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园不再难范文

2022-05-21

第一篇:入园不再难范文

幼儿入园难破解措施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近几年区政府及教育部门对于幼儿学前教育工作十分重视,千方百计改善办学条件,增加幼教工资待遇,特别在学前教育工作环境改进和发展上下了不少功夫,做了不少文章,也收得了明显的效果。可以说大家有目共睹,日新月异的教育发展成绩是值得肯定的。但是,和全国不少地方一样,我区幼儿“入园难”,已经成为人民群众十分关注的社会热点、焦点和难点问题。

一、幼儿“入园难”的现状

2014年,我区在园幼儿数19650人。其中,民办园(包括无资质和申办中园所)在园儿童15148人,比例高达77.1%;公办园和学校办园、企事业办园在园儿童4502人,占22.9%。56.6%的幼儿接受了合格或有一定质量的学前教育(园所等级达二级或以上,三级年检合格园所),22.8%的幼儿在非法、无证或无等级幼儿园就读。民办园师生比高达1:23.3,大班额问题突出。

从表面上看,我区不存在入园难问题。但是透过表象看实质,随着新生幼儿的逐年剧增,幼儿园和学前班严格按照标准班额招收幼儿,2011年至少有7000余名幼儿园无处入园;按照350人一个标准园计算,我区至少需要新建20个幼儿园。如果从入园接受教育质量上看:全区还有43.4%的幼儿没有接受到规范、有质量的教育。再加上幼儿入园人数在未来5年还将持速增长,我区现有园所的数量、质量已经不能满足需要。孩子是祖国的花朵,祖国的未来。再苦不能苦孩子,再误不能误教育。幼儿“入园难”问题,已经引起从中央到地方的高度重视,此问题已经到非解决不可的时候,否则,就会影响下一代的健康成长。

二、幼儿“入园难”的形成原因剖析

虽然,从历史的、现实的眼光看待幼儿“入园难”问题的产生,可能问题和原因来自各个方面,不一而足,全面客观进行透视,主要存在这么几个问题和原因。一是现有园所不能根本满足幼儿入学的需要。合格园所数量容量有限。仅整改、过渡和非法的园就接受了4697名幼儿,占在园人数的23.9%。其他合格和基本合格幼儿园的大班额现象也比较突出。幼儿入园人数在未来5年还将继续增长,现有园所的数量、质量已经不能满足需要。二是公办民办幼儿园发展不均衡。主要表现为数量、质量和收费的不均衡。1.数量的不均衡。公办资源严重缺乏,仅占3.7%,公民办数量比例严重失衡。2.质量的不均衡。教委直属5所公办园,3所为市级示范园,发展快,水平高,具有很大社会影响力。民办园80%属于三级园,优质资源(一二级园)仅占20%,另有25所非法办园,13所申办园。公民办幼儿园质量相差悬殊。3.收费的不均衡。公办园收费适中。民办园由于自收自支,相同等级园所收费高于公办园,质量与收费没有成正比。部分民办园在办学条件上少投入、克扣伙食等降低成本,靠低收费吸引农民工子女、低收入家庭子女,收费虽低但没有保证规范的办园质量。三是城乡城乡学前教育发展不均衡。因地域差异,城乡幼儿园数量对比悬殊,农村地区幼儿入园率较低,8个街镇仅长生镇有一所二级公办园。城区7个街镇集中了4所公办园(有3所为市级示范园)、12所民办一级幼儿园,办园质量更高,城乡之间办园水平差距极大;四是幼儿园教师队伍发展不均衡。队伍不稳定问题也非常突出。由于学前教育属于非义务教育,除政府教育部门所属的5所公办园和部分学校办园是由政府教育部门支付部分教职工的工资外,其他幼儿园的办园经费全部是自收自支。民办幼儿园教职工的待遇平均相对较低,近几年有所改善,但增长缓慢,部分幼儿教师主要是年轻教师上岗后不久便选择了离职。师资队伍的不稳定严重影响幼儿园,特别是民办幼儿园的教育教学质量,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三、幼儿“入园难”的破解对策

