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个怎么看心得体会

2022-08-21

受到生活、学习、人和物的启发,我们会得到一些心得体会,将这些心得体会记录下来,能让我们获得更多新的思想。如何写出吸引人的心得体会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七个怎么看心得体会》,供大家阅读,更多内容可以运用本站顶部的搜索功能。

第一篇:七个怎么看心得体会

七个怎么看心得体会

一本贴近生活、透析现实的理论好教材

——《七个‚怎么看‛》读后感

通读完《七个‚怎么看‛》,给我最直接、最深刻的体会是,该书能够坦诚地面对问题,客观地分析问题,合理的提出解决问题的路径。书中精心撷取的七个社会热点问题都与每个人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就我们在座的各位而言,或多或少也都面临孩子教育、毕业分配、收入分配、看病住院、房价过高等现实问题,也正是因为这些问题距离我们如此的近,这本书也就很容易吸引我的关注。下面谈谈个人的读后感想。

我认为,《七个‚怎么看‛》,用朴实的语言传播党的理论、方针、路线,用科学的回答解开我们的思想困惑,为我们直观、深入、全面地打开了了解社会、阅读社会的窗口,也使我们从中学到了观察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科学方法。该书贴近生活、贴近群众、贴近实际,读得懂、信得过、用得上,是我们加强理论学习,提高实践能力的一位‚无声老师‛。

一、 紧扣时代脉搏,切合干部群众的思想实际。

当前,社会处于调整、转型,矛盾交集多发时期,一些新的问题层出不穷,这些问题不解决或者解决不好,必将影响人们的思想统一,影响人们对形势发展的判断,进而产生一系列其他不良影响。尤其是对于我国当前的发展不平衡、就业难、看病难、教育公平、房价过高、分配不公及腐败现象等七个人们集中关注的热点问题,这些都是事关民生,事关千家万户,事关社会稳定和谐发展,因而及时推出这本书,及时解决人们心中的疑惑,能够使我们进一步增强辨别是非的能力,从而认识方向,把握主流,做到统一思想,凝心聚力,共同致力于改革发展稳定和谐大业。

二、 说理自然透彻,容易引起干部群众思想共鸣。

选定了‚疑‛和‚惑‛,关键就在于怎么来‚解‛和‚释‛。当前,干部群众思想独立性、选择性强,不喜欢被灌输、被说教,如果道理说不清楚、讲不透彻,就难以让大家真正信服和接受。而《七个‚怎么看‛》一书,确确实实把道理说到了我们的心坎上。它对每个问题都实事求是地说清楚现状、由来和成因,中央解决这些问题的政策措施,目前解决的进程,今后努力的方向等。通过摆事实、讲道理,把逻辑的力量与事实的力量结合起来,把理论的严谨与表述的生动结合起来,以鲜活的语言吸引人,以生动的故事感动人,以深刻的道理说服人,很好地达到了解疑释惑、提高认识、增进共识的效果。

三、表现形式新颖,符合干部群众阅读习惯。

再好的理论,如果不采用人们喜闻乐见的表现样式,就不可能真正入耳入脑入心。理论读物要通俗化,为人们所乐于接受,必须在表现形式上符合读者的阅读心理和兴趣。《七个‚怎么看‛》一书在结构设计和内容编排上可谓是匠心独运,富有创意。七个问题都有一个引人入胜的题目,如‚小处方的大影响‛、‚分好‘蛋糕’促和谐‛、‚从‘蜗居’走向‘安居’‛等等,使读者看了眼前一亮、一目了然。书中许多章节的开篇均以讲小故事的形式或以群众的思想疑惑为由来打开话匣,然后再从‚为什么‛、‚怎么样‛、‚如何解决‛等几个方面顺着读者的思路,娓娓道来,条分缕析,如抽丝剥茧,环环紧扣,鞭辟入里。同时还穿插了大量图片、图表、数据,设计了知识点、网友提问、观点、声音等小栏目,与文字内容相得益彰,形式活泼多样,使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巧妙地融为一体。这种版面设计既大大增加了信息量,又彰显了强烈的时代气息。

