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病流行病学调查报告

2022-10-07

报告在写作方面,是有着极为复杂、详细的写作技巧,很多朋友对报告写作流程与技巧,并不是很了解,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布病流行病学调查报告》,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第一篇:布病流行病学调查报告

**布病基线调查工作总结

为全面掌握***动物布鲁氏菌病感染状况,切实做好全区动物布病的预防、控制和净化工作,控制牲畜布病发生,减少人员感染,维护公共卫生安全,按照***兽医局《关于开展畜间布病基线调查和防控级别确定的通知》(*牧医函)〔201*〕**号)文件要求,***疫控中心在全区范围开展了布病基线调查工作。

一、基本情况

按照农业部、国家卫生计生委制定的《国家布鲁氏菌病防治计划(2016-2020年)》要求,按照统一抽样方法和检测方法,以旗县为单位,对全市牛、羊养殖场(户)开展基线调查,并整理201*年—201*年*个乡镇畜间布病监测数据,对全区牛、羊养殖场数量、养殖方式、存栏量和场群阳性率、个体阳性率等基本情况进行了分析。

1.201*年,我区羊存栏****只,涉及*个乡镇,*个行政村,*户,共流调*只,*户。

201*年我区针对布病防控工作,共监测两次,*月份,监测*只,涉及*个乡镇,*户,检出阳性羊*只,涉及*个乡镇,*个行政村,*只羊,扑杀*户*只,确定疫点为*个。

2.201*年,我区羊存栏*只,涉及*个乡镇,*个行政村,*户,流调*只,*户。共监测*只,涉及*个乡镇,*户,检出阳性羊*只,涉及*个乡镇,*个行政村,*只羊,扑杀*户*只。确定疫点为*个。

3.201*年,我区羊存栏*只,涉及*个乡镇,*个行政村,*户,流调*只,*户。共监测*只,涉及*个乡镇,*户,检出阳性羊*只,涉及*个乡镇,*个行政村,*只羊,扑杀*户*只,确定疫点为*个。

4.201*年,我区羊存栏*只,涉及*个乡镇,*个行政村,*户,流*只,*户。共监测*只,涉及*个乡镇,*户,检出阳性羊*只,涉及*个乡镇,*个行政村,*只羊,扑杀户*只,确定疫点为*个。

5. 201*年,我区羊存栏*只,涉及*个乡镇,*个行政村,*户,流调*只,*户。共监测*只,涉及*个乡镇,*户,检出阳性羊*只,涉及*个乡镇,*个行政村,扑杀*只,确定疫点为*个。

二、情况分析及布病区域防控级别的划定

根据畜间布病调查基本数据以及人间网报数据流调情况分析如下:

***201*年、201*年牛布病检测没有阳性,羊布病个体阳性率分别为*%、*%,所有染疫羊均已扑杀, 201*年、201*年本地人间新发病例分别为*例、*例,达到控制区标准。

调查中发现各乡镇动物疫病防控情况总体良好,各项防疫措施能按照要求落实到位。但也存在个别养殖场个人安全防护意识淡薄、防疫制度落实不严等问题,针对调查中发现的问题,及时提出了相应的整改意见,并要求相关乡镇督促落实限期整改。通过这次基线调查,为下一步分区域防控与净化布鲁氏菌病提供科学依据。

目前,全区牛、羊布病监测工作正在有序开展。

***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

201*年*月*日

第二篇:布病总结

博克图医院开展"布鲁氏菌病"

防控知识宣教活动工作总结

为贯彻落实市疾控中心《关于布鲁氏菌病防控知识普及活动的通知》精神,全面做好对布鲁氏菌病的防控工作,提高广大居民和养殖户对“布病”的防控能力,确保人畜安全。我院积极行动,采取切实切实可行的措施,开展布鲁氏菌病防控知识普及活动工作,现将具体工作总结如下:

一、加强领导,全面做好防控知识宣教活动的准备工作 接到市疾控中心《关于开展布鲁氏菌病防控知识普及活动的通知》后,全面做好“布病”防控知识普及活动的各项准备工作。一是召开“布病”防控工作会议,成立由主管公共卫生工作的领导为组长,公卫科工作人员为成员的领导小组;二是组织专业技术人员深入辖区居民家中和广大养牛、养羊饲养场(户),宣传“布病”防控技术指导和咨询服务。同时,组织业务技术骨干,充分利用各种媒体,通过讲座、培训等方式,宣传“布病”防控知识;三是制作“布病”科普常识宣传板块2张、“布病”防控知识宣传单450份、标语5条等宣传材料,设立防控“布病”2260438专线咨询电话。