(一)领导重视,政府干预,科学规划

首先,政府要发挥主导作用,辅助于社会参与、公办民办并举的办园新格局,通过组织专家调查研究考证,在辖区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在相隔多远的地方或者人口达到多少的地方建几个幼儿园,采取哪种投资形式的建设?落实各级政府在规划、投入、监管和保障公平等方面的责任,充分调动各方面积极性。第二,要以发展普惠性幼儿园为方向,注重体现保基本、广覆盖、多形式的特点,下大力气解决城乡群众入园难、入园贵和入园苦的问题。不仅要在数量质量上有所提高,而且要在控制收费上,平衡公私幼儿园标准上大做文章,宏观调控。

(二)调动各方,政府扶持,建设硬件

首先,要抓紧在科学规划,合理布局的基础上,选好址,筹足钱,动员各个方面力量,政府自己投资或者社会力量融资,先建一批质量较高、环境较好的幼儿园。同时,要积极扶持民间力量建幼儿园,为家长提供多种选择。政府要对城乡民办幼儿园给予多种形式的扶持和资助,引导他们其提供普惠性服务,让群众可以一定范围内自由选择公办幼园或民办幼园。

(三)科学保教,遵循规律,提高质量

孩子有孩子的特点,各个幼儿园一定要遵循幼儿成长规律和学前教育规律,坚决防止不讲科学规律的粗放型教育倾向。要为儿童创设丰富的教育环境,坚持以游戏为基本活动,注重让幼儿在与同伴和成人的积极交往中,通过观察探索、感知体验,享受快乐童年,促进个性健康发展。同时,教育部门强化对各类幼儿园保教质量的监督和指导,建立幼儿园保教质量评估监测体系,进一步完善学前教育质量管理制度。同时,加强学前教育教研和科研工作,积极探索符合不同年龄层次、不同特点的儿童保教方法,使孩子们能够健健康康、快快乐乐成长。

(四)充实师资,提升素质,提高待遇

教师质量决定着学前教育的质量,有限的资源要优先用于教师队伍建设。因此,要千方百计培养师资队伍和引进幼教人才。同时,要关心教师队伍生活。一是落实民办园教师劳动保障制度。民办教师在职称评定、评先评优、培训等方面享有和公办教师同等待遇。二是给予民办园教师一定的福利补贴。如:设设立幼儿教师的专项补助经费,每年对民办园幼儿教师给予适当的补助等。通过提高待遇和社会地位,稳定低幼教师队伍。

总之,我们必须贯彻落实好全国、全省、全市学前教育会议精神,抓住机遇,用好政策,实干实效,尽快制订南岸区学前教育“十二五”规划,千方百计推进学前教育这一惠民工程加快发展,努力开创我区学前教育科学发展的新局面。

第二篇:寻乌穷人贷款不再难

贷款难一直是制约江西省寻乌县众多贫困户实现自我发展的瓶颈之一,主要症结在贫困户很难提供有效担保,金融机构担心风险失控。

2015年以来,作为江西省“产业扶贫信贷通”工作试点县之一的寻乌县,围绕“如何抵押、风险控制、后续监管”等节点问题,探索金融产品与服务方式的创新,稳妥有序地推进金融扶贫试点工作。

“产业扶贫信贷通”的作用就是通过扶贫资金,为贫困户贷款提供担保,降低贫困户贷款准入门槛,让贫困户贷上款,使扶贫政策的阳光惠及绝大多数贫困家庭,破解“信贷难”问题。2015年,寻乌在为银行提供2000万元风险缓释金的同时,又筹集财政扶贫资金为贫困户贷款提供50%贴息,同时要求金融机构降低贷款利率,让利于农,切实减轻了贫困户支付贷款利息的负担。

2015年,全县共发放“产业扶贫信贷通”金融扶贫贷款8115万元,涉及合作社31个、贫困户1683户、7573人,直接带动5880名贫困人口实现脱贫;2016年一季度,全县共发放金融扶贫贷款6916万元,涉及贫困户1029户、4650人。通过“产业扶贫信贷通”的金融贷款,让贫困户发展产业有了启动金,也提升了贫困户发展致富产业的信心和勇气,迅速推进了全县农业产业转型和电商、光伏等扶贫产业的发展。

