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科学活动反思

2022-07-19

第一篇:小班科学活动反思

小班科学活动教学反思

小班科学活动《认识水果》教学反思

李鸿玲

对于孩子来说,在课堂中出现一些新鲜的事物,会高度集中他们的注意力,所以我选择科学活动《认识水果》。并运用了观察、触摸、品尝、介绍等方法来让幼儿了解水果。猜一猜、认一认、自制果汁、制作水果沙拉,这些环节的设计,能够更好地集中孩子的注意力,并且兴趣非常高。尝一尝、说一说,让孩子来表达自己的想法。幼儿亲自尝试制作果汁的过程,通过水果沙拉让幼儿了解水果的不同吃法。本次活动中幼儿可以分辨出品尝的水果,并能够说出水果的形状、颜色和味道等特征,而且可以数清自己分到多少水果。

第二篇:小班科学活动《吹泡泡》活动反思

打鼓坪中心幼儿园

魏双凤

吹泡泡是幼儿非常喜欢的一项游戏,在设计这次科学活动时,我就抓住了幼儿这一兴趣点,贴近幼儿的生活,在幼儿自己喜欢的游戏中探究,发现,让他们在边玩边发现的活动中体验科学活动的快乐,从而不会使小班的幼儿感到科学活动的枯燥。

在活动前,我抛出了一个“你吹过泡泡吗?”的问题,孩子们的兴趣点立刻被激发出来。接着我请小朋友看幻灯片,大胆的猜测大象用正方形会吹出什么形状的泡泡?大白鹅用三角形会吹出什么形状的泡泡?小黄鸭用圆形的吹泡泡工具会吹出什么形状的泡泡?并在记录卡上记下孩子的猜想。这样能体现幼儿思维的自主性,也为下面的活动内容做好铺垫作用。在请幼儿去吹泡泡之前,考虑到小班幼儿年龄小,控制力弱,我给幼儿提出了操作要求:吹的时候不要对着小朋友吹,这样就不会吹到其他人的脸上,保护好自己的泡泡水,不让它倒出来,听到音乐声停了以后就要回到自己的位置上。 “请小朋友去试吹泡泡吧”话音刚落,孩子们就迫不及待的到桌子前吹泡泡了,小朋友拿着老师自制的泡泡器一边吹一边喃喃自语“看,我吹出了圆圆的泡泡,还是七彩的”“看,我还吹出了双胞胎的泡泡,真好玩”当第二次去试吹正方形和三角形泡泡器时,孩子们探索,发现的兴趣点达到了高潮,周健雨小朋友疑问的边吹边说“我怎么又吹出了圆形的泡泡”“老师我又吹出了圆圆的泡泡”有些小朋友甚至用失落的口气告诉我“老师,我怎么还是吹出了圆圆的泡泡啊”。他们猜想的能吹出正方形和三角形的泡泡的。孩子们沉浸在整个活动中。最后,我和小朋友一起对这次的活动进行了总结和用记录表记录结果:原来不管是什么形状的泡泡器,吹出来的泡泡都是圆圆的,还有一点通过这次活动,孩子们了解到有些事情自己想的不一定是对的,只有自己亲自试一下才能知道正确的结果。

你吹泡泡,我吹泡泡,大家一起来发现泡泡的奥秘,在活动中每一个幼儿既玩得投入开心。又从中体验到了科学活动的神奇,也让每个孩子在活动中体验成功吹出泡泡的喜悦。此次活动不足之处是活动中有一个小朋友两次弄倒了泡泡水以及孩子平着吹,有吹到其他小朋友的脸上。所以老师在讲解要求时应更具体,请小朋友吹时抬头往上吹,装泡泡水的杯子要用手扶好。 教育没有最好,只有更好!通过实践、反思、在实践的过程,活动会越来越得心应手!

