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和经济联合会

2022-07-02

第一篇:工业和经济联合会

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理事名单

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理事名单姓 名所 在 单 位职 务 李勇武 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 会长、党委书记 王福成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 党组成员、副总经理 王天普 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 党组成员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副董事长、总裁 周守为 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 党组成员、副总经理 韩根生 中国中化集团公司 党组成员、副总经理 杨兴强 中国化工集团公司 副总经理 张玉卓 神华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党组成员、总经理、董事 金克宁 中国化学工程集团公司 总经理、党委书记 沈 浩 陕西延长石油(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董事长、党委书记 尤小平 华峰集团有限公司 董事局主席 王印海 中国化工企业管理协会 会长 王永健 北京燕山石油化工有限公司 董事长、总经理、党委副书记 王立新 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

罗海章 中国农药工业协会 理事长 刘淑兰 中国氮肥工业协会 副理事长、秘书长 武希彦 中国磷肥工业协会 理事长齐焉 中国硫酸工业协会 理事长 张文雷 中国氯碱工业协会 秘书长 曾宪成 中国腐植酸工业协会 理事长、秘书长 底同立 中国纯碱工业协会 会长 范仁德 中国橡胶工业协会 会长 孙莲英 中国涂料工业协会 理事长 王 擢 中国染料工业协会 理事长 孙伟善 中国电石工业协会 秘书长 于希椿 中国化学试剂工业协会 理事长 杜 军 中国工业气体工业协会 理事长 杨启炜 中国胶粘剂工业协会 理事长 季 刚 中国氟硅有机材料工业协会 理事长 李海廷 中国化学矿业协会 理事长 姚献平 中国造纸化学品工业协会 理事长 李志强 中国聚氨酯工业协会 理事长 尤金德 中国膜工业协会 常务副理事长 张 林 中国化工装备协会 副理事长 荣世立 中国石油和化工勘察设计协会 秘书长 潘宗高 中国化工施工企业协会 秘书长 任振铎 中国工业防腐蚀技术协会 常务副会长、秘书长 陈明海 中国石油和化工自动化应用协会 秘书长 孙腾良 中国化工机械动力技术协会 理事长 方晓骅 中国化工节能技术协会 副会长 周献慧 中国化工环保协会 秘书长 揭玉斌 中国化工情报信息协会 副理事长 吴锦容 中国监控化学品协会 理事长 齐润通 中国合成橡胶工业协会 秘书长 刘均安 中国石油和石化工程研究会 副理事长、秘书长 孟宪杰 中国石油工程建设协会 秘书长 李希宏 中国石油化工信息学会 秘书长 徐京燕 中国磁记录材料工业协会 理事长 任耀生 中国化工教育协会 秘书长 温 洪 中国化工职工思想政治工作研究会 副会长、秘书长 龚七一 中国化工学会 副理事长 吴明钰 中国无机盐工业协会 副会长 傅兴顺 中国石油化工劳动学会 副理事长、秘书长 樊晶光 中国化学品安全协会 秘书长 曹其效 中国化工体育协会 常务副主席 费广泰 北京化学工业协会 常务副理事长

佟加安 河北省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 会长 张莉萍 山西省化学工业协会 常务副会长、秘书长 曲桂莲 黑龙江省石化行业协会 会长 张 旭 浙江省石油和化学工业行业协会 秘书长 李 韵 安徽省石油化学工业协会 会长 周雨清 福建省石油和化工行业协会 会长 罗小茶 江西省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 常务理事 刘 言 山东省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 会长 苏 东 河南省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 秘书长 刘益民 湖南省石油化学工业协会 主任、党组书记 冯惠流 广东省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 常务副会长、秘书长 喻少帆 海南省石油和化学工业行业协会 秘书长 赵 玢 贵州省化学工业协会 理事长 褚英豪 云南省化工行业协会 会长 马中学 甘肃省石化工业协会 会长 牛桂然 青海省化工协会 秘书长 李东辉 大连市石油和化工行业协会 副会长、秘书长 章燕庆 宁波市石油和化工行业协会 秘书长 钱兴坤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经济技术研究院 副院长 谢在库 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股份公司) 科技开发部主任朱一然 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 办公厅副主任、对外联络部主任 齐 斌 中国中化集团公司 战略规划部副总经理 文亚非 中国化工集团公司 生产经营办副主任 梁仕普 神华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煤制油化工部总经理 徐保良 中国化学工程集团公司 企管部主任 李大鹏 陕西延长石油(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总经理助理 陈谋乔 中国昊华化工(集团)总公司 代总经理 汪世宏 中国寰球工程公司 总经理、党委副书记 陆正平 中国神华煤制油化工有限公司 总裁 尤金德 中国蓝星(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总经济师 付 旭 中国化工信息中心 主任 魏 云 中联橡胶有限责任公司 董事长、党委书记 张 勇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化工研究院 院长、党委副书记 李钟华 中化化工科学技术研究总院 副院长、总工程师 王子镐 北京化工大学 校长 刘汉君 国务院国资委石化离退休干部局 局长、党委副书记 潘五星 国务院国资委石化机关服务局 局长 魏乃新 中国化工经济技术发展中心 副主任 刘东方 化学工业职业技能鉴定指导中心 主任助理曹志德 化工对外经济合作中心 副主任刘继刚 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化工行业分会 秘书长胡迁林 化工行业生产力促进中心 主任

余亿尧 北京中寰工程项目管理有限公司 总经理 程嘉树 赛拉尼斯(中国)投资有限公司 中国区总裁 杨雪岗 旭阳化工有限公司 董事长 贺孟升 拜耳(中国)投资有限公司 对外联络处首席代表 王述纲 昊华华东化工公司 总经理、党委书记 徐大刚 上海化工研究院 院长 王绪江 天津合材树脂有限公司 董事长 郑书忠 中海油天津化工研究设计院 院长 么志义 唐山三友集团有限公司 董事长、党委书记 平海军 沧州大化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董事长、总经理、党委书记 王一宁 中国乐凯胶片集团公司 副总经理 狄重阳 太原化学工业集团有限公司 董事长、党委书记 王光彪 天脊煤化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董事长、总经理 李 彬 沈阳化工研究院有限公司 总经理 逄玉俊 沈阳化工大学 校长 严根山 梅兰化工集团有限公司 总经理 顾和祥 常熟三爱富氟化工有限责任公司 总经理 陈 群 常州大学 副校长 游立志 江苏高科技氟化学工业园投资发展有限公司 总经理 芮敬功 南京红宝丽股份有限公司 董事长 王 伟 浙江新安化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董事长、党委书记 蒋慧儿 杭州电化集团有限公司 总裁、总会计师 王伟松 浙江皇马化工集团有限公司 董事长、总经理 席伟达 宁波化工园区有限公司 副总经理 丁 叮 东华工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董事长、党委书记 潘学松 巢湖香枫塑胶助剂有限公司 董事长 黄光明 江西贵溪化肥有限责任公司 总经理 周时平 固铂成山(山东)轮胎有限公司 总经理 张建宏 山东东岳化工有限公司 董事长、党委书记 赵 君 海洋化工研究院 院长、党委书记 苗聚才 国务院国资委青岛培训中心 主任、党委书记 马连湘 青岛科技大学 校长、党委副书记 吴俞岐 中国漯河石化集团有限公司 董事局主席 李志强 黎明化工研究院 院长、党委书记 江涤清 武汉葛化集团有限公司 董事长、党委书记 李作荣 湖北沙隆达股份有限公司 董事长 吴元欣 武汉工程大学 党委书记 肖 勇 惠州大亚湾石化工业区发展集团有限公司 党委书记 曹 光 中国成达工程有限公司 董事长 谢学端 中昊晨光化工研究院 党委书记、常务副院长 古共伟 西南化工研究设计院 院长、党委书记 宋晓军 瓮福(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总经济师 郑才友 贵州赤天化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董事长、党委书记

