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下册第四组教案

2023-03-15

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案,教案是保证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条件。教案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五年级下册第四组教案》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第一篇:五年级下册第四组教案

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四组单元整体教学设计

单元内容分析

本组课文由《钓鱼的启示》《落花生》两篇精读课文和《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珍珠鸟》两篇略读课文组成。这四篇课文围绕本单元的主题“生活中的启示”,分别告诉我们:道德判断也许很简单,但实践起来却很难;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生活也是这样;做人不能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信赖,往往能创造出美好的境界――让人真切地感受到,生活的确是一本永远读不够,也读不完的书,虽然书上没有一个字,却处处都是学问,就看我们善不善于去读它。

除课文之外,本组教材还在“口语交际与习作”“回顾拓展”中安排了与本单元主题相关的读写结合学习内容。“口语交际与习作”要求从日常生活中选取一件让自己获得启发的事(或凭借课文提供的漫画故事),以及给自己留下印象特别深的名言警句,联系具体事例,写清事情的经过和从中受到的启示;“回顾?拓展”中的“交流平台”“日积月累”和“成语故事”,既帮助学生回顾和整理了本组课文的重点语句,又补充提供了富有警戒意义的名言佳句,为学生积累感悟进一步打开了思路,丰富了材料。

总体构想:

本组教学设计可分为三部分,分别为: 第一部分: 课时一:预习课文 课时二:理解内容 课时三:领悟表达 课时四:口语交际与习作 课时五:检测

第二部分:语文实践活动 第三部分:整本书阅读 第一部分 教科书教学

1 课时一 预习内容 教学目标

1.养成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习惯。 2.能够讲清楚给自己带来启示的一件事情。

3.积极参与小组活动,在交流和讨论中,敢于提出自己的看法,作出自己的判断。

4.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课文中有关词句的意思,体会其表达效果。

5.在阅读中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基本的表达方法。

教学过程

一、利用插图,借助资料,了解作品。

1.投放若干画面,让学生看图猜测插图出自哪部作品。(不仅仅局限于本组课文)

二、朗读课文,小组合作学习字词。

1.小组利用查字典或交流的方式,读准字音,掌握字义,并把生字写在练习本上。

2.小组利用工具书,理解词语的意思。小组成员分别承担不同的任务。

3.学生对课文中的字、词、句提出不理解的地方,师生合作加以解决。

三、小组检查,交流,汇报学习情况。

1.小组成员拿出自己记录的生字,让其他人来读,并纠正错误。 2.小组成员汇报自己查找的生词的意思,其他人纪录。 3.交流预习中遇到的其它问题。 4.教师检查预习情况 1认读生字

2结合课文内容,独立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

2 5.通过预习你知道什么?(了解学生对内容的掌握程度)

四、快速默读课文并列提纲,把握故事和人物,汇报自己读书所得

1.读《钓鱼的启示》,小组汇报收获。

1说说《钓鱼的启示》主要讲了一个什么故事?自由表达。 2汇报:小男孩和父亲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这个小男孩给你最深的感受是什么?

2.读《通往广场的路只有一条》,小组交流汇报。

1读《通往广场的路只有一条》,简单说说你对这个故事有了哪些了解?

2文中的两个小故事哪个给你留下比较深刻的印象?为什么? 3.读《落花生》,全班交流。

1汇报:一家人的交谈中,你对谁的话最感兴趣?你如果参与讨论的话,会说什么呢?

4.读《珍珠鸟》,小组交流。 1这个故事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五、结合课后题和读书产生的疑问,质疑问难。 1.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你产生了什么疑问? 2.集体讨论。

【设计说明:预习对于学生来说是学习的开始,也是自主学习的开端,是我们要培养的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通过预习,明确自己在学习时掌握了哪些,还有哪些不明确之处。这样接下来的学习就有了明确的. 课时二 理解内容 教学流程

一、回顾预习情况,导入新课。 1.引入

3 上一节课,我们共同预习了第四组课文,我们一起说一遍,本组课文的主题是──《生活的启示》。下面我们共同大声地把本组课文的题目读出来。

2.我们同学们都知道,每组课文前教材都有一个单元导读部分,它会给我们指出本单元主要要学习的内容和要掌握的学习方法等。本单元的导下面哪位同学读一读,我们再细细地品味一下。

二、引领合作探究 1.出示学习目标

1用简短的话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2领会作者从生活中得到了哪些启示; 2.小组合作交流课文主要内容和启示 学习的具体要求:

1用简短的话概括出每篇课文的主要内容; 2领会每篇课文作者从生活中得到了哪些启示; 3.小组合作交流师巡视指导 4.交流汇报

1先交流四篇课文的主要内容。(小组长指派发言人,有不同意见的其它同学可积极补充,共同完善。)

2再交流汇报四篇课文的启示。 5.理解句子的含义

出示:“道德只是个简单的是与非的问题,实践起来却很难。” 1说一说,生活中的让人心动的各种诱惑有哪些?(诸如:金钱、地位、荣誉„„包括那些暂时带来一点方便一点好处的事)

出示:“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

1生活中还有哪些人或物品也像文章中的落花生一样呢?举例说明。

6.选出自己喜欢的段落,反复地朗读。

4

三、分享句段

谈话:之所以同学们都能很快而很正确地把每篇课文的启示找出来,是因为文章中都有一些含义深该能点明主题的句段。下面我们以《落花生》一文为例,找一找这样的句段。

1.交流汇报,师出示相关课件。 2.学生朗读相关内容。

3.每篇课文中都还有一些含义深刻的句子,请你根据刚才交流得到的方法,以《钓鱼的启示》一课为例,找出课文中这样的句子,并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说说自己的理解。

4.利用学到的方法,小组合作探究学习两篇略读课文。 【设计说明:理解内容,对于学生来说最难理解的就是重点的句段,突破了重点句段这个难题,对于整篇课文的理解也就很准确。我们经常会运用到联系上下文、反复朗读、抓重点的词语等方法,帮助学生理解。】

课时三 领悟表达 教学过程

一、明确学习任务 1.引入

学完本组的四篇课文后我们会发现一些文章写法的异同,这节课我们就要交流自己的发现。

2.小组四个人根据人物的难易程度合理进行分工,两个人承担一个任务。两个问题第一个稍微容易一些,第二个稍微困难一些。我们先来找一找他们的相同点。

3.听任务,测听力。 老师分别读出两个问题。

问题一:四篇文章都是用第几人称写的?为什么要用这种人称?能改变人称吗?

