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大学毕业论文

2022-05-12

小编精心整理了《历史大学毕业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摘要毕业论文的写作对应届毕业生来说,常常感到无所适从,这需要指导老师的细心指导。从根本上说,如何做好论文选题,掌握写作的基本技巧,则是写作论文的关键。本文主要从论文选题思路阐述如何指导学生正确选题和撰写开题报告,并提出关于毕业论文工作的几点思考,这对提高学生的毕业论文质量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第一篇:历史大学毕业论文

浅析当前大学毕业生就业状况

[摘 要]随着社会经济文化的改革和发展,尤其是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从过去的精英型走向“大众化”,我国大学毕业生就业出现了一系列新的特点和趋势。从良性的角度讲主要有毕业生就业绝对量的逐年增长,毕业生的地域流向、单位流向、岗位流向越来越合理,毕业生考研人数越来越多。存在的不良现状主要有就业率出现下降趋势,毕业生待业绝对量逐年增加,毕业生就业存在学科专业、学历层次、院校类型、性别、家庭背景和地域流向等方面的差异。

[关键词]大学毕业生 就业

[作者简介]陶小江,重庆邮电学院光电工程学院(重庆 400065)

大学毕业生作为青年储备人才的重要组成部分,肩负着科教兴国、振兴中华的光荣历史使命,对他们的合理配置是我国实施人才强国战略的重要内容。大学毕业生就业状况的好坏,直接关系着国家和社会的稳定与发展,关系着个人事业的前途。随着我国高校毕业生就业制度从过去统包统分的分配模式转变为毕业生与用人单位双向选择的就业机制,尤其是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从过去的精英型走向“大众化”,我国高校毕业生就业过程中出现了一系列新情况、新问题,大学毕业生这一重要人才资源如何通过市场机制调节配置到社会最重要和最能发挥其作用的地方,已成为一个重要的现实问题摆在我们面前,对我们高等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新的挑战。本文主要采用实证比较的研究方法,对大学毕业生就业状况进行了纵向的比较分析。

一、近几年大学毕业生就业的总体状况

1997年高校完成招生并轨,大学毕业生就业逐渐走向市场。从1998年到现在,我国高校毕业生就业状况经历了两次低谷。1997到1998年是第一个转折时期。1997年由于香港回归等原因,人们对我国经济形势普遍看好,全国各界特别是企业界对人才的需求空前高涨,毕业生就业形势十分乐观,当年毕业生就业率达到97.1%。而1998年,由于受亚洲金融风暴、国家机构改革、企业减员增效等因素影响,毕业生就业形势非常严峻,就业率降到76.8%。从1999年到2002年就业状况逐渐好转,就业率逐年上升,分别为79.3%、82.0%、90.1%、80%。2003年迎来了1999年扩招的第一届毕业生,毕业生人数陡增67万,给毕业生就业市场造成巨大压力,加上“非典”等因素影响,当年毕业生就业率比上年下降了10个百分点,与2001年比下降了20个百分点,使毕业就业进入第二次转折时期。从1999年开始,扩招仍在继续,2004年和2005年分别比上年增加68万和60万毕业生,因而此后几年,毕业生都将面临巨大的就业压力,就业工作将面临严峻挑战。

二、当前大学毕业生就业的良性发展状况

1.毕业生就业绝对量逐年增长

据教育部统计,2002年我国高校毕业生145万人,就业率80%,就业人数116万人。2003年,我国高校毕业生212.2万人,就业率70%,就业148.5万人,超过2002年就业总数约32.5万人。2004年我国高校应届毕业生280万人,就业率73%,就业204.4万人,比上年增加55.9万人。

2.毕业生的地城漉向越来越合理

越来越多的大学生愿意下基层或到西部地区发展。据中国社会调查所2003年6月在北京、上海、广州、武汉、沈阳、哈尔滨等地对2 000名毕业生进行的调查表明,有29%的被访者表示愿意去中小城市或西部地区发展,与往年相比增幅较大。2003年6月,团中央和教育部共同组织实施“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在短短的13天内,全国累计有专科毕业生31 453人,本科毕业生12 276人、硕士以上毕业生34人报名,最后确定其中的6 000名志愿者赴西部地区服务。