肖世猛 天华化工机械及自动化研究设计院 院长、总工程师 梁 杰 新疆化工(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董事长、总经理、党委书记 郭庆人 新疆天业(集团)有限公司 董事长、党委书记 孙珩超 宁夏宝塔石化集团有限公司 董事局主席、总裁 杨志敏 惠生工程(中国)有限公司 副总经理 金光中 乐金化学(中国)投资有限公司 大中华区总裁 黄晓东 河北华安天泰防爆科技有限公司 董事长 王继泽 中橡集团曙光橡胶工业研究设计院 院长

第二篇: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2014年工作要点

(2014年2月26日)

2014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全面深化改革的第一年,是实施“十二五”规划的关键一年,联合会总体工作思路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以提高行业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为中心,坚持稳中求进、改革创新,扎实抓好运行监测、结构调整、创新驱动、安全环保、国际合作、自身改革、党的建设等重点工作,积极反映企业诉求,做好政府宏观调控参谋,维护行业利益,努力提高创新力、决策力、执行力和影响力,为行业“调结构、促改革、稳增长”做出新贡献。

一、加强行业经济运行监测,做好政策协调服务。

1、夯实快速反应机制的工作基础。加强与重点企业、专业协会、地方行业协会之间的联系,进一步完善行业经济运行直报系统,提高统计信息的准确性、时效性和鲜活性。

2、建立健全油气行业和化工行业数据中心。加强与企业的联系与合作,开展油气行业基础数据统计、分析和预测,构建化工行业数据库,开发多样化信息服务产品,打造信息监测发布平台,为政府和社会提供准确及时的数据信息服务。

3、建立现代煤化工行业信息报送系统。围绕现代煤化工项目规划布局、项目建设、生产运行等进行调研,梳理和掌握行业发展基本情况,开展对策研究,及时提供预警信息和咨询服务。

4、完善行业经济运行预测模型。发布化工行业景气指数,做好产业预警、贸易保障措施及贸易争议协调工作。

5、围绕深化改革反映行业诉求。关注国企改革、民营企业发展、油气资源价格改革、自贸区建设、碳排放交易制度以及进出口政策等改革热点,及时向政府有关部门反映行业诉求,营造良好政策环境。

二、化解重点行业过剩产能,推进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

1、重点行业化解产能过剩取得积极进展。在全面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力争化肥、农药、烧碱、电石等行业化解产能过剩取得实质性进展,培养一批转型升级示范企业。

2、构建行业产能过剩预警监测平台。发布产能过剩预警信息,引导资金投向战略性新兴产业、节能安全环保等领域,遏制过剩行业新增产能。

3、配合有关部门淘汰落后产能。探索利用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行业准入、阶梯电价、清洁生产等手段淘汰相关行业落后产能。

4、继续办好《产业重大问题研究》。围绕行业转型升级,聚焦行业全局性、战略性、前

瞻性重大课题,认真做好选题和组织研究工作,及时提出重要改革政策建议,为政府和企业决策提供重要参考。

5、强化标准技术支撑。落实《新材料产业标准体系建设三年行动计划》、《战略性新兴产业标准化发展规划》等重要规划,做好重点领域和新兴产业的标准化工作。选择部分产能过剩矛盾突出行业,试点以标准化手段化解过剩产能。选择1-2个传统产业领域,开展国际标准对标工作,促进转型升级。

6、做好行业“十三五”规划(指南)前期研究。总结“十二五”发展成果,开展行业重大需求调研,组织重大问题研讨,完成《未来十年世界石油和化学工业发展趋势及中国创新发展机遇》重大课题。

三、积极实施创新驱动战略,推进行业创新服务平台建设。

1、加强重点技术攻关的组织与协调。征集、遴选一批科技攻关项目,编制并实施《2014年行业科技指导计划》。组织好国家86

3、科技支撑等计划项目的申报、实施和管理,突破一批关键核心技术。做好重大技术攻关项目的协调、组织工作。

2、推进行业创新平台建设。组织认定行业“重点实验室”、“工程实验室”、“工程研究中心”、“技术创新示范企业”,组建一批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配合政府有关部门做好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的申报协调工作。

3、进一步完善科技奖励制度。强化推荐申报,调整授奖比例,加强人物奖宣传,进一步完善推荐、评审和监督机制。做好奖励基金的接收、管理和使用工作。

4、开展现代煤化工示范工程项目运行情况调研。积极承担示范工程标定工作,总结煤制油、煤制天然气、煤制烯烃等示范工程项目运行经验,提出优化方向和提升措施。

5、推进石油和化工产业专利信息服务平台建设。做好专利协同运用试点,开展轮胎、磷石膏资源化利用及清洁油品等重点产品领域专利态势分析和预警,发布专利分析报告。

6、做好行业装备科技工作。协调和推进重大装备和关键单元设备研制工作,加强装备技术交流和推广应用,提升行业装备水平。

四、加强生态文明制度建设,促进行业绿色循环低碳发展。

1、深入推进责任关怀。组建责任关怀宣传培训工作组、职业健康安全工作组。召开应急响应工作经验交流会,选择骨干企业开展责任关怀“自我评估”试点。建立责任关怀激励机制,开展推进责任关怀优秀单位、优秀个人评选。

2、进一步完善“能效领跑者”发布制度。扩大产品发布范围,增加指标发布数量,提出能效提升路线图,创建权威能效发布平台。组织电石、黄磷等产品能耗限额国家标准的制修订,研究提出行业节水标准体系。

3、积极推进清洁生产。做好典型示范和规范编制,推广清洁生产、环境保护适用技术。继续抓好汞污染防治和磷石膏综合利用工作,实行低汞触媒合格产品公告制度,完善生产回收一体化机制,推进无汞触媒及原料替代技术研发,召开磷石膏综合利用现场交流会。组织编制行业大气污染防治工作方案,加快推进挥发性有机污染物治理。

