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树有多少颗说课稿

2022-08-31

第一篇:小树有多少颗说课稿

小树有多少棵教学反思

认知心理学认为,学生的学习过程是把教材知识结构转化为自己认知结构的过程。学生学习新知识的过程是建构意义的过程,是从具体到抽象、从感知到内化的过程。学习新知识时,教师应根据教材的知识结构和学生的认知规律,找准学生的认知支撑点,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知识背景出发,把学生引入新知识的学习探索中。

《小树有多少棵》这节课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的第四单元第一课时的内容,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表内乘法后的进一步学习。课前伊始,我就先复习表内乘法的口算,以及数的组成,例如:20里面有()个十,300里面有()个百等,为学生理解整

十、整百、整千数乘一位数的算理进行了铺垫。

在新授课时,我为学生创设了“植树”的教学情境,让学生说说已知信息,并提出数学问题。当学生提出数学问题:“3捆一共有多少棵”时,我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鼓励学生提出不同的计算方法,在小组汇报交流中,再优化计算方法。学生的算法多种多样,有画图,用加法20+20+20=60来计算,更多学生是直接用遮住0的方法来计算,先算2×3=6,20×3=60,我适时引导学生,“2”是表示什么,由于有之前的课前复习,学生很快就能抓住“20就是2个十,20×3表示2个十乘3,也就是6个十,是60”这一算理。因此,新知的学习就是这样水到渠成。

而对于后面的“500×3=?”的计算,我引导学生总结“20×3”的计算方法,再用迁移类比的方法,自主探究“500×3=?”的算法。这样既开动了脑筋,又节省了时间,还培养了学生的学习能力。

在本课教学中,教师充分尊重学生,以学生为主体,为学生创设民主、轻松的学习氛围,鼓励学生自主探究新知,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数学学习活动,亲身经历探索整十数、整百数乘一位数的乘法的口算过程,学生的主体能动性得到充分地发挥,学习积极性高,学习效率也高。

第二篇:《小树有多少棵》教学设计

一、教学内容

新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30、31页)

二、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在学生上学期已经熟练掌握乘法口诀基础上的一节课。教材利用三捆小树的具体情境,引导学生在活动中进一步探索一位数乘整

十、整百、整千数的口算方法,也是学习两位数乘一位数口算方法的基础。口算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通过口算训练,既能培养学生迅速的口算能力,发展学生的注意、记忆和思维能力,同时也是学习笔算的基础。

三、教学目标

1.探索并掌握整

十、整百、整千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方法,并正确地进行口算。 2.结合具体情境,进一步理解乘法的意义,体验数学与生活实际的密切联系。

四、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正确计算整

十、整百、整千数乘一位数的口算。

教学难点:发现规律,将乘数是整十数的口算方法,迁移到乘数是整百、整千数的口算乘法中。

五、教学准备 课件、练习卡纸

六、教学过程

(一)课前热身:20道表内乘法题。

3×2= 8×2= 6×4= 1×5= 4×5= 3×7= 5×8= 4×3= 5×6= 9×4= 6×7= 8×3= 7×2= 5×2= 3×3= 4×4= 4×8= 7×4= 9×2= 3×5=

(二)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探索新知。

(1)仔细观察并说出数学信息。 (2)根据数学信息提出数学问题。

1 (3)试着解决问题:3捆小树一共有多少棵? (板书课题:小树有多少棵)引出:20×3= 2.讨论算法。(学生经过独立思考,交流算法)

(1)20+20+20=60(2)2个十乘3是6个十,就是60。(3)2×3=6,20×3=60 先不看20后面的“0”,2×3=6,乘完后再在6的后面加一个“0”,所以等于60。

3.优化算法:以上算法你认为哪种更简单?

