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业处年工作思路

2022-07-07

第一篇:就业处年工作思路

就业管理服务处18年工作总结及18年工作思路

就业管理服务处2018年工作总结及

2018年工作思路

就业管理服务处2006年工作总结及2007年工作思路2007-02-01 11:05:46

就业管理服务处2006年工作总结及2007年工作思路

2006年是实施“十一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也是就业再就业政策实施的转折年。我处在县委、县政府的关心及主管局的正确领导下,按照省、市就业服务工作的总体部署,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为目标,以贯彻落实就业再就业新政策为主线,以解决就业困难人员就业、新增劳动力就业和农村转移劳动力就业为重点,以创业培训和再就业培训为抓手,精心组织,脚踏实

地,真抓实干,较好地完成了1—11月份的工作任务。现就我处1—11月份的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一、全力推进就业再就业工作

1、认真贯彻落实新一轮就业再就业政策。就业再就业政策,关系到众多企业和广大职工,关系到他们的切身利益,为了认真贯彻落实新一轮就业政策,我处人员在局领导的带领下,在5月中旬,通过广播、电视、报纸、互联网等多种宣传途经大张旗鼓地开展了生动活泼、深入细致的宣传活动,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把政策讲明白、讲透彻,使广大职工都能熟悉,了解新一轮政策的意义和内涵,努力营造全社会支持和帮助就业再就业工作的良好氛围。同时,我们按照可操作、办得到、能管用的原则,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制定了《泰顺县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做好就业再就业工作的实施意见》(泰政发〔2006〕100号)就业再就业配套文件。

2、广开就业渠道,促进下岗失业

人员再就业。全面落实新一轮就业政策,多方位地拓宽就业再就业渠道,竭力为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创造新岗位,就业结构发生积极变化,特别是民营企业成为吸纳新增就业的主渠道。并努力做好农村劳动力职业技能提升培训工作,提高农村劳动力就业能力,促进其在泰顺稳定就业,为我县经济持续健康快速发展提供有效的劳动力供给。到目前为止,城镇新增就业岗位833人,完成下达指标83%;下岗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419人,完成下达指标79%,其中就业困难人员87人,完成下达指标84%;对下岗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培训194人(包括有新开办的绿色食品培训和评茶员培训),完成下达指标100%,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继续做好《再就业优惠证》的发放、使用和管理工作,确保符合条件的下岗失业人员按规定享受优惠扶持政策,今年全县共发放《再就业优惠证》375本,享受税收优惠政策53人次,为下岗失业人员实现就业再就

业创造了宽松的环境。

3、积极推进就业服务“新三化”建设。根据就业服务“新三化”工作要求,我处今年加大资金的投入,每个办公室配置了电脑,进一步规范就业和失业保险业务流程,为用人单位和求职者提供便捷高效的服务,不断提高就业服务质量和效率,推动我县就业服务事业的发展。

4、创建“充分就业社区”工程。在完善社区机构建设的基础上,利用社区这个平台“借台唱戏”,依托城关9个社区开展实名制入户调查,建立下岗失业人员状况、新增农村劳动力、4050人员、零就业家庭、培训意向、领取失业保险金人员及用人单位的用工需求等基本档案,并根据每个人的特长进行分门别类登记,实行动态、有序管理。

二、努力做好失业保险扩面征缴工作

为使更多的职工失业后基本生活得到保障,我县加强了失业保险的扩面

征缴工作,自2004年起,失业保险委托地税部门征缴。原以企业失业保险逐步扩大到事业单位和私营企业的失业保险行列。在局领导的大力支持下,今年5月,失业保险征缴工作移到社保服务中心窗口办事, 便于参保人员“五费合征”。同时管好用好失业保险基金,做到失业保险基金发放无差错,严把失业基金关。至11月底全县共有参加失业保险参保人数9475人,完成下达指标99%;失业保险基金收缴万元;发放失业保险基金万元,享受失业保险基金人数达83人次。

三、加强劳动事务代理工作。

随着求职者自主择业、市场调节就业和政府促进就业的市场就业新机制的形成,牵扯到每个职工的切身利益。而劳动保障事务代理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条件下产生的一种新的劳动人事管理方式,是与市场经济体制相配套的劳动人事管理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促进单位自主用人、个人自主择业、合理

开发和利用劳动力资源、保障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双方的合法权益起着积极的作用。我代理所本着帮助用人单位和劳动者解决人事管理中的实际问题,本着为用人单位降低人事管理成本。组织了一支既理论又具多年丰富经验的专业人才队伍为各企业和个人提供系列劳动事务代理服务。2006年,我处加强劳动事务代理宣传力度,劳动事务代理工作以扩展到全县事业单位临时工和国有企业及私营企业。现为供电系统电管员、村电工129名和公安局协警员4名及电信公司员工14名等单位办理代理合同,邮政局60多名员工代理之事正在商谈中。做好劳动事务代理后的各项培训工作,以市场需求为目标,用工单位需求为对象,适时开设适用性、针对性强的各类专业技术培训班,今年先后举办了绿色食品、评茶员、美容美发等培训班3期,培训下岗失业人员311人,外来劳动力职业技能提升培训36人。今年1—11月份,共为147人办理代理合同和档案管理,

共代理收费88840元。

四、积极为劳服企业服务。

劳服企业作为我县集体经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发展直接关系到我县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但由于我县劳服企业底子薄,技术落后以及市场竞争激烈等客观因素条件下,我县劳服企业面临着很大的困难,发展举步艰难。为了帮助企业摆脱困境,在上级领导及有关部门的帮扶下,今年1—11月份,劳服企业创工业产值405万,税利达40多万元,安置下岗失业人员达10多人,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五、做好职业介绍工作。

为了更好地解决我县农村新增农村劳动力、退伍军人和外来劳动力就业难问题,提供良好的发展机遇给农村青年、退伍军人和外来劳动力,我们着重从加强信息咨询入手,积极同外界就业信息的联络沟通,收集职业需求和空岗信息,努力开拓就业门路。我们本着“亲民、利民、便民”的原则,认真做好求职