2014/10/26

第三篇:小班科学沉浮活动反思集锦

小班科学沉浮活动反思一:小班科学活动《水果沉浮》教学反思 反思:

针对小班幼儿来说,我对幼儿今天的表现比较满意。活动前,我在区域角提供水盆、毛巾、水果等材料,目的就是为了让儿童在自然的情况下与材料相互作用,在玩水的过程中无意识的发现和获得初浅的“沉”“浮”经验,再通过这次集体活动帮助幼儿归纳和形成有关物体沉浮的经验,结果证明我的目的达到了,这是一种区域活动与集体活动交互运用的尝试。

我让孩子们做简单的记录,目的是让他们通过记录水果在水里的沉浮状态,并且根据水果在水里实际的沉浮状态来验证原有的猜想,调整自己的认识,使幼儿知道:一切结论必须以客观事实为依据。

小班科学沉浮活动反思二:小班科学《瓜果沉浮》活动反思(357字)

科学“沉浮”,小班孩子基本上没有正式接触过,而且本次活动除了观察“沉浮”,还要求幼儿进行简单的记录,应该说这是一个容量不小的活动。于是在活动前,我先向幼儿介绍了“沉浮”两兄弟的特征。

在活动中,幼儿对猜想——验证环节非常感兴趣,他们猜大大的瓜是会沉下去的,而小小的葡萄等可能会浮起来的,当结果出乎他们的意料时,他们睁大眼睛觉得真不可思议。当结果和他们猜的一样时,他们脸上洋溢着特别得意的笑。

通过今天的实验,让幼儿在实验中无意识地发现和获得初浅的“沉”“浮”经验,但今天的这种结果还不利于幼儿更好的探索,为了让幼儿发现不同的水果有不同的沉浮现象,在活动结束的时候,为幼儿安排了一个回家和爸爸妈妈一起做实验的任务,准备更多的瓜果:葡萄、土豆、红薯、芒果、枇杷、杨桃、石榴,从而更进一步激发幼儿主动参与科学探究活动的欲望。

小班科学沉浮活动反思三:小班科学活动教案及教学反思——会沉浮的水果 (1522字)

设计意图

水果是孩子们在日常生活中常吃、常见的东西,但孩子对水果的认识也只停留在对水果的色、香、味、形上,关于水果在水中的沉浮现象却知之甚少。现在正是各种水果上市时,孩子们从家里带来了各种水果。一次,不知是谁把苹果和杨梅放进了金鱼缸,引来了许多孩子的围观议论,经了解得知,原来他们是想给鱼儿喂食,结果发现水果有的浮在水上,有的沉在水底。孩子们对此产生了极大的兴趣,于是我就设计了这一活动。

活动目标

1、观察几种常见水果在水中的沉浮现象,获得物体沉浮的经验。

2、认识标记“↑”、“↓”,能根据沉浮标记简单分类。

3、进一步促进幼儿观察能力的发展,并引导幼儿在生活中多寻找不同的科学现象。

活动准备

1、盛有水果若干(苹果、桔子、香蕉、葡萄等)的箩筐若干。盖水果的毛巾。

2、“↑”与“↓”的标记各一,沉浮兄弟表情贴饰各一。

3、水果图片(四种,另其他几种)。

4、盛水容器若干。积木、弹子各一。

5、贴有沉浮标记的箩筐各一。 活动过程

一、认识各种水果

1.小朋友,今天我们班来了两位小客人。老师准备了一些水果来招待他们。

2、你们看,都有些什么水果?” 幼儿指认水果

二、认识沉浮标记

1、这么多水果都用来招待什么神秘的客人呢?

2、出示图片1,这是哥哥,叫浮上来。我们一起跟他打个招呼吧。

3、出示图片2,这是弟弟,叫沉下去。我们一起跟他打个招呼吧。

4、为什么哥哥叫浮上来,弟弟叫沉下去呢?

老师给你们做个实验,(把积木和弹子放进玻璃缸里)积木在哪里,弹子在哪里啊?

