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染病防控知识讲座

2022-08-05

第一篇:传染病防控知识讲座

传染病知识讲座

一、传染病的概念。啥是传染病

传染病,是由各种病原体引起的能在人与人、动物与动物或人与动物之间相互传播的一类疾病。病原体中大部分是微生物,小部分为寄生虫,寄生虫引起者又称寄生虫病。有些传染病,防疫部门必须及时掌握其发病情况,及时采取对策,因此发现后应按规定时间及时向当地防疫部门报告,称为法定传染病。我国目前的法定传染病有甲、乙、丙3类,共39种。

二、传染病的危害

传染病有什么危害?他的主要危害就是具有传染性。这些传染病,也都可以造成身体健康的危害,轻者影响学习和生活,重者倾家荡产,家破人亡。

三、 传染病的分类

原定的法定传染病有37种,近年来增加2种。现共39种。 1.卫生部2008年5月2日决定,将手足口病列入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的丙类传染病进行管理。

2. 2009年4月30日:卫生部将甲型H1N1流感(原称人感染猪流感)纳入《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的乙类传染病,并采取甲类传染病的预防、控制措施。

根据其传播方式、速度及其对人类危害程度的不同,分为甲、乙、丙三类,实行分类管理。

这个大家可以听听,不用记,但一定要有印象。 甲类传染病 也称为强制管理传染病,2种:鼠疫、霍乱。 乙类传染病 也称为严格管理传染病, 26种:传染性非典型性肺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性肝炎、细菌性和阿米巴痢疾、伤寒和副伤寒、艾滋病、淋病、梅毒、脊髓灰质炎、麻疹、百日咳、白喉、新生儿破伤风、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猩红热、流行性出血热、狂犬病、钩端螺旋体病、布鲁菌病、炭疽、流行性乙型脑炎、肺结核、血吸虫病、疟疾、登革热、甲型H1N1流感。

丙类传染病 也称为监测管理传染病, 11种:流行性和地方性斑疹伤寒、黑热病、丝虫病、包虫病、麻风病、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风疹、急性出血性结膜炎,以及除霍乱、痢疾、伤寒和副伤寒以外的感染性腹泻病、手足口病。

传染病一般具有四个特征:病原性、传染性、流行性及病后免疫性。

四、传染病的传播途径

①空气传播; ②经水传播; ③经食物传播; ④经媒介节肢动物传播; ⑤接触传播. 第一,通过空气从呼吸道传染。如流感、流脑、麻疹、百日咳、风疹、猩红热等。

第二、通过水传播流行性病毒性胃肠炎、甲型肝炎、咽结膜炎、脊髓灰质炎、肠道腹泻等

第三,通过食物经消化道传播。如痢疾、伤寒、甲型肝炎等。 第四,通过昆虫及动物传染。如蚊子传播乙脑;虱子传播斑疹、伤寒;狗能传播狂犬病;苍蝇传播痢疾等。

第五,通过日常接触传染。如甲肝、沙眼、红眼病、水痘等。输血、打针感染乙肝、丙肝、艾滋病等

五、管理传染病的好处

说过了传染病的危害,也就知道了管理传染病的好处,把他的危害杜绝了,这就是他的好处。 发现了一例传染病,把他单独隔离了,就他自己得病,这么多人不用得病了,大家都不用整天提心吊胆了,好不好? 儿童免疫力不如成人,集体生活接触密切,在集体儿童机构中容易造成传染病的流行,有个麻疹,手足口病,把他隔离起来,不叫他传染给咱们,好不好

六、为何学校较易发生传染病的流行

学校是一个相封闭的场所,人群聚集,接触面广,一旦有人感染上某种传染病,很容易造成相互传播,特别是容易引发一些呼吸道传染病和肠道传染病的流行。传染源可以是患病的学校教职工或学生。如果一个学生患流行性感冒后如果继续上课,就可能通过飞沫将病原体传播给周边的同学和老师。

