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未来组织发展趋势

2022-08-19

第一篇:论未来组织发展趋势

论我国信用卡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

目 录

一、 信用卡业务简述 ..................................... 1

(一)信用卡的概念 .............................................. 1

(二)信用卡的功能 .............................................. 1

二、 我国商业银行信用卡业务发展状况 ..................... 1

(一)信用卡业务规模 ............................................ 2

(二)信用卡产品种类 ............................................ 2

(三)信用卡业务收益 ............................................ 3

三、 我国商业银行信用卡业务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 5

(一)资源整合能力存在的缺陷 .................................... 5

(二)同质化竞争现象严重 ........................................ 5

(三)个人征信体系不完善 ........................................ 7

四、 我国银行信用卡的发展对策 ........................... 7

(一)树立以客户为中心的发展方向 ................................ 7

(二)整合营销渠道和客户资源 ................................... 10

(三)建立健全个人信用管理体系 ................................. 10

(四)注重严格的风险控制与防范策略 ............................. 11

一、 信用卡业务简述

(一)信用卡的概念

根据我国1999年颁布的《银行卡业务管理办法》,在我国信用卡按是否向发卡银行交存备用金分为贷记卡、准贷记卡两类。贷记卡是指发卡银行给予持卡人一定的信用额度,持卡人可在信用额度内先消费、后还款的信用卡。准贷记卡是指持卡人须先按发卡银行要求交存一定金额的备用金,当备用金账户余额不足支付时,可在发卡银行规定的信用额度内透支的信用卡。由于贷记卡是符合国际通用标准意义上的信用卡,所以本文所指的信用卡仅限于贷记卡。

(二)信用卡的功能

信用卡主要功能是结算和消费信贷。但随着信用卡市场的发展,各家银行赋予信用卡越来越多的功能。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 结算功能

结算功能是信用卡的最基本、最主要的功能。即无需支付现金,而可以直接使用信用卡办理转账结算业务。完成商品和服务交易,减少现金的使用。

2、消费信贷功能

发卡行允许持卡人在信用额度内的善意透支行为,并且在特殊情况下可以为持卡人临时调高额度。其本质是发卡行向持卡人提供的短期消费信贷服务。

3、购汇功能

持卡人可在国外使用当地货币购物消费,而回到境内还款时可按当天的汇率自动购汇还款。免除了持卡人短期出境反复汇兑的麻烦。

4、分期贷款的功能

目前国内不少银行推出了信用卡分期付款业务,使得信用卡同时具有了分期贷款的功能,主要代表有招商银行的“免息分期付款”、交通银行的“账单分期”和光大银行的“POS分期”业务。

二、 我国商业银行信用卡业务发展状况

随着中国步入改革开放的进程,1985年6月,中国银行珠海分行发行了中国首张具有购物消费、存取现金和有限透支功能的准贷记卡,此后,中国工商银行、农业银行、建设银行、交通银行都相继发行了准贷记卡。准贷记卡的发展为今后中国信用卡市场的发展起到了奠定基础的作用

1995年,广东发展银行发行了国内第一张真正意义上的符合国际标准的人民币信用卡和国际卡,开创了中国信用卡市场发展的先河。

经过了二十多年的发展,我国商业银行的信用卡业务在发卡量、产品种类、收入方面得到了快速的发展,现已初具规模,但与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一定差距,下面予以详细说明

(一)信用卡业务规模

进入21世纪,信用卡业务在国内得到飞速的发展,全国各类发卡机构超过 160家。截止2006年底,我国的个人信用卡持卡人数量已接近3100万,超过40%的信用卡持卡人持有一张以上的信用卡。2007年,全国信用卡累计发卡量突破7000万张,信用卡未偿信贷余额达750亿元,信用卡总授信额度6300亿元。全国银行卡受理特约商户74万户,POS机118万台,ATM机12.3万台。同比推算,到2007年,我国的信用卡持卡人将达到4600万,信用卡客户人均持卡量约为1.5张。

图1 我国银行信用卡发卡量趋势图

万张8000600040002000002年03年04年年份05年06年07年

资料来源:麦肯锡:中国信用卡市场加速增长”。中国证券报

然而,据美国商业周刊(Businessweek)报道,在信用卡的发源地美国,信用卡市场的年收入已达到2.1兆美元,发卡数8.48亿张,信用卡发行商已经多达8000多家,以美国3亿的总人口计算,人均持卡接近3张,信用卡占持卡人日常支出比例为25%。在8000万拥有信用卡的家庭中,未清偿的平均欠款为6000—7000美元,并且只有40%的持卡人每月偿清信用欠款而享受免息期待遇,其余60%的持卡人都愿意选择最低还款方式承担贷款利息。

从上述比较可以看出,我国的总人口是美国的4倍多,但信用卡发行规模不 到美国的十分之一,虽然这几年国内信用卡市场规模呈现出高速发展的态势,但从总体来讲,我国信用卡业务还处在发展的初期,未来信用卡业务还有很大的成长空间。高盛公司2007年预测,在未来4—6年内,中国信用卡贷款将达到70亿、90亿美元的规模。而事实上,信用卡已经很大程度上改变了我们日常的支付方式和生活习惯。

(二)信用卡产品种类

从信用卡产品载体看,我国目前发行的信用卡基本都是磁条卡,磁条信息 容易被盗取,而在国外,越来越多的银行已经完成了EMV1迁移。,EMV芯片卡已取代磁条卡成为国外信用卡产品的主要载体。由于采用了新的数据加密技术和智能技术,芯片卡可与ATM和电子收单系统相互验证,从而大大提高了信用卡支付 2 的安全性。从信用卡产品市场定位看,国内外商业银行都针对不同的细分市场推出了普卡、金卡、白金卡、无限卡。虽然,国内银行看似己经与国外同业相差无几,但普遍存在的问题是,中资商业银行对客户价值的界定标准和客户风险的判断能力相差悬殊。同一个客户往往在一家银行可以获得额度几万元的金卡,而在另一家银行只能作为低价值或高风险客户,获得额度几千元的普卡。如此大的差异,并不是银行风险经营偏好所能解释的。从信用卡产品数量看,目前我国银行信用卡产品总数大约在三百个左右。其中合作伙伴最多、发行联名卡种类最多的招商银行其产品总数大约也就