5 问题二:四篇文章的结尾部分都告诉了我们什么?为什么放在结尾?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4.请学生复述自己承担的任务。

二、分小组找相同点

1.小组成员带着自己的问题,默读课文完成学习任务。 2.小组内交流汇报自己的学习成果。 3.全班汇报交流,修正与丰富问题的答案。

4.板书交流结果总结:都是用第一人称写的;结尾处都说明了一个道理

三、分小组学习不同点

四篇文章虽然有很多的相同点,但每篇文章都有自己鲜明地表达特色,这就是他们的区别所在。

拟人化《钓鱼的启示》

借物喻人《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 详略结合《珍珠鸟》 心理描写《落花生》

以文中的句段为例,说一说这中表达方法有什么好处? 2.小组交流确定每篇文章的表达特色是什么并交流汇报。 3.小组四人各自以一篇文章为例,默读领会这种表达方法的效果。

4.小组交流汇报,并相互进行修正和丰富。 5.全班汇报交流,修正与丰富问题的答案。 6.突破难点的方法。 感悟理解,读诵内容

文段对比(有无表达方法的对比) 抓住相关句段抓关键词 课外文章欣赏 7.课外文章及评析:

6 ①心理描写的例文及效果

“我的心绷得紧紧的。这怎么忍受得了呢?我担心这个年轻的战士会突然跳起来,或者突然叫起来。我不敢朝他那边看,不忍眼巴巴地看着我的战友活活地烧死。但是,我忍不住不看,我盼望出现什么奇迹,火突然间熄灭了。我的心像刀绞一般,眼泪模糊了我的眼睛。”

心理活动能够直接反映人物的性格、思想和感情,能够把人物的内心世界展现在我们面前。心理活动的描写往往非常具体地描绘了自己或他人的心理状态,字里行间又饱含感情,所以常常具有感人至深的力量。

②借物喻人的例文及效果

在我家旁边的南山公园里,有许许多多的花,但是我最喜欢的是迎春花。迎春花为什么要叫这个名字呢?是因为迎春花是在春天刚刚来到时开放的,这时候天气还很寒冷,其他的花都在土壤里“避寒”,只有迎春花向人们报告春天的信息

白杨树从来就这么直。哪儿需要它,它就在哪儿生根抽芽,长出粗壮的枝干。不管遇到风沙还是雨雪,不管遇到干旱还是洪水,它总是那么直,那么顽强,不软弱,也不摇动。”

借物喻人的方法能清楚地让我们认识到文章借物要说明什么,要借物赞美怎样的人。借物喻人的方法还可以使文章立意更深远,表情达意更含蓄;可以大大增强文章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③拟人化写法例文及效果

在池塘的底下,躺着许多沉静又稳重的贝壳动物。有时候,小小的田螺们会沿着池底轻轻地、缓缓地爬到岸边,小心翼翼地慢慢张开它们沉沉的盖子,眨巴着眼睛,好奇地展望这个美丽的水中乐园,同时又尽情地呼吸一些陆上空气;水蛭们伏在它们的征服物上,不停地扭动着它们的身躯,一副得意洋洋的样子。

运用拟人化的写法,不仅可以使描写的事物生动形象,而且能鲜明地表现作者对所描写的事物的感情。

7

(四)总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同学们比较出了四篇文章的异同,并初步领悟到了这些表达方法的效果,希望大家在以后的写作中尝试运用这些方法。

【设计说明:通过学习,了解整组课文在表达上的特点,体会这样表达效果。并在习作中学习运用这样的表达效果。】

课时四 口语交际与习作 教学过程

一、表演导入

1.师生共同表演发生在身边的一件小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发学生的思考:生活中的许多不足道的小事都会给我很多的启发。

2.总结启发,通过这件事我们明白了,如果我们平时细心点,我们就会节省很多时间,否则我们会付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来弥补自己的粗心,因此我们要做个生活的有心人。

二、口语交际过程

1.确定交流主要内容──生活的启示一类的习作该怎么样写? 2.谈话

同学们,交际也就是交流,今天我们需要交流什么内容呢?请看大屏幕:(我们常会从生活中获得启示:一件小事、一句格言、一组漫画,都能引起我们的思考,给我们启示。本节课我们将围绕上面的内容,进行口语交际和习作。)

同学们知道我们交流的主要内容了吗?(我们今天需要交流的主要内容是一件小事、一句格言、一组漫画分别带给我们什么启示?)同学们,你的身边有没有引起自己思考的小事?一位老人提醒老师注意身体,送给老师一句话:身体健康是幸福的源泉。我们学校鼓励老师们多写钢笔字,就在老师们的钢笔上附了一句话:书写幸福人生。格言就是提醒我们,告诫我们要怎样来做。大家知道那些格言?同学们我们来想一想,像这样的习作我们该怎么样来写呢?