者的求职登记、职业介绍、培训推荐、职业指导直至上岗就业等“一条龙”服务。截止11月,在我们直接与间接的指引下,为我县输送了一批退伍军人和农村优秀青年达40多人次,介绍到温州海运公司当船员、瑞安保安公司当保安、温州市厂长经理人才公司当缝纫车工、福州国际航空港有限公司地勤公司当装卸和客舱清洁员,都得到了用人单位一致好评。为方便求职人员和用工单位监督和管理,我处还推选了优质服务监督卡的举措,卡上印有服务项目、联系方式和举报电话等内容,公开向社会承诺,做到文明、优质、高效的职业介绍服务工作。至11月份止,我处还办理就业卡、就业证达103人次。

六、加强就业服务队伍建设,提高就业服务队伍的素质。

一支良好精干的就业服务队伍是为民服务的保证。2006年,我处每位干部认真学习党的十六届五中、六中全会精神,深入学习新一轮就业再就业政策,

加强政治理论学习,努力提高开拓创新,维权维稳,依法行政和为民服务的能力,规范党员干部廉洁从政行为,加强业务素质教育,提高组织纪律性和敬业爱岗的自觉性,建立制度化的经办人员业务素质培训考核机制,提高就业服务能力和水平,着力建设“学习型、服务型、高效型、勤廉型”队伍。

我们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也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在工作中还面临着一些困难,存在一些漏洞与失误,必须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并在今后的工作中认真研究,加以解决。我们将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树立为民服务思想,以就业服务为天职,以就业服务为己任,以良好的就业服务取信于民,使我处工作在今后取得新得进展,为我县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为我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创造良好的环境。

2007年工作思路

2007年县就业处工作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

推进和谐社会和“平安泰顺”建设,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省、市就业局的各项工作部署,以落实优惠扶持政策、大力开发就业岗位、积极开展就业培训、有效实施再就业援助、完善失业保险制度为主线,推进就业服务“新三化”建设,加快劳动事务代理步伐,努力营造稳定、有序、和谐的就业环境。主要工作要点:

一、制定和完善就业再就业配套政策。根据中央、省、市就业再就业政策文件,按照可操作、办得到、能管用的原则,会同有关部门制定出台《泰顺县就业再就业资管理办法》、《泰顺县小额担保贷款管理办法》等相关配套政策。

二、大力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坚持就业为导向,认真做好下岗失业人员和农村劳动力培训工作,严格实行就业准入制度,不断增强劳动者的就业能力,全面提高行业从业人员的整体素质、技能水平和服务质量。会同工商、个协和规划建设等部门合作,举办超市类、食

品烟酒类的商品服务员、酒店宾馆类的餐厅服务员、客户服务员、建设行业的砌筑工、木工、抹灰工、油漆工、混凝土工等技能培训班8期;举办3期下岗失业人员创业培训班。

三、着重建设网络平台。加大资金的投入力度,争取实现与市就业局信息联网,依托信息系统,实现网络互联,信息共享,为城镇下岗失业人员和农村富余劳动力在第一时间内免费提供职业介绍和信息咨询服务,为用人单位和求职者提供方便快捷的信息服务。

四、积极做好失业保险覆盖及捆绑工作。在认真做好失业保险收缴及发放工作的同时,在非公企业参保问题上争取获得突破性进展,确保完成全年非公企业扩面任务;要严格把审失业保险基金的发放和使用,并做到专款专用。

五、继续做好劳动保障事务代理工作。目前已做好了县供电局系统电管员、村电工和县公安局协警员及县电信公司员工的劳动事务代理工作,随着新业务

员的增加,将对国有企业如水电站、邮政、烟草、移动、联通和各大银行争取劳动事务代理工作。

六、加强《再就业优惠证》发放、使用和管理,严格《再就业优惠证》审核发放程序,防止弄虚作假、欺骗冒领行为。

七、继续依托城关9个社区平台,通过入户调查,定期走访,摸清各自辖区内各类下岗失业人员、新增农村劳动力、4050人员、零就业家庭、用人单位的用工需求等等基本情况,建立档案,实行动态管理。

八、以制度建设为抓手,进一步规范办事流程。在许可的基础上,尽可能简化办事流程,推行办事公开制、一次性告知制、限时办结制等政务公开制度,促进提高工作效率,增强透明办事,实现管理服务公开化、规范化、高效化。

九、抓好干部队伍建设。以“学习型机关”创建和全省业务素质考试为契机,抓好就业处经办人员业务学习,全

面提升自身素质。并要求局党组同意选调人员到我处工作,能更好的完成网页制作、档案包装存档等各项工作任务和目标。

就业管理服务处

二○○六年十一月十六日

第二篇:市就业局就业再就业工作思路

2011年××市就业再就业工作的指导思想是:以十七大精神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为统领,以实施《就业促进法》和统筹城乡发展为契机,贯彻落实积极就业政策,以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建设为抓手,促进平等就业,促进城乡统筹的人力资源市场建设,健全创业促就业机制建设。

2011年××市就业再就业工作的总体思路是:本着抓重点、创亮点、求发展、构建和谐的思路,实施“一一五八”工程。即,实施一个法律:《就业促进法》;推进一个方案:“统筹城乡就业方案“;建设五个项目:公共实训基地二期项目建设、川南就业培训基地项目建设、就业和培训标准体系建设项目、“1000人创业计划”项目建设、“能力结构发展计划”项目建设;实现八个方面的突破:小额担保贷款有突破、基层平台建设有突破、“新三化”建设有突破、培训机制建设有突破、就业服务专项活动有突破、积极就业政策实施突破、失业保险促就业有突破、开发就业有突破。

2011年主要工作目标:全年城镇新增就业28000人,下岗失业人员和失地无业农民再就业15500人,其中就业困难对象再就业4500人,实现动态消除零就业家庭。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6%内;创业培训XX人,再就业培训10000人;失业保险参保人数达到176000 人,其中新增扩面 10000人,全年征收失业保险费4000万元。

