行刹顶时必须采用 “#”字型木垛,集中精力迅速刹好,并刹实背牢。

5、贯通后由贯通当班总指挥及时准确的向调度室及有关单位和领导汇报贯通时间及贯通情况,通风队在贯通后及时调整系统,使备采形成全负压通风,保证有足够的风量,待风流稳定,瓦斯浓度在0.5%以下,方可进行其它工作。否则不得进行其它工作。

6、贯通时必须停止采区内的一切工作,待风流稳定,瓦斯浓度在0.5%以下,方可恢复备采及采区内其它地点的其它工作,否则不得进行其它工作。

7、贯通后,监测队要及时对监测系统进行调整,确保监测系统正常运行。

8、贯通结束时应以现场总指挥的命令为准,否则所有参加贯通人员不得擅离职守。

其余未尽事宜,严格按《煤矿安全规程》、《己15—13090风巷反接作业规程》和公司、矿有关安全文件规定及领导批示执行。

第四篇:TSG特种设备安全技术规范(推荐)

TSG特种设备安全技术规范

TSG Z0005-2007

特种设备制造、安装、改造、

维修许可鉴定评审细则

Appraisal and Assessment Rules for Special Equipment Licensing on Manufacture, Installation Alteration and Repair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颁布

2007年8月8日

2006年4月,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以下简称国家质检总局)特种设备安全监察局向中国特种设备检测研究中心(以下简称中国特检中心)下达了起草任务书。2006年5月,中国特检中心组织专家成立起草组,形成的草案。2006年6月,在北京召开了起草工作会议,并提出修改意见。形成征求意见稿。2006年 8月由特种设备局以质检特函[2006]42号文征求有关部门、单位和专家以及公民的意见。起草级对征求意见稿进行了修改并形成送审稿。2006年11月,特种设备局将送审稿提交国家质检总局特种设备安全技术委员会审议,经修改形成了报批稿,2007年8月8日,由国家质检总局批准颁布。

本细则主要起草单位和人员如下:

中国特种设备检测研究中心

张 军、沈 勇

江苏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田 锋

浙江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黄 群

北京石化建压力管道安装鉴定评审中心

张西庚

中国特种设备检验协会

葛 新

上海市特种设备监督检验技术研究院

孙 黎

中国化工装备协会

祖瑞先

上海交通大学

张晓峰

国家起重运输机械质检中心

高革珍

通力电梯有限公司

马凌云

中国化学工程第三建设公司

夏节文

中山市新迪能源与环保设备有限公司

杨 俊

大连冰山集团金州重型机器有限公司

刘 静

特种设备制造、安装、改造、维修许可鉴定评审细则„ 1

附件A特种设备许可试制产品(试安装、改造、维修设备)数量„ 5

附件B现场鉴定评审工作基本程序„ 11

附件C资源条件鉴定评审要求„ 13

附件D质量保证体系鉴定评审要求„ 15

附件E产品(设备)安全性能抽查检验要求„ 27

附件F特种设备许可鉴定评审报告„ 30

附件G特种设备许可鉴定评审报告基本格式和内容说明„ 34

特种设备制造、安装、改造、维修许可鉴定评审细则

第一条

为规范特种设备许可鉴定评审工作,保证特种设备许可鉴定评审的科学、客观、公平、公正和工作质量,制定本细则。

第二条

本细则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特种设备(包括原材料、部件、安全附件及安全保护装置)制造、安装、改造、维修许可的鉴定评审工作。

第三条

从事特种设备许可鉴定评审工作的机构(以下简称“鉴定评审机构”)应当按照《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特种设备行政许可鉴定评审管理与监督规则》以下简称《鉴定评审规则》)和本细则的规定,在许可实施机关确定的范围内实施鉴定评审工作。

第四条

申请特种设备制造、安装、改造、维修许可的单位(以下简称申请单位)的许可申请,经许可实施机关受理后,应当及时约请鉴定评审机构进行现场鉴定评审,并且向鉴定评审机构提供如下资料:

(一)特种设备许可申请书(已受理,正本一份);

(二)《特种设备鉴定评审约请函》(格式见《鉴定评审规则》附件3,一式三份);

(三)特种设备质量保证手册(一份);

(四)设计文件鉴定报告和型式试验报告(安全技术规范及其相应标准有设计文件鉴定和型式试验要求时,复印件一份)。

第五条

鉴定评审机构接受约请后,应当了解申请单位试制产品(试安装、改造、维修设备)有关准备工作情况。其试制产品(试安装、改造、维修设备)应当满足和涵盖受理的许可项目,试制产品(试安装、改造、维修设备)数量详见附件A。鉴定评审机构可以针对申请单位的具体情况,对试制产品(试安装、改造、维修设备)进行适当调整,但是必须在接受约请时确定。

鉴定评审机构审阅申请单位提交的资料后,对不符合规定的,应当在10个工作日内一次性告知申请单位需要补正的全部内容。

第六条

鉴定评审机构接受约请后,应当及时做好各项鉴定评审准备工作。鉴定评审准备工作包括制订鉴定评审计划、组成鉴定评审组、查阅申请资料、准备鉴定评审工作文件等。

第七条

鉴定评审机构依据《鉴定评审规则》的规定组成鉴定评审组,并且根据申请单位受理的许可项目特性,配备质量保证、材料、焊接、热处理、无损检测、电气(电器)和制造、安装、改造、维修检验等方面的专业技术人员。

第八条

鉴定评审工作时间一般为2~3天,安全技术规范、标准有其他过程检验与试验、型式试验要求或者需到施工现场抽查安装、改造、维修安全性能时,可适当延长鉴定评审时间,但最长不得超过5天。

鉴定评审机构按照申请单位提出的拟鉴定评审时间,协商确定评审工作日程,并及时向申请单位发出《特种设备鉴定评审通知函》(见《鉴定评审规则》附件4),同时抄报许可实施机关及其下一级质量技术监督部门。

申请单位在接到《特种设备鉴定评审通知函》后,认为鉴定评审组的组成不利于鉴定评审工作的公正性或不能保护申请单位的商业秘密时,应当在收到《特种设备鉴定评审通知函》的5个工作日内向鉴定评审机构书面提出,鉴定评审机构确认后应当对鉴定评审组的组成进行调整。

第九条

特种设备现场鉴定评审工作程序,包括预备会议、首次会议、现场巡视、现场鉴定评审、鉴定评审情况汇总、交换鉴定评审意见、鉴定评审总结会议等。具体的工作程序详见附件B。

第十条

现场鉴定评审时,申请单位应当向鉴定评审组提供以下资料:

(一)申请单位的基本概况;

(二)依法在当地政府注册或者登记的文件(原件)和组织机构代码证(原件);

(三)换证申请单位所持有特种设备许可证(原件)及持证期间特种设备制造产品(安装、改造、维修)清单;

(四)特种设备质保证理手册及其相关的程序文件、作业(工艺)文件;

(五)质量保证工程师、质量控制系统责任人员明细表及任命书、聘用合同、工资表、相关保险凭证、身份证、职称证明、学历证明;

(六)工程技术人员、特种设备作业人员(焊接、无损检测)明细表及其聘用合同、工资表、相关保险凭证、身份证、职称证明、学历证明和特种设备作业人员证(原件);

(七)设备、工装、仪器、器具、检验与试验装置等台帐;

(八)检验与试验装置检定校准台帐和检定校准记录;

(九)受理的许可项目试制产品(试安装、改造、维修设备)的设计文件(包括设计图样、设计计算书、安装使用说明书等)、作业(工艺)文件(包括作业指导书、工艺评定报告、工艺规程、工艺卡、检验工艺规程等)、质量计划(过程质量控制卡、施工组织设计或施工方案)、检验与试验、验收记录与报告(分项验收报告、验收报告、竣工报告)、监督检验报告(法规、安全技术规范规定时),质量证明资料等;

(十)申请单位的合格分供(包)方名录、分供(包)方评价报告;

(十一)受理的产品的设计文件鉴定报告、型式试验报告(安全技术规范及其相应标准有规定时);

