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陵春教案设计范文

2022-06-17

为了有效地完成教学任务,教案是必不可少的重要部分,它包含了教师课堂教学的内容,教师要做好准备按照教案进行有序、有质量的教学,这样可以提高学习效率并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武陵春教案设计范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第一篇:武陵春教案设计范文

武陵春教学设计

教学目的:1、通过诵读,领会词的意境,明确词的感情.

2、赏析词的写作技巧,学习运用这些技巧去写作.

教具:课件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拉近距离,鼓励学生上课投入,表现积极.

二、导入新课:

由我们学过的李清照的词导入新课,引导学生朗诵《醉花阴》和《如梦令》,说说分别抒发了什么感情?再看《武陵春》在什么背景下写的,抒发了什么感情?

三、教授新课:

1、介绍写作背景.

金军挥兵南侵,李清照为避兵乱,只身流亡寓居浙江金华所作。时年53岁,经历国家败亡、家乡沦陷、文物丧失、丈夫病死等不幸遭遇,处境凄惨,内心极其悲痛。

2、朗诵词,先范读,然后生自由朗诵,再然后师引导齐读.

注意读词时语气、语调、感情,这首词中有两句感情要欢快、喜悦一些.

3、赏析词."风住尘香花已尽"

这句与"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表达的感情有何不同?

"日晚倦梳头"

比较该句与《望江南》中“梳洗罢”所表现的心情有何不一样?

"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欲语”什么?发挥想象。

"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闻说”、“也拟”、“只恐”六个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情?

赏析名句"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四、迁移:

1、除了用船来写愁,还可以用哪些来写愁?

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李白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李煜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杜甫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李白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鱼火对愁眠。张继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王安石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苏轼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李煜

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李煜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李白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 李白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李商隐

2、判断下列诗句属于直抒胸臆,还是情景交融?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李煜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李白

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李煜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 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李白

巴山夜雨涨秋池。李商隐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崔颢

东风无力百花残。李商隐

3、如果你遇到烦心事,你会怎样写愁?

第二篇:《武陵春》教学设计

先给大家讲一个故事,每年暑假,省教育厅都要对全省所有老师进行远程教育培训。方法是:先观看教育教学视频,然后布置相应的作业,所有老师完成作业提交,由指导教师批改推荐。我们三中的老师都保质保量地完成了培训任务。我作为指导教师,负责另一个地方的作业批改。有的老师非常用心,也很有才华,有一位老师就是用文言文写出作业。我在推荐时写了一首五言诗:

读写不可轻,听说亦为重。师者指佳路,学子苦练功。日日诵诗书,处处展辩能。待到中考时,凤舞龙腾空。

还有一位老师年过不惑,但表示仍愿意“不待扬鞭自奋蹄”。整篇文章洋溢着一位老教师对课堂的热爱。我写了一首七言诗:

长江后浪争奔腾,所幸桑榆尚未晚。春风劲吹自奋蹄,老骥何须待扬鞭。

但是大河奔流,鱼龙混杂,泥沙俱下。有的人下载抄袭,连题目都不看。我就戏写了一首打油诗:

复制粘贴技亦奇,真真假假挠头皮。千呼万唤做真人,别污杏坛神圣地。 有一位爱开玩笑的领导看到了,说好诗,和一首: 屏幕上显示的是: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 然后就停住了。

你们很熟悉吗?下一句应该是: 领导的回复是: 不肯抄他人。

这位领导才华横溢,他是在开玩笑。不过,话说回来,谁能知道诗歌的作者是谁? 李清照。

对,正是这位宋代婉约派女词人,以她卓尔不群的气质与横空出世的才华,在中国古典文学独树一帜。今天我们就要走近这位旷世才女,拾起从她衣袖中飘落的一瓣梨花,轻嗅她的芬芳,倾听她的叹息。

今天我们要学她的一首词《武陵春.春晚》。

读:

1、生不由自主地轻读。(1遍)

2、师朗读:(2遍)

朗读课文:武陵春

春晚

李清照

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3、生跟读:(3遍)老师一人的朗读似乎有些落寞,请同学们轻声地跟着老师,模仿老师的节奏语气语调,试着读准字音,读准节奏。

4、生自由朗读:(4遍)

从同学轻轻的跟读声中,老师已经能够感受到词的节奏美了,但是跟读总是不过瘾,不如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轻轻触摸《武陵春》流淌的情感。

展示读(4读)

哪位同学为我们展示一遍?