由于学习过乘法的意义,所以学生会根据已有的经验排除加法,很自然地选择第三种方法。而第三种方法是本节课希望学生掌握的口算方法,所以教师抓住机会及时总结、强化。

4.小结:在乘的时候先不看乘数末尾的“0”,乘完以后再在积的末尾添上同样多的“0”。

5.师生共同将题目补充完整,教师板书为学生做好示范,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

6.追加问题:4捆小树有多少棵?5捆呢?(让学生独立完成题目进一步强化口算的方法。)

(三) 迁移应用,探索规律。

1.出示练习: 3×2

5×4

6×7 30×2

50×4

6×70 300×2

500×4

6×700 学生通过独立计算,得出算式的结果,引导学生观察比较这几组题目,找一找竖列算式的规律,用自己的话说说发现了什么?学生能够发现,一个乘数不变,另一个乘数的末尾依次多一个“0”,积的末尾也多一个“0”。学生已经把整十数乘一位数的方法迁移到整百数乘一位数,此时进行方法的强化,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来概括计算的方法,既训练学生的思维,又发展学生的语言。

2.拓展训练:

(1)3000×2

5000×4

6×7000 在学生总结出整百数乘一位数口算方法的基础上,随即出示整千数乘一位数的口算,学生能够类推出相同的方法,使学生真正理解添上同样多的“0”的含义,并且把这种口算的方法熟记于心,达到内化的目的。

2 (2)数学游戏。

教师事先准备好卡片,以同桌为单位开展游戏活动。

游戏规则:一位学生取一位数,另一位学生取整

十、整百或整千数,然后两个学生都计算这两个数相乘的结果,看谁算得又快又准确。

(四)变式练习,积累内化。

1.口算练习:(学生独立计算,指名说说算理。) 30×4 50×8 9×600 60×7 800×4 20×7 3×800 90×5 8×50 700×4 2.归纳巩固

整十数、整百数、整千数乘一位数,先不看()末尾的“0”,乘完以后再在()的末尾添上()的“0”。

(五)布置作业

1.基础题。数学课本P31第2题。

2.提高题 。解决问题:数学课本P31第1题(利用新知解决实际问题,巩固复习乘法的意义)

七、板书设计

小树有多少棵

(整

十、整百、整千乘一位数的口算乘法)

20×3= 20+20+20=60

2个十乘3是6个十,就是60。

2×3=6,20×3=60

张晓春

2017.8.5

3

第三篇:《小树有多少棵》教学设计及反思(刘玉婵)

新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

《小树有多少棵》教学设计

文/大麦山中心小学 刘玉婵

一、教学内容

新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30、31页)

二、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在学生上学期已经熟练掌握乘法口诀基础上的一节课。教材利用三捆小树的具体情境,引导学生在活动中进一步探索一位数乘整

十、整百、整千数的口算方法,也是学习两位数乘一位数口算方法的基础。口算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通过口算训练,既能培养学生迅速的口算能力,发展学生的注意、记忆和思维能力,同时也是学习笔算的基础。

三、教学目标

1.探索并掌握整

十、整百、整千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口算。

2.结合具体情境,进一步理解乘法的意义,体验数学与生活实际的密切联系。

四、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正确计算整

十、整百、整千数乘一位数的口算。 教学难点:发现规律,将乘数是整十数的口算方法,迁移到乘数是整百、整千数的口算乘法中。

五、教学准备 课件、练习卡纸

六、教学过程

(一)课前热身:20道表内乘法题。

3×2= 8×2= 6×4= 1×5=

1 4×5= 3×7= 5×8= 4×3= 5×6= 9×4= 6×7= 8×3= 7×2= 5×2= 3×3= 4×4= 4×8= 7×4= 9×2= 3×5=

(二)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探索新知。

(1)仔细观察并说出数学信息。(2)根据数学信息提出数学问题。(3)试着解决问题:3捆小树一共有多少棵?

(板书课题:小树有多少棵)引出:20×3= 2.讨论算法。(学生经过独立思考,交流算法)

(1)20+20+20=60(2)2个十乘3是6个十,就是60。(3)2×3=6,20×3=60 先不看20后面的“0”,2×3=6,乘完后再在6的后面加一个“0”,所以就等于60。

3.优化算法:以上算法你认为哪种更简单?