(十二)相关法律、法规、安全技术规范及其相应标准清单;

(十三)管理评审、不合格品(项)控制、质量改进与服务等质量保证体系实施的有关记录;

(十四)鉴定评审过程中需要的其他资料。

第十一条

现场鉴定评审时,申请单位应当保持受理许可项目制造(安装、改造、维修)生产状态。

第十二条

根据申请受理的许可项目特性和规模及实际情况,鉴定评审组可分为若干评审小组开展工作。通过查阅相关资料、现场实际检查、座谈和交流、产品(设备)安全性能抽查等方式,对申请单位的资源条件、质量保证体系建立和产品(设备)安全性能是否符合安全技术规范及其相应标准的规定进行鉴定评审。现场鉴定评审的项目、内容、要求和方法见附件C、附件D、附件E。

第十三条

鉴定评审组应当对鉴定评审情况做详细的记录。记录包括鉴定评审的项目、内容和工作见证资料的名称、编号,所抽查产品(设备)和在制品(施工中的工程)编号、依据的安全技术规范及其相应标准、抽查项目、检验结果及发现的问题等。 现场鉴定评审结束后,鉴定评审组向鉴定评审机构提交鉴定评审工作报告,做出鉴定评审结论意见。

第十四条

鉴定评审结论意见分为:“符合条件”、“不符合条件”、“需要整改”。

全部满足许可条件,鉴定评审结论意见为“符合条件”;

申请单位现有部分条件不能满足受理的许可项目规定,但在规定时间内能够完成整改工作,并满足相关许可条件,鉴定评审这结论意见为“需要整改”。

申请单位存在以下情况之一时,鉴定评审结论意见为“不符合条件”:

(一)法定资格不符合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

(二)实际资源条件不符合相关法规、安全技术规范的规定;

(三)质量保证体系未建立或者不能有效实施,材料(零部件)控制、作业(工艺)控制,检测与试验控制、不合格品(项)控制,以及与许可项目有关的主要过程控制,如焊接、无损检测等质量控制系统未得到有效控制,管理混乱;

(四)产品(设备)安全性能抽查结果不符合相关安全技术规范及其相应标准规定;

(五)申请单位有违反特种设备许可制度行为。

第十五条

鉴定评审结论意见为“需要整改”时,申请单位应当按照《特种设备鉴定评审工作备忘录》通报所提出的问题,在6个月内完成整改工作,并在整改工作完成后将整改报告和整改见证资料提交鉴定评审机构。

鉴定评审组对整改报告和整改见证资料进行确认,并出具整改情况确认报告,必要时应当安排鉴定评审人员进行整改情况现场确认。鉴定评审机构在进行整改情况现场确认前,应当报告许可实施机关。整改情况确认符合条件的,整改情况确认报告结论为“经整改后符合条件”。申请单位在6月内未完成整改或者整改后仍不符合条件,整改情况确认报告结论为“不符合条件”。

第十六条

鉴定评审机构应当按照《鉴定评审规则》的规定,及时出具《特种设备许可鉴定评审报告》(以下简称《鉴定评审报告》),并由评审机构审批、加盖公章(或鉴定评审专用章)。《鉴定评审报告》基本格式、内容见附件F、附件G。

第十七条

对申请多个许可项目、类别、级别进行鉴定评审时,鉴定评审机构应当对每个许可项目、类别、级别分别做出鉴定评审结论。

第十八条

鉴定评审时发现申请单位的实际资源条件不能满足受理许可项目要求,但满足下级别许可要求时,经申请单位书面申请、许可实施机关受理后,评审机构按照重新受理的许可范围进行鉴定评审。

第十九条 申请单位在许可证有效期内许可条件发生变化时,应当按照相关规定进行许可变更申请。鉴定评审机构依据实施机关的批复,对申请单位许可变更情况进行鉴定评审。

第二十条 特种设备许可换证鉴定评审(以下简称换证鉴定评审)工作程序和要求与初次申请特种设备许可的鉴定评审工作程序和要求基本相同。换证鉴定评审的工作重点是审查持证期间的许可条件变化和执行法规、安全技术规范的情况,包括以下内容:

(一) 许可条件变化情况,如果发生变化是否按照规定及时向许可实施机关进行许可变更申请的情况;

(二)质量保证体系实施情况;

(三)产品(设备)的安全性符合安全技术规范及其相应标准情况;

(四)产品(设备)是否发生过重大安全性能事故及其处理情况;

(五)接受监督检验机构实施监督检验工作情况;

(六)是否发生涂改、伪造、转让或出卖许可证,向无许可证单位出卖或非法提供质量证明文件的情况;

(七)特种设备制造(安装、改造、维修)的业绩是否符合法规、安全技术规范的规定。

第二十一条

换证鉴定评审发现申请单位有以下问题时,鉴定评审结论为“不符合条件”:

(一)发生涂改、伪造、转让或出卖特种设备许可证,有向无特种设备许可证单位出卖或非法提供质量证明文件;

(二)不按照规定接受各级质量技术监督部门的监督检查和监督检验机构实施监督检验,经责令整改仍未改正;

(三)产品(设备)发生严重安全性能问题(事故);

(四)换证鉴定评审的其他重点项目存在严重不符合。

第二十二条

本细则由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负责解释。

第二十二条

本细则自2007年10月1日起施行。

附件A

特种设备许可试制产品(试安装、改造、维修设备)数量

A1 锅炉试制产品数量

见表:A-1。

表A-1 锅炉试制产品数量

序号 申请产品级别 试制成品数量 试制在制品数量 备注 1 A (1)锅筒1只(已完成耐压试验和管接头端部坡口加工);(2)集箱2 只(其中1只集箱为低合金钢材料,已完成耐压试验和管接头端部坡口加工,另1只集箱为碳钢材料,鉴定评审时需进行耐压试验);

(3)膜式水冷壁2片(其中1片为平板式,另1片为成排弯式,鉴定评审时对其中1片进行耐压试验);

(4)蛇形管2组(其中1组为低合金钢材料,另一组为碳钢材料,鉴定评审时对其中一组进行耐压试验)

制造单位可以根据制造能力选取左边表中的其中3种,而盘管式直流锅炉,应当试制1台成品 2 A级锅炉 部件

锅筒 锅筒1只,具体要求同A级要求中的第1条 所有试制产品、在制品未进行油漆、保温和包装 集箱类 集箱2只,具体要求同A级要求中的第2条 膜式水冷壁类 膜式水冷壁2片,具体要求同A级要求中的第3条 蛇形管类 蛇形管2组,具体要求同A级要求中的第4条 3 B 1台 视产品结构而定:(1)筒节、封头(管板)、U形圈、炉胆等部件各1件; (2)如产品有集箱,应有已开孔的集箱2只;

(3)如产品有带弯头的管子,至少应有不同直径的弯管5根;

(4)如产品为盘管式,至少应有2组内(或外)圈管盘

4 C 5 有机热载体锅炉 6 D 1台 1台

A2 压力容器试制产品数量

见表A-2。

表A-2 压力容器试制产品数量

序号 申请产品级别 试制成品数量 试制在制品数量 备注 1 A1 1台 / 试制产品、在制品不应当油漆、保温和包装 2 A2 1台 1台

3 A3 (1) 在建球罐1台,完成耐压试验;(2)球壳板制造,应有4块完成压制的球壳板(与人孔、接管组焊的极板1块,赤道板1块,与支柱上段组焊的赤道板1块,温带板1块);

(3)封头制造,成品1个(如制造旋压、热压封头,成品各1个,封头直径大于或者等于1800mm的申请单位应当提供自购材料有拼接焊缝且直径大于或者等于1800mm封头1个) 4 A4 1台 1台