一、贯彻《就业促进法》,取得三大进步

(一)宣传《就业促进法》,依法促就业取得进步

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纸、杂志、网络等新闻媒介和培训、知识竞赛等多种方式,抓好《就业促进法》的宣传。贯彻实施《就业促进法》,积极推进充实和完善就业工作联席会议制度的职能,进一步明确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促进就业的责任,加强部门间协调配合,有效发挥齐抓共管促进就业机制的作用。

(二)实施《就业促进法》,就业目标责任制推进明显进步

全力实施就业促进工程,推进城乡统筹就业,搞好就业服务,抓好再就业培训,切实增强劳动者就业及创业能力。进一步完善就业目标管理责任制度,增加就业目标考核内容,增加目标管理分值,实行就业目标管理进度通报制度、实行就业目标管理专项督察制度、确保全年目标任务的顺利完成。

(三)落实《就业促进法》,基础工作全面进步

以落实就业促进法为契机,以推动公共就业服务为中心内容,整合资源,夯实就业基础工作。建立和完善人力资源调查、就业登记、失业登记制度。推动就业备案制度、劳动力市场供求状况、失业预警制度等为内容的公共就业服务基础工作取得新的进展。

二、施统筹城乡就业,凸显三个成效

(四)实施统筹城乡就业,凸显平等就业成效

积极实施劳务输出“品牌”战略,做大做强我市劳务品牌。加强驻外劳务机构管理,加强输入、输出地合作,探索“四位一体”(培训—转移就业—农民合同制工人失业保险—维权)的工作模式。贴近农村外出务工人员,开展“2011家乡温暖活动”,为外出务工人员建卡立档,实施动态管理,帮助增强维权意识。实施农民工技能培训示范基地建设,加强对“校村联合”、“校企联合,订单培训”、“输出输入地联合,定向培训”等工作模式的总结和推广,大力提高农民工就业稳定。积极扶持有创业愿望和能力的农民自主创业,加快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步伐。切实实行城乡平等的免费就业服务制度。

(五)实施统筹城乡就业,凸显市场建设成效

建立面向城乡劳动者服务的人力资源市场。探索构建有形的人力资源市场,实施以开发就业、平等就业、素质就业、稳定就业为目标的人力资源市场机制建设。

(六)实施统筹城乡就业,凸显体系构建成效

完善覆盖城乡的就业服务体系建设,逐步建成“三级组织机构”、“四级服务网络”的公共就业服务机构格局。推进就业服务功能多元化建设,拓展服务领域,大力发展输出派遣产业,建立劳动力储备基地与用工基地的有效连接机制,实行有序输出,变输出人员为固定资源,加快劳动力资源向劳动力资本转变的步伐。

三、建设五个项目,狠抓三个创新

(七)建设五个项目,改善公共就业服务条件

一是公共实训基地二期项目建设

准确定位,理清思路,审慎而着力地推进公共实训基地二期工程建设。完善一期工程建设硬件条件和运行机制的同时,加快二期工程建设调研、评估、论证,本着成熟一个启动一个的原则。把××市职业培训公共实训基地建设成全省一流的区域性公共实训基地。

二是川南就业培训基地项目建设

整合培训资源,面向川南产业发展和人力资源市场需求,在市就业训练中心建立川南就业培训基地。探索建立就业培训基地和公共实训基地的整体功能发挥的机制,探索建立区域培训基地城市培训资源共享机制。

三是就业和培训标准体系建设项目

职业培训是政府帮助城乡劳动者就业最根本的措施。要建立以就业前培训、在职培训、再就业培训和创业培训为系统的劳动者终身职业技能培训体系。率先实现素质就业,争取加大财政资金对职业培训的投入力度,完善职业培训和职业技能鉴定补贴政策,加快建立公共实训基地建设和加强对培训机构的引导支持相结合,调动各类培训机构的积极性,形成以市场需求为导向,适应城乡劳动者多层次需求的培训制度,开展城乡"两后生"的劳动预备制培训和对企业农民工的岗位技能提升培训。

四是“1000人创业计划”项目建设

以加强后续服务工作为重点,构建以创业培训为基础,将创业扶持政策与创业服务有机结合的工作体系。选择创业人员,建立创业项目指导机构和专家指导组织,确定创业项目推荐目录,匹配创业扶持政策。启动“1000人创业计划”,年内扶持1000人创业,促进创业城市建设。

五是“能力结构发展计划”项目建设

结合实施统筹城乡就业“能力结构发展计划”,积极推动农村人力资源开发项目。重点推动就业培训发展项目,大力实施转移培训工程、推动创业培训计划、劳务品牌培训计划。

(八)狠抓三个创新,提升公共就业服务形象

一是创新灵活就业管理方式,组建灵活就业人员就业互助会

加强基层平台建设,开展对灵活就业人员的管理和服务工作,实行灵活就业人员申报制度。建立社区灵活就业者互助会,通过互助会开展对灵活就业者的管理、培训、就业互助等相关的就业服务。

二是创新创业促进形式,建立创业者协会

以现有的创业典型为骨干,建立行业为支撑的创业者协会。对以创业者提供培训、沟通、政策支持等帮助,挖掘创业成功者帮助有创业意愿的人员开展创业活动。

三是创新就业管理手段,建立个人就业与失业代码

以推动就业实名制为基础,以信息化建设为支撑,对进行失业登记、求职登记、参加培训、实现就业、进行创业等的区域内城乡劳动者实行统一的、跨部门共同使用的个人就业代码制度。确保就业与失业管理规范,享受政策无遗漏。