4、大力抓好安全生产。开展化工园区安全环保及风险诊断,探索化工园区生态文明发展水平绩效评估体系建设。搭建化学品环境管理研究平台,组织安全管理和技术交流会。

5、加强行业低碳发展基础研究。积极参与国家温室气体排放政策研究制定工作;参与制订相关低碳产品的行业和国家标准,推动政府绿色采购和国际互认。开展碳减排技术评估和二氧化碳捕集利用和封存示范项目的前期研究。组织开展石化化工产品工艺过程的碳足迹评估服务、低碳标识认证和技术推广工作。

6、继续抓好“质量兴业”活动。进一步做好行业知名品牌、质量标杆、品牌培育示范企业等典型培育示范工作,组织开展重点行业、重点产品质量调研,组织实施重点产品质量对比提升工程,进一步加强检验检测、认证认可、教育培训等评价体系、服务体系的建设工作,探索建立行业品牌价值评价和发布制度。

五、强化国际交流与合作,提高行业对外开放水平。

1、组织好重大会议和展览。举办第五届中国国际石化大会、亚洲石化科技大会等重要国际会议,开好第九届海峡两岸化工科技经贸交流大会,创新会议形式、丰富会议内容,进一步扩大会议品牌影响力。

2、服务国内企业“走出去、引进来”。研究分析国外石油和化工行业投资环境、化学品管理政策法规等,开展GPS对接业务,为企业走出去提供咨询服务。与国外公司或机构开展合作,建立国外技术转让数据库。

3、继续完善外资委工作平台。密切与外资企业的联系,继续办好外资企业座谈会,召开跨国公司高层对话会,研究在华外资企业发展情况,掌握外商在华投资动态,初步建立信息渠道。继续做好危化品小量运输后续工作,反映外企合理诉求。

4、进一步密切与国外相关组织的联系。加强与ICCA、世界塑料理事会、IFA、国际甲醇协会、世界气候组织、国际能源署、世界经济论坛等国际组织以及美国、欧洲、印度、伊朗、日本、韩国、海湾地区等国家和地区的行业协会之间的联系,积极落实中美化石能合作协定附件三等相关合作协议,增强国际话语权。

5、严格外事纪律。强化出国(境)团组、境外展览会审批。

六、积极推进联合会自身改革,提高服务水平和履职能力。

1、适时提出联合会改革总体方案。密切跟踪政府推进改革进度,进一步解放思想,广泛听取意见和建议,研究提出联合会改革总体方案,明确改革目标、改革重点、改革步骤以及时间进度表。

2、进一步强化三大支撑体系。通过信息互通、业务合作、人员交流等打造共同的行业工作平台,强化与政府部门的联系,强化与会员单位、与企业的联系,提高服务效能和管理水平。

3、整合联合会系统优势资源。集中力量打造行业经济运行监测与信息服务、产业重大问题研究、科技创新服务、质量标准化服务、对外交流合作服务等优质服务平台,提高联合会的影响力和凝聚力。

4、深入开展管理提升活动。制定并严格执行岗位责任制,提高工作质量和工作效率,着力提高干部职工的专业素质和创新能力。

七、加强党的建设,巩固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成果。

1、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和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加强制度建设,建立作风建设长效机制,巩固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成果。

2、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方针,全面加强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反腐倡廉建设,提高党建工作的科学化水平。

第三篇:2013年工业发展情况和2014年工业经济

2013年工业发展情况

和2014年工业经济发展的意见和建议

(2013年12月8日)

望江县工信委

一、2013年工作情况:

2013年,县工信委在县委、县政府正确领导下,认真落实市委、市政府狠抓工业发展一系列政策举措,以深入实施‚工业强县‛战略为目标,以促进工业经济转型升级、提质增效为抓手,创新办法,强化服务,实现了‚工业经济主要指标持续增长、主导产业规模逐步扩大、发展后劲不断增强‛,促进了工业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经预测,各项指标能够完成或超额完成年初县确定的目标任务。

(一)工业经济主要指标完成情况以及预期

1、1-10月完成情况

(1)规模工业产值:1-11月,完成规模工业产值143.94亿元,同比增长21.9%;占年初目标156亿元的92.3%、市‚1638‛目标185亿元的77.8%。(2)规模工业增加值:1-10月,完成规模工业增加值29.57亿元,增长14.9%,占目标任务40亿元的73.9%。(3)新增规模工业企业:1-10月,新增规模工业企业30家。(4)工业投资:1-10月,省、市反馈数据为40.6亿元,同比增长25.6%,占年初目标46亿元的88.

35、市‚1638‛目标58亿元的69.9%。其中,工业技改项目投资17.7亿元,增长10.2%,占总投资额的43.6%,完成目标任务26亿元的68.1%。

2、年初目标及全年完成预期

(1)规模工业产值:年初目标任务156亿元,增长20%;预计完成160亿元,增长24.7%。(2)规模工业增加值:年初目标任务增长20%以上;预计完成36.8亿元,增长27.3%。

(3)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年初目标任务新增10家以上;已获批新增30家。(4)工业投资:年初目标任务46亿元,增长20%以上;预计完成50亿元,增长31.6%。

(二)主要工作开展情况

1、立足本职强服务,加快推进工业经济健康发展

(1)以宣传落实激励政策为突破口,加强了工业运行调度,保持了工业经济平稳增长

一是建立了联系乡镇、帮扶企业工作机制,开展调研、联系帮扶活动。年初,工信委建立了联系帮扶工作机制,机关干部职工分成5个联系乡镇、帮扶企业工作组,每两个月至少一次调研活动,到所联系的乡镇、帮扶企业开展联系、对接、帮扶活动,宣传工业发展的激励扶持政策,掌握乡镇和开发区的发展思路、目标任务和工作举措,摸清规模工业企业及成长性企业的困难问题,帮助企业梳理发展思路和明确目标任务。并将企业反应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及时报送给县有关领导,县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通过会议或现场办公等形式,协调解决企业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取得了良好效果。

二是宣传落实市政府促进工业发展政策,激发企业发展信心。通过网站、举办专题培训班(共3次)等形式,广泛宣传市政府促进工业发展政策,使企业政策知晓率达到了100%。认真做好兑现政策奖补资金的测算,共需奖补资金4392万元,其中,按市、县财政2:8的比例负担,市负担878万元、县负担3514万元。帮助企业兑现政策,到目前为止,已兑现政策涉及企业18家、兑现奖补资金402.23万元。 三是研判新形势,加强工业运行调度。从宏观形势上看,经济整体下行趋势没有得到缓解,实体经济承担的压力和潜在的风险仍然很大;从全省工业发展速度来看,在全国领先、中部第一位;从全市横向比较来看,我县工业仍然处于总量不大、速度不快的态势。面对当前新形势,为更好适应市委、市政府一系列推进工业加快发展的倒逼机制,探索建立了月度调度机制,借势大力开展工业‚双保‛活动,推动了乡镇、开发区抓工业发展的主动性,增强了企业强炼内功、适应当前环境的能力,实现了2013年度工业经济 1