5 A5 舱体、供氧、供气、照明、空调及电气系统安装完成 应当对产品安装质量进行抽查 6 B1 大、中、小容积气瓶各2个批量 在线制造的1个批量

7 B2 大、中、小容积气瓶各2个批量 在线制造的1个批量

8 B3 (1)工业用非重复充装气瓶2个批量;(2)真空绝热低温气瓶1个批量; (3)缠绕气瓶2个批量;

(4)机动车用气瓶2个批量

在线制造的1个批量 9 C1 1台 /

10 C2 1台 / 11 C3 1台 / 12 D1 1台 1台

13 D2 1台 1台

关于D级容器的补充说明:D2不能覆盖D1。要同时具备两个资质必须有D2(1个)、D1(1个)2个试制产品。试制品包含换热器,否则资质限换热器,包含低温材料否则限低温材料。要同时包含碳钢和不锈钢,必须同时包含两种材料的试制品。可以一个D2的成品,一台D1在制品。江苏省的规定(刘波解释)

关于D级容器的补充说明:D2不能覆盖D1。要同时具备两个资质,必须有D2(2

个=成品+在制)、D1(2个=成品+在制)共四个试制产品。试制品包含换热器,否则资质限换热器,包含低温材料否则限低温材料。若要同时包含碳钢和不锈钢,必须同时包含两种材料的试制品。许可办解释。

A3 安全附件试制产品数量

见表A-3。

表A-3 安全附件试制产品数量

序号 申请产品品种 试制品成品数量 试制在制品数量 备注 1 安全阀 每个品种类型5件 每种型式3件

2 爆破片 每种型式1个批量 每种型式1个批量 3 气瓶瓶阀 每种型式1000只 每种型式1000只

注:本表所述的型式按照许可级别、产品(设备)规格划分。

A4 锅炉压力容器用钢板(带)试制产品数量

锅炉压力容器用钢板(带)试制产品数量见相关安全技术规范的规定。

A5 压力管道元件制造试制产品数量

见表A-5。

表A-5 压力管道元件制造试制产品数量

序号 申请产品品种 试制成品数量 试制在制品数量 备注 1 无缝钢管 各级别产品均为1个批量 各级别产品均为1个批量

2 焊接钢管 3 有色金属管 各级别产品均为1个批量(产品为稀贵合金钢管时,试制成品3只) 各级别产品均为1个批量(产品为稀贵合金钢管时,试制成品3只)

4 铸铁管 1个炉批 1个炉批 5 钢制无缝管件 各级别产品均为1个批量 各级别产品均为1个批量 6 钢制有缝管件 各级别产品均为1个批量 各级别产品均为1个批量

7 有色金属及有色金属合金制管件 1个批量(产品为稀贵合金钢管时,试制成品3只) 1个批量(产品为稀贵合金钢管时,试制成品3只)

8 锻制管件 1个炉批 1个炉批

9 铸造管件 1个炉批 1个炉批

续表

序号 申请产品品种 试制成品数量 试制在制数量 备注 10 阀门 各级别产品均为1个炉批 各级别均为1个炉批 特殊工况阀门不少于5件 11 锻制法兰及管接头 1个批量 1个批量

12 金属波纹管膨胀节 各级别产品均为1个批量 各级别产品均为1个批量 大型不少于5件 13 其他型式补偿器 1个批量 1个批量

14 金属软管 1个批量 1个批量

15 弹簧支吊架 5件 5件

16 紧固件 1个批量 1个批量

17 元件组合装置 各级别产品均为1个批量 各级别产品均为1个批量 大型(如撬装燃气调压装置不少于2件

18 聚乙烯及聚乙烯复合管材、管件 各级别产品均为1个批量 各级别产品均为1个批量

19 其他非金属及非金属复合压力管道元件 1个炉批 1个炉批

20 阀门铸件 1个炉批 1个炉批

21 锻制法兰、锻制管件、阀体的锻坯 1个炉批 1个炉批

A6 锅炉、压力容器试安装设备数量

见表A-6。

表A-6 锅炉、压力容器试安装设备数量

申请安装级别 试安装设备数量 备

注 各种类、级别 1台 技术参数应当满足所申请种类、类别、级别并完成耐压试验

A7 压力管道试安装项目数量

见表A-7。

表A-7 压力管道试安装项目数量

序号 申请安装级别 试安装(在建)数量 备

1 GA

1、GA2 1项 (1)申请GA类应当有1项GA1级在建项目;(2)申请GB类应当有1项GB1级在建项目; (3)申请GC类应当有1项GC1级在建项目;

(4)同时申请GA、GB、GC类或GA、GC类的,应分别有GA类、GC类中1项较高级别的在建项目; (5)同时申请GA、GB类的,应分别有GA类中1项较高级别的在建项目和GB1级1项在建项目以及GB2级1项竣工项目;

(6)同时申请GB、GC类的,应分别有GC类中1项较高级别的在建项目和GB1级1项在建项目以及GB2级1项竣工项目

2 GB1 1项 3 GB2 1项

4 GC

1、GC

2、GC3 1项

A8 电梯、起重机械、客运索道、大型游乐设施、场(厂)内机动车辆试制设备数量

见表A-8。

表A-8 机电类特种设备试制设备数量

申请制造级别 试制设备数量 备

注 A,B和C级 每种设备类型1台 技术参数应当满足所申请级别

电梯、起重机械、客运索道、大型游乐设施、场(厂)内机动车辆,以下统称为机电类特种设备。

A9 机电类特种设备试安装设备数量

见表A-9。

表A-9 机电类特种设备试安装设备数量

申请安装级别 试安装设备数量 备

注 A,B和C级 每种设备类型1台 技术参数应当满足所申请级别

A10 锅炉、压力容器、压力管道试改造、维修设备数量

见表A-10。

锅炉、压力容器、压力管道以下统称为承压类特种设备。

表A-10 承压类特种设备试改造、维修设备数量

申请改造、维修级别 试改造、维修设备数量 备

注 各种类、级别 1台(或1个项目) 技术参数应当满足所申请种类、级别,其中申请压力容器安装改造维修1级资格的,试改造1台压力容器

A11 机电类特种设备试改造、维修设备数量

见表A-11。

表A-11 机电类特种设备试改造、维修设备数量

申请改造、维修级别 试改造、维修设备数量 备

注 A,B和C级 1台 技术参数应当满足所申请级别

附件B

现场鉴定评审工作基本程序

B1 预备会议

鉴定评审组到达申请单位鉴定评审现场后,召开由鉴定评审组成员和申请单位主要负责人和相关人员参加的预备会议。会议的主要内容如下:

(1)协商鉴定评审工作安排;

(2)协商首次会议参加人员的范围和会议程序。

B2 首次会议

首次会议由鉴定评审组组长主持,参加人员包括鉴定评审组全体成员、质量技术监督部门代表(是否参加由该部门决定,下同)、申请单位负责人、质量保证工程师、质量控制系统责任人员。首次会议的主要内容如下:

(1)介绍有关人员;

(2)鉴定评审组组长说明鉴定评审工作依据、日程安排、内容和要求,鉴定评审工作纪律,鉴定评审组人员分工;

(3)质量技术监督部门代表讲话(由该部门代表决定);

(4)申请单位介绍单位基本概况,产品(设备)试生产情况,质量保证体系建立、实施情况,换证申请单位应当介绍持证期间的相关情况。

B3 现场巡视

现场巡视与许可项目有关的部门、场地、设施和设备。其重点是材料库、配件库、焊材库、焊接试验室、理化试验室、无损探伤室,加工设备(预制设备)、安全部件与主要零部件的生产与检验设备、热处理设备、起重与必备的工装设施、组焊(施工、组装)现场,耐压试验和气密性试验、调试、装配、其他特殊试验的场地和设备,以及各个工序的生产情况等。

在进行现场巡视时,鉴定评审人员应当记录试生产成品(试安装、改造、维修设备)的编号、使用的材料、零部件标记、特种作业人员标识、现场质量保证体系实施、执行工艺等情况。