二、精心组织,积极开展“布病”防控宣传活动

开展多种形式进行宣传。共出动宣传人员8人次;出动宣传车2辆次;举办科普下乡活动1次;发放“布病”防控知识宣传单450份;在镇、村(街)显著位置张贴标语5条;举办培训班和讲座1

次,培训人员80余人;利用防控“布病”专线咨询电话随时解答养殖业者的防控咨询。通过布鲁氏菌病防控知识普及活动,使广大居民了解防控“布病”的措施的重要性,提高了居民“布病”防范能力。

三、下一步工作安排

针对“布病”防控的严峻形势, 为保障畜牧业持续、健康发展,确保人民群众身体健康,进一步提高广大养殖户“布病”防范能力,医院将做好以下工作:

1、继续开展“布病”防控工作,使全市的牛羊“布病”。

2、继续组织业专业人员,到农村和广大养殖户家中,做好“布病”以及高致病性禽流感等重大动物疫病防控知识宣传和培训工作,了解重大动物疫病的防控意义,最大限度地减少“布病”造成的感染率。

博克图医院

二0一二年十一月二十一日

第三篇:流行病学调查报告

关于××学校聚集性上呼吸道感染高热发病情况的初步调查报告

2004年2月25日上午10时30分,我区疾控中心接到××儿童医院医务科电话报告:“该院发热门诊接诊一名××学校的学生,临床诊断为肺炎。据该学生反映,近期其所在学校有数十名学生有发热。”接到报告后,我区疾控中心立即和该学校取得联系,核实相关情况,并及时将初步核实情况电话报告市疾控中心。为进一步了解发病情况,控制疫情发展,我区疾控中心于10时45分派员赴现场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和采样,现将调查处理情况报告如下。 (一)学校概况:××学校,位于××区××路××号。该校为寄宿制学校,有48个班级,在校学生1380名,教职员工165名。

(二)发病情况:自2004年2月17日起,该校学生中陆续出现发热、咳嗽、流涕等上呼吸道感染症状的病例,截止2月25日下午3时,累计发生91例,分布在22个班级。经调查,首发病例周××,女,10岁,四(6)班学生,住×××宿舍。该患者于2月17日出现发热(40℃),伴有咳嗽、头痛、流涕等症状,当天前往我区人民医院就诊,诊断为“上感”,给予抗炎、对症治疗后,目前已恢复正常返校上课。 患病学生发病时间分布情况见表2—4。

患病学生班级分布情况为:四(6)班12人、四(2)班6人、五(3)班5人,其余班级均有1~2人。

91名发热学生中,目前体温恢复正常并返校上课的有50人,其余41名学生均离校回家正在治疗或恢复中。

对2月25日发病的8名学生调查表明,8名学生均有发热(38~39.5℃)伴咳嗽、头痛、畏寒等临床表现。其中有2名学生已就诊,1人诊断为肺炎,1人诊断为病毒性感冒,其余6人已前往医院就诊,目前诊断结果不详。

(三)流行病学调查:发病学生中仅有1名有流感疫苗接种史。所有发病学生均否认发病前1周内有外出、外来史。教室和寝室均有空调,但本学期开学后一直未使用。每间宿舍有6~7名学生住宿,学生来源于全市各区、县。

(四)病原学检测:对2月25日8名新发病例中2名具有典型症状的学生采样后,立即使用快速诊断试剂进行检测,检测结果显示2例标本均为甲型流感阳性。

(五)初步调查分析: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流行病学调查以及病原学快速检测结果,认为此次发病是由甲型流感病毒引起的上呼吸道感染高热聚集性发病。

(六)采取措施:我区疾控中心已将现场调查处理情况及时向市疾控中心报告,并要求××学校落实以下工作。

1.加强学校晨检。各班每天由班主任负责统计学生中具有发热、咳嗽等上呼吸道感染症状的人数,并填写“学生发热情况统计表”。每日上午8;00时和下午l4:00时前将统计数据告知学校卫生老师,整理汇总后传真至我区疾控中心;遇有特殊情况,及时与我区疾控中心联系。