通过反复的吟诵,已经能够体会词人的愁情了,现在我们来一个小组比赛,看看哪个小组读得最好?我们不妨让前后几位同学组成一个单位,用你们认为可行的组合,和最能渲染愁情的方式演绎《武陵春》。

展示几个组。

悟:

1、整体感悟:有一个字充分体现了整首词的思想情感?大家想想看,是哪一个字呢? 生答:愁。

找得非常好。如果说这首词是一个花园,我们现在找到了开启院门的钥匙。

2、让我们走进这座开满美丽而又忧伤的花园,大家和我一起找,哪一朵花,哪一个句子最直接最强烈地抒发了这种愁情?

“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学生回答)(板书:直接抒愁,)

我们知道人在最激动的时刻,常常借眼泪来宣泄内心的痛苦。苏轼因梦见亡妻而“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柳永因和爱人分别而“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 ”杜甫的妻子思念战乱中不知生死的丈夫,流下了悲伤的泪水。“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陈子昂壮志难酬,怀才不遇泪流满面。而李清照呢?她欲语泪先流又是为何呢?从文中找出原因。

生答:“人非”(丈夫去世)

至亲至爱的夫君因病去世,这无疑是人生中最沉重的打击,更何况李清照曾一度沉浸在爱情的甜蜜中。让我们听一个凄美的爱情故事吧。

哪位同学愿意给我们朗读这个优美的爱情故事呢?

据野史记载,八百年前的一个秋天,秋高气爽,天空碧蓝,像水洗过一样。在泉城济南,少女李清照在丫环云的陪同下,到大明湖荡舟。暮秋的大明湖,别是一番景致。雪松杨柳,断荷残藕,引得清照心绪清悠,诗兴大发。随即吟词一首:湖上波来风浩渺,秋已暮,红稀香少。水光山色与人亲,说不尽,无限好。莲子已成荷叶老,清露洗,萍花莛草。眠沙鸥鹭不回头,似也恨,人归早。

不料这首好词,正巧被岸上一个书生听到。那年轻人不是别人,正是金石学家赵明诚,此番他来大明湖实地考据金石,没想到听到这首好词,心中暗自赞叹,暗思那作词之人肯定是自己久仰的李清照,又见李清照生得一表人才,顿生爱恋之心。于是,顾不得“男女授受不亲”的戒条,大胆上前与李清照搭话,并把那首词一字不错地背了一遍。李清照当即被他的才情所折服,二人婉言交谈,一时相见恨晚。

赵明诚是当朝宰相赵挺之的儿子。但是,他并不是一个不学无术的贵公子哥们儿,而是一个“好学上进有事业心而且忠于爱情的好青年”。当时他是朝廷的太学生,酷好金石,在攻读经史之余,对于彝器、书帖、字画,每每刻意搜求,认真研究,也有著述,名气并不在清 2

照之下。

赵家是名门望族,自然要寻找旗鼓相当的门户。李清照生在一个有文化有教养的士大夫家庭。父亲李格非,官至礼部员外郎。母亲王氏,是北宋状元的女儿。一见钟情的巧遇,门当户对的追求,使一代词女和一代金石学家走到了一起。

建中辛巳,十八岁的李清照与赵明诚成婚。不要小看这桩婚姻的意义。这是中国文坛和文化界的一件大事。自此,李清照下开一代词风,赵明诚开金石学研究的新纪元。正是二人的结合,才有了中国文学史上的“易安体”,也才有了金石学巨著凡三十卷的〈金石录〉。 婚后,他们志同道合,感情十分融洽。慢慢地,李清照对于金石学也有了浓厚的兴趣,她帮助丈夫考证、鉴别,全力支持丈夫的事业。

你能用一两个词语形容这对夫妇的婚姻生活么? [幸福美满,琴瑟和谐,夫唱妇随,志同道合、、、、、、]

然而,好景不长在,好花不常开。他们互敬互爱的美满生活,很快便被金人入侵的铁蹄踏破了。在兵慌马乱之中,赵明诚接受了湖州太守的任命,赴任途中不幸染病去世。李清照少年得志,中年丧夫,又赶上国破家亡。

那么美满的生活,那么美好的人物全部烟消云散,一切都成回忆,李清照能泪湿衣襟能不发出“物是人非事事休”的感叹么!