3.毕业生的单位流向越来越合理

毕业生对中小企业和民营企业投去了更多的关注目光。武汉大学就业处的统计表明,从1999年开始,该校毕业生到非国有性质单位就业的比例一路攀升,到2001年已窜升到20%。在武汉大学教务部的学生走向调查表上,学生最新的选择排序为:商业外贸、大型企业、教育科技单位、党政机关、财政金融部门、文化体育部门、城市建设环保部门、交通运输农业部门、自主创业。进入排行榜的新行当越来越多。国家工商局个体私营经济监管司副司长孙文序在人民网强国论坛回答网友提问时说,2004年全国民营经济共吸纳高校毕业生就业134万人,占当年高校毕业生就业总人数的48%。

4.毕业生的岗位流向越来越合理

越来越多的大学毕业生愿意在高精设备或现代化生产线上从事操作、维护等一线工作,软件公司、网络公司中占员工总数80-95%的高校毕业生的绝大多数都是从事编写程序、设备调试和维护、实施工程等一线工作,金融保险业、法律、审计、财会、投资、心理咨询等一线岗位上也活跃着大量的高校毕业生。

5.参加考研的毕业生越采越多

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进程,考研的毕业生越来越多,过去高考“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惨烈景象又开始在考研中重现,虽然不少毕业生考研是为了摆脱当前就业的困境,但考研对提高我国民族文化素质,促进人才强国战略的实现具有积极意义,是积极应对当前就业状况的表现。来自教育部的最新统计数字显示,全国报考硕士研究生的人数连年创新高,2003年报名总人数为79.9万人,2004年为94.5万人,2005年突破100万,达到117.2万人。其中应届毕业生报考人数2003年为38.4万人,到2005年已高达60.5万人,净增1/3以上。

三、当前大学生就业状况中的不良现象

1.就业率出现下降趋势,毕业生待业绝对量逐年增加

据教育部有关数据统计,2001年毕业生就业率为90.1%,2002年为80%,2003年为70%,2004年毕业生就业率为73%,比上年略有回升。因为2003年是扩招后有毕业生的第一年,加上“非典”因素的影响,导致当年就业率过低。从另一个角度讲,也可以说从2004年开始,毕业生心态有所调整,更趋适时,但就业率的回升并不表现为一种大的趋势。到2005年4月底为止,全国大学毕业生就业串为35%,要维持73%的目标并不容易。从待业人数看,2001年为11.8万人,2002年为29万人,2003年为63.6万人,2004年为75.6万人,2005年按73%计算也有91万毕业生待业。加上历年来的待就业毕业生人数,2002年7月,待就业毕业生51.2万人,比上年增加16.3万,增幅达46.7%,2003年7月,全国待就业毕业生总数为100万人,到2004年待业生总数达到了180万人。

2.就业状况呈学科专业性差异,农学、文学等学科专业

毕业生就业难

从近几年就业情况可以看出,初次就业率比较高的学科为工科、理科,农学、文学、教育学是毕业生初次就业串较低的学科,2000年在10个一级学科中,毕业生初次就业率最高的理学为85.64%,最低的农学仅为52.71%,2001年就业率最高的工学为92.10%,最低的教育学为76.40%,2002年就业率最高的理学是87.30%,最低的文学为70.86%。

同一学科不同专业的就业状况也存在明显差别。以qooo年工学为例,当年毕业生初次就业率为80.25%,而在其354个被统计的专业中,初次就业率低于30%的专业28个,初次就业率处于30—50%之间的专业33个,初次就业率在50一?0%之间的专业40个,初次就业率在70—90%之间的专业140个,初次就业串处于90%以上的专业113个。可以看出,尽管工学毕业生就业整体状况良好,但各专业之间的就业状况是有显著差异的。随着高新技术产业的迅猛发展和国家对基础设施投资的加大,计算机、通讯、电子、土建、机械、自动化、医药、师范等科类专业的毕业生需求旺盛,而哲学、社会学、法学、农学、林学、轻工、环保、管理等科类专业社会需求则较少。

