砌体结构加固施工方案

2023-02-03

在一份优秀的方案中,既要包括各项具体的工作环节,时间节点,执行人,也要包括实现方法、需要的资源和预算等,那么具体要如何操作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砌体结构加固施工方案》的相关内容,希望能给你带来帮助!

第一篇:砌体结构加固施工方案

钢结构加固施工方案

昆钢养生敬老中心项目

零星工程

编 制:吴 有 洪 审 核:施 水 忠 批 准:许 士荣

编制日期: 年 月

目 录

1. 工程加固概况................................................2 2. 钢结构工程加固方案编制依据..................................2 3. 施工组织及部署..............................................2 4. 施工准备....................................................3 5. 钢结构加固方法及工艺........................................3 6. 现场安全防护及措施..........................................4

1

1. 工程概况

a) 工程名称:昆钢养生敬老中心项目零星工程 b) 工程地址:昆钢养生敬老院

昆钢养生敬老中心项目门斗、门框加固,医院通道、走道封闭及山墙柱封闭。经研究,对现有结构进行加固处理,施工单位上报加固方案及工期进度表并按照加固方案进行。 2. 钢结构工程加固方案编制依据

相关钢结构设计及加固方案

 《钢结构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50205-2001》  《钢结构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  《钢结构加固技术规范》CECS77:96 3.施工组织及部署

我公司组织一批技术过硬的团队对本工程进行结构加固,包括有经验的技术员,安全员及焊工。 3.1施工力量

加固材料由我公司车间制作、专业的钢结构安装队负责加固、项目经理部统一指挥。现场施工管理机构如下: 项目经理:1人 项目副经理:1人 项目技术负责人:1人 施工队长:1人 质检员:1人 材料员:1人

2

安全员:2人

现场钢结构加固人员:15人 3.2临时设施

根据建设单位提供的场地,进行临时设施的布置,主要是构件的摆放与工具的摆放。 4.施工准备

4.1具体准备工作如下:

1. 做好加固材料的准备,熟悉加固图纸,领会加固意图,编制详细的施工工艺及技术安全措施,并落实到每个人。

2. 按施工要求,配置有关施工机械、设备。

3. 开工前,项目经理部对加固人员进行思想教育,对质量、工期、安全等进行全面贯彻。 4. 现场需接通380V和220V电源,计算出所需要足够的电源线,作好各分配电箱的工作。 5.钢结构加固方法及工艺 5.1加固材料材质为Q235B 5.2加固方法

5.2.1现采用负荷状态下进行加固,加固前做好安全措施,如安全帽、安全带、脚手架、吊篮等。

5.2.2加固环境应满足以下条件:

1、本工程加固的方管110*110*

6、70*70*6进行实量尺寸下料。

2、室外湿度应≦80%;

3、用气体保护焊时风速≦2m/s,焊条焊时风速≦10m/s。

5.2.3加固工艺:

1、加固材料由生产车间进行下料、抛丸除锈、油漆。材料保证材质与尺寸的准确。

3

2、根据现加固方案,尽量避免立焊和仰焊,多采用平焊,焊接材料宜采用E50XX系列。

3、被加固件上(如钢梁)有檩条及连接板的,先用缆风绳固定被加固件,然后卸掉檩条,并把檩条放置好;然后割掉檩托板,打磨被加固件,待打磨光滑后方可进行加固施焊。 加固完成后焊接檩托板,注意檩托板尺寸,保证屋面檩条在同一坡度。

4、焊接时将加固件与被加固件沿全长互相压紧(可用焊接用大力钳),可用20~30mm的间断300~500mm焊缝定位焊接后,再由加固件端向内分区段(每段不大于70mm)施焊所需要的连接焊缝,依次施焊区段焊缝应间歇2~5min。对于截面有对称的成对焊缝时,应平行施焊;有多条焊缝时,应交错顺序施焊;对于两面有加固件的截面,应先施焊受拉侧的加固件,然后施焊受压侧的加固件。对于钢梁的加固要有临时支撑(如脚手架、撑杆),防止钢梁受热变形而倒塌。加固焊接必须符合加固图纸要求及《建筑钢结构焊接技术规程》。

6、现场安全防护及措施

本工程加固安全防护措施非常重要,本公司配备了必要的安全要素。 6.1进入施工现场必须佩戴安全帽; 6.2高空作业人员必须配备安全带;

6.3需要临时支撑时必须搭设脚手架进行支撑,搭设规范参《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

6.4对施工人员进行安全教育与安全技术交底;

6.5注意安全用电,作好一机一闸一箱,现场设备、电线均有专职电工操作,经常进行检修、保养,发现问题立即进行修理,排除障碍. 6.6施工现场设有专职安全员,负责安全检查,查险情,查隐患,发现问题及时与有关人员研究解决,保证安全生产。

第二篇:混合结构住宅楼抗震加固工程施工方案

第一章工程概况

第一节原建筑物自然情况

本工程为某单位职工住宅楼,建筑面积 2535m2 ,四层,平顶,砖混结构,横墙承重。楼板为预制钢筋混凝土空心板,厚 165mm 。楼梯间为现浇混凝土板梁,外墙为 370mm 砖墙,内墙厚 240mm ,MU7.5砖,M2.5混合砂浆,隔墙为 120mm 厚空心砖墙。基础埋深1.35m 。

该楼原设计未考虑抗震设防。因受地震影响,墙体局部震裂,阳台下垂等,需采取加固补强措施。

第二节加固方案

(1)外墙转角及内外墙交接处均设置钢筋混凝土抗震柱共30根,柱基埋深为1. 1m 。后加柱与原建筑物的拉接措施为每层在层高1/2处加钢筋混凝土销键1个,上下1/3处各加φ12短拉条2根。每层加树脂胶泥锚固螺栓8~12根。柱立面及剖面见图9—179,拉接方法见图9—180。

图9—179 柱立面与剖面图

(2)每层楼板及楼梯间休息板处加补挂钢筋混凝土圈梁一道,截面为 200mm × 250mm ,内配4φ14钢筋,箍筋为φ6@ 250mm 。与原建筑物拉接措施为,每开间加6根Φ12锚固螺栓及一个 180mm ×l 20mm ×l 50mm 钢筋混凝土销键。见图9—18

1、图9—182。

(3)各楼层沿 240mm 横墙两侧均设通长φ8拉条,两端锚固于外墙圈梁或柱内,.中间用花篮螺丝拉紧。

(4)屋顶女儿墙加压顶圈梁一道,截面为 240mm ×l 00mm ,用Φ12锚固螺栓与女儿墙连接。

一、工程概况: xxxxxxx 施工现场“三通一平”工作已基本就绪,施工场地±0.00相当于珠江高程3.01m,现场地标高为珠江高程2.60m, 外地面已做硬底化。

二、现场管理安全措施

1、施工现场实行封闭式管理,在征地线范围内连续砌筑180围墙,高2米,并保证围墙牢固整齐;设立门卫及门卫制度,进入施工现场必须戴好安全帽及佩带工作证。

2、现场挂设安全标志布置总平面图,并按安全标志布置总平面图设置安全标志。

3、材料和设施堆放在围墙内,且离开围墙与生活设施分隔分类堆放整齐,标识清楚,散料砌池围筑,杆料立杆设栏块料起堆叠放,堆放高度不高于2米。

4、现场电动机械必须接地、接零,一机一闸一漏电,开关必须有箱有锁中途停电或下班时,必须关闸断源,关箱加锁;电动机械出故障,必须断电源,停机修理,不准在运行中排障,机械更不准带病运行;非经安排操作机电的人员不准擅自乱动一切机电设备。

5、二层以上的建筑物须支搭安全网,在施工中保证安全网完整有效,受力均匀;加强对建筑物楼层临边、框架结构梁边、施工作业层柱子边等的防护管理,搭设防护栏。

6、现场安全措施如安全网、洞口盖板、护栏、各种限制保险装置等都必须齐全有效,不得擅自拆除或移动,因施工需要确实需移动时,须经过工地负责人同意,并需采取相应临时安全措施。

7、现场加工机械使用需注意:机械传动部位必须有防护罩;介机、刨机操作人员不能对正刨碟转动方向站立,并不能用手送料到机械工作部位;

8、施工前编制用电施工方案,用电线路架空5米沿场地周围布置。

9、建筑物内清除的垃圾渣土,要通过临时搭设的竖井或采取其他措施稳妥下卸,严禁从门窗响外抛掷。

三、施工安全准备

1、确定目标:坚决做到文明施工、安全第一,杜绝死亡及重伤事故,年安全事故频率控制在24‰以内。

2、分解目标:制定统一安全生产指标、文明施工指标、伤亡事故控制指标。

3、责任的确立:按建委的责任制度,确定安全责任制、文明施工责任、防火小组责任。

4、制定各阶段施工方案。

5、制定各工种及工具的各种操作规程。

6、建立安全制度、安全检查制度、安全教育制度、工地班前活动制度、工伤事故制度、文明施工检查制度。

7、制定安全标志平面图。

四、安全生产

1、建立安全生产责任制,并作具体化签证及文字化 a 生产责任制由公司制度制定,并由公司质安部审批。 b 生产责任制:分为项目经理生产责任制、工长生产责任制、质安员生产责任制、班组长生产责任制、工人生产责任制、特殊工种生产责任制、防火小组责任制、文明施工责任制。

2、签订合同

a 由施工队与各班组长直接签订合同

b 合同内容:应包括甲、乙双方的责任、工人进入工地应做安全生产、文明施工、伤亡率、安全施工检查、文明施工检查的标准,进入工地现场应遵守的安全规章制度及法规、技术交底。安全生产指标、奖罚制度等。 c 注明合同有效日期,甲、乙双方经办人签证。 d 设立安全生产指标。

3、制定各项工种、工具的安全操作规程及管理制度 a 工种操作分别为钢筋、模板、砼、砌砖,一般抹灰架子工、油漆涂料及特殊工程的操作规程。

b 工具操作规程为:钢筋机械、锯木机、振动棒、砂浆机等工具的操作规程。

c 安全操作规程的制度:参加人员应为工人、施工员、质安员、项目经理。工具操作规程应由工人、施工员、质安员、机电工、项目经理制定。操作规程应参考工程报建时的操作规程标准及工地的因素制定,并将操作规程打印好,张贴在工地的显眼处。

4、目标管理

a 项目安全管理目标的分解:应分解成伤亡控制指标、安全达标目标、文明施工达标目标。

b 责任目标考核办法:考核的内容和标准及考核办法,考核的奖罚措施。

c 考核的部门:由同一等检查单位的部门考核。

5、施工组织设计

施工组织设计方案安全部分应具备以下内容:施工安全措施、用电安全措施、防火安全措施。

五、分部(分项)安全交底

(一)基础工程施工安全

1、静压桩施工

(1)严格按照设计图纸,图纸绘审后,要及时更改通知等对甲方提供的轴线,桩位进行复核,并经建设单位及监理复核无误后才能施工。

(2)施工作业前检查桩机各部位连接是否牢固,液压系统的零件接头有无破损;严格遵守《地基与基础施工及验收规范》中的有关条款;压桩应配足额定的重量。 (3)按照施工顺序连续施工,严格认真做好压桩记录,避免漏桩现象。

(4)电工要经常检查导线的绝缘是否可靠。是否漏电。 (5)施工作业时,非工作人员须离桩机动10M以外,桩机组人员严禁站立在起重机臂下,非机室操作人员不得随便进入机室。

(6)桩段在起吊前应检查索具及吊机绳有无断股现象,如发生超过1m者,应立即更换,查看,捆绑桩是否牢固,以防止意外事故发生;起重机的吊桩和卸桩时,桩机严禁行走和调整。

(7)压桩过程中,若遇到特殊情况(如压力读数值突变、桩身严重倾斜,桩尖遇到障碍物,应立即反映给技术员,并会同甲方和设计单位进行研究解决。 (8)桩施压最后终止时,须符合下列条件: 1)桩身完整,压力达到设计要求。

2)若桩头破坏,凿平修复后,再复压达到设计要求。 (9)各岗位人员要相互照应,明确岗位责任,提高安全观念。下班后对设备进行复检,放置好各种工具,防护用品,确保下一道作业正常施工。

2、土方开挖 由于基坑开挖较浅,工程地质条件(浅部土层)较好,根据土质条件加上四周净空位置较大,从施工可行,经济合理,节省工期的原则,本基坑拟采用人工放坡开挖的施工方案。但据了解,由于基坑南、西边建筑物离基坑较近,地下有管线及交通要道,局部土质相对较差,施工过程可能会出现流泥、涌砂等现象,危及地下建(构)筑物或道路的安全,视情况采用打木桩,堆砂袋或采用花管打入式水泥灌浆等加固措施。