2、 事事休啊,什么叫事事休?

万事皆休,哪句话,哪个动作表现了她的心灰意冷?

[日晚倦梳头],请再读一遍,你会把重音落实到哪个字上?

[倦],倦的本义是疲倦,懈怠,你认为在句中还是这个意思么?梳头是人物的动作,是生活中极常见的极细微的动作,而对梳头的懈怠,代表着对生活的什么态度?

[讨论小结]:倦是身心的疲乏,是对生活的放弃,绝望!

女为悦己者容,爱人已永远地离开了,自己梳妆打扮又能给谁看呢? 词人说“物是”景物依旧,那么我们不妨拿起她早年写就的《如梦令》看看,还是曾经的风景吗?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问 相似点在哪里?

“绿肥红瘦”------“花已尽”,雨疏风骤-----“风住”, 风景依旧。可情感呢?

讨论小结:

《如梦令》表达的是对大自然、春天的热爱与不舍,语气轻快。但是《武陵春》暮春的景色却更多的勾起了词人伤痛,[板书:触景生愁]

春天依旧落花依旧可国已不成国家也不成家,美好的事物美好的人都随落花而逝,因此当词人道出“物是人非事事休”时,其愁其哀是何等沉痛!

这属于细节描写,词人用生活中极小的细节传达了内心的悲愁!(板书:细节传愁)

3、丈夫已经死去了6年。6年的生离死别,心已经悲凉如古井之水,似乎再也泛不起波澜。可又是什么触动了这份愁情呢?换句话说,李清照看到了什么才“泪湿衣襟”? “风住尘香花已尽”,能描述一下这个景么?

1、 闭上眼睛细想“风住尘香花已尽”,是怎样一幅画面?

2、 你能用语言描述吗?三言两语即可。

3、 小组推荐一人。

过渡语:我们已经能读出词人沉沉哀愁了,我们在这片充满着忧伤和美丽的花园里,继续向前追寻女词人的心路,发现她的心情似乎发生了转变,请一位同学朗读下阙,同学们找出能体现词人心理变化过程的词语。并试着梳理词人的感情变化过程。

1、学生自己梳理。闻说---也拟---只恐

2、小组交流。

3、师提问点拨。闻说什么意思?---——听说 听说什么?------听说双溪的春天还好,花可能还没有全凋谢,春景不错

这个消息对于李清照来说是好是坏?---好

为什么是好消息呢-----可以去赏春,去散心

对,去散心,去排遣内心沉痛之愁。心动了么?----心动了。 哪个词语可以看出来:也拟,也打算 用什么方式排遣忧愁?——泛舟。

“泛舟”的“泛”字能表现什么的心情?------舒适悠闲。作者在泛舟之前加上也拟,表明她也希望排遣忧愁,达到悠闲舒适的境界,可是计划实行了么?——没有。何处可见?——“只恐”,担心的意思,表明词人又打了退堂鼓,还是没去成。 过渡语:“ 闻说”给李清照的黑暗世界带来了光明希望,也拟传达了词人对光明的向往,词的感情调子在这里有所昂扬,我们的心情仿佛也欣喜了许多,但是“只恐”一词又把我们的希望欣喜打破,将词人再次拉回了愁苦的深渊。

4、 请把最后一句再读一遍,(齐读)奇怪,愁怎么能用船去载?这个词是不是用错了?