3.就业状况呈学历层次性差异,专科生就业难

最近几年的各种数据显示,学历越高就业率也就越高。研究生就业率比较高,本科生其次,专科生就业较难。据北大“高等教育扩展与劳动力市场研究”课题组在2003年6月上旬对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状况进行的一次大规模调查显示,不同学历之间差距显著,专科生工作单位落实率为34.7%,本科生为77.9%,硕士、博士分别为90.4%和80.5%。与此结果相似,2003年6月20日教育部统计也同样表明专科生就业相对难:全国普通高等学校签约率约为50%,其中,专科(高职)生签约率约为30%,本科生签约率约为60%,研究生签约率约为80%。

4.就业状况呈院校类型性差异,一般院坟、地方院校毕业生就业难

据对2001年全国高校就业率的一项分类统计显示,从院校类型看,在研究生层次上,教育部直属高校就业串(97.6%)和部委高校就业串(93.8%)的差异并不显著,在本科生层次上,不同性质的院校表现出了较大的差异,表现在直属高校本科生就业率(92.1%)高出部委高校本科生就业率(82.1%)10个百分点,而部委高校本科生就业率又高出地方高校本科生就业率(75%)7个百分点,在专科层次上,教育部直属高校、部委高校和地方高校相差不大,分别为62.2%、62.2%和65%。

研究生就业率比较高,表明研究生的就业环境较好,社会需求旺盛,不论是教育部直属高校还是部委高校,只要是毕业研究生就受到社会的欢迎。本科生的就业环境则有一定的挑战,不同类型院校的本科生在就业时表现出较大的差异,说明社会对本科生的需求是有选择性的。从整体情况来看,重点高校培养出的学生更为社会所认可。而专科生的就业环境则较为严峻,现在无论是何种类型高校培养出的专科生就业率都较低。

5.就业状况呈性别性差异,女大学毕业生就业难

女大学毕业生就业难是近几年普遍存在的现象。据2000年l-6月对北京地区大学毕业生的三次抽样调查显示,24%的男生、60%的女生和47%的用人单位认为4f存在女大学生就业难现象,且很严重”。2002年江苏省妇联针对本省《妇女权益保障法》实施十周年情况进行的专题调研显示,有80%的女大学毕业生在求职过程中遭遇性别歧视,有34.3%的女生有过多次被拒经历。女大学毕业生就业难主要表现在用人单位以各种理由拒用女生,以身高、相貌等苛刻条件提高对女生的录用条件,降低工资待遇以及岗位歧视等。究其原因,主要有中国传统性别观念使女大学毕业生在就业竞争中处于弱势地位、用人单位对女生的偏见、客观的生理条件在某些环境下适应性不及男生等客观因素,以及在就业竞争中女生的求稳心态更重,思想更保守,心理素质、动手能力不及男生等主观因素。

6.就业状况呈家庭背景性差异,贫困生就业难

据教育部有关资料调查统计显示,高校贫困生占20%左右,特困生占5—8%。由于家庭背景的差异,这一部分大学生在就业竞争中处于相对弱势地位。由于经济困难,不少贫困生面临包括自荐材料费、通讯信息费、交通住宿费、人才市场准人费、考试面试费、保证金,甚至还有人情费等在内的求职开销压力。由于经济困难,不少贫困生放弃了跨省、跨地区的求职,而选择本校、本市的人才交流会,加上一些高校的信息封锁,再加上存在于就业过程中的不公平竞争,使贫困生就业更是难上加难。