增速持续增长、工业运行质量持续向好。

四是大力培育新的增长点,积极引导企业做大做强。引导企业申报规模企业,按统计口径,2013年当年新增规模工业企业30家(年初审批16家、10月份审批14家)。企业规模不断扩大,全年预计产值达亿元以上企业40家,比上年净增12家;其中10亿元以上企业2家(申洲针织、越宜酒业),比上年净增1家;5-10亿元企业6家(联合米业、舒美特纱业、望宇纺织、美亚针纺、舒美特纤维、亮亮纺织),与上年持平。涌现出一批全省、全市知名企业,申洲针织入围安徽省2012年民营企业100强;申洲针织、舒美特纤维、越宜酒业、舒美特纱业、亮亮纺织、望宇纺织、联河米业等7家企业入围2013年安庆企业50强(在全市八县排第2位,仅比桐城少3家)。

五是争取政策支持,完善政策体系。争取县委、县政府出台了《关于促进工业经济快速发展的意见》(望发“2013”2号),提出了加快我县工业经济发展的基本思路、目标任务、工作举措和政策保障,对企业技术改造和建设多层厂房支持扶持,鼓励企业‚零‛地投资,促进经济转型升级。完善了考核体系,争取县政府修订完善《望江县工业经济发展考核奖励办法》。

六组织企业参加各类展示活动。组织尚科科技、皓远光电等企业参加了第七届中国(合肥)国际家用电器暨消费电子博览会。

(2)以推进重点项目建设为突破口,加大了有效投入,增强了发展后劲

一是逐步建立了工业项目集中开工工作机制,加速了工业项目落地开工建设。以推进工业项目集中开工为突破口,加速了项目落户的前期准备、加快了行政审批效率。从2013年5月份开始,全县组织集中开工的项目15个,总投资25.65亿元,到11月底,累计完成投资9.23亿元,占总投资的36.0%。其中,列入市集中开工工业项目9个,计划总投资23.32亿元,到11月底,累计完成投资8.24亿元,占总投资的35.3%。分别是:申洲集团投资2.36亿元的‚大千纺织及配套设施建设项目‛,大千纺织已竣工投产、其配套设施建设项目已开工建设;意利达投资12.3亿元的一期工程‚意达童装城建设项目‛、三鑫服饰投资5100万元的‚年产90万件服装生产项目‛;德莱斯(署辉)集团投资8000万元的‚移动板房望江(鸦滩)生产基地项目‛等推进顺利,投资速度快、形象进度好,将在春节前后竣工投产;联河米业投资2.18亿元的‚三期工程建设项目‛;佳璇集团投资2.8亿元的‚年产3万吨玻璃钢制品项目‛;德莱斯(署辉)集团投资1.4亿元的‚移动板房(板材)生产基地项目‛;瑞晨橡塑制造投资1亿元的‚年产80万箱玩具及120万㎡胶带项目‛;红焰集团投资6100万元的‚年产50000樘智能化钢质进户门建设项目及年加工1500万㎡红焰钢架结构项目‛等,有序推进。

二是快速推进市‚121‛重点工业项目建设,增加了有效投入。列入市‚121工程‛的项目3个,是与我县主导产业相关联、提升产业层次、极具牵动性的大项目,总投资20.85亿元,到11月底,累计完成投资6.7亿元,占总投资的32.1%。其中,意利达投资12.3亿元的‚意达童装城建设项目‛,一期工程(投资6.6亿元)已完成投资4.45亿元,16栋厂房已全部封顶,内外墙砌筑已完工,春节前交付使用,目前正在进行意达童装城2期建设规划;美亚针纺投资2.95亿元的‚年产9000吨高档针织面料和800万件针织服装生产项目‛,目前已完成投资2.25亿元,棉纺环保已通过验收,两栋成衣车间正在进行封顶、消防工程正在建设,部分厂房已投入使用;诚盛集团投资5.6亿元的‚年产3.9万吨无纺布项目‛,前期工作基本完成,土地已过招拍挂程序,春节前后将开工建设。

三是高度重视项目谋划工作,引导了企业投资方向。抓实项目工作,谋划了一批重点工业项目充实项目库、组织了一批项目对外招商推介、编制了2014年度技术改造转型升级导向性项目计划。积极争取省财政专项资金项目,2013年,共争取财政资金项目9个,资金150万元。开展合作发展,2013年,省‚六安行‛合作项目8个,总投资20.1亿元,到11月底,已完成投资3亿元,占总投资的14.9%。

四是引导企业创新创牌,提高企业综合竞争能力。2014年,获得认定的省级高新技术产品2个:联河米业的‚‘联河’牌米乐意米乳‛、龙珠包装的‚五层共挤流延复合机‛;安徽省高新技术企业2家:索维机电、金泉药业;省级著名商标1个:雷池酒业的‚‘雷池’牌白酒‛;市级名牌产品1个:越宜酒业的‚‘越宜’牌黄酒‛;安徽省科学技术三等奖1项:索维机电的‚汽车漆自动化混料成套生产设备项目‛;省级中小企业服务平台1家:县中小企业服务中心;市政府质量奖1家:申洲针织已进入市政府质量提名奖范围。

(3)以淘汰落后产能为突破口,加大了用能监管,推动了转型升级

一是加大了粘土窑厂关停力度。粘土窑厂关闭是涉及面广、阻力大、问题多的工作,是我县关闭计划的最后一年,压力大、任务重。全县共有粘土窑厂68户,在2012年以前已关闭45户,2013年的将全面关闭剩余的23户。年初,县政府办下发了《关于切实做好2013年粘土砖瓦窑厂关闭工作的通知》,明确了年度关闭工作计划、关闭时限,以及乡镇、部门职责;11月,县政府又专题召开了粘土窑厂关闭工作推进会,强力推进粘土窑厂关闭工作。到11月底,有4家粘土窑厂烟囱、窑体已爆破拆除。指导关闭企业申报中央财政专项资金,共申报国家‚关小‛资金2000多万元。

二是加大了企业技术改造力度。引导企业技改扩规,提高了企业技术、工艺、装备水平,推进了转型升级。2013年,预计完成技改投资26亿元,占工业总投资的52%。

三是加大了企业用能监管力度。实行规上企业节能动态管理,加大了对用能在1000吨、3000吨、7000吨标准煤的重点企业的实行省、市、县分级监管,工业节能取得了实效。2013年1-10月,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能耗下降23.71%,将超额完成工业企业能耗下降4%的节能目标任务。

四是引导企业实施电机、锅炉改造升级。全面开展电机效能提升工程,对主导产业的5家重点用能企业,制订了3年内(2013~2015)淘汰落后电机目标计划,对1户企业开展了用能监测诊断。2013年,争取2个省电机节能与资源综合利用项目支持,扶持资金35万元。

五是鼓励有序发展新型建材产业。2012年,县政府出台了加快墙体材料产业调整升级的实施方案,明确了全县发展新型建材产业布局规划,以及企业的生产规模、工艺装备水平,确保新型建材产业有序发展。到11月底,已建成企业6家、产能可达3.6亿块标砖,在建项目2个、积极筹备开工建设的项目3-4个。