2.对出现发热、咳嗽等上呼吸道感染症状的学生劝告其暂停上课,建议在家休息,待体温正常1周后再返校上课。

3.加强教室、寝室空气流通,经常开窗通风。指定专人负责每日对教室、寝室进行空气消毒(可采取食醋熏蒸消毒和无人时紫外线照射消毒方法),对所有空调进行一次统一的消毒。 4.利用广播、板报等多种形式开展呼吸道疾病防治知识的健康教育,体育运动前后注意及时增减衣服,防止着凉。

5.建议有发热学生的班级和同寝室学生服用板蓝根等中成药预防病毒感染。 6.近期学校停止举行集体性活动和使用公共教室。 我中心将每天及时报告该校学生发病的最新进展。 ××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2004年2月25日

南昌市甲型H1N1流行病学调查报告和疫情处置现场指导

意见书的撰写要求

点击数:

126 【字体:小 大】 【收藏】 【打印文章】

一、流行病学调查报告的撰写要求

1、流行病学调查报告的特点

调查报告属于上行文,呈报单位是上一级行政、业务主管部门,一般是一事一文,即一份调查报告一起事件,逻辑性要强,环环相扣,事实要清楚,简明扼要,不要带主观论断,结论一定要科学。注意不要把调查报告写成鉴定书,也要与作论文发表的调查报告有所区别。

2、起草前的准备

写调查报告的前提是掌握详细的调查资料,报告写得好与不好关键在于调查的充分不充分。 因此动笔前首先检查一下资料的收集是否完整,所下结论是否有把握,需要向上级汇报哪些情况,还要预见到本事件报告上去上级部门有什么反应。

3、格式

1) 标题 2) 引言 3) 基本情况 4) 实验室检测情况 5) 处理措施

4、标题

标题应明了、醒目。一般用“关于××(单位)××(疾病、事件)的流行病学调查报告”即可,这样可通过阅读标题基本了解文章内容。有时要分初始报告、进程报告、结案报告等。

5、引言 调查报告常常在正文之前,写一段不加任何小标题的文字作开头。较常用的两种开头方式,一是概括全文的内容。这种开头直截了当,开门见山,把事件的要点突出鲜明加以概括,使人一目了然。另一种开头着重交代调查的时间、地点、经过。

6、调查报告的主体

核心内容:把所有调查结果列出,是摆事实讲道理。因此此部分要求:层次清楚,平铺直叙,有所侧重,围绕结论,详简适当。主体写作一般发病情况、流行病学调查结果和检验结果的顺序。

1)基本情况

包括事件(首发病例)发生的时间、地点和经过,病人的主要症状,治疗经过和转归情况及其密切接触者的情况(单列)。着重描述病例的出现时间、发病的高峰时间和病人出现的共同症状及治疗的用药情况。

2)流行病学调查结果

1) 确定使用的流行病学个案调查表进行病例个案调查 2) 描述病例的三间分布:

①人群分布包括性别、年龄、职业不同人群间的发病情况。

②地点分布包括各班组、家庭和不同宿舍及工作场所间的发病情况。

③时间分布包括各时间段(小时或天)的发病情况,一般绘制成流行曲线,它能清楚地反映病例的集中趋势。

3)流行病学调查的目的

1、确定事件是否为爆发或流行;

2、找出流行特征,阐明发病的可能病因及来源,为查明病因、治疗病人和预防控制提供线索。

3、要了解病人是否有共同的暴露因素,病人是否在一个潜伏期内出现,有没有人与人的现象等流行病学特征。

4、外出史。

7、检验结果实验室检测情况

最好列表表示。阴性结果也要写明,对诊断起关键作用的检验要注明样本采集和检验方法。

8、处理情况及建议

阐明针对本事件作出的预防控制措施及建议。

9、调查报告的结尾

做出结论时必须慎重,要权衡实验室的结果。事件的判断以流行病学调查结果为主要依据,实验室阳性结果加强诊断,但阴性不能否定结论,疑难个案要集体充分讨论分析,一定要有一个初步的结论。

二、疫情处置现场指导意见书的撰写要求

1、疫情处置现场指导意见书的特点

指导意见书是出具给被检查、督导的单位的指导意见的文书,事实要清楚,简明扼要,内容要具体。

2、起草前的准备

写指导意见书的前提是一定要下现场调查、掌握详细的情况, 因此动笔前要征求机动队所有成员的意见,由机动队队长确定主要内容,指定专人完成文书的填写,如内容较多写不下可增加附页。