8 3.小组内交流。

在小组长的带动下来讨论一下这样的习作怎样写?(小组内每位同学选取一个主题进行思考。一边思考一边写一写,把自己的想法写下来,全组同学都思考好了,进行交流。交流时同学们可以进行补充和质疑。)

4.全班汇报交流

小组内推荐一名同学将自己组内讨论的结果汇报给全班同学。在汇报时其他小组认真听,有不同见解或是补充的可以直接站起来说。

三、指导习作过程

同学们讨论的很好,我们在实际习作中,如果遇到写生活的启示这一类的习作,我们可以这样来考虑。

1.命题,我们还可以借鉴本组课文的命题方式: 《钓鱼的启示》──以活动名称命题

《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有意义的话命题 《落花生》──以事物名称命题 《珍珠鸟》──以事物名称命题 2.结构

先写事、格言、漫画的内容是什么,再写带给自己的思考是什么。 3.习作的方法

本组课文我们学习了一些习作的方法,运用了这些习作的方法就可以让我们的习作更加吸引人。我们学习的习作方法有:详略恰当、拟人、借物喻人。

4.同学们,这节课我们一起总结了“生活的启示”这一类习作的习作方法。以后大家就运用这样的方法,把我们需要习作的内容写下来。

【设计说明:口语交际是对于学生表达能力的训练,学生通过小组内交流和推荐交流的形式,全班同学都能够积极主动的表达自己的

9 想法。我们的习作就是在学习和口语交际的基础之上,能够将自己的理解顺畅的表达出来。】

第二部分 读整本书教学设计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四组读整本书教学设计 阅读目标

1.通过阅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这本书,了解更多的生活带给我们启示的故事。

2.能够对书中的故事有所了解,并通过这些故事受到启发。 活动准备

学生阅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活动过程

一、小组活动

1.说一说故事中的哪个人给你留下深刻印象?(保尔、谢廖沙、瓦莉亚、丽达)对于他们的行为你理解吗?

2.聊一聊书中自己最喜欢、最有趣、最神奇、最难过„„的情节,并说一说从中受到的启发。小组推介最精彩的一个故事。

3.每个小组展示交流交流故事,大家共同讨论故事中的哲理。 4.把精彩的情节绘声绘色的读给大家听。

二、做一期手抄报,以“生活的启示”为题。

1.用彩笔,画出发生的故事的精彩片段。 2.写几个感人的哲理故事。

三、展览手抄报

结合自己的手抄报,讲一讲自己办报的心得和体会。

【设计说明:阅读整本书,意在拓展学生对于整组课文的认识,加深学生对于本组课文主题的理解,学生通过阅读,分享和交流,深化的对于主题的认识,创作手抄报,学生将自己的理解又表象出来,升华了对这一主题的理解。】

10 第三部分 语文实践活动 我的座右铭

──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四组语文实践活动教学设计 活动目标

学生能够自主活动,在活动中学生能够锻炼自己的合作、表达和收集整理信息的能力。

活动过程

一、活动准备

1.学生查阅资料,查找有关座右铭的书籍、网站丰富资料。 2.学生主动结合去思考、去研究、去酝酿自己心目中的座右铭。

二、活动分工

1.成立小组,制订方案。

谈话:在我们这个集体中,大家都有共同的追求,共同的期望,让我们为班级和自己写一句座右铭。最后,我们通过民主投票的方式,确立一句最佳的班级座右铭。

2.小组分工合作,搜集资料

1师生共同交流一些搜集资料的途径、活动的方法。

小组利用各种途径进行分工,搜集资料,准备举行“班级和个人的座右铭作品展”。

2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资料的筛选、整理和丰富,小组成员相互讨论确定小组内最佳的座右铭。

三、展览评价

1.各小组展示作品,进行“座右铭”作品展览。 2.小组介绍最佳作品的内涵。

3.师生提出意见,共同进行修正和丰富。 4.郑重投票,分享成果

1把座右铭贴在墙壁上进行展览。

11 【设计说明:语文实践活动,学生通过学生主动的查阅资料、分享资料、沟通在查阅资料中自己的困难和发现,培养学生对于语文的兴趣,增强学生对于语文的运用能力。】

12

第二篇:五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作文教案

习作要求:1.围绕“感动”这个话题,诉说故事,畅谈想法,感动心灵。

2.培养学生积极参与,敢于表达自己的想法的习惯,做到表达时有条理、有感情;在听他人说话要认真,有耐心。 3.在口语交际的基础上,选一件令人感动的小事记下来。内容要具体,语句要通顺,感情要真实。

4.能把一件事的来龙去脉交代清楚,力争写得具体、生动。 习作重点:学会完整叙述感动或难忘的事 习作难点:能按要求进行习作

教学方法:引导法,谈话法,评议结合法 课时安排:习作指导二课时;习作讲评二课时 [习作指导]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1.围绕“感动”这个话题,诉说故事,畅谈想法,感动心灵。

2.培养学生积极参与,敢于表达自己的想法的习惯,做到表达时有条理、有感情;在听他人说话要认真,有耐心。 教学重点:学会完整叙述感动或难忘的事 教学难点:能把一件事的来龙去脉交代清楚 教学教程:

一、激情引入,交流感受

播放电视广告。配音:每天晚上,年轻的妈妈打好热腾腾的水,给年迈的老奶奶洗脚。她日复一日不变的行为,温暖了奶奶苍老的心灵。她不知道,无意中,她教会了自己的孩子──感恩。

看了这则公益广告,你有什么感受?

二、开拓视野,感受“感动”

像电视广告中这样的令人感动的故事还有许多许多。古代历史上就有许多令人感动的故事,请同学们来说说这些故事。 1.讲古代感动的故事。如黄香温席、孔融让梨…… 2.随机设问:你为什么而感动?

3.不仅我国古代有许多令人感动的故事,这样的故事古今中外更是层出不穷。小组说说感动的故事。推选其中说得最好的一位同学来讲讲。

4.不仅有许多感动的故事,我们的生活中更不乏感动的图片或音乐。

5.配乐引出《丹顶鹤的故事》:有一个女孩,她从小就爱养丹顶鹤,在她大学毕业以后,她仍回到她养鹤的地方。可是有一天,她为了救那只受伤的丹顶鹤,却滑进了沼泽地,就再也没有上来。(音乐响起)

听了这个故事和音乐,你有什么感受?

