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区角活动反思

2022-07-19

第一篇:小班区角活动反思

小班区角活动方案

我班区角活动环境的创设,是依据二期课改“玩中学”的理念,结合小班幼儿好奇心强、喜欢色彩鲜艳、独立游戏、真实与虚拟不分等的年龄特点,与主题活动相融合,兼顾本班幼儿实际情况和发展需要而创设的。创设过程注重合理布局、幼儿与环境、材料的互动;平面与立体、局部与大环境的相互影响;着力体现材料丰富性、可变性和可操作性的多样化特点,减少幼儿为争夺玩具而发生矛盾。

主要特色在于:主题与区角的有效融合

 注重体现主题的延续性和整合性

如:“好吃的食物”主题——小鸡捉虫、好吃的水果、小猫钓鱼、食物找家等

主题间相互融合与延伸——小猫请客、包糖果、小侦探、插小旗、等 “彩色的世界”主题——颜色小书、颜色变变变、跳舞毯、指环、七彩树叶等

 局部环境与大环境的相容性和转换性

如:“我喜欢的颜色调查表”——“颜色小书”

“彩色噗噗车”——“彩虹桥”“七彩小树叶”

让孩子们能够在自主、自由,充满温馨与亲情的学习环境中;在赋予自治因素的材料环境中;在充满师幼互动的人际环境中;自由探索、积累经验、体验成功、、、、、、,这是我们两位教师为孩子们努力创设区域活动的初衷。 主题区角:(60%)

一、 《我自己来》

 铺小路

材料投放:

墙面彩色小路、废旧报纸、废旧彩色纸、固体胶、彩条纸、蜡笔等 玩法:幼儿画、撕、揉纸张做“小石子”,贴在彩色小路上铺路。 观察要点:

1、操作使用的方法。

2、与同伴分享经验的能力及成就感的表现。

 走小路

材料投放:

小路、鹅卵石;牛皮纸制鹅卵石;不同材质的小路和(黄豆、大米、海绵、塑料袋、包装纸、弹力棉、白扁豆);

观察要点:

感知不同材质的方法(用脚踩、用手摸、用耳朵听)。

幼儿游戏的兴趣点(用手触摸、用脚踩、不同的拉力、走小路)。

 宝宝花环

材料投放:

将纸条两端围圈、再将一个一个圈围成长链。

观察要点:

1、操作使用的方法。

2、与同伴分享经验的能力及成就感的表现。

二、《好吃的食物》

 小小点心店

材料投放:

各色彩泥、垫板、费旧月饼盒、各种模具等

玩法:幼儿可通过使用模具等各材料制作点心及水果造型。

观察要点:

1、结合自身经验想象制作。

2、使用完工具后是否主动物归原处。

 我爱吃的水果、蔬菜(绘画、涂色、)

 小鸡捉虫

 小猫钓鱼小猫请客

 食物找家

 包糖果

 小侦探

 插小旗

 种果果(撕贴)

材料投放:

1、各色蜡笔、各种果蔬添色造型图等。

2、固体胶、彩条纸、幼儿已涂色的小树。

玩法:幼儿根据自己的意愿选择游戏表现方式,将自己的作品可以自行展示在墙面上。

幼儿撕、揉纸张做“果果”,贴在已涂色的果树上。

观察要点:

1、能否根据所选蔬果的外形特征进行表达表现。

2、根据彩纸的颜色分配果树

 指指点点

 摸摸猜猜

材料投放:

1、自制立体树、幼儿水果作品。

2、小布袋、实物水果若干。

玩法:两幼儿结对游戏。一指、一认;一说、一做的游戏形式。

两幼儿结对游戏。一幼儿摸布袋表述特征,另一幼儿猜。猜好后,共同揭示答案。

观察要点:

1、用普通话准确识别名称。

2、与同伴主动、大胆交流的能力及肢体表现。

 小动物的食物

材料投放:各种小动物及对应食物

玩法:根据小动物身上的数字,喂相应食物。

三、《彩色的世界》

 颜色小书

 颜色变变变

 跳舞毯

 指环

 七彩树叶

其他区角:(40%)