5、出示‘↑’的标记。因为它在水上面,我们用朝上的箭头表示浮上来。

出示‘↓’的标记。因为它在水下面,我们用向下的箭头表示沉下去。

6、我们也来做一下浮上来和沉下去吧。(幼儿站起来,我是哥哥,我们浮上来喽。我是弟弟,我们沉下去喽)

三、猜猜水果的沉浮

1、沉浮兄弟他们可喜欢吃水果了,可是浮上来专吃浮在水面上的水果。沉下去专吃沉在水底下的水果

2、如果它们吃错了水果,他们就会生病了。小朋友希望他们生病吗?

2、那我们来猜一猜,这些水果放在水里,哪些会浮起来,哪些会沉下去昵?”

3、根据幼儿的回答,把水果图片贴在标记下。

四、幼儿实验

1、你们猜的对不对呢?,老师也不知道。

2、到底哪些水果放在水里是沉下去的,还是浮起来的。现在就请小朋友每人拿一样水果,放到水里去试一试,看看你拿的水果在水里到底是沉还是浮。

3、请幼儿选择水果,感知不同水果的沉浮。(一教师拿走纱布)

4、教师巡回指导幼儿实验。(教师可以问幼儿:你拿的是什么?你发现了什么?引导幼儿说一说。)(相互交流)

五、表述实验结果

1、“现在谁愿意把你的发现讲给大家听听?”可以让幼儿到前面来演示并表述。

2、“我拿的是苹果,我发现苹果是浮起来的。” “我拿的是香蕉,我发现香蕉是沉下去的。”……

3、修改标记与图片的吻合,进一步认识标记“↑”和↓”。(幼儿自己修改)

六、根据标记进行简单分类

1、小朋友们真棒,帮助沉浮兄弟找到了他们爱吃的水果。

2、小朋友,你们看,老师这里有两个箩筐,上面贴着什么啊?‘浮上来↑’和‘沉下去↓’

3、现在我们把这些水果按照标记分别送给哥哥浮上来和弟弟沉下去,好吗?

七、扩展经验

1、老师这里还有许多水果,你们看。(出示水果图片,幼儿认识)

2、它们在水里是沉还是浮呢?你们平时洗它们的时候有没有注意到呢?

3、这些问题我们带回家再试验一下,好不好?

八、延伸活动:吃水果

1、今天我们认识了两个新朋友,它们是谁啊?

2、沉浮兄弟可高兴了,小朋友帮了它们一个大忙,把水果按沉浮分开来了,小朋友真能干。

3、沉浮兄弟为了感谢我们,把这些水果送给了我们,我们一起来尝尝这些好吃的水果吧!(一教师端走水,端来水果)

2、请幼儿自己选择一样水果,并与他人互换品尝,体验分享的快乐。

小班科学沉浮活动反思四:幼儿园小班科学活动教学反思:鸡蛋的沉浮(843字)

这节课,孩子们不仅经历了整个探究的过程,还经历了运用科学的方法进行活动,并体验了物体沉浮变化的过程,学到了“先猜想→验证→得出结论”的科学探究方法,以及收集、记录和表述的能力。他们在学习的过程中学会了合作学习,充分体现孩子自主学习,在探究过程中表现出乐于探究与发现改变物体沉浮奥秘的欲望,乐于合作与交流的情感态度,还学到了改变物体沉浮的办法和其中的道理。

在教学过程与孩子们的共同探究中,我也认识到:

1、作为科学老师在教学中不要只唯书,应该对实验事先亲手操作,来发现问题,从而有的放矢地指导学生进行实验。教师应亲身介入并认真观察学生的科学探究活动,随时掌握他们在活动中的所取得的进展,面临的困难和出现的问题,并及时采取措施。其实“亲历”也包括教师,当教师也成为一个和孩子们一样的研究者时,“亲历”也才更有教育意义上的味道。参与,不仅仅是一种肢体外在的表现形式,科学探究中的参与更需要一种精神的参与,一种思维的参与,学生通过亲历探究,发现了好多发现,那么,这么多的发现本身就是很好地证明了精神参与的“美”。

2、教师应树立开放的教学观念。在交流过程中尽管有的学生答案同别人不一样或说的并不那么完整,作为教师不能轻易否认,要让学生知道科学探究的答案有时不是唯一的,要肯定学生存有已见。既要关注别人的答案,又要反省自己的答案,这样,科学素养才能逐步得到培养。在科学探究的“进程”中,适当激励、适当评价,对形成科学学习的常规、激发科学学习的兴趣,有很大的作用。