六是加强了非煤矿山的管理。2013年,以整治、排除非煤矿山企业安全隐患为突破口,加大了非煤矿山企业的整改和监管力度,达到了‚安徽省非煤矿山对标检查活动‛的要求。露天矿山开采领域,全行业实现安全生产标准化;2家企业矿山优化初步设计批复已下达,达到了开工生产要求。

(4)以发挥职能作用为突破口,实施了依法行政,开展电力设施和电能保护工作,强化企业安全生产管理

一是加强了企业安全生产管理。年初,根据工业安全生产要求,工信委牵头,会同安监、消防、质监等部门,制定了工业领域实施‚安全生产月‛和‚安全生产年‛活动方案,增强了工业企业安全生产意识;新增设立了‚消防工作领导小组‛,完善健全了工作机构。今年以来,分别在‚五一‛、‚十一‛、主汛期和当前天干物燥季节,合同各职能部门,集中开展了4次安全生产大检查,并提出了整改意见,跟踪督查。今年以来,全县工业企业没有发生大的安全生产事故。

二是积极推动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2013年,工信委会同安监局认真开展了明年安全生产的谋划和宣传工作,推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并将出台规模工业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的时间表和路线图。

三是大力开展电力行政管理。2013年,工信委(电保办)按照省市要求,制订并印发了《望江县电力线路保护区树障清理专项行动方案》,开展了专项执法活动,查实67户单位(居民)存在违规建设或种植行为,清理树障5000余棵,剩余树障(违章建筑)正在清理过程中。制定了《望江电网2013年度有用电方案》,对迎峰度夏有序用电工作提出了具体措施,确保了全县工业企业安全度过了用电高峰。

(5)以素质提升工程为突破口,强化了企业人才队伍建设,提高了企业竞争能力

一是加强与高校开展培训合作。工信委与省工商管理学院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2013年,先后举办了3期企业高管研修班培训,邀请省内知名专家主讲了‚企业战略管理、市场营销、财务管理和人力资源管理‛等方面内容,180人次参加了培训。工信委牵头,与中源商学院联合会承办了‚北京大学EMBA课程走进望江——企业战略管理‛专家讲座,由中国企业发展能力研究中心主任研究员、北京大学教授陈竹友主讲,全县100多家企业负责人以及申洲公司中层以上管理人员参加了学习。

二是组织企业参加各类培训活动。组织20家重点企业的负责人参加了安庆市首届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研讨会;组织30家中小微企业负责人参加了中国银行安庆分行以及望江支行分别召开的‚微型金融服务‛大型推介会,并有2家企业从中受益;组织了30家企业负责人省民营经济政策巡讲,使企业对发展民营经

济、就业、税收减免等优惠政策以及新三板、股权托管交易和中小企业融资知识等有了全新的了解和认识;推荐了9名企业计算机技术人才代表参加了安庆市计算机技术技能竞赛;积极组织企业参加‚名师大讲堂‛、政策巡讲课堂、赛飞创业辅导、银河培训等活动,提升了企业家综合素质,提高了企业竞争能力。

三是组织政策宣讲服务企业活动。2013年,市政府加大了促进工业发展力度,出台了一系列惠及企业的激励扶持政策,为使企业全面了解政策,加快企业健康发展,工信委先后2次组织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以及成长性企业开展政策宣讲活动,共有200人次参加了活动。

四是注重工业化和信息化‚两化‛融合。编制了《望江县通信保障应急预案》。推进‚智慧企业‛活动开展。结合全省开展的打造万家‚智慧企业‛活动,工信委与县移动公司联手,充分发挥‚两化融合‛平台作用,引导企业运用先进的信息技术改造企业研发、生产、管理、营销等各环节,打造了一批‚智慧企业‛,到11月底,有6家企业入选。

2、围绕中心顾大局,努力完成重点工作任务

(1)突出主线地位,实现招商引资新突破

一是大力开展招商引资活动。2013年,工信委作为县15个招商引资牵头部门之一,成立了专业招商办公室,实现了‚人员、经费、精力‛三到位,招商活动取得了实效。先后2次到上海松江区(九亭)高新科技园区考察新业鸿企业(园区)总部(拟投资建设纺织服装工业园项目),3次赴浙江湖州吴兴区考察童装产业发展并开展招商活动,2次赴浙江绍兴诚盛实业集团考察并对接3.9万吨复合无纺布项目前期工作开展情况,赴浙江萧山华东钢业集团考察并就推进安徽华东钢构做大做强进行交流,赴广东顺德考察‚美的‛集团,赴山东考察电动车项目及学习当地政府扶持电动车产业发展政策。成功邀请了浙江绍兴诚盛实业集团来望江考察并签约了投资项目;邀请了广州大倍机电工程有限公司总经理来望江考察现代物流园区项目。

二是招商引资项目签约情况。2013年,工信委捆绑组招商签约项目2个,总投资6.75亿元,按照分享原则分摊2.7亿元,超额完成目标任务。由县委办、工信委共同引进的‚年产600万件针织服装生产线项目‛,固定资产总投资1.5亿元(分摊:县委办0.9亿元、工信委0.6亿元);由县人大办、工信委共同引进的‚3.9万吨复合无纺布项目‛,固定资产投资5.25亿元(分摊:县人大办3.15亿元、工信委2.1亿元)。两个项目前期工作基本结束,在2014年年初将开工建设。

三是超额完成招商引资任务。2013年,工信委捆绑组目标任务是2亿元,并签约1个亿元以上工业项目。到11月底,工信委捆绑组实际完成招商引资任务2.7亿元,占目标任务的135%;2个招商项目均是亿元以上工业项目。

(2)拓宽服务领域,实现安商服务新突破

一是掌握企业融资需求,开展银企对接。年初,工信委加强了与企业的对接,了解掌握了企业的融资需求,按照企业与银行之间的合作意向,就企业的融资信息以及基本情况加强了与银行之间的沟通交流,增强了银企之间的信息对称,为企业融资奠定了平台基础。4次推荐了10家企业参加了省政府主办的银企对接会,推荐了20家成长性小微企业参加中国银行安庆分行举办的新产品(无抵押小额信贷投放)发布会,为2家企业解决了3000万元的融资问题。

二是全力做好引资项目服务,加快推进项目落户和项目建设。2013年,县工信委继续做好舒美特纤维、江通纺织、达莱电机等引资企业的服务工作,确保了江通纺织‚退城入区‛项目顺利投资、达效,帮助达莱电机企业确立发展目标、引导其做大做强;与相关招商引资捆绑单位一起,帮助泰威服饰协调招工问题,帮助福达太阳能热水器解决了土地变更以及消费验收,帮助金旺名都房产协调解决供水供电、防火、安全生产、车辆运输等问题;同县政法委帮助‚芭芘娃娃及胶带项目‛加快推进项目前期工作,使项目在11月开工建设。