1、独立思考。

2、小组交流。

3、展示。

[引导]:愁是什么?它是什么状态?————是感情是抽象的东西,是无形无影无声无息的。而能用船装载的是什么?————东西,货物,有形有重量。

词人把无形抽象的情感当作有形具体的事物,化虚为实,巧用比喻夸张。其实它突出的是愁的什么特点————重

回想前人种有许多描摹愁的诗句,能说出一两句么? “李白“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把愁比喻成水,表现愁的绵绵不绝,写出了愁的韧度。

李煜“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把愁比喻成春水,显现愁的绵长,量出了愁的长度。

李煜“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把愁比喻成丝麻,纠缠在一起,纷繁芜杂写出了愁的杂乱。

秦观:“便做春江都是泪,流不尽许多愁。”则愁已经物质化,变为可以放在江中,随水流尽的东西了。李清照等又进一步把它搬上了船,于是愁竟有了重量,不但可随水而流,并且可 4

以用船来载。别出心裁称出了愁的重量,其才情可见一斑。[板书:比喻摹愁] 恼人的风雨总算停歇了,枝头上美丽的花朵也凋零尽了,只有沾花的泥土还散发着缕缕花的余香。太阳虽然升的很高、很高了,可我仍无心梳妆打扮。春去了,明年还会回来,花谢了,明年春天还会盛开,惟独那牵挂的人、伤心的事一直萦绕在心头,挥之不去,令我愁肠百结,一想到这些,还没开口说话,泪水就情不自禁地洒落。听人说,双溪那个地方的春色还不错,我计划着到那里去划划船、泛一泛舟,以排遣心中无尽的忧愁!可是,我真担心那双溪上的舴猛舟般的小船太小了,恐怕载不动我内心沉重的哀愁啊!”

我不希望你们成为李清照似的得旷世才女,而更希望我们每个同学每个人能远离痛苦哀愁,快乐幸福一生。

第三篇:《武陵春》教学设计

《武陵春》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熟读成诵,准确、流畅地背诵六首词;

2、以诗解诗,把握《武陵春》的内容,并了解拓展词作

3、了解李清照的生平经历,学会用知人论世的方法评价人物

4、通过对比探究,体会“愁”中闲愁与悲愁的区别 【教学重点】

1、2 【教学难点】4 【教学方法】自主学习、合作交流 【教学过程】

一、竞赛游戏,激发兴趣:

每小组抽取一首词,小组成员背诵抽取的词,成员全部背诵后,推选一个代表在黑板默写背诵的词比赛记忆能力和书写水平及小组合作意识

二、出示本节课要完成的任务:

1、用语言描述出《武陵春》及拓展补充词作中的情景

2、揣摩体会每首词作中的情感有何不同?

3、词人不同阶段创作的词作都有“愁”,有何不同?

4、如何看待李清照词作中的“闲愁”与“悲愁”?

5、词人所处时代和个人经历对其创作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三、活动导引,达成目标: 活动一:知人论世,理清经历

孟子曾说:颂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不可,要知人论世李清照这位宋代婉约派女词人在中国古典文学的词坛中独树一帜她之所以取得如此高的成就,不仅源于她自身的优越的文化修养,才华本领,还与她生活的特殊年代和所经历的时代变迁血肉相连,学习李清照这位旷世才女的诗词,一定要把把握住她的人生经历,也就是要知人论世,结合她所经历的背景解读她的诗

⑴ 学生自由发言,谈自己所了解的李清照,结合材料,理清她的人生经历,以此展示在多媒体课件上,为后面的诗词解读做铺垫

⑵ 明确《武陵春》创作于1135年,结合人物经历知人论世,学生明确李清照之前的经历,即幸福、国破、家亡、夫死

活动二:读准基调,找准“愁”字

学生个人自读,读准字音

学生互相点评,把握节奏把握本词的感情基调:哀愁,找准词中点明基调的字:愁 教师范读,适时点拨

学生齐读,达到读熟的程度,通过初步感知读出感情 活动三:以诗译诗,解读上阕

⑴词中的哪句话最直接最强烈地抒发了这种愁情? 明确:“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直接抒愁)

⑵ ① 欲语泪先流,想说的话还没有说出来,就已经泪流满面,这种外在的表现正是词人内心情感的真实体现上阕中,你还能从哪些词句中读出词人内心的哀愁? 明确:“日晚倦梳头”,透过“日晚”“倦”,学生理解倦是身心的疲乏,她非常消极,对任何事都没有兴趣,没有心情倦梳头是一种对生活的放弃,是一种绝望,是一种对生活毫无兴趣的悲凉从中可以看出作者满怀愁绪(细节传愁)