6.出示刘翔的图片。这是谁?你喜欢他吗?说说他的故事。 再听刘翔获冠时响起的国歌声。同学们,当我们再回到二年前的希腊雅典,重温那激动人心的一刻,你感动吗?为什么?

7.小结:感动是人的情感的自然流露。因为我们善良,所以我们学会了感动,学会了感恩。

三、互动交流,重温“感动”

1.同学们,在你的生活中,你是否经历过让自己感动的事呢? 指名说话。

一位同学说完后,请其他同学当记者,现场进行“答记者问”。引导学生说最感动的地方,说清感动的原因。

2.组织小组进行“感动2005”比赛活动(根据上课时间自由调整),评选出最让人感动的小故事。引导学生拟定评选条件:把感动的事件说清楚,说具体;表达时口齿清楚,声音响亮。

3.开展活动。在音乐《感恩的心》中结束。

[习作指导]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审清题目,把握要求 教学重点:确定习作内容,组织材料 教学难点:确定习作内容,组织材料 教学方法:引导法 谈话法 教学过程:

一、独立撰写,巡视指导 1.导语:同学们,老师和你们一起分享自己亲眼所见的最难忘、感人的事。又看见你们和同桌快乐地分享各自听到、看到、亲身经历那最令人感动、难忘的事,真羡慕!有句啤酒广告词:“好东西,要与好朋友分享!”老师是你们的好朋友吧!可是我无法完全分享咱们班的每一位同学的记忆中精彩纷呈的感人故事。这样吧,拿起笔来,把你们那精彩而具体的,最令人感动、难忘的事写下来,做到内容具体,语句通顺,感情真实。你可以给文章加个有趣、新颖、恰当的标题。写完后,再对照讲述故事的具体要求,认真改一改。 2.生练习,教师巡视。

二、指导写作

1.交流写作:请学生把自己写的片断展示出来,读后,请同学评一评,哪里写得好?哪里还可以改进? 2.按方法、小组评改。

三、完成习作

1.把这篇文章全部写下来。题目自定。 2.教师巡视指导。

教学目标:回顾赏析,渗透讲评,体会写法 教学重点:习作中的精彩回顾 教学难点:学生自己评析习作 教学方法:谈话法 引导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导语:上节课同学们用笔大胆记录下最让自己感动的事。如果再动动脑,就会使你笔下那感动、难忘的事,内容更加具体、语句更加通顺,情感表达更加真实、准确,也就更加感人!这节课咱们一起评改上次的习作。

2.一起回忆这篇习作的要求。

二、分享语段,体会写法 1.分享精彩语段。

导语:很多同学上节课作文中都出现了波浪线,愿意把你写得精彩的句子读给大家听吗?写得好,还要读得好,那才棒!自己先练习读一读。 2.教师采访展示者和听众,精彩在何处。

(注意鼓励习作困难的学生发言、展示,提高其写作的积极性。)

三、精品赏析,渗透评改

导语:欣赏了全班每位同学感动、难忘的故事,其中有些文章的描写让老师仿佛也亲身经历这件事。 1.优秀习作者上台朗读习作,边投影展示,同学观看、倾听并思考。

(同学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让人感动、难忘在什么地方?哪几句写得特别好?好在哪里? 2.倾听评析。

(1)你觉得这篇文章所选的事感人或难忘吗? (2)你从哪些地方体会到这是一件感人或难忘的事?

(3)这篇文章哪些地方值得借鉴学习? 3.小结优点。

四、互评互改,不断提高

1.结合讲评,自评自改。(教学教学重点放在个人感动、难忘的精彩章节)

导语:每一个人成长的足迹不同,对事物的感受也各有千秋。请大家再次回忆最让自己感动的事,把听到、看到或亲身经历的最令人感动、难忘的事像在大脑中放电影一样放一遍。像刚才那位同学一样,把它写清楚,写具体。 自己动笔进行修改。

2.四人小组修改片段,再次交流分享。

3.修改后的片段,集中再次讲评,或说说自己的感受。

五、回顾过程,总结全课

教师采访通过修改后习作水平进步明显的学生:你有什么成功的经验?

小结:好的作文是修改出来的──“三分文章七分改”,要“不断修改,反复推敲”,还要“多读、多思、多改”。

六、作业

将这篇习作工工整整地抄在作文本上,可以投寄给班级的班刊或平时阅读的刊物,体验希望与成功的喜悦,让更多人分享你的感人故事。

[习作讲评]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点评交流资料,指导学生修改习作,讲评习作

教学重点:学生评自己的习作 教学难点:学生修改自己的习作 教学方法:谈话法 引导法 教学过程: 一 开心点评

根据上节课的交流情况教师进行讲评,教学教学重点点评交流素材的优点和对不足的地方提出合理化建议

二 实践练习

学生开始动笔完成初稿,教师巡视、指导。 三 习作讲评

教师选取几篇优秀习作并请作者上台朗读,其他同学听一听习作好在哪里。 请习作者陈述写作思路 学生自由发言,评析习作。 那些句子优美?

那些句子最能体现真情实感,从而让你感动? 习作者谈自己的观点

学生阅读自己的习作,找出好的地方,讲给他人听。四 小节总结

畅谈本次习作的收获。

第三篇:小学语文:识字 第四组《识字6》3教案(苏教版一年级上)

识字 6 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学会本课生字和由这些生字组成的词语,两根绿线内的字只识不写;认识一种笔画。 2.能力目标:能有顺序地观察图画,认识图上描绘的事物。

3.情感目标:了解大城市里现代化的建筑和设施,体会祖国现代化建设日新月异的成就。 教学重点难点: 识字、写字、朗读。 教学具准备及辅助活动: 1.生字卡片。 2.实物投影仪。 主要板书计划: 识字 6 生字范写 生字组词 作业设计安排: 课内: 描红、仿影。 课外: 教学过程: 教学随笔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二、看图学词语

1.出示插图,图上有什么?