四、突出三个重点,推进八项工作

(九)突出三个重点,实现工作转变

一是以队伍建设为重点,实现团队面貌的转变

建立制度化、专业化、社会化的就业服务管理组织体系,强化政府促进就业的公共服务职能。建立强有力的领导体系,加强就业局班子建设,使之形成高效、廉政、团结、务实,具有开拓创新的领导班子。建立干部职工教育培训体系,重点开展对基层就业服务人员的培训,努力打造职业指导、职业分析、劳动保障协理和创业培训“四支队伍”,提高就业服务专业化水平。 有效地推进自身免疫系统、内部制约机制建设,继续完善《××市就业工作规则》,全方位提升管理科技含量,明确责任,杜绝违规行为,以保证就业再就业工作的稳健发展,推动就业服务系统队伍能力建设再上新台阶。

建设和谐团队,加强内部沟通,增强互信,增强团队的凝聚力。开展以关心职工政治、工作、生活为内容的和谐构建活动,全面实现团队的面貌转变。

二是以信息化建设为重点,实现就业服务手段转变

进就业服务信息化网络建设,力争年内覆盖到全市重点乡镇(街道)和示范社区(村)。不断完善和延伸劳动力市场信息管理系统,不断优化和增强就业服务网站的页面和功能。

三是以就业和失业管理为重点,实现就业成效评估的转变

探索城乡一体的就业失业登记办法,完善全市人力资源市场职业供求状况季度分析和发布制度,积极开展城镇劳动力就业、失业状况抽样调查活动,完善多渠道信息采集体系。 充分发挥市场配置劳动力资源的基础性功能和作用,推进建立城乡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人力资源市场体系建设的进程。

(十)推进八项工作,突破工作现状

一是小额担保贷款有突破

创新小额贷款机制,强化区县管理小额担保贷款管理,扩大贷款对象、扩大贷款规模,积极推动创建信用社区建设工作。以小额贷款为创业资金支撑,建立信用社区、创业培训和小额担保贷款的联动机制。

二是基层平台建设有突破

强化乡镇劳动保障平台建设,90%的乡镇建立劳动保障所;50%的社区建立劳动保障工作站;35%的村建立村级就业服务平台。

三是“新三化”建设有突破

认真实施《就业服务与就业管理规定》,逐步统一就业服务制度和标准,进一步优化业务流程,提高就业服务的质量和效率。按照就业服务“新三化”建设标准,全面开展评估活动。

四是培训机制建设有突破

加快我市公共实训基地二期项目的建设,为更多的城乡劳动者提供免费技能实训服务,在培养适应市场需求和本地区未来产业发展的技能型人才,促进农业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和城乡统筹就业协调发展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建成川南就业培训基地,积极引导各类培训力量,吸引市内外培训机构参与,构建以××本地需求为主,面向区域人力资源市场的职业培训基地。

五是公共就业服务专项活动有突破

把公共就业服务专项活动做成服务民众的品牌,分时间段深入开展“就业援助月”、“春风行动”、“民营企业招聘周”、“大中专技校毕业生就业服务月”活动。针对不同群体,送政策、送服务、送岗位、送补贴,确保困难群体实现就业、稳定就业。开展“充分就业社区活动”,开发和储备一批适合困难群体就业的公益性岗位,全年创建充分就业社区20个。建立“零就业”家庭申报认定制度,实行实名制动态管理,对新产生零就业家庭,做到“产生一户,消除一户”。

六是积极就业政策实施突破

进一步落实就业再就业政策。落实为城乡劳动者提供免费服务的就业政策,完善职业介绍补贴办法,落实免费服务资金;同时,积极促进税费减免、小额担保贷款发放等政策落实。

加强《再就业优惠证》的发放管理,建立和完善持证人员的再就业与跟踪服务制度。加强劳服企业管理工作。全面落实企业吸纳就业的各项优惠扶持政策,加大商贸企业、服务型企业及劳动就业服务企业的认定力度,鼓励和引导其吸纳安置失业人员和其他劳动者就业再就业。

抓好困难群体就业援助,确保全市动态消除零就业家庭,确保就业困难对象得到有效的就业援助,建立就业援助长效机制,进一步完善零就业家庭和就业困难对象受理援助申请制度、服务承诺制度等。

七是失业保险促就业有突破

深入开展失保扩面行动,重点推进非公有制单位参保,积极探索农民合同制工人与城镇职工同等履行缴费义务、享受同等待遇的办法,进一步推进失地无业农民工参保工作。完善失业保险市级统筹,建立失业保险预警机制,增强基金统筹调剂能力,确保失业金的发放。加强基金管理,加强内部监控机制,继续完善失业保险基础工作,将征收、清欠、扩面、审批、发放等工作逐步纳入微机管理,提高失业保险服务水平。加大失业保险促就业工作力度,积极参与和支持企业改制工作。

积极争取在失业保险促就业上,通过失业人员管理、培训、职业介绍和扶持等,实现促进就业有新的突破。

八是开发就业有突破

以充分就业社区建设为基础,加强公益性岗位开发。开发就业要结合落实积极就业政策,推进统筹城乡就业。

第三篇:**市就业再就业工作思路及措施

一、2005年就业形势总体评估:2005年,我市的就业和再就业工作的前景不容乐观,劳动力供大于求状况将在今后相当长的时期内存在。工作的艰巨性和复杂性也将不断增加,就业和再就业形势和工作任务估计要比今年更加繁重。主要有以下几个因素构成:一是下岗失业人员大量增加。随着并轨工作的开展, 2005年我市并轨失业人员将达到11.8万人。如果加上集体企业的下岗失业人员和上年结转的下岗失业人员,预计2005年全市下岗失业人员将突破18万人。不但再就业压力加大,而且必然会带来登记失业率明显上升趋势。二是城镇新成长的劳动力就业的矛盾更加突出。目前,我市已有历届结转的新成长的劳动力5万人,当年新成长的初高中毕业生预计达到3万人左右,加上扩招毕业后的大中专毕业生没有就业的2万人,2005年将达到10万人。三是农村

二、就业再就业的总体思路以落实国家再就业优惠政策为指针,以完善社会保障试点为契机,以大力开发就业岗位为核心,坚持全市就业一盘棋的思想,调动各个部门及全社会参与就业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认真开展就业服务和大学生的就业推荐工作,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经济发展。