七、八十个,合作伙伴主要集中在航空、百货、卖场、娱乐等少数几个行业。而在美国,仅MBNA信用卡公司经营的产品就多达令人膛目结舌的5000多个,其合作伙伴涉及体育方面的协会、军队与法律机构、专业联盟(如律师业协会、银行家组织、医生联谊会等)、大专院校、大型企业集团等众多领域。通过联名卡的方式,MBNA的信用卡产品不仅能满足客户的金融需求,还能表达客户个性化的兴趣或价值取向,比如客户可以选择自己所毕业的学校、自己钟爱的球队、自己的职业联合组织、自己支持的公益组织发出的联名卡。

由此可见,我国信用卡业务与经济发达国家市场相比还不够成熟:信用卡产品安全性有待提高;市场细分与风险管理的能力有待加强;商业银行还需要通过不断寻求新的盈利模式,以便在更多领域寻找合作伙伴,推出更多产品种类,从而满足市场需求。

(三)信用卡业务收益

信用卡业务的盈利模式是基于统计学大数法则2。根据国外的一般规律,信 用卡业务开展的前五年为业务投入期,从第六年开始进入盈利期。我国银行业脱胎于计划经济时期,虽然经过多年的改革开放,但业务结构和收入来源过分倚重公司银行业务的状况各行都非常相似,随着我国银行业逐渐向零售银行业务转型,信用卡成了各家银行的必争之地,这也决定了我国银行信用卡业务从一开始就处于激烈竞争的状态。由于竞争的压力,经过短短一两年时间的发展,国内信用卡行业就己经走完国外十多年的发展道路,开始进入到“免年费”的时代。而与年费收入减少相伴的是持卡人市场的缓慢成熟。因此,虽然国内信用卡市场的领跑者广东发展银行和招商银行在2006年分别宣布实现损益平衡,但包括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在内的绝大多数银行信用卡业务仍处于亏损状态。即便在信用卡收入翻倍增长的2007年,占据国内信用卡市场最大份额的招商银行,其信用卡业务利润也仅为2亿多,占当年全行总利润的l%左右。从信用卡业务收入结构来看,目前,国内银行信用卡业务收入来源由四部分构成:年费、商户手续费和透支利息收入以及其他收入,其中利息收入和商户手续费收入为主要收入来源。具体来看,国内信用卡业务利息收入绝对额和占比都不高,平均比例仅为30%左右; 3 至于商户手续费,由于银行业同业竞争激烈,使特约商户的议价能力明显高于银行,回佣率面临不断下降的压力;同时,由于大多数信用卡产品采用免年费的竞争策略,所以年费收入目前主要来源于定位高端的白金卡等产品,而且,这一收入来源的比重这几年呈明显下降态势;其他收入则主要由滞纳金、罚金等构成。虽然经过几年的发展,透支利息和商户手续费增长迅速,以招商银行为例,上述两项收入占比由2003年占信用卡业务总收入约40%提升到近70%,但总体利息收入占比与国外同业还存在一定差距。

图2 2006年招商银行信用卡业务收入结构

资料来源:2007年中国信用卡市场研究报告

相比之下,在信用卡业务发达的美国,银行信用卡业务形成的利润占整个美国银行利润总额的22%,银行的整个中间业务收入中有34%来自信用卡业务:花旗银行的零售业务收入中有60%来自信用卡业务,信用卡业务收入中有30%来自于对信用卡客户主动营销的传统个人业务;运通公司的业务收入中近70%来自信用卡业务,30%来自商户回佣收入。透支利息是信用卡业务收入的主要来源,基本上占到了一半以上的比重。根据20世纪90年代中,美国信用卡行业(每卡)的平均损益模型(收入部分),利息收入是银行信用卡业务主要的收入来源,占收入总额的82%以上,商户交易手续费收入排名第二,占比13%。在其他收入方面,虽然占比不高,但由于包含从相关银行产品、信用卡人寿保险等服务中所获得的收入,所以增长潜力巨大。

综上所述,我国银行信用卡业务总体来看还处于早期投入阶段,不论在整体收益、贡献度方面还是在收入结构方面,与国外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究其原因,一方面是由于我国银行信用卡业务起步晚,发展时间短,市场规模小,受理市场的不健全所造成,另一方面是由于持卡人市场还不够成熟,消费观念更新、消费

4 习惯改变还需要一个过程。

三、 我国商业银行信用卡业务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经过近20年的发展,我国信用卡业走过了由点到面、由单兵作战到联合发展的艰辛路途,取得了很大进步,但相对于国外成熟的信用卡业而言,还显稚嫩,还存在诸多不足,需要多方努力,认真对待和解决。我国银行卡发展面临一些问题:

(一)资源整合能力存在的缺陷

虽然信用卡中心的发展模式是业内的主导趋势,经过发达国家金融市场的实践和检验,也充分证明了其存在的合理性和高效性,但对于我国的信用卡行业来说,这一模式的引入在与分支行现有业务的结合上还存在缺陷,其经营实质与核心还有待完善。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 资源整合与协同效应较差

业务系统面,由于中资银行信用卡中心使用的业务系统往往购自国外,系统运行平台、系统结构、内部接口往往与原有系统存在或多或少的差异,加之信用卡独立经营核算的模式导致分行、信用卡中心客户信息数据共享的不便。信用卡客户无须在分支行另行开户,所以分支行对游离于网点之外的仅持有信用卡的客户无从了解,即便获得信用卡客户数据库,由于无法动态监测信用卡客户的交易行为,所以也无法判断客户的行为偏好、消费喜好以及风险程度,更谈不上后续经营服务或者交叉销售。同样,对于分支行客户,信用卡中心也无法动态了解客户的资产变动状况、投资记录,不利于针对信用卡客户需求变化,及时有效的开展深度价值开发和持续经营。

2. 营销渠道缺乏整合,渠道冲突和矛盾时有发生

目前,国内很多银行信用卡中心都建有自己的信用卡直销渠道,其初衷是利用比分支行成本更低廉、规模更庞大、更具专业性的人力资源优势,提升信用卡发卡量。由于产品单

一、业务模式简单,所以对从业人员的能力要求较分支行低,相应的人力成本也就非常低了。但是分支行渠道与直销渠道并没有很好的整合起来。一方面由于分支行多目标经营管理的要求与信用卡中心专注经营单一产品种类的策略目标不一致,加之分支行零售产品与信用卡产品复杂度不同对销售人员能力要求差异较大,所以尽管目前的信用卡直销人员有很多与客户(特别是适合中高端零售产品销售的高价值客户)的接触点但分支行并没有利用直销渠道这些接触维护的机会进一步开发客户价值。另一方面,由于分支行和直销渠道各自担负着信用卡考核任务,面对的又往往是同一市场,所以为了争夺客户产生冲突和矛盾的情况时有发生,有的地方甚至发生分支行强行将信用卡直销人员逐出同一目标市场的情况。