许多传染病如流感、水痘、流行性腮腺炎、流脑等,易感人群都是儿童与青少年,因为处于生长发育阶段的儿童与青少年,身体免疫力较低,加之缺乏传染病预防知识,没有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个人防护意识和能力较差,特别是不了解传染病早期症状,不能清楚表达身体的不适,因此不能早期识别并配合老师、医生及时诊断治疗,容易造成传染病在学校的传播与流行。如一个学生患有麻疹,只以为是普通感冒,没及时治疗,咳嗽打喷嚏时,病原体就可通过飞沫传染给其他学生造成大面积的感染。

七、怎样预防传染病

预防传染病的环节:

1、控制和消灭传染源;

2、切断传播途径;

3、保护易感人群。卫生习惯是影响健康的重要因素,不良的卫生习惯可使患病的概率增加。对卫生防疫制订安排的各种预防接种,我们一定要按时去接种。因为很多的预防接种,都是针对特定的季节,特定的疾病,卫生防疫部门都是作了精心安排的,如麻腮风疫苗,流脑疫苗,流感疫苗等。接种以后,还是可以起到一定预防的作用的。

一、饮食卫生: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常有一些不卫生的饮食习惯和行为,但很多人对此尚未重视起来,这对身体健康十分不利。“病从口入”这句话讲的就是这个道理,要注意:

1、养成吃东西以前洗手的习惯。人的双手每天干这干那,接触各种各样的东西。会沾染病菌、病毒和寄生虫卵。吃东西以前认真用肥皂洗净双手,才能减少“病从口入”的可能。

2、生吃瓜果要洗净。瓜果蔬菜在生长过程中不仅会沾染病菌、病毒、寄生虫卵,还有残留的农药、杀虫剂等,如果不清洗干净,不仅可能染上疾病,还可能造成农药中毒。

3、不随便吃野菜、野果。野菜、野果的种类很多,其中有的含有对人体有害的毒素,缺乏经验的人很难辨别清楚,只有不随便吃野菜、野果,才能避免中毒,确保安全。

4、不吃腐烂变质的食物。食物腐烂变质,就会味道变酸、变苦;散发出异味儿,这是因为细菌大量繁殖引起的,吃了这些食物会造成食物中毒。

5、不随意购买、食用街头小摊贩出售的劣质食品、饮料。这些劣质食品、饮料往往卫生质量不合格,食用、饮用会危害健康。

6、不喝生水。水是否干净,仅凭肉眼很难分清,清澈透明的水也可能含有病菌、病毒,喝开水最安全。

八、应养成哪些个人卫生习惯

1、要做到三勤:勤洗澡、勤理发、勤换衣

(1)早晚洗脸 。(2)早晚刷牙。 (3)饭前便后要洗手。(4)睡前洗脚 。(5)勤洗头 。(6)勤洗澡夏天洗澡一天一次,其它季节一周一次。 (7)勤剪指甲指甲里最容易隐藏病菌,要经常修剪指甲。(8)生吃瓜果要洗净。 (9)不喝生水。 (10)不躺着看书。(11) 天天换内裤,换下内裤及时洗晒,晒很重要重要。

2、随时随地勤洗手;手脸要随时洗,培养孩子主动洗手的习惯。温热水,一定要用肥皂(1) 饭前便前便后应洗手。 (2)吃东西前应洗手。 (3)劳动(干活)后应洗手 。(4)玩游戏后应洗手。 (5)触摸脏东西后应洗手。 (6)触摸传染病人的东西后应洗手。 (7)到公共场所回来后应洗手。 (8)拿碗筷前应洗手。

第二篇:秋季传染病防控知识

青岛出口加工区实验小学 秋季传染病预防知识

秋季是呼吸道传染病高发季节,那么你知道哪些关于传染病预防知识呢? 秋季常见的呼吸道传染病有普通感冒、流行性感冒、麻疹、水痘、风疹、腮腺炎等,主要通过空气飞沫传播,防治呼吸道传染病应注意以下事项:

1.避免受凉。人体受凉时,呼吸道血管收缩,血液供应减少,局部抵抗力下降,病毒容易侵入。

2.净化环境、保持室内空气清新。应定时开窗通风,保持空气流通,让阳光射过室内;也可用食醋熏蒸房间。

3.注意生活规律,保证充足睡眠。充足睡眠能消除疲劳,调节人体各种机能,增强免疫力。

4.增加营养。补充营养,适当增加水分和维生素的摄入。 5.加强锻炼,增强体质。体育锻炼可增强血液循环,提高免疫力。

6.讲究卫生。加强个人卫生和个人防护。

7.免疫预防。流行季节前可进行相应的预防接种,如流感、肺炎、麻疹、流脑等疫苗。

8.早发现、早治疗。出现呼吸道症状时,应及时就医,切忌不当回事,更不要自己胡乱吃药。

一、如何预防呼吸道传染病? 应采用综合性预防措施,主要包括:

★经常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新鲜。

★搞好班级环境卫生,保持室内和周围环境清洁。

★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不要随地吐痰,勤洗手。

★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多喝水、不吸烟、不酗酒。

★经常锻炼身体,保持均衡饮食,注意劳逸结合,提高自身抗病能力。

★要根据天气变化适时增减衣服,避免着凉。

★儿童、老年人、体弱者和慢性病患者应尽量避免到人多拥挤的公共场所。

★如果有发热、咳嗽等症状,应及时到医院检查治疗。当发生传染病时,应主动与健康人隔离,尽量不要去公共场所,防止传染他人。

★不要自行购买和服用某些药品,不要滥用抗生素。

★儿童应按时完成预防接种,一般人群可在医生的指导下有针对性的进行预防接种。

二、人体防冻基本方法

1.暴露在外面的皮肤是最容易冻伤的,如面部、耳廓、手指等等。因此外出时应戴好手套、帽子等衣物。另外,可以在脸上手上涂抹防寒霜等专门的防护用品,这样既可以减小热散失又可以保持皮肤水分。

2.保持服装鞋袜的干燥,受潮后要及时更换,有利于保温。

3.经常坐着工作的朋友应该注意尽量能够经常活动一下,一直保持一个姿势不利于血液循环,因为身体末梢主要靠血液循环来提供热量。

4.对已患冻疮的部位,应加强保暖。

5.冻疮的防治

三、冻疮主要是因为手、脚、耳、脸等处的皮肤受到湿寒侵袭,导致血液循环恶化而引起的。在这里介绍几种预防冻疮的方法:

1.体育锻炼法

选择适合自己条件的体育锻炼,如练气功、跳舞、跳绳等活动;也可利用每天洗手、脸、脚的间隙,轻轻揉擦皮肤,以达到“流通血脉”的目的。

2.温差水泡法

取一盆15摄氏度的水和一盆45摄氏度的水,先把手或脚浸泡在低温水中5分钟,然后在浸泡于高温水中,如此每天3次,可锻炼血管的收缩和扩张功能,减少冻疮的发生。

3.药物法

有易生冻疮体质者,可在刚入冬时增加维生素A、C及矿物质的摄取,以提高肌体的耐寒能力。也可取中药三

七、红花、赤芍、鸡血藤等,适量水煎取液,在冻疮多发处擦洗。

4.偏方蔬菜法

用紫皮大蒜或新鲜山药擦洗手、脚的冻疮部位,或用萝卜、生姜、桂枝煮水擦洗,亦可预防冻疮。

此外,户外工作者应避免手脚受寒、受湿,要保持手部清洁,少用热水洗手、热水袋捂手或用手炉烤手。

秋季易患冻疮的人,除皮肤起水泡或溃烂者外,可用生姜片或辣椒涂擦易患冻疮的部位,每日2次,可减轻或避免冻疮的发生。

四、冬天气候寒冷,人们很容易感受外邪、风寒,引起感冒、鼻炎等上呼吸道感染疾病。现介绍五种抗寒防病的方法:

1、常喝白开水

冬天气候干燥,人体极易缺水,常喝白开水,不但能保证机体的需要,还可起到利尿排毒、消除废物之功效。

2、常喝枣姜汤

用大枣10枚、生姜5片煎茶,每晚服用一次,能起到增强人体抗寒能力,减少感冒及其他疾病的作用。

3、坚持冷水洗脸

可增强人体耐寒、抗病能力,起到预防伤风、感冒之目的。

4、床头常放柑桔或薄荷油

柑桔性温,散发出来的强烈气味可祛除病毒。床头摆柑桔,可预防上呼吸道疾病;睡前吃几瓣桔子,能化痰止咳。

用薄荷油一小瓶,置於枕头边,用漏气的瓶塞盖好,让薄荷气体慢慢散发,也有治头痛、鼻塞之功效。

5、夜卧桑菊枕

冬桑叶和秋菊可清目醒脑治感冒。用其作枕芯,使人头脑清新,入睡适意,也能防治感冒。

五、秋季疾病预防知识要诀

1、煤气中毒预防

秋季取暖要通风,防止煤气中毒保健康。

2、呼吸道传染病预防

咳嗽、打喷嚏遮口鼻,不随地吐痰讲卫生;

发烧、咳嗽找医生,预防疾病保健康;

接种疫苗预防疾病,节约经济又最有效。

3、群体就餐卫生预防

饭菜要做熟,生吃蔬菜水果要洗净;

勤洗手、吃熟食、喝开水,预防中毒和疾病。

4、心理卫生预防

维护心理健康,有问题主动寻求帮助;

重视心理卫生,提高全民健康水平。 健康不单是没病,更关精神与心灵;

2017年9月18日

第三篇:预防传染病知识讲座

太北幼儿园中班预防秋季传染病

随着秋天的脚步向我们走来,各种传染病也悄悄的来到我们身边。秋季是各种传染病的高发季节,而儿童为传染病的高发人群。

1.幼儿免疫系统发育还不成熟,为生理性免疫功能低下时期。

2.幼儿上呼吸道功能不健全,特别容易受到侵害。

3.上呼吸道直接与外界相连,正常情况下,咽部有病毒、细菌等微生物寄生,当突然受凉、抵抗力低下时,局部组织极易受到细菌的侵害,引起炎症。

4.幼儿对周围环境冷热变化的适应力和对疾病的抵抗力都比较差。

作为家长,可以为孩子做些什么呢?

1.室内经常开窗通风,保持空气流畅,定期用各种空气消毒剂喷酒房间。注意室内环境的温度、湿度、空气新鲜度。温度在18-20℃,湿度在50—60%最为合适,每天开窗3—4次,每次约15分钟左右,每天用湿布擦桌子的地面,使室内空气新鲜而湿润。

2.加强体育锻炼、增强体质,提高机体对病原菌的抵抗力。注意从小给孩子必要的身体锻炼,多增加户外活动,提高幼儿对周围环境冷热变化的适应力和对疾病的抵抗力。容易患呼吸道疾病的孩子多是因为抵抗力弱,耐寒能力差造成的。因此建议家长从春天起用冷水为孩子洗脸,增强孩子的抗寒能力。

3.注意孩子的衣着,孩子穿衣要适当,随气温变化增减,衣着要以脊背无汗为适度。很多家长把孩子包裹得很严密,误以为这样就不会得病。其实孩子活动量大、容易出汗,衣服就穿得太多了,孩子不能动,一活动就汗水淋淋,风一吹就易感冒。平时不要给孩子穿太多衣服。

