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优辅弱提高物理教学的质量

2022-11-20

所谓“分组教学”, 就是在班级教学中, 依照教学大纲的要求, 从优、中、差各类学生的实际出发, 规定不同层次的要求, 进行不同层次的教学, 给予不同层次的辅导, 组织不同层次的检测, 使各类学生学习物理人人有兴趣, 个个有所得, 在各自的“最近发展区域内”得到充分的发展, 圆满地完成学习任务, 全面提高全体学生的素质, 具体做法如下:

1 了解差异, 分类建组实验前, 对全

班学生进行前期调查了解, 内容包括学生的智能, 技能、心理、物理成绩、在校表现、家庭环境等, 并对所获得的数据资料进行综合分析, 分类归档

在此基础上, 将学生分成优、中、差层次的学习小组, 让师生知道每个学生在某一阶段所处的层次。在教学过程中尊重学生的需要、兴趣和能力, 使每个学生在学习物理各项知识的同时, 找到自己最喜爱的部分, 并在这部分知识上可以超出课本的范围, 这是符合个性全面发展规律的。同时师生要共同树立好对教学的乐观主义态度和信心, 并使学生明确这种分组方式的意义。教师掌握各类学生层次后, 学生的座位按优差搭配的原则编排。把学生分成甲 (优生) 、乙、丙、丁 (差生) 四个程度级, 再接甲丁, 丙乙、乙丙、丁甲的搭配方法编座。这种编座法有两大优点:1.乙类集中在中间两纵排, 两旁是丙类, 丙类两旁是丁类, 丁类左右是甲类, 这种安排给教师按层次教学带来了便利;2.每一桌都有一个甲类 (或乙类) 学生和一个丙类 (或丁类) 学生, 这样便于组织优良生辅导中差生活动, 教师能巡回了解中差生的学习情况及优良学生的表现, 使各类学生生活在和谐平等友好的学习气氛之中, 共同奋发进龋。

2 针对实际, 分类要求从学生实际出

发, 以教学大纲为准绳, 根据教材的知识结构和学生的认识能力, 合理地确定各层次学生的教学要求

拟订各层次教学要求既不能过高, 增加教学难度, 加重学生负担, 使学生消化不良, 丧失信心;也不能太低, 降低大纲要求, 过分放漫教学进度, 完不成学习任务。力求准确地把握各类学生的认知“最近发展区域”, 较好地解决“吃不饱”与“吃不了”的矛盾。

3 面向全体, 因材施教

(1) 备课从教学要求、教学内容、教学时间、教学步骤、教学方法到实验准备课都坚持与优、中、差各类学生的实际相适应。如针对学生接受能力不同, 在课堂容量上有不同的要求;针对学生智能的差异, 在课堂提问、例题讲解、巩固练习上有区别, 所要求的思维程度不同, 强调针对性, 既保证“面向全体”, 又兼顾“培优”、“辐弱”。 (2) 上课课堂教学中改变授课形式, 保证在同一节课内既有面向全体的“合”环节, 又有兼顾优、差生的“分”环节。在课堂教学中, 一方面强化目标意识, 做到课前公布各层次的学习目标, 课终检查是否达标。另一方面把握课堂提问的策略, 让各类学生均有输出信息的机会。这样能够较好地解决教材的统一性和学生个性差异的矛盾, 使学生各有所得。

辅导实行分类型、多形式的辅导。一方面侧重于完成现阶段学习任务, 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这类辅导以不增加课时, 不搞全班性补课为原则, 进行多形式、多层次的辅导。具体地说, 对差生采取个别辅导的方法, 辅导内容从最低点开始, 提倡“三超”, 即旧知超前铺垫, 新知超前预授, 差错超前抑制, 使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学会思考, 完成学习任务, 掌握学习方法, 逐步形成自学能力;对优生除给予较多的独立思考和个别点拨外, 主要通过成立物理兴趣小组, 组织参加各种物理竞赛来满足他们的求知欲。过关考查是根据物理教学大纲的要求和各层次学生的教学目标命题, 实行分类考查。每份物理试卷都包括基本题、提高题和深化题三大类。基本题是面向全体学生设计的;提高题是供差生选做, 中等生和优生必做的;深化题是供中等生选做, 优生必做的。分类考查后, 根据物理考查的不同结果, 采用不同的矫正措施。对没有过关的学生, 除通过补课、个别辅导、建立帮学小组等方法进行帮助外, 还组织平行检测, 对在平行检测中达标的学生给予肯定、鼓励, 让学生体验学习成功的喜悦, 确保各类学生都能达标。

4 实验的原则

1) 主体性原则学生的学习是在教师指导下的认识过程, 这个过程的主体是学生。教学过程是建立在学生的全部心理活动基础上的。实验中, 从各类学生的实际出发, 承认差异, 保护学生的学习热情。不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愿望, 启发他们自觉地学习, 积极地思考, 引导他们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 指导他们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 增强他们学习的内驱力。

2) 主导性原则由于一个班级有几十名学生, 他们不但存在差异, 而且在不同时期存在差异的程度也不同, 不同班级学生群体的差异也不尽一致。因此注意研究学生的心理特征, 了解他们的知识、能力基础, 从实际出发进行教学。并根据学生反馈的信息, 区别不同的对象、不同的时期, 及时灵活地调控自己的教学安排, 使各类学生得到的帮助与他们的个别需要相适应。

3) 保底性原则这是保证实验能获得教学质量大面积丰收的根本。R·M·托马斯的“掌握学习原则”认为每个学生都应有均等的机会去达到学习目标, 尽管每位学生达标的速度不同, 但只要提供适当的条件, 世界上任何能够学会的东西, 几乎所有人都能掌握、学会。所谓保底, 即最终必须保证学习后进的学生达到大纲、教材的基本要求, 促使中等生向优等生靠近, 允许成绩好的学生超大纲学习。

5“分组教学”的优点

1) 大面积提高学生的素质。以往所学到的物理知识不知道怎样去运用, 造成学用脱节。通过实验, 使各层次的学生基本上都能适应社会各个领域的需要。2) 转化了差生, 培养了优生, 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

6 实验的体会

1) 实验发挥了班级授课制的优点, 摒弃了缺点, 最大限度地考虑学生的个性差异和内在潜力, 较好地处理了面向全体与照顾个别的矛盾, 充分体现了因材施教的原则, 有利于转化差生, 培养优生, 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

2) 实验突出了教师主导, 强化了课内外的结合, 真正把学生从“满堂灌”、“齐步走”、“题海战”中解放出来, 减轻了学生沉重的课业负担, 增强了学生学习物理的信心, 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 发展他们的全面素质。

3) 实验重视了学生主体的积极参与和教学信息的反馈, 引进了平等竞争的激励机制, 使各类学生始终都处于积极的学习状态之中, 有利于激发和保持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促进班级形成好的学习风气。

摘要:初中物理教学, 由于受班级授课制的束缚, 教师从备课、授课、作业、辅导、考查到评价, 很少顾及优、中、差各类学生的智能差异, 均采用“一刀切”“一锅煮”的方法进行教学, 使得优生吃不饱, 差生吃不了, 中等生吃不好。特别是随着九年义务教育的实施, 95%以上的小学生进入了初中, 从义务教育的性质、任务上全面考虑初中物理的教学目的和任务, 以便更主动积极地适应社会和科学技术发展的需要, 而不应仅仅局限于适应升学的需要, 根据“班内分组教学”的理论, 由点到面进行了初中物理“分组教学”的实验。

关键词:培优辅弱,物理教学

上一篇:探析电子学领域术语“转换器”的不同译法下一篇:对电力业扩报装工作的若干看法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