3、格式 1)检查情况 2)意见与建议

4、检查情况

先写明并肯定被检查单位开展和落实的工作,再写目前存在的问题,问题要具体,不能太笼统和含糊。

5、意见与建议

内容要全面,提出的意见与建议要有针对性、操作性强,要符合各种技术规范的要求,切忌主观随意,撰写之前可先与被检查单位的沟通,原则性的要求一定要提出并要求落实。

二、实际应用型调查报告

(一)格式及各部分的写作

实际应用型调查报告在实际的现场工作中应用较广,他的格式不象理论研究型调查报告那样固定,尤其是紧急疫情时的调查报告没有固定的格式,只需要把主要内容:“卫生事件的背景、处理的过程和结果、对今后的建议及疫情预测”叙述清楚即可。但也可以按照以下格式书写——“题目、前言、正文、署名及时间”四部分,若有需要,可在“前言”之前加上“提要”。

下面分别举例说明实际应用型调查报告各部分的写作方法。

1、

1、题目:指明现场调查的时间、地点及主要内容,根据需要时间、地点有时可省略。题目应简练、准确。例如“某区一起霍乱O139及不凝集弧菌引起的腹泻爆发疫情汇报”。

2、

2、提要:将本次调查的卫生事件的概貌、调查结果及主要结论、意义等用十分精炼、准确的文字介绍。它能使读者在较短的时间里确切地了解报告的主要内容和结果。

3、

3、前言:介绍本次现场调查的由来与背景、目的和意义,引出本调查所要探讨和解决的问题。例如:

“2001年10月28日,我市某区发生一起因婚宴所致、由霍乱O139及不凝集弧菌引起的腹泻疫情。初步调查结果显示,同时就餐的人数为100人,至10月31日止,有67人出现过上吐下泻、伴较明显的腹部痉挛痛的症状,罹患率为67%;共有4人住院,1人留院观察;对就餐者100人采样检验,检出霍乱O1392株,(其中1例病人、1例携带者),另从有明显症状的58人中检出不凝集弧菌17株,(其中3人住院治疗)。疫情发生后,该区及市卫生防疫站积极采取有效措施,控制疫情,未发现有二代病人出现,流行病学调查分析仍在进行中。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4、

4、正文:这部分内容是调查报告的主体,包括三大内容:事件的背景、处理过程及结果、未来发展趋势及建议。 (1)事件的背景及经过

首先,介绍卫生事件的背景资料,这些背景资料包括社会因素和自然因素,反映了事物产生的客观基础。例如调查现场所处地区的人口、地理特征等。

然后,描述卫生事件的经过。这种描述可按照时间顺序进行,一般来说分为三部分:

一、基本情况;

二、发病情况;

三、流行病学研究结果。对于流行病学研究结果应作详细描述,主要包括描述性资料、分析性资料、实验室检验资料三部分,根据实际情况,可有适当增减。

现摘录上述调查报告中的卫生事件经过的描述,如下: “

一、基本情况

2001年10月28日中午12时,某公司职工×××和×××邀请亲朋好友及同事100人,在某区××酒店举行婚宴。当日晚上12点钟左右,就餐者中陆续有人发病,主要表现为上吐下泻、伴较明显的腹部痉挛痛,不发烧。29日中午止,有9人到该公司××医院肠道门诊看病,3人因脱水较重收住院。因就诊者都有聚餐史,该院向该公司卫生防疫站报告,公司防疫站立即向所属辖区某区卫生防疫站汇报,当日下午,该区防疫站即以食物中毒对该酒店进行了处置。

10月30日上午十点半左右,聚餐者之一×××在××医院检验科检出霍乱弧菌O139阳性。该公司卫生防疫站接到疫情报告后,及时按霍乱处理原则开展疫情处理工作,向区、市防疫站报告了“发现一例霍乱”疫情。30日晚9时,该公司卫生防疫站在流行病学调查中发现该例病人有聚餐史,立即将新情况报告了市站。

10月31日上午9时30分,市站召集该区卫生局、该区卫生防疫站、该公司卫生防疫站的有关领导在该区卫生防疫站召开控制疫情的紧急会议,在该株霍乱弧菌O139得到市站、省站确认,流行病学初步调查显示该批聚餐人员中目前已知有10人就诊、4人住院、1例确诊为霍乱,且仍有病人出现的背景下,为便于疫情控制工作的落实,初步把此起疫情定性为“一起因聚餐引起的霍乱O139爆发疫情”。

二、发病情况

×××,女,24岁,××厂职工,家住该区106—85—11,10月28日中午12时参加婚宴,29日零时发病,凌晨3点到××医院门诊肠道科就诊,并收住院,表现为上吐下泻,剧烈腹部绞痛,30日上午10点半由检验科检出霍乱弧菌O139阳性。