2.你在哪儿见过的?是什么样的?向大家介绍一下。

三、借助拼音,读准字音

1.学生自地课文。要求:看清音节,读准字音。 2.指名读,正音。 车:翘舌音。

林:声母是l,不是n。 3.齐读。

四、图文结合,巩固词义 1.做“找朋友”的游戏,要求学生把字卡贴在相应的图旁边。 2.自读韵文,说说现代化城市还有哪些变化。

五、诵读韵文

1.齐读韵文,想象现代化城市的新面貌。 2.教师指图引导背诵。 3.学生看图自由练习背诵。 4.指名背诵。 5.小组背诵。

六、巩固练习

做游戏“小导游”。请学生轮流做小导游,介绍城市的新风貌,再带大家读读词语,评选出“小导游”。

七、学习生字,指导书写 1.学习生字:泉 厅 林 阴。 2.提示重点字的写法:林、厅。 3.学生按笔顺提示在课本上描红。 4.学生在《习字册》上描红、仿影,临写。

第二课时

一、复习巩固 1.读生字词。 2.指名书空笔顺:泉。 3.朗读课文。

二、学习新笔画,指导写字 1.认识新笔画横折折撇。 2.学习生字:道 车 交。 3.学生按照课本提示说笔顺。 4.教师范写。

道:先写走之儿,再写“首”。 交:最后两笔是先写撇,再写捺。 5.学生描红。

三、指导书写田字格

1.学生观察生字在田字格里的位置。 2.学生完成《习字册》上的生字书写。

四、课堂巩固,检测 1.看火车认读生字。 2.词语开花。

第四篇:小学语文:识字 第四组《识字5》1教案(苏教版一年级上)

(苏教版)一年级语文教案 《识字5》

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生字和由这些生字组成的词。

2、能按笔顺描红。

3、体验在海边沙滩玩耍的乐趣,感受大海的美丽富饶。 教学重点:识字、写字。 教学难点:诵读韵文。 教学时间:两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要求:图文对照,读准词语。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1、看图提问,小朋友们,图上画的是什么地方呀?

2、你们觉得图上的景色美不美?今天我们就一同去大海边领略一下大海的风光,好吗?

二、指导看图,练习说话

1、谁来说说海边有些什么?相机出示:沙滩贝壳脚丫。

想象一下,走在沙滩上会有一种什么感觉?贝壳是什么样的?谁来说说海边的脚丫是谁的?

2、那么在海面上又有什么呢?相机出示:海风海鸥浪花。

3、你觉得大海美吗?为什么?

三、借助拼音,读准字音。

1、在小组里自己轻声读读这些生字音。

2、指名读,正音。

四、继续看图学文。

1、看图:满载而归的渔船上装满了什么?相机出示:珍珠、海带鱼虾

2、请你们想一想:这时渔民们的心情会是怎样的?

3、大海这么富饶,渔民们是那样的高兴,在小组里说一说这些词,体会一下渔民们的心情。

4、当太阳落山时,渔船停靠在港湾,天空中出现了什么?出示:港湾渔船晚霞

5、练读这些词语,体会大海的美丽、富饶。

五、作业:读准字音,练习背诵。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熟读、背诵韵文,指导书写生字。

教学过程:

一、检查复习:

1、自由读韵文

2、开火车读韵文

3、指名打乱顺序读词语

4、指名读不标拼音的字和词。

二、练习背诵韵文

1、老师引读

2、学生练习背诵

三、学习本课的生字。

1、出示生字卡片,学生认读。

2、讨论:你是怎样记住这些字的?

3、给生字扩词。

4、观察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5、学生描红。

6、教师巡视,学生练习写字。

四、背诵韵文。

第五篇:科教版五年级下册科学第四单元教案

第四单元 地球的运动

1、昼夜交替现象

教学目的:

1、对昼夜交替现象能作出自己的解释。

2、和小组同学合作设计模拟实验,研究昼夜现象产生的原因。

3、和小组同学分工协作,做好模拟实验。

4、在实验过程中实事求是,严谨认真。

5、对实验的结果进行合理的解释。 教学重点:设计模拟实验验证假设。

教学难点:解释地球产生昼夜交替的现象的原理。

教学准备:小皮球(乒乓球)、手电筒(蜡烛)、白纸、水彩笔、小组记录

表。 教学过程:

一、引入学习:

1、谈话:每天早上,太阳从东边冉冉升起,每天晚上,太阳又从西边落下„„

就这样,白昼和黑夜交替出现。

2、思考:地球上为什么会有昼夜?昼夜为什么交替出现?关于昼夜,你知

道哪些?还有什么问题?

二、提出问题:

1、交流:地球上为什么会有昼夜现象?昼夜现象为什么交替出现?

2、解释:哪些情况可能出现昼夜交替?

①地球不动,太阳绕着地球转;②太阳不动,地球围着太阳转;③地球围着

太阳转,同时自转;④地球自转。

3、讨论:哪一种解释是正确的?我们怎样知道哪种解释是正确的呢?

三、实验探究:

1、 演示实验:

(1)如果让乒乓球当作地球,手电筒当作太阳,被“太阳”照亮的一面相当于一天中的什么时间?(白昼),背着太阳的一面呢?(黑夜)。 (2)在“地球”上贴(或画)一个小纸人,怎样才能让小人在同一地点(例如贴小纸人的地方)出现昼夜交替现象?用实验的方法检验每一种假设。

2、学生分组实验。

(1)对以上四种假设进行模拟实验验证,看这四种假设能不能解释昼夜交

替现象,并把实验结果记录下来。 (2)小组分工合作进行模拟实验。

3、交流汇报。 分小组汇报研究结果。

4、讨论:

这些解释你赞同哪一种观点?为什么?