由于学习过乘法的意义,所以学生会根据已有的经验排除加法,很自然地选择第三种方法。而第三种方法是本节课希望学生掌握的口算方法,所以教师抓住机会及时总结、强化。

4.小结:在乘的时候先不看乘数末尾的“0”,乘完以后再在积的末尾添上同样多的“0”。

5.师生共同将题目补充完整,教师板书为学生做好示范,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

6.追加问题:4捆小树有多少棵?5捆呢?(让学生独立完成题目进一步强化口算的方法。)

(三) 迁移应用,探索规律。 1.出示练习: 3×2 5×4 6×7 2 30×2 50×4 6×70 300×2 500×4 6×700 学生通过独立计算,得出算式的结果,引导学生观察比较这几组题目,找一找竖列算式的规律,用自己的话说说发现了什么?学生能够发现,一个乘数不变,另一个乘数的末尾依次多一个“0”,积的末尾也多一个“0”。学生已经把整十数乘一位数的方法迁移到整百数乘一位数,此时进行方法的强化,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来概括计算的方法,既训练学生的思维,又发展学生的语言。

2.拓展训练:

(1)3000×2 5000×4 6×7000 在学生总结出整百数乘一位数口算方法的基础上,随即出示整千数乘一位数的口算,学生能够类推出相同的方法,使学生真正理解添上同样多的“0”的含义,并且把这种口算的方法熟记于心,达到内化的目的。

(2)数学游戏。

教师事先准备好卡片,以同桌为单位开展游戏活动。 游戏规则:一位学生取一位数,另一位学生取整

十、整百或整千数,然后两个学生都计算这两个数相乘的结果,看谁算得又快又准确。

(四)变式练习,积累内化。

1.口算练习:(学生独立计算,指名说说算理。) 30×4 50×8

9×600 60×7 800×4 20×7 3×800 90×5 8×50

700×4 2.归纳巩固

整十数、整百数、整千数乘一位数,先不看()末尾的“0”,乘完以后再在()的末尾添上()的“0”。

(五)布置作业

1.基础题。数学课本P31第2题。

2.提高题 。解决问题:数学课本P31第1题(利用新知解决实际问题,巩固复习乘法的意义)

七、板书设计

小树有多少棵

(整

十、整百、整千乘一位数的口算乘法) 20×3= 20+20+20=60 2个十乘3是6个十,就是60。 2×3=6,20×3=60

二〇一四年十月二十三日

4 《小树有多少棵》教学反思

文/大麦山中心小学 刘玉婵

本节课教学内容是学生在已经熟练掌握乘法口诀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教材利用三捆小树的具体情境,引导学生在活动中进一步探索一位数乘整

十、整百数的口算方法。

对于这节课我是这样安排的: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教师出示教学情境图,引导学生观察。 2.请你认真观察图后和同桌说说你看到了什么。

(一共有几捆小树?每捆有几棵?)

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小树一共有多少棵?”。这样设计的目的是为了结合具体情境,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设计这样的环节,主要是考虑到学生已经到了三年级了,已能从图中收集信息,教师放手让学生自己观察,这也是培养学生学会学习的一种策略。

(二)解决问题,探索口算方法。

1.独立解答。学生列出算式20×3,然后尝试计算。

2.小组交流。让学生结合“小树一共有多少棵”这个情境,在小组内说一说自己列出的算式的含义,再说说计算方法。这样设计的意图是放手让学生自己去探索整十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方法,通过学生独立思考、小组交流、讨论,经历探索多种算法以及与他人交流的过程,培养学生思维的独立性和灵活性。

3.全班交流。这样设计是为了全班交流体现学生算法的多样化,使学生更加方便选择自己喜欢的计算方法,达到算法优化目的。

4.解决问题。4捆小树一共有多少棵?5捆呢?请同学们先试 5 着解决,然后小组内交流,全班汇报。通过知识的应用,增强学生的应用意识,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拓展练习 1.口算。

2.数学游戏。 创设游戏环节,是为了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培养学生的思维独立性和灵活性。

总之,在本节课的教学中重视算法多样化是一个重要的指导思想。在教学中,我利用教材中提供的情境,引导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我充分放手让学生自己探索整十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方法,通过学生独立思考、小组交流讨论,经历探索多种算法和与他人交流的过程,培养学生思维的独立性和灵活性。在教学中,我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进行表述,而不是强求统一的语言进行操练,使学生在一种自由、民主、和谐的氛围中学习。

其次本节课我还注意从学生的生活情境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为学生们提供观察和操作的机会,让学生体会数学就在身边,感受数学的乐趣。

