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采集实验报告

2022-07-15

在我们的学习与生活中,根据自身的需求,编写出格式正确、逻辑合理的报告,已经成为生活与学习的常见流程。该怎么样写出适合自身工作实际的报告?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数据采集实验报告》的文章,希望能够很好的帮助到大家,谢谢大家对小编的支持和鼓励。

第一篇:数据采集实验报告

实验4 数据通路 实验报告

班级:计算机科学与技术3班

学号: 20090810310

姓名:

康小雪

日期: 2011-10-14

实验3 存储器实验

预习实验报告

疑问:

1、 数据通路是干嘛的?

2、 数据通路如何实现其功能?

3、 实验书上的存储器部分总线开关接在高电平上,是不是错了?

实验报告

一、 波形图:

参数设置:

Endtime:2.0us

Gridsize:100.0ns 信号设置:

clk:

时钟信号,设置周期为100ns占空比为50%。

bus_sel:

sw|r4|r5|alu|pc_bus的组合,分别代表的是总线(sw_bus)开关,将

存储器r4的数据显示到总线上,将存储器r5的数据显示到总线上,将alu的运算结果显示到总线上,将pc的数据打入AR中二进制输入,低电平有效。

alu_sel:

m|cn|s[3..0]的组合,代表运算器的运算符号选择,二进制输入,高

电平有效。

ld_reg:

lddr1|lddr2|ldr4|ldr5|ld_ar的组合,分别表示将总线数据载入寄存器

r1,r2,r4, r5或AR中,二进制输入,高电平有效。

pc_sel:

pc_clr|ld|en的组合,分别代表地址计数器PC的清零(pc_clr)、装

载(pc_ld)和计数使能信号(pc_en),二进制输入,低电平有效。

we_rd:

信号we和rd的组合,分别代表对ram的读(we)与写(rd)的操作,

二进制输入,高电平有效

k:

k [7]~ k [0],数据输入端信号,十六进制输入。

d:

d[7]~d[0],数据输出中间信号,十六进制双向信号。

d~result:

d [7] result ~d[0] result,最终的数据输出信号,十六进制输出。 ar:

ar[7]~ ar[0],地址寄存器AR的输出结果,十六进制输出。 pc:

pc [7]~ pc [0],地址计数器PC的输出结果,十六进制输出。

仿真波形

以在01H单元中写入05H、02H单元中写入0AH并进行【(A加B)减(非A与B)加B】为例:

1) 初始状态:bus_sel=11111,alu_sel=00000,ld_reg=00000,pc_sel=100,we_rd=00,k=00H,总线上无数据,呈高阻态。 2) 读取01H单元的05A:

① 置数法PC=01H:bus_sel=01111,pc_sel=101 ② PC->AR:bus_sel=11110,ld_reg=00001 ③ 读01H单元的数据放入R1中:bus_sel=11111,ld_reg=10000,we_rd=01 3) 读取02H单元的0AH:

① PC+1,PC->AR:bus_sel=11110,ld_reg=00001,pc_sel=111 ② 读01H单元的数据放入R2中:bus_sel=11111,ld_reg=01000,we_rd=01 4) 将地址加到03H :bus_sel=11110,ld_reg=00001,pc_sel=111 5) 验证数据并运算: bus_sel=11101 ① 读取R1中的数据:alu_sel=010000,得到R1=05H ② 读取R2中的数据:alu_sel=101010,得到R2=0AH ③ 计算(A加B)结果存于R4中:alu_sel=011001,ld_reg=00100,结果为0FH ④ 计算(非A与B)结果存于03H单元中:alu_sel=100010,we_rd=10,结果为0AH ⑤ 计算((A加B)加B)结果存于04H单元中:

 R4->R1:bus_sel=10111,ld_reg=10000  PC+1,PC->AR:bus_sel=11110,ld_reg=00001,pc_sel=111  计算((A加B)加B)结果存于04H单元中:bus_sel=11101,alu_sel=011001,we_rd=10 ⑥ 计算(((A加B)加B)减(非A与B))结果存于05H中:

 ((A加B)加B)->R1:bus_sel=11111,ld_reg=10000,we_rd=01  (非A与B)->R2:

 PC=03H:k=03H,bus_sel=01111,pc_sel=101  PC->AR:bus_sel=11110,ld_reg=00001  (非A与B)->R2:bus_sel=11111,ld_reg=01000,we_rd=01  PC=05H:

 PC=05H:k=03H,bus_sel=01111,pc_sel=101  PC->AR:bus_sel=11110,ld_reg=00001 

 (((A加B)加B)减(非A与B))结果存于05H中:bus_sel=11101,alu_sel=000110,we_rd=10 最后结果为0FH。 结论:

本实验的设计能结合了运算器和存储器,能实现在mif文件中进行初始化,将固定地址单元中存储的数据读取到运算器中进行(((A加B)加B)减(非A与B))的运算并将结果存于指定的内存单元中,与实验要求一致,故电路设计正确。

二、实验日志

预习疑问解答:

1.通路是干嘛的?