所以,此时的李清照在《武陵春》中直接强烈抒发情感:“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② 想起曾相亲相爱的丈夫,想起了美满的生活,怎么不令人流泪可有是谁勾起了六年前的生离死别,触动这份愁情的是什么? 明确:“风住尘香花已尽”,学生描述景物描写的画面,借助《如梦令》对比学习

词人说“物是”景物依旧,拓展以早年写就的《如梦令》作比照,以诗解诗,印证“物是” 相似处:“风住”=“昨夜雨疏风骤”;“绿肥红瘦”=“花已尽” 不同处:《如梦令》表达的是对大自然、春天的热爱与不舍,语气轻快但是《武陵春》暮春的景色却更多的勾起了词人伤痛

所以,此时的李清照在《武陵春》中直接强烈抒发情感:“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③ 花开花落,景物依旧,爱人离世,词人无心梳洗打扮,二人感情真的如此深厚吗? 明确:拓展学习《醉花阴》,学生理解“瘦”是因为相思“愁”,人比黄花瘦,可见思念之深,夫妻恩爱当年的离别即是如此的令她刻骨思念,愁肠百转,现在却是阴阳两隔,永难相见,这更是一种难以释怀的伤痛!

所以,此时的李清照在《武陵春》中直接强烈抒发情感:“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④ 问世间情为何物,直叫人生死相许可惜,李清照的丈夫赵明诚过早地离开了人世,只留下清照一个人在这乱世之中颠沛流离,尝尽人间苦楚如果说赵明诚的去世使李清照一下子从天上摔到了地上,那么这次事件直接把她从地上推进了地狱 明确:拓展学习晚年《如梦令》,“谁伴明窗独坐,我共影儿俩个灯尽欲眠时,影也把人抛躲无那,无那,好个凄凉的我” 学生理解“好个凄凉的我”,直白的让人心碎,独坐窗前,灯亮时有影子相陪,灯灭后,独自伤感,心碎、悲苦

所以,此时的李清照在《武陵春》中直接强烈抒发情感:“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⑤ “事事休”除了有李清照个人的家事,情事、身世事,还有什么事? 明确:国事这也是李清照与一般的闺房怨妇不同之处拓展学习《夏日绝句》,学生明确李清照也有像文天祥《过零丁洋》中“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浩然正气她位卑未敢忘忧国,但是,她希望抗金,收复故土愿望遥遥无期 所以,此时的李清照在《武陵春》中直接强烈抒发情感:“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活动四:解读“愁”思,比较不同

⑴ 李清照的心情在下阕有所转变,找出能体现词人心理变化过程的词语,并理解词人内心有过怎样的心理波动吗?

明确:学生把握:闻说、也拟、只恐“闻说”给李清照的黑暗世界带来了光明希望,“也拟”传达了词人对光明的向往,词的感情调子在这里有所昂扬,我们的心情仿佛也随着她一刹间的喜悦而欣喜了许多,但是“只恐”一词又把我们的希望欣喜打破,将词人再次拉回了愁苦的深渊感情一波三折,起伏跌宕

⑵ 船是用来载载人或物的具体的东西的,愁是无形的,怎么用船载呢?

明确:学生把握:词人将心中抽象的、无形的“愁”转为具体可触的立体感,用夸张的比喻写出愁之重、愁之多

⑶ 一个“愁”字在李清照的词中屡屡出现,这些愁的含义都一样吗? 明确:拓展学习《一剪梅》《声声慢》,比较诵读,哪一首写出的 “愁”和《武陵春》一致学生结合知人论世的方法,小组合作鉴赏两首词表达出的“愁”

《一剪梅》如《醉花阴》一样,是她前期的作品,真实地反映了她的闺中生活及离别相思就像她的前半生,有世人无比羡慕的幸福,甜蜜的爱情,和谐的家庭,美好的追求,才女的名声,除此就是短暂离别的思念,所生发出的“闲愁”,是生离之愁,是个人闲愁

《声声慢》如《武陵春》一样,是她后期的作品,是李清照晚年,在种种凄苦与悲愁凝集心头,无法排遣时,她和着血泪写下的,融和着家国之变、时代沧桑,是李清照坎坷生涯、悲剧人生、灾难时代的映现是死别之愁,是家国悲愁 即一往情深传千古,两处闲愁结同心后期悲愁:千古绝唱凄苦情,万世愁心美女神 活动五:背诵《武陵春》及拓展诗词 课堂总结:

今天我们借助她的五首词,以诗解诗,重点解读她的《武陵春》,李清照用她个人闲愁、家国悲愁,抒发了她传奇一生的爱恨情愁,通过她的词,我们认识了一个不一样的李清照,一个柔中带刚,自信潇洒,才华横溢的一代才女而其词风前后期风格之不同,恰好折射出了这个才女丰富的内心世界和独特情感的发展历程正所谓:“词采秀千秋,看风雅流传,才情自古无男女;生年交两宋,究悲欢转换,命运从来系国家”

第四篇:《武陵春》教案

《武陵春》

一、 导入新课

1、讲课之前,我们先来看一幅对联,上联是:“大河百代,众浪齐奔,淘尽万古英雄汉”下联是:“词苑千载,群芳竞秀,盛开一枝女儿花”聪明的同学梦一定已经猜出这支女儿花的芳名是————李清照(学生回答) 对,正是这位宋代婉约派女词人,今天我们就要走近这位旷世才女。学习她的作品《武陵春》。

2、了解李清照的生平。

二、 朗诵文本,体会情感

1、 录音范读 (很优美吧!)

2、 学生跟读:我们再听一遍录音,请大家跟着录音轻声读,试着读准字音,读准节奏。

3、 学生自由朗读:跟读总是不过瘾,不如请同学们自由朗读,用自己的心灵静静地体会词人的情感,想想《武陵春》流淌的是何样的情感(自由朗读)

4、 每位同学都读得特别认真投入,问:你感受到这首词流淌的是何样的感情,能用《武陵春》中的一个词语表达么? “愁”(板书)

5、明确了情感,我们来齐读一遍,争取读出情感。

三、 品味语言

同学调动了自己的情感,全力地传达了李清照的愁情,接下来,我们一起来细细品读一下词的上片。

1、首先老师想问大家,上片中的哪句话最直接最强烈地抒发了这种愁情? “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学生回答)(板书:直接抒愁)

我们知道人常常借眼泪来宣泄内心的痛苦苏轼因梦见亡妻而“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柳永因和爱人分别而“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而李清照呢?她欲语泪先流又是为何呢?从文中找出原因。

2 生答:“人非”(丈夫去世)

至亲至爱的夫君六年前在南京因病去世,这无疑是人生中最沉重的打击,更何况李清照曾一度沉浸在爱情的甜蜜中。(展示幻灯片:婚姻生活的一个片断)

可是那么美满的生活,那么美好的人物却消失在眼前,一切都成回忆,李清照能泪湿衣襟能不发出“物是人非事事休”的感叹么!

2、请问大家,触动这份愁情的是什么?也就是说,李清照见到了什么才“泪湿衣襟”?

[风住尘香花已尽],能描述一下这个景么? [风停了,花都凋零了,连泥土也都沾上了花香]。

词人说“物是”景物依旧,那么我们不妨拿起她早年写就的《如梦令》作一番比照,看看是否能够印证“物是”,请一位女生朗读,其他同学找与“风住尘香花已尽”相类似的词语。 问:相似点在哪里? 【彭湘敏】

[绿肥红瘦][花已尽],雨疏风骤[风住],情感一样么?

讨论小结:《如梦令》表达的是对大自然、春天的热爱与不舍,语气轻快但是《武陵春》暮春的景色却更多的勾起了词人伤痛,[板书:触景生愁] 春天依旧落花依旧可国已不成国家也不成家,美好的事物美好的人都随落花而逝,因此当词人道出“物是人非事事休”时,其愁其哀是何等沉痛!