4.注意给孩子平衡膳食,这样可以增强身体的抵抗力。在饮食上可以多给孩子补充些维生素,多给孩子喝水也可以达到预防的目的。

5.严格按照儿童计划免疫接种程序按时注射疫苗,提高对传染病的免疫力,以预防传染病。

6.教育孩子讲究饮食卫生、个人卫生和文明的生活方式。养成餐前便后洗手的习惯。尽量少去公共场所和人群较为拥挤的地方。呼吸道传染病主要是通过飞沫传播。

7.孩子被褥、衣物、毛巾经常拿到阳光下暴晒,食具玩具和便器要定期消毒,消除病原菌的传播。

8.家长坚持入园前和回家后给幼儿自查,发现异常例如:口腔有溃疡、皮肤有皮疹或手足有水泡、发热、腹泻等症状,及时与幼儿园联系。

9.加强幼儿体格锻炼,坚持上幼儿园,早睡早起,养成良好作息习惯,同时要注意幼儿在家的饮食卫生,尽量少吃生冷食品,不吃不洁饮食。

10.加强家园沟通,及时交流幼儿的健康状况。

愿我们太北幼儿园的宝贝们每天健康快乐成长,疾病少少,身体棒棒!!

第四篇:春季常见传染病防控知识

春季是呼吸道传染病的高发季节,易引起流感、麻疹、风疹、水痘、流腮等传染病的聚集或暴发,此类疾病可通过空气、短距离飞沫或接触呼吸道分泌物等途径传播。因此,公众提高个人防范意识,采取正确措施预防呼吸道传染病的发生。

流感是由流行性感冒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临床表现为高热、乏力、头痛、肌肉酸痛、咳嗽、咽痛等症状,在流感流行季节之前接种流感疫苗,可以减少感染机会或减轻流感症状。

麻疹约90%发生在6个月-5岁未接种过麻疹疫苗的小儿。传染性极强,在人群密集的小学及幼儿园容易发生流行。近年来,年长儿和成人中也可见麻疹发生。

风疹由风疹病毒引起,因皮疹细小如沙故又称“风痧”。发病年龄以5-9岁为主,流行期重点措施是应急接种,重点人群为儿童、青春前期妇女等。

水痘多见于6月-10岁的儿童,水痘患者为主要传染源,自水痘出疹前1~2天至皮疹干燥结痂时,均有传染性。妊娠早期感染水痘可能引起胎儿畸形。水痘疫苗用于预防水痘。 流行性腮腺炎俗称“乍腮”。典型的临床症状是发热、耳下腮部、颌下漫肿疼痛,腮腺肿大,可并发脑膜脑炎、急性胰腺炎等。多见于儿童及青少年,预后良好。 日常生活中预防呼吸道传染病的一般措施:

1、保持室内清洁。使用可清洗的地垫,避免使用难以清理的地毯,保持地面、天花板、家具及墙壁清洁,确保排水道通畅;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应每天开窗换气两次,每次至少10分钟,或使用抽气扇保持空气流通;

2、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生活有规律、保证睡眠、不吸烟、少饮酒,并注意保暖防止感冒,提高自身免疫力。饮食合理,多吃蔬菜水果,适当增加水和维生素的摄入。

3、讲究个人卫生。勤洗手,勤晒被褥、勤换洗衣服,搞好家庭及个人卫生。咳嗽、打喷嚏时捂住口鼻,防止污染空气。不要共用毛巾和卫生间个人用品。

第五篇:传染病防治知识讲座

传染病防治知识讲座 传染病预防和控制

主讲人:廖传军

一、传染病的预防

传染病预防是传染病管理工作中一项极其重要的措施。做好传染病的预防工作,防患于未然,就能减少、控制和消灭传染病的发生和流行。对此,传染病防治法规定必须做好下列各项工作。

(一)开展卫生宣传教育

广泛开展卫生宣传教育,让群众掌握预防传染病和识别传染病的知识,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是减少或防止传染病发生和早期发现传染病人的重要环节。

(二)消除各种传染病传播媒介

传染病都是通过一定的传播媒介传播的,例如蚊、蝇、蚤、虱等虫媒通过叮咬吸血可传播疟疾、流行性乙型脑炎等传染病;鼠可传播鼠疫、流行性出血热等。因此,要发动群众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农牧、林业、卫生、城建、水利等部门要协调配合,共同做好灭鼠、消除各种病媒昆虫以及传播传染病或引起人畜共患传染病的禽畜等宿主动物的防治管理。