在数字系统中,各个子系统通过数据总线连接形成的数据传送路径称为数据通路.

2.通路如何实现其功能?

在这次的实验中,数据通路主要是由运算器部分和存储器部分组成的,通过运算器的运算结合存储器在mif文件的中的操作进行数据的传输与存储,从而构成一个数据通路. 错

3.书上的存储器部分总线开关接在高电平上,是不是错了? 事实证明没有接错.

思考题:

1. 画数据通路电路图时,如何连结单一总线? 如图:

ALU模块的sw_bus依然连接bus_sel,存储器部分的sw_bus连接高电平.

2. 如何统一两个模块的总线输入端k[7..0]及inputd[7..0]?

答:如图: 输入放在运算器部分,存储器部分无输入,存储器部分的数据要么来自总线传输,要么从mif文件中读取.

实验中遇到的问题:

1.把之前的alu和ram的原理图拷到了当前工程下面。直接生成该工程的符号文件,连接起来,但是仿真有问题。

几乎是在每一次和总线交换数据的时候都得不到正确的值。 下面是解决的过程:

我怀疑是两个模块之间通过总线传输的数据没有传输成功,于是把alu模块的d引了一个输出端口d_alu,从ram模块的d引出了一个输出端口d_ram,在仿真波形图上,然后就可以看到了数据到达总线上了,而且这个时候d的值也能看到了,只是后面的最后一个读操作出来的数据不对,本来应该是写进去的07,但现在是17,再仿真就会变成别的数据。 2.在连接电路图的时候,我以为存储器部分的sw_bus连在高电平上是错的,然后又连到了bus_sel[4],所以得到了上一个部分的仿真结果,后来不研究了一下那个高电平,发现是用来处理单一总线问题的,就改成了与书上一样的图,我以为上面出现的错误结果和这个有关,改了之后波形图有变化,但是,还是是错误的.

但是在两种情况下功能仿真的结果都是正确的:

问题解决了~

原因是周期太短,计算结果还来不及存入到内存单元中,把写入内存的时间周期延长一个周期结果就出来了。电路本身没有问题。

实验心得:

这次实验是基于前两次实验的成果而成的综合,之前没有发现验收成果后模块中还存在什么问题,把两个模块一拼在一起,问题就出来了,而且不止我一个人出现这样的状况,一直没弄明白这是为什么,后来经过反反复复的仿真和观察,终于找出了问题的原因,并顺利解决了。这一次又学到了许多东西。

第二篇:数据分析与建模,实验报告,实验一,,简单数据建模

学生学号

实验课成绩

学 学 生 实 验 报 告 书

实验课程名称 数据分析与建模 开 开 课 学 院 管理学院 指导教师姓名 鄢 丹 学 学 生 姓 名

学生专业班级 信管

2018 —2019 学年

1

学期

1 实验报告填写说明

1. 综合性、设计性实验必须填写实验报告,验证、演示性实验可不写实验报告。

2. 实验报告书 必须按统一格式制作(实验中心网站有下载)。

3. 老师在指导学生实验时,必须按实验大纲的要求,逐项完成各项实验;实验报告书中的实验课程名称和实验项目 必须 须与实验指导书一致。

4. 每项实验依据其实验内容的多少,可安排在一个或多个时间段内完成,但每项实验只须填写一份实验报告。

5. 每份实验报告教师都应该有签名、评分表及实验报告成绩。

6. 教师应及时评阅学生的实验报告并给出各实验项目成绩,完整保存实验报告。在完成所有实验项目后,教师应按学生姓名将批改好的各实验项目实验报告装订成册,构成该实验课程总报告,按班级交到实验中心,每个班级实验报告袋中附带一份实验指导书及班级实验课程成绩表。

7. 实验报告封面信息需填写完整,并给出实验环节的成绩,实验环节成绩按其类型采取百分制或优、良、中、及格和不及格五级评定(与课程总成绩一致),并记入课程总成绩中。

1

实验课程名称:_ 数据分析与建模__

实验项目名称 实验一

简单的数据建模 实验 成绩

实 实 验 者

专业班级

组 组

别 无 无 同 同 组 者 无 无 实验日期 2018 年 年 9 月 月 26 日 第一部分:实验预习报告( 包括实验目的、意义,实验基本原理与方法,主要仪器设备及耗材,实验方案与技术路线等 )

一、实验目的、意义 本实验旨在通过资料查阅和上机实验,使学生加深了解数据分析与建模的理论与方法,掌握典型的数据模型的建立与使用。

二、实验基本原理与方法 数据分析的理论,最优化模型的建模方法。

应用 Excel 的方法。

三、实验内容及要求 1 、应用 Excel 建模分析 某学院有 3 个系,共有学生 200 人,A 系 103 人,B 系 63 人,C 系 34 人。现在成立一个由 21 名学生组成的学生会,该如何公平地分配席位? 实验任务:用 利用 Q 值法分配席位,并且在 Excel 中进行 Q 值计算。

