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学知识点总结

2022-07-24

总结是在项目、工作、时期后,对整个过程进行反思,以分析出有参考作用的报告,用于为以后工作的实施,提供明确的参考。所以,编写一份总结十分重要,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关于《运动学知识点总结》,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第一篇:运动学知识点总结

运动学基本概念与基本规律知识点总结

知识点1:质点(1)质点是没有形状、大小,而具有质量的点。 (2)质点是一个理想化的物理模型,实际并不存在。 (3)一个物体能否看成质点,并不取决于这个物体的形状大小或质量轻重,而是看在所研究的问题中物体的形状、大小和物体上各部分运动情况的差异是否为可以忽略。知识点2:参考系(1)在描述一个物体运动时,选来作为标准的(即假定为不动的)另外的物体,叫做参考系。 (2)参考系可任意选取,在研究实际问题时,选取参考系的原则是要使运动和描述尽可能简单。 (3)对同一运动物体,选取不同的物体作参考系时,对物体的观察结果往往不同的。 知识点3:时间与时刻 在时间轴上时刻表示为一个点,时间表示为一段。时刻对应瞬时速度,时间对应平均速度。时间在数值上等于某两个时刻之差。知识点4:位移与路程(1)位移是表示质点位置变化的物理量。路程是质点运动轨迹的长度。 (2)位移是矢量,可以用由初位置指向末位置的一条有向线段来表示。因此位移的大小等于初位置到末位置的直线距离。路程是标量,它是质点运动轨迹的长度。因此其大小与运动路径有关。 (3)一般情况下,运动物体的路程与位移大小是不同的。只有当质点做单一方向的直线运动时,路程与位移的大小才相等。不能说位移就是(或者等于)路程。知识点5:平均速度与瞬时速度(1)平均速度等于位移和产生这段位移的时间的比值,是矢量,其方向与位移的方向相同。 (2)瞬时速度(简称速度)是指运动物体在某一时刻(或某一位置)的速度,也是矢量。方向与此时物体运动方向相同。知识点6:加速度(1)加速度是表示速度改变快慢的物理量,它等于速度变化量和时间的比值(称为速度的变化率)。 (2)加速度是矢量,它的方向与速度变化量的方向相同。 (3)加速度与速度无必然联系。 (4)在变速直线运动中,若加速度方向与速度方向相同,则质点做加速运动;;若加速度方向与速度方向相反,则则质点做减速运动。知识点7:匀变速直线运动的x-t图象和v-t图象知识点8: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1)基本公式: (2)推论: (3)初速度为0的匀加速直线运动比例规律:知识点9:自由落体运动(1)自由落体运动是物体只在重力作用下从静止开始下落的运动,叫做自由落体运动。 (2)自由落体加速度也叫重力加速度,用g表示。重力加速度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其大小在地球上不同地方略有不同,纬度越高,重力加速度的值就越大(在赤道上最小,两极最大)。此外高度越高,g值越小。 (3)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vt=gt.H=gt2/2,vt2=2gh

第二篇:高一地理地球运动知识点总结

蔡朝焜纪念中学高一地理组归纳

以下知识点非常重要,希望各位同学好好利用并保管,切勿扔掉!

1、 地球运动的两种基本形式:自转、公转。

2、 地球自转方向:自西向东,北极上空俯视呈逆时针方向、南极上空俯视呈顺时针方向

速度:①线速度(由赤道向两极递减至0) ②角速度(除两极为0外,各地相等) 周期:①恒星日(23时56分4秒真正周期) ②太阳日(24时,昼夜更替周期) 意义:①昼夜更替 ②不同经度不同的地方时 ③水平运动物体的偏移(北右南左)

3、 地球公转的方向:自西向东,北极上空俯视呈逆时针方向、南极上空俯视呈顺时针方向

速度:近日点(一月初):最快;远日点(七月初):最慢

周期:恒星年365日6时9分10秒意义:①昼夜长短变化②正午太阳高度变化③四季更替和五带。

4、 太阳直射点运动:①黄赤交角:23°26′②太阳直射点移动范围:23°26′S----0°

----23°26′N(即南北回归线之间)③周期:回归年365日5时48分46秒

①若黄赤夹角变大,热带和寒带变大,温带变小;若黄赤夹角变小,热带和寒带变小,温带变大。②若黄赤交角为零,太阳永远直射赤道,全球昼夜平分,地中海气候、热带草原气候消失。