(二)同质化竞争现象严重

5 目前国内银行信用卡业务发展速度很快,竞争非常激烈。但是,我们同时发现这种竞争在很大程度上可以说是同质化竞争,具体表现在:产品同质化、营销渠道同质化、营销方式同质化、价格策略同质化。

在产品面,我们看到,各家银行都针对高、中、低端市场推出了定位相似的产品。对高端市场各家银行都有白金卡,对大众客户群一般都推出有百货联名卡、航空联名卡、卡通主题卡、商旅卡,对低端的潜力客户,各家银行纷纷发行大学生信用卡。以最需要差异化体验,功能服务敏感度最高的白金卡市场为例,基本上所有的白金卡都推出了免费高尔夫(有次数限制)、免费年度体检、专享机场贵宾厅、紧急道路救援、高额航意险保障、白金秘书服务的功能,差异仅仅体现在选定服务供应商的不同、免费次数多寡、航意险的金额的高低上。并没有哪家银行的白金卡有绝对优势的功能或者绝对高价值的服务。所以,虽然每个银行都说自己的用卡环境好、刷卡方便、服务好、国际通用,但是在消费者看来,没有差异化功能、定位的产品都是一样的。

在营销渠道面,国内银行基本都采用分支行加信用卡直销渠道为主的经营模式。所不同的是国有四大商业银行由于固有的分支行网点较多,往往以分支行渠道为主,而乐于把直销渠道外包以降低成本;股份制商业银行则自营信用卡直销渠道以弥补分支行网点的不足。而对于电话、网络直销渠道,协作单位销售渠道,客户推荐销售等销售渠道投入则非常有限。

在营销方式上,“价格战”成了主要的竞争手段,从广告费用到促销礼品费用,众多银行不计效果攀比推广成本,只计数量不顾质量,甚至为了数量放弃质量。从刷卡送礼,到开卡送礼,再到申请送礼,送礼的频次越来越高;从送手机链、钥匙扣,到送公仔、食用油,再到送自行车、音响,礼品的档次也越来越高。与此同时,为了更快提高发卡量,有的银行对信用卡申请手续一再简化,对申请门槛一再降低。结果就是发卡成本的增长速度比卡量的增长速度还要快,而如此高的成本所带来的客户质量反而是越来越低了。

在价格策略上,虽然年费是信用卡业务发展初期最主要的收入来源之一,但在大多数银行信用卡业务尚未盈利的情况下,几乎所有银行都迫不及待的打出了“刷卡免年费”的旗帜。对于另一个主要收入来源—循环信贷的利率,由于我国利率尚未完全市场化,所以信用卡循环信贷利率都是根据国家规定制定的相同利率。其他诸如挂失费、补卡费等业务手续费价格基本也大同小异。在服务支出方面,虽然有些银行的积分规则不尽相同,但各种信用卡产品积分的实际回馈率也是无甚差异的。

造成上述产品、营销渠道、营销方式、价格策略同质化的背后是经营战略的同质化。各家银行信用卡业务的竞争战略,简单来说都是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不惜一切代价同时占据高、中、低端市场份额,最终成为整个市场的主导者。而这 6 种战略所反映的是银行对于自身定位的迷失,事实上只有少数几家银行可能最终主导市场,而在国内银行业竞争不充分的背景下(我国的股份制商业银行虽发展快,但起步晚,与四大国有商业银行不在同一起跑线上,规模相差悬殊,政府支持力度和政策差异较大,无法构成真正意义上的竞争),这些主导者很有可能来自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对于股份制商业银行来说,尽早在差异化竞争策略上走出新路才可能在将来的市场中占有一席之地。

(三)个人征信体系不完善

个人信用征信体系,是以征信机关为主体所进行的对个人信用信息的收集、利用、提供和管理活动。发展信用卡产业是相关部门和国家都在努力奋斗的事业,尽快建立社会信用体系就显得更为迫切了。由于我国缺乏一个跨地区、跨行业、中立的个人信用评估和征信机构,使得银行进行风险评估的难度加大,风险管理的成本增加。信用体系不健全已成为制约我国信用卡业务发展的重要“瓶颈”。虽然全国统一的“个人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正在加紧建设,但目前仍只有部分地区实现了联网查询,全国统一的“个人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的不完善以及各银行个人信用卡数据在实践中的联网通用还做的不够,这造成了信用卡经营主体收集、审核信用卡申请人信用状况的繁杂劳动,增加了发放信用卡的成本,同时也复杂了申请人的各种申办手续,并给不良持卡人恶意透支提供了机会。

四、 我国银行信用卡的发展对策

综上所述,我国商业银行在信用卡业务发展中固然存在政策限制、个人征信体系不完善、受理市场不够成熟等客观原因,但主要还是主观上过于追求短期效益、忽视资源整合、客户经营能力不足、一味同质化竞争所造成的,其反映出的是商业银行经营观念落后、系统技术无法满足经营需要、未能理顺事业部制与资源整合之间的关系等深层次原因。本章试图从树立以客户为中心的经营理念、建立客户关系管理体系、理顺业务流程改善客户体验、建立风险防控机制着手,就信用卡业务发展方向、信用卡客户经营管理、避免同质化竞争、改善发展环境等问题提出几点针对性建议。

(一)树立以客户为中心的发展方向

随着市场竞争加剧,价格竞争白热化、产品同质化越来越严重、发卡及客户维护成本也变得越来越高的今天,提高服务水平是开发新客户及保留老客户的制胜法宝,哪一家的服务质量能够得到客户的认可,那将利于不败之地。我个人认为在各家银行纷纷提高硬件服务水平的基础上,加之产品同质化严重的情况下,此项将是未来银行的核心竞争力。

1. 以客户体验为中心的流程优化与渠道改造

信用卡业务流程主要由申请、建档、审核、制送、售后服务这几个环节构成,目前国内信用卡业务常常受客户垢病的问题,例如:申请手续不便、信用审核常

7 常骚扰客户作息、审核发卡周期不确定等,都是由于流程不科学、不合理,只重视了银行操作可行性而忽视了客户体验所造成的。

要改变这种现状,首先,国内银行业必须要树立以客户为中心的经营理念,并把这一理念体现在业务流程的各个环节。因为流程优化是一项系统工程,它对于客户开发、维护和树立品牌价值都具有重要意义。流程优化的核心是尊重的客户认知和习惯,顺应客户需求。例如,对于申请环节,要按照客户填写逻辑的先后顺序和一般习惯设计申请表的格式,防止客户填写遗漏;对于审核流程,要明确风险控制的各节点和相应权责,避免不同节点重复核实客户资料而骚扰客户的情况发生;对于卡片寄送流程,则应该主动告知客户卡片发出日期、预计到达日期以及查询号码和查询方式,便于客户追踪。商业银行必须关注信用卡业务流程的每一个环节,因为任何一个流程的失败体验都会引起客户的不满和抱怨,降低客户后续用卡的积极性和忠诚度,最终削弱了客户开发工作的价值。