(二)钢筋工程施工安全

1、钢筋绑扎

(1)绑扎梁、柱,必须在有外防护架的条件下进行,外防护架高度不低于作业面1.2m,无临边防护不系安全带不得从事临边钢筋绑扎作业。

(2)绑扎、安装楼板前,应检查模板、脚手架是否稳固,绑扎梁、柱,高度超过2.7m,必须搭正式操作架和挂安全网。

(3)在绑扎的平面钢筋上,不准踩踏行走。 (4)在搬运及安装钢筋时,防止碰触电线。

(5)绑扎基础钢筋时按规定摆放支架或马凳架起上部钢筋,不得任意减少;绑扎主柱、墙体、钢筋不得站在钢筋前架上操作和攀登骨架上下,柱筋在4m以上时,应搭设工作台,柱、墙、梁、骨架应用临时支撑拉牢,以防倾倒。

2、钢筋加工

(1)工地设加工场地,因此对加工机械如切断机、除锈机、调直机、弯曲机等,必须进行安全操作和安全技术交底。安全技术交底由钢筋场工长进行。

(2)钢筋加工场地外围做好围护工作,非施工人员不得入内。成型时要有专人操作,钢筋调直时人员不得随意穿越。加工现场内搬运钢筋注意周围人员安全,钢筋分类码放整齐。

(3)钢材、半成品等应按规格、品种分别堆放整齐,制作场地要平整,工作台要稳固,照明灯具必须加网罩。距电气开关或配电箱不少于800mm。

(4)钢筋加工及钢筋堆放场地必须使用保护电闸箱及控制柜,电气开关柜和焊接设备操作地面应铺设橡胶板或其他绝缘材料。

(5)随机电源开关灵敏,漏电保安器完好。安全防护装置必须完整有效。

(6)拉直钢筋,卡头要卡牢,地锚要结实牢固,拉筋沿线2m区域内禁止行人。

(7)展开盘圆钢筋要一头卡牢,防止回弹,切断时要先用脚踩紧,禁止行人。人工绞磨拉直,不难用胸、肚接触推杠,并缓慢松懈,不得一次松开。 (8)人工断料,工具必须牢固。打锤要站成斜角,注意扔锤区域内的人和物体。切断小于30cm的短钢筋,应用钳子夹牢,禁止用手把扶,并在外侧设置防护箱笼罩,各部分螺栓必须紧固,不得松动,作业按“十字”作业法操作。

(9)工具夹具不得有开焊和裂纹。盘条钢筋应放在盘条架上进行,盘条架应安放稳固,转动灵活。

(10)钢筋加工、搬运时,应防止钢筋崩、弹、甩动造成碰伤烫伤和触电事故。

(11)严禁用钢筋触动电气开关,钢筋头、铁锈皮应随时清除,集中堆放,清扫工作场地时,电气设备不得受潮。

(三)模板工程施工安全

1、进入施工现场人员必须戴好安全帽,高空作业人员必须佩带安全带, 并应系牢。

2、经医生检查认为不适宜高空作业的人员,不得进行高空作业。

3、工作前应先检查使用的工具是否牢固,板手等工具必须用绳链系挂

在身上,钉子必须放在工具袋内,以免掉落伤人,工作时要思想集中,防 止钉子扎脚和空中滑落。

4、安装与拆除sm 以上的模板,应搭脚手架,并设防护栏杆,防止上 下在同一垂直面操作。

5、不得在脚手架上堆放大批模板等材料。

6、支撑、牵杠等不得搭在门窗框和脚手架上。通路中间的斜撑、拉杆 等应设在1. 8m 高以上。

7、支模过程中,如需中途停歇,应将支撑、搭头、柱头板等钉牢。拆模间歇时,应将已活动的模板、牵杠、支撑等运走或妥善堆放,防止因踏空、扶空而坠落。

8、模板上有预留洞者,应在安装后将洞口盖好,混凝土板上的顶留洞,应在模板拆除后即将洞口盖好。

10、拆除模板一般用长撬棒,人不许站在正在拆除的模板上,在拆除

楼板模板时,要注意整块模板掉下,尤其是用定型模板做平台模板时,更

要注意,拆模人员要站在门窗洞口外拉支撑,防止模板突然全部掉落伤人。

12、高空作业要搭设脚手架或操作台,上、下要使用梯子,不许站立

在墙上工作;不准站在大梁底模上行走。操作人员严禁穿硬底鞋及高跟鞋 作业。

13、装拆模板时,作业人员要站立在安全地点进行操作,防止上下在

同一垂直面工作;操作人员要主动避让吊物,增强自我保护和相互保护的 安全意识。

14、拆模必须一次性拆清,不得留下无撑模板。拆下的模板要及时清 理,堆放整齐。

15、拆除的钢模作平台底模时,不得一次将顶撑全部拆除,应分批拆

下顶撑,然后按顺序拆下搁栅、底模,以免发生钢模在自重荷载下一次性 大面积脱落。

16、模板顶撑排列必须符合施工荷载要求,尤其遇地下室吊装,地下室顶模板,支撑还另需考虑大型机械行走因素,每平方米支撑数,必须根据载荷要求。

17、拆模时,临时脚手架必须牢固,不得用拆下的模板作脚手板。脚手板搁置必须牢固平整,不得有空头板,以防踏空坠落。混凝土土板上的预留孔,应在施工组织设计时就作技术交底(预设钢筋网架),以免操作人员从孔中坠落。

(四)脚手架搭设拆除工程施工安全

1、搭设作业

(1)搭设金属扣件双排脚手架,必须严格按国家《建筑安装安全技术规程》、市建工局关于《高层建筑双排钢管脚手架施工规定》和施工组织 设计的要求进行设计和搭设。

(2)搭设前应严格进行钢管的筛选,凡严重锈蚀、薄壁。严重弯曲及裂变的杆件不宜采用。

(3)严重锈蚀、变形、,螺栓螺纹已损坏的扣件不宜采用。

(4)脚手架的基础除按规定设置外,必须做好排水外理。

(5)钢管脚手架座立于槽钢上的,必须有地杆连接保护普通脚手架立杆必须设底座保护。

(6)不宜采用承插式钢管做底步立杆交错之用。 (7)所有扣件紧固力矩,应达到4—5kg•m。 (8)同一立面的小横杆,应对等交错设置,同时立杆上下对直。

(9)斜杆接长,不宜采用对接扣件。应采用叠交方式,二只回转扣件接长,搭接距离视二只扣件间隔不少于0.4m。

2、拆除作业 (1)拆除现场必须设警戒区域,张挂醒目的警戒标志。警戒区域内严禁非操作人员通行或在脚手架下方继续组织施工。地面监护人员必须履行职责。

(2)仔细检查吊运机械包括索具是否安全可靠。吊运机械不允许搭设在脚手架上,应另立设置。

(3)如遇强风、雨等特殊气候,不应进行脚手架的拆除。夜间实施拆除作业,应具备良好的照明设备。 (4)所有高处作业人员,应严格按高处作业规定执行和遵守安全纪律。

(5)建筑立体内所有窗户必须关闭锁好,不允许向外开启或向外伸挑物件。

(6)拆除人员进入岗位以后,先进行检查,加固松动部位,清除步层内留的材料、物件及垃圾块。所有清理物应安全输送至地面,严禁高处抛掷。

(7)按搭设的反程序进行拆除,即安全网—竖挡笆—垫铺笆—防护栏杆—搁栅—斜拉杆—连墙杆—大横杆—小横杆—立、杆。

(8)不允许分立面拆除或上、下二步同时拆除(踏步式)。认真做到一 步一清,一杆一清。

(9)、所有连墙杆、斜拉杆、隔排措施、登高措施必须随脚手架步层拆除同步进行下降。不准先行拆除。 (10)所有扦件与扣件,在拆除时应分离,不允许杆件上附着扣件输送

地面,或两杆同时拆下输送地面。

(11)所有垫铺笆拆除,应自外向里竖立、搬运,防止自里向外翻起后,

笆面垃圾物件直接从高处坠落伤人。

(12)脚手架内必须使用电焊气割工艺时,应严格按照国家特殊工种的

要求和消防规定执行。增派专职人员,配备料斗(桶),防止火星和切割物

溅落。严禁无证动用焊割工具。

(13)当日完工后,应仔细检查岗位周围情况,如发现留有隐患的部位,

应及时修复或继续完成至一个程序、一个部位的结束,方可撤离岗位。

(14)输送至地面的所有杆件、扣件等物件,应按类堆放整理。

(五)混凝土工程施工安全

1、搭设行车道板时,两头需搁置平稳,并用钉子固定,在平道板下面每隔1.5 米,需加横楞顶支撑。

2、车道板单车行走不小于1.4 米宽,双车来回不小于2.8 米宽,在运料时,前后应保持一定车距,不准奔跑,抢道或超车。到终点卸料时,双手应扶牢车柄倒料,严禁双手脱把,以防翻车伤人。

3、浇灌混凝土用脚手架,工前应检查,不符合脚手架规程要求,可拒绝使用。施工中应设专人对脚手架和模板、支撑进行检查维护,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4、浇灌混凝土用的溜槽、串筒要连接安装牢固,防止堕落伤人

5、离地面2 米以上浇捣过梁、雨蓬、小平台等,不准站在搭头上操作,如无可靠的安全设备时,必须戴好安全带,并扣好保险勾。

6、使用振动机前应检查电源电压,输电必须安装漏电开关,保护电源线路是否良好,电源线不得有接头,机械运转是否正常,振动机移动时,

不能硬拉电线,更不能在钢筋和其它锐利物上拖拉,防止割破拉断电线而 造成触电伤亡事故。

7、振动器使用时,插入深度不准超过60cm,时间不能超过一分钟,

震捣手要穿胶靴戴胶手套。

8、混凝土搅拌机使用前要检查试运转情况,确信安全可靠再操作。混凝土搅拌机开动时、不准将工具人身伸向卷筒,也不准再向卷筒内投料。 停产、换班或定期维护时,切记切断电源,锁住闸刀箱挂牢吊勾。

9、井架吊篮起吊或放下时必须关好安全门头手不准伸入井架内,待

吊篮停稳时方能进入吊篮内工作。

(六)砌砖工程施工安全

1、在操作之前:必须检查操作环境是否符合安全要求,道路是否畅通,机具是否完好牢固,安全设施和防护用品是否齐全,经检查符合要求后才可施工。

2、墙身砌体高度超过地坪1.2m 时,应搭设脚手架,在一层以上或高

度超过4m 时,采用里脚手架必须支搭安全网,采用外脚手架应设护身栏杆挡脚笆加立网封闭后才可砌筑。

3、脚手架上堆料量不得超过规定荷戴,堆砖高度不得超过3 皮侧砖。

4、在楼层(特别是预制板面)施工时,堆放机械、砖块等物品不得超过使用荷载,如超过荷载时,必须经过验算采取有效加固措施后方可进行堆放和施工。

5、不准站在墙顶上做划线、刮缝和清扫墙面或检查大角垂直等工作。

6、不准用不稳固的工具或物体在脚手板面垫高操作,更不准在未经过加固的情况下,在一层脚手架上随意再叠加一层,脚手板不允许有空头现象,不准用2×4 厚木料或钢模板作立人板。

7、砍砖时应面向墙内打,注意碎砖跳出伤人。

8、使用于垂直运输的吊笼、绳索具等,必须满足负荷要求,牢固无损,吊运时不得超载,并须经常检查,发现问题及时修理。

9、砖料运输车辆两车前后距离平道上不小于2 米,坡道上不小于10 米,装砖时要先取高处后取低处,防止倒塌伤人。

10、砌好的山墙,应临时系联系杆(如擅条等)放置各跨山墙上,使

其联系稳定,或采取其它有效的加固措施。

11、如遇雨天及每天下班时,要做好防雨措施,以防雨水冲走砂浆, 使得砌体倒塌。

12、在同一垂直面内上下交叉作业时,必须设置安全隔板,操作人员 必须戴好安全帽。

13、人工垂直向上或往下(深坑)传递砖块,架子上的站人板宽度应 不小于60 厘米。

(七)电焊工操作施工安全

1、电焊工须特种作业证上岗,作业证过期未年审的不准作业。

2、施焊作业必须办理动火审批手续。

3、电焊机外壳,必须接地良好,要有触电保护器,电源的拆装应由电工完成。

4、电焊机要设置单独的开关,开关应在防雨的开关箱内。

5、焊钳与把线必须绝缘良好,连接牢固,更换焊条要戴手套,在潮湿地点工作,应站在绝缘胶板或木板上。

6、严禁在压力的容器或管道上施焊,焊接带电的设备必须先 切断电源。

7、焊接贮存过易燃、易爆、有毒物品的容器或管道,必须清除干净,并将所有气孔打开。

8、在密闭金属容器内施焊,容器必须可靠接地通风良好,并应有监护,严禁向容器内输氧气。

9、雷雨时,应停止露天施焊作业。

10、施焊场地周围应清除易燃易爆物品,或进行覆盖、隔离,并在施焊部位配备灭火器材。

11、焊点下方未设接焊时不准施焊作业。

12、必须在易燃易爆气体或液体扩散区施焊时,应经有关部门检试许可后,方可施焊。

13、作业结束,应切断焊机电源,并检查作业地点,确认无起火危险后,方可离开现场。

(八)气焊工操作施工安全

1、气焊工须持特种作业证上岗,作业证过期未年审的不准施焊作业。施焊作业必须办理动火审批手续。

2、施焊场地周围应清除易燃易爆物品或进行覆盖、隔离,并在施焊部位配备灭器材。

3、每台电焊机应有专用电源控制开关。开关的保险丝容量,应为该机

的1.5 倍,严禁用其它金属丝代替保险丝,完工后,切断电源。

4、必须在易爆易爆气体或液体扩散区施焊时,应经有关部门检试许可后方可施焊。

5、乙炔气瓶必须装减压阀和防回装置,乙炔气瓶与氧气瓶之间距离不得小于5m,严禁平放、曝晒、距易燃易爆物品和明火的距离不得小于10m。检验是否漏气,要用肥皂水,禁用明火。氧气瓶、氧气表及焊割工具上,严禁沾染油脂。