(三)加强管理和改善公共卫生状况

加强公共卫生管理是预防传染病发生的重要措施。应有计划地建设和改造公共卫生设施,对污水、污物、粪便进行无害化处理,改善饮用水卫生条件。

(四)做好计划免疫工作

计划免疫是根据疫情监测和人群免疫状况分析,按照规定的免疫程序,有计划地利用生物制品进行人群预防接种,以提高人群的免疫能力,达到控制、消灭相应传染病的目的。国家实行有计划的预防接种制度。各级政府卫生行政部门负责制定本辖区内计划免疫工作规划、目标,并组织实施。各级卫生防疫机构负责辖区内计划免疫工作的技术指导。

预防接种(人工免疫)

1.人工自动免疫:指以免疫原性物质接种人体使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

2.人工被动免疫:指将含有抗体的血清或其制剂注入人体内,使机体马上获得现成抗体而受到保护。

3.被动自动免疫:指在有疫情时用于保护接触者的一种免疫方法。 如给接触过白喉传染源的易感者注射白喉抗毒素,使他马上得到抗毒素被动免疫的保护,同时接种白喉类毒素刺激其机体产生特异性抗体而得到自动免疫的保护。

四苗:卡介苗、脊髓灰质炎三价糖丸疫苗、百白破混合制剂、麻疹疫苗。

防六病:结核、脊髓灰质炎、百日咳、白喉、破伤风、麻疹。

(五)严格遵守各项卫生制度

1.健康检查制度 传染病病人、病原携带者和疑似传染病病人,在治愈或者排除传染病嫌疑前,不得从事食品生产、经营和水源管理、整容、托幼机构、集体食堂、宾馆、饭店、浴池等易使传染病扩散的工作。此类工作人员每年应至少进行一次健康检查,取得健康合格证后方可上岗。

2.消毒管理制度 消毒是指采用化学、物理、生物的方法杀灭或消除环境中的致病性微生物,这是切断传染病传播途径的重要工作。被甲类传染病病原体污染的污水、污物、粪便,有关单位和个人必须在卫生防疫机构的指导监督下进行严密消毒后处理;拒绝消毒处理的,当地政府可以采取强制措施。被乙类、丙类传染病病原体污染的污水、污物、粪便,有关单位和个人必须按照卫生防疫机构提出的卫生要求进行处理。医疗保健机构必须严格执行国家卫生行政部门规定的消毒、隔离制度和操作规程,防止医院内感染和医源性感染的发生。

被甲类传染病病原体污染的生活“三废”必须严密消毒后处理,拒绝消毒处理的,当地政府可采取强制措施。处理要求如下:

(1)被鼠疫病原体污染

①被污染的室内空气、地面、四壁必须进行严格消毒,被污染的物品必须严格消毒或者焚烧处理;

②彻底消除鼠疫区内的鼠类、蚤类;发现病鼠、死鼠应当送检;解剖检验后的鼠尸必须焚化;

③疫区内啮齿类动物的皮毛不能就地进行有效的消毒处理时,必须在卫生防疫机构的监督下焚烧。

(2)被霍乱病原体污染

①被污染的饮用水,必须进行严格消毒处理; ②污水经消毒处理后排放;

③被污染的食物要就地封存,消毒处理; ④粪便消毒处理达到无害化; ⑤被污染的物品,必须进行严格消毒或者焚烧处理。 被乙类、丙类传染病病原体污染的生活“三废”按卫生防疫机构的要求处理。处理要求如下:

①被污染的饮用水,应当进行严格消毒处理; ②污水经消毒处理后排放;

③被污染的物品,应当进行严格消毒处理或者焚烧处理; ④粪便消毒处理达到无害化。

死于炭疽的动物尸体必须就地焚化,被污染的用具必须消毒处理,被污染的土地、草皮消毒后,必须将10厘米的表层土铲除,并在远离水源及河流的地方深埋。

上一篇:城市管理与行政执法下一篇:撑起一片安全的蓝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