3、 她感到万事皆休,表现在行动上呢?哪句话? [日晚倦梳头],

[倦],倦的本义是疲倦,懈怠,你认为在句中还是这个意思么?梳头是人物的动作,是生活中极常见的极细微的动作,而对梳头的懈怠,代表着对生活的什么态度? [讨论小结]:倦是身心的疲乏,是对生活的放弃,绝望! 词人用生活中极小的细节传达了内心的悲愁!(板书:细节传愁) 我们再一次齐读上阙,请传递出词人因景而生愁和物是人非的沉痛之情来 。

4、 已经能读出词人沉沉哀愁了,往下阙关照,我们发现李清照的心情似乎发生了转变,请一位同学朗读下阙,同学们找出能体现词人心理变化过程的词语 。

5、 闻说什么意思?——听说

听说什么?听说双溪的春天还好,花可能还没有全凋谢,春景不错 这个消息对于李清照来说是好是坏?好

此话怎讲?为什么是好消息呢可以去赏春,去散心 小结:对,去散心,去排遣内心沉痛之愁 心动了么?心动了

哪个词语可以看出来:也拟,也打算

用什么方式排遣忧愁?——泛舟

“泛舟”的“泛”字能表现什么的心情?舒适悠闲

作者在泛舟之前加上也拟,表明她也希望排遣忧愁,达到悠闲舒适的境界,可是计划实行了么?——没有何处可见?——“只恐”,担心的意思,表明词人又打了退堂鼓,还是没去成 小结:“ 闻说”给李清照的黑暗世界带来了光明希望,也拟传达了词人对光明的向往,词的感情调子在这里有所昂扬,我们的心情仿佛也欣喜了许多,但是“只恐”一词又把我们的希望欣喜打破,将词人再次拉回了愁苦的深渊感情一波三折,起伏跌宕,所以我们朗读时前两句可以读出轻快欣喜的语气,而最后则要凝重低沉 。 把下片齐读一遍。

5、奇怪,愁怎么能用船去载?这个词是不是用错了?

[引导]:愁是什么?它是什么状态?————是感情是抽象的东西,是无形无影的 而能用船装载的是什么?————东西,货物,有形有重量

词人把无形抽象的情感当作有形具体的事物,化虚为实,巧用比喻夸张

4 其实它突出的是愁的什么特点————重

回想前人种有许多描摹愁的诗句,能说出一两句么? [李白“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 [李煜“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① 把愁比喻成水,表现愁的绵绵不绝 ② 把愁比喻成春水,显现愁的绵长

小结:李白写出了愁的韧度,李煜量出了愁的长度,而李清照呢,别出心裁称出了愁的重量,其才情可见一斑[板书:比喻摹愁] 我们再读全词,此时不仅要读出感情的起伏,而且要读出愁的分量。 [齐读]

六、 总结,布置作业

今天我们通过学习《武陵春》,感受到李清照内心愁苦的情感,领略了她遣词造境的文学才华,还在潜移默化中运用朗诵、品词、对比以及知人论世的方法赏析诗词。接下来,请大家大声朗诵《武陵春》,下课前我们在作业本上默写。

第五篇:武陵春教案

诗词鉴赏--------不到园林,怎知春色如许?

武陵春

作为文学样式之一的词,其鼎盛之时在两宋时期,人们多习惯于将唐诗宋词并举对立,宋词与唐诗、元曲成为我国诗歌史上的三大奇葩。戏曲《牡丹亭》里面有一句“不到园林,怎知春色如许?”历来为人所称道。不读唐诗宋词元曲,可以说,就不了解中国的古典文学。提到宋词,不能不提婉约词派的代表人物李清照。

李清照出生于书香门第,早期生活优裕。其父李格非是苏轼的学生,进士出身,母亲是状元王拱辰的孙女,藏书甚富,她小时候就在良好的家庭环境中打下文学基础。嫁给当朝宰相的儿子赵明诚,二人志趣相投,生活美满。前期词作多写其悠闲生活。后期适逢国家败亡,家乡沦陷,丈夫去世,四处逃难,毕生收集的金石字画古玩散失殆尽。词作多悲叹身世,格调感伤。

这首《武陵春》是作者中年孀居后所作,非一般的闺情闺怨词所能比。这首词借暮春之景,写出了词人内心深处的苦闷和忧愁。全词一唱三叹,语言优美,意境,有言尽而意不尽之美。这首词继承了传统的词的作法,采用了类似后来戏曲中的代言体,以第一人称的口吻,用深沉忧郁的旋律,塑造了一个孤苦凄凉环中流荡无依的才女形象。