6、气瓶的购运,储存和领用必须严格执行公安部门的有关规定。经常检查氧气瓶与磅表头处的螺绞是否滑牙,橡皮管是否漏气,焊枪嘴和枪身有无阻塞现象。

7、点火时,焊枪口不准对人,正在燃烧的焊枪不得放在工件或地面上,带有乙炔和氧气时,不准放在金属器内,以防气体逸出发生燃烧事故。严禁在带压力的容器或管道上施焊,焊接带电的设备必须先切断电源。

8、作业结束,应将气瓶气阀关好,拧上安全罩,检查作业地点,确认无着火危险方可离开。

(九)现场临时用电(低压)电工操作施工安全

1、必须经技术培训考核合格后持有效的特种作业上岗,从事作业的难易程序,须符合电工等级要求。对难度较大、较复杂的电气工程不得由低等级电工完成。

2、电工必须熟悉《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所有绝缘检验工具,应妥善保管,严禁他用,并要定期检查、校检。

3、线路上禁止带负荷接电或断电,并禁止带电操作、带危险作业,必须有人在安全距离外监护。

4、电力传动装置的调试和维修时,除采取可靠的断电措施外,在开关箱外应悬挂“有人操作、禁止合闸”标志牌,并有专人监护。

5、配电系统必须采取分级配电,各类配电箱、开关箱的安装和内部设置必须符合有关规定,开关电器标照用途,各类配电箱、开关箱外观应完整、牢固、防雨、防尘,箱体应外涂安全色标,统一编号,停止使用的配电箱应切断电源,箱门上锁。

6、独立配电系统应按有关标准规定采用三相五线制的接零保护系统,非独立系统可根据现场实际情况采取相应的接零或接地保护,各种电气设备和电力施工机具的金属外壳,金属支架和底座必须按规定采取可靠的接零或接地保护。同时,应设两级漏电保护装置,实行分级保护,形成完整的保护系统。

(十)井架搭拆工程安全技术措施

1、井架搭设高度和起重必须有严格规定,严禁超负荷使用。

2、井架的底座必须安置在坚硬地基上,埋深不得少于1 米,如立在地

面上,必须使用轧桩轧牢。底座轧桩不得少于8 恨,轧桩用75x75 毫米角

钢,打入地下深度为1.2 米,轧桩上部必须与井架底盘连接牢固。

3、高度为10~15 米的井架应设缆凤绳一组(4~8 根);每增高之以

10 米加设一组。缆风绳上端要用吊耳和卸甲连接,并用3 只以上的钢丝绳

夹头紧固。缆凤绳必须采用钢丝绳。

4、井架采用附墙者应用钢性支撑与建筑物牢固连接,吊点必须经过计 算。井架附墙杆不得附着在脚手架上。

5、井架搭至11 米高度必须设临时缆风,待固定缆风或附墙支撑设置

后,方可拆除。缆风绳与地面夹角应为45—60 度,与地锚或桩头必须牢固

连接。地锚、桩头要安全可靠,桩头后须有拖桩。如使用木桩,木桩直径不得小于15 厘米,埋深不少于1.5 米。禁止将缆凤绳栓在树木、电杆上。

6、缆风绳不准在高压线上方通过,与高压架空线必须保持规定的安全 距离。

7、井架的立柱应垂直稳定,其垂直偏差应不超过高度的千分之一,接

头应相互错开,同一平面上的接头不应超过2 个。井架导向滑轮与卷扬机

绳筒的距离,带槽卷筒应大于卷筒长度的15 倍,无槽光筒应大于卷筒长度 的20 倍。

8、井架运输通道宽度不小于1 米,搁置点必须牢靠,通道两边必须装

设防护栏杆,并装有安全门或安全栅栏。

9、井架吊篮必须装有灵敏可靠的停层装置,防坠装置、冲顶限位器和安全门,吊篮两侧装有安全挡板或网片,高度不得低于1 米,防止手推车等物件滑落。吊篮的焊接必须符合规范。

10、井架必须装设可靠的避雷和接地装置、卷扬机应单独接地并装设 防雨罩。

11、卷扬机应采用点动开关。

12、并架吊篮与每层楼面必须有醒目的信号装置或标志。

13、装设起重把杆的井架,底部应有3~4 吨的压重物,把杆底座要高

出建筑物,把杆顶部不得高于井架;起重把杆与井架的夹角应在45~70 度

之间,并设保险钢丝绳。起重钢丝绳应装设限位装置。把杆不得碰到缆风 绳。

14、井架吊篮内严禁乘人。

15、井架进行保养维修工作时,必须停止使用。

16、并架的平撑、斜撑、缆凤绳等严禁随意拆除。

17、拆除井架,应先设置临时缆风。遇设有两层缆风绳的井架,应对

下层缆风绳采取可靠的安全措施后,方可拆除顶层缆风绳。

18、搭拆井架要设警戒区,并指定专人负责,操作人员必须穿戴安全 带。

19、井架安全装置应由定点厂家制作安装。

六、其他注意事项

1、施工前,应逐级进行安全技术教育及交底,落实所有安全技术措施和人身防护用品

2、高处作业中的安全带、标志、工具、仪表、电气设施和各种设备,必须在施工前加以检查,确认其完好,方能投入使用。

3、攀登和悬空高处作业人员以及搭设高处作业安全设施的人员,必须经过专业技术培训,专业考试合格后方能持证上岗,并必须定期进行体格检查。

4、施工中高处作业的安全技术设施,如发现有缺陷和隐患时,必须及时解决;危及人身安全时,必须停止作业。

5、施工作业场所有坠落可能的物件,应一律先行撤除或加以固定。高处作业中所用的物料,均应堆放平稳,不妨碍通行和装卸。工具应随手放入工具袋;作业中的走道、通道板和登高用具,应随时清扫干净;拆卸下的物件及余料和皮料均应及时清理运走,不得任意乱置或向下丢弃。传递物件禁止抛掷。

6、因作业必须临时拆除或变动安全防护设施时,必须经施工负责人同意,并采取相应的可靠措施,作业后应立即恢复。

7、临边作业

(1)基坑周边,尚未安装栏杆或栏板的阳台、料台与挑平台周边,雨挑檐边,无脚手架的屋面与楼层周边及水箱与水塔周边等处,都必须设置防护栏杆; (2)首层高度超过2.7m的二层楼面周边,以及无外脚手架的高度超过2.7m的楼层周边,必须在外围架设安全平网一道;

(3)分层施工的楼梯口和梯段边,必须安装临时护栏。顶层楼梯口应随工程结构进度安装正式防护栏杆; (4)各种垂直运输接料平台,除两侧设防护栏杆外,平台口还应设置安全门或活动防护栏杆; (5)搭设临边防护栏杆时,必须符合下列要求: ①防护栏杆应由上、下两道横杆及栏杆柱组成,上杆离地高度为1.2m,下杆离地高度0.6m。坡度大于1:22的屋面,防护栏杆应高1.5m,并加挂安全立网。除经设计计算外,横杆长度大于2m时,必须加设栏杆柱;

②1.5m×1.5m以下的孔洞,应预埋通长钢筋网或加固盖板。1.5m×1.5m以上的孔洞,四周必须设两道护身栏杆,中间支挂水乎安全网3 ③梯踏步及休息平台处,必须设两道牢固防护栏杆或用立挂安全网做防护。

8、洞口作业

(1)板与墙的洞口,必须设置牢固的盖板、防护栏杆、安全网或其他防坠落的防护设施;

(2)楼板、屋面和平台等面上,短边尺寸大于20cm小于100cm的孔口,必须用坚实的盖板盖。盖板应能防止挪动移位;

(3)边长为100~150cm的洞口,必须设置以扣件扣接钢管而成的网格,并在其上满铺竹笆或脚手板。也可采用钢筋防护网,钢筋网格间距不得大于20cm; (4)边长在150cm以上的洞口,四周充防护栏杆,洞口下张设安全平网;

(5)垃圾井道和烟道,应随层的砌筑或安装而消除洞口,或参照预留洞口作防护。管道井施工时,除按上一条的方法办理外,还应加设明显的标志。如有临时性拆移,需经施工负责人核淮,工作完毕后必须恢复防护设施;

(6)梯脚底部应坚实,不得垫高使用。梯子的上端应有固定措施。立梯工作角度以750土5°为宜,踏板上下间距以30cm为宜,不得有缺档;

(7)梯子如需接长使用,必须有可靠的连接措施,且接头不得超过1处。连接后梯梁的强度,不应低于单梯梯梁的强度;

(8)悬空作业所用的索具、脚手架、吊篮、吊笼、平台等设备,均需经过技术鉴定或验证方可使用。 (9)悬空进行门窗作业时,必须遵守下列规定: 1)在高处外墙安装门、窗,无外脚手架时,应张挂安全网。无安全网时,操作人员应系好安全带,其保险钩应挂在操作人员上方的可靠物件上;

2)进行各项窗口作业时,操作人员的重心应位于室内,不得在窗台上站立。必要时应系好安全带进行操作; 3)进行支模、粉刷、砌墙等上下立体交叉作业时,不得在同一垂直方向上操作。下层作业的位置,必须处于依上层高度确定的可能坠蒋范围半径之外。不符合以上条件时,应设置安全防护层;

4)模板、脚手架等拆除时,下方不得有其他操作人员。模板部件拆除扣件,临时堆放处离楼层边沿不应小于1m,堆放高度不得超过1m。楼层边口、通道口、脚手架边缘等处,严禁堆放任何拆下物件;

5)由于上方施工可能坠落物件或处于起重机把杆回转范围之内的通道,在其受影响的范围内,必须搭设顶部能防止穿透的双层防护廊;

6)建筑施工进行高处作业之前,应进行安全防护设施的逐项检查和验收。验收合格后,方可进行高处作业。验收也可分层进行,或分阶段进行。

第三篇:砌体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基本规定:

1、 材料应有产品合格证、产品性能型式检验报告、进场复验报告、

符合设计要求,严禁使用国家明令淘汰的材料;

2、 砌体结构施工前,应编制砌体施工方案;

3、 伸缩缝、沉降缝、防震缝中的模板应拆除干净,不得夹有砂浆、

块体及碎渣的杂物;

4、 砌筑墙体应设置皮数杆;墙上留置施工洞口,其侧边离交接处

墙面不应小于500mm,洞口净宽度不应超过1m;抗震设防烈度为9度地区建筑物的临时施工洞口位置,应会同设计单位确定。

5、 脚手眼补砌时,应清理脚手眼内掉落的砂浆,灰尘;脚手眼处

砖及填塞用砖应湿润,并应填实砂浆;

6、 宽度超过300mm的洞口上部,应设置钢筋混凝土过梁;不应

再截面长边小于500mm的承重墙体、独立柱内预设管线;

7、 当采用后置方法设置拉结筋时,应取得设计单位同意,并应对

拉结钢筋进行实体拉拔强度试验;

8、 砌体高度每日砌筑高度控制1.5m;

9、 砌筑前应复核各砌筑部位的底面标高,如有高低不平宜采用

M5水泥砂浆找平,高度超过20mm应采用C20细石混凝土填平;

10、 采用混凝土砖,蒸压(养)砖产品的养护龄期应小于28d;

11、 拉结筋不小于500mm,未段应有90度弯钩;

12、 墙体顶部空隙14d后才能进行填充封堵;