但在这一节课上,我在设计练习的时候只注重了计算方法的训练,而忽略了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等方面,我准备下节课在这方面适当加强,以提高学生学数学、用数学的兴趣和能力。

二〇一四年十月二十三日

第四篇:有多少粘贴画说课稿

《有多少“粘贴画”》说课稿大家好: 这节课我说课的题目是二年级上册第七单元《乘法口诀》

(二) 的第1课时的内容《有多少“粘贴画”》。 教学目标:

1、能正确运用 6 的乘法口诀计算,并解决实际问题。

2、经历独立探究,编制 6 的乘法口诀的过程,体验从已知求未 知的思想方法。

3、结合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估算的策略以及它对计算的作用, 培养估算意识。 教学重、难点:

1、编制 6 的乘法口诀,并能运用口诀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体会估计的方法以及在计算中的作用,在计算中体会新旧知识 的联系,逐步学会从已知寻求未知的思想方法。

一、说教法: 由于学生已经学习了 2-5 的乘法口诀,他们已经历了几次编写 口诀的过程.因此,对乘法口诀的含义,怎样编写乘法口诀,有了 初步了解.所以在教 6 的乘法口诀时我采用引导的学习方式,由学 生独立探索的学习,让学生编口诀、记口诀、用口诀,在书上填写, 并进行相互交流来完成本堂课的教学内容。

二、说学法: 通过这节课的教学,主要培养学生以下学习方法: 1 1、利用所学过的知识,来解决未知知识,使学生理解数学知识结 构的连惯性。以后遇到类似的情况都可用原有的知识来解决所遇到 的新问题。使学生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2、培养学生观察、比较、综合的意识,如:你发现了6的口诀里 有什么规律!让学生自已去探索、去发现,使学生从中体验到学习 的快乐。

三、教学准备: 教学课件、学生编写6的乘法口诀表。

四、教学过程

(一)设置情境,探讨新知 让学生自由估计粘贴画的数量。 (教学意图:估算是低年级小学生不易掌握的内容,教师注重学生 估算意识的培养。 )

1、说一说。 师:现在,我们一起来一排一排地数一数,好吗?一排有几个? 生:一排 6 个。 师:也可以说有多少个 6?。 生:1 个 6。 师:对了,那根据我们以前学过的乘法算式,1 个 6 的乘法算式 是什么? 生:1 乘 6。 师:那口诀是? 2 生:一六得六。 师:两排有多少个?也可以说有多少个 6?请同学回答 2 个 6 的 乘法算式是什么?再请同学回答 2 乘 6 的口诀是? (教学意图:教师采用“扶”的方法进行教学,让学生掌握学习方法 和解题思路,为下面学习其他几句口诀打基础。 ) 师:3 排呢,4 排呢…… 请学生把书本 72 页的乘法算式和乘法口诀补充完整。

2、试一试。 (1)学生尝试写算式、编口诀,老师巡视指导. (2)同桌两人互相检查,学生汇报,交流。 (3)课件出示完整口诀。 (4)请同学们齐读口诀两遍。 (教学意图:根据前面编口诀的知识让学生主动去探索,让学生运 用迁移的原理编写出后面的口诀。 )

3、找规律、想一想: 师:同学们我们一起来找一找 6 的乘法口诀的规律,请看 2×6 =12 这一句,它比前一句 1×6=6 的得数多了多少? 生:多了 6。 师:那也得出了结论:后一句口诀比前一句口诀的得数多了6。 再指导学生观察其它口诀的得数都比前一句多了 6。 (教学意图:引导学生发现口诀的内在规律,寻找记忆口决的不同途 径,从而培养学生主动获取知识的能力。 ) 3

4、记忆 6 的乘法口诀。 (1)请同学用自己最喜欢的方法自由轻声读一读、背一背口诀。 (2)师生对口令。 (师说上半句,生答下半句) (教学意图:形式多样的记忆是枯燥无味的口诀变得活泼、有趣,并 且学生之间有竟争力,师生的共同参与更加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