(提示:参考讲义中的计算过程。)

2 、单变量最优化 一个汽车制造商售出一辆某品牌的汽车可获利 1500 美元,估计每 100 美元的折扣可以使销售额提高 15%。

(1)多大的折扣可以使利润最高?利用五步方法及单变量最优化模型。

(2)对你所得的结果,求关于所做的 15%假设的灵敏性。分别考虑折扣量和相应收益。

(3)假设实际每 100 美元的折扣仅可以使销售额提高 10%,对结果会有什么影响?如果每 100 美元折扣的提高量为 10%~15%之间的某个值,结果又如何? (4)什么情况下折扣会导致利润降低?

实验任务:请将上述求解过程, 除了用导数求解外,再用 用 Excel 建模求解之。

(提示:考虑 Excel 的数据,图形, 公式三者的关系;Excel 。

的函数。参考教材第一章。)

)

四、实验方案或技术路线(只针对综合型和设计型实验)

按照实验任务要求,理论结合实际的实验方案,巩固课程内容,温故知新,查遗补漏,夯实理论基础,提升实验动手能力。

技术路线是,从整体规划,分步骤实施,实验全面总结。

2

第二部分:实验过程记录 (可加页)(包括实验原始数据记录,实验现象记录,实验过程发现的问题等)

1 、应用 Excel 建模分析 1.分配方案:

第一步:对每个单位各分配一席; 第二步:当分配下一席位时,计算在当前席位份额下各单位的 Q 值,并比较相应 Q 值的大小,将下一席位分配给当前 Q 值最大的一方; Q 值计算公式为:

(其中,Qi 表示单位 i 的 Q 值,Pi 表示单位 i 的人数,Ni 表示单位 i 的当前席位数)

第三步:重复执行第二步,直至席位分配完为止。

2.实验步骤:本实验的实验工具为 Excel (1)首先,打开 Excel 新建一个表格,并做好前期的基本数据输入工作,表格内容包括三部分:

a.已知的每个系的人数和所求的每个系最终分得席位数; b.在不同的已分配席位数的情况下,三个系 Q 值的取值; c.席位分配过程:给席位编号,标注出每个席位的分配结果; 完成后结果如下图所示:

(2)然后,对每个系均分一个席位后,开始对第 4 个席位进行分配。此时各系已分配席位数均为 1,计算此时各系的 Q 值并比较大小:

3

a.计算 A 系的 Q 值,公式如图所示:

b.计算 B 系的 Q 值,公式如图所示:

c.计算 C 系的 Q 值:

4

Q 值大者得席位,所以第 4 个席位分配给 A 系。

(3)然后对第 5 个席位进行分配,由于只有 A 系的已分配席位数变为 2,所以此时只需计算 A 系的 Q 值,再比较各系 Q 值大小即可。A 系 Q 值的计算公式只需将原来的 A6 都换成 A7即可,如下图所示:

Q 值大者得席位,所以第 5 个席位分配给 B 系。

5

(4)然后对第 6 个席位进行分配,由于只有 B 系的已分配席位数变为 2,所以此时只需计算 B 系的 Q 值,再比较各系 Q 值大小即可。B 系 Q 值的计算公式只需将原来的 A6 都换成 A7即可,如下图所示:

Q 值大者得席位,所以第 6 个席位分配给 A 系。

(5)采用类似上述的方法(当已分配席位数加 1 时,Q 值的计算公式中 A 后面的数字也加 1 即可)依次对后面的席位进行分配,直到第 21 个席位分配完毕。

最终 A 系分得席位 11 个,B 系分得席位 6 个,C 系分得席位 4 个。最终分配结果及分配具体分配过程如下图:

6

2 、单变量最优化 ( (1 )多大的折扣可以使利润最高?利用五 步方法及单变量最优化模型。

1.提出问题 【全部的变量包括】

一辆某品牌汽车的成本 C(美元)

一辆某品牌的汽车的折扣金额 100x(美元)

没有折扣时一辆某品牌汽车的售价 P(美元)

有折扣时一辆某品牌汽车的售价 p(美元)

没有折扣时的销量 Q(辆)

有折扣时的销量 q(辆)

没有折扣时的销售额 R(美元)

有折扣时的销售额 r(美元)

有折扣后的利润 L(美元)

【关于上述变量所做的假设】

P – C = 1500 p = P – 100x q = Q * (1 + 0.15x) L = q * (p – C) x >= 0 【目标】求 L 的最大值 2.选择建模方法 本题为单变量优化问题,则建模方法为:设 y = f ( x )在 x >= 0 的区间范围内是可微的,若 f ( x )在 x 处达到极大或极小, 则 f ΄( x ) = 0。