7.毕业生流向呈地域性差异,内地、农村、西部等欠发达地区吸纳毕业生难

由于我国的区域性经济发展不平衡,城市与农村、沿海与内地、东部地区与西部地区仍存在较大的经济差距。我国东部沿海地区的中心城市如上海、北京、深圳及广东、江苏、浙江等省,由于经济实力雄厚、经济增长速度快,对人才的需求十分旺盛,有大量的工作岗位供毕业生选择。同时,这些地区经济活跃,市场发育相对成熟,为毕业生提供了一个能充分发挥自己才干的大舞台。因此,许多大学毕业生在职业选择时把“留大城市、去沿海、进特区”作为地区流向的首选。一些来自边远贫困地区的毕业生,宁愿缴纳数千乃至上万元的教育补偿费,也不愿回生源地就业。据统计,1999年教育部直属高校本专科学生及研究生就业人数最多的6个省市依次是:上海市、广东省、北京市、江苏省、山东省和浙江省。1998年这些省市人均GDP值在全国的排名分别为第1、5、2、7、9、4位。而本专科生及研究生就业人数最少的6个省市区依次是:西藏自治区、青海省、宁夏回族自治区、内蒙古自治区、贵州省和海南省。这些省、区除海南省外均为国家确定的偏远贫困地区,1998年其人均GDP值在全国的排名分别为第29、23、25、16、31、15。可以看出,各省、市、自治区经济实力的不平衡使大学毕业生就业流向呈现出了明显的地域差异。大学毕业生就业流向的这种巨大地域差异,必将使我国在高层次人才的储量上,东、西部地区差距进一步加大,西部经济发展也将会因为人才的缺乏而受到严重影响。

四、对当前大学毕业生就业对策的思考

众所周知,当前大学毕业生就业状况受社会、学校、家庭和毕业生自身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和制约,解决他们就业的压力和困难,亦是一项系统工程。笔者认为当前要做好下述两项工作:

一是深化体制改革,减少劳动力流动障碍,降低创业门槛,蚊励大学生自主创业。大学毕业生就业难是我国整个就业问题的一个组成部分,为此我们建议,要继续深化体制改革,减少劳动力流动的体制性障碍。虽然目前我国省会及省会以下城市都巳取消了对应届大学毕业生的进人指标、户口指标等限制,但对于已经工作的大学毕业生流动则远非是无限制的,特别是对那些已去农村和西部地区工作的毕业生,若要再回到城市工作,则会面临一系列的困难。因此,不仅要为应届毕业生的就业创造宽松的体制环境,而且要为往届毕业生的工作转换创造宽松的体制环境。另外,要降低大学毕业生的创业门槛,鼓励他们自主创业,这既能推动经济增长,又能增加就业。

二是在高校开设就业指导专业课程,加速培养高素质就业指导队伍。随着毕业生就业制度改革的深入发展,大学生与用人单位之间的联系越来越直接,大学毕业生面临越来越激烈的竞争。在这种情况下,大学生对就业指导的需要也就越来越迫切,要求也就越来越高。这就需要成立专门的就业指导机构,建立一支专业的就业指导队伍。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的性质和任务,决定了从事这项工作的队伍在结构上应体现出跨专业的特色,要求指导人员具备较高的业务素质和合理的知识结构。建议充分利用高校的知识资源,在高校开设就业指导专业课程,开展大学生就业指导的理论研究,加强就业指导的学科建设。

作者:陶小江

第二篇:大学生毕业论文指导工作

摘 要 毕业论文的写作对应届毕业生来说,常常感到无所适从,这需要指导老师的细心指导。从根本上说,如何做好论文选题,掌握写作的基本技巧,则是写作论文的关键。本文主要从论文选题思路阐述如何指导学生正确选题和撰写开题报告,并提出关于毕业论文工作的几点思考,这对提高学生的毕业论文质量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 毕业论文 选题 论文指导 开题报告

Undergraduate Students' Graduation Thesis Guidance

LI Hongqin

(Shanghai University of Engineering Science, No333 Longteng Road, Shanghai 201620)