四、有层次有深度,既言事,更说理,能够指导我们更好地认识社会、管理社会。

考虑衣食住行,解决民生问题,这当然是必须的。但如果仅限于此,不从更高的层面思考民生问题,就会不知不觉地把群众简单地等同于被动的同情对象,把对民生的人文关怀简单地变成外在的理论关照。《七个‚怎么看‛》在这方面有独特的思考,在关 2

注民生问题的物质生活内涵的同时,开始思考民生问题的更高层次的价值内涵。它不仅在问题的探讨中尽量避免理论说教或外在灌输的方式,更多地采用与群众平等对话、共同探讨的风格,更为重要的是,在这里我们看到了对于民生问题所包含的价值问题的自觉思考,对社会公正、人的尊严、人的自由和全面发展等的关怀,对普通群众主体地位的尊重。例如,在分析房价过高问题时,不仅讨论了这一问题对于群众生活和经济发展所带来的影响,还特别强调‚高房价严重影响社会公平‛,明确指出这一问题‚引发了社会情绪的焦虑,成为造成社会不和谐、不稳定甚至加剧社会矛盾的重要因素‛;再如,在分析就业难的问题时,该书明确强调‚就业关乎个人生存和尊严‛,明确指出‚就业是一个人生存、发展和自我实现的重要前提和基本途径‛等等 。可以说,正是因为很好地把握了这一点,‚理论热点面对面‛系列读物真正抓住了人心、赢得了群众,也极大彰显了理论的说服力和感染力。

总之,《七个‚怎么看‛》一书真正做到了内容与形式的有机统一,思想性、知识性和通俗性的有机统一,为干部群众进行理论学习提供了难得的好教材。同时,它也启示我们:理论并非高不可攀、遥不可及,它就在我们身边;广大干部群众只有自觉用科学理论武装自己的头脑,才能提高自身修养、辨明理论是非,才能更好地工作、更好地生活。

第二篇:《七个怎么看》心得体会(大全)

读《七个怎么看》心得体会

城关镇村建所 李宏尧

从今年年初开始,中宣部理论局就组织力量深入基层开展调研,认真了解广大干部群众的关切,梳理出怎么看我国发展不平衡、怎么看就业难、怎么看看病难、怎么看教育公平、怎么看房价过高、怎么看分配不公、怎么看腐败现象等七个人们集中关注的热点问题。围绕回答这七个“怎么看”,组织中央有关主管部门的负责同志共同分析,组织专家学者同实际工作者一起研讨,广泛征求理论界和社会各方面意见,反复修改,集思广益,编成此书, 受到了广大读者的热烈欢迎,我也对它进行了认真的阅读。

当前,在人民物质生活水平不断得到提升的情况下,民众的精神需求在不断的提升和发展。他们渴望政治生活更加民主、社会更加公平公正、希望民计民生得到更大改善。这本书是基于民众的这些期盼,结合我国实际国情和现实发展阶段,而用理性的观点去解答这些问题产生的历史和现实根源,表明了国家的态度和努力。使民众对于国情和国家的发展现状有了客观的认识和理性判断。建国以来我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逐步从一个一穷二白的落后国家变成了经济发展水平世界第三的强国。但是在发展的同时,一些现实问题也是日益凸显,这些问题涉及民众的基本生活,与民众生存发展息息相关。反映了富裕起来的民众对于国家发展、社会公正、政治民主的更高要求。虽然,这是一个处于发展转型阶段的人口大国所必经特殊阶段必然出现的问题。虽然国家也在竭尽所能去不断试图解决这些问题。但这些问题依旧在一定范围和一定层面上存在着。这给了一些不良用心的海外反华人士和一些妄图分裂国家的人提供诋毁政府的理由。他们借这些问题在各类媒体上大肆宣扬这些问题,丑化国家和政府的形象,愚弄一些不明真相的民众。所以,在这个关键时刻。这本书的出版发行,显得非常关键。这本书在广泛调查的基础上,注重用事实和事例说话,以专家的视野,百姓的角度、理性的回答了当前广受关注的7个问题。使民众认识到国家发展和成就来之不易,使民众看到了政府解决这些问题的决心。使那些攻击国家和政府的言论不攻自破,从而起到了促进社会稳定团结的作用。