3.推导数学表达式 L = q * (p – C) = Q * (1 + 0.15x) * (p – C) = Q * (1 + 0.15x)*(1500 - 100x)

= Q * ( -15 x^2 + 125x + 1500) 记 y = L 作为求最大值的目标变量,x 作为自变量,原问题就化为在集合 S={ x : x ≥0}上求以下函数的最大值:

y = f ( x ) = Q * ( -15 x^2 + 125x + 1500) (Q 为非负常量)

4.求解模型 在本题中,即对 y = f ( x ) = Q * ( -15 x^2 + 125x + 1500) 在区间 x >= 0 上求最大值,Q 为非负常量。当 f ΄( x ) = Q * (-30x + 125) = 0 时,解得 x ≈ 4.17 故 y = f ( x ) = Q * ( -15 x^2 + 125x + 1500) 在 x = 4.17 时取得最大值。

5.回答问题 答:417 美元折扣可以使利润最高。

【 【Excel 建模求解】

1.打开 Excel 新建一个表格,分别列出 X 栏和 Y 栏。X 栏依次写入 0,1,2,3 „„ 等等,Y 栏第一项,根据公式,将 x 以 A2 替代,写入公式“= -15*A2*A2+125*A2+1500”(此处假设 Q = 1),其余的 Y 栏数据,采用拖曳复制的方式复制粘贴公式。当 X 栏有值时,Y 栏就有对应的值。

7

2.选中 X 栏和 Y 栏的数据,点击菜单栏的【插入】然后插入【散点图】,得到如下图表:

由表和图可知,当 x 在 4 附近时,y 取得最大值。将 x 的取值区间缩小到[3.5 , 4.5] , 再绘出一次散点图,如下:

由上述表和图可知,当 x = 4.2 时,y 取得最大值。

回答问题:大约 420 美元折扣可以使利润最高。

( (2 )对你所得的结果,求关于所做的 15% 假设的灵敏性。分别考虑折扣量和相应收益。

设销售额提高百分比为 r 1.折扣量 100x 关于销售额提高百分比 r 的灵敏性(故考虑 x 关于 r 的灵敏性即可)

a.粗分析 前面已假定 r =15% ,现在假设 r 的实际值是不同的,对几个不同的 r 值,重复前面的求解过程,

可以得到对问题的解 x 关于 r 的敏感程度的一些数据。

即给定 r, 对 y = f ( x ) = (1 + r x) * (1500 - 100x)(此处假设 Q = 1)求导,得到 f" ( x ) = -200rx + 1500r - 100,令 f" ( x )= 0,可得相应 x = (15r - 1)/2r , 故折扣量 100x = 50(15r - 1)/r ,采用

8

类似第(1)问的 Excel 建模方法,绘出折扣量 100x 关于销售额提高百分比 r 的散点图。

由上述图表可看到折扣量 100x 对参数 r 是很敏感的。即如果给定不同的销售额提高百分比r,则折扣量 100x 将会有明显变化。因此,r 的取值要合适、合理,所做的分析才有意义。

b.折扣量 100x 对销售额提高百分比 r 灵敏性的系统分析 前面已计算出,使 f"(x)=0 的点为 x = (15r - 1)/2r,若要 x≥0,只要 r >= 0.067 , 最佳折扣量100x可由x = (15r - 1)/2r即100x = 50(15r - 1)/r给出,对 r < 0.067 ,在[0,+∞)上都有f"(x)<0,最佳折扣量为 x=0。下图给出了 r =0.05 的情况(此处假设 Q = 1):

c.折扣量 100x 对 r 的灵敏性的相对改变量:

由 x = (15r - 1)/2r 可得在点 r=0.15 处,dx/dr = 1/(2 r^2)

S(100x , r) = S(x , r) = (dx/dr) * (r/x) = 1/(2rx) = 0.8

即若销售额提高百分比 r 增加 1%,则导致折扣量 100x 增加 0.8%

2.收益(即利润)L 关于销售额提高百分比 r 的灵敏性 a.粗分析 L = q * (p – C) = Q * (1 + rx) * (p – C) = Q * (1 + rx)*(1500 - 100x)

不妨设 Q = 1,由前面分析可得,折扣量 100x 对销售额提高百分比 r 是很敏感的,且此处分析的利润应该是给定 r 的情况下的最大利润,故将 x = (15r - 1)/2r 代入式子 L = (1 + rx)*(1500 - 100x) 得 L = 25(15r+1)^2 / r= 25(225r + 1/r + 30) 。

采用类似前面的 Excel 建模方法,绘出利润 L 关于销售额提高百分比 r 的散点图。

9

由上述图表可看到利润 L 对参数 r 是很敏感的。即如果给定不同的销售额提高百分比 r,则利润 L 将会有明显变化。因此,r 的取值要合适、合理,所做的分析才有意义。

b.利润 L 对销售额提高百分比 r 灵敏性的系统分析 对 L 求导可得 L"(r) = 25(225 – 1/r^2),使 L"(r) =0 的点为 r = 1/15≈0.067,当 r < 0.067 时,L 随着 r 的增大而减小;当 r >= 0.067 时,L 随着 r 的增大而增大,r=0.067 是极小值点。

c.利润 L 对 r 的灵敏性的相对改变量:

由 L = 25(225r + 1/r + 30)可得在点 r=0.15 处,dL/dr = 25(225 – 1/r^2) ≈ 4513.89 S(L , r) = (dL/dr) * (r/L) = (225r – 1/r)/(225r + 1/r + 30) ≈ 0.385 即若销售额提高百分比 r 增加 1%,则导致利润 L 增加 0.385%

( (3 )假设实际每 100 美元的折扣仅可以使销售额提高 10% ,对结果会有什么影响?如果每 100为 美元折扣的提高量为 10%~15% 之间的某个值,结果又如何? 假设实际每 100 美元的折扣仅可以使销售额提高 10%,当 r = 0.1 时,

折扣量 100x = 50(15r - 1)/r = 250, 利润 L= Q * (1 + 0.1x)*(1500 - 100x) = 1562.5Q (Q 为常量) 答:会使折扣量变为 250 美元,利润变为 1562.5Q (Q 为没有折扣时的销量) 如果每 100 美元折扣的提高量为 10%~15%之间的某个值, 折扣量 100x 的变化曲线如下图所示:

100x = 50(15r - 1)/r

10

利润 L(假设 Q = 1,仅考虑变化趋势)的变化曲线如下图所示:L = 25(225r + 1/r + 30)

( (4 )什么情况下折扣 会导致利润降低? 利润 L = y = f ( x ) = Q * ( -15 x^2 + 125x + 1500) 利润 L(假设 Q = 1)随 x 变化的变化曲线如下图所示:

由第(1)问所求可得,极大值点为 x = 4.17(折扣量 100x = 417 美元), 当折扣量 100x <= 417 美元时,随着折扣量的增加,利润增加; 当折扣量 100x > 417 美元时,随着折扣量的增加,利润降低。

由上图还可知,当 x 取[8 , 8.5]区间上的某个值时,利润恰好等于 1500 美元。所以对 x 的取值再进行细分,绘出散点图如下:

由图可知,当 x > 8.33 时,即当折扣量> 833 美元时,此时利润小于没有折扣时的利润。

11

第三部分

结果与讨论 (可加页)

一、

实验结果分析(包括数据处理、实验现象分析、影响因素讨论、综合分析和结论等)

1 、应用 Excel 建模分析 (1)问题 1:已分配席位数和席位号服从等差数列,重复输入浪费时间。

解决方法:使用 Excel 的自动填充功能 以已分配席位数的输入为例,具体操作如下:

a.在准备填充的第一个单元格输入原本应输入的值,此处输入 1,然后保持鼠标停留在该单元格; b.然后在菜单栏找到【开始】,点开后找到【填充】并点击;

c.点击【填充】后选择【序列】,然后进行参数设置。此处应选择【列】和【等差数列】,【步长值】输入等差数列公差值,【终止值】为等差数列最后一个数的值。操作如下图:

d.使用自动填充之后可以得到结果如下:

12

(2)问题 2:本实验的实验任务是利用 Q 值法分配席位,并且在 Excel 中进行 Q 值计算。

我认为如果在 Excel 中仅仅只进行 Q 值计算,是无法准确地确定 Q 值计算次数的终止点,容易产生一些不必要的计算。

解决方法:

我将表格的内容分为三部分:

a.已知的每个系的人数和所求的每个系最终分得席位数;(有助于更直观地了解已知条件和最终结论;同时 Q 值计算公式中我使用了 B2、C2、D2 单元格,如果三个系的人数发生变化,则只需要修改此处的数据即可,不必修改公式)

b.在不同的已分配席位数的情况下,三个系 Q 值的取值; c.席位分配过程:给席位编号,标注出每个席位的分配结果;(有助于更直观地了解 Q 值法分配的原理;便于最后计算各系的最终分得席位数)

此种分法便于确定 Q 值计算次数的终止点。具体方法是:

每进行一次 Q 值计算,则分配一次席位,分配结果直接写在表格中相应位置,更加直观。当所有席位分配完毕,则是 Q 值计算的终止点,此时在表格中回顾席位分配过程并计数即可得到各系最终分得的席位数。