B4 分组审查

鉴定评审组可分为若干评审小组,鉴定评审人员按分工和所规定的内容进行评审。

鉴定评审过程中,鉴定评审人员应当如实记录鉴定评审情况,鉴定评审工作完成后,鉴定评审人员应当在记录上签字。

在鉴定评审中,鉴定评审人员与申请单位有关人员应当及时交换意见,发现重要问题及时向鉴定评审组组长汇报,必要时应当扩展鉴定评审范围,以便查清问题。

B5 鉴定评审情况汇总

现场鉴定评审工作结束后,鉴定评审组组长应当与鉴定评审人员交流所发现的问题和情况。必要时,鉴定评审组长应当再次确认鉴定评审中发现的问题。对所有问题和情况均予以确认后,鉴定评审组组长将所发现的问题进行汇总,形成《特种设备鉴定评审工作备忘录》。

B6 交换鉴定评审意见

鉴定评审组与申请单位的领导层及质量保证体系有关责任人员就鉴定评审工作中所发现的问题进行交流。鉴定评审组应当向申请单位说明鉴定评审的意见和建议,并征询申请单位有关人员的意见。双方在交流意见后,应当在《特种设备鉴定评审工作备忘录》上签字确认。

B7 鉴定评审总结会议

由鉴定评审组组长主持,鉴定评审组全体成员、质量技术监督部门代表、申请单位有关负责人、质量保证体系各个责任人员参加。

会议内容如下:

(1)鉴定评审组组长代表鉴定评审组介绍鉴定评审工作情况和发现的问题;

(2)质量技术监督部门代表讲话;

(3)申请单位领导发言。

附件C

资源条件鉴定评审要求

C1 法定资格的核查

查阅受理的申请书,营业执照(工商行政管理等部门颁发的注册文件)、组织机构代码证书等证件,审查申请单位的法定资格是否符合相应规定。

C2 特种设备许可申请项目的核查

查阅受理的申请书,核查申请单位受理的许可范围(许可项目级别、类别、种类)。鉴定评审组长与申请单位代表在“特种设备鉴定评审基本情况确认表”(见表C-1)上签字确认。

C3 申请单位规模的核实

相关法规、安全技术规范对申请单位规模有要求时,核查申请单位营业执照中的注册资金,近期申请单位职工工资表、产品(设备)的相关明细表及有关凭证,核实注册资金、职工总人数、产品年产量(安装、改造、维修项目数量)等是否符合相关要求。

C4 人员情况的核实

根据申请单位提交的相关人员明细表,查阅申请单位近期职工工资表、人员聘任合同(社保凭证)、有效的资格证件等档案资料,与责任人员、技术人员、作业人员进行交谈、座谈,核实申请单位的人员是否符合如下要求:

(1)技术人员的数量、比例达到规定;

(2)特种设备作业人员的数量、资格达到规定;

(3)质量保证体系责任人员资格符合规定,并且只在申请单位任职;

(4)责任人员、技术人员、专业人员对相关安全技术规范、及标准的了解情况,质量保证体系和相关的管理制度掌握情况,质量控制、专业知识水平和实际能力符合规定。

C5 生产条件的核实

查阅相关资料、档案、土地使用证或者租赁协议以及相关的台帐,通过现场巡视或者专门核查,核实申请单位地址、厂房场地、生产设施和设备、工装模具、生产业绩等是否符合相关规定。

C6 检验试验条件的核实

查阅相关资料、检验与试验设备装置台帐,通过现场巡视或者专门核查,核实检验试验设备装置的数量、能力、状态是否符合相关规定。

表C-1 特种设备许可鉴定评审基本情况确认表

申请单位名称

申请单位联系人

联系电话

邮政编码

申请单位法人代表

申请受理编号

鉴定评审机构名称

项目 种类 类别(类型) 级别 品种(型号) 范

围 备注 确认申请 项目

确认单位地址

申请单位代表:

(申请单位公章)

鉴定评审组长:

日期:

注:如需要,可附“许可产品明细表”

附件D

质量保证体系鉴定评审要求

D1 管理职责

D1.1 质量方针和目标

日期:

查阅质量保证体系文件的相关内容,结合申请单位实际情况和受理的许可项目特性,采用与有关责任人员交流、座谈等方式,审查申请单位制定的质量方针和目标是否符合以下要求:

(1)形成正式文件,经法定代表人(或其授权代理人)批准。

(2)符合本单位的实际情况和受理的许可项目范围特性,突出特种设备安全性能方面的要求。

(3)贯彻落实到责任人员和相关人员。

(4)质量方针体现了对特种设备安全性能及质量持续改进的承诺;

(5)对质量目标进行量化、分解和定期考核。

D1.2 质量保证体系组织

结合申请单位的实际情况和受理的许可项目的特性,审查申请单位是否建立了具有独立行使特种设备安全性能管理职责、权限的质量保证体系组织,并且有效地实施质量控制活动。

D1.3 责任人员职责、权限

结合申请单位实际情况和受理的许可项目特性,查阅质量保证体系文件、管理制度、责任人员任命文件,召开责任人员座谈会或者与责任人员进行交流,审查责任人员的职责、权限是否符合以下要求:

(1)规定了申请单位法定代表人对特种设备安全质量负责;

(2)在管理层中任命了1名质量保证工程师,并且明确其对质量保证体系的建立、实施、保持和改进的职责和权限;

(3)质量保证体系文件明确规定了质量控制系统责任人员和检验与试验人员的职责、权限、相互的关系,以及系统、人员的工作接口控制和协调措施;

(4) 任命了各质量控制系统的责任人员(对于特种设备安装、改造、维修单位,其行政机构中设立若干项目部时,根据实际情况任命了各个项目部的质量控制系统责任人员); (5)质量保证体系责任人员在特种设备制造(安装、改造、维修)过程中胜任并履行其职责、权限。

D1.4 管理评审

查阅管理评审记录及报告,审查申请单位的管理评审是否符合质量保证体系文件的规定。

D2 质量保证体系文件

D2.1 质量保证手册

结合申请单位实际情况和受理的许可项目特性,查阅申请单位提交的质量保证手册和相关资料。审查质量保证手册设置的质量控制基本要素、质量控制系统、控制环节、控制点以及质量保证体系文件结构层次和相互关系等内容是否符合相关要求。

D2.2 程序文件(管理制度)

结合申请单位实际情况和受理的许可项目特性,查阅申请单位提交的质量保证手册和程序文件(管理制度)。审查程序文件(管理制度)是否贯彻了质量方针;是否与质量保证手册设置的质量控制基本要素及其控制系统、控制环节、控制点相适应,程序文件(管理制度)规定的控制范围、程序、内容是否符合申请单位的实际情况和受理的许可项目的要求,具有可操作性。

D2.3 作业(工艺)文件和记录

查阅质量保证体系文件、技术文件、作业(工艺)文件和记录,抽查所使用的作业(工艺)文件和记录等。审查是否符合以下要求:

(1)作业(工艺)文件和记录符合许可项目特性,满足质量保证体系实施过程的控制需要;

(2)记录的格式及其包括的项目、内容能够规范。

D2.4 质量计划(过程控制卡、施工组织设计或施工方案)

查审阅质量保证体系文件有关质量计划(过程控制卡、施工组织设计或施工方案)的规定,审查质量计划的编制和实施是否符合如下要求:

(1)质量计划设置的质量控制系统、控制环节、控制点满足受理的许可项目特性和申请单位实际情况;

(2)按照质量计划的要求,实施了特种设备制造(安装、改造、维修)过程控制;

(3)质量计划中各个控制环节、控制点均由相关责任人员签字确认。

D3 文件和记录控制

D3.1 文件和记录控制程序文件(管理制度)

结合申请单位的实际情况和受理的许可项目的特性,查阅文件和记录控制程序文件(管理制度)等质量保证体系文件。审查是否明确规定了文件和记录控制范围、程序、内容及其编制、会签、审批、标识、发放、修改、回收、保管、保存期限销毁(对于外来文件还应当包括收集、购买、接收)的要求,记录的填写、确认、收集、归档、贮存等规定。

D3.2 文件和记录的控制

结合抽查的产品(设备)的质量档案,审查质量计划(过程质量控制卡、施工组织设计或施工方案)、设计文件、作业(工艺)文件、记录、检验检测和试验报告(包括分供方的检验检测和试验报告)等,审查这些文件和记录的有效性及其编制、审批、会签、标识、发放、修改、回收、保管保存期限、销毁是否符合相关要求,现场使用的文件和记录是否是有效版本,外来文件是否齐全、有效。