Key words graduation thesis; topic; thesis guidance; thesis proposal

0 引言

本科毕业论文是高等学校对应届毕业生整个学习过程的一个综合性考查,是按照教学计划在毕业前最后一学期必须完成的实践教学任务,着重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实践环节。毕业论文质量直接反映了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是对人才培养质量的全面检验。通过毕业论文的写作,可以使大学生熟悉科研学术论文的基本写作方法和写作规范,初步了解科研创作的一些基本技能,掌握文献资料检索的基本方法。根据多年指导学生毕业设计的经验,我们对学生选题、撰写开题报告和毕业论文工作的不足提出几点看法。

1 选题的方法

学生在做毕业设计之前,必须先选题。目前我们学校的做法是,由每位指导老师先确定5~8个题目(具体数量根据指导老师所带的学生人数提前确定),然后将所有指导老师的题目汇总在一起,最后由每名学生从中选择一个题目。从表面上看,选题好像就是给文章定个题目,其实不然。从深度上说,选题是初步进行科学研究过程的起点。选择毕业论文题目,是要根据自己的研究兴趣或者根据毕业后从事的工作方向,从而选择适合自己的题目。选择一个好的题目,需要经过学生互相比较、反复推敲、多方思考的一番选择。这种选题方法存在一定的弊端。指导老师给出的题目数量和学生人数是按照1:1的比例提出来的,所以不能保证每位学生都能选到适合自己的或者自己感兴趣的题目。今年在指导学生做毕业设计时,考虑到这种缺陷,所以当选择我的题目学生确定后,我一一联系他们,询问他们的学习绩点、学习兴趣以及毕业后将要从事的工作等等,根据学生情况,从难度和研究范围方面适当地调整题目。经过这种调整,完全激发了学生做毕业设计的热情,使得后期的毕业设计进展得非常顺利。

2 选题之后做什么

每位学生确定选题后,我分别与他们进行交流,进一步明确毕业生设计所需完成的进度安排、文献检索并整理以及完成开题报告等工作。并且明确告知,这阶段的重点是完成开题报告,同时发了一份开题报告的模板给他们,强调开题报告的重点在于选题的设计方案上,它主要说明这个选题应该如何开展研究,采取什么样的设计方案来实现对选题的论证和设计,以期达到一定的设计目标。设计方案对整个研究工作的顺利开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对于没有科研经验的学生来讲,一个优秀的设计方案,可以使学生避免无所适从,可以保证整个毕业设计工作顺利进行。

但是在检查学生的开题报告时,仍然发现了很多问题。在开题报告中,有些同学只是对文献的简单罗列,概述性的知识很多,提到设计方案的少之又少,或者有的仅用几句话就完成了选题的设计方案。这一切说明学生并没有重视开题报告。这一点在今后开展毕业设计工作时,应该引起指导老师的重视。所以下面有必要说一说开题报告怎么写。

3 开题报告怎么写

本科生毕业论文的开题报告有一定的格式要求,开题报告内容主要包括:开题报告标题;选题背景、研究目的和意义;国内外研究成果综述;确定课题的研究方案和步骤;预期的研究结果等。大部分学生都没有写过科研论文,所以对上面这些内容还是非常陌生。

课题名称在前期选题时就已经确定了,所以开题报告的标题也随之确定。

选题背景,主要表明为什么要对这个课题进行研究,或者说为什么要提出这个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指的是研究它有什么价值以及研究结果会产生什么样的社会效益或者学术价值。该部分内容一般可以从实际需要方面去论述,指出现实当中存在这个问题,并且其存在性会产生一定的副作用,所以需要去研究,去解决,并阐述如果解决上述问题在学术上会产生有哪些推进作用和价值。

国内外成果综述指本课题在国内外的研究进展情况,通过与本课题相关的国内外研究对比,分析他们存在哪些优势和不足,进而明确本次研究可以针对前人研究的不足做哪些有利的改进,并明确提出本次课题研究所要解决的具体学术问题,这也就是论文的创新点。