第四篇:二次结构安全文明施工砌体技术交底

一进入施工现场必须正确佩带安全帽。砌筑脚手架必须牢固平稳,不允许用砖搭设脚手架,门窗洞口砌

筑时做好安全防护,系好安全带。提高安全防范意识,严厉杜绝野蛮施工。搞好文明施工,无论现场各工种都必须做到,人走场地清。必须遵守安全文明施工道德规范。

二1,砌筑前做好准备工作,实用工具,熟悉图纸,设置皮数杆,检验线于梁的闭合情况是否相对,根据天

气情况对砌块进行浇水湿润,砌筑过程中保证墙体下批三层实心砖,M5混合砂浆砌筑,。

2,二次结构砌筑前,先做样板单元墙,经公司监理验收合格后才能大面积进行砌筑。

3,砌筑墙体第一皮砖时要认真找平,灰缝大于2CM时必须用细石砼找平,不允许用砂浆找平,否则要进

行拆除,砌筑时必须保证砂浆饱满,保证灰缝横平竖直,水平灰缝控制在0·9~1·1之间,最大不能超过1·2cm,碰头灰要饱满,灰缝不允许短节瞎缝现象,砂浆饱满度要达到95%以上。

4,砌体与构造柱处设置马牙槎两退两出,先退后进。两皮砖处压两根拉筋,砌体有拉筋处必须通筋连接

(35#38#除外),(中间没有连接处用¢6搭接绑扎,搭接长度不得小于250cm),砌完砖后应随手将马牙槎与构造柱处落地灰清理干净。

5,构造柱合模前,必须将构造柱内的落地灰渣土清洗干净后,才能合模,下方设置清扫口,以便检查,

打灰时再将预留洞封堵。各道工序要做好自检,互检工作,质量把关各个班组栋号要有专人负责。自检无误后报公司监理验收。人名上墙检验数据上墙达到一次验收合格。

6,为了各项措施开展,安全文明施工质量竞赛活动奖罚分明。每周二进行一次联合检查《内容对安全及

文明施工观感检查,质量,实测为一体的形象进行检查》,评比结果上墙张贴通报。第一周检查内容为职工安全文明质量,施工思想意识评比,教育整体措施。第二周检验不合格者与合格者进行奖罚分明,额度为500元一次,下周检验到本班组人员不合格者加倍处罚并整改措施。

砌体质量检验标准:垂直4mm平直5mm80%以上

文明施工:85%安全:95%

进度计划3.5天一层 每栋分两层砌筑同时砌筑每层瓦工不少于6-7人1.5天砌完一层木工支模打灰2天完成共计3.5天完成

35#38#18层*3.5=63天/2=32天最晚40天完成5月10号

36#37#27*3.5=94.5/2=47天最晚55天完成5月22号

39#41#24*3.5=84/2=42天最晚50天完成5月10号

40#24*3.5=84/2=42天最晚45天完成5月17号

(现场采用进度质量优先质,同时时间进入,完成者栋号队伍可以抢进度进入未完成栋号施工,计价

要高于合同价格。其中抢进度的工程款未完成栋号扣付)

接收人:时间:

第五篇:建筑结构加固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建筑结构加固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报批稿)——3总则、术语

本规范是根据原建设部建标[2003]102号文下达的任务和要求,由四川省建筑科学研究院会同有关的高等院校、科研、质监、施工等单位共同制订而成。

在制订过程中,规范编制组开展了各类结构加固施工方法的专题研究;进行了广泛的调查分析和重点项目的验证性试验;总结了近十五年来我国建筑结构加固工程的施工经验,并与国外先进的标准、规范进行了比较分析和借鉴。在此基础上以多种方式广泛征求了有关单位和社会公众的意见并进行了新加固材料和新施工工艺的试点应用和加固效果的评估。据此,还对主要问题进行了反复修改;最后经审查定稿。

本规范主要规定的内容有:建筑结构加固工程施工的基本规定、材料、混凝土构件增大截面工程、局部置换构件混凝土工程、混凝土构件绕丝工程、混凝土构件外加预应力工程、外粘或外包型钢工程、外粘纤维复合材工程、外粘钢板工程、钢丝绳网片外加聚合物砂浆面层工程、砌体或混凝土构件外加钢筋网-砂浆面层工程、砌体柱外加预应力撑杆工程、钢构件增大截面工程、钢构件焊缝补强工程、钢结构裂纹修复工程、混凝土及砌体裂缝修补工程、植筋工程、锚栓工程、灌浆工程、建筑结构加固工程竣工验收及有关附录。

本规范将来可能需要进行局部修订,有关局部修订的信息和条文内容将刊登在《工程建设标准化》期刊上。

本规范的黑体字标志的条文为强制性条文,必须严格执行。

本规范由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负责管理和对强制性条文的解释;由四川省建筑科学研究院负责具体技术内容的解释。

为充实提高规范的质量,请各使用单位在执行本规范过程中,结合工程实践,注意总结经验,积累数据、资料,随时将意见和建议寄交成都市一环路北三段55号(四川省建筑科学研究院内)住宅和城乡建设部建筑物鉴定与加固规范管理委员会(邮编:610081;http:///)。

本规范主编单位:四川省建筑科学研究院

本规范参编单位:同济大学

湖南大学

武汉大学

福州大学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山东省建筑科学研究院

辽宁省建设科学研究院 重庆市建筑科学研究院

上海市建设工程质量监督总站

山东省建设工程质量监督总站

成都市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站

海口市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站

厦门市建设工程质量安全监督站

上海加固行建筑技术工程公司

亨斯迈先进化工材料(广东)有限公司

厦门中连结构胶有限公司

同济大学建筑科技工程公司

大连凯华新技术工程有限公司

中国华西企业公司

慧鱼建筑锚栓有限公司

喜利得(中国)有限公司

江苏东南特种技术工程有限公司

上海协固建筑材料有限公司

武汉长江加固技术有限公司

湖北德盛结构工程加固有限公司

长沙固特邦土木技术发展公司

上海怡昌碳纤维材料有限公司

上海同华加固工程有限公司

主要起草人:孙前元 梁 爽

梁 坦 吴善能 黄兴棣 林文修 卜良桃

崔士起 郑建岚 成 勃 莫群速 李明柱

蒋松岩 卢同和 潘延平 魏建东 陈科荣

冯鸿浩 王立民 张成英 陈友明 徐德新

李力平 张首文 肖 雯 王聪慧 周 激

王晓波 侯发亮 彭 勃 张坦贤 周海明

何英明 刘延年

目 次

1 总则„„„„„„„„„„„„„„„„„„„„„„„„„„„„„ 1 2 术语„„„„„„„„„„„„„„„„„„„„„„„„„„„„„ 2 2.1 一般术语„„„„„„„„„„„„„„„„„„„„„„„„ 2 2.2 材料术语„„„„„„„„„„„„„„„„„„„„„„„„ 3 2.3 施工术语„„„„„„„„„„„„„„„„„„„„„„„„ 5 3 基本规定„„„„„„„„„„„„„„„„„„„„„„„„„„„ 6 4 材料„„„„„„„„„„„„„„„„„„„„„„„„„„„„„ 9 4.1 混凝土原材料„„„„„„„„„„„„„„„„„„„„„„ 9 4.2 钢材 „„„„„„„„„„„„„„„„„„„„„„„„„ 10 4.3 焊接材料 „„„„„„„„„„„„„„„„„„„„„„„ 13 4.4 结构胶粘剂 „„„„„„„„„„„„„„„„„„„„„„ 13 4.5 纤维材料 „„„„„„„„„„„„„„„„„„„„„„„ 16 4.6 水泥砂浆原材料 „„„„„„„„„„„„„„„„„„„„ 18 4.7 聚合物砂浆原材料 „„„„„„„„„„„„„„„„„„„ 19 4.8 裂缝修补用注浆料 „„„„„„„„„„„„„„„„„„„ 20 4.9 结构用混凝土界面胶(剂) „„„„„„„„„„„„„„„ 21 4.10 结构加固用灌浆料„„„„„„„„„„„„„„„„„„„„ 22 4.11 锚栓„„„„„„„„„„„„„„„„„„„„„„„„„„ 24 5 混凝土构件增大截面工程„„„„„„„„„„„„„„„„„„„„ 26 5.1 一般规定 „„„„„„„„„„„„„„„„„„„„„„„ 26 5.2 界面处理 „„„„„„„„„„„„„„„„„„„„„„„ 27 5.3 新增截面施工 „„„„„„„„„„„„„„„„„„„„„ 27 5.4 施工质量检验 „„„„„„„„„„„„„„„„„„„„„ 29 6 局部置换构件混凝土工程„„„„„„„„„„„„„„„„„„„„ 32 6.1 一般规定 „„„„„„„„„„„„„„„„„„„„„„„ 32 6.2 卸载的实时控制 „„„„„„„„„„„„„„„„„„„„ 32 6.3 混凝土局部剔除及界面处理 „„„„„„„„„„„„„„„ 33 6.4 置换混凝土施工 „„„„„„„„„„„„„„„„„„„„ 34 6.5 施工质量检验 „„„„„„„„„„„„„„„„„„„„„ 35 7 混凝土构件绕丝工程„„„„„„„„„„„„„„„„„„„„„„ 37 7.1 一般规定 „„„„„„„„„„„„„„„„„„„„„„„ 37 7.2 界面处理 „„„„„„„„„„„„„„„„„„„„„„„ 37 7.3 绕丝施工 „„„„„„„„„„„„„„„„„„„„„„„ 38 7.4 施工质量检验 „„„„„„„„„„„„„„„„„„„„„ 39 8 混凝土构件外加预应力工程„„„„„„„„„„„„„„„„„„„ 41 8.1 一般规定 „„„„„„„„„„„„„„„„„„„„„„„ 41 8.2 制作与安装 „„„„„„„„„„„„„„„„„„„„„„ 42 8.3 张拉施工 „„„„„„„„„„„„„„„„„„„„„„„ 43 8.4 施工质量检验 „„„„„„„„„„„„„„„„„„„„„ 46 9 外粘或外包型钢工程„„„„„„„„„„„„„„„„„„„„„„ 48 9.1 一般规定 „„„„„„„„„„„„„„„„„„„„„„„ 48 9.2 型钢骨架制作 „„„„„„„„„„„„„„„„„„„„„ 48 9.3 界面处理 „„„„„„„„„„„„„„„„„„„„„„„ 49 9.4 型钢骨架安装及焊接 „„„„„„„„„„„„„„„„„„ 50 9.5 注胶或注浆施工 „„„„„„„„„„„„„„„„„„„„ 51 9.6 施工质量检验 „„„„„„„„„„„„„„„„„„„„„ 52 10 外粘纤维复合材工程„„„„„„„„„„„„„„„„„„„„„„„ 10.1 一般规定„„„„„„„„„„„„„„„„„„„„„„„„ 54 10.2 界面处理„„„„„„„„„„„„„„„„„„„„„„„„ 55 10.3 纤维材料粘贴施工„„„„„„„„„„„„„„„„„„„„ 56 10.4 施工质量检验„„„„„„„„„„„„„„„„„„„„„„ 57 11 外粘钢板工程„„„„„„„„„„„„„„„„„„„„„„„„„„ 11.1 一般规定„„„„„„„„„„„„„„„„„„„„„„„„ 59 11.2 界面处理„„„„„„„„„„„„„„„„„„„„„„„„ 59 11.3 钢板粘贴施工„„„„„„„„„„„„„„„„„„„„„„ 60 11.4 施工质量检验„„„„„„„„„„„„„„„„„„„„„„ 62 12 钢丝绳网片外加聚合物砂浆面层工程„„„„„„„„„„„„„„„„ 12.1 一般规定„„„„„„„„„„„„„„„„„„„„„„„„ 63 12.2 界面处理„„„„„„„„„„„„„„„„„„„„„„„„ 63