(二)课堂练习 1.算一算(P73 第 1 题) (1)谁能说说这道题是什么意思? (2)学生独立填写表格。 2.想一想,算一算(P73 第 4 题) (1)学生独立完成 ,教师巡视辅导。 (2)请个别同学说说自己是怎么想的。 五:全课小结 请两位同学分别说一说今天这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让学生概 括出本堂课所学的知识。

《有多少粘贴画》说课稿

一、说教材

教学内容及分析:

这节课《有多少“粘贴画”》是北师大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七单元《乘法口诀》

(二)的第1课时6的乘法口诀的内容。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大部分学生已经具有学习2-5的乘法口诀的基础,并能熟练背诵2-5的乘法口诀。同时本节课也是学生接下来学习

7、

8、9的乘法口诀的基础。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掌握6的乘法口诀,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过程与方法目标:经历独立探究、编制6的乘法口诀的过程,体验从已知求未知的思想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结合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估算的策略以及它对计算的作用,培养估算意识。

教学重点:

编制6的乘法口诀,并能运用口诀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

体会估算的方法,在计算中体会新旧知识的联系,逐步学会从已知寻求未知的思想方法。

二、说学情

二年级学生的思维仍处于形象思维为主的阶段,但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比较、综合的意识。大部分学生已经会背诵2-5的乘法口诀,并经历过编制口记诀的过程。本课设计注重以学生为本,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让学生在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中获得新知。教师作为学生成长的引领者,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数学活动,做学习的主人。

三、说教法

根据教材及学生的特点,我主要采用以下三种方法来完成本课教学。

1、情景教学法:利用课件让学生在情景中感受知识的形成过程,让学生利用学过的知识来解决问题,使学生享受成功的喜悦,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兴趣。

2、游戏教学法:这也是新课程标准的理念,使学生在玩中学,体现了“学生是学习数学的主人,教师只是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

3、小组合作教学:找规律教学时让学生去观察、去思考、去发现,体现了“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教学模式,培养了学生相互合作交流的意识,在共同讨论中完成学习任务。

四、说学法

通过这节课的教学,主要培养学生以下学习方法:

1、利用所学过的知识,来解决未知知识,使学生理解数学知识结构的连惯性。以后遇到类似的情况都可用原有的知识来解决所遇到的新问题。

2、培养学生观察、比较、综合的意识,让学生自已去探索、去发现,使学生从中体验到学习的快乐。

3、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使学生在合作学习中共同进步、共同发展,从中体验到合作学习的乐趣和成就。

五、教学准备

教学课件、粘贴画等。

六、教学过程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新课程标准要求遵循学生学习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为完成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我主要设计了四个环节。

一、创设情境、激趣引入. 俗话讲:“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一节课开始时学生的状态便为本节课定下了基调。

一开始,用课件出示青蛙图片,请同学们看一看,你们喜欢吗?老师这些粘贴画是送给那些上课认真听讲、积极发言的同学,加油!

你能看一眼,不用数就知道大概有多少粘贴画吗?让我们估一估,一共有多少粘贴画吧。请举手抢答。

本环节设计首先用图片引起同学们的注意,采用估算抢答的形式,让学生相互竞争,跃跃欲试,再结合激励性的语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自主合作、探究新知.

在这一环节里,主要有两部分的教学活动

1、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并编制口诀。

在这一部分要充分调动学生已有的经验,为新知的学习找到相关的理论基础。让学生学会知识的迁移。学生在学习了2到5的乘法口诀之后,已基本了解了学习的思路与方法。所以在教学的乘法口诀时,可大胆放手,让学生独立思考,自主学习。老师在这一部分只起到引导作用,用“同学们,要很快数出有多少“粘贴画”,你有什么高招吗?”“我们来共同一排一排地数一数,一排有几个?怎样列式?”“2排呢?怎样列式?”“3排呢?”等问题引导学生,并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经历独立探究、编制6的乘法口诀的过程。(板书6的乘法算式及口诀)

2、引导学生梳理并记忆口诀。

该部分充分调动学生的主体意识,教师仅起到点播启发的作用。首先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让学生自主发现6的乘法口诀的规律,帮助同学们更好地记忆口诀,让学生体会成功的喜悦。并用类似“你发现了什么?”“你想提醒同学们什么?”等语言,让学生感到自己才是学习的主人。这样学生接下来运用自己发现的特点去记忆口诀时,就不会再感到枯燥疲惫,而会主动积极的去记忆,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巩固应用,实践深化。