四、小结:

通过实验,我们发现很多情况都会使地球上发生昼夜交替的现象,昼夜交替究竟是什么原因呢?下节课我们将继续研究,同学们也可以查阅一下相关的资料,看看科学家是怎样研究得出结论的?把你们的资料和全班同学交流。

板书设计 昼夜交替现象

①地球不动,太阳绕着地球转; ②太阳不动,地球围着太阳转; ③地球围着太阳转,同时自转;

④地球自转 教学后记:

2、人类认识地球及其运动的历史

教学目的:

1、知道“地心说”和“日心说”的观点及其内容。

2、认识到对同一种现象可能有许多不同的解释。科学的观点是建立在证据

的基础上。

3、对收集到的资料能进行批判和借鉴。

4、通过认识科学家对昼夜现象的解释,修正自己对昼夜现象的认识。

教学重点:理解“地心说”和“日心说”两种观点。

教学难点:认识科学观点和证据之间的联系。

教学准备:有关“地心说”和“日心说”的图片、课件及文本资料。

教学过程:

一、引入学习:

1、谈话:我们通过实验已经知道,教科书上提出的四种假设有可能使地球上出现昼夜交替的现象。对昼夜交替的现象,人类经历了怎样的认识过程呢?

2、阅读教科书,了解“地心说”和“日心说”两种观点。

二、认识“地心说”和“日心说”两种观点及其证据:

1、全班交流:托勒密的“地心说”的主要观点是什么?他怎样解释他的观点?你怎样看待他的观点及其解释?他的观点能解释昼夜现象的成因吗?

2、全班交流:哥白尼“日心说”的主要观点是什么?他怎样解释他的观点?你怎样看待他的观点及其解释?他的观点能解释昼夜现象的成因吗?

3、讨论交流:“地心说”和“日心说”两种观点有什么相同之处?有什么不同之处?“日心说”是怎样反驳“地心说”的?“日心说”的证据充分吗?

4、思考:如果按照这两种观点来做模拟实验,都能发生昼夜交替的现象吗?

三、修正自己的观点:

1、小组交流:根据以上的资料,我们对昼夜现象的解释有什么变化?

2、全班交流:要排除哪一种解释?保留哪一种解释?为什么?

板书设计:

人类认识地球及其运动的历史 地心说

日心说

教学后记:

3、证明地球在自转

教学目的:

1、知道摆具有摆动方向保持不变的特点。

2、制作一个简易的“傅科”摆,知道“傅科”摆摆动后,与地面的刻度盘

会发生“偏移”。

3、用收集到的证据来解释昼夜交替出现的原因。

4、认识到地球自转虽然不能直接观察到,但是能通过实验证实。

教学重点:摆的特点。 教学难点:傅科摆的原理。

教学准备:单摆一个,支架一个,圆盘一个,有关“傅科摆”的资料。

教学过程:

一、认识摆的特点:

1、谈话:哥白尼提出了“日心说”但是人们对他的观点表示怀疑,因为没有人能看见地球在自转。现在,我们能通过人造地球卫星看见地球的自转,但是古代人们是怎样通过实验证明地球在自转的呢?

2、演示:(出示一个单摆)摆的方向能保持不变,我们今天也来做一个类

似的实验。

(1)用铁架台做支架,挂上一个摆。

(2)将铁架台放到一个圆盘上,先让摆摆动起来,然后慢慢转动圆盘,看

摆的方向改变了吗?

3、学生分组实验。

4、汇报实验结果。

5、小结:摆具有摆动的 方向保持不变的特点。

6、思考:如果地球表面竖立一个巨大的摆,当地球这个圆盘转动后(自转),

会出现什么现象?(摆的方向偏移)

反过来,如果真的有这样一个摆,而且摆动的方向发生了偏移,又说明了什

么?(地球自转)

二、认识“傅科摆”:

1、阅读教科书,认识傅科摆。

2、讨论:傅科摆有什么特别之处?傅科摆摆动后发生可什么现象?它为什

么能证明地球在自转?

三、交流:

1、全班交流关于地球自转的资料。

2、阅读课文P92页资料库中《地球自转会产生哪些突出现象?》

3、补充由于地球自转发生的河流偏移等现象。

四、解释:

对前面关于昼夜交替现象的解释,我们保留哪些?排除哪些?为什么?

板书设计 证明地球在自转 傅科摆——地球自转

教学后记:

4、谁先迎来黎明

教学目的:

1、知道天体的东升西落是因为地球的自转而发生的现象。

2、知道地球是自西向东运动的,自转的方向和天体运动的方向相反。

3、知道不同地区迎来黎明的时间不同,东边早,西边晚;不同地区的时差

是由于经度不同决定的。

4、体验领会相对运动,并能用相对运动的观点来解释天体的运动。

5、体会到物体的运动要从多个角度来认识。

教学重点:认识天体东升西落的现象是由于地球的自西向东自转而形成的。

教学难点:理解相对运动。

教学准备:两张小卡片,水彩笔,大地球仪;世界时区图,转椅。

教学过程:

一、引入学习:

1、谈话:由于地球的自转,产生了昼夜交替现象,地球是怎样自转的呢?

2、思考:我国的北京和乌鲁木齐,谁先迎来黎明?

二、模拟实验:

1、确定北京和乌鲁木齐的位置关系:北京在东,乌鲁木齐在西。

2、请一组同学面向外拉成一个圆圈,代表地球;请两位同学分别代表“北京”和“乌鲁木齐”,再请一位同学当“太阳”;先按照自西向东(逆时针)方向转圈,看谁先看见太阳;然后再自东向西(顺时针)方向转动,看谁先看见太

阳。

3、小结:如果地球是自西向东自转,北京先看见太阳;如果地球是自东向

西自转,乌鲁木齐先看见太阳。

三、认识相对运动:

1、思考:地球的自转方向到底是自西向东还是自东向西?

2、回忆:汽车向前运动时,车窗外的景物怎样运动?车窗内的景物呢?汽车后退时,车窗外的景物又是怎样运动的车窗内呢?