54

59

63 12.3 钢丝绳网片安装„„„„„„„„„„„„„„„„„„„„„ 64 12.4 聚合物砂浆面层施工„„„„„„„„„„„„„„„„„„„ 65 12.5 施工质量检验„„„„„„„„„„„„„„„„„„„„„„ 66 13 砌体或混凝土构件外加钢筋网-砂浆面层工程„„„„„„„„„„„„ 69 13.1 一般规定„„„„„„„„„„„„„„„„„„„„„„„„ 69 13.2 界面处理„„„„„„„„„„„„„„„„„„„„„„„„ 69 13.3 钢筋网面层施工„„„„„„„„„„„„„„„„„„„„„ 70 13.4 施工质量检验„„„„„„„„„„„„„„„„„„„„„„ 71 14 砌体柱外加预应力撑杆工程„„„„„„„„„„„„„„„„„„„ 14.1 一般规定„„„„„„„„„„„„„„„„„„„„„„„„ 73 14.2 界面处理„„„„„„„„„„„„„„„„„„„„„„„„ 73 14.3 撑杆制作„„„„„„„„„„„„„„„„„„„„„„„„ 74 14.4 撑杆安装与张拉„„„„„„„„„„„„„„„„„„„„„ 77 14.5 施工质量检验„„„„„„„„„„„„„„„„„„„„„„ 78 15 钢构件增大截面工程„„„„„„„„„„„„„„„„„„„„„„ 15.1 一般规定„„„„„„„„„„„„„„„„„„„„„„„„ 79 15.2 界面处理„„„„„„„„„„„„„„„„„„„„„„„„ 79 15.3 新增钢部件制作„„„„„„„„„„„„„„„„„„„„„ 80 15.4 新增钢部件安装、拼接施工„„„„„„„„„„„„„„„„ 82 15.5 施工质量检验„„„„„„„„„„„„„„„„„„„„„„ 84 16 钢构件焊缝补强工程„„„„„„„„„„„„„„„„„„„„„„ 16.1 一般规定„„„„„„„„„„„„„„„„„„„„„„„„ 87 16.2 焊区表面处理„„„„„„„„„„„„„„„„„„„„„„ 87 16.3 焊缝补强施工„„„„„„„„„„„„„„„„„„„„„„ 88 16.4 焊接质量检验„„„„„„„„„„„„„„„„„„„„„„ 89 17 钢结构裂纹修复工程„„„„„„„„„„„„„„„„„„„„„„ 17.1 一般规定„„„„„„„„„„„„„„„„„„„„„„„„ 91 17.2 焊缝补强施工及质量检验„„„„„„„„„„„„„„„„„ 91 18 混凝土及砌体裂缝修补工程„„„„„„„„„„„„„„„„„„„ 18.1 一般规定„„„„„„„„„„„„„„„„„„„„„„„„ 94

73 79 87 91 94 18.2 界面处理„„„„„„„„„„„„„„„„„„„„„„„„ 94 18.3 表面封闭法施工„„„„„„„„„„„„„„„„„„„„„ 95 18.4 柔性密封法施工„„„„„„„„„„„„„„„„„„„„„ 97 18.5 压力注浆法施工„„„„„„„„„„„„„„„„„„„„„ 98 18.6 施工质量检验„„„„„„„„„„„„„„„„„„„„„„ 99 19 植筋工程„„„„„„„„„„„„„„„„„„„„„„„„„„„ 101 19.1 一般规定„„„„„„„„„„„„„„„„„„„„„„„„ 101 19.2 界面处理„„„„„„„„„„„„„„„„„„„„„„„„ 102 19.3 植筋施工„„„„„„„„„„„„„„„„„„„„„„„„ 103 19.4 施工质量检验„„„„„„„„„„„„„„„„„„„„„„ 104 20 锚栓工程„„„„„„„„„„„„„„„„„„„„„„„„„„„ 105 20.1 一般规定„„„„„„„„„„„„„„„„„„„„„„„„ 105 20.2 锚栓安装施工„„„„„„„„„„„„„„„„„„„„„„ 105 20.3 施工质量检验„„„„„„„„„„„„„„„„„„„„„„ 108 21 灌浆工程„„„„„„„„„„„„„„„„„„„„„„„„„„„ 109 21.1 一般规定„„„„„„„„„„„„„„„„„„„„„„„ 109 21.2 施工图安全复查„„„„„„„„„„„„„„„„„„„„ 109 21.3 界面处理„„„„„„„„„„„„„„„„„„„„„„„ 110 21.4 灌浆施工„„„„„„„„„„„„„„„„„„„„„„„ 111 21.5 施工质量检验„„„„„„„„„„„„„„„„„„„„„ 112 22 建筑结构加固工程竣工验收„„„„„„„„„„„„„„„„„„„ 113

附录A 建筑结构加固子分部工程、分项工程的划分 „„„„„„„„„„ 117 附录B 质量验收记录 „„„„„„„„„„„„„„„„„„„„„„„ 118 附录C 高压水射流技术应用规定„„„„„„„„„„„„„„„„„„„ 121 附录D 加固材料、产品进场复验抽样规定„„„„„„„„„„„„„„„ 123 附录E 粘结材料粘合加固材与基材的正拉粘结强度试验室测定方法及评定标准

„„„„„„„„„„„„„„ 124 附录F 结构胶粘剂抗冲击剥离能力测定方法及评定标准 „„„„„„„„ 130 附录G 结构胶粘剂不挥发物含量测定方法„„„„„„„„„„„„„„„ 134 附录H 结构胶粘剂湿热老化性能测定方法„„„„„„„„„„„„„„„ 137 附录J 结构胶粘剂湿热老化性能现场快速复验方法及评定标准„„„„„ 140 附录K 结构胶粘剂初粘度测定方法„„„„„„„„„„„„„„„„„„ 144 附录L 结构胶粘剂触变指数测定方法 „„„„„„„„„„„„„„„„ 148 附录M 碳纤维织物中碳纤维K数快速判定方法„„„„„„„„„„„„„„150 附录N 纤维复合材层间剪切强度测定方法„„„„„„„„„„„„„„„ 152 附录P 结构用聚合物砂浆体和灌浆料浆体劈裂抗拉强度测定方法 „„„„ 157 附录Q 结构加固用砂浆体和灌浆料浆体抗折强度测定方法„„„„„„„„ 161 附录R 聚合物砂浆及复合砂浆拉伸抗剪强度测定方法 „„„„„„„„„ 165 附录S 结构用界面胶(剂)剪切粘结强度测定方法及评定标准 „„„„„ 169 附录T 现场推定新增混凝土强度的取样规则与评定方法 „„„„„„„„ 175 附录U 粘结材料粘合加固材与基材的正拉粘结强度现场测定方法及评定标准

„„„„„„„„„„„„177 附录V 承重构件外加砂浆面层抗压强度采用回弹法检测的规定 „„„„„„182 附录W 锚固承载力现场检验方法及评定标准 „„„„„„„„„„„„„„18

4 附录X 钢筋阻锈剂应用规定„„„„„„„„„„„„„„„„„„„„„ 189 本规范用词、用语说明 „„„„„„„„„„„„„„„„„„„„„„„ 192 条文说明 „„„„„„„„„„„„„„„„„„„„„„„„„„„„„ 193

1 总 则

1.0.1 为了加强建筑结构加固工程质量管理,统一建筑结构加固工程施工质量的验收,保证工程的质量和安全,制定本规范。

1.0.2 本规范适用于混凝土结构、砌体结构和钢结构加固工程的施工过程控制和施工质量验收。 1.0.3 建筑结构加固工程技术文件和承包合同中规定的对加固工程质量的要求不得低于本规范的规定。

1.0.4 本规范应与下列现行国家标准配套使用: 1 《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 50300; 2 《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 50204; 3 《砌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 50203; 4 《钢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 50205。

1.0.5 建筑结构加固工程的施工过程控制和施工质量验收除应执行本规范及其配套使用的标准规范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2 术 语 2.1 一般术语

2.1.1 结构加固工程 structure strengthening engineering 对可靠性不足的承重结构、构件及其相关部分进行增强或调整其内力,使具有足够的安全性和耐久性,并力求保持其适用性。

2.1.2 结构加固工程质量 quality of structure strengthening engineering 反映结构加固工程满足现行相关标准规定或合同约定的要求,包括其在安全性能、耐久性能、使用功能以及环境保护等方面所有明显和隐含能力的特性总和。 2.1.3 验收 acceptance 结构加固工程质量在施工单位自行检查评定的基础上,由参与该工程活动的有关单位共同对检验批、分项、子分部、分部工程的质量进行抽样复查,根据现行相关标准以书面形式对工程质量达到合格与否做出确认。

2.1.4 进场检查 site inspection 对进入施工现场的加固材料、制品、构配件、连接件、锚固件、器具和设备等,按相关标准规定的要求进行检查或检验,以对其质量达到合格与否做出确认。 2.1.5 复验 repeat test 凡涉及安全或功能的加固材料、产品,在进场时,不论事先持有何种检验合格证书,均应按现行有关标准规范所指定项目进行的见证抽样检验活动。 2.1.6 批 lot 在一致条件下生产、施工,或按规定的方式汇总起来的,由一定数量个体(或散装料)组成的产品或材料集合。

2.1.7 检验批 inspection lot 为实施抽样检验(检查)而指定的受检批次。 2.1.8 见证取样 evidential sampling 在监理单位或建设单位(业主)监督下,由施工单位或检测机构专业人员实施的现场取样过程。

见证取样的样本应经监督人员签封后,送至具备相应资质的独立检测机构进行测试。 2.1.9 主控项目 dominant item 结构加固工程中对安全、卫生、环境保护和公众利益起决定性作用的检验项目。 2.1.10 一般项目 general item 除主控项目以外的检验项目。

2.1.11 原构件 existing structure member 实施加固前的原有(已有)构件。 2.1.12 基材 substrate 涂布胶粘剂或其他粘结材料的被粘物之一。在结构加固工程中,系指被粘接的原构件。若原构件为复合材或组合材,则专指其中被粘合部分的材料。 2.2 材料术语

2.2.1 结构胶粘剂 structural adhesives 用于承重结构构件胶接的,能长期承受设计应力和环境作用的胶粘剂。在土木工程中,基于现场条件的限制,其所使用的结构胶粘剂,主要指室温固化的结构胶粘剂。

注:在早先碳纤维复合材体系中,曾称为浸渍-粘结树脂;现已统一称为结构胶粘剂。 2.2.2 底胶 primer 为改善胶接性能并防止基材表面处理后受污染或腐蚀,而先在基材粘合面上涂布的,与结构胶粘剂和基材均有良好相容性和粘附能力的一种室温固化的胶粘剂。 2.2.3 裂缝修补胶 repairing adhesive for concrete crack 以低粘度改性环氧类胶粘剂配制的用于填充、封闭混凝土裂缝的胶粘剂,也称裂缝修补剂。当有可靠的工程经验时,也可用其他改性合成树脂替代改性环氧树脂进行配制。

若工程要求恢复开裂混凝土的整体性和强度时,应使用高粘结性结构胶配制的具有修复功能的裂缝修补胶(剂),也称裂缝修复胶(剂)。 2.2.4 裂缝注浆料 grout for concrete crack 一种高流态、塑性的、采用压力注入的修补裂缝材料,一般分为改性环氧类注浆料和聚合物改性水泥基类注浆料两类;在结构加固工程中应用的注浆料,必须具有不分层、不分化、固化收缩极小、体积稳定的物理特性和粘结特性。 2.2.5 结构界面胶(剂) structural interfacial adhesive(agent)

为改善粘结材料、加固材料与基材之间的相互粘接性能而在基材表面涂布的胶粘剂,专称为结构界面胶(剂)。其性能和质量完全不同于一般界面处理剂。工程结构加固工程仅允许使用安全性能符合规定要求的结构界面胶(剂)。

2.2.6 纤维增强复合材 fiber-reinforced polymer,composite FRP 以具有所要求特性的连续纤维或其制品为增强材料,与基体-结构胶粘剂粘结而成的高分子复合材料,简称纤维复合材;旧称纤维增强塑料。在工程结构中常用的有碳纤维复合材、玻璃纤维复合材和芳纶纤维复合材等。 2.2.7 阻锈剂 corrosion inhibitor 能抑制混凝土中钢筋电化学腐蚀的抑制剂;一般分为掺入型和喷涂型两种。在结构加固中,一般使用后者;仅当重新浇筑混凝土时,才使用掺入型阻锈剂。 2.2.8 预拌混凝土 ready-mixed concrete 由专业工厂生产的、对掺合料质量有特定要求的、专用于结构加固工程的混凝土拌合物。 2.2.9 预拌砂浆 ready-mixed mortar 由专业工厂生产的、对掺合料质量有特定要求的、专用于结构加固工程的砂浆拌合物,按产品形态分为干混砂浆和湿拌砂浆。 2.2.10 聚合物砂浆 poymer motar 掺有改性环氧乳液(或水性环氧)或其他改性共聚物乳液的高强度水泥砂浆。结构加固用的聚合物砂浆在安全性能上有专门要求,应与普通聚合物砂浆相区别。 2.2.11 结构加固用灌浆料 grout for structural strengthening 在混凝土增大截面工程中,为保证钢筋密集部位新旧混凝土之间紧密接合和填充饱满,而掺入细石混凝土的高品质水泥基灌浆料。 2.3 施工术语