三、具体工作思路和措施

1、建立就业和再就业工作的长效机制。为适应就业和再就业工作长期性和艰巨性的需要,2005年建立和完善与之配套长效机制和管理体系。重点是建立三个体系:一是建立和完善党委、政府领导,劳动部门牵头,社会各界共同参与的目标责任体系,层层落实工作目标任务。明年主要抓好两项工作:第一精选。即对原有的目标责任单位进行严格筛选,剔除个别效益不好,没有开发潜力的单位和部门,保证岗位开发工作真正落到实处。二是扩面。就是把再就业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和中省直企业和大的民营企业集团纳入到目标管理范围,增加岗位开发的外延和容量。二是建立长春市录用备案和就业登记管理体系,就是在保证企业充分用人自主权的基础上,按照分级管理的原则,要求所有用人单位在招工用人之前必须到劳动就业部门办理备案手续,所需招用人员原则上必须进入人力资源市场招收。对各类企业新招收的人员必须签订劳动合同,办理用工手续。这样,既有利于加强就业的宏观调控,掌握全市用工需求情况,又有利于搞好用工岗位的匹配。三是建立和完善就业岗位开发和安置工作考核体系。针对前几年的工作情况,重点是建立两级督查,三级检查的双重考核体系。两级督查就是将就业和再就业工作的任务指标列入市和各县(市)区两级政府督查工作范围,每半年组织力量进行一次督查。三级检查就是市劳动部门对县(市)区劳动部门以及市直行业主管部门,县(市)区劳动部门和市直行业主管部门对所辖街道社区和所属企业进行检查,通过督查检查,真正把这项工作落到实处。

2、拓宽岗位开发和安置工作的领域和渠道。争取岗位开发和安置工作在四个方面有新的进展。一是在民营企业岗位开发有新的进展。从统计资料看,我市目前共有民营企业24.8万家,我们要充分利用这个优势,今后要在民营企业开发岗位3.5万个,安置下岗失业人员2万人,并以批量开发、规模就业为重要工作方式,争取在招工用人较多的民营企业中建立起就业基地,由劳动局授牌,并逐年发展扩大。二是在社区开发就业岗位有新的进展。据统计,目前全市共有社区服务网点8219个,大约还有150多个社区服务工作处于空白状态,社区就业的潜力也很大,重点要在加强网点建设上下功夫,变一人自谋职业为合伙或联合就业,全年争取新建社区网点100个,同时,进一步完善和推进下岗失业人员充分就业社区竞赛活动,力争开发就业岗位达到2.2万个,力争解决1.8万人的就业问题。三是在自谋职业开发岗位有新的进展。要通过政策推动,资金拉动,典型带动等多种措施,进一步推动自谋职业的全面开展。通过小额贷款等政策的扶持,力争使1.5万名下岗失业人员自谋职业。四是在新建项目上跟进,目前,我们正在和市发改委、各开发区联系,掌握明年新建大项目的规模、选址、用工数量,在项目开工时及时跟进,为项目提供就业服务,利用新项目开发岗位。通过落实以上四项措施,真正发挥小企业大就业、小社区大就业、小额贷款大效果的作用。

3、进一步做好“4050”人员的再就业工作。随着时间的推移,“4050”人员的人数估计还会呈现出增加的趋势。因此,还要把解决“4050”人员再就业问题作为工作重点,继续办好绿色通道,落实好工作目标。并争取在三个方面有所改进:一是在帮扶的范围上有所改进。要在普遍解决好“4050”人员再就业问题的基础上,把工作的重点转移到夫妻双方失业、一户两代人失业、单亲扶养子女失业人员这三类就业困难家庭身上,摸清底数,确定帮扶目标,完善制度,建立机制,争取取得一定成效。二是在就业岗位开发的方式上有所改进。认真选择“4050”人员规模就业的项目,通过政策扶持和资金支持的办法,举办“4050”项目招投标活动,依靠能力,抓好项目,扩大吸纳下岗失业人员的作用。三是在就业

第四篇:创新工作思路 推进妇女创业就业工作

创新工作思路

推进妇女创业就业工作

转方式调结构是经济领域的一场深刻变革,对经济工作来讲,是增强核心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力的必然选择;对群团工作来讲,是创新工作思路、转变工作方式、提升工作内涵和质量的必然要求。这对进一步做好妇女工作既是挑战,更是机遇。近几年山东潍坊市妇联把组织妇女创业就业、推动经济发展作为工作的着力点,妇女创业就业工作取得新成效。

一、着力抓好三个创新,积极引领妇女创业就业 一是在工作思路上抓创新。在全市妇联系统组织开展了“紧扣主题主线、巾帼争当标兵”大学习、大讨论活动,广泛征求妇女意见,找准问题,分析原因,研究办法,进一步转变发展理念、领导方式和工作方式,把妇联工作的着力点放到引领妇女创业就业上。各级妇联发挥“联”字优势,借机、借力、借势、借智,联合政府部门,协调有关机构,整合有效资源,动员社会力量,坚持把组织妇女参与经济发展作为首要任务,全力助推妇女创业发展。

二是在教育培训上抓创新。市妇联把激发妇女内在动力、提高服务转型发展的能力作为教育培训的首要任务来抓,丰富培训内容,创新培训方式,增强培训效果。突出农村一线妇女劳力、女性创业者和女大学生三大群体,重点培

1 训实用技术、宏观政策、企业管理和现代农业知识,特别是扶持高端制造业和新兴产业的有关政策。通过高端培训、学习考察、企业点评、依托远程教育培训等形式,增强大局意识,转变发展理念,着力提高妇女参与现代农业发展的能力,提高女大学生创业就业能力,提高女创业者做大做强企业的能力。引导女企业家加快发展方式转变,创新经营业态和经营模式,向低碳经济、现代服务、高端和新兴等行业发展,不断提升企业创建品牌。近年来,市县两级妇联举办培训班613期,培养科技致富带头人l.22万名,培训妇女劳动力总量达ll0万人,90%以上的农村妇女掌握1—2项实用技术和致富本领,帮助8.43万名妇女创业就业,23.5万名农村妇女转移就业。