其次,流程优化应该与渠道改造相结合。销售渠道是客户对银行的第一印象,而首次体验的成败将对客户忠诚度带来很大影响。目前,国内申请信用卡主要有两种渠道,一是分支行渠道,二是人员直销渠道。虽然对于上述传统渠道,可以通过分支行网点布局的改造,加强营销人员培训提升专业服务技能等手段改善客户体验。但是,前者往往需要客户挤出时间特意安排行程,而后者则难以在客户最需要的时候满足客户需求,两者都会令客户感觉不便。因此,国内银行业在优化原有渠道的同时,还是要以客户体验为出发点,大力发展网络、电话等“非面对面”申请渠道。虽然目前个别银行己经开通网络申请渠道,但由于没有考虑“体验”的因素,以致存在界面设计不友好,资料填写冗长繁琐等问题,造成实际使用者寥寥,并未体现网络渠道的真正价值。根据国内某个以网络服务著称的银行统计,在查看其网上信用卡产品介绍的客户中,有80%的客户点击进入了网上信用卡申请页面,但其中仅有20%的客户最终完成填写并递交申请表。可见,渠道改造不仅要丰富、完善申请渠道的结构,就每个渠道而言,也必须基于客户体验优化流程、改进服务,才能真正实现渠道的价值。

最后,流程优化工作本身必须制度化。商业银行应该建立客户满意度调查反馈机制,定期调查客户在申请和使用过程中的评价。对于流程中存在的问题应由指定的品质管理部门责令相关业务部门在规定的时效内做出改进,并对这一问题进行跟踪回访,从制度层面确保流程优化围绕“客户体验”,并被及时有效的执行。

2. 以客户需求为导向的产品开发

面对信用卡产品同质化竞争日益凸现的现状,国内银行业应该停止简单的同业模仿,通过产品和功能创新来树立自己的信用卡品牌形象,赢得自己的市场。这就需要在每一次产品创新过程中,严格遵守“以客户需求为导向”的发展策略。 8 产品开发应建立在深入市场调查的基础上,通过持续的客户调查和回访,听取客户心声;通过销售一线的反馈,及时了解需求的变化;通过跟踪客户行为特征,分析客户的生活形态和生活方式,从而研发出针对客户需求的产品和服务功能。信用卡产品要具有独特的竞争优势,要根据客户的诉求突出产品的特点,而且这些特点是其他信用卡产品所无法提供或没有诉求过的,是独一无二的,是客户真正感兴趣或关心的要点。

在现代信用卡产品开发过程中,不但要满足物质或精神需求,还应该注意与客户心目中建立的企业品牌形象保持一致。以客户需求为导向的产品开发,还要考虑银行自身的条件限制。一个好的信用卡产品也就是一种对客户的承诺。既要充分利用银行的各种资源,不要造成资源的闲置或浪费,最大程度的做出对客户的承诺,也要防止因资源缺乏,陷入心有余而力不足的窘境。产品定位于高档,就要有能力确保其产品或服务的品质;定位于尖端产品,就要有相配套的成熟的技术支持;定位于国际化品牌,就要有全球市场的服务能力。对信用卡产品的开发,虽不必妄自菲薄,更重要的是不能好高骛远。无法做到的承诺将是对客户最大的伤害,会轻易的恶化客户体验,从而失去客户的信任。

3. 以客户价值为核心的客户关系管理

要建立以客户价值为核心的客户关系管理体系,首先要进行客群划分。银行必须建立一套基于内部统一平台的IT系统,覆盖银行通过各种渠道向客户销售的所有信用卡产品以及其他交叉销售的产品,记录所有客户的全部交易信息。以这个客户信息数据库为基础,依据客户基本信息以及客户交易行为监测信息,把客户划分为不同的价值类别。其中,客户基本信息包含了客户性别、年龄、文化程度、所属地域、职业背景、收入情况等信息;交易行为监测信息则包括了客户的消费习惯、消费倾向、消费层次、消费频率、还款意识以及购买其他零售金融产品的情况。通过对上述信息进行分析,可以区分出消费能力偏低、信用风险高、 忠诚度低的高风险低价值客户;消费能力一般、信用风险低、很少使用循环信用额度的大众客群;消费能力较强、信用风险一般、乐于利用信用额度超前消费的高价值客户;以及消费能力极强、信用风险极低、往往持有其他零售理财产品具有很强投资需求的高端贵宾客户等不同的客群。

在客群划分的基础上,商业银行应该建立起CRM(客户关系管理)系统3,这不仅对于客户分类维护,实现差异化经营具有重要价值,还能为实现信用卡客户生命周期管理提供帮助。一方面,通过CRM系统,商业银行可以基于信用卡客户的不同分类,设计出与每一类客户接触的策略,实施一对一价值管理;通过提供个性化服务,在正确的时机选择有针对性的零售产品组合以使信用卡客户产生最大价值,而这种个性化服务也是避免同质化竞争的又一途径。另一方面,客户在不同生命周期的消费行为都会发生变化,需求也会有所不同,价值也就随之改变, 9 而CRM能及时分析客户消费行为的变化与客户所处生命周期的关系,根据历史数据重新划分客户类别,确定客户的价值,实现客户生命周期管理。

综上所述,在根据客户价值进行客群分类的基础上,利用CRM系统创造更多价值,将是国内银行信用卡业务发展的重要方向,它对于银行充分挖掘客户价值、实现信用卡与其他零售产品互动发展,促进信用卡业务利润的增长都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整合营销渠道和客户资源

在营销渠道的整合方面,通过将信用卡中心的直销渠道整合到分支行系统,形成了分支行网点渠道定位高端,服务具有复杂业务需求的客户;直销渠道定位大众,提供基本金融服务的模式。通过对目标市场的重新划分,充分发挥了各自渠道的价值,提高了服务效率,避免了渠道冲突,既拓宽了分支行的客户触达面,又节约了网点建设的投入成本,对于分支行网络规模较小的国内股份制商业银行而言不失为一种有效的业务扩张模式。但笔者同时认为,随着信用卡市场渗透率的日益提高,未来更有效的信用卡客户开发模式,必须在利用数据库挖掘技术进一步细分市场的基础上,针对不同的客户群,采用电话营销、网络营销、合作营销、客户转介绍 (Member Get Member)等多种“非面对面”的更有针对性的营销方式。这些营销渠道与现有渠道的整合将是银行信用卡业务持续发展的保证。