3、明确发展重点,实现开发区集中建设标准化厂房新突破,乡镇工业集中区建设平稳推进。

(1)注重平台建设,超额完成了市下达的10万平米多层标准化厂房建设任务,达到20万平方米。

(2)乡镇工业集中区基础设施建设投资有较大增加,各乡镇在整合各种基础设施建设资金的基础上,总体投资在工业集中区的基础设施资金在3000万元以上。

4、加强联系沟通,实现建议、提案办理工作新突破

一是基本情况。2013年,工信委共承办县人大代表建议1件、政协委员提案3件,办理数量比2012年下降42.8%。代表建议和委员提案紧紧围绕‚工业强县‛战略和加快工业经济发展、实现安全生产等方面献计献策,内容丰富,涉及面广,充分反映出我县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对工业发展的关心、关注

二是具体做法。成立了代表建议和委员提案办理工作领导小组,召开会议专题研究和部署,明确办理时间节点和答复口径,并与部分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面对面交流。针对提出的安全生产问题,工信委着手谋划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在2014年实现安全生产标准化;与鸦滩镇共同谋划童装基地做大做强。所有代表建议和委员提案已于10月31日之前答复完毕,并按要求寄到了每位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手中,反映良好。并得到了一名人大代表高度评价,将感谢信送到县人大和县工信委,县人大办公室说这是历史上县人大代表首次这样肯定一个办理人大议案的单位。

5、创新帮扶方式,实现计生帮扶工作新突破

一是坚决落实计划生育‚一票否决‛制。2013年度,工信委始终坚持在本单位及下属企业评先评优时,以及在履行县工业强县领导小组办公室职责时,严格落实计划生育‚一票否决‛政策,严格各类考核、评比的审查把关。

二是政策落到实处。严格落实独生子女保健费、城镇独生子女父母奖励政策,帮助委属企业独生子女职工家庭解决实际困难和问题。

三是层层落实责任。在工信委系统实行了计划生育目标责任管理,明确了计划生育责任人。2013年度,工信委机关及下属企业没有出生人口;独生子女办证率、节育措施到位率、信息上报及时准确率均为100%;机关新婚1人,已在女方(太湖县)进行了管理。

四是开展计生联系帮扶。支持帮扶联系村计生工作经费5000元;指导、帮助村工业企业做大做强,为村工业企业——西圩米业争取了省经信委技改项目1个,补助资金20万元,用于企业技改扩规。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我县工业经济存在的问题:

1、总量仍然偏小;

2、新上项目重大项目少、质量不优,发展后劲不足;

3、产品档次较低、科技含量低;

4、产业集群内产品关联度不高,相互利用率低;

5、企业自主创新意识不强,内生动力不足,研发经费和技术改造投资少;

6、企业管理粗放,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薄弱;

7、企业应用信息水平不高;

8、企业效益微薄;

9、部门服务企业意识淡薄,工业发展环境有待提升。

三、2014年工作意见和建议:

(一)工业经济发展思路

按照县委、县政府总体思路和目标要求,坚持‚工业强县‛战略,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产业扩张提升和企业增产增效为重点,以推进重点工业项目建设为抓手,以平台建设为支撑,围绕三大产业,实施骨干企业翻番计划和大企业大集团培育计划,着力打造百亿企业集团,大力发展民营经济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强化企业精细化管理和自主创新,推进企业‚两化‛深度融合,促进工业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二)2014年工业经济发展主要指标

产值:增长20%以上,为192亿元,力争突破200亿元大关(2013年预计160亿元);

增加值:增长20%,为44-45亿元(2013年预计36-37亿元);

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0%以上,60亿元(2013年预计50亿元);

规模工业企业:新增10家。

(三)2014年工业经济发展的工作重点

1、坚持‚工业强县‛战略不动摇,进一步优化发展环境。建立企业和项目存在困难和问题的排查、排单销号的工作机制,设立工业项目行政许可‚绿色通道‛。

2、加强工业发展平台建设,推进县开发区扩容升级、桥港开发区规划建设,编制乡镇工业集中区特色产业规划。鼓励建设3层以上标准化厂房,吸纳小微企业群入驻。

3、狠抓项目建设,建立项目落地前有预审评估、项目建设中有督查推进、项目竣工投产后有履约评估的工作机制。确保每单月有2个以上单个项目固定资产投资在5000万元以上、总投资在3亿元以上的项目集中开工,增强工业发展后劲。鼓励企业技改扩规,淘汰落后产能,提质增效。

4、加强工业企业运行监测、分析、调度,指导企业发展。加强工业统计基础工作,建立统计工作联席会制度。积极支持小微企业发展,鼓励工业企业个转企(每年50家左右)、企转规、规上市,在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上有新突破。着力发展配套产业,大力推动工业企业地产品配套,对财政投资的重点项目,实行工业企业产品无障碍进入;引导和鼓励企业间进行产品配套,不断提高工业企业产品产销率。

5、做好工业产业规划和企业发展计划。确立纺织产业为我县首位产业地位,出台纺织产业做大做强的扶持政策,2014年争取实现纺织产业产值率先突破百亿大关;2014年新增规模企业10家以上、亿元企业5家以上;选择10家左右优质骨干企业实施产值效益翻番计划和大企业大集团培育计划(如申洲针织、舒美特纤维、舒美特纺织、亮亮纺织、望宇纺织、美亚针织、嘉源针织、华东空间结构、索维机电、联河米业、越宜酒业),并实行年度动态管理;通过3-5年打造3个百亿元的企业集团(如申洲国际望江基地、越隆集团望江基地、诚盛集团望江基地、安达尔汽车等企业和项目),并出台相关政策予以激励和保障。

6、树立以企业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财税贡献论英雄、排座次的理念,鼓励企业做大做强、增产增效。加强各级工业经济发展政策的宣传力度,严格兑现国家、省市县各项优惠政策和奖补资金,增强企业发展信心。

7、促进工业化与信息化的深度融合,建立信息网络公共服务平台,创建‚智慧企业‛,在企业管理、产品设计、技术创新等方面充分应用信息化技术,探索电子商务销售新途径。重视企业家队伍建设和高端人才引进、培养与保护。力争1-2家企业创建省级‚两化融合‛示范企业,指导30%以上规模以上企业创建‚智慧企业‛,引进和培育2-3家电子商务企业。

8、全面开展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通过2-3年规模企业达标率70%以上;加强电力设施的建设与保护,做好有序用电预案,满足工业企业用电和用电安全。

9、注重资源综合利用,淘汰落后产能,推广节能电机应用和实施锅炉改造升级计划,发展保温阻燃、环保型、装饰装修等新型墙材,加强用能大户的监管力度,确保工业节能达到省市目标要求。

10、强化企业基础管理,开展企业卓越绩效管理示范推广。鼓励企业自主创新创牌,申报发明专利、名牌产品、政府质量奖;创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省级以上技术中心、博士流动站,创建工业生产性公共服务平台。