13

2 、单变量最优化 (1)问题 1:绘制散点图之前,要先在表格中输入自变量的值,该数据服从等差数列。

解决方法:使用 Excel 的自动填充功能 具体操作:类似【用 应用 Excel 建模分析】中的问题 1 的操作步骤。

(2)问题 2:绘制散点图之前因变量的计算公式处理方法 解决方法:使用拖曳复制再粘贴的方法。

以第(1)问的第一个散点图为例,具体操作如下:

a.打开 Excel 新建一个表格,分别列出 X 栏和 Y 栏。

b.X 栏采用 Excel 的自动填充功能,依次写入 0,1,2,3 „„ 等等,Y 栏第一项,根据公式,将 x 以 A2 替代,手写输入公式“= -15*A2*A2+125*A2+1500”(此处假设 Q = 1), c.其余的 Y 栏数据,采用拖曳复制的方式复制粘贴公式。首先选中 Y 栏第一项,点击鼠标右键,点击【复制】;然后选中待填入数据的所有 Y 栏单元格,点击鼠标右键,点击【粘贴选项】中的【公式】;则当 X 栏有值时,Y 栏就有对应的值。

14

d.绘散点图:全部选中 X 栏和 Y 栏的数据,点击菜单栏的【插入】然后插入【散点图】,得到如下图表:

(3)问题 3:使用 Excel 求函数极值点的方法

解决方法:除了用公式法和导数求解之外,使用 Excel 采用多次绘散点图的方法也可求出函数极值点。

以第(1)问为例,具体操作如下:

采用前面的问题(2)中的方法,得到第一个散点图如下:

由表和图可知,当 x 在 4 附近时,y 取得最大值。

故将 x 的取值区间缩小到[3.5 , 4.5] , 再绘出一次散点图,如下:

15

由上述表和图可知,当 x ≈ 4.2 时,y 取得最大值。而导数计算结果为 x≈4.17,可知绘散点图求函数极值点是可行的。

如果想得到更精确的结果,可以将 x 的取值区间继续缩小,每个值之间的差也不断缩小,直至更加接近于真正的极值点。

二、

小结、建议及体会 此次实验涉及到的知识点包括数据分析的理论、最优化模型的建模方法、应用 Excel 的方法等,我按照实验任务的要求,查阅相关资料,制定出理论结合实际的实验方案,采用“从整体规划,分步骤实施,实验全面总结”的技术路线完成了实验。

此次试验,巩固了我在课堂所学的内容,加深了我对数据分析与建模的理论与方法的了解,帮助我基本掌握了典型的数据模型的建立与使用,提升了我的实验动手能力。

此次实验我主要面临的问题是如何使用 Excel 建模。由于先前对 Excel 的了解甚少,所以此次实验的困难可能会稍大一点,不过,我也因此学到了 Excel 的许多使用技巧,包括自动填充、拖曳复制粘贴公式等,使我受益匪浅。

同时,我还学习了利用表格中的数据绘制散点图,以此类推,也掌握了其他图形的绘制方法。这使得我对于以后其他情况下的数据分析处理多了一种分析方法。我感觉数据分析与建模真的是一门很有用的课,建模帮助我们将现实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再进而求解,更加方便。而模型的求解过程帮助我们掌握了一些建模分析的软件,这将会成为我们人生的一笔财富,成为我们日后需要进行数据分析时的助力。

建议:我觉得关于 Excel 建模方面的知识还是有点少,课件里的内容不是很便于学习。如果可以的话,希望老师可以提供一份较为系统的利用 Excel 建模的过程的资料(步骤叙述明确,带有截图和提示)。不过,该课程后期并不会继续使用 Excel 建模,所以此建议请老师斟酌时间和精力再考虑,或者选择熟悉 Excel 建模过程的同学帮助老师制作此资料,供其他不擅长的同学学习。

16

第四部分

评分标准(教师可自行设计)及成绩

观测点 考核目标 权重 得分 实验预习 1. 预习报告 2. 提问 3. 对于设计型实验,着重考查设计方案的科学性、可行性和创新性 对实验目的和基本原理的认识程度,对实验方案的设计能力 20%

实验过程 1. 是否按时参加实验 2. 对实验过程的熟悉程度 3. 对基本操作的规范程度 4. 对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理能力 5. 实验原始记录的完整程度 6. 同学之间的团结协作精神 着重考查学生的实验态度、基本操作技能;严谨的治学态度、团结协作精神 30%

结果分析 1. 所分析结果是否用原始记录数据 2. 计算结果是否正确 3. 实验结果分析是否合理 4. 对于综合实验,各项内容之间是否有分析、比较与判断等 考查学生对实验数据处理和现象分析的能力;对专业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事实求实的精神 50%

该项实验报告最终得分

教师签名:

第三篇:计组实验数据通路实验报告

存储器实验

预习实验报告

疑问:

1、 数据通路是干嘛的?

2、 数据通路如何实现其功能?

3、 实验书上的存储器部分总线开关接在高电平上,是不是错了?