对于客户经营资源整合的理解,不能局限于信用卡这一单一的产品,而应该从零售银行业务角度出发,甚至可以包括公司银行业务。可以说,凡是能为个人客户带来价值的资源都属于客户经营资源。在利用这些资源时必须做到“投其所好”,根据客户的需求和偏好提供有针对性地产品或服务。通过综合利用这些经营资源,能够在有效提升客户满意度的同时最大程度的减少成本投入,有利于提升银行的整体盈利能力。与此同时,建立统一的客户信息数据库和零售业务系统平台,对于整合客户资源而言也是必不可少的。美国著名未来学者托夫勒有一句话名言,“谁掌握了信息,控制了网络,谁将拥有整个世界。”银行业正是一个以信息为最宝贵的无形资产的部门51。对国内各家银行来说建立一套以CRM(客户关系管理)系统为核心的统一的客户信息数据库是至关重要的。所有信息和资源的动态共享只有在此基础上才能充分实现,而这也是信用卡业务全面发展的重要前提条件。

(三)建立健全个人信用管理体系

信用卡业务在众多发达金融市场国家的成功表明,一套科学完善的个人信用管理体系是信用卡规模健康发展的前提。建立健全全国统一的、完整的共享资信中心,形成完备的个人征信体系是我国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个人征信系统的建立主要包括以下2个方面:

首先,要继续大力发展政府主导的统一信用信息管理机构,要逐步实现区域 10 联网、全国联网,联网信息应该覆盖金融、财税、公用事业等多个领域。通过该机构,银行可以准确、完整、真实地收集个人信用记录以及与个人信用状况相关的其他信息,为准确授信、控制风险提供基本保障;同时,信用信息管理机构的存在,对全民信用观念的普及、社会信用体系的建立、以及信用资源的价值实现,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此基础上,要建立个人信用信息双向交流机制,既允许金融机构通过征信系统合法查询客户信用资料,满足风险管理的需要,又要求金融机构有义务将客户在本机构的信用情况上传征信系统,以便及时更新客户的信用状况,满足征信系统对信用信息来源的需求。

其次,在信用信息方面,征信机构不但要采集客户的负面信息也要采集客户的正面信息,从而为银行全面客观的评价客户风险等级、提供公平授信服务以有效的支持。

(四)注重严格的风险控制与防范策略

首先,建立具有风险意识的企业文化,是实现风险管理的第一道屏蔽。目前,我国发卡银行基本还没有单独设立风险管理,风险的管理和控制工作基本上还有授权监控和贷后催收等职能部门的交叉配合中得到解决。这种管理风险的初级状态就更需要具有风险意识的企业文化来加以保护。

第二,风险量化技术和定型分析并重,风险量化技术受到基础数据、技术方法、操作规范的限制,存在不能克服的缺陷。发卡银行在进行风险管理时,不能一味的依赖风险模型,需要结合定性分析对风险进行识别、评估和控制。

第三,通过加强管理来控制内部运作风险。制订有效的信用策略,建立严谨的审批审核程序,合理安排各部门分工与职责,做好对持卡人的资信审查,做到各项业务和各个环节相互制约,严格控制内部运作风险。

11 注释

1、 EMV是Europay(Europa一,后被并入Mastereard组织)、Mastereard、Visa三个信用卡国际组织联合制定的银行芯片卡借记/贷记应用的统一技术标准,代表着新一代银行卡(IC一卡)的主流标准

2、 大数法则:人们在长期的实践中发现,在随机现象的大量重复中往往出现儿乎必然的规律,即大数法则

3、 CRM(客户关系管理)是辨识、获取、保持和增加“可获利客户”的理论、实践和技术手段的总称。它既是一种国际领先的、以“客户价值”为中心的企业管理理论、商业策略和企业运作实践,也是一种以信息技术为手段、有效提高企业收益、客户满意度、雇员生产力的管理软件

12 参考文献

1、 徐志宏 商业银行信用卡业务[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07

2、 林功实、林健武 信用卡[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

3、 吴洪涛 商业银行信用卡业务「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03

4、 布泽尔,戴维·H,夏玉和 银行信用卡[M],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2001

5、 马春峰 商业银行信用卡业务运作「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98

6、虞月君 中国信用卡产业发展模式「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04

7、刘建军 服务其实很简单—卓越服务的关键细节与实战技巧「M].北京:机械工 业出版社,2006

8、梁国真 我国商业银行信用卡业务盈利结构分析「D],上海:复旦大学,2005

9、金乐道 中国信用卡市场分析及对策〔D〕.北京: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6

10、张可 中国信用卡产业发展的现状分析和措施研究[D].郑州:郑州大学,2006

11、张清芳 加快银行卡产业发展的重大举措[J].中国信用卡,2005,8

12、马腾 商业银行信用卡业务经营战略研究[J].金融研究,2004,12

13、王芳艳、严学旺 三招发动信用卡赶超战[N].21世纪经济报道,2006,11(26):14

第二篇:黄酒未来发展趋势

浅析黄酒破局之谜 <战略篇>

从目前国内酒水行业的市场格局看,黄酒无疑已经进入一个高速发展的时代,黄酒作为我国加入WTO后最有竞争力的酒种,一定要正视现实,不断进取,消除痛苦,轻松地向前迈进。当我们在为黄酒的进步沾沾自喜时,切不要忘了黄酒在国际酒类中的微不足道,甚至处在可忽略不计的境地。连国内一些媒体在公布酒类的市场排名或占有率时,也很少把黄酒列入其中,在国内酿酒行业中所占的比重也少的可怜。

2002年以来,国家大力扶持黄酒产业,黄酒产量逐年上升,市场需求量也不断攀升。自从“古越龙山”夺得央视“中国黄酒第一标”,业界大呼,黄酒的春天到来了。黄酒企业的营销理念发生了根本性转变,“会稽山”等品牌相继大手笔进行宣传,黄酒逐渐被人们了解,各企业宣传增多,但是一个不争的事实是:产品售价仍然过低。至2006年时整个黄酒业产量260万吨,但是,销额不足40亿元;从这组数据中,我们可以看出,目前中国黄酒业尚属微利行业。多年来,黄酒业一直据守小区域范围,甚至是近100家企业在争夺—小块消费群。演变到现在,许多黄酒企业为了能够在这个区域立足下去,只能拼命用价格来打压竞争对手,使原本就很微利的产业最后变得更是所剩无几。据笔者服务一家黄酒企业时调查资料:目前一瓶500ml的三年陈加饭酒,终端零售价是4元—7元之间,这还是餐饮的终端价位,如果是商超的终端零售价位,相信会更低。据了解,一瓶黄酒的纯酿造成本在1.5元—1.8元之间,而且这个价位还没有加人工费,物流费,终端运作费等相关费用。”