×××,男,35岁,住该区7—60—1,10月28日中午12时与父亲一起参加婚宴,29日大便3次,稀软便,无明显发病症状,未就诊,未吃药,11月2日下午由该公司防疫站检出霍乱弧菌O139阳性,为霍乱弧菌O139携带者。

三、流行病学研究结果

从10月28日晚12时起,陆续有67人出现以上吐下泻,伴程度轻重不一的腹部痉挛痛为特征的临床症状,约有20多人先后到医院就医,就医较集中的医院为该区××医院,其中3人因脱水程度较重而收住院,其余经输液后回家继续服药治疗。所有有症状的病人病程在半天到7天之间,经治疗或自行服药后痊愈。对住院的3位病人和另4位病情较重病人作霍乱检查,仅检出不凝集弧菌。

就餐食物原料包括海参等三种水产品、数十种其他材料,对于何种食物及原材料被污染的流行病学调查正在进行中。”

(2)处理过程

卫生事件的处理过程可先描述处理原则,然后描述具体措施,以及达到的效果。其中具体措施部分可按实际工作的先后顺序如实描述。摘录实例如下:

“根据霍乱疫情“早、小、严、实”的处理原则,该区、该公司卫生防疫站对本起霍乱疫情及时进行了严格处理。

10月29日、30日、31日连续3天,该区防疫站对该酒店工作人员及外围人员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及肛拭采样、预防性服药,酒店内环境、其下水道及周边环境消毒,采集食品原材料、水产品样本6件,所有样本都未检出沙门氏菌及霍乱弧菌。

该公司卫生防疫站接到疫情后迅速在该医院内4间病房对霍乱病人进行了访视及流行病学调查,对病房消毒200多平方米(有效氯10000mg/l),5Kg高氯精(60%)冲入厕所化粪池。转移病人到另一医院传染病房隔离治疗。随后到病家进行疫点处理,对密切接触者进行采样及预防服药,外环境及物品、食物进行采样检测150件,病家消毒100多平方米,厕所下水道用5Kg高氯精(60%)冲入化粪池消毒,家具、衣物、餐具等物品用健之素2瓶消毒,按1000mg/l使用。

10月31日下午、11月1日、11月2日该公司防疫站对参加婚宴的所有人员共93名进行了流行病学调查,一律给予诺氟沙星胶囊3天量进行预防性服药,使用诺氟沙星胶囊3000多粒,并进行肛拭采样检测;家庭发放健之素共计120瓶,带回自行消毒;对××公司4队车间进行了消毒,合计面积2500多平方米,消毒厕所5个。

11月2日下午3点,该公司防疫站从聚餐者中又检出1例霍乱弧菌O139阳性带菌者,立刻组织机动队到病家进行处理,对该携带者所在幼儿园的小班及厕所进行了消毒,对该小班的幼儿布置了预防服药,嘱咐该幼儿园密切注视小儿腹泻情况,加强幼儿园饮具消毒及幼儿各类玩具的消毒。最后将该病原携带者送传染病房隔离观察。

截止11月8日,该区疫情报告显示未出现二代病人,疫情得到有效控制。目前所有住院人员皆已康复出院。”

(3)建议及预测

应根据调查结果,对于如何控制卫生事件的发生或流行提出有针对性的,可操作的建议,并对未来的疫情作出预测。摘录实例如下:

“由于这起食物中毒事件涉及人员众多、身份各异,居住分散,部分聚餐人员下落难以查找,给流行病学调查处理带来很大难度,现有调查资料不完整,究竟该酒店何种食品带菌,尚待进一步分析。建议增加人员,加大调查力度,以得出引起本次爆发的污染食物来源的准确结论。并加强对该酒店的监测和监督,以杜绝同类事件的发生。”

5、署名及日期

参加现场调查的往往有很多人,涉及到多个单位,因此,此类调查报告的署名不象理论研究型调查报告那样为参与调查设计及调查过程的个人的名字。而此类调查报告通常是向同级卫生行政部门和上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汇报,因此它的署名通常为直接主管本次调查的疾病预防机构的名称。另外,应该在调查报告的末尾署上调查报告撰写的日期。

(二)写作应该遵循的原则:

1、无固定格式:实际应用型的调查报告为了满足实际工作需要而撰写的,他通常不拘泥于形式(特别是在紧急情况之下),而是将主要问题如卫生事件的背景、处理的过程和结果、存在的问题、对今后的建议及疫情预测等做一报告,以便能及时地将信息反馈到相关的机构和个人。

2、写作重点依据对象而不同:根据阅读对象及报告的目的不同,其报告的侧重点也有所不同。例如,如果阅读对象是卫生行政机构及卫生防病机构的专业人员,则写作的侧重点在于调查经过、结论以及实际存在的问题、建议。如果阅读对象是公众,则仅仅告知调查的结论及对公众的建议即可。

3、报告的用语依据对象而不同:根据阅读对象及报告的目的不同,其报告的用语也有所不同。对于卫生行政机构及卫生防病机构的专业人员,报告的用语学术性较强,而对于公众及某些行政机构的非专业人员,报告的用语学术性应减少,应清楚明白,要使受过教育的人看得懂,以免读者发生误解。

4、主体部分写作以时间为序:理论研究型调查报告的主体部分是按照流行病学调查研究的设计思路进行撰写。写作时,从研究对象的选择、样本大小、研究方法的类型、资料处理方法,而后写到结果——对疫情的描述及分析结论,最后是讨论。实际应用型调查报告不同于理论研究型调查报告。一般来说,其正文部分包括“卫生事件的背景、处理的过程和结果、对今后的建议及疫情预测”这三部分。写作是按照实际的现场工作的时间顺序进行的。

5、流行病学研究结果部分较简略:对于正文中的流行病学研究结果部分的写作原则参见理论研究型调查报告的写作,但相对来说,实际应用型调查报告较简略。

(三)写作中常出现的问题

实际应用型调查报告的写作相对来说比较简单。一般来说,在报告的题目、提要及前言部分出现的问题较少,在正文部分出现的问题较多,列举如下:

1、

1、事件的背景及经过:

(1)相关背景部分描述过于简略或详细,无关的背景夹杂其中; (2)流行病学研究结果部分描述不全面,列举材料不充分; (3)仅列举对结论有利的材料。

2、

2、事件的处理经过:

(1)事件的处理经过描述不全面; (2)重点不突出。

3、

3、预测及建议: (1)建议不具体; (2)建议操作性不强。

第四篇:布病培训总结

**卫生院布鲁氏杆菌病培训总结

为确保有效地控制人畜共患布病等疫情的发生和传播、切实保护人身健康和畜群安全,根据上级的工作要求,我院于7月10日下午3:00在卫生院三楼会议室举办了“布氏杆菌病综合防治培训班”。 参加培训的人员有全体乡村医生、院内工作人员。举办本次培训班的主要目的是使基层医务人员能提高技术规范和自我防范意识,并能认识到布病防控工作的重要性,提高责任感,能向广大养殖户进行正确的技术指导和宣传相关的预防措施,有效地控制人、畜间布病传播。

此次培训班对我们全体基层医务人员进行了一次知识更新,能正确掌握布病的综合防治措施,能够应用到实际工作中去。

**卫生院

2011年7月10日

第五篇:布病常识1

布鲁氏菌病(Brucellosis)

布鲁菌病(简称布病)是由布鲁菌(Brucella)引起的一种人兽共患性传染病。自1887年英国医生Bruce从死亡士兵的脾脏中分离并明确了该病的病原体为羊种布鲁菌以来,该病迄今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动物感染布鲁菌后,表现为关节炎、波浪热、全身多组织器官、胎膜的发炎、坏死和肉芽肿的形成,怀孕母畜流产、甚至不孕,公畜产生睾丸炎、附睾炎等症状;人感染后也表现为波浪热,关节肿大、变形,男性可发生睾丸炎,女性可流产、神经炎等症状,人患布病,病期可长达数日、数年、甚至几十年,常因误诊误治而转成慢性,反复发作长期不愈,严重者丧失劳动能力甚至导致死亡。该病在国际上被列为B类疫病,并被用作生物恐怖战剂,在我国《家畜家禽防疫条例实施细则》中,该病被类为二类疫病之首,给养殖业、人类健康及食品安全带来巨大威胁。 病原学

布鲁氏菌(Brucella)是革兰氏阴性小杆菌,细胞内寄生菌。抵抗力较强,在土壤中可存活24-40日,粪便中夏季能存活1~3天,冰冻状态下可存活数月,干燥的胎膜中甚至存活更长时间,咸肉中40日,羊毛中1.5-4月,鲜乳内能存活10天,但对湿热和消毒剂较敏感,加热60℃或日光下曝晒10~20分钟可杀死此菌,对常用消毒剂敏感。布鲁