11、加强企业诚信体系建设,鼓励企业上市和场外融资。2014年帮助3-5家企业进入主板、新三板或场外融资。

12、充分发挥企业(企业家)联合会作用,加强企业管理和专业人才引进、培养和保护,注重企业(企业家)宣传,努力提高企业家政治待遇。做好国家级工业行业500强、省级民营企业100强、市级工业50强以及省级诚信企业的申报工作。认真处理工业企业的劳资纠纷。

13、全面开展国有集体企业改制扫尾工作,注意改制的平稳有序进行,力争2015年底前完成所有国有集体企业的改制任务。

14、加强工业经济发展的宣传力度,营造‚工业强县‛氛围,提高企业(企业家)以及工业产品的知名度。县电视台、望江报、县政府网站和望江论坛上开辟工业发展宣传专栏。每周有文字报道,每旬电视上有画面,每月在市级以上主流媒体上有1-2次报道。

(四)做好县委、县政府安排的‚三重‛工作。

(五)切实做好党建、党风廉政建设、机关管理和效能建设等工作。

第四篇:洛邦工业经济基础分析和发展思路

2007-04-0

52004年11月州委、州政府、市委、市政府正式确立洛邦工业项目聚集区,为洛邦镇经济社会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2007年全市经济工作会上,市委、市政府将把工业化作为经济发展的重点,并明确将强力推进洛邦工业项目聚集区建设,这无疑给洛邦的发展注入了发展生机。为将我镇经济社会建设纳入快车道,现结合洛邦镇的具体情况,对洛邦工业发展着一个初浅的分析。

一、工业发展的优势

1、区位方面:洛邦镇中心位于都匀市东郊9.5公里处,321国道穿镇而过,连接都匀市经济开发区,交通较为便利,且距离贵新公路都匀北匝道口约12公里,距铁道线清泰坡货运站较近,能够大大降低工业物资和产品的运输成本,地理区位优势明显。

2、工业基础方面:都匀供电局在洛邦镇现有220KVA变电站、110KVA变电站共两座,电力充裕。移动网络覆盖全镇,电信网络光纤可直接进入园区,通讯、信息发达。洛邦镇原有083红旗机械厂(113)、108技工学校,迁出后腾退出了一定量的厂房和土地,此区域内白泥田等土地面积相对较宽,且平整,适合工业布局。2003年市政府引进天成有限责任公司在113原址建厂,企业历时三年,已建成7200KVA矿热炉两台、12500KVA矿热炉一台、3500KVA精炼炉一台,硅锰系合金厂量已达到11万吨(含独山麻尾年产3万吨分厂)。洛邦镇近年来全镇上下“工业发展兴镇”意识强烈,2006年全镇工业产值达到21391万元,税收完成231万元,工业完税率达95%以上。

3、政策环境方面:城市要发挥区域极化和扩散效应,必然需要

二、三产业的蓬勃发展作为支撑,从经济发展规律上来说,先有工业的发展,才能推动三产的提速与增长,实现经济结构的科学化,从而激发城乡经济的活力、推动城市化进程。在市委八届一次会议届工作报告、市人大十一届人大会上的市政府工作报告以及在第2007年全州经济工作会和2007年全市经济工作会上的会议精神,都体现上述战略定位,并明确了推进工业化发展进程和加快招商引资建设步伐、发展民营经济,大力发展洛邦“州市共建工业聚集区”建设,这为洛邦镇加快工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政策环境与要素支持。

4、从发展机遇方面:都匀市是贵州省南部中心城市,是黔南州州府所在地,是黔南州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通过近年来的发展,已初步发挥出资本集聚的作用。加之贵广高速公路和贵广快速铁路的开工建设,将会大大缩短我市与全国经济龙头之一——“珠三角”的时空距离,为我市依托“珠三角”经济圈发展之路提供了千载难逢的机遇。两条高速线从我市东片区穿过,洛邦与东匝道口的交通干网连接,也为洛邦工业项目聚集区承接各地工业转移提供了又一决定性条件。

5、从人力资源方面:全镇辖4个行政村,现有人口14100人,劳动力8138人,其中剩余劳动力3600人。2006年外出务工人员累计达1425人,占剩余劳动力比例39.6%。首先从意识上看,我镇内工业企业的长期存在,在企业内工作的当地农民较多,收入相对从事第一产业大大增加,企业为地方带来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有目共睹。加之党委、政府的宣传引导,农民群众已具有支持工业发展、实现剩余劳动力向企业就近就地转移或向第三产业转移,带动农民致富的意识。其次当地农民到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外出务工的人员较多,有的已转化为产业工人,具有一定的发展观念和技术,这为我镇工业发展储备了一批优势人力资源。

二、工业发展的制约因素:主要是公共设施投入不足

1、工业聚集区交通瓶颈。从现状看321国道到聚集区道路较窄,路面为铺砂公路,特别是至108段路面凹凸不平,远不能满足规模工业发展的需要。从长远发展来看,321国道

线路面较窄,且弯道多,会造成区内企业运力紧张和交通安全隐患。

2、供水瓶颈。洛邦镇中心海拔810米,聚集区短距离范围内无大的地表水源,地下水资源无法满足大工业项目和工业集群的需求,严重制约了企业的发展和项目的入驻。

3、土地使用瓶颈。洛邦镇土地面积104.5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10942亩,属山多地少,可开发用地基本为耕地,基本农田保护率达88 %。目前可利用地只有108技校、原附城砖厂共600余亩,土地供需矛盾限制了项目区的建设与发展。

三、工业发展分析及建议

1、科学规划,合理布局。根据自然地理条件,以高起点、优化降低投资成本为目标,合理设计基础设施建设方案,合理分配各个项目建设用地、用水、用电和公共设施;在产业定位上,因进入项目的不可预见性,不以冶金、重化工业为全区定位,可引入其它加工型(如机加工等,但根据现实条件,不应放入“入口”型加工企业);划分工业单元空间,以点的布局为起点,但以产业集中、集群为目标,同时考虑项目技改、扩建的空间以及骨干企业的主导项目与相关项目的区位选择,建设时序的衔接。在区内构成规模不等、功能各异、各具特色、有机、有序的工业经济格局;适度考虑乡镇组织力量参与规划编制工作,增加规划的可操作性。

2、加大公共设施投入。从承接工业项目转移的角度和立足长远发展,要使企业“进得来、留得住、加大投资规模”,应大力投入公共基础设施建设。首先高规格改造区内主输运道路连接线,消除今后的运力障碍;其次解决工业供水难点问题,建议工业供水连接城市管网或从九龙湖供水,使园区建设呈现雏形。

3、提供政策保障。一是从税收、就业、环保三个方面出台园区项目优惠政策,通过政策调控,鼓励高税收、高就业、循环经济型企业入驻园区,实现项目的可选择性;二是出台先入园项目的优惠政策,激励企业入区创业。三是出台园区招商引资优惠政策,充动调动社会力量和企业招商引企,形成政府、企业、社会共同引资的格局,四是,在此次土地修编工作中,扩大预留用地范围,为工业长足发展提供更大的发挥空间。