表达表现区

 叮当屋

材料投放: 各种小动物的头饰、歌曲录音磁带、各种打击乐器等

玩法:自主选择游戏器具,可以根据自己熟悉的歌曲、儿歌、舞蹈进行摆弄。 观察要点:幼儿艺术方面表达表现能力

探索发现区

 看看找找(连环画数字小屋迷宫)

 蔬果宝宝的秘密

玩法:根据自己的观察与发现用自己的记录方式记录下来.(如:没皮的苹果变成了什么颜色等)

观察要点:培养探索的兴趣,学习的习惯的养成,尝试积累简单的记录方法. 建构区

 玩具乐园

材料投放: 供幼儿搬运、取放、堆叠、拼搭木制积木、纸盒等替代积木;拼搭模型等

玩法:自主选择玩具,根据自己的意愿进行拼搭摆弄。。

观察要点:幼儿发展手眼协调能力、想象创造能力。

角色区

 娃娃家

材料投放:(1)娃娃及打扮娃娃所需的各种材料。

(2)衣架、衣服、厨房游戏餐具等

玩法:自主选择角色,进行模拟游戏。

观察要点:

1、 能否根据已有经验投入游戏,展开游戏。

2、 礼貌用语的使用。

语言区

材料投放:各种幼儿图书、“小兔乖乖”“小红帽”故事书

玩法:自主选择图书,进行阅读。

观察要点:

1、 掌握正确的拿书的方法。

2、 能一页一页地翻,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益智区

 聪明屋

材料投放:图形宝宝找家、插小旗、拼图等

玩法:按图形的异同分类找家。

根据瓶身的数字插对应数量的小旗。也可以按颜色分类插旗。 观察要点:

1、 区分不同形状、分类的能力。

2、 数的感知能力如何。

3、 学习习惯:坚持并专心完成任务。

第二篇:小班区角游戏活动方案

小班区角游戏活动方案

活动准备:图形板、各类图形块若干

活动目标:

1.发展幼儿的大脑灵活,开创幼儿的思维灵敏性。

2.能够通过观察发现并寻找相对应的图形块。

玩法:

在活动中幼儿通过各种熟知的图形块寻找正确的摆放位置,在图形板中有挖空的各类图形,供幼儿观察摆放。

娃娃家

活动准备:油泥、泥工板、各类工具若干、娃娃若干、废旧材料制作的梳妆台、废旧材料制作的衣柜、废旧材料制作的电视机和微波炉等等

活动目标:

1.能让幼儿通过活动学会照顾和关心别人的情感

2.通过一些简单的工具制作各种不同的食物,并能够懂得好东西要给别人吃

3.知道老师和妈妈照顾自己是多么的辛苦,激发幼儿热爱照顾自己的每一个人。

玩法:

通过游戏区的各种工具,知道每个工具的作用以及玩法,制作出各种各样的食物,能够学会如何照顾小宝宝,会抱和喂宝宝吃东西,能够给宝宝穿衣服,穿鞋子、梳头、擦脸、系鞋带、扭纽扣等一些日常生活中的小事情。

小小表演家

活动准备:各类小动物头饰若干、废旧材料制作的衣服若干、各类打击乐器

活动目标:

1.能够通过一些简单的故事情节进行正确的头饰选择

2.正确使用打击乐器,根据音乐节奏有节奏感的运用各种打击乐器

3.能够进行简单的情景表演和对话,发展幼儿的语言能力

玩法:

在幼儿学习过的故事中,教师可以将一些故事图片粘贴在表演区,让幼儿通过观察图片简单叙述出故事内容并找出相应的头饰进行情景表演。也可以让幼儿随意的找出自己喜欢的头饰进行创编式的表演形式进行表演,还可以配上打击乐器和一些音乐等多种形式进行表演

第三篇:小班语言区角活动设计

文档仅供参考

小班语言区角活动设计

区角活动:小班语言

题目:变色蜗牛

1、目的:

(1)、知道一些常见物体的名称以及对物体颜色的认识。

(2)、在认识物体的基础上,学习看图讲故事,并根据物体的颜色进行创编句子。

(3)、提高幼儿的表达能力。

2、材料的介绍

A:提供材料

(1)、图书一本(按故事内容完整的一本书)