记录的填写、确认、收集、归档、贮存是否符合规定。

D3.3 法规、安全技术规范及标准的完整与有效性

查阅相关的法规、安全技术规范及标准明细表,审查申请单位所持有的相关法规、安全技术规范及其相应标准是否齐全完整,是否是有效版本。

D4 合同控制

D4.1 合同鉴定评审程序文件(管理制度)

结合申请单位的实际情况和受理的许可项目特性,查阅合同评审程序文件(管理制度)等质量保证体系文件。审查是否规定了合同评审的范围、内容,合同签订、修改、会签程序和要求。

D4.2 合同评审

抽查近期合同评审记录,审查是否符合以下要求:

(1)所签订的合同满足相关法律法规、安全技术规范、标准及技术条件的规定;

(2)合同的签订、修改、会签按程序审批;

(3)按照规定对合同进行了评审,并形成评审记录,合同评审记录妥善保存。

D5 设计控制

D5.1 设计控制程序文件(管理制度)

结合申请单位的实际情况和受理的许可项目特性,查阅设计控制程序文件(管理制度)等质量保证体系文件。审查设计控制范围、程序、内容是否符合相关要求。

D5.2设计过程控制

结合申请单位的实际情况和受理的许可项目特性,审查设计控制是否符合以下要求:

(1)设计输入、输出、验证、修改、设计许可、设计文件鉴定、型式试验等过程得到有效控制;

(2)设计文件符合安全技术规范、标准的规定;

(3)设计文件的修改符合安全技术规范的要求; (4)设计文件的更改在实施之前能够按照规定程序执行,并且形成文件,进行了鉴定和批准。

D5.3 外来设计文件的控制

设计文件由外单位提供时,抽查设计文件,审查外来设计文件是否符合相关安全技术规范的规定和质量保证体系文件对外来设计文件的控制要求,设计责任人员履行了确认手续。

D6 材料、零部件控制

D6.1 材料、零部件(包括配套设备,下同)控制程序文件(管理制度)

结合申请单位的实际情况和受理的许可项目特性,查阅材料、零部件控制程序文件(管理制度)等质量保证体系文件。审查特种设备制造(安装、改造、维修)所使用材料(零部件)的控制范围、程序、内容是否符合相关规定。

D6.2 采购控制

结合申请单位的实际情况和受理的许可项目特性,查阅采购合同、合格分供方名录及评价报告,抽查材料、零部件库、焊材库和制造(安装、改造、维修)现场,审查采购控制是否符合以下要求:

(1)原材料、焊材、零部件的分供方在合格分供方名录内;

(2)分供方的选择、评价、重新评价按照相关质量保证体系文件的规定实施,法规、安全技术规范对分供方的产品(设备)有行政许可要求时,对分供方的行政许可情况(许可项目、范围、许可证有效期限等)进行了评价;

(3)采购计划和采购合同按照相关程序实施,经责任人员审批、签字确认。

D6.3 材料控制

按照质量体系文件的相关要求,结合对材料库、零部件库、焊材库和制造(安装、改造、维修)现场的巡查,检查材料零部件验收(复验)记录、报告、入库记录、台帐,检查材料、零部件的存放与保管、标识和标识移植、材料代用记录,审查是否符合以下要求:

(1)材料、零部件的验收(复验)按照规定的控制程序执行,材料责任人员履行了职责,材料、零部件验收(复验)质量得到有效控制;

(2)材料、零部件存放与保管、领用和使用、标识和标识移植等符合相关要求;

(3)材料、零部件台帐所记录的材质、规格、型号完整清晰,与实物一致;

(4)发生材料代用时按照相关安全技术规范、标准及质量保证体系文件的规定实施。

D7 作业(工艺)控制

D7.1 作业(工艺)控制程序文件(管理制度)

结合受理的许可项目特性,查阅工艺控制程序文件(管理制度)等质量保证体系文件规定的控制范围、程序、内容,审查是否符合相关要求。

D7.2 作业(工艺)控制

结合抽查产品(设备)安全性能,查阅产品(设备)的作业(工艺)文件、质量计划、工艺纪律检查记录、产品(设备)档案、施工验收记录、竣工报告等,抽查制造(安装、改造、维修)现场使用的作业(工艺)文件、质量计划、记录等,审查工艺执行情况是否符合要求。

D7.3 工装模具控制

查阅工装模具台帐,抽查工装模具的设计、制造、检验、维修、报废等资料,在工装模具存放、使用现场检查工装模具的管理情况,审查工装模具管理是否按照相关要求执行。

D8 焊接控制

D8.1 焊接控制程序文件(管理制度)

结合受理的许可项目特性,查阅焊接控制程序文件(管理制度)等质量保证体系文件规定的控制范围、程序、内容,审查是否符合相关要求。

D8.2 焊接人员管理

按照申请单位提交的特种设备焊接人员明细表和特种设备焊接人员资格证,抽查焊接人员档案,并且抽查产品(设备)质量档案或在焊接现场检查焊接人员资格和施焊记录,审查是否符合以下要求:

(1)建立了焊接人员技术档案并妥善保存;

(2)焊接人员的培训、资格考核及其记录符合相关规定;

(3)焊接人员标识清晰(根据实际情况焊接人员标识可采用多种形式,如钢印、资料记录等),且与施焊记录一致;

(4)焊接人员施焊项目为持证的合格项目。

D8.3 焊接材料控制

结合现场巡视或针对性的专门检查,根据抽查产品(设备)档案和焊接材料验收(复验)记录和报告、焊接材料台帐(发放、领用记录)、焊材库的温湿度记录、焊接材料烘干保温记录等资料,审查焊接材料控制是否符合以下要求:

(1)焊接材料的储存条件满足相关规定;

(2)焊接材料烘干保温设备、焊材库的温湿度装置符合要求;

(3)焊接材料的采购、验收、检验、储存、烘干、发放、使用和回收管理符合相关规定。

D8.4 焊接工艺评定及焊接工艺

结合受理的许可项目特性和抽查产品(设备)档案,审查焊接工艺指导书(WPS)、焊接工艺评定报告(PQR)(施焊记录、检验检测报告等)、焊接工艺卡、焊接工艺评定试样,产品(设备)施焊记录等是否符合以下要求:

(1) 焊接工艺指导书、焊接工艺评定报告、焊接工艺卡符合相关安全技术规范及其相应标准的规定; (2)焊接工艺评定的项目、数量、方法、程序、检验检测、试样保管及焊接工艺评定报告的编制、审核、批准符合规定,焊接工艺评定的项目覆盖特种设备焊接所需要的焊接工艺;

(3)焊接工艺文件的编制、审核、批准、发放、使用、修改符合相关规定;

D8.5 焊接过程控制

结合现场巡视或者针对性的专门检查,根据抽查产品(设备)质量档案,检查焊接过程控制,审查是否符合以下要求:

(1)现场施焊执行焊接工艺,焊接记录规范、完整齐全,焊接质量得到有效控制;

(2)焊接设备完好,满足施焊要求;

(3)焊接试板满足相关安全技术规范及其相应标准要求;

(4)对焊接质量进行了统计,并针对统计数据进行分析;

(5)焊接返修(母材缺陷补焊)时,按照焊接返修(母材缺陷补焊)程序进行了审批,按照焊接返修(母材缺陷补焊)工艺施焊,返修(母材缺陷补焊)按相关规定进行了复验。

D9 热处理控制

D9.1 热处理控制程序文件(管理制度)

结合申请单位实际情况和受理的许可项目特性,查阅热处理程序文件(管理制度)等质量保证体系文件规定的控制范围、程序、内容是否符合相关规定。

D9.2 热处理工艺和过程控制

根据现场巡视情况和受理的许可项目特性,抽查产品(设备)质量档案,审查热处理控制是否符合如下要求:

(1)热处理工艺文件的编制、审核、批准、使用、发放等符合质量保证体系文件规定,热处理记录、报告符合相关要求。

(2)热处理设备、测温装置自动记录装置符合相关要求;

(3)热处理温度自动记录上注明了热处理炉号、工件号/产品编号、热处理日期、热处理操作工签字、热处理责任人签字确认。

D9.3 热处理分包控制

申请单位热处理工作由分包方承担时,查阅热处理分包合同(协议)、分包方的评价报告、热处理记录、报告等资料,审查对热处理分包方的质量控制是否符合以下要求:

(1)对热处理分包方进行了评价、选择、重新评价,并出具分包方评价报告;

(2)热处理工艺符合安全技术规范、标准要求; (3)热处理分包方出具的热处理温度自动记录、热处理报告符合相关要求,并且注明了热处理炉号、工件号/产品编号、热处理日期、热处理操作工签字、热处理责任人签字等;

(4)热处理责任人员对分包方出具的热处理温度自动记录、热处理报告进行了审查确认。

D10 无损检测控制

D10.1 无损检测控制程序文件(管理制度)

结合申请单位实际情况和受理的许可项目特性,查阅无损检测控制程序文件(管理制度)等质量保证体系文件,审查所规定无损检测控制范围、程序、内容等是否符合相关要求。

D10.2 无损检测人员管理

按照申请单位提交的无损检测人员明细表、无损检测人员档案和资格证,审查无损检测人员培训、考核、资格证书、持证项目的管理以及无损检测人员的职责、权限等是否符合相应规定。

D10.3无损检测工艺

结合抽查产品(设备)安全质量和受理的许可项目特性,审查无损检测通用工艺、专用工艺及其执行情况是否符合相关安全技术规范、标准的规定。

D10.4 无损检测过程控制

结合抽查产品(设备)安全质量,查阅产品(设备)无损检测记录、报告,检查无损检测过程控制,审查是否符合以下要求:

(1) 无损检测方法、数量、比例、评定标准符合安全技术规范及相应标准规定;

(2) 不合格部位的复验方法、扩探数量、评定标准符合安全技术规范及其相应标准规定。

(3) 射线底片的保管、UT试块的保管符合相关规定;

(4)无损检测过程中,能够按照无损检测工艺文件的规定进行操作;

(5) 无损检测设备及器材管理符合相关规定。

D10.5 无损检测报告

抽查产品(设备)的无损检测记录、报告,审查是否符合如下要求:

(1)无损检测记录、报告、射线检测底片符合安全技术规范及其相应标准规定;

(2)

采用无损检测标准正确;

(3)

射线底片质量符合标准要求;

(4)

无损检测记录、报告中标明的无损检测方法、数量、比例、评定标准等符合相关规定。 D10.6 无损检测分包控制

申请单位无损检测工作由分包方承担时,结合受理的申请许可项目特性,审阅分包合同(协议)及分包方的评价报告,检查分包方核准的无损检测项目范围、无损检测人员资格、无损检测记录、报告等,审查是否符合以下要求:

(1)对无损检测分包方进行了评价选择、重新评价,并出具了分包方评价报告;

(2)分包方核准的无损检测项目范围、无损检测人员资格满足相关规定;

(3) 分包方出具的无损检测记录、报告符合安全技术规范及其相应标准规定;

(4)分包方无损检测人员对无损检测记录、报告进行了审查确认。

D11 理化检验控制

D11.1 理化检验控制程序文件(管理制度)

结合申请单位实际情况和受理的许可项目特性,查阅理化检验控制程序文件(管理制度)等质量保证体系文件,审查所规定的理化检验质量控制范围、程序、内容是否符合要求。

D11.2 理化检验过程控制

抽查产品(设备)理化检验的记录、报告,检查理化检验过程控制,审查是否符合以下要求:

(1)理化检验人员培训上岗;

(2)选用的理化检验的方法、试样数量正确,理化检验工艺(规程)符合要求,理化检验操作按照工艺(规程)的规定进行;

(3)理化检验试件、试剂、标样的保管符合相关规定;

(4)理化检验试样加工符合图样要求,有有效的试样检测手段;

(5)理化检验结果的确认和复验符合相关规定。

D11.3 理化检验分包控制

申请单位理化检验由分包方承担时,检查分包合同(协议)及分包方评价报告,分包方所具备的理化检验能力及理化检验记录、报告等。审查是否符合以下要求:

(1)对理化检验分包方进行了评价、选择、重新评价,并出具分包方评价报告;

(2)分包方所具备的理化检验能力满足受理的许可项目要求;

(3)分包方出具的理化检验报告符合相关规定,理化检验责任人员对分包方理化检验报告进行了审查确认。

D12 检验与试验控制

特种设备质量保证体系中检验与试验控制是特指以下方面的检验与试验:

(1)特种设备制造、安装、改造、维修过程检验,最终检验(如机电类设备的出厂检验、承压类设备耐压试验和气密性试验,以及竣工验收、调试验收、试运行验收等);

(2)安全技术规范及其相应标准规定的型式试验;

(4)安全技术规范及其相应标准规定的其他相关特殊检验和试验。

D12.1 检验与试验控制程序文件(管理制度)

结合受理的许可项目特性,审查检验与试验控制程序文件(管理制度)等质量保证体系文件所规定的检验与试验控制范围、程序、内容是否符合要求。

D12.2 过程检验与试验控制

通过检验与试验现场巡查,结合受理的许可项目特性,抽查质量计划、检验与试验工艺、检验与试验记录、报告和质量证明文件等资料,审查是否符合以下要求:

(1)质量计划实施过程中,按要求进行了全部检验与试验;

(2)各类检验与试验工艺完整齐全且符合相关要求,在检验与试验过程中执行检验与试验工艺的规定。

D12.3 最终检验与试验控制

结合受理的许可项目特性,抽查产品档案,审查出厂检验、竣工验收、调试验收、试运行验收记录、报告,符合相关检验与试验工艺规定,检验与试验结论满足安全技术规范、标准的规定。

D12.4 检验与试验条件控制

通过检验与试验现场巡查,并结合检验与试验记录、报告的检查,审查检验与试验装置是否符合以下要求:

(1)

检验与试验装置、工装满足检验与试验要求,所用仪器、仪表经检定校准合格;

(2)

检验与试验场地、环境、温度、介质、试验载荷、安全防护、试验监督和确认满足检验与试验要求。

D12.5 检验与试验状态

结合抽查产品(设备)质量档案及现场巡视,检查与检验试验状态(不合格、待检、合格)标识是否符合质量体系文件规定。

D12.6 型式试验及其他特殊试验

安全技术规范及其相应标准规定型式试验及其他特殊试验要求时,审查型式试验及其他特殊试验是否符合以下要求:

(1)

型式试验由国家质检总局核准的型式试验机构进行,型式试验报告、试验项目、试验结论等符合安全技术规范及其相应标准规定,型式试验覆盖了受理的许可项目范围;

(2)

其他特殊试验的试验条件、方法、工艺、记录、报告及试验结论满足安全技术规定及其相应标准规定。

D12.7 检验与试验记录、报告

查阅检验与试验记录、报告,审查是否符合以下要求:

(1) 检验与试验项目齐全;

(2)

检验与试验记录、报告规范统一,检验与试验数据和结论符合安全技术规范、标准规定;

(3)

检验与试验记录、报告按照相关规定进行审核、审批,统一存档保管;

(4)

检验与试验责任人员对检验与试验进行了监督,对检验与试验报告进行确认。

D13 设备和检验与试验装置控制

D13.1 设备和检验检与试验装置控制程序文件(管理制度)

结合受理的许可项目特性,查阅设备和检验与试验设装置序文件(管理制度)等质量保证体系文件所规定的控制范围、程序、内容审查是否符合相关要求。

D13.2 设备和检验与试验装置档案管理

按照设备与检验与试验装置台帐、档案,结合申请单位资源条件核实,审查设备和检验与试验装置符合以下要求:

(1)

建立了设备和检验与试验装置台帐、档案,设备和检验与试验装置台帐、档案规范、完整齐全,与实物一致,并妥善保管。

(2)