开题报告中最重要的内容就是研究方案和研究步骤。在这部分中,学生应该提出本课题问题的解决方案。首先,必须要通过大量的文献调研,分析、对比、总结之后,了解前人在这一课题领域研究的基本情况,熟悉该选题目前的研究状态和发展趋势,学生才会避免在前人研究内容很成熟的情况下,重复走别人的路,而是站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挖掘更有价值、更深层的东西去研究,这样写出来的论文才有创新性;其次,学生要掌握与课题相关的基础理论知识。有些学生基础理论知识掌握得不牢固,等到毕业设计阶段前面学过的知识早已忘得一干二净,因此毕业论文很难具有创新点。理论基础知识扎实,选题的研究工作才能有一个坚实的理论基础,否则,很难研究深入进去,很难有真正的创新点。因此,学生在着手写开题报告之前,一定要多方面收集相关资料,阅读大量的文献并加以分析整理,这样在确定研究方案的时候,才能更有把握地制定出科学、完善的设计方案。

课题研究的结果简单的说就是本课题研究要达到的预定目标,并且要注意研究结果要有一定的创新性。本课题研究的目标结果在定位时要紧扣课题,发掘出与前人研究结果不同的创新点,阐明其学术价值。研究结果表述时用词要准确、精练,内容要具体详细。沿着明确而具体的目标进行研究时,研究工作才能有的放矢。但是要注意,确定课题研究目标时,一方面要考虑课题本身的要求,另一方面要考虑实际的工作条件与知识水平,以确保能够实现目标。

最后一点就是注意撰写开题报告时,所用的语句要科学规范。因为我们是在进行科学研究,避免模棱两可的口号式、结论式的语句,要用科学的、规范的语言去表述所要表达的思想和观点。

4 对毕业论文指导工作的几点思考

由于在选题时已经与学生充分沟通过,所以本届毕业论文绝大部分学生都表现出浓厚的研究兴趣和热情,都能主动地按照时间节点来完成预定的设计任务。但也存在着一些不足,主要表现在:对所学过的专业基础理论知识掌握不牢固,知识面窄,收集、整理、分析文献资料的能力不足,大部分学生都是单纯地套用前人的研究结果,还有少数学生为了找工作而对论文持敷衍的态度。此外,由于硬件条件的缺失导致很多毕业论文缺乏实验数据的支持,综述性论文和软件仿真类论文较多。

针对上述这些情况,我们对今后的毕业论文指导工作应该注意以下几点:(1)要在平时的理论教学中重视培养学生的理论应用能力和撰写科研论文的能力,尤其是在很多专业都有课程设计的实践环节,对课程设计报告也要按照毕业论文的写作规范来要求和指导,为毕业论文的撰写打好基础。(2)在平时的实验课程上要提高学生实验动手能力,并培养学生的计算机检索信息的能力,以及对检索的信息资料进行分析、归纳和总结能力。(3)进一步增强教师的责任心,加强与学生的联系,切实做到按照时间节点检查学生的毕业设计任务。进一步加强对论文选题的审核以及过程管理。(4)允许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工作方向选择课题,尽量做到因材施教、量身定做。(5)在论文写作过程中,希望指导老师对选题、开题、撰写、修改、答辩整个过程认真指导,严格要求,切实保证每位学生的毕业论文的质量。

5 结束语

通过上述分析,要提高学生毕业论文的质量,必须做好以下两方面的工作:一是遵循一定的选题思路,针对学生情况量身定做选题;二是重视开题报告的指导和撰写质量。指导老师必须发挥指导作用,积极主动地引导学生合理选题,并在指导的过程中重视学生的开题报告,认真审核,一一通过后,才能进行下一步的工作。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完成较高质量的毕业论文。

参考文献

[1] 秦和平.研究生学位论文的撰写亟待规范[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1999(1):70-74.