姜夔在《白石道人诗说》里说:“ 句中无余字,篇中无长语,句中有余味,篇中有余意”。这样的诗词才能称之为是优秀的,简而言之,就是要有言外之意,韵外之致,读来让人感觉言有尽而意无穷。这首词简炼含蓄,足见李清照炼字造句之功力。其中“风住尘香花已尽”一句已达至境:既点出此前风吹雨打、落红成阵的情景,又绘出现今雨过天晴,落花已化为尘土的韵味;既写出了作者雨天不得出外的苦闷,又写出了她惜春自伤的感慨,真可谓意味无穷尽。

这首词由表及里,从外到内,步步深入,层层开掘,上半阕侧重于外形,下半阕多偏重于内心。“日晚倦梳头”、“欲语泪先流”是描摹人物的外部动作和神态。这里所写的“日晚倦梳头”,是另外一种心境。

这时她因金人南下,几经丧乱,志同道合的丈夫赵明诚早已逝世,自己只身流落金华,眼前所见的是一年一度的春景,睹物思人,物是人非,不禁悲从中来,感到万事皆休,无穷索寞。因此她日高方起,懒于梳理。眼泪是传达悲伤之情的很好的载体。古典诗词之中,描写眼泪的名句很多。“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欧阳修《蝶恋花》),“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柳永《雨霖铃》)“相顾无言,唯有泪千行。”(苏轼《江城子》)这些句子或写眼含泪水,或写泪挂两腮,表达着不同的情感。李清照写“欲语泪先流”,写得鲜明而又深刻。这里李清照写泪,先以“欲语”作为铺垫,然后让泪夺眶而出,简单五个字,下语看似平易,用意却无比精深,把那种难以控制的满腹忧愁一下子倾泻出来,感人肺腑、动人心弦。

词的下半阕着重挖掘内心感情。黄了翁在《蓼园词选》中评价这首词“短幅中藏无数曲折。”张炎在《词源》中提出“词与诗不同,合用虚字呼唤。”李清照作为填词高手,自然深谙其道。她首先连用了“闻说”、“也拟”、“只恐”三组虚字,作为起伏转折的契机,一波三折,感人至深。第一句“闻说双溪春尚好”陡然一扬,词人刚刚还流泪,可是一听说金华郊外的双溪春光明媚、游人如织,她这个平日喜爱游览的人遂起出游之兴,“也拟泛轻舟”了。“春尚好”、“泛轻舟”措词轻松,节奏明快,恰好处她表现了词人一刹那间的喜悦心情。而“泛轻舟”之前着“也拟”二字,更显得婉曲低回,说明词人出游之兴是一时所起,并不十分强烈。“轻舟”一词为下文的愁重作了很好的铺垫和烘托,至“只恐”以下二句,则是铺足之后来一个猛烈的跌宕,使感情显得无比深沉。这里,上半阕所说的“日晚倦

诗词鉴赏--------不到园林,怎知春色如许?

梳头”、“欲语泪先流”的原因,也得到了深刻的揭示。

这首词艺术表现上的突出特点是巧妙运用多种修辞手法,特别是比喻。诗歌中用比喻,是常见的现象;然而要用得新颖,却非常不易。“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李煜《虞美人》),“试问闲愁有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贺铸《青玉案》),“便做春江都是泪,流不尽许多愁。”(秦观《江城子》)这些都是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来写愁。好的比喻往往将精神化为物质,将抽象的感情化为具体的形象,他们或把愁比作江水,或比为其他物象,饶有新意,各具特色。这首词里,李清照说:“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同样是用夸张的比喻形容“愁”,但她自铸新辞,而且用得非常自然妥帖,不着痕迹。我们说它自然妥帖,是因为它承上句“轻舟”而来,而“轻舟”又是承“双溪”而来,而且将愁搬上了船,只不过愁太多,船太小,载不动。寓情于景,浑然天成,构成了完整的意境。

本文来自 360文秘网(www.360wenmi.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武陵春教案设计范文】相关文章:

武陵春教案教学设计08-28

武陵春优秀教案设计08-28

武陵春教案范文05-21

武陵春教学设计范文06-17

武陵春学生教学设计08-28

望江南武陵春教案07-18

武陵春公开课教案07-18

武陵春范文05-15

武陵春1范文05-15

改写武陵春范文05-19

上一篇:网络编辑与原创范文下一篇:我与父亲的故事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