4、加强宣传,引导投资。一是加强对政策性和发展远景宣传,如抢抓“两高”机遇和先入园先获利等,使企业能感觉到提前进入市场制高点和对减少交易成本的比较,引导企业引导工业项目投资者入园投资;二是拓宽融资渠道,在有限资金对基础设施投入不足的情况下,采取国有资本营运公司注资运作,或吸纳民营资本、民间资金共同开发,在企业税收中提供收益等方式,刺激各种资本的投入,打破资金低水平循环,使工业项目聚集区不断滚动发展。

5、多方联动,提升劳动力就业水平。整合各部门的农民培训资金和地方技术院校的教学资源,以聚集区企业用工为导向,联合企业共同出资,对农民进行工业技术培训,使其迅速转化为产业工人,为工业企业用工提供保障,同时解决农民增收难问题。

6、加快实施城镇开发。启动以工业为主导的小城镇建设,逐渐汇集商品流、资金流、信息流、技术流。一是推动第三产业发展,为工业企业提供必要的生产生活资料,满足企业物质文化需求,稳定企业发展;二是加速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提高劳动力素质;三是以此为中心,扩大工业聚集区规模,形成扩散效应,延伸产业链;四是拉动周边地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五是缩小城乡差别,为城市扩张起到承接作用。

第五篇:乡镇工业经济发展情况和来年工作思路汇报

**镇关于2008年度工业经济发展情况和来年工作思路汇报

**镇党委、政府(2008年12月10日)

现根据通知要求,将我镇今年工业经济发展情况和来年工作思路汇报如下:

一、工业基本情况

1、2008年工业经济发展情况

2008年1-11月份,全镇实现工业总产值19.1亿元,同

比增长35.7%,占市交计划的99.5%;销售收入18.83万元,同比增长35.2%,占年计划的99.6%;利税1.54万元,同比增长33.9%,占年计划的134%;利润7789万元,同比增长35.1%,占年计划的35.1%;工业增加值4.14万元,同比增长36.2%,占年计划的36.9%。其中,20家列统工业企业产值实绩11.58亿元,销售收入11.38亿元,利税5457万元,利润1858.2万元工业增加值22592万元,同比分别增长91.1%、92.7%、141.1%、94%、84.8%;工业产值占总量的60.6%,已占据整个工业经济的“半壁江山”。

2、重点产业生产情况

截止2008年底,入园企业达36家,其中南区30家,北区6家,竣工投产项目21家,在建项目7个,结转竣工项目4个;已投产运行的企业中,工业产值实绩达11.18亿元,销售9.97亿元,利税5850万元,利润4700万元,同比分别增长41%、42.8%。26%和30%;分别占全镇工业经济总量的54.5%、54%、41%和61.98%。产值超亿元的企业2家(兴化市震达有色金属有限公司和荣盛铜材厂),产值达5000万元的企业2家(江苏贝特制衣有限公司和兴化市宇森稀有金属制品厂),产值达2000万元的企业3家(兴化市华东锌业制品厂、兴化市板桥水泥制品有限公司和兴化市宏联纺机有限公司);税收过百万元的4家(兴化市震达有色金属有限公司、兴化市荣盛铜材厂、兴化市华东锌业制品厂和兴化市宇森稀有金属制品厂),税收过80万元的8家(忝采制衣、朝阳化工、星锌冶化、贝特制衣、**保温、宏联纺机、板桥宠物和板桥水泥)。

3、招商引资实绩情况

2008年招引项目7个,计划总投资2.2亿元,实际到账资金14500万元(含美金300万),同比增长26.08%,完成市交计划1.5亿元目标的96.68%。其中,投资6000万元以上的项目1个。投资3000万元的项目1个,投资2000万元的项目3个。

二、来年工作措施及目标安排

2009年全镇工业经济发展的奋斗目标是:工业总产值22亿元,营业收入21.6亿元,利税2.35亿元,利润1.38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23.3%、32.6%、48.3%和46.9%。其中,园区工业产值12.5亿元,营业收入12.25亿元,利润1亿元,利润5000万元,同比分别增长52.8%、49.9

4、42%和35%,分别占全镇工业经济总量的62.5%、62.5%、57.14%和57%。围绕上述奋斗目标,全镇上下将进一步解放思想,务实高效,攻坚克难,团结拼搏,以开阔的思路,创新的精神,务实的作风,实现跨越式、超常规发展。

一是强化行政推动力度。继续强化招商引资第一要着意识,加大行政推动力度,提高组织化程度。调整好招商策略,继续推进以企招商,以商招商,委托招商;注重多领域招商,大力吸引外来资本投入,开发现代农业和现代服务业;突出优势招商,以优势产业、优势企业为载体,重点围绕有色金属、电子两大新的支柱产业,推进招商引资新突破。2009年全年招商引资确保1.5亿元,引进3000万元及以上项目不少于2个,引进2000万元以上项目不少于3个。

二是加快园区载体建设。发挥交通道口优势,继续放大园区效应,举全镇之力做强民政工业园区,使一切要素向园区倾斜,特殊政策为园区制定,项目向园区集中,资本向园区集聚,促进产业集聚、企业集群。配套完善园区路、桥、电、通讯、绿化、亮化、给排水承载能力,为引进大项目、好项目创造条件。

三是积极做优投资环境。针对国家宏观调控和市场经济的影响,在完善相关优惠政策的同时,加强软环境建设。加强园区服务队伍建设,强化招商引资“一条龙”服务意识,构建项目洽谈、开工建设、生产运行三大服务体系,对入园区项目的落户和建设,坚持实行重大项目会办、领导干部挂钩联系、项目全程帮办制度,为客商营造良好的投资氛围,使**真正成为一方投资的热土。

四是全力培植规模企业。认真组织实施“1131”工程,即:全年新增1家产值过亿元企业,新增开票销售过5000万元的企业1家,新增开票销售过2000万元的企业3家,新增开票销售过500万元的企业10家。通过“三比三赛”活动,引导企业不断裂变、做大做强,形成一批支柱规模企业。

五是着力培植特

色产业。引导企业顺应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大力发展有色金属、电子、机械、纺织、服装等五大支柱产业,充分发挥氧化锌协会作用,通过整治、调整、优化、提高等调控手段,规范氧化锌产业健康发展。同时,切实引导规模工业企业变粗放式生产为集约式生产,在企业自主创新上下功夫。

六是大力培植创业主体。大力营造“创业者可爱、纳税者可敬”的浓厚

氛围,鼓励干部带头,能人带动,发展百姓经济;充分利用乡情、亲情、友情,放大“凤还巢”效应;引导私营企业自主开发,联合嫁接,有效拓展项目源,推进民营企业二次创业,努力形成全镇人民各尽所能、各得其利的和谐新局面。

上一篇:关于财务工作安排下一篇:关于共青团的班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