5、 晨昏线:沿自转方向,黑夜向白天过渡为晨线,白天向黑夜过渡为昏线(晨昏线上太阳

高度角为0度)。特点:①平分地球,其所在平面经过地心。②晨昏线始终与太阳光线垂直,并且平分赤道。③晨昏线不断西移,西移速度与地球自转速度一致。④晨线与赤道的交点为6点,昏线与赤道的交点为18点。⑤晨昏线与经线夹角等于太阳直射点纬度。⑥晨昏线与经线重合,为春秋分日;晨昏线与经线交角最大时,为夏至日、冬至日。

6、 地方时:因经度不同而出现的时间。太阳直射点所在经线的地方时为12时,晨线与赤

道交点的地方时为6时,昏线与赤道交点的地方时为18时;经度相差 地方时相差1小时;经度相差 ,地方时相差4分钟。

地方时计算:所求地方时=已知地方时±经度差*4分钟(最后转化成小时)=已知地方时±经度差/15°原则:东加西减

7、 时区:全球划分24个时区,每时区跨15°经度,相邻两时区相差一小时。

时区=经度/15° 余数>7.5为商+1;余数<7.5为商

区时:所在时区中央经线的地方时区时=已知区时时区差(东加西减)

8、 日界线:日界线有两条,一条是国际日期变更线,180°经线(人为日界线),固定不变;

另一条是自然日界线,地方时为0时的经线(即0时日界线),自东向西移动。地方时为0时的经线往东到达180°经线日界线为今天,往西到180°经线日界线为昨天。在180°经线日界线往东减一天,往西加一天。

9、 地转偏向力:在北半球向右偏,南半球向左偏,赤道上不偏。

10、昼夜长短变化:

北半球夏半年,昼长夜短,纬度越高昼越长(日出越早日落越晚),如北京﹥上海﹥广州 北半球冬半年,昼短夜长,纬度越高昼越短(日出越晚日落越早)。如海口﹥广州﹥上海, 春秋分日:全球昼夜等长。

①太阳直射点在哪个半球,哪个半球昼长夜短,如北半球夏半年,太阳直射点在北半球,北半球的昼长夜短。②太阳直射点由南回归线(冬至日)到北回归线(夏至日)时,即太阳直射点一直北移,则北半球的昼渐长,夜渐短。太阳直射点由北回归线(夏至日)到南回归线 1

(冬至日)时,即直射点一直南移,则北半球昼渐短,夜渐长。③北半球的夏至日,北极圈以内出现极昼现象,南极圈以内出现极夜现象。北半球的冬至日,北极圈以内出现极夜现象,南极圈以内出现极昼现象。出现极昼极夜现象的地区范围:(90°-直射点纬度~极点)如:太阳直射20°N,则出现极昼范围是(70°N~90°N)出现极夜范围(70°S~90°S)。 昼长的计算:昼长=昼弧度数/15°=日落时间-日出时间=(12时-日出时间)*2=(日落时间-12时)*2夜长=24时-昼长日出时间=12-昼长/2日落时间=12+昼长/2

南北半球两条纬线纬度相同时,某一纬线昼(夜)长等于另一纬线夜(昼)长。

11、 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正午太阳高度变化规律:

①由直射点向南北两侧递减

②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90°—△(直射点与所求点的纬度间隔)

③北半球夏至日北回归线以北地区正午高度角一年中最大值, 南半球一年中最小值;

北半球冬至日南回归线以南地区正午高度角一年中最大值,北半球一年中最小值。 ④南北回归线之间的地区,有两次直射机会且有两次最大值。

⑤纬度越高,正午太阳高度角越小,楼房间距越大。

12、 二分二至日的判断:晨昏线与经线圈重合为二分日;北极圈及以内出现极昼为北半

球夏至;南极圈及以内出现极昼为北半球冬至。

13、

14、 6月22日(12月22日),北(南)纬20、40、60昼长分别是13时13分、14时51分、18时29分。 判断日出日落方向:

北半球夏半年(太阳直射北半球),全球日出东北,日落西北;北半球冬半年(太阳直射南半球),全球日出东南,日落西南。春秋分日(太阳直射赤道),全球日出正东,正西日落。注:极夜地区没有日出日落,出现极昼的地区,北半球日出正北,日落正北;南半球日出正南,日落正南。

补充知识点:

①北极始终指向北极星,只有在北半球能看到北极星,南半球看不到北极星。某地看到北极星的高度,就是某地的当地纬度。如郁南(111°53′E,23°23′N)看到的北极星高度是23°23′。

②太阳直射点移动速度:每月约移动8。

③太阳高度的分布规律:直射点上的正午太阳高度为90,晨昏线上的太阳高度是0,昼半球的太阳高度大于0,夜半球的太阳高度小于0。

④国际标准时间为中时区区时,即0°经线的地方时。

⑤自西(东)向东(西)飞行的飞机或航行的轮船,看到的太阳日比原来的短(长)。 ⑥太阳高度的日变化规律:极点地区:在极昼期间,一天内太阳高度没有变化,始终等于太阳直射点的纬度。非极点地区:太阳高度在一日内有变化,一天之内有一个最大值,即当地的正午太阳高度。

⑦晨昏线与极昼(夜)圈相切,切点所在经线是0时(12时),切点纬度与太阳直射点纬度互余。

⑧晨昏线与经线夹角等于太阳直射点纬度。

15、

第三篇:高中物理知识点总结:自由落体运动

一. 教学内容

2. 自由落体运动特点:初速度为0,只受重力。(空气阻力很小时,也可把空气阻力忽略)

② ③ ④ ,粗略计算 取4. 自由落体运动是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一个特例。因此初速度为0的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对自由落体运动都适用。

(二)竖直上抛运动

1. 竖直上抛运动:将物体以一定的初速度沿着竖直向上的方向抛出(不计空气阻力)的运动。

当 为正时,表示物体运动方向向上,同理,当 为负时,表示物体运动方向向下。当S为正时表示物体在抛出点上方,同理当S为负时表示物体落在抛出点下方。

所以:上升到最高点的时间: 物体上升的最大高度

从上升到回到抛出点的时间由 所以下降时间

(2)将竖直上抛运动看成前一段的匀减速直线运动和后一段的自由落体运动。 (3)将竖直上抛运动看成整体的初速度方向的(竖直向上的)匀速直线运动和竖直向下的自由落体运动的合成。 三. 重难点分析

(一)对自由落体运动的理解

1. 自由落体运动的重点和关键在于正确理解不同物体下落的加速度都是重力加速度g,同学们在学习的过程中,必须摒弃那种因受日常经验影响而形成的“重物落得快,轻物落得慢”的错误认识。 2. 由于自由落体运动是 、 。(2)a、运用斜面实验测出小球沿光滑斜面向下的运动符合 的值不变,说明它们运动的情况相同。c、不断增大斜面的倾角,得出 。

(2) 物体从抛出点开始到再次落回抛出点所用的时间为上升时间或下降时间的2倍: 。

(3)物体在上升过程中从某点到达最高点所用的时间,和从最高点落回到该点所用的时间相等。

(4)物体上抛时的初速度与物体又落回原抛出点时的初速度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5)在竖直上抛运动中,同一个位移对应两个不同的时间和两个等大反向的速度。

【典型例题分析】

[例1] 某物体做自由落体运动,把下落总高度分为三段,从起点计时通过三段的时间之比为

则三段高度之比为( )

B. 。 C. D.

∴ 选D [例2] 如图所示,长悬挂在一长

米的中空圆筒B竖直立在地面上,在它正上方

的细杆A,A上端距B下端10米,在剪断A悬线的同时,B以

向上匀速,题目中要求A与B在空中相遇的时间,即从A的下表面与B的上表面接触开始计时,到A的上表面与B的下表面接触结束的这段时间,∴

【模拟试题】 秒。

A. 加速度变化的运动可以是直线运动 B. 加速度不变的运动一定是直线运动

C. 加速度减小的运动是减速运动,加速度增加的运动是加速运动 D. 当运动物体的加速度改变时,速度也同时改变,因此向右运动的物体,有向左的加速度时,运动方向立即向左。

时刻两物相遇 D. 时刻两物体相遇

A. 5m、5m B. 3m、5m C. 3m、4m D. 1m、4m A. ①② B. ①④ C. ③④ D. ②④

的速度跑完了余下的则速度v的大小为( )

路程,若全程的平均速度是 ,B. C. D.