这本书通俗易懂,读起来感觉很亲切,它以老百姓的视角、老百姓的语言、老百姓的经历,揭示了老百姓的心愿,因为它的落脚点是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和实际需要。看完这本书,我想每一个具有理性思维的民众充分理解这些现实问题存在的客观性和必然性,看到了政府解决和处理这些问题所作的一些不懈努力,充分体谅政府的难处,以理性的观点客观的对待存在于身边这些问题。并以积极的态度去支持政府的工作。这本书之所以引起使整个社会强烈反响,是因为它反映了时代呼声,解答了时代关注的现实问题,使民众更加理性的去看待社会政治生活中的没一件事情,从而使整个社会变得更加理性,更加团结。从而使我国的国家获得更大的发展动力。

第三篇:七个怎么看学习体会:分好“蛋糕”促和谐

政府应加大宏观调控破解分配不公难题

收入分配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关系改革发展稳定的全局。解决好分配不公问题,让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是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任务,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然要求。当前我国存在的分配不公现象,比如,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偏低。比如,普通劳动者收入偏低。比如垄断行为收入畸高。再比如,一些不合理收入没有得到有效规范。还比如,违反分配政策的现象大量存在。

对于当前存在的分配不公现象,社会十分关注,究其原因:

一是有社会历史的原因。比如,长期形成的城乡二元结构就是导致城乡之间分配不公的重要原因。二是有体制改革不到位的原因。目前我国还处于体制改革和社会转型的过程中,有些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的体制机制还没建立起来,而有些不符合市场经济要求的规则仍然存在,体制的不健全必然造成分配的不公平。三是有相关政策不完善的原因。分配问题并不单单是经济领域的问题,也受到很多方面政策的制约。四是有分配制度改革滞后的原因。此外,随着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人们的公平意识、权利意识不断增强,对公平的诉求日益强烈,因而对分配不公的感受更加强烈。

综合来看,我们可以从以下方面努力:

有效调节收入过高。一要深化垄断行业改革。加快垄断行业改革步伐,进一步打破垄断,放款准入领域,引入竞争。二要加大税收的调节作用。完善个人所得税制度,建立综合与分类相结合的个人所得税制,降低工薪阶层的税收负担。三要积极发展社会慈善事业。大力弘扬人道主义精神和扶危济困、乐善好施的传统美德,增强全社会慈善意识,鼓励先富起来的人承担更多社会责任。四要坚决打击取缔非法收入。应堵住国企改制、土地出让、矿产开发等领域的漏洞,深入治理商业贿赂。严厉打击走私贩私、偷税漏税、内幕交易、操纵股市、制假售假、骗贷骗汇等经济犯罪活动,切断违法违规收入渠道。

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一要加快推进城镇化。扩大中等收入群体规模,十分重要的就是推动农业劳动力向非农行业转移,提高他们的收入水平。二要鼓励和支持自主创业。应进一步完善有利于劳动者创业的税收优惠、小额担保贷款、资金补贴、场地安排、工商管理等政策,降低创业门槛,减少创业成本和风险,为更多社会成员提供创业的机会和平台。三要努力提高劳动者素质。加强各种类型的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把低知识水平、低技能的劳动者提升到高技能的劳动岗位上,从而提高他们的收入水平。四要创造条件让更多群众拥有财产性收入。要规范和发展房地产市场、股票、债券、期货、黄金、外汇、保险市场,为居民提供多样化的投资理财渠道。

古往今来,人类对于公平分配的追求从未停歇。当代中国,亿万人民必将在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伟大事业共同奋斗的过程中,共同分享自己创造的甘甜果实。

第四篇:七个怎么看学习体会:同在蓝天下(最终版)

七个怎么看学习体会:同在蓝天下

狠抓政策落实破解教育公平难题

教育事关民族兴旺、人民福祉和国家未来,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30多年来,教育事业取得了巨大成就。同时也应看到,当前教育改革和发展与经济社会发展、与人民群众的要求和期待还不适应,特别是教育公平问题还很突出。在接受教育尤其是优质教育的机会、接受教育的程度和质量等方面存在很大差异。比如,“择校热”高温不降。比如,困难群体公平受教育机会尚未得到充分保障。再比如,不同地区考生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不公平,部分地区学生入学机会偏少。解决好这些问题直接关系群众切身利益。正因为如此,教育公平问题才收到群众广泛关注。

当前,到底哪些因素影响教育公平呢?