2.3.1 表面处理 surface treatment,surface preparation 为改善加固材料与原构件之间,或新旧基材之间的粘合能力,而对其表面进行的物理或化学处理。在结构加固工程中以物理处理为主。 2.3.2 平整度 degree of plainness 原结构构件经修整、处理后,尚允许表面存在的起伏、凹凸程度。 2.3.3 垂直度 degree of gravity vertical 在设计规定的高度范围内,加固后构件表面轴线偏离重力线的程度。 2.3.4 轴线位移 displacement of axies 结构或构件加固后的轴线实际位置对设计位置的偏差。 2.3.5 尺寸偏差 dimensional errors 结构、构件实际几何尺寸与原设计尺寸之间的差值。 2.3.6 缺陷 defect 结构加固工程施工质量检查中发现的不符合规定要求的检验项或检验点,按其程度可分为严重缺陷和一般缺陷,前者对加固后结构、构件的受力性能或使用功能有决定性影响,后者则无决定性影响。

2.3.7 返修 repair 对施工质量不符合现行规范规定的结构加固工程部位采取的整修、补救措施。 2.3.8 返工 rework 对施工质量不合格且无法返修的结构加固工程部位采取的重新制作、重新施工的措施。

3 基本规定

3.0.1 建筑结构加固工程施工现场质量管理,应有相应的施工技术标准、健全的质量管理体系、施工质量控制与质量检验制度以及综合评定施工质量水平的考核制度。

3.0.2 建筑结构加固工程作为建筑工程的一个分部工程,应根据其加固材料种类和施工技术特点划分为若干子分部工程;每一子分部工程应按其主要工种、材料和施工工艺划分为若干分项工程;每一分项工程应按其施工过程控制和施工质量验收的需要划分为若干检验批。根据以上原则划分的子分部工程和分项工程列于附录A附表A.0.1。 3.0.3 建筑结构加固工程应按下列规定进行施工质量控制:

1 结构加固设计单位应按审查批准的施工图,向施工单位进行技术交底;施工单位应据以编制施工组织设计和施工技术方案,经审查批准后组织实施;

2 加固材料、产品应进行进场验收。凡涉及安全、卫生、环境保护的材料和产品应按本规范规定的抽样数量进行见证抽样复验;其送样应经监理工程师签封;复验不合格的材料和产品不得使用;施工单位或生产厂家自行抽样、送检的委托检验报告无效; 3 结构加固工程施工前,应对原结构、构件进行清理、修整和支护; 4 结构加固工程的每道工序均应按本规范及企业的施工技术标准进行质量控制;每道工序完成后应进行检查验收;必要时尚应按隐蔽工程的要求进行检查验收;合格后方允许进行下一道工序的施工;

5 相关各专业工种交接时,应进行交接检验,并应经监理工程师检查认可。 3.0.4 原结构的清理、修整和支护主要包括下列内容: 1 拆迁原结构上影响施工的管道和线路以及其他障碍; 2 卸除原结构上的荷载(当设计文件有规定时); 3 修整原结构、构件加固部位; 4 搭设安全支撑及工作平台。

3.0.5 修整原结构、构件加固部位时,应符合下列要求:

1 应清除原构件表面的尘土、浮浆、污垢、油渍、原有涂装、抹灰层或其他饰面层;对混凝土构件尚应剔除其风化、剥落、疏松、起砂、蜂窝、麻面、腐蚀等缺陷至露出骨料新面;对钢构件和钢筋,还应除锈、脱脂并打磨至露出金属光泽;对砌体构件,尚应剔除其勾缝砂浆及已松动、粉化的砌筑砂浆层,必要时,还应对残损部分进行局部拆砌。当工程量不大时,可采用人工清理;当工程量很大或对界面处理的均匀性要求很高时,宜采用高压水射流进行清理。《高压水射流技术应用规定》列于本规范附录C;

2 应采用相容性良好的裂缝修补材料对原构件的裂缝进行修补;若原构件表面处于潮湿或渗水状态,修补前应先进行疏水、止水和干燥处理。

3.0.6 在现场核对原结构构造及清理原结构过程中,若发现该结构整体牢固性不良或原有的支撑、连结系统有缺损时,应及时向业主(或监理单位)和加固设计单位报告。在设计单位未采取补救措施前,不得按现有加固方案进行施工。

3.0.7 建筑结构加固施工的全过程,应有可靠的安全措施:

1 加固工程搭设的安全支护体系和工作平台,应定时进行安全检查并确认其牢固性; 2 加固施工前,应熟悉周边情况,了解加固构件受力和传力路径的可能变化。对结构构件的变形、裂缝情况应设专人进行检测,并作好观测记录备查;

3 在加固过程中,若发现结构、构件突然发生变形增大、裂缝扩展或条数增多等异常情况,应立即停工、支顶并及时向安全管理单位或安全负责人发出书面通知;

4 对危险构件、受力大的构件进行加固时,应有切实可行的安全监控措施,并应得到监理总工程师的批准; 5 当施工现场周边环境有影响施工人员健康的粉尘、噪音、有害气体时,应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当使用化学浆液(如胶液和注浆料等)时,尚应保持施工现场通风良好; 6 化学材料及其产品应存放在远离火源的储藏室内,并应密封存放;

7 工作场地严禁烟火,并必须配备消防器材;现场若需动火应事先申请,经批准后按规定用火。

3.0.8 当结构加固需搭设模板、支架和支撑时,应根据结构的种类,分别按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 5020

4、《钢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 50205和《砌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 50203的规定执行。

3.0.9 加固工程的冬期施工,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建筑工程冬期施工规程》JGJ104要求和本规范有关章节的补充规定。

3.0.10 当采用的结构加固方法需做防护面层时,应按设计规定的材料和工艺要求组织施工。其施工过程的控制和施工质量的检验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3.0.11 建筑结构加固工程检验批的质量检验,应按本规范根据现行国家标准《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 50300的抽样原则所规定的抽样方案执行。

3.0.12 检验批中,凡涉及结构安全的加固材料、施工工艺、施工过程留置的试件、结构重要部位的加固施工质量等项目,均须进行现场见证取样检测或结构构件实体见证检验。任何未经见证的此类项目,其检测或检验报告,不得作为施工质量验收依据。 3.0.13 检验批合格质量标准应符合下列规定: 1 主控项目的质量经抽样检验合格;

2 一般项目的质量经抽样检验合格;当采用计数检验时,除本规范另有专门规定外,其抽检的合格点率应不低于80%,且不得有严重缺陷;

3 具有完整的施工操作依据、质量检查记录及质量证明文件。

3.0.14 分项工程的质量验收,应在其所含检验批均验收合格的基础上;按本规范规定的检验项目,对各检验批中每项质量验收记录及其合格证明文件进行检查。 3.0.15 分项工程合格质量标准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分项工程所含的各检验批,其质量均符合本规范的合格质量规定; 2 分项工程所含的各检验批,其质量验收记录和有关证明文件完整。

3.0.16 建筑结构加固子分部工程和分部工程的施工质量,应按本规范第21章的规定进行竣工验收。 3.0.17 检验批、分项工程、子分部工程和分部工程的质量验收,应按本规范附录B的格式填写质量验收记录。 材 料

4.1 混凝土原材料 主 控 项 目

4.1.1 结构加固工程用的水泥进场时应对其品种、级别、包装或散装仓号、出厂日期等进行检查,并应对其强度、安定性及其他必要的性能指标进行见证取样复验。其品种和强度等级必须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加固设计规范》GB 50367及设计的规定;其质量必须符合现行国家标准《通用硅酸盐水泥》GB 175和《快硬硅酸盐水泥》GB 199等的要求。

加固用混凝土中严禁使用安定性不合格的水泥、含氯化物的水泥、过期水泥和受潮水泥。

检查数量:按同一生产厂家、同一等级、同一品种、同一批号且同一次进场的水泥,以30t为一批(不足30t,按30t计),每批见证取样不应少于一次。

检验方法:检查产品合格证、出厂检验报告和进场复验报告。

4.1.2 普通混凝土中掺用的外加剂(不包括阻锈剂),其质量及应用技术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外加剂》GB 8076及《混凝土外加剂应用技术规范》GB 50119的要求。

结构加固用的混凝土不得使用含有氯化物或亚硝酸盐的外加剂;上部结构加固用的混凝土还不得使用膨胀剂。必要时,应使用减缩剂。

检查数量:按进场的批次和产品复验抽样规定(本规范附录D)确定。

检验方法:检查产品合格证、出厂检验报告(包括与水泥适应性检验报告)和进场复验报告。 4.1.3 现场搅拌的混凝土中,不得掺入粉煤灰。当采用掺有粉煤灰的预拌混凝土时,其粉煤灰应为I级灰,且烧失量不应大于5%。

检查数量:逐批检查。

检查方法:检查粉煤灰生产厂出具的粉煤灰等级证书、出厂检验报告及商品混凝土检验机构出具的粉煤灰烧失量检验报告。 一 般 项 目

4.1.4 配制结构加固用的混凝土,其粗、细骨料的品种和质量,除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普通混凝土用砂、石质量及检验方法标准》JGJ 52的要求外,尚应符合下列规定:

1 粗骨料的最大粒径:对拌合混凝土,不应大于20mm;对喷射混凝土,不应大于12mm;对掺加短纤维的混凝土,不应大于10mm;

2 细骨料应为中、粗砂,其细度模数不应小于2.5。 检查数量:按进场的批次和产品复验抽样规定(本规范附录D)确定。

检验方法:检查进场复验报告。

4.1.5 拌制混凝土应采用饮用水或水质符合现行行业标准《混凝土拌合用水标准》JGJ 63规定的天然洁净水。

检查数量:同一水源检查不应少于一次。

检验方法:送独立检测机构化验。 4.2 钢 材 主 控 项 目

4.2.1 结构加固用的钢筋,其品种、规格、性能等应符合设计要求。钢筋进场时,应分别按现行国家标准《钢筋混凝土用热轧带肋钢筋》GB 149

9、《钢筋混凝土用热轧光园钢筋》GB 130

13、《钢筋混凝土用余热处理钢筋》GB/T 52

23、《预应力混凝土用钢绞线》GB/T 5224等的规定,见证取样作力学性能复验,其质量除必须符合相应标准的要求外,尚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对有抗震设防要求的框架结构,其纵向受力钢筋强度检验实测值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 50204的规定;

2 对受力钢筋,在任何情况下,均不得采用再生钢筋(也称改制钢筋)和钢号不明的钢筋。

检查数量:按进场的批次和产品复验抽样规定(本规范附录D)确定。

检验方法:检查产品合格证、出厂检验报告和进场复验报告。

4.2.2 结构加固用的型钢、钢板及其连接用的紧固件,其品种、规格和性能等应符合设计要求和现行国家标准《碳素结构钢》GB 700、《低合金高强度钢》GB 159

1、《紧固件机械性能》GB/T 3098以及有关产品标准的规定。严禁使用改制钢材以及来源不明的钢材和紧固件。

型钢、钢板和连接用的紧固件进场时,应按现行国家标准《钢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 50205等的规定见证取样作安全性能复验,其质量必须符合设计和合同规定标准的要求。

检查数量:按进场的批次,逐批检查,且每批抽取一组试样进行复验。组内试件数量按所执行试验方法标准确定。

检验方法:检查产品合格证、中文标志、出厂检验报告和进场复验报告。

4.2.3 预应力加固专用的钢材进场时,应根据其品种分别按现行国家标准《钢筋混凝土用余热处理钢筋》GB 130

14、《预应力混凝土用钢丝》GB/T 52

23、《预应力混凝土用钢铰线》GB/T 5224和《碳素结构钢》GB 700、《低合金强度钢》GB 1591等的规定,见证取样作力学性能复验,其质量必须符合相应标准的规定。 检查数量:按进场批次,逐批检查,且每批抽取一组试样进行复验。组内试件数量按所执行的试验方法标准确定。

检验方法:检查产品合格证、出厂检验报告和进场复验报告。

4.2.4 千斤顶张拉用的锚具、夹具和连接器等应按设计要求采用;其性能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预应力筋用锚具、夹具和连接器》GB/T 14370等的规定。

检验数量:按进场批次和产品复验抽样规定(本规范附录D)确定。

检验方法:检查产品合格证、出厂检验报告和进场复验报告。

4.2.5 绕丝用的钢丝进场时,应按现行国家标准《一般用途低碳钢丝》GB/T 343关于“退火钢丝”的力学性能指标进行复验。其复验结果的抗拉强度最低值不应低于490MPa。