在对本节课所学知识进行巩固时,应看到学生之间的差异,分层教学,我在设计时将练习分为针对性练习、基本练习及拓展性综合练习三步。既适应不同水平的学生的需要,又适应了学生学习的不同层次。

第一步是针对性练习,利用同学们记忆口诀时找到的规律,采用小组合作的学习方法解决书本P72页想一想的问题:6×8=6×7+口=6×9-口。帮助同学们进一步理解乘法算式的意义,并能灵活运用口诀。

第二步基本练习完成书本P72第一题表格题(本题课件出示,由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接下来考虑到二年级的学生在长时间的集中学习下会感到疲劳,只有受到新鲜生动的刺激,才能再一次引起他们的注意,提高学习兴趣。所以我将基本练习中的第二题口算练习溶于打气球游戏中,让学生在玩中学。这让学生既放松心情,又会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第三步拓展性综合练习数方格,可以让学生采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去数去算,并由老师引导出能算地最迅速的方法,让学生体验算法的多样性。

四、总结评价

老师总结:这节课我们学习了6的乘法口诀,并用6的乘法口诀解决了不少问题。接下来让我们来说说哪些同学可以得到老师的粘贴画吧!

这一环节用学生互评的方法来促进学生进一步学习的兴趣,为以后的学习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本课的作业:数学课堂作业

本课预期达到的效果是:课堂上所有学生能积极参与学习活动,课后90%以上的学生能熟练背诵6的乘法口诀,70%以上的学生能灵活应用6的乘法口诀解决各种问题。

一、复习导入

1、师:前边我们已经学习过了

2、

3、

4、5的乘法口诀,现在我们一起来对口令:三五()

二三( )

四五 ( ) 二七( )

五六( ) 三四( )

二九( ) 四八( )

小朋友们回答的真不错!老师还带来了几道题,你会快速抢答吗?老师有个要求,如果这个小朋友回答对了,请全班同学读出算式,并说出口诀。 口答:2×5= 6×4= 7×3= 5×6= 4×8= 2×6= 9×3= 3×6= 师;看来同学们对前边的知识掌握的非常好. 老师带来了一些特别的算式,你会算吗?(1人回答)

提问:说一说你怎么数得这么快?发现了什么? (出示)前一个算式得数加上6就是后一个算式得数 师说:比如12+6=18 18+6=24都可以用这个方法。 小朋友算数时用了6的乘法口诀,

引出课题;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6的乘法口诀.(板书)

二、新课引入探究新知。

1、师: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位好朋友,猜一猜它是谁呢?你能马上数出这里有多少只青蛙吗?(生回答)。

好,你估计的很准确。掌声鼓励。现在我们一起来验证。

2、(出示1排青蛙)

(1)师问:你们仔细观察一下,有几个6呢?乘法算式是什么?(1×6=6) (2)问:还可以怎样列式?口诀是什么呢? (出示2排青蛙)

(1)师问:现在是几个6呢?谁来说,怎样列乘法算式?口诀呢?评价: (2)问:你是怎样算出结果是12?(学生说:数的、6+6=12或2×6=12) 小朋友回答的很好! (出示3排青蛙)

(1) 师:图中有几个6,怎样列式?口诀是什么?

(2)你是怎样算出结果是18?提问2人(生:3×6=18 12+6=18 )

好,你真棒!掌声鼓励。发现了12+6=18。师一边引导 ,一边小结:请仔细观察你就会发现:前一个算式得数加上6就是18.也就是12+6=18。

第五篇:青春有格说课稿说课稿

《青春有格》说课稿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课题是《青春有格》。下面我对本课题进行分析:

一、说教材(地位与作用)

《青春有格》是新人教版七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第三课《青春的证明》第二框内容。通过前面两课的学习,在学生对青春的身心变化有所认识的基础上,本课内容在于帮助学生认识在青春期需要遵守的道德规范,引导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注意自己言行。为以后的成长打下基础,因此在教材中占有重要地位。我将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说课:

二、说教学目标:

依据课程标准的要求、教材的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我将本框的教学目标确定为以下三个方面:

1、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教学,培养学生的荣辱意识,“至善”的追求,能够做到有所为,有所不为,能够“见贤思齐”,端正自己的行为,追求理想的境界。

2、过程与方法:体会“行己有耻”“止于至善”的含义,能够在学习、生活中做到行己有耻,止于至善。

3、知识与技能:通过教学使学生认识到青春并不意味着肆意放纵,总有一些基本规则不能违反,一些基本界限不能逾越。

三、说教法方法

基于以上分析,我采用以下三种教学策略:

主探究法:运用教材设置的探究与分享,让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学习。

小组合作法:以小组竞赛的形式,鼓励学生勤动脑,勤动口,勤动手,积极地参与课堂学习。

三、说教学过程:

本课教学过程按照以下三个环节进行。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学生讨论回答。

师:是呀,做人总会受到一些规则的约束,总有一些界限不能逾越。今天我们就这一话题展开学习——青春有格。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通过信息技术的运用,使学生有了直观而生动的感受,创设了小学一年级的情境,勾起学生的记忆,通过适当的提问,自然地导入新课。

(二)、学习行己有耻

1、含义

一个人行事,凡是认为可耻的就不去做

2、行己有耻对于青少年的要求?

(1).我们要知廉耻,懂荣辱;有所为,有所不为。

(2)、行己有耻”需要我们有知耻之心,不断提高辨别“耻”的能力。在行动之前,审查愿望;在行动之中,监督调节;在行动之后,反思效果与影响。

(3)行己有耻”要求我们树立底线意识,触碰道德底线的事情不做,违反法律的事情坚决不做。

(4)磨砺意志,拒绝不良诱惑,不断增强自控力 探究一:

1.在社会生活中存在许多规则,这些规则让我们的生活安全而富有意义。例如:不伤害别人;不说谎,不欺骗;遵纪守法;相互尊重;信守承诺„„

(1)你认为还有哪些规则需要遵守?

交流点拨:遵守交通规则,遵守公共秩序,尊重社会公德,遵守网络规则,等等。

(2)有人认为,只要不被发现,说谎、欺骗也是可以的。你如何看待这一观点?为什么?

交流点拨:我认为这种观点是错误的。因为做人要有自己的底线意识,触碰道德底线的事情不做,违反法律的事情坚决不做。说谎、欺骗是一种不良的道德品质,不利于自己的健康成长。

(三)、学习止于至善

1、止于至善的含义

是人的一种精神境界,是一种“虽不能至,心向往之”的实践过程,是一种向往美好、永不言弃的精神状态

2、止于至善对我们青少年的要求?

(1)、每个人都可以从点滴小事做起,积少成多,积善成德。 活动二:分享教材P30童小勇事迹:

你如何看待上述同学的议论?

交流点拨:上述同学的议论说明了少数同学心目中“对做公益事业能否长期坚持下去”持怀疑的态度;但更多的同学是赞赏童小勇同学的行为,并能从中受到感染、鼓舞,体现了榜样的力量。

看到这封感谢信,你会怎么想?怎么做?

交流点拨:我会被童小勇同学的行为感染,为他点赞,并打算在学习中生活中以自己力所能及的力量去帮助他人、关爱他人。

(2)、在生活中寻找“贤”并将他们作为榜样。

(3)、养成自我省察的习惯,检视自己的不足,不盲目自责,积极调整自己,通过自省和慎独,端正自身行为

3、榜样的作用?

榜样不仅是一面镜子,而且是一面旗帜好的榜样昭示着做人、做事的基本态度,激发我们对人生道路和人生理想的而思考,给予我们自我完善的力量,善于寻找好的榜样,向榜样学习,汲取榜样的力量,我们的社会、国家才会变得更好。。

(四)小结

今天学习知道青春有格,就是青春需要我们去经历、去体验。以修身为本,行走在“止于至善”的路上,在学习中成长,在成长中收获,是对青春最好的证明。也就是“少年之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让我们做一名有志青年,张扬自己的青春,放飞自己的梦想。

四、说板书设计

本板书设计内容简洁眀了,重难点突出。

(五)课后可够作业

当堂演练达成目标

上一篇:新上任村干部发言稿下一篇:学生食堂问题及整改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