,则 和A. 当质点做匀加速直线运动时,C. 当质点做匀速直线运动时,

B. 当质点做匀减速直线运动时,动时,

D. 当质点做匀减速直线运 ,到C点时速度为,则AB与BC两段距离之比为( )

A. B. 1:2 C. 1:3 D.

9. 如图所示,质点做匀加速运动,由A点到C点,在A点的速度为在C点的速度

,在BC段的加速度为

。加速度比较,应该是( )

A. C.

10. 金属片和小羽毛在抽成真空的玻璃筒内下落的实验说明( ) A. 同一地点真空中物体下落快慢与重力大小无关。 B. 物体越重下落越快

C. 同一地点,不论有无空气,物体下落快慢均与重力无关。 D. 同一地点, 无空气阻力时下落快慢与高度有关。

11. 从一座塔顶自由落下一石子,忽略空气阻力。如果已知重力加速度大小,再知下列哪项条件即可求出塔顶高度( )

A. 石子落地时速度 B. 第 末和第 末速度

C. 最初 内下落高度 D. 最后 内下落高度

12. 飞机以初速度为的角)。经过

,加速度 (速度方向与水平面所成

,飞机的高度下降 m。

13. 五辆汽车每隔一定的时间,以同一加速度从车站沿一笔直公路出发,当最后一辆开始启动时,第1辆汽车已离站320m,此时第3辆汽车离站距离是 m。 14. 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实验中,打点计时器在纸带上打出一系列的点如图所示,每两点之间有4个记时点,其中OA=0.9cm,OB=2.4cm,OC=4.5cm,OD=7.2cm,求纸带加速度

,A点的瞬时速度是

15. 一矿井深125m,在井口每隔一段时间落下一个小球,当第11个小球刚从井口落下时,第1个小球恰好到达井底,则相邻两个小球下落的时间间隔是 s;此时第3个小球与第5个小球相距 m。(g取

图象,试回答:

(1)质点在AB、BC、CD段的过程各做什么运动? (2)5秒内质点位移;

17. 汽车A在红绿灯前停住,绿灯亮时A开动,以 后做匀速直线运动。在绿灯亮的同时,汽车B以8m/s的速度从A车旁边驶过,之后B车一直做匀速直线运动。问:从绿灯亮时开始,经多长时间后两辆车再次相遇?

;<0">

15. 0.5;35 16. (1)AB段是匀加速运动;BC段是匀速运动;CD段是匀减速运动

(2)

17. 所用时间为18.(1)C;(2)6.0

19.

20. ;56.25m

第四篇:高中物理必修二第五章曲线运动知识点总结

龙文教育——您值得信赖的专业化个性化辅导学校

曲线运动知识点总结(MYX)

一、曲线运动

1、所有物体的运动从轨迹的不同可以分为两大类: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

2、曲线运动的产生条件:合外力方向与速度方向不共线(≠0°,≠180°)

性质:变速运动

34、曲线运动一定收到合外力,“拐弯必受力,

若合外力方向与速度方向夹角为θ

当0°<θ<180°,速度增大;

56、关于运动的合成与分解

(1)合运动与分运动

定义:如果物体同时参与了几个运动,那么物体实际发生的运动就叫做那几个运动的合运动。那几个运动叫做这个实际运动的分运动.

特征:① 等时性;② 独立性;③ 等效性;④ 同一性。

(2)运动的合成与分解的几种情况:

①两个任意角度的匀速直线运动的合运动为匀速直线运动。

②一个匀速直线运动和一个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合运动为匀变速运动,当二者共线时轨迹为直线,不共线时轨迹为曲线。

③两个匀变速直线运动合成时,当合速度与合加速度共线时,合运动为匀变速直线运动;当合速度与合加速度不共线时,合运动为曲线运动。

二、小船过河问题

1、渡河时间最少:无论船速与水速谁大谁小,均是船头与河岸垂直,渡河时间tmind,合速度方向沿v船

v合的方向。

2、位移最小:

①若v船v水,船头偏向上游,使得合速度垂直于河岸,船头偏上上游的角度为cosv水

v船,最小位移为

lmind。

②若v船v水,则无论船的航向如何,总是被水冲向下游,则当船速与合速度垂直时渡河位移最小,船头v水v船d偏向上游的角度为cos,过河最小位移为lmin。dv水cosv船

三、抛体运动

1、平抛运动定义:将物体以一定的初速度沿水平方向抛出,且物体只在重力作用下(不计空气阻力)所做的运动,叫做平抛运动。平抛运动的性质是匀变速曲线运动,加速度为g。

类平抛:物体受恒力作用,且初速度与恒力垂直,物体做类平抛运动。

2水平方向(x)竖直方向(y)

tanθvy

v

x龙文教育——您值得信赖的专业化个性化辅导学校

gtv0

①速度vxv0vygt

合速度:vt②位移xv0ty※

3、重要结论:

12ygtgt合位移:

xtan 2x2v0

xvy

①时间的三种求法:t ,在空中飞行时间由高度决定。

v0g

②vt

v0和h有关。

③tan2tan,末速度偏角为位移偏角正切值的2倍, vt的反向延长线平分水平位移。

4、斜抛运动定义:将物体以一定的初速度沿与水平方向成一定角度抛出,且物体只在重力作用下(不计

空气阻力)所做的运动,叫做斜抛运动。它的受力情况与平抛完全相同,即在水平方向上不受力,加速度为0;在竖直方向上只受重力,加速度为g。

速度:vxv0cos位移:xv0cost

vyv0singt

yv0sint

12gt

2xvsinv2sin2

时间: t水平射程:x当45时,x最大。 2

v0cosgy

四、圆周运动

1、基本物理量的描述

2r

T2

②角速度大小:ω=△θ/△t单位rad/s匀速圆周运动:

T

①线速度大小:v=△L/△t单位m/s匀速圆周运动:v③周期T: 物体运动一周需要的时间 。 单位:s。④频率f: 物体1秒钟的时间内沿圆周绕圆心绕过的圈数。 单位:Hzf

1T

⑤转速n:物体1分钟的时间内沿圆周绕圆心绕过的圈数。 单位:r/s或r/min说明:弧度rad;角速度rad/s;转速 r/s,当转速为r/s时,fn

3、向心加速度

(1)定义: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物体,加速度指向圆心。(2)物理意义:线速度方向改变的快慢。

(3)方向:沿半径方向,指向圆心。

v242

2r2r(4)大小:arT

(5)性质:匀速圆周运动是一个加速度大小不变、方向时刻变化的变加速曲线运动。

4、向心力

(1) 定义:做圆周运动的物体所受到的沿着半径指向圆心的合力,叫做向心力。

v242

2mr

m2r(2) 大小:F向=mrT

(3)方向:指向圆心。

特点:是效果力,不是性质力。向心力是做圆周运动的物体受到的沿着半径指向圆心的力,它可以由某一个力单独承担,也可以是几个力的合力,还可以是物体受到的合外力在沿半径指向圆心方向上的分量。作用效果只是改变物体速度的方向,而不改变速度的大小。 性质力:重力、弹力、摩擦力(拉力,压力,支持力)、电场力、磁场力(安培力,洛伦兹力) 效果力:动力、阻力、下滑力、向心力 (4) 性质:变加速运动。

(5)匀速圆周运动:周期、频率、角速度大小不变;向心力,向心加速度、速度大小不变,方向时刻改变。

五、生活中实际问题

1、火车弯道转弯问题

(1)受力分析:当外轨比内轨高时,铁轨对火车的支持力不再是竖直向上,和重力的合力可以提供向心力,可以减轻轨和轮缘的挤压。最佳情况是向心力恰好由支持力和重力的合力提供,铁轨的内、外轨均不受到侧向挤压的力。如图所示火车受到的支持力和重力的合力的水平指向圆心,成为使火车拐弯的向心力,(2)向心力为:F向=mgtanmg

h

火车转弯时的规定速度为:v0L(3)讨论:当火车实际速度为v时,可有三种可能:

vv0时,外轨向内挤压轮缘,提供侧压力。 vv0时,内外轨均无侧压力,车轮挤压磨损最小。 vv0, 内轨向外挤压轮缘,提供侧压力。

2、拱形桥

v

2(1)汽车过拱桥时,牛二定律:mgNm

R

结论: A.汽车对桥面的压力小于汽车的重力mg,属于失重状态。

B.汽车行驶的速度越大,汽车对桥面的压力越小。当速度不断增大的时候,压力会不断减小,

当达到某一速度v

度驶过拱形桥的最高点时,汽车与桥面的相互作用力为零,汽车只受重力,又具有水平方向的速度的,因此过最高点后汽车将做平抛运动。

v2

(2)汽车过凹桥时,牛二定律: mgNm

R

结论:A.汽车对桥面的压力大于汽车的重力,属于超重状态。

B.汽车行驶的速度越大,汽车对桥面的压力越大。当速度不断增大的时候,压力会不断增大。

3、航天器中的失重现象

航天器中的人和物随航天器一起做圆周运动,其向心力也是由重力提供的,此时重力完全用来提供向心力,不对其他物体产生压力,即里面的人和物出于完全失重状态。

4、离心运动

(1)定义: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物体,在所受合力突然消失或者不足以提供圆周运动所需的向心力情况下,就做逐渐远离圆心的运动,这种运动叫做离心运动。 (2)本质:离心现象是物体惯性的表现。