[2] 史济颜.论研究生选题方法及能力的培养[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1998(1):33-37.

[3] 何颖.加强毕业论文管理是提高毕业论文质量的重要保证[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1(5):43-45.

[4] 陈家新.高校本科毕业论文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教育科学,2002(2):43-44.

[5] 闵永智,李晓东.浅议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毕业设计质量的提高[J].第四届全国高校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教学改革研讨会论文集,2007:692-694.

[6] 朱文忠.提高毕业设计(论文)质量的研究与实践[J].第22届全国计算机新科技与计算机教育学术会议,2011:320-323.

作者:李洪芹

第三篇:大学本科毕业设计问题与对策

摘 要 本文分别基于学生和教师的视角分析了当前我国高校本科毕业设计指导面临的主要问题,并从教学理念和方法的角度做了深层次的分析;从如何优化毕业设计选题、怎样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和学校的多方规范管理和监督三个方面提出了可行对策来促进毕业设计教学的改进和质量的提高。

关键词 毕业设计 选题 规范管理

An Analysis on the Problems and Countermeasures of

Graduation Design for Undergraduates

QU Xiang, ZHANG Yong, LI Zhaohui, YANG Xinhua

(Chongqi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Chongqing 400054)

Key words graduation design; subjects selection; standardized management

毕业设计是人才培养过程中最重要的实践教学环节,也是学生工程应用能力的最直观表现,如何培养具有一定工程实践经历、具有创新精神的人才是高等院校面临的重大挑战,在教学过程中提出解决大学生创新实践措施的问题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但是,由于近年来高校扩招,导致师生比例严重失调和学校各部门的管理工作不到位,造成大学本科毕业设计的质量出现了严重的下降。本文对现如今大学本科毕业设计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可行性对策。

1 当前毕业设计指导面临的主要问题

1.1 基于学生的视角

学生对毕业论文设计的重视程度不高,态度不端正,没有积极性,只是被动接受安排,消极等待。学生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掌握的情况不好,不了解所学专业领域的发展方向,缺乏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导致自主性学习不强,过分依赖指导。造成现在学生在毕业设计过程中遇到一些问题就不知所措,不会利用网络和图书馆资源寻找和查阅相关参考资料,只能消极等待指导教师的帮助或者按照其他同学先行探索的套路进行效仿。

1.2 基于教师的视角

高校扩招以后,造成短时间内师资严重不足,教师工作任务极其繁重,被迫大量引进新人,而新进教师又普遍缺乏教学工作和工程实践经验,最终造成教师指导学生毕业设计能力的不足。同时,老师对毕业设计的指导投入程度也不好把握,指导太细致太详细,会约束学生的设计思路,限制其创新能力的发挥;若指导过于粗狂和简单,不能建立学生系统设计的良好思路,会造成学生的茫然和无措。同时,毕业设计经费的增长落后于各项成本的增长,使得毕业设计的工程实践性太弱,无法起到锻炼学生工程实践能力的作用。

1.3 相关问题的深层次分析

我们现有的教育方法和培养模式手段落后,方法陈旧,已经严重影响到我们学生毕业后的实际工作能力和创新能力,造成学生实际能力与工程实际需求之间的矛盾进一步扩大。现行以理论教学为中心的课程设置体系,侧重于从学科本身的系统性、科学性,却割裂了其在工程中的相互联系,系统性的课程改革滞后,导致学生系统应用知识的能力严重不足;对学生能力的认定过于重视考试和成绩,对难以考试的综合性能力的思维训练重视不够。这些做法扼杀了一大批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导致学生缺乏学习兴趣,实践动手能力弱,缺乏运用理论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最终势必影响创新人才的培养。

目前多数高校实践教学环节少且脱离实际,导致现行大学教育对学生的工程素质培养弱化,导致大学生严重缺乏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在工程实践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种能力的缺乏典型体现在学生完成毕业设计时,不知如何选择课题,不会查阅资料,不会分析和归纳,只能采取模仿、抄袭和拼凑的方式。