一是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由于自然条件、历史基础和具体政策等多种原因,我国城乡、区域发展差距大。可以说,教育不公平问题很大程度上是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在教育领域的直接反映。二是资源配置不合理。重点学校本省长期积累的名牌效应依然存在,人们形成的固有观念很难改变,这些学校依旧能够吸引大量的社会资源和优秀学生,加剧了教育资源分布的不均衡,甚至造成了同一区域内学校之间两极分化的局面。三是政策制度不完善。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和实现高等教育大众化之后,<莲山课 件 >我国教育发展进入新阶段,但影响和制约教育公平的城乡二元经济结构依然存在。四是人民群众教育需求日益增长。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受教育程度逐渐成为影响个人职业、收入乃至社会地位的重要因素,教育作为一种重要的家庭“投资”的观念深入人心,人们对子女接受教育的关注度空前提高。

为推动教育事业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科学发展,中央作出了制定《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重大决策。“把促进公平作为国家基本教育政策”。

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一是“提质量”。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推进素质教育,深化教学内容、课程体系和教学方法改革,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二是“缩差距”。要大力加强对农村和中西部地区义务教育发展的支持。三是“重配置”。要从硬件、软件等更方面促进区域内教育资源均衡配置,努力办好每一所学校。四是“建机制”。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也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必须建立长效机制。

解决农民工子女上学难问题。一是强化流入地政府责任。将农民工子女义务教育纳入当地教育发展规划,指导和督促公办中小学认真做好接收就学和教育教学工作。二是发挥公办学校主渠道作用。充分挖掘公办中小学潜力,合理调整和完善学校布局,新建、改扩建一批学校,尽可能多地接收农民工子女就学。三是扶持社会力量办学。要将农民工子女学校纳入民办教育管理范畴,制定审批办法和设置标准,在办学场地、办学经费、师资培训、教育教学等方面给予支持和指导。四是推进户籍制度改革。应逐步放宽中小城市和小城镇落户条件,逐步解决符合条件的农业转移人口在城镇落户,吸纳有条件的农民工转为城镇居民,使其子女真正享受“同城待遇”。

保障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上得起学。一是扩大资助范围。资助范围要在现有基础上,向各个教育阶段、各级各类学校延伸。二是提高资助标准。由于国家财力有限,目前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资助标准还不高。要随着经济社会发展,不断加大资助力度,让这些孩子不仅上得起学,而且逐步上得好学。三是落实资金保障。中央和地方要足额安排应当负担的资金并及时拨付到位。省级政府要做好统筹协调,完善省对下转移支付制度,确保应承担的资金不折不扣地落实到位。四是动员社会力量。要继续在全社会大力弘扬崇文重教、扶危济困的文明风气,完善各项引导激励政策,形成社会各界关心教育、帮助困难家庭学生的良好氛围。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在全党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下,让所有孩子都站在公平的起跑线上,让祖国的花朵共享一片蓝天的目标,必将逐步变为现实。

第五篇:读《七个“怎么看”》有感

“理论热点面对面·2010”有一个吸引人们眼球的题目:“七个‘怎么看’”。其实,它的内容更吸引人。建议大家读一读这本图文并茂而且只有9万字的通俗理论读物。我读了之后,深感它不仅对于我们认清复杂的社会现象有帮助,而且对于我们了解当前党和国家的大局,充满信心地向前走,更有帮助。

我曾经说过

:“在这个社会里,谁都可以发牢骚,惟独我们社会科学工作者没有资格发牢骚。因为牢骚是社会矛盾的外部表现形式,我们的责任是研究牢骚及其背后的社会矛盾。如果我们也跟着发牢骚,不是失职,就是无能。”作为党的理论工作者,我们应该直面社会矛盾,而不是回避矛盾。《七个“怎么看”》的一个鲜明特点,是把大家关心的问题摆到桌面上来。

七个“怎么看”,就是“怎么看我国发展不平衡、怎么看就业难、怎么看看病难、怎么看教育公平、怎么看房价过高、怎么看分配不公、怎么看腐败现象”。中宣部理论局在“出版说明”中告诉我们,这是他们在认真调研的基础上梳理出来的七个问题。