破脱贫钱荒

2015年初,寻乌县委、县政府专门派出调研组,开展了为期一个月的专题调研,对全县13890户48500个贫困人口逐户开展入户调查,摸清贫困现状,找准致贫原因。通过对调研数据进行归类分析,全县有73%的贫困户缺乏产业发展资金,有65%贫困户有贷款意愿,但只有不到9%的贫困户已经得到银行贷款,缺乏产业发展的“起火钱”(本钱)成为脱贫道路上的重要障碍。为此,寻乌把金融扶贫作为精准扶贫的一项重要抓手,有针对性地出台了《寻乌县金融扶贫工作实施方案》,全力帮扶贫困户解决“贷款难”问题。

缺乏可抵押的资产,是制约贫困户获得贷款的主要“瓶颈”。为破解这一“瓶颈”,寻乌按照“政府搭台、银行唱戏、农户受益、脱贫致富”的思路,2015年筹集财政资金2000万元,作为信贷风险缓释金,分别投放到农业银行和农村信用社,由两家金融机构按1:8的比例,可撬动放大贷款资金1.6亿元。由此,既解决了贫困户“燃眉之急”,又解决了金融机构的“后顾之忧”。有了财政资金构筑的“防火墙”,银行由“惜贷”变为“乐贷”。

“傻瓜式”便捷借贷

澄江镇王屋村贫困户王东京,因家庭贫困,申请银行贷款一直难获批,后通过“产业扶贫信贷通”,仅仅10天时间就获得了5万元的扶贫贷款,他后来通过养鸡摘掉了贫困帽子。10天就拿到了贷款,这得益于寻乌县优化信贷业务流程,并严把准入关口。在寻乌县,乡镇、扶贫办与金融部门开展联合审查,核实贷款人借款的真实性,做实资金投向的效益评估监测,防范风险隐患,确保信贷资金安全。

在试点工作中,寻乌探索出了乡(镇)、扶贫办和金融机构并联审批的“傻瓜式”工作模式,分别由乡镇调查信贷意愿、县扶贫办审核扶贫户信息、金融机构核准放贷,在贷款办理过程中坚持做到“四个一”集中式并联审批,即:“一次调查、一次集齐资料、一次审查、一次审批”,对贫困户较为集中的村,进行现场调查、审核、核准,缩短了业务链条,提高了办贷效率。同时,采取分批放贷的方式,申请一批、审核一批、发放一批,最大限度缩短放贷时间,做到了贫困户有需求随时放贷。

为解决贫困户信贷资金投资的盲目性,降低产业发展风险,寻乌充分发挥结对帮扶干部的作用,由结对帮扶干部全程跟踪指导,根据贫困户资源优势、劳力结构、发展意愿等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因户施策,帮助其选好脱贫致富路子,并对贷款资金的使用进行指导、把关,确保贷款资金投入精准;引导贫困户抱团发展,采取将贷款资金入股龙头企业或合作社等方式,确保贷款资金有稳定收益。

文峰乡长布村采取“企业+基地+农户”的形式,成立了养兔专业合作社,使企业与贫困户之间建立了稳定的利益联结机制,贫困户将贷款资金入股合作社,年终能获取不低于 9000元的养兔收益分红;三标乡上下坝的全村14户贫困户将贷款资金通过合作社“统一购牛、统一防疫、分户养殖、统一销售”,集中发展养牛产业,每户贫困户实现增收4000元以上。

2015年以来,寻乌新发展油茶种植21000多亩、葡萄5000多亩、鹰嘴桃2000多亩、百香果1500多亩、猕猴桃近10000亩、果蔬种植1000亩。有212户贫困户通过发展光伏发电实现脱贫,194名贫困劳动力创办了电商网店,为加速全县脱贫步伐奠定了坚实的产业基础。

今年,寻乌实行了对贫困户100%、对示范引领的龙头企业及合作社50%的贴息政策;安排缓释金4575万,可撬动银行放贷3.66亿元,确保在册贫困户人均可获得贷款3万元以上,财政扶贫资金将继续发挥 “四两拨千斤”的扶贫实效。