注:若直径4mm退火钢丝供应有困难,允许采用低碳冷拔钢丝在现场退火。但退火后的钢丝抗拉强度值应控制在(490~540)MPa之间。

检查数量:按进场批号,每批抽取5个试样。

检验方法:按现行国家标准《金属拉伸试验方法》GB/T 228规定的方法进行复验,同时,尚应检查其产品合格证和出厂检验报告。

4.2.6 结构加固用的钢丝绳网片应根据设计规定选用高强度不锈钢丝绳或航空用镀锌碳素钢丝绳在工厂预制。制作网片的钢丝绳,其结构型式应为6×7+IWS金属股芯右交互捻小直径不松散钢丝绳(图4.2.6,a),或1×19单股左捻钢丝绳(图4.2.6,b);其钢丝的公称强度不应低于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加固设计规范》GB 50367的规定值。

钢丝绳网片进场时,应分别按现行国家标准《不锈钢丝绳》GB 9944和行业标准《航空用钢丝绳》YB 5197等的规定见证抽取试件作整绳破断拉力、弹性模量和伸长率检验。其质量必须符合上述标准和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加固设计规范》GB 50367的规定。

检查数量:按进场批次和产品抽样检验方案确定。

检验方法:检查产品质量合格证、出厂检验报告和进场复验报告。

注:单股钢丝绳也称钢绞线(图4.2.6,b),但不得擅自将6×7+IWS金属股芯不松散钢丝绳改称为钢绞线。若施工图上所写名称不符合本规范规定,应要求设计单位和生产厂家书面更正,否则不得付诸施工。

(a)6×7+IWS钢丝绳 (b)1×19钢绞线(单股钢丝绳) 图4.2.6 钢丝绳的结构型式 4.2.7 结构加固用的钢丝绳网片,其经绳与纬绳的品种、规格、数量、位置以及相应的连结方法应符合设计要求,其连结质量应牢固,无松弛、错位。

检查数量:全数检查。

检验方法:观察,手拉。 一 般 项 目

4.2.8 加固用钢筋应平直、无损伤,表面不得有裂纹、油污以及颗粒状或片状老锈,也不得将弯折钢筋敲直后作受力筋使用。

检查数量:全数检查。

检验方法:观察。

4.2.9 型钢、钢板以及连接用的紧固件,其外观质量及尺寸偏差,应按现行国家标准《钢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 50205的规定进行检查和合格评定。其检查数量及检验方法也应符合该规范的要求。

4.2.10 预应力筋和预应力撑杆,以及其锚固件、锚夹具等零部件,其外观质量及尺寸偏差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 50204的规定。其检查数量及检验方法也应符合该规范的要求。

4.2.11 冷拔低碳退火钢丝的表面不得有裂纹、机械损伤、油污和锈蚀。

检查数量:全数检查。

检验方法:观察;油污可用吸湿性好的薄纸擦拭检查。 4.2.12 结构加固用的钢丝绳不得涂有油脂。

检查数量:全数检查。

检验方法:拆散钢丝绳进行触摸检查。必要时也可用沸水浸泡检查。 4.3 焊接材料 主 控 项 目

4.3.1 结构加固用的焊接材料,其品种、规格、型号和性能应符合现行国家产品标准和设计要求。焊接材料进场时应按现行国家标准《碳钢焊条》GB/T 51

17、《低合金钢焊条》GB/T 5118等的要求进行见证取样复验。复验不合格的焊接材料不得使用。

检查数量:应按产品复验抽样规定(本规范附录D)执行。

检查方法:检查产品合格证、中文标志及出厂检验报告和进场复验报告。 一 般 项 目 4.3.2 焊条应无焊芯锈蚀、药皮脱落等影响焊条质量的损伤和缺陷;焊剂的含水率不得大于现行国家相应产品标准规定的允许值。

检查数量:按使用量1%,且不少于10包抽查。当使用量少于10包时,应全数检查。

检验方法:观察及测定焊条含水率。 4.4 结构胶粘剂 主 控 项 目

4.4.1 加固工程使用的结构胶粘剂,应按工程用量一次进场到位。结构胶粘剂进场时,施工单位应会同监理人员对其品种、级别、包装、中文标志、产品合格证、出厂日期、出厂检验报告等进行检查;同时,应对其钢-钢拉伸抗剪强度、钢-混凝土正拉粘结强度和耐湿热老化性能等三项重要性能指标以及该胶粘剂不挥发物含量进行见证取样复验;对地震区建筑加固用的粘钢和粘贴纤维复合材的结构胶粘剂,尚应进行抗冲击剥离能力的见证取样复验;所有复验结果均须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加固设计规范》GB 50367及本规范的要求。

检验数量:按进场批号,每批号见证取样3件,每件每组分称取500g,并按相同组分予以混匀后送独立检验机构复检。检验时,每一项目每批次的样品制作一组试件。

检验方法:在确认产品包装及中文标志完整的前提下,检查产品合格证、出厂日期、出厂检验报告和进场见证复验报告。

4.4.2 结构胶粘剂安全性能复验采用的测定方法应符合下列规定:

1 钢-钢拉伸抗剪强度应按现行国家标准《胶粘剂拉伸剪切强度测定方法》GB/T 7124测定。

2 钢-混凝土正拉粘结强度、抗冲击剥离能力和胶粘剂不挥发物含量,应分别按本规范附录E、附录F和附录G测定。

4.4.3 对结构胶粘剂性能和质量的复验,宜先测定其不挥发物含量;若测定结果不合格,便不再对其他复验项目进行测定,而应检查该结构胶存在的质量问题(如:是否掺加了挥发性溶剂或稀释剂等)。若发现有问题,应弃用该型号胶粘剂。

4.4.4 结构胶粘剂耐湿热老化性能的见证抽样复验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对进入加固市场前未做过该性能验证性试验的产品,应将见证抽取的样品送独立检测机构补做验证性试验。其试验方法及评定标准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加固设计规范》及本规范附录H的规定;

2 对该性能已通过独立检测机构验证性试验的产品,其进场复验,应按本规范附录J的规定进行快速检测与评定; 3 当一种胶粘剂的快速复验不合格时,允许重新采用本规范附录H规定的试验方法,以加倍试件数量再进行复验。若复验合格,允许改评为符合耐老化性能要求的结构胶粘剂; 4 不得使用仅具有湿热老化性能快速复验报告的胶粘剂。 4.4.5 加固工程中,严禁使用下列结构胶粘剂产品: 1 过期或出厂日期不明;

2 包装破损,或中文标志、产品使用说明书为复印件; 3 掺有挥发性溶剂或非反应性稀释剂;

4 固化剂主成份不明或固化剂主成份为乙二胺; 5 游离甲醛含量超标; 6 以“植筋-粘钢两用胶”命名。

注:过期胶粘剂不得以厂家出具的“质量保证书”为依据而擅自延长其使用期限。

4.4.6 结构胶粘剂的主要工艺性能指标应符合表4.4.6的规定。结构胶粘剂进场时,应见证取样复验其混合后初粘度或触变指数。 表4.4.6 结构胶粘剂工艺性能要求

结构胶粘剂类别及其用途工 艺 性 能 指 标 混合后 初粘度 (mPa·s) 触变 指数 25℃下 垂流度

(mm) 在各季节试验温度下 测定的适用期(min) 春秋用 (23℃) 夏 用 (30℃) 冬 用 (10℃) 适用于涂刷

底 胶 ≤600 ― - ≥60 ≥30 60~180 修 补 胶 - ≥3.0 ≤2.0 ≥50 ≥35 50~180 纤维复合材结构胶 织 物 A级 ≤4,000 ≥2.2 - ≥90 ≥60 90~240 B级 ≤6,000 ≥1.7 - ≥80 ≥45 80~240 板 材 A级 - ≥4.0 ≤2.0 ≥50 ≥40 50~180 粘钢结构胶 A级 - ≥4.0 ≤2.0 ≥50 ≥40 50~180 B级 - ≥3.0 ≤2.0 ≥40 ≥30 40~180 适用于压力灌

注 外粘型钢结构胶 A级 ≤1,000 - - ≥40 ≥30 40~210 裂缝补强修复用胶 0.05≤ω<0.2 A级 ≤150 - - ≥50 ≥40 50~210 0.2≤ω<0.5 ≤300 - - ≥40 ≥30 40~180 0.5≤ω<1.5 ≤800 - - ≥30 ≥20 30~180 植筋用快固型结构胶 A级 - ≥4.0 ≤2.0 10~25 7~15 25~60 植筋用一般结构胶 A级 - ≥4.0 - ≥40 ≥30 40~120 B级 - ≥4.0 - ≥40 ≥25 40~120 试 验 方 法 标 准 本规范 附录K 本规范 附录L GB/T 13477 GB/T 7123.1

注:1 表中的指标,除已注明外,均是在(23±0.5)℃试验温度条件下测定; 2 当表中仅给出A级胶的指标时,表明该用途不允许使用B级胶; 3 表中符号ω为裂缝宽度,其单位为mm;

4 当外粘钢板采用压力灌注法施工时,其结构胶工艺性能指标应按“外粘型钢结构胶”一栏的规定值采用;

5 对快固型植筋、锚栓用胶的适用期,本表根据不同型号产品的特性和工程的要求规定了一个范围。选用时,应由设计单位与厂家事先商定,且厂家应保证其产品在适用期内能良好地完成注胶作业;

6 快固型植筋胶粘剂在锚孔深度大于800mm的情况下使用时,厂家应提供气动或电动注胶器及全套配件,并派技术人员进行操作指导;

7 当裂缝宽度ω>2.0mm时,宜按本规范表4.8.1的规定,采用注浆料修补裂缝; 8 当按本表所列试验方法标准测定胶液的垂流度(下垂度)时,其模具深度应改为3mm,且干燥箱内温度应调节到(25±2)℃。 检查数量:同本规范第4.4.1条。

检验方法:检查产品出厂检验合格报告和进场复验报告。

4.4.7 封闭裂缝用的结构胶粘剂进场时,应对其品种、级别、包装、中文标志、出厂日期、出厂检验合格报告等进行检查;若有怀疑时,应对其安全性能和工艺性能进行见证抽样复验,其安全性能复验结果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加固设计规范》GB 50367对纤维复合材粘结用胶的B级胶规定;其工艺性能复验结果应符合本规范表4.4.6的规定。

检查数量:按进场的批次和产品复验抽样规定(本规范附录D)。

检验方法:在确认产品包装及中文标志完整性的前提下,检查产品合格证、出厂日期、出厂检验报告与进场复验报告。 一 般 项 目

4.4.8 结构胶粘剂的外观质量应无结块、分层或沉淀。若在拌胶过程中发现这些现象,应及时通知监理人员确认,且立即停止在结构加固工程中使用。

检查数量:全数检查。

检验方法:观察判断,或送专业机构鉴定。 4.5 纤维材料 主 控 项 目

4.5.1 碳纤维织物(碳纤维布)、碳纤维预成型板(以下简称板材)以及玻璃纤维织物(玻璃纤维布)应按工程用量一次进场到位。纤维材料进场时,施工单位应会同监理人员对其品种、级别、型号、规格、包装、中文标志、产品合格证和出厂检验报告等进行检查,同时尚应对下列重要性能和质量指标进行见证取样复验:

1 纤维复合材的抗拉强度标准值、弹性模量和极限伸长率; 2 纤维织物单位面积质量或预成型板的纤维体积含量; 3 碳纤维织物的K数。

若检验中发现该产品尚未与配套的胶粘剂进行过适配性试验,应见证取样送独立检测机构补检(本规范附录E及附录N)。

检查、检验和复验结果必须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加固设计规范》GB 50367的规定及设计要求。

检查数量:按进场批号,每批号见证取样3件,从每件中,按每一检验项目各裁取一组试样的用料。 检验方法:在确认产品包装及中文标志完整性的前提下,检查产品合格证、出厂检验报告和进场复验报告;对进口产品还应检查报关单及商检报告所列的批号和技术内容是否与进场检查结果相符。

注:1 纤维织物单位面积质量应按现行国家标准《增强制品试验方法 第3部分:单位面积质量的测定》GB/T 9914.3进行检测;碳纤维预成型板材的纤维体积含量应按现行国家标准《碳纤维增强塑料体积含量检验方法》GB/T 3366进行检测; 2 碳纤维的K数应按本规范附录M判定。

4.5.2 结构加固使用的碳纤维,严禁用玄武岩纤维、大丝束碳纤维等替代。结构加固使用的S玻璃纤维(高强玻璃纤维)、E玻璃纤维(无碱玻璃纤维),严禁用A玻璃纤维或C玻璃纤维替代。