3、在实施科学教育的过程中,教师不能低估学生的潜能,适当放手让学生自己去探究,反而更能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整个教学过程,学生始终兴趣盎然,亲历科学探究的过程,虽然有的小组探究活动并未十分成功,有的屡次失败但他们没有气馁,继续尝试。这才是科学的探究态度,学生真正体验到探究的乐趣。

4、“意外”并非坏事,只要因势利导,可能成为学生创新的动力,从“意外”中获得意外的收获。

这节课孩子们主动地投入到探索活动中,巨大的吸引力让孩子们获得了新的知识。

小班科学沉浮活动反思五:幼儿园科学《沉浮》教学反思(1777字)

这个学期我继续教幼儿园科学,在教学中我主张用“做中学”引导小朋友探索科学知识,下面就通过《沉浮》活动反思我的教学。

一、反思活动准备:

根据《纲要》中指出的“提供丰富的可操作的材料,为每个幼儿都能运用多种感官、多种方式进行探索提供活动的条件。”我做了如下准备:

各种操作材料:石子、雪花插片、橡皮泥、空盒子、泡沫板、塑料吸管、旧报纸、玻璃球、积木块、大水盆等日常生活中可收集的东西。

二、反思教法:

在新《纲要》中指出,教师应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关注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和反应,敏感地察觉他们的需要,及时以适当的方式应答,形成合作探究式的师生互动。因此,我采用了以下教法:

1、观察指导法:针对科学探索活动的随机性,以及幼儿的自主建构过程,采取观察指导法是比较合适的,教师通过敏锐地观察,能针对地进行指导,还能在观察中发现幼儿感兴趣的事情以及其中所隐含的教育价值,把握时机,积极引导。

2、演示法:对于操作活动中有争议的物体现象,教师的演示是有必要的,通过教师的讲解演示,可以让幼儿直接、清楚地了解物体的正确现象,减少了幼儿概念模糊的可能性。

3、勇于质疑法:当幼儿有了重的物体在水中会下沉的概念后,适时引导,抛出问题——轮船那么重,怎么能在水上航行?让幼儿有不断探索的积极欲望。从而体现了人类探索科学永无止境的教育理念。

延伸拓展法:当幼儿活动结束时,为了保护他们的兴趣点,把活动巧妙的延伸到课外,真正落实幼儿建构学习的特点。

三、反思学法:

《纲要》中指出,要尽量创造条件让幼儿实际参加探究活动,使他们感受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体验发现的乐趣。因此,此次活动中,幼儿的具体学法有:

1、操作法:这是此次活动中,幼儿学习活动的主要方法。在新《纲要》中指出,教师要为幼儿的探究活动创造宽松的环境,让每个幼儿都有机会参与尝试。因此,我为幼儿准备了各种丰富的、可操作的材料,让幼儿在操作的过程中,发现物体沉浮的秘密。

2、体验交流法:在探索活动结束后,教师组织幼儿进行探讨、交流,发展了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也体现了师生互动,幼儿与幼儿的互动。

3、巩固运用法:在幼儿活动即将结束时,让幼儿想想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用到沉浮?真正体现科学来源于生活、回归生活的教育理念。

四、反思活动过程:

1、猜测活动(指导语:猜一猜,这些东西哪些会沉,哪些会浮?) 刚开始,教师为幼儿设置了一个悬念,通过猜测活动一下子将幼儿的好奇心调动起来,为后面的探究活动奠定了基础。

2、操作活动(指导语:请你来试一试,看结果和自己想的是否一样?)

这个环节的分组操作活动是此次活动的重点,教师为幼儿提供了丰富的、可操作的材料,并引导幼儿进行分组探究,既提高了幼儿的自主探究、动手动脑的能力,还培养了幼儿的合作精神。在此环节中,教师更多的是采用了间接指导和个别引导的办法。

3、认识活动(指导语:物体放入水中怎么样了?)