第三篇:好技能,让用工不再荒,就业不再难——云南新华电脑学校

好技能,让用工不再荒,就业不再难——云南新华电脑学校 每年的春节过后,许多用人单位都出现了用工荒,当原来的老员工跳槽后,一时找不打合适的员工而陷入无法正常运转的危机。究其原因就是我们国家缺少技能人才。

温总理曾经在政府工作报告中用短短的8个字来说“大力发展职业教育”,让从事教育工作的人大代表们感到欣慰。代表们纷纷对职教发展提出建议:让职教热起来,将有助于解决目前我国存在的“用工荒”和“就业难”并存的现象。

“即便没有眼前的‘用工荒’,职业教育也应该非常热。”全国人大代表、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庞丽娟这样说过。

今年春节过后,我国江浙一带“用工荒”的声音再度出现;与往年不同的是,中西部地区这次也加入了“用工抢夺战”。

前不久,在云南一家IT企业,人力资源部主管透露,该IT企业今年用工量很大,除了按照企业发展计划扩充规模,许多方面还要进行创新,使得技术含量有所提高,这就需要招收一批具有一定技术的IT人才。企业里文员等岗位基本招到人了,但是技术方面缺口很大。当地人才市场的工作人员也表示,现如今大部分到市场招聘的企业,在简章中都加了像“熟练工”一类对工人技术水平的要求,但是,来市场找工作的不少求职者都达不到这个要求。

对此问题,【新华电脑学校】云南新华电脑学院 (网址: 咨询QQ:938049286)的专家表示,“用工荒”的出现虽然有着多重原因和背景,但是大力发展职业教育,让职业教育对人们的吸引力提高,真正热起来,将有助于解决“用工荒”问题,也可以解决就业难。

记者从【新华电脑学校】云南新华电脑学院就业指导中心了解到,今年即将毕业的学生早在几个星期前就被全国的各大公司预定好,一毕业就可以去上班。前来招聘的公司负责人纷纷表示,现在IT界的“用工荒”也不是什么新鲜事了,【新华电脑学校】云南新华电脑学院有毕业生我们早早的过来招聘,新华的学生,信得过。”

有些用人单位还表示,往年因为在招聘当天来迟了,【新华电脑学校】云南新华电脑学院 (网址: 咨询QQ:938049286)的学生被其他用人单位给抢购空了,导致自己没有招到人才而懊恼不已。【新华电脑学校】云南新华电脑教育办学24年来,培养了近60万学子成功成才,很大程度上在帮助解决用工荒这一难题。

学习好技能,不会再受就业难的困扰,好就业还可以成就一番好的事业,咨询电话:0871-8211888

咨询QQ:938049286

学校地址:

云南省昆明市人民西路644号(365校区)

云南省昆明市碧鸡关(TC校区)

手机网站:http://wap.ynxinhua.com

官方网站:http:/

第四篇:让“好人不再难”的力量在哪里?

曾几何时,我们会毫不犹豫的扶起跌倒的老人。

曾几何时,我们会义不容辞的救起无助的伤者。

曾几何时,我们还会理所当然的遵从内心的善念,在人们需要我们帮助的时候,伸出援助之手。

“君子贵人贱己,先人而后己”、“病人之病,忧人之忧” ,助人为乐自古就是中国人的优良美德,。即使在20世纪

六、七十年代,当时物资虽然极度匮乏,可是人们无私相助精神却极为饱满。见义勇为、扶危助困本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但是,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物质极大丰富的今天,我们却尴尬地发现:做好人、行善事真是不容易。一些传统美德正从一些人的思想里悄悄退却,见死不救,见难不帮,多一事不如少一事成了相当一部分人追奉的信条。

这并不是说国人的良知都已荡然无存,大多数国人的骨子里还是充满着善良之意的,却是因为一少部分被救助者的良知已泯灭尽无。恩将仇报之举,令许许多多助人者望而生畏,“爱手莫伸,伸必招祸”的事例不时发生,令人不寒而栗。

街头跪地对乞丐施以人工呼吸救援,被指炒作、别有用心;好心救护摔倒老人,却反被诬为肇事者;路见车祸及时送伤者去医院,却得不到一声“谢谢”„„近一段时间媒体热炒的一些事件引发我们的反思:总让好人寒心,那么将会让更多的人怯步,不敢伸出援助之手,从而使小恶变为大恶,使个别行为变成普遍行为。我们是否真的会遭遇更多的“小悦悦事件”?面临可怕的见义不为、见死不救?