4.5.3 纤维复合材的纤维应连续、排列均匀;织物尚不得有皱褶、断丝、结扣等严重缺陷;板材尚不得有表面划痕、异物夹杂、层间裂纹和气泡等严重缺陷。

检查数量:全数检查。

检验方法:观察,或用放大镜检查。

4.5.4 纤维织物单位面积质量的检测结果,其偏差不得超过±3%;板材纤维体积含量的检测结果,其偏差不得超过+5-2%。

检查数量:按进场批次,每批抽取6个试样。

检验方法:检查产品进场复验报告。 一 般 项 目

4.5.5 碳纤维织物的缺纬、脱纬,每100m长度不得多于3处;碳纤维织物的断经(包括单根和双根),每100m长度不得多于2处。

玻璃纤维织物的疵点数,应不超过现行行业标准《无碱玻璃纤维布》JC/T 170的规定。

检查数量:全数检查。

检验方法:检查出厂检验报告。若此报告缺失,应进行补检。 4.5.6 纤维织物和纤维预成型板的尺寸偏差应符合表4.5.6的规定。 表4.5.6 纤维材料尺寸偏差允许值 检验项目 纤维织物 纤维预成型板 长度偏差(%) 宽度偏差(%) 厚度偏差(mm) ±1.5 ±0.5 - ±1.0 ±0.5 ±0.05

检查数量:每批6个试样。

检验方法:长度采用精度为1mm钢尺测量;宽度采用精度为0.5mm的钢尺测量;厚度采用精度为0.02mm的游标卡尺测量。 4.6 水泥砂浆原材料 主 控 项 目

4.6.1 配制结构加固用砂浆的水泥,其品种、性能和质量应符合本规范第4.1.1条的规定;其检查数量及检验方法也应符合该条的规定。

4.6.2 配制砂浆用的外加剂,其性能和质量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砌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 50203的规定。其检查数量及检验方法也应按该规范的规定执行。 一 般 项 目

4.6.3 配制砂浆用的砂和拌合水,其质量应分别符合本规范第4.1.4条及第4.1.5条的规定,其检查数量及检验方法也应按该条的规定执行。 4.7 聚合物砂浆原材料 主 控 项 目

4.7.1 配制结构加固用聚合物砂浆(包括以复合砂浆命名的聚合物砂浆)的原材料,应按工程用量一次进场到位。聚合物原材料进场时,施工单位应会同监理单位对其品种、型号、包装、中文标志、出厂日期、出厂检验合格报告等进行检查,同时尚应对聚合物砂浆体的劈裂抗拉强度、抗折强度及聚合物砂浆拉伸抗剪强度进行见证取样复验。其检查和复验结果必须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加固设计规范》GB 50367的规定。

检查数量:按进场批号,每批号见证抽样3件,每件每组分称取500g,并按同组分予以混合后送独立检测机构复验。检验时,每一项目每批号的样品制作一组试件。

检验方法:在确认产品包装及中文标志完整性的前提下,检查产品合格证、出厂日期、出厂检验合格报告和进场复验报告。

注:聚合物砂浆体的劈裂抗拉强度、抗折强度及聚合物砂浆拉伸抗剪强度应分别按本规范附录P、附录Q及附录R规定的方法进行测定。 4.7.2 当采用镀锌钢丝绳(或钢绞线)作为聚合物砂浆外加层的配筋时,除应将保护层厚度增大10mm并涂刷防碳化涂料外,尚应在聚合物砂浆中掺入阻锈剂,但不得掺入以亚硝酸盐等为主成份的阻锈剂或含有氯化物的外加剂。

检查数量:按进场批次和产品复验抽样规定(本规范附录D)确定。

检验方法:检查产品合格证(证书中应附有该产品不含有害成份的标示)、出厂检验合格报告及进场复验报告。 一 般 项 目

4.7.3 聚合物砂浆的用砂,应采用粒径不大于2.5mm的石英砂配制的细度模数不小于2.5的中砂。其使用的技术条件,应按设计强度等级经试配确定。

检查数量:按进场批次和试配试验方案确定。

检验方法:检查试配试验报告。 4.8 裂缝修补用注浆料 主 控 项 目

4.8.1 混凝土及砌体裂缝修补用的改性水泥基注浆料进场时,应对其品种、型号、出厂日期及出厂检验报告等进行检查;当有恢复截面整体性要求时,尚应对其安全性能和工艺性能进行见证抽样复验,其复检结果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加固设计规范》GB 50367及本规范表4.8.1的要求。

表4.8.1 混凝土及砌体裂缝用注浆料工艺性能要求 检 验 项 目 注 浆 料 性 能 指 标 试验方法 标 准

改性环氧类 改性水泥基类

密度(g/cm3) >1.0 - GB/T 13354 初始粘度(mPa·s) ≤1500 - GB/T 2794 流动度

(自流) 初始值(mm) - ≥380 GB/T 50448 30min保留率(%) - ≥90 竖向

膨胀率 3h(%) - ≥0.10 GB/T 50448及 GB/T 50119 24h与3h之差值(%) - 0.02~0.20 23℃下7d无约束线性收缩率(%) ≤0.10 - HG/T 2625 泌水率(%) - 0 GB/T 50080 25℃测定的可操作时间(min) ≥60 ≥90 GB/T 7123 适合注浆的裂缝宽度 (mm) 1.5< ≤3.0 3.0< ≤5.0且符合产品说明书规定 -

注:1 适合注浆的裂缝宽度系指有恢复截面整体性要求的情况而言;若仅要求封闭、填充裂缝,可按产品使用说明书给出的值,通过试灌注确定。

2 当混凝土构件有补强要求时,应采用裂缝修补胶(注射剂),其工艺性能应符合本规范表4.4.6的要求。

4.8.2 改性环氧类注浆料中不得含有挥发性溶剂和非反应性稀释剂;改性水泥基注浆料中氯离子含量不得大于胶凝材料质量的0.05%。任何注浆料均不得对钢筋及金属锚固件和预埋件产生腐蚀作用。

4.8.3 注浆料工艺性能复验项目,对环氧改性类应为拌合后初粘度及线性收缩率;对其他聚合物改性类应为流动度、竖向膨胀率及泌水率。

检查数量:按进场的批次和产品复验抽样规定(本规范附录D)。

检验方法:在确认产品包装及中文标志完整性的前提下,检查产品合格证、出厂日期、出厂检验报告和进场复验报告。 一 般 项 目

4.8.4 水泥基注浆料用水的水质应符合本规范第4.1.5条的规定。

4.8.5 灌注裂缝用的器具及封缝材料的质量应符合现行国家相应产品标准的规定。

检查数量:按进场的批次和产品的抽样检验方案确定。

检验方法:检查产品合格证、出厂检验报告及试灌注报告。 4.9 结构用混凝土界面胶 主 控 项 目

4.9.1 混凝土用结构界面胶(也称结构界面剂),应采用改性环氧类界面胶(剂),或经独立检验机构确认为具有同等功效的其他品种界面胶(剂)。

4.9.2 结构界面胶(剂)应一次进场到位。进场时,应对其品种、型号、包装、中文标志、出厂日期、产品合格证、出厂检验报告等进行检查,并应对下列项目进行见证抽样复验: 1 与混凝土的正拉粘结强度及其破坏形式; 2 剪切粘结强度及其破坏形式; 3 耐湿热老化性能现场快速复验。

复验结果必须分别符合本规范附录E、附录S及附录J的规定。

注:结构界面胶(剂)耐湿热老化快速复验,应采用本规范附录S规定的剪切试件进行试验与评定。

检查数量:按进场批次,每批见证抽取3件;从每件中取出一定数量界面剂经混匀后,为每一复验项目制作5个试件进行复验。

检验方法:在确认产品包装及中文标志完整的前提下,检查产品合格证、出厂检验报告和进场复验报告。 一 般 项 目

4.9.3 对结构界面胶(剂)的新产品,在使用前,应进行现场试涂刷。其涂刷工艺(包括涂刷前对原构件粘合面的洁净处理)应按产品使用说明书及该工程施工图的规定和要求执行。

检查数量:对每项工程应至少试涂刷三个界面。

检验方法:通过观察其可操作性,检查其涂刷质量的均匀性,对该产品的工艺性能作出是否可以接受的评价。

4.10 结构加固用水泥基灌浆料 主 控 项 目

4.10.1 混凝土结构及砌体结构加固用的水泥基灌浆料进场时,应按下列规定进行检查和复验: 1 应检查灌浆料品种、型号、出厂日期、产品合格证及产品使用说明书的真实性; 2 应按表4.10.1规定的检验项目与合格指标,检查产品出厂检验报告,并见证取样复验其浆体流动度、抗压强度及其与混凝土正拉粘结强度等3个项目。若产品出厂报告中有漏检项目,也应在复验中予以补检;

3 若怀疑产品包装中净重不足,尚应抽样复验。复验测定的净重不应少于产品合格证标示值的99%。

检查数量:按进场批次和产品复验抽样规定(本规定附录D)确定。

检验方法:检查产品出厂检验报告和进场复验报告。

表4.10.1 结构加固用水泥基灌浆料安全性能及重要工艺性能要求 检 验 项 目 龄期 (d) 技 术 指 标 试验方法 标 准

重要工艺性能要求

最大骨料粒径(mm) - ≤4 JC/T 986 流动度 初始值(mm) - ≥300 GB/T 50448 30min保留率(%) - ≥90 竖向膨胀率

(%) 3h - ≥0.10 GB/T 50448及GB/T 50119 24h与3h之差值 - 0.020~0.20 泌水率(%) - 0 GB/T 50448 浆体安全性能要求

抗压强度(MPa) 7d ≥40 JGJ 70 28d ≥55 劈裂抗拉强度(MPa) 28 ≥5.0 本规范附录P 抗折强度(MPa) 28 ≥10.0 本规范附录Q 与C30混凝土正拉粘结强度

(Mpa) 28 ≥1.8,且为混凝土内聚破坏 本规范附录E 与钢筋粘结强度

(MPa) 热轧带肋钢筋 28 ≥12.0 DL/T 5150 对钢筋腐蚀作用 0(新拌浆料) 无 GB/T 8076 浆液中氯离子含量(%) 0(新拌浆料) 不大于胶凝材料质量的0.05 GB/T 8077

注:表中各项目的性能检验,应以产品规定的最大用水量制作试样。

4.10.2 当不同标准给出的检验项目和性能指标有差别时,对建筑结构加固设计和施工,必须执行本规范的规定;若水泥基灌浆料产品检验结果不符合本规范表4.10.1的要求,应改用环氧改性水泥基灌浆料,并重新按本表的要求进行检验。 一 般 项 目

4.10.3 配制灌浆料的用水,其水质应符合本规范第4.1.5条的规定。

检查数量:同一水源检查不应少于1次。

检验方法:送独立检测机构化验。 4.11 锚 栓 主 控 项 目

4.11.1 结构加固用锚栓应采用后扩底锚栓(即扩孔型锚栓)或定型化学锚栓,且应按工程用量一次进场到位。进场时,应对其品种、型号、规格、中文标志和包装、出厂检验合格报告等进行检查,并应对锚栓钢材受拉性能指标进行见证抽样复验,其复验结果必须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加固设计规范》GB 50367的规定。

对地震设防烈度为7度、8度的地区,除应按上述规定进行检查和复验外,尚应复查该批锚栓是否属“地震区适用”的锚栓。复查应符合下列要求:

1 对国内产品,应具有独立检验机构出具的符合行业标准《混凝土用膨胀型、扩孔型建筑锚栓》JG 160-2004附录F规定的专项试验验证合格的证书;

2 对进口产品,应具有该国或国际认证机构检验结果出具的“地震区适用”的认证证书。

检查数量:按同一规格包装箱数为一检验批,随机抽取3箱(不足3箱应全取)的锚栓,经混合均匀后,从中见证抽取5%,且不少于5个进行复验;若复验结果仅有一个不合格,允许加倍取样复验;若仍有不合格者,则该批产品应评为不合格产品。

检验方法:在确认产品包装及中文标志完整性的条件下,检查产品合格证、出厂检验报告和进场见证复验报告;对后扩底锚栓,还应检查其扩孔刀头或刀具的真伪;对7度、8度地震区,尚应检查其认证或验证证书。

4.11.2 钢锚板的钢种、规格、质量等应符合现行国家相应产品标准要求。对设计有复验要求的钢锚板,应进行见证抽样复验,其复验结果应符合本规范第4.2.2条的要求。

检查数量:以现行相应的产品标准为依据,按进场批号逐批检查。当设计有复验要求时,应按每批的钢锚板总数见证抽取1‟,且不少于3块进行复验。

检验方法:检查产品合格证、出厂检验报告和进场见证复验报告。 一 般 项 目

4.11.3 锚栓外观表面应光洁、无锈、完整,栓体不得有裂纹或其他局部缺陷;螺纹不应有损伤。

检查数量:按包装箱数抽查5%,且不应少于3箱。

检验方法:开箱逐个目测检查。

4.11.4 钢锚板应平直、完整;表面不得有锈蚀、裂纹;端边不得有分层、夹渣等缺陷。

检查数量:全数检查。

检验方法:观察。

上一篇:浅谈企业淡季营销策略下一篇:全套培训学校管理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