设备和检验与试验装置按校准计划进行了检定校准,有相应的校准记录、报告;

(3)

按照相关规定,对设备和检验与试验装置进行了维修保养,有相应记录。

D13.3 设备和检验与试验装置状态

查阅设备和检验与试验装置台帐、档案,现场检查设备和检验与试验装置状态符合以下要求:

(1)设备和检验与试验装置状态标识符合相关规定;

(2)属于法定检验的设备和检验与试验装置,按照相关规定由有相应资格的检验机构进行检验,并出具了有效的检验报告;

D14 不合格品(项)控制

D14.1 不合格品(项)控制程序文件(管理制度)

结合受理的许可项目特性,查阅不合格品(项)控制程序文件(管理制度)等质量保证体系文件,审查不合格品(项)控制范围、程序、内容是否符合规定。

D14.2 不合格品(项)的控制 根据抽查产品(设备)质量档案和现场巡视,追踪不合格品(项)报告及相关资料,审查不合格品(项)控制是否符合以下要求:

(1)

不合格记录、标识、、隔离符合质量体系文件规定;

(2)

对不合格品(项)进行原因分析,按规定程序进行处置;

(3)

不合格品(项)处置后进行了检验;

(4)

纠正措施的制定、审核、批准、实施及其跟踪验证符合规定程序的要求,纠正措施合理有效。

D15 质量改进与服务

D15.1 质量改进与服务控制程序文件(管理制度)

查阅质量改进与服务控制程序文件(管理制度)等质量保证体系文件,审查质量改进与服务控制范围、程序、内容是否符合要求。

D15.2 质量改进的实施

查阅质量信息记录、质量问题处理报告、内部审核记录及报告,审查质量改进与实施情况是否符合以下要求:

(1)质量信息进行了记录、分析、反馈、处理,并采取了有效的纠正措施;

(2)按规定进行了内部审核,对所发现的问题采取了有效的纠正措施;

(3)对产品一次合格率和返修率定期进行统计、分析,提出了预防措施;

(4)有效实施了用户服务程序,对服务用户提出的质量问题及时进行处理,并反馈到相关的责任人员。

D16 人员培训、考核和管理

D16.1 人员培训制度

查阅人员培训制度等质量保证体系文件,审查规定的人员培训范围、程序、内容是否符合要求。

D16.2 人员培训实施

查阅人员培训计划、特种设备许可所规定的相关人员培训和考核档案,审查是否符合以下要求:

(1)

制定了人员培训计划,并按照培训计划实施了人员培训;

(2)

建立了特种设备许可所规定的相关人员培训、考核档案;

(3)

规定了特种设备许可所要求的相关人员的聘用、借调、调出要求,并有效实施。

D17 其它过程控制

其他过程是指在特种设备制造、安装、改造、维修过程中,对特种设备安全性能有重要影响、需要加以特别控制的过程。如爆破片的刻槽、球片的压制,封头的成型,锻件加工,容器的表面处理,缠绕容器的缠绕或绕带,无缝气瓶的拉伸成型、收口、收底、瓶口加工等;溶解乙炔气瓶的填料配料、蒸压、烘干等;缠绕气瓶的纤维缠绕、烘干、固化等;医用氧舱的安装、通信系统、电器系统、照明系统、供排气系统等;锅炉管板与烟管、汽包与下降管的胀管过程,锅炉安装调试,非金属管件、管材的挤出成型等;锅炉压力容器用钢板生产过程中的炼钢、连铸、模铸、加热和热处理、压力加工及成品精整等;金属管件的弯制、成型等,阀门装配测试过程,压力管道安装中的穿跨越工程、阴极保护装置安装、通球扫线、防腐、隐蔽工程等;电控系统、气动系统及整机的安装调试,重要零部件的加工、安全部件的制作和检验、金属结构制作,批量制造产品的批量管理等。

D17.1 其他过程控制程序文件(管理制度)

结合受理的许可项目特性,查阅其他过程控制程序文件(管理制度)等质量保证体系文件,审查所规定的其他过程是否完善,其控制范围、程序、内容是否符合要求,是否任命相关责任人员并规定了责任人员的职责、权限。

D17.2其他过程控制

抽查其他过程控制的记录、报告,审查是否符合以下要求:

(1)结合许可项目特性,明确了相应的其他过程;

(2)规定了其他过程控制的责任人员职责、权限;

(3)其他过程的过程控制记录、报告完整、齐全,检验与试验结果符合安全技术规范、标准的规定。

D1 8执行特种设备许可制度

D18.1 执行特种设备许可制度的规定

查阅执行特种没备许可制度的规定等质量保证体系文件,审查质量保证体系文件所制定的执行特种没备许可制度的控制范围、程序、内容是否符合要求。

D18.2许可制度的执行

通过了解听取各有关方面的意见和现场巡视,抽查相关资料和档案,审查许可制度的执行情况是否符合以下要求:

(1)遵守国家的法规、规章,没有发生违反特种设备许可制度的行为;

(2)接受质量技术监督部门的监督检查;

(3)按照法规、安全技术规范的规定接受检验机构的监督检验;

(4)向用户提供的产品(设备)质量证明文件符合相关规定;

(5)特种设备许可情况发生变更(单位名称、地址变更,单位负责人变更)时,及时办理了变更申请;

(6)按照规定向检验机构和社会提供特种设备制造、安装、改造、维修的相关信息;

(7)特种设备许可证及特种设备许可标志的使用、保管等严格按照相关规定执行。 附件E

产品(设备)安全性能抽查检验要求

E1 技术资料和产品(设备)档案

E1.1 设计文件

审阅抽查产品(设备)的设计文什,审查设计文件是否符合安全技术规范及其相应标准规定。

安全技术规范及其相应标准有特种设备设计文件鉴定或设计许可要求时,审查设计文件是否符合以下要求:

(1)设计文件由授权的特种设备检验机构进行设计文件鉴定,并出具设计文件鉴定报告;

(2)设计文件由具有特种设备设计许可资格的设计单位进行设计(设计图样上加盖有效的设计许可印章)。

E1.2 设计变更

抽查产品(设备)设计文件,对于有设计变更的,审查设计变更相关资料(包括设计图样、设计计算、设计变更审批表等)是否齐全,并且符合相关规定。

E1.3 工艺文件

抽查产品(设备)工艺文件,审查工艺文件(或施工组织设计)是否完整齐全,并且符合相关规定。对于特殊工序的工艺文件(或分项施工组织设计)是否满足受理的许可项目特性要求。

E1.4 材料、零部件(包括配套设备,下同)和焊接材料

抽查产品(设备)使用的材料、零部件和焊接材料的验收(复验)报告、过程控制记录等资料,审查产品(设备)使用的材料、零部件和焊接材料是否符合以下要求:

(1)主要受压部件、受力结构件的材料、零部件及其焊接材料质量证明书内容符合规定;

(2)主要受压部件、受力结构件的材料、零部件及其焊接材料验收(复验)手续、见证资料齐全,复验结果符合相关规定和设计文件的要求;

(3)主要受压部件、受力结构件的材料、零部件及其焊接材料发生变更时,其变更文件的编制、审核、批准手续齐全,变更后所使用的材料:零部件及其焊接材料符合安全技术规范及其相应标准和设计文件的要求。

E1.5 检验与试验记录、报告

抽查产品(设备)检验与试验记录、报告,并追踪检查制造、安装、改造、维修过程检验记录、报告,审查是否符合以下要求:

(1)

产品(设备)质量档案完整齐全,统一管理,质量证明文件(包括分供(包)方提供的质量证明文件符合相关规定;

(2)

按照相关规定实施了监督检验,其相关工作见证上有监督检验人员的确认; (3)

有型式试验要求的产品,进行了型式试验,有有效的型式试验报告,型式试验报告覆盖全部受理的许可项目,型式试验机构为国家质检总局核准的型式试验机构,型式试验报告结论符合安全技术规范及其相应标准规定。