3、体验:坐在转椅上,让转椅逆时针运动时,周围的景物怎样运动?转椅顺时针运动时,周围的景物又是怎样运动?

3、联想:如果把地球看作是一个大转椅,我们会看见太阳等天体东升西落,

那么转椅是怎样转的?

4、阅读教科书P80页。

5、解释:北京和乌鲁木齐谁最先迎来黎明?(北京)

四、认识时区及时差:

1、问题:北京比乌鲁木齐先迎来黎明,北京比乌鲁木齐早几个小时看见太

阳呢?

2、出示世界时区图,找出北京和乌鲁木齐所在的时区。

3、阅读P81页资料,小组讨论:北京、巴黎和纽约谁先迎来黎明?相差多

少小时?

五、总结地球运动的特点: 自转证据:太阳、月亮东升西落;

自转方向:自西向东; 自转周期:24小时。

六、课外作业:观察北极星和北斗星的位置。

板书设计: 谁先迎来黎明

地球自西向东自转

周期为24小时(一天)

教学后记:

5、北极星“不动”的秘密

教学目的:

1、知道天空中的星星围绕北极星顺时针运动,北极星相对“不动”,是因

为地球自转的结果。

2、能根据已知“北极星相对不动”等事实证据,推测地球绕地轴自转,而

且地轴始终是倾斜的。

3、做模拟实验研究北极星。

4、主动和小组同学合作探究北极星“不动”的秘密。

5、体会到多角度、多方面收集证据,有助于更好地解释现象。 教学重点:地球绕地轴自西向东自转,地轴始终是倾斜的。

教学难点:北极星看上去“不动”的原因。

教学准备:硬纸片两张,水彩笔,地球仪,转椅,四季星座运行图。

教学过程:

一、引入学习:

谈话:人们在夜间观星的时候,发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北极星不动,而其

他的星星都围绕北极星运动。

二、探究北极星为什么“相对不动”:

1、看图:(P82页两副图)这两副图有什么相同之处? (1)星星都在怎样运动?是否都有一个“圆心”?

(2)“圆心”是否在天顶位置?是不是与天顶有一定的倾斜角度?

2、讨论:照片中为什么北极星保持“不动”?

(1)小组交流

(2)模拟实验一:在一个纸板上画出北极星和北斗七星等星星,然后转动纸板,观察北极星是否不动,其他星星都围绕北极星运动。再用一个纸板当作地平线,然后旋转纸板,观察,哪些星星能被观察到,哪些不能被观察到,从这现

象中能想到什么?

(3)模拟实验二:地球在不停地自西向东自转,所以我们在夜间能看见星星东升西落,与地球自转的方向相反。怎样能在自转的地球上看到北极星“不

动”呢?

用一个转椅代表地球,在教室墙上贴一颗星星当作北极星,请一位同学坐在转椅上,当眼睛盯着北极星看时,北极星好像是不动的,如果视点落在哪一颗星星上,周围的星星就会围绕哪一颗星星运动。

(4)观察陀螺运动,想象:陀螺转动时,围绕着一个假想的轴。能想象地

球是怎样运动的吗?

(5)模拟实验三:在一个球上贴几个小人,代表地球上的人,让球自转的同时,想办法让小人能看见教室一面墙上的“北极星”不动。 (6)阅读P83页的资料,研讨一年中北极星“不动”的原因。

三、拓展:

1、观察地球仪,思考:地球仪有什么特点?为什么铁轴要做成倾斜的

2、交流:地球自转还有什么特点?填写P83页的表格。

板书设计 北极星不动的秘密

地球绕地轴自西向东自转,

地轴始终是倾斜的

教学后记

6、地球在公转吗

教学目的:

1、知道地球在自转的同时,还围绕太阳公转,公转的周期是365天(一年)。

2、地球在围绕太阳公转时,在公转轨道的不同位置会观察到远近不同的物

体存在视觉位置差异。

3、能和小组同学合作做地球公转的模拟实验,并认真观察,收集证据,进

行记录。

4、体会到科学家获得证据的过程中要付出艰辛的努力,意识到科学技术的进步,能为科学家提供更为有力的证据。

教学重点:知道地球围绕太阳公转,公转周期为一年。

教学难点:认识恒星的周年视差。

教学准备:记录表,两根木杆,一把木尺,小纸条,一个红圆片(太阳),

两个蓝色圆片(星星)。

教学过程:

一、引入学习:

1、谈话:我们已经知道地球在自西向东自转,在自转的同时是不是还围绕

太阳公转呢?

2、思考:怎样知道地球是否围绕太阳公转?

3、小结:地球的确是在围绕太阳公转,公转一周是一年。

二、探究地球围绕太阳公转的证据:

1、思考:在人们不能到天空中观察地球的运动时,人们是怎样认识地球公

转的呢?

2、提问:(在黑板上画一地球运行轨道图,在轨道外画两颗星星)如果地球在公转,在公转的轨道上观察星星,会看到什么现象?

3、模拟实验。

(1)谈话:天空中的星星的位置各不相同,有的离地球近,有的离地球远,如果地球在自转的同时围绕太阳公转,那么,天空中的星星的位置就会随着地球的运动而发生变化。我们可以用一个模拟实验来研究这种变化。

(2)模拟实验

①讲解:在操场上画一个圆圈,圆圈中放一个红色小圆片,代表太阳;找两个竹竿,上面分别贴上一个蓝色圆片,分别代表星星,其中一颗星星离地球近,一颗星星离地球远;在远处的星星顶竿上挂一木尺,每隔10厘米贴一个记号;然后找一位同学代表地球,背对着圆圈做圆周运动(公转),在从A点运动到B点的过程中,仔细观察两颗星的位置,并做好记录

②学生到操场模拟实验。

③把两根竹竿放的更远一些,再次观察两颗星的位置变化,并做好记录。

4、交流汇报:

(1)当地球公转运动时,星星怎么运动?