(2)、在每张画面里按蜗牛的变化夹一张塑封的白纸条

(3)、根据图片中蜗牛的颜色变化提供相应颜色的图片

B:材料使用

(1)、幼儿根据图片所示,用完整的句子讲述

(2)、在会讲的基础上,根据蜗牛的颜色变化在塑料篓里选择一种与蜗牛颜色一样的实物图片,放在塑封的白纸条上,然后进行创遍句子。

3、教育功能

文档仅供参考

文档仅供参考

(1)、帮助幼儿认识一些常见的物体,巩固练习对颜色的认识以及物体读一颜色的配对。

(2)、根据蜗牛的变化选择实物图片,然后学说一句完整的话。

(3)、在会说的基础上,学习创编句子。如:在塑封的纸条上画上与蜗牛颜色相应的物体,然后进行创编句子。

指导重点:

教师重点指导幼儿能说一句完整的句子,如:蜗牛吃了什么颜色的东西,变成了什么颜色的蜗牛。

文档仅供参考

文档仅供参考

小班语言

逗蚂蚁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有节奏地朗诵,理解儿歌内容。

2、指导幼儿用一问一答的形式练习作品中间段的内容,并能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仿编儿歌的中间部分。

3、激发幼儿参与情境表演的兴趣。

活动准备

1、依据诗歌内容,编排一个情境表演。

2、表演用的道具:

(1) 画有蚂蚁的小图片若干,并用绳子系上。

(2) 用黄色绉纸剪成碎片作黄米饭,用绿色绉纸剪出长条作青菜。

(3) 一双筷子,一只用油泥做成的碗。

3、幼儿操作材料“逗蚂蚁”。

活动过程

1、借助幼儿操作材料,先让幼儿猜猜“老师要请谁到班上来做客”。再请三四个幼儿扮作小蚂蚁,老师做招呼的人。

2、请幼儿根据儿歌内容,进行表演。

3、请幼儿说一说看到的是什么。

文档仅供参考

文档仅供参考

(1)师:你们看见谁来了?我是怎么招呼它们的?

(2)小蚂蚁来了以后,对我说了些什么?

(3)我给它们准备的食物太多了,小蚂蚁吃不完怎么办?

4、让幼儿再次观看情境表演,然后学说其中的对话部分。

5、引导幼儿扩展想象,仿编对话部分的内容。

(1)师:如果你请小蚂蚁吃饭请它吃什么饭?

(2)什么菜?

(3)用什么筷?

(4)用什么碗?

6、请每位幼儿从椅子下面,拿出预先放好的蚂蚁图片,戴在脖子上,表演儿歌,念到最后两句“吃不了,往回搬,哼哟哼哟搬得欢”时,小朋友做出搬米或搬菜,或搬运其他食物的动作,要求幼儿的动作夸张一些。

最后以一句“我们把食物都搬回家吧!”结束表演。

文档仅供参考

第四篇:主题背景下小班区角活动

主题背景下小班美工区环境创设

主题下的区域活动,是教师根据主题活动的目标和幼儿发展的水平有目的的创设活动环境,投放活动材料,让幼儿按照自己的意思和能力以操作摆弄为主的方式进行个别化的自主学习的活动。它是教师从幼儿的兴趣出发,为使幼儿进行有效学习,获最佳发展而精心设计的环境;它可以让幼儿自由地进出各个区域,开展游戏活动;它有着相对宽松的活动气氛,灵活多样的活动形式,能满足他们多方面发展的需要,使他们在快乐的童年生活中获得有益身心发展的经验。主题活动与区域活动有效结合,是确保促进每个幼儿富有个性发展的条件。那么如何结合主题开展区域活动呢?