这一段资料,恐怕会令无数黄酒产业中人无声地苦笑。因为,这是一个确确实实存在的问题,严重到制约企业的发展!诸多因素影响着企业发展甚至行业的发展,在此就不一一讨论了,笔者认为,想要改变这种状况,需要从下面几个方向破解行业和企业所面临的困难。

一、 从黄酒行业角度来讲,应着力做好以下几个关键点;

1、 加强宣传力度,提高消费者认知度和美誉度; 曾几何时有谁知道“利郎”、“劲霸”、“王老吉”。而如今,已名扬华夏大地,就黄酒而言,自从有了古越龙山央视陈宝国的“数风流人物,品古越龙山” (广告语),一时间黄酒氛围骤长,相继有会稽山、和酒、善好等品牌的大手笔宣传推广。黄酒的文化底蕴在酒类是最为深厚的,黄酒需要充分展现其固有的优秀品质和历史文化,让酒类消费者对其有一个比较明白的了解和印象,能起决定作用的只有一个,就是黄酒自己来树自己的形象,自己来展示自己的内质。要展示自己就必须通过各种媒体宣传自己,要让消费者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视角、不同的场合了解黄酒不同的品种、不同的饮用、不同的口感、不同的营养保健作用及不同历史时期的文化表现。总之要让消费者全面地、立体地、由表及里地对黄酒有所了解。

宣传的样式也是多种多样的,除了通过媒体宣传以外,也可以通过其他一些形式来深入广大消费群体,如以“黄酒搭台,经济唱戏”主办黄酒节,酒企举办消费者品酒俱乐部,表现形式也可不拘一格,诸如用黄酒进行烹调的烹调大赛、以黄酒为内容的戏曲小品、以黄酒文化为主题的电影电视、黄酒营养保健功能的讲座等等以此培育消费者对黄酒的认知度、美誉度。

2、 加强技术交流,提高产品质量、生产效率、工艺水平等; 黄酒作为一种传统产品,几乎听不到有什么经验技术交流会、生产技术推广会之类等。由于缺乏技术交流,生产技术上一些难题也未能得到解决,黄酒界新一代技术人员对黄酒专业的知识面显得比老一代更加狭窄,不同地区的黄酒不能有一个深入全面的理解和贯通,尤其是缺少感性的认识和比照。由于缺少技术交流,不能及时了解黄酒技术创新的最新成果。由此,笔者呼吁,黄酒行业要大胆进行技术上的交流,相互学习和争论,碰撞出更多的火花,让黄酒的生产技术伴随整个市场的发展有较快的提升。

而近几年也正是黄酒飞速发展的时期,同时也是高科技技术应用发展的高速年代,特别是机械化程度的大幅度提高,计算机技术的应用,黄酒行业当前,国内真正能大幅度机械化生产,应用计算机技术的也为数极少。企业都以利润最大化为目标,在大量消耗利润的生产工艺和生产技术上的投入变的不再重要,很多企业把建设项目象征性冠以技改工程,以展示企业在这方面的投入或者实力。缺乏对这个行业的热情和理解,被市场经济的表象所迷惑。

3、 合理整合资源,有效扩张,逐步由板块化走向全国市场。

黄酒之所以发展缓慢,缺少象“青啤”和“燕京”、“华润”这样的扩张动作。目前黄酒企业中“古越龙山”、“会稽山”、“石库门”等已开始在扩张上下功夫,但整个黄酒行业要想改变名气大、市场小的局面,首先要摆脱小富即安的观念,确立国际国内一体化的大市场观念,要克服小农经济思想,要有强烈的扩张意识;要舍得在广告宣传上加大投入,提高产品的市场占有率。第二是加强联合,黄酒业的联合有利于发挥规模优势,可以集中资金、技术、经营优势,加大技术开发和市场开发的力度,发挥规模效益;黄酒行业联合工作做得比较好的一个是原绍兴酿酒总公司与沈永和酒厂的联合,组建了中国绍兴黄酒集团有限公司,后又收购了女儿红酿酒有限公司;一个是上海的枫泾酒厂与上海的淀山湖酒厂合并组建了上海金枫酿酒有限公司,2006年又建成投产了国内最为先进的年产四万吨机械化黄酒生产厂。会稽山绍兴酒有限公司收购嘉善黄酒厂等,国内其它黄酒企业几乎没有更大的动作,靠自身的缓慢发展,维系着行业的蹒跚。黄酒的扩张虽已开始了动作,但只局限在本地,尚没有报导跨出本省去拓展的。兼并、联合不仅可以在短时间内把企业做强做大,而且可以消除内耗,避免自相残杀,在品牌培育、市场价格、原辅材料采集等方面发挥大集团的优势;兼并、联合有利于优势互补,一些企业的自营出口权、规范化操作、品质管理等资源可以做到共享,弱势企业可以借助优势企业的扩张迅速提高产品质量;兼并、联合有利于发挥行业技术优势,促进优势企业推广先进技术,有利于提高专业化程度,可以根据各企业特点,进行合理分工;扩张以后的联合企业由于形成了合力,壮大了实力,更有利于增强抗市场风险能力。

二、 从企业角度出发,应在以下几个方面多下功夫。

1、 企业营销的创新思路; 从笔者对黄酒企业的了解和服务中,认为黄酒企业的营销设计都在走白酒的老路,目前,国内黄酒的主要产消区为长三角沿海一带,基本上是20%%的人消费80%的黄酒。黄酒企业的一些区域市场运作迎合当地经销的思路而行---花钱买店先进入餐饮终端实施阵地战,再对消费者进行教育消费,最后进入商超等零售终端。有一定的消费者基础,在有鱼的地方钓鱼,自然是一种好办法;但是就不同区域来讲,营销模式应因产品和区域而定,要把握不同的消费心理和感受来捕捉市场,比如可以通过“吃”的不同方式、“喝”的不同方式来让消费体验黄酒不同的消费内涵。如何把黄酒从消费者的配菜佐料引导成为消费者的口中佳品,是黄酒市场提升的关键。从“吃”到“喝”的转变,企业在区域推广中则可以借助于不同区域的消费习惯在“吃”、“喝”中互相借势,如可以通过细分化的佐料黄酒与餐饮用的黄酒作为促销上的捆绑进行买赠等。