E1.6 随机文件

审阅抽查产品(设备)的随机文件(出厂文件、竣工资料、验收资料),检查其是否齐全,并且符合相关规定。

E2 产品(设备)安全性能

E2.1 安全性能抽查

审阅产品(设备)档案资料,在制造、安装、改造、维修现场抽查产品(设备)的安全性能是否符合安全技术规范及其相应标准规定。

E2.1.1 承压类设备

抽查以下项目是否符合安全技术规范及其相应标准规定:

(1)结构型式;

(2)外观质量、几何尺寸;

(3)焊缝布置、焊缝质量;

(4)焊接人员、无损检测、材料等标记;

(5)热处理;

(6)无损检测;

(7)耐压试验;

(8)受理许可项目的相关检验与试验。

E2.1.2 机电类特种设备

抽查以下项目是否符合安全技术规范及其相应标准规定:

(1)焊接质量;

(2)结构尺寸;

(3)安全保护装置;

(4)热处理、无损检测;

(5)电气控制线路及装置;

(6)出厂试验;

(7)受理许可项目的相关检验与试验。

E2.2 产品铭牌

审阅产品(设备)档案资料,现场核实产品铭牌、审查其格式、内容是否符合相关规定。

E2.3 安全附件及保护装置

审阅产品(设备)设计文件、档案和安全附件、保护装置的验收、试验记录、报告,审查安全附件及保护装置是否符合相关规定。

E2.4 其他检验项目抽查

根据受理的许可项目特性和实际情况,可以有针对性的抽查若干产品(设备)其他主要安全性能指标进行检验检测,判定产品(设备)其他主要安全性能是否满足安全技术规范及其相应标准的规定。

附件F

报告编号:

特种设备许可鉴定评审报告

申 请 单 位 :

许 可 项 目 :

(制造、安装、改造、维修)

设 备 种 类 :

设 备 类 别 :

鉴定评审类别

(首次、第1次复查、场地变更)

(印制鉴定评审机构名称)

特种设备许可鉴定评审结论„„„„„„„„„„„„„„„„„„„„„„第

附:特种设备许可种类、类别和级别明细表„„„„„„„„„„„„„„„„„„第

一、特种设备许可鉴定评审工作报告„„„„„„„„„„„第

1.鉴定评审组成员名单„„„„„„„„„„„„„„„„„„„„„„第

2.鉴定评审基本情况确认表„„„„„„„„„„„„„„„„„„„„第

3.许可资源条件评审报告„„„„„„„„„„„„„„„„„„„„„第

4.质量保证体系评审报告 „„„„„„„„„„„„„„„„„„„„第

5.产品(设备)安全性能抽查检验报告„„„„„„„„„„„„„„„第

6特种设备鉴定评审备忘录„„„„„„„„„„„„„„„„„„„„„第

二、整改情况确认报告„„„„„„„„„„„„„„„„„„„„„„„„„第

三、其他情况说明„„„„„„„„„„„„„„„„„„„„„„„„„„„第

特种设备许可鉴定评审结论

申请单位名称

申请单位地址

邮政编码

组织机构代码

营业执照注册号

联系人

申请日期

受理机关

受理日期

受理编号

鉴定评审日期

整改确认日期

鉴定评审意见 鉴定评审项目 鉴定评审意见 鉴定评审项目 鉴定评审意见 许可资源条件

产品(设备安全性能抽查检验

质量保证体系建立与实施

型式试验情况

相关技术资料审查

鉴定评审结论意见 经鉴定评审(整改后),

(申请单位名称)

符合(不符合)

的要求。鉴定评审确认的具体许可范围见“附:特种设备许可种类、类别和级别明细表” (某设备许可条件)

编 制:

日期: 鉴定评审机构编号:(鉴定评审机构公章) 年

核:

日期:

准:

日期:

页 第

附、许可种类、类别和级别明细表

申请单位名称

项目 种类 类别(类型)

申请单位 申请

项目

受理机构 受理

项目

鉴定鉴定 评审

确认

项目

鉴定评审确认的申请单位地址

级别

品种(型号)

围 备注

注:如果鉴定评审确认的申请单位地址与确认的许可项目有关,请在确认的地址后面加注说明,并加括号,如:(公司地址)、(xx产品制造地址)、(xx分公司地址)等。

页 第

附件G

特种设备许可鉴定评审报告

基本格式和内容说明

G1 特种设备鉴定评审结论

特种设备许可鉴定评审结论包括特种设备许可种类、类别和级别明细表,并且按照本细则附件F规定的格式。

G2 特种设备许可鉴定评审工作报告

G2.1 特种设备许可鉴定评审工作报告格式

鉴定评审工作报告的格式,由各鉴定评审机构质量保证体系文件自行规定。

G2.2 特种设备许可鉴定评审工作报告基本内容

特种设备鉴定评审机构出具的鉴定评审工作报告应当包括如下内容:

(1)特种设备许可鉴定评审依据;

(2)鉴定评审组盛虽名单、鉴定评审组内的职务、职称、鉴定评审项目;

(3)鉴定评审日期;

(4)申请单位概况,包括申请种类、类别、级别,申请日期,受理日期,受理编号,申请单位地址,申请单位基本情况(规模、历史、持证情况、设施和设备情况、人员情况、主要产品等情况),有型式试验要求的应当说明型式试验情况,以及其他需要说明的情况等;

(5)特种设备鉴定评审基本情况和鉴定评审内容,应当分别对资源条件核实、质量保证体系建立和实施鉴定评审、产品(设备)安全性能抽查检验的情况进行说明;

(6)特种设备鉴定评审中发现问题的整改意见(备忘录);

(7)鉴定评审意见。

G3 整改情况确认报告

G3.1 整改情况确认报告基本格式 整改情况确认报告的格式,由各鉴定评审机构质量保证体系文件自行规定。

G3.2整改情况确认报告基本内容

(1)特种设备许可鉴定评审依据;

(2)特种设备许可整改情况确认过程说明;

(3)特种设备鉴定评审中发现问题及申清单位针对整改问题所进行的整改情况和整改确认情况;

(4)整改情况确认结论。

G4 其他情况说明

在特种设备鉴定评审中,特种设备鉴定评审结论和报告等未涉及的情况,可在其他情况中表述。

第五篇:信号指挥工安全技术操作规程(xiexiebang推荐)

信号指挥工作业安全操作规程

1. 信号指挥工应熟悉起重机械的性能参数,接受安全技术交底和安全教育,作业前选择视野开阔站位,执行规定指挥信号。作业前查明吊物重量、状态、周边环境等,掌握正确吊装方法。

2. 信号工发出起吊指令前应检查吊具、索具、吊运容器等是否符合起重吊装安全要求,严格执行起重吊装“十不吊”规定。

3. 起重吊装时,信号工必须集中精力,随时跟踪吊物运行状态,信号传递正确、及时、到位,不得从事与吊运无关的其它事情。紧急情况下,信号指挥人员必须及时发出停车指令,及时疏散吊运危险区域相关人员。 4. 起吊物离地受力时应发出停车指令,观察起重机械的制动性能,吊物捆绑的可靠性,吊具、索具受力后的状态等。发现超载,冒装、制动器打滑、钢丝绳扭结、钩挂不牢,吊索受力不均,吊点不当,吊物钩挂附属物等,应立即发出停车指令,降下重物,待处理彻底后方可起吊。 5. 吊运中突遇停电或机械发生故障,重物不准长时间滞空。塔机司机采取措施释放重物下降前,信号工及时做好地面警戒、监护、疏散人员。 6. 严禁吊物跨越人头通过。吊物严禁跨越人员集中区域或靠近高压线,必须保持安全距离。

7. 吊索捆扎吊运时,按规定使用卸扣。起重吊运必须执行双吊点起吊,严禁单吊点起吊。起重吊运信号指挥执行低速起升、低速就位,禁止高速起升或降落。

8. 吊钩运行至限位极限前,信号工应及时发出停车指令。 9. 信号指挥工有权拒绝违章指令。

10. 信号指挥人员应熟练掌握至少两种及以上指挥信号。

上一篇:安全生产复工复产申请下一篇:安全生产基层调研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