2 提高毕业设计的可行性对策

2.1 优化毕业设计选题

目前我国大部分高校在着手进行毕业设计选题的模式是采用指导教师拟定题目,学生在1:1范围内选择。而题目的范围大小、难度高低等都是指导老师完全确定,没有与学生任何交流,不能结合学生的学习能力、就业去向等实际情况综合考虑。

指导教师首先要鼓励学生自己定题,也可以考虑教师与学生的双向互动,共同来探讨选题内容和范围。从而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培养创新意识。如果能将学生的签约单位也参与进来,与老师、学生三方共同讨论毕业设计题目则更好,这样既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发挥自身特长,又考虑了就业单位的岗位实习,能够最大程度地提高毕业设计质量。

2.2 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教师在学生的整个毕业设计过程中起着引导和榜样作用,其责任心和指导水平直接影响学生毕业设计的教学质量。教师指导毕业论文时必须加强对学生的管理,坚持每周一次的小组面对面指导,对每周的任务做总结和展望,从而督促学生扎实完成每一步骤、每一环节,按时保质保量地完成毕业设计的各项任务。现阶段对于青年教师而言最欠缺的是实践经验,因此,要加强教师实践性环节的锻炼,组织指导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深入生产和工程实际,在工程实践中总结和积累经验,为指导毕业论文奠定良好的基础。

2.3 加强毕业设计的规范管理和监督

学校应以教务处为牵头部门,建立和完善毕业设计规范流程和管理文件,将毕业设计的内容范围难度、指导教师的职责任务和工作量考核、答辩成绩的评定细则、毕业论文的格式等文件化、规范化。建立校、院、系(教研室)三级管理体制,加强专业督导团的督导工作,明确分工,协调工作,开展前期引导、中期检查与后期抽查为主要环节的过程管理和质量评价,强化毕业设计全过程的管理。

前期引导:组织学科资深教师和专业督导团与系(教研室)老师及部分学生对选题内容和范围进行初审,判断是否满足毕业设计的工作量要求,难度是否合适,相关实验条件能否满足,学生能否能按时按量完成等。

中期检查:包括开题内容检查和初步方案检查。组织学科资深教师和专业督导团对设计任务书、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和英文资料翻译等前期工作进行抽查。重点检查学生的文献综述的分析整理,讨论学生设计方案的可行性,分析判断其设计难度和工作量要求是否合适,进度计划是否切实可行;检查学生的课题初步方案草图、有关国家标准和技术文件的整理和完成的论文初稿。

后期抽查:包括答辩巡查和后期抽查。由教务处牵头,各专业督导团分头参与部分答辩过程,检查答辩工作的组织是否有序、规范。毕业设计结束后,对优秀、不及格和抽查的其他毕业设计进行重新审定。

3 总结

毕业设计是一个系统工程,它应是一个贯穿四年大学本科教育的过程。因此,高校要遵循教育规律,加强毕业设计的程序化、规范化、制度化管理,让指导教师和学生能够发挥各自的积极性,学校职能部门能够适时进行监控和督导,共同提高毕业设计质量,实现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和工程实践能力的目标。

重庆理工大学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项目编号:2013YB01)

参考文献

[1] 陈世平,蒋西明等.地方本科院校工科专业实践教学改革[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3(5):186-188.

[2] 刘成俊,谭逢友等.新建本科学校工科毕业设计(论文)问题与对策研究[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7):175-176.

[3] 刘卫国,高中松等.提升就业能力的应用型工科专业毕业设计模式研究[J].科教导刊,2014(11):73-74.

[4] 屈翔,贾秋红等.综合测绘对培养学生发明创造能力的实践研究[J].科教导刊,2011(1):14-16.

作者:屈翔 张勇 李朝晖 杨新桦

上一篇:工程管理概论论文下一篇:机械加工工艺论文

本站热搜