在黄酒的区域推广中,通过商业资源链接的人脉资源是很重要的市场资源。如通过各类商会、同乡会等就可以找到一大批黄酒的乡情人脉关系资源,而这些同样是市场的消费基础。

黄酒企业在设定营销模式的过程中,必须结合企业实际情况。没有一统天下的营销模式,合适的才是最好的。有效勾兑多种营销模式,融合企业实力和营销能力,打通关节,寻找和磨砺出适合企业发展的模式才是最重要的。

2、 以消费者为导向的企业发展战略;

黄酒企业需要这样一种精神,一种气魄,对自己既往的消费者定位进行怀疑和否定,破而后立。黄酒在口味上,在功能上,并不比白酒、啤酒或者葡萄酒更差,顶多可以认为:他们各有千秋。那么,在整个消费者群体中,有没有几个主要消费者群体呢?答案无疑是肯定的。

比如:对老人,黄酒就是一种很好的日常饮酒。

比如:凛冽寒风中的冬日,温烫后滋味更佳的黄酒明显比普通白酒更具有吸引力。

在整个黄酒消费特性尚未形成之前,企业创新者的观念是必须立足“消费者需求”为重心,挖掘黄酒消费特性,重新定位企业发展战略。 依据消费需求开发产品,于是我们还看到了上海和牌黄酒以现代“商务消费”为主的现代改良黄酒的成功。和牌黄酒敢于抛弃传统黄酒的口感、高深的文化和沉重的概念,赋予黄酒现代、时尚、商务等消费特性,迎合了新一代消费者青睐。

3、 摆脱传统束缚,推进技术创新,产品创新。

中国历史源远流长,在中国文化中,形成了独特的养生文化。黄酒的核心 作用是营养。如黄酒中的蛋白质为酒中之最,含较高的功能性低聚糖,含有丰富的无机盐及微量元素,多种生理活性成分及维生素等等,这都是黄酒区别于其它酒品的最本质的东西。虽然大卖营养价值等也是一些黄酒传播的表现,但是,从目前的运作情况来看,表现仍然不深刻、太抽象、不到位。

笔者最近接触了苏州一家黄酒新企业苏州云中鹤酿酒有限公司,据企业介绍,在与江南大学的技术联合研发中,推出了核心的营养元素活性肽,“有活性,好黄酒”的核心诉求。不单单从营养的角度挖掘了产品核心营养元素,更把这个核心的营养元素通过具体的活性肽来体现给消费大众,并且表示通过不同的表现形式落实到后期的市场运作和推广中。

第三篇:餐饮未来发展趋势

1、国内餐饮市场日益呈现多元化发展态势,虽然中餐在总体规模上依然处于绝对主体地位,但是中餐在中国城市餐饮市场上的地位已经显现出由“绝对主体”转变为“相对主体”的趋势。预计餐饮业连锁经营的瓶颈将导致比例及份额的逐渐下降。

2、互联网泡沫之后,风投开始将目光投向传统行业,VC的参与将助力中餐行业快速转化,餐饮业的规模化、连锁化运作是吸引风投目光的重要因素,与之前的互联网投资相比,餐饮业的现金流回收快,而且具有经营实体,有部分餐饮企业麾下还有不少不动产。获得VC青睐的中餐连锁企业,大致可以分为三类:一是休闲正餐,代表企业如俏江南、一茶一坐;二是火锅类,如小肥羊、小尾羊等;三是快餐,如真功夫、大娘水饺。VC投资的几家中餐企业,如一茶一坐、小肥羊、真功夫等,虽然分属不同的中餐类型,却都具有可复制性、标准化程度高的共性。

3、餐饮行业发展趋势及预测分析表明,未来5年竞争局面激烈仍将维持,中餐的比例将进一步下降;VC的参与将加快传统餐饮向现代餐饮的转化,连锁经营将会加速规划化发展;同时大众化经营的市场空间不断延伸,特色经营更加突出。创新经营、品牌营销的力度加强,管理与人才的作用将更加突出。

4、经历了非典,禽流感、H1N1,健康的观念早已经深入人心,消费者越来越重视健康和卫生。分餐制日渐流行,餐厅卫生状况及每日消毒也为消费者关注。消费者追求“色、香、味、形、器、质地、声、营养、卫生”的同时,主张文化与食品、饮食方式、饮食习惯的融合。

5、近几年应需求而出现的主题餐厅发展迅猛,将这个理念发挥到极致,无论是餐厅的设计装潢、功能布局、装修装饰风格,甚至是其经营的特色菜系,都体现出一定的文化主题和内涵,使餐饮产品的文化性得到了最大程度的展现。抓住了文化这一卖点,将使餐饮产品具有无限的生命力。

第四篇:住宅户型未来发展趋势

武汉住宅户型未来发展趋势分析

一、武汉住宅户型发展历史

武汉住宅户型发展历史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福利分房时代、中大户型时代和中小户型时代,每个阶段都有其不同的形成和发展的原因,也由此抒写了武汉的住宅户型的发展历史。

1、福利分房时代

1996年以前,武汉人的住房问题基本上是依靠福利分房解决,其住房和户型条件由单位性质、效益及房主在单位的级别、贡献决定,一般不能自已做主,分到什么条件就是什么条件。在这种情况下,有的人可以住花园洋房甚至别墅,而有的人却只能住单身宿舍,住房条件和房主的实际需求之间存在着极大的差异。

同时,在户型设计上也没有很好地考虑到人性化的住宅需求,纯粹是以满足基本住房需求考虑。因此,福利分房时代的户型只可视为计划经济时期产物,不能代表真实民意需求。

2、中大户型时代

1996年-2002年这段时间内,武汉的商品房市场逐渐发展起来,同时,房价涨幅与市民月均收入涨幅之间差距相对较小,而福利分房则随着企业改制等种种原因逐渐退出历史舞台。在这种情况下,商品房作为部分有福利房人士改善现有住房条件及无福利房人士解决住房问题的需求对象逐渐成为房地产市场的支柱。

由于房价涨幅与市民月均收入涨幅差距较小,使得市民购买能力相对较强,因此中大户型受到广泛青睐,购房者普遍倾向于购买120㎡以上的3房的住宅。

3、中小户型时代

2003年至今,武汉的房地产市场发展日渐成熟,房价也像坐上了直升机一样,突飞猛进、一路上涨,目前均价已经超过4000元/㎡,年增长幅度从2002年之前的5%左右升至目前的10%-15%,且有越升越快之势。而市民的月平均收入涨幅却变化不大,从2000年直至今增长率一直保持在15%左右的平稳状态,较之房价涨幅差距甚大。