小悦悦事件发生后,不少人就提出了法制建设的问题:先是有专家“对见死不救者要绳之以法”的建议,后又有“对救死扶伤、见义勇为者要立法扶持”的主张;最近深圳市还决定将《助人行为保护条例》列入2011立法工作计划,拟规定“诬赖救助人,应受到一定惩罚”。凡此都表明,扶持正义的行动,理应得到法律的切实保障,已是大家的共识。从现实情况来看,社会上一些人的冷漠确实存在,但也有一些人确因怕诬赖者无端反咬而萌生退意的情况。因此说,尽快建立完善有关法律,坚持公正审判,切实保障救死扶伤、见义勇为者的权益,迫在眉睫。这是真正解除“好人怕难、为难”的重要一条。

如果“好心得不到好报”,就会挫伤这些好人做好事的积极性,让这些人的心变得越来越脆弱。发生交通事故,好心人送伤者去医院,却被误会是肇事司机,见义勇为却流血又流泪,做好事遭冷嘲热讽……类似的真实例子无不让人痛心担忧。好人并不难做,难的是做了好人之后得不到公平的对待。对于好人好事予以感激和回报,这是一种道德责任。社会要和谐、要进步,一定要倡导一种学习和崇敬好人好事的氛围,让好人们真正体验到“种善恩会得善果”。

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建设快速发展,我们的另一只手——精神文明建设明显处于弱势。多年来,社会引导不到位,道德建设缺位,导致了社会评价体系鼓励的自私性。因此,当下我们应尽快建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让好人不再难做。

随风微尘

第五篇:教子撒谎与入园难难分难解

佘宗明:5月5日,浙江宁波某幼儿园报名日。网友“宁波阿宽”微博曝,他带儿子排队报名时,听到一番雷人的母子对话——“待会老师问你妈妈在哪上班,你要怎么回答?”“教育局”“爸爸在哪里上班呢?”“公安局”“你给我记住了,否则报了名也没希望”。这引发网民热议。

言必带“局”,无疑难逃炫“权”之嫌。诡谲的是,它竟以“母亲教儿子撒谎”的形式呈现。而虚构家庭背景、教子撒谎的初衷,只是为了取得入园“通行证”。这幕景象,委实耐人寻味,也发人深省。

从常理上看,该母亲堂而皇之地撒谎的做法,确实欠妥。孩子年尚懵懂,家长当寓教于行,以身垂范。对孩子施以“谎言教育”,灌输“权力通吃”的畸形观念,或是在其价值观白纸上涂抹败笔,无益于孩子心智的良性培育。尽管如此,对此行径,不少网民表示理解,认为谎言虽坏,却纯属无奈。不得不说,母亲教子撒谎之举,确有为现实所迫的成分:一者,在时下,幼儿园“入学难”已是社会性难题,在教育资源配置失衡、优质资源向公立幼儿园集中的情境下,公立幼儿园已是一位难求;二者,教育领域的“拼爹”乱象已屡见不鲜,在幼儿园入园名额分配上,也存在着权力通吃等潜规则。在此语境中,为让孩子“不输在起跑线上”,家长将“官二代”身份嫁接到孩子身上,以积攒入园筹码,虽说手段离谱了些,却未尝不是用心良苦。涉事幼儿园称,不可能向孩子盘问家境。这也许衬出了“教子撒谎”的过度焦虑,但这般焦虑,其来有自:在现实中,“拼爹上学”现象并不少见。据媒体曝,今年年初,在深圳某幼儿园,家长报名时收到短信,要求将幼儿父母的职业、工作单位等资料上交学校。这激起不小的质疑声:读个幼儿园,莫非还有“身份门槛”?

在潜规则通行的染缸式环境中,公平竞争,难免被暗箱操作取代。新闻中劝子撒谎的母亲,固然情有可原,但其错位的言行,也是寻租意图的投射:它预设了不公的前提,然后试图以不公手段来获利,实现向“利益既得者”的身份移植。本文地址:少年文学网

上一篇:诗歌母亲节范文下一篇:生活的精致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