一、围绕主题目标开设活动内容

主题活动是一种整合性的活动,具有开放性、综合性、整体性的特点,往往一个主题的内容可以涉及到生活、数概念、音乐、美术、语言、运动,游戏等多个方面,是一个有机的网络化的结构。而区域游戏正是实现主题教育目标的重要途径,材料是支撑幼儿游戏的基础。根据主题活动的目标有计划、有目的、有选择地投放游戏材料。例如:在小班“小花园”这一主题活动中,其主要目标是:知道春姐姐来了,花儿开放了,柳树发芽了,小草变绿了,蚕豆长高并结豆荚,天气暖和了,喜欢观察周围花草树木,有爱护它们的情感。在这一主题中,主要是幼儿在老师引导下,会用感官感知春天的主要自然现象,并能初步感受到春天是很美的,因此在区域活动中应尽可能地为幼儿创设一种春天的美景。为了达到这样的效果,我创设了一片小花园的背景,并在区域活动中设计了“折小花”、“柳树发芽”、“种花”、“美丽的迎春花”、“越开越大的花”等游戏,并提供了丰富的、形象的材料,孩子们对此非常感兴趣,乐此不彼。

二、投放与主题内容相结合的材料

分析、筛选主题内容中一些以操作、实践、探索为主的活动内容投放于区域活动中,让幼儿自己去体会、去练习、去认识他们之间是关联的,是互相促进的。幼儿通过区域活动来学习主题内容,在整个活动中幼儿的积极性会始终高昂,因为他们的学习与游戏融为一体,为了玩,孩子会寻找、收集相关的资料。这样既满足主题内容本身所需要的操作与探索,也满足幼儿自我利用与积累经验的过程。如:《小花园》主题中,孩子们在制作迎春花中知道春天来了,又在折蝴蝶中知道春天是一个万物复苏的美丽季节,在制作的过程中,孩子们的动手、交往、合作、协商等方面都得到相应的提高。

三、投放具有目的性的材料

在投放材料时孩子不是为了玩而玩,教师也要为孩子考虑材料投放的目的,既要有趣味性又要符合主题的需要。这样孩子的兴趣更高,更能拓展孩子的思维。

在“小花园”主题中,孩子们有一段时间对蝴蝶特别感兴趣,于是我设计了一个“蝴蝶”的游戏,用各种不同材料和质地的夹子夹在蝴蝶的身体两侧,做蝴蝶的脚,孩子们可以根据自己臂力的大小和兴趣需要进行选择性地夹夹子。在这个主题的区域中,我还设计了“蝴蝶找花”的游戏,为孩子们准备了蝴蝶的头饰,让孩子们戴上头饰以后进行蝴蝶找花的游戏,孩子们沉浸在为蝴蝶找花的情境中,游戏的开展就更加顺利了。

四、随着主题进展逐步增添新材料

孩子对新材料的兴趣往往只能维持几天,在同一区域活动中,需要不断增添新的活动材料,才有利幼儿的探索、发现与提高,使幼儿的游戏内容更趋丰富,促进幼儿游戏主题纵向、横向发展。在“小花园”主题下,孩子们知道春天来了,小花开了,于是我在美工区活动中,为孩子们提供了折小花的游戏。随着春天的脚步越来越近,孩子们又知道了春天里蝴蝶蜜蜂飞来了,于是我在美工区中添加了蝴蝶、蜜蜂的制作,让幼儿尝试用折叠、拼贴等方法来制作蝴蝶、蜜蜂这些春天里的小动物。几天后,孩子们又明白了蝴蝶、蜜蜂和小花是好朋友,于是我投放了一些背景图,让孩子们将自己折叠制作的小花、蝴蝶、蜜蜂等粘贴在背景中,制作“热闹的小花园”。这样随着主题活动的进展和孩子们获得的相关经验而层层递进地投入新材料,使孩子们对这个游戏始终保持着浓厚的兴趣。

区域活动是幼儿园环境创设的一个重要内容之一,它为幼儿在操作中自主学习提供了条件。作为老师的我们是孩子游戏的观察者,指导者,更是环境的创造者,材料的提供者,活动的协调者,在为幼儿创作提供操作材料过程中应该树立“以儿童为本,以幼儿发展为本”的儿童观和教育观,将主题的目标与内容物化在操作材料中。小班幼儿是好奇的,好动的,他们需要老师的照顾和关爱,更需要老师为他们创设良好的环境,促使他们获得多一点的探索与体验,成功和快乐。

第五篇:小班区角活动的个案分析

论文

《从区角活动中看材料》

————小班

内容摘要:皮亚杰提出:“儿童的智慧源于材料。”区域活动材料越丰富,形式更多样,幼儿在操作过程中就会变得更聪明、自信、大胆。材料能影响幼儿的行为方式,而幼儿则会根据自己的需要决定对材料的操作方式。本文阐述的正是区域活动主要通过材料来表现。