三是在示范引导上抓创新。坚持“做给妇女看、带着妇女干”的示范、引导和牵动方式,各级妇联组织依托当地产业优势、市场、龙头企业,积极创建“三八”科技示范基地和妇字号龙头企业,推行“龙头企业+示范基地+农户”的模式,形成市有标兵、县有精品、村有样板的种养加示范网络,示范引导妇女大力发展有机食品和绿色食品,提高农产品附加值,促进现代农业发展。不断培植壮大妇女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提高妇女组织化程度,增强妇女抵御市场风险和增收致富的能力。全市建成妇女合作经济组织1306个,巾帼科技指导队6165支。同时注重宣传引导,先后召开全市妇女创业

2 就业动员大会、助推大会、现场推进会和创业女性先进典型事迹报告会,进行广泛动员、全面部署、集中推进,在全市营造了妇女“创业立业光荣、加快发展有为”的浓厚氛围。

二、着力强化三项措施,切实推动妇女创业就业

一是协调政策资金扶持妇女创业。各级妇联组织深入贯彻落实全国妇联、财政部、人保部、中国人民银行小额担保贷款贴息政策,把开展妇女创业就业小额担保贴息贷款工作作为重中之重,多方协调,积极运作。截至目前,已为全市l280名妇女申请贴息贷款,发放贷款8818万多元。另外,市妇联先后两次与市农信社、潍坊银行、市邮政储蓄银行、谊达担保公司联合出台信贷担保助推政策,有效破解了妇女创业资金难问题。今年,市妇联组织专门力量,深入全市l06个镇、社区、企业和单位,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又联合市8家金融单位出台《关于深化巾帼创业信贷担保助推行动的实施意见》,妇女贷款享受最低利率和担保费下调50%的最大优惠。目前,全市妇联系统共协调发放贷款3.6亿元,仅潍坊银行发放“巾帼之约”授信额度就达7580万元,帮助妇女新上项目704个。“信贷担保”被群众形象地称为妇女创业的“启动器”、企业转型发展的“润滑剂”。

二是打造绿色通道助推妇女创业。市妇联将今年定为 “服务企业发展年”,把深化妇女创业就业作为首要任务,加大对“信贷担保”工作的督查落实力度。大力发扬“一线

3 工作”法,联合市金融办及五家银行和两家担保公司,定期深入县市区、企业召开调度会、银企对接会,现场解决困难,破解资金难题。积极配合金融机构认真做好贷前项目筛选、贷中担保服务、贷后跟踪回访等工作,突出妇联信誉,开通“巾帼创业直通车”,实行“个人贷款申请一妇联登记审核--银行和担保公司考察一发放贷款”一条龙服务,实现银行放贷和妇女创业“大提速”,确保每笔贷款发挥最大效益。

三是协调项目岗位帮助妇女就业。依托当地龙头企业和优势产业,引导女企业家和龙头企业,将加工企业和车间建到镇(街道)和社区,引导农村妇女就近就地转移就业。仅女性创业者在镇街设立的企业就达3700家,吸纳妇女劳力7万多人,形成了一大批“庭院工厂”、“炕头车间”,有力地推动了城镇化发展。市县两级妇联还建立了妇女创业项目库,开展项目洽谈活动,向社会推介妇女创业项目409个。各级妇联联合人社部门大力开展“春风送岗位”、“妇女就业促进月”活动,举办了27场庆“三八”妇女专场招聘会、妇女创业项目展示和女大学生专场招聘洽谈会,16200多名妇女找到了新岗位。依托市县两级“大姐”品牌服务机构,大力发展家政服务业,组织培训月嫂及家政服务员,将妇女就业空间向家庭领域不断拓展。

三、协调社会资源,有效支撑妇女创业就业

一是发挥巾帼创业基地和创业导师队伍的作用。利用见

4 习基地特星集团旗舰店落户潍坊的有利条件,依托企业、职业院校、劳动就业培训中心,培植了全国及省市级巾帼创业培训、见习、示范基地139个,有计划、有针对性地为妇女创业就业提供帮助和支持。省级巾帼创业培训基地——潍坊火鸡科普示范基地,培训妇女l.6万人,扶持带动养殖户4909家,在全国建立42家分基地,带动l0万妇女走上致富路。发挥巾帼创业导师队伍的作用,组织他们与创业妇女结成帮扶对子,开展针对性指导服务,增强帮扶实效。组织创业导师进高校、进社区、进村镇,举办“巾帼创业大讲堂”61场,l万多名妇女直接受益。通过开展宣讲活动,传授创业经验,进一步引导广大妇女转变创业就业观念,坚定发展信心,激发创业活力。

二是发挥各级女企业家联谊组织和妇女劳动力转移机构作用。组织女性创业者先后到江浙沪、北京、宁夏、内蒙 古、台湾等地区学习,到清华、北大举办企业管理高端培训,帮助女企业家进一步解放思想,树立现代理念,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组织会员企业到陕西、山西、云南、广西、黑龙江等地招工洽谈,参加泛珠三角区域妇女发展合作论坛、乌洽会、鲁台会等,举办妇联系统民营经济发展现场点评会,参观“三区”发展大势,帮助女企业家开拓眼界、提高境界、做大企业。依托市县乡村四级妇女劳动力转移机构,推广高密市妇联“企业+加工点+农户”的妇女劳力转移模式,做到