在这种情况下,市民购买能力随着房价一路高歌猛进而逐渐受到限制,对住房面积的需求也不得不从中大户型逐渐调整为中小户型。

□ 小 结

武汉市民对住宅户型的需求由自身经济条件来决定,在购买能力许可的范围内倾向于较大面积的户型。但目前快速上涨的房价削弱了广大普通市民的购买能力,故此住宅户型需求主力也由中大户型时代的120㎡以上的大3房调整为目前中小户型时代的100㎡左右的小3房。如果房价仍然持续快速上涨,市民需求主力户型将会越来越小。

二、未来住宅户型发展趋势

武汉的房地产市场发展至今,已经由最初的感性时代发展至如今的理性时代。由于房价的一路高涨,对于普通市民而言,房子已逐渐由必需品变成了必需的“奢侈品”。在这种情况下,由于购买力的限制住宅户型势必逐渐向“面积小而功能齐全”的方向发展,中小户型将成为未来武汉房地产市场的户型需求主流。

与此同时,政府宏观调控政策不断深入,特别是“70%90㎡以下住宅”的提出也将促使武汉甚至整个中国的住宅走向中小户型时代。

1、80㎡左右户型将成市场新宠

目前,90㎡以下户型的市场需求比例逐渐升高,仅次于90㎡-120㎡,已成为市场第二主力需求。同时,房价的快速上涨也使市民的购房心理价位不断向上调整,目前4000-5000元/㎡已经代替3000-4000元/㎡成为市场成交量最大的价格段。市民购买能力逐渐“缩水”,导致主力需求面积也随之不断地越变越小了。

在既要保证购买能力又要保证户型功能的同时,将促使80㎡左右的户型成为市场新宠。此面积段既能设计较宽松的2房,又能设计较紧凑的3房,在满足功能需求同时又可以有效节省面积,使广大购房者的购买能力与功能需求达到一个相应的平衡点,不会造成不必要的浪费。

2、2房+小书房将成功能主流

目前,武汉市场投资所占比例不高,主要还是刚性需求支撑市场。对于一般家庭而言,2间卧室+1间书房的结构基本可以满足住房的功能需求。而80㎡左右的户型可以设计为2房+小书房的紧凑结构,既能满足功能需求又能有效控制面积,同时还可以照顾到市民的购买力。

随着武汉房地产市场不断迈向理性,80㎡左右的2房+小书房的户型格局将成为市场的需求主力,受到广大普通购房者的追捧。而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的不断深入也将促使这一结果慢慢产生,在“70%90㎡以下住宅”中,80㎡左右将是绝对主力户型,这是遵循市场需求的结果。

3、中心城区大户型将逐渐稀缺

目前,武汉中心城区地块日益稀缺,虽然目前中心城区高档项目较多,其中也不乏大量的中大户型供应,但是对一个以刚性需求所支撑的市场而言,这只是个暂时情况。在广大普通市民的购买力有限的情况下,大户型销售压力将逐渐增大,随着市场不断发展,中小户型将成为开发主流,而大户型也将逐渐从寸土寸金的中心城区不断减少至较合理的比例。 □ 总 结

随着房地产市场的不断发展,在经历了福利分房时代、中大户型时代之后,中小户型时代随着房价的快速上涨而轰轰烈烈地到来了。由上可知,未来80㎡左右的2房+小书房的户型格局将成为武汉市场需求主力,与此同时,大户型将逐渐从中心城区退守次中心城区甚至郊区。

而小户型做为一个过度期的产品也将长期存在,这也是由市场需求所决定的,但是很难重现05年的火爆场面,市民购买小户型将更多地从自身需求及投资性进行综合考虑。同时,小户型开发量会随着市场发展而控制在合理范围内。武汉的房地产市场也将不断迈向理性和成熟。

当然,主力户型需求主要是由购房者的购买能力决定,如果购房者的购买能力不断上升,那么,主力户型需求将会随之产生变化,也许将会重回中大户型时代或向多元化发展。在市场经济规律的作用下,需求决定市场,经济决定政治,这也是为什么直至目前为止国家宏观调控政策作用不大的原因之一。市场规律在经济活动中永远都会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

目前,武汉的购房者所面临是矛盾是购买能力相对不足与住房供应面积过大,而80㎡左右的2房+小书房的户型格局的出现将能有效地缓解这一矛盾,解决实际需求问题。

第五篇:西点行业未来发展趋势

西点行业快速发展的形势下也蕴藏了巨大的商机,必然也产生了大量的就业岗位其现象最为明显地就是一线技术人员极具溃乏,大多数烘焙企业技术人员严重不足,每年烘焙行业的技术人员缺口已达十万人以上,在业内已现出现了很多企业高薪笼络人才,这样就会使烘焙行业最低薪水线高于所有行业。

西点吃起来很美味,但实际操作却很复杂,所以每道工序都要认真,例如烘烤时间的掌握、揉搓的手法都是有讲究的。西式面点的培训需要掌握西式面点的原料知识、西式面点常用设备及工具的使用与保养、西式面点制作的基本手法、西式点心的制作工艺、面包制作工艺、常用装饰品等。但烘焙行业有着巨大的市场容量及发展前景,也成是大多数就业创业较为理想的选择,现在大大小小的面包房在中国占多数市场。因此,对于烘焙行业的发展,成都新东方烹饪学校施老师提出以下几点见解:

第一, 提倡回归自然。在欧美各国科技发达、生活宝贵的现状下,人们不得不对食物进行重新审视,由于面包已经从其稳居主食的地位日渐下降,当回归自然之风吹向烘焙行业时,人们再次用生物发酵方法烘制出具有诱人芳香美味的传统面包,至于用最古老的酸面种发酵方法制成的面包,则越来越受到中产阶层人士的青睐。

第二, 提倡天然保健食品。面包制造商不断求新求变,加入各式各样式辅料,以求面包款式多,营养价值高,食后健康。全麦面包、黑麦面包,过去因颜色较黑、口感粗糙、较硬而被摒弃,如今却因含较多的蛋白质、维生素而成为时尚的保健食品。

第三, 提倡出售新鲜面包。多个世纪以来所追求的“白面包”逐渐失宠,那些投放在超级市场内、标榜卫生、全机械操作而成的面包,失去了吸引力,而出售新

上一篇:留学生面试自我介绍下一篇:旅行社门市销售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