关键词: 兴趣

表达

表现

皮亚杰提出:“儿童的智慧源于材料。”区域活动材料越丰富,形式越多样,幼儿在操作过程中就会变得更聪明、自信、大胆。材料会影响幼儿的行为方式,而幼儿也会根据自己的需要决定对材料的操作方式。

根据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我们在角色扮演区,投放了小号消防员服、医生服(包括医生给病人看病时所用的医疗器械)等等。孩子们很乐意去扮演不同职业的人,并使用消防员、医生等人所使用的材

料。

镜头一:

区角活动中,幼儿纷纷选择了自己喜欢的区角游戏,但都玩的时间不长,只有角色扮演区保持着原有的人数。我很好奇,走近一看,原来丁丁和彤彤在扮演消防员,身穿消防员服,手里拿着水管 对着一边“冲水”,嘴里还喊着:“着火了,别怕,我是消防员,我来救你们!”莉莉在扮演医生,手里拿着听诊,不时的为伤员听诊,不时的问:“怎么样了,哪里不舒服?”还有一群护士(手里拿着输液瓶和针管)和伤员。突然,“伤员”轩轩猛的推开“护士”,跑到我身边大叫着:“老师,伤员去医院要坐救护车,要有救护车,司机要开车呀拉伤员啊,没有救护车,没有方向盘怎么办?”

反思: 在这个环节,我忽略了司机这个职业和救护车。小班幼儿游戏的特点是依赖材料进行想象,所以材料要广泛、多样性。而材料救护车和“方向盘”则是司机的象征。“司机”是小班孩子最喜欢扮演的角色,有了这个角色,必然要有救护车,这样才符合现实的情境,符合幼儿的生活经验。

调整后:

通过轩轩的提醒,我在这个角色游戏中增加了救护车和“司机”用的方向盘,有了这个材料,孩子们玩得更起劲儿了,完全置身于角色之中,不时的交换角色,更换材料。只见“消防员”救出伤员,送到司机身边,司机则用手开着救护车拉着伤员,再由护士医生看护治

疗。通过这些材料的使用,角色的扮演,不但通过想象创造性的模仿了现实的生活,又提高了社会中的人际交往,并在练习社会交往的技能中,不知不觉就提升了人际智能。著名幼儿教育家陈鹤琴先生曾说过:孩子的知识是从经验中获得的,而孩子的生活本身就是游戏,角色扮演绝非简单儿戏,他可是孩子认识成人世界的一面镜子。

镜头二:

在建构区,有很多积木、布娃娃等。早上,飞飞和露露来得早,于是两人就在建构区玩了起来,我也参与其中。角色由我们商量分配,分配后开始了游戏。飞飞请“外婆”(我扮演)坐下,妈妈(露露扮演)则抱来一堆积木,搭建了简单的灶台,只见灶台上还竖着几块长积木。妈妈对外婆说:“你等一会儿,我烧好菜就可以吃饭。”于是妈妈炒菜,飞飞和外婆聊天,炒菜时,妈妈拿起长积木往锅里撒了几下,我见了很好奇,就问:“这是干什么的呀?”妈妈看了一下说:“这是油,炒菜前要先放些油,你知道吗?”飞飞则拿起其他长方形的积木对我说:“外婆,你看,”他逐一拿起积木向我介绍。“这瓶是酱油。”“这瓶是盐。”“这瓶是醋。”“这瓶是洗洁精。”………我故意找岔:“烧菜也要用洗洁精吗?”妈妈说:“都是我要用的东西,是洗碗时用的。”瞧,多聪明呀!