5 跨区务工外输一批、龙头大户吸纳一批、鼓励创业安臵一批、加强协调引进一批,着力构建劳动力转移的“立交桥”,促进了妇女非农产业收入。

三是发挥各级妇女创业就业协调组织的督查考核作用。潍坊市成立了市委分管领导挂帅,市妇联、人社局、中小企业局、有关金融担保机构等组成的妇女创业就业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妇联,定期召开联席会议,研究解决妇女创业就业问题。县、镇、村也成立相应机构,各级将妇女创业就业作为考核的重要分值,与全市创业就业工作同部署、同调度、同落实、同考核,在全市形成了一级抓一级、一级考核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妇女创业就业良好氛围。结合部门职能,把成员单位职责进行量化,建立制度,定期督查,确保各部门齐抓共管。各级妇联实行一把手负责制,妇联主席亲自抓,责任部室和责任人具体抓,并注重培养宣传树立妇女创业就业先进典型,2010年以来,全市选树365名妇女创业先进典型,带动越来越多的妇女投身经济社会发展的伟大实践,在全市形成了“人人有技能、家家有产业、庭院变工厂、客厅变车间、人人挣大钱”的妇女创业就业新局面,有力地促进了区域经济更好更快发展。

(作者 山东省潍坊市妇联党组书记、主席) (责任编辑王秀英)

第五篇:创新思路完善措施(就业工作典型材料)

创新思路

完善措施 开创就业再就业工作新格局 ——XXX劳动就业工作典型材料

2009年10月

就业是民生之本,和谐之基,就业再就业工作关系到城镇下岗失业人员和转移农牧民的切身利益。近年来,在国家促进就业的宏观政策指导下,我旗充分发挥劳动就业部门职能作用,按照“抓基层、打基础,抓住两个重点(农牧民转移培训,基层劳动保障平台建设),把握两个关键(地方特色产业,重点用工项目),借助政策优势,多方合作,多形式、有针对性的开展技能培训工作,多渠道征集就业岗位,努力增加就业容量,力争在三个方面(技能培训、基层劳动保障平台建设和创业带动就业)实现新突破”的总体思路,多措并举,收到明显效果。2007年为队伍建设年,2008年是基层基础年,2009年是创业促就业工作年,通过三年努力累计征集用工岗位15000个,安置各类人员3500人,完成各类人员技能培训6000人,创业培训450人,发放小额贷款1000多万元,建立再就业基地24个,社区实体30个,发放各类补贴780万元。主要经验和做法:

一、内强素质,外树形象,强化就业服务队伍建设

为加快推进城乡统筹就业,进一步完善就业服务功能,我旗注重强化就业服务队伍建设,全面提升就业队伍综合素质,从根本上提高了我旗就业再就业服务质量和实效。一是强化业务培训,把每月的最后一个工作日定为就业业务知识学习日,对各类就业政策、法律法规系统安排,集中学习。同时积极参加自治区、盟主管部门组织的各类业务培训。通过业务知识和就业政策的学习,就业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明显提高,服务能力明显增强。二是提升服务质量,严肃考勤,执行上下班签到制度,提升队伍精神面貌,保持队伍的公众形象,实施在岗期间工作人员挂牌服务、微笑服务,对前来咨询的群众提供及时热情的服务,并提供准确的就业新政策和新信息咨询,旗就业部门在全旗的行风评议中位于前列。

二、明确主题,突出实效,确保就业专项活动落到实处

为实现就业再就业工作稳步推进,确保就业专项活动取得实效,我旗注重抓好“宣传、组织、实施”三个环节,一是多形式、多渠道开展专项活动宣传工作。借助白旗电视台和全旗发行的唯一报刊《XXX通讯》,长期播放和发布就业再就业优惠政策及专项活动内容,并在旗主要街道、社区活动室和嘎查村工作站建立就业信息发布栏。二是及时成立专项活动领导小组,建立报告制度和分片包干责任制度,进行及时的跟踪服务,确保每次专项活动取得实效。三是在充分发挥基层劳动保障平台的就业桥梁作用,使就业再就业优惠政策和活动内容家喻户晓、人人皆知,推动了专项活动顺利开展。三年来,开展了春风行动、就业援助周主题日活动、民营企业招聘周活动等专项活动20余次,累计发放各类就业政策、岗位信息及培训信息等宣传材料10万多份,接待求职者1.5万多人,就业援助成功2000多人,落实各类补贴300多万元,就业专项活动效果明显。

三、内引外联、多方合作,有针对性的开展“订单式”培训

近年来,我旗坚持“市场引导培训、培训促进就业”的方针,突出培训工作的实用性、针对性和有效性,结合我旗重点工业项目积极开展“订单式培训”。主要措施及成效:一是加强与职业院校合作。把技能培训为重点,多方争取师资力量,与内蒙古华侨育才学校、盟职业教育学院、盟技工学校、张家口蓝翔技校、建兴技校等职业院校联合办学,并成立了我旗第一家电脑实训基地北京科亚隆电脑培训中心,多形式、有针对性的开展农牧民转移培训工作。把16—35周岁的农牧民作为技能培训的重点,扎实开展技能培训,努力提高广大农牧民转移就业技能。2007年以来,通过与职业院校合作开展汽车驾驶、电气焊、计算机、日语、兽医等技能培训各类人员760人。二是注重与企业合作。以积极开展“定单式”培训为主,根据地方产业特点和经济结构的变化,充分利用企业优势,加强与企业合作,开展“定单式”培训,努力培养适应企业发展的技能型人才,使参训城乡劳动力实现稳定的转移就业。2007年以来,与鹿王公司、多家绒毛企业、建筑公司、环卫公司等企业合作开展“订单式”培训各类人员2300人,逐年递增12%,培训后全部实现就业,并与企业签订劳动合同。三是加强部门合作。以引导农牧民转变观念和思想,树立正确的择业观为目标,就业部门、人口转移服务中心、妇联、团委、经济、旅游等相关部门协作,联合开展城乡劳动力就业培训。2007年以来,部门合作开展引导性培训各类人员6246人。