氏菌属分为6个种,包括羊布鲁氏菌、牛布鲁氏菌、猪布鲁氏菌、沙林鼠布鲁氏菌、绵羊布鲁氏菌、犬布鲁氏菌,其中以羊布鲁氏菌、牛布鲁氏菌、猪布鲁氏菌最为常见,对人畜的危害最大。 流行病学

传染来源:布病的主要传染源是患病的家畜,我国北方大部分地区羊、牛是主要传染源,其次是鹿和犬,南方地区猪是重要传染源,除发病家畜,带菌的野生动物、啮齿类 动物可成为本病的传染来源。

传播途径:主要通过消化道感染,其次皮肤、粘膜伤口,生殖道,呼吸道较少感染,布鲁氏菌侵袭力很强,可从完整皮肤粘膜侵入(除此,钩端螺旋体病是另一例子)。人的感染途径与职业、饮食、生活习惯有关,接触布病家畜的流产物、阴道分泌物、乳汁、肉类、皮毛、尿、粪便及污染的土壤、水、饲料、食用未煮熟的病畜肉、奶等均可感染布病。 易感动物:牛、羊、猪,其次马、鹿、骆驼,犬,人亦易感,家禽较少感染,鼠,野生动物也可带菌。成年动物易感性比幼年动物高,易发病;母畜比公畜高;人可感染牛、猪、羊、犬四型布鲁氏菌,其中以羊型菌对人的毒力最强,有全身性病变,可发生波浪热。

流行特点:通常为地方流行性。在牛和羊开始时仅出现一批血清学阳性的家畜,然后有少数母牛和母羊发生流产,

其后就陆续有大批母牛和母羊发生流产,在新发病的畜群流产率可达全部孕畜的50%以上。在猪,开始时仅少数公猪发生睾丸炎,接着大批母猪发生流产。多数母畜只发生一次流产,而二次流产的较少;在老疫区,发生流产的较少,但子宫炎、乳房炎、关节炎,局部脓肿、胎衣不下,久配不妊者较多。 临床症状

潜伏期一般为14~180天。最显著症状是怀孕母畜发生流产,流产后可能发生胎衣滞留和子宫内膜炎,从阴道流出污秽不洁、恶臭的分泌物。新发病的畜群流产较多;老疫区畜群发生流产的较少,但发生子宫内膜炎、乳房炎、关节炎、胎衣滞留、久配不孕的较多。公畜往往发生睾丸炎、附睾炎或关节炎。发病动物,有些体温升高,也有些不升高(如牛),部分病畜眼结膜发炎,腱鞘炎,滑液囊炎。怀孕母畜流产,牛怀孕6~8月,羊怀孕后3~4月,猪怀孕后1~3月,流产前2~3天,母畜不安,阴道水肿,阴道流出分泌物,流产的胎儿有死胎,快到产期流产胎儿可能是弱胎,产后1~2天死亡,不死亡者,长期带菌,易死亡。 诊断

快速、准确的对布鲁菌病进行诊断,是防制该病的一个重要措施。目前对该病的实验室诊断方法,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针对病原进行检测,比如病原的染色镜鉴、分离

鉴定、PCR等方法。这些方法要么是培养时间长、培养条件需要P级实验室,要么就是需要昂贵的仪器,不适合在基层使用。另一种方法就是血清学诊断方法,由于其具有操作简单、诊断快速等优点,目前以称为诊断布鲁菌病的主要方法。血清学诊断方法主要包括凝集试验、补体结合试验、乳汁环状试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其中以虎红平板凝集试验适合现场的大规模诊断试验,但又由于特异性不强、受温度、凝集时间维持较短等因素的影响,只适合用于初筛诊断。试管凝集试验可以用于定量检测,但该方法操作比较繁琐、耗时长,不适合现场大规模诊断。目前我国推行国家标准(GB/T 18646-2002),筛选检测用琥红平板凝集试验;阳性样品用试管凝集反应或补体结合试验进行复核。 流行现状

自1887年首次证实本病病原体以来,20世纪30-60年代,布鲁菌病在世界范围内造成较大危害。130多个国家和地区有布鲁菌病疫情报告。畜间的布鲁菌病疫情以牛种布鲁菌感染为主,占家畜布鲁菌病疫情的1/2以上。50个国家和地区的绵羊、山羊有布病流行,主要集中在亚洲、非洲和南美洲。101个国家和地区的牛群有布病流行,主要集中在非洲、亚洲、中美洲和南美洲及欧洲南部。有33个国家和地区的猪群有布病流行,主要集中于中美洲、非洲北部和欧洲南部。