反思:

妈妈烧菜,游戏情节十分平常,而孩子们却想象丰富,不但用积木搭建了灶台,还把其想象成了油盐酱醋,更难得的是把积木想象成了洗洁精,体现了创造性。在分配角色时,我们协商由谁担任什么

角色,使用什么象征性的物品及动作和语言,这就需要共同合作,学会从他人的角度看问题,更好的解决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为了让游戏更有趣,材料更有利用价值,我对建构区做了调整,投入了大量的大雪花片和小雪花片以及角色扮演区的厨具等。这样材料样式多了,孩子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就更丰富了。

调整后:

飞飞和露露在看到建构区增加了大小雪花片和厨具时,再一次来到了建构区,这一次他们请了布娃娃来做外婆,又一起用大雪花片变出了灶台,并把从角色扮演区拿来的厨具用上了。依旧积木是油盐酱醋,但加了很多佐料(用小雪花片代替),通过此次的区角游戏,更是体现了材料的重要性。有了材料的辅助,更进一步的发挥了孩子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镜头三:

琳琳在数学区玩串珠的游戏,穿了一串又一串;康康在给瓶子喂豆豆;琳琳完了五分钟,扔下手中的串珠,来到康康身边说:“康康,串珠不好玩,我来和你一起喂豆豆吧。”康康回答道:“喂豆豆也不好玩,我们去看书吧。”琳琳看了看瓶子和豆豆,点了点头,随即两人离开了数学区。

反思:

琳琳和康康离开后,我就在想,为什么孩子不喜欢这些材料,怎么才能吸引他们,我询问了琳琳和康康,他们的回答是:“太简单了,

我会串。”“太简单了,喂着没劲儿。”原来孩子不敢兴趣的原因是”太简单”。结合平时的数学活动和小班幼儿年龄的特点,我对材料作了调整,并加深了难度,在串珠活动中加入了点卡和1到8数字卡,幼儿可根据点卡来穿珠;在“喂豆豆”的活动中,加入了勺子,让小班的幼儿学习“拿勺子”的动作,培养幼儿爱的情感。为此,我给这个游戏设置了好几种玩法:根据瓶子宝宝嘴的大小不同,找大小不同的“食物”喂宝宝,在瓶子上贴上不同的颜色,如此一来,所提供的材料既有趣又能让幼儿做做玩玩,便“活”了起来。

调整后:

平时生活数学区孩子就来的少,经过这一调整,来数学区的孩子人数大大增加,孩子们的兴趣也被提了起来,既培养了孩子对数学的兴趣,又能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

镜头四

在美工区活动中,文文等六位小朋友各自选了要进行艺术创做的材料。文文、妞妞的能力是较强一些的,他们两人选择了第一种空心圆柱形材料和模具;丁丁能力中等,他选择了第二种材料,是我们常见的石头和颜料;其他三位小朋友的能力稍逊于丁丁,但是他们很大胆,选择了第三种材料包括裁好的彩色卡纸、发膏和一些松树的针叶。孩子们在利用自己选择的材料进行创作,忙的不亦乐乎。过了十几分钟,孩子们带着自己的作品来到我身边:“老师,你看这是我做

的小鱼好看吧”“我做了一颗心送给你吧”“这是我画的彩色石头,漂亮吧!”“老师,看,我是画家了,这是我做的。”悠悠举着自己用第三种材料完成的作品高兴的对我说,脸上洋溢着成功带来的喜悦感。

反思:

孩子们在操作第一种材料的过程中,他们的像想象力和创造力可以在一定“支架”的基础上得以发挥,他们的审美能力也可以得以培养。我不止一次的看到幼儿很兴奋的高举自己的作品,这给他们带了无比的成就感和愉悦感。第二种材料是石头和颜料,孩子们可根据自己的想象大胆的去进行创作,从中体验了玩色的乐趣及创作的快乐。第三种材料,孩子们可自由的去运用,想象探索的空间就更大了,而自由发挥的空间也就更广了。

调整后:

为了让每个幼儿都得到美的熏陶和培养,根据幼儿的发展和需要以及能力的差别,在美工区又投放了广泛的操作材料,有半成品、有原材料(如橡皮泥等)等等,孩子们参与的兴趣更高了,经常会看到孩子们高举着自己的做品,大喊:“快看,我的完成了,漂亮吧。”“瞧,我的手工做的多好啊。”………………

总之,作为教师,在区角活动中,应该成为一名有心人,开动脑筋,为幼儿提供有益于幼儿成长发展的材料,最大程度地唤醒幼儿的已有经验,激发幼儿积极主动愉快地表达和表现的愿望,让材料和幼儿互动,使幼儿的能力不断得以提升。

上一篇:小班区角活动总结下一篇:校本课程经典诵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