一、 波形图:参数设置:

信号设置:

clk:

bus_sel:

alu_sel:

ld_reg:

pc_sel:

we_rd:

k:

d:

d~result:

ar:

pc:

仿真波形

实验报告

Endtime:2.0us

Gridsize:100.0ns

时钟信号,设置周期为100ns占空比为50%。

sw|r4|r5|alu|pc_bus的组合,分别代表的是总线(sw_bus)开关,将

存储器r4的数据显示到总线上,将存储器r5的数据显示到总线上,将alu的运算结果显示到总线上,将pc的数据打入AR中二进制输入,低电平有效。

m|cn|s[3..0]的组合,代表运算器的运算符号选择,二进制输入,高

电平有效。

lddr1|lddr2|ldr4|ldr5|ld_ar的组合,分别表示将总线数据载入寄存器

r1,r2,r4, r5或AR中,二进制输入,高电平有效。

pc_clr|ld|en的组合,分别代表地址计数器PC的清零(pc_clr)、装

载(pc_ld)和计数使能信号(pc_en),二进制输入,低电平有效。信号we和rd的组合,分别代表对ram的读(we)与写(rd)的操作, 二进制输入,高电平有效

k [7]~ k [0],数据输入端信号,十六进制输入。

d[7]~d[0],数据输出中间信号,十六进制双向信号。

d [7] result ~d[0] result,最终的数据输出信号,十六进制输出。 ar[7]~ ar[0],地址寄存器AR的输出结果,十六进制输出。 pc [7]~ pc [0],地址计数器PC的输出结果,十六进制输出。

以在01H单元中写入05H、02H单元中写入0AH并进行【(A加B)减(非A与B)加B】为例:

1) 初始状态:bus_sel=11111,alu_sel=00000,ld_reg=00000,pc_sel=100,we_rd=00,k=00H,总线上无数据,呈高阻态。 2) 读取01H单元的05A:

① 置数法PC=01H:bus_sel=01111,pc_sel=101 ② PC->AR:bus_sel=11110,ld_reg=00001 ③ 读01H单元的数据放入R1中:bus_sel=11111,ld_reg=10000,we_rd=01 3) 读取02H单元的0AH:

① PC+1,PC->AR:bus_sel=11110,ld_reg=00001,pc_sel=111 ② 读01H单元的数据放入R2中:bus_sel=11111,ld_reg=01000,we_rd=01 4) 将地址加到03H :bus_sel=11110,ld_reg=00001,pc_sel=111 5) 验证数据并运算: bus_sel=11101 ① 读取R1中的数据:alu_sel=010000,得到R1=05H ② 读取R2中的数据:alu_sel=101010,得到R2=0AH ③ 计算(A加B)结果存于R4中:alu_sel=011001,ld_reg=00100,结果为0FH ④ 计算(非A与B)结果存于03H单元中:alu_sel=100010,we_rd=10,结果为0AH ⑤ 计算((A加B)加B)结果存于04H单元中:

 R4->R1:bus_sel=10111,ld_reg=10000  PC+1,PC->AR:bus_sel=11110,ld_reg=00001,pc_sel=111  计算((A加B)加B)结果存于04H单元中:bus_sel=11101,alu_sel=011001,we_rd=10 ⑥ 计算(((A加B)加B)减(非A与B))结果存于05H中:

 ((A加B)加B)->R1:bus_sel=11111,ld_reg=10000,we_rd=01  (非A与B)->R2:

 PC=03H:k=03H,bus_sel=01111,pc_sel=101  PC->AR:bus_sel=11110,ld_reg=00001  (非A与B)->R2:bus_sel=11111,ld_reg=01000,we_rd=01  PC=05H:

 PC=05H:k=03H,bus_sel=01111,pc_sel=101  PC->AR:bus_sel=11110,ld_reg=00001 

 (((A加B)加B)减(非A与B))结果存于05H中:bus_sel=11101,alu_sel=000110,we_rd=10 最后结果为0FH。 结论:

本实验的设计能结合了运算器和存储器,能实现在mif文件中进行初始化,将固定地址单元中存储的数据读取到运算器中进行(((A加B)加B)减(非A与B))的运算并将结果存于指定的内存单元中,与实验要求一致,故电路设计正确。

二、实验日志

预习疑问解答:

1.通路是干嘛的?

在数字系统中,各个子系统通过数据总线连接形成的数据传送路径称为数据通路.

2.通路如何实现其功能?

在这次的实验中,数据通路主要是由运算器部分和存储器部分组成的,通过运算器的运算结合存储器在mif文件的中的操作进行数据的传输与存储,从而构成一个数据通路. 错

3.书上的存储器部分总线开关接在高电平上,是不是错了? 事实证明没有接错.

思考题:

1. 画数据通路电路图时,如何连结单一总线? 如图:

ALU模块的sw_bus依然连接bus_sel,存储器部分的sw_bus连接高电平.

2. 如何统一两个模块的总线输入端k[7..0]及inputd[7..0]?

答:如图: 输入放在运算器部分,存储器部分无输入,存储器部分的数据要么来自总线传输,要么从mif文件中读取.