问题梳理出来后,他们就组织中央有关部门和理论界部分专家学者对这些问题进行研究,作出深入浅出、有针对性和有说服力的回答。对于中宣部的理论工作主管部门的这个做法,我非常赞赏。因为它体现了我们党一直在倡导的“实事求是”原则。

既然讲到“实事求是”,我想大家都知道,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包括马克思主义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都强调我们的任务不仅是“解释世界”,而且是“改变世界”。也就是说,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是为了解决问题。

读了《七个“怎么看”》,我注意到,这本理论通俗读物有一个值得人们重视的优点。这就是,讲“怎么看”,是为了“怎么办”。或者更准确地说,它讲的是“怎么看”,实际上告诉人们的是“怎么办”。

比如,第一个问题,是讲“怎么看我国发展不平衡”的。在经过实事求是的分析之后,就对解决这个问题提出了意见,专门讲了“如何解决城乡发展不平衡问题”、“如何解决区域发展不平衡问题”。

又比如,第二个问题,是讲“怎么看就业难”的。其中,讲“如何促进农民工就业”、“如何缓解大学毕业生就业压力”、“怎么帮扶困难人员就业”的篇幅,比分析问题现状及其成因的还要多。

你只要读一读这本书的目录,就可以注意到这七个“怎么看”,每一个“怎么看”中不仅都包含了“怎么办”的内容,而且重点讲的就是“怎么办”。

指出这一点,是要告诉大家,这本通俗理论读物不是以往人们通常意义上所讲的“宣传品”,而是真正从人民群众关心的实际问题出发,在分析问题中提出解决问题方向的理论读物。因此,在就业、看病、上学、买房子等问题上有困难的朋友值得一读,没有这些方面困难但关心着中国发展前途的人们也值得一读。

需要进一步指出的是,《七个“怎么看”》在讲“怎么看”中讨论“怎么办”,具有方法论的意义。

这本理论通俗读物在论述老百姓关心的问题时,总是紧紧抓住老百姓的“关心之点”,努力达到“三清”的要求。

一是客观地厘清问题。讲问题决不遮遮盖盖,是什么问题就讲什么问题。用书中的语言来说,就是要厘清一个“真实的中国”。这是研究问题并能够解决好问题的科学出发点。

二是全面地历史地辩证地理清问题的成因。书中在讲“看病难”的问题时,有一句双关语:“治病,首先要找到病因,才好对症下药。解决看病难问题,同样如此。”要解决人民群众关心的这七大问题,首先也要理清楚它们是怎么样形成的。我们注意到,在分析这些问题的成因时,是客观的就讲客观的,是主观的就讲主观的;客观的是自然的原因就讲是自然的原因,是历史原因就讲是历史原因,是体制原因就讲是体制原因;主观的是认识上的就讲是认识上的,是政策上的就讲是政策上的。这是一种全面地历史地辩证地分析问题的科学态度。

三是准确地讲清党中央和国务院对解决这些问题的思路和政策,以及专家学者的政策建议。书中对于“怎么办”所给出的回答,尽管不能够说句句都是有“来头”的,但是决不是随心所欲的,其基本点应该讲都是有依据的。这个“依据”,就是这几年党中央和国务院对解决这些问题的思路和政策,以及专家学者的政策建议。这样做,有利于让更多的人能够了解我们党的主张。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是我国执行“十一五”规划的最后一年,党中央正在制定“十二五”规划,准备在明年向全国人大提出中共中央的建议。“十二五”规划,联系着我国13亿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关系到我国在后国际金融危机阶段能否为危机后新一轮综合国力竞争作好准备,也关系到我们党向全国人民承诺的“全面小康”的目标能不能实现等一系列重大问题。这是当前我国最大的政治。读了《七个“怎么看”》,有助于了解“十二五”规划要解决的问题,也有助于我们在客观地厘清问题的基础上,全面地历史地辩证地理清问题的成因,进而提出解决这些问题的思路和政策,制定好“十二五”规划。

古人说:“开卷有益。”事实上,在今天,并非所有的书都“开卷有益”,但《七个“怎么看”》对于我们今天在老百姓关心的问题上“怎么办”,肯定开卷有益。

上一篇:全国污水处理厂名单下一篇:青春筑梦新时代征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