四、加强协调,及时沟通,努力拓宽城乡劳动力就业渠道

为进一步拓宽城镇失业人员和农牧民的就业安置渠道,加强城镇失业人员和农牧民就业的稳定性,我旗加大工作力度,全面加强岗位征集工作,充分调查摸清广大群众的就业意愿。一是建立长效工作机制,在全旗各类企业确定日常联络人,定期与企业联系,全旗各类企业积极贯彻落实空岗报告制度和用工备案制度,对我旗就业安置工作起到了积极的拉动作用。如仅白旗鹿王公司就安置各类人员近500人。二是就业政策推动,积极落实企业信贷支持、税费减免、岗位补贴和培训补贴等就业优惠政策,推动各类企业吸纳更多的本地劳动力。如通过对全旗24家再就业基地落实岗位补贴、社会保险补贴等就业优惠政策,新增就业岗位1000多个。三是扩大以个体工商户为主体的用工需求,经常深入个体工商户,了解空岗情况,开发就业岗位3000多个,使1200多人实现灵活就业。2007年以来,累计征集用工岗位15300个,逐年递增20%;安置城镇各类人员3500人,逐年递增5%;完成农牧民转移就业11000人,逐年递增20%。

五、借助优势,稳步推进,鼓励和引导农牧民自主创业

为贯彻落实中央提出的“实施扩大就业的发展战略,促进以创业劳动就业”的总体部署,随着全盟以创业促就业的深入推进,我旗加大对呼海通道沿线有条件发展旅游服务业嘎查村的投入,统一规划建设了服务重点不同的商业移民区。同时,为推动通道沿线发展旅游服务业,旗就业部门积极落实就业扶持政策,共举办旅游、餐饮、创业培训班5期,培训农牧民350人,发放小额担保贷款60万元,通过多渠道扶持,目前已累计建成商业移民区7处,带动通道沿线近140多户450多人从事旅游、餐饮、旅店、修理等服务业,人均月收入达5000元以上。其中明安图镇苏金宝力格嘎查,借助区位交通优势,把鼓励牧民自主创业和发展通道沿线第三产业作为嘎查牧民转移就业致富的主要措施。通过3年的努力,该嘎查从牲畜总数1.4万头,人均收入不足2000元到目前牲畜总数3687头,人均收入却翻了两番。

六、创业带动,贷款促动,多措并举鼓励自谋职业 为鼓励各类失业人员实现自谋职业,缓解就业压力,我旗不断加大创业培训和小额担保贷款发放工作力度。三年来累计开展创业培训班19期,培训各类人员450人。累计发放贷款1000多万元,涉及下岗职工350人、转移农牧民150人。此项政策的落实,使我旗500多名转移农牧民和城镇下岗人员成功创业,并带动近1900名城乡劳动力实现就业和再就业。

2009年,旗就业部门通过多方协调,创建了总面积约为4000平米共40户的创业园区,为加快推进园区建设步伐,我旗从经营费用、环境改善和创业指导三方面入手,努力实现以创业带动就业,形成发展经济与扩大就业的良性互动。一是两年内为入驻园区的商户提供免房租、税费减免、供暖费按居民供暖收取、提供小额担保贷款等政策扶持,通过各项优惠政策的落实,减少投入达150万元。二是广泛听取有创业意向的人员意见,研究探索园区规划模式,协调各方面资源对园区街道、停车场进行了硬化、亮化、绿化、美化、净化等街景总体规划和设计。三是对入驻创业园区的创业者开展创业培训,提供全方位创业指导,帮助他们选择好项目、规避风险,提高创业成功率。目前,创业孵化园区已建成,水、电、暖全部开通,预计可吸纳40户创业者入驻,新增就业岗位160多个。

七、上下联动,夯实基础,加强基层劳动保障平台建设

就业工作涉及百姓切身利益,基层劳动保障工作是落实就业政策和实施就业服务的基础,劳动就业政策是落实还是落空,落实的效果怎么样,基层劳动保障平台工作者起着重要作用。为进一步完善基层劳动保障平台功能,发挥平台在就业再就业方面的重要作用,2008年确定为全旗基层基础年,重点抓劳动保障平台建设,从人员、制度、台帐三个方面加强基层平台建设。一是配齐配强基层劳动保障平台人员。随着就业再就业工作任务的逐年增加,我旗加快苏木镇、嘎查村及社区劳动保障平台工作人员配备,目前有基层劳动保障工作人员近百人,并全部取得职业资格证书。二是强化制度建设。共制定八项工作制度,统一了工作流程,并将各项规章制度、工作流程、公示栏、政策宣传栏、意见箱等全部上墙,使基层劳动保障平台工作进一步规范。三是建立健全各类基础台帐。通过对基层劳动保障平台工作人员的业务指导,目前,各社区劳动保障工作站各类台帐、花名册等基础性工作已完成,全旗77个嘎查村建立了“三表六册三台帐”,使基层劳动保障平台人员就业服务能力明显增强。目前,我旗已创建充分就业社区4个,1个嘎查被评为全盟农牧民转移就业示范嘎查,通过基层劳动保障平台累计转移就业农牧民2200多人,组织开展各类培训班35期,培训农牧民3500人次。

八、多方争取、狠抓投入,努力改善服务设施

近两年,通过积极向上级争取,我旗共为基层劳动保障平台配备了电脑、打印机、复印机、传真机、触摸屏等设备近80台套,开通了VPN专线,并安装了劳动99系统软件等,累计硬件投入资金近100万元。同时,编制了《XXX公共就业服务信息网络建设项目》、《XXX创业孵化园区建设工程项目》等三个项目,并积极争取上级部门的支持。目前,已有两个项目得到盟主管部门审批报送自治区,预计投入资金260万元。通过加大对就业服务体系的投入,有效增强了全旗公共就业服务能力。

总之,我旗就业再就业工作在上级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取得了一定成绩,但由于我旗地处偏远、信息闭塞,经济比较落后,硬件设施设备投入不足,工作仍面临许多困难和问题,这些困难和问题需要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立足实际,扎实工作,多措关举,开拓创新,努力开创我旗就业再就业工作新局面。

上一篇:精益管控提质增效下一篇:家校携手共促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