在这里,教师通过讲解、示范让幼儿认识、理解了“上浮”、“下沉”的科学概念,为接下来分类活动做好准备。

4、分类活动(指导语:哪些东西会下沉,哪些东西会上浮,请你分类,并放进不同的小筐内。)

通过分类,使幼儿对各种物体在水中是沉还是浮进一步巩固,还为后面的总结交流活动提供了依据。

5、交流总结活动(指导语:这个问题你是怎么解决的?请介绍方法让我们分享。)

在这里,教师为幼儿提供了一个宽松的环境,让幼儿尽情表达自己探索成果,不仅发展了幼儿的语言,还为幼儿相互学习架起了桥梁,拓展了思维。

6、设疑活动(指导语:沉的东西能变浮吗?浮的东西能变沉吗你是如何操作的,发现了什么。)在这里通过老师设下的疑问,让幼儿通过实践操作,认真观察,对比,寻求答案。这个活动能有效地培养幼儿的认知能力,激发幼儿对科学的兴趣和掌握科学的自信心。

6、延伸活动:小朋友和老师一起把这些材料放在科学区,游戏时继续探索。在这里,活动还没有结束,教师让幼儿带着问题继续探索,使幼儿的兴趣持续下去,并寻找更深一步的原因。

五、反思活动效果:

幼儿对这次探究活动自始至终有着浓厚的兴趣,都能大胆尝试,但有些细节还需要今后在活动中处理好,比如:活动前材料的投放,不应直接放在幼儿的桌子上,容易分散幼儿的注意力;幼儿在尝试活动中,教师怎样有效指导才能让幼儿做到有效尝试,避免活动时间过长收效甚微,等等。这些问题都有待在今后的活动中进一步完善。

第四篇:小班科学活动反思搓元宵

科学《搓元宵》反思

科学活动《搓元宵》是学习用团圆的方法搓元宵,初步了解元宵的制作过程和煮熟后元宵的变化。联系到现时人们对过节越来越冷淡,过节时也越来越没有气氛的这种情形,我重点让幼幼儿学习制作元宵的过程中体验节日的气氛,让幼幼儿感受到过节可以如此的美好,了解到食物也可以有这么深的意义。

活动前我运用环境布置及多媒体的烘托手法营造一个浓浓的节日气氛,让幼儿深醉其中,感受过节的欢乐。录象里人们在忙碌的制作汤圆、吃汤圆,准备过节的食物,街道上来来往往热闹的人群,欢乐的人们快乐的玩耍„„这些内容很容易让幼儿联想起平时过节时的情景。幼儿就知道,要过节了,大家很欢乐,周围很热闹,还可以吃很多好吃的东西。直观的让小朋友理解食物与过节之间的紧密联系。接着我自编了一个谜语“捏呀捏,搓呀搓,搓出一个小圆球,圆滚滚,站不稳,把它放在水里滚”,于是就带出“搓元宵”这一话题,让幼儿了解汤圆的吉祥意义是表示全家团团圆圆,喜庆如意,激起他们做元宵的愿望。

当我出示湿糯米粉的时候,孩子们都很奇怪,因为他们没有见过,等我解释并告诉他们今天我们要用湿糯米粉制作圆子的时候,孩子们高兴的叫起来了,当我讲解如何制作圆子的时候,孩子们一个个把耳朵竖起来认认真真的听着,眼睛睁得大大的,认认真真的看着。老师进行正确的示范做元宵,幼儿再学着做。

孩子们个个卷着袖口,在老师们的指导下,用心地搓着元宵,脸上露出开心的笑容,嘴里嘀嘀咕咕的,陈添能说:“我要做大的。”陈知谦说:“我要做的小,我的元宵最圆 。”黄子娴说:“我的一定比你的好吃” „„ 有些幼儿可能看过大人做汤圆的过程,他们会模仿大人的动作来做,但是动作会显得笨拙,制作的汤圆也不太漂亮,但老师都要给予及时的鼓励和表扬,表扬他们平时会认真观察,能够大胆表现、大胆尝试。最后大部分的孩子都能够将湿糯米粉搓成长条再分成几段搓成元宵。当看着他们搓好的元宵时,我很开心和自豪,感觉真甜!(但是也有几名幼儿没有动手亲自做元宵,好像是很害怕,而通过了解这几名幼儿在家中都是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习惯。从此看出家园合作的重要性。)