(2)当地球运动到A、B两点时,星星的位置有什么变化?

(3)当星星离我们更远时,位置又有什么变化?

(4)从这些现象中我们能发现什么?

5、认识恒星的周年视差

(1)阅读P85页资料,思考:为什么人们长期未能发现恒星的周年视差?

(2)德国天文学家贝塞尔为什么能发现恒星周年视差?

(3)恒星周年视差为什么能证明地球在公转?

三、整理归纳:

1、关于昼夜现象的解释,我们保留哪一种?为什么?

2、地球是怎样运动的?

3、小结:地球围绕太阳自西向东公转,一年为一个周期;在公转的同时还围绕地轴自转,24小时为一个周期;地球在自转和公转的同时,地轴始终时倾

斜不变的。 板书设计: 地球在公转吗 公转周期为一年 教学后记:

7、为什么一年有四季

教学目的:

1、知道四季的形成与地球的公转、地轴的倾斜有关。

2、能根据地球公转的特征做模拟实验,并做好记录。

3、在模拟实验过程中能收集证据,并根据证据进行推理。

4、从古代人们观察四季中杆影的长短这一现象,推想四季的形成与地轴的

倾斜有关。

教学重点:四季的形成与地球的公转、地轴的倾斜有关。 教学难点:四季的形成与地球的公转、地轴的倾斜有关。

教学准备:地球仪,光源,小木棍(火柴或者大头针),地球公转、四季成

因挂图等。 教学过程:

一、引入学习:

1、谈话:一年中有春夏秋冬,四季交替,循环往复。为什么一年有四季呢?

四季是怎样形成的?

2、交流。

二、探究四季的成因:

1、古代人们是怎样探究四季的形成的。

(1)出示古人用立竿见影的方法来观测四季:一年中,春秋季影子长短适

中,夏季最短,冬季最长。

(2)讨论:为什么一年中影子长短不同?影子长短不同说明了什么? (3)小结:由于四季太阳高度不同,同一个物体在阳光下影子的长短就不一样。太阳斜射,影子长,是冬季;太阳直射,影子短,是夏季;太阳高度适中,

影子长短也适中,是春季和秋季。

2、模拟实验探究四季的成因

(1)谈话:我们知道,地球围绕地轴自转,地轴始终倾斜指向北极星方向。地球自转的同时还围绕太阳公转,一年为一个周期。

(2)模拟实验:

在地球仪上垂直竖一根标杆,在教室里放一盏灯当作太阳,让地球围绕太阳公转,在A(春分)、B(夏至)、C(秋分)、D(东至)四个方位分别测量标杆影子的长

短。

(3)学生做模拟实验,并在教科书P87页的表格里做好记录。 (4)研讨:在A、B、C、D四个方位测量的结果能不能判断地球所在的季

节?

(5)讨论:如果地轴不是倾斜的,还能看到这样的现象吗?

(6)研讨:一年中地球上同一个地方被阳光照射的情况会发生什么变化?地球上不同地区被阳光照射的情况有什么不同?当北半球是夏季的时候,南半球是什么季节?如果地轴不是倾斜的,而是垂直的,地球上还有四季吗?

三、小结:

地球上为什么会形成四季?把我们的认识填写在P87页下的空格里。

2、作业:课后收集关于地球运动和四季关系的资料,和全班同学交流。

板书设计: 为什么一年有四季

地球公转

地轴倾斜

教学后记:

8、极昼和极夜的解释

教学目的:

1、知道极昼和极夜现象与地球公转、自转和地轴倾斜有关。

2、知道地轴倾斜的角度大小和极昼极夜发生的范围大小有关。

3、能用模拟实验、模型、示意图等方法来解释极昼和极夜现象。

4、在小组合作探究过程中能认真听取其他同学的意见。 教学重点:极昼和极夜现象与地球公转、自转和地轴倾斜有关。 教学难点:地轴倾斜的角度大小和极昼极夜发生的范围大小有关。

教学准备:地球仪,光源,极昼极夜现象的图片等。

教学过程:

一、引入学习:

1、谈话:地球的南极和北极,会出现很多令人奇怪的现象,比如:北半球到了夏季,太阳就会挂在天空几个月而不落下,北极中心地带的白天甚至可以长达半年之久;而到了冬季,就会连续几个月不见太阳,北极中心地带的黑夜甚至可以长达半年之久。我们把这样的现象叫做极昼和极夜。

2、问题:我们已经知道,昼夜交替是地球自转形成的,昼夜交替就是一天,可是极地的白天和黑夜竟然长达半年!我们能用所学的知识解释这一现象吗?

二、探究极昼和极夜现象:

1、谈话:昼夜现象是地球自转形成的,极昼和极夜现象夜可能与地球的运动有关。还记得地球是怎样运动的吗?

2、解释极昼和极夜现象

(1)思考:利用手电筒、地球仪、示意图等材料,我们怎样能解释极昼和

极夜现象?

(2)学生分组实验。 (3)全班交流。 (4)小结。

三、研讨地轴倾斜的角度和极昼极夜范围的关系:

1、讨论:我们知道地轴倾斜的角度是23度,如果倾斜角度加大,会出现什

么现象?对地球有什么影响?

2、交流。

四、总结延伸:

1、交流并记录:

(1)在本单元中,我们研究了地球的运动,地球的运动主要有哪两种形式? (2)地球自转的方向怎样?周期多长?自转有什么特点?地球公转的方向

怎样?周期多长?公转有什么特点?

(3)有什么证据表面地球在自转?有什么证据表面地球在公转?

(4)地球的运动出生了哪些自然现象?

2、延伸拓展:

我们还想知道地球运动的哪些问题?

板书设计: 极昼和极夜的解释 地球自转

公转

地轴倾斜

上一篇:五年级期中语文测试卷下一篇:外墙玻璃幕墙施工方案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