2006年,全国组成的专家组从 7省(区)(辽宁省、吉林省、内蒙古自治区、黑龙江省、河北省、陕西省、山西省)的调研结果和全国疫情来看,我国布病疫情出现了建国以来的第二个高峰,东北、华北和西部的部分省区几乎每个市和 80%-90 %的旗(县)都有布病疫情,而且正在迅速蔓延,新发病人大幅度上升(如内蒙古、 黑龙江省新发病人成倍增长);历史上无疫情或疫情较轻的省区,如浙江省也出现了首发病例。我国自20世纪90年代末以来,全国的布鲁菌病发病率又出现了持续上升的趋势。据卫生防疫相关部门统计,1995-2003年人间布鲁菌病的发病速度是685.71%,增长速度是585.71%。1993-2003年动物布鲁菌病自1997年以来,动物的发病数、死亡总数、发生疫情次数呈下降趋势,然而2003年有开始出现大的反复,并且布病的流行又具有了一些新趋向:① 80年代前布病的老疫区主要集中在牧区,比如新疆、西藏、青海等,80年代后有向半牧区和农区,比如山西、陕西、吉林、辽宁、山东波动的倾向。② 80年代前布病的感染人群主要集中在牧民、屠宰场、皮革厂的工人等职业人群,而80年代后非职业人群的感染率呈现相对上升趋势。③ 现今布病的流行以小范围、点状、分散式流行代替了以前的大规模、爆发式流行,给布病的防治带来困难。针对布病流行出现的这些新特点,给防制该病提出了新的挑战。

防控现状

我国在推广以“检疫、免疫、捕杀病畜”综合防治措施的同时,又针对传染病流行的三个环节采取相应的措施,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对牧场、乳场和屠宰场的牲畜进行定期检查。对检出的病畜及时隔离治疗,必要时宰杀;对病畜的流产物及尸体进行无害化处理,对其污染的环境进行消毒。病畜及其乳制品也必须经煮沸消毒,毛皮消毒后应放置三个月以上才能准许运出疫区。对于病畜、健康畜要分群、分区放牧,病畜用过的牧场需经三个月以上自然净化后方可供其它健康家畜使用。切断传播途径主要体现在加强对畜产品的卫生监督,禁止食用病畜肉及乳制品,防止病畜或患畜的排泄物、分泌物污染水源;对与家畜密切接触者的从业人员,要进行宣传教育,做好个人防护。保护易感动物主要体现在对易感人群及健康家畜注意防护,同时进行疫苗接种。特别是与家畜密切接触者的从业人员,均应进行预防接种。 公共卫生

人与患病动物或病料接触,经消化道、皮肤、粘膜、生殖道感染。感染牛的布鲁氏菌无自觉症状,但血液中存在抗体;感染猪的布鲁氏菌,症状轻,关节炎、肌肉疼痛,疲劳,局部炎症;感染羊的布鲁氏菌,症状重,发生波浪热,痛苦,下午发热,第二天早晨大出汗,神智清楚,可活动,出汗后,关节、肌肉疼,肝脾肿胀,男性可发生睾丸炎,女性可流产、

神经炎。

人布鲁氏菌病具有明显的职业、性别和年龄特点,兽医、养殖户、屠宰工人、皮毛工等感染率明显高十一般人群,发病年龄以青壮年为主,男多十女;具有一定的地区性,发病率牧区高十农区,农区高十城市,内蒙、东北,西北等牧区、半农半牧区发病率明显高十其他地区,北方农区呈散发;季节性虽不明显,但以家畜繁殖季节为多(春末夏初),甚至在发病高峰季节可呈暴发流行。上述流行特点表明人布鲁氏菌病与发病和隐性感染动物有密切关系,可以认为后者是人布鲁氏菌病的主要传染源。因此对动物布鲁氏菌病的防治是从根本上防控该病的关键。

对于个人,良好的预防措施可以有效避免感染布病。增强规范意识,购买生奶、生肉时,一定要查看是否有检疫合格证明;养成良好卫生习惯,食物一经煮熟就不会有活的布氏菌,不喝未经消毒生奶,不吃生肉,加工生肉时,注意卫生。

上一篇:部编版一年级上册词语下一篇:部编版金色的草地课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