很快在幼儿的努力下,汤圆做好了,当孩子们看到汤圆倒入锅中时,他们都开心的拍手,每个小朋友都聚精会神的看着,没过多久汤圆出锅了,孩子和老师一起吃着自己做的元宵,感受到自己劳动的成果,别提有多高兴,真是“吃在嘴里,甜在心里”,嘴里还时不时的说着:“好吃,好吃,真好吃!”

今天,小朋友们在一起渡过了一段快乐的时光,他们不但知道了元宵节吃元宵,还知道了怎样去做元宵。小朋友们不仅学到了知识,还学会了观察。幼儿积极参与,用他们的心,用他们的双手来搓元宵,那认真劲儿,使这活动取得了成功。但也有几点需在今后活动中加以改进,如活动中准备湿糯米粉的时间过长,占用了时间。班上有几位小朋友不愿尝试搓元宵,老师应该与家长多联系,让家园合作起到作用。

第五篇:小班科学活动反思 穆鑫 小三班

教育反思:科学活动带孩子们走进大自然

本周的科学活动《给银杏树叶找妈妈》,主要目的是让孩子们积极、主动地观察银杏树叶,并能对其活动感兴趣。培养孩子们初步的观察能力,积极运用多种感官感知周围事物。此次活动设计起先是想在班中教室内进行,让孩子们带来银杏叶片,并通过出示真实的银杏叶片来让幼儿观察。但是,当我和孩子们在户外游戏时,看到秋风拂来树叶都缓缓如跳舞小人一般飘落在地面时,我们都深深地对此景的美好所吸引、感动。就在此时我留心的将一片银杏树叶装了起来。

在活动开始,我出示银杏叶片,让孩子们猜一猜这是谁的“孩子”?以一个情景来激发幼儿兴趣,并出示银杏图片,让幼儿先观察叶片的形状等特点。于是,我就对小朋友们发起“寻找银杏树妈妈”的活动,孩子们和我一同热情高涨的来到了户外,孩子们边走边寻找着他们眼中像扇子、蝴蝶形状的银杏叶片,孩子们边走边嘴中念叨着银杏树叶的特点。很快我们一起发现了一棵漂亮的银杏树,孩子们兴奋极了,都用手指着那棵树不停地欢呼。并自发地捡起了地上落下的叶片,并仔细的观察着,并将树叶宝宝送到了银杏树妈妈的旁边了。

本次活动是在孩子们的兴趣和好奇中产生的,所以我及时的把握了教育契机,便开展了“小树叶找妈妈这次活动。因为活动贴近孩子们的生活,所以孩子们参与的积极性高。小班幼儿年龄小,非常喜欢游戏。所以我将“认识银杏树叶……”这些科学活动的知识性目标融合在了游戏中,整个科学活动那个以游戏的形式展开,在户外寻找树叶妈妈中,孩子们积极地投入到了帮助小树叶“找妈妈”的活动中,激发的孩子们的兴趣,并且调动了孩子们对活动参与的积极性及探索的乐趣。活动的内容以孩子们为主体。活动中孩子们边观察落叶边为“银杏树”找妈妈,体验着助人为乐的快乐。活动中孩子们观察、讲述、探索能力得到提高,幼儿的交往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了锻炼,整个活动给了孩子广阔的活动空间,放大了有价值的教育过程。

在外面活动时,当我看到了孩子们因为在大自然中有了自己的新发现流露出的兴奋笑容,听到了他们悦耳的笑声,不禁感叹,原来科学活动本来是大自然的一部分。走进大自然是孩子们所需要的,在大自然中游戏是他们快乐的源泉。

上一篇:小班秋天主题反思下一篇:小班教育活动反思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