(3)应用:洗衣机甩干桶,火车脱轨,棉花糖制作。 (4)F提供F需要离心;F提供F需要 向心。

5、临界问题

1.如图所示细绳系着的小球或在圆轨道内侧运动的小球,当它们通过最高点时: (1

)v

v2

(2) vmgm,物体恰好通过轨道最高点,绳或轨道与物体间无作用力。

R

v2

(3) vmgNm,vN,绳或轨道对物体产生向下的作用力。

R

2.在轻杆或管的约束下的圆周运动:杆和管对物体能产生拉力,也能产生支持力。当物体通过最高点时: (1)当v0时,Nmg,杆中表现为支持力。(物体到达最高点的速度为0。)

v2(2

)当0vmgNm,vN,杆或轨道产生对物体向上的支持力。

Rv2

(3

)当vmgm,N=0,杆或轨道对物体无作用力。

R

v2

(4)

当vmgNm,vN,杆或轨道对物体产生向下的作用力。

R

第五篇:分子热运动知识点

第一节 、分子热运动

一、物质结构

1、物质是由极其微小的分子、原子构成的。

2、分子之间有间隔。

二、分子热运动

1、扩散现象:不同物质在相互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扩散可以发生在固液气三种状态之间,但看不到颗粒存在。

扩散的实质:(1)、分子永不停息的做无规则运动。(2)、分子间有间隔。

2、分子热运动:分子无规则运动与温度有关,所以称为分子热运动。

三、分子间的作用力:分子间有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当分子间距离处于平衡位置r=r0时,分子所受引力和斥力相等;

当分子间的距离r﹤r0时,引力小于斥力,作用力表现为斥力;

当分子间的距离r﹥r0时,引力大于斥力,作用力表现为引力;

如果分子相距很远r﹥10r0,作用力就变得十分微弱,可以忽略

第二节、内能

一、内能

1、内能:物体内部所有分子热运动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叫做物体的内能。

注意:内能与机械能是两种形式的能,物体的机械能可以为零,但内能永不为零,也即是说任何物体都具有内能。

2、内能的影响因素:质量、材料、温度、状态。在物体的质量,材料、状态相同时,温度越高物体内能越大。

3、在所有的表述中,只有说物体温度升高内能一定增加和物体温度降低内能一定减少是对的,其他的只能是不一定。

二、改变内能的方式

1、热传递

(1)、热传递:使温度不同的物体互相接触时,高温物体将能量传给低温物体的现象。(能量的转移)

(2)、在热传递过程中,传递内能的多少称为热量,用Q表示,单位为J 注意:热量是热传递过程中内能的特殊称呼,不能说具有、含有多少热量。

2、做功

(1)、做功:通过压缩、摩擦、敲打等方式将机械能转化为内能使物体内能增加。 (能量的转化)

(2)、对物体做功,物体内能增加;物体对外界做功,物体内能减小。

第三节、比热容

一、比较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

1、选用相同的电加热器(使物体单位时间吸收的热量相同),为质量和初温相同的两种物质进行加热,记录加热时间和温度。

2、加热相同的时间,比较温度的变化量,温度变化量越小说明吸热能力越强;变化相同的温度比较加热时间,用时越长,说明吸热能力越强。

二、比热容

1、定义:一定质量的某种物质,在温度升高时吸收的热量与它的质量和升高的温度乘积之比,叫做物质的比热容。

2、物理意义:单位质量(1kg)的某种物质温度升高(降低)1℃时吸收(放出)的热量。表示物体吸热或放热的热量。

3、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特性,大小与物质的种类、状态有关,与质量、体积、温度、密度、吸热放热、形状等无关。

4、单位:[J/(kg·℃)] 水的比热容为4.2×10J/(kg·℃),它表示的物理意义是:1kg的水温度升高(或降低)1℃吸收(或放出)的热量为4.2×10J。

5、热量的计算公式:

Q=cm△t

3

3

上一篇:移动用户画像分析下一篇:幼儿园保育员心得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