实验中遇到的问题:

1.把之前的alu和ram的原理图拷到了当前工程下面。直接生成该工程的符号文件,连接起来,但是仿真有问题。

几乎是在每一次和总线交换数据的时候都得不到正确的值。 下面是解决的过程:

我怀疑是两个模块之间通过总线传输的数据没有传输成功,于是把alu模块的d引了一个输出端口d_alu,从ram模块的d引出了一个输出端口d_ram,在仿真波形图上,然后就可以看到了数据到达总线上了,而且这个时候d的值也能看到了,只是后面的最后一个读操作出来的数据不对,本来应该是写进去的07,但现在是17,再仿真就会变成别的数据。

2.在连接电路图的时候,我以为存储器部分的sw_bus连在高电平上是错的,然后又连到了bus_sel[4],所以得到了上一个部分的仿真结果,后来不研究了一下那个高电平,发现是用来处理单一总线问题的,就改成了与书上一样的图,我以为上面出现的错误结果和这个有关,改了之后波形图有变化,但是,还是是错误的.

但是在两种情况下功能仿真的结果都是正确的:

问题解决了~

原因是周期太短,计算结果还来不及存入到内存单元中,把写入内存的时间周期延长一个周期结果就出来了。电路本身没有问题。

实验心得:

第四篇:数据结构实验报告

注意:实验结束后提交一份实验报告电子文档

电子文档命名为“学号+姓名”,如:E01214058宋思怡

《数据结构》实验报告

(一)

学号:姓名:专业年级:

实验名称:线性表

实验日期:2014年4月14日

实验目的:

1、熟悉线性表的定义及其顺序和链式存储结构;

2、熟练掌握线性表在顺序存储结构上实现基本操作的方法;

3、熟练掌握在各种链表结构中实现线性表基本操作的方法;

4、掌握用 C/C++语言调试程序的基本方法。

实验内容:

一、编写程序实现顺序表的各种基本运算,并在此基础上设计一个主程序完成如下功能:

(1)初始化顺序表L;

(2)依次在L尾部插入元素-1,21,13,24,8;

(3)输出顺序表L;

(4)输出顺序表L长度;

(5)判断顺序表L是否为空;

(6)输出顺序表L的第3个元素;

(7)输出元素24的位置;

(8)在L的第4个元素前插入元素0;

(9)输出顺序表L;

(10)删除L的第5个元素;

(11)输出顺序表L。

源代码

调试分析(给出运行结果界面)

二、编写程序实现单链表的各种基本运算,并在此基础上设计一个主程序完成如下功能:

„„„„

„„„„

小结或讨论:

(1)实验中遇到的问题和解决方法

(2)实验中没有解决的问题

(3)体会和提高

第五篇:数据结构实验报告

第一次实验

学号:20141060106

姓名:叶佳伟

一、实验目的

1、复习变量、数据类型、语句、函数;

2、掌握函数的参数和值;

3、了解递归。

二、实验内容

1、(必做题)采用函数统计学生成绩:输入学生的成绩,计算并输出这些学生的最低分、最高分、平均分。

2、(必做题)采用递归和非递归方法计算k阶裴波那契序列的第n项的值,序列定义如下: f0=0, f1=0, …, fk-2=0, fk-1=1, fn= fn-1+fn-2+…+fn-k(n>=k) 要求:输入k(1<=k<=5)和n(0<=n<=30),输出fn。

3、(选做题)采用递归和非递归方法求解汉诺塔问题,问题描述如下:

有三根柱子A、B、C,在柱子A上从下向上有n个从大到小的圆盘,在柱子B和C上没有圆盘,现需将柱子A上的所有圆盘移到柱子C上,可以借助柱子B,要求每次只能移动一个圆盘,每根柱子上的圆盘只能大的在下,小的在上。 要求:输入n,输出移动步骤。

三、算法描述

(采用自然语言描述)

1.先输入各个成绩,然后再逐一比较,筛选出最低分和最高分。在筛选的过程中使用累加把各个人的总成绩算出来,最后再除以总人数。 2.

四、详细设计

(画出程序流程图) 1.

五、程序代码

(给出必要注释) 1.#include float ave(int score[],int k) {int i;float s=0.0,ave; for(i=0;i

1 } int max(int score[],int k) {int i,max; max=score[0]; for(i=0;imax) max=score[i]; return max; } int min(int score[],int k) {int i,min; min=score[0]; for(i=0;i

2.#include int f(int n) {int k; if(n

2 else return (2*f(n-1)-f(n-k-1)); } void main() {int k,n,fn=0; printf("请输入k和n的值:[k(1<=k<=5)n(0<=n<=30)] "); scanf("%d",&k); scanf("%d",&n); while(k==1) {printf("f%d=1 ",n); break;} while(k>1) {fn=(n); printf("f%d=%d ",n,fn); break;} } 2.2 #include

六、测试和结果

(给出测试用例以及测试结果)

1.

2.

七、用户手册

(告诉用户如何使用程序) 1.使用Micrcosoft Visual C++。 2.使用Micrcosoft Visual C++。

3

上一篇:沙家浜国防教育园下一篇:设计比赛活动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